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一、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命名——增龄性黄斑变性(论文文献综述)

赵珈宇[1](2021)在《针灸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文献整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古代有关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文献进行整理,从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进行汇总,总结AMD的发展沿革和历代医家的证治经验;同时运用循证医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针灸治疗AMD的现代文献进行分析,系统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其选穴规律,为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指导。方法:1.以第五版《中华医典》为检索源,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病名“视瞻昏渺”及其别名、相关症状名称“云雾移睛”、“视直如曲”、“视物异形”、“血灌瞳神”、“视瞻”、“暴盲”、“视惑”、“目妄见”、“目茫茫”、“目不明”等为关键词,分别进行目录检索和全文检索,并参照古籍对相关条文进行校正。收集符合要求的文献,以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为纲,以时间为轴线,整理归纳AMD的发展沿革及历代医家的证治经验。2.计算机全面检索电子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搜集国内外有关针灸治疗AM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两人独立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核对结果,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选取针灸治疗AMD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观察、经验验案等,提取其穴位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系统“数据分析”中“穴位分析”模块,从高频穴位、常用经络、穴位分布、常用组合等几个方面进行选穴规律分析。结果:1.AMD在古代归属于“目昏”、“目无所见”、“目茫茫”、“目不明”、“视物不见”、“视惑”、“妄见”等范畴,关于此类描述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内经》,历代医家皆有论述,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七窍门·目》首次提出“视瞻昏渺”的病名,并一直沿用至今。湿性AMD患者因黄斑大量出血进入玻璃体而突然视力骤降,可归于中医“血灌瞳神”、“暴盲”的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主要责之于“水不足”、“火有余”、“气大虚”或“血瘀”,治疗方法以中药为主,以《证治准绳》记载较为详细,中药分内服药和外用药,多从补益肝肾、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滋阴清热几方面入手。针灸以《针灸资生经》记载较为详细,常用眼周穴位,再根据全身症状辩证配伍,常用的经络为手足三阳经,虚证可用灸法,热证可以刺络放血。《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记载了导引养生功治疗视物不明的方法,对后世有很大的指导意义。2.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11篇文献,共计752名AMD患者(838只患眼),结果显示:(1)有10篇文献报道了临床总有效率,RR及95%CI为1.31[1.21,1.42],P<0.00001;(2)有5篇文献报道了视力疗效,SMD及95%CI为0.65[0.35,0.95],P<0.0001;(3)有5篇文献报道了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MD及95%CI为-32.24[-44.46,-20.02],P<0.00001;(4)有 2 篇文献报道了自觉症状积分,MD 及 95%CI 为-0.66[-0.90,-0.42],P<0.00001;(5)有2篇文献报道了中医证候疗效,RR及95%CI为1.65[1.28,2.13],P=0.0001;(6)有2篇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7)有1篇文献报道了两年后的复发率,其中治疗组复发率2.8%,对照组复发率23.3%,P=0.009。3.本次穴位分析共纳入40条针灸处方,所用穴位57个,总频次366。使用频次较多的依次为太阳(31次)、攒竹(27次)、风池(24次)、承泣(21次)、睛明(17次)、太冲(14次)、球后(14次)、光明(14次)、肾俞(14次)、三阴交(13次)、足三里(13次)等;穴位所属经络按使用频次最多的依次是经外奇穴和经验穴(84次)、足太阳膀胱经(82次)、足阳明胃经(54次)、足少阳胆经(53次);腧穴分布部位按使用频次最多的依次为头颈部(207次)、下肢部(88次)、腰背部(41次);支持个数为16(支持度40%)的核心穴位组合有太阳、攒竹、风池、承泣;常用的穴位组合有18个,排在前五位的是太阳、攒竹,太阳、风池,太阳、承泣,攒竹、风池,风池、承泣;穴位关联度在0.9以上的有七组,分别为“攒竹、风池→太阳”,“攒竹、风池、承泣→太阳”,“足三里→太阳”,“攒竹、承泣→太阳”,“风池→太阳”,“翳明→攒竹”,“三阴交→太阳”;通过聚类分析衍生出新的穴位处方4个。结论:1.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在古代归属于视物不明的症候,现中医病名“视瞻昏渺”,病性多为本虚标实,病之本在于年老体衰,肝、脾、肾三脏不足,病之标为热邪、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多从肝肾论治,标本同治。2.现代文献已有的结果显示,针灸治疗AMD在提高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和全身症状等方面疗效显着。单纯针灸或联合中药治疗AMD优于维生素E、维生素C等西药;针灸联合对照组可以提高对照组药物的疗效,降低复发率。3.在选穴规律上,古代和现代文献记载基本一致,以局部取穴为主,再根据辩证进行远端取穴。常用的穴位有:太阳、攒竹、风池、承泣、睛明、太冲、球后、光明、肾俞、三阴交、足三里等;腧穴分布以头颈部为主,其次是下肢部和腰背部;经络选择上,多用与目系联系密切的手足三阳经穴,尤其是足太阳膀胱经,现代文献还善用经外奇穴。

张思琪,张元元[2](2020)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与老年性黄斑病变》文中研究指明老年性黄斑病变(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也被称为年龄相关黄斑变性、增龄性黄斑变性。多双眼发病,病发时一般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出现中心暗点、视物变形等视觉障碍,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中,且感染几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成为导致当今中老年失明的重要原因。眼科领域普遍认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很可能参与AMD的发生与发展。RPE细胞通过分泌携带内容物的外泌体,将其转移到邻近或远处细胞,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并对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参与细胞生长与转移、血管生成,在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等诸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对RPE细胞外泌体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也发现了外泌体对AMD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潜力,为AMD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方向。

孟欢,金明[3](2020)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也称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主要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眼底病变,是指以黄斑区色素脱失或增殖、玻璃膜疣、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脱离、黄斑区反复出血导致视力下降或丧失为特征的疾病[1],可造成严重的中心视力损害

李学敏[4](2020)在《抗VEGF治疗应答不良的晚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视网膜病变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来分析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药物治疗应答不良的晚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发生的视网膜病变情况。方法:收集从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诊断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Degeneration,AMD)并且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的患者151人的临床资料,将其中视力提高2行以上的患者作为活动组,治疗6个月或更长时间后视力达不到0.02的患者为晚期组。在每个患者最后一次来院检查时均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长度和高度、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体积,并观察是否出现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积液,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视网膜下高信号物质,黄斑周围萎缩性瘢痕,脉络膜前低反射带,盘状瘢痕等视网膜病变,并对该研究提供的所有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活动组患眼当中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8.02±5.36岁,晚期组患眼中患者平均年龄为73.85±4.9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在最后来院复查时比较活动组和晚期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56±0.34logMAR 和 1.93±0.23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活动组和晚期组出现视网膜下出血为10.4%和37.7%(P<0.001),视网膜内出血为7.0%和28.3%(P<0.001),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为7.0%和64.2%(P<0.001),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为90.4%和100%(P=0.018),视网膜下积液为53.9%和30.2%(P=0.004),视网膜内积液为78.3%和62.3%(P=0.0039),视网膜下高信号为35.7%和 100%(P<0.001),脉络膜前低反射带为 4.3%和 5.7%(P=0.708),黄斑周围萎缩性瘢痕为1.7%和7.5%(P=0.080),盘壮瘢痕的为9.6%和90.6%(P<0.001)。4.比较两组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长度及高度,中央黄斑的厚度,黄斑中心凹的厚度,视网膜下高信号物质的厚度,P值均小于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总黄斑部的体积,中央黄斑厚度与视网膜下高信号物质的厚度之差P值大于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OCT检查中出现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视网膜高反射信号物质较厚,纤维血管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盘状瘢痕等病变的wAMD患眼对抗VEGF药物治疗应答较差。

林燕梅[5](2020)在《归芍地黄汤加减联合康柏西普治疗wAMD的疗效观察及血清TLR3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归芍地黄汤加减联合康柏西普、单纯康柏西普两种方案治疗肝肾亏虚型wAMD患者,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清TLR3表达水平及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差异,探讨归芍地黄汤加减治疗wAMD的作用机制,为wAMD的治疗寻找新思路。方法:收集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的肝肾亏虚型wAM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单纯康柏西普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予归芍地黄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BCVA、眼底出血、渗出、CNV渗漏面积、CMT及总疗效等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治疗前后血清TLR3水平和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BCVA、CMT及血清TLR3表达水平、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方面,经统计分析结果示,各项指标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治疗后BCVA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CVA较对照组提高,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眼底出血、渗出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MT数值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治疗组CMT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明显,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NV渗漏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80.5%,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TLR3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TLR3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更为显着;两组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单纯康柏西普治疗相比,归芍地黄汤加减联合康柏西普治疗对肝肾亏虚型wAMD疗效更优,能更好提高患者BCVA,促进眼底出血、渗出吸收,降低CMT,改善CNV渗漏。2.与单纯康柏西普治疗相比,归芍地黄汤加减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改善wAMD患者肝肾亏虚临床证候及降低血清TLR3水平作用更为明显,推测归芍地黄汤加减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TLR3水平起到治疗wAMD的作用。

李玲婧[6](2020)在《中药治疗肝肾阴虚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干性)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干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干性AMD患者60例(98只眼),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50只眼),对照组30例(48只眼)。对照组按期随访,不予针对性治疗;治疗组予知柏地黄汤加减内服,30天为1疗程,共服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015天,观察时间为1年,记录患者t0、t1、t3、t6、t12时的视力、中医证候积分、黄斑OCT、眼底照相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最终病例数为60人(98只眼),治疗组30人(50只眼),对照组30人(48只眼)。(1)基线资料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视力、中医证候积分、客观指标之间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视力:治疗组患者在t1、t3、t6、t12时视力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患者视力各时间点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患者在视物变形、腰膝酸软、视物昏朦、眼前暗影、头晕耳鸣、咽干口渴、面赤颧红、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方面症状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90.0%。(4)黄斑OCT、眼底照相:结果显示除原有病变外无新增病灶。(5)安全性:在30例治疗患者观察过程中,不良反应0例,发生率为0,可以认为该组所使用的治疗药物是安全的。结论:1.内服中药可以改善干性AMD患者的视力以及阴虚症状。2.在有效病例中,除已有病灶外尚未发现其他新增病灶,可能终止或延缓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进一步发展。3.中药治疗本病安全性能良好,具有可行性。

柯玲玲[7](2020)在《基于p62-keap1/Nrf2通路研究驻景丸加减方对干性AMD模型小鼠视网膜保护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目的: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高脂饮食结合氢醌摄入诱导干性AMD造模f动物,研究p62-keapl/Nrf2通路对自噬的调控作用以及驻景丸加减方对氧化损伤小鼠视网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9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青年组、老年组、模型组、治疗组(按人和动物体表面积折算等效剂量比率表设定高、中、低三个剂量),其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正常饮水、饮食;模型组和治疗组均以高脂肪饮食配合饮水中加入氢醌至终浓度为0.8%饲养3个月制作干性AMD模型动物;治疗组按照低剂量(165mg/kg/d)、中剂量(330mg/kg/d)、高剂量(660mg/kg/d)的驻景丸加减方灌胃治疗3个月。眼底照相和自发荧光观察视网膜玻璃膜疣样病变;OCT扫描观察视网膜厚度及外层组织结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RPE细胞的形态及其中的自噬体演变,RPE下沉积物面积、Bruch膜厚度;DCFH-DA法检测视网膜ROS含量;比色法检测视网膜MDA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Nrf2、HO-1、NQO-1、p62、LC3Ⅱ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小鼠视网膜出现玻璃膜疣样病变,外层视网膜组织结构紊乱,视网膜厚度变薄,IS/OS层和RPE细胞层改变,电镜下观察到Bruch膜增厚,RPE下沉积物堆等病理表现,且观察到自噬体的形成及膜盘消化过程的超微结构。视网膜组织ROS、MDA含量增高;治疗组小鼠视网膜病变相对减轻,ROS、MDA含量降低,以高剂量组疗效最佳,低剂量效果不明显,呈剂量依赖关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胞质内Nrf2蛋白表达下调,胞核内的Nrf2蛋白表达上调,药物干预后胞质Nrf2表达进一步降低,胞核Nrf2表达明显上升,而以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模型组HO-1、NQO-1代谢酶表达水平较老年组上调,而P62、LC3Ⅱ蛋白的表达没有差异。治疗组能上调HO-1、NQO-1、P62蛋白的表达,以高剂量组作用最显着,而低剂量组LC3Ⅲ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中、高剂量组高于模型组。结论:①高脂饮食+氢醌喂养,该造模方法可诱导小鼠视网膜出现干性AMD样病变;②驻景丸加减方能明显减轻模型小鼠视网膜氧化损伤。当机体受到氧化损伤时,体内ROS、MDA的含量增加,加重视网膜的氧化损伤程度,而驻景丸加减方一方面通过降低活性氧及自由基的含量,减少对小鼠视网膜的损伤,另一方面通过启动Nrf2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驻景丸加减方促进Nrf2核转位,上调下游的抗氧化酶HO-1、NQO-1表达,增强活性氧清除;同时促进P62蛋白上调,激活自噬,促使LC3Ⅱ蛋白表达,加强对自身保护作用,促进氧化损伤细胞修复减少小鼠视网膜氧化损伤,共同维持机体的氧化平衡,为RPE细胞提供双重保护。总之,驻景丸加减方通过p62-keap1/Nrf2通路激活抗氧化系统和自噬系统,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对氧化损伤小鼠视网膜起到保护作用。

王春燕,李慧丽,李小丹[8](2019)在《新订驻景颗粒联合抗VEGF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新订驻景颗粒联合抗VEGF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0例(45眼)AMD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22眼)和观察组20例(23眼),对照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新订驻景颗粒,2组均连续观察3个月,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及眼压的变化,并观察2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 65%和86. 3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后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联合新订驻景颗粒治疗能显着改善或延缓湿性AMD患者抗VEGF治疗后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稳定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余聪[9](2019)在《吴烈教授从“六气”理论辨证论治AMD临床经验总结》文中提出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总结导师运用“六气”理论辨证论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经验。方法:1.运用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CENTRAL、EMBAS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199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两人独立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核对结果,采用risk of bias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运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2.通过三年时间的理论学习、侍诊抄方和医案分析,系统总结导师治疗AMD的临床经验,从“六气”理论溯源、病机说要、脏腑基础、辨治核心、微观辨证、辨证思路、用药法则、临床应用等八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尽可能全面详尽地归纳出导师的学术思想,并列举典型病案以供临床参考。结果:1.共纳入25篇文献,合计1885例AMD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视力方面,中药组与西药组疗效相当,MD及95%CI为0.03(0.01,0.04),中药联合西药组优于西药组,MD及95%CI为0.12(0.08,0.16);在临床有效率方面,眼数统计组显示中药组优于西药组,MD及95%CI为1.52(0.93,2.49),中药联合西药组优于西药组,RR及95%CI为1.37(1.11,1.69),人数统计组显示中药组优于西药组,RR及95%CI为1.69(1.35,2.12),中药联合西药组优于西药组,RR及95%CI为2.17(1.41,3.33);黄斑中心凹厚度方面,中药联合西药组优于西药组,RR及95%CI为-28.98(-44.00,-13.96);生存质量方面,中医药可以提高AMD患者生存质量,但由于报道文献较少,可信度不高;复发率方面,由于报道文献较少,对复发率难以估计;安全性方面,未见不良事件报道,故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较为安全。2.导师治疗AMD的学术思想主要是以人体内“六气”(气血精津液脉)理论为核心,靶向辨证论治,其手段是借助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方法(眼底图像、OCT、FFA、ICGA等)精准判定AMD不同病变阶段眼内气血精津液脉等病理变化体征,并以此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同时借鉴《黄帝内经》人体“六气”理论体系和《伤寒论杂病论》的脏腑经络辨证以及循经用药、引药入络、祛邪固本的用药理念,提出了AMD早期、进展期水肿、进展期出血、晚期四种时期的辨证论治思路和对应的遣方用药组成,提高了临床疗效。结论:1.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AMD在提升视力、提高临床疗效、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中药联合西药为治疗AMD的更优选择;在生存质量和复发率方面,由于报道文献较少,难以进行有效评价;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小,方法学质量较差,上述结论尚需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2.导师创立的“六气”理论对治疗AMD提供了新的辨证思路和方法,值的临床推广和运用。

蒋超然[10](2018)在《老年性黄斑变性病因的研究新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近年来在国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对人们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危害。AMD是发达国家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可分为两大类,分别为干性及湿性,又称为地图样萎缩、新生血管性,对患者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晚期AMD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中心视力下降表现,严重者甚至完全失明。当前关于AMD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该病属于一种复杂眼底病变,是遗传基因、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所引发。随着相关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有研究指出AMD的发生与氧化应激、遗传基因、炎症反应、表观遗传、脉络膜血流动力学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病因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医师深入了解AMD的发生提供有价值参考依据。

二、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命名——增龄性黄斑变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命名——增龄性黄斑变性(论文提纲范文)

(1)针灸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文献整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发病概况及流行病学
    2.现代医学对AMD的研究进展
    3.传统医学对AMD的研究进展
    4.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古代文献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资料分析
    2.结果
        2.1 古代中医对AMD病名的认识
        2.2 古代中医对AMD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古代中医对AMD的治疗
    3.小结
第二部分 现代文献研究
    第一章 针灸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Meta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选择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
        1.4 资料提取
        1.5 质量评价
        1.6 资料分析
        1.7 发表偏倚检验
        2.结果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流程
        2.2 纳入文献信息
        2.3 Meta分析结果
        3.小结
    第二章 针灸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选穴规律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数据规范
        1.5 数据录入
        1.6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穴位频次
        2.3 穴位归经
        2.4 穴位分布部位
        2.5 基于关联规则的穴位组方规律分析
        2.6 聚类分析
        3.小结
讨论
    1.古代文献分析
    2.针灸治疗AMD的疗效评价
    3.针灸治疗AMD的用穴规律分析
结语
    1.本研究的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2)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与老年性黄斑病变(论文提纲范文)

1 老年性黄斑病变的原因及病理
2 外泌体的生理特性
3 RPE细胞外泌体与AMD
    3.1 RPE细胞外泌体与玻璃膜疣
    3.2 RPE细胞外泌体与脉络膜新生血管
    3.3 RPE细胞外泌体与氧化应激
    3.4 RPE细胞外泌体与补体途径
4 RPE细胞外泌体与老年性黄斑病变的治疗
5 小结与展望

(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对AMD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2.1 AMD的脏腑辨证理论:
        1.2.2 AMD的气血津液辨证理论:
2 中医药治疗AMD研究进展
    2.1 中药汤剂
    2.2 中成药
    2.3 针灸及穴位治疗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2.4.1 中药联合抗VEGF治疗:
        2.4.2 中药联合其他西医方法治疗:
3 结论与展望

(4)抗VEGF治疗应答不良的晚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视网膜病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入选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实验分组
    2.2 方法
        2.2.1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2 主要药品
    2.3 治疗方法
        2.3.1 治疗频数
    2.4 检查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临床资料
    3.2 活动组和晚期组视网膜病变情况
    3.3 活动组和晚期组PED分型
    3.4 活动组和晚期组黄斑部结构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机制及相关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归芍地黄汤加减联合康柏西普治疗wAMD的疗效观察及血清TLR3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临床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中医临床证候积分
        2.7 血清TLR3 检测
        2.8 随访
        2.9 统计方法
结果
    1 两组治疗前比较
        1.1 两组治疗前年龄、性别分布情况比较
        1.2 两组治疗前BCVA情况比较
        1.3 两组治疗前CMT数值比较
        1.4 两组治疗前血清TLR3 水平比较
        1.5 两组治疗前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比较
    2 两组临床疗效分析
        2.1 两组BCVA比较
        2.2 两组眼底出血、渗出疗效比较
        2.3 两组CNV渗漏疗效比较
        2.4 两组CMT数值比较
        2.5 两组总疗效比较
    3 两组血清TLR3 水平治疗前后比较
    4 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5 随访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wAMD的认识
        1.1 wAMD的西医发病机制
        1.2 TLR3与wAMD发病的相关性
        1.3 wAMD的西医治疗
    2 中医对视瞻昏渺的认识
        2.1 视瞻昏渺中医病机认识
        2.2 视瞻昏渺的中医治疗
    3 主方及方药分析
        3.1 归芍地黄汤加减方解
        3.2 归芍地黄汤加减中主要药物药理研究
    4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4.1 临床疗效指标分析
        4.2 血清TLR3 水平分析
        4.3 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中药治疗肝肾阴虚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干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英汉对照表
引言
5 临床研究
    5.1 病例选择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
6 讨论
    6.1 西医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认识
        6.1.1 病因
        6.1.2 发病机制
    6.2 客观检查选择分析
    6.3 观察指标选择分析
    6.4 中医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认识及治疗用药分析
        6.4.1 中医病名
        6.4.2 病因病机
        6.4.3 中医治疗
        6.4.4 知柏地黄汤加减内服及药理作用分析
    6.5 结果分析
    6.6 不良反应及脱落分析
7 结论
8 问题与展望
9 参考文献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干性)的中医治疗进展
    附参考文献
11 附录
    附录1 病例研究知情同意书
    附录2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历调查表
    附表3 中医临床证候评分表
    附表4 观察指标评分表
    附表5 AMD随访表
12 论文着作
13 科研课题
14 致谢

(7)基于p62-keap1/Nrf2通路研究驻景丸加减方对干性AMD模型小鼠视网膜保护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AMD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AMD的认识
        2.1 概念及分型
        2.2 临床表现[46]
        2.3 病因
        2.4 发病机制
        2.5 现代医学对AMD治疗方式
    3 驻景丸加减方的认识
        3.1 驻景丸加减方的溯源及方义
        3.2 驻景丸加减方的现代研究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饲料、垫料及实验环境
        1.3 实验中药
        1.4 主要试剂和药品
        1.5 主要仪器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造模、分组及给药
        2.2 眼底检查
        2.3 视网膜组织ROS、MDA含量检测
        2.4 电镜观察
        2.5 Western Blot分析
        2.6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眼底照片
        3.2 自发荧光
        3.3 OCT
        3.4 电镜观察
        3.5 视网膜ROS、MDA含量
        3.6 Western Blot
    4 讨论
        4.1 干性AMD模型原理
        4.2 Nrf2通路和自噬在AMD的作用
        4.3 驻景丸加减方的选择
        4.4 驻景丸加减方治疗干性AMD的机制分析
        4.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图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新订驻景颗粒联合抗VEGF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1.3.2 检查方法
    1.4 观察指标
        1.4.1 视力疗效评价
        1.4.2 光学相关断层扫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视力疗效对比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CMT值比较
    2.3 2组患者眼压比较
3 讨论

(9)吴烈教授从“六气”理论辨证论治AMD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西医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
    1.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流行病学背景
    2.AMD临床研究现况
        2.1.疾病特点
        2.2.疾病机制
    3.临床治疗研究状况
        3.1.西医治疗方式
        3.2.中医治疗方式
    4.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和安全性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
    1.方法
        1.1.文献纳入标准
        1.2.文献排除标准
        1.3.文献检索
        1.4.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5.质量评价
        1.6.资料分析
        1.7.发表偏倚的测量
    2.结果
        2.1.文献检索与筛选流程
        2.2.纳入文献特征
        2.3.文献质量评价
        2.4.统计结果分析
        2.5.发表偏倚
    3.讨论
        3.1.主要发现
        3.2.研究的局限性
        3.3.同类型研究比较
        3.4.对临床以及研究的意义
第二部分 吴烈教授从“六气”理论辩证论治AMD临床经验
    1.“六气”理论溯源
        1.1.“六气”一词的由来
        1.2.人体内之“六气”
    2.“六气”辨证论治AMD的学术思想
        2.1.AMD病因病机说要
        2.2.“六气”理论的依据
        2.3.“六气”理论以脏腑辨证为基础
        2.4.“六气”理论以气血精津液脉为核心
        2.5.借助现代医学手段进行微观辨证,提高“六气”辩证论治精准度
        2.6.运用“六气”理论对AMD进行靶向证治
        2.7.辨证思维路线图
        2.8.临床用药法则
        2.9.辨治AMD的临床应用
    3.典型病案
        3.1.早期AMD,从脏气辨证施治,补肾益气
        3.2.进展期AMD,从津液辨证施治,温肾利水
        3.3.晚期AMD,从精、络脉辨证施治,益精剔络散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老年性黄斑变性病因的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MD流行病学
2 AMD发病机制
    2.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2.2 氧化应激
    2.3 炎症
3 总结

四、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命名——增龄性黄斑变性(论文参考文献)

  • [1]针灸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文献整理分析[D]. 赵珈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与老年性黄斑病变[J]. 张思琪,张元元. 神经药理学报, 2020(04)
  • [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孟欢,金明. 北京中医药, 2020(08)
  • [4]抗VEGF治疗应答不良的晚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视网膜病变分析[D]. 李学敏. 延边大学, 2020(05)
  • [5]归芍地黄汤加减联合康柏西普治疗wAMD的疗效观察及血清TLR3表达的研究[D]. 林燕梅.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中药治疗肝肾阴虚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干性)的临床观察[D]. 李玲婧.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基于p62-keap1/Nrf2通路研究驻景丸加减方对干性AMD模型小鼠视网膜保护作用机制[D]. 柯玲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新订驻景颗粒联合抗VEGF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观察[J]. 王春燕,李慧丽,李小丹. 光明中医, 2019(19)
  • [9]吴烈教授从“六气”理论辨证论治AMD临床经验总结[D]. 余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10]老年性黄斑变性病因的研究新进展[J]. 蒋超然.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13)

标签:;  ;  ;  ;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