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加强社区警务培训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芦晓娜[1](2021)在《服务型公安机关建设研究 ——以Z旗公安局为例》文中提出
冷晨[2](2021)在《X市农村警务辅助人员队伍建设研究》文中认为
周钰峻[3](2020)在《温州市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深化研究 ——基于永嘉县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大部制”改革的逐步推动下,地方派出机构在自身机制改革方面也作出了诸多探索,尤其是公安机关,在肩负社会治安和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也在探索自身工作职能的优化,在警务机制改革实践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鉴于此,本文以公共管理理论知识,针对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问题进行研究,研究中,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和归纳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温州市永嘉县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务机制改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调查、材料梳理等方式大量搜索了一手材料,深入剖析了永嘉县在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对策,为深化永嘉县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具体来说,通过本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其一,在对永嘉县警务机制改革研究发现,目前永嘉县警务机制改革虽然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在推进警务机制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职级困境:警力下沉,实为“官位下沉”;(2)财政困境:警务机制增加了财政支出;(3)个人困境:基层民警职业诉求难以满足;(4)业务困境:“一警多能”让民警疲于应付。通过对其原因剖析发现,永嘉县警务机制改革主要受制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警务管理机制设计不够明确;二是社区警务运行机制有待完善;三是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需要;四是警务机制缺乏法律支撑。鉴于上述研究发现,文章最后就如何推动永嘉县警务机制改革,提升永嘉县警务机制运营效率,文章从明确改革目标,促进警力合理分配;优化内控机制,推进警务机制改革纵深发展;注重警员发展,完善职业发展规划机制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为实现永嘉县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总之,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务机制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大工程,如何推进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务机制改革,尤其是在警务机制改革的“深水区”创新模式、提升运营水平,已成为当前各地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也必然不存在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改革模式,鉴于这个前提,对永嘉县自身而言,在推进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过程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谨慎探索,扎实推进,为继续完善基层公安机关机构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胡伟[4](2020)在《宿迁公安智慧警务建设研究》文中指出目前,互联网和云计算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随之引领了大数据时代的大潮,而大数据技术中的海量信息和数据挖掘的特征又恰恰迎合了智慧警务发展的需要,推动着智慧警务建设不断发展。作为国内中小城市,公安机关如何顺应这一流行发展趋势,推进大数据技术与警务业务的统合,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从“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的转型升级,实现警务智能化,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在深入研究大数据和智慧警务相关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以宿迁智慧警务建设应用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剖析宿迁公安智慧警务建设应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深层诱因,针对性提出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有:研究智能警务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宿迁公安智慧警务建设的历史发展和取得成效,了解国内外个别城市智慧警务建设的研究进展。并从大数据、智慧警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出发,研究宿迁公安智慧警务建设所采取的举措与取得的成效,分析探讨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针对问题,再通过学习借鉴国外与国内其它地区智慧警务建设的先进经验,研究分析出进一步加强宿迁公安智慧警务建设的对策和建议。本文通过对大数据的相关研究,结合宿迁公安智慧警务建设应用实际探索宿迁公安警务智能化建设的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希望能对智慧警务建设应用发挥一定的借鉴作用。
王文娟[5](2020)在《上海市监狱内部警力资源配置优化问题研究 ——以N监狱为例》文中提出本文以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和双因素理论为指导,以上海N监狱为例,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上海市监狱内部警力资源配置优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认为,上海市监狱系统自实施两级管理模式以来,基本形成了良好的警务运行模式,警力下沉明显,狱警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学历水平大幅度提高,文明执法,确保了监狱警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在警力配置及运行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为警力资源短缺、专业人才配置不足、专业人才的工作安排使用不够合理以及狱警工作技能水平无法完全满足岗位需求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警力分布结构不合理、岗位设置专业性欠缺、警力使用欠科学、科技手段运用少、工作技能培训效果差、工作激励有效性缺失、狱警的工作忠诚度不高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根据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和双因素理论的启示,结合国外同行及国内公安系统解决警力配置不足的经验,提出了优化上海市监狱系统内部警力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一是科学合理分配使用警力:调整优化男女警工作岗位、对监狱工作进行合理分解;二是运用合理手段弥补监狱警察数量的不足:招收监狱辅警从事辅助性监狱管理工作,鼓励部分民警提前退休以适时补充新生力量;三是通过改革培训制度提升在岗狱警的工作能力:创新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充实培训师资力量;四是借助科技手段解放监狱警力:推进警务装备现代化,着力推进监狱智慧化建设;五是改革激励机制激发狱警工作潜能:改进现有考核制度、完善狱警基本保障制度、从狱警基本需求出发实施有效激励。
邹宇璇[6](2020)在《“互联网+”背景下基层公安警务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在人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的同时,社会治安形势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期待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只依靠警力运转的基层警务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警务发展需求,公安机关综合治理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回应群众期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此大背景下,恰逢以“互联网+”等新科技为代表的新时代浪潮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领域,如何将“互联网+”技术手段融入基层警务改革,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警务工作越来越高的需求以及缓解基层民警越来越大的压力,已成为近年来公安机关的新课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运用互联网手段深化公安改革效果方面的文献研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从理论上对“互联网+”背景下基层警务改革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本文所使用的麦肯锡7S模型适用性进行分析。本文以麦肯锡7S模型为理论基础及分析工具,运用了案例分析、逻辑分析、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其次,以东城公安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其在互联网背景下推动基层警务改革举措为基础,运用麦肯锡7S模型,从七个方面综合分析其所面临的问题。认为东城公安分局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调整部分组织架构,着重基层科技发展,试点各类“科技警务”的亮点工程,实现了执法办案智能化、社会管理精细化的发展。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发现其顶层设计滞后,缺乏统筹意识、互联网思维及创新文化未形成;协同机制缺乏,数据交流不通畅;制度建设落后,缺乏对基层民警的考核激励制度、培训制度,以及专业团队建设制度。最后,总结借鉴国内其他省市的做法,并基于7S视角提出完善东城公安“互联网+”背景下警务改革的对策。认为东城公安在推进基层警务改革过程中需要强化统筹规划,推进互联网思维的变革,形成全警创新的文化氛围;搭建组织架构,构建警务大数据共享平台,深化数据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加强对基层民警的考核激励及互联网应用培训,建设专业的运维团队以保障互联网技术的良好运转。文章试图紧扣新时期警务发展的需求,运用麦肯锡7S模型,突出研究的系统性、全面性、具体性,力求使研究结果可靠、实用,凸显研究对策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旨在一定程度上为东城公安完善“互联网+”背景下基层警务改革的长效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决策参考。
隋从容[7](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公安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工作。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持续安全稳定的“两大奇迹”,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取得这样的成就,既凝聚着全国公安战线和广大公安民警的艰苦努力,更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卓越智慧和能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公安工作摆在事关国家政权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位置,在汲取国内外公安工作理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顺势而为,在逐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事业的进程中,对公安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任务、公安工作的着力点以及公安工作主体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索与回答,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科学,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无论是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还是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公安工作提供理论参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需要在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观照和双向互动中剖析和探讨。为此,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研究与归纳总结提炼相融合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综合发力的必然结果。发生学告诉我们,任何理论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都有其必然的发生基础,也必然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等国际国内因素对公安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其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公安工作的艰辛探索是其形成与发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毛泽东的公安工作思想是其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其历史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至1992年期间,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的历史转折时期,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在继承毛泽东公安工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民主法制思想为统领,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形成了以“稳定压倒一切”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开创了公安工作思想发展的新局面。第二阶段,1992年至2002年期间,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确立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历史时期,以依法治国思想为统领,着力加强公安工作法治化建设,形成了以“讲政治、讲法制、讲服务”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推向一个新高度。第三阶段,2002年至2012年期间,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统领,着力加强公安工作的正规化建设,形成了以“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全面推进公安工作思想的蓬勃发展。第四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判断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平安中国思想为统领,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更高需求为目标,着重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层面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形成了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推进公安工作思想的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其基本内容是:围绕着“什么是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性质地位使命任务;围绕着“为什么要做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价值取向;围绕着“怎样做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方针策略和举措;围绕着“谁来做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主体建设。关于公安工作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使命任务,回答了公安工作“是什么”的问题。关于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维护社会治安要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人民满意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建设平安中国,回答了公安工作“为什么”的问题。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改革强警、科技兴警战略,回答了公安工作“怎么做”的问题。政治建警,全面加强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从严治警,依法加强公安队伍纪律规矩意识和正规化建设;素质强警,切实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回答了公安工作“谁来做”的问题。上述内容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其总体特征是:从生成方式和过程来看,具有时代性、继承性、实践性特征;从内容构成上来看,具有科学性、政治性、法治性特征;从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上来看,具有人民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其理论价值主要在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公安工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思想指南;其实践意义主要在于:科学统领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有效推动了公安制度改革创新,有力推进了法治公安建设,为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提供了坚强保障,在党的公安工作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思想无论是对公安工作的定性定位问题,还是公安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路线、方针、策略,抑或是公安工作的主体建设等方面,都对毛泽东的公安工作思想有所发展,同时,也有效地统筹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要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要在总结经验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就该思想发展的基本经验,概而言之,主要表现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指导思想,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坚持服从和服务党的中心工作这一根本立足点,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这一根本价值指向,坚持辩证思维、法治思维这一方法论等;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通过强化公安民警的理论信仰,改进公安民警教育方式、强化理论武装,将党的公安工作思想转化为公安工作的政策、制度、运行体系,转化为公安干警的需要等手段,让思想掌握广大公安民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在回答时代之间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要在正确认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既不能认为它具有历史条件的局限就认为它已过时,弃之不用,也不能认为是终极的理论,而教条僵化,生搬硬套,要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尤其是坚持好运用好发展好习近平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思想。
牟中伟[8](2020)在《公安机关对医院治安秩序的控制研究 ——基于对B市医院警务室的调查》文中提出医院是治病救人的专门机构,但是该场所环境特殊、活动群体角色多元并且各群体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使医院成为治安状况较为复杂的公共空间。医患冲突、“医托、号贩”、盗窃诈骗等治安乱象层出不穷,以致医患各方的合法权益、社会的治安秩序均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公安机关是专门的治安秩序控制机关,当前主要依靠在医院设置警务室实现对医院秩序的维护。公安机关对医院治安秩序维护的具体情形如何、效果怎样,也反映着国家权力实施的成效,反映着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水平,却很少有人关注。基于此,本文以医院警务室为考察对象,意图展现当前公安机关对于医院治安秩序控制的现象、行为和能力水平,并为下一步提升医院安全治理能力提供理论支撑。文章采取田野调查方法,通过开展半结构化访谈、实地观察和文件查阅,对B市多个医院警务室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借用嵌入式治理理论,对医院警务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理论诠释。研究发现:医院警务室是公安机关对医院治安秩序进行控制的主要手段,其设立缘于医疗环境失序、相关部门推动以及社会治理的变迁。医院警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纠纷调解、专项打击、日常巡逻、安全检查、治安宣传等。公安机关与医院的关系互动,既有合作的一面,也有冲突的表现。在合作向度上,两者之间存在合作的基础,工作上的合作较为依靠个人关系的推动。在冲突向度上,冲突有其客观性,具体体现在:双方对彼此的负面评价、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阻力、对医院警务室职责范围的争议。而警察和医院两个主体的关系如何、互动怎样、协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治安秩序的维护成效。总体来看,公安机关对医院的治安控制成效较为显着:维护了医院秩序稳定;实现了医院警务工作前置与阵地前移;节约了警力资源,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警察与医院的联动不够密切;警务保障不力、考核监督欠缺。对此,文章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一是加快医院安全秩序的立法进程;二是完善医警联动的具体制度建设;三是调动医院警务室民警工作积极性;四是提高医院治安保卫信息化水平。文章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表现在调查样本的选择局于一地,代表性可能有所欠缺,后续可作更广泛地域的样本研究,以进一步丰富和论证研究结论。
李其臻[9](2020)在《公安机关以人民为中心工作理念研究 ——以河南公安惠民措施改革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供了科学路径,也为做好新时代的公安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意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表达。做好新时代的公安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依靠人民、携手人民筑牢铜墙铁壁,把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河南公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着眼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全方位、多层次深化公安改革,涉及惠民领域、案件领域、执法监督领域、冤假错案纠错领域、涉案财物管理领域等一系列机制改革。本文挑选较有代表性的惠民领域为研究视角。河南公安深化惠民措施改革,制定一系列惠民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原大地展现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美丽画卷。本文以“公安机关以人民为中心工作理念研究-以河南公安惠民措施改革为例”为题,以河南公安惠民措施改革实例为切入点,阐述公安机关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为公安机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一共分为六章,将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做为理论支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为借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河南公安惠民措施改革的依据、思路、价值指向,主要做法等,剖析公安机关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首先,分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哲学意蕴和思想内涵。其次,借鉴公安机关在不同历史时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不同做法,分析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的基本要求。再次,立足河南公安惠民措施改革实践,分析公安机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剖析成效与不足。最后从思想政治教育、执纪监督、警民交流等方面概括出了公安机关以人民为中心工作理念的培育路径,希冀能从实践角度丰富公安机关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为服务新时代公安工作贡献绵薄之力。
刘建涛[10](2020)在《我国警察武力使用的能力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安机关是具有武装性质的警察组织,配备武器装备,担负着平息暴乱、骚乱,打击恐怖活动,追捕、围歼暴力犯罪等武装性质的任务。公安机关的武装性决定了警察武力使用的合理性,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决定了警察武力使用的合法性,所以警察在执法活动过程中能否安全、有效的使用武力是维护公安机关形象、确保警察执法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关键。然而,当前我国警察在武力使用过程中存在不会使用、不敢使用、过当使用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警察武力使用的能力不足。为此,有必要对警察武力使用所需要的能力问题加强研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战训练,提高训练的有效度,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笔者基于我国警察武力使用的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结合警察武力使用能力的现实需要,引用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模型,运用科学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构建出我国警察武力使用的能力体系。具体而言,笔者将本研究划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研究的背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确定了论文写作的基本方向。第二部分,对警察武力使用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为警察武力使用所需的能力及能力指标的选定提供了依据,为后期武力使用能力指标的收集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明确了能力体系构建的依据和原则,从而使得能力体系的构建有了具体的指导。第四部分,运用定性分析软件NVivo选定警察武力使用的能力指标,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能力指标的补充建议形成能力指标数据库;通过引用“双子模型”理论结合专家的建议,初步构建出武力使用的能力体系,然后运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终构建起技能、战术、智能、知识、体能、心理一体化的能力体系。第五部分,运用构建的能力体系,对当前公安院校学历教学及在职培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二、关于加强社区警务培训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加强社区警务培训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3)温州市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深化研究 ——基于永嘉县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水平 |
1.3.1 国内研究状况 |
1.3.2 国外研究状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创新及不足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基层公安机关的概念 |
2.1.2 警务的概念及特点 |
2.1.3 警务机制改革的内涵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2.2.1 整体性治理理论 |
第3章 永嘉县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的现状 |
3.1 永嘉县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的现状 |
3.1.1 永嘉县概况 |
3.1.2 永嘉县公安局概况 |
3.2 永嘉县目前警务机制改革现状分析 |
3.2.1 警务机制改革现状 |
3.2.2 警务机制改革呈现的特点 |
3.3 永嘉县公安局警务机制改革所做的实践 |
3.3.1 变“各自为政”为“高度整合” |
3.3.2 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攻防” |
3.3.3 变“战时集中”为“提前管控” |
3.4 温州市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的成效 |
3.4.1 警力效能提升明显 |
3.4.2 指挥调度有所突破 |
3.4.3 勤务管理得到创新 |
第4章 永嘉县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永嘉县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1.1 职级困境:警力下沉,实为“官位下沉” |
4.1.2 财政困境:警务机制增加了财政支出 |
4.1.3 个人困境,基层民警职业诉求难以满足 |
4.1.4 业务困境:“一警多能”让民警疲于应付 |
4.2 永嘉县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警务管理机制设计不够明确 |
4.2.2 社区警务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
4.2.3 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需要 |
4.2.4 警务机制缺乏法律支撑 |
第5章 推动温州市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深化的路径 |
5.1 明确改革目标,促进警力合理分配 |
5.1.1 消除部门壁垒,实现机构整合 |
5.1.2 缩小指挥层级,避免职能交叉 |
5.1.3 科学配置警力,实行警力下沉 |
5.2 优化内控机制,推进警务机制改革纵深发展 |
5.2.1 健全绩效考核体制 |
5.2.2 力促警务信息共享的合作体制 |
5.2.3 完善从优待警机制 |
5.3 注重警员发展,完善职业发展规划机制 |
5.4 着力推进基层法治建设进程 |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宿迁公安智慧警务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大数据 |
2.1.2 智慧警务 |
2.1.3 智慧警务建设 |
2.2 理论基础 |
2.2.1 社会治理理论 |
2.2.2 犯罪预测理论 |
2.2.3 情报主导警务理论 |
3 宿迁公安智慧警务建设现状分析 |
3.1 宿迁公安智慧警务建设目前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
3.1.1 所采取的举措 |
3.1.2 取得的成效 |
3.2 宿迁公安智慧警务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
3.2.1 建设目标规划可持续性不强 |
3.2.2 数据汇聚共享仍然存在不足 |
3.2.3 数据应用的主动参与程度不高 |
3.2.4 专业人才和组织机构相对欠缺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顶层设计及保障机制的缺乏制约了目标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
3.3.2 数据汇聚共享意识的欠缺导致了数据共享不足 |
3.3.3 平台建设与基层实践存在偏差或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导致了应用程度不高 |
3.3.4 晋升渠道不畅和培养体制不健全导致了人才和机构的缺失 |
4 国外与国内其它地区智慧警务建设的经验借鉴 |
4.1 国外智慧警务建设概况 |
4.1.1 美国——基于大数据的犯罪预测 |
4.1.2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支持警察执法的智能交通系统 |
4.1.3 阿联酋阿布扎比市——精确调度巡逻车的大数据驱动系统 |
4.1.4 印度——智能警察系统(IPS)框架搭建 |
4.2 国内其它地区智慧警务建设概况 |
4.2.1 浙江——“云上公安·智能防控”大数据战略规划 |
4.2.2 贵州——“贵州公安多彩警务云”建设 |
4.2.3 中山——公安大数据建设应用的“中山模式” |
4.2.4 盐城——深化公安大数据战略 |
4.3 经验借鉴 |
4.3.1 重视大数据的支撑作用 |
4.3.2 结合自身特色开展智慧建设 |
4.3.3 加强综合智能平台建设应用 |
4.3.4 科学规划服务体系 |
5 进一步加强宿迁公安智慧警务建设的对策分析 |
5.1 强化全市智慧警务建设的整体规划和保障能力 |
5.1.1 对全市智慧警务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
5.1.2 加强组织、机构、人员保障 |
5.1.3 完善智慧警务基础设施建设 |
5.2 吸收市局内部警种和全市社会单位数据资源汇入平台建设 |
5.2.1 确保全局各类警务数据资源纳入平台建设 |
5.2.2 吸收全市各类社会单位数据接入平台建设 |
5.3 高度重视针对全局民警的需求调研和“客户体验” |
5.3.1 主动开展待建项目的需求调研 |
5.3.2 认真对待每一个“客户体验” |
5.4 加强智慧警务实战应用 |
5.4.1 推动智慧警务全警应用提质增效 |
5.4.2 通过平台深度应用反哺全市智慧警务建设进一步优化升级 |
5.5 打造专业的智慧警务建设和服务团队 |
5.5.1 积极引进外部高素质专业人才 |
5.5.2 优化调整内部人才结构 |
5.5.3 建立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5)上海市监狱内部警力资源配置优化问题研究 ——以N监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个别访谈法 |
1.4.4 比较研究法 |
1.5 本文创新及不足之处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警力的含义 |
2.1.2 警力资源配置的含义 |
2.1.3 监狱内部警力资源配置的含义 |
2.2 基本理论概述 |
2.2.1 无增长改善理论的基本内容 |
2.2.2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
2.2.3 上述理论对上海市监狱内部警力配置优化的启示 |
第3章 上海市监狱及内部警力配置的现状 |
3.1 上海市监狱的基本情况 |
3.1.1 上海市监狱管理局所辖的监狱 |
3.1.2 上海市监狱管理的组织架构 |
3.1.3 监狱内警察岗位的构成及岗位职责 |
3.1.4 监狱警察工作的特点 |
3.2 上海市监狱警力运行的现状分析 |
3.2.1 监狱警力运行基本情况 |
3.2.2 上海市监狱警力配置的特点 |
第4章 上海市N监狱内部警力配置及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上海市N监狱的概况 |
4.2 N监狱警力配置及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1 警力资源短缺 |
4.2.2 警力分布结构不合理 |
4.2.3 专业人才的工作安排使用不够合理 |
4.2.4 狱警工作技能水平无法完全满足岗位需求 |
4.3 N监狱内部警力配置存在问题的原因 |
4.3.1 任务加重而警力配置未相应增长 |
4.3.2 岗位设置专业性欠缺 |
4.3.3 警力使用欠科学 |
4.3.4 科技手段运用少 |
4.3.5 工作技能培训效果差 |
4.3.6 工作激励有效性缺失 |
第5章 我国公安部门解决警力配置不足问题的经验 |
5.1 我国公安部门破解警力配置不足的做法 |
5.1.1 建设智慧公安辅助执法 |
5.1.2 购买社会服务分流压力 |
5.1.3 通过强化业务训练提升警员素质 |
5.2 公安部门解决警力不足配置问题的经验借鉴 |
5.2.1 以先进科技增强警力 |
5.2.2 以人力资源统筹弥补警力 |
5.2.3 以内部挖潜盘活警力 |
第6章 上海市监狱内部警力配置优化的对策建议 |
6.1 科学合理分配使用警力 |
6.1.1 调整优化男女警工作岗位 |
6.1.2 根据监狱岗位性质合理配置警员 |
6.2 运用合理手段弥补监狱警察数量的不足 |
6.2.1 招收监狱辅警从事辅助性监狱管理工作 |
6.2.2 鼓励部分民警提前退休以适时补充新生力量 |
6.3 通过改革培训制度提升在岗狱警的工作能力 |
6.3.1 创新培训内容 |
6.3.2 丰富培训形式 |
6.3.3 充实培训师资力量 |
6.4 借助科技手段解放监狱警力 |
6.4.1 推进警务装备现代化 |
6.4.2 着力推进监狱智慧化建设 |
6.5 改革激励机制激发监狱狱警工作潜能 |
6.5.1 改进现有考核制度 |
6.5.2 完善狱警基本保障制度 |
6.5.3 从监狱狱警成长需要出发实施有效激励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上海市N监狱警力运行状况调查问卷》 |
附录 B《访谈提纲》 |
致谢 |
(6)“互联网+”背景下基层公安警务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结论与思考 |
1.4 研究方法、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内容 |
1.4.4 技术路线图 |
1.4.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互联网+”背景下基层公安警务改革的概念界定 |
2.1.1 “互联网+”的基本内涵 |
2.1.2 “互联网+”基层警务改革的概念 |
2.1.3 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改革面临时代的挑战 |
2.2 理论基础 |
2.2.1 麦肯锡7S管理模型的概念 |
2.2.2 麦肯锡7S管理模型适用性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互联网+”警务改革实践研究 |
3.1 北京市东城区警务系统概况 |
3.1.1 推进基层改革夯实安全稳定根基 |
3.1.2 紧扣“互联网+”背景促进改革深化 |
3.2 北京市东城区“互联网+”警务改革现状 |
3.2.1 强调以民为本的共同价值观 |
3.2.2 着重基层大数据建设的改革战略 |
3.2.3 推进扁平化的办案结构 |
3.2.4 鼓励创新发展科技化的技能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互联网+”背景下基层公安警务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互联网+”背景下基层公安警务改革存在的问题 |
4.1.1 缺乏改革统筹意识 |
4.1.2 未转换互联网思维 |
4.1.3 未形成创新驱动的文化 |
4.1.4 缺乏数据交流平台 |
4.1.5 基层民警缺乏考核激励制度 |
4.1.6 基层民警缺乏大数据平台应用培训 |
4.1.7 未充分利用科技技能 |
4.2 “互联网+”警务改革问题成因分析 |
4.2.1 顶层设计滞后,整体规划不明确 |
4.2.2 协同机制缺乏,数据共享不通畅 |
4.2.3 体制建设落后,效能发挥不充分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部分省市公安机关的做法 |
5.1 吉林公安机关的做法 |
5.2 浙江公安机关的做法 |
5.3 南京市公安机关的做法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7S视角完善东城公安“互联网+”基层警务改革的对策 |
6.1 强化统筹规划 |
6.2 推进理念变革 |
6.3 形成创新驱动的文化 |
6.4 完善警务大数据体系 |
6.5 完善基层民警考核机制 |
6.6 提高民警应用“大数据”水平 |
6.7 强化运维团队培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对象 |
(三)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点与不足之处 |
(一) 创新之点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生成逻辑 |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生成的时代背景 |
(一) 国际背景:全球化和国际警务改革对公安工作带来新影响 |
(二) 国内现实:社会转型对公安工作提出新要求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生成的实践基础 |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安工作的历史实践 |
(二) 改革开放以来公安工作的现实实践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生成的理论来源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公安工作的相关理论 |
(二) 毛泽东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思想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
一、改革开放起步与全面展开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1978年-1992年) |
(一) 在拨乱反正中初步形成 |
(二) 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走向成熟 |
(三) 在党的十三大以后至邓小平南巡讲话这一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1992年-2002年) |
(一) 党的十四大至党的十五大这一时期初步形成 |
(二) 党的十五大以后至党的十六大召开这一时期走向成熟 |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2002年2012年) |
(一) 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七大这一时期为形成期 |
(二) 党的十七大至党的十八大召开这一时期为进一步发展期 |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2012年至今)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基本内容 |
一、关于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 |
(一) 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依然需要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 |
(二) 在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和工作大局中公安工作处在很重要的位置 |
(三) 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使命任务 |
二、关于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 |
(一) 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不能动摇 |
(二) 全面加强和改善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 |
三、关于公安工作的价值取向 |
(一) 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 |
(二) 人民满意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 |
(三)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
四、关于公安工作的实现路径 |
(一)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做好公安工作的首要问题 |
(二) 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三)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四) 坚持改革强警、科技兴警战略,增强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
五、关于公安工作的主体建设 |
(一) 政治建警:全面加强革命化建设确保公安队伍政治过硬 |
(二) 从严治警:全面强化纪律规矩意识确保公安队伍纪律作风过硬 |
(三) 依法治警:全面推进正规化建设确保公安队伍责任过硬 |
(四) 素质强警:积极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确保公安队伍本领过硬 |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总体特征 |
一、生成过程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继承性 |
二、内容构成的科学性政治性和法治性 |
(一) 严密的科学性特征 |
(二) 鲜明的政治性特征 |
(三) 强烈的法治性特征 |
三、本质属性和价值依归的人民性 |
(一) 价值指向的人民性 |
(二) 力量源泉的人民性 |
(三) 评判标准的人民性 |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价值意义 |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理论价值 |
(一) 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
(二) 丰富发展了毛泽东公安工作思想 |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实践意义 |
(一) 科学统领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 |
(二) 有效推动了公安制度改革创新 |
(三) 有力推进了法治公安建设 |
(四) 为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提供了思想保障 |
第六章 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 |
一、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坚持和发展 |
(一) 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
(二) 以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为根本原则 |
(三) 以坚持服从和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立足点 |
(四) 以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为根本价值指向 |
(五) 以坚持辩证思维法治思维为方法论 |
二、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坚持和发展 |
(一) 让思想掌握广大公安民警 |
(二) 在解决现实问题和时代之间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 |
三、在正确认识坚持和发展的关系中坚持和发展 |
(一) 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 |
(二) 坚持好发展好习近平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思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公安机关对医院治安秩序的控制研究 ——基于对B市医院警务室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现状 |
1.2.1 关于治安控制的研究 |
1.2.2 关于医院秩序的研究 |
1.3 理论视角 |
1.3.1 治理理论 |
1.3.2 嵌入式治理理论 |
1.3.3 分析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4.1 质性研究的取向 |
1.4.2 进入田野的过程 |
1.4.3 资料收集的方法 |
1.4.4 研究过程的反省 |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1.5.1 研究意义 |
1.5.2 创新点 |
2 医院治安秩序控制的前置阵地:医院警务室的设立 |
2.1 医院警务室的设置 |
2.1.1 概念界定 |
2.1.2 设立沿革 |
2.1.3 医院警务室的管理与职责 |
2.2 医院警务室设立的缘由 |
2.2.1 社会层面:医疗环境失序 |
2.2.2 政策层面:职能部门推动 |
2.2.3 理念层面:社会治理变迁 |
2.3 警务室设立体现的制度嵌入 |
2.3.1 法律制度环境 |
2.3.2 具体制度建设 |
3 医院治安秩序控制的日常呈现:医院警务工作的开展 |
3.1 处置医患纠纷 |
3.2 开展专项行动 |
3.3 其他日常治安工作 |
3.3.1 巡逻防控 |
3.3.2 安全检查 |
3.3.3 治安宣传 |
3.4 医院警务工作体现的行动嵌入 |
4 医院治安秩序控制的关系互动:以组织关系分析为视角 |
4.1 合作向度 |
4.1.1 合作的基础 |
4.1.2 合作的推动力 |
4.2 冲突向度 |
4.2.1 冲突的客观性 |
4.2.2 冲突的表现 |
4.3 关系互动体现的关系嵌入 |
5 医院治安秩序控制的成效与优化路径 |
5.1 积极成效 |
5.1.1 保障医院秩序稳定、有效维护就医环境 |
5.1.2 警务工作前置、处置阵地前移 |
5.1.3 节约警力资源、提高警务工作效率 |
5.2 存在问题 |
5.2.1 院警联动不够密切,效能未能充分发挥 |
5.2.2 警务保障不到位,考核监督机制欠缺 |
5.3 优化路径 |
5.3.1 加快医院安全秩序的立法进程 |
5.3.2 完善医警联动的具体制度建设 |
5.3.3 调动医院警务室民警工作积极性 |
5.3.4 提高医院治安保卫信息化水平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讨论 |
6.2.1 通过组织建构推进各方力量整合 |
6.2.2 通过制度规范完善治安治理体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访谈提纲(民警) |
附录B 访谈提纲(保卫干部)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9)公安机关以人民为中心工作理念研究 ——以河南公安惠民措施改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1.2.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之处 |
2 以人民为中心的哲学意蕴与思想渊源 |
2.1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 |
2.1.1 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
2.1.2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
2.1.3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
2.1.4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2.2 以人民为中心的哲学意蕴 |
2.2.1 历史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
2.2.2 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
2.2.3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2.3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论渊源 |
2.3.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
2.3.2 西方传统的人本主义思想 |
2.3.3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
3 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安工作理念的基本要求 |
3.1 公安机关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历史梳理 |
3.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3.1.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3.1.3 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
3.1.4 党的十八大以来 |
3.2 公安工作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点 |
3.2.1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 |
3.2.2 业务工作要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
3.2.3 将人民满意作为评价公安工作的重要标准 |
3.3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对具体公安工作的要求 |
3.3.1 对公安执法工作的要求 |
3.3.2 对公安服务工作的要求 |
3.3.3 对公安队伍建设的要求 |
4 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安工作具体实践-以河南公安改革惠民措施为例 |
4.1 河南省公安惠民改革的基本思路 |
4.1.1 聚焦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
4.1.2 聚焦人民群众的满足感 |
4.1.3 聚焦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
4.2 河南省公安惠民改革的主要做法 |
4.2.1 推出60 项惠民措施 |
4.2.2 “一村一警”-河南新“枫桥经验” |
4.2.3 “最多跑一次”-跑出便民“加速度” |
4.3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河南公安改革中的体现 |
4.3.1 提出“把公安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 |
4.3.2 构建新型便民体系,简化群众办事流程 |
4.3.3 立足本职工作,提升群众安全感 |
5 对河南公安惠民改革的价值分析与问题分析 |
5.1 河南惠民措施实践效果 |
5.1.1 工作高效,便利群众 |
5.1.2 推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
5.1.3 解放警力,减轻压力 |
5.2 河南惠民改革的价值指向 |
5.2.1 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
5.2.2 提升整体警务效能 |
5.2.3 增强公安工作的公信力 |
5.3 潜在的不足 |
5.3.1 认识不足,惠民措施无法无差别落实 |
5.3.2 执行力缺失,基层腐败现象存在 |
5.3.3 提升宣传效果、增强群众认同感任重道远 |
6 公安民警以人民为中心工作理念的培育路径 |
6.1 意识提升:端正为民思想 |
6.1.1 充分认识到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培养的意义 |
6.1.2 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作为公安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
6.1.3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培养纳入民警教育培训工作 |
6.2 执纪监督:促进惠民落实 |
6.2.1 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力度 |
6.2.2 加强调查研究,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落到实处 |
6.2.3 将群众监督意见纳入考评机制 |
6.3 搭建平台:推进警民交流 |
6.3.1 建立健全交流机制 |
6.3.2 拓宽交流渠道,丰富交流方式 |
6.3.3 搭建交流平台,完善交流形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我国警察武力使用的能力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对象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德尔菲法 |
1.5.3 层次分析法 |
1.5.4 案例分析法 |
1.5.5 实地调研法 |
1.6 研究创新点 |
2 核心概念界定 |
2.1 警务实战 |
2.2 警察武力 |
2.3 警察武力使用能力 |
2.4 警察职业能力 |
2.5 警察武力使用的能力体系 |
3 警察武力使用的能力体系构建的依据和原则 |
3.1 理论依据 |
3.1.1 木桶模型 |
3.1.2 积木模型 |
3.1.3 双子模型 |
3.2 现实依据 |
3.2.1 案情回顾 |
3.2.2 案例分析 |
3.2.3 结论 |
3.3 能力体系构建的原则 |
3.3.1 需求导向原则 |
3.3.2 系统性原则 |
3.3.3 科学性原则 |
3.3.4 开放性原则 |
4 我国警察武力使用的能力体系指标构建 |
4.1 能力指标的收集 |
4.2 能力指标的初选 |
4.3 能力指标的筛选 |
4.3.1 专家的积极系数 |
4.3.2 专家的基本情况 |
4.3.3 专家的权威程度 |
4.3.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
4.3.5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的评价及筛选情况 |
4.3.6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的评价及筛选情况 |
4.3.7 能力指标分析 |
4.4 指标权重的确立 |
4.4.1 建立各级指标成对比较的判断优选矩阵 |
4.4.2 指标权重的计算步骤与过程 |
5 武力使用能力体系的培养路径 |
5.1 院校培养 |
5.1.1 构建与武力使用能力体系相对应的课程体系 |
5.1.2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
5.1.3 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
5.2 在职培养 |
5.2.1 树立一元化训练理念 |
5.2.2 采用“三段式”训练模式 |
5.2.3 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警察武力使用的能力指标教官咨询问卷 |
附录B 警察武力使用的能力指标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
附录C 警察武力使用的能力指标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
附录D 指标体系目标图 |
附录E 层次分析法调査问卷 |
附录F 判断矩阵及权重结果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关于加强社区警务培训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服务型公安机关建设研究 ——以Z旗公安局为例[D]. 芦晓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X市农村警务辅助人员队伍建设研究[D]. 冷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3]温州市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深化研究 ——基于永嘉县的调查[D]. 周钰峻.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4]宿迁公安智慧警务建设研究[D]. 胡伟.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8)
- [5]上海市监狱内部警力资源配置优化问题研究 ——以N监狱为例[D]. 王文娟.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6]“互联网+”背景下基层公安警务改革研究[D]. 邹宇璇.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研究[D]. 隋从容. 山东大学, 2020(09)
- [8]公安机关对医院治安秩序的控制研究 ——基于对B市医院警务室的调查[D]. 牟中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1)
- [9]公安机关以人民为中心工作理念研究 ——以河南公安惠民措施改革为例[D]. 李其臻.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10]我国警察武力使用的能力体系构建研究[D]. 刘建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