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子宫误作子宫肌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武瑞花[1](2018)在《35例残角子宫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探讨残角子宫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处理,病理及其预后等特点,给予临床诊治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减少误诊与误治。方法:通过对2003年1月至2017年4月14年间大连市妇产医院收治的残角子宫患者35例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患者的年龄、术前临床表现、生育史、辅助检查及其与手术诊断的吻合度,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等资料,并采用电话、家访等随访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生育情况等资料。结果:1、分型及临床症状特点:35例残角子宫患者中,IIa型1例(2.9%),IIb型16例(45.7%),IIc型18例(51.4%)。IIa型患者,其剖宫产术后伴痛经症状,并进行性加重。IIb型患者中,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痛经,其中合并痛经者12例,占所有IIb型患者75%(12/16),合并EMS者5例(31.3%),残角子宫妊娠者7例(43.8%)。IIc型患者大部分无临床症状,于剖宫产术中偶然发现者11例(61.1%),不孕或自然流产史者5例(27.8%),伴痛经者4例(22.2%)。残角子宫妊娠者7例(19.4%),均为IIb型,临床特点表现为:不同程度腹痛2例,外院行人工流产术失败1例,4例于妊娠早期行超声检查提示残角子宫妊娠。妊娠合并残角子宫者14例,其中出现胎位不正者10例(71.4%),早产者5例(35.7%),胎膜早破者6例(42.9%)。2、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术前对35例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超声诊断为残角子宫者12例,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34.3%(12/35)。患者术前二维超声、三维超声、核磁共振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3.3%、100%和100%。妊娠期二维超声诊断为残角子宫者4例,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19.0%(4/21),且均处于妊娠早期。子宫输卵管造影(HSG)与宫腔镜检查对于残角子宫的诊断及分型有一定价值,但与宫腔镜相比,子宫输卵管造影并不能提高对残角子宫的诊断率,宫腔镜凭借其对于观察宫腔形态及两侧宫腔是否相通的直观性,更加具有优势。3、处理及结局:非妊娠时确诊的14例患者中,其中9例行残角子宫切除术,其中开腹2例,腹腔镜7例,未切除者5例。同时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样囊肿核除者3例,同时行患侧输卵管切除者5例。妊娠时诊断的21例患者,行残角子宫切除术者9例,未切除者12例,其中1例(IIc型)术中同时行患侧输卵管结扎术,其中残角子宫妊娠者有7例(均为IIb型),均行腹腔镜下残角子宫及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前伴痛经者17例者,10例行残角子宫切除,术后痛经均消失,其中3例失访,无变化者4例(均为未处置者),且所有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截止2017年5月,切除残角子宫的18例患者中有生育要求者中,术后妊娠者5例,均自然受孕,其中1例于妊娠39周时发生子宫破裂,2例待妊娠足月后经阴道分娩,2例于妊娠足月因胎方位异常行剖宫产术。结论:1、残角子宫的就诊年龄多见于青春期及育龄期,IIb型与IIc型其就诊年龄无差异。2、IIa型可导致痛经。IIb型患者中,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痛经,也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亦可发生残角子宫妊娠。IIc型大部分无症状,其单角子宫侧妊娠易发生早产、胎位不正及胎膜早破等并发症。3、残角子宫的诊断首选超声检查,尤其是三维超声。核磁共振(MRI)在子宫畸形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宫腔镜对于残角子宫的诊断及分型比子宫输卵管造影更有优势。4、IIa型、IIb型残角子宫一但确诊,则应行残角子宫及患侧输卵管切除术。IIc型残角子宫,一般无临床症状,可不作任何处理,若术中偶然发现,是否行患侧输卵管结扎术及切除术,仍值得商榷。残角子宫妊娠者,应立即行残角子宫及同侧输卵管切除术。
蔡红红[2](2016)在《先天性子宫畸形的微创手术矫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旨在评价二维超声、输卵管造影、磁共振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断子宫畸形的能力并比较其优劣势。评价宫腔镜联合腹腔镜矫正子宫畸形对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的生殖结局的改善效果,探讨子宫畸形患者矫正术后生育率的影响因素及术后妊娠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的子宫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术后的生殖结局。对不同类型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纵隔子宫、双角子宫、双子宫、单角子宫、鞍状子宫)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二维超声、输卵管造影、核磁共振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这四种诊断方法对子宫畸形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并比较各种诊断方法间的优缺点。根据既往病史将其分为原发性不孕组、继发性不孕组和流产组,并根据子宫畸形类型分组,随访患者的术后的妊娠率、活产率、自然流产率等妊娠结局并与术前的生育情况做对照研究,并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手术前后上述指标及生殖结局的差异。统计过程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中于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95例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患者中不完全中隔子宫70例(74.68%),完全中隔子宫11例(11.58%),单角子宫6例(6.32%),双子宫3例(3.15%),子宫发育不全2例(2.11%),鞍状子宫1例(1.05%),双角子宫1例(1.05%),复杂畸形1例(1.05%)。3例完全纵隔、1例单角子宫、1例不全纵隔和1例双子宫患者合并阴道隔膜,两例双子宫患者合并双宫颈。(2)B超、HSG、MRI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74%(71/95)、19.05%(4/21)、56.76%(21/37)、100%(95/95),两两比较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准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宫腹腔镜联合,二维超声,核磁共振,子宫输卵管造影。(3)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畸形的术中完全矫正成功率为80%、部分成功率17.89%和矫正失败率为2.11%,其中不全纵隔子宫和完全纵隔子宫的矫正成功率较高,其他类型子宫畸形的完全矫正成功率较低。(4)随访95例患者3个月到7年,术前共妊娠122次,自然流产率73.77%,活产率6.56%,术后妊娠75次,自然流产率24%(18/75),活产率76%(57/75),术后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明显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因不孕就诊患者的妊娠成功率60.34%,活产率82.86%,因流产就诊患者的妊娠成功率83.78%,活产率87.10%,两者的妊娠成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流产组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不孕组;(5)术后患者首次妊娠的术后间隔时间平均为8.67±5.69月,在随访时间内,在术后最初的九个月内患者的妊娠率增长最快,累计妊娠率不断增高。九个月后虽然仍处于增长,但是趋势渐缓。结论(1)95例子宫畸形患者中以不完全纵隔子宫最常见,其次为完全纵隔子宫、单角子宫、双子宫、子宫发育不全等,其余类型均少见。(2)子宫畸形的最佳诊治方法是宫腔镜联合腹腔镜,B超和MRI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B超价格低廉、应用普遍,HSG的诊断准确率最差;(3)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矫正成功率高,微创手术矫正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流产率,提高活产率,明显改善其生殖结局;
方爱华[3](2012)在《计划生育处理中容易发生的医疗错误及防范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计划生育处理中的并发症与医疗错误并发症是指某种原发疾病在发展进程中发生的,或其他独立原因所导致的继发疾病。其特点:①有可预见性,如教科书及计划生育医疗常规提到的手术后并发症;②发生的不确定性,即有随机性,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发生,也不是在相同条件下都会发生;③有很大的可避免性,如果对疾病或处理时的风险认知提高,通过积极努力可避免发生或降低风险性。
裴艳,白丽冰[4](2010)在《子宫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子宫发育异常是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经超声检查发现率明显提高。子宫发育异常关系到患者的生育和妇科健康,超声检查是诊断此病的首选方法。现将辽宁省昌图县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利用经腹壁和经阴道途径联合对子宫发育异常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
原峰[5](2009)在《宫内节育器放置器的研制及其初步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属于计划生育技术领域,其目的在于对现有普遍应用的管式宫内节育器放置器进行改进,创设一种对子宫屈度顺应性好、无锐性前端且可在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同时配合宫内用药的可降解的宫内节育器放置器具,以避免现行管式放置器具在结构上的弊端和不足,增进放置过程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减少放置宫内节育器所引发的不良副作用和并发症;同时建立该放置器的放置方法。方法本研究方案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1.前期实验室研究及可行性探讨:依据现有医用胶囊制作工艺进行了专用胶囊的研制;通过专用胶囊实验室力学研究,建立了仿真模型和数据采集记录系统,与传统管式放置器进行了体外放置过程的力学分析;对含纳不同种类宫内节育器的专用胶囊在体外模拟宫腔液恒温条件下进行崩解时限观察,并进行了少量例数的胶囊型放置器胶囊宫腔内崩解试验。2.临床比较研究:严格按照病例筛选标准,在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就诊于我院经知情选择自愿要求放置IUD的健康经产已婚育龄妇女中筛选83例(包括志愿者33例)作为受试对象,分组放置开放性和闭合性节育器,在两放置组中分别采用不同放置器具(胶囊放置器和管式放置器),设立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比较观察,其包括受术者主观评价、操作者主观评价、一次置器成功率、置器后感染发生率以及采用放置后宫腔出血(48小时内)比较观察子宫内膜损伤情况;对置器后的临床效果和副反应的发生完成短期随访。结果1.前期实验室研究:建立了仿真子宫模型及力学参数采集系统,于仿真子宫模型系统上实施的三种放置器(管式放置器、带胶囊帽的放置器即过渡型,胶囊放置器)过程的力学比较研究显示胶囊放置器较管式放置器力学顺应性增加;含纳闭合性IUD的胶囊型放置器在恒温模拟宫腔液中的崩解时限平均为8分钟,含纳开放性IUD的胶囊型放置器在恒温模拟宫腔液中的崩解时限平均为14分钟,通过胶囊型放置器胶囊宫腔内崩解试验观察胶囊在宫腔内可完成崩解。2.临床比较研究:一般情况比较两置器组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受术者年龄、孕次、产次、宫腔深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器情况比较置器成功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术者及操作者满意度评估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效果比较试验组置器后宫腔出血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短期随访情况试验组同对照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副反应的发生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胶囊型宫内节育器放置器选取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及胶囊的崩解过程是安全、无毒害副作用的,并不增加置器后感染的发生机率。2.该放置器放置操作便捷,置器过程顺利,置器舒适度及安全性较好。3.该放置器对子宫屈度有良好的顺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对子宫壁的损伤,从而减少了置器过程中不良副反应的发生。本课题完成了胶囊型宫内节育器的研制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初期研究,基本上达到了预期设想的目的。研究表明胶囊型宫内节育器放置器具有一定的临床实际操作可行性,对其专用胶囊及含纳药物控释系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发和探讨、长期的后续研究及随访在计划生育领域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安金平[6](2009)在《超声检查子宫发育异常15例报道》文中指出子宫发育异常是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经超声检查发现率明显提高。子宫发育异常关系到患者的生育和妇科健康,超声检查是诊断此病的首选方法。现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利用经腹壁对子宫
黄志宏,左约维,闻安民,罗怀钦[7](2007)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53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53例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40岁年龄组(A组,28例)和40~45岁年龄组(B组,25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57.1%(16/28)的患者合并不孕未产,78.5%(22/28)的患者合并月经不调;B组28.0%(7/25)的患者合并不孕未产,48%(12/25)的患者合并肥胖,56%(14/25)的患者合并异常阴道出血,32%(8/25)的患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A组合并不孕未产的发生率显着高于B组(P<0.05),两组的孕次和产次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合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情况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5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B组1例复发。结论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多合并不育,40岁以上患者多合并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其主要临床症状均表现为月经紊乱;45岁以下的子宫内膜癌在病理分化、病理分期、病理类型上等方面无显着差异。通过早期诊断和早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
杨蕾,侯红瑛,范建辉,梅志雄[8](2007)在《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的处理与手术方式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处理的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5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孕产妇临床资料,以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260例为观察组,行单纯性剖宫产术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产褥病发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变性率明显升高。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必要而且可行的,手术方式应适情况而定。
张薛兰[9](2007)在《子宫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总结超声对子宫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子宫发育异常患者经腹部超声(TAS)及阴道超声(TVS)检查。结果检出各类子宫发育异常45例,随访证实41例,准确率91.1%。结论超声检查简单易行,是诊断子宫发育异常的首选检查方法,阴道超声(TVS)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TAS)。
陈雪珍[10](2007)在《27例完全纵隔子宫双宫颈矫治及妊娠结局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复习病历,评价在临床实践中完全纵隔子宫双宫颈这一特殊类型纵隔子宫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同时结合近年国内外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总结,为给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6年12月间入院接受纵隔子宫矫形手术治疗的27例完全纵隔子宫双宫颈患者的病历;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完全纵隔子宫双宫颈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矫治方法及妊娠结局等情况。诊断方法包括妇科检查、HSG、超声检查、内窥镜及手术发现。治疗方法:经腹子宫纵隔切除术,腹腔镜或B超监视下宫腔镜下行纵隔切开术。至2007年3月电话或信件随访所有患者妊娠及其结局的情况。结果:27例患者共有妊娠史12例27次,无足月妊娠,其中难免流产史8例(66.7%)14次(3次1例,2次4例,1次3例),原发不孕13例(48.15%),2例避孕。术前行HSG7例,诊断符合率14.3%(1/7)。术前行阴道B超检查27例,诊断符合率88.9%(24/27)。三维超声检查2例,诊断符合率100%。27例患者中7例患者接受经腹子宫纵隔切除术,双宫颈均未行特殊手术处理。20例患者(20/27)接受宫腔镜下纵隔切开术,其中17例采用腹腔镜监视,3例采用B超监测,术后均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并予人工周期2-3月,双宫颈均未行特殊手术处理。两种手术方式比较,宫腔镜下纵隔电切割术:手术时间短(平均54.9分钟,经腹手术时间70分钟);术中出血少(平均25ml,经腹手术出血61.4ml);术后患者住院时间短(平均3.5天,经腹手术6.8天)。27例患者术后随访22例,随访率81.5%,失访5例。随访时间7-112月,平均25.55月。随访资料完整的22例患者,术后均无宫腔粘连情况发生。术后随访资料完整的22例患者手术前后比较自然流产率均降低,分娩率均提高,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术前术后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完全纵隔子宫双宫颈妊娠与分娩并发症比例高,常造成不孕和反复自然流产等。常因无明显症状,故临床不易被发现;HSG诊断符合率低,超声是临床上首选的筛诊方法,常需进一步结合宫腔镜、腹腔镜等系统的诊断步骤。宫腔镜联合超声或腹腔镜的术式更为安全、有效、恢复快。接受矫形术提高妊娠率不明显,纵隔子宫造成反复自然流产接受矫形术可改善妊娠预后。
二、双子宫误作子宫肌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子宫误作子宫肌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35例残角子宫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辅助检查结果与术后诊断的符合率 |
3. 手术处理情况 |
4. 术后病理 |
5. 术后随访 |
(四)讨论 |
1. 残角子宫的就诊年龄 |
2. 痛经及残角子宫妊娠 |
3. 辅助检查对残角子宫的诊断价值 |
4. 残角子宫的处理及结局 |
5. 残角子宫的病理特点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2)先天性子宫畸形的微创手术矫正(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依据 |
2.3 入组标准 |
2.4 手术方法 |
2.5 随访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类型及构成比 |
3.2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结果 |
3.3 不同子宫畸形患者的术前生育情况统计 |
3.4 术中情况 |
3.5 不全纵隔子宫与完全纵隔子宫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
3.6 患者术后生殖结局的统计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病因及发病情况 |
4.2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的诊断方法 |
4.3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的治疗 |
4.4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畸形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
4.5 本文的局限性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常用缩略词表 |
致谢 |
(3)计划生育处理中容易发生的医疗错误及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计划生育处理中的并发症与医疗错误 |
2 计划生育手术易发生的医疗错误原因及防范措施 |
2.1 子宫穿孔 |
2.1.1 常见的医疗错误 |
2.1.2 案例 |
2.1.3 防范措施 |
2.2 宫颈裂伤和子宫损伤 |
2.2.1 常见的医疗错误 |
2.2.2 案例 |
2.2.3 防范措施 |
2.3 子宫出血 |
2.3.1 常见的医疗错误 |
2.3.2 案例 |
2.3.3 防范措施 |
2.4 漏吸或空吸 |
2.4.1 常见的医疗错误 |
2.4.2 案例 |
2.4.3 防范措施 |
2.5 空气栓塞 |
2.5.1 常见的医疗错误 |
2.5.2 防范措施 |
2.6 吸宫不全 |
2.6.1 常见的医疗错误 |
2.6.2 案例 |
2.6.3 防范措施 |
2.7 术后感染 |
2.7.1 常见的医疗错误 |
2.7.2 案例 |
2.7.3 防范措施 |
2.8 子宫颈管及宫腔粘连 |
2.8.1 常见的医疗错误 |
2.8.2 案例 |
2.8.3 防范措施 |
(4)子宫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 |
1.3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宫内节育器放置器的研制及其初步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胶囊型宫内节育器放置器的结构特点 |
管式放置器与胶囊放置器实验室力学比较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胶囊型放置器胶囊宫腔内崩解试验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临床应用观察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宫内节育器放置器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宫内节育器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致谢 |
附图 |
(6)超声检查子宫发育异常15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 |
1.3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5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2.2 高危因素比较 |
2.3 临床症状比较 |
2.4 FIGO分期、病理分化、病理类型、肌层浸润、宫颈浸润比较 |
2.5 治疗情况比较 |
2.6 预后比较 |
3 讨论 |
(8)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的处理与手术方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 |
1.3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2.1 产后出血量 |
2.2 病理结果 |
2.3 产后恢复情况 |
3 讨论 |
3.1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的诊断 |
3.1.1 术中直视下诊断 |
3.1.2 术中超声诊断 |
3.2 剖宫产时子宫肌瘤的处理 |
3.2.1 单纯剖宫产术 |
3.2.2 肌瘤电灼术 |
3.2.3 肌瘤剔除术 |
3.2.4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
3.2.5 子宫切除术 |
(9)子宫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 |
1.3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27例完全纵隔子宫双宫颈矫治及妊娠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三、病例分析 |
背景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四、综述 |
正文 |
参考文献 |
五、致谢 |
四、双子宫误作子宫肌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35例残角子宫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D]. 武瑞花.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1)
- [2]先天性子宫畸形的微创手术矫正[D]. 蔡红红. 苏州大学, 2016(01)
- [3]计划生育处理中容易发生的医疗错误及防范措施[J]. 方爱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09)
- [4]子宫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分析[J]. 裴艳,白丽冰. 中国医药指南, 2010(08)
- [5]宫内节育器放置器的研制及其初步临床应用[D]. 原峰. 第二军医大学, 2009(10)
- [6]超声检查子宫发育异常15例报道[J]. 安金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09(04)
- [7]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53例临床分析[J]. 黄志宏,左约维,闻安民,罗怀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7(12)
- [8]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的处理与手术方式探讨[J]. 杨蕾,侯红瑛,范建辉,梅志雄. 实用医学杂志, 2007(22)
- [9]子宫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分析[J]. 张薛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15)
- [10]27例完全纵隔子宫双宫颈矫治及妊娠结局分析[D]. 陈雪珍. 浙江大学, 2007(02)
标签:纵隔子宫论文; 宫腔镜手术论文; 宫内节育器放置术论文;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论文; 宫腔镜检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