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动吸烟对急性睡眠剥夺大鼠行为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胜利[1](2020)在《宁心安神方治疗慢性失眠伴焦虑状(血虚肝热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应用宁心安神方治疗慢性失眠伴焦虑状态(血虚肝热型),观察宁心安神方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宁心安神方治疗慢性失眠伴焦虑状态(血虚肝热型)的作用机理,以期为慢性失眠伴焦虑状态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将62例慢性失眠伴焦虑状态(血虚肝热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宁心安神方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颗粒治疗,每晚睡前半小时前开水冲用。治疗时间为4周,随访4周;分别于治疗前、2周、4周及随访4周进行PSQI、HAMA、ISI评分;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分别随机抽出22例,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炎症细胞因子,采用比色法(TBA法)测定自由基与抗氧化酶水平的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进行安全性指标检测,并及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评价:以治疗前后PSQI指数减分为临床主要疗效评价指标,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治疗前后HAMA指数减分为焦虑状态改善疗效评价指标,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治疗2周末和4周末,两组PSQI和ISI评分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末观察组PSQI评分、治疗4周末观察组PSQI和ISI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4周末观察组PSQI和ISI评分显着降低,且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焦虑状态改善情况:治疗2周末、4周末和随访4周末的观察组HAMA评分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末、随访4周末的观察组HAMA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末,对照组HAMA评分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血清学指标4.1炎症细胞因子:观察组治疗后IL-1β、IL-6、TNF-α水平显着减低;观察组治疗后IL-1β、IL-6、TNF-α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治疗后IL-1β、IL-6、TNF-α水平水平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自由基与抗氧化酶:观察组治疗后MDA水平均显着减低,CAT、SOD、GSH-PX水平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MDA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CAT、SOD、GSH-PX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MDA水平提高,CAT、SOD、GSH-PX水平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宁心安神方能有效改善慢性失眠伴焦虑状态(血虚肝热型)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状态,显着优于安慰剂;宁心安神方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减轻血清中氧化应激的损伤,进而说明可能是宁心安神方改善慢性失眠伴焦虑状态的作用机理靶点;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高,且睡前顿服方便,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杨双杰[2](2020)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复合心肌梗死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制备与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以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状态为基础的多病因复合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通过全面动态的采集大鼠的宏观表征(一般体征以及行为学变化)及微观理化指标,结合中医证候判断标准,探讨该模型的证候演变规律。同时,揭示该模型的生物学基础,探讨微观理化指标与证候的相关性。方法:1.选用1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istar大鼠,随机分组为SHR高脂组、Wistar高脂组、SHR普食组、Wistar普食组。分别给予高脂饲料、普通饲料喂养4周。4周后测血压血脂,重新分组设高血压高血脂心梗组(简称双高心梗组)、高血压心梗组、高脂心梗组、心梗组、高血压组和假手术组。各心梗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术,高血压组与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术后继续原饲料喂养。通过心电图呈6-8个病理性Q波、收缩压(SBP)≥140mmHg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或甘油三脂(TG)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判定该模型制备成功。然后分别于术后1-7天、7-14天、14-28天内对大鼠体征(活动度、敏感度、易激惹、鼻爪唇舌颜色及润泽度等)及行为学变化(包括超声心动、旋转耐受、应激呼吸频率、抓力值、舌面足底r、g、b等)进行采集和分析,结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判定该模型在不同时间窗内的证候属性。2.对血液中心肌酶指标(AST、LDH、CK、CKMB)、炎症指标(TNF-α、IL-1β、IL-6)、神经激素(ET、AngⅡ、ALD、BNP、NTpro-BNP)、氧化应激指标(MDA、NO、ox-LDL)以及心脏病理组织进行检测,并将血液指标与证候指标一一对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双高心梗组大鼠术后3天测心电图呈现6-8个病理性Q波,提示心肌梗死模型制备成功。在术后7、14、28天三个时间点对双高心梗组大鼠进行血压及血脂检测,结果显示各时间点大鼠SBP均大于140mmHg,血脂TG及LDL-C水平较高血压组均有显着增加(P<0.01),提示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状态复合心肌梗死大鼠疾病模型制备成功。2.高血压组大鼠于整个观察周期内始终存在易激惹评分高、旋转耐受时间短、舌面r值升高,小便黄、大便干硬等表现,结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判定为肝火亢盛证。双高心梗组、高血压心梗组、高脂心梗组与心梗组大鼠术后整个观察周期内均存在抓力下降,活动度降低,应激呼吸频率升高等气虚证相关指征,并叠加有舌面r值降低,APPT缩短等血瘀证表现,判定为气虚血癖证。此外,高血压心梗组与双高心梗组大鼠术后7天内亦存在易激惹评分高,旋转耐受时间短,小便黄、大便干硬等与高血压组大鼠相似的表现,认为高血压心梗组与双高心梗组大鼠术后7天内符合肝火亢盛证;而双高心梗组与高血脂心梗组大鼠于术后7-28天又出现进食量减少、体重增加、Lee’s指数升高等肥胖现象,结合两组血脂水平升高,判定这两组大鼠术后7-28天内存在痰浊证的表现。3.(1)心肌损伤:双高心梗组较高血压组相比,术后7-28天心肌酶(LDH、CK、CK-MB)含量均有显着上升(P<0.01),AST在术后7-14天有显着升高(P<0.05,P<0.01)。高血压心梗组趋势同双高心梗组,但增幅略低于双高心梗组。高脂心梗组术后7-28天心肌酶指标均有升高(P<0.05,P<0.01)。心梗组主要表现为术后整个观察周期内LDH、CK含量的显着上升(P<0.05,P<0.01)。通过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各心梗组在整个周期内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胶原容积分数显着提高(P<0.01),心脏梗死面积明显升高(P<0.01),心脏/体重比显着增大(P<0.05)。(2)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始终贯穿全程。双高心梗组和高血压心梗组较高血压组相比,术后7-28天IL-6、IL-1β、TNF-α均显着升高(P<0.05,P<0.01),且双高心梗组IL-6在术后28天时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P<0.01)。高脂心梗组与心梗组在IL-1β、TNF-α与高血压心梗组升高趋势一致,而高脂心梗组和心梗组IL-6水平则表现为术后7-28天的持续下降(P<0.01)。(3)神经激素:双高心梗组与高血压心梗组主要表现为,与高血压组相比,ET、ALD、BNP和NT-proBNP在整个观察周期的显着升高(P<0.05,P<0.01)以及术后7-14天AngⅡ的显着升高(P<0.05,P<0.01)。高脂心梗组以BNP和NT-proBNP术后7-28天较假手术组显着升高为主要表现(P<0.01)。心梗组术后7-28天表现为ET、ALD和NT-proBNP的显着升高(P<0.05,P<0.01)。同时,双高心梗组术后7天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P<0.01)。(4)氧化应激:双高心梗组较高血压组相比,术后7-28天MDA、NO均有显着升高(P<0.01),ox-LDL在术后7天明显下降(P<0.01),术后14-28天又呈上升趋势。高血压心梗组术后7-28天MDA、NO趋势同双高心梗组,ox-LDL仅术后14天明显升高(P<0.01)。高脂心梗组NO术后7天和28天含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1),MDA术后7-14天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1),ox-LDL仅术后28天显着升高(P<0.01)。心梗组NO、MDA趋势同高脂心梗组,ox-LDL整个观察周期内均显着升高(P<0.01)。同时,双高心梗组与其余各组相比,术后7天NO含量显着升高(P<0.01),ox-LDL 含量显着降低(P<0.05)。4.参与相关性分析的共有24个指标,其中有23个指标与证候代表指标相关,其中与肝火亢盛证、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有相关性的分别有1 1、14、13、16个,与四个证均有相关性的仅有4个即AST、CKMB、ET、IL-1β。结论:1.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复合冠心病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在术后7天内证型表现为肝火亢盛兼气虚血瘀证,术后7-28天演变为气虚血瘀兼痰浊证。高血压心梗组大鼠术后7天内为肝火亢盛兼气虚血瘀证,术后7-28天表现为气虚血瘀证。高血脂心梗大鼠术后7天内表现为气虚血瘀证,术后7-28为气虚血瘀兼痰浊证。心梗组大鼠术后整个观察周期内均表现为气虚血瘀证。高血压组大鼠术后始终表现为肝火亢盛证。2.双高心梗组大鼠术后心肌酶与病理组织变化显示其心肌损伤程度均大于其余各心梗组;炎症反应贯穿全程,以IL-6的变化最为显着;神经激素指标的变化显示与高脂心梗组和心梗组间差异更为明显;氧化应激对各心梗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NO、ox-LDL的变化可作为双高心梗组的突出特点。有1 1、14、13、16个指标分别参与了肝火亢盛、气虚、血淤、痰浊证的形成,而与四个证均有相关性的仅有4个即AST、CKMB、ET、IL-1β。
祁鹏[3](2020)在《渝垫地区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临床调查,探讨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病情况以及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与中医证型、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1.以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阿森斯失眠量表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进行临床调研,探讨冠心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病情况。2.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程度睡眠障碍之间生化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RP、白细胞介素-6)的差异性。3.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的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进行证候的量化积分,收集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四诊信息,分析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4.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年龄、性别、吸烟、冠心病家族史、PCI史、冠脉病变数、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史与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350例,其中单纯冠心病患者(无睡眠障碍)50例,平均年龄为(61.86±6.62)岁,男性31例,女性19例。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300例,男性182例(60.67%),平均年龄为(62.30±6.24)岁,女性118例,平均年龄为(63.22±6.26)岁;重度睡眠障碍者84例,中度睡眠障碍者98例,轻度睡眠障碍者118例;在发病年龄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300例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男性的BMI平均值为(23.02±2.34)kg/m2,女性患者BMI平均值为(24.68±1.40)kg/m2;经独立样本t检验后其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睡眠障碍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经检验冠心病家族史对患者睡眠障碍的程度无显着影响(X2=0.016,P>0.05)。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睡眠障碍患者在吸烟史方面存在差异(X2=32.764,P<0.05)。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睡眠障碍患者在高血压病史方面存在差异(X2=4.063,P<0.05)。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睡眠障碍患者在2型糖尿病史方面无显着差异(X2=0.009,P>0.05)。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睡眠障碍者在冠脉病变支数上存在显着差异(X2=23.745,P<0.05)。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睡眠障碍者在PCI手术史上存在显着差异(X2=37.630,P<0.05)。3.对生化指标的影响:LDL-C在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睡眠障碍患者中含量不同,合并睡眠障碍者较无睡眠障碍者LDL-C水平明显升高,重度睡眠障碍患者较轻中度睡眠障碍者LDL-C水平升高,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中轻度睡眠障碍者LDL-C水平之间无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睡眠障碍者较无睡眠障碍者IL-6水平升高,重度睡眠障碍者较轻中度睡眠障碍者IL-6水平升高,中度睡眠障碍者较轻度睡眠障碍者IL-6水平升高,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睡眠障碍者较轻度睡眠障碍者及无睡眠障碍者hs-CRP水平升高,重度睡眠障碍者较中度睡眠障碍者hs-CRP水平升高,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睡眠障碍者较无睡眠障碍者hs-CRP水平无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者中气滞血瘀证69例,气血两虚证43例,气虚血瘀证41例,气阴两虚证40例,心血瘀阻证32例,胆郁痰扰证30例,痰浊内阻证12例,寒凝心脉证10例,心肾阴虚证10例,心肾阳虚证6例,肝郁气滞证5例,心火亢盛证2例;重度睡眠障碍者主要证型为:气血两虚证20例,气虚血瘀证16例,气阴两虚证15例,气滞血瘀证11例;中度睡眠障碍者主要证型为:气滞血瘀证21例,气虚血瘀证18例,气血两虚证15例,气阴两虚证13例,胆郁痰扰证11例;轻度睡眠障碍者主要证型为:气滞血瘀证37例,心血瘀阻证18例,胆郁痰扰证12例,气阴两虚证12例。经检验不同睡眠障碍之间中医证型分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95,P<0.05)。5.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其中吸烟史(OR=2.654,95%CI:1.334-7.546)、高血压病史(OR=2.432,95%CI:1.321-10.524)及PCI史(OR=2.765,95%CI:2.032-9.664)对中医证型分布有显着相关性。结论:1.男性冠心病患者较女性患者更易发生睡眠障碍;女性患者的BMI处于超重状态。2.高血压病史、PCI手术史、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与冠心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具有显着相关性;高血压病史、PCI手术史、吸烟史为影响中医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3.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较无睡眠障碍冠心病患者的LDL-C、IL-6、hs-CRP水平升高,且睡眠障碍的程度越重,升高的越显着。4.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各不相同,其中以气滞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胆郁痰扰证多见,随着睡眠障碍程度的加重,中医证型由实证逐渐转化为虚证。
张丽娥[4](2018)在《烹调油烟暴露致机体遗传损伤及其与睡眠质量的关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烹调油烟(COFs)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可对机体产生致癌、致畸及致突变作用。此外,研究表明,油烟中含有的多环芳烃(PAHs)对人类和动物都有神经毒性,COFs可能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影响睡眠-觉醒周期。近年来,已有部分研究开始探讨香烟烟雾、室外空气污染及在室内使用固体燃料加热对人群睡眠质量的影响,如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缩短、主观睡眠质量差等。但到目前为止,家庭烹饪过程中释放出的烹调油烟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联研究还未见有相关报道。这项基于广西某企业社区人群的横断面研究,旨在探讨家庭烹饪来源的烹调油烟致机体的遗传损伤作用及其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联性;为了进一步评估这种影响,本研究同时测定了烹调油烟的内暴露生物标志物-尿单羟基多环芳烃(OH-PAHs)的体内浓度,并将其分别与微核(反映COFs的遗传毒性作用)和睡眠质量之间进行关联分析。本研究结果以期为改善睡眠质量,促进人群健康及制定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象来自广西某大型企业工人,共招募到1608名参与者。在调查现场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调查后,经核查最终得到1562份有效问卷。根据健康体检结果,进一步排除了已确认或自报患有高血压、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甲亢、哮喘、肾炎、痛风、心脏病、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者,以及排除血铅、尿镉和尿砷超标者,最终有1028人纳入了本项研究。通过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基本信息和厨房烹调油烟暴露情况。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为了控制心理因素和家庭功能因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分别采用一般心理健康状况量表(GHQ-12)与家庭关怀指数量表(Family APGAR index)评估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家庭功能情况。每位研究对象根据自愿的原则提供一份空腹晨尿,进一步排除现在吸烟、已戒烟、职业性接触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系物)、血铅、尿镉和尿砷超标者的尿样,最后有365份非吸烟工人的尿样用于分析OH-PAHs水平。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检测研究对象尿中7种OH-PAHs代谢物水平,包括1-羟基芘、2-羟基萘、1-羟基萘、2-羟基芴、3-羟基芴、9-羟基芴和9-羟基菲。用尿肌酐试剂盒检测尿肌酐浓度,并用其校正尿OH-PAHs的检出浓度。本研究还收集了研究对象的口腔黏膜脱落细胞样本,共940人份,采用微核实验技术检测烹调油烟对口腔黏膜脱落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采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研究变量的正态性。两组及两组以上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1)7种尿OH-PAHs的水平占总OH-PAHs的构成比排序依次为:2-羟基萘(45.91%)>1-羟基萘(37.47%)>9-羟基菲(5.41%)>1-羟基芘(3.71%)>9-羟基芴(3.70%)>2-羟基芴(2.42%)>3-羟基芴(1.39%)。由此可见,羟基萘所占的比例最高,为83.4%。由于80%以上尿样中的2-羟基芴、3-羟基芴、9-羟基芴和9-羟基菲浓度低于检出限,所以后续分析并未纳入这4种尿OH-PAHs代谢物。(2)控制了年龄、性别、BMI、饮酒、二手烟暴露、锻炼、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机械通风组与不采用机械通风组相比,尿1-羟基芘水平升高的风险降低45%(OR校=0.55,95%CI:0.32-0.95,p<0.01);不打开通风设备组与打开通风设备组相比,尿1-羟基芘水平升高的风险增加211%(OR校=3.11,95%CI:1.43-6.76,p<0.05);与使用植物油组相比,使用动物油可使尿1-羟基萘、2-羟基萘、总羟基萘水平升高的风险明显增加,OR未校值分别为2.17(1.22-3.84)、2.33(1.35-4.04)、2.23(1.26-3.95),p<0.01。(3)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二手烟暴露、饮酒情况、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烹饪过程中不打开通风设备、使用天然气和煤气灶进行烹饪、厨房通风效果不好等均是工人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率升高的危险因素,表明COFs暴露增加可使工人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率升高的风险增加。(4)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二手烟暴露、饮酒情况、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等混杂因素后,尿总OH-PAHs水平高浓度组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率升高的风险是低浓度组的2.24倍(OR校=2.24,95%CI:1.09-4.59,p<0.05)。(5)调整了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锻炼、BMI、每周上班天数、轮班制度、居住面积、工作强度、白天短睡习惯、心理状况、家庭关怀、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厨房通风效果不好是总体睡眠质量不好、睡眠效率降低、入睡时间延长和日间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8(1.49-2.63)、1.59(1.13-2.24)、1.67(1.23-2.27)和1.66(1.20-2.32),p<0.01;使用动物油烹饪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OR=1.82,95%CI:1.03-3.20,p<0.05);而厨房面积>8m2是总体睡眠质量不好的保护因素,OR值为0.79(0.52-0.93),p<0.05;不将油加热至冒烟后炒菜或煎炸也是总体睡眠质量不好和睡眠效率降低的保护因素,其OR值分别为0.69(0.50-0.94)和0.68(0.47-0.99),p<0.05。(6)厨房通风效果不好和每次烹饪时间≥30分钟对烹调油烟暴露所造成的总体睡眠质量不好具有联合作用。(7)在调整了性别、年龄、BMI、二手烟暴露、轮班制度、锻炼、白天短睡习惯、心理状态、家庭关怀、职业有害因素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浓度组相比,尿1-羟基芘、2-羟基萘、1-羟基萘、总羟基萘和总OH-PAHs水平高浓度组发生总体睡眠质量不好的风险分别增加了94%(OR校=1.94,95%CI:1.07-3.49)、119%(OR校=2.19,95%CI:1.20-3.98)、173%(OR校=2.73,95%CI:1.50-4.98)、163%(OR校=2.63,95%CI:1.45-4.79)和119%(OR校=2.19,95%CI:1.22-3.95),p<0.01或p<0.05;此外,尿2-羟基萘、1-羟基萘和总羟基萘水平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相比,发生睡眠效率降低的风险分别增加了95%(OR校=1.95,95%CI:1.08-3.50)、118%(OR校=2.18,95%CI:1.18-4.02)、97%(OR校=1.97,95%CI:1.06-3.64),p<0.05。【结论】(1)COFs暴露与尿1-羟基芘、2-羟基萘、1-羟基萘、总羟基萘水平有关。(2)尿总OH-PAHs水平与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率有关。(3)尿1-羟基芘、2-羟基萘、1-羟基萘、总羟基萘、总OH-PAHs水平与睡眠质量有关。(4)烹调油烟暴露对人群具有一定的遗传损伤作用。(5)烹调油烟暴露可能是睡眠质量不好的一个危险因素。
万亚会[5](2018)在《胶质细胞α 7-nAChR/PI3K/AKT通路在小鼠慢性睡眠剥夺中的炎性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睡眠剥夺对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蛋白和基因表达情况及α7-nAChR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共表达情况,进而观察下游p-AKT、p-GSK、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及炎性因子(TNF-α、IL-1β、IFN-γ、MCP-1)、抑炎因子(Arg-1、CD206、YM-1、TGF-β)基因表达水平,进一步探讨慢性睡眠剥夺后胶质细胞α7-nAChR/PI3K/AKT通路的炎性作用机制,探讨睡眠剥夺后海马相关认知功能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成年7-8周龄,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CC组(正常对照):适宜环境下饲养1周;SD组(慢性睡眠剥夺7d):适宜环境下饲养1周,利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进行慢性睡眠剥夺7天;SD+PHA-543613组(慢性睡眠剥夺7d+PHA-543613):正常环境下饲养1周,利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进行睡眠剥夺7天,睡眠剥夺结束后6小时腹腔注射α7-nAChR受体激动剂PHA-543613(6mg/kg),连续腹腔注射3天后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在处死之前保证12h光照(9:00-21:00),12h黑暗(21:00-9:00)。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对各组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阳性细胞数进行计数,同时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蛋白表达水平,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与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的共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p-AKT、AKT、p-GSK、GSK、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TNF-α、IL-1β、IFN-γ、MCP-1、Arg-1、CD206、TGF-β、YM-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与CC组相比,SD组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阳性细胞数目减少,α7-nAChR蛋白表达减少、α7-nAChRmRNA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P<0.01、P=0.012);与SD组相比,SD+PHA-543613组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阳性细胞数目增多、α7-nAChR蛋白水平增加、α7-nAChR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37、P=0.02);2、免疫荧光双标发现α7-nAChR与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共表达;3、与CC组相比,SD组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与星形胶质细胞共表达阳性细胞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α7-nAChR与小胶质细胞共表达阳性细胞数目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海马组织p-AKT水平下降、p-GSK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1、P<0.01);Nrf-2、HO-1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2、P=0.016);海马组织炎性因子TNF-α、MCP-1mRNA表达水平增加、抑炎因子CD206、TGF-β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4、与SD组相比,SD+PHA-543613组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与星形胶质细胞共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与小胶质细胞共表达阳性细胞数目增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马组织p-AKT、p-GSK蛋白表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47、P=0.038),Nrf-2、HO-1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2、P=0.048);小鼠海马组织炎性因子TNF-α、MCP-1 mRNA表达水平下降、抑炎因子CD206、TGF-β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1、P=0.011、P=0.012)。结论:1、正常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与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共表达;慢性睡眠剥夺抑制小鼠海马α7-nAChR基因及蛋白的表达,α7-nAChR阳性细胞减少;同时抑制α7-nAChR在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表面的表达;2、α7-nAChR调控PI3K/AKT/GSK-3β信号传导通路,慢性睡眠剥夺抑制海马组织胶质细胞α7-nAChR表达,p-AKT蛋白表达减少,p-GSK-3β表达增多,慢性睡眠剥夺后抑制胶质细胞α7-nAChR/PI3K/AKT/GSK-3β信号传导通路;3、慢性睡眠剥夺抑制小鼠海马组织抗氧化酶Nrf-2、HO-1表达,促进炎性细胞因子TNF-α、MCP-1、IL-1β、IFN-γ的释放,减少抑炎细胞因子CD206、TGF-β的释放,产生炎性损伤;4、慢性睡眠剥夺小鼠海马组织中胶质细胞α7-nAChR/PI3K/AKT/GSK-3β信号传导通路参与调控抗氧化酶Nrf-2、HO-1的表达、调节抑炎细胞因子CD206、TGF-β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MCP-1的转录和释放。综上所述,胶质细胞α7-nAChR/PI3K/AKT通路可能是长期睡眠剥夺导致的认知功能变化的炎性作用机制之一,α7-nAChR或可成为减弱慢性睡眠剥夺造成的认知功能损伤的干预靶点,从而为慢性失眠伴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龚长平[6](2017)在《不同浓度艾烟对大鼠心肌cTnI和脑内DA、5-HT含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艾烟对大鼠心、脑的影响,通过观察高低不同浓度艾烟环境下大鼠心肌病理和肌钙蛋白的变化以判断艾烟对心肌的损伤,观察艾烟对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艾烟对人体的影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定制两个相同的体积为1m3(规格为1m×1m×1m)的有机玻璃艾灸箱,箱体各面开直径为10cm的孔以便调节艾烟浓度,以国家标准规定的空气质量中PM2.5含量(二级浓度限值为0.075mg/m3)的2倍作为低浓度,6倍作为高浓度,请有环境检测资质公司的检测艾灸箱内PM2.5含量以确定艾烟的高、低浓度,健康清洁级SD大鼠60只,正常组和高低浓度组每组各20只,高、低浓度组每天艾烟熏8h,持续100d。101天动物取材,检测心电图,取血和心脑,做心肌和脑组织病理观察,同时用ELISA方法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和大脑多巴胺、5-羟色胺的含量,用SPSS 22.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各组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高浓度艾烟组和低浓度艾烟组的心电图和心率未见异常,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脏病理结构也无改变。2、与正常组比,高浓度艾烟组和低浓度艾烟组的肌钙蛋白I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浓度艾烟组和低浓度艾烟组两两比较,结果也无差异性(P>0.05)。3、与正常组比,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的多巴胺和五羟色胺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艾烟组与低浓度艾烟组两两相比也无差异性(P>0.05)。结论:(1)一定浓度范围内的艾烟不会引起大鼠心肌的微小损伤,对大鼠心功能也无影响。(2)一定浓度范围内的艾烟对大鼠脑组织无病理损伤。(3)不同浓度艾烟环境可以促进大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DA释放,但组间差异性不明显。
杨倩,陈炉,陈喆,张泽彧,陈婷,戴斐,李生慧,郑志杰[7](2012)在《睡眠干预模型在肥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建立适宜的睡眠干预动物模型是研究睡眠的重要方法,尤其在探讨睡眠与疾病相关的病理机制时,动物模型的建立更显重要。本文概述了目前国际上在研究睡眠与肥胖相关机制领域采用较多的动物模型,如落水平台,滚筒法等主要的睡眠剥夺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范围、一些特殊的睡眠节律干预模型及基于已肥胖或食欲过剩小鼠模型的睡眠观察模型。由于睡眠与肥胖的相关性是目前热点的学术问题,本文可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冯婷[8](2012)在《四逆散加味对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习记忆力减退属中医“健忘”、“善忘”的范畴,是脑功能失常的重要体现,伴随生活压力的增大,学习记忆力下降也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记忆下降由多种因素导致,在中青年人群中多因不良生活习惯引发,如缺乏运动、熬夜、嗜酒等,其中被广泛关注的是睡眠障碍引起的记忆力下降,这种睡眠障碍可通过剥夺睡眠模拟。现本课题以睡眠剥夺法复制学习记忆障碍模型,观察四逆散加味对模型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第一部分理论研究对历代医家在睡眠与学习记忆方面的认识进行理论探讨,睡眠及学习记忆的形成和巩固与肝、心、肾的联系较大。在学习、记忆过程中,肝、心、肾、脑通过气血、经络、五藏神功能相互贯通,对信息处理各有分工。人对外界事物的接触首先从心的“任物”开始,对所感进行思考、分析,形成初步印象,经过回忆、存忆的过程进行再判断,并对信息进行整理,最后稳固记忆并存之于脑,整个过程贯穿肝的疏泄作用以及肝魂的调节。对于睡眠不足引起的学习障碍,理论上讲,肝失疏泄、心神失养和肾精不足可作为主要辨证类型,而不单单限于对心、肾的调节。第二部分实验研究研究一睡眠剥夺大鼠的一般情况及学习记忆能力评价目的:复制学习记忆障碍模型,通过行为学评价模型,并观察四逆散加味对学习记忆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睡眠剥夺法复制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并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Y型迷宫成绩、血清SOD的变化。结果:①一般体征变化:从造模第3天开始到造模结束,对照组大鼠一般情况良好,模型组和用药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躁狂、攻击性、警惕性高、撕咬、脱毛、便稀等体征,四逆散和复合方治疗组的体征较模型组和生慧汤治疗组减轻。②体重变化:造模开始到结束,观察第0、3、5、8天大鼠体重变化,对照组大鼠体重增加,模型组和三个用药组体重呈现不同程度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四组在4个时间点的体重都有非常显着差异,但四个组之间体重无差异。③Y型迷宫成绩:测试各组大鼠第0、7天的错误反应次数和主动回避率,第0天各组间无差异,造模第7天,错误反应次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三个用药组错误反应次数明显增多,模型组、四逆散治疗组、生慧汤治疗组有非常显着差异,复合方治疗组有显着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复合方治疗组错误反应次数明显减少,有非常显着差异,而四逆散和生慧汤组无明显差异。主动回避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四逆散治疗组、生慧汤治疗组主动回避率降低,具有显着差异,而复合方治疗组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复合方治疗组主动回避率增加,有非常显着差异,四逆散治疗组增加,有显着差异。④血清SOD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生慧汤治疗组SOD含量降低,有非常显着差异,四逆散和复合方治疗组SOD含量无显着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和复合方治疗组SOD含量显着升高,两个治疗组之间比较,四逆散组显着低于复合方组。结论:①睡眠剥夺能导致大鼠记忆力下降,并伴随一般体征、体重的改变。②疏肝补肾养心方能改善睡眠剥夺所致的记忆障碍,疏肝方能部分改善记忆能力,单纯补肾养心无明显调节作用。研究二睡眠剥夺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及四逆散加味的调控作用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对睡眠剥夺大鼠对新奇环境认知的影响。方法:应用自制旷场箱进行旷场实验。结果:造模第0天,各组旷场指标无显着差异。造模第7天,在直立次数(垂直得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有非常显着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三个治疗组次数增多,有显着差异。在穿格次数(水平得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治疗组增多,有显着差异,生慧汤治疗组明显增多,差异非常显着。造模第7天,中央区停留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时间增加,有非常显着差异;与模型组比较,生慧汤、复合方治疗组时间缩短,有显着差异,四逆散治疗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非常显着。在修饰次数上,与模型组相比,复合方治疗组明显增多,其余组间无显着差异。结论:①睡眠剥夺能降低大鼠的空间探索能力、兴奋性和认知能力,对适应能力无明显影响。②疏肝方、补肾养心方及复合方均可能改善睡眠剥夺所致的情绪、认知障碍,三个组方从不同角度进行调节。研究三睡眠剥夺对大鼠海马BDNF及高亲和力受体TrkB的基因和免疫阳性物表达的影响及四逆散加味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对睡眠剥夺大鼠海马中学习记忆相关重要蛋白BDNF和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海马CA3区和DG区BDNF和TrkB蛋白免疫阳性物表达和海马中基因的表达。结果:①在海马CA3区和DG区均可见BDNF免疫阳性物的分布,其阳性产物为棕黄色颗粒状,呈椭圆形或锥形,主要分布在CA3区锥体细胞的胞浆、胞核(以核膜最密集)和DG区颗粒细胞的胞浆、胞核。TrkB免疫阳性物为细小的棕黄色颗粒,呈圆形或锥形,分布在CA3区锥体细胞的胞浆,胞核无分布。②BDNF蛋白表达:CA3区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三个治疗组BDNF平均光密度值减小,差异非常显着;与模型组比较,复合方治疗组平均光密度值增大,差异非常显着,四逆散和生慧汤治疗组无显着差异。DG区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与三个治疗组的BDNF平均光密度值减小,差异非常显着;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生慧汤和复合方治疗组的平均光密度值无显着差异。③BDNF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BDNF mRNA表达减少,差异非常显着;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和生慧汤治疗组BDNF mRNA表达无显着差异,复合方治疗组海马BDNF mRNA表达明显增多,差异非常显着。④TrkB蛋白表达:CA3区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三个治疗组TrkB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减小,差异非常显着;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和复合方治疗组的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增加,差异非常显着,且四逆散组表达比复合方少。DG区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三个用药组的TrkB阳性物平均光密度值减少,有非常显着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三个用药组平均光密度值无显着差异。⑤TrkB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rkB mRNA的表达减少,差异显着,四逆散、生慧汤、复合方治疗组无显着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治疗组和复合方治疗组的TrkB 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差异显着,生慧汤治疗组的TrkB mRNA表达无明显增加。结论:①睡眠剥夺能降低海马BDNF和TrkB蛋白及基因的表达。②疏肝补肾养心方能上调海马BDNF和TrkB的基因表达和CA3区蛋白的表达。③疏肝方的作用点相对狭窄,对TrkB的表达有上调作用。研究四睡眠剥夺大鼠海马区非受体酪氨酸激酶Fyn基因表达及四逆散加味的干预作用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对睡眠剥夺大鼠海马Fyn基因表达的影响,总结Fyn与BDNF、TrkB在改善学习记忆方面的关联。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海马Fyn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Fyn mRNA的表达量明显减少,具非常显着差异;与模型组比较,生慧汤、复合方治疗组大鼠海马Fyn mRNA的表达增多,以复合方治疗组增多明显,而四逆散治疗组无显着差异。结论:①睡眠剥夺能降低海马Fyn基因的表达。②补肾养心方和复合方能通过调节Fyn基因的表达改善睡眠剥夺形成的学习记忆力下降,复合方更明显。③睡眠剥夺大鼠海马Fyn与BDNF及其受体基因的表达具有一致性,三种蛋白对学习记忆的调节作用可能通过同一信号通路。研究五睡眠剥夺大鼠海马区ERK及pERK蛋白表达及四逆散加味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对睡眠剥夺大鼠海马ERK及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总结与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联系。方法:通过免疫印迹法,观察ERK及其活化形式的蛋白表达。结果:①ERK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生慧汤与复合方治疗组表达增多,差异显着;模型组和四逆散治疗组未见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生慧汤和复合方治疗组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显着。②pERK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表达明显减少,复合方治疗组表达显着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复合方和生慧汤治疗组都上调蛋白表达,以复合方的作用更明显。结论:①睡眠剥夺能明显减少记忆形成相关和pERK2的蛋白表达量,但对ERK2无显着作用。②复合方与补肾养心方能改善睡眠剥夺大鼠海马pERK的下降,上调ERK2及pERK2的表达,以pERK2的表达上调更明显。③ERK及其活化形式可能与BDNF、Fyn共同参与睡眠剥夺所致的学习记忆力下降。小结本研究首先据睡眠理论、五藏神理论,着重从肝、心、肾角度探讨睡眠的形成及学习记忆的发生机制,人对新事物的接触首先从心的“任物”开始(神),对所感进行思考、分析,形成初步印象(志),经过回忆、存忆的过程进行再判断,并对信息进行整理,稳固记忆并存之于脑。记忆的形成和巩固都与肝的疏泄以及肝魂调节作用有关,五藏神尤其是肝、心、肾对睡眠及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至关重要。分析实验研究结果总结为以下4点:①对大鼠进行连续7天睡眠剥夺可导致学习记忆障碍。②四逆散和生慧汤的复合方能通过调节海马内ERK-pERK/BDNF/TrkB/Fyn信号转导途径改善睡眠剥夺所致学习记忆障碍。③四逆散、生慧汤作用点较狭窄,从行为学、部分蛋白、基因几方面来调节记忆力。④疏肝法、补肾养心法的协同作用对记忆力调节作用较全面、稳定。
喻秋珺,赵晶,刘芳娥,李静,朱伟军,李小康[9](2006)在《被动吸烟对急性睡眠剥夺大鼠行为的影响(英文)》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睡眠剥夺是一种在特殊职业环境中存在的特殊生理心理反应,目前不少人认为香烟烟雾能有效缓解睡眠剥夺后产生的低靡精神状态和异常情绪波动,暂时减轻睡眠剥夺对行为、情绪的不良影响。至今有关香烟烟雾对人体各方面危害的研究已较全面,但有关在急性睡眠剥夺情况下被动吸烟对行为和情绪状态的影响,目前争论颇多。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对急性睡眠剥夺大鼠行为、情绪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教学实验中心及预防医学系放射医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4-04/06在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教学实验中心完成。选择成年鼠龄3个月、雄性、健康SD大鼠49只,体质量(180±15)g,随机分为5组:睡眠剥夺+被动吸烟24h组(n=8),睡眠剥夺24h组(n=8),睡眠剥夺+被动吸烟54h组(n=8),睡眠剥夺54h组(n=8),空白对照组(n=17)。方法:①睡眠剥夺+被动吸烟24h组,睡眠剥夺24h组,睡眠剥夺+被动吸烟54h组,睡眠剥夺54h组,分别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进行24h和54h睡眠剥夺,睡眠剥夺+被动吸烟24h组和睡眠剥夺+被动吸烟54h组在睡眠剥夺同时进行被动吸烟,每日12次,120min/次,每次同时点燃3支香烟(有滤嘴香烟),自燃至灰烬。②采用旷场实验测试大鼠的情绪、行为变化:用摄像仪跟踪记录大鼠在旷场中5min内的活动情况,计算并记录大鼠5min内在旷场中距旷场中心的平均距离和运动的总距离,分别考察大鼠的探索性行为及兴奋性状态。距旷场中心的平均距离越近,说明大鼠的探索性行为越多,兴奋性越高;运动总距离越长,也说明大鼠的兴奋性越高。③所有数据以x±s表示,所用方法为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观察指标:以各组大鼠旷场实验中距旷场中心的平均距离和运动总距离的比较,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和情绪的变化。结果:纳入大鼠49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49只,无脱失值。①大鼠情绪状态观察结果:实验结束后观察显示,睡眠剥夺+被动吸烟24h组较睡眠剥夺24h组,睡眠剥夺+被动吸烟54h组较睡眠剥夺54h组,睡眠剥夺54h组较睡眠剥夺24h组情绪低靡,蜷缩喜静,对外界刺激不敏感,反应冷漠,对其他鼠的攻击行为较少。②旷场实验测试结果:睡眠剥夺24h组距旷场中心的平均距离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及睡眠剥夺+被动吸烟24h组[(53.93±1.83,58.21±4.45,58.11±1.62)cm,(P<0.01~0.05)],睡眠剥夺54h组距旷场中心平均距离明显大于睡眠剥夺24h组[(61.53±3.02,58.11±1.62)cm,(P<0.01)],睡眠剥夺24h组的运动总距离明显大于睡眠剥夺+被动吸烟24h组及空白对照组[(3310.45±1445.97,1818.20±733.25,2338.15±694.70)cm,(P<0.01~0.05)],睡眠剥夺54h组运动总距离明显大于睡眠剥夺+被动吸烟54h组,小于睡眠剥夺24h组[(2410.70±548.64,1473.50±945.89,3310.45±1445.97)cm,(P<0.05)]。结论:大鼠的行为和情绪反应随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兴奋后抑制的趋势,而被动吸烟在整个大鼠睡眠剥夺过程中对大鼠的行为和情绪状态起抑制作用。
喻秋君,赵晶,刘芳娥,李静,朱伟军,李小康[10](2004)在《被动吸烟对急性睡眠剥夺大鼠行为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 :研究被动吸烟 (PS)对急性睡眠剥夺 (SD)大鼠行为的影响 .方法 :4 9只SD大鼠随机分为 5组 ,睡眠剥夺 +被动吸烟 2 4h组 (A) ,睡眠剥夺 2 4h组 (B) ,睡眠剥夺 +被动吸烟 5 4h组 (C) ,睡眠剥夺 5 4h组 (D) ,空白对照组 (E) ,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对大鼠进行睡眠剥夺 ,A组和C组在睡眠剥夺同时进行被动吸烟 ,用旷场试验测试实验后大鼠的情绪、行为变化 .结果 :B组较E组探索性行为明显增加 (P <0 0 5 ) ,D组较B组探索性行为明显减少 (P <0 0 5 ) ,运动总量无显着性差异 ,D组较E组无统计学差异 ;A组较B组的探索性行为和运动总量明显减少 (P <0 0 5 ) ,C组较D组的运动总量明显减少 (P <0 0 5 ) ,探索性行为无显着性差异 ;C组与A组无显着性差异 .结论 :大鼠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性随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兴奋后抑制的趋势 ,而被动吸烟在整个大鼠睡眠剥夺过程中对大鼠的情绪状态起抑制作用 .
二、被动吸烟对急性睡眠剥夺大鼠行为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被动吸烟对急性睡眠剥夺大鼠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宁心安神方治疗慢性失眠伴焦虑状(血虚肝热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西医对慢性失眠伴焦虑状态的研究现状 |
(一) 慢性失眠伴焦虑状态的易感性 |
(二) 西医发病机制的研究 |
(三) 西医治疗慢性失眠伴焦虑状态 |
二、慢性失眠伴焦虑状态的中医研究现状 |
(一) 慢性失眠伴焦虑状态病因病机 |
(二) 中医治疗慢性失眠伴焦虑状态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一、临床资料 |
1. 诊断标准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剔除标准 |
5. 退出及脱落试验标准与处理 |
6. 终止试验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分组方法 |
3. 治疗方案 |
4. 研究时间 |
5. 观察指标 |
6. 疗效标准 |
7. 不良反应 |
8. 依从性评价 |
9. 质量控制 |
10. 统计学方法 |
11. 技术路线图 |
三、研究结果 |
(一) 一般资料 |
(二)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的比较 |
(三) 两组患者焦虑状态改善情况的比较 |
(四)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
(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
四、讨论 |
(一) 宁心安神方治疗慢性失眠伴焦虑状态的理论基础 |
(二) 研究结果分析与作用机制探讨 |
(三) 依从性和安全性评价 |
(四) 小结 |
(五)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
附录二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
附录三 失眠严重指数(ISI)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复合心肌梗死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制备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一) 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
总结 |
参考文献 |
(二) 心血管相关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1. 冠心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
2. 高血脂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
3. 高血压病证结合模型 |
4. 复合疾病动物模型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复合心肌梗死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制备与评价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实验结果 |
三、讨论 |
实验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复合心肌梗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生物学基础与证候的相关性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实验结果 |
三、讨论 |
实验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附录1 舌面、足底RGB采集图像 |
附录2 冠心病血癖证诊断标准 |
致谢 |
研究成果 |
(3)渝垫地区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相关标准 |
3.1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
3.2 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
3.3 证型辨证标准 |
3.4 纳入标准 |
3.5 排除标准 |
3.6 剔除、脱落与终止试验标准 |
4.分组方法 |
5.具体研究内容及方法 |
6.样本量估计及质量控制 |
7.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一般资料 |
1.1 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 |
1.2 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睡眠障碍患者的PSQI、AIS及 ISI积分情况 |
1.3 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BMI值比较 |
2.睡眠障碍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
2.1 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 |
2.2 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冠脉病变及PCI史分布情况 |
2.3 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程度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
3.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
3.1 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睡眠障碍对LDL-C的影响 |
3.2 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睡眠障碍对IL-6的影响 |
3.3 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睡眠障碍对hs-CRP的影响 |
4.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4.1 中医证型总体分布情况 |
4.2 冠心病合并不同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4.3 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之间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一般情况分析 |
1.1 年龄与性别分析 |
1.2 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睡眠障碍患者的PSQI、AIS及 ISI积分情况分析 |
2 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与危险因素的关系分析 |
2.1 与家族史的关系 |
2.2 与吸烟史的关系 |
2.3 与高血压的关系 |
2.4 与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 |
3.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
4.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 |
5.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病例报告表(CRF表) |
综述 心血管疾病与睡眠障碍相关性及中医药疗法干预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4)烹调油烟暴露致机体遗传损伤及其与睡眠质量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烹调油烟暴露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及尿中OH-PAHs水平的检测 |
前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问卷调查 |
1.2.2 研究相关定义 |
1.3 烹调油烟暴露评估 |
1.4 尿中OH-PAHs水平检测 |
1.4.1 仪器 |
1.4.2 试剂 |
1.4.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1.4.4 尿样前处理 |
1.4.5 SPE-UPLC-MS/MS测定条件 |
1.4.6 标准曲线 |
1.4.7 样品含量测定 |
1.4.8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1.5 尿肌酐测定 |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1.7 多因素模型中自变量赋值 |
2 结果 |
2.1 研究人群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
2.2 研究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情况 |
2.3 烹饪行为对烹调油烟暴露的影响 |
2.4 研究人群尿中OH-PAHs代谢物水平 |
2.5 与国内外不同地区普通人群尿OH-PAHs水平的比较 |
2.6 烹调油烟暴露与尿中OH-PAHs水平的关联性 |
3 讨论 |
4 小结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烹调油烟暴露致机体遗传损伤作用 |
前言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研究人群一般情况及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率 |
2.2 烹调油烟暴露对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
2.3 尿OH-PAHs水平与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率的关联性 |
3 讨论 |
4 小结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烹调油烟暴露与睡眠质量的关联性 |
前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调查问卷 |
1.2.2 尿样收集与检测 |
1.2.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
1.2.4 一般心理健康问卷量表(GHQ-12) |
1.2.5 家庭关怀指数量表(APGAR) |
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生活方式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
2.2 工作情况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
2.3 心理状态和家庭关怀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
2.4 烹调油烟暴露对睡眠质量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
2.5 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烹调油烟暴露与睡眠质量的关联性 |
2.6 尿中OH-PAHs水平与睡眠质量的关联性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5 结论 |
总结论 |
本研究创新之处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健康状况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胶质细胞α 7-nAChR/PI3K/AKT通路在小鼠慢性睡眠剥夺中的炎性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Ⅹ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材料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相关溶液的配制 |
1.5 实验方法 |
1.5.1 实验动物分组 |
1.5.2 慢性睡眠剥夺模型的建立 |
1.5.3 脑组织取材 |
1.5.4 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Blot) |
1.5.5 免疫荧光染色 |
1.5.6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慢性睡眠剥夺对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的影响 |
2.1.1 慢性睡眠剥夺对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蛋白表达的影响 |
2.1.2 慢性睡眠剥夺对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
2.1.3 慢性睡眠剥夺对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阳性细胞及与胶质细胞共表达的影响 |
2.2 慢性睡眠剥夺对小鼠海马组织PIK3/AKT/GSK下游p-AKT、p-GSK蛋白表达的影响 |
2.3 腹腔注射α7-nAChR激动剂PHA-543613对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及与胶质细胞共表达情况的影响 |
2.3.1 慢性睡眠剥夺后腹腔注射PHA-543613对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
2.3.2 慢性睡眠剥夺后腹腔注射PHA-543613对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与胶质细胞共表达情况的影响 |
2.4 腹腔注射α7-nAChR激动剂PHA-543613对小鼠海马组织PIK3/AKT/GSK相关指标的影响 |
2.4.1 慢性睡眠剥夺后腹腔注射PHA-543613对小鼠海马组织p-AKT、p-GSK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2.4.2 慢性睡眠剥夺后腹腔注射PHA-543613对小鼠海马组织抗氧化酶Nrf-2、HO-1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2.4.3 慢性睡眠剥夺后腹腔注射α7-nAChR激动剂PHA-543613对小鼠海马组织炎性因子及抑炎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慢性睡眠剥夺与α7-nAChR |
3.1.1 慢性睡眠剥夺 |
3.1.2 慢性睡眠剥夺使小鼠海马区α7-nAChR的蛋白及基因表达下降. |
3.1.3 慢性睡眠剥夺激活小鼠海马区胶质细胞并抑制胶质细胞与α 7-nAChR的共表达 |
3.2 慢性睡眠剥夺与胶质细胞α7-nAChR及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 |
3.2.1 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 |
3.2.2 慢性睡眠剥夺抑制海马区胶质细胞α7-nAChR/PI3K/AKT/GSK-3β通路 |
3.3 慢性睡眠剥夺中胶质细胞α7-nAChR/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参与介导抗炎、抗氧化反应 |
3.3.1 慢性睡眠剥夺中胶质细胞α7-nAChR/PI3K/AKT调控抗氧化酶Nrf2和HO-1的表达 |
3.3.2 慢性睡眠剥夺中胶质细胞α7-nAChR/PI3K/AKT调节胶质细胞炎性因子和抑炎因子的表达和释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α7-nAChR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不同浓度艾烟对大鼠心肌cTnI和脑内DA、5-HT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引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1.3 仪器与材料 |
1.4 软件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标本留取 |
2.5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心电图 |
3.2 各组大鼠心率的比较 |
3.3 各组大鼠心肌HE染色 |
3.4 各组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cTnI含量的比较 |
3.5 各组大鼠血清和大脑组织中DA含量的比较 |
3.6 各组大鼠血清和大脑组织中 5-HT含量的比较 |
3.7 各组大鼠脑组织HE染色 |
4 讨论 |
4.1 艾烟安全性与毒性研究进展 |
4.2 艾烟浓度分析及应用研究近况 |
4.3 心、脑的有关研究进展 |
4.4 艾烟与心脑的有关研究进展 |
4.5 研究指标的选取 |
5 结论 |
6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艾烟作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7)睡眠干预模型在肥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的睡眠剥夺方法概述 |
1.1 平台水环境法 |
1.1.1 单平台 |
1.1.2 多平台 |
1.1.3 改良多平台 |
1.2 强迫运动睡眠剥夺法 |
1.2.1 水平转盘 |
1.2.2 旋转圆筒 |
1.3 人为制造物理因素扰动法 |
1.3.1 轻触法 |
1.3.2 声音刺激 |
1.3.3 电流 |
1.3.4 光 |
1.4 药物刺激剥夺法 |
2 主要的睡眠节律干预模型 |
2.1 “时差”模型 |
2.2 “轮班工作”模型 |
2.3 “非24 h”模型 |
3 基于已肥胖或食欲过剩小鼠模型的睡眠观察 |
(8)四逆散加味对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综述一 传统医学对学习记忆的研究进展 |
1 研究途径 |
1.1 药物法造模 |
1.2 手术法造模 |
1.3 刺激法造模 |
1.4 特殊物质造模 |
1.5 自然衰老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 |
2 治疗方法 |
2.1 复方的应用 |
2.2 单味药及有效成分的治疗 |
2.3 针灸的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睡眠与学习记忆关系浅述及BDNF及受体TrkB、Fyn、ERK1/2与学习记忆的相关性研究 |
1 睡眠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
1.1 不同睡眠阶段与学习记忆 |
1.2 睡眠剥夺与神经递质系统 |
1.3 睡眠剥夺与突触可塑性 |
2 BDNF及受体TrkB与学习记忆 |
2.1 BDNF、TrkB分子结构和分布表达 |
2.2 BDNF、TrkB的合成与释放 |
2.3 BDNF、TrkB对学习记忆影响的机制 |
2.4 BDNF在与学习记忆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
3 Fyn与学习记忆 |
3.1 Fyn生物学特性 |
3.2 Fyn影响学习记忆机制 |
4 ERK与学习记忆 |
4.1 ERK基本生物学效应 |
4.2 ERK活化途径 |
4.3 ERK作用底物与学习记忆机制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睡眠理论的探讨及从心、肝、肾角度讨论记忆产生与障碍机制 |
1 中医睡眠理论探讨 |
1.1 营卫运行与睡眠 |
1.2 五藏神与睡眠 |
1.3 脑与睡眠 |
2 五藏神与学习记忆的联系 |
2.1 肝与学习记忆 |
2.2 心、肾与学习记忆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研究一 睡眠剥夺大鼠的一般情况及学习记忆能力评价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睡眠剥夺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及四逆散加味的调控作用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睡眠剥夺对大鼠海马BDNF及高亲和力受体TrkB的基因和免疫阳性物表达的影响及四逆散加味的调节作用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四 睡眠剥夺大鼠海马区非受体酪氨酸激酶Fyn基因表达及四逆散加味的干预作用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五 睡眠剥夺大鼠海马区ERK及pERK蛋白表达及四逆散加味的调节作用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四、被动吸烟对急性睡眠剥夺大鼠行为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宁心安神方治疗慢性失眠伴焦虑状(血虚肝热型)的临床观察[D]. 张胜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复合心肌梗死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制备与研究[D]. 杨双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渝垫地区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研究[D]. 祁鹏.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烹调油烟暴露致机体遗传损伤及其与睡眠质量的关联研究[D]. 张丽娥. 广西医科大学, 2018(12)
- [5]胶质细胞α 7-nAChR/PI3K/AKT通路在小鼠慢性睡眠剥夺中的炎性作用机制研究[D]. 万亚会.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6]不同浓度艾烟对大鼠心肌cTnI和脑内DA、5-HT含量的影响[D]. 龚长平.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03)
- [7]睡眠干预模型在肥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杨倩,陈炉,陈喆,张泽彧,陈婷,戴斐,李生慧,郑志杰.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2(12)
- [8]四逆散加味对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D]. 冯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8)
- [9]被动吸烟对急性睡眠剥夺大鼠行为的影响(英文)[J]. 喻秋珺,赵晶,刘芳娥,李静,朱伟军,李小康. 中国临床康复, 2006(06)
- [10]被动吸烟对急性睡眠剥夺大鼠行为的影响[J]. 喻秋君,赵晶,刘芳娥,李静,朱伟军,李小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