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隧道岩溶处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敏捷,张文勇[1](2021)在《某大跨隧道岩溶管道处治设计与施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岩溶发育区隧道设计与施工一直是隧道建设的难点,随着西南地区高速公路、铁路的大规模建设,穿岩溶发育区的隧道建设越来越多,岩溶发育的未知性和不规则性使隧道围岩环境复杂多变,岩溶隧道的处治设计与施工技术是重中之重。以贵州某高速大跨隧道工程为依托,实地调绘并结合钻探等多种手段,查明了岩溶管道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隧道的相互位置关系,对岩溶管道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治方案,结合实际工程,从隧道结构加强、隧道排水处理、隧道基底处治及施工等多方面,介绍了穿岩溶管道的大跨隧道的设计及施工方案。经检验,工程处治效果良好,可为西南岩溶发育区隧道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张军[2](2021)在《杭州地铁岩溶地层特征及处置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依托杭州地铁 6 号线河凤区间隧道覆盖型岩溶地层,采用"钻探 +CT 物探"综合勘探方法,查明区间溶洞分布特征,并给出岩溶地质类型评价方法,根据不同的岩溶地质类型提供不同岩溶处理方案。综合勘察结果表明:杭州地区覆盖型岩溶地层的溶洞绝大部分都为中小型溶洞,超大溶洞顶距离车站底板约为 2 m;85% 的溶洞高小于 5.0 m;顶板在基岩下的溶洞中,92.3%的埋深在基岩面下 15.0 m 以内;线岩溶率在 2 ~4 m 处出现最大值为30%,在 24 m 处开始稳定在 3% 以下;全充填溶洞占 63.4%,无充填溶洞约占 27.5%,半充填溶洞占 9.1%。本工程针对不同的岩溶地质类型采用不同的岩溶处理方案,是杭州地铁首次处理岩溶实践,可为后续杭州地铁盾构穿越岩溶段提供宝贵施工经验。
姜凯[3](2021)在《姜家沟隧道大变形施工与岩溶处理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隧道大变形施工和岩溶的处治问题一直是隧道施工中的难点。本文在分析姜家沟隧道大变形段工程概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该隧道大变形施工和岩溶处治技术,施工中各项监测与质量检测指标均满足规定要求,表明大变形和岩溶段采取的施工方法是成功的,为隧道大变形施工和岩溶处理积累了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朱斌,赵智强,王健[4](2021)在《岩溶地区城轨交通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技术实践》文中指出文章以深圳岩溶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为例,对各种岩溶勘察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和试验论证,提出适合深圳地区的勘察技术手段,并以数值计算等科研验证作为辅助手段,确定深圳岩溶地区勘察设计基本原则,总结深圳岩溶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技术实践经验,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王秋[5](2021)在《铁路隧道巨型溶洞综合处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东山隧道存在的巨型溶洞体量大、突水突泥风险高、整体稳定性较差且对衬砌危害大等问题,通过方案比选、数值模拟以及工程实践,提出巨型溶洞综合处治技术。采用设置前瞻性泄水洞、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注浆堵水、分区段防排水、溶洞段隧顶截排水沟+边墙底及拱腰截排水管+隧底过水涵洞的综合立体排水系统,确保了衬砌结构免受岩溶水危害。确定了桩板明洞跨越溶洞的结构形式,并加强支护。实践表明,这一系列技术措施确保了施工安全,降低了施工成本,并形成隧道岩溶水灾害防治以及巨型溶洞综合处治成套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肖载兴[6](2021)在《富水串珠状溶洞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庆市歇马隧道穿越强发育岩溶区域,溶洞大且线溶率高,呈串珠状发育,岩溶水与地表水和基岩裂隙水的水力联系复杂,水量丰富,给隧道的施工及结构的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依托重庆市歇马隧道工程,介绍了场区岩性和岩溶水的发育情况,针对串珠状溶洞顶板厚度不一,易受施工扰动,填充状态难于探测且富存岩溶水的特征,研究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开挖后全断面径向注浆、局部注浆、补注浆四种堵水方案,制定了相应的防治原则和注浆参数,针对岩溶的不同发育程度和发育位置,指出了2种不同的溶洞处治方案。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溶洞处理方案以及岩溶水防治方案切实可行、合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保障了隧道的顺利贯通。研究成果可为富水串珠状岩溶隧道的掘进和支护提供参考和借鉴,也可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冯伟[7](2021)在《富水岩溶隧道渗流特征及岩溶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依托实际工程济南至泰安高速公路,基于大量的隧道岩溶处治资料与工程实践,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归纳总结等方法,研究分析了岩溶填充物类型、充水溶洞尺寸及水压大小、注浆圈加固厚度及渗透系数等因素对隧道衬砌外水压以及渗流场的影响,并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隧道岩溶防治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依托实体工程济南至泰安高速公路小佛寺隧道,通过数值计算的方式,揭示了岩溶填充物类型、充水溶洞尺寸及水压对隧道衬砌外水压力分布以及渗流规律的影响特征。(2)针对岩溶隧道渗流规律影响因素多、影响规律繁杂的特点,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揭示了隧道周边注浆圈不同厚度和渗透系数条件下的隧道水压分布规律以及衬砌结构的内力响应。随着注浆圈厚度增大,衬砌水压力降低,导致衬砌所受内力值普遍减小,因此增大注浆圈厚度有利于结构安全;随着注浆圈渗透系数的逐渐减小,衬砌水压力降低,隧道衬砌结构安全系数有所提高,因此注浆圈渗透系数的逐渐减小即注浆堵水效果的提高有利于结构安全。(3)基于岩溶隧道衬砌结构实际工作状态以及病害防治现状,从岩溶隧道突水突泥预防原则、富水溶腔岩溶水处治原则研究入手,深入开展隧道富水岩溶防治技术研究。先充分考虑岩溶腔的规模尺寸、水量、水压大小等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溶腔富水程度分级,再结合岩溶地质特征与隧道衬砌结构实际工作状态,因地制宜,制定出规模对策、充填性对策、水对策,实现岩溶标准化治理。图[45]表[20]参[53]
王松青,徐颖,杨明,汪海波,赵敬秋,王梦想,申少冲[8](2020)在《武汉地铁27号线矿山法隧道岩溶处理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岩溶处理是岩溶发育地区矿山法隧道施工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基于武汉地铁27号线矿山法隧道岩溶处理实例,根据隧道穿越区域岩溶实际发育情况,提出了岩溶处理的原则和范围,详细介绍了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及其使用时间和作用;并针对与隧道关系密切的不同岩溶溶洞形式,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现场实践证明,所提出的岩溶处理技术可靠、合理,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为武汉地铁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有益参考。
张巨峰[9](2020)在《隧道岩溶处理技术及施工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隧道是我国山区与平原地区连通的重要关口,近年来,我国隧道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逐步攻克各项施工难题。同时由于隧道施工难度较大,对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近年的隧道施工中岩溶处理技术应用较广,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主要分析了隧道岩溶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并结合隧道岩溶施工的高风险特性,指出在岩溶施工中加强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相关策略,希望能进一步提升隧道岩溶技术的应用效果,并提高隧道岩溶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我国隧道建设的不断发展。
王晓煜[10](2020)在《绍兴地铁复杂岩溶探测与施工塌陷风险性评估研究》文中指出论文以绍兴市轨道交通一号线阳和路站~鉴湖镇站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地质调查、超前地质钻孔以及地球物理勘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查明了阳鉴区间岩溶发育规模和形态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岩溶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开展了地铁施工岩溶塌陷不良地质灾害的风险性评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处治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岩溶区盾构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研究区已有的工程勘察资料查明了本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针对研究区的工程地质特点,采用钻探加上弹性波CT的综合勘探手段,查明了下伏基岩中岩溶规模、分布范围、空间位置、垂向和水平方向的分布及规律,以及岩溶洞内的充填情况和充填物的物理力学性质;(2)以MIDAS/GTS有限元软件为分析平台,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岩溶与基岩面距离h、溶洞洞径大小D、溶洞充填程度w等多种工况,得到了不同溶洞赋存条件对隧道及土体的位移场和衬砌应力场的影响规律;(3)在分析绍兴市岩溶地质、覆盖层结构的基础上,开展了覆盖层岩溶塌陷机理研究,采用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对岩溶塌陷风险程度进行归一量化后再进行准确的评估,针对实际岩溶塌陷风险具体量化等级,来判断研究区上存在风险的影响范围和危险程度,并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防止施工期间发生风险。
二、隧道岩溶处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隧道岩溶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某大跨隧道岩溶管道处治设计与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2 岩溶管道发育情况 |
3 岩溶管道处治设计方案 |
3.1 岩溶管道形成机理分析 |
3.2 隧道岩溶管道处治思路 |
3.3 隧道岩溶管道处治设计方案 |
3.3.1 隧道结构加强处理 |
3.3.2 隧道排水处理 |
4 隧道岩溶管道处治施工方案 |
5 结论 |
(2)杭州地铁岩溶地层特征及处置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
2 工程概况 |
3 溶洞综合勘察 |
3.1 岩溶勘察方法 |
3.2 岩溶发育特征 |
(1)岩溶形态规模。 |
(2)溶洞横向分布特征。 |
(3)岩溶垂向分布特征。 |
(4)岩溶充填特征。 |
3.3 岩溶地质分类 |
4 岩溶处理施工 |
4.1 岩溶总体处理措施 |
4.2 岩溶处理措施 |
(1)无填充溶、土洞和半填充溶、土洞。 |
(2)全充填溶、土洞采用注浆填充。 |
(3)车站下伏大型溶洞。 |
4.3 注浆工艺 |
4.4 质量检查 |
5 结论 |
(3)姜家沟隧道大变形施工与岩溶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隧道大变形段施工方法 |
2.1 超前支护 |
2.2 超前小导管施工 |
(1)布置超前小导管。 |
(2)钻孔。 |
(3)顶管。 |
(4)注浆。 |
2.3 洞身开挖 |
3 隧道岩溶处理技术 |
(1)岩溶水。 |
(2)岩溶洞穴。 |
4 结语 |
(4)岩溶地区城轨交通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技术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岩溶勘察技术 |
2.1 技术方法 |
2.2 跨孔CT法对比分析 |
2.3 管波探测与钻孔地质三维探测对比分析 |
2.4 物探手段综合对比分析小结 |
3 数值模拟计算 |
3.1 数值模型建立 |
3.2 基本假设 |
3.3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4 岩溶处理设计原则 |
4.1 明挖基坑岩溶处理设计原则 |
4.2 区间隧道岩溶处理设计原则 |
5 岩溶处理施工实践 |
5.1 明挖基坑涌水处理 |
5.2 盾构区间涌水处理 |
6 结论及建议 |
(5)铁路隧道巨型溶洞综合处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岩溶水处治方案研究 |
2.1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
2.2 泄水洞超前施工 |
2.3 综合性防排水措施 |
1)分段区别、各部适应、整体协调治水 |
2)分区段引排水 |
3)综合立体防排水体系 |
3 隧道支护及结构措施研究 |
3.1 方案比选 |
3.2 结构设计 |
3.2.1 计算模型 |
3.2.2 荷载计算 |
1)横向荷载计算 |
(1)明洞衬砌所受荷载 |
(2)列车活载计算 |
(3)轨道铺底荷载 |
(4)衬砌受力模式及荷载大小 |
2)纵向荷载计算 |
3.2.3 计算参数 |
3.2.4 计算结果 |
3.2.5 工程措施 |
4 结论 |
(6)富水串珠状溶洞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工程概况及重难点分析 |
2.1 工程概况 |
2.2 工程重难点分析 |
3 富水溶洞隧道治水技术 |
3.1 处理原则及方法 |
3.2 富水溶洞隧道主要治水措施 |
3.3 治水措施的确定 |
3.4 注浆参数的确定 |
4 隧道穿越串珠状溶洞治理方案 |
5 实施效果与体会 |
(7)富水岩溶隧道渗流特征及岩溶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隧道渗流场研究现状 |
1.2.2 隧道衬砌外水压力研究现状 |
1.2.3 隧道衬砌水压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工程概况与渗流基本理论 |
2.1 隧道概况 |
2.2 工程概况 |
2.2.1 地形地貌 |
2.2.2 地层岩性 |
2.2.3 地质构造 |
2.2.4 水文特征 |
2.2.5 不良地质 |
2.3 渗流基本理论 |
2.3.1 渗流基本定律 |
2.3.2 连续性方程 |
2.3.3 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
2.3.4 渗流问题定解条件 |
2.3.5 渗流势函数和流函数 |
2.4 本章小结 |
3 富水岩溶隧道渗流特征研究 |
3.1 岩溶管道不同类型填充物不同水位下渗流特征 |
3.1.1 数值计算方案 |
3.1.2 开挖后渗流场变化基本特征 |
3.1.3 不同岩溶洞填充物不同水位下渗流特征 |
3.2 不同水压充水溶洞条件下的渗流特征 |
3.2.1 计算参数和模型 |
3.2.2 计算工况 |
3.2.3 计算结果 |
3.3 不同大小充水溶洞条件下的渗流特征 |
3.3.1 计算参数和模型 |
3.3.2 计算工况 |
3.3.3 计算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4 注浆圈参数对富水岩溶隧道结构的影响研究 |
4.1 Mohr-Colomub破坏准则 |
4.2 注浆加固圈厚度对富水岩溶隧道的影响 |
4.2.1 计算工况 |
4.2.2 计算结果 |
4.3 注浆加固圈渗透系数对富水岩溶隧道的影响 |
4.3.1 计算工况 |
4.3.2 计算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隧道富水岩溶防治技术研究 |
5.1 隧道突水突泥防治原则研究 |
5.2 隧道溶腔岩溶水处治原则研究 |
5.3 隧道岩溶处治技术研究 |
5.3.1 隧道岩溶探测技术 |
5.3.2 隧道岩溶处理技术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8)武汉地铁27号线矿山法隧道岩溶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矿山法隧道工程概况及岩溶发育特征 |
2 矿山法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
2.1 初步探测 |
2.2 洞内探测 |
2.3 钻孔补勘 |
3 矿山法隧道岩溶处理方案 |
3.1 岩溶处理原则 |
3.2 岩溶处理范围 |
3.3 溶洞及异常区处理方案 |
3.3.1 地面处理 |
3.3.2 洞内处理 |
3.3.2.1 全断面加固处理 |
3.3.2.2 隧道分位溶洞处理 |
(1)轮廓线内溶洞处理 |
(2)拱部揭露溶洞处理 |
(3)边墙溶洞处理 |
(4)底板溶洞处理 |
3.3.2.3 特殊溶洞处理 |
4 现场岩溶处理效果分析 |
5 结 语 |
(9)隧道岩溶处理技术及施工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隧道岩溶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
1.1 监控量测管理 |
1.2 涌水段管理 |
1.3 溶洞处理技术 |
2 隧道岩溶处理施工的风险 |
3 隧道岩溶处理施工风险管理策略 |
3.1 加强风险识别 |
3.2 做好风险评估 |
3.3 加强风险评价 |
3.4 做好风险处理 |
4 结束语 |
(10)绍兴地铁复杂岩溶探测与施工塌陷风险性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岩溶探测技术 |
1.2.2 岩溶稳定性评价 |
1.2.3 岩溶处治技术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论文的创新点 |
2 地铁隧道穿越区岩溶发育特征及规律研究 |
2.1 区域地质特征研究 |
2.1.1 区域工程地质概况 |
2.1.2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2.2 穿越区岩溶发育基本条件及特征 |
2.2.1 岩溶形成的基本条件 |
2.2.2 岩溶发育控制因素 |
2.3 岩溶探测方法的研究 |
2.3.1 城市地铁超前预报方法 |
2.3.2 常用的物探方法研究 |
2.3.3 钻探加弹性波CT法在超前探测中的应用 |
2.4 穿越区岩溶发育特征 |
2.4.1 岩溶形态及规模 |
2.4.2 岩溶垂向分布特征 |
2.4.3 岩溶横向分布特征 |
2.5 穿越区岩溶充填类型 |
2.5.1 溶洞充填类型 |
2.5.2 溶洞充填物性质 |
2.6 本章小结 |
3 下伏溶洞对盾构隧道稳定性影响分析 |
3.1 研究目的及思路 |
3.1.1 研究目的及思路 |
3.1.2 计算软件介绍 |
3.2 计算模型与参数 |
3.2.1 模型构建 |
3.2.2 计算参数的取值 |
3.3 计算结果分析 |
3.3.1 下伏溶洞对盾构隧道的影响 |
3.3.2 下伏溶洞与基岩面间距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
3.3.3 溶洞直径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
3.3.4 下伏岩溶洞穴充填程度对隧道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岩溶施工塌陷风险性评估 |
4.1 穿越区岩溶塌陷形成的基本条件 |
4.1.1 岩溶发育程度与塌陷的关系 |
4.1.2 上覆盖层与塌陷的关系 |
4.1.3 地下水与塌陷的关系 |
4.2 穿越区地质结构类型及塌陷模式 |
4.2.1 穿越区地质结构分类 |
4.2.2 岩溶塌陷模式 |
4.3 穿越区Ⅰ类地质结构类型的岩溶塌陷风险性评价 |
4.3.1 预测因子的确定及预测层次结构模型 |
4.3.2 因子权重的确定 |
4.3.3 因子的等级划分及取值 |
4.3.4 确定隶属函数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
4.3.5 模糊变换 |
4.4 本章小结 |
5 岩溶处理技术研究 |
5.1 溶洞治理的思路及原则 |
5.2 不同塌陷等级岩溶处理措施及方案 |
5.3 现场岩溶处治效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隧道岩溶处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某大跨隧道岩溶管道处治设计与施工技术[J]. 刘敏捷,张文勇. 北方交通, 2021(12)
- [2]杭州地铁岩溶地层特征及处置方案研究[J]. 张军.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1(12)
- [3]姜家沟隧道大变形施工与岩溶处理技术[J]. 姜凯.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1(06)
- [4]岩溶地区城轨交通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技术实践[J]. 朱斌,赵智强,王健.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1(S1)
- [5]铁路隧道巨型溶洞综合处治技术研究[J]. 王秋. 铁道建筑, 2021(09)
- [6]富水串珠状溶洞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J]. 肖载兴. 铁道建筑技术, 2021(09)
- [7]富水岩溶隧道渗流特征及岩溶防治技术研究[D]. 冯伟.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8]武汉地铁27号线矿山法隧道岩溶处理技术[J]. 王松青,徐颖,杨明,汪海波,赵敬秋,王梦想,申少冲. 建井技术, 2020(04)
- [9]隧道岩溶处理技术及施工管理策略研究[J]. 张巨峰. 建筑技术开发, 2020(01)
- [10]绍兴地铁复杂岩溶探测与施工塌陷风险性评估研究[D]. 王晓煜. 绍兴文理学院,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