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超市·买卖双方

信息超市·买卖双方

一、信息超市·买家卖家(论文文献综述)

张梦婷[1](2021)在《我国生鲜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兰奇[2](2020)在《考虑车型类别的车辆路径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迅猛,但增长过快的物流费用会违背企业获得最大化利润的初衷,企业开始重视作为企业“第三利润点”的物流,如何更高效、低成本地完成物流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问题。配送是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物流配送的发展和完善,客户的需求趋于多元化,配送方的配送车型不再单一,多车型的配送问题随之产生。因此,本文对考虑车型类别的车辆路径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车辆路径问题的基本描述、组成要素、分类以及基本模型进行了阐述,并梳理了车辆路径问题求解常用的现代启发式算法、传统启发式算法和精确算法。(2)由于客户对于配送车型是有最大车型限制的,所以将车辆固定使用成本和运输成本之和作为目标函数,以车辆装载约束、客户能接受的最大车型约束和车辆最大配送客户数量约束作为主要约束,构建了考虑车型类别的车辆路径问题模型。设计了小规模算例通过CPLEX求解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3)针对本文所构建的模型,选择遗传算法作为求解算法,并对遗传算法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将考虑车型类别的车辆路径问题中的车型选择放到了染色体解码的过程中,通过轮盘赌法结合最优保存策略加快种群的收敛速度,使用两点互换变异算子和改进的两点交叉算子。运用该算法对小规模算例求解并与CPLEX的求解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4)运用本文建立的考虑车型类别的车辆路径问题优化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对中国外运华北公司的实际配送问题进行了求解,求解结果相较实际的配送方案有较好的优化效果,验证了算法和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能够为实际的配送问题提供更经济合理的配送方案,并对比分析了车辆最大配送客户数以及车辆装载量这两种因素影响下的配送方案的变化。

王新恒[3](2019)在《软件定义的WLAN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以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系统为基础的各种新型网络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然而传统WLAN系统采用软硬件耦合的架构,导致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差。软件定义无线网络(Software Defined Wireless Network,SDWN)架构充分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与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的优势,可有效增强网络的灵活性、可编程性和可扩展性。虽然主流的SDWN系统架构能够降低物理硬件和逻辑应用之间的耦合性,但当网络规模扩大时,数据平面的转发效率下降和控制平面的精准决策与高效管控依然面临重大挑战。本文针对这些挑战,重点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网络状态实时感知是控制器实现精准决策的前提,需要在无线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低开销测量,为此本文研究基于矩阵填充算法的低开销网络测量模型;现有系统采用虚拟化技术虽然提高了网络的可编程性,但是带来了额外的包处理时延进而影响了AP(Access Point)转发性能,需要研究设计新型数据包快速转发机制来解决性能瓶颈问题;随着高密集部署场景应用的迅速扩展,能耗和干扰已成为突出问题,研究能耗与干扰的联合优化,在减少网络能耗的同时降低干扰。论文的主要创新工作如下:(1)研究低开销的网络测量模型。控制器作为决策平面需要对底层网络状态实时感知,由于AP的资源受限,对所有虚拟AP(Virtual Access Point,VAP)节点进行测量的代价太大而难以承受。研究基于矩阵填充理论的在线实时测量方法,即通过部分VAP节点的直接测量,然后以低误差率恢复全网VAP的测量数据。传统矩阵填充方案主要针对离线应用场景设计,假设数据矩阵有一个已知且固定的低秩特征,然而无线网络的动态变化导致矩阵的秩实时变化且未知。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随机游走的在线自适应矩阵填充算法。首先,通过实际测量并对VAP网络性能矩阵进行特征分析,发现其具有低秩、时间稳定性和秩的相对稳定性的特征;其次,针对矩阵的秩随无线环境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基于滑动窗口的测量模型并利用随机游走模型确定新时隙的采样原则;最后,将相邻窗口的恢复矩阵中重叠部分的误差率与标准误差比较,实现测量点的动态自适应选择。通过仿真和真实场景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能够在低采样率(30%)、低重构误差(0.6%~0.7%)的情况下实现对全网VAP性能有效感知。(2)研究高性能的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有效实现了软硬件解耦,通过构建终端与虚拟BSSID的逻辑关系,提升了无线网络的可编程性和灵活性。然而,当前主流SDWN系统在实现虚拟化过程中将所有的无线帧通过监听接口模式提取到用户态进行统一处理,这将导致频繁的上下文切换、大量的内存拷贝以及系统调用,会大量消耗AP资源进而严重影响数据平面的转发效率。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AP虚拟化架构,联合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实现对无线帧解耦处理。另外,为了保证无缝切换过程中的吞吐率性能,提出了VAP和控制器之间协同维护终端接入信息的方法,在切换时通过控制器下发终端接入信息到邻居AP节点,实现终端接入信息的快速同步;最后,设计一种多AP协调的虚拟化技术,实现一个接入终端通过与多个AP实现并发通信而大幅提高其吞吐率。为使接入节点上每个业务流的吞吐率最大化,将流分配问题表示为一个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xed-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MINLP)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启发式算法——NS-Co S,其通过逐渐缩小搜索集来确定一个可行的最优解。设计开发了原型系统,对单连接和多接入两个场景下的时延、吞吐量性能进行测试。(3)研究能耗与干扰的联合优化。为满足高峰时期的用户需求,AP通常密集部署,造成能耗和干扰问题突出。传统方法通常分别考虑节能或干扰问题,难以达到联合最优效果。本文基于控制器的全局资源优化调度和AP虚拟化能力,综合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能耗与干扰联合优化方法,即动态选择休眠AP集合并调节工作AP的发射功率。首先,对通用AP设备的能耗进行定量测量与分析,构建AP发射功率-负载-能耗的关系模型;然后,鉴于无线资源的有限性,构造买家-卖家博弈模型以确定干扰限制条件下的最优休眠AP集合和工作AP的发射功率;利用社会选择函数进行模型求解,另外当网络节点较多时,提出基于聚簇和迭代的快速算法;最后,仿真验证算法性能,结果表明该联合优化方案有效减小了能耗同时降低了干扰。本文提出的基于随机游走的矩阵填充算法实现了低开销网络感知,以及通过无线帧解耦和数据零拷贝实现了高性能的虚拟化架构,能有效支撑网络可编程、资源灵活调度和管理。为了对文中提出的关键技术进行实验验证,设计并开发了软件定义的WLAN系统原型。该系统只需要对商业AP进行软件升级改造,因此便于实现部署。

王波涛[4](2019)在《知识产权交易模式研究 ——以中细软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介绍全文的研究背景,从知识产权立法、行政执法、司法保护和政策四个方面表明知识产权制度日趋完善,引出全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然后对知识产权交易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和知识产权交易的特征梳理了知识产权理论;从知识产权转让与许可研究知识产权交易方式;并介绍了交易费用的理论。进而对知识产权交易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接下来从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方式、交易费用人手,构建了知识产权交易的概念模型。对概念模型进行了概述和简单分析;从知识产权卖方、买方和交易中介三方面分析了概念模型中的交易主体;从开始、中间和完成三阶段介绍交易流程;并分析了知识产权交易费用、电子商务与交易费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细软O3知识产权交易模式。从电子商务发展和中细软经验分析O3模式的产生背景,从方案设计、方案运营和方案实施与未来介绍O3模式的建设方案,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分析了O3模式的效益,以回应全文的研究问题。最后对全文的研究进行了相应总结与展望。

陈海娥[5](2019)在《大数据背景下新零售销售额的监控分析》文中指出过去的十几年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崛起,电子商务高速增长,越来越多人喜欢在网上购物,网上购物跨越了地域、时间等限制,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价格优势和消费体验,也给商家带来了传统零售店下不可能有的客户群体、行业信息和海量数据,但是发展多年的电子商务领域,用户群体的增长已经逐渐放缓,互联网公司开始寻求新的增长模式,针对这一问题2016年给出了一个可行的思路:“新零售”,新零售也给多年来受到电子商务冲击的传统零售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在这种双赢的驱动下,新零售两年之内遍地开花,也使得零售行业不断通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概念及其应用。而销售额是零售业的核心考核指标,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销售额监控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销售额监控分析主要以新零售商店的历史数据为样本,从销售额的影响因素和销售额的回归预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清晰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和良好的回归模型建立在商家核心因素监控优化以及未来销售预测监控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这一研究目的,本文选取专家建议并且通过自己多次检验选定的10个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针对单一因素进行分析,由于样本中某些影响因素存在非正态分布和方差不齐问题,本文采用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其次,进行多因素分析,选取有研究意义的组合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多独立样本参数检验,结合均值图、个案数等描述信息提取一些有效信息。最后,由于选定的影响因素有数值型、分类型变量,加之数据量很大,分别选取时间序列模型和各方面支持和性能比较好的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回归,得出各因素影响的重要程度,拟合效果良好,可以用于销售额的监控分析。实证表明:选定的影响因素对销售额的影响显着,并且各因素的不同水平有显着差异,随机森林拟合效果更好,因此主要采用随机森林模型,从因素分析和回归预测两个方面对销售额进行监控分析。

蔡万刚[6](2019)在《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商业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互联网平台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数据平台等计算机技术的阐述和应用为互联网平台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机会与可能。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它也提供了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用户连接工具,使企业可以更准确的了解客户及产品情况等;面对日益个性化及多元化要求的客户,互联网平台企业注重构建多种类型的“双边市场”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哪种类型的商业模式是该类企业真正需求的或可以适应企业长期发展的,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双边市场理论和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对该问题展开了研究,主要的工作如下:首先,基于价值链的“知识识别与获取”、“知识积累与整合”、“知识的转移与共享”与“知识的创新与应用”4个方面,构建了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知识价值链模型;该模式是在原4维度模型中,新增了知识价值链的维度来研究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问题,通过知识的流动过程进行服务创新,并详细的说明了每个维度对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为知识的整合、共享、转移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强调了在企业当中时刻存在着知识的相互转移和整合,以此来实现知识链与价值链之间的流动,促进企业形成健康的商业模式。其次,互联网平台作为以某种类型的外部网络性为特征的交易市场,本文借鉴了网络外部性中的价格结构的研究观点和价格结构受市场力量调节小于受价格杠杆调节的观点,建立了互联网平台企业商业模式的使用外部性与会员外部性模型及双边市场倾斜定价模型。并指出由于市场中至少有一方会采取与多个平台发生关联的行为,即多属行为策略将引起平台之间的竞争,最终导致无序的价格竞争;这时如果平台网络足够庞大,平台的长尾性可以在双边市场中显现规模化和个性化效应优势,最终使价格结构趋于理性。最后以“优步”为案例佐证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倾斜定价方法和补贴策略。最后,研究了协作网络平台的结构特征和连接属性对互联网平台企业价值共创的影响机理。重点阐述了协作网络平台区别于传统价值网络或联盟网络的特征;引入“图论”中“点-边-网”的新视角归纳5种属性,借助价值共创、共享经济等新兴理论基础来探讨协作网络平台属性影响价值共创的内在动因,并提出3个命题;结合美国Airbnb案例论证了相关命题,提出加强资源丰度、关系强度和网络密度均能有效促进协作平台成员间资源共享和知识创新并最终实现价值共创。

钟乐[7](2018)在《网络借贷中投资者过度自信及其影响研究 ——基于人人贷数据的经验观察》文中研究指明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技术与民间借贷相结合的一种金融创新模式,其主要针对小型和短期借贷,交易对象主要是个人及中小企业,其本质仍是民间借贷。本文借助P2P平台“人人贷”的交易数据,基于投资者视角,以投资者换手率为过度自信的代理变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网络借贷中投资者的过度自信行为以及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其对投资者收益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首先对投资者交易数据进行初步统计,结果发现:高中或以下学历和大专学历的投资者更易过度自信;18-30岁年龄段投资者更易过度自信;东北地区的投资者有过度自信的行为表现。接着,本文进一步对不同特征的投资者的过度自信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与统计结果一致。其次,本文对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对其收益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会频繁交易,有较高的换手率,高换手率会产生更高的交易成本,以降低其投资收益率。即频繁交易产生的高交易成本导致了过度自信投资者偏低的收益率。据此,本文最后针对投资者行为偏差的纠正,提高投资者收益提出了建议。

何凌霄[8](2018)在《基于消费者视角的食品安全规制效应研究 ——以猪肉的抗生素问题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现阶段,虽然我国食品安全形式总体平稳,但畜牧业中兽用抗生素滥用现象突出,食品中兽药残留指标不合格问题加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国与使用国,我国缺乏有效的食品安全政策来规制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中的使用,由此产生的抗生素耐药和“超级细菌”涌现等风险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的健康。本研究选取我国猪肉市场抗生素滥用这一严峻问题,旨在了解相关食品规制政策的可能选择,并分析规制工具的实施可能引发的市场调节行为及社会福利变动,据此为政策制定提供事前的成本—收益分析,从而有助于优化现行的食品安全规制机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通过对300位消费者进行实验室实验,获取了参与者对两款猪肉(普通猪肉和无抗生素猪肉)的偏好及支付意愿,并基于tobit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信息揭示(即揭示与猪肉的抗生素问题相关的信息,包括普通生猪饲养过程中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其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以及无抗生素猪肉的基本信息等)对于消费者对两款猪肉的支付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揭示可以显着改变参与者对两款猪肉的支付意愿,参与者的支付意愿在信息揭示前后的变化值相对较大。与不提供任何信息相比,5轮信息过后,消费者对无抗生素猪肉的支付意愿显着提高了 31.9%,而对普通猪肉的支付意愿则降低了 16.3%。可见,信息揭示对无抗猪肉的作用更大,我国消费者对于无抗生素猪肉有着较大的偏好。而比较5则不同类型信息的作用大小发现,环境信息和儿童健康信息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大。此外,不同类型的信息对不同年龄组参与者的作用具有明显差异。其次,主要基于消费者视角,研究了信息揭示的规制效应。具体而言,以实验获取的消费者支付意愿为基础,结合我国猪肉市场的实际消费场景,理论推导和实证模拟了信息揭示对消费者福利及相关猪肉市场份额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完全信息下的消费者福利是最高的,完全信息使消费者得以将损失和收益完全内部化,因而政府不需要使用额外的税收或补贴工具。第二,在不完全信息下,消费者剩余在配合使用税收和补贴两种工具时最高。具体看来,对每单位(500g)猪肉而言,短期的最优税收值和补贴值分别为1.5元和3.5元,长期的最优税收值和补贴值则分别为4.5元和6.5元。配合使用征税和补贴这两种工具,可以更大程度地缓解消费者福利的过度扭曲。第三,在不实施信息揭示的情况下,最优税收值比在信息揭示下高得多,表明为了弥补信息的完全缺失,政府需要征收更高的税。第四,规制的实施还会影响两款猪肉的市场份额变化。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普通猪肉的市场份额均降低了,而无抗猪肉的市场份额则逐步扩大。在长期,普通猪肉的市场份额可能面临100%的下降。可能因为,高补贴和高税收政策给予了消费者足够大的激励去促使他们购买无抗猪肉,即使是以牺牲产品的多样性为代价。市场份额的巨大变化其实也印证了参与者在实验过程中的支付意愿变化。而鉴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及猪肉消费需求,愿意购买无抗猪肉的消费者比例稍有增加,就会为相关行业创造巨大市场。第五,在考虑2015年中国居民的猪肉消费总量之后,消费者剩余的总变动将达千亿元。这一巨大的政策福利突显了对猪肉的抗生素问题出台规制政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再次,研究了食品标准和食品认证标签的规制效应。具体而言,基于局部均衡模型,使用由实验获取的数据和有关我国猪肉市场的实际参数,分析了实施食品标准和食品认证标签对市场均衡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实施无抗标准可以带来总福利的显着提升(14.61%)。对于生产者来说,标准的实施不仅统一提高了猪肉的质量,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和无规制政策的基准情境相比较,猪肉的市场价格增长了 9.42%,但生产者的总利润却是降低的。对于消费者来说,由生产成本上涨带来的价格提高的负面效应被无知成本的消失所抵消了,因此消费者的福利改进是正向的(消费者剩余提高2089.2亿元)。第二,在信息揭示下实施无抗标签之后,选择生产无抗猪肉的最优厂商比例占50%,这意味着,当近半数的生产者选择转向新的无抗细分市场时,对于额外的单个生产者而言,进入两个市场中所能获得的边际利润趋于相等,因而不会再有额外的生产者改变生产策略,两个细分市场达到相对均衡。此时,无抗猪肉的价格高出普通猪肉价格的66.9%,而就均衡数量看,无抗猪肉这一细分市场占到总市场份额的一半。总体而言,在信息揭示下实施无抗标签是有益于生产者的(总利润提高2608亿元);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无抗猪肉的相对高价格使得消费者福利遭受损失(消费者剩余降低2072.4亿元)。最终,由于消费者剩余的损失被无抗猪肉市场福利的增加所抵消,因此总的福利是增长的。第三,实施无抗标准带来的福利改进(14.61%)总体上大于实施标签(4.17%)。然而,社会最优的福利来自于实施无抗标签,但这一最优点不能依靠市场力量自发达到,而是需要政府对无抗猪肉的生产者数量进行最优规制。由于政府难以清楚了解生产者的实际利润,规制细分市场中生产商的数量是难以实现的,因而政策制定者可能倾向于选择实施标准。第四,虽然猪肉生产的“无抗生素”标准更为严格且实施难度较大,但是相较于“合理使用”抗生素标准来说,它更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整体提高。当然,面临的问题是前者是较难推动的。总言之,所模拟的规制情境会带来数亿元人民币的社会效益,这表明,针对我国生猪养殖中过量使用及滥用兽用抗生素这一问题,政府亟需出台相关政策来予以规制。最后,将分析视角聚焦回生猪产业链内部,基于中间层理论,理论结合实际,分析了引入兼具“质量专家”和“中间商”双重功能的中间层组织以解决我国生猪产业链前端的信息不对称和质量信息传递问题的可能性与有效性。分析发现,中间层组织可以通过检测与评定生猪质量来促进质量信息的传递与强化,降低生猪交易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改善因质量不透明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生猪市场非效率问题。此外,中间层组织还能将猪肉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反馈到生产端,这有助于生猪生产与消费层面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激励生猪养殖者重视质量控制。本研究的意义与可能的贡献在于:第一,学术界缺乏有关抗生素使用对中国经济社会影响的经济学文献,特别是基于食品安全的视角,中国消费者对无抗生素肉类的认知程度和需求偏好被忽视了。本研究通过对消费者进行实验,获取了消费者对普通猪肉和无抗生素猪肉的偏好及支付意愿。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不仅对于政府制定相关规制政策至关重要,它还为生产者改进生产方式、提供更优质安全的食品提供了市场激励,从而影响相关市场的发展。第二,已有的实验经济学实证文献大多止步于消费者支付意愿的获取上,而并未进一步拓展支付意愿的应用。本研究结合我国猪肉市场的实际消费场景,探索了如何将消费者支付意愿用于模拟分析消费者的实际购买选择,及其引致的相关市场份额变化与消费者福利变动等。这一探索拓展了实验经济学的应用空间,并将支付意愿用于政策分析,进而提高政策分析的有效性。第三,对于学界来说,如何帮助政策制定者考量与选择规制工具是一个难点。因为这需要对相关规制工具的影响作用做出量化的估计。本研究基于局部均衡模型,在理论上模拟了三种规制政策的实施情境,并结合由实验获得的一手消费者数据以及猪肉市场的实际供需参数等,对规制情境进行了具体的成本一收益分析及应用福利研究。这一分析有助于政府选择与评价食品安全规制政策,优化食品安全规制工具。

王聪[9](2017)在《网络第三方支付的欺诈成因及反欺诈对策案例研究 ——以PayPal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移动网络与手机的普及,第三方支付的使用范围早已经超出了过去的网购范畴,开始覆盖生活的各方各面。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在信用卡还款、020线下消费、转账、缴费、饭馆、便利店、超市消费、理财、出行、社交等等场景,第三方支付的身影随时都会出现。第三方支付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为传统银行业带来了更多中间业务的收入,同时也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作出了贡献。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愈加频繁发生的支付交易的欺诈行为。盗号木马,假冒的付款页面,虚假二维码,条形码等层出不穷,盗取着用户的支付信息。如何保证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也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本文首先介绍了第三方支付的概念,简单梳理了国内外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历程、监管方式以及国内外主要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介绍与对比。其次,对国外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PayPal及其交易流程介绍,为下一步用案例总结风险奠定背景基础。接下来,根据以PayPal作为研究对象,从盗号、盗卡、套现等传统欺诈模式,到新兴的欺诈包括同谋、洗钱、信用等欺诈行为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反欺诈策略。不同于支付宝,卖家只有在买家确认收货后才能收到款项,PayPal即时到账的特点,令卖家能够实时收到买家发送的款项。即时到账导致支付公司必须在几秒钟判断交易的安全性,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反欺诈水平也是极高的考验。PayPal在支付行业拥有知名的低风险损失率,这是由其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丰富的防欺诈经验来实现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要建立完善的7×24小时的风控监控模型,即时的用户反馈系统,经验丰富的风控调查团队,灵活的买家卖家保护政策及卖家保证金政策来保护使用者权益及第三方支付机构本身的权益。通过对PayPal公司的案例分析,希望对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提出构建反欺诈策略的一些建议,以打造更加即时,更加有效率的第三方支付企业。

方新平[10](2017)在《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淡水活鱼生产流通面临着"小养殖户、大市场"的供需矛盾,而淡水活鱼的组织易腐性、生产季节性、产区地域性、工艺流程长等特性则加剧了这一矛盾。社会发展呼唤一个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来解决淡水活鱼生产流通过程中存在的供需矛盾。推动淡水活鱼生产流通现代化的途径可分为技术创新和组织变革两类,但从实践来看,单纯依靠组织变革已无法有效解决供需矛盾。近年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淡水活鱼生产流通体系依靠技术变革来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信息技术及其服务为解决"小养殖户、大市场"矛盾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论文针对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的信息服务模式开展研究,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首先,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淡水活鱼(水产品)现代生产流通现状及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以信息服务为对象,研究了我国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中以合作社主导、龙头企业主导和平台主导的三种主要的信息服务模式,从内涵特征、驱动因素、运行机理和主体行为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从多角度对三种主要的信息服务模式进行比较,并置入供求关系情景和"互联网+"生态环境中,探讨不同类型信息服务模式的发展态势及演化趋势,提出策略建议。研究认为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中面临的"小养殖户、大市场"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备,在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体系内,通过信息服务来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递效率问题,需要做好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和优化。研究发现:(1)我国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信息服务模式主要存在链式、星型、网状三种基本的拓扑结构,分别以合作社主导、龙头企业主导和平台主导的信息服务模式为代表。(2)合作社主导的服务模式以生产型主导为主,对信息服务价值的依存度低;龙头企业主导的服务模式生产流通一体化程度高,对信息服务价值的依存度最高;平台主导的服务模式以流通型主导为主,对信息服务价值的依存度较高。(3)创建了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信息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此研究发现龙头企业主导的服务模式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及水平占优势,平台服务模式次之,合作社服务模式相对较弱。(4)信息服务市场供需关系的波动,对服务模式产生联动影响,合作社服务模式由强趋弱,龙头企业和平台服务模式崛起并趋强势。(5)"互联网+"生态环境下,合作社服务模式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削弱,逐步成为其他模式的附属;龙头企业服务模式将继续发展并壮大,成为行业的垄断者;平台服务模式将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模式,拥有重要的"话语权"。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以信息服务为对象,提出了以合作社为主导、龙头企业为主导和平台主导的三种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信息服务模式,研究了各模式的内涵特征、驱动因素、运行机理和主体行为,并构建了相应的模式模型和运行机理图。(2)构建了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信息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三类不同模式中有代表性的主体组织进行验证和比较。(3)比较研究了不同供求关系下三种信息服务模式的服务水平和发展态势。

二、信息超市·买家卖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超市·买家卖家(论文提纲范文)

(2)考虑车型类别的车辆路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车辆路径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车辆路径问题国外研究现状
        1.2.2 车辆路径问题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基础概念和相关理论概述
    2.1 配送相关概述
        2.1.1 配送的概念及特点
        2.1.2 配送的分类概述
        2.1.3 配送的作用和意义
    2.2 车辆路径问题相关概述
        2.2.1 车辆路径问题基本描述
        2.2.2 车辆路径问题组成要素
        2.2.3 车辆路径问题分类
        2.2.4 车辆路径问题基本模型
    2.3 车辆路径问题求解算法概述
        2.3.1 精确求解算法
        2.3.2 传统启发式算法
        2.3.3 现代启发式算法
    2.4 本章小结
3 考虑车型类别的车辆路径问题模型构建
    3.1 考虑车型类别的车辆路径问题描述
    3.2 考虑车型类别的车辆路径问题模型假设
    3.3 考虑车型类别的车辆路径问题模型构建
        3.3.1 符号定义
        3.3.2 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说明
        3.3.3 模型建立
    3.4 算例测试
        3.4.1 算例数据
        3.4.2 算例求解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考虑车型类别的车辆路径问题算法设计
    4.1 算法选择
    4.2 遗传算法概述
        4.2.1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及操作
        4.2.2 遗传算法基本运算流程
    4.3 考虑车型类别的车辆路径问题遗传算法设计
        4.3.1 染色体的编码和解码
        4.3.2 种群初始化
        4.3.3 适应度函数
        4.3.4 选择算子
        4.3.5 交叉算子
        4.3.6 变异算子
        4.3.7 设定终止条件
    4.4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实例验证与结果分析
    5.1 实例情况概述
        5.1.1 企业情况概述
        5.1.2 实例数据
    5.2 求解及结果分析
        5.2.1 参数标定
        5.2.2 求解结果及对比分析
    5.3 影响因素分析
        5.3.1 车辆最大配送客户数对配送方案的影响
        5.3.2 车辆装载量对配送方案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节点距离表(km)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软件定义的WLAN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软件定义的WLAN系统研究现状
        1.2.2 网络感知研究现状
        1.2.3 能耗与干扰的优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工作及贡献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关键问题分析与研究思路
    2.1 SDWN系统原理
        2.1.1 研究基础及相关技术概述
        2.1.2 SDWN系统实现原理
    2.2 问题分析
        2.2.1 无线网络实时状态感知时的高开销问题
        2.2.2 虚拟化技术带来的数据平面转发性能下降
        2.2.3 AP密集部署时的能耗与干扰问题
    2.3 研究思路
        2.3.1 研究低开销的网络感知模型
        2.3.2 研究新型的AP虚拟化技术
        2.3.3 能耗与干扰的联合优化策略
    2.4 软件定义的WLAN系统框架
        2.4.1 设计目标
        2.4.2 系统框架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矩阵填充的无线网络状态实时感知模型
    3.1 引言
    3.2 测量模型建立
        3.2.1 矩阵填充与矩阵恢复算法
        3.2.2 矩阵构造与秩的特征分析
        3.2.3 基于滑动窗口模型的采样策略
        3.2.4 问题分析与研究思路
    3.3 基于随机游走的自适应矩阵填充算法
        3.3.1 确定初始采样样本
        3.3.2 随机游走过程
        3.3.3 基于随机游走模型的自适应采样阶段
    3.4 算法性能评估
        3.4.1 初始窗口采样方法对比
        3.4.2 算法误差率验证
        3.4.3 算法性能对比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高性能的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
    4.1 引言
    4.2 面向高速转发的虚拟化技术
        4.2.1 问题分析与研究思路
        4.2.2 无线帧接收机制
        4.2.3 无线帧转发机制
        4.2.4 无线帧处理机制
    4.3 面向无缝切换的虚拟化技术
        4.3.1 无缝切换
        4.3.2 无线信息同步策略
    4.4 支持多AP协同的虚拟化技术
        4.4.1 多连接机制
        4.4.2 多路径传输上的流分配原理
        4.4.3 数据流分配策略
        4.4.4 流分配算法求解
    4.5 性能验证
        4.5.1 单AP性能分析
        4.5.2 多接入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AP密集部署时的能耗与干扰联合优化
    5.1 引言
    5.2 问题分析与研究思路
        5.2.1 问题分析
        5.2.2 研究思路
    5.3 联合优化模型建立
        5.3.1 实验方法
        5.3.2 能耗模型分析
        5.3.3 AP能耗-负载-发射功率的关系模型
        5.3.4 能耗与干扰联合优化模型建立
    5.4 基于贝叶斯博弈的最优方案
        5.4.1 贝叶斯博弈机制设计
        5.4.2 基于社会选择函数的最优求解方案
        5.4.3 快速求解算法
    5.5 实验仿真及分析
        5.5.1 实验设置
        5.5.2 贝叶斯博弈机制验证
        5.5.3 算法评估
    5.6 本章小结
6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6.1 系统架构实现
        6.1.1 总体架构
        6.1.2 模块实现
        6.1.3 接口实现
    6.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6.2.1 虚拟化接入流程
        6.2.2 无缝切换流程
        6.2.3 功率控制流程
    6.3 系统平台部署
        6.3.1 实验平台平面分布图
        6.3.2 硬件配置
    6.4 性能测试
        6.4.1 低开销的网络测量验证
        6.4.2 系统能耗效果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及未来展望
    7.1 总结
    7.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C.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项目目录

(4)知识产权交易模式研究 ——以中细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知识产权制度日趋完善
        1.1.2 知识产权交易的发展趋势
    1.2 研究对象及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知识产权理论研究
        2.1.1 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
        2.1.2 知识产权交易的特征
    2.2 知识产权交易方式
        2.2.1 知识产权转让
        2.2.2 知识产权许可
    2.3 交易费用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知识产权交易的困境
    3.1 知识产权交易数量相对稀少
    3.2 知识产权交易质量有待提升
    3.3 知识产权交易方式有待改进
第四章 知识产权交易的概念模型
    4.1 知识产权交易的概念模型
        4.1.1 模型概述
        4.1.2 模型分析
    4.2 知识产权交易主体
        4.2.1 知识产权卖方
        4.2.2 知识产权买方
        4.2.3 知识产权交易中介
    4.3 知识产权交易流程
        4.3.1 开始阶段
        4.3.2 中间阶段
        4.3.3 完成阶段
    4.4 知识产权交易费用
        4.4.1 知识产权交易费用分析
        4.4.2 电子商务和交易费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细软O3知识产权交易模式
    5.1 O3模式的产生背景
        5.1.1 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条件
        5.1.2 中细软的经验奠定基础
        5.1.3 O3模式的概念
    5.2 O3模式的建设方案
        5.2.1 方案设计
        5.2.2 方案运营
        5.2.3 方案实施与未来
    5.3 O3模式的效益分析
        5.3.1 经济效益
        5.3.2 社会效益
        5.3.3 商业价值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大数据背景下新零售销售额的监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新零售商店的相关理论研究
    2.2 新零售商店的相关方法研究
        2.2.1 方差分析
        2.2.2 时间序列模型
        2.2.3 随机森林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零售的现状分析
    3.1 传统零售
    3.2 电子商务
    3.3 新零售
        3.3.1 新零售概述
        3.3.2 目前新零售的发展方向
        3.3.3 新零售发展中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分析
    4.1 数据描述
    4.2 数据预处理
    4.3 模型分析
        4.3.1 方差分析
        4.3.2 时间序列模型分析
        4.3.3 随机森林模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A 数据重新编码脚本
附录B 时间序列R语言脚本
附录C 随机森林回归R语言脚本

(6)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互联网平台企业商业模型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进展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论文框架体系
    1.5 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理论与应用模式
    2.1 商业模式创新内容
        2.1.1 产品和服务创新
        2.1.2 营销方式的创新
        2.1.3 业务流程的创新
        2.1.4 组织架构的创新
    2.2 基于大数据的社会网络化协作与商业模式创新
        2.2.1 基于大数据的社会网络化协作
        2.2.2 大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
    2.3 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应用模式与演进
        2.3.1 互联网媒体平台
        2.3.2 互联网交易平台
        2.3.3 互联网分析平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互联网平台经济的价值链模型分析
    3.1 互联网对产业价值链的提升
        3.1.1 售后服务
        3.1.2 销售消费
        3.1.3 营销广告
        3.1.4 分销渠道
        3.1.5 设计生产
        3.1.6 原料采购
    3.2 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知识价值链模型构建
        3.2.1 基于新服务概念的商业模式
        3.2.2 基于新顾客界面交互的商业模式
        3.2.3 基于新组织创新的商业模式
        3.2.4 基于互联网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
        3.2.5 基于互联网平台创新的知识价值链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平台商业模式的双边市场经济结构模型
    4.1 基于平台的双边市场定义与外部性效应
        4.1.1 平台双边市场的定义
        4.1.2 平台的会员外部性与使用外部性
    4.2 平台的纯粹使用费用外部性
        4.2.1 双边市场的经济学解释
        4.2.2 科斯定理与双边市场条件
        4.2.3 影响使用费用定价非中性的因素
    4.3 会员外部性
        4.3.1 交易不敏感的终端用户成本和价格非中性
        4.3.2 平台收取会员费用的动机
    4.4 平台商业模式的使用外部性与会员外部性模型
        4.4.1 终端用户无支付的模型
        4.4.2 双边市场的长尾性分析
    4.5 平台商业模式的双边市场倾斜定价模型
        4.5.1 倾斜定价模型描述
        4.5.2 基于需求价格弹性的倾斜定价模型
        4.5.3 基于交叉网络强度的倾斜定价模型
        4.5.4 倾斜定价模型案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协作网络平台的商业模式分析
    5.1 协作网络平台的价值共创
    5.2 协作网络平台的价值共创行动者
        5.2.1 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价值网络
        5.2.2 消费者社区价值共创
    5.3 协作网络平台的价值共创活动
        5.3.1 产品的外观
        5.3.2 新产品设计与开发
        5.3.3 现有产品改进
        5.3.4 大规模定制
        5.3.5 开放型社区与产品设计研发
        5.3.6 新服务流程设计
        5.3.7 实时营销与服务改进
        5.3.8 个人化经验价值与知识共创
    5.4 基于体验型的协作网络平台价值共创架构
        5.4.1 价值共创战略
        5.4.2 价值共创者的目标定位
        5.4.3 合作网络组织的建立
        5.4.4 消费者社区的建立
        5.4.5 消费者与企业的双边信任构建
        5.4.6 消费者与企业的互动渠道构建
        5.4.7 体验型平台组织能力的配置
        5.4.8 体验型平台收益机制
    5.5 协作网络平台企业的价值共创路径
        5.5.1 产品模块
        5.5.2 多重利益相关者交互产品模块
        5.5.3 基础设施管理模块
        5.5.4 财务管理模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互联网平台企业协作网络的价值共创案例分析
    6.1 平台企业价值网络理论框架
    6.2 平台企业协作网络对价值共创的影响
        6.2.1 平台企业协作网络中的资源驱动价值共创
        6.2.2 平台企业协作网络的关系强度驱动价值共创
        6.2.3 平台企业协作网络的属性驱动价值共创
    6.3 Airbnb公司价值共创的案例分析
        6.3.1 研究方案设计
        6.3.2 案例分析
        6.3.3 案例讨论与启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7)网络借贷中投资者过度自信及其影响研究 ——基于人人贷数据的经验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网络借贷市场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理论
    2.1 我国网络借贷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1.1 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现状
        2.1.2 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趋势
    2.2 借贷市场过度自信的相关理论
        2.2.1 过度自信的内涵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风险偏好理论
        2.2.4 行为金融学中的过度自信理论
    2.3 过度自信成因的机理分析
第三章 我国网络借贷市场过度自信行为的统计分析
    3.1. 变量统计性描述
        3.1.1 数据来源
        3.1.2 指标构造和变量说明
    3.2 不同特征投资者投资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3.3 投资者过度自信情况的描述统计
        3.3.1 按学历分类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特征
        3.3.2 年龄特征投资者过度自信情况观察
        3.3.3 区域特征投资者过度自信情况观察
    3.4 研究假设
第四章 网络借贷中投资者过度自信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实证研究设计
    4.2 实证结果分析
        4.2.1 学历特征投资者换手率与其收益率关系的实证检验
        4.2.2 年龄特征投资者换手率与其收益率关系的实证检验
        4.2.3 区域特征投资者换手率与其收益率关系的实证检验
        4.2.4 投资者换手率与其收益率关系的实证检验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加强投资者教育
        5.2.2 降低网络借贷平台的运作风险
        5.2.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5.2.4 建立统一的良好的个人征信系统
        5.2.5 建立并完善网络借贷的法律法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消费者视角的食品安全规制效应研究 ——以猪肉的抗生素问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1.4 主要内容和方法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相关概念释义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可能的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食品安全规制的相关理论
        2.1.1 食品安全规制的逻辑基础
        2.1.2 规制工具——信息揭示
        2.1.3 规制工具——食品标准
        2.1.4 规制工具——食品认证标签
        2.1.5 规制工具的选择
    2.2 消费者视角的食品安全相关理论
        2.2.1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差异化需求
        2.2.2 垂直差异化食品的消费者需求
        2.2.3 消费者支付意愿的测度方法
    2.3 食品安全规制的相关研究
        2.3.1 规制的总体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3.2 有关信息揭示的研究
        2.3.3 有关食品标准的研究
        2.3.4 有关食品认证标签的研究
    2.4 消费者视角的食品安全规制效应研究:以肉类为例
        2.4.1 消费者对安全的食品生产方式的关注
        2.4.2 国外消费者对肉类安全的支付意愿
        2.4.3 国内消费者对肉类安全的支付意愿
    2.5 文献评述
    2.6 本章小结
3 畜牧业的抗生素使用现状及猪肉的抗生素问题分析
    3.1 畜牧业的抗生素使用困境及应对方式
        3.1.1 使用抗生素的目的
        3.1.2 使用抗生素的后果
        3.1.3 困境应对:替代使用抗生素的方法
        3.1.4 困境应对:国际经验与启示
    3.2 我国猪肉质量安全与抗生素问题
        3.2.1 猪肉安全与兽药使用引发关注
        3.2.2 抗生素等兽药的不规范使用:现状总览
        3.2.3 抗生素等兽药的不规范使用:原因剖析
    3.3 使用促生长抗生素的经济影响:动物、农场及市场三个层面
        3.3.1 对动物层面的影响
        3.3.2 对农场层面的影响
        3.3.3 对市场层面的影响
    3.4 规制促生长抗生素在生猪养殖中的使用
        3.4.1 生猪养殖不同阶段的抗生素使用
        3.4.2 使用促生长抗生素对生猪生产力的实际影响
        3.4.3 限制使用促生长抗生素对猪肉市场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规制工具的理论分析
    4.1 基准模型
    4.2 规制工具的情境模拟与作用分析
        4.2.1 无规制政策
        4.2.2 实施信息揭示
        4.2.3 实施食品标准
        4.2.4 信息揭示下实施食品认证标签
    4.3 规制工具的福利效应比较
    4.4 本章小结
5 信息揭示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
        5.2.1 实验样本
        5.2.2 实验产品
        5.2.3 实验中揭示的信息
        5.2.4 信息的揭示顺序
        5.2.5 支付意愿的获取机制
        5.2.6 实验的具体步骤
    5.3 信息揭示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
        5.3.1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5.3.2 计量回归与分析
    5.4 异质性讨论:人口年龄结构与信息揭示的作用
    5.5 本章小结
6 信息揭示、消费者福利与猪肉市场份额变动
    6.1 引言
    6.2 不同规制情境下的消费者福利与猪肉市场份额:理论推导
        6.2.1 基准情境
        6.2.2 完全信息情境
        6.2.3 不完全信息情境——兼论税收与补贴工具
    6.3 实证模拟结果
    6.4 模拟结果分析
        6.4.1 消费者福利的变动
        6.4.2 猪肉市场份额的变动
    6.5 本章小结
7 食品标准与食品认证标签的效应——基于市场均衡与社会福利的估计
    7.1 引言
    7.2 局部均衡模型的构建
        7.2.1 基本假定
        7.2.2 需求端的分析
        7.2.3 供给端的分析
    7.3 规制工具的实施情境分析
        7.3.1 无规制政策
        7.3.2 实施食品标准(以无抗生素标准为例)
        7.3.3 信息揭示下实施食品认证标签(以无抗生素标签为例)
    7.4 情境模拟的参数设定
        7.4.1 来自中国猪肉市场的参数
        7.4.2 来自消费者实验的参数
    7.5 情境模拟结果及分析
    7.6 扩展讨论:实施“合理使用”抗生素标准
    7.7 本章小结
8 生猪的质量信息传递与交易优化:基于中间层组织的分析
    8.1 问题的提出
    8.2 中间层组织的建构逻辑
        8.2.1 基本假定
        8.2.2 没有中间层组织的市场
        8.2.3 引入中间层组织的市场
        8.2.4 两种市场之间的福利比较
        8.2.5 动态化的长期均衡
    8.3 中间层组织的作用及其动力机制
        8.3.1 构建中间层组织的必要性
        8.3.2 中间层组织对质量信息的传递与强化
        8.3.3 中间层组织对交易的优化
        8.3.4 中间层组织发挥作用的动力机制
    8.4 生猪产业中的中间层组织分析
        8.4.1 中间层组织的实际作用:基于调研案例的分析
        8.4.2 生猪交易:市场还是一体化?抑或是中间层组织?
        8.4.3 中间层传递信息的延伸讨论:消费的结构性变化与产业升级
    8.5 本章小结
9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获取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实验过程
附录2——实验后的退出问卷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9)网络第三方支付的欺诈成因及反欺诈对策案例研究 ——以PayPal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
2 相关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
    2.1 第三方支付研究综述
        2.1.1 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2.1.2 第三方支付的文献综述
    2.2 风险理论研究
        2.2.1 风险理论分析
        2.2.2 第三方支付企业作为信用中介的博弈分析
        2.2.3 第三方网上支付的规模经济
        2.2.4 信息经济学
3 国内外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及主要公司比较分析
    3.1 国内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3.1.1 网络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3.1.2 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
    3.2 国外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3.3 国内外监管现状
    3.4 国内外主要第三方支付平台概况
        3.4.1 支付宝
        3.4.2 财付通
        3.4.3 PayPal
        3.4.4 支付宝与PayPal对比分析
        3.4.5 Apple Pay
        3.4.6 Google Wallet& Android Pay
4 第三方支付欺诈成因及反欺诈对策案例分析
    4.1 PayPal交易流程及买家、卖家保护政策
    4.2 PayPal常见欺诈案例分析及反欺诈对策启示
        4.2.1 未经授权交易的欺诈及对策
        4.2.2 信用卡/借记卡盗用及其反欺诈对策
        4.2.3 收款方的信用欺诈及其反欺诈对策
        4.2.4 利用买家保护与卖家保护政策的欺诈及对策
        4.2.5 同谋、洗钱等等欺诈行为
        4.2.6 信用风险的反欺诈策略:卖家保证金
5 结语
    5.1 研究的结论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10)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信息服务的现状分析
    2.1 相关概念与研究界定
    2.2 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2.3 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信息服务模式分类
    2.4 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信息服务模式演进
    2.5 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信息服务模式演进的研究要求
    2.6 小结
第三章 合作社主导的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3.1 合作社主导的信息服务模式的内涵与现状
    3.2 合作社主导的信息服务模式运行分析
    3.3 合作社主导的信息服务模式主体行为分析
    3.4 典型案例——泉明合作社
    3.5 小结
第四章 龙头企业主导的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4.1 龙头企业主导的信息服务模式的内涵与现状
    4.2 龙头企业主导的信息服务模式运行分析
    4.3 龙头企业主导的信息服务模式主体行为分析
    4.4 典型案例——何氏水产
    4.5 小结
第五章 平台主导的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5.1 平台主导的信息服务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5.2 平台主导的信息服务模式运行分析
    5.3 典型生鲜平台信息服务模式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信息服务模式比较及演化
    6.1 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平台主导的信息服务模式比较
    6.2 以案例企业为代表的信息服务模式比较
    6.3 不同信息服务模式的发展演化
    6.4 策略建议
    6.5 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四、信息超市·买家卖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生鲜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 张梦婷.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
  • [2]考虑车型类别的车辆路径问题研究[D]. 兰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软件定义的WLAN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王新恒.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1)
  • [4]知识产权交易模式研究 ——以中细软为例[D]. 王波涛.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5]大数据背景下新零售销售额的监控分析[D]. 陈海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6]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 蔡万刚. 东华大学, 2019(03)
  • [7]网络借贷中投资者过度自信及其影响研究 ——基于人人贷数据的经验观察[D]. 钟乐.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6)
  • [8]基于消费者视角的食品安全规制效应研究 ——以猪肉的抗生素问题为例[D]. 何凌霄. 浙江大学, 2018(01)
  • [9]网络第三方支付的欺诈成因及反欺诈对策案例研究 ——以PayPal为例[D]. 王聪. 浙江大学, 2017(01)
  • [10]淡水活鱼现代生产流通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 方新平.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8)

标签:;  ;  ;  

信息超市·买卖双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