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观察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姣[1](2022)在《行呼吸机辅助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及对其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重症肺炎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疾病的一种,病情危重,且约58.0%~87.0%合并呼吸衰竭,病死率可达到22.0%~54.0%[1]。现阶段,临床上主要从抗菌治疗、支持治疗两个方面入手对重症肺炎实施干预,呼吸功能支持是其中的主要措施,可有效对缺氧状态、酸中毒、呼吸衰竭状态进行纠正,促进患者预后改善[2]。呼吸机辅助通气是当前临床常用的呼吸支持方法,可有效对患者病情进行通知,但治疗过程中存在呼吸机依赖、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肺炎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可致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对于行呼吸机辅助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临床上需注重护理配合工作的有效开展。ICU护理风险管理强调在分析ICU护理工作中风险的基础上,以提升护理安全性为目标,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可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安全性[3]。本院近年来将ICU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中,并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接收的82例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郑盈,方菊英[2](2022)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使用呼吸机的护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使用呼吸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80例,按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用常规护理联合呼吸机护理。比较2组各项生理指标、不良情绪(SAS、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护理,观察组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对照组低,血氧分压比对照组高,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SAS)、抑郁情绪评分(SDS)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中使用呼吸机护理,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同时能够调节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推广。
张晓炜,李明惠,廖平[3](2021)在《肺康复早期阶段锻炼对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炎症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分析肺康复早期阶段锻炼对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炎症指标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选取研究对象为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接受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患者,对参与研究患者进行随机数字分组,单数患者接受基础临床护理为对照组40例,双数患者接受早期阶段锻炼肺康复措施干预为研究组40例,并对两组患者最后护理结局进行比较以及探讨。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氧和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干预后的氧和指标改善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要明显较优(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炎症指标水平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值,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炎症指标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50%,对比于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的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患者,采取早期阶段锻炼肺康复措施为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以及炎症指标水平值,并预防患者出现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推广价值明显。
马佳楚[4](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基于COPD患者出院后的病情控制与康复的极大挑战及其出院准备评估工具缺乏的现状。构建适合临床应用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旨在早期评估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风险,并全面评估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出院准备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混合研究设计。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初步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之后,应用Meta分析法及半结构访谈法对初步形成的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接着,借助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与层次分析法确立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各层级指标权重;最后,基于该指标体系构建经过预试验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具体如下:1.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Sciencedirect、Geenmedical等国内外数据库中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研究,查阅并分析相关文献,了解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的现状。初步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2.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危险因素的临床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以及横断面研究。使用Note express及Rev Man5.3软件对文献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开展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Meta分析研究,补充初步形成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风险筛查指标体系草案。回顾COPD住院患者出院准备需求相关文献,制定访谈提纲,选取2020年7月-8月某三甲医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名再入院患者,采用Colaizz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开展COPD再入院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质性研究。补充初步形成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评估指标体系草案,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3.选择国内COPD临床护理和管理领域的专家进行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修订评估指标体系,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以第三轮专家咨询的各指标间重要性赋值均数的差值确定Satty标度,确定各指标体系矩阵模型。最终自动输出各指标权重与组合权重以及一致性系数(CR值)。确立最终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4.基于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适合临床使用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并通过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2月选取某三甲医院18名符合纳排标准的COPD出院患者对评估表进行预试验信效度检测。形成最终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结果:1.综合“老年患者出院准备服务专家共识”中的实施流程以及国外wiess提出的出院准备概念模型中的出院计划流程形成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理论框架。同时,借鉴国内外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的现有研究内容,初步形成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7项,三级指标52项。2.根据Meta分析结果及半结构访谈结果对初步拟定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即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筛查指标以及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指标进行了修改与补充。形成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问卷,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6项以及三级指标61项。3.本研究共选择了16位专家进行了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整理3轮专家咨询问卷,根据指标筛选标准、专家意见及小组讨论,修改后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7项以及三级指标73项,确立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0%、100%、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38、0.860、0.891。第一、二及三轮专家咨询各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分布在0.105~0.333、0.121~0.231、0.123~0.260。依据层次分析法建立的各矩阵结果显示:各矩阵CR值均<0.1,各层级指标权重如下:一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需求指标(0.5396)、基本信息(0.2970)、筛查指标(0.1634)。二级指标中权重较高的指标为COPD药物指导需求(0.1230)、COPD症状管理需求(0.0889)、COPD康复锻炼需求(0.0889);三级指标中权重较高的指标为祛痰剂使用指导(0.0486)、水肿的处理(0.0444)、肺康复锻炼的认知引导需求(0.0444)。4.预试验结果显示:该评估表中各条目的Cronbach’sα为0.856,I-CVI为0.800-1.000,S-CVI为0.803。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信效度良好。结论:1.该评估表通过Meta分析、质性研究、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专家会议及预试验进行了构建与修订,具有良好的科学性与全面性;3轮专家咨询结果中专家积极性权威性较高、协调性好,评估表临床预试验信效度较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通过对该指标体系权重大小的分析以及初步临床应用对评估表的修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2.最终形成了包括一级条目3项、二级条目13项以及三级条目50项在内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为明确COPD出院患者关键问题,构建并实施个性化出院准备方案,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流程,从而降低COPD患者出院风险,实现出院准备就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杨美[5](2021)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构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为护理管理者和临床工作者评价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善。方法1.以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等为关键词,运用文献回顾、内容分析法等方法筛选有价值的中外文献,提取潜在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2.拟定访谈提纲,通过半结构访谈进一步获取补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临床评价指标。3.召开专家小组会议进一步讨论确定各指标的名称、类别、计算公式、收集方法。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指标,初步拟定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根据初拟的早产儿呼吸窘迫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编制函询问卷,采用Likerts5级评分法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运用德尔菲法向新生儿危重症护理、护理管理、新生儿临床医学等领域的24名专家进行了3轮专家函询。5.运用SPSS24.0对专家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yerarchy Process,AHP)建立指标层次结构模型,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64篇文献,两名分析员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指导结合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专病特点,初步提取41项三级指标,将同一类别相近指标整理归纳11项二级指标。2.分析访谈资料根据访谈结果补充9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3.经专家讨论认为初步提取的指标符合其分类类别,根据专家意见新增10项指标。初步拟定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池,共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59项。4.三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0.00%、92.86%、92.31%,专家权威系数为0.88,说明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较高。而三轮函询的Kendall W协调系数分别是0.303、0.212、0.236,非参数检验P<0.05,反映了专家意见具有一致性。最终构建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43项。5.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层次结构模型和两两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系数CR<0.1,权重分配合理。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结构指标(0.1958)、过程指标(0.4934)、结果指标(0.3108)。二级指标权重前三位分别为:NICU专科护理(0.1383)、产房复苏(0.1383)、院内感染(0.1026)、安全不良事件(0.1026)。三级指标权重前三位分别为:黄金时间段复苏规范执行率(0.092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0.0684)、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0.0684)。结论参加3轮函询的专家的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较高,地域分布广泛,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信度高。构建形成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涵盖了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好的系统性、科学性。可为临床深入评价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张如渊[6](2021)在《重症CRRT患者喂养达标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调查重症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肠内营养喂养达标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合调查结果,找出目前营养支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旨在提高重症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肠内营养喂养量及喂养达标率,为改进及实施护理策略,调整肠内营养喂养方案提供临床依据和理论参考。研究方法:设计病例资料统计表,回顾性收集浙江省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病例资料,使用标准体重计算患者能量生理需要量,根据肠内营养喂养提供的能量是否达到生理需要量的80%,将重症急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分为喂养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将数据录入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喂养达标的影响因素。结合横断面调查结果,通过文献回顾和小组讨论制定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肠内营养干预方案,开展护士肠内营养培训并进行临床应用,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31日浙江省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前瞻性收集2020年8月1日至2020年11月31日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方案进行喂养,干预组采用基于容量的肠内营养喂养方案进行喂养,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干预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结局指标。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调查浙江省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共98名,其中,肠内营养喂养达标的患者为22名,喂养达标率为22.4%。两组病例资料比较,发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评分(P=0.032)、血清肌酐(P=0.033)、早期肠内营养(P=0.003)、肠内营养中断次数(P=0.008)、腹泻(P=0.032)等5个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比较得出5项因素纳入回归分析,得出血清肌酐(P=0.027)、早期肠内营养(P=0.024)、中断次数(P=0.031)及腹泻(P=0.017)4项因素是重症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喂养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基于容量的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各纳入43名患者,干预后7天后,基于容量的肠内营养组平均每日肠内营养喂养量上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两组患者的喂养达标率、腹泻发生率接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容量的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在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等生化指标上接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时长及ICU住院时长接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本研究重症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肠内营养喂养达标率较低,仅为22.4%,早期肠内营养、中断次数、血清肌酐正常、腹泻是重症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喂养达标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可以从以上4项因素进行干预,尽早启动肠内营养,控制血清肌酐水平,改善腹泻以及采取措施减轻喂养中断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提高肠内营养喂养量,改善营养支持。2基于容量的肠内营养方案能提高重症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每日喂养量,并且不增加腹泻的发生率,能否改善重症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营养状态及临床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护理人员执行重症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肠内营养,可对患者喂养速度、耐受性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及时处理,基于容量的肠内营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
焦凡[7](2021)在《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在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方案,探讨其对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生活质量、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耐力、自我管理能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促进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的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江西省南昌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76例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的COPD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出院指导与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干预持续12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CAT评分)、肺功能(FEV1%、FEV1/FVC)、呼吸困难程度(m MRC)、运动耐力(6MWT)、自我管理能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平均每日用机时长、每日用机时长>4h天数百分比)。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76例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在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2例,最终完成本研究并收集资料的患者有74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活质量干预前,观察组CAT评分(25.78±3.87)分与对照组(24.81±3.70)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AT评分(19.42±3.99)分低于对照组(22.39±3.76)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CAT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CAT评分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功能干预前,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28.69±7.60,FEV1/FVC:42.78±5.46)较对照组(FEV1%:29.09±7.49,FEV1/FVC:43.20±5.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33.13±7.68,FEV1/FVC:46.35±4.11)与对照组(FEV1%:28.99±7.31,FEV1/FVC:43.38±3.5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呼吸困难程度干预前,观察组m MRC等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 MRC等级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m MRC等级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 MRC等级干预前后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5.运动耐力干预前,观察组6MWT(233.14±33.65)米与对照组(237.45±32.61)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MWT(265.47±34.08)米高于对照组(239.24±30.81)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相比,干预后6MWT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MWT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133.53±17.63)分与对照组(130.47±17.95)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155.64±15.35)分显着高于对照组(134.34±17.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显着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呼吸机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患者平均每日用机时长为(8.40±2.62)h,对照组为(5.74±2.65)h,观察组每日用机时长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机时长>4h的天数百分比为(71.06±12.74),对照组为(58.36±12.84),观察组用机时长>4h的天数百分比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可提高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促进运动耐力的增加。2.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可增加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的戴机时间,提高呼吸机治疗依从性,且有助于患者对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杨庆梅[8](2021)在《整体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对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治疗依从性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20年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患者进行数字奇偶法分组。联合护理组(20例):采用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心理护理的方式配合完成疾病治疗;单一护理组(20例):采用基础护理方式配合完成疾病治疗。就组间治疗依从性以及动脉血气指标结果展开对比。结果联合护理组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患者治疗总依从率90.00%明显高于单一护理组的45.00%(P<0.05);联合护理组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患者的PaO2水平 81.27±6.57 mmHg、SpO2水平 96.70±3.12%均明显高于单一护理组的PaO2水平 74.29±2.59 mmHg、SpO2水平 85.37±2.16%,且联合护理组的PaCO2水平 40.13±1.16 mmHg明显低于单一护理组的PaCO2水平 45.53±1.89 mmHg(P<0.05)。结论整体护理+心理护理的有效实施,可使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患者依从性显着提升,并将其动脉血气指标显着改善,最终可实现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患者有效预后。
郭玉莲,曹英娟,王静,战玉芳,孙勇[9](2021)在《高龄危重型新冠肺炎的临床护理》文中研究指明冠状病毒多次爆发流行,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2019年12月以来,出现了多例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1]。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以发热、干咳、乏力、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2]。
邵勤文[10](2021)在《ICU后综合征心理功能障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调查ICU后综合征心理功能障碍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ICU后心理障碍提供证据支持。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抽样方法为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沈阳市某三甲医院综合ICU住院治疗并成功转出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面对面自陈式加电话访谈的方式对ICU转出患者行问卷调查,包括自设的一般资料调查表、ICU记忆问卷(ICUMT)、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48例,患者转出ICU三个月后成功随访到206例,失访42例,失访率为16.9%。206例随访患者中,焦虑的发生率为21.4%,抑郁的发生率为22.8%,PTSD的发生率为18%,三种心理障碍存在较高的共病性。患者从ICU转到普通病房时出现的心理障碍与转出ICU三个月时的心理障碍存在相关性。年龄、文化程度、有无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情感性记忆是患者转出ICU后焦虑的影响因素;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ICU住院天数、有无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事实性记忆是ICU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年龄、ICU住院天数、有无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和情感性记忆是ICU后PTSD的影响因素。结论:ICU转出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ICU住院天数、有无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情感性记忆和事实性记忆是ICU转出患者三个月时出现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者应重视ICU转出患者的长期心理健康,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二、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观察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观察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行呼吸机辅助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及对其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 |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ICU护理风险管理: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
2.2 临床疗效: |
2.3 呼吸困难与APACHEⅡ评分: |
3 讨论 |
(2)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使用呼吸机的护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生理指标比较 |
2.2 2组SDS、SAS评分比较 |
2.3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3)肺康复早期阶段锻炼对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炎症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氧和指标比较 |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炎症指标水平值比较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开展COPD患者出院准备的背景及意义 |
1.2 开展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的背景及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内外尚未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工具 |
2.2 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筛查工具研究鲜见 |
2.3 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评估研究缺乏全面性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4 研究内容 |
5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
5.1 操作性定义 |
5.2 理论依据 |
6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1 成立课题小组 |
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的形成 |
2.1 理论框架 |
2.2 文献回顾 |
3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的初步拟定 |
3.1 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危险因素Meta分析 |
3.2 COPD再入院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质性研究 |
4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的确立 |
第二部分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 |
1 德尔菲法确立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 |
1.1 确定函询专家 |
1.2 实施专家函询 |
1.3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
1.4 结果 |
1.5 专家函询结果 |
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分析 |
2.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
2.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第三部分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 |
1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预试验版本的形成 |
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检验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研究结果 |
3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 |
4 讨论与小结 |
4.1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科学性 |
4.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可靠性 |
4.3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全面性 |
4.4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实用性 |
4.5 全面评估患者,制定个体化出院准备方案 |
结论与建议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研究不足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出院准备评估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理论模型与相关概念 |
4.1 Donabedian模型 |
4.2 护理质量 |
4.3 护理质量指标 |
4.4 早产儿 |
4.5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5 技术路线图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半结构访谈法研究对象 |
1.2 专家会议法研究对象 |
1.3 德尔菲法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研究 |
2.2 半结构访谈 |
2.3 专家会议 |
2.4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 |
2.5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3 统计学方法 |
4 质量控制 |
4.1 指标体系初步拟定阶段 |
4.2 德尔菲专家函询阶段 |
4.3 统计分析阶段 |
结果 |
1 文献研究结果 |
2 半结构访谈内容提炼结果 |
3 专家会议结果 |
4 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 |
5 指标权重结果 |
讨论 |
1 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分析 |
2 德尔菲专家函询的可靠性分析 |
3 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专病护理特色 |
3.1 结构指标着眼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所需的基本要素 |
3.2 过程指标聚焦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的重点环节 |
3.3 结果指标体现了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效果 |
4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
4.1 结构指标权重分析 |
4.2 过程指标权重分析 |
4.3 结果指标权重分析 |
结论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
2.1 创新性 |
2.2 局限性 |
3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6)重症CRRT患者喂养达标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CRRT |
1.1.2 肠内营养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重症 CRRT 患者营养支持现状 |
1.2.2 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现状 |
1.2.3 临床干预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概念界定 |
2 重症CRRT患者喂养达标影响因素分析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2.1.2 样本量计算 |
2.2 研究内容 |
2.2.1 研究工具 |
2.2.2 统计学方法 |
2.2.3 质量控制 |
2.2.4 技术路线图 |
2.3 研究结果 |
2.3.1 重症CRRT患者一般资料 |
2.3.2 重症CRRT患者来源及入院诊断 |
2.3.3 重症CRRT患者入院生命体征 |
2.3.4 重症CRRT患者入院时生化指标 |
2.3.5 CRRT治疗参数 |
2.3.6 重症CRRT患者营养支持 |
2.3.7 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 |
2.4 讨论 |
2.4.1 一般资料分析 |
2.4.2 ApacheⅡ评分对喂养达标的影响 |
2.4.3 血清肌酐对喂养达标的影响 |
2.4.4 早期肠内营养对喂养达标的影响 |
2.4.5 腹泻对喂养达标的影响 |
2.4.6 喂养中断对喂养达标的影响 |
2.4.7 喂养方式对喂养达标的影响 |
3 基于容量的肠内营养在重症CRR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3.1 基于容量的肠内营养喂养方案的构建 |
3.1.1 重症CRRT患者喂养达标影响因素 |
3.1.2 文献回顾、小组讨论确定干预方法 |
3.1.3 制定干预方案 |
3.2 研究对象 |
3.2.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3.2.2 样本量计算 |
3.3 研究内容 |
3.3.1 研究分组 |
3.3.2 干预方案 |
3.3.3 开展护士肠内营养培训 |
3.3.4 质量控制 |
3.3.5 伦理学与知情同意书 |
3.4 资料收集 |
3.4.1 基线资料 |
3.4.2 结局指标 |
3.4.3 统计学方法 |
3.4.4 技术路线图 |
3.5 研究结果 |
3.5.1 基线资料 |
3.5.2 结局指标 |
3.6 讨论 |
3.6.1 基于容量的肠内营养能提高肠内营养喂养量 |
3.6.2 基于容量的肠内营养不会增加腹泻的发生率 |
3.6.3 基于容量的肠内营养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
3.6.4 基于容量的肠内营养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
4 结论 |
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6 本研究的不足 |
7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重症患者喂养不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7)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在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家庭NIV在 COPD患者中的应用 |
1.2.2 信息化管理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标准 |
2.2 样本量计算 |
2.3 样本分组方法 |
2.4 干预实施内容 |
2.4.1 前期准备 |
2.4.2 观察组 |
2.4.3 对照组 |
2.5 研究指标与工具 |
2.5.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2.5.2 生活质量 |
2.5.3 肺功能 |
2.5.4 呼吸困难程度 |
2.5.5 运动耐力 |
2.5.6 自我管理能力 |
2.5.7 呼吸机治疗依从性 |
2.6 资料收集 |
2.7 资料整理与分析 |
2.8 质量控制 |
2.9 伦理原则 |
第3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
3.3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
3.4 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比较 |
3.5 两组患者运动耐力比较 |
3.6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
3.7 两组患者呼吸机治疗依从性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对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4.2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对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
4.3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对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呼吸困难程度的影响 |
4.4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对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 |
4.5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对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
4.6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对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呼吸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创新性 |
5.3 局限性 |
5.4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知情同意书 |
附录 B 康复训练内容 |
附录 C 一般情况调查表 |
附录 D COPD评估测试问卷 |
附录 E 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问卷 |
附录 F 自我管理量表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远程医疗在家庭无创通气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8)整体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判断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依从性对比 |
2.2 动脉血气指标结果对比 |
3 讨论 |
(9)高龄危重型新冠肺炎的临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护理 |
2.1 病情观察 |
2.2 心理护理 |
2.3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护理 |
2.4 无创机械通气护理 |
2.5 有创机械通气护理 |
2.6 俯卧位通气护理 |
2.7 气道管理 |
2.8 镇静镇痛护理 |
2.9 胸部物理治疗 |
2.10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2.11 营养支持 |
2.12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 |
2.13 皮下气肿护理 |
2.14 导管护理 |
2.15 健康教育 |
3 讨论 |
(10)ICU后综合征心理功能障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对象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抽样方法 |
2.2.4 样本量 |
2.3 研究工具 |
2.3.1 自设的一般资料调查表 |
2.3.2 ICU记忆评估工具(ICUMT) |
2.3.3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 |
2.3.4 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 |
2.4 资料收集 |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6.1 研究设计阶段 |
2.6.2 资料收集阶段 |
2.6.3 统计分析阶段 |
2.7 伦理原则 |
2.8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
3.1.1 一般人口统计学信息 |
3.1.2 研究对象疾病及治疗相关情况 |
3.1.3 结局变量的基本情况 |
3.2 ICU后综合征心理功能障碍的发生现状 |
3.2.1 焦虑的发生现状 |
3.2.2 抑郁的发生现状 |
3.2.3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现状 |
3.2.4 ICU转出三个月时焦虑、抑郁和PTSD的共病情况 |
3.2.5 病房焦虑、抑郁与ICU转出三个月时焦虑、抑郁和PTSD的相关性 |
3.3 ICU后综合征心理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
3.3.1 焦虑的影响因素 |
3.3.2 抑郁的影响因素 |
3.3.3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 |
4 讨论 |
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
4.1.1 研究对象人口统计学资料分析 |
4.1.2 研究对象疾病及治疗相关状况分析 |
4.2 ICU后综合征心理功能障碍的发生现状分析 |
4.2.1 ICU转出患者记忆构成情况 |
4.2.2 焦虑的发生现状 |
4.2.3 抑郁的发生现状 |
4.2.4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现状 |
4.2.5 ICU后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共病现状 |
4.2.6 病房心理障碍与ICU转出三个月时心理障碍的相关性 |
4.3 ICU后综合征心理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
4.3.1 ICU转出患者发生焦虑的影响因素 |
4.3.2 ICU转出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 |
4.3.3 ICU转出患者发生PTSD的影响因素 |
4.4 研究意义 |
4.5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
5 结论 |
6 本研究的局限性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3 重症监护记忆工具 |
附录4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 |
附录 5 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 |
参考文献 |
综述 ICU后综合征心理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观察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行呼吸机辅助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及对其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的影响[J]. 张玉姣. 山西医药杂志, 2022(04)
- [2]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使用呼吸机的护理分析[J]. 郑盈,方菊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22(02)
- [3]肺康复早期阶段锻炼对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炎症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影响[J]. 张晓炜,李明惠,廖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S1)
-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研究[D]. 马佳楚.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5]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杨美. 青岛大学, 2021(02)
- [6]重症CRRT患者喂养达标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D]. 张如渊. 湖州师范学院, 2021(09)
- [7]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在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焦凡. 南昌大学, 2021(01)
- [8]整体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杨庆梅. 心理月刊, 2021(07)
- [9]高龄危重型新冠肺炎的临床护理[J]. 郭玉莲,曹英娟,王静,战玉芳,孙勇. 齐鲁护理杂志, 2021(05)
- [10]ICU后综合征心理功能障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邵勤文.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标签:统计学论文; 肠内营养论文; 对照组论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论文; 呼吸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