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原地区架子牛的选择和育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焦石[1](2020)在《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旨在研究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历程,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把握目前牛肉产业发展的状况,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其存在的根本原因,进而通过实例对这些影响肉牛产业发展的原因展开深入讨论,以期找到一条具有吉林省特色的肉牛产业发展道路和经营模式,为吉林省肉牛产业更好的发展提供现实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部分为绪论,根据现有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概括介绍了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肉牛存栏情况、肉牛出栏情况、牛肉产量情况、进出口量情况、牛肉价格情况、牛肉消费量情况、品种资源情况、养殖模式情况、饲料加工业情况、养殖效益情况、屠宰加工情况、政策扶植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吉林省肉牛产业的现状进行了介绍。这个部分是通过具体的现场调研和文献整理所得到的结果展开的。对吉林省肉牛产业当前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从各个环节各个流程进行细化的了解,并且能够很精确的分辨出每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里的作用,从而得出了相关结论。第三部分对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目前状况的掌握和分析,为存在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第四部分对加快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给出相关研究认识和客观评价,找到吉林省在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吉林省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第五部分对未来几年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做出大胆预判,一家之见,仅供参考。
苏爱国[2](2020)在《肉牛养殖投入要素价格对不同规模养殖户出栏数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增加肉牛出栏是缓解我国牛肉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牛肉是重要的肉类消费品,日益上涨的消费需求导致牛肉价格不断攀升,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牛肉需求,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许多措施鼓励肉牛养殖,但我国肉牛产业起步晚,牛肉供求差距依然不断拉大。近年来随着牛肉价格不断攀升,肉牛养殖投入要素价格也呈现快速上涨趋势。掌握要素价格上涨对肉牛出栏量的影响规律,有利于出台更加有效的措施,促进肉牛产业健康发展。论文利用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2011年至2019年积累的肉牛养殖户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多元线性计量模型分析投入要素价格变化对不同规模养殖户肉牛养殖行为的影响。首先对肉牛养殖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初步明晰不同规模肉牛养殖户在要素投入和产出方面的差异,然后厘清要素投入价格变化特点及趋势,在此基础上利用计量模型分析主要投入要素价格对肉牛出栏数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散养户和规模户要素投入项目可以划分为相同的八大类型,要素投入项目仅在数量上存在差异;规模户主要投入要素价格整体上高于散养户,导致肉牛养殖净收益小于散养户,但是规模户肉牛出栏数量远大于散养户。研究还发现散养户肉牛出栏量受出售价格的影响,规模户肉牛出栏量受主要投入要素价格的影响,并且散养户肉牛出售价格产出弹性大于规模户主要投入要素价格产出弹性;不同规模肉牛养殖户出栏量受上一期价格的影响,而非当期价格的影响;主要投入要素价格快速上涨是当前我国肉牛出栏数量难以实现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对散户肉牛养殖活动进行弹性补贴;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主要投入要素价格;建立预警平台加强对投入要素价格等信息的监测;促进有条件的肉牛散养户向规模户转型。
丹丹[3](2020)在《通辽市农户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牛肉不仅被广泛接受,还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但是,我国牛肉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同时因牛肉市场价格不稳定、养殖成本上升和养殖利润下降等因素,很多肉牛养殖户渐渐退出肉牛养殖行业。为了准确把握肉牛养殖行业存在的问题,解决牛肉的供给源头,对通辽市目前农户肉牛养殖现状进行调研,研究通辽市农户肉牛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促进肉牛产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本文采用通辽市样本地区12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对不同养殖模式的肉牛养殖经济效益进行了系统分析,在经济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价格因素、产量因素、成本因素、自然因素对农户肉牛养殖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法,得出繁殖母牛养殖模式下农户的经济效益最大;在经济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得出肉牛的出栏价格、出栏量、出栏体重、饲料成本、玉米种植面积因素是影响农户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出栏价格、出栏量、出栏体重、玉米种植面积因素均正向显着影响经济效益;饲料成本因素反向显着影响经济效益。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和研究结果,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第一,调控市场价格,提升养殖效益。农户最关心的就是肉牛出栏时的市场价格。因此,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保证出栏价格的提高,从而提升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第二,适度规模化养殖,提升养殖效益;通过适度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出栏量和体重,增加肉牛产量和品质,进而提升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第三,提高饲养技术,提升养殖效益。通过科学饲养,提高养殖技术,降低肉牛养殖成本,提高肉牛养殖利润,提升肉牛养殖效益。
高腾云[4](2020)在《架子牛的购买与适应期饲养》文中认为在肉牛规模化养殖的背景下,仅仅依靠自繁自养生产模式很难满足区域的牛源需求。若充分利用不同农业地理区域优势,发展肉牛"易地育肥",即在草原地区(或者山区)以饲草等粗饲料培育幼牛,待架子牛长成后转移到饲料丰富的地区进行育肥。这种"易地育肥"模式,符合农业区划思路,可以发挥不同农业地理区域优势,利用季节差价和地区差价提高肉牛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任青松[5](2019)在《河北省肉牛规模化养殖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肉牛产业在我国整个畜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肉牛养殖业则是肉牛产业链的基础。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这就带动了对牛肉需求量的增加。据统计2018年全球牛肉总产量为6260多万吨,人均占有量为8.46kg,河北省的牛肉总产量为56.46万吨,人均占有量为7.51kg,对牛肉的需求仅次于猪肉。然而目前面对不断增长的牛肉消费需求和不断完善的屠宰加工技术,河北省肉牛养殖业却持续低迷,规模化养殖水平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研究河北省肉牛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对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把河北省肉牛规模化养殖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已有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国内外学者在肉牛养殖方面进行的研究,发现其主要在规模化、成本效益情况和市场份额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次,对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的发展环境及相关主体进行了分析,发现河北省目前对肉牛规模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但是发展空间巨大;而后对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且分析了河北省发展规模养殖的巨大优势,发现河北省虽然出栏量位于全国第4位但存栏量却位于全国第16位,“重繁轻育”现象严重,且品质单一,没有培育自己的地方优质品种,在繁育方面管理水平低,造成母牛繁育能力不足,饲料价格受中美贸易战影响而提高,进而导致规模成本收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选取50家肉牛规模养殖场作为样本,将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运用最小经济规模模型测算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的最小经济规模为18头和33头,而河北省目前规模情况远低于测算值,规模化程度较低;然后通过分析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山东、河南先进的规模养殖经验,分析适合河北省借鉴的先进之处,探索适合河北省肉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经验方法。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提出针对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肉牛产业的扶持力度、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健全调控机制、积极应对贸易战;针对养殖户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度规模发展、提高自身养殖技术水平、加强疫病的防控工作的对策建议。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机会成本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肉牛养殖稳定发展的最小经济规模模型,通过对河北省规模养殖场进行实地调研,对50份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建立最小经济规模模型,测算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的阈值。第二,通过研究国内外肉牛规模养殖的先进模式,并与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对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可以借鉴的成熟养殖经验,为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的健康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朱玉泉[6](2019)在《通辽地区肉牛流通中利益分配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内蒙古肉牛产业是传统优势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本项目以内蒙古通辽地区肉牛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肉牛流通现状、各个参与者、支持者及影响者进行了实证分析,目的是厘清肉牛流通中各个参与者经济、社会特征及其在流通中利益分配,同时分析各个流通渠道和各个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研究项目分析结果显示,当前通辽地区肉牛产业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它匹配的两种流通渠道,直接参与者包括肉牛繁殖户、育肥户、中间商、交易市场;主要的影响者和支持者是当地政府和畜牧兽医部门、饲料企业。直接参与者、影响者、支持者在肉牛流通体系中具有各自的地位且发挥着作用。众多的肉牛繁殖户是经营着繁殖母牛生产犊牛,架子牛,在肉牛价值链体系中处于源头位置,生产周期长,成本较高,影响着整个肉牛产业的发展。肉牛价值增值的主要过程在肉牛育肥户环节,其获得的利润也是可观的。交易市场和中间商是肉牛流通体系中的主要流通媒介,起着传递价格信息、供求信息、生产资料信息的作用。
程财[7](2019)在《乌拉盖草原牧草营养价值评定及不同饲喂水平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以乌拉盖草原放牧肉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乌拉盖草原的优势牧草及混合牧草进行营养成分变化规律分析,以及对肉牛不同饲喂水平条件下对生长性能的影响与不同牧草消化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旨在阐明乌拉盖草原牧草营养价值评定以及肉牛在不同饲喂水平下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1.优势牧草及混合牧草营养价值评定本试验采集7、8月份的上下旬(7月5日、7月20日、8月5日、8月20日)四个阶段的乌拉盖草原优势牧草和混合牧草,测定分析其营养常规并计算GI值,结果显示鹅绒委陵菜GI值最高,营养品质最好;8月上旬(8月5日)混合牧草粗蛋白(CP)含量显着高于其它时间段牧草的粗蛋白含量(P<0.05),且GI值最高,结果得出乌拉盖草原混合牧草在8月上旬营养品质最好,随后开始下降。2.混合草原牧草营养物质消化率变化规律本试验运用酸性洗涤木质素(ADL)法测定不同饲喂水平条件下混合草原牧草消化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限饲水平条件下混合牧草干物质(DM)消化率显着高于自由采食组的干物质(DM)消化率(P<0.05);限饲组与自由采食组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之间的消化率差异均不显着(P>0.05)。3.不同饲喂水平对草原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整个试验期四个阶段日增重,得出限饲组草原肉牛体重处于掉膘状态,且0-15天与15-30、30-45天的平均体重掉膘重量差异显着(P<0.05),自由采食组一直处于增重状态,且四个阶段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着(P>0.05)。
刘森挥[8](2019)在《我国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提升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牛肉需求增长对牛肉供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居民牛肉需求不断增加,牛肉价格的持续上升反映了牛肉供需矛盾的严重性。缓解牛肉供需矛盾是主要通过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扩大肉牛养殖数量实现产量增长,还是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来实现牛肉产量增长?国家已经明确了要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显然,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改善全要素生产率是我国肉牛产业未来发展模式。肉牛养殖是肉牛整个产业的重要阶段,较长的养殖时间容易使技术进步和管理实践发生改变,因此是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重要突破口。我国肉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如何?肉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源泉在哪?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升我国肉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这些问题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也是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必须回答的问题。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关于肉牛成本收益的统计,分析我国肉牛养殖的投入产出构成以及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积累的、全国肉牛养殖调查面板数据(2014-2018),运用随机前沿函数分析方法测算了每个肉牛养殖主体肉牛产量增长的源泉,进而测算评估了我国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其次,对比不同肉牛养殖主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再次,根据养殖主体全要素生产率状况和每个主体的内外部条件,研究了我国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2015年-2018年肉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别为-0.28%、0.92%、-1.88%、3.41%,平均为0.54%,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不同主体之间差异较大,最小值为-154.35%,最大值为91.18%。西南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值在所有产区中最高,达到4.51%。年均出栏量在20-99头的养殖主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最高,达到1.25%,出栏规模在1-19头的养殖主体TFP增长率最低,仅为-0.76%。(2)技术效率的提高是养殖主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来源,技术进步对养殖主体样本期内TFP的提升作用微弱,但其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由于存在剧烈的震荡,规模效率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TFP的增长。(3)我国肉牛养殖目前仍处于高度粗放式的养殖方式,要素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4.99%,而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在样本期内均值仅为15.01%。在产区差异方面,所有产区中东北产区与中原产区的TFP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26.40%、21.78%,而西北产区与非优势产区较低,仅为11.64%、8.87%。这与不同产区肉牛主要采取集中育肥或是放牧型饲养方式有关。在规模差异方面,样本期内年均出栏量在1-19头、20-99头的养殖主体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明显低于100-299头以及300头以上养殖主体的TFP贡献率。(4)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涵盖技术推广、金融支持、组织化经营以及养殖主体的个人素质等方面,其中,养殖主体参与技术培训、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加入合作社、与现代企业签订契约以及养殖主体受教育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养殖主体老龄化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抑制作用。(5)基于技术培训、获取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组织化经营能够促进养殖主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本文进一步分析养殖主体参与技术培训、贷款可获性、组织化经营的影响因素,从而识别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实施路径。研究发现:(1)技术培训内容与养殖主体需求是否匹配、养牛收入、风险偏好、所养殖肉牛每百头的成活率对养殖主体参与技术培训行为有正向影响,而养殖主体年龄、是否村干部等因素对其参与技术培训行为影响不大。(2)养殖主体家庭禀赋特征及生产经营能力对其信贷可获性存在显着影响。其中,家庭劳动力人数与贷款可获性呈正相关;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工性收入或养牛收入的养殖主体更容易获得贷款;享受信贷补贴政策与购买了养牛保险的养殖主体更容易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3)养殖主体是否为村干部、受教育年限、生产规模、肉牛市场价格、合作组织能够提供的技术服务、能否提供销售服务与养殖主体是否参与组织化经营呈正相关。而养殖主体年龄、养殖经验与养殖主体是否参与组织化经营呈负相关性。(4)对上述三方面结论进行总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非可完全依赖养殖主体的自身努力来实现,政府在服务配给、补贴政策支持及产业组织在技术指导及产后销售上所提供的帮助,对养殖主体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得出以下几点提升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1)引导肉牛养殖的适度规模化,提高肉牛产业化水平;(2)进一步加强先进技术的普及,投入更多的资金对农业生产者进行技术培训;优化肉牛养殖技术推广方法,重视养殖主体对新技术的修正过程;征求养殖主体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技术困难,有针对性的提供技术培训服务。(3)鼓励金融机构改革农牧业贷款抵押和企业资信评价体系,加大对农牧业生产者的贷款支持;建立金融联结配套的制度,有效解决养殖主体借贷信息不对称问题。(4)提高养殖主体组织化程度,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引导养殖主体自发组成合作社,激发养殖主体内在的积极性;鼓励养殖主体与现代企业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强调对肉牛养殖主体提供技术、收购销售等服务的重要性。(5)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肉牛养殖主体受教育水平;加大肉牛养殖补贴力度,建立疫病风险补偿机制,推广肉牛养殖保险,保证养殖主体收入。
张喜德[9](2017)在《浅谈架子牛异地育肥的技术管理》文中认为架子牛育肥,是广大农民朋友的一条致富门路。但架子牛的长途运输及异地育肥饲养过程中往往出现了不少问题,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现从架子牛的选择、装运、入栏管理及饲养育肥等几方面进行粗浅阐述,为广大饲养户提供参考。
石自忠[10](2017)在《中国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肉牛产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牛肉是城乡居民重要的肉类消费品。新世纪以来,我国肉牛产业及牛肉市场面临诸多压力,牛肉能否有效供给,关乎农牧民稳定增收,关系到城乡居民牛肉稳定消费,还影响着经济社会平稳发展。2007年之后,我国牛肉市场价格出现两次快速上涨,目前价格高位运行态势一直未得到改变;2007年男男女女成为牛肉市场及价格运行的重要转折点。科学探索牛肉市场价格波动规律,探讨产业链主要环节不同市场价格波动及非线性传递特征,发掘不同地区牛肉市场波动特征及其关联效应;探究替代品市场、要素市场、贸易市场及外部冲击对牛肉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把握牛肉市场价格未来走势,模拟关键因素对牛肉市场价格冲击影响;提出对策建议,对推进肉牛产业及牛肉市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利用全国及主产区、主销区牛肉市场价格数据,通过构建两状态马尔科夫转换自回归(MS-AR)及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测定牛肉市场价格波动的状态转换特征。同时,采用产业链主要环节市场价格及主产区、主销区市场价格数据,通过构建马尔科夫转换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和贝叶斯DCC-GARCH模型,从产业链和地域视角,探索牛肉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及产业链和地域源头。再者,在定性分析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基础上,借助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测定关联市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牛肉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后,通过构建牛肉市场局部均衡模型,对牛肉市场价格未来走势进行预测,并就通货膨胀适当增强或减缓、人民币持续升值或贬值、中澳自贸区建立等情景进行冲击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牛肉市场价格在平缓波动和剧烈波动两种状态下运行,具有明显的状态转换特征,其在平缓波动状态运行概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可将2000年以来牛肉市场价格运行大致划分为七个阶段;供需因素、制度性因素及随机因素是重要形成原因。(2)肉牛产业链主要环节市场价格传递作用明显,架子牛和肉牛出栏市场在牛肉市场价格波动中起主导作用,是牛肉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产业链源头。(3)主产区和主销区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具有非对称性;其波动衰减速度缓慢,且衰减速度随着波动幅度加大而减缓;区域牛肉市场价格关联具有差异性和时变性,京津和西北地区牛肉市场是价格波动的地域源头。(4)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受替代品、要素、贸易等关联市场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其影响存在时变特征;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最大,且可能是其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原因。(5)未来牛肉市场价格和肉牛出栏价格将进一步上涨,至2020年分别达到66.37元/公斤和28.19元/公斤;通货膨胀适当增强能抑制牛肉市场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减缓作用相反;人民币持续升值有助于推升牛肉市场价格,人民币贬值作用则截然相反;中澳自贸区的建立在冲击国内肉牛产业和牛肉市场的同时,推动牛肉市场价格上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建议健全牛肉市场预警机制,做好进口市场监测预警;完善牛肉市场流通机制,把控产业链重点环节;分区域调控牛肉市场,重点稳定主销区和主产区牛肉市场;注重关联市场调控,降低可控因素对牛肉市场价格的冲击影响;继续加大肉牛产业扶持力度,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中原地区架子牛的选择和育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原地区架子牛的选择和育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肉牛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
1.4.1 国际肉牛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
1.4.2 国内肉牛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数据来源 |
第二章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
2.1 肉牛存栏情况 |
2.2 肉牛出栏情况 |
2.3 牛肉产量情况 |
2.4 进出口量情况 |
2.5 牛肉价格情况 |
2.6 牛肉消费量情况 |
2.7 品种资源情况 |
2.7.1 东部地区 |
2.7.2 中部地区 |
2.7.3 西部地区 |
2.8 养殖模式情况 |
2.9 饲料加工业情况 |
2.9.1 吉林省饲料加工业生产现状 |
2.9.2 吉林省饲料市场现状 |
2.9.3 粗饲料情况 |
2.9.4 未来几年饲料行业发展趋势 |
2.10 养殖效益情况 |
2.11 屠宰加工情况 |
2.12 政策扶植情况 |
第三章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
3.1 养殖条件的限制 |
3.2 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匮乏 |
3.3 基础母牛存量减少 |
3.4 架子牛输出导致利润流失 |
3.5 产业化程度不高 |
3.6 产业链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合理 |
3.7 融资难度大 |
第四章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建议 |
4.1 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 |
4.2 强化种源建设保护基础母牛 |
4.3 提升育肥牛养殖水平 |
4.4 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
4.5 建设稳健的肉牛养殖扶植政策 |
4.5.1 肉牛补贴政策 |
4.5.2 肉牛保险政策 |
4.5.3 融资政策 |
4.6 提倡规模“适中”的肉牛养殖场 |
4.7 推广新型的屠宰加工模式 |
第五章 未来我省肉牛产业前景展望 |
5.1 肉牛业市场行情持续利好 |
5.2 饲料原料价格走低,养殖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
5.3 肉牛产业与金融资本间的合作更趋于理性化,行业洗牌加剧 |
5.4 政府加大力度推动肉牛产业结构调整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肉牛养殖投入要素价格对不同规模养殖户出栏数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框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
第三章 我国肉牛养殖要素投入与产出概况 |
3.1 肉牛养殖要素投入项目及其构成分析 |
3.2 主要投入要素价格变化特点及预测 |
3.3 肉牛养殖产出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投入要素价格与肉牛出栏数量的定性分析 |
4.1 仔畜价格与不同规模养殖户肉牛出栏数量的关系 |
4.2 精饲料价格与不同规模养殖户肉牛出栏数量的关系 |
4.3 粗饲料价格与不同规模养殖户肉牛出栏数量的关系 |
4.4 劳动力价格与不同规模养殖户肉牛出栏数量的关系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投入要素价格影响肉牛出栏量的计量分析 |
5.1 数据样本概述 |
5.2 模型设定及变量使用说明 |
5.3 模型检验 |
5.4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
5.5 预测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基本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肉牛(牦牛)养殖户(场)生产经营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通辽市农户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肉牛养殖现状的研究 |
1.4.2 肉牛养殖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的研究 |
1.4.3 肉牛养殖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的研究 |
1.4.4 文献评述 |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采用的技术路线 |
1.6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肉牛产业 |
2.1.2 经济效益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供求理论 |
2.2.2 成本收益理论 |
3 通辽市肉牛养殖基本情况 |
3.1 肉牛养殖的资源禀赋 |
3.1.1 地理位置 |
3.1.2 饲草料供应 |
3.1.3 品种资源 |
3.2 肉牛养殖现状 |
4 数据来源及描述统计 |
4.1 问卷设计 |
4.2 调研方案 |
4.3 问卷的发放与收回 |
4.4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
4.4.1 农户的基本情况 |
4.4.2 肉牛养殖的基本情况 |
4.4.3 肉牛养殖投入和产出情况 |
4.4.4 农户种植业的生产情况 |
4.4.5 农户政策性补贴及肉牛保险情况 |
4.5 本章小结 |
5 农户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分析 |
5.1 经济效益分析 |
5.1.1 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
5.1.2 经济效益的描述统计分析 |
5.1.3 小结 |
5.2 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
5.2.1 价格因素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
5.2.2 产量因素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 |
5.2.3 成本因素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
5.2.4 自然因素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
5.2.5 小结 |
5.3 本章小结 |
6 通辽市农户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6.1 产品价格波动大,养殖收益不稳定 |
6.2 养殖产量过低,规模化程度不高 |
6.3 养殖成本过高,饲养技术不规范 |
7 提高通辽市农户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 |
7.1 调控市场价格,提升养殖效益 |
7.2 适度规模化养殖,提升养殖效益 |
7.3 提高饲养技术,提升养殖效益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农户肉牛养殖情况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 |
(4)架子牛的购买与适应期饲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架子牛的介绍 |
1. 概念 |
2. 形成 |
3. 分类 |
二、架子牛的选购 |
1. 品种 |
2. 年龄 |
3. 性别 |
4. 体型外貌 |
5. 产区 |
6. 价格 |
7. 疾病控制 |
三、架子牛的运输 |
1. 长途运输中架子牛的饮水 |
2. 使用黄芪多糖缓解架子牛短途运输的应激 |
3. 在肉牛运输应激恢复阶段使用中草药复合饲料添加剂 |
四、新进架子牛的饲养管理 |
1. 适应期的一般管理 |
2. 适应期的保健 |
3. 适应期的饲养 |
4. 牛舍环境管理 |
(5)河北省肉牛规模化养殖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主要不足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肉牛 |
2.1.2 规模养殖 |
2.1.3 小规模养殖 |
2.1.4 肉牛养殖主体 |
2.2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
2.2.1 规模经济理论 |
2.2.2 机会成本理论 |
3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发展环境及相关主体分析 |
3.1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发展环境分析 |
3.1.1 政策法律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技术环境分析 |
3.1.4 社会环境分析 |
3.2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相关主体分析 |
3.2.1 供应方分析 |
3.2.2 购买者分析 |
3.2.3 新进入者分析 |
3.2.4 替代品分析 |
3.2.5 行业竞争者分析 |
4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 |
4.1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现状 |
4.1.1 河北省肉牛生产基本情况 |
4.1.2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情况 |
4.1.3 河北省肉牛养殖成本收益情况 |
4.1.4 河北省肉牛养殖模式情况 |
4.1.5 河北省肉牛养殖品种情况 |
4.1.6 河北省肉牛竞争力情况 |
4.2 河北省肉牛养殖优势分析 |
4.2.1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
4.2.2 丰富的饲料秸秆资源 |
4.2.3 发达的奶牛产业带动 |
5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现存问题分析—基于问卷调查 |
5.1 样本的基本特征分析 |
5.1.1 养殖场肉牛存栏量 |
5.1.2 养殖场占地面积 |
5.1.3 养殖场出栏量 |
5.1.4 养殖场疫病情况 |
5.1.5 饲养人员与技术人员数量 |
5.1.6 政策规划和扶持情况 |
5.2 养殖成本和养殖利润 |
5.2.1 样本成本构成 |
5.2.2 样本养殖利润 |
5.2.3 未来预期 |
5.3 农户肉牛养殖最小经济规模测算 |
5.3.1 肉牛养殖机会成本界定及核算 |
5.3.2 肉牛养殖最小经济规模测算 |
5.4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发展存在问题 |
5.4.1 肉牛饲养成本高 |
5.4.2 母牛繁育能力明显不足 |
5.4.3 肉牛良种化程度较低 |
5.4.4 资源环境约束大 |
5.4.5 疫病防疫压力大 |
5.4.6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调控能力弱 |
5.4.7 中美贸易战增加了河北肉牛养殖的不确定性 |
6 国内外肉牛规模养殖发展经验及借鉴 |
6.1 国外肉牛规模养殖发展经验及借鉴 |
6.1.1 国外经验 |
6.1.2 经验借鉴 |
6.2 国内肉牛养殖业经验及借鉴 |
6.2.1 国内经验 |
6.2.2 经验借鉴 |
7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发展对策建议 |
7.1 针对政府的对策建议 |
7.1.1 加强对肉牛产业的扶持力度 |
7.1.2 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
7.1.3 健全调控机制 |
7.1.4 积极应对贸易战 |
7.2 针对规模养殖场(户)的对策建议 |
7.2.1 因地制宜采取适度规模 |
7.2.2 提高肉牛养殖技术水平 |
7.2.3 加强疫病控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通辽地区肉牛流通中利益分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畜产品流通体系 |
1.3.2 畜产品流通渠道 |
1.3.3 市场流通效率 |
1.3.4 畜产品交易市场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1.4.4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流通 |
2.1.2 肉牛产业链 |
2.2 理论依据 |
2.2.1 产业链 |
2.2.2 成本收益理论 |
2.2.3 利益分配理论 |
3 通辽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3.1.1 肉牛的养殖生产分布 |
3.1.2 牛肉产量分布 |
3.1.3 活牛交易市场 |
3.2 肉牛流通体系 |
3.2.1 繁殖户 |
3.2.2 育肥户 |
3.2.3 中间商 |
3.2.4 肉牛交易市场 |
3.3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
3.3.1 问卷设计 |
3.3.2 数据来源 |
3.3.3 人口特征 |
3.3.4 经济特征 |
3.3.5 社会特征 |
4 案例分析 |
4.1 繁殖户A |
4.2 育肥户兼中间商B |
4.3 初级中间商C |
4.4 交易市场D |
4.5 通辽地区肉牛参与者利益机制分析 |
4.5.1 畜牧业产业化中的利益机制 |
4.5.2 肉牛产业化中的利益主体 |
4.5.3 通辽地区肉牛利益主体 |
5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7)乌拉盖草原牧草营养价值评定及不同饲喂水平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肉牛养殖的现状 |
1.1.2 肉牛的主要养殖模式 |
1.1.3 肉牛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
1.1.4 乌拉盖草原的介绍及现状 |
1.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试验研究 |
2.1 草原优势牧草以及混合牧草的营养价值评定 |
2.1.1 目的和意义 |
2.1.2 材料和方法 |
2.1.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4 讨论 |
2.1.5 小结 |
2.2 混合草原牧草营养物质消化率变化规律 |
2.2.1 目的和意义 |
2.2.2 材料和方法 |
2.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4 讨论 |
2.2.5 小结 |
2.3 不同饲喂水平对草原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1 目的和意义 |
2.3.2 材料和方法 |
2.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3.4 讨论 |
2.3.5 小结 |
3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
3.1 结论 |
3.2 创新点 |
4 展望未来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我国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2 文献综述 |
第三章 我国肉牛养殖业发展与投入产出变动 |
3.1 我国肉牛养殖业历史变迁与区域布局 |
3.2 我国肉牛养殖业投入产出变动与区域差异比较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
4.1 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与测度原理 |
4.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4.3 我国肉牛养殖主体技术效率的测算与分析 |
4.4 我国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
4.5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的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结果检验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我国肉牛养殖生产方式评价 |
5.1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生产方式评价的理论分析 |
5.2 我国肉牛养殖业生产方式评价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6.1 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
6.2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
6.3 被解释变量与关注解释变量的交叉统计分析 |
6.4 实证结果分析及讨论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研究 |
7.1 养殖主体参与技术培训的影响因素 |
7.2 养殖主体信贷可获性的影响因素 |
7.3 养殖主体组织化经营的影响因素 |
7.4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浅谈架子牛异地育肥的技术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架子牛选择 |
2 架子牛运输 |
3 架子牛入栏管理 |
4 架子牛育肥 |
(10)中国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关键问题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性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肉牛产业历史回顾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3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牛肉市场价格波动状态转换特征分析 |
3.1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
3.2 数据检验与模型设定 |
3.3 牛肉市场价格波动状态转换特征实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肉牛产业链主要市场价格波动及传递特征分析 |
4.1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
4.2 数据检验与模型设定 |
4.3 肉牛产业链主要市场价格波动及传递特征实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牛肉区域市场价格波动与关联效应分析 |
5.1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
5.2 数据平稳性与ARCH效应检验 |
5.3 牛肉区域市场价格波动与关联效应实证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
6.1 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因素 |
6.2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
6.3 数据检验与模型设定 |
6.4 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牛肉市场价格预测及影响因素冲击模拟 |
7.1 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
7.2 牛肉市场局部均衡模型估计结果与预测 |
7.3 牛肉市场局部均衡模型情景模拟结果与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启示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中原地区架子牛的选择和育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焦石. 延边大学, 2020(05)
- [2]肉牛养殖投入要素价格对不同规模养殖户出栏数量的影响[D]. 苏爱国.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4)
- [3]通辽市农户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分析[D]. 丹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4]架子牛的购买与适应期饲养[J]. 高腾云. 科学种养, 2020(02)
- [5]河北省肉牛规模化养殖发展对策研究[D]. 任青松.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6]通辽地区肉牛流通中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 朱玉泉.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7]乌拉盖草原牧草营养价值评定及不同饲喂水平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D]. 程财.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8]我国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提升路径研究[D]. 刘森挥.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9]浅谈架子牛异地育肥的技术管理[J]. 张喜德.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16)
- [10]中国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 石自忠.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