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变色问题与保色技术进展

食品变色问题与保色技术进展

一、食品变色问题与保色技术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晶晶[1](2020)在《彩叶草叶片色素及压花保色研究》文中认为彩叶草(Plectranthus scutellarioides(L.)R.Br.)叶片多彩鲜艳,颜色丰富,观赏价值很高,是园林造景常用的观叶植物。彩叶草叶片适合作为压花花材,但是在压制及保存过程中叶片容易出现褪色现象,使其观赏价值大大下降。本研究对彩叶草叶片进行色素提取、纯化、鉴定以及稳定性研究,建立彩叶草叶片压花保色的工艺流程,从而为开发利用彩叶草植物资源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本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了几种不同方法提取彩叶草叶片色素,经Spass分析,色素提取率依次为:微波辅助提取法>溶剂法>超声波辅助法,微波辅助提取法与溶剂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之间差异显着,溶剂法与超声波辅助法没有明显差异。微波辅助提取法为彩叶草色素提取的最佳方法,最佳组合为:提取溶剂为0.15mol/L盐酸-65%乙醇、提取时间75s、功率为中低档、物料比为1:700。2.彩叶草色素最大吸收波长525nm。利用显色反应、高效液相(HPLC-DAD)和液质联用(HPLC-MS)等方法综合分析得知,彩叶草主要含有以下5种花色苷:矮牵牛素-3-阿拉伯糖苷、芍药色素-3-琥珀酸-葡萄糖苷、锦葵素-3,5-葡萄糖苷、芍药色素-3-肉桂酸-乙酰二糖苷以及芍药色素-3-二葡萄糖苷。3.研究了 pH值、糖类、有机酸、氧化还原剂及金属离子对彩叶草色素稳定性的影响。随着pH值增加,彩叶草叶片色素的稳定性越差,当pH为1时,稳定性最好,不易分解。麦芽糖对彩叶草色素溶液有增色作用,且随着糖浓度的增加增色作用也越明显。高浓度蔗糖对彩叶草色素有一定增色作用。葡萄糖对彩叶草色素增色的作用不明显。柠檬酸、酒石酸和草酸对彩叶草色素均有增色作用,且随着有机酸浓度的增大,对其增色作用也会越明显。不同有机酸增色效果不同,草酸>酒石酸>柠檬酸。彩叶草色素对氧化剂和还原剂非常敏感。不同浓度不同种类金属离子对彩叶草色素的影响有所不同,低浓度的Zn+、K+、Na+、Mg2+、Ca2+对彩叶草色素均会有增色的作用,但当浓度增大,有沉淀产生。Pb2+、Fe3+、Fe2+和Cu2+对彩叶草色素有破坏作用,浓度增大会产生黑色沉淀。不同浓度A13+对彩叶草色素均有增色作用且没有沉淀产生。4.确定了彩叶草叶片保色工艺流程,采集新鲜的彩叶草叶片→洗净、浸泡在0.01%酒石酸+1%麦芽糖+0.01mol/LZn2+的保色剂(2h)→采用微波干燥法(中火、1.5min)→干燥后的叶片密封避光保存→构思创作作品(玻璃装裱)。

陈真[2](2020)在《绣球花干花制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绣球花(Hydrangea macrophylla)为虎耳草科绣球属植物,又名紫阳花、粉团花、八仙花,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绣球花凭借其花大色艳,形态优美的优点,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拥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近年来绣球花在花卉工艺上的应用愈来愈多,但由于绣球花的花期短,种植也受到地域环境的限制,绣球花产业的发展与推广被严重阻碍,而干燥花的出现为绣球花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能够显着提高干燥花的观赏价值。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结合护色护形处理可以制作出高品质的干燥花,其在保持花卉自然的优美形态和美丽花色的同时,又可以进行长距离运输、延长观赏期、提高观赏持久性。使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来制作绣球花干燥花,可以使绣球花保持独特的类球形花型和秀丽的花色,以打破其花期短、地域环境的限制,推进其产业的发展。现今我国的干燥花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相较其他国家落后,绣球花干燥花的生产没有系统完整的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以福州产的‘无尽夏’品种绣球花作为试验材料,对绣球花进行真空冷冻干燥、护色剂处理以及其永生花有机色素置换液保色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主要是通过对绣球花在真空冷冻干燥中的预冻温度以及真空度两个参数在范围内进行调控,确定优选参数组合,缩小绣球花在干燥过程中的皱缩率而达到最佳护形效果;在绣球花干燥前对其使用不同护色剂进行处理,确定具有较好护色效果的护色剂配方,完善绣球花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的护色方案;对已有的永生花有机色素置换液分别在光照和氧气下的吸光度以及色差值的变化进行分析,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和抗氧化剂对其进行处理,提高置换液对绣球花的保色效果。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我国干燥花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有利于拓展绣球花的市场前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绣球花真空冷冻干燥护形研究:在对绣球花进行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通过控制预冻温度和真空度两个因素来提升对绣球花干燥花的护形效果。单因素试验分别测定在不同预冻温度和真空度下绣球花干燥花的皱缩率,分析单因素下具有护形效果良好的参数,再通过双因素试验方差分析出真空冷冻干燥最佳的护形方案。结果表明在真空冷冻干燥的过程中,随着范围内预冻温度和真空度的增加,绣球花干燥花的平均皱缩率也会增加。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后可得,在预冻温度为-45℃,预冻时间2 h以及真空度在300μbar的干燥方案下,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护绣球干燥花的花形。2、绣球花真空冷冻干燥护色研究:通过对真空冷冻干燥前的绣球花使用不同护色剂进行处理来提升绣球花干燥花的护色效果。主要是在干燥前使用全自动色差仪测量每组样品的L、a、b值,然后将样品分别浸泡在配制的不同浓度的柠檬酸、氯化镁、魔芋胶三种护色剂中进行处理,干燥后再次测量相对应样品的L1、a1、b1值,计算其色差值△E,分析出具有较好护色效果的护色剂。结果表明氯化镁浓度在0.5%和1.0%时,色差值△E都小于4,其中浓度在1.0%时,色差值△E达到了3.15,起到了最好的护色效果,相比其他两种是最佳的护色剂。同时通过正交试验将柠檬酸、氯化镁和魔芋胶进行不同浓度的搭配,利用极差分析得到绣球花干花护色方案的优选组合为2.0%柠檬酸+0.5%氯化镁+0.3%魔芋胶,其色差值△E为2.97,能够最大程度地起到护色效果。3、绣球永生花有机色素置换液保色研究:研究紫外线吸收剂和抗氧化剂对绣球花永生花有机色素置换液的保色效果。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紫外线吸收剂(UV-0、UV-9、UV-531)和抗氧化剂405对有机色素置换液进行处理,测定并观察其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最大吸收波长的吸光度变化以及色差值△E的变化,与原有机色素置换液对照比较,分析具有较好保色效果的因素。研究表明:(1)从光敏性方面,通过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对有机色素置换液进行保色试验,发现加入三种紫外线吸收剂的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的平均下降速率都较缓慢,其中加入浓度为0.5%紫外线吸收剂UV-0的色差值△E为5.69达到最低,能够最好地起到保色效果,有效保护绣球花永生花的观赏性。(2)从抗氧化方面,通过使用抗氧化剂405对有机色素置换液进行保色研究,试验发现最大吸收波长的吸光度出现了与原溶液相比下降速率更快的情况。通过色差仪进行二次验证,添加不同浓度抗氧化剂405的色差值都非常大,在加入浓度为0.1%时,色差值△E甚至达到了9.40,保色效果差,不适合作为保色剂。

许佳,陈明莉,王雪松,张海娇[3](2018)在《提高叶绿素稳定性在压花叶片保色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绿色叶片是制作压花作品不可或缺的材料,然而绿色叶片在压制和保存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色变,进而影响压花作品的效果。绿色叶片主要色素为叶绿素,而叶绿素性质极不稳定,除了与本身的结构有关外,还受到很多其它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氧化剂、金属离子等。本文通过对影响叶绿素稳定性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现代压花保色中常用的方法,旨在为今后的绿色叶片保色方案提供参考。

王晶[4](2018)在《压花材料华南毛蕨的染色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华南毛蕨是南方地区常用的压花材料,其绿色叶片作为压花材料在保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褪色、褐变等现象,降低了叶材的品质和压花作品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尚未见到对它进行染色处理的研究报道,急需一种简单易行的绿色处理方法使叶片绿色保存得自然长久,且利于批量生产,提高压花作品的经济价值,促进压花事业的发展。本文以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L.)Farwell.)叶片为研究对象,选用微波压花法和干燥板压花法筛选最佳压制方法,同时对压花材料华南毛蕨的染色方法和保色方法进行研究。使用5种人工合成染料(草绿色纺织品染料、果绿色干花染料、果绿色中性工业染料、果绿色酸性工业染料和果绿色碱性工业染料)和1种天然染料(果绿色食品染料),通过浸染的方式进行染色处理;使用硫酸铜(0.01%、0.05%、0.1%、0.5%、1%、2%、5%)+10%醋酸和硫酸锌(0.01%、0.05%、0.1%、0.5%、1%、2%、5%)+10%醋酸作为保色剂通过热烫的方式处理叶片进行化学保色处理。测定叶片的色度值L*a*b*和色差值△E*,作为绿色处理效果的评价值。研究结果如下:1.与微波压花法相比较,干燥板压花法压制的华南毛蕨叶片绿色保存的时间长。以新鲜叶片为对照,刚压制完成后的微波压花法压制的叶片色差值均比干燥板压花法的小(△E*微波<△E*干燥板)且差异显着(P<0.05)。破坏处理(光强12000LX,12h光照/天,28℃,湿度50%)第8天,微波压花法压制叶片已经失绿变黄,色差均值△E*微波=32.29,干燥板压花法压制叶片仍然为绿色,色差值△E*干燥板=18.73,△E*微波远大于△E*干燥板,微波压花法虽压制初期与新鲜叶片相近,但后期褪色速率比干燥板压花法快。微波压花法最佳火力时间组合为:100%火力40秒。2.将压制叶片漂白后进行染色处理,容易着色,但漂白染色处理的叶片缺少自然植物肌理美感,不适用于压花。3.华南毛蕨最适合的化学保色方案为:5%CuSO4溶液+10%HAc热烫4min。保色试验中,华南毛蕨叶片热烫8min时叶片边沿开始软化,超过10min将使得叶片变软皱缩成团,难以进行后期压制,所以华南毛蕨热烫时间不宜超过8min。各浓度Zn2+保色剂处理8min均无转绿,并随着热烫时间的增加,叶片颜色转成黄褐色,保色效果更差,金属离子Zn2+对华南毛蕨无保色效果。4.中性工业染料和干花染料较适合华南毛蕨叶片染色。从表观情况来看,中性工业染料能使叶片均匀着色,叶片无损伤,感官评级为1级;干花染料染料能使叶片均匀着色,叶片少许发褐,感官评级为2级;酸性和碱性工业染料染色叶片着色不均匀,对叶片腐蚀性较强,叶片褐化情况严重,感官评级为3级;纺织品染料和食品染料染色叶片基本不能着色,感官评级为4级。与染液色度对比,△E*中性工业染料<△E*干花染料<△E*碱性工业染料<△E*酸性工业染料<△E*纺织品染料<△E*食品染料,中性工业染料和干花染料的色差值较小且差异显着(P<0.05)。5.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能够提高染色效果。干花染料和中性工业染料分别试验,加入1ml表面活性剂的为实验组,未加表面活性剂的为对照组,与染液色度值对比。实验组色差值(△E*干花染料=23.34,△E*中性工业染料=34.98)均比对照组(△E*干花染料=26.55,△E*中性工业染料=41.61)的小,较接近染液色度,增强了染液着色效果。6.适合华南毛蕨叶片染色处理的最佳方案为3%干花染料(pH=7,30℃)染色5s;适合华南毛蕨叶片保色处理的最佳方案为5%CuSO4溶液+10%HAc热烫4min。对中性工业染料和干花染料染色的叶片、化学保色处理的叶片进行破坏处理(光强12000LX,16h光照/天,25℃,湿度55%)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前述染色和保色的最佳方案的华南毛蕨叶片经过60天强光照等破坏处理,尚未褪色,叶片色度与新鲜叶片相近,染色的叶片色差值(△E*染色=12.25)比保色处理的叶片色差值略低(△E*保色=13.06),经过方差分析,差异不显着(P>0.05)。

于晓萌[5](2017)在《玉蝉花切花保鲜及水晶干燥花制作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玉蝉花(Iris ensata),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葶粗壮、花朵硕大、花姿绰约、花色典雅,有“爱的音讯、信者之福”的美好寓意。目前,关于玉蝉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类、遗传多样性、基础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为了使得高观赏性、高抗性的玉蝉花作为切花得到更好推广应用,本文以玉蝉花鲜切花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鲜切花保鲜技术、色素稳定性、干燥花保色方法以及水晶花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可对开展国产鸢尾的切花、立体水晶花干燥花应用提供技术指导,为玉蝉花保鲜、色素稳定性机理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低温处理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且处理温度4℃条件下,预冷处理以相对湿度95%-98%、处理时间24 h保鲜效果最佳,其单花的瓶插寿命可达3.8 d;冷藏处理以相对湿度为95%-98%的条件处理5 d效果最佳,且处理10 d后仍具有较高观赏品质。2、采用植物激素、有机酸和无机盐化学保鲜剂处理对切花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各类型单因素保鲜剂的保鲜效果为保鲜剂Ca Cl2>保鲜剂6-BA>保鲜剂CA>CK,其中经1000 mg·L-1Ca Cl2的保鲜剂处理的切花瓶插时间明显延长,可达6.3 d,最大花径达11.33 cm且最大花径到达的天数较对照推迟3.3 d。3、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玉蝉花切花化学保鲜剂配方的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梯度的单因素保鲜剂Ca Cl2、6-BA、CA拟合的非线性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为:T=0.35+0.578A+0.0203B+0.00483C-0.0001AB-0.00011AC-7×10-6BC-0.0219A2-5.9×10-5B2-1.59×10-6C2,其校正决定系数为0.7276,决定系数为0.8808,有高拟合优度。最佳组合保鲜剂配方为30 mg·L-1蔗糖+250 mg·L-18-HQ+10.66 mg·L-16-BA+108.95 mg·L-1 CA+909.95 mg·L-1Ca Cl2,且在此保鲜剂配方下,玉蝉花切花瓶插寿命最高可达6.8 d,较模型预测值6.74相差不大,且最大花径可达11.83 cm,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同时其在缓解玉蝉花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速度,提高SOD活性,减缓MDA含量升高,减缓细胞膜系统的损伤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4、在对玉蝉花花色素的稳定性及保色研究结果表明:玉蝉花花色素最大吸收波长为553 nm;色素具有一定的耐热性,且随p H值增加由紫红色向黄绿色转变,常温下,最佳花色素保存p H值为3;Ca2+、蔗糖和柠檬酸处理花色素有很明显的增色效果;花瓣保色剂组合配方12%蔗糖+7%柠檬酸+0.05 mol·L-1CaCl2保色效果最佳,且经300 d光照破坏性试验条件下还可保持原有花色PURPLE-VIOLET GROUP N81-C(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比色卡)。5、玉蝉花水晶花制作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包埋于65℃柱层层析硅胶内的玉蝉花,在微波功率80 w、干燥处理90 s、室内冷却120 min条件下,干燥效果最佳;涂抹硬性水晶滴胶及软性水晶滴胶(m A/m B=3:1)可分别制作出具有玻璃硬性材质以及弹性柔软材质的玉蝉花水晶花工艺品,最佳的固化方式均为65℃烘箱处理6 h。

张超颖[6](2017)在《高羟基含量自乳化改性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文中研究说明溶剂型涂料由于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且对人体有害,随着环保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逐渐被环境友好型涂料所取代。水性丙烯酸酯涂料由于具备良好的成膜性、保光保色性,且防腐、耐侯、耐介质,安全无污染,施工性能良好,已在建筑、汽车、木器、金属涂料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但丙烯酸酯树脂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耐热耐水性不佳,其中最典型的是高温发粘低温变脆的涂膜问题。为了提高丙烯酸酯树脂的应用性能,往往采用引入功能单体或其他树脂对其进行改性的方法。引入羟基功能单体是改善丙烯酸酯涂膜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首先采用一种结合了预乳化工艺、半连续聚合工艺、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水性羟基丙烯酸酯树脂。采用功能性单体HEMA为丙烯酸酯提供高含量的羟基,引入反应性乳化剂SE-10取代传统小分子乳化剂,解决残留乳化剂的迁移问题。实验确定了最佳的聚合工艺和条件,包括单体类型、聚合工艺、反应温度、单体滴加时间、pH调节剂的选择,并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及加入方式、羟基单体用量、链转移剂用量和软硬单体比等对聚合稳定性及乳液性能的影响。FTIR,GPC,TEM,DLS,DSC等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聚丙烯酸酯核-壳结构乳液,平均粒径约为182.7 nm,PdI为0.06,粒径小且分布窄。通过设计树脂配方、优化聚合条件和控制乳胶粒结构,当聚合温度为80±2℃,单体预乳液滴加时间为2.5~3h,SE-10用量为1.5%,在预乳和种子液的分配比为3:1,HEMA含量高达20%,软硬单体比为1/2时,该方法制备的乳液外观良好、粘度低、固含量可达46.5%。调节链转移剂的量在单体的0~3wt%范围内,均可以获得具有良好性能和稳定性的羟基丙烯酸酯乳液。该乳液具备优异的性能,可与氨基树脂复配,具有巨大的应用和发展潜力。高羟基含量自乳化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仍存在柔韧性、耐冲击性差的固有缺陷,因此,本文又引入了聚酯树脂对其进一步改性。实验先合成端羧基不饱和聚酯,采用化学改性的方法,将其作为丙烯酸酯共聚中的一个单体,通过种子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酯改性的高羟基自乳化水性丙烯酸醋乳液。考察了改性树脂合成时羟基单体HEMA的最佳用量和其对乳液的影响,乳液粘度和凝胶量随着HEMA的增多而增加,用量为35%时最佳。对比了聚酯引入后改性树脂乳液粘度、分子量、粒径分布等性能的变化,并研究了聚酯/丙烯酸酯的比例对乳液性能、涂膜外观、玻璃化转变温度及树脂热稳定性的影响。通过FTIR,DSC证明了聚酯与丙烯酸酯发生了无规共聚,只在22℃处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DLS,GPC,TG等结果显示,聚酯改性后,乳液粘度变大,分子量变小,且粒径变大,粒度分布变宽,乳液稳定性良好,但树脂的初始热分解温度显着降低,热稳定性下降。聚酯过多或过少时,涂膜会出现泛白、透明度下降,变软发粘或硬脆龟裂的现象。当CtUPR/AC=1:5时,乳液固含量为48%,Mn为3050,平均粒径为204.7 nm,PdI为0.102,粘度达到586 mPa·s,乳液性能和涂膜外观均较好。柔性聚酯的引入提高了羟基丙烯酸酯涂膜的柔韧性和抗冲击性,使改性树脂兼具两者的优点,将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

刘相岚[7](2014)在《白牛槭秋季红色叶片色素及保色的研究》文中指出白牛槭(Acer mandshuricum)为东北地区自然植被分布中重要的秋季彩叶植物之一,其秋色叶红艳,叶形秀丽,是平面干燥花艺术中很好的红色叶材。但是在压制过程中叶片易出现褪色、褐变及其他不同程度色变的现象。本文即以白牛槭秋季红色叶片为原料,通过对其叶片红色素的提取方法、色素分子相关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探讨适宜白牛槭红色叶片的最佳保色流程,并应用在干燥花保色技术当中达到叶材保色的目的,并在压花艺术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为今后对白牛槭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以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决定色素提取效果的四个影响因子中,重要性排序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剂;白牛槭叶片红色素的提取方案以料液比1:5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h,提取剂为70%乙醇-0.1mol/L盐酸溶液为最佳。白牛槭叶片红色素为水溶性、醇溶性色素,在可见光下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初步推断色素样品中含有3种主要花色苷,分别为矢车菊3-0-葡萄糖苷、飞燕草3-0-葡萄糖苷和一种含有芍药花色素基团的未知成分。花色苷的稳定性受pH值的影响较大,较低的pH值可使色素液颜色保持稳定,当pH大于5时溶液颜色转为红褐色,且在强碱性溶液中呈现墨绿色。花色苷在温度低于70℃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继续升高温度则会对其有一定的降解作用。该花色苷对光照、氧化还原剂较为敏感。K+、Na+、 Ca2+、Mg2+等金属离子对花色苷的稳定性影响不显着,低浓度的A13+会增加色素液的吸光度,Cu2+、Fe2+、Fe3+对该花色苷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蔗糖、葡萄糖和柠檬酸对白牛槭叶片红色素的花色苷具有一定的增色作用,可在配制保色剂时适当添加。白牛槭红色叶片以自然干燥较好,确定最佳的保色剂组合为7%蔗糖+7%柠檬酸+Zn2+,并且经过长时间自然光照试验后,与未经保色的叶片对比,其依然颜色红艳且无褐变现象,具有良好的护色效果,可以应用在压花画的创作中。

闫颖[8](2014)在《天竺葵红色素提取及在压花保色中应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竺葵花色艳丽,花期长,产花量大,是很好的压花花材,但在压花过程中容易出现褪色、变色等问题,因此以天竺葵红色素的基础研究以及保色的应用研究为主线,为天竺葵花瓣在压花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课题以天竺葵特出系列紫罗兰为试验材料,通过溶剂法、微波法、显色反应、薄层层析、紫外-可见光谱以及液-质联用等方法对其色素提取工艺、成分、稳定性以及压花保色应用等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天竺葵红色素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为530nm,以选择干净新鲜的天竺葵花瓣,随采随做,效果为最佳;天竺葵红色素溶剂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以0.3mol.L-1HCl-乙醇溶液为溶剂,温度60℃,时间60min,料液比1:200,各因素影响效果为料液比>温度>时间>溶剂;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功率600w,温度60℃,时间4min,料液比1:200,各因素影响效果为功率>料液比>时间>温度。考虑两者提取效果相差不大,但微波提取时间短,以后的试验中采用微波法提取。天竺葵红色素相关特征为:含有天竺葵色素、芍药色素或矢车菊色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并且有酰基、酚羟基结构及3,5位被糖基取代;有一定的耐热性;对光照敏感;对酸碱性的变化敏感,且当pH值为1时,色素保存时间最长;A13+、Ca2+、Pb2+均对色素有保色作用,K+起破坏作用,低浓度的Na+对色素稳定性基本无影响;蔗糖、麦芽糖、柠檬酸、酒石酸均对色素起到一定的保色作用。各浓度、各时期的葡萄糖均对色素起破坏作用;对氧化剂过氧化氢、还原剂亚硫酸钠和抗坏血酸敏感;苯甲酸在各不同时期均对天竺葵红色素有保色增色作用,且低浓度(0.001%)增色效果最好;络合剂EDTA只能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天竺葵红色素起到增色保色作用,达到一定时间限制时(168h),对天竺葵红色素的稳定性有破坏作用。确定最优的保色剂配方为:3%麦芽糖+10%酒石酸+0.01mol.L-1A13++苯甲酸;花瓣的保色应用中最佳浸泡时间为1.5h;保色后花瓣的微波压花器压制方法为:450w下压制1min+750w下压制1mim不同光照对天竺葵保色后花材的破坏试验结果表明保色效果明显,对压花作品的破坏性试验结果表明湿度越大,光照强度越高,对天竺葵压花作品的破坏性越强,且对压花作品保护最好的为水晶保护。

于淼[9](2014)在《卫矛秋季红色叶片色素研究及其在压花保色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卫矛(Euonymus alatus)秋季红色叶片作为理想的压花素材,在平面干燥后存在颜色迁移、褪色等问题。本文对卫矛叶片红色素进行提取工艺、色素分析及稳定性的研究,进而对红色叶片进行保色研究,建立卫矛秋季红色叶片压花保色的工艺技术流程。卫矛叶片红色素的提取: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卫矛叶片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并对不同提取方法进行差异显着性分析,得出在物料比1:30、70%乙醇-0.15mol/L盐酸溶液作为提取溶剂、超声波功率250W、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45min条件下进行提取,效果最好。卫矛叶片红色素的分析及其稳定性:卫矛叶片红色素最大吸收峰处的吸收波长为530nm。通过显色反应、薄层层析分离纯化、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液质联用分析对其进行分析,初步判断样品中含有天竺葵-3,5-二葡萄糖苷和飞燕草-3-葡萄糖苷。由卫矛叶片红色素稳定性试验可知,pH值对卫矛红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为明显,较低的pH值可以保持其红色素颜色的稳定,当pH>4时,溶液逐渐呈现黄绿色并不能检测到最大吸收峰。卫矛叶片红色素有一定的耐热性,且在50℃条件下有利于其红色素的显色。卫矛叶片红色素受氧化还原剂的破坏比较严重,且对光敏感。适宜浓度的蔗糖、葡萄糖和柠檬酸对卫矛叶片红色素均有一定的保色作用。加入Zn2+、Ca2+、Mg2+、Na+、K+、Mn2+后,色素溶液吸光度值的变化不显着,这几种金属离子对卫矛叶片红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一定浓度的Al3+、Pb2+使色素溶液的颜色更为鲜艳,吸光度值升高,对卫矛红色素有保色作用;而Cu2+、Fe3+和Fe2+使色素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产生沉淀,均对卫矛红色素有破坏作用,且不同离子浓度对卫矛叶片红色素产生的影响不同。卫矛秋季红色叶片压花保色的工艺技术流程:通过对保色剂配方、保色处理温度、保色处理时间、保存方法的优化选取,建立了卫矛叶片压花保色的工艺技术流程:采集颜色鲜艳的卫矛叶片→以3%蔗糖+7%柠檬酸+0.10mol/L Al3+作为保色剂,并在50℃的水浴锅中加热20min→采用压花器干燥法对叶片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时间36h→将干燥后的叶片密封、避光保存→压花工艺品的构思与制作。通过试验发现经保色处理的卫矛叶片能够经受一定时间的自然光和紫外光照射,从而验证了优化的保色剂配方具有良好的保色效果。

李鹏[10](2013)在《非洲菊色素研究及其在压花保色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为常见切花非洲菊为试验材料,通过确定花色为黄、红的两种非洲菊主要色素成分分子结构以及理化性质,对色素分子有目的性的实行引进集团或攫取集团的置换反应、络合反应,使花瓣内色素分子的结构变得稳定,以达到保持花色不褪色的目的。在非洲菊色素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非洲菊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其中非洲菊红色素最佳提取方案为提取剂浓度为7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0min,物料比1:40;通过方差分析可以看出个单因素影响效果为物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剂浓度。非洲菊黄色素最佳提取方案为提取剂浓度为9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40min,物料比1:40;通过方差分析可以看出个单因素影响效果为提取剂浓度>物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色素主要成分的鉴定:通过化学鉴定法、光谱法、色谱法对两种非洲菊色素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初步的鉴定。其中通过花色苷-显色反应、薄层层析、紫外-可见光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推断出非洲菊红色素主要成分为芍药色素-3-五碳糖苷;通过类胡萝卜素-显色反应、柱层析、薄层层析、紫外-可见光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推断非洲菊黄色素主要成分为叶黄素类似物。温度对非洲菊红色素的影响较为显着;而黄色素对温度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阳光和紫外光对非洲菊黄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小,而非洲菊红色素对光敏感。非洲菊红色素在酸性至中性条件下较为稳定,碱溶液中色素颜色偏向蓝紫色;而黄色素在弱酸-弱碱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pH越小,颜色越浅,pH越大,颜色越深。氧化还原剂会使色素降解,颜色变化,甚至产生沉淀。试验中所选的糖均能有效地延缓非洲菊色素保存率下降;而部分有机酸也对两种非洲菊色素溶液的保色效果较好。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消除了加速色素降解的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非洲菊色素的稳定性;非洲菊黄色素受金属离子影响较大,所以络合剂可以改变离子的性质从而减小离子对色素的影响,而使非洲菊红色素提取液保存率降低。Fe2+、Pb2+、A13+三种离子对红色非洲菊有保色作用;A13+对色素的吸光度值增大的同时溶液颜色依然保持鲜艳的黄色。10%蔗糖+5%酒石酸+A13++苯甲酸+TBHQ浸泡后的非洲菊红色花瓣和经过5%麦芽糖+5%柠檬酸+EDTA+苯甲酸+TBHQ浸泡后的非洲菊黄色花瓣,在干燥压制过程中花瓣能保持新鲜状态下的基本颜色,在180d的破坏试验中,花瓣颜色也基本不变。

二、食品变色问题与保色技术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品变色问题与保色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彩叶草叶片色素及压花保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tct
1 引言
    1.1 压花及压花艺术概况
        1.1.1 压花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压花艺术的发展概况
        1.1.3 色变现象
        1.1.4 压花保色现状
    1.2 植物天然色素
        1.2.1 植物天然色素概况
        1.2.2 天然色素的研究概况
        1.2.3 天然色素分类及特点
        1.2.4 天然植物色素的提取方法
        1.2.5 天然色素纯化
        1.2.6 色素的鉴定
        1.2.7 天然色素的稳定性
        1.2.8 植物颜色测定技术
    1.3 彩叶草
        1.3.1 彩叶草概况
        1.3.2 彩叶草在园林中的应用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彩叶草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2.2.2 彩叶草叶片色素的鉴定
        2.2.3 彩叶草色素理化性质研究
        2.2.4 彩叶草叶片压花保色研究
        2.2.5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彩叶草提取工艺研究
        3.1.1 最大吸收峰测定
        3.1.2 溶剂提取法
        3.1.3 超声波提取法
        3.1.4 微波辅助提取法
        3.1.5 彩叶草叶片色素提取正交试验结果
    3.2 彩叶草色素的鉴定
        3.2.1 显色反应
        3.2.2 薄层层析
        3.2.3 紫外-可见光谱法
        3.2.4 液质联用法
    3.3 彩叶草色素理化性质研究
        3.3.1 pH值对彩叶草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2 温度对彩叶草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3 光照对彩叶草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4 金属离子对彩叶草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5 氧化还原剂对彩叶草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6 糖类对彩叶草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7 有机酸对彩叶草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8 苯甲酸钠对彩叶草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4 彩叶草叶片的压花保色研究
        3.4.1 彩叶草叶片不同干燥方式的选择
        3.4.2 不同浓度的糖、有机酸对彩叶草叶片的保色影响
        3.4.3 保色剂的优化
        3.4.4 不同光照对叶片保色的影响
        3.4.5 不同密封方式对保色叶片的影响
        3.4.6 最佳保色剂对叶片的保色效果
4 讨论
    4.1 彩叶草色素的提取工艺的优化
    4.2 彩叶草叶片色素的鉴定
    4.3 彩叶草叶片色素理化性质的研究
    4.4 彩叶草叶片保色的工艺流程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2)绣球花干花制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绣球花干燥花的研究背景
    2 干燥花的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2.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2.3 干燥花的制作方法
        2.4 真空冷冻干燥
        2.4.1 真空冷冻干燥原理
        2.4.2 真空冷冻干燥的特点
        2.5 干燥过程中鲜花的色变机理
        2.5.1 颜色迁移
        2.5.2 褐变
        2.5.3 自然褪色
        2.5.4 色泽深化
        2.6 干燥花常用的护色方法
        2.6.1 物理护色法
        2.6.2 化学护色法
    3 我国干燥花产业发展的前景及展望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4.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4.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绣球花真空冷冻干燥护形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试验步骤
        1.2.2 测量方法
        1.2.3 预冻温度对绣球花干花护形试验
        1.2.4 真空度对绣球花干花护形试验
        1.2.5 预冻温度和真空度的双因素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2.1.1 预冻温度对绣球花干花花形的影响
        2.1.2 真空度对绣球花干花花形的影响
        2.2 双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绣球花真空冷冻干燥护色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2.1.1 不同浓度柠檬酸对绣球花干花护色的影响
        2.1.2 不同浓度氯化镁对绣球花干花护色的影响
        2.1.3 不同浓度魔芋胶对绣球花干花护色的影响
        2.2 护色剂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绣球花永生花有机色素置换溶液保色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原有机色素置换液吸光度及色差值测定
        1.2.2 紫外线吸收剂保色效果试验
        1.2.3 抗氧化剂保色效果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原有机色素置换液吸光度及色差值结果分析
        2.2 紫外线吸收剂保色效果结果分析
        2.2.1 UV-0的保色效果
        2.2.2 UV-9的保色效果
        2.2.3 UV-531的保色效果
        2.3 抗氧化剂保色效果试验
        2.3.1 抗氧化剂405的保色效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1 研究结果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和图版说明
致谢

(3)提高叶绿素稳定性在压花叶片保色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绿色叶片色变及保色技术的研究
2 影响叶绿素稳定性的内外部因素
    2.1 影响叶绿素稳定性的内部因素
        2.1.1 叶绿素结构
        2.1.2 酶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2.2 影响叶绿素稳定性的外部因素
        2.2.1 光照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2.2.2 温度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2.2.3 pH值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2.2.4 氧化剂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2.2.5 还原剂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2.2.6 微生物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2.2.7 糖类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2.2.8 金属离子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3 提高叶绿素稳定性在压制和保存叶片中的措施
    3.1 抽真空低温避光保存
    3.2 防紫外线玻璃密封保存
    3.3 热烫处理
    3.4 化学试剂保色处理
    3.5 染色处理
4 结束语

(4)压花材料华南毛蕨的染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压花艺术及研究背景简介
    1.2 压花材料压制和保存方法
    1.3 华南毛蕨(Cyclosorusparasiticus(L.)Farwell.)概况
    1.4 植物染色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1.4.1 干燥花染色的研究进展
        1.4.2 干燥花染色的理论基础
        1.4.3 植物用染料及其染色性能的研究
        1.4.4 植物染色工艺技术的研究
    1.5 压花叶片材料保色技术研究进展
    1.6 立题思路与研究意义
    1.7 论文研究内容
        1.7.1 华南毛蕨最佳压制方法研究
        1.7.2 华南毛蕨压制叶片的染色方法研究
        1.7.3 硫酸铜和硫酸锌保色试验
        1.7.4 对处理叶片进行破坏性试验研究
        1.7.5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仪器与试剂
        2.2.1 主要仪器
        2.2.2 主要试剂
    2.3 试验方法
        2.3.1 染色剂的调配
        2.3.2 染色指标定级制定
        2.3.3 华南毛蕨叶片压制方法的研究
        2.3.4 华南毛蕨在自然暴晒环境中褪色研究
        2.3.5 华南毛蕨叶片漂白方法
        2.3.6 影响染色效果因素的研究
        2.3.7 金属离子保色方法的研究
        2.3.8 破坏处理试验
        2.3.9 绿色处理方案的应用与推广
        2.3.10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华南毛蕨叶片压制干燥方法的研究
    3.2 六种染料对华南毛蕨叶片染色效果的影响
    3.3 表面活性剂对华南毛蕨染色效果的研究
    3.4 华南毛蕨染色染料浓度的研究
        3.4.1 不同浓度干花染液对华南毛蕨染色的影响
        3.4.2 不同浓度工中性业染液对华南毛蕨染色的影响
    3.5 不同染色方法对华南毛蕨染色效果的影响
        3.5.1 不同浓度干花染料不同染色条件对华南毛蕨叶片染色效果的影响
        3.5.2 不同浓度中性工业染料不同染色条件对华南毛蕨叶片染色效果的影响
    3.6 金属离子保色方法的研究
        3.6.1 硫酸铜对叶片保色效果的研究
        3.6.2 硫酸锌对叶片保色效果的研究
    3.7 最佳染色、保色方案处理叶片的破坏性试验
    3.8 染色技术在肾蕨、鬼针草的应用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关于华南毛蕨的压制方法
        4.1.2 华南毛蕨自然暴晒环境条件下褪色严重
        4.1.3 不同种染料对华南毛蕨叶片染色效果的影响
        4.1.4 华南毛蕨叶片漂白方法
        4.1.5 影响华南毛蕨染色效果的因素
        4.1.6 关于华南毛蕨金属离子保色方法
        4.1.7 关于染色、保色破坏性试验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玉蝉花切花保鲜及水晶干燥花制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鲜切花保鲜研究现状
        1.1.1 切花采后生理概述
        1.1.2 切花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1.2 植物色素的研究概况
        1.2.1 花色素的三大种类
        1.2.2 花色苷的结构及稳定性概述
        1.2.3 花色保色研究进展
    1.3 立体干燥水晶花研究概述
    1.4 鸢尾属植物研究现状
        1.4.1 鸢尾属切花采后保鲜技术研究
        1.4.2 鸢尾属花色素成分及性质
        1.4.3 鸢尾属植物立体水晶干燥花研究现状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低温及保鲜剂处理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预冷处理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2.2.2 冷藏处理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2.2.3 单因素化学保鲜剂的筛选
        2.2.4 化学保鲜剂组合优化配方的选择
        2.2.5 最佳组合优化保鲜剂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2.2.6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预冷处理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2.3.2 冷藏处理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2.3.3 单因素化学保鲜剂对玉蝉花切花保鲜的影响
        2.3.4 化学保鲜剂优化配方的选择
        2.3.5 最佳组合优化保鲜剂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玉蝉花水晶干燥花制作研究
    3.1 玉蝉花花色素稳定性研究
        3.1.1 试验材料、药品与实验设备
        3.1.2 试验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2 玉蝉花花色保色方法研究
        3.2.1 试验材料、药品与实验设备
        3.2.2 试验方法
        3.2.3 结果与分析
    3.3 玉蝉花水晶干燥花制作技术
        3.3.1 试验材料、药品与实验设备
        3.3.2 试验方法
        3.3.3 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讨论
    4.1 低温处理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4.2 不同保鲜剂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4.3 玉蝉花花色素稳定性及花色保色
    4.4 玉蝉花立体干燥花及水晶花制作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其他鲜切花保鲜技术方法的应用
        5.2.2 玉蝉花平面干燥花的应用及花色保存时间的探究
        5.2.3 其他覆膜固型材料的选择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高羟基含量自乳化改性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性树脂与水性涂料
        1.2.1 水性醇酸树脂
        1.2.2 水性聚酯树脂
        1.2.3 水性丙烯酸树脂
        1.2.4 水性聚氨酯树脂
        1.2.5 其他水性树脂和涂料
    1.3 水性丙烯酸酯树脂及涂料
        1.3.1 水性丙烯酸酯的分类及制备
        1.3.2 水性丙烯酸酯的改性
        1.3.3 水性丙烯酸酯涂料的应用
    1.4 乳液聚合技术进展
        1.4.1 传统乳液聚合
        1.4.2 无皂乳液聚合
        1.4.3 反相乳液聚合
        1.4.4 微乳液聚合
        1.4.5 核壳乳液聚合
        1.4.6 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
    1.5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1.5.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高羟基含量自乳化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主要试剂与原料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原料的预处理
        2.2.4 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2.2.5 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单体的选择
        2.3.2 合成条件
        2.3.3 乳化剂的影响
        2.3.4 HEMA用量的影响
        2.3.5 链转移剂用量的影响
        2.3.6 软硬单体比的影响
        2.3.7 测试表征
        2.3.8 羟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酯改性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主要试剂与原料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原料的预处理
        3.2.4 端羧基不饱和聚酯的制备
        3.2.5 聚酯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3.2.6 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红外分析
        3.3.2 HEMA用量的影响
        3.3.3 CtUPR/AC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3.4 CtUPR/AC对树脂T_g的影响
        3.3.5 CtUPR/AC对涂膜的影响
        3.3.6 CtUPR/AC对树脂热稳定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白牛槭秋季红色叶片色素及保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天然植物色素研究概况
        1.2.1 天然植物色素的特点与分类
        1.2.2 天然植物色素的提取技术
    1.3 花色苷的研究概况
        1.3.1 花色苷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3.2 影响花色苷稳定性的因素
        1.3.3 花色苷的分离纯化
        1.3.4 花色苷的鉴定
    1.4 压花艺术研究概况
        1.4.1 压花艺术简介
        1.4.2 压花的制作方法
        1.4.3 压花材料的保色研究
    1.5 白牛槭概况
    1.6 本课题研究重点
    1.7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白牛槭叶片红色素提取方法的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提取溶剂与提取效果的相关性
        2.2.2 提取温度与提取效果的相关性
        2.2.3 提取时间与提取效果的相关性
        2.2.4 白牛槭红色叶片样品与提取剂料液比与提取效果的相关性
        2.2.5 白牛槭叶片红色素的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
        2.2.6 提取率与浸提次数的相关性
    2.3 本章小结
3 白牛槭叶片红色素分子相关特征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色素的光谱特性分析
        3.2.2 白牛槭叶片红色素类型的定性分析
        3.2.3 白牛槭叶片红色素的显色反应
        3.2.4 白牛槭叶片红色素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3.2.5 白牛槭叶片红色素花青素的定性检测
        3.2.6 白牛槭叶片红色素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3.2.7 色素的溶解性
        3.2.8 不同因子处理与色素稳定性的相关性
    3.3 本章小结
4 白牛槭红色叶片的保色技术流程的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白牛槭红色叶片干燥方法的选择
        4.2.2 不同浸泡时间与保色效果的相关性
        4.2.3 不同浓度的蔗糖、葡萄糖、柠檬酸与保色效果的相关性
        4.2.4 不同浓度的糖酸组合与保色效果的相关性
        4.2.5 不同金属离子的处理与保色效果的相关性
        4.2.6 室内自然光处理与保色后叶片的相关性
    4.3 白牛槭秋季红色叶片压花制作的优化工艺流程选择
        4.3.1 白牛槭红色叶片的选择与采集
        4.3.2 白牛槭红色叶片的处理
        4.3.3 白牛槭叶片的保存方法
        4.3.4 白牛槭压花艺术品的制作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天竺葵红色素提取及在压花保色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2.1 天竺葵的相关研究
        1.2.2 天然植物色素研究
        1.2.3 压花艺术的研究
2 天竺葵红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2.1 材料与试剂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主要试剂
    2.2 研究方法
        2.2.1 天竺葵红色素吸收光谱的测定
        2.2.2 天竺葵红色素提取溶剂的选择
        2.2.3 天竺葵红色素提取的预处理方法
        2.2.4 天竺葵红色素溶剂提取
        2.2.5 天竺葵红色素微波辅助提取
        2.2.6 天竺葵红色素提取对比试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天竺葵红色素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光光谱特征
        2.3.2 天竺葵红色素提取溶剂的选择
        2.3.3 不同预处理对天竺葵红色素的影响
        2.3.4 溶剂法提取天竺葵红色素不同影响因子相关性的研究
        2.3.5 微波辅助提取天竺葵红色素不同影响因子相关性的研究
        2.3.6 天竺葵红色素不同提取方法的差异
    2.4 本章小结
3 天竺葵红色素相关特征的研究
    3.1 材料与试剂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主要试剂
    3.2 研究方法
        3.2.1 显色反应对天竺葵红色素的处理
        3.2.2 薄层层析分离纯化对天竺葵红色素的处理
        3.2.3 紫外-可见光谱法对天竺葵红色素的处理
        3.2.4 不同温度及时间对天竺葵红色素的处理方法
        3.2.5 不同光照及时间对天竺葵红色素的处理方法
        3.2.6 不同pH值、时间及温度对天竺葵红色素的处理方法
        3.2.7 不同浓度及时间的7种金属离子对天竺葵红色素的处理方法
        3.2.8 不同浓度及时间的3种糖对天竺葵红色素的处理方法
        3.2.9 不同浓度及时间的4种酸对天竺葵红色素的处理方法
        3.2.10 不同浓度及时间的氧化氢和亚硫酸钠对天竺葵红色素的处理方法
        3.2.11 不同浓度及时间的2种防腐剂对天竺葵红色素的处理方法
        3.2.12 不同浓度及时间的3种抗氧化剂对天竺葵红色素的处理方法
        3.2.13 不同浓度及时间的络合剂EDTA对天竺葵红色素的处理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显色反应对天竺葵红色素的影响
        3.3.2 薄层层析分离纯化对天竺葵红色素的影响
        3.3.3 紫外-可见光谱法对天竺葵红色素的影响
        3.3.4 不同温度及时间处理对天竺葵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5 不同光照及时间处理对天竺葵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6 pH值对天竺葵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7 不同浓度及时间的7种金属离子处理对天竺葵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8 不同浓度及时间的3种糖对天竺葵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9 不同浓度及时间的4种酸对天竺葵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10 不同浓度及时间过氧化氢和亚硫酸钠对天竺葵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11 不同浓度及时间的2种防腐剂对天竺葵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12 不同浓度及时间的3种抗氧化剂对天竺葵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13 不同浓度及时间的络合剂EDTA对天竺葵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天竺葵花瓣保色与压制的应用研究
    4.1 天竺葵压花保色应用研究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主要试剂
        4.1.3 研究方法
        4.1.4 结果与分析
    4.2 天竺葵压花制作优化的工艺流程选择
        4.2.1 天竺葵压花花材的选择与采集
        4.2.2 天竺葵花瓣的预处理
        4.2.3 天竺葵花瓣的压制干燥
        4.2.4 天竺葵压花的保存方法
        4.2.5 天竺葵压花艺术品的制作
        4.2.6 天竺葵压花艺术作品的后期保护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卫矛秋季红色叶片色素研究及其在压花保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干燥花概述
        1.2.1 干燥花的分类和特点
        1.2.2 干燥花的产生与发展
        1.2.3 干燥花的制作方法
        1.2.4 干燥花保色研究
    1.3 天然色素的研究进展
        1.3.1 天然色素的研究概述
        1.3.2 色素的呈色机理
        1.3.3 植物色素的特点
        1.3.4 植物色素的分类
    1.4 花色苷的研究概述
        1.4.1 花色苷的基本结构
        1.4.2 花色苷的理化性质
        1.4.3 花色苷的提取和纯化
        1.4.4 花色苷的鉴定
    1.5 秋色叶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现状
    1.6 卫矛概述
    1.7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8 课题研究重点
    1.9 课题研究技术框架
2 卫矛叶片红色素的提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卫矛红色素的紫外-可见光谱特征
        2.2.2 不同提取溶剂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2.3 不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2.4 不同提取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2.5 不同物料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2.6 不同微波功率及处理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2.7 不同超声波功率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2.8 微波辅助提取卫矛红色素4因素3水平的比较研究
        2.2.9 超声波辅助提取卫矛红色素4因素3水平的比较研究
        2.2.10 相关数据的差异显着性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卫矛叶片红色素的分析及其稳定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卫矛红色素的紫外-可见光谱特征
        3.2.2 显色反应
        3.2.3 薄层层析分离纯化
        3.2.4 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 Spectrum)
        3.2.5 液质联用分析(HPLC-MS)
        3.2.6 不同pH值与卫矛红色素稳定性的相关性
        3.2.7 不同温度与卫矛红色素稳定性的相关性
        3.2.8 不同光照与卫矛红色素稳定性的相关性
        3.2.9 不同金属离子与卫矛红色素稳定性的相关性
        3.2.10 氧化还原剂与卫矛红色素稳定性的相关性
        3.2.11 两种糖与卫矛红色素稳定性的相关性
        3.2.12 柠檬酸与卫矛红色素稳定性的相关性
    3.3 本章小结
4 卫矛秋季红色叶片压花保色的工艺技术流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的糖、有机酸与色素原液保色的相关性
        4.2.2 不同干燥方法对叶片颜色与形态的影响
        4.2.3 不同保色剂及浸泡时间对叶片保色的影响
        4.2.4 卫矛叶片压花保色剂的优化选择
        4.2.5 保色处理温度及时间与卫矛叶片保色效果的相关性
        4.2.6 不同光因子处理与卫矛叶片保色效果的相关性
        4.2.7 干燥卫矛叶片的保存方法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非洲菊色素研究及其在压花保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干燥花研究概况
        1.1.1 平面干燥花研究概况
    1.2 植物色素的研究概况
        1.2.1 植物色素研究进展
        1.2.2 植物色素的分类
        1.2.3 花色苷研究进展
        1.2.4 类胡萝卜素研究进展
    1.3 非洲菊研究概况
    1.4 TRIZ理论研究概述
        1.4.1 TRIZ理论概述
        1.4.2 多屏幕法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非洲菊压花保色中建立TRIZ理论技术路线
        1.6.1 应用TRIZ理论找出压花保色中的问题
        1.6.2 找出压花保色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2 非洲菊色素提取及分成的初步鉴定
    2.1 试验材料
        2.1.1 花材
        2.1.2 试验主要药品
    2.2 试验方法
        2.2.1 提取工艺的研究
        2.2.2 非洲菊红色素成分的初步鉴定
        2.2.3 非洲菊黄色素成分的初步鉴定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提取工艺的研究
        2.3.2 非洲菊红色素成分初步鉴定
        2.3.3 非洲菊黄色素成分的初步鉴定
    2.4 本章小结
3 非洲菊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花材
        3.1.2 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温度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2.2 pH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2.3 光照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2.4 氧化还原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2.5 糖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2.6 有机酸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2.7 抗氧化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2.8 防腐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2.9 络合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2.10 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温度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2 pH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3 光照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4 氧化还原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5 糖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6 有机酸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7 防腐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8 抗氧化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9 络合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10 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非洲菊保色方法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花材
        4.1.2 试验主要药品
    4.2 实验方法
        4.2.1 初次保色剂配方的选择
        4.2.2 再次保色剂配方的选择
        4.2.3 最终保色剂配方的选择及破坏性实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初次保色剂配方的选择
        4.3.2 再次保色剂配方的选择
        4.3.3 最终保色剂配方的选择及破坏性实验
        4.3.4 成品展示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食品变色问题与保色技术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彩叶草叶片色素及压花保色研究[D]. 张晶晶.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2]绣球花干花制作技术研究[D]. 陈真.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3]提高叶绿素稳定性在压花叶片保色中的研究进展[J]. 许佳,陈明莉,王雪松,张海娇.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8(05)
  • [4]压花材料华南毛蕨的染色技术研究[D]. 王晶.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5]玉蝉花切花保鲜及水晶干燥花制作技术研究[D]. 于晓萌. 东北林业大学, 2017(04)
  • [6]高羟基含量自乳化改性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D]. 张超颖. 武汉大学, 2017(06)
  • [7]白牛槭秋季红色叶片色素及保色的研究[D]. 刘相岚.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2)
  • [8]天竺葵红色素提取及在压花保色中应用的研究[D]. 闫颖.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2)
  • [9]卫矛秋季红色叶片色素研究及其在压花保色中的应用[D]. 于淼.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2)
  • [10]非洲菊色素研究及其在压花保色中的应用[D]. 李鹏. 东北林业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食品变色问题与保色技术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