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略论新形势下人物类纪念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拓展与实现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胡杨[1](2021)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文中认为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是育人主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育人载体,依托相应的媒介,通过有效的育人途径使大学生在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中认知红色文化资源并积极内化红色精神和红色优良传统,继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外化成高尚行为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育人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意义重大。从国家层面来讲,它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维护党的执政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弘扬,唤醒人民群众心中的“红色记忆”;从大学生层面来讲,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助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红色文化资源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高校间也积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育人实践并及时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取得了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率不断提高,部分校园的红色文化氛围渐显浓郁,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话语空间也更为宽广等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敏锐地洞察到国外不良思潮、市场经济价值观念、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思想、新媒体中的不良言论等环体层面的宏观因素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冲击,以及育人主体过分强调理论灌输,缺乏体验、感悟式的实践教育,脱离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育人实践等方法技术和育人主客体的个人原因等微观因素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消解。宏观和微观因素合力造成了红色文化资源在育人过程中具实存在的利用主体、主题、方式、动力和评价层面的问题。它们都是高校进一步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育人实践的障碍。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要想取得成效,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这就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可行的育人评价体系,学理性地探讨高校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基本评价原则、评价指标、具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的现实设立依据、开展评价工作的现实困境等范畴。只有适时精准地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评价工作,才能够及时观察和搜集育人过程中凸现出来的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靶向,助力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开展。行之有效的路径是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要有效实现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价值,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诉求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积极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建构起良性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话语,拓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传播媒介,倡导大学生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自我教育,打造起“六位一体”的新型育人格局,助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提高。与此同时,建构和完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保障体系,有助于避免红色文化资源育人陷入低效、无效的境地,助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实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建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保障体系,必须促进基于有效实现育人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设立起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专业指导机构,加强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制度保障,推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多项协助,优化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宏观和微观环境。
王嘉昕[2](2021)在《严肃题材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研究 ——以辽沈战役纪念馆为例》文中认为提及严肃题材的文创产品设计,一般的大众首先的认知就是传统、庄重、严格、没有新意,并不受大多数年轻人的喜爱,甚至被认为只是受祖父母辈喜爱的物件。创新是文化创意产品的生命力,当“创意”和“创新”不再时,所谓的文创产品只能沦为“模板化”的旅游纪念商品。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迅速兴起,各大景区开始走出“门票经济”,为了促进行业的升级与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吸引消费者和提升经济的竞品,行业前景可观。对于革命烈士纪念馆来说,本身具有严肃性,常常会给参观者带来疏离感和距离感。因此,严肃题材的纪念馆文创产品怎样创新、怎样严肃又不失趣味、怎样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是当前设计从业者主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红色文化作为思想理论基础,以辽沈战役纪念馆为例,进行严肃题材的文创产品设计的开发与研究,用文物作为支撑,以形传神、以物传魂地传承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首先明确选题基础,界定严肃题材的研究范围,阐述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方法、思路及创新点等。其次进行理论分析,对红色旅游的兴起和严肃题材设计的发展进行概述,着重分析新形势下红色旅游的文化传承教育意义与严肃题材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本文重点在于设计方法探索,通过收集和整理红色旅游纪念馆文创产品相关案例,提炼出适用于此课题的表现方法,对严肃性题材文创产品设计要素进行分析,结合严肃题材的产品造型特征、找准文化定位,联系市场模式以及辽沈战役纪念馆自身的发展需求,全方位确定出以辽沈战役纪念馆为例的严肃题材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方向。最后根据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实地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文创产品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秉承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挖掘可利用的视觉元素及情感元素,针对辽沈战役纪念馆进行严肃题材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旨在以文创产品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与媒介,大力传播历史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传承教育意义。
张珊[3](2021)在《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一重要范畴而提出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底蕴、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坚定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本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样态、功能、发展境遇及建设方式等进行阐释,其创新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详实的历史回溯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形成过程及运用实践;二是从概念构建、样态呈现、主要功能、发展境遇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系统探讨,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三是具体勾勒了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包括确立开发原则、开发主体、开发内容和开发方式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机衔接。本文框架结构总体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导论、正文和结论。导论:阐明选题缘由,综述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依据、功能、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本研究思路。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阐释。在剖析红色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概念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界定为“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进行开发利用的,以红色精神及其载体为核心的各种要素总和”,并总结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性、历史性、物质性、精神性和时代性等特征。最后将其与传统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等进行辨析。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考察。通过历史梳理主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历程及规律;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是处于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需要在把握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实践。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样态。主要从物质样态、制度样态和精神样态三个层面展开,并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社会接受度较高的分类方法,将物质样态细分为红色遗址遗迹类资源、红色建筑设施类资源和红色人文活动类资源;将制度样态细分为以纲领、政策、法律法规等为代表的正式制度,和以革命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为代表的非正式制度;而精神样态细分为革命精神、建设精神和改革精神。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功能。主要从塑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等维度展开,详细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构成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积极作用。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境遇。主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成效、内容及趋势,重点介绍其在课程建设、实践教育、文艺作品等方面的突出成绩,进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原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提供现实基础。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主要从实践层面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如何开发的问题,包括开发原则的明确、开发主体的培育、开发重点内容的提炼、育人价值的深入挖掘,并结合红色文艺创作、红色思政课程建设、红色特色活动等案例,呈现具体开发方式。结论:概括本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形成的主要观点,得出基本结论,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未来展望。
陈晓婧[4](2021)在《吕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共中央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化强国。其中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的场合提到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这些红色文化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继续发扬光大。当代高校大学生担当着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将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全方位地融入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助推我国成为文化强国行之有效的方法。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犹如星星之火,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独特、唯一的特点,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最佳资源选择。吕梁是山西省内多个着名的红色老区之一,承载着厚重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把其独特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十分有必要。本文旨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吕梁红色文化的融合应用问题进行了探究讨论。研究吕梁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为绪论,对本文选题背景、意义进行介绍,并基于对其他研究成果的归纳分析,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阐述。第二章为理论概述部分,基于对相关理论的概述,指出吕梁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吕梁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指出其不足,并对其进行归因研究。第四章,探析采取怎样的路径才能更好地把吕梁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其中包括打造课堂主要阵地,营造校园良好环境,创造社会实践活动和提升个人思想认识。
姚茜[5](2021)在《利用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的实证研究 ——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历史是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学习党史能让人民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树立爱国情怀,坚定地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政治地位不动摇。集中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重大历史事件和伟大先驱的红色场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光辉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红色场馆中陈列的文物、照片、图片等教育资源,经过多媒体技术的渲染,形成的集视、听、感受为一体的教育形式,使红色场馆具备了鲜明的主题和较强的互动性,因而在开展党史教育中红色场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优势。本篇文章以对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调查为基础,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探讨红色场馆加强党史教育的策略:一是红色场馆加强党史教育的现实意义。这一章节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第一,加强党史教育的现实意义。这一部分从党员和广大群众两个角度展开,阐述了当代加强党史教育的重要意义;第二,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的优势。这一部分从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两方面对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具备的优势进行了分析与阐述;第三,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开展党史教育中具有的特色和优势。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发掘自己的优势资源,形成了党的创建史教育和“初心”教育两大特色。二是充分调研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党史教育的实践路径。这一章节对纪念馆面向观众的四方面工作进行了论述:第一,科学合理布局展区。这一部分从展区空间结构的规划和展陈内容的安排两个角度对“一大”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展区、原状陈列展区和专题陈列展区从结构和内容的布局上进行了介绍说明,分析了展览空间的流线设计和空间布局逻辑;第二,提升场馆讲解服务。这一部分从教育活动中的两大主体,即讲解员和听众出发,分析场馆提升宣教效果的做法。即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讲解员的讲解水平同时制定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另一方面要对观众的喜好做充分调查,针对不同受众设计讲解方案,做到“以人为本,因人施讲”;第三,充实场馆展陈资料。这一部分总结了“一大”纪念馆丰富展陈资料的两方面的做法,即注重对文物的收集和利用和增加具有时代意义的展陈资料;第四,拓宽场馆社会服务功能。这一部分阐述了纪念馆通过增强场馆服务功能的两种做法:举办流动展览、开展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吸引观众参与的同时提升了场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三是对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党史教育的经验加以总结,提出了红色场馆加强党史教育工作的四条路径:第一,健全文物保护机制。红色场馆可以通过进行文物保护的学术研究并以其为理论基础修订“专馆专用”的文物保护方案、工作制度等,有效保障馆藏文物的多样性;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提升红色场馆党史研究水平的策略。学术成果是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最重要的智慧支撑,场馆可以通过内部开展学术研究或针对场馆主题组织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场馆科研水平,增加与场馆主题相关的学术成果,从而使展陈内容更加完善、展陈资料更加丰富;第四,开发网络宣教平台。红色场馆通过互联网开展党史教育,首先应把握不同网络平台的特点及差异,构造便捷的党史教育平台;其次要善于利用网络宣教优势,提升场馆服务,有效拓宽党史教育的范围。本篇论文希望在总结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开展党史教育的做法基础之上,与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研判分析,得出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的有效路径,为新时代红色场馆加强党史教育增添活力,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张锋[6](2021)在《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基本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罗超群[7](2019)在《研学旅行热下人物类纪念馆研学课程的开发——以湖南省内人物类纪念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近几年研学旅行热度的不断攀升,开发研学课程也逐渐成为博物馆实现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人物类纪念馆作为博物馆的一大分支,在研学课程的开发中要担负起责任,主动出击,积极作为。人物类纪念馆研学课程的开发,一是要从中小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因馆、因生制宜;二是要加强与各大中小学校的合作,共同研究编制课程;三是要加强与其他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四是要注重研学课程的参与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五是要创建研学课程开发团队,发挥集体智慧。
曹容萧[8](2020)在《纪念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开发与应用 ——以福州地区纪念馆为例》文中提出
吴娜[9](2020)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他多次考察调研革命老区,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中央提出的关于文化发展的“两创”原则,旨在解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传统与当代的问题,是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为当前红色文化如何实现创新发展的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文化与价值观密不可分,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文化是价值观的直接表现,文化中蕴含着、折射着价值观和价值内涵。核心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次、最为核心的要素,是文化的精髓。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红色文化核心理念在当代的集中体现,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本文将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放置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框架范围内展开研究,在对红色文化发展演进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针对当前红色文化的传承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新时代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策略。具体而言,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从理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色文化的概念、特征、表现形态、价值功能等问题进行阐述;第三章主要从价值观的视角对红色文化发展演进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和描述,对不同历史时期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核心价值理念进行归纳和提炼,从而揭示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规律;第四章主要对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逻辑关系展开分析和探讨,从而揭示二者之间的历史继承性,以及在理论基础、文化根基、精神内涵等方面的内在契合性;第五章重点论述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现状。总结近年来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取得的成就,分析红色文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而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必要性;第六章为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创新点,重点论述在新的时代语境和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的发展策略。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也要有具体的实践对策。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红色文化的内在本质要求。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进一步提炼红色文化的精神标识,彰显价值内核,实现话语转换,关注现实需求,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践中应对挑战,实现认同;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形势要求,从制度层面、教育模式、传播手段、红色文化产业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进行再补充、再拓展、再创造,使红色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陈冠合[10](2020)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研究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故事版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化时代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增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成为新形势下的一项国家战略和主流媒体的重要任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升对外传播能力的要求,也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创立中国故事版面的初衷。然而,依照传统对外传播研究路径展开的对传播技术、渠道和效果的讨论,故事的叙事始终被置于功能主义视角下进行简单分析。话语即权力,本文通过对中国故事叙事话语的研究,尝试说明在做宣传与讲故事的双重要求下“讲好中国故事”叙事面临的困境。本文选取《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故事版面中的新闻报道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叙事学理论进行话语和结构层面的文本分析,研究叙事者针对“中国故事”这一命题选择了哪些叙事策略,以达成对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同时通过对中国故事编辑部门的访谈,来印证叙事文本是否与媒体从业者新闻生产实践的意图相一致。本文在从叙事声者、叙事对象、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几个角度展开的叙事话语分析中发现,叙事者惯用的典型报道模式在保障宣传层面话语权威的同时,极大限制了受众对中国故事的解读和参与空间。而对叙事文本结构、文体结构和语义结构几方面进行的分析,揭示了叙事者对倒金字塔型结构、几种固定叙事模式和原型的重复使用,并不利于故事的讲述。结合对编辑部访谈和实际工作中的叙事策略后发现,中国故事版面叙事受限于传统外宣思维和工作惯习,最终并未形成有效的叙事实践。
二、略论新形势下人物类纪念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拓展与实现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新形势下人物类纪念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拓展与实现形式(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意义 |
一、选题依据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
二、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
三、对学术界已有相关研究的评价 |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高校育人与红色文化资源 |
第一节 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类型 |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与价值 |
三、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二节 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概述 |
一、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内涵廓定 |
二、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构成要素 |
三、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特征阐释 |
四、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性 |
第三节 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高校育人的时代价值 |
一、红色文化资源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宝贵资源 |
二、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素材 |
三、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精神养分 |
四、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是实现资源传承的重要途径 |
第二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依据 |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理论依据 |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理论基础 |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理论借鉴 |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现实依据 |
一、充实高校育人内容的现实需要 |
二、拓宽高校育人方式的客观要求 |
三、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重要依托 |
四、提升高校育人价值的优秀载体 |
第三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调查分析 |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调查 |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现状调查 |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现状分析与评介 |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成效 |
一、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认同感提升 |
二、部分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氛围渐显浓郁 |
三、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育人的空间得到拓展 |
第四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存在的问题 |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主体问题 |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主题问题 |
三、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方式问题 |
四、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动力问题 |
五、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评价问题 |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问题的宏观原因阐释 |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问题的微观原因辨析 |
第五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原则和评价 |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基本原则 |
一、共建共享:形成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及育人的合力 |
二、实事求是:还原红色史实的同时注重因材施教 |
三、以生为本:关照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诉求 |
四、知行合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适时衔接 |
五、灵活多样: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的同步开展 |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评价 |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评价原则 |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评价指标 |
三、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评价方法 |
四、高校设立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评价的依据 |
第六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路径及保障体系建构 |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路径 |
一、理性升华:红色文化资源在理论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二、情感激发:红色文化资源在实践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三、氛围营造: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运用 |
四、话语更新:红色文化资源在育人话语建构中的有效运用 |
五、新型平台:红色文化资源在育人传播媒介中的有效运用 |
六、自主探究:培育大学生自主学习红色文化资源的能力 |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保障体系建构 |
一、促进基于有效实现育人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 |
二、设立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专业指导机构 |
三、加强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人才队伍建设 |
四、健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制度保障 |
五、推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多项协助 |
六、优化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环境 |
结语 |
一、深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理论研究 |
二、形成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合力 |
三、建构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文化资源的“和合共生” |
四、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的有效利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严肃题材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研究 ——以辽沈战役纪念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对严肃题材的界定 |
1.4 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5 课题研究内容与框架 |
1.6 课题研究方法 |
1.7 课题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2章 严肃题材设计与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文化传承 |
2.1 红色旅游的兴起与严肃题材设计的发展 |
2.2 新形势下的红色文化传承与文创产品开发 |
2.3 辽沈战役纪念馆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 |
2.4 辽沈战役纪念馆文创产品的红色文化教育和宣传需求 |
第3章 严肃题材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探索 |
3.1 严肃题材文创产品设计要素的提取方法 |
3.1.1 如何找准文化定位 |
3.1.2 提取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地区特色设计 |
3.1.3 挖掘红色历史故事赋予时代崭新意义 |
3.1.4 突出呈现功能需求贴合大众日常生活 |
3.1.5 关注群体需求差异分层分类设计导向 |
3.2 严肃题材在文创产品造型设计中的表现方法 |
3.2.1 在图形中的表现 |
3.2.2 在材质中的表现 |
3.2.3 在色彩中的表现 |
3.3 严肃题材文创产品设计市场调研的特殊方式 |
第4章 辽沈战役纪念馆严肃题材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 |
4.1 辽沈战役纪念馆文创产品调研分析 |
4.1.1 辽沈战役纪念馆文创产品现状 |
4.1.2 辽沈战役纪念馆文创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4.2 辽沈战役纪念馆文创产品设计原则 |
4.2.1 文化传承性 |
4.2.2 地域融合性 |
4.2.3 创新纪念性 |
4.3 辽沈战役纪念馆文创产品视觉元素提取 |
4.3.1 辽沈战役纪念馆的环境印象 |
4.3.2 辽沈战役纪念馆的物件记忆 |
4.4 辽沈战役纪念馆文创产品情感元素提取 |
4.4.1 人物故事 |
4.4.2 革命精神 |
4.5 辽沈战役纪念馆严肃性题材文创产品设计实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严肃题材文创产品设计问卷调查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阐释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概念 |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涵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特性 |
(一)政治性 |
(二)历史性 |
(三)物质性 |
(四)精神性 |
(五)时代性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与传统文化资源的辨析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与革命文化资源的辨析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的辨析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观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文化观 |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文化观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考察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初创形成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地位得到确立 |
(二)培养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设者 |
(三)形成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内核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工人农民教育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完善发展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拓展至爱国主义等内容 |
(二)形成以大庆精神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内核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教育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化拓展 |
(一)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内容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课程体系 |
(三)形成以北京奥运精神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内核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教育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自觉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全面性得到巩固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形态走向虚实共融 |
(三)形成以斗争精神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内核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样态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物质样态 |
(一)红色遗址遗迹类资源 |
(二)红色建筑设施类资源 |
(三)红色人文活动类资源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制度样态 |
(一)正式制度:纲领、决议、政策及法律法规 |
(二)非正式制度: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样态 |
(一)革命精神 |
(二)建设精神 |
(三)改革精神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功能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塑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观念 |
(二)提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精神状态 |
(三)活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行为规范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一)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历史底蕴 |
(二)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化性 |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回音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
(一)红色文化资源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内化” |
(二)红色文化资源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外化” |
(三)红色文化资源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反馈” |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境遇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成效 |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红色读物涌现 |
(二)红色文化精品课程开发 |
(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的质量与效益并举 |
(四)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形式多样 |
(五)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继承与创新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困境 |
(一)理念认识的相对片面 |
(二)主体合力的相对不足 |
(三)内容选择的有失偏颇 |
(四)开发方式的相对滞后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困境的归因分析 |
(一)整体观念缺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理念认识 |
(二)治理机制缺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体合力 |
(三)利益诉求分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选择 |
(四)信息技术限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方式 |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 |
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原则 |
(一)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
(二)坚持同质性与异质性相统一 |
(三)坚持公益性与市场性相统一 |
二、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主体 |
(一)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个体 |
(二)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群体 |
三、提炼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 |
(一)传承红色基因 |
(二)发扬红色传统 |
(三)利用红色资源 |
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 |
(一)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向教育资源的有效转化 |
(二)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
五、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典型方式 |
(一)红色文艺创作式开发 |
(二)红色思政课程式开发 |
(三)红色特色活动式开发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4)吕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 |
1.4.1 主要工作 |
1.4.2 创新之处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2章 吕梁红色文化相关概念概述 |
2.1 红色文化概述 |
2.1.1 红色文化的内涵 |
2.1.2 红色文化的分类 |
2.2 吕梁红色文化 |
2.2.1 吕梁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2.2.2 吕梁红色文化的内涵 |
2.2.3 吕梁红色文化的典型载体 |
2.3 吕梁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 |
2.3.1 坚定理想信念 |
2.3.2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3.3 提高品德修养 |
2.4 小结 |
第3章 吕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关于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问卷编制思路 |
3.2 大学生对吕梁红色文化的情感态度与认知现状分析 |
3.2.1 大学生对吕梁红色文化的情感态度分析 |
3.2.2 大学生对吕梁红色文化的认知现状分析 |
3.3 吕梁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分析 |
3.3.1 吕梁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现状分析 |
3.3.2 吕梁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分析 |
3.4 吕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归因 |
3.4.1 吕梁红色文化内容挖掘不深入 |
3.4.2 高校吕梁红色文化融入制度不完善 |
3.4.3 吕梁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整合效果不凸显 |
3.5 小结 |
第4章 吕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
4.1 打造课堂主要阵地 |
4.1.1 充实和更新教材内容 |
4.1.2 增设吕梁红色文化课程 |
4.1.3 创新教学方法 |
4.2 营造校园良好环境 |
4.2.1 增添文化活动 |
4.2.2 建设人文景观 |
4.2.3 增强节点氛围 |
4.3 创造社会实践活动 |
4.3.1 开展实践活动 |
4.3.2 增加理论宣讲 |
4.4 提升个人思想认识 |
4.4.1 提高吕梁红色文化认同 |
4.4.2 践行吕梁红色文化精神 |
4.5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附录 |
附录1 吕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5)利用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的实证研究 ——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一)针对党史教育现实意义的研究 |
(二)针对红色场馆发展变迁的研究 |
(三)针对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的优势研究 |
(四)针对红色场馆发挥教育功能的路径研究 |
(五)针对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研究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之处 |
四 研究的难点 |
第一章 利用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的现实意义 |
第一节 开展党史教育的现实意义 |
第二节 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的优势 |
第三节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党史教育的特色与优势 |
第二章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党史教育的具体实践 |
第一节 科学规划展陈 |
(一)合理布局展陈空间 |
(二)精心设计展陈内容 |
第二节 优化讲解服务 |
(一)建设高水平讲解队伍 |
(二)建立精细化服务体系 |
第三节 丰富展陈资料 |
(一)注重文物的收集与利用 |
(二)增加具有时代意义的展陈资料 |
第四节 拓宽场馆功能 |
(一)积极举办流动展览 |
(二)探索多样场馆服务 |
第三章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党史教育的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健全文物保护机制 |
第二节 开展学术研究工作 |
第三节 组织学术交流活动 |
第四节 开发网络宣教平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关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专题展览的调查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研学旅行热下人物类纪念馆研学课程的开发——以湖南省内人物类纪念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物类纪念馆开发研学课程的必要性 |
二、人物类纪念馆研学课程的开发现状 |
三、人物类纪念馆开发研学课程的几点建议 |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分析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之处 |
第2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色文化的理论阐释 |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释 |
2.1.1 核心概念界定 |
2.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
2.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
2.2 红色文化的理论阐释及时代价值 |
2.2.1 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 |
2.2.2 红色文化的表现形态 |
2.2.3 红色文化的基本特征 |
2.2.4 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
第3章 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蕴含的核心价值观 |
3.1 红色文化的萌芽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之初探(1919-1921年) |
3.1.1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红色文化的萌芽 |
3.1.2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探索 |
3.2 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价值观的塑造(1921-1949年) |
3.2.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3.2.2 新民主主义时期革命价值观的阐释 |
3.3 红色文化的继续发展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初步形成(1949-1978年) |
3.3.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文化的继续发展 |
3.3.2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初步形成 |
3.4 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1978年至今) |
3.4.1 改革开放以来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 |
3.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 |
第4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色文化的关系探讨 |
4.1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来源 |
4.1.1 红色文化蕴含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 |
4.1.2 红色文化蕴含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 |
4.1.3 红色文化蕴含了“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价值准则 |
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红色文化价值理念在当代的集中体现 |
4.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 |
4.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 |
4.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人民性”的价值立场 |
4.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色文化的内在契合 |
4.3.1 共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 |
4.3.2 共同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4.3.3 共同的精神内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第5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现状 |
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
5.1.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要求 |
5.1.2 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
5.1.3 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要求 |
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成就 |
5.2.1 红色文化思想理论体系的新拓展 |
5.2.2 红色文化核心内涵的新凝练 |
5.2.3 红色文化精神谱系的新丰富 |
5.2.4 红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
5.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红色文化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 |
5.3.1 代际传承的挑战 |
5.3.2 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 |
5.3.3 消费主义文化的挑战 |
5.3.4 新型传播方式的挑战 |
5.3.5 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 |
第6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对策 |
6.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本质要求 |
6.1.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6.1.2 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指导 |
6.1.3 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
6.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 |
6.2.1 提炼精神标识,实现红色文化内涵的现代诠释 |
6.2.2 彰显价值理性,突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核 |
6.2.3 体现时代特征,实现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新转换 |
6.2.4 立足现实需求,在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增进认同 |
6.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的实践路径 |
6.3.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红色文化的制度建设 |
6.3.2 创新教育模式,促进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 |
6.3.3 运用红色文化符号,开展红色文化仪式活动 |
6.3.4 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 |
6.3.5 依托文化产业,创新红色文化的表达方式 |
6.3.6 促进对外交流,推动红色文化“走出去”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研究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故事版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对象 |
三、文献综述 |
(一)讲好中国故事与对外传播研究 |
(二)主流媒体的中国故事叙述策略研究 |
(三)《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外传播情况研究 |
四、主要理论 |
(一)叙事学理论 |
(二)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结构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本分析法 |
(二)访谈法 |
第二章 中国故事版面的叙事话语分析 |
一、中国故事的叙事者 |
(一)隐蔽的叙事者 |
(二)公开的叙事者 |
(三)缺席的叙事者 |
二、中国故事的叙事对象 |
(一)人物类叙事对象 |
(二)非人物类叙事对象 |
三、中国故事的叙事视角 |
(一)全知视角叙事 |
(二)外视角叙事 |
(三)内视角叙事 |
(四)复合视角叙事 |
四、中国故事的叙事时间 |
(一)叙事时序 |
(二)叙事时长 |
(三)叙事频率 |
第三章 中国故事版面的叙事结构分析 |
一、中国故事叙事文本结构分析 |
(一)文本结构分析 |
(二)文体结构分析 |
二、中国故事深层叙事结构分析 |
(一)艰苦奋斗叙事 |
(二)敬业奉献叙事 |
(三)革命英雄叙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略论新形势下人物类纪念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拓展与实现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D]. 胡杨.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2]严肃题材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研究 ——以辽沈战役纪念馆为例[D]. 王嘉昕. 吉林大学, 2021(01)
- [3]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D]. 张珊. 西南大学, 2021(01)
- [4]吕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陈晓婧.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5]利用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的实证研究 ——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例[D]. 姚茜.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基本理论研究[D]. 张锋.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7]研学旅行热下人物类纪念馆研学课程的开发——以湖南省内人物类纪念馆为例[J]. 罗超群. 中国纪念馆研究, 2019(02)
- [8]纪念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开发与应用 ——以福州地区纪念馆为例[D]. 曹容萧.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研究[D]. 吴娜. 南昌大学, 2020(01)
- [10]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研究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故事版面为例[D]. 陈冠合. 南京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