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退出模式比较

国有股退出模式比较

一、国有股退出模式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吕启民[1](2020)在《公司股份回购理论与实践研究 ——从《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切入》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该修正案单条修改了《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引发外界关注。修正案对允许回购的合法事由设置、决议程序以及对上市公司的特殊规定进行了修改。法学界对于股份回购的讨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且讨论多主张我国《公司法》向域外靠拢,对股份回购采取更宽松的态度。修正案颁布后,坊间认为其目的在于救市。本文选择股份回购条款修改为切入点,研究发现修改的背后实际上是公司资本理念的转变:我国《公司法》正在发生从资本信用理念向资产信用理念的转变,因为后者更具效率。股份回购立法禁止的缓和背后体现的是资本维持原则的缓和。但相对于域外国家,我国对允许股份回购的情形的扩张又是小心翼翼的:仅增加了“安定操作”,而未引入美国市场上常见的防御性回购。因为股份回购本身所具有的双刃剑特征,对其监管应采取扬长避短的策略。尤其是上市公司在公开市场回购股份,由于信息不对称,极易引发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对其监管是世界范围的难题。现行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设置“安全港”,从回购方式、数量、时间、价格四个方面规范股份回购。本文以“安全港”为中心,研究我国对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监管措施,发现除了“安全港”包含的要素,我国证券交易所还设置了严格的披露制度、禁止期制度等保护投资者和公司债权人的手段。本文还发现,在资产信用理念下,引入“偿债能力测试”是一项合理和客观的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方法,在回购方案对债权人利益安排和不对回购资金来源作限制时,维护可以有效地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最后,本文为研究股份回购条款在司法领域的实践效果,从搜集所得的617份裁判文书中筛选整理出370份有效文书,并从中总结出三类典型案件。其一,在有限责任公司回购案件中适用股份回购条款进行裁判。这显然适用法律错误,本文一并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五)》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关于回购股权的错误。其二,“对赌协议”是否因违反股份回购条款而无效。本文联系《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指出除了法律强制性规定审查外,还应使用“偿债能力测试”以保护债权人利益。其三,员工脱离公司时,公司是否有权回购其股份。本文指出员工持股计划本身具有福利性,且依其设立的目的而言,也应当肯定公司的回购权。

王建国[2](2010)在《沈阳市国有资产退出模式选择》文中研究指明从2007年开始发端的美国次贷危机,终于酿成了如今的金融风暴和全球性的经济衰退。随着中国经济的融入全球,这次风暴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在逐步的显现出来。沈阳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由于其重工业等实体产业的集中,也在本次金融风暴中受到了影响,因此保增长、促稳定成为近期沈阳政府的主要施政方针。由此沈阳地区也开始对国有企业开展大规模的转属、转制工作,而这种转属和转制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沈阳市目前的存量国有资产通过产权出售、合资合作等途径退出一般竞争领域,加强非公有经济的实力,恢复沈阳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如何在国有资产退出的操作过程中,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减少因为国有企业改制而造成国有企业职工的失业,减少社会的震荡,即是我撰写本文的初衷。当前,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研究较多,而且多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针对国有资产退出问题的研究相对薄弱,但目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关各方对有关国有资产退出的相关理论十分需求,因此作者以《沈阳市国有资产退出模式选择》作为课题研究报告的题目,以求通过作者的研究,为沈阳市的国有资产退出工作提出合理有效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本文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工具加以介绍;第二部分,提出沈阳市国有资产退出中所涉及到模式选择的相关问题,并对沈阳市国有资产现状进行分析,利用线性回归方程构建数学模型,以实证研究的方法证明沈阳市国有资产退出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针对英国、德国及俄罗斯在国有资产退出中所采用的模式及主要退出方式加以介绍,并提出对沈阳市国有资产退出的重要启示,同时对国内山东诸城、长沙市国有资产退出的成功经验加以介绍,并分析其特点,以及对沈阳市国有资产退出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通过对国有资产退出责任主体选择、退出主要方式的选择以及退出资产定价方式的选择三个方面的论述,最终总结出适合沈阳市特点的国有资产退出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刘涛[3](2006)在《国有商业资本退出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商业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国有商业原有的主导地位日益下降,出现企业经营效益差、布局散、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必须实施国有资本的退出才能摆脱困境。本文认为国有商业资本的退出是提高国有资本市场价值、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的动态调整过程,商业企业的产权结构安排要符合产业性质的要求,产权主体利润最大化的首要追求和商业最终需求型的特点,从主、客观两方面决定了国有商业资本退出的必要性。在市场竞争的自发的作用之下,逐步地收敛于某种最适宜的所有权模式。针对国有商业资本退出时面临的经济性、观念性以及制度性的障碍,商业企业应选择在全部净资本价值完全能够弥补对员工的经济补偿时退出,从行业整体退出和商业未来竞争与发展角度的合理谋划退出次序,并在借鉴发达国家和转轨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对于不同规模和经济效益的企业设计出不同的退出模式。此外,政府还应从弱化退出障碍和优化改革与发展环境两方面入手,为国有商业资本的退出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持。

毕建国[4](2005)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退出模式的选择》文中提出国有资产退出问题是国有资产合理流动的核心内容之一,即经营性国有资产从一般性竞争领域有秩序地退出,再投入到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从其退出领域来看,国有资产退出存在层次性,主要有两种层次,其一是国有资产的行业以及控制力层次,其二是国有资产的质量层次。国有资产的退出是发挥非公有制经济效率优势的需要,是国有资产合理布局的需要,是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需要,因此退出是十分必要的。 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是政企不分。从产权角度看,政企关系体现的是一种特殊的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国有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是行政与经济组织的统一,同时肩负着企业的经济职能和政府的行政职能。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不是经济目标,而是社会政治目标。国有资产具有经济和社会两种职能,在我国现阶段,国有资产将继续保持经济职能,而把实现其社会职能当作未来调整和发展的一个期待目标。 由于市场环境的不同,中国的MBO有别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前期的MBO由于操作程序不规范,导致了一些国有资产的流失,政策调整后,MBO对大型国有企业不适用,只适用于中小型企业,但在实施中也应规范操作。外资并购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雄厚的资本和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操作性较强的国有资产退出方式,并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占有越来越来重要的地位。产权交易市场模式由于其具有发现价格,保障交易公开公平公正的特点,与证券市场退出模式一样具有很高的市场化程度,且具有现实可操作性,是目前国有资产退出的主渠道。证券市场退出模式是所有退出模式中,市场化程度最高、最能够真实反映市场价格的一种国有资产退出模式,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现象的存在,现阶段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是未来国有资产退出的主渠道之一。 国有资产合理退出模式的选择,应该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国有企业个体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层次、各种退出模式交替或同时运用,形成一个国有资产合理退出的多种模式并存的综合体系。我认为,在这个体系中,在现阶段,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机制不完善,证券市场股权分置现象

熊鹏[5](2005)在《商业银行国有资本退出的国际经验及启示》文中研究表明商业银行国有资本退出指国家从商业银行中抽回国有资本,不再成为商业银行法律意义上的所有者。国有资本退出不仅是指作为资本的资金退出,而且还包含国家所有者权利的退出,以及与之相应的经营权的退出。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在银行业市场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国有资本退出。韩国危机前和危机后分别进行了两次银行民营化,产生的效果有所不同。中国台湾地区公营银行民营化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有颇多借鉴之处。而东欧的波兰、匈牙利和捷克的商业银行在其民营化之前与我国银行有更多相同之处。因此,探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国有资本退出情况,并通过比较研究总结其发展规律与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有资本退出问题,如退出时机、退出模式、退出程度等的解决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高德步,吕致文[6](2005)在《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文中指出产权改革是国有资本实现战略性重组的核心,也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重点。研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关键是对这一问题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国有资产体制性流失与交易性流失不可混为一谈;需要对国有资产本身进行合理定价;需要解决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过程中的效率和公平问题;探索目前中国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基本方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国际经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公众具有充分的权利对国有企业的退出进行监督;国家有必要进行单独立法,规范国有企业的处置行为;证券市场仍是中国未来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行业的根本途径;国有资产的定价必须逐渐走向单一化,附加的非价格因素,完全可以通过实现了国有资产的最大价值之后另行解决。

熊鹏[7](2005)在《国有银行的国有资本退出问题研究——兼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安排与制度变迁》文中研究说明从产权理论与制度变迁角度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有资本退出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 借鉴国外银行国有资本退出的经验教训, 结合我国经济与银行自身的具体情况,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国有资本退出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股份出售模式; 二是全民释股模式。两种模式前者为主, 后者为辅。由于两大模式各有优劣, 因此, 退出不应采取单一模式, 而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在此基础上, 国有资本应分批退出。至于退出份额多少, 间隔时间长短, 则应根据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形势与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熊鹏[8](2005)在《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有资本退出》文中认为研究国有银行的国有资本退出问题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产权角度看,国有商业银行的国家独资的产权安排是导致国有银行诸多问题的产权根源;从制度变迁的视角看,中国的银行业改革是国家主导的强制性变迁,这是导致国有银行问题的历史根源;从现实角度看,国有银行效率低下,市场地位不公平。因此,要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现状,国家必须从商业银行中抽回国有资本,不再成为商业银行法律意义上的所有者。

何男男[9](2004)在《重钢集团改制模式的探讨》文中指出近年来,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和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明显加快,国有企业正在按照制度创新的精神酝酿和启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变迁。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产权制度入手,在国有资本逐步退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进程,从而实现产权明晰和结构合理,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要求。 本文通过对国企改制模式相关理论的探讨及重庆(集团)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钢集团)企业组织结构、企业制度现状研究,结合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博弈理论和股权多元化配置等理论,认为作为传统工业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功进行改制,必须选择与企业现状相适应的改制模式,解决国有资本逐步退出、股权合理配置、保障股东权益与建立长期有效激励机制的问题;和中小型国企业改制操作和模式选择上的不同,必须充分考虑大型国企的资产规模、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方案设计上的谨慎性;最后,通过对传统工业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重钢集团实施改制模式的思考、分析,讨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希望本文为国企业改制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模式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促进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文宗瑜[10](2004)在《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案及操作》文中认为一、产权高度清晰的股份制改革方案1、产权多元化不等于产权清晰(1)以国有法人股东为主导的国企产权多元化改制图1—1—1国企A改制形式

二、国有股退出模式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有股退出模式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公司股份回购理论与实践研究 ——从《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切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主旨
    第三节 本文的基本结构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公司股份回购静态理论研究
    第一节 股份回购法律理论:概念与功能
        一、基本概念
        二、功能
    第二节 股份回购法律规制之变:理念、逻辑与内容
        一、股份回购立法禁止之缓和
        二、信用与效率:资本理念的转变
        三、堵或疏:规制的逻辑
    第三节 “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须”而回购的法律内涵
    第四节 合法事由应适度扩张
第三章 公司股份回购动态理论研究
    第一节 回购前监管:决议、方案、资金
        一、决议机关
        二、回购方案
        三、资金来源
    第二节 回购期间监管:禁止期、爬行规则及专用账户、披露规则
        一、禁止期
        二、爬行规则及专用账户
        三、披露规则
    第三节 回购后监管:库藏股、减资、减持
        一、库藏股制度
        二、减资和减持
    第四节 其他问题
第四章 股份回购司法实践研究
    第一节 司法案例总览:分类和频数分析
    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回购股权问题
    第三节 依协议而回购股份
        一、“对赌协议”
        二、“名股实债”
    第四节 因职工持股或股权激励而回购股份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沈阳市国有资产退出模式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国有资产及其职能
        2.1.1 国有资产定义
        2.1.2 国有资产职能
    2.2 国有资产退出的理论诠释
        2.2.1 国有资产退出的定义
        2.2.2 国有资产退出的意义
    2.3 国有资产退出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
第3章 沈阳市国有资产退出问题的提出
    3.1 沈阳地区国有资产退出的必要性
        3.1.1 沈阳地区国有资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下降
        3.1.2 国有资产规模、行业分布不合理,运营效率低下
        3.1.3 国资委仍为"虚体委员会"
        3.1.4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不能正常履行出资人相关职责
    3.2 沈阳市国有资产退出条件约束
        3.2.1 观念性障碍
        3.2.2 体制性障碍
        3.2.3 退出成本约束
第4章 国内外国有资产退出模式借鉴与分析
    4.1 国外国有资产退出模式
        4.1.1 完全市场性退出——英国模式
        4.1.2 行政干预下的市场性退出——前民主德国模式
        4.1.3 完全行政性退出——俄罗斯模式
        4.1.4 三种退出模式对比分析及启示
    4.2 国内国有资产退出模式
        4.2.1 诸城模式
        4.2.2 长沙模式
第5章 国有资产退出模式的选择
    5.1 国有资产退出过程中主体选择
        5.1.1 明确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退出政策方针的制定者
        5.1.2 确立经营公司作为国有资产退出的责任主体
    5.2 沈阳市国有资产退出的方式选择
        5.2.1 方式一——国有资产产权转让
        5.2.2 方式二——股份制改造
        5.2.3 方式三——规范破产
        5.2.4 方式四——企业租赁
        5.2.5 方式五——企业托管
        5.2.6 五种退出方式的各自适应性及应用效果预期
    5.3 国有资产退出中的价格确定
        5.3.1 资产定价的一般方法
        5.3.2 沈阳市国有资产退出过程中资产的定价方式
    5.4 结论及建议
        5.4.1 结论
        5.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国有商业资本退出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1章 国有商业企业改革的历程与现状
    1.1 国有商业企业改革的进程
        1.1.1 探索尝试阶段(1979—1984)
        1.1.2 逐步推进阶段(1985—1991)
        1.1.3 深化攻坚阶段(1992—2001)
        1.1.4 后继完善阶段(2002 年至今)
    1.2 国有商业企业改革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2.1 实现了商业流通领域的转型
        1.2.2 实现了企业改制和社会稳定的“双赢”
        1.2.3 产权改革和外部竞争的双重压力
        1.2.4 经营战略认识模糊、经营行为单一
    1.3 深化国有商业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
第2章 国有商业资本退出的理论依据与退出障碍
    2.1 国有商业资本退出内涵的界定
    2.2 国有商业资本退出的理论依据
        2.2.1 产权明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2.2.2 产权主体利益目标的主观需要
        2.2.3 产业性质和市场结构的客观要求
        2.2.4 市场经济成熟程度不断增强的必然趋势
    2.3 国有商业资本退出的障碍
        2.3.1 经济性障碍
        2.3.2 观念性障碍
        2.3.3 制度性障碍
第3章 国有商业资本退出的时序选择
    3.1 国有商业资本退出的时机确定
        3.1.1 退出中利益相关者的互动
        3.1.2 退出的时机确定模型
    3.2 国有商业资本退出的次序安排
        3.2.1 退出次序应遵循的原则
        3.2.2 退出次序上的三种安排
        3.2.3 对“谁亏损、谁先退出”的评价
第4章 国有商业资本退出的模式选择
    4.1 国外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的借鉴
        4.1.1 发达国家国有资本退出的主要模式
        4.1.2 转轨国家国有资本退出的主要模式
    4.2 我国国有商业资本退出的主要模式
        4.2.1 国有商业资本退出的基本模式
        4.2.2 地方国有商业资本退出的成功经验
    4.3 不同类型企业的国有资本退出模式
        4.3.1 国有资本退出目标与退出模式的关系
        4.3.2 不同类型企业的退出模式选择
第5章 国有商业资本退出中的外部支持
    5.1 弱化国有商业资本退出的障碍
        5.1.1 完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5.1.2 促进非国有投资者的成长
        5.1.3 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的
    5.2 优化国有商业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环境
        5.2.1 推进业态创新和体制创新
        5.2.2 强化对国有资本退出的监管力度
        5.2.3 创造国有商业发展的公平环境
        5.2.4 提升国有商业企业的竞争力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4)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退出模式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退出的必要性
    (一) 国有资产退出的内涵
    (二) 国有资产退出的必要性
二、国有资产职能的方向性调整
    (一) 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和功能定位
    (二) 国有资产职能的方向性调整
三、国有资产退出的制约因素与偏差分析
    (一) 国有资产退出的制约因素
    (二) 国有资产退出的偏差分析
四、外国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经验借鉴
    (一) 国有企业的规模
    (二) 国有企业的目标
    (三) 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
    (四) 国有企业产权转换的基本形式
五、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退出模式的选择
    (一) 国有资产有序退出的前提
    (二) 国有资产的退出模式
    (三) 合理退出模式的设计
    (四) 国有资产退出程序的完善
    (五) 国有资产退出成效的评估
六、结论
参考文献

(5)商业银行国有资本退出的国际经验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外银行国有资本退出的主要经验
    (一)顺利推进国有资本退出的条件
        1. 健全的法律环境。
        2. 成熟的资本市场。
    (二)国有资本退出的主要模式
        1. 股份出售模式。
        2. 权证分配模式。
        3. 中间模式,即全民释股模式。
    (三)国有资本退出的主要措施
        1. 不良资产的处理。
        2. 国有商业银行的再资本化。
        3.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化、股份化。
        4. 商业银行上市。
    (四)政府发挥的作用
二、对中国的启示
    (一)模式选择
    (二)退出程度与节奏
    (三)政府的角色

(7)国有银行的国有资本退出问题研究——兼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安排与制度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国有银行国有资本退出的理论分析
    1.产权理论与国有银行国有资本退出
    2.制度变迁与国有银行国有资本退出
三、国有银行国有资本退出的国际经验
    1.国外银行顺利推进国有资本退出的条件
        (1) 健全的法律环境
        (2) 成熟的资本市场
    2.国外银行国有资本退出的主要模式
        (1) 股份出售模式
        (2) 权证分配模式
        (3) 中间模式
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国有资本退出的模式选择

(8)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有资本退出(论文提纲范文)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回顾与理论综述
    (一) 产权理论的解释
    (二) 制度变迁的解释
三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国有资本退出的现实意义
    (一) 国有资本退出与银行效率
    (二) 国有资本退出与市场公平
四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国有资本退出的基本思路
    (一) 国外银行国有资本退出的经验与启示
        1. 国外银行顺利推进国有资本退出的条件。
        2. 国外银行国有资本退出的主要模式。
    (二)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国有资本退出的模式选择

(9)重钢集团改制模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 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小型国企改革成效显着
        1.1.2 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尚待体制创新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企改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相关理论综述及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应用
    2.1 现代企业制度及公司法人治理
        2.1.1 相关概念辨析
        2.1.2 现代企业制度
        2.1.3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2 股权多元化理论
    2.3 员工持股理论
        2.3.1 员工持股的概念
        2.3.2 员工持股的激励作用
        2.3.3 员工持股是形成完善激励机制的有效途经
    2.4 MBO(管理层收购)及国内外应用差异
    2.5 搏弈理论在改制中的应用
    2.6 国有企业改制持续深入实施的基础
        2.6.1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提速
        2.6.2 置换国有资本经济力量进一步活跃
    2.7 国有资本退出方式及国企改制模式优缺点的对比
        2.7.1 国有资本退出按渠道划分的主要方式
        2.7.2 国有资本退出按存在形态划分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三种模式
        2.7.3 当前国有企业常见的改制模式及优缺点对比
3 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和国际经验及启示
    3.1 国外国有企业的典型管理模式
    3.2 国有企业改革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3.3 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
4 重钢集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企业概况
    4.2 重钢集团存在的主要问题
    4.3 钢铁企业入世后面临形势基本判断
    4.4 重钢集团面临新的创业机遇和压力
5 重钢集团实施改制模式选择
    5.1 重钢集团改制的总体原则
    5.2 重塑钢铁主线资产格局,做强做精做大钢铁主业
    5.3 非钢产业企业改制模式的探讨和分析
        5.3.1 直接改制模式的应用设想
        5.3.2 整体改制与主辅分离相结合改制模式的应用设想
        5.3.3 分立式改制模式的应用设想
        5.3.4 承债式行权改制模式的应用设想
6 重钢集团在改制中激励机制的构想
    6.1 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
    6.2 管理股、技术股的实施
    6.3 管理层持股的实施
    6.4 股票期权的实施
7 结 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四、国有股退出模式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司股份回购理论与实践研究 ——从《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切入[D]. 吕启民. 山东大学, 2020(02)
  • [2]沈阳市国有资产退出模式选择[D]. 王建国. 大连海事大学, 2010(02)
  • [3]国有商业资本退出问题研究[D]. 刘涛. 天津财经大学, 2006(09)
  • [4]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退出模式的选择[D]. 毕建国. 中国海洋大学, 2005(03)
  • [5]商业银行国有资本退出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熊鹏.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5(06)
  • [6]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J]. 高德步,吕致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2)
  • [7]国有银行的国有资本退出问题研究——兼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安排与制度变迁[J]. 熊鹏. 经济体制改革, 2005(01)
  • [8]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有资本退出[J]. 熊鹏. 求索, 2005(01)
  • [9]重钢集团改制模式的探讨[D]. 何男男. 重庆大学, 2004(02)
  • [10]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案及操作[A]. 文宗瑜. 交通建设国有监理企业改制座谈会材料汇编, 2004

标签:;  ;  ;  ;  ;  

国有股退出模式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