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及其混合感染188例临床分析

丙型肝炎及其混合感染188例临床分析

一、188例丙型肝炎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费媛媛,戴明佳,张言超,颜学兵[1](2021)在《2011—2020年苏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患者基因型构成情况及临床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2011—2020年苏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基因型的构成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宿迁市钟吾医院、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2 234例HCV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产物测序法检测丙型肝炎基因分型,以及HCV-RNA、肝功能;结合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基因型的构成情况和临床特征。结果 2 234例HCV抗体阳性患者中,成功分型1 982例,例数由多至少排序依次为1b型、2a型、1a型、3a型、6a型、1c型、3b型、混合型。不同基因型年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HCV-R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患者最多,有473例(23.86%)。1a型、1b型、1c型、2a型、3a型、6a型占比与年龄变化具有趋势关系,1b型占比总体呈现出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1a型、1c型、2a型、3a型、6a型占比总体呈现出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0.05)。1a型、1b型、1c型、2a型、3a型占比与年份变化具有趋势关系,1c型、2a型、3a型占比总体呈现出随着年份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自2011年以来,苏北地区丙型肝炎基因型呈多样化散在分布,其中,1b型最多,2a型次之。基因型分布与年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HCV-RNA有关。1b型占比呈现出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而1a型、1c型、2a型、3a型、6a型占比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1c型、2a型、3a型占比呈现出随着年份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李占甲[2](2020)在《人类Pegivirus病毒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庚型肝炎病毒为黄病毒科单股正链RNA病毒,近年来被重新命名为人类Pegivirus病毒(HPg V)。该病毒一般不会引起肝脏损伤,但在艾滋病患者和埃博拉感染者的治疗中可发挥正向协同作用,同时该病毒又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危险因素。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HPg V感染率可高达18.6%,远高于正常献血者(2.3%),其中输血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基于HPg V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感染率较高,移植后患者免疫力极度低下,研究HPg V感染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意义重大。本研究拟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结合临床资料,研究HPg V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优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案以及评估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88例患者以及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中心消化内科因各种消化系统疾病而入院的2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各型肝炎病毒(特别是HPg V)在两类患者中的流行情况。2、对18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HPg V感染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血型、婚姻状况、民族、白血病类型、输血情况、HBV和HCV感染等,同时选取694例健康献血者进行对照分析。3、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按白血病类型进行分组,分别探讨患者的预后情况,包括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总体生存率、白血病复发、移植相关死亡、无白血病生存等。结果:1、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HBs Ag、Anti-HCV、HEV RNA、HPg V RNA阳性率分别为4.8%、0.5%、0.5%、18.6%,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分别为12.7%、2.6%、0.9%、0.4%,两类患者中均未发现HAV和HDV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性别、年龄、血型、婚姻状况、民族以及输血对HBV感染无显着影响。2、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HPg V的阳性率(18.6%)显着高于健康献血者(2.3%),民族和输血是HPg V感染的危险因素,HPg V感染率在年龄、性别、血型、HBV感染、HCV感染、婚姻状况、白血病类型等方面均无显着差异。3、AML组、ALL组、MDS组中HPg V阳性和阴性患者中性粒细胞重建中位时间(IQR)分别为13.5(11-15)天vs 13(11-14)天、12(11-14)天vs 13(11.5-14)天、12(11-15)天vs 14(11-16)天;血小板重建中位时间(IQR)分别为14(12-16)天vs 14(12-17)天、15(10-17)天vs 13.5(12-15)天、19(16-28)天vs 15(12-30)天,三组患者的造血重建均无显着差别。AML组HPg V阳性患者的皮肤3-4度a GVHD发生率、皮肤c GVHD发生率以及胃肠道c GVHD发生率均显着高于HPg V阴性患者,分别为25%vs 6.9%、60.6%vs 24.7%、12%vs 1.4%;在ALL组中,HPg V阴性患者的OS显着高于阳性患者(93.7%vs 69.3%);在MDS组中,HPg V阴性患者OS、LFS显着高于阳性患者(92.9%vs 50%,85.7%vs 50%),HPg V阴性患者TRM、肝脏3-4度a GVHD发生率显着低于阳性患者,分别为0%vs 33.3%、0%vs 25%。结论:1、我中心消化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肝炎病毒感染主要以HBV为主,其次为HCV。HEV和HPg V阳性率均较低,未发现HAV和HDV感染。性别、年龄、血型、婚姻状况、民族以及输血对HBV感染无显着影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HAV、HBV、HCV、HDV、HEV阳性率均与正常人群无显着差异,HPg V阳性率显着高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2、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是HPg V感染的高危人群,HPg V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血型、HBV感染、HCV感染、婚姻状况、白血病类型等均无显着关联,民族可能是HPg V感染的危险因素,而输血可显着增加HPg V感染风险。3、HPg V感染可增加AML患者皮肤3-4度a GVHD、皮肤c GVHD以及胃肠道c GVHD发生率,也可增加MDS患者肝脏3-4度a GVHD发生率,同时会降低ALL和MDS患者生存率以及MDS患者无白血病生存率。建议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相关的献血者和供者进行HPg V筛查,同时实时监测患者术后的HPg V感染情况,实时进行干预性治疗。

潘琨琨[3](2019)在《基于血清拉曼光谱的丙肝诊断和1b亚型的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初步建立基于血清拉曼光谱的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诊断及1b亚型的鉴定方法。方法:应用激光拉曼光谱仪检测各样品的血清,检测波长区间为300至300 0cm-1,采用airPLS-pls-svc算法处理拉曼光谱数据并分型鉴定,HCV诊断训练集,纳入健康志愿者145例和HCV患者152例,HCV诊断测试集,纳入健康志愿者55例和HCV患者72例。1b亚型鉴定的训练集为1b亚型患者88例和非1b亚型患者64例,1b亚型鉴定的测试集为1b亚型患者51例和非1b亚型患者15例。结果:HCV1b型和非1b亚型血清拉曼光谱拉曼峰型相似,在100 7 cm-1,115 4cm-1,151 9 cm-1波长的拉曼光谱峰强度存在差异。应用统计学分析这些拉曼光谱,1b型鉴定准确率为100%(51/51),非1b亚型鉴定准确率为93.333 3%(14/15),误诊一例。总准确率为98.48 4 8%,总误诊1例。结论:本研究初步证明拉曼光谱可应用于HCV诊断和HCV1b亚型的鉴定,为研发HCV新型诊断和分型技术奠定了基础。

黄丽艳[4](2018)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LAG-3+CD4+T细胞与中和抗体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作为免疫抑制性受体可负调控CD4,CD8等T细胞功能,引起T细胞耗竭。同时表达LAG-3的CD4+T细胞如I型调节性T细胞(Type I regulatory T cell,Tr1)参与包括体液免疫的负向调控作用。而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程中,LAG-3是否参与负向调控HCV中和抗体应答目前没有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HCV感染中表达LAG-3的CD4+T细胞与HCV中和抗体的关系。方法:1.样本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郴州市有静脉吸毒史的人群血液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HBV、HDV、HIV及TP感染标记物。纳入标准:根据HCV RNA、抗-HCV抗体(HCV-Ig G)结果将纳入病例分为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组(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CHC)(n=40)、HCV自限性感染组(Self-limited HCV infection,SL)(n=30)和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HC)(n=36),所有纳入患者跟踪随访至少6个月。排除标准:HBV表面抗原阳性、HIV抗体阳性及TP抗体阳性患者。2.HCV病毒载量与基因分型: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V病毒载量;HCV病毒基因分型通过PCR扩增HCVCore-E1及NS5B序列并通过基因测序确定。3.中和抗体检测:1:100倍稀释的血清样本与表达HCV不同型别膜蛋白(genotype:1a,1b,2a,3a,4a,5a)的假病毒共同孵育后感染Huh7.5细胞,血清中和活性即血清对病毒感染的相对抑制率。4.免疫细胞检测与分析:流式细胞分析外周血CD4+T细胞的LAG-3表达,I型调节性T细胞(Type I regulatory T cell,Tr1),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及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μLar helper cell,Tfh)频率。5.相关性分析:(1)LAG-3+CD4+T,Tr1,Treg及LAG-3+Treg与Tfh细胞及中和抗体相关分析;(2)Tfh细胞与中和抗体相关分析。结果:1.HCV感染过程中LAG-3在CD4+T细胞上表达上调:通过对三组中LAG-3+的CD4+T细胞分析发现:HCV慢性感染组和HCV自限性感染组LAG-3+CD4+T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P=0.020、P=0.035)。由于LAG-3+CD4+T细胞存在负性调节功能,由此我们进一步分析LAG-3+相关的CD4调节性T细胞:Tr1(CD4+CD45RA-CD49b+LAG-3+)和LAG-3+Treg(CD4+CD25+Foxp3+LAG-3+)在HCV感染中的变化,发现在HCV自限性感染组的Tr1和LAG-3+Treg细胞水平要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P=0.034、P=0.011),而HCV慢性感染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提示HCV感染会驱动LAG-3+的调节性T细胞增加。2.LAG-3+CD4+T与HCV中和抗体呈负相关:LAG-3作为负性调控因子会在HCV慢性感染中引起细胞免疫的功能下降,我们进一步分析LAG-3与中和抗体关系发现:在HCV慢性感染与HCV自限性感染中,LAG-3+CD4+T细胞频率与中和抗体反应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分别为R=-0.446,P=0.007、R=-0.693,P<0.001)。进一步分析LAG-3+Treg而不是Treg同样显示与中和抗体的负相关性(R=-0.418,P=0.038和R=-0.615,P=0.004)。提示,LAG-3+的CD4 T细胞在HCV感染中可能参与负向调控中和抗体反应。3.滤泡辅助性T细胞在HCV感染中与中和抗体的关系Tfh细胞是长效广谱中和抗体产生所必需的一类辅助性CD4+T细胞,我们分析Tfh及亚群与中和抗体的相互关系发现:HCV自限性感染中CXCR3+Tfh细胞频率与HCV中和抗体的产生正相关(R=-0.646,P=0.004),表明CXCR3+Tfh细胞可能作为主要的Tfh细胞参与中和抗体的生成。4.HCV感染中上调的LAG-3+CD4+T与CXCR3+Tfh相关分析HCV感染中LAG-3在CD4+T细胞表达上调,其与中和抗体呈负向关系,而发现CXCR3+Tfh细胞与中和抗体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我们进一步分析了LAG-3+CD4+T细胞与CXCR3+Tfh细胞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HCV自限性感染中CD4+LAG-3+T细胞与CXCR3+Tfh细胞呈显着负相关(R=-0.608,P=0.006)。提示CD4+LAG-3+T细胞可能影响CXCR3+Tfh细胞而影响HCV中和抗体反应。结论:HCV感染驱动LAG-3表达上调,并引起循环Tfh细胞向CXCR3+Tfh细胞分化;HCV感染自行恢复人群中LAG-3+CD4+细胞频率与CXCR3+Tfh细胞频率以及HCV中和抗体水平负相关,而CXCR3+Tfh细胞频率与HCV中和抗体水平正相关。提示LAG-3免疫抑制性受体可能通过负向调控CXCR3+Tfh细胞,从而影响HCV中和抗体免疫应答。

谭利兴[5](2016)在《扶正抗毒胶囊对HIV/HCV重叠感染的干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扶正抗毒胶囊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重叠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Viral Load,VL)水平以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评价其治疗HIV/HCV重叠感染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探索中医药治疗HIV/HCV重叠感染的可行性和方法,从而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HIV/HCV重叠感染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口服扶正抗毒胶囊治疗6个月,于0月、3月、6月访视,制定专门的临床观察表记录相应的资料和指标。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卡洛夫斯基积分和体重变化情况于0月、3月、6月访视时记录;免疫学指标CD4+T淋巴细胞计数使用流式细胞术于0月、3月、6月访视时检测并记录;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采用酶学速率法于0月、3月、6月访视时检测并记录;病毒学指标HIV-VL、HCV-VL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于0月、6月访视时检测并记录。使用SPSS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下降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2、卡洛夫斯基积分治疗后患者卡洛夫斯基积分上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3、cd4+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后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组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349个/μl之间的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组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500个/μl之间的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升高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t淋巴细胞月平均变化速率为8.87。4、hiv病毒载量治疗后患者hiv-vl平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组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349个/μl之间的患者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350—500个/μl之间的患者治疗前后hiv-vl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无患者hiv-vl下降到检测限以下。5、hcv病毒载量治疗后患者hcv-vl水平下降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入组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349个/μl之间的患者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350—500个/μl之间的患者治疗前后hcv-vl均显着下降(p<0.05)。无患者hcv-vl下降到检测限以下。6、alt、ast治疗后患者alt、ast水平较治疗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lt、ast异常患者比例和异常构成比例较治疗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ast/alt比值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7、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hiv-vl负相关(r=-0.535,p<0.01);hcv-vl与hiv-vl(r=0.079,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未呈现显着相关性(r=-0.151,p>0.05)。结论:1、扶正抗毒胶囊能够促进hiv/hcv重叠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2、扶正抗毒胶囊能够干预病毒核糖核酸(ribonucleicacid,rna)复制,稳定或降低hiv、hcv病毒载量,并且对hcv-rna的干预作用优于hiv-rna;3、扶正抗毒胶囊能够改善HIV/HCV重叠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4、扶正抗毒胶囊可能对HIV/HCV重叠感染时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安全性较好。

朱亭亭[6](2015)在《四个城市血液透析机构服务现状及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了解4个城市血液透析机构服务现状,并探索血液透析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血液透析人群HCV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8月~10月在四个城市血液透析机构开展调查,本研究采取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对血液透析机构和医护人员进行调查,了解血液透析机构的服务现状;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收集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数据分为抗-HCV阳性和抗-HCV阴性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本次调查的12所血液透析机构共有床位348张,2014年上半年共计透析量为84546人次,透析机总数为346台。12所血液透析机构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为2.26%,HBV感染率为8.58%,梅毒感染率为0.84%,HIV感染率为0.00%;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高于我国一般人群。2.12所血液透析机构中护士需要负责操作的透析机数量多,43名(64.2%)医护人员表明每名护士需要同时负责5-6台透析机的操作。12所血液透析机构中,设置急诊透析机的有11所、存在透析器复用的有1所、具备HCV RNA检测能力的有2所,12所机构都对HCV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隔离治疗。在血液透析治疗操作过程中存在血液透析患者共用治疗物品的情况,血液透析患者的输血和透析器的破膜较以往有所减少。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最终筛选出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肾移植史(AOR=8.500, 95%CI:3.170~22.794);血液透析总时间(AOR=3.682,95%CI:1.544~8.784);与无输血史相比,1998年前输血史(AOR=4.713,95% CI:1.494~14.870)和1998年后输血史(AOR=3.532,95%CI:1.055~11.828)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12所血液透析机构服务规模较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高于我国一般人群;12所血液透析机构对HCV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都采取隔离治疗,但是血液透析机构HCV RNA检测能力较低,仅2所(16.7%)的血液透析机构具备HCVRNA检测能力,因此应当提高血液透析机构HCV RNA检测能力。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与血液透析治疗相关的危险因素为血液透析总时间,其他危险因素为肾移植史和输血史。完善的感染控制措施在阻止血液透析患者中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非常重要,而本次现场调查的12所血液透析机构在感染控制措施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血液透析患者中HCV的传播。

刘佳[7](2013)在《LDL-R基因Nco Ⅰ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的关系及交互作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LDL-R基因第18外显子NcoⅠ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的关系,分析该多态性位点与其它因素对丙型肝炎患者病情程度的交互影响,从而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为丙型肝炎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病例组为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及住院的未经任何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纳入研究者共86例,诊断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西安);对照组为来自该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纳入研究者共88例。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肝功能和血脂检测,采用PCR-RFLP法检测LDL-R基因NcoⅠ位点的基因型,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载量,利用SPSS软件和Bootstrap法分析LDL-R基因NcoⅠ位点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的关系及交互作用。结果:1.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户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病例组的体质指数(BMI)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95, P=0.001)。对于生化指标,TC、TG、HDL、LDL、ALB、A/G病例组低于对照组,而TP、TBIL、DBIL、ALT、AST、IBIL、GLB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关于丙型肝炎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吸烟(Z=-0.127, P=0.899)、体力活动水平(χ2=4.155, P=0.125)与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程度无关,而饮酒量与病情程度有关(χ2=6.882, P=0.032)。2.研究人群的N+等位基因频率为59.75%,N-等位基因频率为40.25%,并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基因型分布上,病例组N-N-基因型15人,N+N+基因型33人,N+N-基因型38人,对照组分别为18人、34人、36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9,P=0.853)。对于等位基因频率,病例组和对照组N-、N+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9.5%、60.5%和40.9%、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8,P=0.794)。3.86名丙型肝炎患者中,HCV RNA阳性者、阴性者分别为58人和28人,两组基因型(χ2=0.448,P=0.799)及等位基因分布(χ2=0.144,P=0.7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丙型肝炎患者中,N-N-基因型、N+N+基因型、N+N-基因型HCV RNA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2×106IU/ml、1.61×106IU/ml和1.13×106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6,P=0.796)。轻、中、重度丙型肝炎患者分别有48人、24人和14人,三组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71,P=0.022),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5,P=0.252)。5.HCV RNA浓度与TC、HDL、TP、TBIL、DBIL、IBIL、体力活动量、BMI无关;与年龄(rs=0.216, P=0.046)、ALT(rs=0.390, P=0.000),AST(rs=0.319, P=0.000)、GLB(rs=0.269, P=0.012)、饮酒量(rs=0.241, P=0.025)呈正相关;与TG(rs=-0.222,P=0.040)、 LDL(rs=-0.253, P=0.019)、 ApoB(rs=-0.278, P=0.010)、 ALB(rs=-0.351,P=0.001)、A/G(rs=-0.348, P=0.001)呈负相关。6.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和分类树模型分析表明年龄、基因型、职业和饮酒量与HCV感染者的病情程度有关。随着年龄(B=0.108, P=0.001)、饮酒量(B=0.061,P=0.021)的增加而病情加重,特别是35岁以上患者(χ2=21.048, P=0.000)和酒精摄入量>2.37g/d的患者(χ2=9.789,P=0.009)。N-N-基因型(OR=5.812,P=0.021)是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而知识技术型职业者不易发展为重度丙型肝炎(OR=0.125,P=0.008)。7.LDL-R基因NcoⅠ位点的基因型与饮酒量、体力活动量之间未见交互作用。结论:1.研究人群LDL-R基因第18外显子NcoⅠ位点存在多态性,N+等位基因频率为59.75%,N-等位基因频率为40.25%。2.LDL-R基因NcoⅠ位点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的易感性和HCV RNA载量无关,但与HCV感染者的病情程度有关,表现为重型丙型肝炎患者多携带N-N-基因型,携带N-N-基因型的病人患重型丙型肝炎的危险性是N+N-基因型的5.812倍。3.HCV RNA浓度与年龄、ALT、AST、GLB、饮酒量呈正相关,与TG、LDL、ApoB、ALB、A/G呈负相关。4.年龄、职业、LDL-R基因第18外显子NcoⅠ位点基因型和饮酒量是HCV感染者病情程度的影响因素。年龄>35岁者、携带N-N-基因型者、非知识技术型职业者和酒精摄入量大于2.37g/d的丙型肝炎患者更容易进展成为重度丙型肝炎。

刘燕[8](2011)在《HCV基因型分布及IL-18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认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所引起的丙型肝炎成全球分布。据WHO估计,目前全世界HCV的感染者已达到1.3亿,平均感染率约为2.2%,且呈增长趋势,特别是在静脉吸毒人群和血液透析人群中HCV的感染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是重要的传染源。HCV感染可导致急性、慢性肝炎和肝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HCV感染是环境(病毒)和宿主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HCV基因组呈高度的可变性和异源性,变异的主要目的在于逃避宿主的免疫监测,从而能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形成慢性化。HCV基因型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大部分地区流行的HCV型别为1b型,其次为2a型,在南方城市1b型感染率占90%以上,从南向北2a型逐渐增多,HCV不同基因型、亚型与HCV感染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干扰素治疗的敏感性、疾病的转归以及HCV的感染途径、地区分布规律等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丙型肝炎的发生及预后不仅与微生物本身的致病力有关,还与不同感染者个体的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有关HCV遗传易感性的研究逐渐受到世人关注,但至今尚未澄清遗传因素在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细胞因子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拥有广泛的免疫调节特性,参与宿主的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调节,在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IL-18作为丙型肝炎易感性的候选基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探讨江苏地区静脉吸毒人群HCV基因型的分布及IL-18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易感性的关系。HCV感染是常见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目前全球大约有1.3亿人感染HCV,我国约3.2%的人感染HCV,感染后大部分感染者将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HCV是黄病毒科肝炎病毒属的成员,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发生突变,变异位点可以发生在基因组的各个区域,根据变异位点的不同将HCV分为不同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各型的的地区分布、疾病的转归、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对干扰素治疗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异。因此研究HC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对HCV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基因分型方法,对江苏地区吸毒人群中丙型肝炎患者体内HCV分型情况进行研究,为江苏地区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和疾病预防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目的]了解江苏地区静脉吸毒人群HCV常见基因型的分布特点,为丙型肝炎的诊断和预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法对552份抗-HCV抗体阳性吸毒人员血清进行HCV RNA检测,根据国际公认的Simmonds HCV基因命名系统,依据HCV核心区设计1a、1b、2a、2b、3a型特异性引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型-特异性引物法对259份HCV RNA阳性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 HC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552份抗-HCV抗体阳性血清中,有259份为HCV RNA阳性,其中1b型187份(72.2%),2a型24份(9.3%),1a型1份(0.4%)、2b型1份(0.4%),混合型感染44份(17.0%),不能分型的2份(0.8%)。2 HCV基因型在不同性别人群中的分布男性和女性之间HCV基因型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并且1b型感染和非1b型感染的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34),单纯型和混合型感染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4)。3 HCV基因型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分布不同年龄组人群中HCV基因型总体分布、1b型和非1b型、单纯型和混合型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61,P=0.508,P=0.995)。4 HCV基因型在不同ALT水平人群中的分布根据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水平不同,将HCV RNA阳性者分为ALT正常组(ALT≤40U/L)和异常组(ALT>40U/L),分析显示两组人群HCV基因型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单纯型和混合型、1b型和非1b型的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1)。5 HCV基因型和HCV RNA载量的关系进一步分析HCV基因型与HCV RNA载量的关系显示:不同HCV基因型感染者之间HCV RNA含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江苏地区静脉吸毒人群HCV基因型以1b型为主,其次为混合感染型,其它多种基因型并存,总体分布特点介于中国南北方之间。丙型肝炎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实验研究表明,宿主因素在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宿主免疫因素尤其是细胞免疫异常可能在丙型肝炎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丙型肝炎特征性病理改变(肝脏汇管区淋巴样细胞聚集或形成滤泡)也提示免疫发病机理参与丙型肝炎的发病。IL-18是一种能诱导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产生的新型细胞因子。人类IL-18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11q22.2-q22.3),在机体的多种细胞都有表达。IL-18拥有广泛的免疫调节特性,通过IFN-γ与CD134途径参与机体的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调节,参与宿主的免疫防御,在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重点研究IL-18基因多态性在江苏地区静脉吸毒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HCV感染易感性的关联性。[目的]探讨IL-18基因多态性在江苏地区静脉吸毒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HCV感染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江苏地区静脉吸毒人员1200人,其中①丙型肝炎病例组(抗-HCV抗体阳性)552例,按照HCV RNA检测结果将病例组分为自限清除组(HCV RNA阴性)和持续感染组(HCV RNA阳性);②对照组(抗-HCV抗体阴性)648例,两组之间根据地区、性别、年龄进行匹配。采用TaqMan-MGB探针方法对IL-18 SNPs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初步探讨IL-18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易感性的关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IL-18各不同基因型人群患丙型肝炎的风险(Odds Ratio,OR)及其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和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P=0.135);病例组的ALT和AST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656G>T,-137G>C,+105A>C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y平衡(P>0.05),说明具有人群代表性。2各位点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显示:-656G>T位点的等位基因G和T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基本一致(50.2%,49.8%;50.5%,49.5%);-137G>C位点的等位基因G和C分布频率在病例组分别为83.9%和16.1%,对照组分别为86.7%和13.3%,+105A>C位点的等位基因A和C分布频率在病例组分别为88.1%和11.9%,对照组分别为81.8%和18.2%,A和C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各位点基因型与HCV感染易感性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IL-18各多态性位点与HCV感染易感性的关系分析显示:+105A>C位点,经过调整年龄、性别和ALT后,与野生AA基因型相比,携带突变杂合子AC基因型以及突变纯合子CC基因型者能显着降低HCV感染的易感性,调整OR值及95%CI分别为0.67(0.51-0.87 )和0.21(0.08-0.55),感染HCV的风险分别降低了33%和79%。但-656G>T、-137G>C位点,未发现这两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的易感性存在关联。4 +105A>C位点多态性与HCV感染风险关系的分层分析IL-18 +105A>C位点多态性与HCV感染易感性的分层分析显示:与AA基因型相比,在男性、中年组(30<Y≤60)以及ALT异常组(ALT>40U/L)中,携带突变杂合子AC基因型可使HCV的感染风险降低,男性携带AC基因型者感染HCV的风险降低了57%,调整OR值(95%CI)为0.43(0.27-0.68);中年组携带AC基因型者感染HCV的风险降低了31%,调整OR值(95%CI)为0.69(0.52-0.92);ALT异常组携带AC基因型者感染HCV的风险降低了62%,调整OR值(95%CI)为0.38(0.24-0.61)。与携带AA基因型相比,在女性、中年组以及ALT异常组中,携带突变纯合子CC基因型可使HCV的感染风险降低,女性携带CC基因型者感染HCV的风险降低了76%,调整OR值(95%CI)为0.24(0.08-0.72);中年组携带CC基因型者感染HCV的风险降低了75%,调整OR值(95%CI)为0.25(0.08-0.74);ALT异常组携带AC基因型者感染HCV的风险降低了84%,调整OR值(95%CI)为0.16(0.04-0.55)。5 IL-18各位点在自限清除组和持续感染组之间的分布IL-18各位点在自限清除组和持续感染组之间的分布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和ALT后,IL-18基因+105A>C位点多态性在自限清除组和持续感染组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野生AA基因型相比,携带突变杂合子AC基因型者能显着降低HCV的持续感染,调整OR值及95%CI分别为0.61(0.40-0.92),HCV的持续感染风险降低了39%。-656G>T、-137G>C两位点各基因型在自限清除组和持续感染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18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丙型肝炎易感性及慢性化有关。

任万华[9](2004)在《HCV基因型及其基因变异在慢性丙型肝炎临床演变中的意义》文中认为目的 HCV具有显着异源性和高度可变性,对已知全部基因组序列的HCV株进行分析比较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并表现HCV基因组各部位的变异程度不相一致,如5’-NCR最保守,同源性在92—100%,而3’-NCR区变异程度较高,在HCV的编码基因中,C区最保守、非结构(NS)区次之,编码囊膜蛋白E2/NS可变性最高称为高可变区。 近年来HCV基因型愈来愈受到大家的关注,观察发现:不同基因型感染者的临床表现有差异,肝病严重程度有差异;HCV基因型与慢性HCV的病程进展有关,HCV基因型能预测该病的发展结果;除病毒载量、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以外,HCV基因型也是选择抗病毒诊疗重要依据,不同基因型HCV感染者对干扰素、病毒唑的诊疗敏感性有差异;HCV传播的危险因素与HCV基因型相关,通过对人群中的基因型分析,不仅可以了解传播途径,也可用于预防HCV传播,包括改进输血方案等;疫苗的研究也应考虑不同HCV基因型对疫苗效果的影响,在疫苗的研制方面应考虑应用的疫苗能有效的预防各基因型病毒的感染和传播。由此可见基因分型在HCV感染、传播、诊断、诊疗、预防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应是HCV

焦健[10](2002)在《从病毒基因型及宿主遗传易感性双方面探讨丙型肝炎慢性化规律、干扰素(IFN)治疗敏感性以及丙型、乙型肝炎的特殊临床表现》文中研究指明丙型肝炎因其慢性化程度高,且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有关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及其对干扰素治疗敏感性规律的研究一直是国际范围内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在临床建立并开展HBV-DNA 定量及HCV 基因分型检测技术,以国际范围内较大样本量调查了吉林省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因型分布特点,并首次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Ⅱ型HCV 慢性感染者HLA-DRB 等位基因进行分析,从病毒基因型和宿主遗传易感性双方面探讨了丙型肝炎慢性化及干扰素治疗敏感性规律,为深入了解丙型肝炎的慢性化机制、解决干扰素低敏感性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对不同基因型HCV 单独感染、与HBV 混合感染等特殊类型HCV、HBV 感染的临床特征、预后特点及干扰素敏感性进行了总结,为提高并统一临床医生对特殊类型HBV、HCV 感染的认识,促进病毒性肝炎的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解决临床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二、188例丙型肝炎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88例丙型肝炎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11—2020年苏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患者基因型构成情况及临床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1 不同基因型构成情况
    2.2 不同基因型临床资料比较
    2.3 各年份不同基因型例数及占比比较
    2.4 各年龄段不同基因型例数及占比比较
3 讨论

(2)人类Pegivirus病毒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人类Pegivirus病毒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和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的感染情况调查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标本来源
        2.2 仪器与试剂
        2.3 检测方法与结果判定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3.2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肝炎感染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人类Pegivirus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标本来源
        2.2 仪器与试剂
        2.3 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健康献血者的HPgV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3.2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HPgV感染
        3.3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HPgV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3.4 输血对HPgV感染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人类Pegivirus病毒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资料
        2.2 预处理方案
        2.3 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
        2.4 各项观察指标定义
        2.5 白血病危险分层标准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HSCT患者的临床特征
        3.2 造血重建情况
        3.3 生存情况
        3.3.1 AML患者生存情况
        3.3.2 ALL患者生存情况
        3.3.3 MDS患者生存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人类Pegivirus病毒致病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基于血清拉曼光谱的丙肝诊断和1b亚型的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样本的纳入标准和排除
        1.2 样本的分组
    2.实验仪器
    3.实验试剂
    4.研究方法
        4.1 待测样本制备
        4.2 最佳测量实验条件的建立
        4.3 标本检测
        4.4 质控物质
    5.数据处理及及分析
    6.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4)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LAG-3+CD4+T细胞与中和抗体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调节性 T 细胞在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本课题资助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扶正抗毒胶囊对HIV/HCV重叠感染的干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索引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4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终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方法及指标
        2.3 仪器和方法
        2.4 疗效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医学伦理申明
    4 结果
        4.1 脱落情况
        4.2 中医证候分布
        4.3 症状体征积分
        4.4 体重
        4.5 卡洛夫斯基积分
        4.6 CD4~+T淋巴细胞计数
        4.7 HIV , HCV病毒载量
        4.8 ALT, AST
        4.9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
        4.10 安全性指标
    5 讨论
        5.1 中医学对艾滋病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认识
        5.2 扶正抗毒胶囊
        5.3 疗效和机制探讨
        5.4 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设想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附录
    附录1 临床观察登记表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附录3 症状体征积分表
    附录4 卡诺夫斯基积分表
发表论文
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6)四个城市血液透析机构服务现状及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调查现场
    2 调查对象
    3 调查内容和方法
    4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5 质量控制
    6 伦理学审查
    7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血液透析机构的服务现状
    2、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危险因素
    3. 医护人员的定性访谈
讨论
    1. 血液透析机构的基本情况
    2. 血液透析人群HCV感染的危险因素
    3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7)LDL-R基因Nco Ⅰ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的关系及交互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对象来源
        1.2 入选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流行病学调查与标本采集
        2.2 实验室检测
        2.3 统计分析
结果
    1. 基本情况
        1.1 人口学特征
        1.2 主要生化指标
        1.3 丙型肝炎组生活行为与病情程度的单因素分析
    2. LDL-R 基因 NcoⅠ位点基因型分析
        2.1 PCR 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2.2 Nco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果
    3. LDL-R 基因 NcoⅠ位点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的关系
        3.1 哈迪—温伯格(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3.2 病例组与对照组 LDL-R 基因 NcoⅠ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
        3.3 HCV RNA 阳性组和 HCV RNA 阴性组 LDL-R 基因 NcoⅠ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
        3.4 LDL-R 基因 NcoⅠ位点不同基因型 HCV 患者 HCV RNA 载量比较分析
        3.5 不同临床分型丙型肝炎患者之间 LDL-R 基因 NcoⅠ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
    4. HCV RNA 浓度与肝功能、血脂等因素的关联性分析
    5. HCV 感染病情程度影响因素的有序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
    6. HCV 感染者病情程度影响因素分类树模型分析
    7. HCV 感染者病情程度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
        7.1 基因型与饮酒量、体力活动量的相乘交互作用
        7.2 基因型与饮酒量、体力活动量的相加交互作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待)发表的论文和主持的科研项目
致谢
附录

(8)HCV基因型分布及IL-18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江苏地区静脉吸毒人群 HCV 基因型分布研究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IL-18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附表二 已发表论文
致谢

(9)HCV基因型及其基因变异在慢性丙型肝炎临床演变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HCV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HCV基因变异在慢性丙型肝炎临床演变中的意义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10)从病毒基因型及宿主遗传易感性双方面探讨丙型肝炎慢性化规律、干扰素(IFN)治疗敏感性以及丙型、乙型肝炎的特殊临床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文中缩略词索引
第一部分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综述
    综述1
    综述2
    综述3

四、188例丙型肝炎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1—2020年苏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患者基因型构成情况及临床特征研究[J]. 费媛媛,戴明佳,张言超,颜学兵. 临床军医杂志, 2021(11)
  • [2]人类Pegivirus病毒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D]. 李占甲.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3]基于血清拉曼光谱的丙肝诊断和1b亚型的鉴定[D]. 潘琨琨.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
  • [4]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LAG-3+CD4+T细胞与中和抗体的相关性研究[D]. 黄丽艳. 南华大学, 2018
  • [5]扶正抗毒胶囊对HIV/HCV重叠感染的干预作用研究[D]. 谭利兴. 云南中医学院, 2016(12)
  • [6]四个城市血液透析机构服务现状及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危险因素研究[D]. 朱亭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08)
  • [7]LDL-R基因Nco Ⅰ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的关系及交互作用分析[D]. 刘佳. 南华大学, 2013(01)
  • [8]HCV基因型分布及IL-18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刘燕. 南京医科大学, 2011(11)
  • [9]HCV基因型及其基因变异在慢性丙型肝炎临床演变中的意义[D]. 任万华. 山东大学, 2004(06)
  • [10]从病毒基因型及宿主遗传易感性双方面探讨丙型肝炎慢性化规律、干扰素(IFN)治疗敏感性以及丙型、乙型肝炎的特殊临床表现[D]. 焦健. 吉林大学, 2002(07)

标签:;  ;  ;  ;  ;  

丙型肝炎及其混合感染188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