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刺五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LPO及SOD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蔡荔[1](2020)在《复方青龙衣胶囊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复方青龙衣胶囊对阿霉素肾病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清Scr、BUN、TC、ALB、ALT、AST,肾组织SOD,GSH-Px,MDA表达的影响,及对肾脏病理学形态的影响。从氧化应激角度,为复方青龙衣胶囊治疗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及抗肿瘤类中成药运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周龄雄性SD大鼠72只,按大鼠的体重随机先分为两组,分别为空白组(n=12)与造模组(n=60)。按照Bertani方法,造模组大鼠按6.5mg/kg体重的剂量,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溶液建立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复方青龙衣组(青龙衣组)、雷公藤多苷片组(雷公藤组)、盐酸贝那普利片组(洛汀新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每天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造模成功后1,2,4周末,测定大鼠24h-UPr。在4周末,将大鼠用10%的水合氯醛溶液腹腔注射,麻醉后心脏取血,检测Scr、BUN、TC、ALB、ALT与AST。取肾,一部分在冰水浴条件下,制备成10%的组织匀浆后,分别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及化学比色法测定大鼠肾组织SOD、MDA和GSH-Px的含量;另一部分用电镜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1.青龙衣组、雷公藤组与洛汀新组大鼠24h-UPr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与雷公藤组比较,青龙衣组大鼠24h-UPr无明显差别(P>0.05);与洛汀新组比较,青龙衣组大鼠24h-UPr明显低(P<0.05);2.青龙衣组、雷公藤组与洛汀新组大鼠TC的值较模型组均降低,青龙衣组降低最明显(P<0.05);与雷公藤组、洛汀新组比较,青龙衣组大鼠TC的值明显低(P<0.05)。青龙衣组、雷公藤组与洛汀新组大鼠ALB的值较模型组均升高,青龙衣组升高最明显(P<0.05);与雷公藤组、洛汀新组比较,青龙衣组大鼠ALB的值明显高(P<0.05);3.青龙衣组、雷公藤组与洛汀新组大鼠肾组织中SOD、GSH-Px的活力较模型组均升高,MDA的含量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公藤组、洛汀新组比较,青龙衣组大鼠肾组织中SOD、GSH-P x的活力与MDA的含量均无明显差别(P>0.05);4.透射电镜检测结果显示,青龙衣组、雷公藤组大鼠肾小球足细胞足突融合消失程度明显减轻。结论:1.复方青龙衣胶囊可以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24h尿蛋白定量,从而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2.复方青龙衣胶囊能够升高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3.复方青龙衣胶囊能够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病理损伤,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4.复方青龙衣胶囊可能通过提高SOD、GSH-Px的活力,降低MDA的含量,从而减轻氧化应激的损伤,减少蛋白尿。
于婷婷[2](2020)在《参苓白术散加味联合基础治疗对糖尿病肾病Ⅲ期(脾虚湿盛型)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参苓白术散加味联合基础治疗对糖尿病肾病Ⅲ期(脾虚湿盛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其疗效机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探索可行的理论和方法。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病房收治的糖尿病肾病Ⅲ期(脾虚湿盛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观察8周后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分析其疗效机制。结果:(1)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率均为86.67%,对照组分别为63.33%、7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经过8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尿α 1微量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IgG、尿β 2微球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尿α 1微量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IgG、尿β 2微球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尿α 1微量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IgG、尿β 2微球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联合基础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Ⅲ期(脾虚湿盛型)患者的中医证候及早期肾功尿、糖脂代谢等功能指标且安全可靠。
张叶茁[3](2020)在《茯苓复合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使用不同剂量STZ分别制作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比较不同组的模型成功率,找出STZ的最佳注射剂量,并以此模型探讨茯苓复合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4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高脂饲喂组(7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维持饲料,高脂饲喂组给予高脂饲料,4周后将高脂饲喂组大鼠随机分为四组:高脂对照组: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50mg/kg(10只);模型Ⅰ组:腹腔注射30mg/kg STZ(20只);模型Ⅱ组:腹腔注射40mg/kg STZ(20只);模型Ⅲ组:腹腔注射55mg/kg STZ(20只)。另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50mg/kg。实验结束时,检测各组大鼠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各模型组大鼠的模型成功率,找出最佳成模剂量。茯苓复合提取物对大鼠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65只SPF级雄性SD大鼠,4周龄,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选取10只大鼠为空白对照组,其余55只用于2型糖尿病模型制备。55只大鼠给予高脂饲料饲喂4周,第4周末,大鼠禁食12h,按照30 mg/kg剂量一次性左下腹腹腔注射1%STZ,之后继续饲喂高糖高脂饲料1周,检测空腹血糖,以血糖值>11.1 mmol/L为建模成功。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成5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茯苓低剂量组、茯苓中剂量组、茯苓高剂量组。所有大鼠连续灌胃4周,检测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C)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含量(MDA),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胰腺、肝脏组织形态变化。结果:1.不同剂量STZ结合高脂喂养,均可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腹腔注射30mg/kg STZ是最佳剂量。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茯苓复合物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显着升高(P<0.05),空腹血糖均显着降低(P<0.05)。3.与模型对照组血清TG、TC、LDL-C比较,茯苓复合物低、中、高剂量组均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血清HDL-C比较,茯苓低、中、高剂量组均显着升高(P<0.05)。4.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茯苓复合物低、中、高剂量组INS均显着升高(P<0.05)、GC均显着降低(P<0.05)、HOMA-IR指数显着降低(P<0.05)。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茯苓复合物低、中、高剂量组血清SOD活性上升,MDA含量降低(P<0.05)。6.HE染色结果显示:茯苓复合物低、中、高剂量组胰岛细胞排列、肝细胞弥漫性脂肪样变性等情况呈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1.腹腔注射STZ 30 mg/kg结合高脂喂养制作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率最高。2.茯苓复合提取物能维持糖尿病大鼠正常体重,降低其空腹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3.茯苓复合提取物能调节糖尿病大鼠血脂,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4.茯苓复合提取物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功能和肝脏损伤。
陶梦敏[4](2019)在《“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配伍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以进行性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糖尿病并发神经退行性病变,随着老龄化正日益严重,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特色优势明显。本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古代本草知识,基于基线等比增减设计法,以“痰-浊-毒”毒损脑络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核心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不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疾病模型,将认知功能系统评价、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及功能变化等多功效途径相结合,综合归类分析,定量描述其组分配伍变化与药效作用之间的相关性,多途径整合探讨“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配伍规律,以期揭示“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科学内涵,并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专科的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1)配伍规律研究运用基线等比增减设计法,分别建立四氧嘧啶-东莨菪碱小鼠糖尿病复合认知障碍模型和四氧嘧啶-半乳糖复合高脂小鼠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模型,观察不同配伍比例的“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分别从学习记忆能力、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等多方面综合评判,筛选出“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最佳配伍。(2)药效学验证在前期最佳配伍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大、小鼠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复合模型,分别从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空间方向辨别能力,改善糖脂代谢,以及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及功能等多方面,系统探讨“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最佳配伍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药效学作用。(3)初步机制研究建立大鼠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复合模型,分别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相关炎症途径,以及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增强胆碱能信号通路的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技术共同探讨“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配伍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初步作用机制。结果(1)配伍规律研究:“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不同配伍比例能明显或部分改善不同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小鼠的糖脂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提高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减少Aβ沉积,显示出较好的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其中“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最佳配伍为配比4即酒蒸黄连总生物碱54.7mg:石菖蒲挥发油4.17mg(以原药材计,酒蒸黄连0.835:石菖蒲2.5g)。(2)药效学验证:“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配伍(酒蒸黄连总生物碱54.7mg:石菖蒲挥发油4.17mg)对不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复合动物模型具有确切的增强学习记忆能力和空间方向辨别能力,改善糖代谢,调节脂代谢,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及功能的药效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学习记忆能力和空间方向辨别能力。“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配伍能明显或部分缩短糖尿病模型动物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时间,运动总距离减少,提高Y形水迷宫正确反应百分率;(2)改善糖代谢。“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配伍能明显或部分降低糖尿病动物模型的高血糖水平,降低体内FBG、Glu、GHb和GSP的含量,有效改善OGTT和ITT的异常,抑制HOMA-IR抵抗指数,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IAI敏感指数;(3)调节脂代谢。“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配伍能明显或部分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体内血清TC、TG、LDL-C、VLDL-C、ApoB和NEFA的含量,升高HDL-C、ApoA1的含量,降低脂质代谢紊乱因子TC/HDL-C和TG/HDL-C的比值,提高LDL-C/HDL-C和ApoA1/ApoB的比值;(4)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及功能。“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配伍能明显或部分改善糖尿病模型动物的海马组织锥体细胞坏死和神经元空泡变性程度,抑制神经元凋亡和Aβ42蛋白表达,减弱核磁共振成像的信号强度和ADC,增加FA。(3)初步机制研究:“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配伍调控作用机理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缓解相关炎症途径的反应和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增强胆碱能通路有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抗脂质过氧化损伤。“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对大鼠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复合模型能明显或部分降低MDA、LPO的含量,升高SOD、GSH的含量或活性,显示出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提高脑组织抗氧化的能力;(2)缓解相关炎症途径的反应。“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合对大鼠海马组织能明显或部分降低炎症因子IL-1、IL-6、TNF-α、iNOS及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示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发挥其保护神经元、改善认知障碍的功效;(3)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增强胆碱能相关通路。“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能明显或部分增加大鼠海马组织中Ach及ChAT的含量,增强ChAT的蛋白表达,降低AchE的含量及相关蛋白表达,显示药物通过促进脑组织中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增强胆碱能通路来发挥其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结论:综上所述,“酒蒸黄连-石菖蒲”具有较好的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其最佳配伍为酒蒸黄连总生物碱54.7mg:石菖蒲挥发油4.17mg(以原药材计,酒蒸黄连0.835:石菖蒲2.5g),初步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缓解脑部组织炎症途径的反应,促进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增强胆碱能相关通路等有关,综合发挥其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增加胰岛素抵抗的药效作用。
于金平,孙海洋,柴宗颖,王兴臣[5](2016)在《刺五加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刺五加治疗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刺五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手工检索相关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进行独立筛选、质量评价和原始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评价指标包括:1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尿蛋白定量;2空腹血糖;3不良反应。结果 9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73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被纳入,试验地点均在中国。系统评价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刺五加能显着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WMD=-41.53,95%CI(-46.53,-36.52),P<0.00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WMD=-0.08,95%CI(-0.09,-0.06),P<0.0001);2刺五加能显着降低空腹血糖(WMD=-0.62,95%CI(-1.08,-0.17),P=0.007);3刺五加并不显着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刺五加能够显着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及患者的空腹血糖,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试验方法学质量较低且样本量较小,因而有必要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的研究,以进一步证实刺五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牛晓静[6](2014)在《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生日期五运六气规律探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收集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的资料,从个体出生时间的五运六气着手分析,试图总结出五运六气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内在关联,从而为临床预防、及早发现糖尿病肾病及辨证治疗寻找新的切入点,为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和把中医五运六气学说应用到临床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收集了2013年1月20日至2014年1月20日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病例,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208例,不伴有糖尿病肾病的糖尿病患者176例,收集其基本资料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糖尿病情况,包括糖尿病病程、服药情况、血糖控制水平等,糖尿病肾病情况,包括糖肾的病程、尿蛋白情况等,以及合并其他并发症及临床疾病的情况。首先根据糖尿病病程将其分为病程≥10年组及病程<10年组,再根据患者是否伴有糖尿病肾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及对照组。依据出生日期,查《内经》的“年月一五运六气”表,确定每个人出生时间的运气因素,包括中运、司天之气、在泉之气、主气、客气、重复最多因素、体质的阴阳偏颇、客主加临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这些因素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发病率是否相关、何种因素相关性较大及其相关性如何,并结合中西医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收集的384例患者中,以糖尿病病程分为病程≥10年组及病程<10年组,其中糖尿病肾病组与对照组性别分布经x2检验,P>0.05,故可认为各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所有糖尿病肾病患者中,Ⅲ期患者共有61例,占全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9.3%,Ⅳ期患者共有130例,占62.5%,V期患者共有17例,占8.2%,说明在本研究所收集的病例中糖尿病肾病Ⅴ期构成比较其他期大。3.糖尿病肾病组及对照组其在年运、司天、在泉、主气、客气、重复最多因素、体质的阴阳偏颇、客主加临结果的频数分布均有一定差异,但无论在糖尿病病程≥10年组还是病程<10年组中,糖尿病肾病组及对照组其在年运、司天、在泉、主气、客气、重复最多因素、体质的阴阳偏颇、客主加临结果的分布经卡方检验,P值均>0.05,不具有统计意义,即尚不能认为上述因素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有影响。结论:通过分析所收集的患者运气学资料,现尚不能认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年运、司天、在泉、主气、客气、重复最多因素、体质的阴阳偏颇、客主加临结果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有影响。
蔡恩丽[7](2012)在《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同期对照试验的原则,采用单盲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汤(自拟方),一剂/日,两次/日,250ml/次。一个月为一疗程,观察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胱抑素C(CysC)、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脂(TG)和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及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等一般性临床资料方面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经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3.33%,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lc、Ccr、Scr、CysC、UAER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CysC、UAER、Scr、 C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组在减少UAER,降低CysC、 Ccr、Scr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均可改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两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在改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黄彩霞[8](2011)在《益肾化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肾虚湿浊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医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认识,采用益肾化浊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虚湿浊证。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益肾化浊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虚湿浊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糖、血脂、炎症因子、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血、尿β2微球蛋白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本病的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虚湿浊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和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益肾化浊方药,水煎剂,每日1剂,疗程3个月;对照组仅生活方式干预和西药常规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评价其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治疗前后观测血糖、血脂、炎症因子、尿微量白蛋白及血、尿β2微球蛋白等指标变化,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依从性。全部数据以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确诊并纳入的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虚湿浊证患者50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前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有可比性(P>0.05)。其结果:①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有效率8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00%(p<0.05)。②降糖方面:治疗组空腹及餐后血糖改善较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③改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及尿β2微球蛋白:治疗组血、尿β2微球蛋白改善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较对照组显着性差异(P<0.01)。④降血脂方面:治疗组TC、TG、LDL-c改善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 HDL-c改善较对照组显着性差异(p<0.01)。⑤炎症因子hs-CRP:两组治疗后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⑥安全性指标: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临床研究提示,西药治疗合用益肾化浊法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中药治疗既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虚湿浊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改善了患者的血糖、血脂,并能抗炎、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血、尿β2微球蛋白,且安全、有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秦棱[9](2011)在《芪丹饮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观察复方芪丹饮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观察芪丹饮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择脾肾阳虚证的糖尿病肾病住院及门诊病人共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经严格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常规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服用芪丹饮,1剂/d,早晚各服1次,每次约200m1;对照组服用福辛普利片(蒙诺)10mg,1次/d;联合组服用福辛普利片(蒙诺)10mg,1次/d,芪丹饮,1剂/d,早晚各服1次,每次约200m1疗程为2个月。三组目标血压控制为BP<或=130/80mmHg,不达标者,同时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血脂异常者,血脂康0.3 bi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ysC)、尿微量白蛋白变化,比较有效率,从而得出芪丹饮在糖尿病肾病中有无治疗作用。研究结果1在改善糖尿病肾病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0%,联合组总有效率93.3%,两组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0%,(P<0.05)。2在降低尿蛋白排泄率方面,三组分别比较治疗前后UAER: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而治疗组、联合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联合组UAER下降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联合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3在改善血清CysC、血肌酐、血尿素、肌酐清除率方面,三组治疗前后经t检验,P<0.01,有非常显着统计学差异;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联合组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联合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在血清TC、TRIG、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三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着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联合组TC、LDL-C、TRI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辩证使用芪丹饮可显着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治疗后的血清TC、TRIG、(?)密度脂蛋白水平,改善肾功能,证实芪丹饮的综合治疗作用。
张颖,苗明三[10](2011)在《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及中医药治疗特点》文中指出目的:总结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探索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特点。方法:归纳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模型特点及造模成功后表现,筛选与临床接近的中医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分析代表性中药活性成分、中药、中成药及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特点。结果:现有糖尿病肾病模型多为西医模型,缺少与临床接近的中医糖尿病肾病模型;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有疗效。结论:现有糖尿病肾病模型存在不足,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疗效显着。
二、刺五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LPO及SOD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刺五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LPO及SOD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青龙衣胶囊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及氧化应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蛋白尿的中医研究探析 |
1.1 蛋白尿中医病名的探析 |
1.2 蛋白尿病因病机的探析 |
1.3 中医各家对蛋白尿治则治法的探析 |
1.4 中成药治疗蛋白尿的研究进展 |
2 现代医学对蛋白尿及氧化应激指标的研究进展 |
2.1 蛋白尿的产生机制 |
2.2 蛋白尿的治疗药物 |
2.3 氧化应激与蛋白尿的关系 |
2.4 SOD、MDA、GSH-Px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1.4 主要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条件 |
2.2 模型的复制与实验分组 |
2.3 给药方法 |
2.4 实验取材 |
2.5 实验指标与方法 |
2.6 统计方法 |
结果 |
1.实验大鼠的一般情况 |
2.实验大鼠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情况 |
3.实验大鼠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
3.1 血清肌酐与尿素氮的变化情况 |
3.2 血清总胆固醇的变化情况 |
3.3 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情况 |
3.4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变化情况 |
4.实验大鼠的电镜结果 |
5.实验大鼠肾组织氧化损伤与抗氧化损伤指标的表达情况 |
5.1 肾组织SOD活力的测定 |
5.2 肾组织MDA含量的测定 |
5.3 肾组织GSH-Px活力的测定 |
讨论 |
1.关于肾性蛋白尿模型的选择 |
2.关于对照药物的选择 |
3.复方青龙衣胶囊的组方分析 |
4. 复方青龙衣胶囊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理分析 |
4.1 改善大鼠的一般状态 |
4.2 降低24h尿蛋白定量 |
4.3 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
4.4 减轻肾脏病理损伤 |
4.5 提高SOD、GSH-Px的活力,降低MDA的含量 |
5.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2)参苓白术散加味联合基础治疗对糖尿病肾病Ⅲ期(脾虚湿盛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理论研究 |
(一)中医理论研究 |
1.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2.病因病机 |
3.辨证论治 |
(二)西医理论研究 |
1.DKD定义 |
2.DKD分期 |
3.发病机制 |
4.治疗策略 |
二、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1.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3.纳入标准 |
4.排除标准 |
5.中止标准 |
6.剔除标准 |
7.脱落标准与处理 |
(二)研究方法 |
1.随机分组 |
2.治疗方案 |
3.观察疗程 |
4.观察指标 |
5.临床疗效评价 |
6.统计方法 |
7.治疗前基线比较 |
(三)研究结果 |
1.临床疗效分析 |
2.安全性评价 |
3.不良反应 |
三、分析讨论 |
(一)研究思路 |
(二)DKD脾虚湿盛证中医发病机制 |
1.脾虚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
2.湿浊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
(三) 参苓白术散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研究 |
1.参苓白术散加味组方分析及药物药理学研究 |
2.现代临床研究 |
(四)研究结果分析及机理探讨 |
1.缓解临床症状 |
2.降低尿微量蛋白 |
3.调节糖代谢 |
4.调节脂代谢 |
5.安全性分析 |
(五)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着作论文 |
(3)茯苓复合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 |
第1章 引言 |
1.1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
1.2 糖尿病治疗 |
1.2.1 口服西药治疗 |
1.2.2 口服中药治疗 |
1.2.3 注射胰岛素制剂 |
1.3 糖尿病模型 |
1.3.1 自发性动物模型 |
1.3.2 诱发性动物模型 |
1.4 茯苓复合提取物 |
1.4.1 茯苓的功效 |
1.4.2 人参的功效 |
1.4.3 刺五加的功效 |
1.5 胰岛素抵抗 |
1.6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及饲养环境 |
2.1.2 动物饲料 |
2.1.3 茯苓复合提取物 |
2.1.4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2 2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 |
2.2.1 模型制备方法及分组 |
2.2.2 糖尿病模型的判定标准 |
2.2.3 实验动物相关指标检测 |
2.3 茯苓复合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
2.3.1 动物模型制备与分组 |
2.3.2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体重的测定 |
2.3.3 各组大鼠空腹血糖的测定 |
2.3.4 各组大鼠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测定 |
2.3.5 各组大鼠血脂的测定 |
2.3.6 各组大鼠血清MDA、SOD的测定 |
2.3.7 胰腺、肝脏病理学观察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2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 |
3.1.1 大鼠行为学观察 |
3.1.2 大鼠体重的变化 |
3.1.3 大鼠空腹血糖检测结果 |
3.1.4 大鼠血脂检测结果 |
3.1.5 大鼠血清胰岛素(INS)检测结果 |
3.1.6 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 |
3.1.7 各组大鼠模型成功率比较 |
3.2 茯苓复合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
3.2.1 大鼠的一般情况 |
3.2.2 大鼠体重变化 |
3.2.3 大鼠空腹血糖(FBG)检测结果 |
3.2.4 大鼠血清胰岛素(INS)检测结果 |
3.2.5 大鼠血清胰高血糖素(GC)检测结果 |
3.2.6 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
3.2.7 大鼠血脂检测结果 |
3.2.8 大鼠血清SOD检测结果 |
3.2.9 大鼠血清MDA检测结果 |
3.2.10 大鼠胰腺和肝脏病理学改变 |
第4章 讨论 |
4.1 2 型糖尿病模型建立 |
4.2 复合提取物对大鼠糖代谢的影响 |
4.3 复合提取物对大鼠血脂的影响 |
4.4 复合提取物对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资助课题 |
(4)“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配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实验研究进展 |
1.1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
1.1.1 发病机制 |
1.1.2 中药治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 |
1.2 糖尿病肾病 |
1.2.1 发病机制 |
1.2.2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 |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1.3.1 发病机制 |
1.3.2 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1.4.1 发病机制 |
1.4.2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 |
1.5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 |
1.5.1 发病机制 |
1.5.2 中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实验研究 |
1.6 小结与讨论 |
第二章 基于基线等比增减设计的“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配伍规律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受试药物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1.4 实验动物 |
2.1.5 实验场地 |
2.1.6 数据统计方法 |
2.2 基线等比增减设计 |
2.3 “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配伍规律研究 |
2.3.1 “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对四氧嘧啶-东莨菪碱小鼠糖尿病复合认知障碍模型的影响 |
2.3.2 “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对四氧嘧啶-半乳糖复合高脂小鼠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模型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最佳配伍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药效学验证实验 |
3.1 实验材料 |
3.2 “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最佳配伍对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 |
3.3 “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最佳配伍对小鼠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药效学研究 |
3.4 “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最佳配伍对大鼠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药效学研究 |
3.5 小结 |
第4章 “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配伍调控作用初步机理探究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及结果 |
4.3 小结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刺五加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诊断标准 |
1.3纳入标准 |
1.4治疗方法 |
1.5观察指标 |
1.6疗效判定标准 |
1.7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特征 |
2.2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
2. 3 有效性 |
2.3.1 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 |
2.3.2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
2.3.3空腹血糖(FPG) |
2.4安全性 |
2.5发表偏倚 |
3 讨论 |
(6)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生日期五运六气规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西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一、糖尿病肾病的流行病学 |
二、西医关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
三、西医对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
四、糖尿病肾病的西医治疗 |
第二节 中医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一、中医对DN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二、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研究现状 |
第三节 关于体质及其与DN的关系研究 |
一、《内经》的体质医学思想 |
二、后世医家关于体质的研究 |
三、有关体质与DN的关系研究 |
四、辨识体质的意义 |
第四节 五运六气的含义及其与体质与发病倾向的研究 |
一、五运六气的含义 |
二、运气学与体质与发病倾向的研究 |
三、发展趋势评述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一、病例来源 |
二、病例标准 |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二节 结果 |
一、一般情况分析 |
二、运气因素的统计结果 |
三、糖肾患者分期频率分布结果 |
第三节 讨论 |
一、临床资料分析 |
二、创新点 |
三、不足之处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临床观察表 |
致谢 |
(8)益肾化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肾虚湿浊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部分 |
1 西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1.1 糖尿病肾病的流行病学 |
1.2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 |
1.3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
2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2.1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病名的认识 |
2.2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治疗方法 |
3 益肾化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论基础 |
3.1 肾虚为糖尿病肾病致病之本 |
3.2 湿浊为糖尿病肾病主要因素 |
3.3 肾虚湿浊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病例选择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病例脱落标准 |
2.6 脱落病例处理 |
2.7 终止试验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治疗方法 |
5 观察指标 |
5.1 一般项目 |
5.2 疗效观察指标 |
5.3 安全性观察指标 |
6 疗效标准 |
6.1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6.2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
6.3 血糖疗效判定标准 |
7 安全性评价标准 |
8 统计学处理 |
9 结果 |
9.1 病例入选与试验完成情况 |
9.2 两组基线比较 |
9.3 疗效指标比较 |
9.4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分析 |
10 讨论 |
10.1 立论依据 |
10.2 组方分析 |
10.3 疗效分析 |
10.4 机理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芪丹饮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研究 |
1.1 中医学对DN的认识及研究 |
1.1.1 中医对DN病因病机的研究 |
1.1.2 中医对DN治疗的研究 |
1.2 西医对DN的认识及研究 |
1.2.1 DN的发病机制 |
1.2.2 DN的诊断及分期 |
1.2.3 西医对DN的治疗研究 |
1.1.3 评述与展望 |
第2章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病例来源 |
2.1.2 研究对象 |
2.2 临床研究方案 |
2.2.1 研究设计 |
2.2.2 实验药物及给药方法 |
2.2.3 观察指标 |
2.2.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2.2.5 实验室检测指标评分(自拟) |
2.2.6 安全性评价 |
2.2.7 样本含量估算 |
2.2.8 数据统计分析处理 |
2.3 研究路线 |
2.4 研究结果 |
2.4.1 两组病人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比较 |
2.4.2 治疗后三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比较 |
2.4.3 治疗前后三组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 |
2.4.4 治疗前后三组肾功能结果对照 |
2.4.5 治疗前后三组血脂水平对照 |
2.4.6 治疗前后三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照 |
2.5 药物不良反应 |
2.6 结论 |
2.6.1 根据制定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2.6.2 三组分别比较治疗前后UAER |
2.6.3 三组肌酐、尿素、CysC、肌酐清除率治疗前比较 |
2.6.4 三组治疗前后TC、LDL-C、TRIG比较 |
2.6.5 三组治疗前FBG、HbAlC比较 |
2.7 讨论 |
2.7.1 芪丹饮的方药探讨 |
2.7.2 现代药理研究 |
2.7.3 芪丹饮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症状的改善 |
2.7.4 芪丹饮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微量尿蛋白的影响 |
2.7.5 芪丹饮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血清胱抑素指标的影响 |
2.7.6 芪丹饮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其他生化指标的影响 |
2.8 本课题存在的问题 |
2.8.1 样本量 |
2.8.2 患者的依从性 |
2.8.3 观察周期 |
2.8.4 观察指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芪丹饮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表 |
附录2 临床症状评分表 |
附录3 中英文对照及略语表 |
致谢 |
四、刺五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LPO及SOD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青龙衣胶囊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及氧化应激的影响[D]. 蔡荔.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20(02)
- [2]参苓白术散加味联合基础治疗对糖尿病肾病Ⅲ期(脾虚湿盛型)的临床观察[D]. 于婷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茯苓复合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D]. 张叶茁. 吉林大学, 2020(08)
- [4]“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配伍规律研究[D]. 陶梦敏. 西南民族大学, 2019
- [5]刺五加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系统评价[J]. 于金平,孙海洋,柴宗颖,王兴臣. 光明中医, 2016(01)
- [6]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生日期五运六气规律探究[D]. 牛晓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7]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D]. 蔡恩丽. 云南中医学院, 2012(07)
- [8]益肾化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肾虚湿浊证的临床研究[D]. 黄彩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9]芪丹饮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观察[D]. 秦棱.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
- [10]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及中医药治疗特点[J]. 张颖,苗明三. 中医学报, 2011(03)
标签:糖尿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论文; 刺五加论文; 血糖指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