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尿系列蛋白检测在早期诊断过敏性紫癜肾小管损害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高星辰,侯玮玮,吕媛[1](2021)在《血清胱抑素C联合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继发肾损伤中的预测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继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82例败血症足月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AKI分为AKI组(34例)和非AKI组(48例),并随机选取同期50例因母亲孕期异常入院但无器质性疾病的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评估3组血清CysC及RBP水平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ysC和RBP联合检测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继发AKI的价值。结果 AKI组血清CysC及RBP水平高于非AKI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AKI组血清CysC及RB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 2期和3期患儿血清CysC及RBP水平高于1期患儿,合并症组高于无合并症组,预后不良组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及RBP单独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后继发AKI的敏感度分别为82.4%、73.5%,特异度分别为70.8%、79.2%。2种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2%、70.7%。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继发AKI时,血清CysC及RBP水平会升高,这两项指标在预测新生儿败血症继发AKI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联合检测两种标志物有助于提高对AKI的预测能力。
傅仙平[2](2021)在《血清补体C1q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紫癜性肾炎患儿早期诊断及疾病预后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对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早期诊断及疾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HSPN患儿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相关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补体C1q、尿RBP等实验室指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S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补体C1q、尿RBP诊断HSPN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 (IgM)、尿RBP及血清补体C1q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补体C1q(OR=1.853,P=0.041)、尿RBP(OR=1.865,P=0.017)是HS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血补体C1q联合尿RBP诊断HSP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高于血补体C1q、尿RBP单独检测的0.685、0.743 (P<0.05); HSPN急性期血补体C1q、尿RBP水平均高于缓解期(P<0.05)。结论联合血补体C1q、尿RBP检查可提高对HSPN的早期诊断价值,可辅助临床预后评估。
孙晓艺[3](2021)在《单中心3年558例儿童IgA血管炎肾损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IgA血管炎(Immunoglobulin A vasculitis,IgAV)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可能导致IgA血管炎肾脏受累的危险因素,旨在临床中为IgA血管炎患儿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以期进行早期干预,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山东省立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首次住院诊断为IgA血管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肾脏受累进行分组。应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应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肾脏受累与IgA血管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IgA血管炎患儿558例,其中男324例(58.1%),女234例(41.9%),男女比例为1.38:1。其中共有219例患儿发展为IgA血管炎性肾炎(IgA vasculitis with nephritis,IgAVN),肾脏受累率为 39.2%。肾脏受累的中位时间为15(7,26)天。143例(25.6%)患儿春季发病,69例(12.4%)患儿夏季发病,196(35.1%)例患儿秋季发病,150例(26.9%)患儿冬季发病,秋季发病患儿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季节。213例(38.2%)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前驱感染,72例(12.9%)患儿存在相关过敏性疾病史,19例(3.4%)存在IgA血管炎家族史。2.临床表现:以皮肤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患儿共469例(84.1%),以消化道症状起病者62例(11.1%),以关节症状起病者27例(4.8%)。所有IgA血管炎患儿均有可触性紫癜,其中105例(18.8%)患儿紫癜仅反复1次,453例(81.2%)患儿紫癜反复次数≥2次。364例(65.2%)患儿在疾病急性期出现了消化道症状,259例(46.4%)患儿在疾病急性期出现了关节症状。3.单因素分析:同IgA血管炎无肾损伤组相比,肾损害组中年龄≥10岁、紫癜反复的次数≥2次、血红蛋白≥150g/L、血清免疫球蛋白A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G降低、总T细胞百分比升高、CD3+CD4+T细胞百分比升高、NK细胞百分比降低、血清总蛋白<60g/L、总胆固醇≥5.72mmol/L、甘油三酯≥1.5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0岁、紫癜反复次数≥2次、血清总胆固醇≥5.72mmol/L,CD3+CD4+T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清IgA升高可能为儿童IgA血管炎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1.IgA血管炎患儿男多于女,肾脏受累率为39.2%,发病2周为肾脏受累的高峰期。秋冬季节发病率高,感染可能为其发病的重要诱因。绝大多数患儿以皮肤表现起病,病程中可伴有多次紫癜反复,同时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关节疼痛、肾脏损伤等多种临床表现。2.年龄≥10岁、紫癜反复次数≥2次、血清总胆固醇≥5.72mmol/L,CD3+CD4+T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清IgA升高可能为儿童IgA血管炎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患儿同时具备上述多个危险因素,肾脏受累风险明显增加,因此,对于上述患儿,应加强监测尿液情况,密切随访。
张心颜[4](2021)在《儿童1型糖尿病不同病程中血清VEGF、AECA、ADA水平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通过比较不同病程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AECA)、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的水平变化,探究其与病程长短的关系。(2)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与病程具有相关性,通过研究上述指标与病程的关系,以期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间就诊于大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的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确诊为1型糖尿病1年以上的患儿45例,作为病例组,将病例组按照病程长短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1-3年(包括1年)组、3-5年(包括3年)组、5年以上(包括5年)组,每组各15例,同时选取同时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病例组及对照组患儿血清VEGF、AECA水平,通过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血清ADA水平(检测由我院检验科实验人员完成),比较病例组整体、病例组各亚组与对照组之间检测指标的差异,比较病例组各亚组之间检测指标的差异,同时检测病例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与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剔除数据缺失等病例,实际共入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1-3年(包括1年)组15例,3-5年(包括3年)组8例,5年以上(包括5年)组7例,各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2)病例组整体VEGF水平[2185.31(1950.31,2389.06)]与对照组VEGF水平[2263.13(1623.44,2501.88)]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各亚组与对照组之间VEGF水平不存在差异(P>0.05);病例组中1-3年、3-5年、5年以上组患儿VEGF(pg/ml)水平分别为[2230.63±434.80,2197.10±180.48,1878.93±42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病例组重新分组,1-3年组与3年以上组VEGF水平[2230.63±434.80,2048.63±34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例组整体AECA水平[1536.67(1290.56,1660.97)]与对照组AECA水平[1453.06(1314.86,1609.7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各亚组与对照组之间AE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3个亚组中1-3年、3-5年、5年以上组患儿AECA(pg/ml)水平分别为[1536.11(1291.11,1703.33),1613.33(1529.72,1664.30),1478.33(1252.78,153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年组与3年以上组AECA水平[1536.11(1291.11,1703.33),1537.33(1288.89,162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病例组ADA水平[12.25(9.60,15.00)]明显高于对照组[9.7(8.38,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1-3年、3-5年、5年以上组患儿ADA(U/L)水平分别为[11.48±3.45,12.54±2.61,13.94±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平均水平随病程具有升高趋势;病例组各亚组与对照组之间ADA水平存在差异,差异来自于对照组与5年以上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年组与3年以上组ADA水平[11.48±3.45,13.19±2.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病例组VEGF、AECA、ADA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病例组VEGF水平与AECA水平呈正相关。结论1.病例组血清A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中5年以上亚组A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ADA与糖尿病病程可能具有相关性,可能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2.病例组、病例组各亚组及对照组之间血清VEGF、AECA水平无明显差异,考虑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3.病例组VEGF、AECA、ADA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考虑样本量小有关。
唐林,吴海芬,张远朝,冯荣波[5](2020)在《CysC和CRP水平在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脏损害评价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CysC(血清胱抑素C)和CRP(C反应蛋白)水平在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脏损害评价中的价值,为早期肾脏损害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2020年3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3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设为观察组,并根据有无肾脏损害分为肾脏损害组(n=17),无肾脏损害组(n=13),另选取同期1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均采取液相透射比浊法检测及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进行CysC和CRP的检测,比较三组CysC和CRP水平。结果观察组过敏性紫癜患儿在CysC和CRP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 <0.05);肾脏损害组患儿的CysC(4.64±0.26)mmol/L和CRP(21.64±4.66)mg/L显着高于无肾脏损害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肾脏损害组尿素氮(15.35±3.27)mmol/L、肌酐水平(323.63±76.46)μmol/L显着高于无肾脏损害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ysC(r=1.036,P <0.05)与CRP(r=1.315,P <0.05)与HSPN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CysC和CRP水平,能够为早期判断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损害提供可靠依据。
傅庭华[6](2020)在《尿微量白蛋白 转铁蛋白 α1-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过敏性紫癜(HSP)可累及皮肤及其他器官,而肾脏拥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受累时可出现肾小球、肾小管受损,导致HSP儿童患者出现肾损害,即紫癜性肾炎(HSPN)[1]。但HSP患儿早期多无明显症状,经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结果多无异常,但此时其肾脏可能已遭受损伤,而肾损害程度对患儿远期预后有着关键作用,故及早发现HSP肾损害非常重要[2]。而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可反映早期肾病、肾损伤,为早期肾损害常用检测指标;转铁蛋白(TRF)在出现肾损害时易经肾小球滤过膜外泄;尿α1-微球蛋白(α1-MG)在肾小管出现损伤时,水平会
张慧璠[7](2020)在《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钠钾离子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了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与血、尿中钠、钾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要求从2015年08月-2019年0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选择300例,以尿微量白蛋白分为两组,即尿微量白蛋白<30mg/24h组和尿微量白蛋白≥30mg/24h组,收集患者的血钠、血钾、24小时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钠、尿钾等资料,针对不同水平的尿微量白蛋白与尿钠、尿钾及血钠、血钾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在体重指数、肌酐、尿酸、动态血压日间收缩压、诊室舒张压、血钾、血钠、尿钠、尿钾、血钠/血钾、尿钠/尿钾之间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分析后,体重指数BMI、血钾、血钠、血钠/血钾、肌酐、甘油三酯、尿钠、尿钾、尿钠/尿钾与尿微量白蛋白之间存在相关性,经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后可得出,体重指数、血钾、血钠、肌酐为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因素。结论:体重指数、血钾、血钠、肌酐为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因素。
张延森[8](2019)在《肝豆汤对湿热内蕴型Wilson病早期肾脏损伤临床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湿热内蕴型WD患者早期肾脏损伤指标变化及探讨GDT对湿热内蕴型WD患者早期肾脏损伤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 C)、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尿免疫球蛋白(UIg G)、尿转铁蛋白(UTRF)、尿微量白蛋白(Um Alb)、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尿α1微球蛋白(Uα1-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的影响;(2)观察GDT对湿热内蕴型WD患者早期肾脏损伤指标、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总疗效等改善情况,指导临床治疗WD患者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1)本课题临床实验以80例湿热内蕴型WD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0例湿热内蕴型WD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同时给予保肝治疗、低铜饮食、DMPS静脉滴注,用药方法为20mg/kg静滴qd,一个疗程应用6天DMPS,补锌、钙2天,共8天,共用药6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GDT口服;观察治疗前后WD病组与体检组和治疗组与对照组早期肾脏损伤指标、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的影响,评价GDT对湿热内蕴型WD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改善情况。(2)数据处理应用SPSS 21.0,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计量资料,选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选用卡方检验等处理计数资料。绘图选用Graph Pad Prism V6.0。结果:(1)早期肾脏损伤指标与体检组相比,WD患者早期肾脏损伤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 C)、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尿免疫球蛋白(UIg G)、尿转铁蛋白(UTRF)、尿微量白蛋白(Um Alb)、β2微球蛋白(Uβ2-MG)、尿α1微球蛋白(Uα1-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均明显高于体检组(P<0.01),结果表明湿热内蕴型WD患者有一定程度早期肾脏损伤。(2)早期肾脏损伤指标影响经过6个疗程治疗后2组早期肾脏损伤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 C)、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尿免疫球蛋白(UIg G)、尿微量白蛋白(Um Alb)、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尿α1微球蛋白(Uα1-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均降低明显(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尿转铁蛋白(UTRF)、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降低不明显(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临床总疗效指标6个疗程排铜治疗结束后,分别计算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76.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GDT联合DMPS组临床疗效好于单纯使用DMPS组。(4)2组量表指标1)中医证候量表:两组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分别统计两组积分变化,结果表明GDT联合DMPS组和单纯DMPS组都下降明显(P<0.01),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GDT联合DMPS优于单纯使用DMPS。2)统一Wilson病评分量表Ⅲ(UWDRS-Ⅲ):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UWDRS-Ⅲ评分值比较(P>0.05);2组治疗6疗程后评分值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5)24h尿铜指标疗前GDT联合DMPS组与单纯DMPS组24h尿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疗程治疗后,分别统计两组24h尿铜情况,结果表明两组24h尿铜都显着增加(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1);4疗程后24h尿铜均增加(P<0.01),但较2疗程低(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1);6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24h尿铜均轻度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研究表明24h尿铜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而后渐趋平稳,治疗组比对照组在2疗程、4疗程排铜效果更明显。(6)安全性指标1)血常规:2组治疗前WBC、RBC、PLT比较(P>0.05);2组治疗6疗程后治疗组WBC、RBC、PLT与同组疗前比较仅稍有降低,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WBC、RBC、PLT与同组疗前比较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GDT联合DMPS对患者血常规无明显影响,单纯DMPS有降低血常规三系细胞副作用。2)肝肾功能:2组治疗前ALT、AST、BUN、Scr比较(P>0.05);2组6疗程后ALT、AST与同组疗前比较都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后GDT联合DMPS组降低更明显,且与单纯DMPS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后两组BUN、Scr稍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GDT在保护肝脏确切疗效,对肾功能影响不大,可能与早期肾脏损伤时肾功能损伤指标变化不明显有关。(7)不良反应在发热、皮疹、恶心、纳差等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发生率为7.50%,对照组发生率为25.64%(P<0.05),表明GDT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1)湿热内蕴型WD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早期肾脏损伤;(2)GDT联合DMPS可改善Wilson病早期肾脏损伤指标,增加24h尿铜且优于单纯使用DMPS;(3)GDT联合DMPS能提高湿热内蕴型Wilson病患者临床总疗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UWDRS-Ⅲ神经症状积分,且优于单纯使用DMPS,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帕孜来提·艾海买提[9](2019)在《补气脉通片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补气脉通片对气虚血瘀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诊室血压(MOBP)、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血清胱抑素C(Cys-C)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11月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HN)患者56例,按照纳入时间顺序依次抽取临床试验随机化信函,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仅予氯沙坦钾片(100mg*7片),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服补气脉通片(0.32g*100片)。治疗8周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诊室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血清胱抑素C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本研究各类指标上的统计学分析如下:(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ACR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ys-C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诊室血压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补气脉通片能降低气虚血瘀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ACR水平,不能降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Cys-C水平。(2)补气脉通片不能有效降低气虚血瘀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诊室血压。(3)补气脉通片能改善气虚血瘀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因此补气脉通片在氯沙坦钾片基础上对气虚血瘀型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患者有一定疗效。
蒋新华,刘道彦,王丽[10](2018)在《尿液NAG与α1-MG联合检测对肾间质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与α1-微球蛋白(α1-MG)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肾小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4月221例肾活检患者的病理报告结果,根据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将患者分为肾小管-间质受损组(受损组)和肾小管-间质正常组(正常组),比较分析两组尿液NAG与α1-MG的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以及2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受损组患者尿液NAG与α1-MG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液NAG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8,α1-MG的AUC为0.774。尿液NAG与α1-MG联合检测与NAG单独检测比较,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17、6.208、4.315、7.812,P<0.05)。尿液NAG与α1-MG联合检测与α1-MG单独检测比较,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7、10.175、7.290、13.591,P<0.01)。结论联合检测尿液NAG与α1-MG对肾小管-间质损伤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二、尿系列蛋白检测在早期诊断过敏性紫癜肾小管损害中的临床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尿系列蛋白检测在早期诊断过敏性紫癜肾小管损害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胱抑素C联合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继发肾损伤中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测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3组入院时及确诊1周内血清CysC及RBP水平比较 |
2.2 血清CysC、RBP及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继发AKI的预测价值 |
2.3 不同分期肾损伤新生儿血清CysC及RBP水平比较 |
2.4 有合并症和无合并症新生儿血清CysC及RBP水平比较 |
2.5 AKI组不同预后新生儿血清CysC及RBP水平比较 |
3 讨 论 |
(2)血清补体C1q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紫癜性肾炎患儿早期诊断及疾病预后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
2.2 两组免疫球蛋白与血补体C1q、尿RBP水平的比较 |
2.3 预测HSPN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
2.4 ROC曲线分析血补体C1q、尿RBP单独或联合对HSPN的诊断价值 |
2.5 HSPN不同病程时期血补体C1q、尿RBP水平的变化 |
3 讨论 |
(3)单中心3年558例儿童IgA血管炎肾损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儿童IgA血管炎诊断标准 |
2.1.2 儿童IgA血管炎性肾炎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资料收集 |
2.2.2 随访 |
2.2.3 分组 |
2.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临床表现 |
3.2.1 首发症状 |
3.2.2 皮肤表现 |
3.2.3 消化道症状 |
3.2.4 关节症状 |
3.2.5 其他表现 |
3.3 单因素分析 |
3.4 多因素分析 |
4. 讨论 |
4.1 一般资料与临床特征 |
4.2 临床特征与肾损害关系 |
4.3 血常规与IgAV肾损害关系 |
4.4 凝血及纤溶指标与IgAV肾损害关系 |
4.5 免疫功能与IgAV肾损害关系 |
4.6 其他指标及其与IgAV肾损害关系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IgA血管炎肾损害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儿童1型糖尿病不同病程中血清VEGF、AECA、ADA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及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CysC和CRP水平在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脏损害评价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Cys C和CRP水平比较 |
2.2 对三组Cys C和CRP水平进行比较 |
2.3 三组受试者的肾功能指标比较 |
2.4 Cys C和CRP水平与HSPN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
3 讨论 |
(6)尿微量白蛋白 转铁蛋白 α1-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方法: |
1.4 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尿mAlb、TRF、α1-MG水平: |
2.2 符合率与检出率: |
3 讨论 |
(7)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钠钾离子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内容与方法 |
3.质量控制 |
4.统计方法 |
5.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8)肝豆汤对湿热内蕴型Wilson病早期肾脏损伤临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 |
2.1 病例资料 |
2.2 诊断标准 |
2.3 病例纳入标准 |
2.4 剔除标准 |
2.5 病例脱落 |
2.6 分组 |
2.7 治疗药物及方法 |
2.8 伦理学要求 |
3 临床指标 |
3.1 临床理化指标及测定 |
3.2 临床总疗效评价 |
3.3 量表指标 |
3.4 24 h尿铜 |
3.5 安全性指标 |
4 数据处理 |
5 结果 |
5.1 湿热内蕴型WD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基本资料比较 |
5.2 湿热内蕴型WD患者治疗前后总疗效指标比较 |
5.3 湿热内蕴型WD患者治疗前后量表指标比较 |
5.4 湿热内蕴型WD患者治疗前后早期肾脏损伤指标比较 |
5.5 对24h尿铜的影响 |
5.6 对安全性指标的影响 |
5.7 不良反应 |
6 讨论 |
6.1 中医对Wilson病的认识 |
6.2 西医对Wilson病认识 |
6.3 肝豆汤治疗Wilson病研究 |
6.4 临床观察指标的选择 |
6.5 Wilson病早期肾脏损伤指标分析 |
6.6 治疗后相关结果分析 |
6.7 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影响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
个人简介 |
致谢 |
(9)补气脉通片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样本量计算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疗效判定标准 |
2.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检测方法 |
3.质量控制 |
4.统计方法 |
5.流程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尿液NAG与α1-MG联合检测对肾间质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尿液NAG、α1-MG水平比较 |
2.2 尿液NAG与α1-MG的ROC曲线分析 |
2.3 各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分析 |
3 讨论 |
四、尿系列蛋白检测在早期诊断过敏性紫癜肾小管损害中的临床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胱抑素C联合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继发肾损伤中的预测价值[J]. 高星辰,侯玮玮,吕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14)
- [2]血清补体C1q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紫癜性肾炎患儿早期诊断及疾病预后中的价值[J]. 傅仙平. 中国妇幼保健, 2021(12)
- [3]单中心3年558例儿童IgA血管炎肾损害危险因素分析[D]. 孙晓艺. 山东大学, 2021(12)
- [4]儿童1型糖尿病不同病程中血清VEGF、AECA、ADA水平的研究[D]. 张心颜.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CysC和CRP水平在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脏损害评价的临床价值[J]. 唐林,吴海芬,张远朝,冯荣波. 中国处方药, 2020(11)
- [6]尿微量白蛋白 转铁蛋白 α1-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诊断价值[J]. 傅庭华. 山西医药杂志, 2020(14)
- [7]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钠钾离子的相关性[D]. 张慧璠.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肝豆汤对湿热内蕴型Wilson病早期肾脏损伤临床干预研究[D]. 张延森.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补气脉通片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疗效观察[D]. 帕孜来提·艾海买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8)
- [10]尿液NAG与α1-MG联合检测对肾间质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J]. 蒋新华,刘道彦,王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