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胶印糊版特例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蔡成基[1](2018)在《2018柔印杭州年会的启示》文中指出一、环保大形势对柔印的进一步推广是重大利好以2018年10月1日开始执行的油墨环境标志标准HJ 371—2018《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凹印油墨和柔印油墨》为节点,印刷界的各种环保处理方案明显朝源头控制方向倾斜。近两年来业界相关的一些纷争,迷雾消散,尘埃落定,发展方向明了。道路虽然还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上马容易但投资大、废气处理过程成本高的各种末端处理方案,据一位正在参与拟定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教授披露,均已有发生爆炸的案例。经处
何晓强[2](2013)在《“知已知彼”巧赢油墨干燥“障碍赛”》文中提出只有了解了影响油墨干燥的诸多元素,并加以改善或恰当应用,才能赢得油墨干燥"障碍赛"。油墨干燥指油墨从流体状态转化为固体状态的变化过程,其速度快慢对印品质量有很大影响——干燥过快,油墨会在印版表面结皮、糊版,使印刷品出现油墨堆积、光泽不良的现象;干燥过慢,印刷品背面可能发生
龙永红[3](2009)在《印刷质量检测的彩色图像分割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印刷质量检测是现代印刷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印刷品质量、产量和效率。针对具有强非线性、不确定性、时变等特点的印刷过程,采用传统的检测理论或单一的图像处理技术难以满足多对象全画面在线检测的要求,本文提出印刷图像质量检测的彩色图像分割及相关技术,建立基于视觉感知的印刷质量评估体系,有效解决印刷图像质量客观评价与人眼主观评价一致的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基于视觉感知的图像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印刷工艺和人眼的视觉感知特点,将印刷图像质量分为图像质量和文字质量,提出基于视觉感知的印刷图像质量评价基本框架,包括色彩测量、图文检测和自动控制三部分。主要研究文字区域定位、图像感兴趣区域划分和半色调图像网点面积率三种分割策略,从而建立多对象、多过程与主观评价一致的印刷质量客观测控模型。(2)基于光照颜色补偿的在线颜色测量技术针对印刷在线色彩测量环境不能满足标准照明条件的问题,设计基于双色反射模型和有限维线性模型的光照颜色补偿方法,采用双色反射模型估计光源的颜色,解决光照估计难的问题,采用有限维线性模型,得到物体表面在标准光源下的颜色值。并对RGB色差计算公式进行改进,在保证色差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计算速度。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光照颜色补偿的色彩测量精度满足要求。(3)半色调图像网点面积率智能测量策略由于印刷过程的复杂性、专色和黑版技术的影响,难以用单一模型实现印后图像的四色网点面积率的还原,提出基于颜色区域的组合神经网络RGB-CMYK转换策略。针对颜色相近像素的网点面积率趋于相近的特点,首先采用改进基于模糊集2的自适应彩色分割算法获取图像的主颜色,并通过定义模糊同一性,有效地克服了阈值不确定性、没有考虑空间信息的缺点,采用多个神经子网络分别实现对应主颜色区域的转换。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的网点面积率检测精度高,为有效检测各色印刷质量和实现印刷控制提供理论支持。(4)复杂背景的彩色印刷图像文字定位方法针对印刷文字背景复杂,语种、字体、颜色等形式多变,文字定位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主颜色和连通分量特征的文字区域分割方法。设计以强边缘内局部平滑颜色为聚类中心的粗分割,保留了页面文字的颜色,采用均值偏移的精分割进一步减少主颜色数量,提高计算的速度,最大相似法滤波的后处理提高识别的准确度。根据汉字结构特点,设计基于专家知识的汉字重建规则库、启发式滤波和基于区域几何位置的文本区域定位等连通分量方法,从彩色印刷版面中分割出文字区域。实验结果表明,以上方法能有效地去除复杂背景干扰,适应字体、尺度等变化,在不同类型的图像中都能得到较好的定位结果,也完整地将印刷图像分割成文字区和图像区。(5)基于视觉感知的图像“感兴趣区”分割模型为实现印刷页面图像质量与人眼视觉感知一致的目的,提出一种改进基于颜色和纹理的分割方法。采用基于可控金字塔的纹理分割方法,模拟人类视觉皮质分解为一系列具有方向性和空间频率的独立通道特点,将图像分割成六类纹理区域;应用最优颜色距离法提取区域颜色特征,该方法不仅结合图像像素间的相关性,还综合图像的局部和全局信息,提取的颜色特征符合人眼视觉的相似性准则;在每个纹理区内结合颜色特征,采用均值偏移算法进行自适应聚类,获得多个纹理相同、颜色特征接近的子区域,子区域合并后将图像中不同对象和背景完全区分。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对光照等影响鲁棒性好,“感兴趣区”具有颜色、纹理、语义一致的特点,为基于视觉感知的图像质量评价体系打下基础。
管力明[4](2009)在《胶印质量智能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数字化、智能化是目前印刷业的发展趋势,本文采用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控制、事例专家系统和遗传算法等智能控制技术,对胶印质量控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胶印生产中的印刷品色彩在线检测、胶印机输纸机构无轴同步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生产试验分析及总结印刷领域专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胶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指标评价参数;全面分析了胶印生产过程和质量影响因素,以及控制的要求与特性。详细讨论了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相结合应用于印刷品质量综合评价中。建立了印品质量评价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理论框架。所建立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不但对印品质量中的各一级指标给出评价,而且反映了各测量指标对印品质量的影响,从而更能对印品质量整体状态做出合理、科学的评价。在分析印刷色彩还原及其品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量印刷品颜色,并建立偏最小二乘的数据分析模型对印刷品颜色进行预测,从而为实现在线检测印刷品颜色奠定研究基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PLS建模方法可以非常准确地测量印刷品的颜色值,为印刷生产过程中印刷品颜色的近红外光谱在线测量与优化控制创造了条件。结合单张纸输纸机多轴传动系统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无轴单张纸输纸系统的混合同步控制算法,为高速稳定的无轴单张纸输纸机研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为无轴传动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印刷工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根据胶印过程与质量控制的特性,本文首次提出了胶印质量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法,详细论述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实现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设计中的知识表示、事例库的组织以及系统求解策略等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本文从工程实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胶印质量智能控制技术的实现方案,该方案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钟泽辉[5](2008)在《新闻纸的印刷适性与改进彩报印刷质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闻纸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用纸,是传播信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的印刷适性对报纸印刷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本论文以我国二次纤维配抄的新闻纸为研究对象,结合目前彩报印刷工艺特点,进行了新闻纸的印刷适性与改进彩报印刷质量的研究。对我国目前常用的新闻纸的基本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分析了新闻纸贮存条件对新闻纸性能的影响,温湿度的波动对新闻纸的印刷适性影响很大,低温低湿有利于新闻纸的保管,纸张仓库保持温度在18~25℃,相对湿度在60%~70%对新闻纸较合适。新闻纸的印刷适性与胶印水墨平衡有密切的联系。在相同的时间内,新闻纸吸水量随着润版液中异丙醇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吸水速率随着异丙醇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横向抗张强度从开始平均值15.36KN/m至最终平均值18.47KN/m,润版液异丙醇体积含量每增加2%,纸张的抗张强度就增加0.62KN/m。新闻纸的伸长率在异丙醇体积含量16%的润版液中最低,为0.2%,增加润版液中异丙醇体积含量有利于套印,但过高导致印刷油墨的过度乳化。控制合适的异丙醇含量可以有效防止新闻纸的变形,并有利于保障彩报的印刷质量。比较了新闻纸Y、M、C、K(黄、品红、青、黑)四种油墨印刷的颜色密度、网点增大、印刷反差和色彩反差,研究分析了新闻纸对印品阶调和色彩再现的影响,得到了新闻纸的最佳实地密度范围,确保了阶调和色彩再现的合理性,并确定给墨量、印刷压力、墨层厚度等参数,通过实验分析了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工艺的网点扩大规律,画出了适合彩报印刷复制工艺的系统灰平衡曲线,比较了调频加网、调幅加网在新闻纸印刷过程中的网点扩大规律,探索加网最佳实地密度的确定方法,形成彩报印刷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和工艺。油墨的Tack值随乳化率的升高而缓慢下降,粘度越大,抵抗乳化的能力越强,乳化率越低。油墨粘度顺序为Y<C<M<K,乳化率高低顺序为K<M<C<Y,彩色报纸印刷色序应以C、M、Y、K的排列为最佳。实验测得在印刷5000份报纸过程中,润版液浓度从3.5%降到3.2%,pH值从4.98上升到5.54,电导率从1237 Ns降到675 Ns。利用先进的数码打样系统在新闻纸喷墨打样中定标及色彩校正,得出最佳技术参数。以Kubelka-Munk定律为基础,研究了油墨、新闻纸在印刷中墨层的表面反射、承印物纸张内的多重内反射、墨层内光的吸收和散射,针对其中的光散射距离的长短两种可能,修正了Clapper-Yule颜色预测模型,引入代表长短光散射距离的比例系数h,建立了新的颜色预测模型,计算得到h=0.43。利用现代化的柔性版印刷适性仪,通过实验证实了加网线数对网点增大有较大的影响,证实了柔性版版材的硬度对网点增大的影响,得出印刷压力与网点增大的关系,推导各种条件下的拟合方程,各方法的R2都在0.95以上。为实现柔性版报纸印刷工艺的标准化、数据化和规范化提供技术依据,对彩报的柔性版印刷实际应用和推广有指导意义。
吕备战[6](2004)在《胶印糊版特例浅析》文中研究说明 记得一次,我们印刷的"天柱晶"啤铝箔纸大标与背标同在一个版面上,专红色的实地上有镂空的小字和黑色线条。机长在校版调墨的过程中,发现镂空处的小字模糊不清,尤其是背标更加明显。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步骤加以分析:首先认为是拼版,晒版有问题。对胶片套准、胶片与 PS 版套准进行检查,重新晒版又印了几十张,小字仍然模糊不清。在清洗了墨辊、橡皮布,并用洁版膏擦版后,又印了几十张,故障仍未排除。后认为是重影。对印刷压力、包衬进行调节,绷紧橡皮布,故障依旧。经仔细检查,发现橡皮布上的图文模糊
二、胶印糊版特例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胶印糊版特例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18柔印杭州年会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环保大形势对柔印的进一步推广是重大利好 |
二、提升印刷质量是柔印行业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
三、问题出在哪里? |
四、“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与智能印刷、智能制造 |
五、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时间已经十分紧迫 |
(2)“知已知彼”巧赢油墨干燥“障碍赛”(论文提纲范文)
1. 温度的影响 |
2. 湿度的影响 |
3. 纸张的影响 |
4. 油墨性质的影响 |
5. 冲淡剂、撤粘剂的影响 |
6. 图文分布和墨层厚度的影响 |
7. 润版液的影响 |
(3)印刷质量检测的彩色图像分割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色彩测量研究 |
1.2.2 在线图文质量检测的研究 |
1.3 印刷品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基于光照颜色补偿的在线色彩测量方法 |
2.1 印刷品颜色测量条件分析 |
2.2 印刷品色度和色差测量方法分析和设计 |
2.2.1 印刷品色度测量方法分析 |
2.2.2 印刷品色度和色差计算方法设计 |
2.3 基于有限维线性模型的颜色校正算法 |
2.3.1 有限维线性模型 |
2.3.2 基于双色反射模型的光谱功率分布估计 |
2.3.3 基于有限维线性模型的光照颜色校正算法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5 小结 |
第三章 半色调图像网点面积率智能测量策略 |
3.1 印刷页面彩色图像的合成及工艺分析 |
3.2 基于视觉感知的主颜色提取方法 |
3.2.1 主颜色提取方法 |
3.2.2 基于模糊集2的自适应主颜色提取方法 |
3.3 基于组合神经网络RGB-CMYK转换方法 |
3.3.1 颜色空间 |
3.3.2 基于组合神经网络的网点面积率还原方法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1 主颜色提取实验 |
3.4.2 RGB-CMYK实验 |
3.5 小结 |
第四章 复杂背景的彩色印刷图像文字区域定位方法 |
4.1 印刷文字特点及文字质量检测方法分析 |
4.2 印刷版面文字区域分割方法设计 |
4.2.1 颜色减少方法设计 |
4.2.2 连通分量分析 |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3.1 汉字CCs重建实验 |
4.3.2 文本定位评价实验 |
4.3.3 颜色减少实验 |
4.4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视觉感知的印刷图像"感兴趣"区域分割 |
5.1 印刷页面中图像分析 |
5.2 基于可控金字塔的纹理分割方法 |
5.2.1 纹理表示和纹理特征的提取 |
5.2.2 可控金字塔频率分解 |
5.2.3 基于可控金字塔的纹理分割 |
5.3 基于视觉感知的颜色和纹理分割算法 |
5.3.1 自适应颜色特征 |
5.3.2 纹理特征相似性准则 |
5.3.3 平滑区的分割 |
5.3.4 非平滑区域的分割 |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完成论文情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 |
(4)胶印质量智能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生产过程质量检测与控制 |
1.2.2 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 |
1.2.3 印刷过程与质量检测控制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胶印质量特性分析 |
2.1 胶印过程特性分析 |
2.2 胶印质量控制的胶印过程参数分析 |
2.3 胶印质量特性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2.3.1 印刷品质量的内涵 |
2.3.2 胶印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构建 |
2.4 胶印质量控制指标参数设计 |
2.5 印刷质量控制特点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印刷品质量的综合评价 |
3.1 引言 |
3.2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算法 |
3.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 |
3.2.2 模糊综合评价 |
3.2.3 印刷品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印刷品色彩还原品质在线检测技术 |
4.1 印刷色彩还原机理 |
4.2 色彩还原品质的影响因素 |
4.2.1 网点增大 |
4.2.2 实地密度 |
4.2.3 印刷反差与叠印率 |
4.3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印刷品色彩还原检测 |
4.3.1 检测原理 |
4.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胶印机输纸机构无轴同步控制技术 |
5.1 绪论 |
5.2 输纸机运动控制要求与控制方案设计 |
5.2.1 速度环设计 |
5.2.2 位置环设计 |
5.3 系统仿真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胶印质量智能控制的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
6.1 胶印质量智能控制的总体要求 |
6.2 胶印质量智能控制总体设计 |
6.3 胶印质量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
6.3.1 胶印质量智能控制的知识表示 |
6.3.2 胶印质量智能控制系统的事例库设计 |
6.4 胶印质量智能控制技术的求解策略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胶印质量智能控制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策略研究 |
7.1 模糊神经网络基本结构 |
7.2 胶印质量智能控制的模糊神经网络架构 |
7.2.1 胶印质量智能控制的模糊神经网络输入 |
7.2.2 胶印质量智能控制的模糊神经网络输出 |
7.3 胶印质量智能控制的模糊神经网络算法设计 |
7.3.1 传统的模糊神经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
7.3.2 基于遗传算法的胶印质量智能控制的模糊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
7.3.3 仿真实验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胶印质量智能控制技术的实现与仿真 |
8.1 胶印质量智能控制的软件流程及实现 |
8.1.1 胶印质量智能控制系统的软件流程 |
8.1.2 胶印质量智能控制系统的软件实现 |
8.2 系统仿真试验 |
8.3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9.1 总结 |
9.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神经网络算法的代码 |
附录B 神经网络学习训练算法的代码 |
(5)新闻纸的印刷适性与改进彩报印刷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网络媒体的兴起及其对报纸的影响 |
1.1.2 报纸进入"读图"新时代 |
1.1.3 报纸彩色印刷成为发展必然 |
1.2 中国新闻纸业的发展 |
1.3 彩报印刷质量与工艺技术适应性研究进展 |
1.3.1 我国报纸发行与印刷的现状 |
1.3.2 彩报印刷工艺技术面临的问题 |
1.4 彩报印刷的工艺条件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
1.4.1 纸张基本物理性能与印刷的关系 |
1.4.2 纸张基本光学性能与印刷的关系 |
1.4.3 纸张基本力学性能与印刷的关系 |
1.4.4 吸收性 |
1.4.5 纸张的pH值 |
1.4.6 新闻纸张印刷作业适性 |
1.5 报纸主要生产环节的工艺技术适应性研究 |
1.5.1 图片分色 |
1.5.2 制版技术 |
1.5.3 报纸印刷 |
1.6 报纸印刷工艺质量控制变量特征参数研究 |
1.6.1 实地密度 |
1.6.2 印刷相对反差值 |
1.6.3 油墨量的控制 |
1.6.4 印刷网点扩大值 |
1.7 报纸印刷质量评价方法 |
1.7.1 影响报纸质量评价的因素 |
1.7.2 印刷质量评价方法的分类 |
1.8 现代报纸印刷新技术进展 |
1.9 印刷适性研究进展 |
1.9.1 纸张的印刷性能和印刷适性 |
1.9.2 印刷适性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1.10 印刷纸各项性能与印品质量的关系研究进展 |
1.11 胶印水墨平衡研究进展 |
1.11.1 国外研究现状 |
1.11.2 国内研究现状 |
1.12 本论文对新闻纸印刷性能的实验基本方法与路线 |
1.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新闻纸印前性能检测与贮存条件对印刷质量影响的研究 |
2.1 实验原料和方法 |
2.1.1 实验主要原料 |
2.1.2 新闻纸基本性能检测实验和方法 |
2.1.3 新闻纸存放条件和时间对彩报印刷质量的影响实验与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新闻纸物理性能对彩报印刷的影响分析 |
2.2.2 环境温湿度变化对新闻纸印刷适性的影响 |
2.2.3 温湿度作用的机理分析 |
2.2.4 新闻纸存放条件和时间对彩报印刷质量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闻纸印刷适性对胶印水墨平衡影响的研究 |
3.1 实验原料与方法 |
3.1.1 新闻纸对异丙醇润版液吸收率的实验 |
3.1.2 润版液含量变化对新闻纸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的实验 |
3.1.3 印刷压力对涂布润版液新闻纸表面强度的影响实验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新闻纸对异丙醇润版液吸收率的研究 |
3.2.2 润版液中异丙醇含量变化对新闻纸抗张强度的影响 |
3.2.3 润版液异丙醇含量变化对新闻纸伸长率影响分析 |
3.2.4 印刷压力对涂布润版液的新闻纸表面强度的影响 |
3.2.5 印刷工艺对对纸张吸水伸缩的消除和控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闻纸印刷色调再现的研究 |
4.1 实验原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测试方法 |
4.1.3 新闻纸对阶调再现影响实验 |
4.1.4 新闻纸对色彩再现影响实验 |
4.1.5 新闻纸最佳实地密度确定实验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新闻纸对阶调再现的影响研究 |
4.2.2 彩报印刷控制图像阶调的重要性 |
4.2.3 新闻纸阶调复制进行印前图像色彩调整重要性 |
4.2.4 新闻纸的特性对阶调再现的影响 |
4.2.5 网点扩大值的计算与实测 |
4.2.6 新闻纸对色彩再现影响研究 |
4.2.7 影响色彩再现的因素 |
4.2.8 新闻纸的性能对色彩再现的影响研究 |
4.2.9 实地密度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 |
4.2.10 最佳实地密度与相对反差和色彩反差之间的关系 |
4.2.11 以色彩反差C值来确定最佳实地密度 |
4.2.12 印刷反差及色彩反差实验数据与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油墨乳化及水墨平衡对新闻纸性能影响的研究 |
5.1 实验原料与方法 |
5.1.1 实验原料及器材 |
5.1.2 实验方法 |
5.1.3 油墨乳化率的测定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搅拌时间对油墨乳化率的影响 |
5.2.2 润版液供液量变化对油墨乳化率的影响 |
5.2.3 润版液浓度变化对油墨乳化率的影响 |
5.2.4 乳化率对印刷密度及光泽度的影响 |
5.2.5 新闻纸pH值对润版液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CTP流程的色彩与网点转移特性研究 |
6.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6.1.1 实验主要设备器材及材料 |
6.1.2 实验方法 |
6.1.3 新闻纸测试样张设计 |
6.1.4 CTP制版实验 |
6.1.5 印刷实验 |
6.1.6 印刷样张测量方法 |
6.2 结果和讨论 |
6.2.1 印版输出质量分析 |
6.2.2 印刷品主观评价 |
6.2.3 传统调幅实地密度与印刷反差分析 |
6.2.4 调频实地密度与印刷反差分析 |
6.2.5 网点扩大分析 |
6.2.6 调频加网的灰平衡研究 |
6.2.7 基于数据分析的CTP流程优化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新闻纸数码打样色彩空间转换方法的研究 |
7.1 基于新闻纸的EFI Colorproof XF数码打样系统定标及色彩校正实验 |
7.1.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7.1.2 测量方法 |
7.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7.1.4 数码打样精确度比较 |
7.2 实现彩色打印机色彩空间转换流程和方法 |
7.3 建立彩色打印机色彩空间颜色预测新模型的方法 |
7.3.1 Kubelka-Munk定律 |
7.3.2 结合光散射现象的颜色预测模型 |
7.3.3 基于Clapper-Yule模型的修正 |
7.4 颜色新模型的建立 |
7.4.1 模型中参数的确定 |
7.4.2 比例系数h的确定 |
7.5 新模型的验证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新闻纸柔性版彩色印刷网点扩大的研究 |
8.1 轮转胶印印报存在的问题及柔印印报的优势 |
8.2 新闻纸柔性版印刷网点扩大的研究 |
8.2.1 柔性版印刷网点增大的实验设计 |
8.2.2 实验条件 |
8.2.3 实验数据的获取方法 |
8.2.4 结果和讨论 |
8.3 柔性版网点扩大控制 |
8.3.1 印前工艺 |
8.3.2 新闻纸的印刷适性 |
8.3.3 印刷工艺基本参数 |
8.4 拟合方程与分析 |
8.4.1 多项式曲线的拟合方程 |
8.4.2 补偿曲线的求取 |
8.5 网点增大的控制与校正 |
8.5.1 建立数据化观念 |
8.5.2 了解网点增大的原因 |
8.5.3 网点增大在彩色复制中的调整 |
8.6 本章小结 |
结论 |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胶印糊版特例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8柔印杭州年会的启示[J]. 蔡成基. 印刷杂志, 2018(12)
- [2]“知已知彼”巧赢油墨干燥“障碍赛”[J]. 何晓强. 印刷工业, 2013(11)
- [3]印刷质量检测的彩色图像分割方法研究[D]. 龙永红. 中南大学, 2009(04)
- [4]胶印质量智能控制技术研究[D]. 管力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 [5]新闻纸的印刷适性与改进彩报印刷质量的研究[D]. 钟泽辉. 华南理工大学, 2008(02)
- [6]胶印糊版特例浅析[J]. 吕备战. 印刷技术,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