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易电动喷雾器的制作(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1](2020)在《基于人类工效学理论的农业植保产品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智能技术的进步带动多个行业领域的联动发展,农业现代化趋势日渐显着。农业植保作为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农户对其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农业植保产品类型多样,分为背负式、自走式、植保无人机、环保式、其他式五种类型,其特征各异。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地形地貌多样化,因此,各地农业植保产品的应用与当地地形、作物有极大关系。通过对农业植保产品的调查,得出农业植保产品设计尚有诸多不足之处,尤其未形成系统的设计策略与设计模型,因此,急需研究出适合农业植保产品的设计体系,为农业植保产品的设计发展提供新思路。人类工效学作为较成熟的设计指导理论,发展历史较长,研究领域广,含农业、林业、工业、作业空间等。同时,该理论已有成熟的设计流程与方法,农业植保产品作为农业体系中的一个部分,人类工效学可作为设计理论对其进行设计指导。本文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等对农业植保产品与人类工效学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得出农业植保产品与人类工效学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现状、两者关系;其次,梳理出人类工效学理论要点,根据要点对农业植保产品进行产品分析、用户研究,输出不同类型产品设计点;而后根据痛点及需求点从人体视觉、人体尺寸、人体触觉、听觉、环境分析五个方面内容,进而构建农业植保产品设计策略、设计要素模型、设计方法模型,用于指导农业植保产品设计;最后,根据农业4.0智能化发展方向,选取农业植保无人机进行设计实践,着重设计农业植保无人机产品与服务平台,再运用可用性测试分析设置核心任务与用户场景,验证设计策略及设计模型的可行性与延展性,以期为农业植保产品领域设计提供可参考的设计指导。综上所述,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人类工效学在农业植保产品设计中的指导作用,构建农业植保产品设计策略与设计模型,为现有农业植保产品设计提供思考角度,促进该领域设计进步与发展,最终设计出符合人-机-环境系统的最佳产品。
舒鑫[2](2019)在《高地隙植保机转向与调平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机械、液压、电子控制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植保机械正朝着高效、智能、多功能等方面发展。本文开展了对南方水田高地隙植保机转向与调平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通过广泛阅读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确定适合南方丘陵地区的高地隙植保机方案,并针对作业的实际要求,确定植保机的转向模式,并对整机的转向与调平控制系统的硬件选型与安装,软件编写进行相关设计与研究。针对高地隙植保机的两轮转向和四轮转向必须满足阿克曼转向原理,进行理论分析,并建立转向系统的角度控制数学模型,确定最小转弯半径,对多种模式下的四轮独立转向软件流程图进行分析。为了更好的完成高地隙植保机底盘离地间隙调节和调平控制,本文设计一种底盘自动调平控制策略及硬件系统,采用STM32F103VET6微控制器作为主控芯片,系统实时检测四个支腿倾角以及底盘的水平倾角,采用Kalman滤波算法对倾角数据处理,针对高地隙植保机底盘的离地间隙和调平控制过程中,因负载不对称导致系统易出现超调现象,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参数自适应PID算法对液压缸位移进行控制。为了验证本算法对液压缸位移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对单支腿的阀控液压缸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利用Matlab软件下的Simulink工具箱建立常规PID控制、常规模糊控制、自适应模糊PID控制三种控制算法对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模糊PID算法的超调小,收敛速度快,响应迅速,同时在AMESim软件中建立系统的液压原理图,采用自适应PID算法对液压油缸在不同负载下的位移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液压缸能较好的完成位移仿真,几乎不存在超调,静态误差小,具有良好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位置误差控制法+角度误差控制法的调平控制策略,并通过试验证明,该自动调平系统能完成离地间隙调节和底盘调平,响应时间为0.45s,静态平均水平误差≤0.25°,最大误差0.45°,均方根误差≤0.27°;动态平均水平误差≤0.64°,最大误差0.81°,均方根误差≤0.34°。系统运行稳定,响应灵敏,满足植保机的作业要求。
苏超[3](2016)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安康综合试验站“十二五”工作简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十二五"期间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安康综合试验站的工作,对照考核指标,介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和石泉蚕桑示范基地,平利县、汉阴县、勉县、绥德县等示范县体系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
孙健[4](2014)在《银川市郊大棚中蔬菜和土壤农药残留及种植者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初步了解银川市郊蔬菜大棚种植者的农药知识、信息、行为情况,蔬菜大棚中微小气候特点,评价大棚中蔬菜和土壤农药残留情况,探讨种植者农药暴露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选取银川市郊大棚蔬菜种植比较集中的掌政镇作为调查地点,用系统抽样方法在当地抽取90座蔬菜大棚。从所选90座大棚中随机抽取35座进行环境监测并检测大棚中蔬菜和土壤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水平;根据农药暴露组和对照组的选取原则选择调查人群,农药暴露组由所抽取90座蔬菜大棚中的310名种植者构成,对照组由145名从未接触过农药的当地居民构成,对调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公式计算种植者累积农药暴露强度评分。结果:一、大棚蔬菜及土壤中农药残留情况蔬菜样品中有16种农药有检出,农药总体检出率为62.86%,超标率为14.29%,三唑磷和仲丁威最大超标倍数达41.86倍和22.73倍。蔬菜样品中15种有机磷农药的检出率为34.29%,超标率为8.57%,6种氨基甲酸类农药的检出率为17.14%,超标率为8.57%,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出率为45.71%,未发现超标。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出率高于氨基甲酸酯类(P<0.05);土壤样品中有12种农药有检出,残留农药总体检出率88.57%。土壤样品15种有机磷农药检出率为71.43%,6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出率为45.71%,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出率为54.29%。土壤中三类农药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蔬菜大棚中微小气候环境检测大棚内气温、相对湿度和CO2浓度高于大棚外对照点(P<0.05),CO浓度与大棚外对照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流行病学调查1、蔬菜大棚种植情况蔬菜大棚种植以户为单位,日光大棚种植为主,每户多为2人种植,种植棚数集中在2~4个,种植面积集中在1~4亩。2、蔬菜大棚种植者农药知识、信息及行为情况蔬菜大棚种植者获取农药知识的主要来源为农药商店(88.5%);种植者主要通过自己的种植经验和经销商推荐选择农药(90.6%);85.2%的蔬菜大棚种植者表示希望参加农药相关知识培训,但仅有3.9%经常参加培训;知道农药能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胎盘和乳腺进入机体的人数比例依次为91.6%、51.6%、68.4%、18.4%。最近一年,种植者使用最多的3种农药依次为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乐果;28.7%的种植者在量取农药时用瓶盖或直接用瓶倒;79.4%的种植者经常或偶尔混配农药;电动喷雾器的使用比例仅为2.9%;仅21.6%的人按照说明书施药;在喷药过程中,14.6%调查者存在喝水、吃东西或抽烟不良行为;65.8%的调查者在喷药过程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超过80%的人将农药包装或容器随意扔在地头、埋掉或烧掉。3、暴露的评定和分组根据累积农药暴露强度计算公式,将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310名蔬菜大棚种植者累积农药暴露强度评分X±SD=10.26±12.11,按百分位数33%(2.56),67%(10.71)将暴露水平分为低、中、高暴露三个组。农药暴露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吸烟及饮酒情况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蔬菜大棚种植者健康主诉症状经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矫正年龄因素后,头痛、咳嗽、关节疼痛和皮肤发红等7项自觉症状报告率农药暴露组高于对照组(P<0.05)。趋势性2检验发现,头痛、咳嗽、关节疼痛和皮肤发痒四项主诉症状报告率与暴露程度成正相关,报告率随着暴露程度的增大逐渐增高。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骨骼肌肉系统和皮肤刺激症状报告频率随着暴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1、银川市郊大棚蔬菜农药检出率高,残留农药品种多,存在多种农药残留现象,部分种类农药存在严重超标;大棚土壤农药检出率高,存在一定农药残留。2、蔬菜大棚作业人员处于高温、高湿、高CO2浓度的工作环境,可能影响其健康。3、蔬菜大棚种植者文化程度低、农药知识不足,获取农药信息途径有限但态度积极;农药使用行为不规范,农药使用卫生习惯差,农药防护水平低。4、大棚中农药暴露影响种植者健康状况。种植者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症状和皮肤及眼部刺激症状与暴露程度密切相关。
郁宏兵,张学东,卓磊,甘传平[5](2013)在《简易节能清消车的制作与应用》文中提出依据市售农业、林木等部门广泛应用的农药喷洒产品的功能特点,改进制作成车载清消设备。设备采用12V-105HA低压大容量电瓶作动力源,直接驱动12V-80 W小功率高压离心水泵,并用手推车行走方式,载重储液桶提供应水(药)源,安装2个喷雾头、1个喷雾喷射杆实施喷药,满足了储粮现场及特殊场所的清消需要,大大减轻了使用背负式喷雾装置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该设备通过实践性地制作与应用证明:其具有结构合理,制作易行,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节能有效和安全可靠等显着优点。
王志军[6](2012)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经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已成为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瓶颈,特别是对双季稻地区而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更是成为了重要的制约因素和发展难点。影响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因素诸多,但经济效益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影响经济效益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水平的高低和经营规模的大小。本文以湖南双季稻地区水稻生产育插秧机械化作业的试验调查数据为例,对不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配置方案的经济效果与经济水平、经营规模的关系作一技术经济分析,以
刘伟[7](2012)在《基于PWM的背负式喷雾器变量喷雾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喷雾作业传统的做法是把某一片土地的农作物看作是具有遭受病虫害严重程度相同的对象进行管理。其实,即使在同一农田内,地表上、下影响作物生长条件和产量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性,尤其是农田内作物病、虫、草害,总是先以斑块形式在小区发生再逐步按时空变化蔓延。如果对农作物实施均匀喷雾作业就很容易造成农药污染,而变量喷雾能根据农作物所受病虫害的程度进行施药,是减少农药过量使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在对国内外变量喷雾技术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PWM(脉宽调制)技术控制电动隔膜泵的工作频率从而实现对背负式喷雾器的喷雾流量进行调节。论文设计出相应的变量喷雾控制系统并对其喷雾流量控制特性以及喷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在分析国内外变量喷雾方式及变量控制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研究的具体要求,提出并确定了以单片机、驱动电路、测量仪表、调节按键及电动隔膜泵相结合的农药变量喷雾控制系统及性能试验整体方案。2、完成了变量喷雾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及软件开发。硬件系统主要包括控制模块、电源模块、驱动模块以及占空比调节模块几个部分。控制模块由MSP430单片机及晶振和复位电路构成,其产生低幅值方波信号,经电源模块及由IR2103驱动芯片和功率场效应管所组成的驱动模块带动隔膜泵工作。占空比调节模块由单片机产生方波信号,其输出不同脉宽的电压到隔膜泵电机两端,从而使流量调节得以实现。3、根据系统试验需要,设计并搭建了雾滴分布试验台、雾滴粒径测量试验台、雾滴速度场试验台并确定了基本的试验方法。试验在方波信号频率为8kHz下进行,将占空比调节范围设定为40%--100%,并划分为40%、50%、60%、70%、80%、90%、100%七个挡,分别测量对应挡位下的流量控制性能以及雾滴分布、雾滴粒径、喷雾角、喷雾速度场等喷雾特性。4、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对各工况下喷雾量控制和喷雾特性进行了详细论述。结果表明,该喷雾量控制系统的喷雾量是关于占空比的二次曲线(相关度达0.98),喷雾量调节范围为1.71。随着占空比的增大、雾量分布越来越分散,分布跨度越来越大,基本呈现由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的正态分布。雾滴粒径随占空比的增大呈逐渐减小趋势,当占空比从40%增加到100%,Dv0.5减小32.386μm,粒径变化范围基本位于一个相对合理的值域。随着占空比的增大,喷雾角总体呈现缓慢增大的趋势,最小值为41.53°,最大值为61.78°。随着喷雾量的增大,雾滴速度也随之增大,形成较为明显的速度场分布梯度。总体规律是:速度场分布大体呈现从上往下逐渐减小的趋势,速度最大值始终位于喷嘴附近,轴线及附近区域的雾滴速度增大较快,而两侧区域雾滴速度增速则相对较缓。试验结果表明,该变量喷雾控制系统工作性能稳定可靠,可操作性好,喷雾质量较高,与背负式喷雾器相兼容,能有效应用于农业生产。
于江涛[8](2012)在《面向林业产品创新设计的专利检索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林业产品设计领域,创新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产品创新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知识获取问题,即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提取出符合设计需求的知识。与此同时,专利作为技术信息最有效的载体,可以向用户提供最前沿、最具时效性的第一手创新资料,对产品和技术创新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上述两个特点,将产品创新和专利检索两者结合起来,是本文的核心任务。作者选取林业产品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TRIZ理论和专利文书的深入挖掘,将TRIZ理论反用于专利分析,对100多个林业产品专利进行了分析,并且列举了挖穴机、整枝机、锄头等实例,给出了TRIZ分析专利的具体流程,对分析后的专利文书进行了要点提取,建立了基于40条创新原理和39个技术矛盾参数的专利数据库。在上述专利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JAVASCRIPT脚本语言,借助ADO数据库访问技术,构建了面向林业产品创新设计的专利检索系统。和传统专利检索系统根据申请号、主题词、发明名称等条件检索的情况不同,该检索系统足将专利的技术冲突、创新点作为检索条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创新。最后,利用该检索系统实现了对林用喷雾器专利的的矛盾参数分析、发明原理提取、技术发展预测等功能,用实例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用户和科研人员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现有专利的解决方案和TRIZ理论建议的其他解决原理形成新的解决方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创新效率。
崔为正,张升祥,刘训理,牟志美,王彦文,王洪利[9](2011)在《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实用化探讨》文中认为本文就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问题,探讨了颗粒饲料育小蚕质量的评价指标,分析了小蚕人工饲料育的优势及推广应用前景,介绍了近几年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生产技术应用和示范情况,提出了今后在实用化中需要进一步研发的方向。
张文明[10](2001)在《食用菌栽培简易电动喷雾技术》文中指出
二、简易电动喷雾器的制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易电动喷雾器的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人类工效学理论的农业植保产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对“三农”问题持续关注 |
1.1.2 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 |
1.1.3 农业植保产品重视度欠佳 |
1.2 研究现状 |
1.2.1 人类工效学研究现状 |
1.2.2 农业植保产品研究现状 |
1.2.3 基于人类工效学的农业植保产品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流程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流程 |
1.5 研究框架 |
1.6 本章小结 |
2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
2.1 人类工效学概述 |
2.1.1 人类工效学概念 |
2.1.2 人类工效学方法与流程 |
2.1.3 人类工效学与产品设计关系 |
2.2 农业植保产品概述 |
2.2.1 农业植保产品概念 |
2.2.2 农业植保产品分类 |
2.3 人类工效学介入农业植保产品设计探析 |
2.3.1 关键设计要素 |
2.3.2 产品设计原则 |
2.4 本章小结 |
3 农业植保产品特征对比及用户因素分析 |
3.1 调研框架与方法 |
3.2 农业植保产品特征对比分析 |
3.2.1 农业植保产品特征对比分析 |
3.2.2 农业植保产品设计点提取 |
3.3 用户因素分析 |
3.3.1 用户心理及生理特征研究 |
3.3.2 用户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
3.4 问题归纳与设计要素汇总 |
3.4.1 问题归纳 |
3.4.2 设计要素汇总 |
3.5 农业植保产品人类工效学评价体系构建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人类工效学的农业植保产品设计策略与模型构建 |
4.1 农业植保产品设计策略构建 |
4.1.1 背负式农业植保产品设计策略 |
4.1.2 自走式与其他式农业植保产品设计策略 |
4.1.3 农业植保无人机设计策略 |
4.1.4 环保式农业植保产品设计策略 |
4.2 农业植保产品设计模型构建 |
4.2.1 设计要素模型 |
4.2.2 设计方法模型 |
4.3 本章小结 |
5 基于人类工效学的农业植保无人机设计实践 |
5.1 背景与定位 |
5.1.1 设计背景 |
5.1.2 设计定位 |
5.2 农业植保无人机设计要素析出 |
5.2.1 产品调研与用户调研 |
5.2.2 关键要素析出 |
5.3 基于人类工效学的农业植保无人机设计方案 |
5.3.1 设计对应点 |
5.3.2 产品设计方案 |
5.3.3 服务平台设计方案 |
5.3.4 设计评价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图(表)录 |
附录B 各地区农业植保产品使用情况及问题调查 |
附录C 农业植保产品用户访谈提纲 |
附录D 农业植保产品专家用户访谈提纲 |
附录E 四川盆地山地丘陵地区农业植保无人机情况了解用户访谈问卷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成果 |
致谢 |
(2)高地隙植保机转向与调平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植保机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高地隙植保机总体设计 |
2.1 概述 |
2.1.1 高地隙植保机总体结构设计 |
2.1.2 转向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 |
2.1.3 离地间隙与调平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 |
2.2 控制器选型 |
2.3 高地隙植保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2.3.1 Code Warrior集成开发环境简介 |
2.3.2 控制器软件流程设计 |
2.3.3 主程序设计 |
2.3.4 信号采集与状态监控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地隙植保机转向系统设计 |
3.1 概述 |
3.1.1 汽车转向系统发展与现状 |
3.1.2 转向系统分类及原理 |
3.2 转向模式选择 |
3.3 高地隙植保机转向原理 |
3.3.1 阿克曼转向原理 |
3.3.2 高地隙植保机转向原理设计 |
3.4 转向液压系统设计 |
3.5 硬件选型与安装 |
3.5.1 传感器选型 |
3.5.2 转向角度的检测 |
3.6 转向模式数学模型分析 |
3.6.1 两轮转向系统数学模型 |
3.6.2 四轮转向系统数学模型 |
3.6.3 转向模式软件流程图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离地间隙与底盘调平控制系统设计 |
4.1 概述 |
4.2 离地间隙和调平系统总体设计 |
4.2.1 地隙调节和调平机械结构设计 |
4.2.2 地隙调节和调平液压系统设计 |
4.3 调平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3.1 开发板选择 |
4.3.2 RS485通信电路 |
4.3.3 RS232通信电路 |
4.3.4 电源电路 |
4.3.5 驱动模块 |
4.3.6 倾角传感器 |
4.4 调平方法与策略及分析 |
4.4.1 调平方法与调平策略 |
4.4.2 数学模型 |
4.4.3 调平范围分析 |
4.4.4 虚腿控制 |
4.5 调平软件系统设计 |
4.5.1 系统功能 |
4.5.2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4.5.3 控制策略软件设计 |
4.5.4 卡尔曼滤波算法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阀控缸PID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
5.1 阀控缸数学模型 |
5.2 参数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原理 |
5.3 参数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5.4 参数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系统仿真 |
5.5 AMESim液压系统仿真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转向与调平系统试验 |
6.1 转向角度传感器标定 |
6.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6.1.2 试验数据分析 |
6.2 转向模式控制效果综合试验 |
6.3 离地间隙与调平控制系统试验 |
6.3.1 地隙调节与调平控制策略验证试验 |
6.3.2 手动与自动调节对比试验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安康综合试验站“十二五”工作简报(论文提纲范文)
1 体系重点任务执行情况 |
1.1 省力高效蚕、桑生产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任务编号CARS-22-01A) |
1.1.1 考核指标 |
1.1.2 完成情况 |
1.2 蚕桑现代生产模式研究与配套技术集成(任务编号CARS-22-03A) |
1.2.1 考核指标 |
1.2.2 完成情况 |
2 功能研究室重点任务 |
2.1 规模化养蚕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CARS-22-07B) |
2.1.1 考核指标 |
2.1.2 完成情况 |
2.2 蚕、桑生产省力化设施研发、选型与试验示范(CARS-22-09B) |
2.2.1 考核指标 |
2.2.2 完成情况 |
2.3 蚕桑产业经济分析与跟踪调研(CARS-22-11B) |
2.3.1 考核指标 |
2.3.2 完成情况 |
3 基础性工作 |
3.1 考核指标 |
3.2 完成情况 |
3.2.1 完成了280份桑品种资源、200份家蚕品种资源基础数据采集整理,并上报育种研究室。 |
3.2.2 完成并提交了本试验站5个示范县蚕病和桑树病虫害检测、发生情况、蚕药、桑树用药情况调查等,提交蚕桑病虫害研究室。 |
3.2.3 完成5个示范县桑园土壤抽样调查和采样分析,并提交给栽培专家。 |
3.2.4 完成示范县桑园间作调查表、蚕桑生产规范和标准情况调查等。 |
3.2.5 完成陕西蚕桑综合利用企业和加工生产情况调查,并提交综合利用研究室。 |
4 前瞻性任务(自主研发任务) |
4.1 果桑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 |
4.1.1 考核指标 |
4.1.2 完成情况 |
4.2 其他试验研究工作 |
5 应急性任务 |
5.1 考核指标 |
5.2 完成情况 |
(4)银川市郊大棚中蔬菜和土壤农药残留及种植者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5)简易节能清消车的制作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制作 |
1.1 材料 |
1.1.1 主体结构 |
1.1.2 储液水桶 |
1.1.3 电瓶电机 |
1.1.4 载重推车 |
1.1.5 辅助材料 |
1.2 原理 |
1.3 制作 |
1.3.1 焊制推车架及辅助结构 |
1.3.2 组装储液桶及供水系统 |
1.3.3 安装电机和控制电路 |
1.3.4 调试 |
1.3.4. 1 供电系统的调试 |
1.3.4. 2 供水系统的调试 |
2 操作与应用 |
2.1 使用方法 |
2.2 用量参考 |
2.3 注意事宜 |
3 性能特点 |
4 结束语 |
(6)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设备配置方案 |
1. 育秧设备要实现水稻机械化栽插, 就必须配套育秧设施。 |
2. 插秧机械手扶步进式插秧机: |
3.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设备配置方案 |
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经济分析 |
1. 各方案经济效果临界特性方程 |
2. 各配置方案经济效果临界特性曲线 |
3. 各配置方案经济效果数学模型 |
三、结论及建议 |
1.结论 |
2.建议 |
(7)基于PWM的背负式喷雾器变量喷雾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精准农业与变量喷雾 |
1.2 喷雾器械及变量喷雾技术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喷雾器械研究动态 |
1.2.2 变量喷雾技术研究动态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变量喷雾控制系统整体方案确定 |
2.1 变量喷雾控制系统设计目标 |
2.2 变量方式确定 |
2.2.1 传统变量方式 |
2.2.2 本系统变量方式 |
2.3 变量喷雾控制系统的组成 |
2.4 变量喷雾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2.4.1 设计依据和标准 |
2.4.2 变量喷雾控制系统原理 |
2.4.3 变量喷雾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变量喷雾系统硬件设计及软件编程 |
3.1 变量喷雾控制电路设计 |
3.1.1 控制系统总电路与工作原理 |
3.1.2 MCU单元 |
3.1.3 晶振电路 |
3.1.4 复位电路 |
3.1.5 电源模块 |
3.1.6 驱动模块 |
3.1.7 占空比调节模块 |
3.2 药液回路的构建 |
3.2.1 喷头的选用和配型 |
3.2.2 喷雾泵的选用 |
3.2.3 流量计的选型 |
3.2.4 压力表的选型 |
3.3 软件编程及调试 |
3.3.1 编程语言及编程软件 |
3.3.2 系统软件工作流程 |
3.3.3 PWM信号产生程序设计 |
3.3.4 占空比调节程序设计 |
3.3.5 软件调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变量喷雾系统的试验研究及雾化特性分析 |
4.1 试验测量设备 |
4.1.1 雾滴分布试验台 |
4.1.2 雾滴粒径测试系统 |
4.1.3 雾滴速度场试验台 |
4.2 研究的目的 |
4.3 试验方法 |
4.3.1 喷雾测量工况设定 |
4.3.2 喷雾流量控制 |
4.3.3 雾量分布的测量 |
4.3.4 雾滴粒径的测量 |
4.3.5 喷雾角的测量 |
4.3.6 喷雾速度场测量 |
4.4 试验结果分析 |
4.4.1 喷雾量控制特性 |
4.4.2 对雾量分布的影响 |
4.4.3 对雾滴粒径的影响 |
4.4.4 对喷雾角的影响 |
4.4.5 对雾滴速度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软件程序代码 |
(8)面向林业产品创新设计的专利检索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2 产品创新设计研究现状 |
1.3 面向产品创新设计的专利检索系统研究现状 |
1.4 论文意义和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2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 |
2.1 TRIZ的基本原理 |
2.2 TRIZ体系结构 |
2.3 技术系统进化 |
2.4 TRIZ理论中关于创新问题的分析方法 |
2.4.1 冲突解决理论 |
2.4.2 物质-场模型分析方法 |
2.4.3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
2.5 TRIZ解决问题流程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TRIZ理论的专利分析及实例 |
3.1 专利文书的基本内容 |
3.2 专利分析的意义 |
3.3 运用TRIZ理论分析专利的具体流程 |
3.4 运用TRIZ理论分析专利的实例 |
3.4.1 手扶电动整枝机的创新设计 |
3.4.2 实用性挖穴机的创新设计 |
3.4.3 林用锄头技术成熟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构建基于TRIZ的专利检索系统的几项关键技术 |
4.1 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研究现状 |
4.2 脚本编写语言—JavaScript |
4.3 ACCESS数据库 |
4.3.1 ACCESS简介 |
4.3.2 专利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 |
4.4 数据库访问技术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TRIZ理论的专利检索系统的实现 |
5.1 TRIZ理论介绍区 |
5.2 登录模块 |
5.3 数据库管理 |
5.4 专利检索区 |
5.5 软件测试区 |
5.6 本章小结 |
6 面向林业产品创新设计的专利检索系统的实例 |
6.1 林用喷雾器的初步分析 |
6.2 喷雾器的专利检索 |
6.3 现有喷雾器的解决方案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实用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技术要点 |
1.1 小蚕人工饲料育蚕室及配套设施要求 |
1) 养蚕室场地的选择: |
2) 养蚕室的附属设施: |
3) 小蚕人工饲料育蚕室建筑要求: |
4) 蚕具及配套工具: |
1.2 养蚕前蚕室蚕具消毒 |
1) 基本要求: |
2) 消毒步骤: |
1.3 蚕品种选择与蚕种催青 |
1.3.1 蚕品种选择 |
1.3.2 蚕种催青与补催青 |
1.4 饲料前处理及加水调制 |
1.5 收蚁 |
1.6 饲育型式 |
1.7 蚕座面积 |
1.8 给饵次数与给饵量 |
1.9 1-2龄期的饲养处理 |
1.10 气象环境调节 |
1.10.1 温度 |
1.10.2 湿度 |
1.10.3 光照 |
1.11 饲养期间的消毒防病及饲料防腐 |
1.12 3龄转变为桑叶育的处理 |
2 小蚕颗粒饲料育质量评价 |
3 小蚕人工饲料育的优势及推广应用前景 |
3.1 颗粒饲料养蚕的优势 |
3.2 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生产应用和示范效果 |
3.3 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发展前景 |
1) 生产需求: |
2) 防病需求: |
3) 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基本成熟: |
4) 条件基本具备: |
4 今后有待解决的问题 |
4.1 进一步提高发育整齐度和饲育成绩 |
4.2 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蚕品种选育 |
4.3 人工饲料的质量控制 |
4.4 进一步改进饲养技术和饲育形式 |
四、简易电动喷雾器的制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人类工效学理论的农业植保产品设计研究[D]. 李春. 西华大学, 2020(01)
- [2]高地隙植保机转向与调平控制系统研究[D]. 舒鑫.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3]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安康综合试验站“十二五”工作简报[J]. 苏超. 北方蚕业, 2016(02)
- [4]银川市郊大棚中蔬菜和土壤农药残留及种植者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 孙健. 宁夏医科大学, 2014(03)
- [5]简易节能清消车的制作与应用[J]. 郁宏兵,张学东,卓磊,甘传平.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13(05)
- [6]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经济分析[J]. 王志军. 农机科技推广, 2012(11)
- [7]基于PWM的背负式喷雾器变量喷雾控制系统研究[D]. 刘伟.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 [8]面向林业产品创新设计的专利检索系统的研究[D]. 于江涛. 东北林业大学, 2012(01)
- [9]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实用化探讨[J]. 崔为正,张升祥,刘训理,牟志美,王彦文,王洪利. 北方蚕业, 2011(03)
- [10]食用菌栽培简易电动喷雾技术[J]. 张文明. 北京农业, 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