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腔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鼠模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高焕佳[1](2021)在《丹参酮ⅡA对DOCA-salt高血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复制DOCA-salt高血压大鼠模型,研究丹参酮ⅡA对DOCA-salt高血压大鼠的平均动脉压的影响,研究丹参酮ⅡA对于DOCA-salt高血压大鼠心脏和肾脏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作用,为丹参酮ⅡA治疗盐敏感性高血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1)中枢给予TNF-α对SD及Dahl大鼠PVN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实验采用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50g-280g,及周龄相同的Dahl大鼠,大鼠分为两组,予以侧脑室注射250ng TNF-α,对照组注射2.5μL的生理盐水,注射完成3h后处死大鼠,分别用于冰冻切片染色和real-time PCR检测,real-time PCR 检测 PVN 区 IL-6,IL-1β;CCL5、CCL12;iNOS;NF-κB1 的 mRNA 水平。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VN区IL-1β,CCL5,iNOS及NF-κB1的表达情况。(2)丹参酮ⅡA对大鼠原代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培养SD大鼠的原代神经细胞,20ng/ml的TNF-α处理原代神经细胞,进行了不同时间(3h、6h、24h)的时间依赖研究;不同剂量(0.2ng/ml,2ng/ml,20ng/ml)的TNF-α处理6h的剂量依赖研究,检测IL-6、IL-1β、CCL5、CCL12、iNOS、P65 的 mRNA 水平。培养Dah1大鼠的原代神经细胞,使用20ng/mL的TNF-α处理6h,对比Dahl大鼠与SD大鼠的对照组基线水平及TNF-α处理6h后炎症介质基因的表达差异。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10uM、20uM、50uM)预处理Dah1大鼠原代神经细胞30min,而后用20ng/ml TNF-α处理,进行了 real time PCR检测,检测IL-6、IL-1β、CCL5、CCL12、iNOS、P65 及 NADPH 氧化酶亚基(Cyba、Cybb)的mRNA水平。使用50uM丹参酮ⅡA预处理SD大鼠原代神经细胞30min,而后用20ng/ml TNF-α处理,固定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L-1β、CCL5、iNOS、pp65的蛋白表达水平。(3)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DOCA-salt高血压大鼠的保护作用将30只8周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低剂量组(10mg/kg.d)、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中剂量组(15mg/kg.d)、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高剂量组(25mg/kg.d),每组各6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大鼠皮下植入DOCA片剂,同日予以1%NaCl+0.2%KCL饮水。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每日进行腹腔注射给药。采用智能无创尾动脉血压计测量血压,每周两次。每周测量1次体重。共连续处理21天。第22天使用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每组1只4%多聚甲醛灌流固定取大鼠肾脏用于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形态,其余的各组大鼠麻醉后首先称体重,取出大鼠两侧肾脏及心脏,并迅速进行称重,得到肾脏质量与体质量比值、心脏质量与体质量比值;分别对心脏左心室和肾脏进行real-time PCR 检测 IL-6、IL-1β、CCL5、CCL12、p65、TNF-α及 NADPH 氧化酶亚基cyba,cybb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TNF-α中枢给药增加成年SD及Dahl大鼠PVN区炎症介质的mRNA水平,并且Dahl大鼠的炎症反应更为显着TNF-α中枢给药,SD 大鼠和 Dahl-S 大鼠的 CCL5、CCL12、IL-1β、IL-6、iNOS和NF-κB1的表达均显着升高(P<0.05)。与SD大鼠相比,Dahl-S大鼠中CCL12的增加更加显着(Dahl:115倍SD:24倍P<0.05)。与SD大鼠相比,Dahl-S中IL-1β的增加也更高,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87),其他的基因未见显着差异。2.TNF-α处理引发SD及Dahl大鼠原代神经细胞炎症介质基因水平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增加,并且在Dahl大鼠原代神经细胞炎症反应更为显着。不同浓度(0.2ng/mL,2ng/mL,20ng/mL)处理 6h 及不同时间(3h,6h,24h)20ng/mL TNF-α处理明显增加 SD 大鼠 IL-1β、IL-6、CCL5、CCL12、iNOS 和 NF-κB1的mRNA水平;TNF-α(20ng/ml)处理6h对比SD及Dahl大鼠的炎症介质基因显示两者的IL-1β、CCL5、iNOS、NF-κB1的基线水平差异即存在统计学意义,6h处理后IL-1β、CCL5、iNOS仍存在统计学差异;TNF-α(20ng/ml)孵育6小时,固定细胞并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TNF-α处理显着增加IL-1β、CCL5和iNOS的免疫反应性并促进p65的活化。3.TanⅡA处理大鼠原代神经细胞可以降低由TNF-α处理引发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水平。TanⅡA可以降低大鼠原代神经元细胞由TNF-α诱导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不同浓度的TanⅡA(10uM、20uM、50uM)预处理可以抑制TNF-α处理引起的p65活化,下调IL-1β、IL-6、CCL5、CCL12,iNOS等炎症介质及NADPH氧化酶亚基(Cyba、Cybb)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结果表明TanⅡA可以一定程度减弱由TNF-α处理引发的IL-1β、CCL5和iNOS的免疫反应性的增强并抑制p65的活化。4.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以降低DOCA-salt高血压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并减轻心脏及肾脏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模型组大鼠血压明显升高,各剂量Tan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均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平均动脉压。治疗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心脏质量与体质量比值及肾脏质量与体质量比值降低,表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以减轻DOCA-salt大鼠左心室及肾脏的扩张,并且降低心脏左心室及肾脏IL-1β、IL-6、TNF-α、CCL5、CCL12炎症介质的mRNA水平,降低P65的mRNA水平,及NADPH氧化酶亚基Cyba、Cybb的mRNA水平,说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以抑制DOCA-salt高血压大鼠心脏左心室及肾脏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水平。肾脏HE染色及离体照片显示治疗组较模型组的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减轻。结论:1.中枢给予TNF-α可以同时激发SD大鼠和Dah1大鼠PVN内炎症反应,且在Dahl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PVN炎症反应更加显着。2.TNF-α激发SD大鼠和Dah1大鼠原代神经细胞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并且在Dahl大鼠原代神经细胞内炎症反应更加显着,TanⅡA预处理可以抑制由TNF-α诱发的p65的活化,抑制IL-1β、IL-6、CCL5、CCL12、iNOS等炎症介质和Cyba、Cybb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并可以抑制氧化应激水平。3.Tan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以降低DOCA-salt高血压大鼠的平均动脉压,抑制DOCA-salt高血压大鼠左心室及肾脏p65的表达,抑制IL-1β、IL-6、TNF-α、CCL5、CCL12等炎症介质及Cyba、Cybb的表达,对DOCA-salt高血压大鼠起到保护作用。
孙敬辉[2](2021)在《miR-489调控心肌纤维化的机制及人参皂苷Re的干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是众多心血管疾病发展至后期常见的病理改变,常常引起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是心室重构不断进展和不可逆的主要原因。MF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神经体液、生长因子、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基因转录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是MF最主要的效应细胞,可在缺血、炎性因子等促纤维化因素的刺激下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的肌成纤维细胞会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导致心室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和心肌电信号传导异常,诱发难治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心血管疾病的预后。目前MF的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因此探寻MF发病机制的关键因子及安全可靠的治疗药物,对于MF的治疗刻不容缓。MircoRNAs(miRNAs)是一类在真核细胞中广泛表达的短链非编码RNA。它们可以直接与靶基因的3’UTR区域结合,诱导靶基因mRNAs分解或阻碍其翻译,从而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miR-489在心肌细胞和CFs中广泛表达。在心肌细胞中miR-489过表达能够下调下游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的水平,减轻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重要的是,miR-489转基因小鼠体内AngⅡ诱导的MF明显减轻,说明miR-489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MF,miR-489可能是治疗MF的一个潜在靶点。然而,miR-489在MF中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尤其是在心肌梗死诱导的MF中miR-489是否也具有同样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中医学中没有MF的直接论述,但MF是众多心血管疾病发展至后期的病理改变,是一种相对慢性渐进性病变。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久病多虚”、“久病多瘀”,因此治疗当以补气活血为法。人参是传统医学中补气的要药,具有补益元气,健脾补肺,安神益智等功效,以及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纤维化等药理作用。人参皂苷Re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e具有抗心肌梗死后MF的作用,并且可以调控Smad2/3的表达。既往研究证实,Smad3是miR-489的直接下游靶点,那么人参皂苷Re是否可以通过调节miR-489来发挥抗MF的作用,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体外构建miR-489过表达和抑制的CFs模型,证实miR-489对MF和myd88/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具有调控作用。在此基础上,以人参皂苷Re为干预手段,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心肌梗死小鼠模型和AngⅡ干预的乳鼠原代CFs模型,观察人参皂苷Re的抗MF作用,并探讨人参皂苷Re对miR-489及其下游myd88/NF-κB通路的调控作用,为中医药抗MF,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一 miR-489调节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目的:在正常培养的CFs和AngⅡ干预的CFs中转染miR-489 mimic和inhibitor观察miR-489模拟物和抑制物对CFs表型分化、迁移和分泌等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提取乳鼠原代CFs,经波形蛋白免疫荧光鉴定纯度后,按照如下分组:(1)在正常培养条件下的CFs中转染miR-489 mimic,构建miR-489过表达模型。CFs分为3组:正常组(Normal)、miR-489过表达组(mimic)、miR-489阴性对照组(mimic-NC)。(2)在AngⅡ干预的CFs中转染miR-489 mimic,构建miR-489过表达模型。CFs 分为 3 组:AngⅡ组(AngⅡ)、AngⅡ+miR-489 过表达组(AngⅡ+mimic)、AngⅡ+miR-489 阴性对照组(AngⅡ+mimic-NC)。(3)在正常培养条件下的CFs中转染miR-489 inhibitor,构建miR-489抑制模型。CFs 分为 3 组:正常组(Normal)、miR-489 抑制组(inhibitor)、miR-489阴性对照组(inhibitor-NC)。(4)在AngⅡ干预的CFs中转染miR-489 inhibitor,构建miR-489抑制模型。CFs 分为 3 组:AngⅡ组(AngⅡ)、AngⅡ+miR-489 抑制组(AngⅡ+inhibitor)、AngⅡ+miR-489 阴性对照组(AngⅡ+inhibitor-NC)。采用qPCR技术检测miR-489 mimic转染的CFs中miR-489的表达水平,验证转染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中α-SMA的表达情况,观察CFs的分化情况;检测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蛋白表达,观察CFs胶原蛋白的分泌情况;检测CFs中myd88、NF-κB p65和p-NF-κB p65的表达情况,观察miR-489的调控作用。结果:(1)经波形蛋白免疫荧光检测证实提取的CFs纯度在95%以上,符合实验要求。(2)与Normal组和mimic-NC组比较,mimic组miR-489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Normal组和mimic-NC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 miR-489 mimic 转染成功。与 Normal 组和 inhibitor-NC 组相比,inhibitor 组myd88表达显着上调(P<0.01),Normal组和inhibitor-N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miR-489 inhibitor转染成功。(3)在正常条件下培养的CFs和AngⅡ干预的CFs中,miR-489过表达均能够显着抑制myd88、α-SMA、CollagenⅠ和Collagen Ⅲ的表达,降低p-NF-κB p65/p65的比值;抑制miR-489能够促进myd88、α-SMA、Collagen Ⅰ和 Collagen Ⅲ的表达,上调 p-NF-κBp65/p65 的比值。结论:在正常培养的CFs和AngⅡ干预的CFs中miR-489过表达均能够抑制下游myd88/NF-κB通路的活化,减轻CFs的纤维化反应;抑制miR-489能够激活下游myd88/NF-κB信号通路,促进CFs的纤维化反应。这表明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CFs中miR-489均可调节myd88/NF-κB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纤维化反应。研究二人参皂苷Re调节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e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小鼠心功能、血清学标志物、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Re改善梗死后MF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C57BL/6小鼠心肌梗死后MF模型。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低剂量人参皂苷Re组(L,19.5mg/kg/d)和高剂量人参皂苷Re组(H,39mg/kg/d),每组10只。术后第二天开始灌胃给药,1次/天,连续灌胃四周。心脏超声检测各组小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观察心功能情况;通过心重指数(HWI)、心胫比(HW/TL)以及心肌中ANP、BNP和β-MHC mRNA的表达,观察心梗后心肌代偿性肥厚情况;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心肌损伤(CK-MB)、心力衰竭(BNP)、肝肾功能(ALT、S-Cr)和 RAAS(AngⅡ)等标记物的含量;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心梗后心肌组织及纤维化的病变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 myd88、p-NF-κB p65、NF-κB p65、α-SMA、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等相关蛋白表达;qPCR技术检测miR-489和myd88的表达形况。结果:(1)与Sham组相比,Model组LVEF和LVFS显着减低(P<0.01);与Model组比较,低高剂量人参皂苷Re组LVEF和LVFS明显升高(P<0.01)。(2)与Sham组比较,Model组CK-MB、BNP和AngⅡ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Model组比较,低高剂量人参皂苷Re组CK-MB、BNP和AngⅡ水平显着下降(P<0.05),ALT 和 S-Cr 无明显变化(P>0.05)。(3)与 Sham 组比较,Model组HWI、HW/TL以及心肌中ANP、BNP和β-MHC mRNA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给以低高剂量人参皂苷Re干预后,这些指标明显下降(P<0.05)。(4)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心肌结构排列紊乱,肌丝较粗,呈波状变化,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蛋白沉积。给予人参皂苷Re干预后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5)与 Sham 组比较,Model 组 myd88、p-NF-κB p65、α-SMA、Collagen Ⅰ和CollagenⅢ的表达明显升高,miR-489的表达显着下调(P<0.01);与Model组比较,低高剂量人参皂苷Re组myd88、p-NF-κB p65、α-SMA、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的表达明显降低,miR-489的表达显着上调(P<0.05)。以上检测中低高剂量人参皂苷Re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参皂苷Re能够改善心肌梗死后小鼠的心脏功能,抑制心肌代偿性肥厚,减轻心肌缺血损伤和胶原蛋白沉积,改善组织病理学病变,且未发现明显肝肾毒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心肌梗死后小鼠心肌中miR-489/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研究三 人参皂苷Re干预AngⅡ诱导CFs生物学行为改变的机制研究目的:采用AngⅡ诱导C57BL/6乳鼠原代CFs,观察人参皂苷Re对CFs分化、迁移和分泌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提取乳鼠原代CFs后,通过CCK-8法筛选人参皂苷Re的安全浓度范围。CFs被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ormal)、模型组(Model)和人参皂苷Re低、中、高剂量组。给以相应药物处理后,收集细胞进行相关检测。采用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各组CFs的迁移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α-SMA、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的表达情况,观察CFs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的分泌情况;通过q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iR-489、myd88、NF-κB p65 和 p-NF-κBp65 的表达情况。结果:(1)经 CCK-8 法选定 50μmol/L、100μmol/L 和 200μmol/L 为人参皂苷Re的干预浓度。(2)与Normal组比较,Model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CFs数量显着增多,迁移距离明显增长(P<0.01);与Model组相比,低中高剂量人参皂苷Re均能减少穿过Transwell小室的CFs数量,缩短迁移距离(P<0.01)。(3)与 Normal 组比较,Model 组α-SMA、Collagen Ⅰ和 Collagen Ⅲ的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Model组相比,低中高剂量人参皂苷Re均能降低α-SMA、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的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量(P<0.01)。(4)与Normal组比较,Model组miR-489水平显着降低,myd88的表达和p-NF-κB p65/p65比值显着升高(P<0.01),低中高剂量人参皂苷Re均能抑制这种趋势(P<0.05)。以上检测中低中高剂量人参皂苷Re组之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参皂苷Re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CFs迁移、表型分化和分泌等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ngⅡ诱导的CFs中miR-489/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孙琳[3](2021)在《白介素37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减轻病毒性心肌炎》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指由于感染各类嗜心肌性病毒所导致的心肌非特异性疾病,VMC是导致青年人发生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临床表现为乏力、胸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休克,甚至发生心脏骤停。虽然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能够自愈或经治疗后好转,但有部分患者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和严重的心力衰竭,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现阶段仍然没有特异性的针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效果并不显着。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长期致力于探究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广为接受的机制包括病毒对心肌的直接损伤、免疫反应过度激活及各种细胞因子介导的心肌损伤,然而其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性细胞程序性死亡,由炎症小体介导,并且伴有包括IL-1β和IL-18在内的多种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与凋亡不同。炎症小体是一种胞内蛋白复合体,由三部分组成:胞浆内模式识别受体、适配蛋白ASC和半胱氨酸蛋白酶原-1(Caspase-1),炎症小体激活GSDMD,导致细胞膜孔形成,细胞破裂,释放IL-1β和IL-18。炎症小体与许多炎症性疾病有关,如心肌梗死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最近的研究表明,在VMC患者和VMC小鼠模型中存在炎性小体。因此,心肌细胞焦亡在VMC发病进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而阻断这一过程有希望成为治疗VMC的新靶点。白介素-37(IL-37)属于IL-1家族,是一种新型的潜在的炎症抑制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中发挥抗炎作用,而小鼠体内不表达IL-37。我们先前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IL-37能够减轻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脏内炎症反应,降低小鼠的死亡率。然而,IL-37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焦亡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立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应用IL-37对模型小鼠进行干预,研究IL-37对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并进一步探讨IL-37参与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提供崭新的治疗靶点。我们的实验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的构建研究背景及意义心肌炎是指心肌组织内的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全球每年约有150万人患心肌炎,可以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心肌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均可能患心肌炎,但以青少年最为多见。病毒是其最常见的病原体,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最为多见。细菌、真菌、寄生虫、立克次体等也可以引起心肌炎,但临床上相对比较少见。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症状表现差异较大,主要取决于心肌的病变所累及的范围,轻症患者可以没有任何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发病前存在7-20天左右的前驱期,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疼痛等感染症状。随后临床表现为胸痛、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脏骤停。一般认为,造成VMC患者心肌损害的原因主要如下:病毒复制的直接损伤;免疫反应被触发后过度激活;炎症反应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以及各种原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病毒入侵后在心肌内复制,并导致免疫系统激活,其病理生理学进展过程通常有三个阶段:急性阶段、亚急性阶段和慢性阶段。急性阶段是指病毒对心肌的直接毒性作用,亚急性阶段主要表现为T细胞及B细胞的活化及其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慢性阶段表现为心肌弥漫纤维化与心脏泵功能障碍,如扩张性心肌病。大量病理学证据表明,病毒性心肌炎表现为心肌炎性细胞浸润,主要包括单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和自然杀伤(NK)细胞。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起始治疗是否及时。其预后不良的因素包括射血分数降低和左束支传导阻滞等。轻度心肌炎患者通常预后良好,约有50%的VMC患者可自行缓解。然而,仍有25%的VMC患者可发展为心功能不全,严重者发展为扩张性心肌病。重症心肌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心源性休克,其1年内死亡率为20%,5年死亡率为50%。然而现阶段仍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单纯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在本实验的第一部分中,为了模拟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进程,我们对balb/c小鼠腹腔注射CVB3病毒液,观察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学特征,探究其病理机制,为VM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目的1.通过对balb/c小鼠腹腔注射CVB3病毒液,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观察小鼠心肌损伤的病理学改变。2.通过对小鼠体重、活力、毛发、心脏超声、心肌病理学切片等进行观察与监测,评估使用CVB3 Nancy株构建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的效果。研究方法1.建立动物模型将12只雄性6周龄balb/c小鼠饲养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SPF类动物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Day 0对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100μl PBS,对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25μl 109TICD50病毒液(加入75μl PBS稀释至100μl),饲养9天后建立急性心肌炎动物模型。2.超声心动图Day 9用3%异氟醚麻醉小鼠,使用Visual Sonics高分辨率Vevo 2100系统(Visualsonics Inc.,加拿大多伦多)采集胸骨旁长轴图像,记录每组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LVFS),收缩期室间隔厚度(IVSs),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期左室内径(LVIDs),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d),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3.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测于Day 9心脏超声检查后收集各组小鼠的心脏标本,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程度。4.ELISA 检测收集各组小鼠外周血,离心收集上层血清,ELISA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与炎症因子IL-1β、IL-18。研究结果1.模型组小鼠一般状态较差对照组小鼠活力良好,毛色鲜亮;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活力欠佳,不喜活动,毛发暗淡无光泽,抓取时反应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VMC模型组小鼠体重自第三天开始明显下降,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升高。2.模型组小鼠左心功能下降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心脏超声示IVSs(P<0.01),IVSd(P<0.05)明显减小,LVEF、LVFS测量值下降,表明对小鼠腹腔注射CVB3后室间隔明显变薄,心肌收缩功能存在受损的可能性。3.模型组小鼠心肌炎症损伤明显对照组小鼠切片HE染色显示心肌细胞规律排列,未见明显炎症浸润,模型组小鼠HE染色可见部分心肌细胞坏死及炎症病灶,间质内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病理学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001)。模型组小鼠比对照组小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 cTnI(P<0.01)、IL-1β(P<0.05)、IL-18(P<0.05)明显升高。4.模型组小鼠心肌纤维化明显Masson染色可见对照组小鼠心肌间质内无明显胶原纤维分布,模型组小鼠心肌可见灶性坏死伴胶原纤维增生,间质内可见较多胶原纤维分布。研究结论1.对balb/c小鼠腹腔注射CVB3病毒液能够成功构建小鼠VMC模型。2.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损伤表现为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升高,炎症浸润增加及心肌纤维化加剧。第二部分:IL-37对VMC小鼠心肌细胞焦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研究背景及意义病毒性心肌炎是指机体感染嗜心肌病毒后,心肌组织内出现的非特异性炎症,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轻重不一。尽管部分患者临床表现轻微,甚至症状表现呈自限性,病毒性心肌炎仍然能够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据统计,VMC能够占到年轻人猝死原因的10%左右。VMC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期有研究证实,炎症小体的过度激活可能引起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及结肠炎等疾病。炎症小体又称焦亡小体,是一种细胞内的蛋白复合体,由胞质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RR)、适配蛋白ASC与半胱氨酸蛋白酶原-1(Caspase1)构成,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模式识别受体是NOD样受体家族的NLRP3。当NLRP3被细胞毒素、ATP或胆固醇等激活后,进一步募集ASC与Caspase1,炎症小体激活后切割IL-1β与IL-18。同时,NLRP3裂解Gasdermin D,释放其N末端结构域,形成细胞膜孔,释放炎性因子,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因此,抑制炎症小体表达或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IL-37是IL-1家族的一种潜在炎症抑制因子,对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存在一定抑制作用。IL-37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中低表达,而小鼠体内不表达IL-37。IL-37已被证实能够改善CVB3引起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然而其具体机制并不清楚。因此,本部分实验通过应用重组人IL-37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干预,观察其对心肌炎小鼠炎症浸润及NLRP3炎症小体表达的影响,探讨IL-37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及具体机制。研究目的:1.构建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通过IL-37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进行干预,观察IL-37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一般状态、心功能和心肌病理学切片的影响。2.通过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细胞的炎症小体的表达,探讨IL-37减轻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具体机制。研究方法:1.IL-37干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将32只雄性6周龄balb/c小鼠饲养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SPF级动物房,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6)、IL-37对照组(n=6)、模型组(n=10)、实验组(n=10)。Day 0对对照组、IL-37对照组小鼠各腹腔注射100μtlPBS,同时对模型组、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25μl 109TICD50病毒液(加入75μl PBS稀释至100μl)。Day3、Day7对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200μl PBS,同时对IL-37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2μg IL-37(加入200μl PBS溶解),饲养9天后建立急性心肌炎动物模型。2.超声心动图评估小鼠心功能Day 9用异氟醚麻醉小鼠,采集胸骨旁长轴图像,记录每组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FS),收缩期室间隔厚度(IVSs),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期左室内径(LVIDs),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d),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3.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测收集各组心脏标本,石蜡包埋后用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分别检测心肌组织的炎症变化及纤维化程度,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GSDMD蛋白表达情况。4.ELISA 检测收集各组小鼠外周血,离心收集上层血清,ELISA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与炎症因子IL-1β、IL-18。5.蛋白印迹实验收集各组小鼠心肌组织,提取心肌组织总蛋白后,Western blot检测NLRP3、ASC dimer、cleavaged caspase 1、NFkB P65 及 phospho-P65 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6.RT-PCR从液氮中取出各组小鼠心肌组织,液氮研磨组织提取总RNA,PCR检测NFκB P65的mRNA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IL-37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一般状态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活力较好,毛色光滑,抓取时反应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小鼠体重同样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心脏重量/体重比值低于模型组小鼠(P<0.05)。2.IL-37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功能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LVEF(P<0.05)、LVFS(P<0.05)、IVSs(P<0.01)和IVSd(P<0.01)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实验组小鼠心脏室间隔厚度高于模型组,左室收缩功能较模型组有所改善。3.IL-37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炎症损伤小鼠心肌切片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心肌炎症病灶浸润较少,心肌细胞坏死减少,间质内炎症细胞分布较少。外周血Elisa检测显示,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cTnI(P<0.01)与IL-18(P<0.05)表达明显下降。4.NLRP3炎症小体在模型组小鼠表达升高,在实验组中表达降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模型组小鼠NLRP3(P<0.01)、ASC(P<0.05)与cleaved-caspase 1(P<0.05)蛋白比对照组升高,实验组小鼠NLRP3(P<0.05)、ASC dimer(P<0.001)与cleaved-caspase 1(P<0.05)蛋白比模型组表达降低。GSDMD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模型组中GSDMD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GSDMD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5.IL-37可能通过抑制NFκB降低心肌炎小鼠NLRP3炎症小体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模型组小鼠比对照组NFκB P65(P<0.05)、phospho P65(P<0.01)的表达明显升高;实验组 P65(P<0.01)、phosphoP65(P<0.01)的表达低于模型组,IL-37对照组中P65(P<0.05)、phospho P65(P<0.05)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RT-PCR检测发现模型组P65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65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IL-37对照组P65 mRNA比对照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研究结论1.IL-37可以减轻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心肌损害,改善小鼠一般状态。2.NLRP3炎症小体参与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IL-37抑制NLRP3炎症小体表达。3.IL-37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改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
任小娟[4](2020)在《肾不藏志不寐的理论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肾不藏志不寐论治的理论依据、因机证治和常用安肾志方药。(2)采用D-半乳糖联合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观察肾不藏志不寐模型大鼠衰老方面、睡眠方面和海马转录组变化,衰老方面包括记忆能力、氧化应激、凋亡基因,睡眠方面包括睡眠时间、脑电图、炎症因子和神经递质。(3)观察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睡眠、神经递质和炎性因子的影响,以及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转录组的影响。方方法:(1)收集、归纳和探讨肾不藏志不寐的理论依据和论治方药。(2)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半乳糖组、对氯苯丙氨酸组、肾不藏志不寐组,采用D-半乳糖120mg/kg/d皮下注射42d联合PCPA 300mg/kg/d腹腔注射3d建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3)通过Morris水迷宫(MWM)观察肾不藏志不寐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检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脑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CAT、B淋巴细胞瘤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m RNA的表达,观察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衰老方面的变化。(4)采用戊巴比妥实验观察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睡眠情况,通过脑电图观察大鼠觉醒(Wake)、慢波睡眠I期(SWS1)、慢波睡眠II期(SWS2)、快速动眼睡眠(REMS)和睡眠总时间(TST),检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血浆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脑5-羟色胺(5-HT)、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海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5羟色胺1A受体(5-HT1AR)、γ-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GABAARα1)、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m Glu R2)m RNA的表达,观察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进行睡眠方面的变化。(5)对空白对照组和肾不藏志不寐组大鼠海马提取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6)观察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的影响: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肾不藏志不寐组、远志低剂量组(0.0875g/kg)、远志中剂量组(0.175g/kg)、远志高剂量组(0.35g/kg)、地西泮组(0.92mg/kg),通过MWM观察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检测各组大鼠海马5-HT、Glu、GABA的含量,血浆IL-1β、IL-6、TNF-α的含量。(7)对空白对照组、肾不藏志不寐组、远志中剂量组、地西泮组大鼠海马提取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结结果:(1)肾志对寐寤具有调节作用,肾不藏志不寐的主症为夜寐早寤,病位在肾,病因是肾脏虚损,肾志不入于舍是肾不藏志不寐的核心病机。肾不藏志不寐常见临床证型包括肾气不固型、肾精不足型、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肾虚水泛型和肾不纳气型六种证型。远志、刺五加、人参、茯神、五味子、交泰丸、黄连阿胶汤、六味地黄丸、磁朱丸和孔圣枕中丹是治疗肾不藏志不寐常用方药。(2)D-半乳糖120mg/kg/d皮下注射42d联合PCPA 300mg/kg/d腹腔注射3d可以建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3)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衰老方面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体重减轻,MWM中逃避潜伏期延长、穿台次数减少,脑SOD、CAT、GSH-px含量减少、MDA含量增加,海马SOD1、SOD2、CAT m RNA表达上调,海马Bax、Caspase-3 m RNA的表达上调、Bcl-2 m RNA表达下调。(4)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睡眠方面的变化:戊巴比妥实验发现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脑电图WAKE增加、SWS1、SWS2、REMS和TST减少,血浆IL-1β、IL-6、TNF-α含量增加,脑5-HT、GABA含量减少、Glu含量增加,海马IL-6、TNF-αm RNA表达上调,海马5-HT1AR、GABAARα1m RNA表达下调、m Glu R2 m RNA表达上调。(5)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转录组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肾不藏志不寐组的差异基因共有1628个,其中上调基因上调887个,下调741个;差异基因的功能涉及神经发育、细胞发育、甘油三酯代谢、核糖体、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并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逆行神经的信号通路、慢性进行性舞蹈病有密切联系。通过组间差异基因GO分析、KEGG Pathway分析、蛋白互作分析以及肾不藏志不寐内涵,筛选肾不藏志不寐组的关键差异基因并进行验证,发现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显着差异基因为Gnb3、Faah、Mmp9、Twist1。(6)远志可以提高肾不藏志不寐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模型大鼠海马5-HT、GABA的含量、降低Glu的含量,降低血浆IL-1β、IL-6、TNF-α的含量。(7)药物干预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的海马转录组分析结果:(1)与肾不藏志不寐组相比,远志组的差异基因共有663个,其中上调240个,下调423个;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神经发育、昼夜节律调控、细胞凋亡与增殖、氧化磷酸化、能量代谢、免疫调节;并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非酒精性脂肪肝、I型糖尿病、哮喘的发生有密切联系。(2)与肾不藏志不寐组相比,地西泮组的差异基因共有1660个,其中上调基因732个,下调基因928个;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发育的调控、氧化磷酸化、神经元凋亡、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并与帕金森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阿尔茨海默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有密切联系。(3)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干预作用的差异基因235个,其中显着治疗作用的基因37个;差异基因的功能涉及神经元发育、γ-氨基丁酸信号通路、细胞生长调控、参与免疫球蛋白介导的免疫应答、能量代谢;并与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I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有关。(4)地西泮对肾不藏志不寐干预作用的差异基因753个,其中显着治疗作用的基因49个;差异基因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老化、突触的调节、凋亡的调控、多巴胺、糖原、脂肪酸、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代谢。并与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肌收缩、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有关。(5)肾不藏志不寐与远志、地西泮关联的靶标基因及分子通路分析:通过组间差异基因GO分析、KEGG Pathway分析以及肾不藏志不寐内涵,筛选肾不藏志不寐组、远志组和地西泮组的关键差异基因并进行验证,发现远志有效靶基因为Faim、Pcp2、Elovl6;地西泮有效靶基因为Npr3、Trh;两药共同作用的靶点为BDNF、Gabra6。结结论:(1)肾志与不寐有着密切联系,肾不藏志是肾不藏志不寐的核心病机,补益肾脏、安神定志为肾不藏志不寐的治疗原则,远志是归经入肾的的安肾志药物,具有安神、强志、益肾的功效,是治疗志异常的首选药物。(2)D-半乳糖联合PCPA可以建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3)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与衰老相关的学习记忆能力、氧化应激、凋亡记忆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改变,与睡眠相关的睡眠时间、脑电图、神经递质和炎性因子的表达发生了改变。(4)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海马存在基因转录水平上的变化,显着差异基因功能涉及神经系统、代谢和炎症等。(5)远志可以改善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的睡眠、调节神经递质、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6)远志和地西泮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的神经系统和炎症相关基因具有一定的干预效应,远志更侧重对神经功能相关靶基因的调节。
宋晶[5](2020)在《基于TGF-β1/LIMK1信号通路研究解毒通络方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法复制大鼠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模型,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观察TGF-β1/LIMK1信号通路在心肌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观察解毒通络方对TGF-β1/LIMK1信号通路的调控方式及干预MF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一: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3d组、7d组、14d组、28d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其他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5mg.kg-1,分别于3天、3天、7天、14天、28天时,记录大鼠体重并乙醚麻醉状态下迅速取SD大鼠心脏,测量心脏重量后,取出心室部,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供组织学HE染色,免疫组化法测α-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阳性表达面积,取出心尖部迅速置于液氮中保存,分光光度法测羟脯胺酸含量。实验二:根据实验一结果,将60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其他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5mg.kg-1,中药组每日按10g、20g、30g.kg-1灌胃解毒通络方冲剂悬液;卡托普利组每日按5mg.kg-1灌胃卡托普利片悬液;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以等体积自来水灌胃。记录大鼠体重后乙醚麻醉状态下迅速取SD大鼠心脏,测量心脏重量计算心重指数;心尖部迅速置于液氮中保存,分光光度法测定羟脯胺酸含量。将心室部,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供组织学HE及MAasson染色,免疫组化法测I型胶原蛋白(Col I)、III型胶原蛋(Col III)、α-SMA、Vim、单丝氨酸蛋白激酶(LIMK1)阳性表达面积;眼球采血,收集血清并置于-20℃冰箱,收集的血清进行细胞分组培养。实验三:用提前制备的动物血清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培养成纤维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中α-SMA、Vim、ROCK1、LIMK1蛋白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TGF-β1、RhoA、ROCK1、LIMK1的mRNA含量;MTT法检测TGF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时相;用TGF刺激成纤维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RhoA、ROCK1、LIMK1的mRNA含量。结果:实验一: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构建:1.HE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横纹清晰,细胞和大小、间隙一致,胞浆染色清晰,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3天、7天、14天、28天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均出现细胞排列紊乱,坏死区细胞核固缩,胞浆减少或缺失,结缔组织增生。在3d组这种改变最明显,7d组、14d组相对减轻,28d组有所改善。2.心重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d组心重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7d组、14d组、28d组心重指数下降,P<0.05。3.羟脯氨酸含量测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d组、7d组、14d组、28d组羟脯胺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且随时间变化呈递增趋势。4.免疫组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d组、7d组的大鼠心肌组织中,可见明显α-SMA、Vim蛋白阳性表达,且P<0.05。14d、28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实验二:解毒通络方动物体内药效学观察:1.心重指数: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制备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采用注射后3天的造模方法。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重指数无明显增加,且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心脏指数无明显改变,且P>0.05。2.羟脯胺酸含量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下降,且P<0.05。3.HE染色:正常对照组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大小均一,胞浆染色均匀,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以及各剂量中药组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纤维化表现,主要以细胞核固缩、心肌纤维溶解、断裂为主,细胞排列不规则,细胞结构破坏,细胞浆染色不均匀为主,卡托普利组与不同剂量中药组心肌纤维化程度较轻。4.Masson染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以及不同剂量中药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组织损伤,具体表现为细胞核固缩,细胞排列紊乱,细胞间隙不规则,并出现大量蓝染的纤维胶原,并破坏心肌细胞,坏死部分有少量炎症浸润。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以及各剂量中药组心肌纤维化程度较轻。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容积比(CV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明显增加,且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以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明显减少,且P<0.05。5.免疫组化法测定ColI、ColIII、α-SMA、Vim、LIMK1蛋白阳性表达面积:(1)I型胶原蛋白及III型胶原蛋白在免疫组化染色中显示为棕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型胶原蛋白及III型胶原蛋白阳性表达面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表达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2)α-SMA、Vim蛋白阳性表达表现为棕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α-SMA、Vim蛋白表达面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α-SMA、Vim蛋白表达面积明显下降,P<0.05;(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IMK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三:解毒通络方对心肌成纤维细胞TGF-β1/LIMK1信号通路的作用1.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中α-SMA、Vim、ROCK1、LIMK1蛋白含量:(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α-SMA、Vim蛋白表达量有所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表达量下降,具有显着差异,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所下降,具有显着差异,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成纤维细胞中ROCK1蛋白表达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中药低、中剂量组与中药高剂量组成纤维细胞中ROCK1蛋白表达含量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IMK1蛋白表达量有所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表达量下降,具有显着差异,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所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TGF-β1、RhoA、ROCK1、LIMK1mRNA含量:(1)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中TGF-β1的mRNA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TGF-β1mRNA的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TGF-β1mRN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2)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中RhoA、ROCK1的mRNA的表达量:与正常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RhoA、ROCK1的mRNA的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RhoA、ROCK1mRN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3)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中LIMK1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LIMK1mRNA的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LIMK1mRN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3.MTT法检测TGF-β1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时相:用不同浓度的TGF-β1刺激成纤维细胞后,根据吸光值计算细胞增殖率,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TGF-β1刺激成纤维细胞时,细胞表现出增殖现象,低浓度组、中浓度及高浓度组TGF-β1对细胞增殖均表现为24小时后出现增殖,48小时达到高峰,72小时后出现下降。而低浓度组在不同时间点均表现为最强的增殖率。中浓度组在各个时间点增殖率最低。所以在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研究中,选择低浓度(0.025 ng.ml-1)的TGF-β1为药物剂量,以48小时为时间点干预成纤维细胞。4.用TGF-β1刺激成纤维细胞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RhoA、ROCK1、LIMK1的mRNA含量:结果显示,(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RhoAmRNA含量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RhoAmRNA含量明显减少。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ROCK1、LIMK1的mRNA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以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ROCK1、LIMK1的mRNA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1.应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5mg.kg-1腹腔注射大鼠,3天后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心肌组织中羟脯胺酸含量增加,心肌组织中α-SMA、Vim蛋白表达量增多,说明注射异丙肾上腺素3天后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制备成功。2.在应用解毒通络方干预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时,心肌纤维化有明显的改善。并通过抑制心肌胶原蛋白的分泌及沉积而实现抑制心肌纤维化。3.在体外应用解毒通络方干预大鼠成纤维细胞时,可通过下调TGF-β1/LIMK1信号通路中RhoA、ROCK1、LIMK1因子,抑制成纤维细胞中α-SMA、Vim蛋白表达,从而抑制心肌纤维化。4.在TGF-β1诱导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时,解毒通络方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并通过下调TGF-β1/LIMK1信号通路中RhoA、ROCK1、LIMK1因子而实现的。
叶鸿博[6](2020)在《石膏及其配伍解热作用的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复制发热动物模型、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利用肠道菌群变化和血清代谢组学等研究方法,从体内、体外及蛋白水平研究石膏及其配伍对发热动物模型的解热机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深入探索石膏及其配伍解热机制的具体途径及作用靶点,初步阐释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传统功效,为石膏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石膏不同炮制品中金属元素分析,通过ICP-MS检测技术,对湖北应城产的生石膏、煅石膏中金属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析生石膏和煅石膏所含金属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差异;2.石膏及其配伍解热作用的药效评价:2.1分别采用脂多糖腹腔注射和酵母菌混悬液背部皮下注射建立两种发热大鼠模型,观察生石膏和煅石膏对发热模型大鼠8小时内各时间点体温的影响;2.2.通过背部皮下注射酵母菌混悬液建立发热大鼠模型,采用实验动物体组成成分测定分析仪检测动物体组成成分的比例变化;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物血液中血气的变化,从生理功能角度考察石膏及其配伍对发热大鼠体液组成及血气成分变化的影响;2.3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模型动物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血清和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GE2)、精氨酸加压素(AV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环磷酸腺苷(cAMP)和钙离子(Ca2+)含量,考察石膏及其配伍对发热模型大鼠体内致热因子的影响;2.4通过小鼠热板实验、二甲苯致耳肿胀实验、醋酸扭体实验,观察石膏及其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3.石膏及其配伍解热作用的机制研究:3.1选取21个样品,分为7组进行代谢研究;针对石膏及其配伍在解热作用机制方面寻找其发热相关的特征性生物标记物,并对其可能的解热通路进行筛选;3.2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方法分析石膏及其配伍对发热模型大鼠下丘脑和肝脏组织中NF-κB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确定石膏及其配伍解热的具体途径及其作用靶点;3.3通过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采用脂多糖诱导细胞炎性模型,考察石膏及其配伍对炎性细胞活力、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的影响;3.4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方法分析石膏及其配伍对脂多糖诱导的细胞炎性模型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从细胞水平上阐释石膏及其配伍解热的具体机制及途径;3.5应用16SrRNA菌群生物多样性分析技术,进行石膏及其配伍对发热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的分析,考察石膏及其配伍对发热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结果:1.ICP-MS检测结果显示,生石膏与煅石膏的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差异,炮制后镁、铁、钾、钠和铝元素含量有所降低,锌和钙元素增加。2.1与模型组相比,生石膏能够降低两种发热模型动物的体温,使其恢复基础体温达到解热的作用,而煅石膏和硫酸钙不能降低发热动物的体温,无解热作用;2.2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使模型动物体内总含水量比率升高(P<0.05),细胞外液比例升高(P<0.05),脂肪含量百分比没有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使模型动物血气中pCO2降低(P<0.05),血氧中氧饱和度(sO2%)和碳氧血红蛋白分数(FO2Hb%)升高(P<0.05),电解质中Ca2+降低(P<0.05);2.3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使血清中IL-6、IL-1β和TNF-α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脑脊液中PGE2、CRH和cAMP含量显着降低(P<0.05),AVP和Ca2+含量显着升高(P<0.05),血清中PGE2、CRH、cAMP、Ca2+含量显着降低(P<0.05),AVP含量显着升高(P<0.05);2.4与空白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延长小鼠舔足时间(P<0.05),减少醋酸引起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降低耳肿胀度(P<0.05)3.1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的代谢分析,共检测到了482个代谢物。血清代谢分析显示与发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17种,与石膏及其配解热作用相关且回调的生物标志物21。回调的代谢物中L-O-磷酸丝氨酸、L-精氨酸、D-葡醛内酯、甘氨胆酸、前列腺素E2、L-谷氨酸、18-羟基皮质(甾)酮7种差异代谢物与发热高度相关,这些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主要代谢通路和途径均与炎症介质对TRP通道的调节、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有关;3.2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显着下调下丘脑组织中NF-κB和IκKβ蛋白的表达(P<0.05),IκBα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显着下调肝脏组织NF-κB、IκBα和IκKβ蛋白的表达(P<0.05);3.3石膏及其配伍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活力没有影响,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明显降低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P<0.05);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明显降低脂多糖诱导的iNOS含量升高(P<0.05);3.4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显着下调炎性细胞中NF-κB和IκKβ蛋白的表达(P<0.05),IκBα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3.5发热模型大鼠菌群组成结构、丰度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存在显着差异,酵母菌诱导大鼠发热后肠道菌群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其中Alpha-proteobacteria、Selenomonadales、Rhodospirillales、Akkermansiaceae、Burkholderiaceae、Acidaminococcaceae、Lachnospirace-aeNK4 A136group、Prevotella9、Phascolarctobacterium变化较为显着。通过给予受试药物后各个物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调,特别是石膏组、药对组和白虎汤组几乎是以上物种均有回调作用。结论:石膏及其配伍能够显着的降低发热模型大鼠体温,可能与干预NF-κB信号通路调节,维持体液组成成分的平衡,调节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改善体内氨基酸代谢、脂代谢紊乱有关。
常欣,王昆,芦秋彤,张延芳[7](2020)在《依那普利对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对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组、依那普利10 mg/kg组、依那普利20 mg/kg组,每组8只。103半数感染量CVB3病毒溶于0.1 ml磷酸缓冲液,腹腔注射构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依那普利10 mg/kg组和依那普利20 mg/kg组小鼠每天分别灌胃10、20 mg/kg的依那普利。7 d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液,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苏木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使用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检测心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p-p65、Toll样受体4(TLR4)以及Nrf2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组血清中LDH、AST、CK-MB的含量显着升高(P<0.01);心肌细胞排列不规则,细胞间出现较大缝隙(P<0.01);心肌组织中GST-px、SOD的活性显着降低(P<0.01),MDA的含量显着升高(P<0.0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显着升高(P<0.01);iNOS、p-p65、TLR4的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而Nfr2、HO-1、NQO-1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组相比,依那普利10、20 mg/kg组血清中LDH、AST、CK-MB的含量显着降低(P<0.01);心肌细胞排列较规则,炎性细胞数量减少(P<0.01);心肌组织中GST-px、SOD的活性显着升高(P<0.01),MDA的含量显着降低(P<0.01);IL-1β、TNF-α和IFN-γ的含量显着降低(P<0.01);iNOS、p-p65、TLR4的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而Nfr2、HO-1、NQO-1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结论依那普利能抑制CV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心肌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组织损伤,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TLR4通路的抑制、Nrf2通路的激活有关。
王皓[8](2019)在《黄芪甲甙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炎性相关因子及eNOS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c infarction,AMI)是常见的一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高风险疾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中TLR2、TLR4、NOD1、NOD2 m RNA表达显着升高,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e NOS信号通路激活产生的NO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因此,抑制或阻断TLR2、TLR4、NOD1、NOD2受体有可能减轻急性心梗后梗死区域的心肌损伤和抑制心室重塑,激活e NOS信号通路增加NO的生成,从而对受损心肌起到保护作用。有文献报道黄芪甲甙能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程度并明显改善心功能,但具体的机制是否与e NOS信号通路及TLR、NLR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黄芪甲甙对急性心肌梗死Wistar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取Wistar大鼠45只,雄性,体重约为220±30 g,其中对照组15只,实验组30只。通过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只穿线不结扎。术中通过心电图仪采集ST段是否抬高以及采用小动物超声影像平台检测室壁运动状态,初步筛查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备的成功率。(2)模型制备成功24 h后,将实验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芪甲甙组。黄芪甲甙以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解,黄芪甲甙组组腹腔注射黄芪甲甙20 mg.kg-1.d-1,连续给药两周,于每天相同时间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给药方法及时间同黄芪甲甙组。(3)应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描述术前?术后即刻及给药1 d,3 d,7 d,14 d各组大鼠心电图ST段的变化。给药2周后,应用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功能变化。应用Masson染色观测梗死区域面积及左室结构改变。应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和NF-κB水平;应用一氧化氮试剂盒检测血浆中一氧化氮(NO)的水平;Q-PCR实验检测心肌组织中TLR2,TLR4,NOD1,NOD2和e NOS m RNA表达。结果(1)术中观察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左心耳充血明显,结扎以下部位的心肌呈现青紫色。心电图检测大鼠结扎后心电图II导联ST段弓背型向上抬高,约0.2 m V,呈现出典型的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壁出现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现象。两周后,实验各组取材Masson染色,显示区域心肌梗死。由此证实构建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成功。(2)超声心动图检测显示黄芪甲甙能缩小LVEDD、LVEDS(P<0.05),降低LVEDV、LVESV(P<0.05),增加LVEF、LVFS(P<0.05-0.01),明显改善心功能;心电图显示黄芪甲甙能明显抑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电图ST段的升高(P<0.05);Masson显示黄芪甲甙能缩小心肌梗死区面积,抑制心室重塑;ELISA结果显示黄芪甲甙能够明显降低血中TNF-α、IL-1β、IL-6和NF-κB的水平(P<0.05);Q-PCR检测结果显示黄芪甲甙能够显着降低心肌组织中TLR2、TLR4、NOD1和NOD2m RNA表达(P<0.01)并且增加心肌e NOS m RNA表达(P<0.05),且一氧化氮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NO水平升高(P<0.01)。结论黄芪甲甙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激活e NOS信号通路和抑制TLR、NLR有关。
高强[9](2019)在《绿茶及其特征性成分对多种肝炎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其销量仅次于水。自古药典就有记载茶叶消炎的功效。炎症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很多病理态的发生都伴随着炎症。随着研究的深入,茶的主效抗炎物质和抗炎机制也逐渐被报道。为了挖掘茶抗炎新机制和其中的抗炎物质,本研究基于酒精、全氟癸酸和脂多糖三种化学物质诱导的小鼠肝脏炎症模型,研究绿茶、茶多酚和茶氨酸的抗炎作用和机制。本研究基于每天灌胃一次50%酒精连续灌胃七天同时自由饮用茶汤;饮水中分别添加绿茶多酚、EGCG和PFDA观察12天以及连续七天腹腔注射茶氨酸后一次性注射脂多糖。结果发现,在绿茶保护酒精性肝炎症中,与单独饮水相比,绿茶能显着降低肝脏损伤、肝脏氧化应激、肝脏脂质积累和炎症反应。饮用绿茶还显着降低了酒精处理小鼠的肝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其下游炎症介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的mRNA水平。饮用绿茶还显着激活肝脏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这与酒精处理小鼠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NOS)表达上调和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升高有关。e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对绿茶茶汤的保护作用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再者,研究发现GTPs和EGCG同时可以保护全氟癸酸引起肝毒性,GTPs和EGCG可降低致死剂量PFDA中毒小鼠的死亡率;GTPs可延长存活时间并抑制低剂量PFDA中毒小鼠的体重减轻;GTPs和EGCG可改善中剂量PFDA所致的肝毒性、氧化损伤和组织学变化:GTPs和EGCG还降低了中剂量PFDA引起的肝脏炎症和NLRP3炎症小体激活。此外,研究还发现茶氨酸还可以保护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肝脏炎症,与脂多糖处理组相比,茶氨酸处理组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浓度、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水平及组织学评分均显着降低。造模前提前给予茶氨酸处理可显着降低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释放,抑制多种炎症因子包括IL-1β、TNF-α和IL-6的表达,并提高肝组织中IL-10/IFN-y的比率。同时,茶氨酸抑制了 NF-κB途径中的促炎介质如iNO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表达,并减少了肝组织中NF-κB的磷酸化。我们还发现,茶氨酸通过增加一氧化氮和C反应蛋白水平抑制急性期反应,并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的兴奋,下调脂多糖引起的炎症反应。总之,本研究表明绿茶对酒精性肝损伤和炎症的保护作用与PI3K/Akt/eNOS通路的上调有关。GTPs和EGCG对PFDA引起的肝脏毒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茶氨酸可改善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和急性肝损伤;作用的分子机制涉及下调HPA轴活性和NF-κB信号通路。
罗桂平[10](2019)在《Sirt1调节自噬和凋亡参与心肌慢性缺氧适应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研究背景紫绀型先心病是复杂先心病的主要组成部分,心脏中存在右向左分流,慢性缺氧是其重要病理生理基础。紫绀型先心病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低,但是他们能够长期耐受缺氧,直至手术治疗,提示慢性缺氧可能促使心肌做出代偿改变,而且这些改变能够增强心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生存的能力。因此,寻找慢性缺氧条件下心肌细胞的代偿机制可能有助于临床上提高心肌保护策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细胞自噬是通过吞噬胞质蛋白或者细胞器,然后包被进入囊泡,与溶酶体融合为自噬溶酶体,降解包被的内容物的代谢过程。在无应激条件下,基础水平的自噬有助于细胞器更新和细胞稳态的维持。在缺氧等病理条件下,自噬通过降解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质和细胞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营养。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是高度保守的丝/苏氨酸激酶,是细胞能量感受的关键分子。当细胞中ATP水平减少时,AMPK被活化,通过促进代谢分解和抑制代谢合成,增加ATP供应。此外,AMPK参与了自噬调控,能够通过抑制mTORC1和激活ULK1增强自噬。虽然紫绀型先心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是凋亡引起的心肌细胞减少被证明在紫绀型先心病的疾病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凋亡的调控是一个精密而复杂的过程,近期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凋亡在缺氧心肌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内质网是蛋白折叠、钙储存和脂质合成的核心细胞器。在缺氧等破坏内质网稳态的刺激下,内质网中错误折叠蛋白不断累积,导致内质网应激。当细胞处于内质网应激时,代偿性的未折叠蛋白反应被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有助于恢复内质网稳态,包括三个分支:肌醇依赖性激酶1α(IRE1α,inositol-requiring protein-1α),活化转录因子6(ATF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6),和蛋白质激酶R样的内质网激酶(PERK,protein kinase RNA(PKR)-like ER kinase)。如果外源性刺激长期得不到解决,未折叠蛋白反应会导致凋亡。目前,内质网应激诱导凋亡中的机制尚不清楚。IRE1α是内质网应激信号中最为保守的感受分子。IRE1α可以激活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和p38 MAPK,促进凋亡发生。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人胰腺β细胞中作用于IRE1α,进而激活JNK诱导凋亡发生。IRE1α信号通路在慢性缺氧心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尚未见报道。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or 2 homolog-1,Sirtuin 1)是辅酶I(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广泛表达在真核细胞中。Sirt1通过去乙酰化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参与许多细胞活动,包括凋亡、自噬、能量限制、细胞分化、抗衰老以及DNA损伤修复。研究表明Sirt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肥厚、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保护作用。重要的是,研究发现Sirt1发现与细胞缺氧有关,能够去乙酰化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HIF-2α。这些结果提示Sirt1可能参与慢性缺氧心肌的适应过程,但具体方式尚不清楚。基于以上文献回顾,我们提出研究假设:Sirt1可能通过调控自噬和凋亡参与了心肌细胞缺氧适应的过程。二、研究目的本项目拟在临床心肌标本检测慢性缺氧条件下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以及Sirt1的表达变化;建立慢性缺氧细胞模型,应用腺病毒Ad-Sirt1和Ad-Sh-Sirt1实现Sirt1的过表达和干扰。在细胞水平检测Sirt1对缺氧心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以及AMPK和IRE1α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调控作用。建立慢性缺氧小鼠模型,运用Sirt1激动剂SRT1720和抑制剂EX-527检测其对缺氧小鼠心肌自噬和凋亡的影响。三、研究方法1.人心肌标本的收集:收集紫绀组和非紫绀组患者右室流出道组织:紫绀组为法洛四联症患者,非紫绀组为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患者。提取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LC3-II和p62),凋亡(cleaved Caspase 3和Bcl2)相关蛋白和Sirt1在两组患者心肌标本中的表达情况。2.探索Sirt1在缺氧H9C2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2.1建立慢性缺氧细胞模型:将无血清培养基饥饿过夜的H9C2心肌细胞置于O2 1%,CO2 5%,N2 94%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h,建立慢性缺氧细胞模型;常氧组氧浓度为21%。2.2检测Ad-Sirt1过表达和Ad-Sh-Sirt1干扰的效果,Ad-LacZ作为对照,并检测Sirt1对基础自噬的影响。2.3将细胞分为常氧+Ad-LacZ组,缺氧+Ad-LacZ组,常氧+Ad-Sh-Sirt1组,缺氧+Ad-Sh-Sirt1组,检测LC3-II和p62的表达变化。2.4将细胞分为常氧+Ad-LacZ组,缺氧+Ad-LacZ组,缺氧+Ad-Sirt1组,缺氧+Ad-Sh-Sirt1组,检测各组心肌细胞p-AMPK和AMPK蛋白表达情况。2.5将细胞分为常氧+Ad-LacZ组,缺氧+Ad-LacZ组,缺氧+Ad-Sirt1组,缺氧+Ad-Sirt1+Compound C组,检测各组心肌细胞LC3-II和p62蛋白表达情况。3.研究Sirt1在慢性缺氧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3.1将细胞分为常氧+Ad-LacZ组,缺氧+Ad-LacZ组,缺氧+Ad-Sirt1组,缺氧+Ad-Sh-Sirt1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心肌细胞cleaved Caspase 3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和干扰Sirt1后,IRE1α和p-IRE1α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变化。3.2运用慢病毒Lv-Sh-IRE1α干扰IRE1α表达,Ad-IRE1α过表达IRE1α,Western blot验证效率。将细胞分为Lv-Sh-Scramble+常氧组,Lv-Sh-Scramble+缺氧组,Lv-Sh-IRE1α+常氧组,Lv-Sh-IRE1α+缺氧组,Ad-LacZ+常氧组,Ad-LacZ+缺氧组,Ad-IRE1α+常氧组,Ad-IRE1α+缺氧组,共计8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 3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JNK、c-jun、NF-κB p65的表达及磷酸化。3.3将细胞分为Ad-LacZ+缺氧组,Ad-IRE1α+缺氧组,Ad-Sirt1+缺氧组,Ad-IRE1α+Sirt1+缺氧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心肌细胞cleaved Caspase 3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JNK、c-jun、NF-κB p65的表达及磷酸化。4.研究Sirt1激动剂和抑制剂在慢性缺氧小鼠心肌细胞自噬和凋亡中的影响。4.1将8-10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常氧+DMSO组,缺氧+DMSO组,缺氧+SRT1720组,缺氧+EX-527组(每组10只)。缺氧组小鼠饲养于Ruskinn低氧工作站,氧浓度为10%。常氧组氧浓度为21%。SRT1720为Sirt1激动剂,剂量为50 mg/kg/d,EX-527为Sirt1的抑制剂,剂量为10 mg/kg/d,给药方式为腹腔注射。缺氧饲养时间为2周。4.2待缺氧时间结束后,检查小鼠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评估缺氧效果,同时收集小鼠心脏。免疫荧光检查常氧组和缺氧组HIF-1α表达情况。4.3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Sirt1、Acet-p53、p53蛋白的表达情况。4.4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LC3-II、p62、p-AMPK、AMPK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各组LC3-B的表达变化。4.5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心肌cleaved Caspase 3、Bcl2、p-IRE1α、IRE1α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心肌凋亡比例的变化。四、研究结果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紫绀组患者心肌中Sirt1的表达显着高于非紫绀组。同非紫绀组相比,紫绀组中LC3-II表达明显增加而p62表达明显降低,此外紫绀组中cleaved 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而Bcl2表达明显降低。2.同对应的Ad-LacZ组相比,Ad-Sirt1组中明显Sirt1的表达量明显上调,而Ad-Sh-Sirt1组则显着降低。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在Ad-Sirt1组中LC3II的表达上调,而p62的表达明显下调。同缺氧对照组相比,Ad-Sh-Sirt1+缺氧组中LC3-II的表达降低,p62的表达增加。同缺氧对照组相比,Ad-Sirt1+缺氧组p-AMPK/AMPK比值增加,Ad-Sh-Sirt1+缺氧组p-AMPK/AMPK比值降低。同缺氧对照组相比,Ad-Sirt1+缺氧组中LC3-II的表达增加,p62的表达减少,当AMPK抑制剂Compound C加入后Sirt1的促自噬作用被抑制。3.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缺氧心肌凋亡,结果显示同缺氧对照组相比,Ad-Sirt1组的凋亡细胞所占比值明显减少,而在Ad-Sh-Sirt1组中显着增加。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结果表明Ad-Sirt1组中cleaved Caspase 3表达显着下调,Bcl2表达显着上调,而在Ad-Sh-Sirt1组中结果相反。同对应的缺氧对照组相比,Ad-Sirt1+缺氧组p-IRE1α/IRE1α比值明显降低,Ad-Sh-Sirt1+缺氧组p-IRE1α/IRE1α比值明显增加。同缺氧对照组相比,IRE1α过表达组中cleaved Caspase 3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降低,而在IRE1α干扰组中cleaved Caspase3表达减少,Bcl2的表达增加。进一步的结果表明同对应的缺氧对照组相比,IRE1α过表达组中p-JNK/JNK、p-cjun/cjun和p-p65/p65 NF-κB的比值明显增加,而在IRE1α干扰组中p-JNK/JNK、p-cjun/cjun和p-p65/p65 NF-κB的比值明显减少。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同Ad-LacZ+缺氧组相比,Ad-IRE1α+缺氧组中p-JNK/JNK、p-cjun/cjun和p-p65/p65 NF-κB的比值明显增加,而共同过表达Sirt1后上述比值降低。4.和常氧组小鼠相比,缺氧组小鼠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明显增加,HIF-1α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同缺氧组小鼠相比,干扰组(EX-527)中Sirt1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acetyl-p53/p53的比值明显增加,而激动组(SRT1720)中Sirt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acetyl-p53/p53的比值明显降低。同缺氧组小鼠相比,干扰组中p-AMPK/AMPK的比值和LC3-II表达明显降低,p62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而在激动组中p-AMPK/AMPK的比值和LC3-II表达明显增高,而p6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LC3-B免疫荧光染色的结果表明同缺氧组相比,EX-527组中LC3-B免疫荧光强度明显降低,SRT1720组中LC3-B的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增强。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同缺氧组小鼠相比,EX-527组中p-IRE1α/IRE1α的比值和cleaved Caspase 3表达增加,Bcl2表达降低;而SRT1720组中p-IRE1α/IRE1α的比值和cleaved Caspase 3表达减少,Bcl2表达增加。TUNEL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同缺氧组小鼠相比,干扰组中凋亡细胞所占的比值明显增加,而激动组中凋亡细胞所占的比值明显减少。五、研究结论1.紫绀组患者心肌中Sirt1表达水平高于非紫绀组。紫绀组患者心肌中自噬和凋亡水平高于非紫绀组。2.在H9C2心肌细胞系中,上调Sirt1可显着增强缺氧心肌细胞自噬,Sirt1的促自噬作用与AMPK激活有关。3.在H9C2心肌细胞系中,上调Sirt1可显着减少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IRE1α为Sirt1调控的靶蛋白,上调Sirt1表达后,缺氧心肌细胞中IRE1α/JNK/c-jun和NF-κB p65通路的激活受到抑制。4.在缺氧小鼠心肌中,药物激活Sirt1(SRT1720)能够增强自噬和缓解凋亡,而干扰Sirt1(EX-527)则会抑制自噬和加剧凋亡。
二、腹腔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鼠模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腔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鼠模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丹参酮ⅡA对DOCA-salt高血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盐敏感性高血压的现代研究进展 |
一. 盐敏感性高血压定义 |
二. 盐敏感性高血压的严重性 |
三. 盐敏感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
四. 盐敏感性的判定方法及临床特点 |
第二节 中医对盐敏感性高血压的认识 |
一. 中医古籍对高血压的认识 |
二. 中医对盐敏感性高血压的认识 |
三. 盐敏感性高血压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
第三节 丹参酮ⅡA的相关研究进展 |
一. 丹参酮ⅡA来源 |
二. 丹参酮ⅡA临床研究 |
三. 丹参酮ⅡA基础研究 |
第四节 血压的调节因素 |
一.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 |
二. PVN与血压调节 |
三. 炎症反应与血压调节 |
四. 氧化应激与血压调节 |
第五节 盐敏感性高血压动物模型现代研究进展 |
一. DOCA-salt模型 |
二. 感觉损伤性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 |
三. Dah1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 |
四. 部分肾切除盐敏感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
五. DOCA-salt高血压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中枢给予TNF-α对大鼠PVN神经元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四. 讨论 |
五. 结论 |
第二节 丹参酮IIA对原代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四. 讨论 |
五. 结论 |
第三节 丹参酮ⅡA对DOCA-salt大鼠的保护作用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四. 讨论 |
五.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2)miR-489调控心肌纤维化的机制及人参皂苷Re的干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心肌纤维化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人参皂苷Re药理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实验研究 |
研究一 miR-489调节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1 CFs形态学观察与纯度检测 |
2 过表达miR-489抑制CFs分化和分泌 |
3 过表达miR-489抑制myd88/NF-κB通路的活化 |
4 抑制miR-489促进CFs分化和分泌 |
5 抑制miR-489促进myd88/NF-κB通路活化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人参皂苷Re调节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1 人参皂苷Re改善AMI后心脏功能 |
2 人参皂苷Re抑制AMI后心肌代偿性肥厚 |
3 人参皂苷Re减轻AMI后心肌损伤 |
4 人参皂苷Re改善AMI后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
5 人参皂苷Re抑制AMI后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 |
6 人参皂苷R调控AMI后miR-489和myd88 mRNA的表达 |
7 人参皂苷Re抑制AMI诱导的myd88/NF-κB通路活化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人参皂苷Re干预AngⅡ诱导CFs生物学行为改变的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1 人参皂苷Re干预CFs的浓度筛选 |
2 人参皂苷Re抑制AngⅡ诱导的CFs分化 |
3 人参皂苷Re抑制AngⅡ诱导的CFs迁移 |
4 人参皂苷R抑制AngⅡ诱导的CFs中胶原蛋白的表达 |
5 人参皂苷Re抑制AngⅡ诱导的CFs中myd88/NF-κB通路活化 |
6 人参皂苷Re调节CFs中miR-489和myd88 mRNA的表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结语 |
创新点 |
基金项目 |
主要仪器设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3)白介素37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减轻病毒性心肌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CVB3诱导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的构建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IL-37在VMC小鼠心肌细胞焦亡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肾不藏志不寐的理论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肾不藏志不寐理论研究 |
1 肾、志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
2 肾藏志对寐寤的调节作用 |
3 肾不藏志不寐的因机证治 |
4 常用安肾志的方药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研究 |
研究一 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氧化应激、凋亡基因、炎性因子和神经递质的实验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研究二 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转录组学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安肾志药物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镇静促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
研究一 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神经递质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研究二 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作用的海马转录组学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失眠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中药治疗对氯苯丙氨酸致失眠模型大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5)基于TGF-β1/LIMK1信号通路研究解毒通络方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心肌纤维化的现代研究 |
1 心肌纤维化概念 |
2 心肌纤维化发病机制 |
3 心肌纤维化的现代治疗 |
4 小结 |
综述二 心肌纤维化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从中医角度探讨心肌纤维化病因病机 |
2 毒伤血络学说 |
3 中医药治疗心肌纤维化 |
4 解毒通络方药的现代研究 |
5 小结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心肌纤维化大鼠模型的构建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解毒通络方对大鼠心肌纤维化抑制作用的体内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解毒通络方对心肌成纤维细胞TGF-β1/LIMK1信号通路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第一部分 解毒通络方对大鼠体外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第二部分 解毒通络方抑制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机制 |
4 实验方法 |
5 实验结果 |
6 讨论 |
7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6)石膏及其配伍解热作用的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石膏不同炮制品中金属元素ICP-MS分析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小结 |
第二章 石膏及其配伍解热作用的药效评价 |
1 石膏对LPS发热模型大鼠的解热作用/影响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指标测定 |
1.4 统计学分析 |
1.5 实验结果 |
2 石膏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的解热作用/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指标测定 |
2.4 统计学分析 |
2.5 实验结果 |
3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体液组成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指标测定 |
3.4 统计学分析 |
3.5 实验结果 |
4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血气的影响 |
4.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3 指标测定 |
4.4 统计学分析 |
4.5 实验结果 |
5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血清中致热因子的影响 |
5.1 实验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3 指标测定 |
5.4 统计学分析 |
5.5 实验结果 |
6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血清及脑脊液中体温调节因子和钙离子的影响 |
6.1 实验材料 |
6.2 实验方法 |
6.3 指标测定 |
6.4 统计学分析 |
6.5 实验结果 |
7 石膏及其配伍的抗炎镇痛实验 |
7.1 石膏及其配伍对小鼠热板实验的影响 |
7.2 石膏及其配伍对小鼠二甲苯耳肿胀实验的影响 |
7.3 石膏及其配伍对小鼠醋酸扭体实验的影响 |
8 小结 |
第三章 石膏及其配伍解热的作用机制研究 |
1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2 实验结果 |
2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下丘脑、肝脏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2.4 实验结果 |
3 石膏及其配伍对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细胞活力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统计学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4 石膏及其配伍对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统计学分析 |
4.4 实验结果 |
5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5.1 实验样品 |
5.2 实验方法 |
5.3 数据处理 |
5.4 结果分析 |
6 小结 |
全文讨论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7)依那普利对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小鼠分组及处理 |
1.3 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心肌酶谱的含量 |
1.4 苏木伊红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变化 |
1.5 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 |
1.6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小鼠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含量 |
1.7 蛋白质印迹检测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 |
1.8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依那普利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中LDH、AST、CK-MB活性的影响 |
2.2 依那普利对CV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 |
2.3依那普利抑制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氧化应激反应 |
2.4 依那普利抑制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炎症反应 |
2.5 依那普利对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中iNOS、p-p65、TLR4表达水平的影响 |
2.6 依那普利对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中Nrf2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3 讨论 |
(8)黄芪甲甙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炎性相关因子及eNOS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黄芪甲甙对心肌梗死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绿茶及其特征性成分对多种肝炎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和符号清单 |
基因序列表 |
1 文献综述 |
1.1 绿茶及其特征性成分概述 |
1.2 绿茶及其特征性成分生物活性 |
1.3 肝脏炎症概述 |
1.3.1 酒精与肝炎 |
1.3.2 全氟癸酸与肝炎 |
1.3.3 脂多糖与肝炎 |
1.4 PI3K/Akt/eNOS途径在炎症中的功能作用 |
1.5 NLRP3炎性小体在炎症中的功能作用 |
1.6 HPA轴在炎症中的功能作用 |
2 引言 |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3 绿茶茶汤对酒精诱导的肝脏炎症机制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试剂与药品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1.3 实验动物与处理 |
3.2 实验方法 |
3.2.1 茶汤制备 |
3.2.2 生物样本采集与保存 |
3.2.3 血浆肝损伤相关指标ALT和AST活力测定 |
3.2.4 血浆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测定 |
3.2.5 肝脏氧化应激相关指标MDA、TBARS、TG含量测定 |
3.2.6 血浆NO含量测定 |
3.2.7 肝组织病理观察 |
3.2.8 肝脏组织蛋白含量测定 |
3.2.9 免疫蛋白印迹总蛋白提取 |
3.2.10 免疫蛋白印迹 |
3.2.11 总RNA提取及反转录 |
3.2.12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2.13 统计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绿茶茶汤对酒精性肝损伤和肝脏炎症的影响 |
3.3.2 绿茶茶汤对酒精诱导的肝脏NF-κB激活的影响 |
3.3.3 绿茶茶汤对肝脏eNOS通路的影响 |
3.3.4 绿茶茶汤介导的eNOS活化对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 |
4 绿茶多酚和EGCG对全氟癸酸诱导肝脏炎症机制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试剂与药品 |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4.1.3 实验动物与处理 |
4.2 实验方法 |
4.2.1 生物样本采集与保存 |
4.2.2 肝组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SOD、CAT、GPx活力测定 |
4.2.3 其他相关指标 |
4.2.4 统计分析 |
4.3 实验结果 |
4.3.1 茶多酚和EGCG对高毒性剂量全氟癸酸的诱发致死率的影响 |
4.3.2 茶多酚对低毒性剂量全氟癸酸引起的体重下降和致死率的影响 |
4.3.3 茶多酚和EGCG对中毒性剂量全氟癸酸诱导的肝毒性的影响 |
4.3.4 茶多酚和EGCG对中毒性剂量全氟癸酸引起的氧化应激和全身性炎症的影响 |
4.3.5 茶多酚和EGCG对中毒性剂量全氟癸酸诱导小鼠肝脏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影响 |
5 茶氨酸对脂多糖诱导肝脏炎症机制研究 |
5.1 实验材料 |
5.1.1 实验试剂与药品 |
5.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5.1.3 实验动物与处理 |
5.2 实验方法 |
5.2.1 动物样品采集和制备 |
5.2.2 肝组织离体培养 |
5.2.3 血浆IL-10、IFN-γ水平测定 |
5.2.4 血浆CRP含量测定 |
5.2.5 血浆CORT、ACTH含量测定 |
5.2.6 其他相关指标 |
5.2.7 统计分析 |
5.3 实验结果 |
5.3.1 茶氨酸对脂多糖诱发的致死、急性肝损伤、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 |
5.3.2 茶氨酸对脂多糖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失衡的影响 |
5.3.3 茶氨酸对脂多糖诱导的NF-κB信号激活的影响 |
5.3.4 茶氨酸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期反应的影响 |
5.3.5 茶氨酸对脂多糖诱导的HPA轴活性的影响 |
6 讨论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介绍 |
(10)Sirt1调节自噬和凋亡参与心肌慢性缺氧适应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Sirt1、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在慢性缺氧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3 实验方法 |
2.4 结果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章 Sirt1 在慢性缺氧心肌自噬中的作用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实验方法 |
3.4 结果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章 Sirt1 在慢性缺氧心肌细胞凋亡中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实验方法 |
4.4 实验结果 |
4.5 讨论 |
4.6 小结 |
第五章 Sirt1 在缺氧小鼠心肌细胞自噬和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3 实验方法 |
5.4 结果 |
5.5 讨论 |
5.6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Sirt1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IRE1α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腹腔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鼠模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丹参酮ⅡA对DOCA-salt高血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高焕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miR-489调控心肌纤维化的机制及人参皂苷Re的干预作用研究[D]. 孙敬辉.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白介素37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减轻病毒性心肌炎[D]. 孙琳. 山东大学, 2021(09)
- [4]肾不藏志不寐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 任小娟.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2)
- [5]基于TGF-β1/LIMK1信号通路研究解毒通络方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D]. 宋晶.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石膏及其配伍解热作用的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D]. 叶鸿博.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依那普利对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J]. 常欣,王昆,芦秋彤,张延芳. 免疫学杂志, 2020(01)
- [8]黄芪甲甙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炎性相关因子及eNOS信号通路的影响[D]. 王皓. 新乡医学院, 2019(06)
- [9]绿茶及其特征性成分对多种肝炎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高强.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10]Sirt1调节自噬和凋亡参与心肌慢性缺氧适应的作用研究[D]. 罗桂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