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不同部位的生物学差异及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不同部位的生物学差异及临床意义

一、恶性肿瘤病不同区域的生物学差异及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馨[1](2021)在《乳腺肿瘤术前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术前乳腺良恶性肿瘤相关因素的异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做好乳腺癌一、二级预防,指导治疗奠定基础。进一步观察乳腺恶性肿瘤术前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探究乳腺癌各中医证型预后的一般规律。方法:收集自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就诊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住院并拟行手术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共135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分两部分,术前中医证候采集,术后免疫病理等信息采集,并统一格式记录Excel表格中,形成基本信息库。统计分析得出结果,根据临床意义和中医基本理论分析并讨论差异,以此总结并归纳规律。结果:1.共筛选出乳腺肿瘤术前患者135例,均为女性,其中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79岁,平均年龄50.60±12.47岁。乳腺良性肿瘤42例(31.10%),乳腺恶性肿瘤93例(68.90%)。2.不同因素下乳腺良恶性肿瘤发生情况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良性与恶性肿瘤在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经济关系、家庭氛围、工作氛围、自主评价坐月子情况、既往乳腺良性疾病史下存在组间差异,P<0.05。进一步评估其与乳腺良恶性肿瘤发生的相关性。模型总体检验结果显示,卡方值为48.98,P<0.05,说明logistic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既往有乳腺良性疾病发病史的乳腺肿瘤术前患者发生恶心肿瘤的风险是没有相关发病史患者的4.5690倍。3.在135例患者中,肝郁痰凝证105例(77.78%),痰瘀互结证27例(20.00%),冲任失调证3例(2.22%)。乳腺肿瘤术前中医证型在各因素中的差异显示既往有乳腺良性疾病史(P=0.0006)、其他器官结节累计得分(P=0.0256)和肿块大小(P=0.0178)组间差异显着。两两比较显示肝郁痰凝证组与痰瘀互结证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肝郁痰凝证乳腺肿瘤患者人数最多(105/135),且为良恶性唯一共同的证型。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瘤术前肝郁痰凝证异同:肝郁痰凝证恶性与良性间年龄分布存在差异,P<0.05。肝郁痰凝证恶性与良性在受教育程度、家庭氛围、工作氛围、自主评价坐月子情况、肿块分布部位、有无既往乳腺良性疾病史、BI-RADS分类和肿块大小间存在差异,P<0.05。5.乳腺癌术前各中医证型肿瘤发现方式存在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肝郁痰凝与痰瘀互结在发现方式上存在差异(P=0.0238)。乳腺癌术后肿瘤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肿瘤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肿瘤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癌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P120ctn连环蛋白(P120ctn)、GATA结合蛋白3(GATA3)、巨大囊肿病液体蛋白-15(GCDFP-15)在术前肝郁痰凝证、痰瘀互结证、冲任失调证组间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logistic模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影响因素和诊断因素中发现:职业为农民、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乳腺肿瘤患者,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较大;男女共同负担家庭经济、对社会生活的认知评价为和谐融洽、自我评价坐月子情况等级高的乳腺肿瘤患者预后较好,可减少乳腺癌的发病风险。2.痰瘀互结证多为积证,是由聚证发展而来,具有一定的疾病发展历程,故痰瘀互结证的乳腺良性疾病史较肝郁痰凝证发生率高;肝郁痰凝证结节或/和囊肿得分较痰瘀互结证多,故气聚初起,结节或/和囊肿循经呈散在多发性,病久由气入血,则结节数量减少,但肿物体积增大。3.肝郁痰凝证的乳腺肿瘤患者人数最多(105例),且为良恶性唯一共同的证型。在该证型中受教育程度较低和较高的女性、有乳腺良性疾病史、BI-RADS分类较高、肿块较大的患者乳腺癌发病风险较高。自我感知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曾有专人照料、饮食荤素搭配、情志条畅的坐月子养护过程,及肿块分布双侧多发的患者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较小。4.该研究表明,乳腺肿瘤术前中医证型与免疫病理指标无明显相关性,无法从微观生物学角度明确辅助中医辨证,实现中医证候的微观辨证。

宋卓,杨宇飞,孙凌云,张彤,陈悦,闫韶花,闫蕴孜,许云[2](2021)在《胃肠恶性肿瘤以脾虚为核心病机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胃肠恶性肿瘤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中医学具有以人为本、整体调节的特点在我国胃肠肿瘤的防治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当代中医形成了以健脾为核心的防治理念,但各医家对脾虚内涵的理解尚不统一,应用方药差异较大,制约中医药研究质量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本团队多年来从脾虚论治结直肠癌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与国内多家单位一起,围绕脾虚在胃肠肿瘤领域开展循证研究工作。现结合文献和团队多年来的实践,提出瘤之成因与治疗造就胃肠恶性肿瘤病机以脾虚为主,遵循以脾虚为本、邪实自内外而生、蕴化癌毒、病久及肾的病机演变规律,正虚、邪实、癌毒是中医认识其病机的3个层面,同时兼有胃癌易于阳化、肠癌易于寒化的特点。最后从证治规律、临床试验、生物机制3个方面列举当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实践作为验证。对胃肠肿瘤脾虚理论的探索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旨在促进中医肿瘤防治理论的创新,为更高质量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王怀明[3](2021)在《Linc00662通过调控miR-497-5p/AVL9轴促进结直肠癌的浸润和转移》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最近,大量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62在多种癌症中起着致癌基因的作用。然而,linc00662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中确切的肿瘤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在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我们发现linc00662在CRC组织中高表达,而且在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其表达量显着升高;在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中,发现linc00662的表达程度与生存预后呈负相关,这提示linc00662是CRC一个致癌基因。因此,探究linc00662在CRC进展调控中的具体的生物学作用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目的1.应用广东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组织标本库进一步来验证linc00662在CRC以及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linc00662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浆,其具有作为竞争性内源性 RNA(competitive endogenous RNA,ceRNA)干扰 micro RNA(miRNA)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及双荧光免疫素酶实验鉴定linc00662下游调控的miR-497-5p以及其下游调控的靶基因AVL9;3.明确linc00662影响CRC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能力的具体分子机制;4.利用回复实验明确linc00662、下游调控的miR-497-5p和下游调控靶基因AVL9三者的调控关系,从而阐明linc00662在CRC中发挥ceRNA作用的机制;5.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及CRC患者组织及临床病理参数研究AVL9在CRC中表达情况,鉴定AVL9可作为CRC的预测生物标志物。研究方法1.利用GEO及TGCA公共数据库数据分析linc00662在CR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 linc00662 与生存预后的关系;2.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56例CRC患者的癌组织以及配对癌旁组织linc00662的表达情况,并进行临床病理参数分析;3.利用结直肠正常粘膜上皮FHC细胞株以及 CRC 细胞株 SW480、Caco-2、Lovo、HT-29、HCT116 进行体外实验,用qRT-PCR 方法检测 FHC 细胞株以及 CRC 细胞株 SW480、Caco-2、Lovo、HT-29、HCT116中linc00662的表达情况,进一步选取表达量最高的两株细胞株为实验对象,利用慢病毒转染小干扰RNA技术构建linc00662低表达细胞模型。然后通过细胞计数Kit-8(CCK-8)和体内实验去验证当敲低linc00662表达之后,两个细胞株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学实验检验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百分比,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实验组中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增殖相关情况;4.通过starbase2.0预测miR-497-5p与linc00662有两个共同的连接位点。双荧光免疫素酶实验进一步验证linc00662与miR-497-5p的靶向关系。同时在miRtarscan,miRDB,targetscan human7.0三个在线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筛选出miR-497-5p相关靶基因,用韦恩图取三个数据库共同预测出来的靶基因,并对其功能富集分析,鉴定出下游靶基因AVL9的功能,再次利用双荧光素酶实验进一步验证miR-497-5p与AVL9明确的靶向关系。5.最后利用回复实验验证linc00662、miR-497-5p 和 AVL9三者的调控关系。6.应用 GEO、TCGA、GEPIA(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数据库评估 AVL9 的表达水平,利用SurvExpress分析AVL9的临床生存预后。使用cBioPortal和LinkedOmics获得AVL9表达相关基因。用cytoscape 3.7.1软件分析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用 DAVID6.8 软件对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进行富集。使用在线工具(proteinatlas)免疫组化检测CRC中AVL9的表达情况。采用RNA分离和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组织和血清标本中AVL9的表达;7.采用SPSS24.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GraphPad Prism 7.0对实验数据进行图表展示,其中P<0.05说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linc00662在CRC中高表达且与临床预后呈负相关前期为探索linc00662在CR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我们首先在 GEO 数据库中的数据集(GDS3141,GDS4379,GDS4381 GDS4718,GDS4516,GDS4393,GDS3501),我们发现 linc00662 表达 CRC 组织高于正常粘膜组织,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在不可切除的CRC组织,linc00662表达更是显着增加。我们从TCGA-COAD数据集下载22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linc00662的中位表达水平,我们将患者分为低表达组(135例)和高表达组(90例)。数据分析显示,过表达linc00662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明显缩短(P=0.037)。采用RT-PCR检测56例CRC组织及配对正常癌旁粘膜中linc00662的表达水平。同样,CRC组织中linc00662的表达高于正常结肠粘膜,CRC组织样本中有77.8%(56对中的43对)出现linc00662过表达。根据linc00662表达的中位数,我们将CRC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我们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后表明,淋巴结转移阳性,TMN分期更差,和肿瘤分化更差的CRC患者linc00662表达水平更高。最后,在预后评估中,结果表明linc00662低表达式组存活时间比高表达组长(P=0.022)。第二部分.:Linc00662在CRC细胞系中表达上调;linc00662促进CRC细胞的迁移、侵袭和EMT(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过程,进而促进肿瘤转移。为了进一步验证linc00662在CRC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我们通过RT-qPCR检测linc00662在5个CRC细胞系和正常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证实,在所有CRC细胞系中,linc00662的表达显着增加,尤其是在SW480和Caco-2细胞系。因此,我们选择Caco-2和SW480细胞株进行以下研究。我们构建了以linc00662为靶点的两个siRNA和阴性对照(NC)siRNA,分别转染到 Caco-2 和 SW480 细胞中,命名为 sh-linc006621 和 sh-linc006622 和si-Control,RT-qPCR检测结果证实,在两个细胞系中linc00662的表达被下调。为了进一步评估linc00662对细胞增殖的潜在影响,我们在sh-linc00662转染后24、48、72和96小时进行了 CCK-8检测,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敲除linc00662可以显着降低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下调linc00662后Caco-2和SW480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升高。细胞周期分析表明,敲除linc00662可以阻滞更多的细胞在G2/M期。为证明linc00662表达水平是否会在体内影响CRC的成瘤,我们将转染过的Caco-2和SW480细胞皮下接种于雄性裸鼠。21天后,我们发现sh-linc006621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siRNA-NC组(P<0.001)。与siRNA-NC组相比,sh-linc006621组的肿瘤重量也显着下降(P<0.001)。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linc00662表达的下调抑制了 Caco-2和SW48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重要途径。Western-Blotting数据显示,沉默linc00662可显着上调上皮标志物E-cadherin,下调间充质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因此,我们得出结论:linc00662促进CRC细胞的迁移、侵袭和EMT过程,进而促进肿瘤转移。第三部分:Linc00662通过调控miR-497-5p/AVL9轴来促进CRC的发生和发展根据starbase2.0软件检索的结果,我们发现包括miR-16-5p,miR-195-5p,miR424-5p和miR-497-5p在内的一系列microRNA具有与linc00662共同的两个共同位点。我们进一步进行了双荧免疫素酶实验以进一步测试这四个候选miRNA,而这些结果表明,在4个选定的miRNA中,miR-497-5p mimic可以最高效率抑制荧光素酶活性。通过文献综述,在先前的研究已经表明,miR-497-5p在肿瘤中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并且在CRC中起着抑癌基因的作用。同样,我们的数据显示,miR-497-5p在CRC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组织(P<0.05),并且69.6%(56个配对中的39个)的CRC组织样本的miR-497-5p呈下调状态。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miR-497-5p表达水平与CRC组织中linc00662表达负相关(r=-0.5134,P<0.001)。进一步行RT-qPCR检测,相对于正常结直肠细胞,CRC细胞系中的miR-497-5p表达明显下调。接下来,RT-qPCR检测显示敲低linc00662的表达可显着增加Caco-2和SW480细胞中miR-497-5p的表达。这些数据证实,linc00662可以通过海绵吸附miR-497-5p而发挥其作为致癌基因功能。为了进一步研究CRC中的ceRNA网络机制,应用了三个在线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包括 miRDB,targetscan Human 7.2 和 miRtarbase)来预测 miR-497-5p 的潜在靶基因,然后通过在线网络工具生成Venn图(http://bioinformatics.psb.ugent.be/webtools/Venn/)来可视化三个数据库结果之间的相交基因。从Venn结果中鉴定出17个潜在的miR-497-5p靶基因(KANK1 SALL1 CBX4IPPK WNT7A ZNRF3 RECK ACVR2A CYP26B1 LURAP1L CCND2 CACUL1 SPRED1 CHAC1 AVL9 ZNF622 CDC25A)。我们进一步证实了它们在GEPIA数据库(http://gepia.cancer-pku.cn/)中的表达水平,因为AVL9,CBX4,ZNRF3和CHAC14在CRC中显着表达上调。同时,通过基因功能富集(GO)分析,这17个基因在功能上集中于与肿瘤相关的细胞运动,细胞运转,细胞内细胞器和膜部分的生成等,而AVL9参与了所有这些功能。最后,还使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 RNA22(https://cm.jefferson.edu/rna22/Interactive/)预测了miR-497-5p和AVL9潜在的结合位点,双荧光免疫素酶实验表明同时转染AVL9野生型和miR-497-5p的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显着减弱。因此,我们认为AVL9可能是miR-497-5p的下游靶基因。为了确定CRC中linc00662和AVL9之间的ceRNA网络,我们做了进一步分析,TCGA-portal 数据库(http://tumorsurvival.org/)显示,AVL9 水平较高的CRC患者更可能具有较差的总体生存率(P=0.0246)。TCGA-portal数据库还显示linc00662的表达与AVL9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P<0.001)。此外,linc00662下调的SW480和Caco-2细胞显示,linc00662的表达下调可以显着降低两个细胞系中的AVL9 mRNA水平,而miR-497-5p抑制剂可以再次在linc00662-下调的CRC细胞中提高AVL9的表达。因此,我们认为linc00662可能通过与miR-497-5p结合并调节AVL9来调节抑制CRC增殖和转移的能力。为进一步证实linc00662、miR-497-5p和AVL9在CRC中的关系,我们研究探讨了 miR-497-5p和AVL9的功能,并尝试去调节SW480细胞中miR-497-5p和AVL9的表达,由于在转染sh-linc00662-1的SW480细胞对miR-497-5p和AVL9的表达具有较好的调节效果,故我们采用该细胞模型做进一步研究,结果再次发现,当SW480细胞株转染sh-linc00662-1之后,AVL9的表达在细胞中显着下调,但这种下调的情况可以被miR-497-5p抑制剂抵消。此外,同样,AVL9特异性siRNA(siRNA-AVL9)可以极大地降低SW480细胞中AVL9的表达。更有趣的是,CCK-8的结果表明,在转染了 sh-linc00662-1的SW480细胞中同时转染miR-497-5p抑制剂能促进的细胞生长,但其生长趋势又可以被siRNA-AVL9抑制。同样,在Transwell实验中可以发现miR-497-5p抑制剂可以逆转sh-linc00662-1诱导的抗迁移和侵袭作用。然而,转染了 siRNA-AVL9又可以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因为从Transwell分析中观察到的迁移和侵袭细胞更少。因此,以上这些结果表明,AVL9可能是CRC发育过程中linc00662/miR-497-5p轴的靶基因。第四部分:AVL9在结直肠癌(CRC)中表达上调,可能作为结直肠癌的预测生物标志物通过GEO、TCGA、GEPIA数据库数据挖掘均证实AVL9在结直肠癌中比正常结直肠组织表达显着升高(P<0.001)。且在SurvExpress数据库中发现ALV9的高表达与生存预后呈负相关(P<0.05)。基因功能富集(GO)分析显示AVL9表达相关基因富集于单个机体细胞-细胞粘附、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负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P<0.05),KEGG通路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参与肿瘤相关的卵母细胞成熟、轴突引导、胰岛素信号通路和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信号通路(P<0.05)。蛋白与蛋白互作分析(PPI)显示KBTBD2、KIAA1147、EPDR1和RNF216基因与AVL9密切互作,在GEPIA数据库中预测它们的表达水平均与AVL9呈正相关,这提示它们共同促进肿瘤的进展。利用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发现AVL9高表达与肿瘤分化、TNM分期呈正相关。血清RT-qPCR检测进一步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AVL9表达上调。这些结果表明,AVL9可能作为结直肠癌一种潜在的非侵入性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结论1.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62在CRC中显着上调,且与临床预后呈负相关;2.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62促进CRC细胞的迁移、侵袭和EMT过程,进而促进肿瘤转移;3.miR-497-5p既可以靶向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62,又可以靶向AVL9 mRNA,机制研究表明linc00662是通过海绵吸附miR-497-5p来竞争调节AVL9的表达参与CRC进展和转移。4.AVL9在结直肠癌(CRC)中表达上调作为致癌基因促进肿瘤的进展,可能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这些研究提示,我们的结果可能有助于CRC鉴定出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李双鑫[4](2021)在《3D-ASL联合DKI成像在脑泡型包虫病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脑泡型包虫病(Cerebral alveolar echinococcosis,CAE)常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 dimensional-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及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的成像特点,研究CAE的生物学特征及血流灌注特点,并将CAE与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s,BM)进行鉴别诊断,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所有病人均在3TMR检查仪(MAGNETOM Prisma,Siemens Healthcare,Erlangen,Germany)上进行常规MRI、DWI、DKI及3D-ASL成像。对24例经临床、病理或其它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为CAE的患者,分析CAE病灶(共86个)的数量、大小、位置、水肿体积及水肿指数特点、囊泡个数以及MRI序列(DWI、DKI、3D-ASL)对病灶不同区域(实质、边缘、水肿)的诊断价值。分别测量CAE病灶不同区域的DKI参数(Kmean、Krad、Kax、Dmean、Drad、Dax及FA)值、ADC值和CBF值并与对侧正常脑组织平均值相比得到各参数标准化后的值,并比较CAE病灶体积与病灶周围水肿体积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囊泡个数与病灶体积之间的相关关系。分别测量24例CAE(共86个病灶)和16例BM(共69个病灶)两组病灶实质及水肿区的各标准化参数(nADC、nKmean、nDmean、nFA、nCBF)值。两组间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对于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研究意义的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评价各个参数鉴别脑泡型包虫病与脑转移瘤患者的效能。结果:24例CAE共86个病灶,病灶边缘区的Kmean、Krad、Kax、FA及CBF值高于病灶实质区、水肿区和正常区(P<0.001)。CAE病灶边缘区的Dmean、Drad及Dax值低于实质区、水肿区及对侧正常组织(P<0.01)。CAE病灶边缘区的ADC值低于实质区及水肿区(P<0.01)。CAE病灶实质区及水肿区的Kmean、Krad、Kax、ADC值高于对侧正常脑组织(P<0.001)。CAE病灶实质区和水肿区的Dmean、Drad、Dax、FA及CBF值低于对侧正常脑组织(P<0.05)。CAE病灶MRI平扫水肿体积及水肿指数统计值分别为(230.73±336.09)cm3、11.58±14.11。CAE病灶体积及水肿体积以及病灶内囊泡个数与病灶体积之间都存在正相关(r=0.855,P<0.001;r=0.639,P<0.001)。CAE和BM组病灶实质区n Kmean、n Dmean、nFA及nCB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实质区n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E组和BM病灶水肿区nKmean、nDmean、nFA、nCBF及n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的结果分析表明两组病灶实质区n CBF值的敏感度和其特异性都比较高,曲线下的面积最大,水肿区的n Kmean值的敏感性和其特异性都比较高,曲线下的面积也比较大,以此作为评价这些参数对于鉴别CAE与BM的效能。结论:通过联合常规磁共振技术以及DWI、DKI及3D-ASL成像等技术,在一定分子水平下深入研究CAE病灶的周围边缘组织、水肿区域及囊泡的微观生物学特点,血脑屏障的损伤和破坏程度及其新生血管形成状态等情况,探究CAE病灶大小与周围水肿大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囊泡个数与其病灶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脑泡型包虫病的识别、确认边缘区域以及其病灶活性特征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脑泡型包虫病病灶内部及周边的多发长T2信号小囊泡有助于与脑转移瘤鉴别,DWI、DKI联合3D-ASL的各定量参数对鉴别脑泡型包虫病与脑转移瘤有重要的价值。

曾文创[5](2021)在《染色体外环状DNA在肺腺癌血浆中的分子学特征》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其中又以肺腺癌病人占比居多。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肺腺癌病人中的应用使病人生存率得到很大提升,但随之而来的药物耐受性、癌基因突变又对临床带来新的挑战。寻找影响肿瘤基因突变的机制成为重中之重。染色体外环状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基于其特有的功能和结构,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游离于染色体基因组之外而不被受到调控;环状结构令其更加稳定,不易被降解;自身片段中又能携带一定数量的基因,eccDNA这些特点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生物信息学,从分子学水平对血浆中游离的eccDNA结构做初步分析,探索其在肺腺癌当中的影响。方法:经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后,采集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计12例肺腺癌病人和6例健康人群血液,提取血浆中游离DNA;此外,提取肺腺癌细胞系H3122和H1975染色体基因组DNA。对所提取的DNA,利用核酸外切酶Ⅴ降解线性DNA的外切酶活性,酶切去除线性DNA,并通过q PCR方法验证去除效果。接着用Phi29 DNA聚合酶和随机引物对其环形扩增。基于华大公司MGISeq-2000RS测序方法,对提取的eccDNA进行文库构建,并通过滚环扩增和双末端测序原理上机、测序。采用Circle-Map算法,寻找比对上参考基因组的Reads中的环状片段,并重新组装环状DNA片段。最后,利用UCSC、Repeat Masker等生物数据库,比对分析eccDNA片段序列的分子学特征,并使用R Studio软件对结果做统计分析、作图。结果:(1)肺腺癌病人和健康人群的血浆中均检测出微量的短片段eccDNA。(2)肺腺癌病人eccDNA片段长度整体要比健康人群短(中位值分别为340bp和361bp),但分析片段长度3000bp以上eccDNA在血浆总eccDNA的占比发现,肺腺癌病人长片段eccDNA的占比显着高于健康人群。(3)分析大于3000bp eccDNA的基因组结构元件,肺腺癌病人长片段eccDNA中5’-UTR和3’-UTR区域比例显着高于健康人群。进行基因组功能元件分析时,发现与健康人群相比,在肺腺癌病人长片段eccDNA中可被H3K4Me1、H3K4Me3、H3K27Ac组蛋白修饰的功能调控元件显着富集。(4)肺腺癌病人eccDNA片段中重复元件数量比健康人群高,且在LINE、LTR两类重复元件占比高于健康人群。结论:本研究分析发现肺腺癌血浆中的eccDNA在长度、基因组元件、调控元件、重复元件均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这些特征的差异将有助于对肺腺癌的分子机制和潜在临床价值的进一步理解和研究。

胡玉敬[6](2021)在《18F-FDG PET/CT影像组学、代谢及纹理参数鉴别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 18F-FDG PET/CT影像组学鉴别诊断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的价值目的:建立18F-FDG PET/CT影像组学预测肺内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模型,并验证该模型对鉴别肺内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和河北省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并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肺病变患者235例,其中孤立性肺腺癌131例,孤立性肺结核104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对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患者分别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利用LIFEx 4.0软件系统在肺病灶的同一感兴趣区内分别提取47个PET参数和45个C T参数。通过SPSS 21.0两样本独立t检验、Mann-Whitney U或卡方检验筛选有统计学差异影像组学参数和临床参数(性别、年龄、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验结果)。利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降低多重共线性和过拟合的影响并获得最佳λ值,进一步降低影像组学参数维度,筛选最佳影像组学参数子集。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获得回归公式计算影像组学参数评分(RAD-score)。根据RAD-score、有差异的临床参数及联合两种方法分别建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及联合模型。比较两组内三个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检测模型的预测能力。绘制列线图(Nomogram)评估每例患者的肺腺癌预测概率。应用Med Calc19.0统计软件比较不同模型间的曲线下面积AUC的统计学差异。以训练组、验证组内的实际的患肺腺癌概率和列线图计算的肺腺癌的预测概率分别为纵、横坐标绘制校正曲线,用以评价预测概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检测模型的拟合优度。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设备下最佳影像组学参数及影像组学参数评分(RAD-score)的差别。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孤立性肺腺癌患者和肺结核患者年龄和性别也无统计学差异(P=0.621和0.505)。235例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其中训练组163例,肺腺癌91例,肺结核72例;验证组72例,肺腺癌40例,肺结核32例。训练组和验证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180和0.281)。在训练组和验证组组内,肺结核亚组T-SPOT.TB数值均明显高于肺腺癌亚组(P<0.000和P=0.018)。而训练组、验证组组间T-SPOT.T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6)。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以T-SPOT.TB为参数的临床模型。在训练组内92个影像组学参数中有61个参数有统计学差异。LASSO回归所得最佳λ值为-3.093,根据最佳λ值影像组学参数从61个降维至9个。9个最佳影像组学参数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RAD-score评分。临床参数、9个影像组学参数共同建立联合模型。在训练组中,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联合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1、0.686、0.884。影像组学模型AUC高于临床模型(P=0.000),联合模型AUC高于临床模型(P<0.000),影像组学模型AUC与联合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在验证组中,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联合模型R 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9、0.644、0.909。影像组学模型AUC高于临床模型(P=0.000),联合模型AUC高于临床模型(P<0.000),联合模型、影像组学模型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训练组和验证组的模型拟合优度检验值分别为χ2=6.855(P=0.552)和χ2=8.492(P=0.3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拟合度高。训练组和验证组两设备之间肺腺癌组和肺结核组9个影像组学参数及RAD-score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中PHILIPS和GE设备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分别为0.910、0.841,验证组中两设备的影像组学模型的AUC为0.961、0.862。虽然PHILIPS设备上影像组学模型的AUC绝对值稍高于GE,但并无统计学意义(训练组P=0.411,验证组P=0.461)。小结: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于鉴别孤立性肺腺癌与结核有重要价值。影像组学整合了多模态影像的宏观和微观参数,从不同角度为诊断及鉴别两类疾病提供重要信息。第二部分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鉴别诊断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的价值目的:通过18F-FDG PET/CT中PET和CT的测量参数建立预测模型,评估该模型鉴别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的价值。为临床实际工作中18F-FDG PET/CT鉴别诊断肺腺癌和肺结核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和河北省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并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235例,其中孤立性肺腺癌131例,孤立性肺结核104例。入组患者通过组织学病理或随访最终确诊,并均于治疗前完成18F-FDG PET/CT检查。利用LIFEx 4.0软件系统分别提取同机PET代谢参数:SUVmin、SUVmax、SUVmean、SUV Standard deviation(SUVstd)、SUVpeak、TLG、MTV和CT参数:CTmin、CTmax、CTmean、CT Standard deviation(CTstd)。应用SPSS 21.0两样本独立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孤立性肺腺癌、肺结核两组间有差异的参数。以两组间PET、CT有差异的参数为自变量,采用前进法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别建立PET模型、CT模型及PET/CT联合模型。应用Med Calc19.0统计软件比较不同模型间的曲线下面积AUC的统计学差异,评估PET模型、CT模型及PET/CT联合模型预测能力。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35例病例中,孤立性肺腺癌组、肺结核组性别(P=0.505)、年龄(P=0.621)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示孤立肺腺癌与肺结核在SUVmin、SUVpeak、TLG、MTV及CTmin、CTmean参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SUVmax、SUVmean、SUVstd及CTmax、CTstd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PET相关参数中,孤立性肺结核组的SUVmax、SUVmean、SUVstd分别为5.610、3.112、0.801,均显着低于肺腺癌组7.470、4.214、1.241(P分别为0.034、0.014、0.001)。在CT相关参数中,肺结核组CTmax、CTstd分别为163.101、236.423,显着高于肺腺癌组的72.903、207.641(P分别为0.000、0.014)。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仅SUVmax、SUVstd及CTmax、CTstd 4个参数对鉴别孤立性肺结核和肺腺癌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UVmean在区分孤立性肺结核和肺腺癌中无意义(P=0.857)。4个有意义参数的OR值由强至弱分别为:SUVmax(OR=2.299)、CTstd(OR=1.008)、CTmax(OR=1.003)、SUVstd(OR=0.002)。四个参数共同建立PET/CT模型,AUC为0.816(95%可信区间:0.762~0.869)。SUVmax、SUVstd建立PET模型,AUC为0.771(95%可信区间:0.712~0.830),CTstd、CTmax建立CT模型,AUC为0.739(95%可信区间:0.675~0.803)。PET/CT模型的AUC显着高于PET模型和CT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和0.005),但PET模型和CT模型的AUC无统计学差异(P=0.426)。PET/CT模型、PET模型及CT模型的拟合优度Nagelkerke R2分别为0.388、0.293、0.222,Hosmer-Lemeshowχ2分别为5.938、10.370、3.754,P均>0.05,三个模型均拟合良好。PHILIPS和GE设备扫描病例的SUVmax、SUVstd及CTmax、CTstd 4个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HILIPS和GE设备PET模型、CT模型及PET/CT模型AUC分别为0.783、0.703、0.802和0.743、0.701、0.7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结:应用18F-FDG PET/CT的代谢参数建立的模型有助于鉴别孤立性肺腺癌与肺结核。联合PET参数(SUVmax、SUVstd)和CT参数(CTmax、CTstd),发挥多模态宏观影像参数的优势,有利于更准确的诊断肺结核及肺腺癌。第三部分 18 F-FDG PET/CT图像纹理参数鉴别诊断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的价值目的:通过18F-FDG PET/CT图像纹理参数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鉴别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和河北省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并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235例,其中孤立性肺腺癌131例,孤立性肺结核104例。所有入组患者均通过组织学病理或随访最终确诊,且于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根据训练组提取图像的纹理参数,并优化最终建立预测模型。在验证组内,验证训练组建立模型的预测能力及稳定性。利用LIFEx 4.0软件系统提取82个18F-FDG PET/CT纹理参数。在训练组内,采用SPSS21.0两样本独立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从82个纹理参数中筛选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获得每个有统计学差异的纹理参数的标准权重值,标准权重值>60%的参数为最佳纹理参数组合。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根据最佳参数中PET参数、CT参数及PET/CT参数建立三个模型:PET纹理参数和CT纹理参数分别建立PET模型和CT模型,两种纹理参数通过logistic回归共同建立PET/CT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检测模型的预测能力。应用Med Calc19.0统计软件用于比较不同模型间的曲线下面积AUC的统计学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孤立性肺腺癌患者和肺结核患者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621和0.505)。235例入组病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其中训练组163例,肺腺癌91例,肺结核72例;训练组72例,肺腺癌40例,肺结核32例。训练组和验证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180和0.281)。在训练组内,肺腺癌和肺结核亚组的82个纹理参数中有56个参数有统计学差异。人工神经网络ANN计算56个参数的标准权重值,并筛选出标准化权重值>60%的纹理参数,使56个纹理参数降维至9个。9个纹理参数中的PET参数、CT参数分别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PET模型、CT模型及PET/CT模型。训练组中,PET/CT模型的AUC为0.878(95%可信区间0.823~0.932)、PET模型AUC为0.822(0.759~0.886)、CT模型的AUC为0.815(0.748~0.882)。PET/CT模型的AUC显着高于PET模型和CT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和0.017),而PET模型和CT模型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4)。训练组内PET/CT模型、PET模型及CT模型的拟合优度Nagelkerke R2分别为0.530、0.415、0.374,Hosmer-Lemeshow卡方值分别为3.695、5.389、10.323,P值分别为0.884、0.715、0.243,均大于0.05,三个模型均拟合良好。在验证组内PET/CT模型的AUC为0.822(0.728~0.915)、PET模型的AUC为0.792(0.690~0.894)、CT模型的AUC为0.658(0.529~0.787)。验证组内PET/CT模型、PET模型及CT模型的拟合优度Nagelkerke R2分别为0.400、0.375、0.117,Hosmer-Lemeshow卡方值分别为5.651、14.061、8.755,P值分别为0.686、0.080、0.363,均大于0.05,三个模型均拟合良好。PET/CT模型较PET模型曲线下面积AUC无统计学差异(P=0.178),显着高于CT模型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ET模型和CT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分别比较不同设备(PHILIPS和GE)检查病例的9个纹理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结:18F-FDG PET/CT的图像纹理参数模型对孤立性肺腺癌与结核的鉴别也有重要价值。18F-FDG PET/CT纹理参数可从微观角度更准确的分析孤立性肺腺癌与结核的差异。

季琴[7](202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不同证型与血清中β3GnT8、CD147等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NSCL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中医证候特点以及与血清β3GnT8、CD147等客观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深化对不同证型非小细胞肺癌诊疗的指导,并探究血清β3GnT8、CD147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8例,采集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术后转移情况等基本信息,按脾肺两虚证、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瘀血内阻证进行辨证分型。记录患者血清β3GnT8、CD147 水平,建立数据库,临床研究统计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β3GnT8、CD147 水平及患者信息、血常规、N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CRP(C反应蛋白)、肿瘤标志物等客观指标与非小细胞肺癌不同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NSCLC患者和健康人组间血清β3GnT8、CD147表达均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NSCLC患者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且两者存在显着性相关,属于正向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0.261(P<0.05)。2.NSCLC患者中医不同证型间(脾肺两虚证、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瘀血内阻证)β3GnT8、CD147表达的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发现,β3GnT8表达方面,肺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血内阻证;CD147表达方面,肺脾两虚证<瘀血内阻证。3.NSCLC患者中医不同证型间其年龄、病理类型、转移部位分布无明显差异;性别分布具有差异(P<0.05),在肺脾两虚证中,女性患者居多;在痰湿蕴肺证和瘀血内阻证中,男性患者居多。KPS评分具有差异性(P<0.05),肺脾两虚证和痰湿蕴肺证患者集中在40<KPS≤70分中;气阴两虚证和瘀血内阻证患者集中在KPS≤40分和40<KPS≤70分中。4.NSCLC中医不同证型在血常规、NLR、CRP、肿瘤标志物的差异检验中,白细胞计数组间有差异(P<0.05),瘀血内阻证>肺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中性粒细胞计数组间有差异(P<0.05),瘀血内阻证>肺脾两虚证。5.KP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与血清β3GnT8值具有负相关性性,白细胞计数、NLR和CEA与血清β3GnT8值具有正相关性;性别和KPS评分、血红蛋白与血清CD147值具有负相关性,NLR和CEA与血清CD147值具有正相关性。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血清β3GnT8、CD147存在高表达(P<0.05),且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需进一步的研究。2.非小细胞肺癌不同中医证型(脾肺两虚证、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瘀血内阻证)血清β3GnT8、CD147中存在差异(P<0.05),气阴两虚证与瘀血内阻证中β3GnT8、CD147表达明显升高。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证型在性别、KP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也有一定差异(P<0.05)。3.KPS评分、NLR、血红蛋白和CEA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β3GnT8、CD147存在相关性。

吕洁瑜[8](2021)在《过表达HOXC11通过调控PPAE-γ和NF-κB通路促进头颈部鳞癌增殖和侵袭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同源盒(Homeobox,HOX)基因家族的异常表达常见于多种恶性肿瘤中,已有研究显示,HOXC11在多种肿瘤中异常高表达并参与了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被认为是一个具有潜在临床诊断价值的生物标志物。然而,HOXC11在头颈部鳞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的相关性依然不清,其是否参与头颈部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以及具体的调控机制也有待研究。研究目的(1)观察HOXC11在头颈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HOXC1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2)探索HOXC11对头颈部鳞癌细胞体内与体外恶性生物学特征的影响。(3)阐明HOXC11参与头颈部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内容与方法(1)HOXC11在头颈部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合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的数据,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蛋白印迹、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HOXC11在头颈部鳞癌组织中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HOXC1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2)沉默HOXC11对头颈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利用shRNA技术在HOXC11高表达的头颈部鳞癌细胞(SCC15和SCC152)中,构建稳定沉默HOXC11的细胞模型。通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皮下移植成瘤实验,观察HOXC11对头颈部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成瘤性等恶性生物学特征的影响。(3)沉默HOXC11对头颈部鳞癌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免疫印迹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观察在头颈肿瘤鳞癌细胞中,沉默HOXC11后对NF-κB通路和PPAR-γ通路的影响。同时,利用临床样本的免疫组化检测及分析,验证HOXC11、PPAR-y和NF-κB在临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1)相对于良性病变或癌旁正常对照组织,头颈部鳞癌组织中HOXC11的mRNA和蛋白水平都显着高表达,且表达水平随T分期上升而上调;预后分析显示,HOXC11的高表达与患者预后差相关,癌组织中高表达HOXC11的患者更容易复发。(2)沉默HOXC11后,头颈部鳞癌细胞(SCC15和SCC152)体外的增殖、侵袭和非锚定生长能力都显着受到抑制;且体内实验显示,沉默SCC15细胞能显着抑制皮下瘤的生长和对周围组织的侵袭。(3)在头颈部鳞癌细胞中,沉默HOXC11能显着抑制NF-κB通路并激活PPAR-γ通路,并影响下游增殖和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且头颈部鳞癌组织中,HOXC11的表达与PPAR-y的表达负相关而与p65的核定位水平正相关。研究结论HOXC11在头颈部鳞癌中高表达,并与患者复发及预后较差相关,是预判头颈部鳞癌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沉默HOXC11能影响NF-κB通路和PPAR-γ通路,抑制头颈部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体内成瘤,是潜在的治疗靶点。

罗敏[9](2020)在《MiR-196b靶向PCDH-17调控人喉鳞状细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miR-196b、PCDH-17表达在人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差异性表达及与患者预后关联性分析目的:探究miR-196b、PCDH-17在人喉鳞状细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确定其促癌性或抑癌性,分析miR-196b、PCDH-17与患者预后关系。材料与方法:选取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在我院经病理诊断确诊为人喉鳞癌并且进行手术的79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患者的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按照国际癌症控制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共同制定的AJCC/UICC第8版头颈部肿瘤分期标准。统计79例患者的一般社会学资料、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CDH-17蛋白阳性表达;RT-PCR检测人喉鳞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96b、PCDH-17 m RNA浓度表达;确定miR-196b、PCDH-17 m RNA表达的相关性;对79例患者随访五年,统计患者生存率,miR-196b、PCDH-17 m RNA表达与患者预后关联性分析。结果: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58±14.25岁;男性患者占据大多数比例;喉鳞癌患者伴随较高比例的吸烟史及酗酒史,组织学分级I级比例最低,II级和III级比例数据差异性较小;T1分期比较最低,T2T4分期比例差异性较小;N0分期占据绝大多数比例,TNM的分期体现出相同的趋势,其中I期比例最低,IIIV期比例差异性较小;RT-PCR检测喉鳞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96b及PCDH-17的m RNA表达:喉鳞癌组织内miR-196b的表达要明显的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体现出明显促癌性特点;PCDH-17的表达要明显地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体现出抑癌性特点;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喉鳞癌及癌旁组织中PCDH-17蛋白阳性率表达:癌组织内PCDH-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地低于癌旁正常组织,数据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miR-196b、PCDH-17表达与喉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不同年龄段、性别比例、吸烟史及酗酒史中miR-196b及PCDH-17的表达差异性较小,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T分期及N分期的增加、TNM分期的增加,miR-196表达体现出增加趋势,PCDH-17表达体现出降低趋势,数据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miR-196b、PCDH-17 m RNA表达Pearson分析:随着癌组织内miR-196b表达的增加,PCDH-17的表达呈现出下降趋势,相关性系数r值为0.58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iR-196b、PCDH-17表达与喉鳞癌患者生存率相关性:在79例患者长达5年的随访过程中,发现最后有42例患者依然处于生存状态,其生存率为53.16%。将miR-196的m RNA表达中位数4.922作为截断值,miR-196高表达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内患者生存例数要低于miR-196低表达组患者,统计分析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H-17的m RNA表达中位数0.228作为截断值,PCDH-17高表达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内患者生存例数要高于PCDH-17低表达组患者,统计分析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喉鳞癌病理发展中,miR-196b体现出促癌性特点,PCDH-17体现出抑癌特点,二者表达呈现负相关性,且与喉鳞癌的临床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等体现相关性,给予下文研究提供基础。第二部分:miR-196b靶向PCDH-17调控人喉鳞状细胞癌进展机制研究目的:充分探讨喉鳞癌病理过程中miR-196b对PCDH-17的靶向调控性以及二者在喉鳞癌细胞生物活性中的调控作用。材料与方法:选取喉鳞癌Hep-2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原代培养,选取第三代单层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细胞内转染miR-196b inhibitor、miR-NC、miR-196b mimic以及PCDH-17等,使其在喉鳞癌细胞Hep-2中过表达或者部分沉默,分别设置如下分组:Control组(癌细胞不做任何处理)、miR-196b inhibitors(癌细胞内miR-196b inhibitor部分沉默处理)、miR-NC(癌细胞内转染miR-196b空质粒)、PCDH-17(癌细胞内转染PCDH-17,使其在细胞内过表达)、miR-196b mimics+PCDH-17(癌细胞内转染miR-196b及PCDH-17,使其在细胞内过表达);细胞继续培养48小时后,进行相关项目验证分析:双荧光素酶基因检测miR-196b对PCDH-17的靶向调控作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内PCDH-17的m RNA表达,确定miR-196b对PCDH-17的靶向调控性;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趋势;Annexin V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性;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性;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性;Western-blotz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等相关蛋白浓度表达分析。结果:miR-196b靶向PCDH-17分析:我们采用Target Scan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miR-196b的m RNA 3’非编码区预测到一个PCDH-17结合位点,分别构建了miR-196b的荧光素酶野生型(wt-p GL3-miR-196b-3’UTR)和突变型报告基因载体(mut-p GL3-miR-196b-3’UTR),并通过共转染实验鉴定miR-196b与PCDH-17的结合能力。应用共转染技术将不同组合的野生型和突变型p GL3-miR-196b-UTR表达载体转染到Hep-2细胞中,结果表明共转染野生型表达载体报告基因活性相对于对照组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iR-196b的数据分析中,对照组、空白质粒组以及PCDH-17过表达组miR-196b表达差异性较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iR-196b部分沉默组数据明显降低,miR-196b过表达组数据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DH-17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对照组、空白质粒组以及二者共同表达组PCDH-17表达差异性小,分别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miR-196b受到抑制以及PCDH-17过表达后,PCDH-17的表达浓度均能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的增殖趋势均明显增加,当miR-196b受到抑制以及PCDH-17过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趋势增加幅度降低,对照组、空白质粒组以及miR-196a及PCDH-17均过表达组细胞的增殖趋势明显提升,数据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Annexin V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性:当miR-196b受到抑制以及PCDH-17过表达后,细胞的凋亡趋势明显加强,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20±1.17)%及(13.37±1.51)%,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空白质粒组以及miR-196a及PCDH-17均过表达组细胞的凋亡趋势差异性较小,分别为(5.61±0.75)%、(5.49±1.01)%及(5.37±1.51)%,各组数据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均体现出一定的迁移、侵袭能力,当miR-196b受到抑制以及PCDH-17过表达后,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空白质粒组以及miR-196a及PCDH-17均过表达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明显提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miR-196b受到抑制以及PCDH-17过表达后,Survivin、Bcl-2、MMP-2及MMP-9蛋白表达浓度降低,Bax蛋白表达浓度提升,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趋势明显降低,凋亡能力明显提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空白质粒组以及miR-196a及PCDH-17均过表达组细胞的Survivin、Bcl-2、MMP-2及MMP-9蛋白表达浓度提升,Bax蛋白表达浓度下降,增殖活性、迁移、侵袭能力明显提升,细胞的凋亡性降低,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喉鳞癌病理发展中,miR-196b负向靶向PCDH-17进而对喉鳞癌细胞的生理行为进行调控,miR-196b过表达可以明显抑制PCDH-17的表达,促进喉鳞癌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及侵袭能力,细胞凋亡性降低;miR-196b被抑制后后体现出相反的趋势,给予临床一定的启发。

连岩岩[10](2020)在《78例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MPMT)患者的发病特点、中医证型、治疗情况等临床数据,探讨MPMT的发病特点,分析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从而提高对MPMT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海泰电子病历系统和扫描电子病历系统获取肿瘤科2014年4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MPMT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MPMT患者一般信息、现病史、既往病史、诊断信息、中医证型、治疗等,随访患者生存状态。应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的差异通过卡方检验或费舍尔精确检验进行评估,应用Kaplan-Meier方法估算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多因素分析以识别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78例MPMT患者,包括男性41例,女性37例,男女发病比例约为 1.11:1。2、78例MPMT患者第一原发恶性肿瘤确诊中位年龄58岁(33~85岁),女性中位年龄57岁(33~75岁),男性中位年龄61岁(41~85岁),统计分析表明第一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男女年龄分布存在差异(P=0.011);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确诊中位年龄64.5岁(38~86岁),女性中位年龄64岁(38~80岁),男性中位年龄66岁(43~86岁)。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SMPMT)患者确诊中位年龄55.5岁(43~86岁),异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Meta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MMPMT)患者确诊中位年龄 66 岁(38~83 岁),MMPMT与SMPMT患者发病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0.004)。69例(88.46%)患者确诊MPMT时年龄超过50岁,50例(64.10%)患者确诊MPMT时年龄超过60岁。3、第一原发恶性肿瘤与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确诊中位间隔时间30个月(0~348个月)。本研究中患者在确诊第一原发恶性肿瘤后的2年内有39例(50%)患者确诊MPMT。78例患者中包括MMPMT患者56例,SMPMT患者22例,MMPMT:SMPMT发病比例为 2.55:1。双原发恶性肿瘤(Doub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DPMT)66 例,三原发恶性肿瘤(Tri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TPMT)10 例,四原发恶性肿瘤(Quadru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QPMT)2 例。4、78例MPMT共涉及170个恶性肿瘤病灶,其中位于消化系统50个,呼吸系统44个,泌尿系统20个,妇科系统17个,乳腺14个,头颈部14个,血液系统7个和其他系统4个。其中消化系统多原发恶性肿瘤1 1例,多原发肺癌4例。超过一半的肿瘤病理类型为腺癌(64/170,37.65%)和鳞癌(30/170,17.65%),腺癌在第一、第二、第三原发恶性肿瘤中占比分别为38.46%(30/78)、41.03%(32/78)和16.67%(2/12),鳞癌在第一、第二、第三原发恶性肿瘤中占比分别为16.67%(13/78)、15.38%(12/78)和33.33%(4/12),腺癌较鳞癌更常见。5、78例MPMT患者中医证型包括痰瘀互结证20例、气虚痰阻证14例、气滞痰阻证14例、气滞血瘀证10例、气阴两虚证6例、气虚血瘀证4例,湿热瘀阻证4例、气血两虚证3例、阳虚寒凝证3例。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性别、MMPMT与SMPMT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第一原发恶性肿瘤确诊中位年龄与中医证型分布相关(P=0.004),表现在气虚痰阻证和气阴两虚证分布存在差异,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发病中位年龄与中医证型分布相关(P=0.001),表现在气虚痰阻证和气阴两虚证分布存在差异。分析治疗因素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关系,结果表明仅第一原发恶性肿瘤化疗与中医证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2),表现在气虚痰阻证、气滞痰阻证和气滞血瘀证分布存在差异。对MPMT患者中医证型与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6、随访成功的73例MPMT患者总生存期在2个月~173个月之间,中位生存时间28 个月。1 年、2 年、5 年生存率分别为 71.23%(52/73)、53.42%(39/73)、15.07%(11/73)。Kaplan-Meier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影响MPM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第一原发恶性肿瘤未行手术治疗(P=0.025)和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未行手术治疗(P=0.001)。Cox比例风险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未行手术治疗(P=0.010)是影响MPM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MMPMT 明显多于 SMPMT,DPMT 较 TPMT 和 QPMT 常见。2、患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肿瘤的患者发生MPMT的风险更高,腺癌和鳞癌是MPMT最常见病理类型。3、MPMT患者最常见中医证型为痰瘀互结证、气虚痰阻证和气滞痰阻证。4、应加强恶性肿瘤患者随访工作,尤其是确诊后的2年内,对于新出现的癌灶应注意与复发癌、转移癌相鉴别,警惕MPMT的发生。5、临床中要高度重视手术治疗对于MPMT患者的重要性,对于有手术机会的MPMT患者,在对其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应积极行手术治疗以延长有效生存期。

二、恶性肿瘤病不同区域的生物学差异及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恶性肿瘤病不同区域的生物学差异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肿瘤术前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乳腺肿瘤的西医研究进展
        1.2.1 定义及分类
        1.2.2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1.2.3 乳腺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2.4 乳腺癌的分型与治疗
        1.2.5 乳腺良性疾病与乳腺癌的风险
    1.3 古代中医对乳腺肿瘤的认识
        1.3.1 病名溯源
        1.3.2 病因病机
        1.3.3 治疗原则
    1.4 现代中医对乳腺肿瘤的认识
        1.4.1 现代中医对乳腺良性疾病的认识
        1.4.2 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指标
第二章 乳腺良恶性肿瘤差异及其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
    2.1 研究材料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对象
        2.1.3 研究工具
        2.1.4 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标准
        2.1.5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1.6 纳入标准
        2.1.7 病例排除标准
        2.1.8 剔除和脱落
    2.2 研究方法
        2.2.1 人员培训
        2.2.2 临床信息采集
        2.2.3 数据录入
        2.2.4 数据统计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资料
        2.3.2 术前中医证型分布
        2.3.3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
第三章 分析与结论
    3.1 基本资料分析
        3.1.1 乳腺肿瘤术前患者年龄分析
        3.1.2 乳腺良恶性肿瘤术前患者各因素差异分析
    3.2 术前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3.2.1 术前中医证型年龄等分析
        3.2.2 术前中医证型人口学特征等各观察指标差异分析
        3.2.3 乳腺良恶性肿瘤术前肝郁痰凝证的异同分析
    3.3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
    3.4 结论
    3.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胃肠恶性肿瘤以脾虚为核心病机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瘤之成因与治疗造就胃肠恶性肿瘤病机以脾虚为主
    1.1 中医脾为坤土,厚德载物,誉为后天之本
    1.2 中医积源于虚,因实致虚,脾虚贯穿于全程
    1.3 西医治疗重在攻伐,靶在脾胃,极易伤及“后天”
2 胃肠恶性肿瘤脾虚核心病机的内涵
    2.1 胃肠恶性肿瘤脾虚病机之相同
        2.1.1 脾虚为本,病在患者自身
        2.1.2 本位偏虚,邪自内外而生
        2.1.3 正虚与传统邪实胶结,蕴化癌毒
        2.1.4 虚久及肾,“后天”累及“先天”
    2.2 胃肠恶性肿瘤脾虚病机之不同
        2.2.1 胃癌易于阳化,湿热偏多,易炼液成痰、痰瘀夹杂
        2.2.2 肠癌易于寒化、病始于寒湿,终有阳虚或蕴热之别
3 胃肠恶性肿瘤以脾虚为核心证治规律研究的实践
    3.1 胃癌脾虚病机的证治规律实践
    3.2 结直肠癌证治规律研究体现脾虚的核心地位
4 临床研究验证胃肠恶性肿瘤健脾之魅力
5 机制研究阐明脾虚病机的复杂生物学属性
6 小结

(3)Linc00662通过调控miR-497-5p/AVL9轴促进结直肠癌的浸润和转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Linc00662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一、方法
    二、方法
    三、结果
        1. GEO数据库中linc00662在正常组织、非转移性CRC组织、转移性CR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2. TCAG-COAD数据库中显示,linc0062的表达和结肠癌患者生存预后呈负相关
        3. Linc00662在CRC患者中表达情况以及和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分析
    四、讨论
第二章 Linc00662对CR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1、Linc00662在CRC细胞中高表达
        2、敲低Linc00662的表达可以抑制CR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过程
    四、讨论
第三章 Linc00662通过调控miR-497-5p/AVL9轴来促进CRC的发生和发展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1、linc00662在各种细胞系中亚细胞定位情况
        2、linc00662和miR-497-5p结合
        3. AVL9是linc00662/miR-497-5p轴的靶基因
        4. linc00662通过miR-497-5p/AVL9轴调控CRC细胞的增殖、转移和浸润
    四、讨论
第四章 AVL9在CRC中表达上调,可能作为CRC的预测生物标志物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1、AVL9上调预测CRC患者预后不良
        2、AVL9及其表达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AVL9在临床样本中表达上调,与CRC的临床特征相关
        4、AVL9在CRC患者血浆中表达上调
    四、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在结直肠癌中的功能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4)3D-ASL联合DKI成像在脑泡型包虫病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引言
第1章 常规MRI结合DWI、DKI及 3D-ASL技术在脑泡型包虫病的应用价值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及基本情况
        1.1.2 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
        1.1.3 MR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
        1.1.4 图像分析
        1.1.5 图像后处理
        1.1.6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1.2.2 CAE病灶常规影像学表现
        1.2.3 CAE病灶体积与水肿体积以及囊泡与病灶体积的相关性分析
        1.2.4 CAE病灶DWI、DKI及3D-ASL结果
    1.3 讨论
        1.3.1 脑泡型包虫病概述
        1.3.2 脑泡型包虫病的病理
        1.3.3 CAE病灶不同区域DWI表现及特点
        1.3.4 CAE病灶不同区域DKI表现及特点
        1.3.5 CAE病灶不同区域3D-ASL表现及特点
        1.3.6 CAE病灶周围水肿的特点
        1.3.7 CAE病灶体积与水肿体积、囊泡个数的相关性分析
        1.3.8 本章小结
第2章 DWI、DKI联合3D-ASL在脑泡型包虫病与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MR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
        2.1.3 图像分析及后处理
        2.1.4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CAE和BM组一般资料
        2.2.2 CAE和BM病灶影像表现
        2.2.3 CAE组和BM组病灶实质区各标准化参数结果
        2.2.4 CAE组和BM组病灶水肿区各标准化参数结果
        2.2.5 CAE组和BM组病灶各标准化参数ROC曲线结果分析
    2.3 讨论
        2.3.1 概述
        2.3.2 CAE和BM组病灶体积与水肿体积之间的相关性
        2.3.3 各参数对CAE和BM的鉴别诊断及诊断效能
        2.3.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全文结论
    3.1 研究结论
    3.2 临床意义
    3.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附录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脑泡型包虫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染色体外环状DNA在肺腺癌血浆中的分子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eccDNA的生物学功能和在肿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6)18F-FDG PET/CT影像组学、代谢及纹理参数鉴别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18)F-FDG PET/CT影像组学鉴别诊断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的价值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鉴别诊断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的价值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18)F-FDG PET/CT图像纹理参数鉴别诊断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的价值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结论
综述 PET/CT在结核诊治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不同证型与血清中β3GnT8、CD147等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辨证分型的认识
        1. 传统医学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
        2. 近现代医家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3. 现代医学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辨证论治的认识
        4. 总结与展望
    (二) β3GnT8、CD147相关研究进展
        1. 对糖基化、糖链、糖基转移酶的认识
        2. 对β3GnT8、CD147结构与功能的认识
        3. β3GnT8、CD147调控肿瘤细胞的相关机制与通路
        4. β3GnT8、CD147与肿瘤相关疾病
        5. β3GnT8、CD147与药物作用及耐药机制
        6. 总结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 实验材料
        1. 实验对象
        2. 诊断标准
        3. 主要试剂来源
    (二) 实验方法
        1. 实验方案
        2. 血清β3GnT8及CD147的检测方法
        3. 统计方法
    (三) 实验结果
        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清β3GnT8、CD147表达差异
        2.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间β3GnT8、CD147表达差异
        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β3GnT8与CD147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4.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一般资料、客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5. 血清β3GnT8、CD147与一般资料、客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四) 分析与讨论
        1. 中医客观化研究
        2. 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客观指标
        3. 实验结果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过表达HOXC11通过调控PPAE-γ和NF-κB通路促进头颈部鳞癌增殖和侵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进展
        1.1.1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及病理学情况
        1.1.2 头颈恶性肿瘤的诊断学上的研究进展
        1.1.3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进展
        1.1.4 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假说
    1.2 HOXC基因家族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情况
        1.2.1 HOX基因家族的结构及一般生物学功能
        1.2.2 HOXC基因家族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2.3 HOXC基因家族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3 NF-κB信号通路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情况
        1.3.1 NF-κB信号通路的组成和一般生物学功能
        1.3.2 NF-κB信号通路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4 PPAR-γ信号通路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情况
        1.4.1 PPAR-γ信号通路的组成和一般生物学功能
        1.4.2 PPAR-γ信号通路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HOXC11在头颈部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HOXs家族成员在头颈部鳞癌中的mRNA表达
        2.2.2 HOXC11的高表达与头颈部鳞癌患者差的生存预后相关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HOXC11对头颈鳞癌肿瘤细胞的特性的调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稳定沉默HOXC11的头颈部鳞癌细胞模型构建
        3.2.2 沉默HOXC11对头颈部鳞癌体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2.3 沉默HOXC11对头颈部鳞癌体内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头颈部鳞癌中HOXC11作用通路机制的初步探索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英文缩写对照
附录2 鼻咽拭子检测Septin9基因甲基化对鼻咽癌早期诊断的意义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2 研究的中文摘要
    3 研究的英文摘要
    4 正文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9)MiR-196b靶向PCDH-17调控人喉鳞状细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及病因
    1.2 miRNAs与喉鳞状细胞癌关联性分析
    1.3 miR-196b介绍
    1.4 PCDH-17介绍
    1.5 课题研究的前景与意义
第一部分 :miR-196b、PCDH-17 表达在人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差异性表达及与患者预后关联性分析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3.2 RT-PCR检测喉鳞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96b及 PCDH-17的mRNA表达
        3.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喉鳞癌及癌旁组织中PCDH-17蛋白阳性率表达
        3.4 miR-196b、PCDH-17 表达与喉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
        3.5 miR-196b、PCDH-17 mRNA表达Pearson分析
        3.6 miR-196b、PCDH-17 表达与喉鳞癌患者生存率相关性
    4.讨论
    5.研究结论
第二部分 :miR-196b靶向PCDH-17 调控人喉鳞状细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试剂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miR-196b靶向PCDH-17 分析
        3.2 .RT-PCR检测各组细胞内miR-196b及 PCDH-17的mRNA表达
        3.3 .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PCDH-17 的蛋白浓度表达
        3.4 .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
        3.5 Annexin V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性
        3.6 划痕实验
        3.7 Transwell实验
        3.8 Western-blot检测
    4.讨论
    5.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miRNAs在喉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78例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多原发恶性肿瘤西医研究进展
        1 概述
        2 概念及诊断标准发展
        3 流行病学
        4 发病原因及机制
        5 治疗和预后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恶性肿瘤中医研究进展
        1 概述
        2 中医对恶性肿瘤病名的记载
        3 恶性肿瘤病因病机
        4 近现代肿瘤病机学说
        5 中医体质学说与恶性肿瘤
        6 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7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排除标准
        1.4 研究方法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统计结果
        2.2 中医证型相关分析
        2.3 生存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发病情况
        3.2 病因分析
        3.3 中医证型
        3.4 中西医结合治疗
        3.5 预后分析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成果

四、恶性肿瘤病不同区域的生物学差异及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乳腺肿瘤术前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D]. 张文馨. 河北大学, 2021(09)
  • [2]胃肠恶性肿瘤以脾虚为核心病机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 宋卓,杨宇飞,孙凌云,张彤,陈悦,闫韶花,闫蕴孜,许云. 世界中医药, 2021(09)
  • [3]Linc00662通过调控miR-497-5p/AVL9轴促进结直肠癌的浸润和转移[D]. 王怀明.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4]3D-ASL联合DKI成像在脑泡型包虫病的应用价值[D]. 李双鑫. 青海大学, 2021(01)
  • [5]染色体外环状DNA在肺腺癌血浆中的分子学特征[D]. 曾文创.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6]18F-FDG PET/CT影像组学、代谢及纹理参数鉴别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的临床研究[D]. 胡玉敬.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7]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不同证型与血清中β3GnT8、CD147等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季琴.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过表达HOXC11通过调控PPAE-γ和NF-κB通路促进头颈部鳞癌增殖和侵袭的研究[D]. 吕洁瑜.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9]MiR-196b靶向PCDH-17调控人喉鳞状细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D]. 罗敏.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10]78例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病例分析[D]. 连岩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恶性肿瘤不同部位的生物学差异及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