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钢企业活动组召开设备工作会议(论文文献综述)
马骁[1](2021)在《内部控制缺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以抚顺特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孙琪[2](2021)在《特钢企业存货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以A特钢“返回钢”控制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高月[3](2021)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T公司财务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铁行业分支-不锈钢行业作为我国第二产业的重要代表,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对社会工业化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重地。通过查阅《中国钢铁工业年鉴2015》[1]发现我国不锈钢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严重、研发投入少、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特大型钢铁企业兼并的现象频发。T公司作为钢铁行业的一份子,为了降低被兼并的可能性,在供给侧改革的大浪潮下,于2016年从自身情况出发,跟随国家政策积极调整其经营战略,站在供应商和客户角度分别实施促进企业平稳发展的改革举措。几年时间过去,T公司的对策成效如何?现如今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又有哪些差距?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首先以供给侧改革与财务绩效评价相关理论为依据,对钢铁行业及T公司改革前现状及改革时措施进行描述;其次,建立了适用于供给侧改革的钢铁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主要运用对比分析法及因子分析法对其改革前后自身财务绩效进行分析,并于与同行业22家企业2014-2019年的财务绩效进行纵向、横向分析比对。通过研究发现T公司在去除库存、财务风险、资本结构以及成本费用方面仍有待加强,对T公司改革举措的成效有所验证,进而提出相对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本文对T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一方面,有助于T公司进一步调整其战略方向、制定未来发展对策,以期改善其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为各同行企业以及煤炭等重工行业加速淘汰过剩产能、科学管控库存动态、优化资本结构、增强科研水平、降低成本费用提供了借鉴作用,以便于更好深化和推进供给侧改革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龙琪[4](2021)在《西王集团债券违约风险化解案例研究》文中认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债券市场开始形成并快速发展,债券市场上债券发行的规模和成交量都迅猛增长。合理比例的债券融资不仅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还可以起到税盾和财务杠杆作用,因此这种融资方式受到了多数企业的喜爱,成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在债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债券违约的风险不断积累,我国屡次发生了债券违约事件,在2019年和2020年出现了债券“违约潮”。据Wind数据库统计,到2021年2月末,我国累计有420只债券已经发生了实质违约,其中发生债券违约的企业66%是民营企业,可见民营企业是我国债券违约的重灾区。本文以西王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西王集团控股三家上市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玉米胚芽油生产企业。2019年10月底,西王集团2018年发行的第一期短期融资券“18西王CP001”发生了实质性违约,随后集团的7只债券又相继违约,其中一些债券发生违约是因为触发了交叉违约条款,西王集团也因此引发了债券违约风险,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而在短短的5个月内西王集团就通过司法程序实现了违约债券100%清偿,与债权人达成和解,成功化解了债券违约风险。西王集团债券违约事件是我国首例依托司法程序来集中化解债券违约风险的案例,其解决方案也是国内证券市场规模最大的债务重组方案。文章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对西王集团债券违约事件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对债券违约风险和债券违约处置机制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及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对债券违约风险及其后续处置机制的系统认知。其次,文章将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分析西王集团发生债券违约的原因,并对西王集团在短短五个月内实现百分之百债务清偿与债权人达成和解,最终成功化解债券违约风险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最后,文章将基于之前的分析提出对企业防范债券违约风险的启示和西王集团化解债券违约风险的经验总结,并且得出结论,西王集团债券违约事件作为民营企业成功化解由于债券违约导致债务危机的经典案例,其多样化的债务和解方案基本满足了各类债权人的诉求,对其他同类违约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帮助其他企业防范债券违约风险的同时,更能对民营企业在发生债券违约后如何进行后续处置提供一些新思路。希望本文可以为推动我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韩映雪[5](2021)在《战略投资者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东北特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矛盾和突出的问题。比如,国有资本的运作效率低下、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还有一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主要表现在职工养老、住房保障、薪酬,企业债务和政企不分等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竞争也随之加剧。为了保证我国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刻不容缓的。2013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发布的《决定》正式揭开了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意见》明确要求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要自觉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可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逐层深入。国有企业不同于其他性质企业,它具有双重性质,因此在提高企业绩效的同时不能忽略国有企业肩负的社会目标,只有兼顾国有企业的双重目标才能真正体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众多,主要有国有资产证券化、员工持股和引入战略投资者三种模式。目前国有企业较多采用的是引入战略投资者这一路径,本文将以引入战略投资者为出发点,采用案例研究法,深入研究战略投资者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论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对战略投资者、国有企业及其社会绩效和社会责任绩效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利用已有理论基础对战略投资者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分析,为二者之间关联关系奠定基础;同时确立社会责任绩效的评价体系。基于以上工作,本文对国有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对其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进行案例分析。首先介绍了选取的案例公司的背景,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机和相关过程;然后利用前期建立的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对引入战略投资者前后的社会责任绩效进行对比并做出具体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引入战略投资者后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排名呈现增速加快的趋势;从社会责任绩效各个维度来看,引入战略投资者对案例公司履行对客户、供应商和环境社会责任的正向影响最明显;与行业标杆企业对比发现案例公司在履行对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方面存在不足。根据以上分析得到如下启示,一是国有企业要结合所处行业宏观背景和自身发展实际所需资源选择战略投资者;二是应当完善社会责任披露制度和评价体系。准确及时的社会责任信息能够让利益相关者更好地掌握企业动态,虽然近些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有所增加,其中很多社会责任报告浮于表面,缺乏具有实际价值的信息。现有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较为冗杂评判标准不一,完善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更有助于敦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三是案例公司东北特钢应加强履行对政府和员工社会责任的意识,日后经营过程中应加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及在公益慈善活动中多伸出援手。民营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入驻国有企业以后在兼顾经营效益的同时应该加强履行对政府和社会公众责任的意识。
高钰茜[6](2020)在《中信特钢财务战略及实施效果评价》文中指出
李静[7](2020)在《债券违约原因及信用风险预警分析 ——以西王集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9年10月,山东邹平民营企业西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王集团”)出现短期债券违约以来,受该次短期债券违约事件影响,西王集团2019年的3起超短期债券也连续出现交叉性违约,使得西王集团的债务危机风波继续发酵。2019年,我国债券市场上新增201只违约债券,累计违约金额规模余1,535.36亿元,其中38家为新增违约主体。面对债券市场上如此大规模的债券违约,本文以西王集团债券违约事件作为案例,研究债券违约原因及进行信用风险预警分析。本文首先对债券市场的违约现状进行介绍,并从六个角度对债券市场违约率进行解析。然后对西王集团的基本情况和违约原因进行介绍,依次从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公司经营三个角度对西王集团的违约原因进行剖析,得出引起西王集团违约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西王集团扩张步伐较快,公司业务以玉米深加工、钢铁和贸易业务为主,并通过并购、收购将业务范围扩展到物流、地产、运动营养品和健康食品等业务板块。公司业务扩张对外部借贷依赖性较强,使得公司在2019年面临债务集中到期偿付的压力。但同时,公司自身获现能力和外部融资能力均下滑,偿债资金明显不足。受钢铁加工业务、玉米深加工业务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获利能力下滑,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大幅下降,叠加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债务发生逾期、被列为失信执行人、存在未决诉讼等负面消息影响,外部融资环境也发生不利变化,最终导致公司资金链陷入紧张,无力按期偿还债券。本文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基于Logistic模型,提取了影响西王集团债券违约的主要因素作为自变量,包括票面利率、营商环境、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占比和销售毛利率。选取中国债券市场上2014年至2019年9月末首次发生公募债券违约,且经营性质与西王集团相近的发行体在违约前的数据,共计43家;正常样本选取截至2019年9月30日银行间市场及交易所市场存量债券,且与西王集团属于同一行业的发行体,共计43家,用于对中国企业债券发行体违约分析及信用预警。此外,为检验模型效果,本文运用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首次发行债券的24家发行体及新增违约的9家发行体的财务数据进行样本外预测。在进行Logistic模型回归时,样本内预测实际违约的43家企业中有42家被模型分类为已违约,敏感性为97.67%,而实际未违约的43家企业中,有41家被模型分类为未违约,特异性为95.35%。样本外预测实际违约的9家企业中,模型预测出8家,敏感性为88.89%,而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首次发行债券的24家发行体中,有19家被分类为为违约,特异性为79.17%。通过分析发现,发行体发行债券时的票面利率越高,债券在将来发生违约的可能性会增加。如果主体在违约前的营商环境出现重大变化,说明发行体在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等方面面临较大的外部风险,则会显着提升违约风险。此外,随着债券发行体自身的经营能力、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的优化,债券违约的可能性会下降。具体来看,“销售毛利率”和“流动资产占比”等自变量的增加会降低发行体违约概率。变量“资产负债率”的系数为正,说明高负债企业违约风险相对更大。“速动比率虚拟变量”的系数为正,表示如果企业速动比率偏高,则违约概率上升。进一步对模型估测结果进行弹性分析,寻找对违约概率影响较大的因素,发现变量“销售毛利率”的提升对发行体违约风险的缓释作用最明显,说明提升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性;而“资产负债率”的提升则对发行体违约的影响作用较大,说明防范化解风险,控制企业的杠杆率是关键因素。最后,本文从债券市场风险展望出发,对监管政策和违约风险的关注与控制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在最后提出文章的后续研究建议。
谢忠浦[8](2020)在《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国有上市钢铁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2012年,我国经济下行,经济增速放缓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钢铁产业供给步入成熟老化阶段,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2011-2015年间,从81.2%下降到72.5%;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2011年末135.93%跌至2015年末74.13%。2016年1月,中央财经第十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有钢铁企业改革方案被提上议程。会议指出,钢铁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环境污染、效率低下、产品低端、亏损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肩负着时代使命,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李克强总理指出,国有钢铁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要扮演好先行者的角色,努力改变行业现状,带动整个社会供给侧改革的顺利进行。国有钢铁企业供给侧改革从2016年开始实行,至今已逾三年,供给侧改革后钢铁行业财务绩效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如何推动供给侧改革及提升财务绩效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整个钢铁行业到具体案例公司,运用改进后的沃尔评分法,横、纵向分析相结合,对钢铁行业财务绩效问题进行更全面的研究。首先,本文对供给侧改革和财务绩效评价相关的理论概念进行界定;其次,选取沪深A股主板市场上市的18家国有钢铁企业为样本,依据国资委编制的企业绩效文件,从盈利能力、债务风险、资产质量、成长发展四个方面选取指标并赋予权重,运用沃尔评分指标体系,对行业整体财务现状进行评价,并对不同层级企业作了横向对比分析;之后,本文选取鞍钢股份为案例研究对象,运用财务分析与沃尔评分法,分析鞍钢股份财务绩效成果与不足;最后,从供给侧改革任务、内涵出发,结合财务绩效分析与评价,针对鞍钢存在的问题,给出完善财务绩效的可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后财务绩效成果明显提升,盈利能力、成长发展能力普遍增强;但债务风险依然较高,今后应加强对债务资本结构的调整.鞍钢股份作为行业绩效的模范企业,资产流动性、成本控制、市场占有率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陈琦[9](2020)在《方大特钢“去杠杆”路径选择与成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年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中,习近平主席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去杠杆”这一大任务。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行业,民营钢铁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然而近几年,面对国内外错乱复杂的经济局势,民营钢铁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不容乐观。2018年民企负债增速已经远远高于资产增速,资产负债率开始快速增长并逐渐接近国有企业的平均值。因此,研究民营钢铁企业“去杠杆”路径及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企业高杠杆影响因素及“去杠杆”的原因、方法及成效等相关文献,总结出我国民营钢铁企业“去杠杆”的重要意义,对民营钢铁企业“去杠杆”路径的选择和成效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方大特钢作为案例公司,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其在经营活动中采取的“去杠杆”路径及其带来的成效,为其他民营钢铁企业提供思考与借鉴。首先,本文从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进行阐述。随后,介绍与本文相关的杠杆概念,介绍资本结构理论、风险管理理论、成本习性理论,为后文研究做好理论准备。对企业“去杠杆”的路径与成效进行理论分析,将路径分为资本路径、资产路径、收入路径与利润路径,认为应从杠杆率水平、财务风险水平和财务绩效水平对企业进行成效分析。以方大特钢作为案例对象,发现其“去杠杆”前财务状况存在的问题是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配置不佳、资金使用效率偏低、成本消耗过大。针对这些问题,对方大特钢“去杠杆”路径进行简要分析,再通过对企业“去杠杆”前后的杠杆率水平、财务风险水平、财务绩效水平进行分析。发现方大特钢“去杠杆”成效显着,企业杠杆率从75.63%下降至29.96%;企业财务风险由破产区转为安全区,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金使用效率都得到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得到提升,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到改善。通过因子分析法和数据比较法,发现资本、资产因子为企业“去杠杆”的主要因子,收入、利润因子为企业“去杠杆”的次要因子。总结出方大特钢“去杠杆”选择的路径是以资本路径和资产路径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收入路径和利润路径。最后得出结论:方大特钢“去杠杆”是以资本、资产路径为主,使企业融资结构得到了改善,财务状况转为良好,财务风险不断降低。但与此同时2018年财务绩效出现下滑趋势,企业需继续保持发展力。并为当今民营钢铁企业“去杠杆”路径提供了一些建议:增加企业股权融资、统筹企业资产配置、挖掘企业盈利新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成本增加效益。
周澎[10](2020)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手法研究 ——以西安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向“退二进三”的目标升级,对高科技的技术进行开发和引用,城市的类型也从工业化时代的“生产城市”向后工业时代的“消费城市”转化,进而带来城市中旧工业难以生存的情况,传统工业逐渐衰败,面对对工业遗产建筑的保护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将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相协调?如何在遵循原真性的原则下发挥其最大的使用价值?这些问题都是现实中急需解决的。本文以旧工业建筑空间改造设计手法研究为核心,结合西安旧工业建筑改造实例为主体研究对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追溯与建构,第二部分梳理西安工业建筑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并展开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空间再利用具体实例现状调研与分析,第三部分总结具体改造设计方法。第一部分由前两章基础理论研究内容构成,第一章首先分析当前城市更新背景下旧工业建筑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梳理相关宪章与理论的发展,确定选题依据与目标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整体方法与框架。第二章则进一步深入阐述了关于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空间再利用理论基础与发展,界定了相关概念,结合再利用动因,分析其改造由“静态”保护理念向多层级的保护与利用理念的转变,在遵循改造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不同旧工业建筑改造类型与方式。第二部分为全文核心部分,其中第三章梳理了西安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沿革,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西安城市工业空间格局演进过程与旧工业建筑遗存的分布,结合现状遗存整体分布情况,重点研究三个典型片区的具体优势与存在问题,进而分类总结了西安旧工业建筑空间现状类型特征与相应改造再利用设计模式。第四章与第五章内容展开两个具体旧工业建筑片区空间改造实证研究,分别从区位背景,建筑群体外部环境,单体建筑三个层面论述其空间特征,结合现状改造措施,以此为重点,分别提出相应的整体与单体改造策略,针对设计策略的基础研究,从整体环境空间序列重构、单体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研究方面提出相对应的改造再利用设计具体操作方法。最后为总结和思考部分,以西安具体旧工业建筑实例改造策略与设计手法为基础,结合经典案例,探讨有关于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操作语汇。
二、特钢企业活动组召开设备工作会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特钢企业活动组召开设备工作会议(论文提纲范文)
(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T公司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供给侧改革内涵 |
2.1.1 供给侧改革概念 |
2.1.2 供给侧改革内容 |
2.1.3 供给侧改革实施路径 |
2.2 财务绩效的概念及评价方法 |
2.2.1 财务绩效概念 |
2.2.2 财务绩效的评价方法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供求均衡理论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2.3.3 新供给理论 |
2.3.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3.5 权变理论 |
第三章 供给侧改革下的T公司现状分析 |
3.1 钢铁行业现状分析 |
3.1.1 供给侧改革前钢铁行业现状 |
3.1.2 供给侧改革对钢铁行业产生的影响 |
3.2 T公司基本情况 |
3.2.1 T公司基本介绍 |
3.2.2 T公司经营管理情况 |
3.3 T公司供给侧改革具体举措 |
3.3.1 供应商角度具体举措 |
3.3.2 客户角度具体举措 |
第四章 供给侧改革对T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
4.1 供给侧改革下钢铁行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4.1.1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4.1.2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
4.1.3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基于因子分析法 |
4.2 供给侧改革前后T公司财务绩效的对比分析 |
4.2.1 盈利能力分析 |
4.2.2 偿债能力分析 |
4.2.3 营运能力分析 |
4.2.4 成长能力分析 |
4.3 供给侧改革前后T公司财务绩效与同行业的对比分析 |
4.3.1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
4.3.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4.3.3 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 |
4.3.4 方差贡献率及公因子数的确定 |
4.3.5 公因子说明与命名 |
4.3.6 因子得分计算 |
4.3.7 因子分析结果与评价 |
4.4 T公司现阶段财务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 |
4.4.1 存货周转能力较低 |
4.4.2 坏账发生概率较大 |
4.4.3 资产负债率较高 |
4.4.4 成本费用偏高 |
第五章 T公司财务绩效提升建议 |
5.1 进一步落实“去库存”任务 |
5.1.1 规范存货管理流程 |
5.1.2 加强存货库存控制 |
5.2 优化应收账款控制管理 |
5.2.1 增强销售人员防范意识 |
5.2.2 建立客户信用体系 |
5.2.3 建立大客户应收款项保理模式 |
5.3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
5.3.1 增加融资方式 |
5.3.2 建立资本结构评价预警体系 |
5.3.3 平衡债务结构 |
5.4 保障科研经费支出与降低成本费用 |
5.4.1 增强科研能力与优化产品结构 |
5.4.2 分类别降低成本 |
5.4.3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展望与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2014—2019 年钢铁上市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数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4)西王集团债券违约风险化解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2章 西王集团债券违约基本情况 |
2.1 西王集团概况 |
2.2 债券违约情况介绍 |
第3章 西王集团债券违约原因及风险化解措施分析 |
3.1 债券违约原因 |
3.2 债券违约风险化解措施 |
第4章 西王集团债券违约案例的启示 |
4.1 对企业防范债券违约风险的启示 |
4.2 对企业化解债券违约风险的启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战略投资者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东北特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战略投资者相关研究 |
1.2.2 关于国有企业社会绩效相关研究 |
1.2.3 关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相关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基本概念、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战略投资者 |
2.1.2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 |
2.1.3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及其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2 声誉理论 |
2.2.3 战略管理理论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理论分析及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3.1 国有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分析 |
3.2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分析 |
3.3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3.3.1 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依据 |
3.3.2 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指标选取 |
3.4 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 |
3.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3.4.2 钢铁行业社会责任因子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东北特钢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案例介绍 |
4.1 企业与战略投资者的基本介绍 |
4.1.1 案例选取原因 |
4.1.2 战略投资者的介绍 |
4.2 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因 |
4.2.1 顺应国有企业改革时势 |
4.2.2 解决债务危机,摆脱经营困境 |
4.2.3 完善治理体系,激发企业活力 |
4.3 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过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引入战略投资者前后社会责任绩效分析 |
5.1 引入战略投资者对东北特钢影响机制分析 |
5.1.1 优化股权结构,激发治理活力 |
5.1.2 重整董事会,提高管理水平 |
5.1.3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开启全新治理模式 |
5.2 东北特钢引入战略投资者前后社会责任绩效分析 |
5.2.1 履行环境社会责任 |
5.2.2 履行员工社会责任 |
5.2.3 履行政府社会责任 |
5.2.4 履行社会公众社会责任 |
5.2.5 履行供应商及客户社会责任 |
5.3 引入战略投资者企业与未引入战略投资者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对比 |
5.3.1 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绩效对比 |
5.3.2 对环境的社会责任绩效对比 |
5.3.3 对政府的社会责任绩效对比 |
5.3.4 对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绩效对比 |
5.3.5 对供应商及客户的社会责任绩效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建议 |
6.2.1 国有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战略投资者 |
6.2.2 完善社会责任披露制度和评价体系 |
6.2.3 东北特钢提高履行政府和社会公众责任的意识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债券违约原因及信用风险预警分析 ——以西王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外文献综述 |
一、债券违约影响因素研究 |
二、债券违约信用风险预警研究 |
第二节 国内文献综述 |
一、债券违约影响因素研究 |
二、债券违约信用风险预警研究 |
第三节 文献评述 |
第二章 债券市场违约现状 |
第一节 债券市场违约现状概况 |
一、债券违约定义 |
二、债券市场违约现状概况 |
第二节 、违约率影响因素分析 |
一、发行时不同票面利率违约率统计 |
二、分行业违约率统计 |
三、上市和非上市公司违约率统计 |
四、信用等级违约率统计 |
五、公司性质违约率统计 |
六、不同地区违约率统计 |
第三节、债券违约总结 |
第三章 西王集团债券违约案例分析 |
第一节 西王集团概况 |
一、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二、公司业务介绍 |
第二节 西王集团违约原因分析 |
一、西王集团违约概况 |
二、营商环境分析 |
三、财务状况分析 |
第三节 西王集团违约原因总结 |
第四章 信用风险预警实证分析 |
第一节 信用风险理论 |
第二节 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的选择 |
第三节 Logistic模型简介 |
一、Logistic模型假设条件 |
二、Logistic模型 |
第四节 企业债券违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一、样本及变量的选择 |
二、模型测算 |
三、实证结果分析 |
四、模型运用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债券市场风险展望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国有上市钢铁企业财务绩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研究综述 |
1.3.1 供给侧研究文献综述 |
1.3.2 财务绩效文献综述 |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供给侧改革 |
2.1.2 财务绩效评价 |
2.1.3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及选用 |
2.2 相关理论 |
2.2.1 新供给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 鞍钢股份财务绩效综合评价 |
3.1 钢铁行业财务现状分析 |
3.1.1 钢铁行业背景介绍 |
3.1.2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样本及指标选取 |
3.1.3 钢铁行业绩效现状 |
3.2 鞍钢股份财务绩效分析与评价 |
3.2.1 鞍钢简介及经营现状 |
3.2.2 鞍钢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实践 |
3.2.3 鞍钢股份财务指标分析 |
3.2.4 鞍钢股份财务绩效分析与评价 |
4 对案例公司对策与建议 |
4.1 加强存货管理 |
4.1.1 优化存货管理流程 |
4.1.2 “保险储备下的及时生产”战略 |
4.2 增强短期偿债能力 |
4.2.1 加强现金流管理 |
4.2.2 调整资本结构 |
4.3 增加市场份额,开拓新市场 |
4.3.1 增加研发投入,升级产品结构 |
4.3.2 增强销售管理,开拓新市场 |
4.4 控制成本费用 |
4.4.1 积极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 |
4.4.2 控制原料采购成本及短缺风险 |
4.4.3 建立完善供应链条,维护好供应商关系 |
5 结论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创新与不足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附表1~4 |
致谢 |
(9)方大特钢“去杠杆”路径选择与成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企业高杠杆的影响因素 |
1.2.2 “去杠杆”的相关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介绍 |
2.1.1 企业杠杆率的概念 |
2.1.2 企业杠杆率高低判定标准 |
2.1.3 企业“去杠杆”的概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资本结构理论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3 成本习性理论 |
2.3 企业“去杠杆”路径与成效的理论分析 |
第3章 方大特钢案例介绍 |
3.1 方大特钢简介 |
3.2 方大特钢业务状况介绍 |
3.3 方大特钢“去杠杆”前财务状况与经营水平 |
3.3.1 资本结构不合理 |
3.3.2 资产配置不佳 |
3.3.3 资金使用效率偏低 |
3.3.4 成本消耗过大 |
第4章 方大特钢“去杠杆”路径和成效分析 |
4.1 方大特钢“去杠杆”路径分析 |
4.1.1 资本路径:调整资本结构 |
4.1.2 资产路径:统筹资产配置 |
4.1.3 收入路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4.1.4 利润路径:降本增效 |
4.2 方大特钢“去杠杆”成效分析 |
4.2.1 杠杆率水平 |
4.2.2 财务风险 |
4.2.3 财务绩效 |
4.3 方大特钢“去杠杆”路径选择分析 |
第5章 案例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方大特钢“去杠杆”以资本、资产路径为主 |
5.1.2 方大特钢“去杠杆”成效显着 |
5.2 相关建议 |
5.2.1 增加企业股权融资 |
5.2.2 统筹企业资产配置 |
5.2.3 挖掘企业盈利新模式 |
5.2.4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5.2.5 降成本增效益 |
第6章 研究局限与展望 |
6.1 研究局限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手法研究 ——以西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西安城市更新下的“增量”转“存量” |
1.1.2 城市工业遗产的亟待保护 |
1.1.3 后工业时代消费空间观念转变 |
1.2 旧工业建筑概念界定与特征 |
1.2.1 旧工业建筑相关概念界定 |
1.2.2 旧工业建筑空间类型特征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综述 |
1.4.1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研究历程 |
1.4.2 相关纲领文献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2 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理论基础与发展 |
2.1 工业建筑发展背景 |
2.1.1 工业建筑兴起与发展 |
2.1.2 工业建筑与现代主义 |
2.1.3 工业建筑艺术化与遗产化时期 |
2.2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动因 |
2.2.1 改造与再利用概念辨析 |
2.2.2 城市旧工业区空间结构调整 |
2.2.3 旧工业产业调整与置换 |
2.2.4 实践主体关系的互动与平衡 |
2.3 旧工业建筑保护再利用理念 |
2.3.1 静态保护修复理念 |
2.3.2 动态再循环理念 |
2.3.3 分级保护与再利用理念 |
2.4 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基本原则 |
2.4.1 尊重历史本体的真实性原则 |
2.4.2 强调新旧共生的整体性原则 |
2.4.3 基于建筑更新的动态性原则 |
2.5 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实践 |
2.5.1 城市事件策动类型 |
2.5.2 创意产业导入类型 |
2.5.3 文化教育综合类型 |
2.5.4 商业消费嫁接类型 |
2.5.5 居住生活开发类型 |
2.5.6 工业景观再生类型 |
2.6 本章小结 |
3 西安旧工业建筑历史发展概况 |
3.1 西安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沿革 |
3.1.1 近代工业萌芽时期(1869—1934) |
3.1.2 近代工业起步发展时期(1835—1948) |
3.1.3 社会主义初步发展时期(1949—1962) |
3.1.4 现代工业曲折发展时期(1963—1978) |
3.2 西安近现代城市工业空间格局演进历程 |
3.2.1 清末、民国时期——近代工业格局雏形初构 |
3.2.2 “一五计划”时期——现代工业基础格局奠基 |
3.2.3 “二五计划”时期——现代工业基础格局混乱 |
3.2.4 “三线建设”时期——现代工业基础格局成型 |
3.3 西安重要旧工业建筑遗存分布与现状 |
3.3.1 韩森寨地区旧工业建筑遗存分布与现状 |
3.3.2 大庆路地区旧工业建筑遗存分布与现状 |
3.3.3 纺织城地区旧工业建筑遗存分布与现状 |
3.4 西安既有旧工业建筑空间类型及改造再利用实践现状 |
3.4.1 西安既有旧工业建筑空间类型特征 |
3.4.2 西安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实践现状 |
3.5 本章小结 |
4 西安大华纱厂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研究 |
4.1 西安大华纱厂更新改造背景分析 |
4.1.1 区位背景 |
4.1.2 历史沿革 |
4.2 基于原有整体环境空间特征的改造发展模式 |
4.2.1 基于保护修缮的空间谨慎加减——密度疏解 |
4.2.2 边界的介入与渗透——城市街区的形成 |
4.2.3 历史工业建筑转向商业消费空间——“符号的象征” |
4.3 总体环境空间序列重构 |
4.3.1 功能业态构成 |
4.3.2 公共空间与流线构成 |
4.4 基于原有单体建筑空间特征的改造策略——“空间——事件”:边界介入与组织的空间序列 |
4.5 单体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研究 |
4.5.1 增补叠加式屋顶标识空间——一期生产厂房 |
4.5.2 并置开放式柔性廊空间——二期生产厂房 |
4.5.3 织补围合式院空间——老南门办公区及动力用房 |
4.5.4 扩张包容式庭空间——厂区锅炉房 |
4.5.5 折叠嵌入式体空间——新布厂车间 |
4.6 本章小结 |
5 陕钢厂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研究 |
5.1 陕钢厂更新改造背景分析 |
5.1.1 区位背景 |
5.1.2 历史沿革 |
5.2 基于原有整体环境空间特征的改造发展模式 |
5.2.1 面向产业的恢复与安置 |
5.2.2 面向大学校园的改造 |
5.2.3 面向房地产项目的推到重建 |
5.2.4 面向老钢厂创意设计产业园的整体改造 |
5.3 总体环境空间序列重构 |
5.3.1 功能业态构成 |
5.3.2 公共空间与流线构成 |
5.4 基于原有单体建筑空间特征的改造策略——“多米诺”结构框架与自由平面:相似结构单元下的空间拓扑与界面异质拼贴 |
5.5 单体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研究 |
5.5.1 外部相邻异质体量扩建与内部多重空间重组型——产业园7.8号楼 |
5.5.2 外部界面消解与内部盒体嵌入——1.2号教学楼 |
5.5.3 外部基本保留原状与内庭空间围合——产业园 11 号楼 |
5.5.4 外部体量局部加减与内部多层级空间叠置——产业园12号楼 |
5.6 本章小结 |
6 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语汇 |
6.1 基于外部整体环境的空间再利用操作 |
6.1.1 外部整体环境肌理拆分与整合 |
6.1.2 外部整体环境界面连续与引导 |
6.1.3 外部整体环境公共空间介入与渗透 |
6.2 基于建筑外部空间体量的介入与共生操作 |
6.2.1 空间体量的介入 |
6.2.2 空间体量的并置 |
6.2.3 空间体量的叠加 |
6.3 基于建筑界面的整合与重塑操作 |
6.3.1 界面的自性整合 |
6.3.2 界面的片段(废墟)处理 |
6.3.3 界面的消解渗透 |
6.3.4 界面的拼贴异质 |
6.4 基于建筑内部空间秩序重构操作 |
6.4.1 拆分与重组——空间的自由与流动 |
6.4.2 叠合与渗透——空间的层析与透明 |
6.4.3 嵌入与加建——空间的体积与扩展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语 |
7.1 主要研究成果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表录 |
图录 |
致谢 |
四、特钢企业活动组召开设备工作会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内部控制缺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以抚顺特钢为例[D]. 马骁.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2]特钢企业存货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以A特钢“返回钢”控制为例[D]. 孙琪.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1
- [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T公司财务绩效研究[D]. 高月.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4]西王集团债券违约风险化解案例研究[D]. 龙琪. 吉林大学, 2021(01)
- [5]战略投资者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东北特钢为例[D]. 韩映雪.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6]中信特钢财务战略及实施效果评价[D]. 高钰茜. 东华理工大学, 2020
- [7]债券违约原因及信用风险预警分析 ——以西王集团为例[D]. 李静.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8]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国有上市钢铁企业财务绩效评价[D]. 谢忠浦. 贵州财经大学, 2020(12)
- [9]方大特钢“去杠杆”路径选择与成效分析[D]. 陈琦.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10]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手法研究 ——以西安为例[D]. 周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