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殖螯虾的疾病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范文鲁[1](2021)在《克氏原螯虾先天免疫机制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本文阐述了克氏原螯虾免疫系统、免疫分子和免疫效应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克氏原螯虾免疫系统的2个因素,即水质和环境污染物,总结了克氏原螯虾先天免疫调控策略,以期为提高克氏原螯虾机体的免疫能力提供参考。
胡骞[2](2020)在《克氏原螯虾源维氏气单胞菌的鉴定、致病性研究及抗菌中草药筛选》文中指出随着克氏原螯虾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其病害越来越严重,病害已经成为制约克氏原螯虾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2016年5月,湖北省潜江市某克氏原螯虾养殖场出现克氏原螯虾暴发性死亡现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患病虾四肢无力,反应迟钝,应激能力较弱,伏于池塘边沿或水草上陆续死亡。为厘清病因,本研究对患病虾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通过毒力因子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该菌毒力基因的分布并确定其分型地位。对人工感染后不同时期的虾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探讨该菌对克氏原螯虾的致病机理。此外,本研究还开展了30种中草药抑菌、杀菌试验,以期为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命名为QD160502。表型鉴定发现QD160502为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生理生化特性与维氏气单胞菌参考菌株基本一致。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QD160502的16S r DNA(登录号为:KX585901)和gyr B序列(Gen Bank登录号:MN189983)与Gen Bank上维氏气单胞菌的同源性最高,系统发育分析显示QD160502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回归感染后,试验虾表现出了与原感染虾相同的症状,并能分离到特性一致的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高度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链霉素、卡那霉素耐药。毒力相关基因扩增结果显示QD160502携带气溶素基因aer、细胞毒性肠毒素基因act和鞭毛蛋白基因fla。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结果表明菌株QD160502与意大利地区来源的克氏原螯虾源维氏气单胞菌聚在一起,表现出一定的同源性。2.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克氏原螯虾在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后,肝胰腺、肠道与心脏等组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且随感染时间呈现加深势态。在感染12 h后肝小管分泌细胞中出现内含棕色颗粒的转运小泡;感染24 h后肝小管间炎性细胞浸润,肠道结缔组织萎缩,心脏组织出现空泡样扩张;感染48 h后肝小管储存细胞与分泌细胞大量解体并空泡化,肠道上皮皱嵴减少,心肌空泡样扩张增加;感染72 h后肝小管和肠道上皮细胞坏死,且在心脏组织中发现透明血细胞聚集。3.本研究选用抑菌圈法和改良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了30种广谱抑菌中草药对克氏原螯虾源维氏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苏木、五倍子、地榆、乌梅这4味中药水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小于10 mg/m L,有显着的抑菌效果,其中苏木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强,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均为0.98mg/m L;苦楝、石榴皮、桃皮、千里光等4味中药水提物的MIC为15.63-31.25mg/m L,抑菌效果良好;赤芍、杨梅根、枫杨等8味中药水提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MIC和MBC在125-250 mg/m L之间。槟榔、博落回、紫草等14中草药抑菌效果较差或无菌效果。本研究筛选出有显着抑维氏气单胞菌效果的中草药,为克氏原螯虾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孟思妤,孟长明,陈昌福[3](2017)在《人工养殖淡水螯虾的传染性病害问题(4)》文中研究指明2.2.6腐鳃病(gill fouling)淡水螯虾鳃表面通常会附着丝状藻类或者革兰氏阴性菌,还可能存在一些原生生物等,在正常情况下,鳃上附着这些微小生物不会导致严重后果。但是,淡水螯虾烂鳃病的发生通常与养殖环境水质恶化有关的,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养殖水质,细菌等就会在鳃部大量增殖而导致鳃组织腐败,影响鳃组织对水过滤功能和对氧气的吸收,进而导致淡水螯虾机
沈凤明,谈灵珍[4](2017)在《克氏螯虾—菱稻生态种养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克氏螯虾又称小龙虾,20世纪初先由美国引入日本,后又由日本引入我国,1960年代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随着人们对克氏螯虾认识的提高和中国龙虾节的连续成功举办,迅速掀起了养殖龙虾的红色风暴。小龙虾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节节攀升,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盛丰生态农场先后引进克氏螯虾种苗试养,2015年又在菱塘
周平,孟长明,陈昌福[5](2017)在《克氏原螯虾的传染性疾病及其预防方法(上)》文中研究说明克氏原螯虾的人工养殖热潮正在我国各地兴起。大多数养殖业者由于对这种淡水螯虾的生物学习性等缺乏深入了解,盲目地认为这种淡水螯虾对养殖环境要求低、抗病能力强、不会有什么疾病发生。其实,克氏原螯虾与其他任何水产养殖对象一样,对养殖环境是具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的。在养殖过程中也与其他的水产养殖动物一样,也是有可能发生各种传染性疾
许如苏,刘中勇,周广彪,陈冠武,苏建晖,陈冬娥[6](2015)在《螯 // 虾 // 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2014年1月台湾苗栗、彰化多家养虾场首度暴发螯虾瘟。总计有22.4万尾螯虾,其中发病高达7成,死亡近15万尾[1]。本次疫情暴发,怀疑与走私澳洲螯虾苗有关。2014年2月18日台湾"农委会动植物防疫检疫局"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通报澳洲小龙虾发生螯虾瘟,并决定于3月起将螯虾瘟增列为螯虾检疫项目[1]。螯虾瘟是小龙虾的高度传染病,病原为卵型亚纲丝囊霉菌属的真菌。目前主要流行于欧洲及北美洲[2-4]。在此之前,亚太地区尚无发生螯虾
曹昆[7](2015)在《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观察及其繁育后代生长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开展了克氏原螯虾雌虾性腺发育观察、优化了促进雌性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的光照和盐度条件、优化了抱卵克氏原螯虾低温保存的条件、研究了克氏原螯虾繁殖后代的生长性能,为克氏原螯虾规模化养殖、苗种工厂化繁育及良种选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从江苏省常熟市谢桥养殖基地采集样本,对样本进行观察和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研究雌性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依据卵巢颜色、卵粒大小及形态特征将克氏原螯虾雌虾卵巢发育分成6个时期;通过对采集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苏州地区克氏原螯虾雌虾一年产卵一次,主要集中在秋冬季;受气温影响,2014年苏州市秋季气温偏高,克氏原螯虾雌虾卵巢的发育时期延长,同步性极差。2、研究盐度和光照诱导雌性克氏原螯虾性腺快速发育。通过设置三种盐度(0‰、(5±2)‰、(12±2)‰)和三种光照强度(自然光(光照度>800LX)、加盖遮阳网(光照度<800LX)、无光照)共9组试验对雌性克氏原螯虾性腺的影响,测定其性腺成熟系数和成活率,结果表明:盐度和光照能有效促进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其中光照影响较大;盐度为(5±2)‰、加盖遮阳网(光照度<800 lx)能显着促进雌性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在克氏原螯虾人工繁育过程中可以采用该方法促进克氏原螯虾性腺同步发育。3、研究低温对抱卵克氏原螯虾母体成活率及受精卵孵化的影响。通过设置低温(0℃、5℃和10℃)、自然温度(15℃、20℃)及三种生存环境(半水(水位蔓及受精卵)、全水(水位蔓及实验螯虾全身)、加湿(加入湿润海绵))对抱卵克氏原螯虾母体成活率及受精卵孵化的影响,测定抱卵克氏原螯虾母虾的成活率、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和孵化率,结果表明:选择复眼色素期进行低温保存抱卵克氏原螯虾亲本最适宜;在克氏原螯虾育苗过程中水温控制在5-10℃时能有效延长受精卵的孵化时间、提高抱卵克氏原螯虾亲本的成活率。在生产实践中,通过低温保存方法可以有延长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孵化时间,根据售苗时间随时调用亲虾,周年供应苗种,提高经济价值。4、对克氏原螯虾繁育后代生长性能进行研究。将抱卵克氏原螯虾的离体幼虾按体重分为大、中、小三组,进行两次选育,每次实验均设三个平行组,进行选育后代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规格幼虾培育至80日龄时,体重和体长均有极显着变化(P<0.01),存活率均超过50%,大规格幼虾增重率和体长增长率显着高于其它规格幼虾(P<0.01)。培育至120日龄时发现,大规格螯虾之间的大小差异在减小,而三种规格螯虾种群之间的竞争更加强烈,存活率均低于50%,尤其大规格螯虾之间尤为突出。在人工繁育中应选择生长性能较优的大规格幼虾作为后备选育群体;在克氏原螯虾培育前期应合理安排培育幼虾的密度、适当增加遮蔽物的数量,降低幼虾之间的斗争强度,提高养殖成活率;培育后期采取捕大留小的方式分批上市,保证虾苗的供应量,提高经济效益。
马小荣,薛晖,唐建清[8](2012)在《克氏原螯虾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克氏原螯虾是目前养殖范围最广的淡水螯虾养殖种类[1]。近几年,国内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的热潮正在兴起,然而,由于广大的养殖业者对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性缺乏深入的了解,所采取的养殖模式、养殖环境以及控制疾病的方法不适宜等,导致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的病害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国内外已相继报道了人工养殖螯虾的多种病原体,如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螯虾丝囊霉(Aphanomyces astaci)等[2-4]。嗜水气单胞菌属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一种重要的人畜鱼共患病的病原菌。该菌广泛存在于水
徐加涛,阎斌伦,徐国成[9](2011)在《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背景、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在我国克氏原螯虾的分布情况、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贸易状况。对2010年江苏南京等地发生的"龙虾门"事件进行了原因分析,指出我国克氏原螯虾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展望了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的前景。
郭可汾[10](2010)在《基于食品安全法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文中认为在我国实行多年的《食品卫生法》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实际,经充分调研,在吸收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历经多年修改、审议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终于在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不仅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也将为我国建立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和法律屏障提供依据。特别是在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尚不令人满意,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的背景下,对于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本文分析的背景材料,首先就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背景和具体沿革以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通过运用不完备法律理论对新近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行了分析,并对食品安全法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适用进行了初步的介绍;通过引入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论,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从三个方面为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研究建立相应的理论基础。作为经验借鉴,本文从管理机构、法律法规、标准、检测、认证、危险性分析、可追溯制度、产品召回制度和危险性预警系统等着手,对美、欧、日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积累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随后,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与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进行了梳理;对我国具体监管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机构进行了归纳;从相关法律对标准的规定、我国水产标准化发展历程和我国水产标准化工作现状三方面对我国水产标准化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和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我国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从我国认证认可的发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认证认可的规定、我国水产养殖领域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的现状着手,分析了我国水产品认可认证的发展现状;还对我国的水产品可追溯、水产品召回、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布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结合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带来的在监管方面的变革,就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最后,从大菱鲆事件着手,以大菱鲆养殖过程的监管作为实例,分析了大菱鲆养殖过程的监管现状。对大菱鲆养殖过程中与环境、投入品和初级产品有关的监管部门和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总结,对相关认证在大菱鲆产业中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大菱鲆养殖过程的监管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二、养殖螯虾的疾病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养殖螯虾的疾病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克氏原螯虾先天免疫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免疫系统 |
2 免疫分子 |
2.1 血蓝蛋白 |
2.2 酚氧化酶原系统 |
3 免疫效应 |
3.1 吞噬作用 |
3.2 黑化作用 |
4 影响因素 |
4.1 水质 |
4.2 环境污染物 |
5 先天免疫调控策略 |
(2)克氏原螯虾源维氏气单胞菌的鉴定、致病性研究及抗菌中草药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克氏原螯虾养殖常见疾病 |
1.1 病毒性疾病 |
1.2 真菌性疾病 |
1.3 细菌性疾病 |
2 维氏气单胞菌的研究进展 |
2.1 分类及地位 |
2.2 维氏气单胞菌的生物学特征 |
2.3 维氏气单胞菌的鉴定方法 |
2.4 维氏气单胞菌的致病性 |
2.5 维氏气单胞菌的毒力因子 |
2.6 维氏气单胞菌的基因分型研究 |
3 中草药抗菌研究进展 |
3.1 中草药抗菌药物筛选 |
3.2 中草药抗菌机理研究 |
3.3 中草药制剂在虾蟹养殖中应用 |
4 本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二章 克氏原螯虾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和分型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样品的收集和处理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病原的分离和纯化 |
1.5 回归感染实验 |
1.6 表型鉴定 |
1.7 16Sr DNA和 gyrb基因的PCR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
1.8 药物敏感性实验 |
1.9 毒力基因的检测 |
1.10 菌株MLST分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患病虾症状和分离菌观察 |
2.2 生理生化特征 |
2.3 致病性试验 |
2.4 16S r DNA和 gyr B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
2.5 病原菌的药敏性 |
2.6 MLST分型 |
2.7 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克氏原螯虾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1.3 样品的收集和处理 |
1.4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第四章 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体外抑菌实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1.3 中草药浓缩药液的制备 |
1.4 维氏气单胞菌菌悬液的制备 |
1.5 药物敏感性试验 |
1.6 中草药最小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药液抑菌圈直径的测定结果 |
2.2 中草药药液体外MIC与 MBC测定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人工养殖淡水螯虾的传染性病害问题(4)(论文提纲范文)
3结语 |
(4)克氏螯虾—菱稻生态种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模式特点 |
2. 种养实况 |
3. 效益分析 |
4. 关键技术要点 |
5. 小结讨论 |
(5)克氏原螯虾的传染性疾病及其预防方法(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真菌性疾病 |
二、病毒性疾病 |
1. 脱氧核糖核酸和推定的脱氧核糖核酸 (DNA) 病毒 |
2. 脱氧核糖核酸系统类病毒 |
(6)螯 // 虾 // 瘟(论文提纲范文)
1病原 |
2宿主 |
3症状 |
4病理变化 |
5流行病学 |
6诊断 |
7防控 |
(7)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观察及其繁育后代生长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性 |
1.1 形态特征 |
1.2 生活习性 |
1.3 生活史 |
1.4 性成熟年龄 |
1.5 雌雄鉴别 |
1.6 性腺发育 |
2 克氏原螯虾亲虾培育技术 |
2.1 池塘条件 |
2.2 放养前准备 |
2.3 亲虾入池 |
2.4 育肥管理 |
2.5 注重巡查 |
2.6 主要病害防治 |
3 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背景及现状 |
3.1 克氏原螯虾的开发利用状况 |
3.2 克氏原螯虾的贸易状况 |
3.3 我国克氏原螯虾产业化发展现状 |
3.4 开发和利用克氏原螯虾的意义 |
第二章 雌性克氏原螯虾的性腺周年调查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采样方法 |
1.2 测定方法 |
1.3 计算方法 |
2 结果 |
2.1 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分期及特点 |
2.2 克氏原螯虾雌虾卵巢发育周年动态变化 |
2.3 丰满度、营养度、成熟度、气温及其周年变化 |
3 讨论 |
3.1 雌性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分期 |
3.2 克氏原螯虾丰满度、成熟度、营养度和气温 |
3.3 克氏原螯虾繁殖群体 |
3.4 克氏原螯虾成熟度分析 |
第三章 盐度和光照诱导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正交实验设计 |
1.3 测定指标 |
2 结果 |
2.1 盐度和光照处理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 |
2.2 盐度和光照对雌性克氏原螯虾成活率的影响 |
2.3 盐度和光照诱导雌性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盐度和光照处理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情况分析 |
3.2 盐度诱导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的影响情况分析 |
3.3 光照诱导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的影响情况分析 |
第四章 低温对抱卵克氏原螯虾成活及受精卵孵化影响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设计 |
1.3 测定指标 |
2 结果 |
2.1 抱卵前期(胚胎发育期)低温保存情况 |
2.2 抱卵后期(孵化期)低温保存情况 |
3 讨论 |
3.1 水温对抱卵亲虾成活及受精卵孵化的影响显着 |
3.2 抱卵虾前期(胚胎发育期)低温保存情况分析 |
3.3 抱卵后期(孵化期)低温保存情况分析 |
第五章 克氏原螯虾繁育后代生长性能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培育至80日龄后不同规格幼虾生长性状比较 |
2.2 培育至120日龄后不同规格幼虾生长性状比较 |
2.3 选育培养后不同规格幼虾生长情况 |
3 分析与讨论 |
3.1 两次选育不同规格幼虾生长性状分析 |
3.2 实验条件下克氏原螯虾个体间竞争现象分析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参加课题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8)克氏原螯虾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料收集 |
1.2 病原菌分离 |
1.3 人工感染实验 |
1.4 细菌鉴定 |
1.5 药物敏感性实验 |
2 结果 |
2.1 主要症状 |
2.2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2.3 药敏实验结果 |
3 讨论 |
(9)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背景、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克氏原螯虾的开发利用状况 |
1.1 国外螯虾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3-6] |
1.2 国内克氏原螯虾的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 |
1.3 淡水螯虾的消费、贸易状况 |
2 我国克氏原螯虾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2.1 捕捞不当、水域环境污染严重 |
2.2 克氏原螯虾优良性状退化 |
2.3 没有充分考虑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习性 |
2.4 养殖方式粗放 |
2.5 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没有突破 |
2.6 优质专用饲料有待进一步研究 |
2.7 病害研究空白 |
2.8 加工企业的无序发展 |
2.9 “龙虾门”事件的影响 |
2.9.1 “龙虾门”事件的起始 |
2.9.2 “龙虾门”事件的初步原因 |
2.9.3 目前“龙虾门”事件的调查结果 |
3 对策 |
3.1 选育良种和引进开发新品种, 加强基础研究 |
3.2 积极探索有效养殖模式, 推动螯虾养殖较好较快发展 |
3.2.1 开展人工无公害生态养殖 |
3.2.2 加强对克氏原螯虾精养模式的研究 |
3.3 提高人工繁殖技术, 解决苗种问题 |
3.4 饲料研究 |
3.5 开发利用软壳克氏原螯虾, 实行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
3.6 亟须建立食品生产溯源体系 |
4 展望 |
(10)基于食品安全法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0.1 研究背景 |
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背景 |
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沿革 |
0.1.3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
0.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0.2.1 研究内容 |
0.2.2 数据来源 |
0.2.3 研究方法 |
0.2.4 研究目的 |
0.2.5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
0.2.6 学术构想与思路 |
0.2.7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0.3 关键术语 |
0.3.1 食品卫生 |
0.3.2 食品安全 |
0.3.3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
0.3.4 无公害水产品 |
0.3.5 绿色水产品 |
0.3.6 有机水产品 |
0.3.7 良好农业规范 |
0.3.8 良好作业规范 |
0.3.9 水产养殖认证委员会 |
0.3.10 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 |
0.3.11 ISO 9000 |
0.3.12 ISO 14000 |
1 理论分析 |
1.1 基于不完备法律理论的食品安全法分析 |
1.1.1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现状 |
1.1.2 运用不完备法律理论对食品安全法的分析 |
1.1.3 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可能面临的问题 |
1.2 食品安全法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适用 |
1.2.1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
1.2.2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
1.3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
1.3.1 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分析 |
1.3.2 水产品供给链中的水产品安全——博弈分析 |
2 国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
2.1 美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
2.1.1 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管理机构 |
2.1.2 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
2.1.3 危险性分析与标准和技术法规 |
2.1.4 检验检测和认证 |
2.1.5 危险性预警系统、可追溯制度和产品召回制度 |
2.2 欧盟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
2.2.1 欧盟食品安全运作的管理机制 |
2.2.2 欧盟食品安全标准和法律体系 |
2.2.3 风险分析 |
2.2.4 检验、检测及认证体系 |
2.2.5 预警系统、水产品链可追溯和食品召回 |
2.2.6 教育和培训 |
2.3 日本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
2.3.1 日本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 |
2.3.2 相关法律法规 |
2.3.3 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 |
2.3.4 风险信息沟通、食品可追溯制度和食品召回 |
3 我国大菱鲆养殖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监管 |
3.1 从大菱鲆事件说起 |
3.2 大菱鲆事件发生前后产业的情况 |
3.2.1 大菱鲆事件发生前产业的情况 |
3.2.2 大菱鲆事件发生后产业所受的影响 |
3.3 大菱鲆养殖过程各环节的监管现状 |
3.3.1 环境 |
3.3.2 投入品 |
3.3.3 初级产品 |
3.3.4 认证工作在大菱鲆产业中的开展 |
3.3.5 信息发布与产品召回 |
3.4 存在的问题 |
3.4.1 我国对大菱鲆养殖过程的监管存在的问题 |
3.4.2 在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 |
3.4.3 在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 |
3.4.4 检验检测存在的问题 |
3.4.5 认证刚刚起步,诸多方面存在不足 |
3.4.6 信息与产品召回中存在的不足 |
3.5 相关的监管建议 |
3.5.1 完善监管体制 |
3.5.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
3.5.3 加大大菱鲆养殖标准化步伐 |
3.5.4 完善我国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
3.5.5 认证体系、信息交流和产品召回制度的完善 |
4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
4.1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
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 |
4.1.2 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 |
4.1.3 食品生产监管司和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 |
4.1.4 食品许可司和食品安全监管司 |
4.2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 |
4.2.1 相关法律 |
4.2.2 行政法规 |
4.2.3 部门规章 |
4.3 我国的水产标准化管理 |
4.3.1 相关法律对标准的规定 |
4.3.2 我国水产标准化发展历程 |
4.3.3 我国水产标准化工作现状 |
4.4 我国的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
4.4.1 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 |
4.4.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
4.4.3 我国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
4.5 水产品认证认可 |
4.5.1 我国认证认可的发展及相关规定 |
4.5.2 我国水产养殖领域认证发展现状 |
4.5.3 产品认证 |
4.5.4 体系认证 |
4.6 水产品可追溯 |
4.7 水产品召回 |
4.8 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布 |
5 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思考 |
5.1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5.1.1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
5.1.2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
5.1.3 我国水产品标准存在的问题 |
5.1.4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5.1.5 我国水产品质量认证存在的不足 |
5.1.6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存在的问题 |
5.1.7 可追溯体系难以建立的主要原因 |
5.2 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 |
5.2.1 建立和完善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
5.2.2 逐步完善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
5.2.3 积极推进我国水产标准化的进展 |
5.2.4 完善我国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
5.2.5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建设 |
5.2.6 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建设 |
5.2.7 建立完整有效的水产品可追溯性体系 |
5.2.8 建立水产品召回制度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养殖螯虾的疾病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克氏原螯虾先天免疫机制研究进展[J]. 范文鲁. 现代农业科技, 2021(15)
- [2]克氏原螯虾源维氏气单胞菌的鉴定、致病性研究及抗菌中草药筛选[D]. 胡骞.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3]人工养殖淡水螯虾的传染性病害问题(4)[J]. 孟思妤,孟长明,陈昌福. 渔业致富指南, 2017(17)
- [4]克氏螯虾—菱稻生态种养技术[J]. 沈凤明,谈灵珍. 新农村, 2017(08)
- [5]克氏原螯虾的传染性疾病及其预防方法(上)[J]. 周平,孟长明,陈昌福. 科学养鱼, 2017(06)
- [6]螯 // 虾 // 瘟[J]. 许如苏,刘中勇,周广彪,陈冠武,苏建晖,陈冬娥. 中国兽医杂志, 2015(09)
- [7]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观察及其繁育后代生长性能的研究[D]. 曹昆. 苏州大学, 2015(02)
- [8]克氏原螯虾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 马小荣,薛晖,唐建清. 水产养殖, 2012(08)
- [9]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背景、现状与展望[J]. 徐加涛,阎斌伦,徐国成. 水产科技情报, 2011(04)
- [10]基于食品安全法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D]. 郭可汾.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