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人大常委会会议首次接受公民旁听(论文文献综述)
刘妤[1](2020)在《代议机关投票表决的公开性和秘密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代议机关的投票表决方式是代议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国家代议制度运行的关键环节,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关系到代表职能的有效运行和民意的充分表达。一直以来,代议机关投票表决的公开性还是秘密性是宪法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公开投票还是秘密投票更能促进民主?根据我国国情,人大及其常委会更适合采用公开投票还是秘密投票?怎样对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投票方式进行完善?这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本文以政治领域的投票表决的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图表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投票表决公开性和秘密性背后的原理、代议机关投票表决方式演变的过程、中外代议机关投票表决方式的种类和特点、中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投票表决方式的现状及完善的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提出了以下创新性观点:一是选民投票更适合采用秘密投票,代议机关更适合采用公开投票。二是秘密投票在抗拒贿选、强迫方面更有优势,但也不是绝对的。公开投票在抗拒投票人自私情感方面更有优势。三是代议机关公开投票需要完善的议事公开制度、议员免责制度来支持,投票的公开和秘密性还受到社会大众思想理念的影响。当公开投票的条件不具备时,秘密表决胜过公开投票。为了证明以上观点,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论证:本文介绍了投票表决这一政治现象的发展演变,梳理了在选民投票领域和代议机关议事领域投票表决的不同特点。选民投票由早期的公开投票演变为秘密投票,代议机关的投票则正好相反,由秘密投票转变为公开投票。投票的公开性和秘密性的选择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偏好,二是对投票主要是权利还是责任的认识,三是能否抗拒外来非法投票压力的考量,四是能否克服投票人自身的自私情感的考量。选民投票着重保护投票自由和公民隐私,以秘密投票为主,代议机关的投票表决则以责任为优先考虑因素,以公开投票为主。代议制度运行的政治原理对代议机关投票方式有决定作用。代议制的有效运转在于议员如何通过代表机制实现对人民的代表。选民和议员的关系是代议机关议事公开、投票公开的决定因素。当代代议制国家,除了传统的立法行为,议员的服务行增多,代表和选民的关系也从传统的问责关系向多重关系转变,这一转变削弱了代议机关公开投票的必要性。现代政党政治的的发展,使得议员面临选民和党纪的双重压力,公开投票造成了向政党负责和向选民负责的冲突。英、美、法、日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代议机关的投票表决方式特点有:一是以公开投票表决为主;二是针对争议不大的事项一般采用举手、呼喊等简单高效的表决方式;三是针对重大事项的决议,则采用正式的公开记名投票;四是投票表决的方式可以灵活转换。以四国为代表的代议制国家的代议机关大多采用公开表决,并且有较完善的议事公开制度和议员免责制度。本文立足梳理并完善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投票表决方式。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秘密投票表决为主要形式。港澳台地区民意机关以公开投票为主要形式,并根据表决事项的性质选择表决方式。现阶段的秘密投票基本符合我国国情,但可以借鉴港澳台地区的作法进行公开投票类型化的尝试,对现有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表决方式作规范化、统一化规定,完善程序规则;用足现有制度优势,完善举手表决的程序,对秘密写票处进行规范;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议事公开制度。对制度的完善还需要达成的社会共识有:一是对选民投票和人大代表委员的投票表决进行区分,二是改变“秘密即民主,公开非民主”的观念,三是提高人大代表委员的责任意识。
姚小林[2](2020)在《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广东样本、规范与模式转换》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实践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征求公众意见、吸收公众直接参与法案起草与修改、推行立法论证和立法评估、尝试辩论机制引入立法听证、组织公民旁听立法会议等方面屡屡创新,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公众参与规范体系。当然,新时代的广东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效力水平,逐步实现从参与式民主立法向协商民主立法转换,建立起人大常委会主导的地方立法协商新模式。
江先贞,吴梦茹[3](2019)在《步履铿锵 行稳致远——江西省人大常委会40年亮点工作回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岁月不居,时节如流。1979年12月27日,江西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江西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这标志着我省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40年来,省人大常委会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坚持在探索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认真行使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和人事任免等各项职权,谱写了一首创新发展
本刊编辑部,李锋[4](2019)在《公民旁听:见证人大民主进程》文中指出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是增强政治透明度和体现决策公开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建立公民旁听制度,对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积极的意义。设在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上的旁听席虽小,却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的见证。开先河,潍坊6名公民走进会议现场翻开山东省潍坊人大网公布的《潍坊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大事记》,其中1995年的两段记录有着特别的意
姜丽华[5](2018)在《人大工作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以南京市高淳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也是公众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随着近年来我国公众民主意识的觉醒,公众政治参与的热情也越来越强,如何发挥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监督机关和民意代表机关的作用,提高人大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度,积极有效回应公众关切,是当前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运用参与式民主理论、公众参与阶梯理论及政治民主和民主行政理论对人大工作中的公众参与进行研究,从我国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研究总结了地方各级人大的创新实践。笔者以南京市高淳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例,总结了目前高淳区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方式,针对公众参与的范围相对狭窄、参与热情相对不足、人大代表作用发挥不够、人大信息公开较少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借鉴地方各级人大在加强扩大公众参与人大工作的制度建设及公众参与人大立法工作、监督工作和代表沟通民意方面的创新做法,结合高淳人大工作实际,在推进公众参与区人大工作中加以运用吸收和进一步创新改进。在提高高淳区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度的建议中,笔者创新提出制订和出台扩大公众参与高淳人大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从宏观上指导、细节上规范区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工作;在公众参与方式方面,在各地人大创新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提出扩大公众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工作的参与;为保证公众参与人大工作成果的效力和刚性,笔者提出要运用公众参与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的成果增强人大依法履职的刚性;为深化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效果,提出筑牢民意基础、建立公众参与反馈机制、检验公众参与的成效等建议;同时为夯实公众参与人大工作的基础,推进公众参与工作良性有序开展,笔者对培养公众参与人大工作的主体意识和公众参与人大工作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张涵之[6](2017)在《民主的细节 ——运行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民主从最初的理想、口号、宣言和纲领走向真正的政治实践。中国创造性地建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制度的代议民主形式,并在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从近年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项具体制度的实际运行效果和效率来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上的理想和优势还没有完全在实践中得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设想的实现还存在诸多问题。可以说,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的细节规范、操作程序、合理性、公平性等一系列问题正日益在民主化的进程中凸显出来,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本文结合工程学的原理提出“代议制度工程学”,试图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看作是由众多小的制度部件如代表制度、选举制度、监督制度、会议制度等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组成并按照其内在价值和原则运行的集合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效能,取决于其制度体系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并受到内在价值与工程规范的影响。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化和完善,首先要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系的内在价值和工程规范,在价值和规范的框架中发现其中不合理的结构和性能不良的部件,从而通过调整和优化结构、升级或重建部件,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整体制度工程的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以人大制度部件的具体细节和程序设计的角度,结合代议制度的一般规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运用工程学、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来考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部件的问题和优化方案。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和第一章,重点在于根据本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界定相关概念,并试图提出代议制度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建构一个自己的“代议制度工程学”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代议制度工程学”原理是指代议制度的运行效能取决于其制度体系的结构和组成部件的性能,并受到制度体系内在价值与运行原则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分别从中外代议制度的机构设置、职权与功能、运行原则和程序正义优先方面,阐述了代议制度工程的结构要素、制度部件、工程规范和内在价值,以期为对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分析搭建一个理论框架。第二部分为第二至四章,重点在于结合实际案例,对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部件,具体包括代表选举制度、代表履职制度、代表监督制度、代表罢免制度、会议提案制度、审议表决制度、发言质询与列席旁听制度、财政监督制度、人事监督制度和工作监督制度等的程序和细节进行分析。研究证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这些具体的制度部件均存在程序和细节设计上的缺失和不足,而这些缺失与不足,正日益消解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当性与民主性的制度设计初衷。甚至可以说,正是细节规范和程序设计上的缺失和不足,导致了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想效能无法完全实现。第三部分为第五章与结论,重点在于提出从细节和程序方面对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优化的对策与方案。在借鉴大量制度创新案例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根据“代议制度工程学”的原理,提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制度部件在程序和细节方面优化和完善的具体办法,以期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些许的理论借鉴。尽管本文作者深知,程序的正义并不必然带来制度的正义,即使完善了上述制度细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中国式民主”要真正运转起来,仍然任重而道远。
覃金晶[7](2015)在《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方人大旁听制度(以下简称旁听制度)是当前我国民主建设中的一种富有本土特色的人大民主实践,是人民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对于促进地方人大更好地履职,吸收公民参政议政、整合民意有着重要的制度价值。然而现有的地方人大旁听制度在其具体的制度建设与实践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地方人大旁听制度民主监督与民主参与价值的良好实现。因此需要对旁听制度的价值做进一步的阐述与重申,对其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梳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具体原则、法律规范、配套机制做出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以此解决当前地方人大旁听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地方人大旁听制度朝着更加制度化法治化的方向发展。逐渐丰富我国地方人大民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本文在分析梳理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发展历程、一般理论的基础上之上,结合当前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当前所处的背景、具体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进行了深入反思和研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建议,即从旁听具体原则、法律规范,配套机制三方面对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予以发展和完善。
林龙,胡国强,史巧云[8](2014)在《印迹·变迁》文中提出60年来,浙江人大一路栉风沐雨,在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浪潮中,擎起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大旗,以"改革、创新、实效"为航线,乘风破浪,奏响了一曲曲嘹亮的人大乐章,留下了一个个生动的人大印迹。在此,我们撷取浙江人大发展历程中的部分典型事件和特色工作,作一简要回顾,借以重温浙江人大建立之初的难忘岁月,倾听人大前行的脚步声响,品味波澜壮阔的人大画卷。
何涛,吴临芳[9](2014)在《山西省人大常委会35年发展纪事》文中研究说明编者按:35年前,山西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这在全省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暨山西人大设立常委会35周年的重要时刻,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何涛,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课题组,姚民声,周慧晖[10](2013)在《坚持规范创新 注重监督实效——本届浙江省人大监督工作的回顾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是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推进法治浙江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回顾总结了2008年以来浙江省人大监督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就深入贯彻监督法和监督条例,创新监督工作思路,完善监督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提出了相关思路和对策建议。
二、省人大常委会会议首次接受公民旁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省人大常委会会议首次接受公民旁听(论文提纲范文)
(1)代议机关投票表决的公开性和秘密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几则典型案例引发的思考:代议机关应该采用哪种表决方式?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论文的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投票表决的历史发展——公开性和秘密性的演变 |
第一节 雅典民主政治中的投票表决方式 |
一、雅典民主的初尝试——以抽签为主 |
二、雅典民主的初尝试——投票选举 |
三、雅典民主投票的不利影响 |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选民投票方式由公开到秘密的演变——以英国为典型 |
一、英国选民投票方式的变迁 |
二、英国议会改革中关于选民投票方式的辩论 |
三、英国选民投票方式变迁的启发 |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投票表决方式由秘密演变为公开——以美国为典型 |
一、美国国会的秘密会议制度 |
二、1970美国国会改革逐步实现了由秘密到公开的转变 |
第二章 代议机关的表决方式与代议制度 |
第一节 代议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当代特点 |
一、代议制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
二、代议制度运行的特点 |
第二节 议员-选民关系与表决方式 |
一、密尔的思考——“专职代表说”还是“使节说” |
二、现代民主社会议员-选民关系的理论学说 |
三、议员-选民关系决定了代议制是责任政治 |
第三章 资本主义国家代议机关的投票表决方式及适用依据——以英、美、法、日为典型 |
第一节 英、美、法、日四国代议机关投票表决方式 |
一、英国议会的投票表决方式 |
二、美国国会的投票表决方式 |
三、法国国会的投票表决方式 |
四、日本国会的投票表决方式 |
第二节 公开还是秘密——代议机关适用投票表决方式的考量 |
一、公开表决符合代议制责任政治的要求 |
二、缺乏公开表决的条件时秘密投票更合适 |
三、适用表决方式的具体考量 |
第三节 代议机关公开投票表决的条件 |
一、议事公开制度 |
二、议员免责权 |
三、选民的理性判断 |
第四章 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投票表决方式 |
第一节 人大及其常委会投票表决方式的历史演进 |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多种表决方式并存 |
二、1954年确立了无记名投票、举手表决方式为主的表决方式 |
三、“文革”特殊时期人大制度遭到破坏 |
四、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确立了人大及其常委会表决制度 |
第二节 人大及其常委会投票表决的方式 |
一、举手表决 |
二、投票(无记名投票) |
三、电子表决器表决 |
四、我国港澳台地区立法机关的投票表决方式 |
第三节 人大及其常委会投票表决方式的特点及问题 |
一、以秘密性投票表决为原则 |
二、尚不具备普遍性公开投票的社会共识和环境 |
三、推崇秘密投票表决的原因 |
第五章 完善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表决方式的设想 |
第一节 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表决方式的法律制度 |
一、由法律固定表决方式 |
二、完善举手表决的程序 |
三、完善秘密写票处的程序 |
第二节 党员人大代表委员投票的党纪和法律的衔接 |
一、党内法规没有对党员人大代表委员的投票纪律作针对性的、明确的规定 |
二、现行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投票表决方式不利于党纪和法律的衔接 |
三、人大及其常委会投票表决方式类型化 |
第三节 正确认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投票表决行为 |
一、客观对待投票表决的公开性和秘密性 |
二、提高人大代表委员的责任意识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及译着类 |
二、编着类 |
三、杂志类 |
四、学位论文类 |
五、网站类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2)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广东样本、规范与模式转换(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广东样本 |
(一)地方立法准备阶段的公众参与 |
(二)地方立法程序阶段的公众参与 |
(三)地方立法完善阶段的公众参与 |
二、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规范化制度化 |
三、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存在的问题与模式转换 |
(一)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类型与模式 |
(二)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现状与问题 |
(三)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模式转换 |
(3)步履铿锵 行稳致远——江西省人大常委会40年亮点工作回溯(论文提纲范文)
1979年———1988年 |
1989年———1998年 |
1999年———2003年 |
2004年———2008年 |
2009年———2013年 |
2014年———2019年9月 |
(5)人大工作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以南京市高淳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方法和可能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理论 |
一、参与式民主理论 |
(一)参与式民主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
(二)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启示 |
二、公众参与阶梯理论 |
三、积极公众理论 |
四、政治民主和民主行政理论 |
(一)政治民主的定义和内涵 |
(二)民主行政的概念和发展 |
第二章 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现状 |
第一节 我国目前人大工作中的公众参与的现状 |
一、公众参与人大工作的基本方式 |
二、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效果 |
第二节 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中公众参与的创新实践及启示 |
一、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公众参与人大工作 |
二、提高公众在人大立法工作中的参与度 |
三、提高公众在人大监督工作中的参与度 |
四、提高人大代表沟通民意的工作实效 |
五、用信息化方式搭建公众参与人大工作平台 |
第三章 案例分析——南京市高淳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中公众参与的途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高淳区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途径 |
一、配合南京市人大开展立法调研 |
二、公开征集监督议题 |
三、围绕监督工作召开意见征询会或座谈会 |
四、建设“人大代表之家”联系选民 |
五、人大工作信息公开及人大工作宣传 |
六、走访联系群众 |
第二节 高淳区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
一、公众参与的范围相对狭窄 |
二、公众参与的热情相对不足 |
三、人大代表作用发挥相对不够 |
四、人大信息公开相对较少 |
第三节 原因分析 |
一、公众参与人大工作缺乏制度性规范 |
二、公众参与的能力还不够强 |
三、人大代表素质仍需提高 |
四、人大自身建设仍需加强 |
五、公众参与反馈机制仍然缺失 |
第四章 提高高淳区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度的建议 |
第一节 加强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建设 |
一、完善公众参与人大工作程序的制度建设 |
二、增强公众参与人大工作成果的刚性 |
第二节 拓宽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渠道 |
一、坚持开门立法,扩大公众对人大立法工作的参与 |
二、创新参与方式,扩大公众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工作的参与 |
三、改进监督方式,扩大公众对人大监督工作的参与 |
四、发挥代表作用,畅通与公众沟通联系渠道 |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人大工作公开性和互动性 |
第三节 深化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效果 |
第四节 培养公众参与人大工作的主体意识 |
结语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民主的细节 ——运行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导论 |
0.1 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
0.1.1 研究缘起 |
0.1.2 选题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0.2.1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宏观整体性研究 |
0.2.2 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制度与选举制度的研究 |
0.2.3 对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的研究 |
0.2.4 对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制度的研究 |
0.2.5 对一般性的规则和程序的研究 |
0.3 核心概念界定 |
0.3.1 制度工程学 |
0.3.2 制度与政治制度 |
0.3.3 民主形式与代议制 |
0.3.4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0.3.5 议员与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0.3.6 程序与程序正义 |
0.3.7 议事规则 |
0.4 基本逻辑和主要内容 |
0.4.1 基本逻辑 |
0.4.2 主要内容 |
0.5 创新点与难点 |
0.5.1 创新点 |
0.5.2 难点 |
0.6 研究方法 |
1 代议制度设计与运行的“代议制度工程学” |
1.1 代议制度工程的原理 |
1.2 机构设置:代议制度工程的结构要素 |
1.2.1 代议制度结构与组织概述 |
1.2.2 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机构 |
1.2.3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所属机构 |
1.2.4 中外代议机构结构与组织比较 |
1.3 职权功能:代议制度工程的制度部件 |
1.3.1 代议制度职权功能概述 |
1.3.2 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机构职权 |
1.3.3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机构职权 |
1.3.4 中外代议机构职权比较 |
1.4 运行原则:代议制度工程的工程规范 |
1.4.1 人民主权原则 |
1.4.2 普选原则 |
1.4.3 法治原则 |
1.4.4 多数决议原则 |
1.4.5 程序原则 |
1.4.6 公开原则 |
1.5 程序正义优先:代议制度工程的内在价值 |
1.5.1 程序正义优先的内涵 |
1.5.2 程序正义优先的意义 |
1.5.3 代议制度设计与运行的程序正义 |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部件的细节缺失(一):代表制度 |
2.1 代表制度是代议制度工程的基础部件 |
2.2 代表选举制度 |
2.2.1 代表选举制度的内容 |
2.2.2 代表选举制度的细节缺失 |
2.3 代表履职制度 |
2.3.1 代表履职制度的内容 |
2.3.2 代表履职制度的细节缺失 |
2.4 代表监督制度 |
2.4.1 代表监督制度的内容 |
2.4.2 代表监督制度的细节缺失 |
2.5 代表罢免制度 |
2.5.1 代表罢免制度的内容 |
2.5.2 代表罢免制度的细节缺失 |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部件的细节缺失(二):会议制度 |
3.1 会议制度是代议制度工程的生产部件 |
3.1.1 民主会议制度的理论基础 |
3.1.2 民主会议制度与中国人大会议制度 |
3.2 会议提案制度 |
3.2.1 会议提案制度的内容和程序 |
3.2.2 会议提案程序实例 |
3.2.3 会议提案制度的细节分析 |
3.3 发言、询问与质询制度 |
3.3.1 发言、询问与质询制度的内容和程序 |
3.3.2 发言、询问与质询制度的细节缺失 |
3.4 审议与表决制度 |
3.4.1 审议与表决制度的内容和程序 |
3.4.2 审议与表决程序实例 |
3.4.3 审议与表决制度的细节分析 |
3.5 列席与旁听制度 |
3.5.1 列席与旁听制度的内容和程序 |
3.5.2 列席与旁听制度的细节缺失 |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部件的细节缺失(三):监督制度 |
4.1 监督制度是代议制度工程的检验部件 |
4.1.1 代议机关监督的理论基础 |
4.1.2 中国人大监督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
4.2 财政监督制度 |
4.2.1 财政监督制度的内容 |
4.2.2 财政监督制度的细节缺失 |
4.3 人事监督制度 |
4.3.1 人事监督制度的内容 |
4.3.2 人事监督制度的细节缺失 |
4.4 工作监督制度 |
4.4.1 工作监督制度的内容 |
4.4.2 工作监督制度的细节缺失 |
5 从制度部件的细节与程序优化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5.1 政治文明与中国人大制度程序 |
5.1.1 政治文明与现代国家制度的程序立法 |
5.1.2 程序立法的原则 |
5.1.3 人大制度改革的目标 |
5.2 代表制度的细节完善 |
5.2.1 完善代表选举制度 |
5.2.2 完善代表履职保障制度 |
5.2.3 完善对代表的监督制约机制 |
5.3 会议运行制度的细节完善 |
5.3.1 建立和完善会议讨论与辩论制度 |
5.3.2 引导对抗观点的表达 |
5.3.3 完善质询制度的运行机制 |
5.3.4 规范和完善列席与旁听制度 |
5.3.5 完善议事程序和规则 |
5.4 监督制度的细节完善 |
5.4.1 将监督程序纳入人大制度运行的全过程 |
5.4.2 优化公众监督的渠道和程序 |
5.4.3 建立人大代表独立监督的工作机制 |
5.4.4 强化人大工作的独立性 |
5.4.5 建立人大监督专员制度 |
5.4.6 改进人大票决方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概述 |
一、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概念界定 |
二、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发展历程 |
三、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定位 |
(一)旁听制度是我国人大民主的监督机制 |
(二)旁听制度是我国人大民主的参与机制 |
第二章 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一般理论 |
一、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理论基础 |
(一)人民主权原则 |
(二)参与民主理论 |
二、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价值 |
(一)有利于发展我国地方人大民主监督 |
(二)有利于推进我国地方人大民主参与 |
(三)有利于促进我国地方人大行使权力的公开、透明化 |
(四)有利于公民人大领域知情权的进一步实现 |
第三章 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现状 |
一、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运行的背景分析 |
(一)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政治背景 |
(二)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社会背景 |
二、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具体实践 |
三、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法律规定 |
(一)地方人大旁听制度实体方面的法律规定 |
(二)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程序方面的法律规定 |
第四章 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一、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问题 |
(一)公民旁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
(二)旁听公民的代表性不足 |
(三)旁听机关单方的主导性过强 |
(四)旁听监督、参与的实际效果不佳 |
二、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旁听制度具体原则的缺失 |
(二)旁听制度法律规范的不完善 |
(三)旁听制度配套机制的缺失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建议 |
一、确立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具体原则 |
(一)公民参与原则 |
(二)公开原则 |
二、进一步完善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法律规范 |
(一)完善旁听制度实体方面的法律规范 |
(二)完善旁听制度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 |
三、建立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的配套机制 |
(一)建立旁听制度的公开机制 |
(二)建立旁听制度的辅助机制 |
(三)建立旁听制度的监督与救济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印迹·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 |
毛泽东在杭州主持起草宪法 |
设立人大常委会 |
公民旁听 |
颁发任命书 |
网络直播 |
立法听证会 |
面向全省公开征集立法建议项目 |
创新联系代表机制 |
上下配合开展执法检查 |
探索开展“两项评议” |
德清县人大的质询案 |
实事工程代表票决制 |
温州“1+1”监督 |
乐清的人民听证 |
温岭的参与式预算 |
云和:特定问题调查 |
外来务工人员当选镇人大代表 |
(10)坚持规范创新 注重监督实效——本届浙江省人大监督工作的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本届浙江人大监督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一) 注重规范有序, 着力提高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
(二) 注重服务大局, 着力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
(三) 注重方式创新, 着力增强监督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 |
(四) 注重跟踪督查, 着力推动一些重大民生问题的解决。 |
(五) 注重宣传引导, 着力推进监督工作公开化民主化。 |
(六) 注重总结经验, 着力引导基层人大监督工作创新发展。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
三、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
(一) 关于如何完善科学确定监督议题的机制。 |
(二) 关于如何推进监督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
(三) 关于如何推进预决算审查取得新突破。 |
(四) 关于如何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 |
(五) 关于如何进一步完善监督工作组织方式。 |
四、省人大常委会会议首次接受公民旁听(论文参考文献)
- [1]代议机关投票表决的公开性和秘密性研究[D]. 刘妤.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2]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广东样本、规范与模式转换[J]. 姚小林.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01)
- [3]步履铿锵 行稳致远——江西省人大常委会40年亮点工作回溯[J]. 江先贞,吴梦茹. 时代主人, 2019(10)
- [4]公民旁听:见证人大民主进程[J]. 本刊编辑部,李锋. 法治与社会, 2019(10)
- [5]人大工作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以南京市高淳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例[D]. 姜丽华. 东南大学, 2018(01)
- [6]民主的细节 ——运行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D]. 张涵之. 武汉大学, 2017(06)
- [7]我国地方人大旁听制度研究[D]. 覃金晶. 贵州民族大学, 2015(12)
- [8]印迹·变迁[J]. 林龙,胡国强,史巧云. 浙江人大, 2014(10)
- [9]山西省人大常委会35年发展纪事[N]. 何涛,吴临芳. 人民代表报, 2014
- [10]坚持规范创新 注重监督实效——本届浙江省人大监督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课题组,姚民声,周慧晖. 观察与思考,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