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送电线路转角塔、终端塔的不对称设计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磊[1](2019)在《Z3型猫头塔稳定性分析与加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频繁发生的电网事故不仅会严重干扰社会正常秩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会引发社会混乱。究其原因,一方面电网扩容造成送电杆塔负荷增大,另一方面频繁发生的极端大风灾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矛盾,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老旧输电塔推倒重建,重新建造承载能力更高的新塔。然而重建新塔存在着投资大,施工周期长,而且还将造成中断供电的问题。因此对现有老旧输电塔进行加固改造,使之继续投入使用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待加固220KV双回路直线Z3型猫头塔为研究对象,对该型输电塔进行了一系列受力分析与加固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为研究平台,研究了输电塔的建模方法,建立了Z3型猫头塔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动力特性研究。(2)运用ANSYS对Z3塔进行线性、非线性稳定性分析以确定输电塔在四个工况条件下的极限风速以及薄弱部位,其中非线性稳定性分析考虑结构几何、材料双重非线性。两种稳定性分析结果均表明,Z3塔的薄弱部位主要集中在塔身中下部。(3)借鉴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提出的一种主材加固方法对Z3塔薄弱部位进行加固,并对该加固方法的构件试验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合理性,主材加固效果通过建立加固多尺度模型的方式加以分析。(4)结合Z3塔在强风作用下的薄弱部位以及破坏模式,本文提出了多种横隔以及斜材加固方法,并对加固后的输电塔进行非线性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加固后的输电塔抗风稳定性均有一定程度提高。
臧亦天[2](2018)在《铝合金输电塔结构选型与抗风失效机理研究》文中提出电力系统的发展对输电塔杆塔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铝合金材料以其质量轻、耐腐蚀性好及无明显低温冷脆现象等特性,成为输电塔建设的理想材料。由于输电杆塔倒塌事故频发,且铝合金材料弹性模量较钢材更低,因而铝合金输电塔的抗风稳定问题更为突出。目前国内外对铝合金输电塔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大多停留在可能性探究的阶段。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设计了一种铝合金输电塔,并探究其风荷载下的失效机理和结构薄弱部位,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支持。本文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铝合金输电塔的选型针对输电塔建设的环境条件和电力需求,进行铝合金输电塔的方案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通过比较选择适合于6082 T6铝合金的输电塔基本模型。选取了跟开、斜率、斜撑拓扑和横隔布置方式这四种输电塔的体型控制参数对其进行参数优化,并将优化后塔型与常用铁塔塔型进行对比,验证了参数优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工程设计提供参照。(2)L型截面单边连接铝合金构件稳定承载力分析建立适用于铝合金输电塔的L型截面单边连接稳定承载力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比规范和试验数值,证明该方法的正确性;针对现阶段输电线路中几种常用尺寸的L型截面进行参数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建立了适用于铝合金输电塔的L型截面构件单边连接稳定承载力的实用计算方法。(3)考虑双非线性的结构抗风失效机理分析建立优化后的铝合金输电塔结构模型,并进行截面设计;针对容易引发输电塔倒塌的风荷载,进行了风荷载作用和覆冰条件下的风荷载作用两类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承载力计算,并通过参数分析探究其失效机理,找出输电塔的失稳规律和薄弱部位,最终给出针对铝合金输电塔抗风稳定的设计建议。
王明[3](2016)在《多向荷载作用下FRP复合材料横担体系受力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电网输电杆塔结构中,横担是十分重要的子结构或构件,它是电网输电杆塔中各向挂线连接的重要部位。以FRP复合材料替代输电杆塔中的传统材料,能够显着改善传统材质输电杆塔出现的各类问题。但是国内人部分学者和工程技术员通常只采用有限元模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复合材料横担的研制设计及力学性能进行一定的分析。所以,为了使复合材料横担在输电杆塔结构中得到更为全面的推广应用,有必要采取试验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介绍了 FRP复合材料在横担方面的应用现状和研究意义,阐述了 FRP材料的本构关系以及横担体系在静力分析方面的理论知识,以330kV输电线路工程中的FRP复合材料横担体系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输电塔构架中典型的B相、B1相横担体系的足尺试件进行承载能力的过载试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ANSYS15.0有限元软件分析了B1相横担体系的承载力以及变形性能。本次试验中横担体系受力点的荷载与位移之间基本呈线性变化规律,试验各项数据图中曲线无明显突变或拐点,说明FRP复合材料横担体系在多向荷载作用下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受力性能良好。FRP套管与钢套管之间粘接牢固,二者未出现脱胶或相对滑移现象,荷载传递性良好。在多向荷载作用下,只在FRP材料表层在出现轻微撕裂现象,FRP材料整体聚合良好,可共同抵制外荷载作用。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B1相FRP复合材料横担体系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考虑了FRP管材与钢套管的接触问题,根据试验中的加载制度在有限元模拟中创建了相应的荷载步文件后对模型加载求解,最终得出了此横担体系的变形特征、应力分布等结果,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从而为实际工程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熊玮[4](2016)在《输电工程造价估算的混合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需求随之迅速增长,电网建设发展较快,加之电气设备和工程建造技术日趋多样化,这都对电网工程造价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输电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高,且工程总投资同时受到自然环境、物价水平和运行维护要求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而传统的估算指标计价法太过笼统,已经无法适应愈发精细化的造价管理要求。因此,采用合理的数学建模方法,结合电力工程建设、造价、管理现状,基于近期已建工程数据,构建快速、精确的新型造价估算模型十分必要。论文从现实条件出发,结合输电工程样本特点和造价特性,依托历史工程造价数据,提出一种既有严谨科学理论支撑,又能有效解决当前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问题,简便、快速、有效的新型输电工程造价估算模型。首先,对工程造价基本理论和输电工程造价特征进行分析,探索造价规律和数据特性,针对样本工程数量有限,造价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比较常用机器学习算法,选择能有效处理小样本、高维度数据,自适应获取模型参数的高斯过程回归算法作为建模基础。其次,结合输电工程造价特点,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数据预处理流程,在尽量降低原始数据信息损失的前提下,为上述模型提供更加干净、准确、整洁的数据。然后,针对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参数自动寻优结果受超参数初值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采用果蝇算法进行参数初始值寻优的模型改进方法。将以上研究进行综合与延伸,进行新型混合模型的构建,为降低模型误差,采用仿真结果对比法,进行高斯过程模型协方差函数和样本输入维数的优选,并以某供电公司110kV工程为样本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模型相比,新模型的估算精度更高,估算效果更加稳定,可以满足电力造价管理的要求,并且,该模型与工程管理实践结合紧密,具有良好的实践可行性和推广性。
王晟涛[5](2016)在《石家庄地区东田—行唐220kV双回输电线路杆塔结构选型及设计优化》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220kV输电线路工程较多,塔型已经非常成熟。国家电网公司通用设计模块塔型品种非常丰富,线路选择塔型的余地也很大,但随着经济的快速迅猛发展,线路路径尤其是城市及周边地区越来越受限制,路由批条的取得也是越来越困难,就需要在有限的线路路径走廊下尽量满足输送容量,这样有的时候典设所列的塔型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而每个工程选择的杆塔型式主要取决于电压等级、线路的地形、沿线的交通状况、沿线的经济发展情况等。本文主要通过对送电线路中使用的自立式铁塔进行研究,对常用塔型的绝缘配合及防雷保护、金具、塔头电气尺寸、杆塔荷载、结构形式等进行优化研究。并开展相关技术的应用性建模计算。结合作者在实际工程中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些个人的想法,对比铁塔各项指标对整个工程造价、安全系数、环境的影响大小,从塔头电气尺寸、塔身坡度、塔身断面形式、塔身横隔设置、传力线路、根开尺寸、场地运输便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对已有及优化的铁塔进行计算和经济性对比。经过计算对比,提出针对各项指标的优化方案,力求最终优化得出的塔型能尽量完美的满足电气安全和结构可靠以及规程要求的前提下,具有最轻的塔重且具有可应用性,又可最大限度上保护环境不影响周边植被等的同时为电网的建设节省成本。
马迪[6](2016)在《承德红旗220kV变电站输电线路规划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输电具有低损高效、灵活快捷、污染小等优点。除此之外,通过联接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发电厂,输电还能够实现电力系统负荷的峰谷调节。它是电力系统优越性的直接体现,是重要的能源动脉。论文研究对象为高压架空交流输电线路的规划设计。高压架空交流输电线路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优化工程,其设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T 5451-2012)规定,输电线路规划设计应包含线路路径、气象条件、导线和地线、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杆塔设计、基础设计等主要内容。基于此,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承德红旗220kV变电站输电线路工程进行了规划设计,重点研究了输电线路路径选择方法,提出了两个路径规划方案,并经过比较得到推荐方案;二是对承德红旗220kV变电站输电线路工程的设计结果进行了设计工程指标检验,验证了设计工程指标的合理性。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总结了国内外输电线路设计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本次设计,对我国高压架空交流输电线路设计提出三点建议。
蔡高峰[7](2015)在《架空送电线路铁塔设计分析》文中提出架空送电线路技术一直以其稳定、安全等多方面优势成为我国主要的中远距离输电模式,但是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架空送电线路铁塔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生活需要,如何设计新型的架空送电线路铁塔也亟待解决。文章以转角塔为研究分析的对象,主要对转角塔的不对称结构进行分析与论述。
刘永汉[8](2014)在《探索送电线路交接桩过程中的差错问题》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送电线路工程逐渐增多。交接桩是送电线路工程中的重点,送电线路的接桩项目,是送电线路施工的第一个项目,从表面上看是设计单位将设计的线路桩位交出,施工单位准确的记录并接收,然后按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施工。
陈广根,陈广军[9](2012)在《我国输电线路基础预偏的现状简述》文中提出输电线路基础预偏的研究在我国是一个研究比较模糊的区域。一般情况下,设计院管设计,电业局管验收,送变电公司负责施工,由于单位之间衔接联系以及重视程度缺乏,造成基础预偏研究资料的匮乏,导致输电线路在运行的过程当中,输电铁塔倾斜超标,让检修工作变得复杂。本文分别阐述了国内各研究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有利于我们以后研究工作的进行,以便解决这一难题。
李磊[10](2011)在《220千伏冰灾受损线路的补强设计与施工实践》文中指出2008年初,浙江出现了持续的大范围灾害性冰雪天气,由于输电线路覆冰严重,造成多处导线断裂和杆塔倒塌,电网受损严重。本文通过220kV溪岩线冰灾原因的分析,得出本次引起冰灾主要问题是实际覆冰厚度大于设计覆冰厚度。而造成倒塔的主要原因是大高差、大档距、不均匀覆冰引起的线路纵向不平衡张力。为在短期内恢复受损段线路,采取了对原塔型的部分材料和材质进行加大加强处理,整塔重新加工和组立的方案。并制定了快速拆除受损杆塔和导地线,重新组立铁塔和架设导地线的抢修方案。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对今后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和应急抢修管理提供参考。
二、送电线路转角塔、终端塔的不对称设计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送电线路转角塔、终端塔的不对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Z3型猫头塔稳定性分析与加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输电塔结构体系介绍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1 输电塔结构研究现状 |
1.3.2 输电塔加固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 |
2.1 引言 |
2.2 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 |
2.2.1 完全拉格朗日列式法(T.L) |
2.2.2 更新拉格朗日列式法(U.L) |
2.3 材料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 |
2.3.1 材料屈服准则 |
2.3.2 材料强化准则 |
2.3.3 材料流动准则 |
2.4 非线性有限元方程解法 |
2.5 收敛准则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输电塔有限元建模 |
3.1 引言 |
3.2 单元介绍 |
3.3 输电塔有限元建模 |
3.3.1 输电塔建模单元选择 |
3.3.2 材料模型 |
3.3.3 单位制式、质量增大系数 |
3.3.4 输电塔有限元模型建立 |
3.4 输电塔振动模态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输电塔稳定性分析 |
4.1 引言 |
4.2 输电塔荷载计算与施加 |
4.2.1 荷载分类 |
4.2.2 荷载计算 |
4.2.3 荷载施加 |
4.3 特征值稳定性分析 |
4.3.1 特征值稳定性分析基本理论 |
4.3.2 特征值稳定性分析结果 |
4.4 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
4.4.1 求解设置及加载 |
4.4.2 0°风工况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
4.4.3 45°风工况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
4.4.4 60°风工况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
4.4.5 90°风工况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输电塔加固研究 |
5.1 引言 |
5.2 主材加固 |
5.3 构件有限元分析 |
5.3.1 单元选择 |
5.3.2 材料模型 |
5.3.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5.3.4 接触及边界条件 |
5.3.5 求解设置及结果处理 |
5.4 构件建模方法验证 |
5.4.1 构件破坏屈曲形态对比 |
5.4.2 构件承载力对比 |
5.5 输电塔多尺度模型 |
5.5.1 多尺度组装 |
5.5.2 多尺度组装验证 |
5.6 加固多尺度模型建立与分析 |
5.7 横隔加固 |
5.8 斜材加固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铝合金输电塔结构选型与抗风失效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铝合金输电塔研究现状 |
1.2.2 L型截面单边连接铝合金构件稳定承载力研究现状 |
1.2.3 铝合金输电塔抗风失效机理研究现状 |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课题研究意义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铝合金输电塔的选型 |
2.1 概述 |
2.2 输电塔方案设计 |
2.2.1 架空输电线路的组成 |
2.2.2 输电塔分类及特点 |
2.2.3 铝合金输电塔设计方案 |
2.3 杆塔荷载与荷载组合 |
2.3.1 计算荷载 |
2.3.2 荷载组合 |
2.4 输电塔建模与基本构型选择 |
2.4.1 导线排列方式的选择 |
2.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2.4.3 塔型比较与选择 |
2.5 参数分析 |
2.5.1 跟开 |
2.5.2 斜率 |
2.5.3 斜撑拓扑 |
2.5.4 横隔 |
2.5.5 选型结果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L型截面单边连接铝合金构件稳定承载力分析 |
3.1 概述 |
3.2 各国规范介绍和换算方法 |
3.2.1 L型截面单边连接特点 |
3.2.2 现行规范中单边连接构件的稳定承载力计算方法 |
3.3 模型建立与分析方法 |
3.3.1 建立有限元模型 |
3.3.2 边界条件 |
3.3.3 初始缺陷 |
3.3.4 加载方式的选择 |
3.4 分析方法验证 |
3.4.1 规范对比 |
3.4.2 试验数据对比 |
3.5 参数分析与公式拟合 |
3.5.1 参数分析 |
3.5.2 公式拟合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考虑双非线性的结构抗风失效机理分析 |
4.1 概述 |
4.2 模型建立与分析方法 |
4.2.1 构件截面设计方法 |
4.2.2 计算模型的建立 |
4.2.3 分析方法和流程 |
4.2.4 荷载施加 |
4.3 参数分析 |
4.3.1 风荷载作用 |
4.3.2 覆冰条件下的风荷载作用 |
4.3.3 结果分析与设计建议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多向荷载作用下FRP复合材料横担体系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来源 |
1.2 FRP复合材料输电杆塔应用现状 |
1.2.1 FRP复合材料杆塔的国外应用概况 |
1.2.2 FRP复合材料杆塔的国内应用概况 |
1.3 复合材料横担体系的应用研究概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复合材料横担体系静力分析理论 |
2.1 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
2.1.1 一般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
2.1.2 单对称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
2.1.3 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
2.1.4 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
2.2 塔架结构静力分析方法 |
2.3 铁塔荷载工况的组合 |
2.4 常用横担结构内力分析 |
2.4.1 角锥型横担 |
2.4.2 鸭嘴形横担 |
2.4.3 矩形横担 |
2.5 输电杆塔结构有限元简介 |
2.6 本章小结 |
3 FRP复合材料横担体系空间过载试验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件设计 |
3.3 试验荷载 |
3.4 固定装置 |
3.5 试验装置 |
3.5.1 加载装置 |
3.5.2 采集仪 |
3.5.3 试验总装置 |
3.6 测试方案 |
3.7 复合材料横担足尺试验过程及现象 |
3.8 复合材料横担体系试验数据分析 |
3.8.1 荷载-位移曲线分析 |
3.8.2 应变分析 |
3.9 复合材料横担梁及拉索受力性能分析 |
3.9.1 B相试件复合材料横担梁受力分析 |
3.9.2 B1相试件复合材料横担梁受力分析 |
3.10 本章小结 |
4 双向荷载作用下FRP复合材料横担体系有限元分析 |
4.1 引言 |
4.2 横担体系有限元分析过程 |
4.2.1 单元类型的选择 |
4.2.2 定义材料属性 |
4.2.3 几何模型 |
4.2.4 网格划分 |
4.2.5 接触 |
4.2.6 自由度耦合 |
4.2.7 约束及荷载的施加 |
4.2.8 创建荷载步文件 |
4.2.9 强度破坏准则 |
4.3 横担体系有限元结果分析 |
4.3.1 变形分析 |
4.3.2 应力及应变分析 |
4.3.3 极限承载力与破坏模式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输电工程造价估算的混合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工程造价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工程造价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电力工程造价基本理论 |
2.1 电力工程造价的含义与构成 |
2.1.1 工程造价的含义与特点 |
2.1.2 主要阶段造价控制重点 |
2.1.3 电力工程造价的构成 |
2.2 电力工程计价基本原理与方法 |
2.2.1 电力工程计价基本原理 |
2.2.2 电力工程计价基本方法 |
2.3 可研阶段电网工程造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输电线路工程及造价特征分析 |
3.1 架空输电线路的特点 |
3.1.1 输电线路基本介绍 |
3.1.2 架空输电线路构成及特点 |
3.2 架空输电线路造价特征分析 |
3.2.1 架空输电线路费用构成 |
3.2.2 架空输电线路造价主要影响因素 |
3.3 输电线路工程估算模型构建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输电线路造价的混合模型构建 |
4.1 建模思想 |
4.1.1 建模整体思路 |
4.1.2 基本模型选择 |
4.1.3 数据预处理方法 |
4.1.4 模型参数优化 |
4.2 相关理论介绍 |
4.2.1 高斯过程回归 |
4.2.2 主成分分析法 |
4.2.3 果蝇优化算法 |
4.3 模型构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算例分析 |
5.1 确定评价指标 |
5.2 原始特征要素筛选 |
5.3 指标预处理 |
5.4 选择协方差函数 |
5.5 确定数据维数 |
5.6 优化模型参数 |
5.7 应用效果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石家庄地区东田—行唐220kV双回输电线路杆塔结构选型及设计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1.2.1 分析对比国内、国外同塔双回线路的设计应用 |
1.2.2 防雷性能 |
1.2.3 工程技术背景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输电杆塔分类及常用自立式铁塔 |
2.1 悬垂直线杆塔选型 |
2.2 悬垂转角塔选型 |
2.3 耐张塔选型 |
2.4 结合本工程的新塔型设计研究 |
2.4.1 双回路鹰嘴蝶形钻越塔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杆塔设计荷载 |
3.1 杆塔荷载分类 |
3.2 杆塔荷载一般规定 |
3.3 塔身风荷载 |
3.3.1 体型系数取值 |
3.3.2 杆塔风振系数取值 |
3.4 杆塔设计荷载在工程中的应用 |
第4章 杆塔材料的选择优化 |
4.1 高强角钢的应用 |
4.2 高强度大规格角钢的应用 |
4.2.1 高强度大规格角钢与双组合角钢的技术经济比较 |
4.3 高强钢管的应用 |
4.3.1 窄基塔采用钢管与角钢的对比分析 |
4.3.2 窄基塔采用高强钢管与普通Q345钢管的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杆塔结构布置方案优化 |
5.1 塔身上下口宽和塔身坡度优化 |
5.2 主材节间优化 |
5.3 塔身布材型式优化 |
5.4 横隔面的合理化设置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节点构造方案及连接优化 |
6.1 主材连接节点 |
6.2 主斜材连接节点 |
6.3 导地线挂点 |
6.4 变坡处连接节点 |
6.5 塔腿处塔脚板节点 |
6.6 钢管塔主材连接节点 |
6.6.1 法兰连接 |
6.7 螺栓材质选择 |
6.8 本章小结 |
第7章 采用先进的设计手段优化杆塔结构布局 |
7.1 自振特性分析 |
7.2 几何非线性分析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承德红旗220kV变电站输电线路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输电线路规划设计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变革 |
1.2.2 国外输电线路设计研究 |
1.2.3 国内外比较分析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基本结构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2章 变电站输电线路规划设计理论综述 |
2.1 输电线路规划设计概述 |
2.2 输电线路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
2.2.1 线路路径规划 |
2.2.2 气象条件 |
2.2.3 导线、地线选型 |
2.2.4 绝缘配置设计 |
2.2.5 杆塔设计 |
2.2.6 基础设计 |
2.3 输电线路路径选择方法研究 |
2.3.1 路径选择基本方法 |
2.3.2 路径选择运用到的新技术 |
2.3.3 优化算法的运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承德红旗 220kV变电站输电线路规划设计 |
3.1 输电线路路径规划设计 |
3.1.1 输电线路两端情况简介 |
3.1.2 输电线路路径方案 |
3.1.3 方案比较 |
3.1.4 结论 |
3.2 气象条件 |
3.2.1 气象站概况 |
3.2.2 气象要素 |
3.2.3 风速 |
3.2.4 导线覆冰 |
3.2.5 结论 |
3.3 导线、地线选型 |
3.3.1 导线选型 |
3.3.2 地线选型 |
3.4 绝缘配合及防雷保护 |
3.4.1 污区的划分及爬电比距的确定 |
3.4.2 设计推荐的绝缘配置 |
3.4.3 防雷保护 |
3.5 杆塔与基础设计 |
3.5.1 杆塔设计 |
3.5.2 基础设计 |
3.6 继电保护、通信设计 |
3.6.1 继电保护配置方案 |
3.6.2 通信设计 |
3.7 送电节能措施 |
3.7.1 导线材质 |
3.7.2 线路金具 |
3.7.3 铁塔设计 |
3.7.4 基础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设计工程指标校验 |
4.1 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
4.1.1 建设规模 |
4.1.2 设计范围 |
4.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4.3 工程指标合理性分析 |
4.3.1 塔基数 |
4.3.2 耐张塔比例 |
4.3.3 铁塔钢材指标 |
4.3.4 基础混凝土与钢材 |
4.3.5 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架空送电线路铁塔设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转角塔铁塔的主要优势 |
2 架空转角塔结构的确定 |
2.1 临界角的含义 |
2.2 临界角度数值的确定 |
2.3 水平档距的临界值 |
3 不对称铁塔临界角的实际应用 |
3.1 塔身受力要趋于稳定 |
3.2 合理增加临界角的实际应用数值 |
3.3 科学细化建设材料的分级 |
4 试验验证不对称转角塔设计的合理性 |
5 结语 |
(8)探索送电线路交接桩过程中的差错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送电线路交接桩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及原因分析 |
1.1 图标示不清楚 |
1.2 GPS使用错误 |
1.3 GPS定位系统设备遇差信号低 |
1.4 终端转角塔定位出现错误 |
1.5 线路设计地质不符合实际情况 |
1.6 线路走径设计不完善 |
1.7 杆塔距离忘记修改导致弧垂计算出错 |
2 送电线路交接桩差错问题的解决措施分析 |
2.1 将图标示清楚 |
2.2 正确使用GPS |
2.3 在信号良好的情况下记录交接桩 |
2.4 合理确定终端转角塔定位 |
2.5 做好地质调查工作 |
2.6 合理设计线路走径 |
2.7 提高弧垂计算效率 |
3 结束语 |
(10)220千伏冰灾受损线路的补强设计与施工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输电线路覆冰灾害的机理分析 |
2.1 导线覆冰的种类 |
2.2 形成导线覆冰的基本条件 |
2.3 形成导线覆冰的空间特征 |
2.4 金华天气特征分析 |
2.5 小结 |
3 溪岩线冰灾原因分析 |
3.1 输电线路概况 |
3.2 冰灾事故现场情况 |
3.3 冰灾事故原因分析 |
3.4 小结 |
4 溪岩线补强设计 |
4.1 补强设计原则 |
4.2 设计补强范围 |
4.3 铁塔补强和校验 |
4.4 导线、地线、OPGW选择 |
4.5 提出下一步技术改造的建议 |
5 溪岩线抢修方案 |
5.1 拆旧工程概况 |
5.2 旧导地线拆除 |
5.3 旧塔拆除及新塔组立 |
5.4 新导地线架设 |
5.5 OPGW光缆施工方案 |
5.6 附件安装 |
5.7 危险源辨识和安全注意事项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送电线路转角塔、终端塔的不对称设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Z3型猫头塔稳定性分析与加固研究[D]. 黄磊. 广州大学, 2019(01)
- [2]铝合金输电塔结构选型与抗风失效机理研究[D]. 臧亦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3]多向荷载作用下FRP复合材料横担体系受力性能研究[D]. 王明. 西安理工大学, 2016(04)
- [4]输电工程造价估算的混合模型研究[D]. 熊玮.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5]石家庄地区东田—行唐220kV双回输电线路杆塔结构选型及设计优化[D]. 王晟涛. 华北电力大学, 2016(03)
- [6]承德红旗220kV变电站输电线路规划设计[D]. 马迪. 华北电力大学, 2016(03)
- [7]架空送电线路铁塔设计分析[J]. 蔡高峰. 企业技术开发, 2015(23)
- [8]探索送电线路交接桩过程中的差错问题[J]. 刘永汉. 低碳世界, 2014(17)
- [9]我国输电线路基础预偏的现状简述[J]. 陈广根,陈广军. 科技信息, 2012(33)
- [10]220千伏冰灾受损线路的补强设计与施工实践[D]. 李磊. 浙江大学,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