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宁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李红亚[1](2021)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履行研究 ——以静宁苹果产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方耀如,方芳[2](2021)在《农业信息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建设越来越完善,不仅增加了城市的建设,也增加了农村的建设。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技化也逐渐走进了农村建设当中,引领农村建设和发展,促进新农村的形成。在此过程中,农村信息化是当前建设中重要手段,不仅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也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走向世界化,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成为新农村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的主要动力和媒介。由此可见,在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中,农业信息技术水平有着巨大作用,因此,提升年农业信息化水平势在必行。本文从农村信息化的内容、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对农业信息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为日后对农业信息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提供参考性建议。
石小春[3](2021)在《区域专业化视角下静宁县农户农业组织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发达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经验表明,区域专业化和农业组织化相伴而生,区域专业化水平高的地区其相应农业组织化水平也高,即没有高度发达的农业区域专业化,就不会有农业组织化。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实现真正的农业区域专业化,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就必须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借助于当地优势特色产业,通过一定的经营组织形式,不断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将更多小规模农户或小规模家庭农场联合起来,实现专业化生产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加快推进农户组织化发展。静宁县作为农业部划定的优势苹果产区之一,是甘肃重要的苹果种植生产基地,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其苹果产业社会影响力在不断增强。目前已经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经营格局,片区专业化效益显着,但仍存在农户家庭经营农业组织化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而尽快通过发展农业组织化来解决区域专业化发展中的遗留问题,对当地实现农业现代化将会形成积极地助推作用。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基础上,以产业组织理论、分工与专业化理论等为基础,结合甘肃省静宁县苹果特色产品区域专业化的发展实践背景,描述相关苹果产业组织主体发展状况,总结当地农业组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成因。运用实地调研数据,建立Logit-ISM模型实证分析果农参与相关苹果经营组织的影响因素,深入探讨当地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的深层次原因。辅之以具体案例进一步分析当地两种不同类型的苹果产业组织带动果农参与组织化的实践。研究得出:第一,静宁县苹果产业区域专业化形成具有其特点,优势特色果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相关苹果产业组织呈良性发展态势,但是分散经营的果农仍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区域专业化发展层次低。第二,静宁县在发展农业组织化过程中主要存在发展组织化的资源基础薄弱、果农参与度不高、相关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程度低以及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迟缓农业组织化进程。第三,耕地资源状况是影响农户参与相关农业经营组织的深层次根源,分工与专业化程度是中间层间接因素,而户主年龄、农机设备价值、交通便利程度和政策了解程度是表层直接因素。最后,在前述调研与分析前提下,结合静宁县并从巩固组织化发展的基础保障、营造组织化提升的外部制度条件、发挥组织带动农户的引领作用、提升果农参与农业组织化的程度、夯实农户组织化的人才基础等方面提出建议。
何莉[4](2021)在《基于大数据技术甘肃苹果种植环节的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指出甘肃省四大苹果主产区苹果产业发展优势突出,是带动苹果主产区区域经济发展和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在农业领域发展迅速,大数据技术运用于甘肃苹果种植环节将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甘肃天水、庆阳、平凉、陇南等四大主产区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研究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提高甘肃苹果种植环节的质量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四大主产区苹果品质,促进甘肃苹果增产、果农增收,充分发挥甘肃苹果产业优势,推动全省苹果主产区区域经济发展。首先,通过对质量管理的HACCP标准进行分析,分析苹果在种植环节的危害点,进一步找出关键控制点,基于大数据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要求,确定了苹果种植环节的控制限值、监管及纠偏措施,建立了在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种植计划表。其次,运用调查法对甘肃省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甘肃省在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效果显着,质量管理技术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标准逐渐完善,但是果园质量管理方法水平较低,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管理理论的知识认识不足。再次,对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AHP层次分析法、DEA-Malmquist效率分析法和比较法,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技术在苹果产业中的应用已得到普及和推广,但甘肃仍未将大数据技术普及推广在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中。将大数据技术与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有效结合,可以改进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标准化程度,规范管理流程,确保数据处理的精准度,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苹果的品质,间接提高苹产量,从而增加果农收益。最后,分析出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成本高;大数据质量监测预警系统不健全;大数据技术与种植业质量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稀缺;果农理念落后,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重视程度不够;区域经济条件薄弱等制约甘肃省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因素。同时,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搭建大数据应用平台;建立健全大数据监测预警系统;引进和培养大数据和农业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政府宣传,树立果农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全面推广农业信息化应用,转变苹果主产区经济发展动力。
赵晓菲[5](2021)在《甘肃省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变迁,我国农业生产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从内部来说,农业生产模式、生产技术、管理方法、政策条件、消费理念、销售方式等快速调整;外部方面,市场需求多样化、农村空心化、土地流转进程加快、数字渗透等倒逼农业转型发展。甘肃省农业区位优势明显,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作为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经营主体缺位、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效益低下,如何实现农业转型发展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本文利用2008-2018年甘肃省农业数据,通过综合指数法、协调指数法、自然断点法、多元线性回归等实证研究方法对区域农业转型发展综合指数和协调程度进行客观评价并找出农业增长的驱动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一、甘肃省农业发展综合指数普遍偏低,农业发展协调性差,发展综合指数和协调性在地域空间上呈现出耦合特征。二、甘肃省农业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基础设施等建设都普遍落后,现代化正处于发展阶段,绿色化水平普遍较高,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强。三、农业发展对于土地资源依赖特征明显,生产结构单一、特色资源开发不足,四、农业产业化程度和特色资源分布存在空间耦合性,农业产业主要围绕特色农产品建立,但发育程度低、品牌机制尚未建立。五、对于农业转型动力机制,主流学派主要倾向于“社会中心范式”和“国家中心范式”,官僚、资本等力量裹挟下的“内卷”现象不可避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农民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诉求和政府力量的介入共同推动农业转型。六、机械化水平、灌溉条件、土地流转、种植结构、教育水平、科研强度等和农业剩余价值呈现明显正相关,和灾害水平、教育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土地流转和教育水平是影响农业剩余价值的主要因素,这种结果和“社会中心范式”不谋而合。通过上述分析,甘肃省农业转型发展应该在社会和政府等要素共同支撑下,通过整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延长产业链、加速流转、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培育主体品牌、加强科技投入等措施。使农业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甘肃省农业转型发展。
王瑞,龚大鑫,窦学诚,王调丽[6](2019)在《区域特色农业地理品牌农户维护意愿分析——以“静宁苹果”为例》文中提出农户作为区域特色农业地理品牌的使用者和利益主体,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搭便车"的投机行为,产生品牌管理危机。文章从农业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静宁苹果"为例,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维护区域地理品牌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苹果种植面积、农户对品牌的认知程度、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等多个因素对农户参与品牌维护行为意愿产生综合正向影响。最后,从提高农户对品牌的理性认知、加大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以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农民参与品牌维护意愿的建议。
秦春林[7](2019)在《甘肃省“十三五”以来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重点》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近年来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借鉴东部省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甘肃省农业信息应用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归纳了甘肃省"十三五"以来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发展重点是: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服务标准研究;农业信息综合感知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业农村信息化三网融合平台研究;特色农产品精细化管理和质量追溯研究;基于物联技术的农产品物流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苏洋[8](2019)在《张家口市阳原县信息扶贫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相继问世,从上世纪中叶起,人类逐步步入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也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迅速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也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和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提升,网民规模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互联网信息设备带来的便利,通过信息设备和技术发家致富。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截止2018年底,全国尚有1660万贫困人口,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扶贫方式和方法已经很难奏效,贫困地区的贫困现状已经出现了“经济贫困+信息贫困”的复合型特征,严重阻碍着我国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实行信息扶贫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普及信息设备、提升信息技术等方式提高农村的信息资源丰裕度,提升农民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帮助其确立信息脱贫和信息致富的信念,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贫困问题。本文的主体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第三章,即张家口市阳原县的贫困现状的调研。本章首先论述了实地调研的经过,随后分析了贫困人口的分布和收入现状,最后是对农村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农村扶贫服务主体建设现状的调研。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第四章,该章是对张家口市阳原县信息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的分析。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第五章,该章是针对农村信息扶贫所提出的对策。该章首先对国内外成功的信息扶贫实践经验进行借鉴,而后对张家口市阳原县应采取的信息扶贫对策进行有益的探讨。
赵有红[9](2016)在《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果品的消费需求变得越来越大,而苹果则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常见的消费果品。我国是全球主要的苹果产区,也是全球苹果产量最大的国家。本文以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甘肃省静宁县为案例,从产业基地发展、龙头企业扶持、品牌建设等多个视角入手,对当前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当前苹果产业发展的不足,提出了符合静宁县发展实际的苹果产业对策。在本文的研究中综合采用了文献分析、实地考察、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通过研究得出:首先,静宁县在推动苹果产业的发展上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引导、示范推广与培训”的发展道路。在推动苹果园的现代化管理上,静宁县与科研机构和本地农业企业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在推动本地区苹果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上走出了坚实的步伐,为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其次,静宁县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形成了完善的产、加、销体系。静宁县持续推进本地区苹果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优先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中小企业和农户发展的道路。同时,还不断完善相关的服务配套设施,走出了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发展相互促进的新道路。再次,静宁县在苹果产业的深化发展、营销创新以及品牌建设上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静宁县要促进其苹果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质量求生存,提升苹果管理水平、做大做强静宁苹果文化、激发苹果产业发展活力形成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开拓及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强化静宁县苹果企业品牌形象建设,从而最终实现静宁县苹果产业的经济效益大力提升。第四,静宁县在推动苹果产业的发展道路上还存在产业基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滞后,互联网视域下静宁县苹果营销渠道落后,国际物流发展不足制约苹果产业的外向型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应当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来建设苹果产业基地,实现产业链条的培育与拓展延伸,积极推动互联网视域下静宁县苹果营销渠道的变革,科学发挥政府职能完善静宁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也是推动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策略。
王菲菲[10](2016)在《农业信贷对苹果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研究 ——基于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区调研的实证分析》文中指出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苹果产业是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代表性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提高苹果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仅是实现苹果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对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新背景下,结合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研究农业信贷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路径,对于从农村金融的角度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农业信贷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增长和发展。2014年,我国农业贷款余额(本外币)达到3.0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1.6%。那么,农村金融支持尤其是农业信贷支持对苹果产业的经济增长、经济效率和技术效率改进是否存在促进作用?假如确实存在促进作用,它是通过怎样的机制促进苹果产业的发展的?这种影响作用有多大?具体影响路径是怎样的?这些将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基于以上思路,本文在分析农业信贷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互关系及作用路径的基础上,利用对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代表性的苹果重点种植基地县调研所获取的数据,就农业信贷对苹果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据此提出了促进苹果主产区农业信贷支持苹果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乃至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首先,本文以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为基础,回顾和梳理了全要生产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本理论和测度方法。同时,归纳和整理了农村金融理论的演变过程,并基于此探讨了农业信贷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其次,根据调研实际,对调研时间、地点、抽样方法、问卷设计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并根据样本情况,对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代表性的样本苹果重点种植基地县的农业信贷和苹果生产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随后,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和各省市统计数据,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对样本地区苹果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以此为基础,利用Hansen的门槛面板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信贷对苹果全要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路径。最后,总结研究结果,并结合现状分析,就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农业信贷资源配置、农村人才制度安排和农业科技的推广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并针对本文的不足,提出了后续研究思路。最终,本文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农业信贷对苹果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非线性门槛特征。具体来说,当苹果种植户的人力资本处于初等水平时,农业信贷对苹果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着;而对于具有中级人力资本水平的苹果种植户来说,农业信贷主要通过促进苹果生产技术效率改善来促进苹果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当苹果种植户的人力资本水平处于高等水平时,农业信贷支持不仅能够促进苹果生产技术效率的改进,而且能够通过推动苹果生产技术创新而显着促进苹果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二、静宁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宁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2)农业信息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农村信息化内容 |
二、农村信息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
2.1农村信息化是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
2.2农村信息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
2.3农村信息化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 |
2.4农村信息化是实现农村现代化文明的有效措施 |
三、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
3.1大力发展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
3.2加快农村信息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 |
3.3强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
3.4不断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 |
四、结束语 |
(3)区域专业化视角下静宁县农户农业组织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关于农业区域专业化的研究 |
2.2 关于农业组织化的研究 |
2.3 关于区域专业化与农业经营组织关系的研究 |
2.4 研究述评 |
3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3.2 理论基础 |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4.1 研究内容 |
4.2 研究方法 |
4.3 技术路线图 |
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5.1 研究创新 |
5.2 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区域专业化视角下农业组织化发展现状 |
1 苹果特色产品区域专业化发展实践 |
1.1 区域专业化格局已经形成并持续扩大 |
1.2 苹果产业专业化投入增加 |
1.3 苹果产业的社会经济影响与日俱增 |
2 苹果产业组织发展状况及参与主体特征 |
2.1 苹果产业组织发展现状 |
2.2 参与苹果产业的各经营主体特征 |
第三章 农业组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成因 |
1 发展组织化的资源基础薄弱 |
2 果农对于相关组织的参与度不高 |
3 苹果产业相关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低 |
4 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完善 |
第四章 农户参与农业经营组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
1.1 数据来源 |
1.2 变量选择与说明 |
2 方法选择及模型构建 |
2.1 方法选择 |
2.2 模型构建 |
3 模型估计结果与讨论 |
3.1 模型检验 |
3.2 模型估计结果 |
3.3 结果分析讨论 |
第五章 区域专业化背景下农业组织化发展实践案例分析 |
1 静宁县红六福果业有限公司 |
1.1 公司基本概况 |
1.2 农业组织化运行模式 |
2 甘肃德美地缘林果专业合作社 |
2.1 合作社基本概况 |
2.2 农业组织化运行模式 |
3 案例的评价及经验借鉴 |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1.研究结论 |
2 对策建议 |
2.1 加强宏观调控和扶持,营造组织化提升的外部制度条件 |
2.2 合理规划苹果基地规模,为农业组织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
2.3 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组织带动农户的引领作用 |
2.4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果农参与农业组织化的程度 |
2.5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夯实农户组织化的人才基础 |
2.6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专业能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区域专业化视角下农业组织化问题研究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
导师简介 |
(4)基于大数据技术甘肃苹果种植环节的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3 研究述评 |
3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3.1 概念界定 |
3.2 理论基础 |
4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内容 |
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5.1 研究方法 |
5.2 技术路线图 |
6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6.1 创新点 |
6.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标准 |
1 HACCP标准 |
2 苹果种植质量标准 |
3 苹果种植环节HACCP分析 |
3.1 苹果种植环节潜在危害点(HA)分析 |
3.2 关键控制点(CCP)的确定 |
3.3 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苹果种植环节HACCP计划书 |
第三章 传统模式下甘肃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分析 |
1 传统模式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现状 |
1.1 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效果显着 |
1.2 质量管理技术不断提高 |
1.3 质量管理标准逐渐完善 |
2 传统模式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2.1 果园质量管理方法水平较低 |
2.2 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 |
2.3 对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认识不足 |
第四章 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分析 |
1 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现状 |
2 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优势分析 |
2.1 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的管理标准化程度高 |
2.2 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的管理流程严格规范 |
2.3 大数据技术苹果种植环节的质量管理效率高 |
2.4 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的质量管理模式先进、数据处理精准 |
2.5 结论 |
第五章 大数据技术下甘肃省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制约因素及改进措施 |
1 制约因素 |
1.1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初期投资成本高 |
1.2 大数据质量监测预警系统不健全 |
1.3 大数据技术与苹果种植业质量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
1.4 果农理念落后,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重视程度不够 |
2 改进措施 |
2.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搭建大数据应用平台 |
2.2 建立健全大数据监测预警系统 |
2.3 引进和培养大数据和农业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
2.4 加强政府宣传,树立果农信息化管理的理念 |
2.5 全面推广农业信息化应用,转变苹果主产区经济发展动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苹果大数据标准体系 |
附录 B 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
导师简介 |
(5)甘肃省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相关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拟创新之处与不足 |
1.5.1 拟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业产业 |
2.1.2 农业产业转型 |
2.1.3 农业产业转型特征 |
2.2 理论基础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2 产业价值链理论 |
2.2.3 交易成本理论 |
2.2.4 创造性破坏理论 |
2.2.5 市场失灵理论 |
第三章 甘肃省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现状 |
3.1 甘肃省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环境分析 |
3.1.1 甘肃省农业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
3.1.2 甘肃省农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
3.1.3 甘肃省农业发展环境变化应对 |
3.2 甘肃省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现状分析 |
3.2.1 甘肃省农业生产区位优势 |
3.2.2 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自然条件现状 |
3.2.3 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 |
3.2.4 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人力资源现状 |
3.2.5 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生产经营状况 |
第四章 甘肃省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水平测度及协调性分析 |
4.1 农业产业发展状况指标体系建设 |
4.2 数据来源 |
4.3 研究方法 |
4.3.1 熵权法 |
4.3.2 区域指数计算 |
4.3.3 综合发展指数测度 |
4.4 农业产业发展整体协调性水平 |
4.4.1 农业产业协调发展水平测度 |
4.5 测评结果 |
4.5.1 甘肃省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状况分析 |
4.5.2 农业产业发展协调性分析 |
4.5.3 农业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度对比分析 |
第五章 甘肃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动力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 |
5.1 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动力机制分析 |
5.1.1 “社会中心范式”下的农业产业转型动力机制分析 |
5.1.2 “国家中心范式”下农业产业转型动力机制分析 |
5.1.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农业产业转型动力分析 |
5.2 甘肃省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5.2.1 影响农业产业发展因素指标体系建立 |
5.2.2 数据来源 |
5.2.3 模型分析 |
5.2.4 多重共线性检验 |
5.2.5 回归结果 |
第六章 甘肃省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方向及路径 |
6.1 甘肃省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演变 |
6.2 甘肃省农业产业转型方向 |
6.2.1 规模化生产 |
6.2.2 产业化生产 |
6.2.3 数字化生产 |
6.2.4 绿色化生产 |
6.3 甘肃省农业产业转型发展路径 |
6.3.1 尊重地区差异,合理规划发展路径 |
6.3.2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相关服务水平 |
6.3.3 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 |
6.3.4 加速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主体 |
6.3.5 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农业” |
6.3.6 培育自主品牌,发展特色农业 |
6.3.7 改良作物品种,提高科研转化效率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区域特色农业地理品牌农户维护意愿分析——以“静宁苹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户参与品牌维护意愿的理论分析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数据来源 |
2.3变量选择 |
2.4 模型选择 |
3 结果分析 |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2模型结果分析 |
3.3 影响因素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7)甘肃省“十三五”以来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2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
2.1 涉农网站建设 |
2.2 涉农信息系统建设 |
2.3 智慧农业与物联网应用 |
2.4 农业大数据应用 |
3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3.1 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县等多种项目积极开展 |
3.2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成效显着 |
3.3 农村电子商务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 |
4 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
4.1“12316三农服务热线” |
4.2 益农服务平台 |
5 农业信息应用典型案例 |
5.1“三农服务热线”+特色产业模式 |
5.2 甘肃良源公司“基地+贮藏+电子商务+物流”苹果产业发展模式 |
5.3 陇西县“新媒体+APP”模式 |
6 存在的问题 |
6.1 农业信息化经费投入不足 |
6.2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程度低 |
6.3 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缺乏 |
7 发展研究重点 |
7.1 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服务标准研究 |
7.2 农业信息综合感知技术研究与示范 |
7.3 农业农村信息化三网融合平台研究 |
7.4 特色农产品精细化管理和质量追溯研究 |
7.5 基于物联技术的农产品物流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
(8)张家口市阳原县信息扶贫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2 农村贫困地区信息扶贫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信息贫困概念 |
2.1.2 信息扶贫概念 |
2.2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
2.2.1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基本内涵 |
2.2.2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解读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三大战略资源”理论 |
2.3.2 精准扶贫基本方略 |
2.3.3 信息扶贫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张家口市阳原县农村贫困现状调研 |
3.1 张家口市阳原县农村贫困调研分析 |
3.1.1 问卷设计 |
3.1.2 样本选择 |
3.1.3 数据统计分析 |
3.1.4 结果总结 |
3.2 贫困人口现状 |
3.2.1 贫困人口分布现状 |
3.2.2 贫困人口收入现状 |
3.3 扶贫开发现状 |
3.3.1 农村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3.3.2 农村扶贫服务主体建设现状 |
3.4 信息服务对改进贫困的意义与作用 |
3.4.1 信息服务队改进贫困的意义 |
3.4.2 信息服务队改进贫困的作用 |
3.5 本章小结 |
4 张家口市阳原县信息扶贫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张家口市阳原县信息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信息资源丰裕度低 |
4.1.2 信息基础配套设施和设备严重不足 |
4.1.3 信息服务团队和机构建设待提高 |
4.1.4 信息教育不足和失位 |
4.2 问题成因分析 |
4.2.1 各界对信息重要性认识程度不足 |
4.2.2 硬件设备拥有率低导致信息化程度低 |
4.2.3 忽视信息服务团队和机构在信息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
4.2.4 未能给予信息教育以足够的重视 |
4.3 本章小结 |
5 农村信息扶贫的对策 |
5.1 加强信息扶贫领域宣传教育工作 |
5.1.1 在信息意识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
5.1.2 在信息技术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
5.2 国内外主要国家和地区信息扶贫经验借鉴 |
5.2.1 国外信息扶贫经验借鉴 |
5.2.2 国内信息扶贫经验借鉴 |
5.3 张家口市阳原县应采取的对策 |
5.3.1 丰富信息资源保证农民“留得住” |
5.3.2 完善信息基建促进信息技术“用得上” |
5.3.3 建设信息服务团队和机构保证“找得到”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国际和国内苹果产业发展概况 |
2.1 世界苹果产业发展概况 |
2.1.1 苹果在世界果品生产中的概况 |
2.1.2 进出口贸易 |
2.1.3 消费和加工产业化发展 |
2.2 我国苹果产业发展概况 |
2.2.1 生产进入稳定阶段 |
2.2.2 区域优势逐步显现 |
2.2.3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
2.2.4 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
第三章 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效益分析 |
3.1 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
3.1.1 地理条件优势突出 |
3.1.2 产业基地初具规模,果品主导地位突显 |
3.1.3 全面推广先进技术,加快标准化生产步伐 |
3.1.4 逐步凸显品牌效应,稳步扩大出口创汇 |
3.1.5 快速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
3.1.6 不断拓展销售市场 |
3.1.7 不断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
3.2 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
3.2.1 果品品质优良 |
3.2.2 生产成本低 |
3.2.3 标准化程度高 |
3.2.4 群众观念认同感强 |
3.3 苹果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条件 |
3.4 苹果产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
3.4.1 转变了农业生产发展方式 |
3.4.2 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
3.4.3 带动地方工业发展,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
3.4.4 促进劳动力转移 |
3.4.5 生态效益明显 |
第四章 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4.1 产业基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滞后 |
4.1.1 标准化生产程度偏低 |
4.1.2 果品产业布局不均衡 |
4.2 互联网视域下静宁县苹果营销渠道变革存在问题 |
4.2.1 静宁县果农、果企的信息获取成本较高 |
4.2.2 苹果营销渠道电商化变革的人才支持不足 |
4.2.3 苹果营销渠道电商化变革的物流支持不足 |
4.2.4 苹果营销渠道电商化变革的现代支付手段支持不足 |
4.3 苹果出口存在制约因素 |
4.3.1 苹果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
4.3.2 出口企业品牌实力不高 |
4.3.3 出口的苹果附加值低 |
4.4 国际物流发展不足,制约苹果产业的外向型发展 |
第五章 静宁县苹果产业提升路径分析 |
5.1 苹果产业基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
5.2 产业链条培育与拓展延伸 |
5.3 积极推动互联网视域下静宁县苹果营销渠道的变革 |
5.3.1 打破传统营销思维禁锢协调处理与传统营销渠道的冲突 |
5.3.2 强化农村信息化与物流基础建设对营销变革的支撑作用 |
5.3.3 提升苹果营销渠道的电商人才支持力度 |
5.4 科学发挥政府职能,完善静宁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5.4.1 提高静宁县政府公共财政支出职能发挥的水平 |
5.4.2 立法规范静宁县公共财政支持行为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建议 |
6.2.1 提升苹果基地管理水平 |
6.2.2 做大做强静宁苹果文化 |
6.2.3 激发苹果产业发展活力形成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
6.2.4 开拓及优化出口市场结构 |
6.2.5 强化静宁县苹果企业品牌形象建设 |
6.2.6 强化苹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
6.2.7 利用网络营销促进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10)农业信贷对苹果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研究 ——基于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区调研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5.3 论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 |
2.1 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理论 |
2.1.1 全要素生产率基本理论 |
2.1.2 农业全要生产率理论 |
2.1.3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法回顾 |
2.2 金融发展与农村金融相关理论 |
2.2.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及演化过程 |
2.2.2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2.3 农业信贷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 |
2.3.1 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的理论基础 |
2.3.2 麦金农模型:农业信贷与技术投资选择 |
2.3.3 农业信贷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作用途径 |
2.4 小结 |
第三章 苹果主产区的调查设计与现状分析 |
3.1 调研说明与样本情况 |
3.1.1 调查说明 |
3.1.2 问卷设计 |
3.1.3 样本基本情况 |
3.2 调研样本苹果主产区农业信贷发展与现状分析 |
3.2.1 调研样本苹果主产区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
3.2.2 调研样本地区苹果生产现状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农业信贷对苹果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
4.1 计量模型的设定 |
4.2 主要变量设计及测度 |
4.2.1 苹果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标选取、测算与分解 |
4.2.2 苹果主产区农业信贷水平衡量指标的选取与测算 |
4.2.3 门槛变量和控制变量 |
4.3 农业信贷对苹果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4.4 农业信贷对苹果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4.5 农业信贷对苹果生产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5.2 对策与建议 |
5.3 不足之处 |
5.4 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静宁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履行研究 ——以静宁苹果产业为例[D]. 李红亚.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农业信息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方耀如,方芳. 中国新通信, 2021(12)
- [3]区域专业化视角下静宁县农户农业组织化问题研究[D]. 石小春. 甘肃农业大学, 2021(10)
- [4]基于大数据技术甘肃苹果种植环节的质量管理研究[D]. 何莉. 甘肃农业大学, 2021(11)
- [5]甘肃省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研究[D]. 赵晓菲. 兰州大学, 2021(12)
- [6]区域特色农业地理品牌农户维护意愿分析——以“静宁苹果”为例[J]. 王瑞,龚大鑫,窦学诚,王调丽. 农业科技管理, 2019(04)
- [7]甘肃省“十三五”以来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重点[J]. 秦春林. 甘肃农业科技, 2019(08)
- [8]张家口市阳原县信息扶贫问题研究[D]. 苏洋.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9]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D]. 赵有红. 兰州大学, 2016(06)
- [10]农业信贷对苹果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研究 ——基于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区调研的实证分析[D]. 王菲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