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运输系统的产生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臣[1](2020)在《基于地铁的城市快递物流智能运输系统的设计》文中提出人们的生产生活对于快递物流的需求在逐年增加,快递物流的运输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针对快递物流提出基于地铁的智能化运输系统,将在未来极大程度地提高城市物流体系的运行效率,改善人们的使用体验。这就需要研究设计人员突破现有的物流体系框架,采用创新性的设计理念,打造出高效环保的地铁物流系统,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和快递物流行业朝着现代化、科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杨利强[2](2020)在《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运输宠物箱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宠物的情感需求日渐强烈,宠物智能硬件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关于宠物智能硬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用场景,宠物的运输场景属于真空区域。本文以5kg以下小型猫狗宠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用户访谈、竞品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用户需求,确定设计目标,结合物联网技术,研究设计符合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的智能运输宠物箱,解决宠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同时加强该场景下的人与物的情感连接度。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智能运输宠物箱硬件系统设计研究。构建基于stm32芯片的物理信息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将传感器、控制器、人和物结合在一起,实现宠物运输流程信息化和远程管理控制。2、智能运输宠物箱人机界面设计研究。根据用户体验原则和互联网产品流程设计方法,结合设计案例,从用户的感官、行为、情感三个体验层次出发进行产品交互与视觉设计,并通过jave等计算机语言实现APP的安卓客户端开发。3、智能运输宠物箱产品造型设计研究。本文调研并分析了产品的使用场景、运输要求、结构尺寸等影响因子,依据形态学、色彩学、设计心理学等设计方法,对产品的造型、结构、材质、色彩进行设计研究,并最终产出一套产品方案模型。本课题通过智能运输宠物箱的设计研究,实现了宠物装备在运输场景中的智慧赋能,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宠物运输场景中的人、物、环境的信息闭环,在解决宠物的安全运输问题的同时,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提高了该场景下的用户体验度。
朱春生,员兰[3](2020)在《智能运输系统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在现代物流中运输、存储、配送等环节都与智能运输系统息息相关,智能运输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现代物流的信息化程度,提高了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流通效率,从而大幅度降低物流的成本和耗时,提高交通运输行业服务效率。文章从智能运输系统着手,分析并探讨智能运输系统在现代物流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可以为提高现代物流发展水平提供一些帮助。
张泽[4](2020)在《面向智能运输系统的C-V2X车载终端研发》文中认为交通问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愈演愈烈,汽车产业正形成以车联网为基础,衍生出各种技术以解决道路安全、交通拥堵等问题。V2X作为车联网技术的衍生,目前有DSRC和C-V2X两种不同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车与远程服务器、车与交通设施的互通互联,通过信息交互和算法的优化,形成一个完整的协作式智能运输系统,用以预警交通安全问题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本文以智能运输系统中的V2X车载终端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DSRC和C-V2X两种通信技术,确立以C-V2X通信技术、嵌入式的研发方案。V2X车载终端的开发包括软件和硬件的开发,硬件开发以硬件电路图设计为核心,软件以嵌入式Linux底层设计为基础,通信功能实现为核心。研发的V2X车载终端实现了车辆与其他子系统之间数据的处理和传输,可满足构建智能运输系统的通信需求。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基于C-V2X通信技术,设计了以IMX6.Q为主处理器、DMDxx为通信模组的MCU+MPU+LTE-V的车载终端硬件系统。对11个模块之间的硬件接口进行定义,保证了系统各个模组之间的高效通信。设计了车载终端的电源系统及各类芯片的外围电路,并对整个硬件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实现车载终端高可靠、高性能的运行。2.基于ARM9架构和Linux开发环境开发车载终端的软件系统,完成了U-Boot及Kernel的配置,使用Busybox工具建立Jffs2文件系统,完成嵌入式Linux移植工作。利用Socket协议族设计了CAN、NET通信套接字,实现了终端通信功能,并设计V2X数据传输结构及车速引导的场景算法。3.根据国标及设计要求对研发的车载终端进行电性能、EMC和射频性能实验,利用云平台与终端进行通信功能和通信协议的联合调试,结果表明车载终端的软硬件系统符合设计规范。最后进行了V2X的场景实车测试,实现了城市道路车速引导的功能,验证了车载终端在实际场景下的功能。
刘浴[5](2020)在《A公司运输管理智能转型分析及实施》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工业4.0的背景下,客户需求呈现多样性、生产制造变得柔性化、设施设备转向智能化,而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撑,也逐渐从粗放式向高效、智能、协同、创新方向发展,实现了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与此同时,一系列相关政策开始出台,传统物流服务模式被颠覆,“互联网+”高效物流模式逐渐建立,智慧物流开始走进大家的视野。众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在此背景下积极探寻自己的转型之路,并建立智能化的运输管理体系,打造智能化管理平台,以提升其供应链服务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本文以第三方物流A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运输管理场景的内外部需求,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方法获得一手数据。从其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作业流程、服务模式等角度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出合适的智能化产品模型及运输管理体系来解决运输管理的核心问题,并提出详尽的实施建议。本文第一章主要是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提出具体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二章提出论文相关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第三章对A公司的运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其核心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四章对A公司的智能转型方案进行设计;第五章提出了智能转型的具体实施方案;第六章,主要对论文的研究成果与不足进行总结。本文通过对A公司的运输管理向智能化转型进行研究与设计,旨在找出传统物流企业在流程、组织、信息系统、服务模式方面存在的痛点问题,并通过作业数据链、对象数据链、状态数据链实现货物运输的全生命周期、透明化管理,为A公司向智能物流的转型提供指引,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同时希望能为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构建智能化运输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董宝辉[6](2019)在《智能运输平台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世界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浩瀚的太空中有越来越多的未知区域等待着人们去探索。但是受未探索地域周围环境的影响,许多地域人类现在还无法直接涉足,这就需要具有无人驾驶、智能控制等功能的运输平台系统在该领域发挥作用。在智能控制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把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到中国的航天领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人类探索的脚步延伸,相信在未来的探索中,智能运输平台也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研究开发出一套基于西门子控制和无线遥控复合控制的智能运输平台系统,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以西门子PLC为控制中心,搭建智能运输平台的自主控制系统,以实现对运输平台的自动驾驶控制。根据运输平台自动控制的需要,选取合适的PLC和扩展模块,采用光电传感器采集数据,搭建探测、处理和执行等自动控制系统;编写梯形图语言,对控制系统实现自主智能控制。(2)以无线局域网为通信手段,搭建通过RTP实时传输协议,设计智能运输平台的远程控制系统。利用“工业控制板+Ardiuno”的硬件结构,在构建RTP实时远程传输协议的基础上,实现了智能交通平台的运动控制功能,并将Direct Show流媒体处理技术应用于RTP传输协议。通过Filter结构设计,实现了控制信息从运输平台到控制网络的实时传输,实现了对智能运输平台的视频和信息远程传输的功能。(3)采用两种控制方式对智能运输平台系统进行现场实测,保证平台系统的可靠性,使该平台系统贴近实际航天等领域应用的需要。
邹源[7](2019)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运输在途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物流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海量的业务给企业的运输在途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以纯人手方式进行管理为主的传统运输在途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高、效率非常低下,容易出现货物延期、物品丢失等现象,保密性也难以得到保障,配送过程中物品的状态难以及时获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很多应用领域,极大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因此,基于物联网的运输在途管理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对智能运输在途管理进行研究,根据互联网三层结构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硬、软件设计,基于物联网、Java EE、面向服务的架构(SOA)、Web services、微信小程序等技术,最终开发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基于货物维度的智能运输在途管理平台并真正上线投入运营。该智能运输在途管理平台的整体功能架构由前端硬件(物流箱),后端信息处理平台二个部分组成。前端硬件(智能物流箱)利用通讯模块组、蓝牙、语音芯片和RFID等硬件设备采集物流的在途运输信息(例如位置和状态),并通过通讯模块组以无线通信的方式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后端信息处理平台。后端信息处理平台建立在Java EE架构上,以网页的形式显示各类运输在途数据信息。平台主要包括智能箱管理、开关箱管理、箱子心跳信息管理、订单管理、签收异常管理、电子围栏管理、数据分析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等几大功能模块,同时后端处理平台可以和前端硬件通过蓝牙和移动网络通讯技术进行双向的数据交互。本文设计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运输在途管理平台有机融合了物联网技术与运输在途管理,利用通信网络、蓝牙技术及相关元器件,将物联网相关技术集成到物流箱中,实现基于“货物”维度的在途跟踪、监控等智能化管理,旨在运用物联网技术改变物流运输在途管理的方法和模式,提升在途物品的安全性,对具体物品的在途运输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具有现实实践意义。
曹思娴[8](2018)在《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运输系统方面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任何电子设备之间都进行着信息交换和通信。智能运输的相关研究也逐渐深入,并发展成为推动整个道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智能运输系统"。本文首先对电子信息技术以及智能运输系统作出相关介绍,其次介绍了相关的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最后对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运输系统中的应用做出总结和展望。
章晨辉[9](2017)在《某物流企业供应链数字化水平评估体系及提升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企业对于自身供应链数字化水平无法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评估,同时也存在数字化水平在不同维度差异巨大,难以有效评估企业综合水平,此外对于数字化水平不足的各个方面也无法制定合理优先提升路径。通过建立一套涵盖过往数字化水平评估体系优点,并考虑到供应链从端到端、从战略到实施、从实物流到信息流各个方面的全新供应链数字化评估体系以及针对评估结果的提升路径,可以帮助企业找到自身在数字化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了解对于企业来说提升各种不足之处的优先顺序,帮助企业找到一条可行高效的提升之路。甚至对于部分企业来说,随着数字化水平的提升,该企业的产品价值也可能发生重大改变,产品的增值点可能从原先的跑量低附加值变成了定制化高附加值,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制造转型,成为真正智能制造典范。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使用一套标准的评估体系,可以帮助行业内企业通过横向比较去了解自身数字化水平所在,避免盲人摸象,从而有的放矢地区提升自己;同样也可以帮助行业去认识到行业本身整体水平,对标国外先进水平后充分认识到行业内差距究竟在什么方面,该方面的主要数字化水平的差距在哪些具体抓手,对于这些抓手又该如何进行提升。通过标准化体系的对标之后,对于这些问题都会有一个更清晰更可靠的答案。本篇针对供应链六大价值动因在数字化方面的应用程度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对数字化应用水平的全面评估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识别各评估项的相对权重来确立评估项对企业的重要程度,从而获得该企业在数字化水平的综合得分。进而基于各评估项得分和评估项的重要程度给出企业在数字化水平上的提升路径,帮助企业可以认清企业现状,结合企业战略有的放矢地稳步提升企业供应链的数字化水平。
梅新明,周洲[10](2016)在《基于PKI的交通运输信任体系框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及智能交通的快速发展,面向智能运输系统的信任体系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立足于对国内外信息安全应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以面向智能运输系统的公钥基础设施为基础,构建面向智能运输系统的信任体系,实现智能运输系统中车-车、车-路以及车-人的安全通信与协调。
二、智能运输系统的产生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能运输系统的产生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地铁的城市快递物流智能运输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影响城市快递物流智能运输系统设计的重要因素 |
2.1 合理的设计 |
2.2 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
2.3 科学的规划 |
3 完善基于地铁的城市快递物流智能运输系统设计的举措 |
3.1 完善相关设计标准和设计体系 |
3.2 提升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设计水平 |
3.3 因地制宜地设计城市快递物流智能运输系统 |
3.4 保障设计和施工的质量 |
3.5 激发设计人员的主动创新意识 |
4 结语 |
(2)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运输宠物箱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国内外应用现状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6 论文结构框架图 |
第二章 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运输宠物箱的理论及定需研究 |
2.1 用户体验理论概述 |
2.1.1 用户体验的定义 |
2.1.2 用户体验的沿革 |
2.1.3 用户体验的要素划分 |
2.2 智能运输宠物箱的定位分析 |
2.2.1 智能运输宠物箱的应用场景 |
2.2.2 智能运输宠物箱的目标人群 |
2.2.3 智能运输宠物箱的用户体验升级 |
2.3 智能运输宠物箱的需求分析 |
2.3.1 宠物生理需求 |
2.3.2 数据传输稳定性需求 |
2.3.3 用户情感需求 |
第三章 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运输宠物箱的设计分析 |
3.1 宠物运输箱产品分析 |
3.1.1 宠物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1.2 宠物运输箱的分类及特征 |
3.1.3 宠物运输箱的设计要求 |
3.2 智能运输宠物箱产品设计分析 |
3.2.1 产品造型设计分析 |
3.2.2 人机界面设计分析 |
3.2.3 宠物智能硬件技术运用分析 |
3.3 智能运输宠物箱的用户体验设计分析 |
3.3.1 智能运输宠物箱的用户体验要素分析 |
3.3.2 智能运输宠物箱的用户体验设计流程分析 |
3.3.3 用户体验的模型及验证方法 |
第四章 智能运输宠物箱硬件系统设计 |
4.1 智能硬件系统构成 |
4.2 数据获取与处理 |
4.2.1 芯片的分析与选取 |
4.2.2 传感器的分析与选取 |
4.3 数据信息传输 |
4.3.1 信息传输方式分析 |
4.3.2 信息传输安全分析 |
4.4 前端开发实现 |
4.4.1 前端实现方式分析 |
4.4.2 第三方接口应用 |
第五章 智能运输宠物箱设计实践 |
5.1 智能运输宠物箱设计定位 |
5.1.1 用户定位 |
5.1.2 市场定位 |
5.1.3 商业模式定位 |
5.2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5.2.1 业务流程与信息架构 |
5.2.2 交互原型 |
5.2.3 视觉设计 |
5.3 智能运输宠物箱产品设计 |
5.3.1 方案草图 |
5.3.2 建模及渲染 |
5.3.3 产品效果图 |
5.3.4 设计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智能运输系统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智能运输系统概述 |
1.1 智能运输系统的调度指挥功能 |
1.2 货运运输管理功能 |
2 现代物流系统概述 |
3 智能运输系统在现代物流中的具体应用 |
3.1 收集、处理运输车辆信息 |
3.2 定位管理运输车辆的运输信息 |
3.3 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监督和控制 |
3.4 智能运输系统与快递分拣系统的结合 |
4 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前景 |
4.1 运输、配送无人化 |
4.2 智能运输系统与无人化仓储库配合 |
5 结束语 |
(4)面向智能运输系统的C-V2X车载终端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V2X技术的研究进展 |
1.2.1 V2X技术介绍 |
1.2.2 V2X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V2X的产业化进展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V2X车载终端的开发需求分析 |
2.1 智能运输系统的架构介绍 |
2.2 C-V2X通信技术的详解 |
2.2.1 PC5 接口关键技术详解 |
2.2.2 Uu接口关键技术详解 |
2.3 V2X车载终端功能和性能开发的需求 |
2.3.1 车载终端的性能需求 |
2.3.2 车载终端的功能需求 |
第三章 面向V2X车载终端的硬件系统设计 |
3.1 V2X终端的整体架构设计 |
3.2 芯片的选型和硬件接口规范 |
3.2.1 MCU的选型要求 |
3.2.2 MPU的选型要求 |
3.2.3 LTE-V通信模组的选型要求 |
3.2.4 模块通信的硬件接口定义 |
3.3 V2X终端的硬件电路设计 |
3.3.1 电源的电路设计 |
3.3.2 GNSS模组的电路设计 |
3.3.3 CAN模组的电路设计 |
3.3.4 LTE-V的电路设计 |
3.4 V2X终端的可靠度研究 |
3.4.1 可靠性模型建模 |
3.4.2 可靠性计算和分析 |
第四章 面向V2X车载终端的软件系统设计 |
4.1 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搭建 |
4.2 V2X终端引导程序的配置和移植 |
4.2.1 引导加载程序的分析 |
4.2.2 U-Boot移植 |
4.3 V2X终端内核的配置和移植 |
4.3.1 Linux内核的分析 |
4.3.2 Linux内核移植的详细步骤 |
4.4 V2X终端根文件系统的创建 |
4.4.1 根文件系统的目录 |
4.4.2 根文件系统的创建流程 |
4.5 V2X终端功能的开发 |
4.5.1 CAN通信的实现 |
4.5.2 网络通信的实现 |
4.5.3 V2X的场景的设计 |
第五章 V2X终端的软硬件测试与场景验证 |
5.1 开发板性能的验证 |
5.1.1 开发板的电性能验证 |
5.1.2 开发板电磁兼容测试 |
5.1.3 开发板射频性能测试 |
5.2 模块设计的验证 |
5.2.1 GNSS模块的调试 |
5.2.2 CAN模块的调试 |
5.2.3 LTE-V模块的调试 |
5.3 底层代码的启动调试 |
5.4 V2X的场景测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5)A公司运输管理智能转型分析及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物流行业的发展 |
1.2.2 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 |
1.2.3 研究评析 |
1.3 研究框架与内容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物流透明管理理论 |
2.2 双边匹配理论 |
2.3 场景理论 |
2.4 流程优化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公司运输管理现状及问题 |
3.1 A公司简介 |
3.1.1 A公司发展历程 |
3.1.2 A公司主营业务 |
3.2 A公司运输管理现状 |
3.2.1 运输管理组织结构 |
3.2.2 运输管理业务流程 |
3.2.3 运输管理机制 |
3.3 A公司运输管理问题诊断 |
3.3.1 业务流程不规范 |
3.3.2 调度服务能力弱 |
3.3.3 利润率低 |
3.4 A公司运输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3.4.1 信息系统不完善 |
3.4.2 智能化程度低 |
3.4.3 缺乏大数据支撑 |
3.4.4 缺乏标准的业务操作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公司运输管理智能转型设计 |
4.1 运输管理需求分析 |
4.1.1 场景理论需求模型 |
4.1.2 参与主体需求分析 |
4.2 运输管理转型方向 |
4.2.1 创新科技技术的集成及应用 |
4.2.2 数据建设及应用 |
4.2.3 管理优化及服务模式创新 |
4.3 运输管理转型方案设计 |
4.3.1 智能调度系统研发 |
4.3.2 智能运输管理系统一体化 |
4.3.3 运输管理流程优化 |
4.3.4 组织结构调整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公司运输管理智能转型实施 |
5.1 智能调度系统实施 |
5.1.1 智能定价实施 |
5.1.2 智能推荐实施 |
5.1.3 智能议价实施 |
5.2 智能运输管理系统一体化实施 |
5.3 运输管理流程优化实施 |
5.3.1 建立运输管理标准作业流程 |
5.3.2 运输管理标准作业流程描述 |
5.4 组织结构调整实施 |
5.4.1 资源方面 |
5.4.2 制度方面 |
5.4.3 管理方面 |
5.5 保证措施 |
5.5.1 政策风险控制 |
5.5.2 经营风险控制 |
5.5.3 财务风险控制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智能运输平台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智能控制平台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
1.4 本文的组成与结构 |
第2章 智能控制运输平台系统的整体设计 |
2.1 总体设计要求 |
2.1.1 传动系统的设计要求 |
2.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要求 |
2.1.3 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要求 |
2.2 智能运输平台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
2.2.1 PLC控制器硬件组成及选型 |
2.2.2 伺服控制系统组成及选型 |
2.2.3 传感器的选型 |
2.3 智能运输平台无线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
2.3.1 主控制器(CPU) |
2.3.2 舵机与电机选择 |
2.3.3 光电编码器选择 |
2.3.4 倾角传感器选择 |
2.3.5 通信模块选择 |
2.3.6 图像传感器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智能运输平台自主控制系统设计 |
3.1 基于PID的伺服电机控制方法 |
3.1.1 数字化PID控制方法 |
3.1.2 伺服电机Simulink控制仿真 |
3.2 运输平台智能控制策略 |
3.2.1 避障与报警策略 |
3.2.2 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 |
3.2.3 运输平台能耗模型 |
3.2.4 运动偏差控制和最小转弯半径设计 |
3.3 自主控制程序设计 |
3.3.1 I/O接口 |
3.3.2 I/O分配表 |
3.3.3 运输平台直行控制 |
3.3.4 运输平台转弯控制 |
3.3.5 运输平台减速控制 |
3.3.6 运输平台照明控制 |
3.4 耗能最优轨迹仿真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智能运输平台远程控制系统设计 |
4.1 舵机远程控制方法 |
4.2 电机连接原理 |
4.3 智能运输平台的视频传输系统 |
4.3.1 智能运输平台视频发送Filter设计 |
4.3.2 控制台接收视频的Filter设计 |
4.4 智能运输平台系统远程通信质量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智能运输平台系统调试 |
5.1 智能运输平台系统实物搭建 |
5.2 性能测试试验 |
5.2.1 运输平台试验测试流程 |
5.2.2 运输平台自动驾驶试验 |
5.2.3 自动驾驶测试结论及问题 |
5.2.4 运输平台遥控驾驶试验 |
5.2.5 遥控驾驶测试结论及问题 |
5.2.6 综合实测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运输在途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结构 |
2 相关技术概述 |
2.1 物联网技术 |
2.2 Java EE平台 |
2.3 设计工具 |
2.4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
2.5 Web services技术 |
2.6 小程序技术 |
2.7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2 功能需求 |
3.2.1 订单管理 |
3.2.2 智能箱管理 |
3.2.3 开关箱管理 |
3.2.4 箱子心跳信息管理 |
3.2.5 在途订单管理 |
3.2.6 用户签收异常管理 |
3.2.7 电子围栏管理 |
3.2.8 数据分析管理 |
3.2.9 信息安全管理 |
3.3 非功能性需求 |
3.3.1 开放性 |
3.3.2 性能 |
3.3.3 可扩展性 |
3.3.4 安全性 |
3.3.5 界面友好性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设计 |
4.1 系统的设计原则 |
4.2 技术路线 |
4.2.1 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
4.2.2 采用面向组件的设计方法 |
4.2.3 利用XML作为数据交换标准 |
4.2.4 迭代开发模式 |
4.2.5 负载均衡 |
4.2.6 微信小程序 |
4.2.7 数据缓存技术 |
4.3 软件开发与运行平台选型 |
4.3.1 软件开发工具选型 |
4.3.2 应用服务器平台选型 |
4.3.3 数据库软件选型 |
4.3.4 操作系统软件选型 |
4.4 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
4.4.1 系统技术架构 |
4.4.2 网络拓扑结构 |
4.5 性能优化 |
4.5.1 性能优化途径 |
4.5.2 主要性能指标 |
4.6 总体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系统开发实现 |
5.1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5.1.1 订单管理 |
5.1.2 智能箱管理 |
5.1.3 签收异常管理 |
5.1.4 箱子实时监控 |
5.1.5 数据统计分析 |
5.1.6 系统管理 |
5.1.7 智能箱小程序 |
5.2 类图实现 |
5.2.1 订单管理 |
5.2.2 智能箱管理 |
5.2.3 异常反馈 |
5.3 数据库设计开发 |
5.3.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5.3.2 数据库表设计 |
5.3.3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
5.4 数据安全设计实现 |
5.5 病毒的防范 |
5.6 Web Service接口开发实现 |
5.6.1 订单管理 |
5.6.2 箱子实时监控管理 |
5.7 智能箱与后台服务器通信接口开发实现 |
5.7.1 0 x01登录 |
5.7.2 0 x08心跳包 |
5.7.3 0 x10GPS定位数据包 |
5.7.4 0 x11GPS离线定位数据包 |
5.7.5 0 x13状态包 |
5.7.6 0 x69WIFI定位数据包 |
5.7.7 0x B0单独控制gps wifi lbs开关 |
5.7.8 0 xB1协议下发修改设备域名端口 |
5.7.9 0 xA1协议下发修改设备副域名端口 |
5.7.10 0x48重启智能箱 |
5.7.11 0x49找设备 |
5.7.12 0x44停止数据上传 |
5.7.13 0x57同步设置数据 |
5.7.14 0x80手动定位 |
5.8 智能箱与小程序蓝牙通信接口开发实现 |
5.8.1 广播数据 |
5.8.2 检测电量 |
5.8.3 开锁 |
5.8.4 关锁 |
5.8.5 查询锁开关状态 |
5.8.6 获取令牌 |
5.8.7 通信协议 |
5.8.8 交互流程 |
5.9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后续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8)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运输系统方面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电子信息技术和智能运输系统 |
2.1 电子信息技术 |
2.2 智能运输系统 |
2.3 电子信息技术与智能运输系统的关系 |
3 智能运输系统中相关的电子信息技术 |
3.1 条形码技术 |
3.2 射频识别技术 |
3.3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 |
3.4 通信技术 |
3.5 传感器技术 |
4 总结与展望 |
(9)某物流企业供应链数字化水平评估体系及提升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主流数字化水平评估体系 |
2.2 主流评估体系的局限性 |
2.3 主流评估体系对于论文的参考价值 |
第3章 供应链数字化评估体系 |
3.1 数字化评估体系框架 |
3.1.1 体系层次结构 |
3.1.2 评价标准 |
3.2 数字化评估动因 |
3.2.1 供应链战略 |
3.2.2 规划 |
3.2.3 实物流 |
3.2.4 订单管理 |
3.2.5 协作 |
3.2.6 绩效管理 |
第4章 层次分析法及提升途径方法 |
4.1 权重系统的意义 |
4.2 权重系统的主要方法 |
4.2.1 层次分析法 |
4.2.2 熵权法 |
4.2.3 权重表选择结论 |
4.3 提升路径方法 |
第5章 供应链评估体系试点运用 |
5.1 企业选择 |
5.2 企业介绍 |
5.3 评估流程 |
5.4 评估过程 |
5.4.1 评估专家选定 |
5.4.2 数字化水平打分 |
5.4.3 权重打分 |
5.5 评估结果输出 |
5.6 结论展开 |
5.6.1 企业对打分的评估及修正 |
5.6.2 企业对低得分项的权重分析 |
5.7 评估体系的价值挖掘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本研究的结论 |
6.1.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智能运输系统的产生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地铁的城市快递物流智能运输系统的设计[J]. 王臣. 技术与市场, 2020(11)
- [2]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运输宠物箱设计研究[D]. 杨利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3]智能运输系统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J]. 朱春生,员兰. 工程技术研究, 2020(09)
- [4]面向智能运输系统的C-V2X车载终端研发[D]. 张泽. 河北工业大学, 2020
- [5]A公司运输管理智能转型分析及实施[D]. 刘浴.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6]智能运输平台系统设计[D]. 董宝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
- [7]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运输在途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实现[D]. 邹源.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8]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运输系统方面的应用[J]. 曹思娴. 数字通信世界, 2018(11)
- [9]某物流企业供应链数字化水平评估体系及提升路径[D]. 章晨辉.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10]基于PKI的交通运输信任体系框架[J]. 梅新明,周洲.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