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三维环境下叉车横置转向液压油缸CAD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范慧楚[1](2020)在《基于UG NX的叉车门架参数化CAD/CAE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叉车的市场需求量也急剧增加。近年来,叉车逐渐朝着系列化、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一系列叉车门架的形状结构基本不变,仅因吨位不同在尺寸上略有差异。结合参数化设计技术对通用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定制专用产品设计系统,能够有效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同时,在模型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过程中,也存在大量重复性工作。将参数化设计思想引入CAE领域,能够实现分析与优化过程的参数化驱动。近年来,在同一软件中完成建模与分析已成为CAD/CAE集成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某型号内燃叉车的两级门架为研究对象,针对叉车门架设计分析过程中工作量大、操作繁琐、修改困难等缺点,运用参数化设计技术和二次开发技术,以UG NX10.0为开发平台,采用NX Open C和NX Open C++混合开发的方式,在Visual Studio2012开发环境下使用C++语言对叉车门架关键零部件参数化CAD/CAE一体化系统进行开发。利用Menu Script和Block UI Styler工具设计用户菜单和对话框,实现人机交互功能。论文针对叉车门架参数化系统的设计需求,构建了系统四层体系架构,将系统总体划分为参数化建模、参数化分析和参数化优化三大模块,并对UG NX二次开发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最终确定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对参数化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表达式建立门架模型作为参数化模板文件。采用基于模型模板的二次开发方法,结合NX Open API接口函数对叉车门架参数化建模系统进行开发,通过程序控制实现了叉车门架关键零部件的快速建模。在参数化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叉车门架受力情况及UG NX高级仿真模块中的有限元分析流程,利用Journaling二次开发工具,基于NX NASTRAN开发了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系统。通过自动仿真分析对门架模型的强度、刚度等性能进行判断,为下一步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根据自动仿真分析结果,基于优化数学模型和模拟退火算法进一步开发了参数化优化设计系统。将优化过程和模拟退火算法封装进应用程序,系统自动寻得最优解并驱动模型更新,实现了控制参数、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与设计变量的参数化。针对货叉材料过剩现象,通过参数化优化设计系统进行自动优化,实现强度、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自身重量的减轻。叉车门架参数化CAD/CAE一体化系统的开发,真正实现了同一平台下模型的参数化设计-分析-优化全过程,有效地提高零部件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缩短产品设计周期。
王俊杰[2](2020)在《叉车门架力学特性分析及槽钢截面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在物联网的高速发展下,叉车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料装卸搬运车辆,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但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叉车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对其要求也越来越严苛,而叉车的门架系统作为叉车的关键受力部件,其结构设计,材料研发,受力分析和优化都对于叉车的适应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本文中将以某3吨叉车门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作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静力学以及动力学特性研究。首先,基于叉车门架的整体结构和功能以及各零部件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门架各零部件的尺寸设计计算,再利用Solid Works软件对门架系统的各零件进行准确的建模,并完成整体装配和干涉检测,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其次,选取门架正常运行的工况,利用与ANSYS Workbench软件的无缝连接关系,将模型导入Workbench中进行结构静力学分析,验证门架整体模型的位移变形云图,等效应力云图的基础上,对门架整体进行模态分析,得出其固有频率后,验证是否有共振情况出现。再次,基于内门架承上启下的重要性,利用workbench中的Design exploration优化软件对其进行多方案优化分析,使得内门架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基础上达到门架轻量化的目的。最后,再通过Solid Works与ADAMS软件之间的无缝接口,将叉车门架模型导入ADAMS中,在设置好工作环境后,对门架系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输出相对应的测量曲线图,分别得到叉车门架在工作过程中的行程状态、部件承受作用力的变化情况曲线,最后对输出曲线图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之后的门架设计提供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欧阳敏[3](2018)在《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臂架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文中提出高空作业平台是一种进行高空作业的专用设备,由于其安全稳定的操作性能,而被广泛用于各种施工环境,不同类型的高空作业平台适用于不同的作业环境。其中的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由于回转半径大,工作高度高,可实现360°全方位作业,常使用于大范围的工作环境。由于作业性质的特殊性,对高空作业平台工作结构的作业性能和安全性能的要求很高。臂架作为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的工作结构,其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必然对整机的工作性能和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关于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臂架的结构分析以及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公司GTBZ26型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臂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工作如下:(1)对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整体结构和臂架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对臂架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各节臂连接节点位置的受力,并对臂架在危险工况下的结构刚度进行了校核,计算结构材料的许用应力,为臂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研究奠定基础。(2)利用三维建模软件Creo建立臂架结构的三维模型,在Workbench的仿真环境中对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危险工况下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应变情况,并通过屈曲分析和模态分析研究了结构的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臂架结构的设计强度、结构刚度和稳定性满足设计使用要求,并确定了设备的最危险工况。(3)通过臂架结构的应力测试实验,对有限元静力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对结构有限元分析和应力测试结果的分析发现,结构材料的力学属性未充分使用,还有较大的使用余量,为臂架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工作性能的改善以及整机重量的减轻提供了依据。(4)通过臂架结构重量分布的分析和实际生产的需要,提出通过对主臂板厚参数的优化设计来降低臂架结构的重量,达到降低成本,改善整机工作性能的目的;在Workbench中建立主臂结构的参数模型,利用设计开发模块制定优化方案,以板厚作为设计变量(自变量),结构的最大应力和挠度变形作为状态变量(约束条件),结构重量(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作为优化目标,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本文通过对臂架的结构特性研究和优化设计,为同类型机器的结构优化设计和工作性能改善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某公司高空作业平台的产品结构设计和优化改进中。
贺玉来[4](2017)在《面向叉车门架的型钢截面的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购的风靡与物流业的发展,叉车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而叉车的门架系统是叉车工作运行的关键受力部件,其结构设计、新材料研发、受力分析和软件的优化都对叉车的改良有重大意义。本工作针对国内叉车行业面临的门架设计效率低、材料选型匮乏、结构验证繁琐等问题进行系统讨论,通过对叉车门架异型钢的设计与开发、门架结构设计与验证软件的开发、数学模型建立等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了多种叉车门架异型钢,填补了国内产品的空白,实现了1.5吨、1.8吨、2吨、4吨、4.5吨、5吨等8个吨位叉车门架型材的模具化生产。所开发的系列门架型材的机械性能和截面尺寸均优于目前市场上现有产品。本论文通过门架结构的设计要点,研究开发出以13H、12J、18J型钢为代表的新型断面型钢并应用到相应吨位叉车上,并对其结构受力情况进行软件验证,从而凝练提取关键设计参数,实现了叉车门架结构参数化设计和CAD绘图的一体化过程。本工作丰富了叉车门架的材料选型,优化了叉车门架设计过程,提高了门架结构受力的验证效率,从而极大提高了叉车的设计效率。
方晓耿[5](2017)在《基于产品BOM的模块化设计平台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人们对消费品的要求从满足基本功能逐步向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转变。当前制造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在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条件下,同时兼顾低成本和高质量这两方面的要求。面对以上的挑战,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服务水平,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模块化设计(Modular Design)是将产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得到由下级单元模块组成的模块库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调用实例模块,组合成形式多样的目标产品,由此而缩短了设计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因此,模块化设计能解决产品多样化、高质量、低成本的平衡问题,符合现代化制造企业的发展要求。本文主要基于某企业BOM,对面向工程机械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平台的若干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模块划分与评价、模块建模与编码、平台的主体功能结构及EDEM扩展应用等内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讨论模块化设计的相关概念原理,调查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模块化设计平台的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2)研究了模块划分方法,分析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模块划分绿色属性细则;基于产品BOM,提出一种结构属性图来表示产品结构与属性的方法,为模块化设计平台的模块划分提供技术方法,同时研究两种条件下模块划分方案数量的计算,提出了基于模块内聚合度、模块间耦合度、模块聚合离散度的多目标评价方法,并用装载机驾驶室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模块化设计平台的工程机械产品划分结果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3)研究了模块化设计平台的产品三维模块库建立的方法,给出了模块库的建立与应用的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分析轮式装载机的主要功能模块和BOM表,划分轮式装载机一级模块和工作装置的二级模块,分析了工作装置的主要结构参数,利用CREO2.0建立工作装置及液压系统的三维模块库。(4)确定了模块化设计平台的模块接口的信息模型和接口关系判断准则,基于此对装载机的主要接口类型进行分类,分析了装载机的主要模块接口,设计了一套工程机械产品模块编码规则,并且重点对装载机的工作装置的接口进行分析。完成了面向工程机械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平台的主体功能构建,并且探讨了基于离散单元法的EDEM在装载机铲斗模块化设计的扩展应用。
杨亮[6](2016)在《侧面叉车数字化样机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叉车作为一种生产历史悠久的搬运机械,在物流、厂房、运输等行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物流行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叉车所需要的品种越来越多,各叉车品牌产品为力求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力度,同时形成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从产品类型看,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侧面叉车产品以弥补平衡重叉车的利润空间来促进企业的发展是当下叉车行业亟待解决的,也是一条有效途径。本文详细研究了叉车整机设计的基本理论,并针对一款侧面叉车进行全数字化设计。采用主流的三维设计软件CREO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实现三维数字化样机设计和结构分析。并摒弃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思路,采用自上而下的TopDown设计思路,首先确定结构参数,继而根据总体参数进行细节设计。本文首先研究了工程机械虚拟样机技术的在叉车设计领域的应用,分析相关技术在这方面的具体应用方法,通过调查市场行情、分析消费群体需求、各个主要参数的确定等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结构件模块、动力模块、液压模块、人机工程模块等是侧面叉车的几大功能模块,分别创建了这几个模块的三维模型。应用ANSYS软件,对侧面叉车的虚拟模型分别进行了静态学和动态学仿真。分别针对车身、门架等受力部件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有限元分析,并且分为1-10阶频率对受力部件进行频率分析,得到了容易共振区域的固有频率和模态,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避免。根据横置油缸式转向桥的结构进行了动态仿真模拟,并对四连杆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侧面叉车设计完成后实体样机随后进行了生产,并且对整机进行了内部试验、国家型式试验加以验证。本文对虚拟仿真计算的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虚拟样机设计方法的应用,完全满足客户使用要求,并可以缩短产品设计周期40%、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吴博[7](2015)在《基于信息驱动的工程液压油缸拆解平台设计》文中指出再制造工程是实施国家“循环经济”纲略的重要方式和高级手段。工程机械是社会大发展的推进器之一,工程机械退役产品再制造是实现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液压油缸是工程机械的关键功能部件,种类繁多,保有量大,结构精密,制造工艺复杂,价值较高,对其实施再制造将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拆解是液压油缸再制造的重要工序。无损、稳定、安全的拆解工艺和高效、柔性化的专用拆解设备对液压油缸再制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液压油缸的拆卸信息庞杂,准确地收集、处理和挖掘这些信息,可有效指导油缸拆解工艺和拆解设备的设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以“信息驱动设计”为指导思想,对液压油缸拆解平台的设计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从再制造工程角度出发,分析面向绿色制造及循环经济的产品拆卸的具体要求,构建被拆对象的理想二维/三维拆卸模型,提出基于集合和矩阵分析的产品拆卸信息分析模型,研究满足可拆卸性?稳定性?优先性的产品拆卸序列规划算法,并应用到工程液压油缸拆卸序列分析中。从拆卸信息入手,通过详细分析拆卸过程中的用户域信息和设计分析域信息,建立被拆对象的拆卸过程信息模型,提出基于拆卸过程信息模型驱动的拆卸类设备设计方法,并用于液压油缸拆解平台设计,力求设计的拆解平台具有独立性、通用型和鲁棒性。通过设计计算、三维建模与装配、结构优化、实物试制等,构建液压油缸拆解平台虚拟样机并试制实物样机,通过仿真拆卸和油缸实际拆解实验,证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也验证了所设计的拆解平台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李何伟[8](2014)在《叉车门架系统的模块化Top-Down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产品的模块化Top-Down设计是结合模块化设计和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的设计过程。模块化设计是一种现代设计方法,广泛应用于品种类型多、批量生产和制造的产品设计制造当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重视和采纳这种设计方法,也是产品进行Top-Down设计的前提和基础。Top-Down设计是一种自顶向下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从产品顶层逐步传递至产品的底层,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细化过程,可以更容易和直接的传递数据和设计的要求,在不同系统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之间也可以更好的达到协同设计、并行设计的目的。论文简要阐述了模块化设计的相关理论,并依据上述理论研究了叉车门架系统的模块划分原则、模块的编码及命名规则和模块之间的接口问题。通过结合模块化设计和Top-Down设计方法,分析产品自顶向下的设计过程,把叉车门架系统设计分为布局设计、骨架模型(Skeleton Model)设计以及详细设计三大阶段,经过模块化划分后的门架系统具有独立的模块,彼此功能相近的模块可以进行互换或通过并行设计快速衍生为一个新的模块。论文还简要叙述了叉车门架的设计环境,介绍了Windchill系统和Creo软件的集成方式和协同设计过程。本文还研究了支持Top-Down设计下的功能建模和装配模型,提出了产品功能结构树的概念,定义了叉车门架系统的层次结构,通过声明布局把系统的重要参数传递至各骨架模型中,并把骨架模型作为门架系统装配的参考源。本文在产品Top-Down设计建模过程中对叉车门架系统进行参数化设计,通过更改相关参数的信息来实现叉车门架起升姿态的控制,并最终根据上述方法和理论,制定了叉车门架系统的模块化Top-Down设计流程,阐明了门架各系统之间的接口关系,描述了叉车门架起升和门架液压系统软管设计的参数化控制过程。结果表明合理的模块化Top-Down设计可以使得产品设计的数据传递更加清晰,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设计效率和新产品的研发周期。
夏笔[9](2014)在《大规模定制下叉车可视化产品配置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大规模定制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生产技术之一。如何高效敏捷地配置出客户满意的产品并能实时将配置效果图展现给用户是现阶段大规模定制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叉车产品为研究对象对大规模定制下可视化产品配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叉车企业快速完成产品配置设计及配置过程实现同步可视化的定制服务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途径,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模块化产品族模型。对叉车产品进行了产品族规划和模块化划分;采用功能-结构映射原理对叉车进行了模块化产品族模型的创建,为可视化产品配置设计做了基础准备。其次,研究了可视化产品配置中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叉车三维可视化技术中的三维建模设计、产品族三维装配模型设计、三维模型轻量化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基于模块化+Top-down设计的三维骨架模型创建方法,为模块化产品族框架下的三维装配结构模型的创建提供了支撑,有效地解决了产品配置过程中的三维模型智能装配问题;对三维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更好地支持三维图形的在线显示;三维可视化设计确保了产品配置的可视化实现。然后,研究了可视化产品配置中的产品配置设计技术。论述了产品配置原理和产品配置管理;介绍了基于规则和变量的配置方法;以叉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基于GBOM的产品配置模型,重点阐述了产品族BOM结构和选项结构分离的产品族配置模型建模方法和实现技术;论述了配置规则表的创建方法,提出了一种高级选择逻辑供设计工程师创建配置约束规则的方法;进行了配置实例验证,给出了可视化产品配置流程。最后,结合叉车产品实例,研究了可视化产品配置应用实施流程,并给出了系统实现图。
李书涵[10](2013)在《沥青路面圆形坑槽铣刨机总体设计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沥青路面圆形坑槽铣刨机是一种新型的沥青路面铣刨机,它具有立式的铣刨装置和利用风机产生的负压来吸送铣刨碎料的回收系统;它能铣削出形状规则、边缘垂直的圆形坑槽,同时又能快速彻底地回收铣刨碎料;它从铣刨机衍生而来,对沥青路面局部破损的修补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良好的工作效果;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修补效率高,不用人工修整坑槽边缘;它修补过的路面应力集中小、抗行车载荷和低温变形的能力强、行车平顺性好。对于它的研究尽管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它在沥青路面局部破损修补上的强大优势一定会让其更具市场价值。正是基于对沥青路面圆形坑槽铣刨机潜在市场价值的看好,笔者才开始了对沥青路面圆形坑槽铣刨机总体的设计及性能研究。本文阐述了沥青路面圆形坑槽铣刨机的研发过程并对笔者所从事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本文阐述了国内外铣刨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传统铣刨机和圆形坑槽铣刨机的特点,并从施工工艺和结构原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了圆形坑槽铣刨机在沥青路面局部破损上的独特优势。2.本文明确了整机的主要功能、主要参数、使用工况以及整机的工作要求。3.本文明确了沥青路面圆形坑槽铣刨机的各个系统以及各系统的功能,确定了适合沥青路面圆形坑槽铣刨机的方案。4.本文对整机的总体布置以及整机的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行走系统、转向系统、机架与覆盖件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对这一新型铣刨机的设计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5.本文对涉及的沥青路面圆形坑槽铣刨机有关系统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在某些性能的评估指标上提出了自己评估计算方法。6.本文借助CAE软件ANSYS Workbench对整机几个重要部件的应力和变形情况进行了仿真。本文的研究工作为沥青路面圆形坑槽铣刨机的设计提供了一种设计参考,同时也提出了初步的设计理论和性能评估方法,对以后沥青路面圆形坑槽铣刨机的功能完善和性能优化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基于三维环境下叉车横置转向液压油缸CAD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三维环境下叉车横置转向液压油缸CAD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UG NX的叉车门架参数化CAD/CAE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二次开发参数化设计研究现状 |
1.2.2 参数化分析与优化研究现状 |
1.2.3 CAD/CAE一体化技术研究现状 |
1.2.4 叉车的设计分析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1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2 章节内容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2 系统总体架构与开发基础 |
2.1 系统设计框架与功能 |
2.1.1 系统需求分析 |
2.1.2 系统体系架构 |
2.1.3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2.2 系统开发环境配置 |
2.3 UGNX二次开发关键技术 |
2.3.1 二次开发流程 |
2.3.2 NX/Open API |
2.3.3 用户界面设计技术 |
2.3.4 应用程序的运行 |
2.4 本章小结 |
3 叉车门架参数化建模系统开发 |
3.1 参数化设计方法及系统设计思路 |
3.1.1 交互图形参数化设计 |
3.1.2 二次开发参数化设计 |
3.1.3 参数化建模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3.2 基于模型模板的参数化建模 |
3.2.1 模型参数分析 |
3.2.2 表达式法建立参数化零件模板 |
3.2.3 UGNX参数化建模执行 |
3.3 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与功能实现 |
3.3.1 用户菜单定制 |
3.3.2 用户对话框设计 |
3.3.3 应用程序设计与编译 |
3.4 本章小结 |
4 叉车门架参数化分析系统开发 |
4.1 参数化分析技术及系统设计思路 |
4.1.1 参数化CAE分析技术 |
4.1.2 Journaling二次开发技术 |
4.1.3 参数化分析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4.2 参数化CAE模型 |
4.2.1 门架系统受力分析计算 |
4.2.2 建立有限元模型 |
4.2.3 建立仿真模型 |
4.3 参数化分析系统开发与功能实现 |
4.3.1 自定义菜单设计 |
4.3.2 对话框设计 |
4.3.3 应用程序设计与编译 |
4.4 参数化分析系统运行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5 叉车门架参数化优化设计系统开发 |
5.1 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设计思路 |
5.1.1 结构优化设计 |
5.1.2 参数化优化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5.2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模型优化 |
5.2.1 门架优化模型建立 |
5.2.2 模拟退火优化算法 |
5.3 参数化优化系统开发与功能实现 |
5.3.1 用户界面设计 |
5.3.2 应用程序编译 |
5.4 实例运行与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成果 |
(2)叉车门架力学特性分析及槽钢截面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水平及状况 |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
1.3.1 本文主要研究的意义 |
1.3.2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叉车门架系统的结构与三维建模 |
2.1 叉车门架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
2.1.1 门架系统的组成 |
2.1.2 门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
2.2 叉车门架的构件 |
2.2.1 货叉 |
2.2.2 叉架 |
2.2.3 内、外门架 |
2.2.4 链条链轮 |
2.3 叉车门架的三维实体建模 |
2.3.1 Solid Works软件介绍 |
2.3.2 叉车门架各零部件的实体建模 |
2.3.3 门架的整机装配及干涉检查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叉车门架系统的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
3.1 叉车门架系统的受力分析 |
3.1.1 门架的计算工况 |
3.1.2 门架的受力分析 |
3.1.3 门架的刚度分析 |
3.2 有限元分析理论 |
3.2.1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概念 |
3.2.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 |
3.3 ANSYS软件简介 |
3.4 叉车门架系统的静力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门架系统的结构动力学分析 |
4.1 结构动力学简介 |
4.2 门架系统的模态分析 |
4.2.1 模态分析的基础知识及理论 |
4.2.2 模态分析的过程 |
4.2.3 门架系统整体模态分析 |
4.3 门架系统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
4.3.1 瞬态分析基础知识及理论 |
4.3.2 门架系统的瞬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叉车门架系统的优化设计 |
5.1 优化设计的基本理论 |
5.2 ANSYS workbench优化方法与简介 |
5.3 门架优化设计的主要步骤 |
5.4 响应图分析 |
5.5 优化结果分析 |
5.5.1 以减轻质量为主的优化结果分析 |
5.5.2 以减小变形为主的优化结构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叉车门架的动态仿真分析 |
6.1 虚拟样机技术 |
6.2 ADAMS软件的简介 |
6.3 ADAMS的模型转换 |
6.4 叉车门架的虚拟样机建模 |
6.5 仿真分析 |
6.5.1 仿真计算 |
6.5.2 结果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臂架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高空作业平台发展现状 |
1.3 臂架结构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臂架结构 |
2.1 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整体结构及臂架系统工作原理 |
2.1.1 作业平台整体结构 |
2.1.2 臂架系统工作原理 |
2.2 臂架结构 |
2.2.1 伸缩形式 |
2.2.2 臂架结构 |
2.3 臂架结构刚度校核 |
2.3.1 载荷 |
2.3.2 臂架结构刚度校核 |
2.3.3 许用应力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臂架结构有限元分析 |
3.1 臂架结构三维模型 |
3.2 臂架结构静力分析 |
3.2.1 结构模型材料设置 |
3.2.2 接触设置 |
3.2.3 网格模型 |
3.2.4 边界条件 |
3.2.5 计算结果分析 |
3.3 屈曲分析 |
3.4 模态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应力测试实验 |
4.1 测试平台构建 |
4.2 测试结果及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臂架结构优化设计 |
5.1 优化设计概述 |
5.1.1 优化设计基本原理 |
5.1.2 优化设计类型 |
5.1.3 Design Exploration概述 |
5.2 臂架结构优化设计 |
5.2.1 优化变量确定 |
5.2.2 基于DOE试验设计的结构优化设计 |
5.2.3 优化结果及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4)面向叉车门架的型钢截面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叉车的起源及使用性能介绍 |
1.1 叉车及门架系统概论 |
1.1.1 叉车及其特点 |
1.1.2 叉车的主要结构 |
1.1.3 门架系统 |
1.2 研究现状、问题与机遇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2 叉车门架异型钢的设计与开发 |
2.1 叉车门架异型钢的研究意义 |
2.2 叉车门架异型钢的现状 |
2.3 叉车门架异型钢的技术标准及工艺流程 |
2.4 H型及J型叉车门架异型钢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叉车门架的设计 |
3.1 起升机构的运动和受力分析 |
3.2 起升机构的导向及门架高度的确定 |
3.2.1 滑架运动的导向 |
3.2.2 门架高度的确定 |
3.2.3 链条 |
3.3 货叉及滑架 |
3.3.1 货叉的构造 |
3.3.2 货叉的主要结构参数 |
3.3.3 货叉的设计和计算 |
3.3.4 货叉的强度计算 |
3.3.5 货叉的刚度校核 |
3.3.6 滑架的构造 |
3.4 门架 |
3.4.1 门架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
3.4.2 内门架的受力和强度计算 |
3.4.3 立柱翼缘的局部弯曲 |
3.4.4 门架的刚度计算 |
3.5 门架的具体计算 |
4 叉车门架设计验证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
4.1 叉车门架设计软件发展现状 |
4.2 叉车门架设计验证软件参数的选择 |
4.3 叉车门架设计验证软件界面与功能体现 |
4.4 设计并验证叉车门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产品BOM的模块化设计平台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模块化设计相关概念与原理 |
1.2.1 模块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
1.2.2 现代生产技术与模块化设计的关系 |
1.2.3 模块的定义 |
1.3 论文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
1.3.1 模块划分技术研究现状 |
1.3.2 模块化设计平台开发技术现状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结构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模块化设计平台的模块划分评价方法 |
2.1 主要模块划分方法 |
2.1.1 面向新产品的模块划分 |
2.1.2 面向生命周期的模块划分方法 |
2.1.3 绿色模块划分方法 |
2.2 基于BOM的模块划分方法 |
2.2.1 BOM的主要属性 |
2.2.2 基于BOM的结构属性图应用实例 |
2.3 模块划分准则 |
2.4 模块的主要逻辑关系 |
2.5 模块的划分评价 |
2.5.1 模块划分结果种类的计算 |
2.5.2 零部件的关联分析 |
2.5.3 模块划分的评价指标定义 |
2.5.4 模块划分评价应用实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模块化设计平台的模块库三维建模 |
3.1 模块化设计平台三维模块库建立 |
3.1.1 三维模块库的开发与应用的技术路线 |
3.1.2 CAD关键技术发展 |
3.1.3 常用CAD软件介绍 |
3.2 轮式装载机的模块划分 |
3.2.1 轮式装载机的设计特点 |
3.2.2 轮式装载机的划分结果 |
3.3 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及液压系统模块库 |
3.3.1 工作装置的结构与参数分析 |
3.3.2 工作装置及液压系统的三维建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模块化设计平台的接口技术研究 |
4.1 模块化接口技术简介 |
4.1.1 接口的信息模型的建立 |
4.1.2 接口类型的分类 |
4.2 轮式装载机的主要模块接口分析 |
4.3 模块库编码设计 |
4.3.1 编码的规则 |
4.4 接口的主要参数分析 |
4.4.1 接口的配合参数表示方法 |
4.4.2 装载机工作装置接口配合参数标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块化设计平台及EDEM的扩展应用 |
5.1 模块化设计平台的主体设计 |
5.1.1 模块化平台的主要特点 |
5.1.2 模块化平台的开发工具 |
5.1.3 模块化平台的主体结构 |
5.2 EDEM在模块化设计平台的扩展应用 |
5.2.1 离散单元法国内工程应用现状 |
5.2.2 铲斗模块化设计与EDEM的结合流程 |
5.3 EDEM在铲斗配置应用实例 |
5.3.1 离散单元法在铲斗受力分析的优势 |
5.3.2 EDEM软件的特点 |
5.3.3 铲斗铲装过程EDEM的模拟仿真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侧面叉车数字化样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数字化样机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数字化设计特点 |
1.2.2 数字化设计技术发展现状以及趋势 |
1.2.3 虚拟样机的关键技术 |
1.3 叉车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
1.3.1 国内外相关技术与产品现状、问题 |
1.3.2 国内外相关技术与产品发展趋势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侧面叉车整机设计 |
2.1 侧面叉车客户使用要求和市场调研情况 |
2.1.1 侧面叉车简介 |
2.1.2 市场调研报告 |
2.2 侧面叉车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 |
2.2.1 侧面叉车整机的运动学分析 |
2.2.2 侧面叉车的设计原则 |
2.2.3 侧面叉车各主要系统方案制定 |
2.3 三维制图软件CREO简介 |
2.3.1 CREO介绍 |
2.3.2 软件应用目的 |
2.4 侧面叉车各系统三维建模 |
2.4.1 侧面叉车设计基本框架 |
2.4.2 侧面叉车车身系统建模 |
2.4.3 侧面叉车动力系统建模 |
2.4.4 侧面叉车工作系统建模 |
2.4.5 侧面叉车液压系统建模 |
2.4.6 侧面叉车转向系统建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侧面叉车虚拟仿真 |
3.1 侧面叉车部件的静态仿真 |
3.1.1 仿真软件 |
3.1.2 车架静态分析 |
3.1.3 门架系统静态分析 |
3.1.4 转向桥静态分析 |
3.2 侧面叉车部件的模态仿真 |
3.2.1 模态仿真介绍 |
3.2.2 车架模态仿真 |
3.2.3 门架模态仿真 |
3.2.4 转向桥模态仿真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侧面叉车试验 |
4.1 侧面叉车主要参数以及试验介绍 |
4.1.1 侧面叉车主要参数 |
4.1.2 侧面叉车试验介绍 |
4.2 侧面叉车试验 |
4.2.1 侧面叉车厂内试验 |
4.2.2 侧面叉车国家型式试验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基于信息驱动的工程液压油缸拆解平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拆卸序列规划研究现状 |
1.2.2 拆解工艺方法及拆解工具(工装)研究现状 |
1.2.3 液压油缸拆卸工具现状 |
1.3 课题来源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工程液压油缸拆卸序列规划研究 |
2.1 面向绿色制造及循环经济的拆卸原则 |
2.2 产品拆卸信息分析模型 |
2.2.1 零部件可行拆卸方向集 |
2.2.2 零部件拆卸空间制约矩阵 |
2.2.3 零部件自由度约束矩阵 |
2.2.4 优先原则和稳定性原则 |
2.3 基于拆卸稳定性的产品拆卸序列规划算法 |
2.4 拆卸实例 |
2.4.1 完全拆卸模式 |
2.4.2 目标零件拆卸模式 |
2.5 工程液压油缸拆卸序列规划实例 |
2.5.1 工程液压油缸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2.5.2 液压油缸完全拆卸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信息驱动的拆解平台设计方法 |
3.1 基于公理设计原理的拆卸信息分类 |
3.1.1 拆卸类设备主要特征 |
3.1.2 拆卸信息分类 |
3.2 拆卸过程信息模型 |
3.2.1 用户域信息 |
3.2.2 设计分析域信息 |
3.3 拆卸信息驱动拆卸设备设计 |
3.3.1、拆卸设备机构方案确定 |
3.3.2、拆卸设备结构主参数 |
3.3.3、拆卸设备设计流程 |
3.4 液压油缸拆解平台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拆解平台虚拟样机与虚拟拆解实验 |
4.1 拆解平台虚拟样机设计示例 |
4.1.1 缸盖拆卸主要参数分析 |
4.1.2 缸盖拆卸装置关键零部件设计 |
4.2 拆解平台虚拟样机建模 |
4.2.1 自动定心装置三维模型 |
4.2.2 拆卸装置三维模型 |
4.2.3 其他装置三维模型 |
4.3 关键受力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
4.3.1 夹具体支座受力虚拟建模 |
4.3.2 仿真结果分析及优化 |
4.4 液压油缸虚拟拆解实验 |
4.4.1 液压油缸拆卸序列仿真 |
4.4.2 拆解平台虚拟拆解实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拆解平台实物样机试制与拆解实验 |
5.1 拆解平台实物样机试制 |
5.2 液压油缸实物拆解实验 |
5.2.1 拆卸法兰式缸盖 |
5.2.2 拆卸螺纹式缸盖 |
5.2.3 分离缸筒与活塞组件 |
5.2.4 拆卸活塞锁紧螺母 |
5.2.5 拆卸活塞 |
5.2.6 分离缸盖与活塞杆 |
5.3 液压油缸实物拆解注意事项 |
5.4 液压油缸实际拆解时间统计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叉车门架系统的模块化Top-Down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与选题背景 |
1.1.1 课题来源 |
1.1.2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研究趋势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模块化叉车门架系统的设计简介 |
2.1 模块化设计的相关概念 |
2.1.1 模块化 |
2.1.2 模块化设计 |
2.2 模块化叉车门架系统的设计 |
2.2.1 产品模块的划分 |
2.2.2 产品的编码与命名规则 |
2.2.3 产品的接口简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支持 Top-Down 设计方法的产品设计过程及其平台介绍 |
3.1 Top-Down 设计过程分析 |
3.1.1 产品的布局设计 |
3.1.2 产品的骨架模型 |
3.1.3 产品的详细设计 |
3.2 Windchill 系统与 Creo 的集成及其协同设计过程简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支持 Top-Down 设计下的产品建模研究 |
4.1 Top-Down 设计下的功能建模 |
4.1.1 功能的基本概念 |
4.1.2 产品的功能结构树以及功能结构映射 |
4.1.3 Top-Down 设计中的产品功能建模 |
4.2 支持 Top-Down 设计过程的装配模型研究 |
4.2.1 支持 Top-Down 设计的产品装配模型 |
4.2.2 装配关系及其表达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叉车门架系统的模块化 Top-Down 设计 |
5.1 系统的总体设计 |
5.1.1 叉车整机的总体布局和骨架设计 |
5.1.2 叉车门架系统层次结构模型的表达 |
5.1.3 各子系统设计流程 |
5.2 门架系统骨架模型(SM)的建立 |
5.2.1 门架的骨架模型(SM)设计 |
5.2.2 门架液压系统的骨架模型设计 |
5.2.3 货叉架和挡货架的骨架模型设计 |
5.3 门架系统三维模型实体设计 |
5.3.1 各子系统的接口关系 |
5.3.2 各系统三维模型实体 |
5.4 产品的变型设计简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今后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大规模定制下叉车可视化产品配置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大规模定制概述 |
1.2 可视化产品配置概述 |
1.2.1 产品配置 |
1.2.2 可视化产品配置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大规模定制 |
1.3.2 产品配置 |
1.4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篇章结构 |
第二章 基于模块化的产品族规划 |
2.1 模块化产品族模型研究 |
2.1.1 模块和模块化 |
2.1.2 产品族和产品族模型 |
2.1.3 模块化产品族的创建 |
2.2 叉车模块化产品族模型研究 |
2.2.1 模块划分原则 |
2.2.2 叉车模块化产品族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可视化产品配置的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 |
3.0 三维可视化设计概述 |
3.1 三维模型设计在可视化产品配置中的意义 |
3.2 产品族三维装配结构模型 |
3.2.1 模块化+Top-down 设计方法 |
3.2.2 基于模块化的三维骨架模型设计 |
3.3 三维模型可视化实现 |
3.4 三维模型浏览 |
3.5 三维智能装配 |
3.6 叉车产品族三维装配结构模型设计 |
3.6.1 叉车模块化 top-down 设计思路 |
3.6.2 叉车总体模块化 Top-Down 设计 |
3.6.3 各部件系统 Top-Down 设计 |
3.6.4 各部件系统 Top-Down 设计对应系统以及接口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产品配置设计研究 |
4.1 产品配置理论 |
4.2 产品结构描述 |
4.3 产品配置管理 |
4.3.1 产品配置 |
4.3.2 产品配置管理的内容 |
4.4 产品配置设计 |
4.4.1 产品配置设计概述 |
4.4.2 可视化产品配置设计原理 |
4.4.3 产品配置模型 |
4.4.4 基于变量和规则的配置方法 |
4.5 叉车产品配置设计研究 |
4.5.1 基于 GBOM 的叉车产品族配置模型 |
4.5.2 叉车可视化产品配置流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可视化产品配置系统应用实例 |
5.1 概述 |
5.2 基于 CREO 的三维模型创建 |
5.2.1 基于 CREO 的顶层装配结构 |
5.2.2 基于 CREO 的整机骨架和整机布局 |
5.2.3 产品族三维装配模型和产品族三维轻量化模型 |
5.3 叉车产品配置系统实施应用 |
5.3.1 产品族 BOM 结构 |
5.3.2 选项结构 |
5.3.3 关联三维模型 |
5.4 配置实例验证 |
5.4.1 用户条件输入 |
5.4.2 定制 BOM 实现及可视化展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沥青路面圆形坑槽铣刨机总体设计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铣刨机的发展概况 |
1.2 铣刨机与圆形坑槽铣刨机概述 |
1.2.1 沥青路面铣刨机 |
1.2.2 沥青路面圆形坑槽铣刨机 |
1.2.3 沥青路面铣刨机与圆形坑槽铣刨机的差别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1.3.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整机的总体设计 |
2.1 整机的功能原理设计 |
2.1.1 功能原理设计概述 |
2.1.2 整机功能原理设计 |
2.2 整机总体设计及主要参数确定 |
2.2.1 铣刨功率的确定 |
2.2.2 整机功率的确定 |
2.2.3 工作速度和行驶速度的确定 |
2.2.4 整机质量的确定 |
2.2.5 整机主要参数 |
2.3 整机性能要求 |
2.4 整机工况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整机系统方案的确定 |
3.1 动力系统的方案确定 |
3.2 传动系统的方案确定 |
3.3 行走系统的方案确定 |
3.4 转向系统的方案确定 |
3.5 整机其它系统的方案确定 |
3.5.1 铣刨系统方案确定 |
3.5.2 回收系统方案确定 |
3.5.3 机架与覆盖件系统方案确定 |
3.5.4 液压系统方案确定 |
3.5.5 控制系统方案确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整机相关内容的设计 |
4.1 整机的总体布置设计 |
4.2 整机的动力系统设计 |
4.3 整机传动系统设计 |
4.4 整机行走系统设计 |
4.5 整机转向系统设计 |
4.6 整机机架与覆盖件系统的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整机相关性能的研究 |
5.1 整机的行驶性能 |
5.1.1 整机的行驶速度 |
5.1.2 整机的行驶功率 |
5.1.3 整机的爬坡能力 |
5.1.4 整机行驶稳定性 |
5.2 整机的转向性能 |
5.2.1 整机的转向操纵性 |
5.2.2 整机的转弯灵活性 |
5.2.3 整机转弯的稳定性 |
5.2.4 整机转向功率 |
5.3 整机的动力性能 |
5.4 整机的几何通过性及承载能力 |
5.4.1 整机的几何通过性 |
5.4.2 整机的承载性能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整机重要部件的仿真 |
6.1 机架前桥连接座的仿真 |
6.1.1 机架前桥连接座承载能力仿真 |
6.1.2 机架前桥连接座启动冲击仿真 |
6.1.3 机架前桥连接座刹车冲击仿真 |
6.1.4 仿真结果分析及改进 |
6.2 转向轴承固定座的仿真 |
6.3 转向叉的仿真 |
6.3.1 转向叉的仿真 |
6.3.2 仿真结果分析及改进 |
6.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基于三维环境下叉车横置转向液压油缸CAD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UG NX的叉车门架参数化CAD/CAE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范慧楚. 浙江大学, 2020(06)
- [2]叉车门架力学特性分析及槽钢截面优化研究[D]. 王俊杰. 太原科技大学, 2020(03)
- [3]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臂架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D]. 欧阳敏.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6)
- [4]面向叉车门架的型钢截面的设计与研究[D]. 贺玉来. 大连理工大学, 2017(11)
- [5]基于产品BOM的模块化设计平台的技术研究[D]. 方晓耿. 广西科技大学, 2017(03)
- [6]侧面叉车数字化样机设计[D]. 杨亮. 山东大学, 2016(01)
- [7]基于信息驱动的工程液压油缸拆解平台设计[D]. 吴博. 湖南大学, 2015(03)
- [8]叉车门架系统的模块化Top-Down设计研究[D]. 李何伟. 广西科技大学, 2014(04)
- [9]大规模定制下叉车可视化产品配置研究与应用[D]. 夏笔. 广西科技大学, 2014(04)
- [10]沥青路面圆形坑槽铣刨机总体设计及性能研究[D]. 李书涵. 长安大学,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