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盈利能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

产品盈利能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浅析产品盈利能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晨[1](2021)在《基于改进杜邦分析体系的B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与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不断增加,良好的信誉和更多的外部融资机会离不开企业良好的经营,因此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对于投资者、债权人、企业自身管理者等企业利益相关者而言,客观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杜邦分析体系因其自身的优势在很多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以权益净利率为核心比率,然后通过逐级分解可以表示为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三者的乘积,以评价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然而,随着现代企业面临更多来自国内外同行的竞争,投资与筹资活动多样化,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的缺点也逐渐显现。为了切实客观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绩效,通过管理用财务报表来构建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进行论述,回顾并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传统杜邦分析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一些相对应的改进研究以及财务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并阐述财务绩效评价与杜邦分析体系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基础。其次,针对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在财务绩效评价中的不足,结合B汽车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了修正与完善,本文在充分利用管理用资产负债表、管理用利润表以及传统的现金流量表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可持续增长率为核心的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最后,以B汽车制造公司为案例,分别运用传统的和改进后的杜邦分析体系,结合因素分析法对B公司2014年至2019年财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比杜邦分析体系改进前后对B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方法与结果,说明改进后的杜邦分析体系能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B公司的财务绩效。本文通过对杜邦分析体系全面改进及应用的研究,旨在改善其传统方法存在的不足以提高其适用性,以便将其拓展应用到B汽车行业领域。

李冬霞[2](2021)在《基于AHP的SG公司声誉资本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高速发展的经济给我国带来了综合国力的增强、高额资本的积累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价值缺失、劳资矛盾等。面对这些问题,个人或公司因处置不当所引发的负面事件,经各种媒介的广泛传播,将会对企业声誉造成十分大的伤害。如比较近的“波音737MAX”停飞、瑞华会计师事务所遭受处罚、“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等事件,都给企业带来了比较大的损害,也使民众对我国企业的声誉产生质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更需要对自身的声誉重视起来,使其成为企业的一项资产,为企业带来利益。与此同时,如何对声誉资本进行评价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有关声誉资本的相关研究晚于国外,企业又普遍声誉资本意识不强,因此构建一套适用于我国相关企业的声誉资本评价体系十分重要。从评价体系出发,基于评价结果判断企业声誉资本所处水平,从而强化声誉资本的管理,使其成为竞争中的软实力,为企业带来长期的利益。本文将基于对SG公司的分析,通过对声誉资本相关文献的梳理,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选择财务盈利能力、社会关系层面和内部管理这三大方面对SG公司进行评价指标的选取。由于声誉资本评价是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并且定性指标较多,因此用层次分析法对声誉资本评价指标进行权重的确定,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指标权重进行三级模糊综合评价,从而得出SG公司的声誉资本水平为“中等偏上”。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国企,声誉资本水平仅为“中等偏上”,可见其声誉资本的管理有所欠缺。在本文第五章提出相应提高SG声誉资本管理的措施,从内部制度上:强化声誉资本管理意识,设立声誉总监职位,将声誉风险评估纳入企业声誉风险管理,并且能很好的应对突发状况;外部上:与外部咨询公司合作,重视品牌的管理,并且注重品牌文化的创新,及时对声誉资本评估和声誉资本管理措施进行调整。并希望能对与SG公司相似的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杨艺[3](2021)在《M地产公司融资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环境处在关键改革转型时期,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渠道不断丰富,长期以来面临的金融监管也得到缓解,银行对企业放贷在给予优惠政策的同时逐步加强管控。房地产行业资金需求规模大,深受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企业依然面临融资难题。由于房地产企业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特殊性,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企业开发运营,房地产企业只能通过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获得大部分资金,而随着政府进一步加紧对银行贷款的限制,造成企业融资困难,财务风险加大。因此,企业自身要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新型融资模式获取资金;政府要逐步完善银行间借贷市场和资本二级市场等,同时要健全商业信用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改善研究对象的融资结构,并促进企业在未来更有效率的持续发展。同时,对于优化我国房地产业的融资结构,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M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融资相关的理论进行分析,对目前国内外相关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研读。简要介绍了M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历程,分析M地产公司近年来的财务数据和融资结构现状,并通过与同行业发展水平相对比,企业规模相近的优秀企业相关数据的对比,发现M地产公司在融资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可以改进的部分。从静态分析角度出发运用最优资本理论,结合系统性的层次分析法,进而提出相对应的融资结构优化方案,为企业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及更完善的融资策略,有效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经过对M地产公司融资结构的研究,最终得出结论:M地产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负债比例高,多元化融资方式利用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宏观政策的影响、银行体制的不成熟以及金融产品市场创新不足,也限制了企业在融资结构问题上的发展。在分析研究对象相关问题的同时,通过统计汇总其他相似企业的数据发现上述问题也普遍存在与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企业中。基于以上观点,对M地产公司的融资结构优化提出相关建议: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盈利能力,积累充足资金,降低资金成本,优化资本结构,发展多元化融资,充分利用海外市场。

吴岳东[4](2021)在《M公司的财务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的血液也就是企业的资金,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参与,资金的来源、应用、以及如何合理分配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资金的合理配置均可归属于财务战略的研究内容,财务战略具有长远性和全面性,能够合理调配企业资源,进一步达到整体战略管理的原则以及要求,企业财务战略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紧密相连,其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财务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公司财务战略的制定、运用以及实施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公司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其财务管理活动更需要用战略的眼光予以规划与运作,用财务战略指导财务活动开展,加强公司财务管理,这样才能使公司更好地利用自身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优势。自2015年起,M公司发展迅速在塑料管道行业是处于中上游水平。但是在2018年左右,公司发展的情况不容乐观,并未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创造。通过研究发现M公司在财务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之处。故此,本文借助财务战略理论以及相关分析方法对M公司的财务战略进行优化设计,帮助公司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价值的可持续创造。首先,本文第一章、第二章对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及财务战略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章对M公司的基本状况以及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对其所处的宏观环境和企业内部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且,将生命周期理论方法、经济附加值和财务战略矩阵相结合,作为文章的分析方法,综合分析M公司的财务战略现状。第四章根据M公司所属阶段分别从投资、筹资、营运和股利分配战略等方面提出适应M公司的财务战略优化设计。第五章提出保障第四章优化设计能够实施的保障措施。第六章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启示。综上所述,通过上述研究既可以使M公司的实现价值的可持续创造,亦可为其它企业进行财务战略制定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寇建荣[5](2021)在《A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乘着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改革,民众对于房产的需求不断上扬,房地产行业应声上涨,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作为经济商品,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周期未逃脱市场波动规律,且房地产行业不仅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国家政策调控的双重管控。房地产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由于外部环境错综多变导致的财务风险要远高于其他行业。因此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控制财务风险既是企业自主管理的要求,也是应对行业风险的一种手段。本文鉴于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和数据可得性,选择了A房地产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分析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以及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界定、定量分析A房地产公司的各项财务状况来反映其主要风险因素、构建实证模型评价A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最后根据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果针对A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提升提出针对性建议。通过对A房地产公司总体财务状况的定量分析得出:公司自2011-2020年以来,综合财务风险水平先下降后上升,说明A房地产公司从上市以来的风险控制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在经营过程中有所弥补和改善。从具体的财务风险指标来看,A房地产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反映资产盈利能力的指标资产盈利水平变动幅度并不大,总体表现较为平稳,该类风险控制工作有一定成效;从资产现金回收率、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代表了资产偿债因子的变动水平看,2011-2020年变动幅度较大,2011-2015年间的下降趋势明显,2015年资产偿债因子得分降至零分以下,此三项指标应作为A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的重点领域,在现金回收管理、负债比率控制和营业收入提升方面应投入更多精力;从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资产保值增值率三项反映经营增长的指标看出,盈利情况不好也是导致现金流不好的直接原因,通过现金流间接影响了偿债和盈利能力。因此,A房地产公司还是要多关注盈利能力的提升,多开拓业务规模和业务领域,提升项目盈利能力,增强公司资金链流动性,提升其综合发展实力,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王钰洁[6](2021)在《基于财务视角下的TR新能源公司发展能力研究》文中指出企业发展能力是企业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通过在经营、治理、创新、竞争等方面不断进步和积累产生的内在潜力和外在张力,反映出企业的未来业绩和发展的可能性。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摆在国人眼前。近年来,国内太阳能光伏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机遇与竞争并存,因此是否具有发展能力和发展能力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太阳能光伏企业未来命运的走向。本文以TR新能源公司为例,基于财务视角构建适用于TR新能源公司和国内同行业企业的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TR新能源公司发展能力进行研究,同时也为太阳能光伏企业发展能力的研究和提升对策提供相关思路。本文以企业成长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公司治理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基于财务视角从经营管理、持续成长、公司治理和企业竞争四个维度筛选多个指标对TR新能源公司的发展能力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概要阐述了企业发展能力的含义、基于财务视角下的企业发展能力的含义、企业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评价维度和评价方法,并对企业发展能力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叙述;其次,对TR新能源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包括公司简介,公司在财务、经营、现金流、治理、人力资源、研发创新及政府补助7个方面的现状,公司当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状况以及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然后据TR新能源公司的发展现状,基于财务视角构建适用于TR新能源公司的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对TR新能源公司的发展能力进行研究;接着,通过对TR新能源公司发展能力的分析和评价,找出目前TR新能源公司在经营管理、持续成长、公司治理和企业竞争方面存在的应收账款管理不佳、举债数额大、企业规模扩张不稳定、效益增速降至负数、内源融资占比小、高管激励力度小且方式单一、对政府补贴的依赖性强,研发人员学历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TR新能源公司需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优化债权结构、控制规模扩张节奏、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利润水平、优化融资渠道、健全并执行高管激励政策、逐渐摆脱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完善人才机制等合理而有价值的提升建议。

王一竹[7](2021)在《基于杠杆效应的S煤化公司财务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煤化企业资本投入较大,因此很多煤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积极应用财务杠杆。杠杆一方面减轻了企业经营的资金压力,但过高的杠杆也给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带来更大的风险。因此,研究基于杠杆效应的财务风险管理对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预防和规避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煤化公司作为知名的煤化企业,如何基于杠杆效应,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促进S煤化公司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将S煤化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财务杠杆和财务风险概念,对财务杠杆效应等相关理论进行阐释,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F分值模型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S煤化公司基于杠杆效应的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防范建议的相关研究。论文先后介绍了S煤化公司发展概况和基于杠杆效应的财务状况,通过S煤化公司财务数据分析其债务筹集、现金流量、经营情况,详细地识别和分析公司目前经营中可能存在的债务规模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并应用F分值模型对S煤化公司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得出S煤化公司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度增加;投资决策缺乏合理性,项目选择盲目;财务杠杆水平与获利能力不匹配等问题。基于分析结果,研究从负债规模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进行探讨S煤化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建议。在负债规模风险方面,从合理控制负债规模;均衡搭配长短期债务,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对负债规模风险进行防范。从关注国家产业政策;规范投资流程,量入为出,避免跟风投资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投资风险防范建议。在运营方面,从强化存货管理,提高经营利润;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提出运营风险的防范建议。为了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响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淘汰落后产能,以集中生产盈利产品;调整企业资本结构等八个方面提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对S煤化公司杠杆效应下财务风险的研究,有利于推动企业加强风险防范的能力,拓展融资渠道、进行多元化转型,同时也对煤化行业的财务管理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李均红[8](2021)在《环境规制强度及绿色金融发展对我国A股上市重污染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伴随着国内大部分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一系列环境政策,且提倡发展“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对生态建设问题更加关注。政府制定相应环境政策,在企业的排污节能上起到约束作用,绿色金融的倡导影响企业投融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环境保护意识。企业经营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那环境规制、绿色金融是否会对企业业绩产生影响?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企业在治理生态环境和正常生产经营的同时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于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环境规制与绿色金融对重污染企业的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和总结国内外关于研究影响企业绩效因素的相关文献,根据文献找到本文研究的切入点。理论上分析我国重污染企业绩效以及环境政策、绿色金融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相关理论基础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为了验证已提出的研究假设,选取了2008-2017年中国A股797家重污染上市公司样本,运用stata做回归分析检验环境规制和绿色金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回归分析中加入环境规制*绿色金融交互项来验证绿色金融对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且进一步从产权特征和区域视角分析环境规制、绿色金融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总体上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是正相关关系,即环境规制的实施会促进企业绩效提高;但单研究绿色金融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即绿色金融对企业绩效产生抑制作用;绿色金融会削弱环境规制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产权异质性效应分析时,发现相较于国有控股企业,环境规制对非国有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但在国有控股企业当中绿色金融的削弱作用更显着;从区域视角分析,只有东部和中部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显着,东部和中部的绿色金融对企业绩效的约束作用显着,且只有东部和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对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的促进关系的削弱作用显着。基于以上结论,本文从政府和企业视角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生态恢复情况等制定环境政策、绿色金融政策,在其环境政策、绿色金融政策之下企业怎么进行价值提升提供一定的依据。

李永佳[9](2021)在《财务视角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研究 ——以比亚迪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社会飞速发展和经济稳步向前的情况下,人们对于汽车这一日常代步工具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传统燃油车所带来的能源不足和大气污染问题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由上到下制订了一整套与之相关的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期望能借由新能源汽车建立自己的汽车产业链,突破欧美国家传统燃油车的技术壁垒,从而在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目前,经过十多年的政策滋养,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转型,政策支持力度与倾向也开始调整。2019年是调整政策正式发力的一年,缓和期到期使补贴退坡力度与上年相比达到50%左右,政策环境的改变使该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在十多年的高速正增长中可谓“一枝独秀”。这一数据直观说明了政府补贴的退坡对新能源汽车销量造成的巨大冲击,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目前尚且无法摆脱政策依赖、依靠内生力量实现持续增长。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并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扶持新能源汽车是从战略角度考虑,其能够实现长远、平稳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本文基于财务视角,在可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上,聚焦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采用定性定量分析、理论和实际分析,研究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首先通过可持续增长模型计算可持续增长率,分析企业过去的增长状况,发现其存在超额增长的情况,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无法与高速增长相匹配,其高速增长很大程度靠政策驱动;其次进一步分析企业的财务能力和资源状况,挖掘其不具备可持续增长能力的深层原因,发现企业存在盈利依赖政府政策、研发创新不足以及财务风险高、财务资源紧张等问题;最后针对具体问题从企业自身和国家层面提出了建议,期望能够提升新能源汽车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使其实现可持续增长。

张国珍[10](2021)在《绿色并购与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文中提出过去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是基于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这种不合理的方式迫使21世纪成为经济亟需向绿色化转变的一个全新阶段,与环境有关的基本问题也得到了广泛关注。绿色投资成为企业的重要命题,促使其生产经营活动摆脱传统业务,尤其对于高消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典型“三高”类重污染企业而言,想要在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中生存与增长,这种绿色投资将必不可少。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理想以及经济绿色发展愿景与日趋恶化的环境现实之间的差距亟需弥补,而技术创新是弥补这些差距和实现环境治理的关键和有效途径。从传统的能源生产体系向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新模式转变需要找到合适的途径,作为外部增长方式的并购可以促进这种改变,帮助企业在复杂但至关重要的过程中实现技术创新。以特殊绿色投资模式的绿色并购为代表,为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走出困境提供了契机,即创造了利用外部资源的机会,使企业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标的方的绿色技术、设备和人才等,大幅提升创新空间,产生技术创新协同效应,克服内部研发长期性和高不确定性等特点,进而实现绿色发展目标。本文以经济、社会和环境追求和谐、持续和效率的绿色发展为背景,把我国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2010-2018年的并购交易事项作为样本,主要研究了绿色并购对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从动态过程中的学习方式选择和资本获取两条渠道探讨了绿色并购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路径,而且根据主并方、标的方以及并购双方关联性的不同维度特征做出了进一步异质性分析,最后对绿色并购后技术创新的转型效果进行了检验。基于此,本文建立了一个详细的理论和实证框架,为绿色并购所蕴含的成功机制提供一个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解释。研究结论主要包含:第一,与非绿色并购相比,绿色并购明显促进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持续创新实现机制理论,不同于为了分散经营风险以及实现规模扩张等目的的非绿色并购,从技术创新机遇捕获、技术创新动力增强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进行内在机理分析,揭示了“机遇+动力+能力”三大要素在绿色并购促进技术创新微观层面的耦合作用。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获取超越组织边界的外部知识和资源,进而在绿色发展环境中发挥竞争优势。而重污染企业在内部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以及日趋减少的市场规模情境下,发展日益受阻。因此,借助绿色并购获取标的方的绿色技术、绿色设备和人才以及绿色管理经验等,重污染企业可以快速跨越创新门槛,突破路径依赖,以及弥补自身资源缺口,推动技术创新的开展,进而提升在市场的地位和运作效率。由此,利用技术发展中的机遇捕获、惯性突破后的动力增强和资源寻求下的能力提升,绿色并购成为一种基于技术创新的有效策略,具有激励技术创新的巨大潜力。第二,绿色并购对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部分是通过选择二元学习中的探索式方式来实现;绿色并购可以积极获取绿色金融提供的资本支持,从而激励技术创新。鉴于并购和创新并非是重污染企业静态意义上的行为状态,进而从绿色并购影响技术创新的动态过程构建起二元学习和绿色金融的中介机制来解析作用路径的黑箱,支持了机遇、动力和能力微观三要素耦合作用的存在性。基于学习方式选择的背后逻辑是绿色并购开展过程中,发展重点是重污染企业在现有资源库之外寻找全新的绿色技术、理念及解决方案等,选择探索式学习可以更灵活地安排其活动和系统,从而有效地推动技术创新。基于资本获取的背后机理则是绿色并购事项向金融机构等释放了在抑制环境污染和清洁生产方面的利好消息,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减弱风险感知,为重污染企业投资活动赢得绿色金融的资金支持,不断改善其融资困境进而促进技术创新。第三,当重污染企业处于不同维度特征异质性情境时,绿色并购的技术创新效应有所差异。结合绿色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默会知识理论等,分析并购交易涉及单主体和主体间典型特征对机遇、动力及能力微观三要素的强化或抑制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主体特征异质性对绿色并购和技术创新活动之间关系的影响。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维度:从主并方特征来看,高管绿色经历能够显着强化绿色并购与技术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表明了这种特殊经历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相比于正向业绩反馈,负向业绩反馈可以增强绿色并购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反映了处于不利经营状况下企业更愿意进行改变;绿色并购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则在主并方所在地财政压力大时更为明显,说明了当前政府将环保与经济双手抓的态度。从标的方特征来看,资源存量大在绿色并购对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中产生显着正向调节,说明了资源库规模的重要作用;而绿色并购促进技术创新在标的方具有区位优势时大幅增强,显示了区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并购双方关联特征来看,知识相似性弱时绿色并购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被强化;两者间关系在市场互补性强时更为明显;相比于远地理距离,近地理距离显着正向调节绿色并购与技术创新间的正相关关系,均显示出主并双方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特征不容忽视。第四,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后技术创新能够显着提升其转型力度,还可以优化提高转型效率以及促使商业模式改变。依托于先发优势理论,绿色并购作为重污染行业内所崛起的一种新兴绿色投资方式,先行进行绿色并购的企业,可以在明显促进其技术创新下,产生积极的转型效果,奠定先发优势。结论充分揭示了技术的积累、突破和创新很难一蹴而就,而绿色并购拥有绿色发展所需技术、知识和资源等,可以从外部获取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进行技术创新,这成为传统企业快速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最终实现打破原有发展模式和资源积累的局限,获得更为稳定持久的转型发展。该评估过程加深了对绿色并购与技术创新间联动效应的理解。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而系统地考察了绿色并购对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的创新之处有:第一,搭建起绿色并购影响技术创新的研究框架,积极扩展了绿色并购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相关研究。在主流文献中,并购和创新的概念上存在着广泛联系,然而绿色并购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却鲜有涉及。一方面,绿色并购作为并购领域一种新兴方式,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但仅存在有限数量的研究涉及到绿色并购和相应绩效。随着绿色并购发展为一种与外部资源连通的重要工具,促使企业创新行为更重视向外的全面开放与整合,不仅可以引入绿色技术和资源,也强调开放式的绿色治理和管理文化,从而避免由于组织边界带来的路径依赖及管理成本过高等问题。本文研究绿色并购的技术创新效应,丰富了该领域经济后果的文献。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一直是当前及未来的重要研究领域。到目前为止,对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在管理、运营领域等进行探索,且越来越多地融入到财会领域以及中介层面等。本文将技术创新与会计学科的并购理论相结合,并且将研究范围拓展至重污染这一传统行业,既降低了行业层面的异质性干扰,也是对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的有效扩展。最后,本文针对绿色并购对于绿色技术、资源及管理经验等获取的本质特征,基于持续创新实现机制理论,构建起绿色并购捕获技术创新机遇、增强技术创新动力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逻辑架构,合理剖析了绿色并购对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综上,本文将绿色并购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清晰地揭示出绿色并购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证实了绿色投资对企业价值的正向作用。第二,基于绿色并购影响技术创新的双重渠道以及三维主体特征异质性调节的解析,充分挖掘了绿色并购对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本文并未局限于研究绿色并购与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在整体层面的简单直接关系上,而是基于内在机理分析所提出的绿色并购对技术创新机遇捕获、动力增强及能力提高的三要素耦合机制之上,充分探索作用路径及异质性情境,即不仅研究绿色并购为什么对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激励效应,还有如何产生作用,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强化或抑制作用的发挥,进而试图建立一个详细的理论框架,揭示从绿色并购活动中提升技术创新的复杂挑战。主要是从学习方式选择和资本获取的两条渠道解析了绿色并购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路径,即阐明了二元学习和绿色金融在两者间关系中的传导原理,这是从企业学习和融资动态行为过程阐释实现机制的积极探索,也是佐证机遇、动力及能力微观三要素耦合作用存在性的大胆尝试。另外,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及默会知识理论等,依据每一维度从相对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进行典型特征选取的原则,分别加入并购交易双方及两者间关联性三个维度主体特征,细致分析这些因素对于机遇、动力或能力方面的影响,所得结论证实了多个异质性调节效应的存在,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更为广泛的见解,从而认识到预先存在的特征条件是至关重要的。上述测试内容均极大地丰富了绿色并购与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第三,有效加强了关于企业通过绿色并购及技术创新实现绿色转型等相关研究结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组织整体层面及微观要素层面来阐释绿色并购后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对于重污染企业转型的促进作用,深化了对于绿色并购及技术创新的认知,并充分揭示了绿色并购后的技术创新能够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实证指出通过绿色并购后的技术创新孕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是企业尤其是重污染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也是其摆脱不可持续发展困境的关键路径,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数据支持。具体而言,本次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政府和组织均需要推动绿色发展的有效信息,以加强企业的绿色实践,而本文及时地提供了关于绿色并购影响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最新信息。从而提高组织对绿色并购的接受程度,为类似于重污染等处于技术创新发展困境的众多企业提供清晰且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促使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并充分受益于绿色并购,推动“绿色”“清洁”“节能”“环保”的实现,进而最终为解决我国企业通过绿色并购实现创新转型问题提供实践思路,对组织和政府相关部门都具有决策借鉴价值。

二、浅析产品盈利能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产品盈利能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改进杜邦分析体系的B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技术路线
        1.4.1 创新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财务绩效评价基本理论
        2.1.1 财务绩效评价的概念
        2.1.2 财务绩效评价的方法
        2.1.3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的效果对比
    2.2 传统杜邦分析体系的基本理论
        2.2.1 传统杜邦分析体系的概念
        2.2.2 传统杜邦分析体系的基本框架
    2.3 传统杜邦分析体系的局限性
        2.3.1 没有区分经营活动与金融活动
        2.3.2 缺少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
        2.3.3 忽视了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分析
        2.3.4 没考虑对股利支付能力的分析
    2.4 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的基本原理
        2.4.1 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的概念
        2.4.2 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的基本框架
        2.4.3 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的必要性
        2.4.4 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的适用范围
第三章 B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
    3.1 B公司概况
        3.1.1 B公司简介
        3.1.2 B公司的财务状况
    3.2 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在B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3.2.1 权益净利率趋势分析
        3.2.2 销售净利率趋势分析
        3.2.3 总资产周转率趋势分析
        3.2.4 权益乘数趋势分析
    3.3 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在B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应用的局限性
        3.3.1 未区分经营活动与金融活动
        3.3.2 未考虑可持续增长能力
        3.3.3 未考虑股利支付能力
        3.3.4 未考虑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
    3.4 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在B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应用的必要性
        3.4.1 区分经营活动与金融活动
        3.4.2 考虑可持续发展能力
        3.4.3 考虑股利支付能力
        3.4.4 考虑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
第四章 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在B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4.1 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的数据准备
        4.1.1 资产负债表项目重述与调整
        4.1.2 利润表项目重述与调整
    4.2 财务指标计算
    4.3 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在B公司中的财务绩效分析
        4.3.1 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4.3.2 股利支付能力分析
        4.3.3 现金流量指标分析
    4.4 改进前后杜邦分析体系对B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对比
        4.4.1 改进前后杜邦分析体系的方法对比
        4.4.2 改进前后杜邦分析体系的结果对比
        4.4.3 应用改进杜邦分析体系进行财务绩效评价的优势
        4.4.4 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的适用性分析
第五章 基于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在B公司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积极推行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的实施
        5.1.1 加强对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的认识
        5.1.2 开展对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的培训
    5.2 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
        5.2.1 拓宽筹资渠道
        5.2.2 避免过度投资
    5.3 提升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
        5.3.1 减少政府补助依赖
        5.3.2 稳定股利支付政策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基于AHP的SG公司声誉资本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0 研究背景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以及可能的创新点
        1.4.1 研究难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声誉相关理论
        2.1.1 声誉内涵
        2.1.2 声誉特征
    2.2 声誉资本相关理论
        2.2.1 声誉资本形成机理
        2.2.2 声誉资本评价
        2.2.3 声誉资本管理理论
        2.2.4 声誉资本与企业竞争优势
    2.3 层次分析法
第三章 SG公司声誉资本评价现状
    3.1 SG公司概况
        3.1.1 SG公司基本情况
        3.1.2 SG公司经营现状
    3.2 SG公司声誉资本现状、存在的问题
        3.2.1 SG公司声誉资本现状
        3.2.2 SG公司声誉资本存在的问题
    3.3 构建基于AHP的SG公司声誉资本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第四章 基于AHP的SG公司声誉资本评价体系构建
    4.1 SG公司声誉资本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和原则
        4.1.1 设计思路
        4.1.2 设计原则
    4.2 指标选取
        4.2.1 财务盈利能力
        4.2.2 社会关系层面
        4.2.3 公司内部管理
    4.3 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
        4.3.1 基于AHP权重计算步骤
        4.3.2 权重的确定
    4.4 基于AHP的SG公司声誉资本模糊综合评价
        4.4.1 模糊综合评价概述
        4.4.2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4.4.3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4.4.4 三级模糊综合评价
第五章 加强SG公司声誉资本管理的途径
    5.1 强化声誉资本意识和目标管理
        5.1.1 设立声誉总监职位
        5.1.2 与外部咨询合作
    5.2 保持品牌创新力
    5.3 将声誉风险评估纳入企业声誉风险管理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的局限性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M地产公司融资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框架结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融资
        2.1.2 企业融资结构优化
        2.1.3 融资方式
    2.2 融资结构相关理论
        2.2.1 MM理论
        2.2.2 权衡理论
        2.2.3 代理成本理论
        2.2.4 优序融资理论
        2.2.5 控制权理论
    2.3 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
        2.3.1 融资风险因素
        2.3.2 行业因素
        2.3.3 监管政策因素
第三章 M地产公司融资结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M地产公司概况及财务状况
        3.1.1 M地产公司概况
        3.1.2 M地产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3.2 M地产公司融资结构现状
        3.2.1 M地产公司内源融资
        3.2.2 M地产公司外源融资
        3.2.3 资产负债率过高
        3.2.4 银行贷款较多的融资模式
    3.3 M地产公司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3.3.1 融资成本较高
        3.3.2 负债结构不合理
        3.3.3 融资渠道发展有限
        3.3.4 欠缺相关风险管理制度
第四章 M地产公司融资结构优化方案设计
    4.1 M地产公司融资结构优化目标及原则
        4.1.1 融资结构优化的目标
        4.1.2 融资结构优化的原则
    4.2 M地产公司最优资本结构测试
    4.3 M地产公司融资结构优化方案内容设计
        4.3.1 确定资金需求及融资方向
        4.3.2 各融资渠道排序
        4.3.3 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融资渠道的权重
        4.3.4 分析计算结果并确定最终方案
第五章 M地产公司融资结构优化方案的应用
    5.1 M地产公司融资结构优化方案应用
        5.1.1 M地产公司资金需求预测
        5.1.2 M地产公司融资渠道选择
        5.1.3 层次分析法模型的计算
    5.2 M地产公司融资结构优化方案具体措施
        5.2.1 增强企业内源融资能力
        5.2.2 降低资产负债率
        5.2.3 加强相关风险监管
        5.2.4 积极发展多元化融资方式
第六章 M地产公司融资结构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6.1 提升企业自身的收益能力
    6.2 及时把握融资相关政策趋势
    6.3 健全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6.4 完善房地产行业信贷监管体系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4)M公司的财务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概念的界定
        2.1.1 财务战略
        2.1.2 企业价值
    2.2 生命周期理论
    2.3 经济附加值
    2.4 可持续增长模型
    2.5 财务战略矩阵
    2.6 SWOT分析法
第三章 M公司财务战略现状分析
    3.1 M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3.2 M公司财务战略分析
        3.2.1 重要财务指标分析
        3.2.2 财务战略矩阵分析
    3.3 M公司财务战略存在的问题
        3.3.1 筹资战略存在的问题
        3.3.2 投资战略存在的问题
        3.3.3 营运战略存在的问题
        3.3.4 股利分配战略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M公司财务战略优化设计
    4.1 M公司筹资战略优化设计
        4.1.1 提高内源融资能力
        4.1.2 优化资本结构
        4.1.3 适时展开股权筹资
    4.2 M公司投资战略优化设计
        4.2.1 实施专注主业投资战略
        4.2.2 投资项目优化管理
    4.3 M公司营运战略优化设计
        4.3.1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4.3.2 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4.4 M公司股利分配战略优化设计
        4.4.1 适时调整股利分配战略
        4.4.2 完善公司激励分配制度
    4.5 财务战略实施预期效果分析
第五章 M公司优化设计实施保障措施
    5.1 环境适应机制
        5.1.1 外部宏观环境
        5.1.2 内部基础环境
    5.2 财务战略调控机制
        5.2.1 提升财务战略的风险防控水平
        5.2.2 落实财务战略评价机制
        5.2.3 增强财务战略与经营战略的配合
    5.3 其它相关保障措施
        5.3.1 人才队伍的建设
        5.3.2 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2 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5)A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已有文献的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的理论基础
    2.1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内涵界定
        2.1.1 房地产企业的界定
        2.1.2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界定
    2.2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理论
        2.2.1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定义
        2.2.2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
        2.2.3 财务风险评价方法
    2.3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理论
        2.3.1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定义
        2.3.2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
        2.3.3 财务风险评价与财务风险防控的关系
第三章 A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识别及成因分析
    3.1 A房地产公司概况
        3.1.1 公司发展介绍
        3.1.2 公司组织结构
        3.1.3 业务模式
    3.2 A房地产公司财务现状分析
    3.3 A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3.3.1 偿债风险识别
        3.3.2 盈利风险识别
        3.3.3 营运风险识别
        3.3.4 发展风险识别
    3.4 A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3.5 A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3.5.1 外部环境引起的财务风险
        3.5.2 企业自身因素引起的财务风险
第四章 A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4.1 确定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方法
        4.1.1 选择因子分析法的理由
        4.1.2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4.1.3 因子分析法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2 A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构建
        4.2.1 A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2.2 A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依据
        4.2.3 A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评价财务指标初选
    4.3 A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数据处理
        4.3.1 数据处理
        4.3.2 数据检验
    4.4 A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评价分析
        4.4.1 因子权重确定
        4.4.2 财务风险分析
第五章 A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5.1 偿债风险控制策略
        5.1.1 降低企业财务杠杆,完善财务资本结构
        5.1.2 严格控制经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1.3 加强现金流管理,提高现金储备量
    5.2 融资风险控制策略
    5.3 营运风险控制策略
        5.3.1 提升销售效率,加快项目变现速度
        5.3.2 加快产品升级,提升品牌优势
        5.3.3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
    5.4 投资风险控制策略
        5.4.1 提高企业投资能力,优化投资预警机制
        5.4.2 提高投资管理的谨慎性,提升项目可行性分析的准确性
    5.5 外部环境风险控制策略
        5.5.1 时刻把握国家相关政策
        5.5.2 提高财务决策的及时性和科学性
    5.6 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策略
        5.6.1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5.6.2 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意识
        5.6.3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6)基于财务视角下的TR新能源公司发展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企业发展能力相关概念
        2.1.1 企业发展能力含义
        2.1.2 基于财务视角下的企业发展能力含义
        2.1.3 企业发展能力影响因素
        2.1.4 企业发展能力评价维度
        2.1.5 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方法
    2.2 企业发展能力相关理论基础
        2.2.1 企业成长理论
        2.2.2 企业能力理论
        2.2.3 公司治理理论
        2.2.4 核心竞争力理论
第三章 TR新能源公司发展现状
    3.1 TR新能源公司简介
    3.2 TR新能源公司发展现状描述
        3.2.1 财务现状
        3.2.2 经营现状
        3.2.3 现金流量现状
        3.2.4 治理现状
        3.2.5 人力资源现状
        3.2.6 研发创新现状
        3.2.7 政府补助现状
    3.3 TR新能源公司发展环境现状
        3.3.1 外部环境
        3.3.2 内部环境
    3.4 TR新能源公司发展面临的风险
        3.4.1 政策风险
        3.4.2 竞争风险
        3.4.3 光伏行业波动风险
        3.4.4 技术风险
        3.4.5 光伏电站施工和运营管理风险
        3.4.6 内部管理风险
第四章 基于财务视角下的TR新能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
    4.1 基于财务视角下的TR新能源公司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4.1.2 评价指标选取
    4.2 TR新能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
        4.2.1 经营管理能力分析
        4.2.2 持续成长能力分析
        4.2.3 公司治理能力分析
        4.2.4 企业竞争能力分析
    4.3 同行企业发展能力对比
        4.3.1 经营管理能力对比
        4.3.2 持续成长能力对比
        4.3.3 公司治理能力对比
        4.3.4 企业竞争能力对比
    4.4 TR新能源公司发展能力总体评价
        4.4.1 经营管理能力评价
        4.4.2 持续成长能力评价
        4.4.3 公司治理能力评价
        4.4.4 企业竞争能力评价
第五章 TR新能源公司发展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建议
    5.1 TR新能源公司发展能力存在的问题
        5.1.1 经营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5.1.2 持续成长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5.1.3 公司治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5.1.4 企业竞争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5.2 TR新能源公司发展能力的提升建议
        5.2.1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优化债权结构以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5.2.2 控制扩张节奏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与利润水平以增强持续成长能力
        5.2.3 优化融资渠道和健全并执行高管激励政策以改善公司治理能力
        5.2.4 摆脱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和完善人才机制以强化企业竞争能力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7)基于杠杆效应的S煤化公司财务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财务杠杆的概念
        2.1.2 财务风险的概念
        2.1.3 财务杠杆相关指标与计算
    2.2 财务杠杆效应相关理论
        2.2.1 财务杠杆的正负效应
        2.2.2 杠杆效应的相关指标与计算
    2.3 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策略
        2.3.1 风险降低
        2.3.2 风险回避
        2.3.3 风险分散
        2.3.4 风险转移
        2.3.5 风险自留
    2.4 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第三章 S煤化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3.1 企业概况
    3.2 基于杠杆效应的S煤化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3.2.1 S煤化公司债务资金筹集情况分析
        3.2.2 S煤化公司现金流量分析
        3.2.3 S煤化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3.2.4 S煤化公司财务杠杆效应分析
    3.3 杠杆负效应下S煤化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3.3.1 S煤化公司负债规模风险
        3.3.2 S煤化公司短期偿债风险
        3.3.3 S煤化公司投资风险
        3.3.4 S煤化公司资金回收风险
第四章 S煤化公司财务风险评估
    4.1 S煤化公司财务风险的分析
        4.1.1 负债规模风险分析
        4.1.2 短期偿债风险分析
        4.1.3 投资风险分析
        4.1.4 资金回收风险分析
    4.2 基于F分数模型的财务风险综合分析
        4.2.1 F分值模型对财务风险评估的适用性
        4.2.2 F分数模型风险评价指标选取
        4.2.3 F分数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基于杠杆效应的S煤化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建议
    5.1 负债规模风险的防范建议
        5.1.1 合理控制负债规模
        5.1.2 均衡搭配长短期债务
        5.1.3 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
    5.2 投资风险的防范建议
        5.2.1 关注国家产业政策
        5.2.2 规范投资流程
        5.2.3 量入为出,避免跟风投资
    5.3 运营风险的防范建议
        5.3.1 强化存货管理,提高经营利润
        5.3.2 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
    5.4 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5.4.1 响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5.4.2 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5.4.3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5.4.4 淘汰落后产能以集中生产盈利产品
        5.4.5 调整企业资本结构
        5.4.6 针对利率变动做出筹资安排
        5.4.7 针对产品价格波动指定策略
        5.4.8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8)环境规制强度及绿色金融发展对我国A股上市重污染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环境规制相关综述
    2.2 绿色金融相关综述
    2.3 企业绩效相关综述
    2.4 环境规制、绿色金融与企业绩效
    2.5 文献述评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波特假说理论
        3.1.2 外部性理论
        3.1.3 社会责任理论
        3.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 环境规制强度、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绩效的理论机制分析
        3.2.1 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绩效的机制分析
        3.2.2 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绩效的机制分析
        3.2.3 环境规制强度、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绩效的机制分析
    3.3 研究假设
        3.3.1 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3.3.2 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3.3.3 环境规制强度、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第四章 环境规制强度、绿色金融发展对重污染企业绩效实证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1.2 变量选取及定义
        4.1.3 模型设计
    4.2 数据处理及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相关性分析
    4.3 环境规制强度、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
        4.3.1 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
        4.3.2 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
        4.3.3 环境规制强度、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4.4.1 替换变量指标
    4.5 异质性效应检验
        4.5.1 区域异质性效应分析
        4.5.2 企业产权异质性效应分析
    4.6 进一步分析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政府角度
        5.2.2 企业角度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9)财务视角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研究 ——以比亚迪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可持续增长理论
        二、可持续增长模型
        三、可持续增长的影响因素
        四、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可持续增长理论概述
    第一节 可持续增长的相关概念
        一、可持续增长
        二、可持续增长率
        三、实际增长率
    第二节 可持续增长的理论基础
        一、持续经营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控制权理论
    第三节 可持续增长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
        二、内部因素
    第四节 可持续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的区别和联系
        一、可持续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的区别
        二、可持续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的联系
第三章 财务视角下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分析框架
    第一节 财务视角下的可持续增长模型
        一、模型介绍
        二、模型选择
    第二节 财务视角下衡量可持续增长能力的指标
        一、传统指标
        二、传统指标衡量的局限性
        三、非传统指标
第四章 新能源汽车企业政策背景及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政策背景
        一、探索阶段政策
        二、发展阶段政策
        三、调整阶段政策
    第二节 发展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二、可持续增长现状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比亚迪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分析
    第一节 案例选择及公司简介
        一、案例选择
        二、公司简介
    第二节 可持续增长现状分析
        一、实际增长率分析
        二、可持续增长率分析
        三、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比较分析
        四、可持续增长率驱动因素影响程度分析
    第三节 传统评价指标分析
        一、经营效率分析
        二、财务政策分析
    第四节 非传统评价指标分析
        一、政府补贴分析
        二、创新能力分析
    第五节 比亚迪公司可持续增长存在的问题
        一、盈利过度依赖政府补贴
        二、资产周转效率低下与产能过剩
        三、财务风险突出
        四、业务结构不合理
        五、技术水平不足以支撑企业可持续增长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可持续增长能力较弱
        二、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不佳
    第二节 建议
        一、基于企业层面的建议
        二、基于国家层面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10)绿色并购与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绿色并购
        1.2.2 技术创新
        1.2.3 重污染企业
        1.2.4 异质性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持续创新实现机制理论
        2.1.2 绿色理论
        2.1.3 资源基础理论
        2.1.4 默会知识理论
        2.1.5 组织学习理论
        2.1.6 先发优势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绿色并购相关研究
        2.2.2 技术创新相关研究
        2.2.3 并购和创新关系研究
        2.2.4 简要述评
第3章 绿色并购影响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
    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2 实证设计
        3.2.1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3.2.2 变量说明
        3.2.3 理论模型
    3.3 实证结果分析
        3.3.1 描述性统计
        3.3.2 相关性检验
        3.3.3 均值T检验
        3.3.4 多元回归结果
    3.4 稳健性检验
    3.5 内生性处理
    3.6 本章小节
第4章 绿色并购与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基于动态过程的作用路径解析
    4.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1.1 二元学习的中介作用
        4.1.2 绿色金融的中介作用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来源与数据筛选
        4.2.2 变量定义
        4.2.3 理论模型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检验
        4.3.2 多元回归结果
    4.4 稳健性检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绿色并购与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主体特征的异质性分析
    5.1 单一并购主体特征的影响分析
        5.1.1 主并方特征异质性的调节作用
        5.1.2 标的方特征异质性的调节作用
    5.2 并购双方关联性特征的影响分析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和数据
        5.3.2 变量定义
        5.3.3 模型构建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相关性检验
        5.4.3 多元回归结果
    5.5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后技术创新的转型效果评价
    6.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6.1.1 组织整体层面解析
        6.1.2 微观要素层面解析
    6.2 实证设计
        6.2.1 数据来源和样本筛选
        6.2.2 变量定义和说明
        6.2.3 模型设定
    6.3 实证结果分析
        6.3.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检验
        6.3.2 多元回归结果
    6.4 稳健性检验
    6.5 进一步检验
        6.5.1 转型效率的后果检验
        6.5.2 商业模式改变的后果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启示
        7.2.1 企业层面
        7.2.2 政府层面
    7.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浅析产品盈利能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改进杜邦分析体系的B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 王晨.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基于AHP的SG公司声誉资本评价研究[D]. 李冬霞.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3]M地产公司融资结构优化研究[D]. 杨艺.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4]M公司的财务战略研究[D]. 吴岳东.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5]A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 寇建荣.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6]基于财务视角下的TR新能源公司发展能力研究[D]. 王钰洁.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7]基于杠杆效应的S煤化公司财务风险研究[D]. 王一竹.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8]环境规制强度及绿色金融发展对我国A股上市重污染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 李均红.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9]财务视角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研究 ——以比亚迪为例[D]. 李永佳.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10]绿色并购与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D]. 张国珍. 山东大学, 2021(11)

标签:;  ;  ;  ;  ;  

产品盈利能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