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稿约(论文文献综述)
韩秀丽,王秀娟[1](2021)在《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文中研究说明介绍王秀娟主任医师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病因为痰、湿、瘀、毒,病机为湿困大肠,气滞络瘀,郁而化毒,早期治疗以荡积为主,通因通用,强调及早祛除痰、湿、瘀、毒,切勿见下利甚而妄用补涩之剂,以致关门留邪。王师运用调肺通肠、祛痰瘀毒之法,通过补肺、降肺、宣肺以调理肺气,恢复肺主治节之功,达通肠降浊祛邪之效。王师不拘经方时方,采众家之言,合多年临床经验,创补肺通肠汤、降肺通肠汤、宣肺通肠汤,疗效颇佳。
贾雪冬,荀杨芹,陈哲,郭强强,张先卓,康建,张晓坚,陈耀龙[2](2021)在《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报告的报告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报告的报告质量。方法系统检索CNKI、CBM、万方、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中华系列期刊发表的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例报告。由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采用2016版CARE指南清单的14项主题:标题(1)、关键词(2)、摘要(3a,3b,3c)、背景(4)、时间轴(5)、患者信息(6a,6b,6c)、临床发现(7)、诊断评估(8a,8b,8c,8d)、治疗干预(9a,9b,9c,9d)、随访和结局(10a,10b,10c)、讨论(11a,11b,11c,11d)、患者观点(12)、知情同意(13)、附加信息(14)共29个条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报告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39篇病例报告,所有条目的平均报告率为62.51%,报告率较高的有条目6a(100%)、条目9a(100%)、条目10b(100%)、条目11d(100%)、条目7(97.44%)、条目9b(97.44%)、条目8a(94.87%)和条目10a(92.31%);报告率较低的有条目10c(0.00%)、条目12(0.00%)、条目13(2.56%)和条目14(5.13%)。研究者的不同专业领域、有无基金资助、发表期刊的不同级别和不同合作研究者的数量在整体报告质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报告研究的报告质量亟待提高,需要研究者和期刊编辑等相关人员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病例报告的报告质量,以利于其成果的传播和应用。
唐惠[3](2021)在《中医外治治疗黄褐斑疗效及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目前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中医外治治疗黄褐斑的文献研究较多,本文通过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医外治联合常规治疗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不同干预措施进行概率排序,拟筛选出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和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制定检索策略,通过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ariy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重庆维普中文科技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中建库至2020年12月有关中医外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黄褐斑的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员独立并严格按照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将提取的数据导入excel软件进行整理,对纳入的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最后采用Stata 16.0统计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8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包括3804名受试者,涉及17种干预措施,以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主要结局指标和次要结局指标,以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为效应指标。在临床有效率方面,38篇研究共涉及17项干预措施,大部分干预措施之间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结果可比,其中:(1)微针+TXA/HQ、针刺+Vc/Ve/GSH、穴位埋线+调Q1064、穴位注射+调Q1064、穴位埋线+针刺+TXA/HQ、针刺+TXA/HQ、穴位注射+TXA/HQ、微针+调Q1064均优于以TXA或HQ为主的治疗。(2)微针+TXA/HQ、面部刮痧+Vc/Ve/GSH、针刺+Vc/Ve/GSH、穴位埋线+调Q1064、中药面膜+调Q1064、穴位注射+调Q1064、针刺+TXA/HQ、穴位注射+TXA/HQ、微针+调Q1064、穴位注射+中药面膜+Vc/Ve/GSH均优于以Vc/Ve/GSH为主的治疗。(3)针刺+Vc/Ve/GSH、穴位埋线+调Q1064、中药面膜+调Q1064、穴位注射+调Q1064均优于以调Q1064激光为主的治疗。(4)微针+TXA/HQ、针刺+Vc/Ve/GSH、穴位埋线+调Q1064、穴位注射+调Q1064、穴位注射+TXA/HQ均优于中药面膜+TXA/HQ。(5)微针+TXA/HQ、针刺+Vc/Ve/GSH、穴位埋线+调Q1064、中药面膜+调Q1064、穴位注射+调Q1064、针刺+TXA/HQ、穴位注射+TXA/HQ、微针+调Q1064、穴位注射+中药面膜+Vc/Ve/GSH均优于中药面膜。(6)穴位注射+调Q1064、穴位注射+中药面膜+Vc/Ve/GSH均优于中药面膜+Vc/Ve/GSH。(7)其他干预措施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上,联合治疗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或单一面膜疗法。概率排序:穴位注射+调Q1064>穴位埋线+调Q1064>针刺+Vc/Ve/GSH>穴位注射+TXA/HQ>微针+调Q1064>针刺+TXA/HQ>穴位注射+中药面膜+Vc/Ve/GSH>微针+TXA/HQ>面部刮痧+Vc/Ve/GSH>中药面膜+调Q1064>穴位埋线+针刺+TXA/HQ>中药面膜+Vc/Ve/GSH>调Q1064>中药面膜+TXA/HQ>TXA/HQ>Vc/Ve/GSH>中药面膜。穴位注射+以调Q1064nm激光为主的治疗方案为最佳治疗方案的可能性最大,经检验局部不一致性不显着,结果的稳定性尚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18项研究共涉及13项干预措施,即微针+TXA/HQ、TXA/HQ、Vc/Ve/GSH、穴位埋线+调Q1064、调Q1064、中药面膜+调Q1064、穴位注射+调Q1064、中药面膜+TXA/HQ、穴位注射+TXA/HQ、微针+调Q1064、中药面膜、中药面膜+Vc/Ve/GSH、穴位注射+中药面膜+Vc/Ve/GSH。经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3项干预措施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相对于单纯的西医常规治疗,中医外治联合常规治疗能增强疗效,且安全性尚可。2.穴位注射联合调Q1064nm激光为主的治疗可能为最优治疗方案,由于该研究纳入的文献中,高质量的研究数量偏少,未来仍需更多的高质量研究的纳入进行支持及佐证。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部[4](2021)在《作者须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等等。本刊办刊宗旨是发扬中西医结合所长,贯彻中医与西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理论与临床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中西医结合在耳鼻咽喉科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水平的提高。1稿约内容
王金环,常玉欣,于春华[5](2021)在《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可行性的建议。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出的相关文献从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机构、作者及合作关系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相关文献增长数量从2010年后稳定在每年10篇以上,虽有波动,但整体仍呈现上升趋势;作者共现图谱得到以周永明、胡晓梅、麻柔为核心的主要合作团队图谱;主要机构与合作关系图谱Density=0.044 3,密度较低,机构合作不紧密;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9个聚类,主要有"老年""临床观察""正虚邪实""IL-6""细胞凋亡"等。结论:中医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老年MDS、临床药物研究、根本病机及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等,现以形成多个研究团队,团队内部合作较多,但机构间合作较少。
李甲民[6](2020)在《基于中医五神学说运用安魂益魄汤治疗魂强魄弱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立足中医形神观,以魂强魄弱的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中医五神辨治方法与传统中医辨治方法在中风病患者形、神、心理状态三个方面的改善情况,探究缺血性中风病形神病变过程,以期为缺血性中风病的辨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首先进行预试验,一方面评估试验设计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为正式试验样本量估计提供依据。正式试验中试验对象需经两轮筛选,第一轮根据团队前期研制且经过信效度检验的《“魂”要素评定表》、《“魄”要素评定表》筛选出符合“魂强魄弱”型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第二轮根据中医证型诊断标准于“魂强魄弱”型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中选取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患者各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两组患者再分别分为两组:对照组1(阴虚风动证)60例、试验组1(阴虚风动证)60例、对照组2(气虚血瘀证)60例、试验组2(气虚血瘀证)60例。对照组1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育阴通络汤治疗、试验组1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安魂益魄汤治疗;对照组2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补阳还五汤治疗、试验组2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安魂益魄汤治疗。对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形(NIHSS评分)、神(“魂强魄弱”证候积分)、心理状态(SAS、SDS评分)和相关安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在受教育程度方面,高学历的人所占比例较大。在职业分布方面,“个体私营、机关干部、科教文卫”人数较多。2.疗效评价(1)NIHSS评分比较: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均降低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理状态: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SDS、SAS评分均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魂强魄弱”证候积分: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证候积分均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五神学说指导下的的安魂益魄汤相比于传统中医辨治方法,在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形、神、心理状态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短时间应用安全可靠。
栾嘉[7](2020)在《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几十年高速经济发展,中国开始拓展国家发展战略,把卫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卫生与健康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并对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创新提出了新要求。科学的医学研究成果是临床决策的指南,也是国家制定卫生政策的依据。作为记载、传播医学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医学科技期刊承载着为各类医疗卫生决策提供证据的重任。然而,我国至今处于临床医学研究证据的“进口国”地位,多年来我国的临床指南主要参照欧美国家的指南或研究结果;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与欧美国家相比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中文医学期刊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一直未能获得国际业界的广泛认可。针对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我国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深入查找并证实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聚焦医学期刊编辑部,探讨我国临床研究论文整体质量控制对策。首先,从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概念内涵的描述出发,梳理文献,结合专家访谈,对“临床研究论文质量”以及“影响因素”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界定“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质量评价”与“质量影响因素”的概念并丰富其内涵。其次,采用“滚雪球法”抽取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229篇,以研究注册率、伦理审查率、前瞻性研究患者知情同意等数据评价其伦理;以该篇论文发表之前国内同类研究论文篇数评估其创新性;以“国际医学报告清单”评估其报告质量;“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估其方法学质量并评价其证据强度。结果显示: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了大量单中心(97.38%)、小样本(单组≤100例占77.3%)、纯阳性结果(99.22%)、高重复性(国内同类研究>10篇占37.11%)、低质量(报告率≤50%占85.15%,高偏倚风险论文占44.10%)的临床研究论文;研究注册率(3.06%)和伦理审查率(16.95%)均低;研究的真实性和严谨性均不可考。再次,结合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田野调查等方式募集、筛选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自行设计问卷,对纳入评估的229篇临床研究论文的作者、编辑部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模型显示:作者因素方面,专业阶层(学历、职称)对论文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弱,而作者科学思维、科研方法学水平、对论文质量有较强的正向影响。机构环境方面,科研政策和组织监管均对论文质量有正向影响;科研资源既能直接对论文质量发挥正向影响,也能通过作用于科研政策和组织监管间接影响论文质量。编辑部(编辑)因素方面,编辑的专业能力、期刊管理水平、审稿人水平均对论文质量有正向影响;格式标准化要求对论文质量有负向影响。最后,采用析因设计证实以上可能因素对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作者与研究机构相关的23项可能影响因素里仅伦理审查1项与论文综合质量相关(χ2=11.075,P=0.010);在编辑部与编辑相关的18项可能因素中,编辑是否具有医学专业背景(χ2=21.533,P=0.000)、医学编辑的统计学水平(t=2.221,P=0.028)、编辑工作时间和精力用于版面形式消耗(t=-3.064,P=0.002)与期刊是否为核心期刊(χ2=4.714,P=0.034)等4项与论文质量显着相关。研究证明:期刊编辑部及编辑相关因素是国内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本研究结果,为控制我国医学临床研究论文质量,针对我国医学期刊编辑部管理构架提出:医学编辑必须具有医学相关专业背景,按照发展要求满足医学编辑数量并进行功能性分工,向学术型方向培养医学编辑等举措建议。针对编辑部审定稿流程提出:中文医学期刊亟待统一临床研究论文录用的基本标准,严格实行临床研究注册制度,复核研究的伦理审查,加强临床研究国际规范、评价工具以及报告清单的认知普及,注明利益冲突以及允许发表阴性结果等举措建议。针对医学编辑的职能拓展提出:医学编辑应在执行论文发表准入标准的同时做好作者教育,并为审稿人提供详细的审稿标准及必要的相关培训等举措建议。从而令中文医学期刊能够严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出口”关,真正服务于“健康中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部[8](2020)在《作者须知》文中提出《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等等。本刊办刊宗旨是发扬中西医结合所长,贯彻中医与西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理论与临床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中西医结合在耳鼻咽喉科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卢存存[9](2020)在《中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证据评价及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研究中药治疗胃癌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评价中药治疗胃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Meta分析的证据质量;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中药治疗胃癌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实践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方法1)科学计量学方法:利用BICOMS-2软件及其相关辅助工具分析中药治疗胃癌的中、英文研究文献的关键特征;2)系统评价再评价方法:系统检索常用的8个电子数据库搜集并纳入中药治疗胃癌的Meta分析,基于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和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A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systematic Review)评价纳入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基于单变量与多变量线性回归方法探究影响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的潜在因素,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的相关性;3)横断面调查方法:检查纳入Meta分析的参考文献列表,获取近年(2015-2019年)来发表的中药治疗胃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基于临床试验报告的统一标准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声明和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ROB(Risk Of Bias)评价纳入的中药治疗胃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基于单变量与多变量线性回归方法探究影响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的潜在因素,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的相关性。4)网络药理学方法:基于生物信息与网络拓扑结构分析方法探究胃癌治疗常用中药的作用靶点及其参与调控的通路,应用Cytoscape 3.7.1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的多维中药作用机制网络。Stata 13.0和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用以完成统计分析及图表制作,统计学显着性为双侧P<0.05。结果1)中药治疗胃癌的研究现状与热点:中药治疗胃癌的中英文研究文献近年来在不断增加,共有342本中文期刊和117本英文期刊载了中药治疗胃癌的研究,但研究质量不高,中文多刊载在非CSCD(Chinese Citation Database)期刊上,而刊载英文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期刊影响因子较低。中药治疗胃癌的研究主体多为来自国内中医药大学及中医院的研究人员,但合作度较低。中药治疗胃癌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中药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及实验室基础机制探索,如中药联合化疗在胃癌术后预防转移的临床研究及基于胃癌SGC-7901细胞的中药联合化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室机制研究等;2)中药治疗胃癌Meta分析的证据现状:共纳入56篇中药治疗胃癌的Meta分析。中药联合其他西医治疗方法(化疗和营养疗法)可改善胃癌患者的临床预后,但目前中药治疗胃癌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均不理想。按照预先设定的分级标准,仅有42.9%(24/56)和5.4%(3/56)的研究分别符合高报告质量和高方法学质量的标准。研究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研究注册与计划书、文献检索、纳入与排除研究的清单及利益冲突声明等方面。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存在高度的相关性(rs=0.76,P<0.001),基金资助和论文页数可能是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3)中药治疗胃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现状:共纳入中药治疗胃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113篇。中药联合其他西医治疗方法(化疗和营养疗法)可以改善胃癌患者的临床预后,但近年来中药治疗胃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均不佳。按照预先设定的分级标准,没有研究符合高报告质量的标准,仅有1.8%(2/113)的研究符合高方法学质量标准。研究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涉及标题的可识别性、样本量的计算、随机方法的细节、盲法的实施、试验的注册与计划书等方面。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s=0.42,P<0.001),基金资助和论文页数可能是报告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4)最终纳入包括白术、茯苓、薏苡仁、党参、陈皮、黄芪、半夏、甘草等8味胃癌治疗的常用中药。最终构建的“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多维网络中包括党参、陈皮、黄芪、半夏、甘草等5味中药(3味中药未参与调控关键靶点),nobiletin、naringenin、baicalein、licochalcone a、quercetin等9种活性成分,TP53、MAPK8、STAT3、TNF和EGFR等10个靶点,Pathways in cancer、TNF signaling pathway、Proteoglycans in cancer、MAPK signaling pathway、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resistance等25条重要通路,其中多条通路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结论近年来中药治疗胃癌研究的关注度正在不断增加,中药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化疗和营养疗法)可以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结局,但目前中药治疗胃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Meta分析的质量均不佳。同时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明确了常用中药治疗胃癌的重要靶点和分子作用机制,它们应作为相关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对象。未来中药治疗胃癌的相关研究人员应该开展积极合作,开展基于证据的研究,实施基于证据的决策,完成基于证据的实践,优化医疗和研究资源配置,提高中药治疗胃癌研究的质量,最终确保胃癌患者从中药研究中获益,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
雷燕[10](2019)在《33种SCI收录的中国英文生物医学期刊稿约分析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我国SCI收录的英文生物医学期刊稿约的完善情况,为期刊稿约优化提供参考数据和建议。【方法】通过调查2018年《期刊引证报告》中出版归属地为中国的33种英文生物医学期刊稿约中5类共27个项目的覆盖情况,分析稿约内容完成度。【结果】33种期刊稿约中"伦理道德"平均完成度最高(76.26%),其次是"格式规范"(70.71%),"作者署名与版权"(61.62%)和期刊"目的与宗旨"(54.55%),"投稿与投稿后"平均完成度最低(47.47%)。高校及其附属医院主办的期刊与其他类型单位主办的期刊稿约中5类项目平均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生物医学期刊,尤其是SCI收录的英文期刊应重视稿约,细化稿约内容、及时更新,促进符合伦理道德、完整规范、可重复的研究成果发表。
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稿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稿约(论文提纲范文)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肺与大肠相表里 |
1.1经脉络属 |
1.2生理配合 |
1.3病理相关 |
2 法——调肺通肠,祛痰瘀毒 |
2.1补肺通肠 |
2.2降肺通肠 |
2.3宣肺通肠 |
3 方药 |
3.1补肺通肠汤 |
3.2降肺通肠汤 |
3.3宣肺通肠汤 |
4 典型病案 |
(2)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报告的报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 |
1.3 文献的筛选与资料提取 |
1.4纳入研究的报告质量评价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结果及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2.2纳入研究报告质量评价的总体情况 |
2.3 不同专业领域研究者研究的报告质量比较根据 |
2.4 不同合作者数研究的报告质量比较 |
2.5 有无基金资助研究的报告质量比较 |
2.5 不同期刊级别的研究报告质量比较 |
3 讨论 |
(3)中医外治治疗黄褐斑疗效及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文献检索 |
1.1 文献检索方式 |
1.2 文献检索步骤 |
1.2.1 检索策略 |
1.2.2 中文检索词 |
1.2.3 英文检索词 |
1.2.4 制定检索式 |
2 文献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4.1 文献筛选 |
4.2 资料提取 |
5 文献质量评价 |
6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文献筛选结果 |
2 文献基本特征 |
3 文献质量评价 |
4 有效率网状meta分析结果 |
4.1 网状证据图 |
4.2 异质性检验 |
4.3 一致性检验 |
4.4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4.5 概率排序 |
4.6 发表偏倚检测 |
5 不良反应发生率网状meta分析结果 |
5.1 森林图 |
5.2 网状证据图 |
5.3 一致性检验 |
5.4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讨论 |
1 研究背景 |
1.1 黄褐斑发病机制研究 |
1.1.1 激素水平 |
1.1.2 光损伤 |
1.1.3 遗传基因易感性 |
1.1.4 氧化应激 |
1.1.5 炎症反应 |
1.1.6 屏障受损 |
1.1.7 其他 |
2 结果分析 |
2.1 证据质量评价 |
2.2 网状meta结果 |
3 黄褐斑的优化方案与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文献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文献发表时间分析 |
2.2 作者分析 |
2.3 研究机构分析 |
2.4 关键词分析 |
2.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
2.4.3 关键词时间线分析 |
2.5 研究前沿分析 |
3 讨论 |
(6)基于中医五神学说运用安魂益魄汤治疗魂强魄弱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预试验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对象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结果 |
(五) 研究结论 |
二、正式试验 |
(一) 样本量的估算 |
(二) 研究对象 |
(三) 诊断标准 |
(四) 研究方法 |
(五) 研究结果 |
讨论 |
一、试验结果分析 |
(一) 一般资料分析 |
(二) 疗效评价指标分析 |
(三) 临床疗效比较 |
二、传统中医辨治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概况 |
三、传统中医对于缺血性中风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
四、中医五神辨治缺血性中风的必要性 |
(一) 前期研究基础 |
(二) 中医五神学说简述 |
(三) 基于中医五神学说辨治缺血性中风的意义 |
五、魂强魄弱缺血性中风的辨治 |
(一) 缺血性中风中医魂、魄紊乱的病因 |
(二) 基于“疾病过程论”的缺血性中风中医魂、魄紊乱病机演变 |
(三) 缺血性中风魂强魄弱型的治则治法及方药分析 |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五神“魂”、“魄”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7)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相关理论研究 |
2.1 临床研究的定义 |
2.2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评价概念辨析 |
2.3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概念辨析 |
2.4 本研究涉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概念及其评价方式 |
2.5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的概念辨析 |
2.6 小结 |
第3章 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现况的抽样调查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访谈 |
4.1 访谈目的 |
4.2 访谈设计 |
4.3 访谈结果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方法 |
5.3 研究结果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6章 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及作用机理阐释 |
6.1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
6.2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探索性因子分析 |
6.3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验证性因子分析 |
6.4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及修正 |
6.5 修正后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分析 |
6.6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关系及机理探讨 |
6.7 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 |
7.1 研究结论 |
7.2 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对策 |
7.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7.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7.5 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中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证据评价及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 |
1.1.2 胃癌的病理学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 |
1.1.3 中医药防治胃癌的理论基础 |
1.1.4 胃癌的治疗现状及中药治疗胃癌的价值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3.1 科学计量学方法 |
1.3.2 系统评价再评价方法 |
1.3.3 横断面调查方法 |
1.3.4 网络药理学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中药治疗胃癌文献的科学计量学分析 |
2.1 研究背景 |
2.2 资料与方法 |
2.2.1 资料来源与检索策略 |
2.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3 文献筛选 |
2.2.4 数据整理与分析 |
2.3 结果 |
2.3.1 检索及筛选结果 |
2.3.2 发文量分析 |
2.3.3 地区分析 |
2.3.4 机构分析 |
2.3.5 作者分析 |
2.3.6 期刊分析 |
2.3.7 研究热点分析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三章 中药治疗胃癌的Meta分析证据评价 |
3.1 研究背景 |
3.2 资料与方法 |
3.2.1 文献检索 |
3.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2.3 文献筛选 |
3.2.4 资料提取 |
3.2.5 报告质量评价 |
3.2.6 方法学质量评价 |
3.2.7 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检索及筛选结果 |
3.3.2 纳入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 |
3.3.3 Meta分析报告质量评价结果 |
3.3.4 Meta分析报告质量的潜在影响因素探究 |
3.3.5 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
3.3.6 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的潜在影响因素探究 |
3.3.7 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与报告质量的相关性评价 |
3.4 讨论 |
3.5 结论 |
第四章 中药治疗胃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据评价 |
4.1 研究背景 |
4.2 资料与方法 |
4.2.1 数据来源 |
4.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4.2.3 文献筛选 |
4.2.4 资料提取 |
4.2.5 报告质量评价 |
4.2.6 方法学质量评价 |
4.2.7 统计分析 |
4.3 结果 |
4.3.1 文献筛选 |
4.3.2 纳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特征 |
4.3.3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评价结果 |
4.3.4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的潜在影响因素探究 |
4.3.5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
4.3.6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的潜在影响因素探究 |
4.3.7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与报告质量的相关性评价 |
4.4 讨论 |
4.5 结论 |
第五章 中药治疗胃癌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5.1 研究背景 |
5.2 资料与方法 |
5.2.1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治疗胃癌高频中药的收集 |
5.2.2 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的收集 |
5.2.3 胃癌相关靶点的收集 |
5.2.4 中药治疗胃癌候选靶点的收集 |
5.2.5 中药-活性成分-候选靶点网络的构建 |
5.2.6 候选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及关键靶点的获取 |
5.2.7 关键靶点的生物学功能与通路分析 |
5.2.8 中药-活性成分-关键靶点-通路网络的构建 |
5.3 结果 |
5.3.1 入选的高频中药 |
5.3.2 目标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 |
5.3.3 胃癌相关靶点的筛选 |
5.3.4 与中药活性成分相关的胃癌候选靶点 |
5.3.5 中药-活性成分-候选靶点网络 |
5.3.6 候选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及关键靶点的筛选 |
5.3.7 关键靶点的GO与 KEGG通路分析结果 |
5.3.8 中药-活性成分-关键靶点-通路网络 |
5.4 讨论 |
5.5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1.中药治疗胃癌的Meta分析清单 |
附表2.中药治疗胃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清单 |
附表3.纳入的中药方剂 |
附表4.中药的频次分布 |
附表5.高频中药的活性成分及药动学参数 |
附表6.高频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未去重) |
附表7.高频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去重后) |
附表8.胃癌的相关靶点 |
附表9.未与候选靶点作用的活性成分 |
附表10.评分大于0.7的候选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数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33种SCI收录的中国英文生物医学期刊稿约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33种期刊的一般情况 |
2.2 单刊稿约总体完成度和单类项目平均完成度 |
2.3 稿约中27个分项的总体覆盖情况 |
2.4 两类单位主办期刊稿约比较 |
3 结论与启示 |
3.1 总体特征 |
3.2 本研究的局限 |
3.3 结论和建议 |
四、《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稿约(论文参考文献)
-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 韩秀丽,王秀娟. 湖南中医杂志, 2021(12)
- [2]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报告的报告质量研究[J]. 贾雪冬,荀杨芹,陈哲,郭强强,张先卓,康建,张晓坚,陈耀龙.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11)
- [3]中医外治治疗黄褐斑疗效及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D]. 唐惠.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作者须知[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1(01)
- [5]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视化分析[J]. 王金环,常玉欣,于春华. 中医药导报, 2021(01)
- [6]基于中医五神学说运用安魂益魄汤治疗魂强魄弱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研究[D]. 李甲民.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D]. 栾嘉.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8]作者须知[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0(01)
- [9]中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证据评价及网络药理学研究[D]. 卢存存. 兰州大学, 2020(01)
- [10]33种SCI收录的中国英文生物医学期刊稿约分析与优化[J]. 雷燕.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