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语教师教学三艺(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1](2020)在《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在教育,而教育质量依赖于教师;语言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国际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自古便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大量的海外移民和其他各类母语非英语学习者的持续增长给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简称为ESL)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开发与完善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多学科、多层次、多维度教师专业标准体系,贯穿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优秀与杰出四个发展阶段,对教师质量进行三位一体的保障。作为国家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中的一部分,美国ESL教师专业标准已经出台了职前和优秀(职后)教师专业标准,作为ESL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的指针和规范准则,并且标准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地进行修改与完善。中华民族有着古老的文明和璀璨的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汉语言的推广、汉文化的传播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根本保障,是国家语言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是“一带一路”愿景实现的重要条件,更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支撑。这就对我国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尤其是对未成年阶段学习者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然而,这一领域却经常被忽视。美国的ESL教师专业标准与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适用的群体类似、语境类似,且发展比较成熟、实践经验丰富,值得关注并展开深入研究。基于以上思考,本论文选取美国现行的全部3套ESL教师专业标准:2010版与2018版《学前—12年级教师职前教育计划认证标准》(2010版和2018版现处于并行状态,都属于现行职前教师专业标准范畴)和《英语作为一门新语言标准》(即职后优秀教师专业标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美国现行的学前至12年级阶段ESL教师系列专业标准进行全面剖析与解读,挖掘出该系列标准的产生背景、实然状态、总体特征、成效弊端和借鉴意义。美国现行的ESL教师专业标准是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产物,背后蕴含着政治、文化、语言、教育、需求等因素。因此,本论文首先把美国现行的ESL教师专业标准放置于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从国家语言政策的发展要求与社会、文化、教育的整体环境和教师、学生及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两大维度六个方面对美国ESL教师专业标准出台的背景做深入挖掘,追根溯源,找出成因。然后以舒尔曼的教师知识理论为指导,分别对美国现行的ESL教师专业发展两个阶段(职前和职后)的三套标准从标准制定的机构和主体、标准产生的依据和核心思想、标准产生的过程、标准的框架与内容、基于标准的教师认证和标准的特点几个方面进行个体分析。同时抓住新、旧职前标准并行这一难得的机会,在现行标准研究范畴内,在对职前标准进行个体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比较、探究不同时期同一标准的承接性与发展性、不变本质与时代发展趋势的融合,以便可以更加全面地分析美国职前ESL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在分别对美国现行的ESL职前、优秀(职后)教师专业标准进行充分分析后,论文从美国ESL学科整体性、ESL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完整性的角度,以库玛的语言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打乱标准原有的结构,对处于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标准从基本要素、整体框架、具体内容以及基于标准的认证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阐释不同阶段标准之间的异同、产生的原因及内在联系。进而发掘美国现行ESL学科教师专业标准在研制理念、主体结构、涵摄内容、秉持视角、言说话语、认证方式上的共性与特质,并探讨该学科教师专业标准所产生的影响。此外,结合国家语言政策的发展要求与社会的现实需要,分析我国第二语言教师、教学与教师专业标准发展现状,参照美国ESL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本文从七大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启示。希望本研究可以为我国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研究的深化与发展,为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特别是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教师教育的改革与优化、教师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的长足发展、以及我国汉语及汉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些许启示。
宋海英[2](2020)在《1958年美国《国防教育法》研究现状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58年《国防教育法》是二战后美国第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立法,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法案实施后提高了美国的教育质量,推动美国高等教育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在美国的教育强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法案自诞生以来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界对该法案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使我们对法案的来龙去脉有了清晰的认识,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国防事业发展提供了经验,也引发了我们对法案未来研究趋势的思考。
刘亮亮[3](2020)在《二战后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项目管理是当代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热门理念和模式,在当代教育管理中也被广泛采用,美国则是教育项目管理的最早策源地和当代应用最为普遍和成效显着的国家。在今日美国联邦政府层面,几乎所有体现美国国家教育意志和导向需要的教育事务和相应资源,都是以一定的教育目标和相应的独立事项为基本单元,设计划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教育项目来加以推进和管理的。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完整性质和内涵是什么?何以如此之先地在美国土地上原创性生成并有序地发展成长为体现甚至代表当代教育管理走向的教育项目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协调和处理教育国家行政干预和社会市场运作的矛盾中有何优势和局限,能否为我国教育管理模式乃至体制的改革提供相应的启示和借鉴?对这些当代教育项目管理根本问题的热切关注和思考,自然也就使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进入笔者的考察研究视野,成为博士学位论文题目的首选。本研究在马克思主义逻辑与历史科学统一的方法论指导下,以教育社会生态理念为基本研究范式,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和纵向比较法,按着教育项目管理形态由单项到体系的演化的基本进程和轨迹,对二战后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演进背景、现实实践、成效问题和主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阶段梳理考察,在简要把握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在二战前萌芽成型奠定的基础上,对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重点创设(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初)、系统整合(20世纪60年代中—80年代初)、体系优化(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末)和创新提升(21世纪初—今)的各个阶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力求揭示其逐步铺开、连续改进和不断优化的发展历程与规律。二战后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发展,是在二战前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萌芽成型所奠定的基础上起步的。现实教育的分散性发展条件、形态和格局,国家机器的天然教育使命、责任和权力,宪法的国会征税权与社会福利保障责任的明确规定,为联邦政府对教育进行直接有力但有限的项目管理干预提供了历史的必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战结束后,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在战前奠定的坚实基础上进入了重点创设阶段,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国会于1944年通过颁布了《退役军人权利法》和1958年《国防教育法》,为联邦政府创设了退役军人教育援助项目和国防研究生奖学金项目及其管理模式,开始了运用教育项目管理对高等教育进行直接干预的重点探索。这些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有力实施,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重点发展和质量提升,为事关全局的现实高等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合法合规、切实适用的机制和抓手,也为联邦政府更加积极全面的教育直接干预提供了基本模式与良好示范。当然,这种直接动用联邦政府力量对眼前的高等教育问题进行直接的干预,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应急性、权宜性和局部性的局限或不足。1965年《初等和中等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进入到系统发展阶段。经过二战后的迅速调整与强势拓展,到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经济社会进入到空前繁荣时期,“民权运动”也应时而生、风起云涌。这不仅使联邦政府财力雄厚,成为“教育资源的提供者”;也为联邦政府加强对教育的全面干预创造了有利的历史条件和需求。两法和随后国会一系列教育法案中陆续出台的大量联邦教育项目管理,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从职业教育、双语教育到少数民族教育,从移民教育到国际教育等,可谓遍及教育的各个层次和领域,直至1979年联邦教育部的设立。这些联邦教育项目的创设和实施与整个教育系统对应一致、相辅相成、相映成辉,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教育系统的全层次、全类型的全员性发展,也为教育项目管理的体系性优化提供了完整的框架、基础和资源。随着联邦教育项目的系统化设置与实施,在有力地保障和促进美国教育全面完整发展的同时,其固有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显露了出来,特别是随着联邦教育部对联邦教育项目直接干预的日渐加强,各个教育项目实施运行的孤立性、形式化、行政化、各自为政性和发展不平衡性日渐突出,促使和要求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相互协调配合,不断增强所有联邦教育项目的有机体系性,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由此进入体系优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东石油危机,也大大地削弱了美国联邦政府资助教育项目的能力。80年代初期,里根总统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对教育的过分干预,开始了“新联邦主义”教育计划,通过《1981年综合预算调节法》消减和整合联邦教育项目,减少联邦政府的教育拨款和干预措施,将联邦政府各部门分散化管理的项目转换为联邦教育部的集中化管理。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乔治·布什总统上台,联邦政府再次调整教育项目管理的体系结构优化,强化教育项目的相互衔接、体系性与弹性,制定了总揽全局、明确整体目标、优化和提升教育项目总体效能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和《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紧密对接,联邦政府的教育职能也更加广泛,成为“教育标准的制定者”。在1993年《政府绩效和成果法》的影响下,教育部开始注重业绩文化和问责文化的建立,加强联邦教育项目的绩效评估,促进联邦教育项目的结构改进和质量提升。进入21世纪,伴随着“9·11”事件的发生和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缓和各类社会问题和提升教育质量,联邦政府在教育项目管理体系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育项目管理体系对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体现、支撑和合理合法化的作用,开始了联邦教育项目管理体系的创新提升新阶段。国会密集立法加大教育拨款力度,仅2009年《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就专门为教育投入了1000多亿美元,其中投资额最大的项目为536亿美元的州财政稳定基金项目,包括486亿美元的公式拨款项目和50亿美元的竞争性拨款项目,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联邦教育项目财政管理支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中设置推行的体系化教育项目把社会全员发展作为国家责任和终极目标,把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利完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联邦政府创设实施的STEM系列科技教育项目,重新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覆盖的“十万强”系列国际教育交流项目,促进国际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更是把美国国家社会的发展与高科技、全球化和生态化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就美国与人类共同发展的教育项目管理蓝图。上述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发展进程表明,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产生、发展和最终成为美国教育管理体制的主体模式,既深深地植根于美国特定的教育社会生态体系之中,即早期教育分散化发展的起步及后续格局、相应的文化理念和现实教育实践,更得益于美国社会全员普遍具有的能动参与干预意识和行动力;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既不是行政部门拍脑门的忽发奇想、权力任性的结果,也不是墨守成规、固执经验的因因相袭,而是按照教育行动的完整结构和展开过程,立法先行,职能明确,权责对应,事财一体,科学设计,不断创新提升,最终形成健全而富有活力的、国家行政合理干预和社会市场积极运作有机一体的联邦教育项目管理体制。由此启示借鉴,当会大有脾益。
稂建中[4](2019)在《从民族性到全球化: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变迁研究》文中认为英语曾经是偏安于世界一隅的一个欧洲岛国的民族语言,它在短短几个世纪里从不列颠出发,遍布“日不落帝国”,进而发展成为如今的国际通用语。英语及其承载的文化留给人们一笔具有全球价值的财富,这笔财富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英语教育得以传承和发展。本文基于历史视角,在社会话语理论框架下,运用历史研究、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系统地分析英国“现代英语”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具体地说,在回顾英国“现代英语”教育地位确立这一背景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民族特性”、“文化殖民”和“全球化视野”等主要特征,并探讨其教育价值和历史局限性。英国“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是在“古英语”(盎格鲁-撒克逊语)和“中世纪英语”的基础上,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发展而形成。“现代英语”始于16世纪,具体界定是:1500-1800年间为“早期现代英语”时期,1801年至今为“晚期现代英语”时期。本文聚焦16-19世纪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由六部分组成,除了绪论和结语外,还有五章。第二章是背景分析,探究“现代英语”教育如何在英国得以兴起。第三、四、五章分别从不同专题角度分析英国“现代英语”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第六章是对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总体评价。具体而言:第二章主要从英格兰民族国家的建立、民族文学的发展和民族语言的形成等方面分析英国“现代英语”教育背景。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英语取代法语,由老百姓的语言提升为官方语言;民族文学的发展将英语由生活语言转变为文学和学术语言;英语自身的规范化发展,促进了“现代英语”的形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驱动以及语言学家的贡献综合地为“现代英语”教育的兴起准备了条件。第三章重点探析16世纪之后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民族特性。通过梳理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近代英语教育政策和不同层次的英语教育,以及外来移民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教育政策,发现英国“现代英语”教育在致力于提升民众识字能力的同时,试图通过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民族同化提升民族意识、重构少数族裔民族身份、培养民族和国家认同,从而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性。第四章重点探析17世纪之后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文化殖民特性。英国殖民地英语教育伴随着其海外贸易、传教和殖民统治的步伐,在殖民早期采取语言和文化同化政策,致使本地语教育和本地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在殖民晚期调整其语言教育政策,通过英语教育培植本地精英阶层(如印度),或构建英国化主流社会阶层(如北美、澳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殖民地社会结构和文化身份重构,使殖民地英语教育呈现出鲜明的文化殖民特征。第五章针对18世纪末及19世纪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全球化视野,基于福柯的话语理论分析英国社会不同话语主体权力关系,阐释英语教育全球化视野的影响因素。在不同时期,英国的语言政策从民族同化逐渐走向文化宽容,语言教育政策从单语走向双语或多语教育并存;同时,由于英国文化多重特质的影响,“现代英语”教育在全球化过程中更加重视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从而呈现出文化转向的突出特征。第六章从语言文化教育、民族身份教育和国家发展战略等维度对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局限性进行反思。在语言文化教育维度,“现代英语”教育体现出语言与文化传播的重要价值和偏重语言形式和工具性作用、过分倚重社会力量等特点;在民族身份教育方面,“现代英语”教育对英国本土民众的社会身份、文化身份和公民身份建构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体现民族身份的统一性,同时它对海外殖民地民众的英国化和本土化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体现了民族身份的多样性;在国家发展战略维度,在王国、大英帝国和英联邦不同历史时期,“现代英语”教育均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历史变迁研究对我国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规划、语言政策以及语言教育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认为,国家语言规划应符合话语主体社会关系和国家战略,国家语言政策应尊重话语主体社会身份和民族身份认同,国家语言教育政策也应有利于知识与信仰体系重构和跨文化交流。
刘南萍[5](2019)在《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科学技术和教学理念不断地冲击着大学课堂教学,大学教学组织形式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正式进入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共存的后班级授课制阶段。后班级授课制阶段的到来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且伴随着高校教学质量下降和创新人才培养提出的双重冲击,课堂讲授法因发展受到限制而陷入危机和困境之中。尽管如此,当前也并没有其他任何教学方法能取代讲授法在教学中的地位,讲授法依旧是后班级授课制阶段高等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因此,通过对讲授法的使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深入探究,为我们对讲授法形成科学的认识,提出高校有效使用讲授法的对策或措施,以及了解讲授法久经指责而不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论文构建了讲授法发展的分析框架,综合采用历史与比较研究、问卷调查为主的实证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讲授法在高等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对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讲授法的历史发展特点和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高校讲授法教学效果的建议。总体而言,有关后班级授课时代讲授法的现状及发展的研究结论如下:(1)讲授法久而不衰有深厚的历史基础:首先是前班级授课制时代的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讲授法能有效、快速地传授道德规范,深受教师欢迎;其次是班级授课制时代的教育重视知识传授,讲授法以能大量的、系统地传授结构化的知识而得到推广;最后是后班级授课制阶段教育心理学崛起、师生关系转化、教育技术兴起,讲授法的发展受到一定地限制与挑战,但膨胀化的科学知识需要系统化地传授给学生,讲授法有其存在的根本。(2)虽然后班级授课制阶段高校课堂教学中讲授法因误用受到批判,但学生对讲授法的整体满意度不低,且讲授法仍旧是高校中使用最多、最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之所以被视为最基础的教学方法原因有三:一是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讲授法以语言作为教学媒介;二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之一,讲授法以教师作为主导者;三是知识数量愈发增加,讲授法能有效地传递系统性知识。(3)在了解讲授法历史演变和后班级授课制阶段的讲授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对讲授法认识和使用现状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有效应用讲授法几点措施:恰当确定、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讲究语言艺术;正确把握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合理控制教学时间。后班级授课制阶段高校课堂讲授法的改革,要在深入了解讲授法的适用条件和使用边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构建有效课堂,从根本上帮助讲授法摆脱困境,提高教学效果。
唐明荣[6](2019)在《农村初中英语居学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以广东省怀集县N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今后学习打好基础、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然而,国家课程标准的普遍要求与各级各类学校的英语课程实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不一样;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与初中不一样;城市和农村不一样。尤其是农村地区,受师资、生源、设备、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等因素制约,英语教育教学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本文以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为视域,以居学课程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农村初中英语居学课程的开展形式,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所谓居学课程,是指利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与空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教育影响活动。本文以建构主义哲学和课程理论为依据,以N校师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居学课程及其实践的现状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试图找出英语居学课程及其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和症结,并就此提出改革措施。调查发现,学校对课程开发重视度不够、教研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的课程意识不高、校本课程质量不高;学生英语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兴趣不高、氛围不浓、方法不当、效果不佳、受学生喜欢的课程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居学课程开发思路,建构了居学课程内容选择的若干原则。本文认为,根据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心理需求,开设《英文歌曲》、《英语故事》、《校园英语交往常用口语》、《英语小作文》、《英语日记》、《英语应用文写作》等居学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营造校园英语学习氛围、改善学生学习英语方法与策略、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
程汉[7](2016)在《浅析我国外语教师教育之三大模式》文中指出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正处于转型时期,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外语教师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突出表现为对外语教师数量的满足向要求质量提升的转变。这就直接对我国外语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提出了要求,推动我国外语教师教育模式不断变革与创新。文章主要针对外语教师的三大模式:师范院校的外语教师教育模式、综合大学的外语教师教育模式和外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史丽萍[8](2015)在《美国外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职前、任职与职后的一体化过程,是教师从一个新手教师到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美国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得益于完善的政策、法律及制度建设与资金支持,专业协会的推进,合理的评价体系,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李谦[9](2015)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竞争法》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和平崛起,美国意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面临着全新的竞争形势。2005年《迎击风暴》的发表,使美国认识到,基础研发投入不足以及STEM教育质量落后是导致美国竞争力下滑的主要元凶。为了提升美国竞争力,维护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准备通过立法的方式来加大对基础研发的投入、促进STEM教育的发展。经过美国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2007年8月9日,小布什总统签署通过《美国竞争法》,从此该法成为美国联邦政府推动基础研究和STEM教育发展的主要法律。《美国竞争法》共八章,第一章为涉及政府范围的“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第二章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第三章为“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第四章为“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第五章为“能源部”;第六章为“教育”;第七章为“国家科学基金会”;第八章为“通则”。((美国竞争法》的主要目的是加速美国的科技人才培养、提高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最终实现国家竞争力的增强。其实早在1958年,美国就颁布了具有类似目的的《国防教育法》。苏联卫星的成功发射,震惊了美国朝野上下,《国防教育法》的目的主要是使美国在冷战中赢得先机。《国防教育法》主要针对的是教育领域的问题,而《美国竞争法》则同时关注了基础研究和教育两个领域的问题。《国防教育法》和《美国竞争法》一样重视科学、数学、外语教育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但是《美国竞争法》更加关注工程和技术教育。由于《美国竞争法》是一部经费授权法,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竞争法》中的许多条款目前并没有得到落实,但美国并没有弃用《美国竞争法》的打算,在三年的授权期限到期之后,2011年1月4日,奥巴马总统就签署了《美国竞争法再授权法2010》。《美国竞争法再授权法2010》保留了《美国竞争法》的法律目的,并根据美国需要以及《美国竞争法》的执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美国竞争法》的条款进行了修订。
陈志敏[10](2014)在《美国外语教师职前培养专业标准探析》文中研究表明自二十世纪初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和经济对人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从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认识到外语教育的重要意义,为了改变外语教学的落后状态,从源头上提高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国家对外语教师职前培养制定了具体的要求。一、美国外语教师职前培养专业标准产生的背景美国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历史不过两百多年,但是美国的外语教学却可以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
二、外语教师教学三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语教师教学三艺(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呼唤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
(二)美国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需要深化 |
(三)我国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诉求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一)第二语言 |
(二)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教师 |
(三)教师专业标准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关于美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二、关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评析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舒尔曼教师知识理论 |
(一)教师知识的来源 |
(二)教师知识的结构 |
(三)教师知识的运用 |
(四)舒尔曼教师知识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二、库玛语言教师教育理论 |
(一)三大教学参数与十大宏观策略 |
(二)库玛语言教师教育“KARDS”模块模型 |
(三)库玛语言教师教育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第三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产生的背景 |
一、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产生的政策与环境 |
(一)国家语言教育政策日臻完善加速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 |
(二)标准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呼唤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 |
(三)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引领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 |
二、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产生的现实需要 |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科科学化的需要 |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
(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日益增长的需要 |
第四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分析 |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 |
(一)标准制定的机构及主体 |
(二)标准制定的依据、核心思想 |
(三)标准制定的过程 |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及内容 |
(一)2010现行版职前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及内容分析 |
(二)2018现行版职前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及内容分析 |
(三)2010版标准与2018版标准比较分析 |
三、基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认证 |
(一)认证的原则和目标 |
(二)认证的程序 |
(三)认证的内容和方法 |
四、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 |
(一)标准结构的层次性:接近标准、达到标准、超越标准三层进路 |
(二)标准评价的科学性:倡导“绩效本位”的评价理念 |
(三)标准原则的一致性:国家要求与学科特点有机融合 |
(四)文化的包容性:母语文化与美国文化相结合 |
(五)学生的主体性: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
(六)专业的发展性:合作与反思中成长 |
第五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分析 |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 |
(一)标准制定的机构和主体 |
(二)标准制定的依据、核心思想 |
(三)标准制定的过程 |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及内容 |
(一)现行版优秀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分析 |
(二)现行版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内容分析 |
三、基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认证 |
(一)认证的理念 |
(二)认证的程序 |
(三)认证的内容和方法 |
四、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 |
(一)体现五项核心要求与学科专业特点的融合 |
(二)强调教师知识的专业性与实践的综合性 |
(三)突出教师的反思能力 |
(四)关注教师专业领导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
(五)重视学生背景的多样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
(六)加强教师评价的灵活性与公平性 |
第六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总体评析 |
一、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与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 |
(一)基本要素比较分析 |
(二)标准框架比较分析 |
(三)标准内容比较分析 |
(四)标准认证比较分析 |
二、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总体特点 |
(一)标准研制理念:以人为本、观照师生 |
(二)标准主体结构:体系完整、层级分明 |
(三)标准涵摄内容:知识、能力与品格兼具 |
(四)标准秉持视角:多元文化取向 |
(五)标准言说话语:用词精确、实践倾向 |
(六)标准认证方式:科学性与民主性相结合 |
三、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影响 |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积极影响 |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消极影响 |
第七章 思考与启示 |
一、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发展现状 |
(一)国家语言强国战略话语语力的提升 |
(二)对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分析 |
(三)基础教育领域来华学生对我国第二语言教师的现实需要 |
二、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
(一)完善我国具有本土特色的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 |
(二)凸显教师专业标准中第二语言学科的本质特点 |
(三)关注教师专业标准中第二语言学生的源文化差异 |
(四)重视教师专业标准中第二语言学生的汉文化融入 |
(五)加快教师专业标准引领下第二语言教师角色的转变 |
(六)完善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第二语言教师评价体系 |
(七)倡导更多符合标准的专业第二语言教师走进中小学课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1958年美国《国防教育法》研究现状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法案颁布原因与核心内容的研究 |
二法案与美国教育发展的关系 |
三揭示法案对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作用 |
四对中美两国《国防教育法》的比较和相关成果的评析 |
五关于深化《国防教育法》研究的几点思考 |
(3)二战后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一)教育项目 |
(二)美国联邦教育项目 |
(三)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四、主要研究内容 |
(一)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演变历程的分期依据 |
(二)各章研究内容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六、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一)本论文的创新点 |
(二)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一章 二战后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重点创设(二战后至20 世纪60 年代初) |
第一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重点创设的奠基 |
一、美国建国前后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萌芽 |
二、20世纪初期美国教育项目管理的雏形生成 |
第二节 二战后联邦教育项目管理重点创设的实践 |
一、退役军人教育援助项目的创设 |
二、国防研究奖学金项目的创设 |
三、国际交流与教育项目的创设 |
第三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重点创设的特点、成效及问题 |
一、联邦教育项目管理重点创设的特点 |
二、联邦教育项目管理重点创设的成效 |
三、联邦教育项目管理重点创设的问题 |
第二章 二战后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系统整合(20 世纪60 年代中至80 年代初) |
第一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系统整合的背景 |
一、“民权运动”的兴起与“伟大社会”建设 |
二、联邦管理体制的变革 |
三、从联邦教育总署到联邦教育部的管理探索 |
第二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系统整合的实践 |
一、初中等教育法中的系列教育项目的设置与运作 |
二、高等教育项目管理的系列化运作 |
三、关注社会地位处境不利人群项目的创设 |
四、职业教育项目管理的调整 |
五、影响援助项目的创设 |
第三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系统整合的特点、成效及问题 |
一、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系统整合的特点 |
二、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系统整合的成效 |
三、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系统整合的问题 |
第三章 二战后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体系优化(20 世纪80 年代初至20 世纪末) ·· |
第一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体系优化的背景 |
一、教育项目管理固有局限的逐渐显露 |
二、教育项目管理主体的“门户”之行 |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
第二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体系优化的实践 |
一、1981 年《综合预算调节法》对项目管理的改革 |
二、教育项目管理向早期教育干预层面的延伸 |
三、教育项目管理向优质学校示范引领层次的拓展 |
四、教育项目管理向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跨越 |
五、教育灵活性示范项目的设立 |
六、大学生资助项目的反复调整 |
第三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体系优化的特点、成效及问题 |
一、联邦教育项目管理体系优化的特点 |
二、联邦教育项目管理体系优化的成效 |
三、联邦教育项目管理体系优化的问题 |
第四章 二战后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创新提升(21世纪初至今) |
第一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创新提升的背景 |
一、苏东剧变与世界体系的震荡 |
二、多极化世界格局的新挑战 |
三、教育升级创新的新需要 |
第二节 联邦政府教育项目管理创新提升的实践 |
一、联邦教育项目管理战略的升级与落实 |
二、强化联邦对教育项目管理体制的操控 |
三、项目引导各地构建STEM学习生态系统 |
四、“十万强”系列国际教育交流项目的全球覆盖 |
第三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创新提升的特点、成效及问题 |
一、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创新提升的特点 |
二、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创新提升的成效 |
三、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创新提升的问题 |
结语 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启示 |
一、深深地植根于美国教育社会生态的文化土壤 |
二、联邦运作的法制化为教育项目管理提供合法性权威 |
三、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社会全员主体的能动参与和干预 |
四、结构清晰精细的教育项目科学设计 |
五、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不断探索、创新与提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从民族性到全球化: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英语史和英国英语教育研究 |
二、影响英国语言教育的要素研究 |
三、语言规划、语言政策及语言教育政策研究 |
四、国内外研究评析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一、古英语、中世纪英语与现代英语 |
二、语言与语言教育 |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六节 研究的理论视角 |
一、话语理论 |
二、英国语言教育话语分析 |
第二章 英国“现代英语”教育地位的确立 |
第一节 民族国家的建立 |
一、从族群到民族王国 |
二、从民族王国到民族国家 |
第二节 民族文学的发展 |
一、民族文学的发端 |
二、民族文学的奠基 |
第三节 民族语言的形成 |
一、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古英语 |
二、中世纪英语 |
三、现代英语 |
第四节 “现代英语”教育的兴起 |
一、文艺复兴的影响 |
二、宗教改革的驱动 |
三、语言学家的贡献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民族特性 |
第一节 作为英格兰民族语言的英语教育 |
一、英格兰的英语教育政策 |
二、英格兰的英语教育 |
第二节 作为威尔士和苏格兰通用语的英语教育 |
一、威尔士的英语教育 |
二、苏格兰的英语教育 |
第三节 作为英国移民第二语言的英语教育 |
一、英国移民的主要来源 |
二、英国移民的语言规划 |
三、英国移民的语言教育政策 |
第四节 “现代英语”教育民族特性的体现 |
一、英格兰基于英语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 |
二、威尔士和苏格兰基于英语教育的民族同化 |
三、英国移民基于英语教育的民族身份重构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文化殖民 |
第一节 英语教育对殖民地本族语教育的冲击 |
一、英语教育对爱尔兰殖民地语言教育的冲击 |
二、英语教育对北美及澳新殖民地语言教育的冲击 |
三、英语教育对印度殖民地语言教育的冲击 |
第二节 英语教育对殖民地社会生活的影响 |
一、英语教育对爱尔兰殖民地社会生活的影响 |
二、英语教育对北美及澳新殖民地社会生活的影响 |
三、英语教育对印度殖民地社会生活的影响 |
第三节 英语教育对殖民地意识形态的渗透 |
一、英语教育对爱尔兰殖民地意识形态的渗透 |
二、英语教育对北美及澳新殖民地意识形态的渗透 |
三、英语教育对印度殖民地意识形态的渗透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全球化视野 |
第一节 英语教育全球化视野的社会语境 |
一、基于话语理论的英语教育要素分析 |
二、影响英语教育全球化发展的话语主体 |
三、英国英语教育全球化发展的话语秩序 |
第二节 英语教育全球化视野的政策调整 |
一、民族同化的语言教育政策 |
二、文化融合的语言宽容政策 |
三、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多语政策 |
第三节 英语教育全球化视野的文化转向 |
一、文化概念与英国文化的特质 |
二、英国英语教育全球化的文化使命 |
三、英国英语教育全球化的文化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局限 |
第一节 作为语言文化教育的重与轻 |
一、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社会文化特性 |
二、“现代英语”教育的社会文化特征与功能 |
三、“现代英语”教育作为语言文化教育的反思 |
第二节 作为民族身份教育的得与失 |
一、语言文化与身份建构的关系 |
二、英国本土“现代英语”教育与民族身份建构 |
三、英国殖民地“现代英语”教育与民族身份重构 |
四、“现代英语”教育作为民族身份教育的反思 |
第三节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成与败 |
一、语言教育作为一种国家发展战略 |
二、“现代英语”教育作为英国的发展战略 |
三、“现代英语”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反思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后记 |
(5)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2 国内外讲授法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和本研究的出发点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目标 |
1.4.1 文献法 |
1.4.2 历史与比较研究法 |
1.4.3 问卷法 |
1.4.4 访谈法 |
1.5 基础概念界定 |
1.5.1 后班级授课制阶段 |
1.5.2 高等教育 |
1.5.3 教学方法 |
1.5.4 讲授法 |
1.6 研究思路 |
1.6.1 研究框架 |
1.6.2 研究内容 |
1.6.3 技术路线 |
第2章 讲授法在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历史演变 |
2.1 前班级授课制阶段的讲授法 |
2.1.1 前班级授课制阶段我国讲授法的发展变式及特征 |
2.1.2 前班级授课制阶段西方讲授法的发展变式及特征 |
2.1.3 前班级授课制阶段中西方讲授法的发展比较 |
2.2 班级授课制阶段的讲授法 |
2.2.1 班级授课制阶段我国讲授法的发展变式及特征 |
2.2.2 班级授课制阶段西方讲授法的发展变式及特征 |
2.2.3 班级授课制阶段中西方讲授法的发展比较 |
2.3 后班级授课阶段的讲授法 |
2.3.1 后班级授课制阶段中国讲授法的发展变式及特征 |
2.3.2 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西方讲授法的发展变式及特征 |
2.3.3 后班级授课制阶段中西方讲授法的发展比较 |
第3章 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
3.1 研究方法与工具 |
3.1.1 资料来源 |
3.1.2 问卷调查 |
3.1.3 访谈调查 |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1 高校学生对讲授法的认识现状 |
3.2.2 高校讲授法的使用现状 |
3.2.3 高校学生对讲授法的满意度情况 |
3.2.4 高校学生对讲授法的改进措施意见 |
3.3 存在问题与讨论 |
3.3.1 学生对讲授法的定义有一定的认识但仍不够正确 |
3.3.2 学生对讲授能达成的教育目的和能传授的教学内容没有明确认识 |
3.3.3 教师和学生:学生对讲授法的满意层面较为狭窄 |
第4章 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4.1 讲授法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比较及引发的思考 |
4.1.1 教学目的的特点:传授系统性知识 |
4.1.2 教学内容的特点:系统性、结构化间接知识 |
4.1.3 教师与学生的特点 |
4.2 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受到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
4.2.1 教学目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讲授法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矛盾 |
4.2.2 教学内容:知识数据化、碎片化和讲授法系统传授结构性知识的矛盾 |
4.2.3 教师与学生:“以学习者中心”新型师生关系和讲授法教师主导的矛盾 |
4.2.4 教育技术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拓宽和讲授法以语言为主要手段的矛盾 |
4.3 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应变策略 |
4.3.1 完善讲授法 |
4.3.2 与其他教学方法、手段(模式)相结合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农村初中英语居学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以广东省怀集县N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对象、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方法 |
三、相关概念阐释 |
(一)正业与居学定义的厘定 |
(二)课外作业 |
(三)课外活动 |
(四)英语课程资源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课程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
(一)皮亚杰的建构主义 |
(二)新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
二、博比特、泰勒的课程理论 |
第三章 N中学居学课程发展现状调查 |
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英语)开发的情况 |
(一)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程度 |
(二)课程开发经费投入 |
(三)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 |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
二、学生英语学习情况 |
(一)英语学习目的 |
(二)英语学习方法 |
(三)学生英语学习最薄弱环节 |
(四)学生最喜欢的英语学习内容 |
第四章 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存在问题 |
(一)学校方面的问题 |
(二)学生方面 |
二、归因分析 |
(一)观念落后 |
(二)经费不足 |
(三)教师的能力有限 |
(四)针对性不强 |
(五)学习氛围不浓 |
(六)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指导缺位 |
第五章 农村初中英语居学课程开发与应用对策 |
一、借外力: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效能 |
二、筹经费:加大教研经费投入力度 |
三、练内功:加强课程知识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们的课程开发意识 |
四、树品牌:全面打造特色居学课程 |
五、定目标:量身定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 |
六、常引领:加强学法指导 |
七、提兴趣: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
第六章 农村初中英语居学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基本原则 |
一、原则一:内容上契合于“正业”的教学要求 |
二、原则二:功能上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
三、原则三:策略上致力于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
四、原则四:效果上显见于农村初中英语学习质量提高 |
第七章 初中英语居学课程开发举要 |
一、英语歌曲 |
二、英文故事 |
三、校园英语交往常用口语 |
四、英语小作文 |
五、英语日记或周记 |
六、英语应用文写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大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及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9)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竞争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历史研究法 |
(三) 比较分析法 |
第一章 保持竞争力:21世纪初的美国教育 |
第一节 美国教育竞争力现状 |
一、教育竞争力的内涵界定 |
二、美国教育竞争力现状 |
第二节 21世纪初的美国教育改革历程 |
一、“危机”长鸣——美国人眼中的本国教育 |
二、美国教育政策的演变:2000年—2010年 |
第三节 《美国竞争法》的颁布 |
一、两份报告的推动:《创新美国》和《迎击风暴》 |
二、国会议员们的不懈努力 |
三、从《美国竞争力计划》到《美国竞争法》 |
第二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竞争法》 |
第一节 《美国竞争法》的主要内容 |
一、《美国竞争法》中关于创新力和竞争力研究的条款 |
二、《美国竞争法》中关于基础研究的条款 |
三、《美国竞争法》中的教育条款 |
四、《美国竞争法》中关于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条款 |
五、第八章《通则》 |
第二节 《美国竞争法》评析 |
一、《美国竞争法》的影响 |
二、《美国竞争法》的实施 |
第三章 从《国防教育法》到《美国竞争法》 |
第一节 变迁的时代背景 |
一、美国所面临的外部威胁 |
二、源于美国内部的教育危机 |
第二节 法律内容的继承与发展 |
一、《国防教育法》与《美国竞争法》在教育条款上的比较 |
二、《国防教育法》与《美国竞争法》对基础研究的投资 |
第四章 从《美国竞争法》到《美国竞争再授权法2010》 |
一、《美国竞争再授权法2010》出台的背景 |
二、《美国竞争再授权法2010》的主要内容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美国外语教师职前培养专业标准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外语教师职前培养专业标准产生的背景 |
二、美国外语教师职前培养专业标准的内容 |
1.外语教师培养方案要求。 |
2.未来外语教师在学科知识、语言技能与专业性向方 面所应该达到的专业标准。 |
三、美国外语教师职前培养专业标准内容的分析 |
1.突出外语教师的培养要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根本 出发点。 |
2.重视外语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 |
3.培养对语言与文化进行评价的能力。 |
四、外语教师教学三艺(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研究[D]. 王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5)
- [2]1958年美国《国防教育法》研究现状探究[J]. 宋海英. 史学月刊, 2020(08)
- [3]二战后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发展研究[D]. 刘亮亮. 河北大学, 2020(08)
- [4]从民族性到全球化: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变迁研究[D]. 稂建中.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5]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D]. 刘南萍.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3)
- [6]农村初中英语居学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以广东省怀集县N中学为例[D]. 唐明荣.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7]浅析我国外语教师教育之三大模式[J]. 程汉.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6)
- [8]美国外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机制研究[J]. 史丽萍.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18)
- [9]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竞争法》研究[D]. 李谦. 华东师范大学, 2015(10)
- [10]美国外语教师职前培养专业标准探析[J]. 陈志敏. 辽宁教育,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