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恩多顿植物的地理分布

中国恩多顿植物的地理分布

一、中国绢藓属Entodon植物的地理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唐录艳[1](2021)在《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藓类植物多样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西部中缅边境地区,具有高山、亚高山生物、气候、垂直带谱自然景观和异常丰富及珍稀的生物多样性,是具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的关键区域,也是具有全球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被誉为“世界自然博物馆”和“世界物种基因库”。作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对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百花岭地区仅靠高黎贡山南段东坡面,隶属云南省保山市芒宽县境内,地势落差大,沟壑纵横;全年雨量充沛,日照适宜,具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种复杂气候类型,尤为特殊的是“热干谷气候”。依托其气候和地貌,百花岭地区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森林资源。苔藓植物属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是首个登陆的高等植物,自然界的拓荒者,也是地球上首个稳定的氧气来源,在热带雨林供氧和生态系统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此在百花岭地区葱郁的森林环境中,苔藓植物也是种类繁多。然而关于高黎贡山及百花岭地区的植被研究多是种子植物,目前未见到关于此区域苔藓植物多样性、区系和分布格局等的系统研究,其苔藓资源本底数据不清,动态不明,缺乏系统性的资源监测。因此揭开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对该区生物多样性资源的补充和保护至关重要。本课题通过对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17个海拔梯度样地进行多次的苔藓植物多样性野外考察,考虑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山体、气候、地形、植被类型和海拔等因素的综合特征,以藓类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到1372份藓类标本。参考苔藓学者们对苔藓植物的研究资料,经过鉴定统计,获得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藓类植物的物种组成及本底数据名录,分析其物种区系地理成分和生活型;通过分析百花岭地区17个海拔梯度样地藓类植物沿海拔梯度分布的多样性以及对树附生藓类植物垂直分布研究,了解苔藓植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垂直分布格局。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不同海拔段的1372份藓类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分析,获知该区藓类植物共有41科112属204种。其中含1属的科多达21个,占全部科的50.00%及总属的18.75%;优势科有5个,分别是蔓藓科、平藓科、灰藓科、毛锦藓科、青藓科,包括43属84种,分别占总科数的11.90%,总属数的38.39%,占总种数的41.16%,组成了百花岭地区藓类植物的主要部分;有4个优势属,分别是绢藓属、凤尾藓属、鳞叶藓属、树平藓属,包含28种,分别占该区藓类植物总属数的9.52%,总种数的13.73%。2.发现3个中国受威胁物种,分别是云南刺果藓Symphyodon yuennanensis、长刺刺果藓S.echinatus、扭尖瓢叶藓Symphysodontella tortifolia;中国特有种为18个。3.结合百花岭地区复杂的地理气候,划分出了11种区系地理成分,热带亚洲分布的比例最高,包含61种,占总种数的30.96%;属于热带性质的分布类型包括101种,占总种数的51.27%;属于温带性质的分布类型包括78种,占总种数的39.59%,显示该区具有热带、温带交汇的特点,但以热带占主导部分。4.生活型分为以下5种:丛集型Turfs、交织型Weft、平铺型Mats、悬垂型Pendants、扇型Fan。平铺型的比例最高,有86种,占总种数的42.16%;悬垂型所占的比例最小,仅有9种,占总种数的4.41%。5.对百花岭地区藓类植物沿海拔梯度样地分布的多样性分析显示,随着1500m~3100m海拔梯度上升,高黎贡山百花岭山头藓类植物物种多样性在趋势上呈现单峰分布类型,藓类物种先增加后减少,在海拔为2300m的YD9中出现最高峰值,达到64种。但是相邻海拔梯度样地内的物种丰富度略有波动,呈现多个小峰的变化;根据调查情况和气候特点,将17个海拔梯度样地分为4个梯度区间的结果显示,4个区间均有分布的种类有14种,4个区间内各自独立分布的种类按海拔梯度顺序分别为39种,31种,19种,18种,随着海拔的升高,梯度区间的共有种类减少,物种由多样逐渐单一;生境多样性显示树附生种类占优势,树干上分布的藓类植物比树基要少;α多样性指数显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该区物种的均匀度、多样性和优势度降低,而物种丰富度在2300m处达到峰值后降低;β多样性显示YD2和YD10的物种更替变化幅度最大,以Jaccard相似性指数矩阵进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显示YD15和YD16的相似性最高。

涂淑雯[2](2021)在《浙江西天目山苔藓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模式及影响机制》文中认为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提供对当前及未来人类福祉至关重要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全球性生物多样性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正在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及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成因的解释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基础,而海拔梯度由于在较短的距离内产生巨大的环境变化,因此能够为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的平台。但由于采样梯度所涵盖的海拔范围、采样数据的分辨率存在差异,造成了物种多样性多样化的海拔分布模式。苔藓植物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且在海拔上分布范围更广,极有可能成为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成因分析的最理想类群。但由于苔藓植物种类繁多、个体细小、野外采集成本高及分类鉴定困难,导致苔藓植物多样性格局的研究与保护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举足轻重却又最为薄弱的一环。本文选择位于我国亚热带东部的浙江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于不同海拔设置梯度样地展开调查,采取区系生境采样法以及微样方采样法两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探讨该调查方法对该地区苔藓植物多样性的贡献,分析不同取样方式对苔藓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影响,了解苔藓植物在树干上垂直分布规律;以微气候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该地区苔藓植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模式的成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共获得苔藓植物56科146属408种,其中苔类植物112种,隶属于16科32属;藓类植物296种,隶属于40科114属。苔类植物优势科有5科,分别占苔类属数及种数的46.88%和73.21%;藓类植物优势科有11科,占藓类属数及种数的53.51%和67.23%,其优势科属的区系成分与其所处的地理区域相吻合。发现濒危种苔类1种(白绿细鳞苔Lejeunea pallide-virens),濒危藓类4种(翠平藓Neckera perpinnata、平齿平藓N.laevidens、滇西高领藓Glyphomitrium minutissimum及长肋异齿藓Regmatodon longinervis);中国新纪录种1个:Spruceanthus planifolius。2.本研究获得的苔藓植物多样性对浙江西天目山苔藓植物的总多样性的贡献率达到了68.11%,高于历史上几次采集对总多样性的贡献率。通过对采集到的苔藓植物标本数及种类的采集充分性分析,不同类群及不同采集方法获得的样本覆盖率均接近1。计算物种累积曲线标本数达到90%~100%时的平均斜率值均小于0.1,表明本研究的采样充分性较高。在对37个样地中的12个样地树附生苔藓植物再次充分取样,新发现苔藓植物22种,平均每个样地新增加2种左右,表明随着采样强度的增加多样性将进一步提高。3.通过对不同采样方式及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将微样方采样法(SPS)和区系生境采样法(FHS)相结合能够获得更高的苔藓植物多样性。其中,FHS调查的苔藓植物多样性高于SPS,但SPS方法能够发现更多个体细小类群。通过对不同海拔覆盖范围、取样间隔及平行样地设置密度分析,发现取样覆盖范围不完整对苔藓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有明显影响。相对于藓类植物,苔类植物的分布格局更受海拔取样间隔的影响。平行样地维持在2~3个时即可反映出一个海拔段的苔藓植物多样性。4.通过对17个样地苔藓植物多样性与海拔之间关系分析,发现苔藓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模式整体呈非典型的“驼峰型”模式,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增,并在中海拔段(约700~1000 m)出现峰值,随后又逐渐下降,而在高海拔处又出现一个上升趋势。藓类植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模式与苔藓植物整体模式相似,但苔类植物呈现典型的“驼峰型”分布模式,多样性峰值出现在1000~1300 m海拔段。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模式为“驼峰型”模式,峰值出现在1100~1300 m中高海拔段,树附生藓类植物的分布模式与苔藓植物整体分布模式相似,但树附生苔类植物的分布模式呈随海拔逐渐递增并在高海拔处呈轻微下降趋势。通过对苔藓植物物种海拔分布范围的分析,发现有78.01%物种为狭域分布,其中有37.23%的类群仅分布在海拔中值以下,29.79%的类群仅分布在海拔中值以上。苔类植物中狭域类群偏向于分布在较高的海拔段,其中有34.72%的苔类植物只分布于海拔中值以上,藓类植物中的狭域类群则偏向于分布在较低的海拔段,有40.48%的藓类植物只分布于海拔中值以下。表明藓类植物在低海拔带占优势,苔类植物在中高海拔带占优势。另外,苔藓植物的海拔分布范围区间大于1000 m的只有22种(7.80%),海拔分布范围小于100 m的苔藓植物较多,达142种(50.35%),表明西天目山地区的苔藓植物广域种较少而狭域种较多。基于存在和丰度的物种组成相异度测量显示出相似的沿海拔梯度模式,即苔藓植物总体、苔类植物和藓类植物都随着海拔距离的增加β多样性增加。但是,无论是基于存在还是丰度的物种组成,其β多样性值均大于0.5,表明即使在海拔毗邻的两个样地之间其物种组成差异也较大。5.Pearson相关性及空间线性模型结果均表明林分胸高断面积、坡度、生长期的平均气温、生长期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坡向及木本植物多样性等因子对苔藓植物多样性模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反映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分布对微生境的依赖性。但是,苔类植物和藓类植物受影响的因素有所不同,其中,生长期的平均气温、生长期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和坡向对苔类植物物种丰富度影响显着,而林分胸高断面积、坡度和坡向对藓类植物丰富度有显着影响。Mantel检验及db RDA结果均表明苔藓植物β多样性与海拔距离显着相关,进一步说明了海拔变化是一明显的生态梯度,同时相对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苔藓植物群落组成差异的影响较大,这与苔藓植植物对温、湿度敏感的生理特征紧密相关。6.通过对树附生苔藓植物的树干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树附生苔藓植物整体及藓类植物多样性在0.3 m的树基处最丰富,而苔类植物多样性则在1.1 m处最丰富。另外,分布于0.3 m树基处的苔藓植物盖度也最高,分布于北面的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盖度均高于向阳的南面。这些均表明树附生苔藓植物偏向于阴凉、湿润的树基部与背阴面生长。

花壮壮,芦建国,周贝宁[3](2021)在《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深入了解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资源,对南京紫金山展开苔藓植物野外调查,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苔藓植物分布与环境间关系。结果表明,调查中共记录苔藓植物23科37属65种,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和绢藓科(Entodontaceae)为优势科(≥6种),绢藓属(Entodon)、青藓属(Brachythecium)、匐灯藓属(Plagiomnium)和真藓属(Bryum)为优势属(≥4种);苔藓植物生境以土生为主,树生较少;苔藓植物生活型以交织型和丛集型为主,占比分别达46.15%和35.38%;苔藓植物区系以温带和东亚成分为主,区系成分呈现明显过渡性;CCA排序结果表明,湿度、坡向和海拔是影响该区域苔藓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李飞[4](2021)在《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针对树形孢子植物—桫椤进行保护的国家级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以北的赤水市的葫市镇,同时作为赤水市主要的风景名胜区之一,该区空气氧含量高、高温高湿,由于强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原始生态保存十分完整。通过对该区进行苔藓植物实地采样和标本收集,共得到近3000份苔藓植物标本。鉴定结果显示该区采集到的标本涵盖66科168属565种(含种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下同)苔藓植物,其中藓类植物38科123属398种;苔类植物门27科44属166种;角苔植物门1科1属1种;对该区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分析得出,本区有12个优势科,藓类植物9科以及苔类植物3科;有13个优势属,包括藓类植物10属及苔类植物3属。同时,本区还存在较多仅采集到单种苔藓植物标本的科属,其中单种属含72个,占总属数的43.45%;将该区苔藓植物物种名录与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比对,发现该区存在3种濒危(EN)及3种易危(VU)苔藓植物。根据对该区苔藓植物生境数据分析得出:该区苔藓植物分布广泛,生境类型多样。按生境的基质特点整理为五个大生境类型,包含15种小生境,对五类大生境进行数据交叉比对并利用R语言软件中的Venn Diagram包绘制各生境物种分布的韦恩图,得出有5种苔藓植物在各大类型的生境中均有分布,对该区适应力极强;该区石生生境种类众多,涵盖总种类的79.29%,符合该区内岩石纵生的环境特点;该区作为贵州典型的丹霞地貌区,将该区苔藓植物物种分布与喀斯特地貌区比较得出,两种地貌区的苔藓植物均以石生生境为主,但石生生境分布的种类存在差异。就该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分析得出,该区区系可划分为13种类型,其中东亚成分占比最大,热带成分是该区的第二大成分;热带成分中热带亚洲成分物种分布较多,占热带成分的42.18%;温带成分与热带成分相差不大,其中北温带成分含种数最多,具明显优势;该区中国特有成分分布54种苔藓植物,占有一定比例;将本区区系成分与按纬度从高至低筛选出的其他15个地区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本区与重庆大巴山区系地理成分相关性最为紧密,与乌拉山关系最疏远。

卓步胜[5](2021)在《舟山群岛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研究》文中指出舟山群岛是中国最大的沿海群岛,是全国第一个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共有岛屿1390个,陆域面积1440.2平方千米,位于我国东海海域,在东经121°30’~123°25’,北纬29°32’~31°04’之间。舟山群岛四面环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温和湿润,光照充足,苔藓资源丰富。本次研究选取包括舟山岛、六横岛、金塘岛、岱山岛在内的66个岛屿为研究对象,应用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该区域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得到以下结果:1.对该区域65科136属449种苔藓植物基于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简称ITS2)、叶绿体trnA(Gly)(UCC)(简称trnG)、叶绿体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简称trnL-F)分别进行基因测序,利用得到的基因序列建立系统发育树并计算舟山群岛66个岛屿的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通过函数拟合发现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随着物种多样性的上升而增加,但基于三个基因计算得到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增加速度不同,trnL-F增速最慢,ITS2和trnG的增速基本一致。2.将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分别与岛屿海拔高度、岛屿海岸线长度、岛屿面积、岛屿生境丰富度关系进行线性拟合和最适曲线拟合,发现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随着海拔高度、岛屿海岸线长度、岛屿面积的增加而增加,线性模型的r值均高于0.78。海拔、海岸线长度与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的最适模型均为 MMF 模型,公式分别为:PD=(5.97×105+5.725(Ele)2.73)/(1.04×106+(Ele)2.73);PD=(1.44+11.4×(Cos)0.6)/4.6+(Cos)0.6)。岛屿面积与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关系符合 Quadratic 模型:PD=2.031+0.597 In(Are)+0.054 In(Are)2,图中有一个明显的拐点,证明可能存在小岛效应。岛屿生境丰富度与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的最适模型为Harris模型,公式为PD=1/(10.32-8.59 HD0.054)。3.应用单拐点分段回归函数分别对基于ITS2,trnG,trnL-F三个基因序列的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和岛屿面积的关系进行拟合,发现得到的曲线拟合效果优于普通线性回归,证明岛屿系统发育多样性存在小岛效应现象,面积阈值在0.13-0.156 km2之间。双拐点分段回归函数拟合曲线的AIC值小于单拐点分段回归函数,即存在两个面积阈值,第一个面积阈值之后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但第二个面积阈值之后的增加速度明显加快。文章继续应用单拐点和双拐点分段回归函数对基于ITS2基因序列的藓类、顶蒴藓类、侧蒴藓类与岛屿面积的关系进行拟合,发现藓类植物和顶蒴藓类均存在小岛效应,且双拐点分段回归函数的拟合效果优于单拐点分段回归函数。4.生境多样性与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也存在类似“小岛效应”,生境阈值为18种。

丛明旸,徐跃跃,唐录艳[6](2020)在《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火山熔岩台地苔藓植物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采用样方法对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火山熔岩台地内16个样点80个样方的苔藓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种类鉴定,并对该区域苔藓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类群、分布区类型、生境类型、水分生态类型和α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采集苔藓植物标本1 726份,含34科69属115种,其中,藓类植物门(Bryophyta)有26科57属95种,苔类植物门(Marchntiophyta)有8科12属20种;优势科(含6种及以上)有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和绢藓科(Entodontaceae)等8个,优势属(含3种及以上)有青藓属(Brachythecium Bruch&Schimp.)、匐灯藓属(Plagiomnium T. J. Kop.)和绢藓属(Entodon Müll. Hal.)等9个,优势种(重要值在2.0%以上)有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 P. Beauv.)、提灯藓(Mnium hornum Hedw.)和匐灯藓[Plagiomnium cuspidatum(Hedw.) T. J. Kop.]等9个。该区域苔藓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有9个,其中,北温带分布型所占比例最高(48.7%),东亚分布型次之(24.3%),中国特有分布型占有一定比例(7.0%)。统计结果表明:72.2%的苔藓植物种类生长在岩石上,且80.0%的苔藓植物种类属于中生型。该区域不同环境中苔藓植物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在熔岩台地与镜泊湖间区域最高,在熔岩台地边缘最低;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规律则恰好相反。综上所述,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火山熔岩台地苔藓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性较高,优势类群的抗旱性和抗寒性均较强;并且,该区域苔藓植物主要生长在岩石上,地理成分具有明显的北温带性质。

洪柳[7](2020)在《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地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江流域地处鄂西南,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阶段。清江流域内的生物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的研究价值,但是该地的苔藓植物研究几乎属于空白阶段,仅边缘山地有少量研究。因此,运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法,以清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清江流域苔藓植物资源进行综合研究,以丰富湖北省苔藓植物资源。结果表明:(1)清江流域共采集苔藓标本五千余份,经过鉴定和整理发现有苔藓植物81科213属647种,分别占湖北省苔藓植物科属种的83.51%,74.22%,67.12%。其中,藓类植物48科156属484种,苔类植物31科55属160种,角苔类植物2科2属3种。另外,优势科20科,优势属16属,仅含一种的科17科,仅含一种的属100属。湖北新纪录科3科,新纪录属18属,新纪录种112种。清江流域还有叶附生苔藓8种,药用苔藓44种,占中国药用苔藓植物近二分之一。(2)清江流域苔藓植物有13种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东亚成分次之,且有不少热带成分。另外,清江流域特有现象较明显,有中国特有种39种。通过将清江流域和周围地区的苔藓植物比较,发现与大巴山在科属种的相似性系数上都是最高的,与山西庞泉沟的相似性系数最低。在地理位置上越接近,相似性系数也会越高。(3)清江流域是生物热点地区之一,为进一步验证这一观点,对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分化进行研究,发现流域内部苔类植物分化高于藓类植物。与其它生物热点地区比较,发现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分化系数仅次于全球苔藓植物热点地区之一的中国阿尔泰山脉,分化水平较高,武夷山脉的分化水平相对较低。(4)清江流域海拔落差较大,又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此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境。在清江流域,除自然保护区外,还有石林、河谷、农田、林场等多种适合苔藓植物生长的环境,通过比较发现,苔藓植物在河谷中生长最好,农田中苔藓物种比较单一。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在各微生境分布数量依次为:石生生境>土生生境>树生生境>叶附生,能同时适应土生和石生的苔藓植物也较多。

秦鑫婷[8](2020)在《海南黎母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南岛是我国唯一全热带性岛屿,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集中在吊罗山、尖峰岭和霸王岭,植物区系研究尚不完整。本研究旨在针对海南黎母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多样性和区系进行研究。通过样带法对黎母山苔类、藓类和角苔类植物进行采集,记录每种苔藓植物的详细信息。采用经典分类学方法鉴定苔藓植物,制作苔藓植物物种名录,确定黎母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多样性,明确优势科属、新记录种及濒危物种;确定黎母山苔藓植物分布区类型、生态类型、垂直分布格局,与邻近区系吊罗山、霸王岭和尖峰岭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1.在黎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共采集9个样带,鉴定出苔藓植物64科129属286种,所含种数≥10种的优势科有9个(其中苔类4科,藓类5科),包括51属144种,占总属数的39.53%和总种数的50.35%;所含种数≥5种的优势属有14个(其中苔类9属,藓类5属),包含113种,占总种数的39.51%;海南新记录属1属、海南新记录种19种;根据红色名录统计出黎母山保护区2种极危、1种易危;2.黎母山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可划分为13个地理成分类型,其中热带亚洲成分最为丰富,有95种(34.67%),其次是东亚成分,有56种(20.44%);3.黎母山苔类植物生态类型:树生(44.60%)>土生(33.09%)>干石生(28.78%)>湿石生(23.74%)>叶附生(20.86%)>腐木生(19.42%);苔类植物专性的生境习性中木生类型占比最高为30.22%,兼性的生境习性木生兼石生占比最高为15.11%;黎母山藓类植物生态类型:土生(47.95%)>干石生(34.25%)>湿石生(33.56%)>树生(31.51%)>腐木生(10.96%)>叶附生(2.05%);藓类植物专性的生境习性石生类型占比最高为43.84%,兼性的生境习性木生兼石生占比最高为17.81%;4.黎母山苔藓植物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科属种数和各海拔梯度独有物种数都大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且都在中海拔阶段达到峰值;5.相对于吊罗山、霸王岭和尖峰岭保护区的苔类植物,黎母山与吊罗山的属种相似性系数最高(种相似性系数为46.06%,属相似性系数为81.04%),四个区系苔类植物都以热带亚洲成分为主,其次是东亚成分。黎母山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形成主要是由独特的气候条件、复杂的地形、多样的生态类型及高海拔的热带山地云雾林造成的。

申琳[9](2020)在《福建东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生物地理学研究》文中提出东冲半岛位于福建霞浦县东南部,横亘在台湾海峡与三都澳之间,是三都澳唯一的出水口。关于该地区岛屿植物的研究多局限于种子植物,目前尚无任何有关苔藓植物多样性、植物区系和生物地理学方面的研究资料报道。于2018年3月、2018年10月在研究区域内的15个岛屿进行苔藓植物标本采集和生态调查,这15个岛屿包括琅岐岛、东冲半岛、西洋岛、浮鹰岛、尼姑屿、马刺岛、魁山岛、小西洋岛、黄湾、三都岛、白匏岛、长腰岛、青山岛、斗帽岛及鸡公山岛。共采集了2741份苔藓植物标本,并进行了系统的鉴定,结合野外生态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区域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区系与地理、影响岛屿苔藓植物区系组成和丰富度的环境因子、小岛效应现象、苔藓植物分布的嵌套格局和SLOSS方案。主要结果如下:1、东冲半岛及附近14个岛屿有苔藓植物42科81属230种16变种,其中藓类植物34科72属220种16变种,苔类植物8科9属10种。2、丛藓科(Pottiaceae)、真藓科(Bry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灰藓科(Hypnaceae)、凤尾藓科(Fissidentaceae)、薄罗藓科(Leskeaceae)和羽藓科(Thuidiaceae)是研究区域的7个主要科,包括33属140种,分别占总科、属、种数的16.67%、40.74%和56.91%;真藓属(Bryum)、凤尾藓属(Fissidens)、青藓属(Brachythecium)、灰藓属(Hypnum)、绢藓属(Entodon)、麻羽藓属(Claopodium)、对齿藓属(Didymodon)、小曲尾藓属(Dicranella)和泽藓属(Philonotis)为10个主要属,共包括91种,分别占总属、种数的11.11%和36.99%。3、研究区域内苔藓植物的基质类型多样,在246种苔藓植物中,土生苔藓和石面薄土生各有156种和15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2.45%和21.73%,是本区域内的主要种类;石生苔藓(119种,17.12%)和山间溪沟(87种,12.52%)次之;水泥基质生种类(56种,8.06%)和树附生种类(53种,7.63%)也有一定比例,反映出该区域内分布有较好的植被。4、236种苔藓植物(含变量)可划分为北温带、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泛热带、旧世界温带、旧世界热带、东亚、中国和世界广布8种地理分布类型,主要以东亚(26.69%)和北温带(21.19%)分布类型为主,旧世界热带(11.86%)和泛热带(11.02%)分布类型次之,四种地理分布类型的种数占70.76%,它们是该区域苔藓植物的主要地理分布类型。5、基于苔藓植物在15个岛屿上的分布数据,应用聚类分析表明,东冲半岛的苔藓植物组成比较特殊,并与三都岛和青山岛具有较相似的苔藓区系组成。岛屿面积(A)、海拔(E)和海岸线长度(C)对岛屿苔藓植物丰富度(S)的影响显着,分别符合以下函数关系:S=25.094 A0.389,r=0.893),S=8.3104e0.006*E,(r=0.921),S=10.0120*C0.602,r=0.928)。6、应用分段回归函数对研究区域内15个岛屿的苔藓植物进行种-面积关系进行了拟合,并与应用20个非分段回归函数拟合结果的比较,发现苔藓植物在东冲半岛及附近岛屿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小岛屿效应的现象,面积阈值分别是在研究区域,藓类植物、顶蒴藓类、侧蒴藓类产生小岛屿效应的面积阈值分别是3.91、2.84、1.97km2。7、针对SLOSS争论,对苔藓植物在15个不同大小岛屿上分布数据分析显示,在面积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若干小岛屿组合比一个大岛屿具有更高的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8、基于矩阵温度和NODF指数,分析了东冲半岛及附近岛屿苔藓植物分布的嵌套程度,发现该区域苔藓植物物种分布具有很高的嵌套水平,岛屿间的生境嵌套、海拔、植被覆盖率和面积大小对苔藓植物形成嵌套分布格局也起了显着的影响。东冲半岛及附近岛屿的苔藓植物丰富度较高,有一定的地理分布类型;在面积4km2左右以下的岛屿,苔藓植物种数并不随着岛屿面积增加而增加;虽然苔藓植物的分布嵌套程度高,但是若干小岛组合比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岛屿具有更丰富的苔藓植物丰富度。理解影响片段化生境中苔藓植物丰富度的环境因素、嵌套分布水平和小岛屿效应现象,将为福建沿海地区苔藓植物多样性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支持。福建沿海地区,在面积有限的情况下,选择若干小的苔藓保护点比一个或少数大的保护点能够维持更高的物种多样性。

郭嘉兴[10](2019)在《天目山脉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目山脉位于我国浙皖两省的交界处(118°36′-120°06′E、29°52′-30°55′N),山脉走向呈东北-西南方向,地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最高峰清凉峰的海拔为1787m。该地区为浙江省内苔藓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该山脉局部地区苔藓植物的研究较为薄弱或空白。本文以天目山脉为研究区域,从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分析、物种多样性以及树附生苔藓植物生态学三个角度对天目山脉的苔藓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天目山脉苔藓植物的物种资源状况、区系以及树附生苔藓植物的生态学特征,为该地区苔藓植物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天目山脉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通过对采集的2425号苔藓植物标本进行物种名称鉴定,参考历史资料,统计得出天目山脉地区苔藓植物共81科227属681种(含种以下单位),其中藓类植物52科177属551种,苔类植物28科49属129种,角苔类植物1科1属1种。天目山脉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可划分为13个类型,亚洲成分占主导,达51.17%,其中中国特有成分占6.61%,表明了浓厚的东亚色彩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另外,北温带分布、东亚分布和温带亚洲分布是该地区主要三大类型,其所占比例分别是31.80%、30.88%、7.07%。天目山脉四大山体苔藓植物物种相似性随着地势地貌气候类型的变化有差异。天目山和龙王山的样方调查结果共有树附生苔藓植物共30科58属101种,其中苔类植物10科11属20种,藓类植物20科47属81种,充分体现了天目山脉树附生苔藓植物丰富的多样性。2.树附生苔藓植物生态学研究树附生苔藓植物分布受海拔梯度的影响,物种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说明中海拔物种多样性最高。受南北坡的影响,南坡(天目山)树附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高于北坡(龙王山),说明南坡更适合树附生苔藓植生长繁殖。树附生苔藓植物分布受附生高度的影响,倾向于附生在树干基部,物种数随附生高度增加而减少。但α多样性在不同附生高度无显着差异,说明附生种类与附生高度无显着专一性。受附生朝向的影响,物种数东面最多,西面最少,但α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无显着的差异,这可能与树附生苔藓植物较大的生态位宽度有关。受附生树种的影响,部分树附生苔藓植物种类与树种有一定的偏好性。生态位研究发现,大部分树附生苔藓植物的生态位宽度较大,空间的生态位重叠极高。说明树附生苔藓植物对资源获取和利用能力较强,种间对资源的竞争非常激烈。对18个样点的树附生苔藓植物的调查分析中,基于苔藓植物种类及盖度,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对样点进行聚类,结果显示可以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利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分析101种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分布格局,结果显示可以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18个样点和101种树附生苔藓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和部分树附生苔藓植物分布均与海拔、附生朝向和高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中国绢藓属Entodon植物的地理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绢藓属Entodon植物的地理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1)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藓类植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苔藓植物及保护
    1.2 树附生苔藓植物沿海拔梯度垂直分布格局概述
    1.3 高黎贡山苔藓植物研究概况
    1.4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及地貌
    2.3 气候特征
    2.4 植被特征
第三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3.1 资料收集
    3.2 调查方法
    3.3 野外采集
    3.4 标本鉴定
    3.5 数据统计
第四章 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藓类植物结果分析
    4.1 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藓类植物物种多样性
        4.1.1 科、属、种的组成
        4.1.2 优势科统计
        4.1.3 优势属统计
        4.1.4 受威胁物种分布
    4.2 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藓类植物区系地理多样性
        4.2.1 藓类植物区系地理组成
        4.2.2 藓类植物区系地理组成特点
    4.3 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藓类植物生活型多样性
    4.4 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藓类植物沿海拔梯度分布多样性
        4.4.1 藓类植物沿海拔梯度的物种多样性
        4.4.2 藓类植物沿海拔梯度的共有种及比例
        4.4.3 树附生藓类植物沿海拔梯度的生境多样性
        4.4.4 藓类植物沿海拔梯度的α多样性指数
        4.4.5 藓类植物沿海拔梯度的β多样性指数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藓类植物名录
    Ⅱ 17个海拔梯度样地藓类频度表
    Ⅲ 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标本采集样地信息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浙江西天目山苔藓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模式及影响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现状
        1.1.1 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研究现状
        1.1.2 苔藓植物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研究现状
        1.1.3 海拔梯度分布格局成因研究现状
        1.1.4 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研究存在问题
        1.1.5 海拔梯度格局成因研究存在问题
        1.1.6 天目山苔藓植物调查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创新点
        1.3.1 长期的多样性动态监测
        1.3.2 长期的微气候监测
        1.3.3 苔藓植物海拔梯度格局调查方法的探究
2 研究区域概况
3 研究方法
    3.1 样地设置
    3.2 苔藓植物调查
    3.3 树附生苔藓植物海拔梯度微样方调查
    3.4 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区系生境采样
    3.5 生态因子调查
    3.6 树附生苔藓植物分布特点调查
    3.7 标本的分类鉴定
        3.7.1 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3.7.2 标本的形态鉴定
    3.8 物种多样性计算方法
    3.9 物种多样性分布模式成因分析
    3.10 采集充分性分析
4 浙江西天目山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点
    4.1 科、属、种组成
    4.2 优势科、属及区系成分分析
    4.3 单种科、属
    4.4 浙江西天目山苔藓植物的新发现
        4.4.1 中国新纪录种
    4.5 濒危种
5 西天目山苔藓植物采集充分性分析
    5.1 采集充分度分析
        5.1.1 样本覆盖率
        5.1.2 物种累积曲线
        5.1.3 讨论
    5.2 不同时期采集多样性比较
        5.2.1 本次调查多样性与历史采集对比
        5.2.2 本研究两次调查对比分析
        5.2.3 讨论
6 苔藓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调查方法的探究
    6.1 不同采样方法的比较
        6.1.1 与历史采集比较
        6.1.2 微样方采集和区系生境采样的比较
        6.1.3 个别类群采集多样性的比较
        6.1.4 讨论
    6.2 不同海拔取样范围对分布格局的影响
    6.3 不同海拔间隔取样对分布格局的影响
    6.4 不同样地设置密度对分布格局的影响
        6.4.1 增加平行样地对海拔格局的影响
        6.4.2 平行样地多样性比较
7 苔藓植物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成因
    7.1 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模式
        7.1.1 所有生境苔藓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模式
        7.1.2 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模式
    7.2 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成因分析
        7.2.1 α多样性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
        7.2.2 β多样性与环境变量的相关性
8 树附生苔藓植物的树干分布特征
    8.1 树附生苔藓植物的树干多样性分布特征
        8.1.1 不同高度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分布特点
        8.1.2 不同朝向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分布特点
        8.1.3 讨论
    8.2 树附生苔藓植物的树干盖度分布
        8.2.1 树附生苔藓植物盖度不同朝向及高度分布模式
        8.2.2 讨论
9 全文总结与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全文展望
        9.2.1 西天目山苔藓植物多样性及海拔模式深入研究
        9.2.2 区域尺度的平行比较和整合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浙江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名录
    苔类植物Liverworts
    藓类植物Mosses
附录Ⅱ 附表
附录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致谢

(3)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野外调查
        1.2.2 植物区系划分
        1.2.3 典范对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苔藓植物物种组成
    2.2 苔藓植物生境类型
    2.3 苔藓植物生活型
    2.4 苔藓植物区系
    2.5 地面生苔藓植物分布与环境关系
3 讨论

(4)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苔藓植物区系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贵州研究现状
    1.3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研究近况
    1.4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概况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植被类型
        2.1.3 气候条件
        2.1.4 地貌特点
    2.2 研究方法
        2.2.1 野外采集
        2.2.2 物种鉴定
        2.2.3 数据统计与分析处理
第三章 物种调查
    3.1 物种组成及讨论
        3.1.1 藓类植物物种组成及讨论
        3.1.2 苔类及角苔类植物物种组成及讨论
    3.2 优势科属组成及讨论
        3.2.1 优势科组成及讨论
        3.2.2 优势属组成及讨论
    3.3 单种科组成
    3.4 单种属组成
    3.5 受威胁物种
第四章 生境调查
    4.1 生境调查结果及讨论
        4.1.1 生境组成情况
        4.1.2 五大类型生境物种交叉比对结果
    4.2 讨论
    4.3 与贵州2 个喀斯特地貌区苔藓植物物种生境比较分析
第五章 区系成分调查
    5.1 区系成分调查结果
        5.1.1 区系成分组成
        5.1.2 讨论
        5.1.3 区系成分物种分布
    5.2 与其他地区区系成分相关性调查
        5.2.1 相关性调查结果
        5.2.2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物种调查
        6.1.2 生境调查
        6.1.3 区系成分调查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名录
    Ⅱ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5)舟山群岛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苔藓植物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意义、目标和内容
    2.1 研究意义
    2.2 研究目标和内容
        2.2.1 研究目标
        2.2.2 研究内容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地概况
    3.2 资料收集
    3.3 研究方法
        3.3.1 DNA的提取、PCR扩增及序列测定
    3.4 数据分析
        3.4.1 系统发育树构建
        3.4.2 系统发育多样性计算
        3.4.3 系统发育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4.1 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4.2 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与岛屿环境因子的关系
        4.2.1 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与岛屿海拔高度的关系
        4.2.2 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与海岸线长度的关系
        4.2.3 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与岛屿面积的关系
        4.2.4 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与岛屿生境丰富度的关系
    4.3 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小岛屿效应现象
    4.4 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生境丰富度的“小岛效应”现象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5.1 主要的研究结果与总结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苔藓植物名录
致谢
附件

(6)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火山熔岩台地苔藓植物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自然概况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样方设置与标本采集
        1.2.2 种类鉴定与组成分析
        1.2.3 地理学特征分析
        1.2.4 α多样性指数分析
    1.3 数据统计及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苔藓植物种类组成分析
    2.2 苔藓植物地理学特征分析
        2.2.1 地理成分分析
        2.2.2 生境类型分析
        2.2.3 水分生态类型分析
    2.3 苔藓植物α多样性指数分析
3 讨论和结论
附录ⅠAppendixⅠ

(7)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苔藓植物分类调查研究进展
        1.2.3 湖北省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2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土壤
        2.1.4 生物资源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
        2.2.2 苔藓植物样品采集及物种鉴定
        2.2.3 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物种组成
        3.1.1 科属种的统计
        3.1.2 优势科属组成分析
        3.1.3 仅含一种的科及属统计
        3.1.4 湖北省新纪录科属种
        3.1.5 清江流域叶附生苔及中国特有种
        3.1.6 清江流域药用苔藓植物
    3.2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3.2.1 区系成分统计
        3.2.2 清江流域与周边地区比较
    3.3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区系分化规律
        3.3.1 科属种分化
        3.3.2 与其它地区分化比较
    3.4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地理分布差异
        3.4.1 不同景观单元苔藓分布特征
        3.4.2 不同微生境之间的比较
4 讨论
    4.1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
    4.2 清江流域苔藓植区系特征
    4.3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分化特征
    4.4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地理分布规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8)海南黎母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中国苔藓植物研究历史
    1.2 海南苔藓植物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2.1 海南岛自然概况
    2.2 黎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概况
    2.3 其它保护区自然概况
3 材料和方法
    3.1 研究材料
    3.2 研究方法
        3.2.1 资料查阅
        3.2.2 标本采集
        3.2.3 标本鉴定
        3.2.4 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和讨论
    4.1 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
        4.1.1 苔类优势科、优势属
        4.1.2 藓类优势科、优势属
        4.1.3 单属科、单种科、单种属
        4.1.4 海南新记录种
        4.1.5 黎母山濒危苔藓植物物种
    4.2 苔藓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
        4.2.1 世界广布成分(Cosmoplitans)
        4.2.2 泛热带成分(Pantropical elements)
        4.2.3 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间断分布(Tropical Asia to Tropical Americadisjuncted)
        4.2.4 旧世界热带成分(Old World Tropics elements)
        4.2.5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Tropical Asia to Tropical Australasia)
        4.2.6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Tropical Asia to Tropical Africa)
        4.2.7 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成分(Tropical Asian(Indo-Malesia)elements)
        4.2.8 北温带成分(North Temperate elements)
        4.2.9 东亚-北美洲间断分布(East Asia-North America disjuncted)
        4.2.10 旧世界温带成分(Old World Temperate elements)
        4.2.11 温带亚洲成分(Temperate Asian elements)
        4.2.12 东亚成分(East Asian elements)
        4.2.13 中国特有成分(Endemic to China elements)
    4.3 黎母山苔藓植物的生态类型
        4.3.1 生态类型种类及比例
        4.3.2 专性及兼性生态类型分析
    4.4 黎母山苔藓植物的垂直分布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4.5 黎母山苔类与海南其他地区苔类的比较
        4.5.1 海南岛4个自然保护区苔类物种多样性比较
        4.5.2 海南岛4个自然保护区苔类物种相似性比较
        4.5.3 海南岛 4 个自然保护区苔类分布区类型比较
    4.6 黎母山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形成机制
        4.6.1 气候条件
        4.6.2 地理特征
        4.6.3 生态类型多样性
        4.6.4 地理距离的影响
        4.6.5 海拔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福建东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生物地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国内外岛屿苔藓植物研究现状
        1.2.1 国内的岛屿苔藓植物生态学研究现状
        1.2.2 国外苔藓植物生态学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2.1 研究意义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内容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地区概况
    3.2 资料收集
    3.3 研究方法
        3.3.1 实验材料采集
        3.3.2 标本鉴定与显微拍照
    3.4 数据分析
        3.4.1 常见科属和生境类型分析
        3.4.2 地理分布分析
    3.5 岛屿环境因子分析
        3.5.1 各岛屿间区系相似性分析
        3.5.2 影响岛屿苔藓植物物种组成的环境因素分析
        3.5.3 环境因子对岛屿苔藓植物物种数影响的统计分析
    3.6 小岛效应现象
    3.7 SLOSS及其方案
    3.8 嵌套格局
第四章 东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苔藓植物多样性
    4.1 东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苔藓植物物种组成
    4.2 常见科
    4.3 常见属
    4.4 东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苔藓植物分布类型
    4.5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东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苔藓植物的地理成分
    5.1 苔藓植物地理成分分析
        5.1.1 北温带分布类型
        5.1.2 东亚-北美分布类型
        5.1.3 泛热带分布类型
        5.1.4 旧世界温带分布类型
        5.1.5 旧世界热带分布类型
        5.1.6 东亚分布类型
        5.1.7 中国特有分布类型
        5.1.8 世界广布类型
    5.2 讨论
第六章 影响苔藓植物多样性的环境因子分析
    6.1 各岛屿间苔藓植物相似性分析
        6.1.1 种的相似性
        6.1.2 苔藓植物种类组成在岛屿间的空间分异
        6.1.3 科、属的相似性
    6.2 影响岛屿苔藓植物分布的环境因子分析
        6.2.1 影响岛屿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环境因子分析
        6.2.2 影响岛屿物种构成的环境因素
    6.3 主要环境因子与苔藓植物物种数的关系
        6.3.1 面积与苔藓植物物种数的关系
        6.3.2 海拔与苔藓植物物种数的关系
        6.3.3 海岸线长度与苔藓植物物种数的关系
        6.3.4 干扰系数与苔藓植物物种数的关系
        6.3.5 距大陆最近距离与苔藓植物物种数的关系
    6.4 讨论
第七章 东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苔藓植物的小岛效应现象
    7.1 非分段回归函数分析种-面积关系
    7.2 分段回归函数及小岛屿效应分析
    7.3 讨论
第八章 SLOSS及其在东冲半岛及周围岛屿苔藓植物的方案
    8.1 LTS曲线与STL曲线的构建
    8.2 SAR曲线与SAC曲线的构建
    8.3 不同大小岛屿组合下苔藓植物的种数分析
    8.4 讨论
第九章 东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苔藓植物的嵌套分布及机理
    9.1 苔藓植物类群分布的嵌套水平分析
    9.2 影响苔藓植物物种嵌套分布的原因分析
    9.3 讨论
第十章 总结与讨论
    10.1 主要研究成果与总结
        10.1.1 东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苔藓植物线组成
        10.1.2 东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苔藓植物地理成分特点
        10.1.3 影响东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苔藓植物多样性的环境因子
        10.1.4 东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苔藓植物的小岛效应现象
        10.1.5 东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苔藓植物的SLOSS方案
        10.1.6 东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苔藓植物的嵌套分布格局及其机理
    10.2 讨论
        10.2.1 东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苔藓植物物种丰富与其复杂多样的环境因子有关
        10.2.2 嵌套格局和SLOSS
        10.2.3 岛屿物种的研究仍需完善
参考文献
附录 A:东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苔藓植物名录
附录 B:东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苔藓植物分布情况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天目山脉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基金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浙江省苔藓植物研究概况
        1.1.1 国外学者对浙江省苔藓植物研究概况
        1.1.2 国内学者对浙江省苔藓植物研究概况
    1.2 天目山脉苔藓植物研究现状
    1.3 中国苔藓植物区系多样性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西天目山自然地理概况
    2.2 龙王山自然地理概况
    2.3 大明山自然地理概况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资料整理
        3.2.2 标本整理、采集、制作与鉴定
        3.2.3 样方设置方法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1 多样性分析
        3.3.2 重要值计算
        3.3.3 生态位测度方法
        3.3.4 相似性分析
第四章 天目山脉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
    4.1 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特点
        4.1.1 科、属、种组成
        4.1.2 优势科、属分析
    4.2 天目山脉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4.2.1 区系地理成分组成
        4.2.2 世界分布(Cosmopolitan)
        4.2.3 泛热带分布(Pantropic)
        4.2.4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Trop.Asia&Trop.Amer.disjuncted)
        4.2.5 旧世界热带分布(Old World Tropics)
        4.2.6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Tropical Asia& Trop.Australasia)
        4.2.7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Trop.Asia to Trop.Africa)
        4.2.8 热带亚洲分布(Trop.Asia)
        4.2.9 北温带分布(North Temperate)
        4.2.10 东亚-北美洲间断分布(E.Asia& N.Amer.disjuncted)
        4.2.11 旧世界温带分布(Old World Temperate)
        4.2.12 温带亚洲分布(Temp.Asia)
        4.2.13 东亚分布(E.Asia)
        4.2.14 中国特有分布(Endemic to China)
    4.3 区系地理成分特点分析
        4.3.1 东亚成分显着
        4.3.2 苔藓植物区系的中国特色
    4.4 天目山脉苔藓植物名录
    4.5 天目山脉四大山体苔藓植物相似性比较
第五章 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
    5.1 天目山脉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
        5.1.1 树附生苔藓植物优势科分析
        5.1.2 树附生苔藓植物优势属分析
    5.2 树附生苔藓植物与不同环境因子的关系
        5.2.1 不同海拔梯度与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5.2.2 不同树干朝向与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5.2.3 不同附生高度与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5.2.4 山脉南北坡与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5.2.5 不同树种与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5.3 树附生苔藓植物生态位研究
        5.3.1 生态位宽度分析
        5.3.2 生态位重叠分析
    5.4 树附生苔藓植物分布格局及其环境关系
        5.4.1 树附生苔藓植物样点分类与排序
        5.4.2 树附生苔藓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天目山脉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结果
    6.2 树附生苔藓植物生态学研究结果
    6.3 讨论
    6.4 展望
参考文献

四、中国绢藓属Entodon植物的地理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藓类植物多样性研究[D]. 唐录艳.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2]浙江西天目山苔藓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模式及影响机制[D]. 涂淑雯. 华东师范大学, 2021
  • [3]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J]. 花壮壮,芦建国,周贝宁.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1(02)
  • [4]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D]. 李飞.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5]舟山群岛苔藓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研究[D]. 卓步胜.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火山熔岩台地苔藓植物多样性分析[J]. 丛明旸,徐跃跃,唐录艳.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06)
  • [7]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地理研究[D]. 洪柳.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8]海南黎母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D]. 秦鑫婷. 海南大学, 2020(02)
  • [9]福建东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生物地理学研究[D]. 申琳.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天目山脉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D]. 郭嘉兴. 杭州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中国恩多顿植物的地理分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