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图书在版编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董剑平,贡元菲[1](2021)在《国内版外文图书在版编目的正题名着录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国内版外文图书的在版编目数据,以中文翻译书名作为正题名着录,并不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这与相关国家标准的局限有关,也与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着录的非常规性操作有关,结果就是各种书目资源的不统一,改进措施是构建有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作为预编目数据源,实时供应数据,有修正反馈的书目数据供应链体系,促进图书在版编目着录的改进,达成书目数据共建共享。
宫英英[2](2020)在《图书版权页的出版规范化研究》文中指出图书版权页的着录需要遵循统一的国家标准来执行,才能保证出版行业的有序发展。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对《图书书名页》(GB/T12450-2001)的条文进行分析,并对与该标准密切相关的《中国标准书号》《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图书和其它出版物的书脊规则》等国家标准进行介绍和探讨。本文随机抽取了我国4家出版社2003年到2019年出版的400本图书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对国内图书版权页的不规范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发现了版权页印刷位置、版权说明、图书在版编目以及版本记录的着录不规范现象,同时对近15年有关图书版权页的论文进行梳理和分析,挖掘现有图书版权页出版不规范的共通点,总结图书版权页不规范问题的原因有四点:一是编辑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过关,二是出版社的规范化意识薄弱,三是执行国家标准的监督力度不够,四是国家标准与行政指令、行业规范之间缺乏衔接与兼顾。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提高版权页出版规范化的对策和实施方案。对策分为五点:一是编校人员要加强出版规范化道德修养,二是出版社要加强出版规范化意识,三是出版监督管理机构要加强监管力度,四是建立促进出版行业标准化的工作机制,五是出台与国家标准配套使用的实施细则。实施方案也分为五点:一是建立编辑人员出版规范化考核制度,二是出版社对出版规范化工作进行职责划分,实行追责制,三是对出版社的出版规范化工作实行明确的奖惩制度,四是利用媒体加大对版权页国家标准、条例的宣传力度,五是对现行版权页国家标准提出了优化建议,这些优化建议包括强制执行版权页国家标准,对引进版图书版次着录的建议,出版者信息可省去邮政编码以及调整开本的着录。本文为编辑从业者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国家有关部门献言献策,提出相对科学的、完整的、细化的应对版权页出版规范化的对策,希冀帮助推动国内图书版权页出版规范化的发展。
王军平[3](2020)在《从提高采编效率视角研究书籍装帧设计的改进》文中提出采编即图书的采访与编目,笔者在长期的图书采访与编目过程中,发现书籍装帧设计状况和采访与编目的效率之间有紧密的联系,统一、清晰的装帧设计,图书基本信息齐全,都显示在固定的位置,标准一致,能大大提高图书采编的效率。这样既能方便采购,促进图书销售,又能利于分类编目加工,提高采访编目的效率。本着十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现有书籍装帧样式五花八门、基本信息难找、位置不统一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采访和编目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来采编的劳动强度就大,技术含量也高,时间集中紧张,又因为书籍装帧带来信息难找的问题,就更增加了采访员和编目员的劳动强度和厌倦性,也影响了采编的质量。在"博览群书"很疲惫、困倦、眼神迷离的时候,采书选中哪本书或许其书籍信息的便利性就起了很大作用,试想,有一本还不错的书,想用采书扫描枪去扫,信息难辨,条码难找,翻来翻去,不好找,那时谁还有兴致坐下来慢慢研究你的书,通常都是一甩,反正同类书也不少,又不缺你这本,相反,对于书内容不错,信息明了,扫码方便的书,是最受欢迎的。笔者因此研究书籍装帧设计的改进,使其增加一些关键信息,统一标准,位置固定等等,能极大提高采编的效率。
李娜[4](2013)在《提高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质量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图书是传播文化的一种主要的途径,是弘扬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渠道,对图书领域进行有效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已经相当普及,各个种类的出版物相当丰富,因此在图书出版领域进行图书在版编目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以在版编目为切入点,对图书在版编目工作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王申荣[5](2012)在《图书在版编目(CIP)问题探讨》文中指出文章论述了图书在版编目的意义和作用,深入分析了目前图书在版编目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质量的措施。
于海燕[6](2012)在《实现图书在版编目(CIP)规范化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我国图书在版编目(CIP)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影响,就在版编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规范管理的相应措施。
刘娟[7](2010)在《关于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准确性的若干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图书在版编目是国际图书出版和编目领域的一个有益的尝试。介绍了图书在版编目,分析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准确性,提出了提高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准确性的若干建议。
熊伟[8](2010)在《图书在版编目数据集成服务体系构建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版编目理论与实践面对当代信息资源管理环境的重大演变,必须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深刻变革。本文主要采用资料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描述性统计法和跨学科法等方法,基于对国内外在版编目及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当代编目及在版编目理论与实践主要进展的概述,以及我国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服务与应用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当代编目的“集成编目原则”,重点论述了为什么和怎么样构建我国图书在版编目数据集成服务体系问题。基本结论是:在集成目标上,应建立由技术性目标、水平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组成的集成目标体系;在集成体制方面,应建立跨行业的宏观管理体制、事业与产业互补的行业管理体制、服务导向的数据生产体制和面向图书供应链和书目信息产业链的数据服务体制;在集成机制方面,应建立事业化与产业化协同发展的社会化业务运行机制、多元互补化运行动力机制和水平层次化发展机制;在集成技术方面,应建立CIP相关元数据标准化技术体系、自动化在版编目技术体系、元数据互操作技术体系、书目数据整合技术体系和集成化图书供应链管理体系;依托图书供应链和书目信息产业链,不断拓展和深化CIP数据在更多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在版编目数据集成服务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编目范围进一步扩大、从源头上强化编目、在过程中简化编目、CIP数据内容全信息化、CIP数据关系融合化、CIP数据应用智能化、CIP活动进一步产业化和编目数据全社会共享化。“在创编目”将是在版编目的未来发展形态。
武二伟[9](2009)在《国外图书在版编目(CIP)现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图书在版编目(CIP)是实现编目工作标准化和文献信息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文章概述了美、德、俄罗斯等不同地域的国家CIP工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CIP工作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CIP质量及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的对策和建议。
陈金萍[10](2009)在《刍议新技术环境下CIP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我国图书在版编目(CIP)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我国图书在版编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为适应图书馆编目工作现代化发展,改进图书在版编目工作的一些建议。
二、我国图书在版编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图书在版编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版外文图书在版编目的正题名着录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国内版外文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着录实例 |
3 相关国家标准体系的适用性局限 |
3.1 图书在版编目着录标准体系 |
3.2 相关国家标准执行中的问题 |
4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以及相关书目着录的非常规性操作 |
5 各种书目数据资源正题名着录用文种的不统一 |
6 改进对策 |
7 结语 |
(2)图书版权页的出版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来源和依据 |
1.1.2 实际应用价值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文献综述 |
2 图书版权页的概念及构成 |
2.1 图书版权页的概念 |
2.2 图书版权页的构成 |
3 我国图书版权页存在的问题 |
3.1 版权页印刷位置不规范 |
3.2 版权说明不规范 |
3.2.1 版权说明位置不规范 |
3.2.2 版权说明着录项缺必备要素 |
3.3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着录不规范 |
3.3.1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的位置不规范 |
3.3.2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着录格式有误 |
3.3.3 书名与作者项着录不规范 |
3.3.4 版本项着录不规范 |
3.3.5 出版项着录不规范 |
3.3.6 丛书项着录不规范 |
3.3.7 分类号着录不规范 |
3.3.8 标准书号着录不规范 |
3.4 版本记录不规范 |
3.4.1 出版责任人记录不规范 |
3.4.2 题名、作者、ISBN重复着录 |
3.4.3 出版者信息着录不规范 |
3.4.4 版次、印次、印数、字数错误 |
3.4.5 图书开本着录不规范 |
4 图书版权页出版不规范的原因 |
4.1 编辑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
4.1.1 编辑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
4.1.2 编辑对版权页相关国家标准不熟悉 |
4.2 出版社规范化意识薄弱 |
4.2.1 出版社追求版权页的特色而忽略规范化 |
4.2.2 出版社未给编辑提供版权页业务培训 |
4.3 执行国家标准的监督力度不够 |
4.4 国家标准与行政指令、行业规范之间缺乏衔接与兼顾 |
5 提高图书版权页出版规范化的对策 |
5.1 编校人员要加强对版权页的重视 |
5.1.1 版权页的三校一读 |
5.1.2 熟练掌握有关版权页的国家标准 |
5.2 出版社加强版权页的规范化意识 |
5.2.1 出版社加强编辑对版权页国家标准的培训 |
5.2.2 规范工作流程,多环节把关 |
5.3 出版监督管理机构加强监管力度 |
5.4 建立促进出版行业标准化的工作机制 |
5.5 出台与国家标准配套使用的实施细则 |
6 图书版权页出版规范化的实施方案 |
6.1 建立编辑人员出版规范化考核制度 |
6.1.1 建立专家评价体系 |
6.1.2 建立编辑业务能力考核标准 |
6.2 出版社对出版规范化工作进行职责划分,实行追责制 |
6.3 对出版社的出版规范化工作实行明确的奖惩制度 |
6.4 利用媒体加大对版权页国家标准、条例的宣传力度 |
6.5 版权页国家标准的优化建议 |
6.5.1 强制执行版权页国家标准 |
6.5.2 引进版图书版次着录的建议 |
6.5.3 调整开本的着录 |
7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从提高采编效率视角研究书籍装帧设计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书籍装帧设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1.1 书籍装帧样式五花八门 |
1.2 基本信息难找 |
1.3 信息位置和内容不统一 |
1.4 信息不全 |
2 书籍装帧设计如何改进以提高采访和编目效率 |
2.1 封面固定位置增添ISBN书号及条形码 |
2.2 CIP(图书在版编目)中增添页码、ISBN条形码、价格等内容 |
2.3 版权页、CIP(图书在版编目)的位置固定、内容一致 |
2.4 书脊增添ISBN条形码 |
结论: |
(4)提高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质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质量问题 |
1.1 着录数据方面的错误 |
1.1.1 题名与责任者项着录不准确 |
1.1.2 版本项着录错误 |
1.1.3 出版、发行项着录错误 |
1.2 主题词标引方面的错误 |
1.3 分类标引方面的错误 |
1.3.1 分类错误 |
1.3.2 专类复分不统一 |
1.4 其它方面的问题 |
1.4.1 分类号印刷错误 |
1.4.2 CIP数据印刷位置不规范 |
2 提高在版编目数据质量的主要措施 |
2.1 建立和健全在版编目管理系统, 加强在版编目的法规建设 |
2.2 做好继续教育, 选配职业素养较好的人员担当在版编目工作 |
3 结束语 |
(5)图书在版编目(CIP)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CIP存在的问题 |
(一) 着录数据方面的问题 |
1.着录项目不标准。 |
2.着录格式不正确。 |
3.标识符号漏着、多着或用错。 |
(二) 数据分类方面的问题 |
1.分类号不够贴切。 |
2.分类号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引类级。 |
3.分类号不符合分类规则的规定。 |
4.分类号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不存在的类目。 |
二、CIP数据质量提高的对策分析 |
(一) 提高图书在版编目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 |
(二) 实现在版编目数据的完整、准确 |
(三) 建立CIP管理系统 |
(四) 完善CIP国家标准, 加大强制执行力度 |
(五) 加强出版社和图书馆界分类人员的协作 |
(六) 推行ECIP计划, 实行计算机“自动编目” |
(6)实现图书在版编目(CIP)规范化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图书在版编目 (CIP) 的发展历程 |
2 我国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存在的问题 |
2.1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质量问题 |
2.3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规范化监管、执行力度不够 |
3 提高我国图书在版编目现存问题的几点建议 |
3.1 提高在版编目人员的业务素质 |
3.2 改善图书在版编目工作流程 |
3.3 加强在版编目法规建设,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加强监管力度 |
4 结论 |
(7)关于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准确性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在版编目概述 |
1.1 国外图书在版编目概述 |
1.2 国内图书在版编目概述 |
2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准确性分析 |
2.1 准确率统计分析 |
2.2 出错归类 |
3 提高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准确性的若干建议 |
3.1 提高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准确性措施的概述 |
3.2 提高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准确性的措施 |
4 结语 |
(8)图书在版编目数据集成服务体系构建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的目标、思路与方法 |
1.3 主要创新之处与拟突破的难点 |
1.4 在版编目及相关研究综述 |
1.5 在版编目数据集成服务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基础 |
第二章 当代在版编目理论与实践发展概况 |
2.1 当代编目理论与实践的主要进展 |
2.2 当代在版编目理论与实践的主要进展 |
2.3 当代在版编目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第三章 我国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服务与应用的现状和问题 |
3.1 我国在版编目数据服务现状 |
3.2 我国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应用现状 |
3.3 我国在版编目数据服务与应用突出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我国图书在版编目数据集成服务体系的构建 |
4.1 图书CIP数据集成服务体系的集成目标 |
4.2 图书CIP数据集成服务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五章 在版编目数据集成服务的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 |
5.1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集成服务的应用领域 |
5.2 在版编目数据集成服务的发展趋势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国外图书在版编目(CIP)现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图书在版编目概述 |
1.1 捷 克 |
1.2 德 国 |
1.3 澳大利亚 |
1.4 加拿大 |
1.5 美 国 |
1.6 俄罗斯 |
2 我国图书在版编目发展历程及现状 |
3 我国图书在版编目的特点 |
4 我国图书在版编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CIP管理问题 |
4.2 CIP数据质量问题 |
4.3 CIP编制人员素质问题 |
5 提高我国图书在版编目质量及编目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的对策和建议 |
(10)刍议新技术环境下CIP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在版编目工作现状 |
2 图书在版编目中存在的问题 |
2.1 CIP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
2.2 CIP数据中存在的问题 |
2.3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在文献中印刷位置问题 |
2.4 CIP数据的格式问题 |
2.5 缺乏必备的着录项目 |
3 网络环境下规范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对策 |
3.1 加强宏观管理工作, 促进规章制度的实施 |
3.2 整合编目力量, 完善CIP数据质量 |
3.3 规范CIP数据的印刷位置 |
3.4 更新和规范CIP数据格式 |
4 结论 |
四、我国图书在版编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版外文图书在版编目的正题名着录问题及对策[J]. 董剑平,贡元菲. 图书馆建设, 2021(05)
- [2]图书版权页的出版规范化研究[D]. 宫英英.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4)
- [3]从提高采编效率视角研究书籍装帧设计的改进[J]. 王军平. 西部皮革, 2020(17)
- [4]提高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质量的探讨[J]. 李娜. 时代教育, 2013(17)
- [5]图书在版编目(CIP)问题探讨[J]. 王申荣. 菏泽学院学报, 2012(03)
- [6]实现图书在版编目(CIP)规范化的对策研究[J]. 于海燕.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12)
- [7]关于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准确性的若干思考[J]. 刘娟.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23)
- [8]图书在版编目数据集成服务体系构建问题研究[D]. 熊伟. 西北大学, 2010(10)
- [9]国外图书在版编目(CIP)现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 武二伟. 现代情报, 2009(03)
- [10]刍议新技术环境下CIP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陈金萍.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