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颈部淋巴结穿刺89例细胞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况李君,陶玲玲,詹维伟,李伟伟,樊金芳,周伟[1](2021)在《负压细针抽吸和毛细抽吸活检法穿刺洗脱液中甲状腺球蛋白测定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负压细针抽吸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和细针毛细法细胞学(fine-needle capillary cytology, FNCC)技术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测定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4例PTC可疑淋巴结转移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FNAC和FNCC检查,并进行洗脱液Tg测定。最终以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2种方法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54例PTC可疑淋巴结转移患者,共穿刺淋巴结76个,经病理证实为转移淋巴结有48个。采用FNAC与FNCC获得的洗脱液Tg平均值分别为(4 588.02±1 042.09) ng/mL、(1 678.57±420.57) ng/m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 6);FNAC与FNCC法获取的Tg值诊断转移淋巴结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3、0.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FNAC法获取Tg诊断PTC淋巴结转移的最佳临界值为14.385 ng/mL,诊断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89.3%;FNCC法获取Tg诊断PTC淋巴结转移的最佳临界值为12.155 ng/mL,诊断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9.3%。结论:FNAC与FNCC均可用于洗脱液Tg测定,均有助于PTC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但与FNCC相比,FNAC更具有诊断优势。
姜金汐[2](2021)在《FNA洗脱液中Midkine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检测FNA洗脱液中Midkine(MK)及其相关比值的表达水平,评估这些指标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于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行术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患者217例,其中173名患者行甲状腺病损切除术,共收集242枚结节。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甲状腺结节FNA洗脱液样本中Midkine的表达水平,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甲状腺球蛋白和游离甲状腺素的表达水平。根据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和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发布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将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结果和超声结果进行分类。分析各检测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一步探究各指标、超声检查和FNAC检查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等。结果:1、根据病理学结果分析Midkine及其相关比值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表达差异。MK/TG和MK/F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水平比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显着升高(P<0.05),而TG、FT4和FT4/MK在PTC中的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2、Midkine及其相关比值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MK/TG和MK/FT4都在肿瘤最大径为1-2cm和2-4cm的PTC中表达水平升高(P=0.009,P=0.001),二者在侵透被膜和侵犯周围组织及带状肌的PTC中表达水平也升高(P=0.001,P=0.003);此外,MK/TG随着T分期的增加而表达升高(P=0.002),MK/FT4在T分期中也存在差异表达(P=0.002);然而,仅MK/FT4在N1分期中的表达水平升高(P=0.025)。3、根据ROC曲线结果评估Midkine相关指标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MK/TG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19,最佳阈值为55.57ng/mg,而MK/FT4的AUC为0.677,最佳阈值为0.11μg/pmol,二者AUC无统计学差异(P=0.91)。MK/TG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8%、87%和62%,MK/FT4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4%、91%和50%,尽管MK/TG比MK/FT4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是MK/FT4比MK/TG具有更高的特异性。4、评估各指标在术前辅助FNAC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Midkine及其相关比值在不同FNAC分类中差异表达(P<0.05),差异主要来源于II类和VI类结节。然而,对于FNA I,III和V类结节,FNAC联合MK/FT4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和96%,比单独应用FNAC的灵敏性(91%)和准确性(92%)更高。但是FNAC联合MK/TG并没有提高FNAC的诊断效能。5、评估各指标在术前辅助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与单独应用ACR TI-RADS相比,ACR TI-RADS联合MK/TG时灵敏性(91%vs.83%)和准确性(88%vs.83%)更高,但特异性较低(65%vs.74%),ACR TI-RADS联合MK/FT4与联合MK/TG的结果一致。结论:1、MK/FT4和MK/TG对PT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考虑作为诊断PTC的潜在的新型肿瘤标志物。2、对于FNA I,III和V类结节,MK/FT4较MK/TG更适合作为FNAC的辅助诊断方法。3、MK/FT4和MK/TG都可以作为超声检查的辅助诊断方法。
林又佳[3](2021)在《超声引导FNAC联合FNA-Tg测定对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联合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定量测定(FNA-Tg)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求取FNA-Tg及FNA-Tg/血清Tg诊断DTC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经颈部超声检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出现恶性超声征象的患者387例、共419枚淋巴结,并行FNAC、FNA-Tg及患者血清Tg测定。将419枚淋巴结分为DTC转移组(185枚)、良性组(167枚)、非甲状腺来源的恶性淋巴结组(67枚),通过绘制ROC曲线求取三种不同甲状腺组织量下FNA-Tg及FNA-Tg/血清Tg诊断DTC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比较FNAC、FNA-Tg、FNA-Tg/血清Tg以及联合法诊断DTC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分析淋巴结各超声特征预测FNAC、FNA-Tg阳性结果的危险度。结果(1)淋巴结实质回声、门部回声、血流类型在颈部良、恶性淋巴结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S比值在良、恶性淋巴结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淋巴结内团状或片状高回声、多发细点状或簇状钙化、局部囊性变诊断DTC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4.01%、93.41%、92.81%。门部结构不清的灵敏度最高,为83.24%。团状或片状高回声的准确度最高,为82.39%。细点状或簇状钙化在DTC转移组与非甲状腺来源的恶性淋巴结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局部囊性变、团状或片状高回声、L/S<2、门部结构不清、血流信号杂乱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DTC转移组淋巴结的FNA-Tg浓度显着高于良性淋巴结组与非甲状腺来源的恶性淋巴结组(P值均为0.000),良性淋巴结组与非甲状腺来源的恶性淋巴结组间FNA-Tg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5)。各组患者血清Tg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05、0.063、0.081);(3)血清Tg与FNA-Tg总体呈正向弱相关(ρ=0.324,P=0.000),DTC转移组患者的血清Tg与FNA-Tg无明显相关性(ρ=0.012,P=0.907)。良性组患者的血清Tg与FNA-Tg呈正向弱相关(ρ=0.357,P=0.009),非甲状腺来源恶性淋巴结组患者的血清Tg与FNA-Tg呈正向弱相关(ρ=0.315,P=0.017);(4)无甲状腺手术史、甲状腺单侧叶切除术后、甲状腺全切术后,FNA-Tg诊断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3.67ug/L、13.80ug/L、1.15ug/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6、0.950、0.985;FNA-Tg/血清Tg的最佳诊断比值分别为1.57、1.42、1.0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1、0.957、0.982;(5)FNA-Tg法、FNA-Tg/血清Tg法、FNAC联合FNA-Tg法、FNAC联合FNA-Tg/血清Tg法诊断DTC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均较FNAC法高(P值分别为0.047、0.021、0.009、0.009),FNA-Tg/血清Tg法、FNAC联合FNA-Tg法及FNAC联合FNA-Tg/血清Tg法的阴性预测值均较FNAC法高(P值分别为0.035、0.012、0.012);(6)能预测FNAC阳性结果的超声特征为实质内团状或片状高回声、多发细点状或簇状钙化(OR分别为9.086、4.760),能预测FNA-Tg阳性结果的超声特征按危险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实质内团状或片状高回声、多发细点状或簇状钙化、局部囊性变、血流信号杂乱或局灶高血供(OR分别为8.742、6.933、4.617、4.086)。结论FNA-Tg及FNA-Tg/血清Tg测定是诊断D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方法,能弥补淋巴结FNAC的不足。FNA-Tg最佳诊断临界值的设定与患者的甲状腺组织量相关。DTC转移淋巴结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当DTC患者超声检查发现颈部淋巴结内出现团状或片状高回声、多发细点状或簇状钙化、局部囊性变、血流信号杂乱或局灶高血供等肿瘤转移征象时,超声引导下FNAC联合FNA-Tg或FNA-Tg/血清Tg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
李雪[4](2021)在《碘131治疗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超声表现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碘131治疗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患者颈部淋巴结超声表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随访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患者(共222例)颈部淋巴结超声资料,根据患者是否行碘131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共133例):首次碘131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患者,未治疗组(共89例):未行碘131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患者。通过分析颈部淋巴结超声图像中淋巴结纵横比、边界、形态、皮质回声、皮质内团状中强回声、淋巴门、微钙化、囊性变、血流分布情况。分别统计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各个超声表现的良性例数及可疑恶性例数。各超声表现例数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良性表现、可疑恶性表现例数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表现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患者经碘131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中出现淋巴结皮质回声增强及血流分布异常比例较未行碘131治疗患者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23);淋巴结纵横比、边界、形态、皮质内团状中强回声、淋巴门、钙化在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62、1.000、1.000、0.329、0.081、0.321);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均无淋巴结囊性变的病例。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仅碘131治疗对淋巴结皮质回声增强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OR值为3.871,性别、年龄对淋巴结皮质回声增强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304、0.092);碘131治疗、年龄、性别对淋巴结血流分布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97、0.957、0.087)。【结论】碘131治疗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皮质回声有影响,会使颈部淋巴结皮质回声增强,因此对经碘131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超声随访时出现淋巴结皮质回声增强应谨慎判断,可结合其他超声检查和血清学指标进行辅助判断,避免误诊及后续不必要的创伤性检查及治疗。
王影[5](2021)在《不同检查技术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阳性率》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学、CT引导穿刺活检及内科胸腔镜等不同检查技术诊断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的阳性率,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大连市中心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床资料完整、已确诊的MPE。收集所有病例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基础疾病史等临床资料以及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胸水常规、脱落细胞涂片、细胞块病理、内科胸腔镜(medical thoracoscopy,MT)、CT引导胸膜活检、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等检查结果,分析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检查技术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纳入MPE病例304例,包括男性150例,女性154例,平均年龄(68.23±12.51)岁。单侧胸腔积液255例,双侧胸腔积液49例,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79例。1.304例MPE病因分布:肺癌202例(66.5%)、乳腺癌19例(6.3%)、恶性间皮瘤17例(5.6%)、女性生殖系统肿瘤11例(3.6%)、消化道肿瘤9例(3%)、血液系统肿瘤7例(2.3%)、泌尿系统肿瘤2例(0.7%)、胸腺瘤4例(1.3%)、其他6例(2%)、原发灶不明27例(8.9%)。肺癌和乳腺癌为MPE的最常见病因,其次为恶性间皮瘤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2.胸腔积液细胞学的阳性率:脱落细胞涂片检查258例,有147例(57%)阳性,细胞块病理检查118例,有87例(73.7%)阳性,细胞块病理比脱落细胞涂片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2=9.668,P=0.002)。103例病例同时行脱落细胞涂片及细胞块病理检查,脱落细胞涂片阳性38例(36.9%),细胞块病理阳性76例(73.8%),两者联合诊断阳性83例(80.6%),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检出率(?2=42.238,P=0.000)。3.肿瘤标志物阳性率:肺癌组中血清癌胚抗原(s CEA)、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s CYFRA21-1)、胸腔积液癌胚抗原(p CE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肿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显着性(?2=26.676,41.421,24.777,P=0.000,0.000,0.000)。胸腔转移(包括胸膜、肺及纵隔淋巴结)肺癌的s CEA、s CYFRA21-1、p CE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远处(包括肝脏、骨骼、脑部等)转移,两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显着性(Z=-4.837,-3.622,-2.321,P=0.000,0.000,0.020)。4.内科胸腔镜(MT)检查的阳性率及镜下特征:73例进行了MT检查,67例(91.8%)为阳性。70例同时行MT和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MT阳性64例(91.4%),胸腔积液细胞学阳性22例(31.4%),MT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胸腔积液细胞学阳性率(?2=36.75,P=0.000)。MT镜下提示结节样病变69例(90.8%),胸膜粘连49例(64.5%),胸膜充血21例(27.6%),胸膜增厚4例(5.3%)。MPE内科胸腔镜下特征以结节样病变及胸膜粘连最常见,其次是胸膜充血及胸膜增厚。5.CT引导下穿刺活检(包括胸膜穿刺活检、肺穿刺活检)阳性率:经CT引导下胸膜活检25例,阳性25例(100%)。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25例,阳性23例(92%),总阳性检出率96%。与内科胸腔镜阳性率(91.8%)相比,两项检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显着性(?2=0.869,P=0.350)。43例同时进行了胸腔积液细胞学和CT引导下穿刺活检,胸腔积液细胞学阳性18例(41.9%),CT引导穿刺阳性41例(95.3%),两种诊断方法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显着性(?2=19.592,P=0.000)。6.其他检查阳性率:经支气管镜检查49例,阳性20例(40.8%)。VATS检查16例,阳性16例(100%)。超声引导颈部或锁骨淋巴结穿刺6例,阳性6例(100%)。外科开胸手术1例,阳性1例(100%)。46例同时行支气管镜和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胸腔积液细胞学阳性27例(58.7%),支气管镜阳性20(43.5%)例,两种诊断方法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显着性(?2=2.130,P=0.21)。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块病理检出MPE的阳性率显着高于脱落细胞涂片,两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阳性率。内科胸腔镜与CT引导下穿刺活检阳性率优于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对可疑MPE患者首选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其次为CT引导穿刺活检或内科胸腔镜检查。
李诗洲[6](2021)在《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析及诊治》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探讨最佳治疗方案。同时分析影响预后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们报告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3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建立Cox风险模型,选择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部位是否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区域、肿瘤TNM分期、P16+等作为分析指标,分析影响SCCUP的预后因素,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探讨各因素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了获得更多关于这些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的信息。采用SPSS25.0软件包,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多因素进行分析,运用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显着性分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研究23例SCCUP患者,男患者的例数为18,女患者的例数为5,各占78.26%、21.74%,年龄为52.74±13.73岁,病程为3.69±3.66月,有烟酒史患者数为15,占65.22%,无烟酒史例数为8,占34.78%,EBV阳性的例数为9,占39.13%,阴性的例数为14。随访时间为20.04±7.38月,截至随访时间结束存活的例数为19,占82.60%,死亡例数为4,占17.40%。确定原发灶中,鼻咽癌的例数为5,占21.74%,扁桃体癌的例数为1,占4.35%,喉癌的例数为1,占4.35%,口咽癌的例数为2,占8.70%,膀胱癌的例数为1,占4.35%,鳃裂囊肿癌的例数为1,占4.35%,舌癌的例数为2,占8.70%,食管癌的例数为2,占8.70%,原发灶不明的例数为8,占34.78%。根据第8版UICC分期指南,N分期中的N1的例数为1,占4.55%,N2a的例数为2,占8.70%,N2b的例数为13,占56.52%,N2c的例数为7,占30.43%。SCCUP患者就诊时,患者颈部淋巴结主要位于Ⅱ区和(或)Ⅲ区,分区中Ⅰ区的例数为1,占4.35%,Ⅰ-Ⅱ的例数为4,占17.39%,Ⅰ-Ⅲ区的例数为2,占 8.70%,Ⅱ-Ⅲ 区的例数为 9,占 39.13,Ⅱ-Ⅳ 的例数为 1,占 4.35%,Ⅱ-V区的例数为1,占4.35%,Ⅰ区的例数为1,占4.35%,Ⅱ区的例数为2,占8.70%,Ⅳ区的例数为3,占13.04%,双侧的例数为7,占30.43%,右侧的例数为7,占30.43%,左侧的例数为9,占39.13%。[结论]对于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状细胞癌的患者诊治,需要正确认识其的临床表现,患者应该接受鼻口咽、颈部增强CT或MRI,以及PET-CT的成像,并接受上呼吸道粘膜表面的全面内镜检查。病理诊断首选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进行组织学活检及免疫组化。P16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甚至基因测序对寻找原发部位有一定的帮助。治疗的方案取决于原发肿瘤部位(如果发现)、N分期以及HPV/EBV状态。选择包括颈清扫加或不加术后辅助治疗、直接放疗或联合化疗加放疗。
陈高芳[7](2021)在《5种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在甲状腺不确定结节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ACR TI-RADS、KTA/KSTh R TI-RADS、EU TI-RADS、ATA指南和AACE/ACE/AME指南的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对甲状腺不确定结节(Bethesda III、IV类)的诊断效能,并探讨不确定结节的超声危险因素,建立一个预测模型辅助诊断不确定结节的良恶性。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859个FNAC细胞学病理结果为Bethesda III、IV类的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资料,所有病灶均经术后组织学病理证实分成良性组288个和恶性组571个。参照ACR TI-RADS、KTA/KSTh R TI-RADS、EU TI-RADS、ATA指南和AACE/ACE/AME指南的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对每个结节进行判读。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最佳诊断界值并评估各超声风险分层系统的诊断效能。2.采用单因素分析统计不确定结节的超声特征(结节的大小、位置、结构、回声、边界、边缘、纵横比、钙化类型、声晕、内部血流丰富程度、甲状腺外扩展、可疑淋巴结)在良恶性结节组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将相关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超声特征对甲状腺不确定结节诊断影响的OR值,确定在Bethesda III、IV类结节中对诊断恶性结节有价值的超声特征,构建预测模型方程。3.收集我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共101个甲状腺结节(良性结节13个、恶性结节88个)的超声资料及病理结果,所有病灶均经术后病理证实,验证预测模型对甲状腺不确定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1.共纳入的851例患者(共859个甲状腺结节),根据术后组织学病理证实,恶性结节571个(66.47%),良性结节288个(33.53%)。经过单因素分析,结节大小、结构、回声、边界、边缘、纵横比、钙化类型(彗尾、粗大钙化、微钙化、边缘/蛋壳样钙化)、声晕、内部血流丰富程度、甲状腺外扩展、可疑淋巴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2.ACR TI-RADS、KTA/KSTh R TI-RADS、EU TI-RADS、ATA指南及AACE/ACE/AME指南评估FNAC不确定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9、0.808、0.763、0.793、0.762;分别取≥TR5类为ACR TI-RADS的良恶性诊断截断值,≥5类为KTA/KSTh R TI-RADS的良恶性诊断截断值,≥5类为EU TI-RADS的良恶性诊断截断值,≥高度可疑恶性类别为ATA指南的良恶性诊断截断值,≥高风险结节类别为AACE/ACE/AME指南的良恶性诊断截断值,5种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均有较高的敏感度、中等的特异度,且ACR TI-RADS、KTA/KSTh R TI-RADS的整体效能优于EU TI-RADS与AACE/ACE/AME指南,而ACR TI-RADS和KTA/KSTh R TI-RADS之间,EU TI-RADS和AACE/ACE/AME指南之间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经过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极低回声、边界不清、边缘呈分叶/针尖状、纵横比>1、微钙化和结节内部血流不丰富是恶性甲状腺结节相关的显着独立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方程为Logit(p)=-4.241+3.223(极低回声)+0.867(边界不清)+1.837(边缘分叶/针尖状)+1.762(纵横比>1)+1.889(微钙化)+1.513(内部血流不丰富)。使用预测模型与5种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对验证组101个结节进行验证,分析得出取P=32.92%为预测模型的良恶性最佳截断值时,预测模型的敏感度为73.86%,特异度为92.31%,准确度为76.23%,诊断效能较好。将超声分类系统和预测模型的AUC互相比较,发现各超声风险分层系统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预测模型的整体诊断效能优于AACE/ACE/AME指南,且预测模型与5种超声风险分层系统相比特异度明显提高,可降低甲状腺不确定结节不必要的手术率。结论1.ACR TI-RADS、KTA/KSTh R TI-TADS、EU TI-RADS、ATA指南、AACE/ACE/AME指南对于细胞学不确定的甲状腺结节均有良好的诊断效能。2.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辅助临床医生为细胞学不确定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做出合理决策,同时可降低良性病变患者不必要的甲状腺切除术的比率。
梁爽[8](2021)在《多模态超声技术提高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诊断率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应用多模态超声技术引导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抽吸细胞学活检,提高活检诊断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接受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活检的338名患者,共356个结节随机分为4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分组包括:(1)常规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ultrasound guided-FNA,US-FNA组);(2)超声造影引导下细针穿刺(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guided-FNA,CEUS-FNA组);(3)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细针穿刺(ultrasound elastography guided-FNA,UE-FNA组);(4)由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等多种超声技术联合的多模态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Multi-modality-FNA组)。分析患者的穿刺细胞学病理结果,比较各组的活检诊断率。结果Multi-modality-FNA组、UE-FNA组、CEUS-FNA组和US-FNA组的取材诊断率依次为:89.9%、73.9%、71.6%、54.9%,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用卡方分割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校正检验水准α=0.008,组间多重比较取p<0.00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表明,Multi-modality-FNA组的取材诊断率高于UE-FNA组、CEUS-FNA组和US-FNA组(分别89.9%versus 73.9%,p=0.006;89.9%versus 71.6%,p=0.002;89.9%versus 54.9%,p<0.001),UE-FNA组、CEUS-FNA组和US-FNA组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73.9%versus 71.6%,p=0.735;73.9%versus 54.9%,p=0.008;71.6%versus 54.9%,p=0.021)。结论多模态超声技术引导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有助于更精确地选择恶性结节,以及更精准地定位结节中恶性靶区域,进一步提高活检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金煌[9](2021)在《甲状腺细针穿刺评分量表的建立及其在可疑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结节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随着超声等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居民健康观念的提升,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甲状腺≤10 mm的甲状腺结节,临床症状不典型,颈部查体通常难以发现,多在体检行超声检查时偶然被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将直径<1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定义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超声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公认的诊断甲状腺结节首选的检查方式,可检出直径为2~3mm的PTMC原发灶,但是超声检查方法准确度与超声机器的清晰度及超声科医生的诊断经验有关。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是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时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的方法,由于穿刺有效组织及典型细胞过少,或者病理科医生水平差异,可能会出现FNAB不能确定结节良恶性的情况。本研究拟制定一个甲状腺细针穿刺(FNA)过程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风险评估量表,并比较该量表与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的诊断效能,以优化FNAB的筛查流程。方法:选择313例经手术治疗的可疑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TI-RADS 4类/5类)且有详细术前穿刺记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评分量表,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其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确定其最佳诊断节点及恶性危险分层。通过曲线下面积(AUC)和诊断试验评价指标来比较量表、FNAB及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量表中包括超声下结节性质、形态、边界、钙化、纵横比、结节内血流信号及穿刺时结节硬度、砂砾感、结节移动情况,AUC为0.869,8分为最佳良恶性鉴别切点,危险分层:≤3分低危,4~6分为中危,7~9分为高危,≥10分为极高危。FNAB诊断PTMC的灵敏度为85.58%,特异度为87.50%,准确度为85.71%,AUC 0.865;量表诊断PTMC的灵敏度为76.92%,特异度为87.50%,准确率为77.68%,AUC 0.837;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9.04%,特异度为87.50%,准确度为98.21%,AUC=0.933。结论:该量表可作为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行FNAB筛查的协同手段,联合FNAB可提高PTMC的诊断效能,从而可能降低PTMC的漏诊率,减少不必要的二次穿刺、手术治疗和费用。
贾志莺[10](2021)在《双模态超声联合bFGF表达、BRAF 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评价中的应用及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和探讨常规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BRAF V600E 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侵袭性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计算杨氏模量诊断阈值并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评估各相关因素对甲状腺癌侵袭性的诊断效能,为临床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风险评估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措施提供更多信息。方法:1)307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甲状腺结节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行常规超声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腺良性结节及PTC组,对组间杨氏模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PTC是否侵及被膜和/或周围组织进一步分为两组,对组间常规超声特征及杨氏模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并应用ROC曲线计算各组间杨氏模量最佳诊断阈值。2)根据病理结果对181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组,分为有转移和无转移组以及单区域(n=1)和多区域(n≥2)淋巴结转移组,分析PTC结节超声特征及杨氏模量值与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根据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应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3)307例甲状腺结节术后标本送检bFGF检测,181例PTC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分析bFGF表达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情况与PTC侵袭性的关联,分析常规超声特征、杨氏模量值与bFGF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根据有统计学意义的各相关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应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1)307例甲状腺结节的病理结果分别是结节性甲状腺肿90例,局灶性甲状腺炎36例,PTC 181例。在PTC是否侵犯被膜和/或周围组织组间年龄及常规超声特征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年龄、结节最大径、边缘不规则、钙化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杨氏模量值(Emax、E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Emax曲线下面积为0.642,95%的置信区间为0.562-0.722,据此得到最佳诊断阈值为65.3KPa;Emean曲线下面积为0.648,95%的置信区间为0.569-0.728,据此计算最佳诊断阈值为49.0KPa。杨氏模量值Emax及Emean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PTC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ax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9,95%的置信区间为0.674-0.804,据此计算最佳诊断阈值为42.2KPa;Emea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95%的置信区间为0.649-0.781,据此计算最佳诊断阈值为35.2KPa。36例局灶性甲状腺炎与181例PTC两组常规特征及超声表现的统计学结果显示内部回声、纵横比>1、内部微钙化、边界模糊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杨氏模量值Emax及E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81例PTC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两组间杨氏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81例PTC根据其是否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其中年龄、最大径、内部钙化、被膜侵犯、Emax、Emean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累及区域数量组间仅年龄、结节最大径、内部回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统计学有意义的参数引入方程,建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ROC曲线下面积为76.7%,检验效能中等。3)307例标本行bFGF表达检测,结节性甲状腺肿与PTC组间、局灶性甲状腺炎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间bF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1例PTC是否侵及被膜和/或周围组织器官两组间bF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是否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组间bF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在PTC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ROC曲线下面积为0.864,检验效能较好。结论:1)PTC患者年龄>45岁、结节径线增加以及具有边缘不规则、内部钙化等超声特征时,发生局部侵袭性的概率增加。PTC的杨氏模量值总体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PTC伴有局部侵袭性的杨氏模量值总体高于不伴局部侵袭性者,PTC杨氏模量值不受桥本甲状腺炎背景的影响。2)PTC表现为径线增加、内部钙化、侵及相邻被膜时,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同时随着PTC结节径线增加、超声表现为非低/极低回声时,发生多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更大。年龄<45岁的病例较≥45岁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且累及多区域的可能性增加。PTC杨氏模量值越高,即结节越硬,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越高。3)本组病例bFGF表达阳性强度由高到低排序:局部侵袭性PTC>局部非侵袭性PTC>结节性甲状腺肿>局灶性甲状腺炎。而bFGF表达与PTC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无关。本组PTC病例BRAF V600E基因突变阳性率高于既往文献报道,且在是否合并局部侵袭性两组间无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最大径、边缘不规则、内部钙化、Emax、bFGF预测PTC局部侵袭性有意义,双模态超声及bFGF检测可以为临床对PTC精准评估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更多信息。
二、颈部淋巴结穿刺89例细胞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颈部淋巴结穿刺89例细胞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负压细针抽吸和毛细抽吸活检法穿刺洗脱液中甲状腺球蛋白测定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方法 |
结果 |
一、患者一般情况 |
二、FNAC组与FNCC组FNA-Tg比较 |
三、FNAC组与FNCC组诊断效能比较 |
讨论 |
一、US-FNA洗脱液Tg检测在PTC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 |
二、FNAC和FNCC这2种方法获得Tg的优势和不足 |
三、2种方法在PTC转移性淋巴结中的诊断效能比较 |
四、不足之处 |
(2)FNA洗脱液中Midkine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甲状腺癌概况 |
2.2 甲状腺癌的主要检查方法 |
2.2.1 超声检查及结果判定标准 |
2.2.2 细针穿刺活检 |
2.2.3 FNA洗脱液检测 |
2.3 Midkine |
2.3.1 Midkine分子特征 |
2.3.2 Midkine在肿瘤中的调控机制 |
2.3.3 Midkine是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
2.3.4 Midkine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2 仪器与方法 |
3.2.1 超声检查及分级标准 |
3.2.2 穿刺细胞学检查及分类标准 |
3.2.3 洗脱液制备 |
3.2.4 ELISA检测Midkine |
3.2.5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TG和FT4 |
3.2.6 MK/TG、MK/FT4 计算方法 |
3.3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基本临床病理特征的描述 |
4.2 Midkine及其相关比值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表达情况 |
4.3 Midkine相关比值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组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分析 |
4.4 MK/TG和 MK/FT4 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
4.5 MK/TG和 MK/FT4 联合FNAC或 ACRTI-RADS的诊断价值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超声引导FNAC联合FNA-Tg测定对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FNA-Tg 测定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碘131治疗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超声表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淋巴结细针穿刺活检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淋巴结良恶性诊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不同检查技术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阳性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研究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方法及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析及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析及诊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5种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在甲状腺不确定结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材料与方法 |
2.1 超声图像分析 |
2.2 5 种超声风险分层系统 |
2.2.1 ACR TI-RADS |
2.2.2 KTA/KSTh R TI-RADS |
2.2.3 EU TI-RADS |
2.2.4 ATA指南 |
2.2.5 AACE/ACE/AME指南 |
3.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FNAC) |
3.1 US-FNAC操作过程 |
3.2 US-FNAC病理结果判读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一般结果 |
2.超声特征在良恶性结节中的比较 |
3.BethesdaⅢ、Ⅳ类结节的恶性率比较 |
4.五种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各类别的恶性率 |
5.五种超声风险分层系统的诊断效能 |
6.FNAC病理结果不确定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的建立 |
7.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及其与超声风险分层系统的效能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甲状腺不确定结节的不同超声评分方法发展现状及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多模态超声技术提高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诊断率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仪器、材料与药品 |
2.2.2 FNA方法 |
2.2.3 病理结果判定 |
2.2.4 统计学分析 |
2.2.5 技术路线 |
2.2.6 偏倚及质量控制 |
3.研究结果 |
3.1 入组病例特点 |
3.2 细胞学病理学结果 |
3.2.1 各分组FNA细胞学病理结果 |
3.2.2 各分组FNA活检诊断率 |
3.3 各组穿刺靶区域分类比例 |
4.讨论 |
4.1 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细胞检查(FNA)的临床价值 |
4.2 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细胞检查(FNA)诊疗规范 |
4.3 Bethesda 甲状腺细胞病理学报告系统在 FNA 中的应用价值 |
4.4 常规超声在FNA中的应用价值 |
4.5 超声造影(CEUS)在甲状腺结节FNA中的应用价值 |
4.6 弹性成像(UE)在甲状腺结节 FNA 中的应用价值 |
4.7 多模态(Multi-modality)超声在甲状腺结节FNA中的应用价值 |
4.8 小结 |
4.9 不足与展望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甲状腺结节的多模态超声诊断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9)甲状腺细针穿刺评分量表的建立及其在可疑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
3.2 建立甲状腺FNAB评分量表 |
3.3 检验甲状腺FNAB评分量表的诊断效能 |
3.4 比较量表和FNAB的诊断效能 |
3.5 评估危险分层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治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双模态超声联合bFGF表达、BRAF 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评价中的应用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局部侵袭性与双模态超声的相关性分析及 SWE 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技术路线图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双模态超声的相关性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双模态超声联合bFGF、BRAF V600E突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的评估价值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超声、bFGF 表达与BRAF V600E 突变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四、颈部淋巴结穿刺89例细胞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负压细针抽吸和毛细抽吸活检法穿刺洗脱液中甲状腺球蛋白测定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 况李君,陶玲玲,詹维伟,李伟伟,樊金芳,周伟.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04)
- [2]FNA洗脱液中Midkine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D]. 姜金汐. 吉林大学, 2021(01)
- [3]超声引导FNAC联合FNA-Tg测定对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D]. 林又佳.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碘131治疗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超声表现的影响[D]. 李雪.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不同检查技术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阳性率[D]. 王影.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析及诊治[D]. 李诗洲.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7]5种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在甲状腺不确定结节中的应用[D]. 陈高芳.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8]多模态超声技术提高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诊断率的临床应用研究[D]. 梁爽.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9]甲状腺细针穿刺评分量表的建立及其在可疑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中的应用[D]. 刘金煌.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10]双模态超声联合bFGF表达、BRAF 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评价中的应用及相关性研究[D]. 贾志莺.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标签:淋巴论文; 甲状腺论文; 甲状腺乳头状癌论文; 淋巴结转移论文; 甲状腺结节的症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