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理论分形几何初探

经络理论分形几何初探

一、PRIMARY RESEARCH ON FRACTAL GEOMETRY OF MERIDIAN THEORY(论文文献综述)

俞凯君,李春[1](2019)在《基于Matlab的分形理论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分形几何已经在各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分形分析是一种功能强大但仍未充分利用的数学工具。分形理论与医学的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是分形维数(FD)。本文介绍了分形和分形维的概念,基于Matlab以心图形为例说明盒维数的计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就分形理论在心血管系统、肺部肿瘤、胎儿监护、中医等医学领域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回顾。结论:分形理论对于描述生物系统在任何水平的非常复杂的结构和行为非常有用,它也为非侵入性定量医学诊断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工具。

张金文[2](2019)在《眼底微循环特征与HICH的相关性及针刺对HICH微循环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讨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及其再中的相关眼底微循环特征和临床高危因素,为进一步建立基于眼底微循环特征的HICH及HICH再中的预测模型奠定基础。2.探讨“调任通督”针刺法对HICH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与眼底微循环的相关性,为“调任通督”针刺法改善微循环、治疗HICH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和理论依据。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8.05-2018.12月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住院部及心血管病科住院部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75例HICH患者和75例同时期入院的高血压非卒中患者,将收集到的临床数据及左右侧眼底微循环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HICH的判别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进行模型效能评价及比较。2.回顾性分析2017.11-2018.12月于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住院部就诊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43例HICH再中患者,并选择同期入院、病程相近的2例脑出血非再中患者为对照组(86例),将收集到的临床数据及左右侧眼底微循环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HICH再中的判别模型,并利用ROC曲线进行模型效能评价及比较。3.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7.11-2018.12月于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住院部、康复中心)就诊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HICH患者,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出血性脑卒中基础治疗及康复治疗,针刺组在基础治疗与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行“调任通督”针刺治疗,两组干预周期均为3个疗程,每疗程21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量表进行评分并采集左右侧视网膜图像。结果:1.HICH的相关危险因素(1)HICH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HICH呈显着正相关(OR=3.142,95%CI:I.792-5.51,P=0.000<0.01);慢性肾脏病史与 HICH呈显着正相关(OR=3.534,95%CI:1.026-12.166,P=0.045<0.05);高血压病 3 级与HICH 呈显着正相关(OR=1.833,95%CI:1.074-3.13,P=0.026<0.05);高平均收缩压与 HICH 呈显着正相关(OR=1.045,95%CI:1.014-1.077,P=0.004<0.0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5μmol/L)与HICH呈显着正相关(OR=6.416,95%CI:1.697-24.255,P=0.006<0.01)。(2)HICH眼底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眼动脉分支系数标准化值(ZLBCA)与 HICH 呈显着负相关(OR=0.566,95%CI:0.353-0.908,P=0.018<0.05);左眼动脉分形维数标准化值(ZLFDa)与HICH呈显着负相关(OR=0.539,95%CI:0.347-0.837,P=0.006<0.01);右眼静脉分支角度标准化值(ZRVangle)与HICH呈显着负相关(OR=0.366,95%CI:0.219-0.61,P=0.000<0.01)。(3)HICH模型诊断效能评价:联合眼底及临床特征的诊断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值 0.899(95%CI:0.849-0.949),灵敏度 84.0%,特异度为 82.7%,准确度 83.3%;基于临床特征的诊断模型AUC值0.863(95%CI:0.803-0.922),灵敏度80.0%,特异度为80.0%,准确度80.0%;基于眼底特征的诊断模型AUC值0.746(95%CI:0.667-0.826),灵敏度70.7%,特异度为68.0%,准确度69.3%。2.HICH再中的相关危险因素(1)HICH再中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腔隙性梗死与HICH再中正相关(OR=5.798,95%CI:2.030-16.558,P=0.001<0.05);高脂血症病史与 HICH再中正相关(OR=3.494,95%CI:1.166-10.466,P=0.025<0.05);脑动脉狭窄或阻塞与 HICH 再中正相关(OR=9.597,95%CI:1.446-63.683,P=0.019<0.05)。(2)HICH再中的眼底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眼动静脉比标准化值(ZLAVR)与 HICH 再中呈显着正相关(OR=1.757,95%CI:1.017-3.033,P=0.043<0.05);右眼动静脉交叉压迹标准化值(ZRNipping)与HICH再中呈显着正相关(OR=4.201,95%CI:2.221-7.944,P=0.000<0.01)。(3)HICH再中模型诊断效能评价:基于眼底及临床特征的诊断模型AUC值0.888(95%CI:0.827-0.949),灵敏度90.7%,特异度为69.8%,准确度83.7%;基于临床特征的诊断模型AUC值0.729(95%CI:0.632-0.826),灵敏度97.7%,特异度为25.6%,准确度73.6%;基于眼底特征的诊断模型AUC值0.819(95%CI:0.740-0.897),灵敏度89.5%,特异度为53.5%,准确度77.5%。3.针刺研究部分(1)量表评分及血压:针刺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SS-QO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针刺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差值及SS-QOL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较治疗前无显着差异(P>0.05)。(2)眼底血管管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右侧视网膜中央动脉当量(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当量(CRVE)、动静脉比值(AVR)无显着差异(P>0.05)。(3)眼底血管几何形态: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右侧眼底血管动脉不对称指数、动静脉分支角度、动脉分支系数无显着差异(P>0.05)。(4)小动脉阻塞(arteriole occlusion):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治疗后LAocclusion、RAocclusion均较治疗前显着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RAocclusion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LAocclusion较治疗前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针刺组LAocclusion小于对照组(P<0.01),针刺组LAocclusion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Aocclusion无显着差异(P>0.05),RAocclusion差值无显着差异(P>0.05)。(5)血管弯曲度(tortuosity):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治疗后RTortuosity较治疗前显着改善(P<0.01),针刺组LTortuosity及对照组LTortuosity、RTortuosity在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LTortuosity 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针刺组RTortuosity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RTortuosity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6)动静脉交叉压迹(arteriovenous Nipping):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Nipping、RNipping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针刺组LNipping、RNipping均小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LNipping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RNipping差值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高总胆固醇血症、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病3级、高平均收缩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分支系数减小、动脉分形维数减小、静脉分支角度减小为HICH的危险因素。联合临床高危因素及眼底微循环特征判别HICH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仅基于临床特征的判别模型和仅及基于眼底特征的判别模型。2.腔隙性梗死、脑动脉狭窄或阻塞、高脂血症、动静脉比值增大、动静脉交叉压迹为HICH再中的危险因素。联合眼底及临床特征的判别HICH再中模型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仅基于临床特征的判别模型和仅基于眼底特征的判别模型,且仅基于眼底特征的判别模型优于仅基于临床特征的判别模型。3.“调任通督”针刺法联合常规疗法在改善HICH患者Barthel指数及SS-QOL评分方面优于单纯常规疗法;在改善眼底小动脉阻塞、动静脉交叉压迹方面优于单纯常规疗法;但在改善患者眼底血管弯曲度等其它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张竞心,孙琦,林祺,卢梦叶,殷旭,李晨,卢东东,徐天成[3](2018)在《数字经络智能针灸机器人的研发思路探讨》文中提出随着针灸疗法逐步被纳入世界各国的医保体系,针刺研究标准化、国际化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我团队自主开发了基于数字经络理论的智能针灸机器人,包含基于腧穴体表分布数学规律的穴位自动定位及基于经穴主治与症状联系的小世界网络自动配穴两项核心功能。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日益成熟及通用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智能针灸机器人或将成为医学临床研究的新助手。

蔡瑞定[4](2017)在《经络学视角下城市廊道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提出当今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许多城市病,人们的生活环境面临严重挑战,城市病日趋恶化已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围绕着城市生命体的健康研究和探索虽然在某些层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多以西方机械认识论为基础,倾向于“一方一药治一病”的“辨病论治”思想,很难从系统角度解决城市空间层面的城市病。然而面对生命体健康问题,我国传统文化中医学具有一套可资借鉴的思想和方法体系。从城市生命体角度,城市机体的健康与城市生命要素系统关联。在城市生命体中,不同的要素以一定的有机秩序形成了不同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反映生命的属性特征,塑造了具有内在联系而又多姿多彩、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形态。而作为这一生命体的经络和骨架的空间线性元素,即“城市廊道”,为城市有机体提供能量和养料,在城市健康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对城市廊道及其系统的作用机理研究对于城市病的“诊断”和“医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问题为导向,在剖析城市病现象和反思城市本质的基础上,通过借鉴中医学整体观和经络学原理,从多学科交叉视角出发,以中医学方法论的病症——辩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引入了城市问题观察的新视角,建立了城市健康与城市廊道系统关联关系的解析框架。首先基于城市病症的认识。从剖析城市病现象反思城市的本质,论述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具有生命特征属性,从系统角度提炼出城市生命体的两大要素即城市廊道和城市功能体,并建立和界定廊道与功能体的概念内涵和属性特征,同时指出城市生命体健康与城市廊道密切相关,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物质空间生命要素的“关系”调理和建构的过程。其次从辩证角度,论述了城市廊道的经络机能等作用机理的运行理论。深入探讨了城市廊道系统及其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分析城市廊道的不同构成功能、构成层次和组织方式等生命经络秩序,形成了城市廊道生命结构秩序的建构方法。论文借鉴经络的生理功能等科学性原理,通过分析比鉴、原理转译等研究方法,结合城市设计案例剖析,从系统角度诠释了城市廊道具有联系分形、活动通行、感应传导、调节平衡等四大作用机理。最后从论治层面,通过经络学关联互动性原理的借鉴和映射,分析了城市廊道与城市功能体之间具有内在动力和外向关系的互动关联性的基础,指出城市廊道与功能体之间在城市形态、功能、价值等方面具有关联互动表现,并提出了城市廊道作用机理的应用策略。从经络学角度,基于生命要素的概念模型的分析提炼,结合城市设计不同空间尺度的案例,剖析了廊道和功能体的内外循环双向良性互动的实施方案,建构了城市健康设计的技术方法。论文结合深圳城市生命整体空间、深圳南山城市片区和深圳前海城市片区等不同生命空间形态的案例,从整体观角度采用层层递进剖析方法阐释不同空间尺度的深圳城市空间城市廊道的作用关系和运行机理,评价了城市廊道生命要素对城市健康问题解决的实际意义和价值。面对当前我国进入增量递减、存量优化的思路促进用地模式的转型,城镇化即将进入以提升环境质量、生活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阶段,城市有机更新、融合和建立富有人情味、生命力的健康城市、智慧城市业已成为人们建设城市的主旋律和美好目标,因此采取“平衡与调理”的策略在健康城市设计中更显迫切和重要。借鉴中医学及经络学思想,以城市廊道这一要素为城市机体把脉,建立城市廊道生命要素为主线的城市观察问题的新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是整体观、系统观的认识论到解决问题实施策略方法论的有机结合,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城市问题治理、城市健康规划设计提供了新理论和技术支持。

陶李蕙苹,徐天成[5](2016)在《分形生理学及经络的分形研究》文中提出分形理论广泛应用于复杂系统的研究,在对人体的组织结构例如:肺气管树、血管系统、人体骨微观结构、人体脑和神经系统、经络学说等的研究中,分形理论让我们从新的角度理解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也将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引入分形几何阐述经络理论,并非要直接用此验证经络的物质实体,而是重在研究经络循行的规律及穴位与脏腑的联系模式以促进经络的现代化研究,并且分形理论指导的模拟经络很可能是尚未认识的某些客观对象的数学模型,从中也可以验证经络的已知性质,这一模拟的结果与现有的对经络现象的观察不一定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分形理论对研究经络循行是具有极大潜在价值。

徐天成,曹佳楠,王璇,卢梦叶,林祺,王炜桀[6](2016)在《试探使用分形理论实现经络数字化方法与意义》文中指出目的:以混沌理论分析人体,基于分形理论和现有国内外分形研究、生物医学实践成果研究经络与穴位的联系,创建数字经络,为传统理论的数字化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传统经络腧穴学,引入混沌理论,应用分形几何学,提出数字经络的概念;以临床常用的心经、脾经等经络穴位为基本单元,遵循自相似法则构建数学公式,以C++语言编写程序,绘制6条经络主干的分形化经络循行线,创建数字经络;并提出检验的实验方法。结果:部分传统经络的体表循行路径可用数学方法表达,基于这种表达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了6条经络的数字化,数字化的经络呈现出传统经络未表达的细节。结论:混沌及相关理论技术是构建数字经络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经络理论可实现数字化。

陈瑞华[7](2016)在《神经细胞里钙离子的分形行为与控制》文中研究指明自然界中的看似复杂而毫无规律的对象普遍存在,传统的欧式几何对该现象的分析束手无策。分形的最初研究对象就是针对这一类复杂的几何形状,描述和揭示其内在规律,即一个看起来复杂、无规则的行为或对象具有自相似或无标度的特性。分形已被人们称为描述大自然的语言。事实上,分形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描述方法,更是一种探索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手段。分形集合具有分数维,它是表征分形复杂度的重要指标。随着分形理论的不断成熟,目前已经应用在许多研究领域,例如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经济学以及地质学等领域。扩散限制凝聚分形(DLA)模型,是针对解决远离平衡状态的生长和凝聚问题的一种分形模型。常常应用到大气尘埃的凝聚、放电现象、细菌菌落、癌细胞扩散以及有害藻类的污染等问题上。在医学领域也具有非常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目前通常采用实验室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改变相关参数与条件进行观察和模拟研究,很少通过定量分析来探索对象的生长规律以及影响因子。而目前针对神经细胞钙离子浓度变化通常采用实验跟踪检测以及概率分析,很少利用分形模型来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围绕着神经细胞里钙离子扩散问题,利用其生长机制与扩散限制凝聚(DLA)生长模型正相似这一特点,通过DLA生长模型分布参数系统定量的分析其扩散生长的分布区域及速度,主要内容如下:(1)神经细胞中钙离子浓度的分布以及扩散生长速度受到外界刺激以及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首先,讨论了干扰项为任意广义函数时,对钙离子生长的定区域控制作用。并通过改变干扰项参数来有效控制钙离子扩散到不同方位和区域。提出控制算法,并且通过仿真来说明该结论的有效性。(2)其次,讨论了不同的外界干扰项对钙离子扩散速度变化趋势的影响。利用偏微分方程,分析不同的干扰项对钙离子生长速度产生变为常数或者变为零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说,可通过利用DLA生长模型,分析并控制钙离子在神经细胞中分形生长,即利用其浓度扩散方式以及扩散速度变化趋势与外界干扰项之间的数量关系来控制在树突中的扩散区域和方位,达到通过制约外界干扰函数参数来控制钙离子扩散的目的。钙离子的浓度与神经递质的分泌有关,而神经递质的分泌进一步影响着神经的传导作用。因此该方法对神经细胞中钙离子的模拟控制提出了新思路,并且对将来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脑机接口研究等有关神经控制方面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田达睿[8](2016)在《基于分形地貌的陕北黄土高原城镇空间形态及其规划方法研究 ——以米脂沟壑区为例》文中认为陕北黄土高原是世界地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因孕育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而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能源化工产业的兴盛极大地推动了陕北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步伐,但也因此使得陕北黄土高原人居环境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城市发展伴随着大量的土地建设,而在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域,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适宜建设的土地极为稀缺,有限的河谷空间被大量开发建设填实占满,由此导致一系列有关生态、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对陕北黄土高原城镇空间发展模式的导控与优化十分紧迫。陕北深厚的黄土堆积和自然地貌具有世界层面的独特性,其错综复杂的河流水系与沟壑形态呈现出鲜明的分形自相似特征[1]1,这一典型地貌形态成为制约和引导陕北地区人居环境发展的关键生态因子之一[2]。陕北黄土高原地域环境的复杂性、交通条件的封闭性、建设活动的艰巨性和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决定了陕北黄土高原人居环境建设的特殊性[3],尤其在空间层面与平原地区人居环境建设存在巨大差异。针对陕北黄土高原人居环境空间形态的特殊性及其所处地域环境的复杂性,本文提出借助分形理论从空间形态的维度对陕北地区城镇的特征、发展规律以及引导策略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主要从城镇总体用地形态、道路路径形态和开敞空间肌理等层面入手,借助分形数理模型,通过对不同城镇空间构型或不同城镇空间案例进行类型化研究、以及对城镇空间形态各要素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揭示城镇空间形态的分形规律。在此基础上,综合分形效率和生态效益,以较低的生态代价获取较高的空间建设效益为原则,探索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城镇用地发展形态、道路系统组织以及空间要素的布局原则,尝试构建引入分形理论后城乡空间规划的新思路与新方法。首先,基于“分形维数”视角对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若干城乡用地构型进行比较分析与绩效评判,从而揭示城乡用地空间形态与分维数等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由此提出构建高效分形的城乡用地形态的策略。其次,基于“分形网络”视角对陕北黄土高原传统城镇分形街巷系统与现代城镇非分形道路系统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两套道路路径系统的分形差异及其内在的影响因素,由此提出适宜于陕北地区现代城镇路网的构建模式。第三,基于“分形秩序”视角对陕北黄土高原传统城镇与现代城镇开敞空间体系在空间分布上的分形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传统城镇空间肌理的分形规律、特征及其优点,结合现代城镇发展的需求提出陕北分形城镇空间要素的布局原则与组织策略。第四,基于上述各层面城镇空间形态分形特征的研究,总结陕北黄土高原分形城镇空间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分形思维与方法在城市规划实践中的应用。通过疏理城乡规划设计相关工作程序与方法,结合分形思维与理论,探索与当前城镇空间形态规划框架相融合的分形规划设计方法。最后,以米脂总体用地形态发展路径规划为实践案例,借助分形理论与思想对米脂规划区不同的城乡发展路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与综合评判,由此探索该地域最适宜的城乡空间扩展思路,并为分形理论引入城乡规划决策进行了有益尝试。总之,陕北城镇空间形态的分形研究对城市地理、城乡规划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目前以城乡规划学科为本体的分形研究较少,尤其是在城市个体与片区层面对空间形态的研究更为鲜见,因此本文通过城镇空间分形特征的研究以及分形规划方法的探讨建立分形理论与城乡规划之间的联系,为城乡空间分形形态的规划研究做更进一步的探索、并提供更多的依据。

徐天成,耿欣欣,曹佳楠[9](2015)在《手少阴心经的数字化研究及其意义》文中指出目的:使用分形理论研究经络的体表循行描述经络现象;方法: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经络图中手少阴心经的穴位分布数据,使用Visual C++6.0软件调试程序进行模拟;结果:绘制出经络的分形构型图像并经Matlab校验;结论:经络是古人认识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整体思维体系,数字化经络将从中提炼出更简洁的规律,描绘古人未曾刻画的经络细节,指导未来的经络研究。

黄明林,黄点点[10](2015)在《科学世界的十二大猜想》文中研究表明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感召下,根据描述大自然的分形几何的相似性原理、科学规律普适性原理以及类比科学研究方法,提出了光化反应决定植物静和动物动、动植物体内常温核反应、大陆漂移学说本质、催化剂作用本质、蚕豆和蓑衣草等植物茎不呈圆形、第一推动、分形几何与物质能量信息、肩周炎病因和中医以形补形科学原理、人种、创办刊载科技创意杂志等十二大猜想。

二、PRIMARY RESEARCH ON FRACTAL GEOMETRY OF MERIDIAN THEOR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RIMARY RESEARCH ON FRACTAL GEOMETRY OF MERIDIAN THEORY(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atlab的分形理论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分形与分形维
2 分形与心脏病学
3 分形在肺部肿瘤的应用
4 分形在中医的应用
5 分形在胎儿监护的应用
6 总结

(2)眼底微循环特征与HICH的相关性及针刺对HICH微循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眼底微循环特征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一、眼底微循环特征
        二、眼底微循环特征与脑卒中的研究
        三、眼底微循环特征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疾病的研究
    第二节 高血压脑出血病理机制
    第三节 中医研究
        一、中医对脑出血的认识
        二、中医目诊及其与中风的关系
        三、“调任通督法”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
第二章 眼底微循环特征与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性
    第一节 眼底微循环特征与HICH的相关性
        一、研究目的
        二、流程图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五、结果
    第二节 眼底微循环特征与HICH再中的相关性
        一、研究目的
        二、流程图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五、结果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一、HICH及HICH再中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
        二、HICH及HICH再中的相关眼底微循环特征
第三章 “调任通督”针刺法对HICH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二、流程图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五、结果
    六、分析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详细摘要

(3)数字经络智能针灸机器人的研发思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形几何学——揭示经穴体表分布的数学规律
    1.1《灵枢》骨度分寸法与分形几何学的相似性
    1.2 分形数字经络图的绘制
2 小世界理论——构建经穴主治与症状联系的无标度网络
    2.1 建模方法
    2.2研究结果
    2.3 临床意义
    2.4 实际应用
3 数字经络理论对智能针灸机器人研发的意义

(4)经络学视角下城市廊道的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城市病”现象
        1.1.2 城市的本质认识
        1.1.3 “城市病”的思考
    1.2 研究方法——新的视角导入
        1.2.1 借鉴的科学性
        1.2.2 中医学基础与经络学视角
        1.2.3 城市问题观察的新视角
    1.3 研究对象
        1.3.1 城市生命体
        1.3.2 生命体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4 研究现状
        1.4.1 有关城市廊道的国内外研究
        1.4.2 有关中医学、经络学结合城市设计的国内外研究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现实意义
    1.6 研究框架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系统的要素内涵与概念界定
    2.1 城市生命体空间系统的生命要素
        2.1.1 生命要素的构成
        2.1.2 生命要素的提炼
    2.2 城市廊道
        2.2.1 城市廊道的概念与内涵
        2.2.2 城市廊道的类型
        2.2.3 城市廊道的经络特征
    2.3 城市功能体
        2.3.1 城市功能体的概念与内涵
        2.3.2 城市功能体的类型
        2.3.3 城市功能体的藏象特征
    2.4 生命要素的特征属性
        2.4.1 存在特征属性
        2.4.2 生命形式特征
    2.5 城市廊道与城市生命体健康系统关联
        2.5.1 生命体健康的概念
        2.5.2 经络理论科学性及其适用性条件分析
        2.5.3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生命体空间系统的调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廊道机理的构成秩序
    3.1 生命体秩序的认知
        3.1.1 生命体的结构秩序
        3.1.2 城市物质空间系统的结构秩序
    3.2 廊道生命秩序的构成
        3.2.1 构成功能
        3.2.2 构成层次
        3.2.3 组织方式
    3.3 廊道生命秩序的建构
        3.3.1 建构特征
        3.3.2 秩序系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廊道机理的经络机能
    4.1 联系分形
        4.1.1 联系路径
        4.1.2 分形生长
    4.2 活动通行
        4.2.1 活动精气
        4.2.2 通行介质
    4.3 感应传导
        4.3.1 信息感应
        4.3.2 病理传导
        4.3.3 治疗传导
    4.4 调节平衡
        4.4.1 自调节
        4.4.2 他调节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廊道机理的内在关联
    5.1 关联基础
        5.1.1 内在动力
        5.1.2 外向关系
    5.2 关联表现
        5.2.1 形态关联
        5.2.2 功能关联
        5.2.3 价值关联
    5.3 案例解析——深圳特区城市空间的生命形态演进与关联性分析
        5.3.1 成长演替
        5.3.2 问题症状
        5.3.3 关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廊道机理的应用策略
    6.1 外循环调控策略
        6.1.1 功能体的动力强化
        6.1.2 城市廊道的系统梳理
    6.2 内循环调理策略
        6.2.1 “细胞”的活力修复
        6.2.2 “经络”的活性调理
        6.2.3 “穴位”的刺激
    6.3 案例解析——深圳南山片区城市廊道与功能体的疏通调理
        6.3.1 形态演变
        6.3.2 病理解析
        6.3.3 应用分析
    6.4 案例解析——深圳南山前海片区廊道与功能体调控机制
        6.4.1 要素关系
        6.4.2 病症剖析
        6.4.3 调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分形生理学及经络的分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形理论的形成与内涵
    1.1 分形的概念与意义
    1.2 分形维数的概念与应用
2 分形理论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分形生理学
    2.1 分形理论在肺气管树的应用
    2.2 分形理论在血管网结构中的应用
    2.3 分形理论在人体骨微观结构中的应用
    2.4 分形理论在人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应用
    2.5 分形理论在经络学说中的应用
    2.6 分形理论在人体其他方面的应用概述
3 结语

(6)试探使用分形理论实现经络数字化方法与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针灸标准化与针灸机器人
    1.1 针灸标准化的困境与出路
    1.2 针灸机器人的研发与经络数字化的必要性
2 研究依据:人体属于混沌系统,经络是对复杂人体内部秩序的描述
    2.1 人体属于混沌系统,可用分形理论研究
    2.2 经络是描述复杂人体中各部分联系的功能系统
3 分形图形的性质与分形维数的意义
    3.1 分形图形的性质
    3.2 分形维数的意义
4 使用分形理论研究经络的依据
    4.1 生物、医学界广泛存在分形现象
        4.1.1 生命系统形态上的分形属性
        4.1.2 生命系统功能上的分形属性
        4.1.3 分形理论对于区分生理病理状态的指导意义
    4.2 经络在形态上的分形属性
    4.3 经络在功能上的分形属性
    4.4 经络在时间上的分形属性
5 以分形理论实现经络数字化的初次尝试
6 数字化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的科学性校验
    6.1 分形维数校验
    6.2 人体实验论证的方法设计
        6.2.1 实验对象
        6.2.2 实验器材
        6.2.3 实验方法
        6.2.4 变量控制
7 构建更多数字经络的尝试
8 经络数字化的研究意义
    8.1 填补中医经典未曾描述的空白
    8.2 发现新穴位,优化针具并开发分形经络疗法
    8.3 为经络实质研究提供全新依据
    8.4 重新定义经穴与经络间的关系
    8.5 拓展《灵枢》骨度分寸法的内涵

(7)神经细胞里钙离子的分形行为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背景与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问题及论文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分形和分维
    2.1 引言
    2.2 分形的定义及特点
        2.2.1 分形的定义
        2.2.2 分形的特点
    2.3 典型的分形的例子
    2.4 分形维数
        2.4.1 分形维数的意义
        2.4.2 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
    2.5 分形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扩散限制凝聚(DLA)分形生长
    3.1 引言
    3.2 DLA模型的基本思想
    3.3 DLA生长的实验及应用
    3.4 DLA模型的分维计算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神经细胞里钙离子的分形控制
    4.1 引言
        4.1.1 钙离子的重要性
        4.1.2 实验简介
    4.2 外界干扰对钙离子定区域生长的影响
        4.2.1 钙离子生长模型的提出
        4.2.2 钙离子定区域控制的数量关系
        4.2.3 钙离子定区域生长的算法实现
        4.2.4 钙离子定区域生长的仿真实现
    4.3 外界干扰对钙离子生长速度的影响
        4.3.1 钙离子生长速度模型的提出
        4.3.2 钙离子生长速度的分析
        4.3.3 钙离子生长速度的仿真与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基于分形地貌的陕北黄土高原城镇空间形态及其规划方法研究 ——以米脂沟壑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与问题
    1.2 研究目的、意义与基础条件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基础条件
    1.3 城乡规划学结合分形理论的研究进展
        1.3.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3.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3.3 新研究领域的展望:分形理论在复杂地貌区城乡规划中的应用趋势
    1.4 研究视角与内容
        1.4.1 分形理论下城镇空间形态研究视角与内容
        1.4.2 分形理论下城镇空间规划方法的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主线:分类解析与分形对比分析
        1.5.2 课题总体技术路线与框架
        1.5.3 研究方法
2 研究对象与相关理论方法综述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研究:分形与规划结合的趋势性
        2.1.1 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界定
        2.1.2 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意义
        2.1.3 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方法的发展
        2.1.4 本文针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范畴
    2.2 陕北黄土高原地貌与人居形态:分形与规划结合的必要性
        2.2.1 陕北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及特征:本文研究地域范围的界定
        2.2.2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貌分形形态
        2.2.3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人居分形形态
        2.2.4 小结:分形是陕北黄土高原自然与人居环境的共同特征
    2.3 分维测算方法与分形模型内涵:分形与规划结合的优势性
        2.3.1 豪斯道夫维数
        2.3.2 半径维数
        2.3.3 网格维数
        2.3.4 边界维数
        2.3.5 关联维数
3 “分形维数”导向下的城乡用地优化构型
    3.1 陕北丘陵沟壑城乡用地形态发展的现状问题
    3.2 理论前提与研究问题
        3.2.1 理论前提:城乡用地形态的分形指标
        3.2.2 研究问题
    3.3 研究对象的划定与现状概况
        3.3.1 米脂县域概况
        3.3.2 研究区划定与现状分形特征
    3.4 米脂研究区城乡用地发展构型
        3.4.1 单轴延伸状构型——强干弱枝弱稍型
        3.4.2 带形团块状构型——强干弱枝弱稍型
        3.4.3 鱼骨状构型——强干中枝弱稍型
        3.4.4 点轴状构型——强干弱枝强稍型
        3.4.5 组团发散状构型——中干弱枝中稍型
        3.4.6 带形叶脉状构型——中干中枝中稍型
        3.4.7 枝状(羽状)构型——弱干强枝中稍型
        3.4.8 均匀网状构型——弱干中枝强稍
    3.5 米脂研究区城乡用地构型的分维计算与描述
        3.5.1 网格分维数据的对比
        3.5.2 半径分维数据的对比
        3.5.3 分形维数的综合评判
    3.6 城乡用地构型分维数的影响因素与空间释义
        3.6.1 川道建设首位度影响
        3.6.2 次沟建设延伸度影响
        3.6.3 支毛沟的连通度影响
    3.7 基于分形优化的米脂研究区城乡用地适宜模式
        3.7.1 结构层次等级化:“干、枝、稍”序列
        3.7.2 空间占据均衡化:集中与分散结合、有限空间内的适度填充
        3.7.3 空间拓展网络化:叶脉连通成网
        3.7.4 基于分形优化模式的城乡统筹
    3.8 本章小结
4 “分形网络”导向下的城镇路网适宜形式
    4.1 陕北丘陵沟壑城镇路网建设的现状问题
    4.2 理论前提与研究问题
        4.2.1 理论前提:分形网络及其关联维数
        4.2.2 研究问题
    4.3 研究对象及现状概况
        4.3.1 榆林高新区切片案例路网组成
        4.3.2 米脂古城区切片案例路网组成
    4.4 米脂古城与榆林高新区路径分形特征对比
        4.4.1 交通起讫点与路径数据提取
        4.4.2 空间关联维数计算与对比
    4.5 城镇路径分形网络的影响因素与空间释义
        4.5.1 路径构成的等级性
        4.5.2 路径连接的复杂度
        4.5.3 路径组织的结构逻辑:叶脉状V.S树形
        4.5.4 路径与功能的耦合性
        4.5.5 路径生长的自由性
    4.6 策略:陕北黄土高原现代分形路网的适宜形式
        4.6.1 中、慢速交通体系导向下明确道路等级与分工,促进多样化交通
        4.6.2 以叶脉状形式加强路网复杂度与连通性,促进多路径选择与公共活力
        4.6.3 遵循沟壑地形、因地制宜选线布网,促进垂直交通发展
    4.7 本章小结
5 “分形秩序”导向下的城镇肌理适宜形态
    5.1 陕北丘陵沟壑城镇肌理形态的现状问题
    5.2 理论前提与研究问题
        5.2.1 理论前提:城镇空间要素的分形秩序
        5.2.2 研究问题
    5.3 城镇空间要素“分形秩序”的测度方法
        5.3.1 网格分维计算的内涵解析:基于简化图形揭示网格与空间的关系
        5.3.2 开敞空间的计算方法与思路
    5.4 研究对象及其现状特征
        5.4.1 米脂古城历史街区切片
        5.4.2 米脂县城中心区切片
        5.4.3 榆林市高新区切片
    5.5 城镇开敞空间分形秩序的测度与描述
        5.5.1 米脂古城区开敞空间分形秩序
        5.5.2 米脂县城中心区开敞空间分形秩序
        5.5.3 榆林高新区开敞空间分形秩序
        5.5.4 三个城镇案例的开敞空间网格维数
    5.6 城镇开敞空间分形秩序比较与解析
        5.6.1 连续层级:尺度渐减、环环相扣
        5.6.2 指数倍增:金字塔式逐级扩展
        5.6.3 主从有序:环绕布局、组织严密
    5.7 影响分形秩序的因素:传统分形模式V.S现代反分形规划
        5.7.1 米脂古城空间规划的分形手法
        5.7.2 现代主义空间规划的反分形行为
    5.8 本章小结
6 陕北黄土高原现代分形城镇空间形态的特征总结
    6.1 城市要素分配的等级性——城市有序化
    6.2 城市层级的连续性——城市网络化
        6.2.1 尺度连贯性
        6.2.2 多重连接性:末梢连通
    6.3 城市建构的复杂性——城市多样化
        6.3.1 分形空间复杂性的外在表征
        6.3.2 分形空间复杂性的内在逻辑
    6.4 城市发展的自组织性——城市渐进化
        6.4.1 整体与局部统一的自组织过程
        6.4.2 依托历史环境的动态渐进过程
    6.5 城市演化的适应性——城市有机化
        6.5.1 稳态发展中的城市韧性
        6.5.2 动态发展中的可变性与可塑性
    6.6 城市系统的开放性——城市生态化
        6.6.1 城市与外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6.6.2 适应自然环境的空间塑造
    6.7 规划的变革——具有可持续性的分形规划
7 陕北城镇空间分形规划思想与适宜方法
    7.1 分形规划设计的意义与定位
        7.1.1 陕北现代城镇规划的不足
        7.1.2 分形思维方法引入规划设计的意义
        7.1.3 分形规划在现代城镇规划框架中的定位
    7.2 分形思想的哲学内涵
        7.2.1 城市空间发展本源:自组织与他组织博弈并存
        7.2.2 必然与偶然:自组织思想下的自然有机性
        7.2.3 简单与复杂:迭代秩序引导下的生长规律
        7.2.4 整体与局部:自相似影响下的人地耦合性与自下而上
        7.2.5 小结
    7.3 分形规划设计的主导思想与关键问题
        7.3.1 “分形元”+“迭代秩序”:仿自然生长模式
        7.3.2 “自上而下建构”+“自下而上衍生”
        7.3.3 “秩序的确定性”+“形态的随机性”
        7.3.4 “地域传统基因”+“现代形式”
    7.4 分形规划设计的程序与内容:构建分形城市形态
        7.4.1 当前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的主线
        7.4.2 规划前期:现状研究中加入“分析解构分形肌理”
        7.4.3 规划中期:方案设计中加入“重构再生分形形态”
        7.4.4 规划后期:方案比选与优化中加入“分形指标评估”
    7.5 分形思维与方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7.5.1 城市规划及规划师角色定位的转变:跨界合作与公众协商
        7.5.2 城市规划设计思维与方法的完善:自组织逻辑
        7.5.3 城市规划方案定量评价标准的补充:分形指标体系
    7.6 本章小结:分形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8 案例实践:分形理论对米脂城乡发展路径方案的辅助决策
    8.1 城乡总体布局阶段的空间发展路径引导
        8.1.1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发展路径制订
        8.1.2 陕北城镇化过程中空间路径引导的缺失
    8.2 米脂城乡总体用地形态发展路径的制订
        8.2.1 米脂城乡发展路径的规划范围
        8.2.2 米脂城乡发展路径预设
        8.2.3 米脂城乡发展路径的形态特征
    8.3 米脂城乡用地发展路径的比选依据和方法
        8.3.1 分形视角下米脂城乡用地形态发展的核心问题
        8.3.2 基于高效分维的方案比选评判方法
    8.4 米脂城乡用地发展路径的分维测算及变化趋势
        8.4.1 计算各路径用地构型的网格维数
        8.4.2 构建城乡用地发展路径的汇总矩阵
        8.4.3 生成各路径网格维数的变化趋势
    8.5 米脂城乡用地发展路径的综合比选及对规划的指导
        8.5.1 基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乡用地主导模式
        8.5.2 分形评价对米脂城乡空间拓展的规划启示
    8.6 本章小结
9 总结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1.1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镇空间适宜形态与空间策略:以米脂为例
        9.1.2 陕北黄土高原现代分形城镇的总体特征与发展模式
        9.1.3 陕北黄土高原分形城镇规划的思想与方法
    9.2 可能的创新点
        9.2.1 基于分形理论的陕北黄土高原城镇空间形态模式研究
        9.2.2 基于分形思维的陕北黄土高原城镇空间规划方法研究
    9.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9)手少阴心经的数字化研究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使用分形理论研究经络的依据
2经络分形建模算法选择
3分形理论绘制经络构型的初次尝试
4手少阴心经分形构型的科学性校验
5经络分形构型的研究意义

四、PRIMARY RESEARCH ON FRACTAL GEOMETRY OF MERIDIAN THEORY(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atlab的分形理论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J]. 俞凯君,李春. 软件, 2019(08)
  • [2]眼底微循环特征与HICH的相关性及针刺对HICH微循环的影响[D]. 张金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
  • [3]数字经络智能针灸机器人的研发思路探讨[J]. 张竞心,孙琦,林祺,卢梦叶,殷旭,李晨,卢东东,徐天成. 中医药导报, 2018(19)
  • [4]经络学视角下城市廊道的作用机理研究[D]. 蔡瑞定.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12)
  • [5]分形生理学及经络的分形研究[J]. 陶李蕙苹,徐天成. 河南中医, 2016(10)
  • [6]试探使用分形理论实现经络数字化方法与意义[J]. 徐天成,曹佳楠,王璇,卢梦叶,林祺,王炜桀.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7)
  • [7]神经细胞里钙离子的分形行为与控制[D]. 陈瑞华. 山东大学, 2016(02)
  • [8]基于分形地貌的陕北黄土高原城镇空间形态及其规划方法研究 ——以米脂沟壑区为例[D]. 田达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2)
  • [9]手少阴心经的数字化研究及其意义[J]. 徐天成,耿欣欣,曹佳楠. 中国数字医学, 2015(10)
  • [10]科学世界的十二大猜想[J]. 黄明林,黄点点.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5(10)

标签:;  ;  ;  ;  ;  

经络理论分形几何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