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国中考作文汇总

2003年全国中考作文汇总

一、2003年全国中考作文综论(论文文献综述)

徐韶岳[1](2021)在《2011-2020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研究》文中提出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针对语文课程进行改革,2011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进一步推进了语文课程及中考改革的发展。笔者于2011年本科毕业,成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开始关注中考动向。至今工作已十年,我切身感受到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也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变。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近十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的结构和内容,这十年试卷在结构上相对稳定,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文章主要从这三个部分对试卷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纵向对比,指出这十年中考试卷在题型、内容、选材上的改变。第二部分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总结近十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的优点,具体体现为注重基础考查、注重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课内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三个方面;同时通过与其他省市语文中考试卷的横向对比指出包头市中考试卷存在的不足,相应提出了应该加入对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加深对名着阅读的考查以及在选材上要注重凸显本土文化三个建议。第三部分探讨了近十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对日常语文教学的启示:首先教师自身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能够科学地使用教材;其次在教学中应注重情境运用,并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最后教师应切实推进名着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在《意见》中提出要完善保障机构,落实命题管理省级主体责任,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笔者期望通过此文的研究,能为今后自治区统一命题工作的更加科学合理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陈春利[2](2021)在《近十年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研究(2011-2020)》文中指出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人们对中考的讨论有较高的热度,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与高考一样具有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作文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例较大,是语文教育界仅次于高考作文的热点话题。中考一般是由各个省市单独命题,由于每个地区具体的作文教研情况有所差异,中考作文的命题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地域色彩。重庆市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始终走在创新发展的前列,其教育在西南地区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研究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有利于把握重庆市中考方向,也可以为全国各地中考命题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借鉴。笔者在对重庆市近十年来中考作文试题和其他相关资料的整理中,发现了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存在着材料作文较难、命题模式较固定等问题,并且在教育实习中发现,中考作文背景下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其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笔者以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为研究对象,对重庆市近十年的中考作文试题命制质量展开探讨,并提出作文教学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通过梳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重庆市中考作文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对论文的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说明,思考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借用《课标》《考试说明》、教材来阐述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依据。然后从重庆市中考命题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对重庆市近十年中考作文题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总结出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的大致情况以及命题特点和趋势。第三部分,选取北京、天津和上海这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直辖市作为比较对象,从四个直辖市中考作文的试题内容和评分体系两个方面入手,对试题的命题模式、写作要求、题面字数、内容特点和作文分值、评分标准几个维度展开对比分析,探讨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的经验和不足。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获取师生对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真实看法,进一步分析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质量。第五部分,探讨重庆中考试题命题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第六部分,主要是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反思,笔者通过与一线老师的访谈以及深入课堂,了解教师如何处理中考作文与平时作文教学的关系,根据重庆市实际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启示。

王艳[3](2020)在《初中语文作文布置研究》文中提出学习写作是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任务之一,写作训练是教师写作教学的主要手段。作文布置是写作训练的首要环节,在写作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能否顺利实现作文训练的目标,教师必须予以重视。目前针对作文布置的研究,相比作文教学的其他方面来说,稍显不足。其中,一线语文教师是主要研究者,他们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许多作文布置的经验。同时,一些语文教育专家也提出了新的作文布置观点和理论。这些成果,尤其是一些新的作文布置观点和理论,为作文布置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对当前初中语文作文布置做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指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陈述了本课题的选题缘起、研究的意义,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现状、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和预计实现的研究目标。第二部分对初中作文布置进行了概述。首先简要分析了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其次阐述了初中作文布置的内涵,包括作文布置的概念、内容和作文布置的重要性。第三部分重点分析和研究了目前初中作文布置的实施情况,又分三个层面。一是从相关研究论文,梳理初中作文布置环节存在的问题;二是依据安徽省近十年中考作文命题材料,分析中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三是以安徽省淮北市梅苑学校为例,调查初中一线教师在作文布置方面的实施情况。分析发现当前初中作文布置环节普遍存在偏重思想道德教育、文体偏差、命题立意的导向性过强、缺乏写作语境等问题。第四部分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首先阐述了作文布置中的文体问题。其次,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作文布置的五条原则:基于学情原则、目标性原则、触发性原则、精确指导原则、自主性原则。最后,提出作文布置的实施建议。一是针对一线教师的建议:研究学情,把握学生写作需求;制定写作计划,突出写作目的;设计写作语境,补充写作要素;创设任务情境,补充写作背景经验;微型指导,弥补语言经验的不足。二是针对中考命题者的建议:拓宽写作文体、加强命题的科学性。本文的价值在于对当前初中作文布置情况作充分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论文的资料收集和调查从三个层面入手,由面及点,从大到小,在充分调查、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出作文布置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作文布置的研究资料厘清作文布置的核心问题。围绕核心问题,依据最新的作文教学理论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木宁[4](2020)在《初中议论文群文阅读研究 ——以岳池县赛龙初级中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时代需求,群文阅读教学应运而出,并逐渐发展为阅读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潮流。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引入群文阅读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全面的阅读能力,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绪论介绍了论文的选题原因及意义、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以理论研究为主,主要探究群文阅读教学法和初中议论文教学之间的适应性。该章从现行部编本教材议论文选文变化、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议论文相关考点分布、初中议论文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及访谈等角度着手,分析了初中议论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同时结合群文阅读与初中议论文教学共通的实践价值、现行部编本教材实施群文阅读的有利条件、在所选实验学校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实验的优势等方面因素,论证了在初中议论文教学中引进群文阅读教学法进行实验的可行性。第二章主要是对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初中议论文教学中的操作性策略进行总结,具体策略包括根据学生的兴趣指向结合议论文文体特性来确定议题;组织文本时不限制于论述类文本,打破议论文教学僵化模式;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和课型。第三章则对使用群文阅读教学法开展议论文教学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是本文的重点部分。该章详细介绍了实验成果较好,可供直接使用的基于知识积累的新授课、基于读写结合的作文课和基于阅读答题策略指导的复习课共五个议论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具体包含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情况分析及反思等内容。论文结语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本研究的亮点和缺陷,承认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具体课堂教学操作中存在不足,并展望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广阔前景。附录部分为第三章教学设计中所选用的群文文本。本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着重对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初中议论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希望能为一线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罗春田[5](2019)在《2001-2017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终结性评价,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考试改革要坚持“素养立意”的基本方针。当前虽没有一个准确完整的框架阐明何为“素养立意”,但是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探寻其发展脉络。因此,对中考语文试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2001-2017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为基本研究对象,分析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的特点和不足,力求为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的命制提供一点思考和借鉴。本论文主体共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探讨中考语文试题命制的依据和影响因素,重点研究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考试说明以及其他因素对中考语文试题命制的影响。第二章集中分析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的具体内容,本论文将试卷中“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三个考查板块中的考点、题型、分值及命题材料以分类、统计、对比等方式进行整理归纳,力求全面总结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的特点。第三章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试卷的题型规划、考点分布、材料选择等方面入手,详细分析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存在的不足。第四章依据前文分析出的结果,笔者提出对哈尔滨市中考语文命题的建议,并据此在命题上做了尝试。

高海燕[6](2019)在《近十年河北省中考语文作文命题研究(2009-2018)》文中研究说明中考语文作文以占整份试卷的百分之四十的分值,在中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中考语文作文的命题代表着一个地区的作文命题水平与导向,在引导中学作文写作教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加强对中考语文作文的研究与分析,不仅直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中考备考质量,而且对于引导中学生形成优秀的写作能力和素养,推进中华民族的母语文化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北省的基础语文教育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河北中考语文作文的命题对于全国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河北省近十年(2009-2018)中考语文作文的命题研究,揭示近十年河北中考语文作文的命题特征,发展优势及在某些角度的改进举措。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写作的素养,从而推动作文教学的更快发展。本论文共分四部分。绪论交代论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本论题的研究现状,本论文的创新点,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支撑本论题的理论依据。第一章阐述河北近十年来的中考语文作文命题形式的变化。指出近十年来,河北中考语文作文命题形式多样并存,全命题作文日渐被淘汰,话题作文日益发展。命题内容多关注生活、情感、个人成长方面。本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河北中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第二章阐述河北近十年中考语文作文写作要求的变化。近十年来,河北中考语文作文一直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只在文体和题目要求上稍做变化。强调了写作要求的真实性、创意性和限定性。本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河北中考语文作文未来写作要求的发展趋势。第三章阐述了河北近十年中考语文作文评分参考的变化。评分参考是阅卷老师评分的依据。近十年来,河北中考语文作文强调内容和表达分等分项变化,重视真情实感和创意表达。本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评分参考的改进意见总之,河北中考语文作文命题形式多样并存,写作要求集中稳定,评分参考有理有据。此研究用以指导日常的初中作文教学,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作文习作的认识,提升彼此的作文素养和写作能力,深化作文教学改革,促进作文教学的深入发展。

王琴[7](2019)在《符号学双轴关系视域下的初中写作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写作教学向来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国内,关于写作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但因语文学科强大的综合性,以及语言运用的个体差异性,让许多写作方法处于缺乏科学理论支撑的尴尬境地。在一线初中教师和学生群体中,“写作‘教无定法’、作文技巧不可捉摸”成为他们普遍的共识。在长期疲软、低效的教学中,写作教学逐渐滑向语文教学的边缘,学生也渐渐丧失对写作的兴趣,创作热情更是持续低迷。符号学“双轴关系”理论为当下的初中写作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可能性。本文尝试将符号学运用于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运用符号学“双轴关系”理论来指导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通过制定写作教学和训练的“双轴”方案,改善学生在写作中“双轴”的弱项,提升其“双轴”操作能力,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言语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围绕课题,本文主要从六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第二部分:“双轴关系”视域下的初中生写作及教师教学现状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初中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写作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并对固定学生进行两个多月的写作跟进研究,以进一步把握学生写作中的困难。第三部分:符号学中的符号“双轴关系”理论。本章节主要对符号学和符号学双轴关系的内涵、特点、“双轴关系”理论与写作融合的可能性进行阐释和说明。第四部分:符号学“双轴关系”理论在初中写作词位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本章分别从“聚合轴”和“组合轴”两个轴向对学生的写作词位层进行模式建构,对学生词位层进行训练方案的设计,并对学生开展试验。第五部分:符号学“双轴关系”理论在初中写作句位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本章主要将符号学“双轴关系”理论运用于学生作文的句子中,针对四类不同的双轴类型,设计不同的提升方案,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句位层的提升训练试验。第六部分:本章为学生综合写作试验与变化分析部分。通过综合写作试验,观察学生在符号学双轴(词、句)训练后,写作技能的提升情况,最后对试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黄庆峰[8](2018)在《把握规律明变化 胸有成竹备来年——2018年中考作文综评与2019年备考展望》文中指出2018年中考已成回忆,但不变的说法依然是"得作文者得中考"。如何备考2019年的中考作文呢?我们通过梳理、分析2018年全国各考区中考作文命题,探究题目背后的考查内容,得出中考作文命题中的共性、规律,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就能做到"把握规律明变化,胸有成竹备来年"。一、解读:知己知彼,全景透视明规律

曾芮[9](2018)在《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命制研究》文中认为漫画类试题是对考生阅读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思维创新等能力的综合考查,其自身内容鲜活、时代感强,寓意深刻、哲理性强,题型多样、针对性强,形式活泼、亲切感强的特点倍受命题人关注,在二十年来(1)的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频频出现。本文梳理中考语文试卷中的漫画类试题,有助于我们把握此类试题的题型特点和规律,探究其命制质量,进而为中考命题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思考,命制此类试题较好地测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本研究对一线语文工作者而言,能够深入认识此类试题,从而掌握该类试题的教学思路。本文运用教育测量评价与考试学两大基础理论,以全国各省市132套含有漫画类试题的中考语文试卷、526份调查问卷为数据来源,对132道漫画试题进行质性分析,以布卢姆目标分类学和SOLO分类法为工具,对漫画试题的构成要素、试题考查的能力层次等进行详细的剖析,反思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命制及教学。全文各章节内容安排如下:绪论部分阐明研究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在梳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方向;对核心概念,如漫画、试题命制进行清晰准确的界定;阐述研究的目标、内容、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主要对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基本概况在整体梳理后进行初步认识。了解其总体数量出现较少、区域分布较为集中、入选幅数单格居多的基本概况;在命制的内容上呈现题材来源与时俱进、测查内容异常丰富、主题倾向寓教于考的特点;在试题形式上有命制版块相对固定、题型题量稳中求变、分值权重灵活多变的特点。第三章主要是探究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的理论依据,并在命制依据之下诊断其命制质量。首先,确定调查对象,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后,形成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质量的调查报告,最后根据调查报告和命制依据分析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的常见问题。第四章主要是深入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考查能力层次,对漫画类试题的构成要素、考查的能力类型、考查的能力层次等均结合漫画试题的相关案例进行较为细致深入的分析。第五章为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及教学的思考。

彭子轩[10](2017)在《2007年—2016年淮安市语文中考命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语文中考卷是初中阶段对学生语文能力考查的最重要的载体,是考生“三年灯火五更鸡”的证明,也是初中阶段教学工作的指挥棒。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测和中考卷命题人的考验。笔者认为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效地评价能够促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教学评价的分类和实际评价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2007年—2016年十年间淮安市语文中考卷,并对淮安市语文中考命题趋势进行了预测;第三部分分析了淮安市中考试卷的特征;第四部分根据淮安市语文中考卷的特征,提出对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命题的几点建议;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日常课堂教学的建议和想法。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淮安市语文中考试卷命题的研究,使命题质量和语文教师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二、2003年全国中考作文综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全国中考作文综论(论文提纲范文)

(1)2011-2020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全国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2.包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2011-2020 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题结构
    (二)试题内容
        1.积累与运用
        2.阅读
        3.写作
二、2011-2020 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特征分析
    (一)包头市语文中考试卷的优点
        1.注重基础的考查
        2.注重贴近学生生活
        3.注重课内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二)包头市语文中考试卷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1.综合性学习考查缺失
        2.名着阅读考查不深入
        3.选材没有凸显本土文化
三、2011-2020 年包头市语文中考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一)认真研读课标,科学使用教材
    (二)注重情境运用,贴近学生生活
    (三)推进名着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2011-2020 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篇目及考点梳理
    附录2 2011-2020 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说明文阅读篇目及考点梳理
    附录3 2011-2020 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议论文阅读篇目及考点梳理
致谢

(2)近十年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研究(2011-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t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述评
        1.2.1 关于中考语文作文试题的研究
        1.2.2 关于中考语文试题命制的研究
        1.2.3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2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的命制依据和相关特点
    2.1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的命制依据
        2.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1.2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
        2.1.3 重庆市初中考试说明
        2.1.4 考试学原理
    2.2 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类型及特点
        2.2.1 命题大致情况梳理
        2.2.2 各类命题形式的特点
    2.3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的内容特点
        2.3.1 作文主题分类
        2.3.2 试题内容特点
3 重庆市与其他三个直辖市中考作文命题比较
    3.1 近十年四个直辖市中考作文试题内容比较
        3.1.1 命题模式比较
        3.1.2 写作要求比较
        3.1.3 题面字数比较
        3.1.4 内容特点比较
    3.2 近十年四个直辖市中考作文评分体系比较
        3.2.1 作文分值比较
        3.2.2 评分标准比较
4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质量的评价调查
    4.1 调查问卷情况
        4.1.1 调查问卷设计
        4.1.2 调查问卷结果
    4.2 教师访谈情况
        4.2.1 访谈设计
        4.2.2 访谈结果
5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问题探析
    5.1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问题
        5.1.1 部分题材质量不高,题干表述稍显复杂
        5.1.2 试题的难度不一致,材料作文易被忽略
        5.1.3 命题的模式较固定,写作类型较为常规
        5.1.4 评分标准比较笼统,考生得分相对集中
    5.2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建议
        5.2.1 优化题材内容,明确题干表述
        5.2.2 降低材料难度,保持难度一致
        5.2.3 创新命题思路,丰富写作类型
        5.2.4 完善评分体系,增强试题信度
6 重庆市中考作文背景下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反思
    6.1 中考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问题
        6.1.1 教学观念急功近利
        6.1.2 教学计划杂乱无章
        6.1.3 教学方法老套僵化
    6.2 中考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6.2.1 转变作文教学观念,提高自身写作水平
        6.2.2 顺应学生心理发展,循序展开作文教学
        6.2.3 注重学生读说训练,促进读说写的转化
        6.2.4 指导学生审题立意,传授写作方法技巧
        6.2.5 重视作文评分体系,引导学生互评互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初中语文作文布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初中语文作文布置概述
    2.1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目标简述
    2.2 初中语文作文布置简述
        2.2.1 作文布置的概念
        2.2.2 作文布置的内容
        2.2.3 作文布置的重要性
第三章 初中语文作文布置的实施现状
    3.1 从相关学术论文看初中作文布置的实施情况
        3.1.1 学术论文中所呈现的作文布置问题的整理
        3.1.2 学术论文中所呈现的作文布置问题的分析
        3.1.2.1 忽视学生个性特点
        3.1.2.2 文体考查存在偏向
        3.1.2.3 偏重思想道德教育
    3.2 安徽省中考作文命题情况分析
        3.2.1 命题中的优点
        3.2.1.1 学生有命题权
        3.2.1.2 关注学生生活
        3.2.2 命题中的不足
        3.2.2.1 文体考查“名不副实”
        3.2.2.2 缺乏写作目的和写作对象
        3.2.2.3 偏重“向内”写作,忽略“向外”写作
        3.2.2.4 立意导向性过强
    3.3 一线教师作文布置情况——以淮北市梅苑学校为调查对象
        3.3.1 调查结果及分析
        3.3.1.1 学生调查结果及分析
        3.3.1.2 教师调查结果及分析
        3.3.2 作文布置中存在的不足
        3.3.2.1 作文布置计划性不强
        3.3.2.2 写作文体存在偏向
        3.3.2.3 作前指导有效性不足
        3.3.2.4 “命意”而不是“命域”
第四章 初中语文作文布置的策略探究
    4.1 作文布置的文体问题
        4.1.1 文体的分类
        4.1.2 初中作文文体的偏差
    4.2 作文布置的原则
        4.2.1 基于学情原则
        4.2.2 目标性原则
        4.2.3 触发性原则
        4.2.4 精确指导原则
        4.2.5 自主性原则
    4.3 作文布置的实施建议
        4.3.1 对初中语文教师的建议
        4.3.1.1 研究学情,把握学生写作需求
        4.3.1.2 制定写作计划,突出训练目的
        4.3.1.3 设计写作语境,补充写作要素
        4.3.1.4 创设任务情境,补充写作背景经验
        4.3.1.5 微型指导,弥补语文经验的不足
        4.3.2 给中考命题者的建议
        4.3.2.1 拓宽写作文体
        4.3.2.2 加强命题的科学性
第五章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4)初中议论文群文阅读研究 ——以岳池县赛龙初级中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原因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群文阅读教学法与初中议论文教学适应性分析
    第一节 群文阅读概述
        一、概念界定
        二、群文阅读教学
    第二节 议论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部编本教材和人教版教材的议论文选文对比分析
        二、2019 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三、初中议论文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
    第三节 使用群文阅读教学法开展议论文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群文阅读与初中议论文教学实践价值可以共通
        二、现行部编本教材具有实施议论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利条件
        三、岳池县赛龙初级中学校已有群文阅读教学实验基础
第二章 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初中议论文教学中的操作性策略
    第一节 议论文教学中群文阅读议题的确定
        一、从论点出发确定议题
        二、从论据出发确定议题
        三、从论证出发确定议题
    第二节 教学文本组织多元化
        一、全议论性文本组文
        二、多文体文本比较组文
    第三节 根据教学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与课型
第三章 使用群文阅读教学法开展议论文教学实践情况及分析
    第一节 基于知识积累的新授课
        一、叙述中的议论群文设计
        二、单篇精讲的 1+X课例
    第二节 基于读写结合的议论文作文教学课
        一、作文提纲指导课
        二、“正确使用事实论据”作文指导课
    第三节 基于阅读答题策略指导的复习课
        一、《议论文阅读答题策略》教学设计
        二、教学情况分析及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我的信念——叙事作品中的议论之味》文本
附录二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文本
附录三 《成功路上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谁更重要》教学设计文本
附录四 《如何用事实论据证明观点》教学设计文本
附录五 《议论文阅读答题策略》教学设计文本
致谢

(5)2001-2017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中考的地位和作用
        (二)中考语文试题研究现状
        (三)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一)为促进中考语文命题科学化提供一点借鉴
        (二)为推动语文教学活动的进步提供一点思考
        (三)为推动语文课程改革深入发展做一点尝试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文本分析法
        (三)比较法
第一章 中考语文试题的命题依据及影响因素
    一、中考语文试题的命题依据
        (一)课程标准决定测量目标
        (二)教材是命题的重要参照
        (三)考试说明决定命题形式和内容
    二、中考语文命题的影响因素
        (一)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水平
        (二)区域性差异
        (三)考试的目的
第二章 2001-2017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内容及特点
    一、内容丰富的积累与运用
        (一)题型——主客观综合趋向单一客观题型
        (二)分值——总体较为平稳,局部略有调整
        (三)考点——由零散趋向整合
    二、贴近生活的阅读考查
        (一)稳定的题型及分值
        (二)命题材料特点
        (三)具体考查内容
    三、形式灵活的作文考查
        (一)命题方式的变化
        (二)命题材料的内容及特点
        (三)文体要求由单一走向“不限”
        (四)作文命题关注的主题
第三章 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变化的题型和考点
        (一)主要表现方面
        (二)对教学的影响
    二、缺乏创新和活力的命题材料
        (一)单一的课内文言文阅读材料
        (二)主题浅显的记叙文阅读材料
        (三)结构模式化的议论文阅读
    三、作文题目与写作要求构成作文命题的“伪命题”
        (一)具有文体倾向的作文命题
        (二)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提示语”
第四章 对哈尔滨市中考语文命题的建议
    一、题型与考点设置要灵活多样
        (一)题型规划要科学合理
        (二)考查内容要推陈出新
    二、阅读材料要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
        (一)文言文阅读材料要课内外兼顾
        (二)现代文阅读材料要文质兼美
        (三)创新阅读材料组合方式
    三、作文题目与写作要求相匹配
        (一)克服命题作文的文体倾向
        (二)充分发挥材料作文的优势
        (三)创新作文命题形式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6)近十年河北省中考语文作文命题研究(2009-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命题形式及关注热点的变化
    第一节 多种作文命题形式并存
        一 各类作文的特点
        二 作文命题的发展
    第二节 作文命题形式的发展趋势
        一 半命题作文的发展
        二 话题作文的发展优势
    第三节 作文命题的重点关注内容
        一 关注生活学习及成长
        二 关注道德情感教育
第二章 命题中写作要求及其变化
    第一节 写作要求的重点
        一 真实性
        二 创意性
        三 限定性
    第二节 写作要求的具体变化情况
        一 文体要求的变化
        二 情感要求的变化
    第三节 写作要求的发展趋势
        一 仍然注重情感要求
        二 注重书写方面的要求
第三章 河北近十年中考作文评分体系及其变化
    第一节 新型评分体系及发展
        一 分项分等级评分体系
        二 分项分等评分体系的发展及其特点
    第二节 内容和表达项的变化
        一 内容第一性
        二 形式第二性
    第三节 评分参考的改进意见
        一 注重应用写作
        二 注重健康写作
        三 注重本真写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符号学双轴关系视域下的初中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检索现状
        1.2.2 国内外符号学研究现状
        1.2.3 国内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范围
2 “双轴关系”视域下的初中生写作及教师教学现状调研
    2.1 调研准备
        2.1.1 调研对象及内容
        2.1.2 问卷发放和访谈情况
        2.1.3 学生写作跟进调研情况
    2.2 初中生写作及教师作文教学现状调研
        2.2.1 初中学生问卷与访谈调研
        2.2.2 初中教师问卷与访谈调研
        2.2.3 以词句运用为主的初中生写作跟进调研
    2.3 调研小结
        2.3.1 初中学生写作现状调研小结
        2.3.2 初中教师作文教学现状调研小结
3 符号学中的符号“双轴关系”理论
    3.1 符号与符号学
        3.1.1 符号的界定
        3.1.2 符号学的要义
    3.2 符号“双轴关系”理论
        3.2.1 符号“双轴关系”理论的内涵与发展
        3.2.2 符号“双轴关系”理论的应用价值
    3.3 写作在符号学视野中的本质
        3.3.1 符号学中的写作是一种文本符号的表意活动
        3.3.2 符号学中的写作具有强烈的可操作性
        3.3.3 符号学中的作文是学生“双轴”操作的产物
4 “双轴关系”理论在初中写作词位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4.1 学生作文在词位层“双轴关系”的现状测试
        4.1.1 测试过程与结果分析
        4.1.2 初中生作文用词的常见问题与“双轴”归因
    4.2 聚合轴:构建初中学生的“作文词汇场”
        4.2.1 “作文词汇场”的建构模式
        4.2.2 建构语义层面的词汇场
        4.2.3 建构其他层面的词汇场
    4.3 组合轴:把握词语间的两种组配关系
        4.3.1 词语组合搭配的共现关系
        4.3.2 词语组合搭配的选择限制
    4.4 运用“双轴关系”在写作词位层的技能训练
        4.4.1 写作词位层的主要训练方法
        4.4.2 写作词位层的提升练习设计
        4.4.3 写作词位层的提升训练试验及结果
5 “双轴关系”理论在初中写作句位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5.1 学生作文在句位层“双轴关系”的运用现状
        5.1.1 描写和修辞的运用能够反映学生“双轴关系”的运用能力
        5.1.2 2018年全国中考满分作文修辞和描写手法运用统计
        5.1.3 普通学生作文描写和修辞手法运用统计
        5.1.4 中考满分作文与普通学生作文“双轴关系”运用情况比较
    5.2 学生作文句子在符号学“双轴关系”中的四种情况
        5.2.1 纵弱横强:聚合能力弱,组合能力强
        5.2.2 纵强横弱:聚合能力强,组合能力弱
        5.2.3 双轴皆弱:聚合能力弱,组合能力弱
        5.2.4 双轴皆强:聚合能力强,组合能力强
    5.3 针对四种“双轴”情况的句子训练方案
        5.3.1 纵弱横强:联想型仿句训练为主
        5.3.2 纵强横弱:语句结构和句型变换训练
        5.3.3 双轴皆弱:“双轴”同步技能训练
        5.3.4 双轴皆强:思想深度的培养和语言艺术性训练
    5.4 运用“双轴关系”在写作句位层的提升训练试验及结果
        5.4.1 “纵弱横强”型学生的试验结果
        5.4.2 “纵强横弱”型学生的试验结果
        5.4.3 “双轴皆弱”型学生的试验结果
6 学生综合写作试验与变化分析
    6.1 试验说明
    6.2 变化分析:“双轴”词句训练前后综合写作技能提升情况
        6.2.1 “纵弱横强”型学生作文变化分析
        6.2.2 “纵强横弱”型学生作文变化分析
        6.2.3 “双轴皆弱”型学生作文变化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9)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命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1 漫画解读
        1.2.2 试题命制
    1.3 研究现状及综述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1.6.1 研究创新
        1.6.2 研究不足
2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相关特点
    2.1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概况
        2.1.1 总体数量出现较少
        2.1.2 区域分布较为集中
        2.1.3 入选幅数单格居多
    2.2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内容与形式
        2.2.1 漫画类试题的内容特点
        2.2.2 漫画类试题的形式特点
3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的质量诊断
    3.1 中考语文试题命制的依据
        3.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3.1.2 测量学基础
        3.1.3 视觉文化
    3.2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质量的调查研究
        3.2.1 调查研究的相关情况说明
        3.2.2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质量评价
    3.3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的常见问题
        3.3.1 漫画选材较为粗放
        3.3.2 漫画题材稍显单一
        3.3.3 问题表达模糊不清
        3.3.4 画面内容表达偏难
        3.3.5 试题位置相对固定
4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构成要素及考查能力
    4.1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构成要素
        4.1.1 关于测量目标
        4.1.2 关于设问
        4.1.3 关于作答要求
    4.2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考查的能力
        4.2.1 考查识记回忆能力的试题案例
        4.2.2 考查理解提取能力的试题案例
        4.2.3 考查探究应用能力的试题案例
        4.2.4 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的试题案例
        4.2.5 考查评价鉴赏能力的试题案例
    4.3 SOLO分类法下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能力层次
        4.3.1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考查能力层次的案例
        4.3.2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考查能力层次的定量研究
5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及教学的思考
    5.1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的反思
        5.1.1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评价目标
        5.1.2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命制原则
        5.1.3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社会功能
        5.1.4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命制内容
        5.1.5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评分标准
        5.1.6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质量评价表
    5.2 中考语文漫画教学的启示
        5.2.1 目标生成:立足语文素养培养
        5.2.2 漫画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5.2.3 主题倾向:弘扬社会正面能量
        5.2.4 内容形式:呈现新颖避免单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2007年—2016年淮安市语文中考命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成果
第一章 教学评价与中考命题综论
    第一节 教学评价
        一、诊断性评价
        二、形成性评价
        三、总结性评价
    第二节 总结性评价的隐患
        一、应付差事型——为评价而评价
        二、混淆概念型——为评价而教学
        三、本末倒置型——重评价轻实践
第二章 2007年——2016 年淮安市语文中考试卷题型分析
    第一节 积累与运用
        一、基础字词的考查
        二、病句修改
        三、综合性学习
        四、名着阅读
        五、古诗文默写
    第二节 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二、诗歌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作文
    第三节 淮安市语文试卷命题趋势
        一、广度和深度加深
        二、传统知识文化比重增加
        三、作文批阅重头尾
第三章 淮安市语文中考试卷特征分析
    第一节 淮安市语文中考试卷的优点
        一、重基础
        二、重教材
        三、注重本土文化
        四、稳定性
        五、人性化
    第二节 淮安市语文中考试卷的不足
        一、书写能力考察失真
        二、口语交际考查缺失
        三、创新性不足
        四、联系性不足
第四章 对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命题的几点建议
    第一节 强化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一、增加口语考试
        二、增加书写分值
    第二节 加强综合性学习考察
    第三节 加强质疑能力的培养
第五章 淮安市语文中考卷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促进教师角色转换,变灌为导
        一、从“灌输式”到“引导式”转变
        二、从“权威者”到“平等者”
        三、从“教书育人”到“刻苦钻研”
    第二节 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一、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
    第三节 发挥中考导向作用,做好语文复习工作
        一、做好复习计划,提高复习效率
        二、重视基础知识,厚积薄发
        三、加强写作训练,言之有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2003年全国中考作文综论(论文参考文献)

  • [1]2011-2020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研究[D]. 徐韶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近十年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研究(2011-2020)[D]. 陈春利.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初中语文作文布置研究[D]. 王艳.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4]初中议论文群文阅读研究 ——以岳池县赛龙初级中学校为例[D]. 木宁.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5]2001-2017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D]. 罗春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7)
  • [6]近十年河北省中考语文作文命题研究(2009-2018)[D]. 高海燕.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7)
  • [7]符号学双轴关系视域下的初中写作教学研究[D]. 王琴.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8]把握规律明变化 胸有成竹备来年——2018年中考作文综评与2019年备考展望[J]. 黄庆峰.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8(26)
  • [9]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命制研究[D]. 曾芮. 四川师范大学, 2018(12)
  • [10]2007年—2016年淮安市语文中考命题研究[D]. 彭子轩. 闽南师范大学, 2017(01)

标签:;  ;  ;  ;  

2003年全国中考作文汇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