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膏不同施用方法改良碱化土壤效果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章晓晖[1](2020)在《吉林省西部地区苏打盐渍土改良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土壤盐渍化是世界土壤退化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损害生态环境和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盐渍土土壤性质不良,土壤板结、贫瘠、肥力低下,不适宜作物生长,且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壤盐渍化和粮食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盐渍土资源化利用成为当今土壤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吉林省西部地区苏打盐渍土为研究对象,以磷石膏、玉米秸秆生物质炭、蚯蚓粪等废弃物作为改良材料,采用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改良材料对苏打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确定最优改良方案,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最佳改良配比对玉米幼苗生物量的影响,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磷石膏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磷石膏用量的增加,土壤p H、碱化度、交换性钠离子、钠吸附比均大幅降低,同时还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土壤肥力。(2)试验结果表明,磷石膏与生物质炭配施降低了土壤p H、交换性钠离子、碱化度、钠吸附比,同时对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提升,其中改良效果最优的为9号A3B3组合,各添加物的组合为:8%磷石膏,6%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在施用时间60d后,使土壤p H下降了2.13个单位,交换性钠离子下降了50.75%,土壤碱化度下降了64.18%,钠吸附比下降了63.61%;在试验中发现生物质炭的施入改善了土壤的渗透性质,促进了土壤盐分的淋溶作用,随着施用时间的推移,生物质炭含量的增加使土壤电导率呈现降低趋势,对作物生长有利。(3)磷石膏与玉米秸秆生物质炭、蚯蚓粪配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p H、碱化度、交换性钠离子、钠吸附比均显着降低,土壤养分含量均提升,改良效应显着。其中,改良效果最优的为9号A3B3C2组合,各添加物的组合为:8%磷石膏,6%玉米秸秆生物质炭,10%蚯蚓粪,在施用时间60d后,使土壤p H下降了2.44个单位,交换性钠离子下降了50.42%,土壤碱化度下降了68.52%,钠吸附比下降了59.58%,土壤养分均明显增加。(4)玉米幼苗生长发育试验结果表明,A3B3C2组玉米幼苗出苗情况及生物量最好,表明最优配比改良物质改善了苏打盐渍土不良的理化性质,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汪丹妮[2](2020)在《糠醛渣和石膏对碱土型水稻土改良效果及水稻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碱土型水稻土 pH高,理化性质差,种植水稻产量偏低。本试验通过研究糠醛渣和石膏对碱土型水稻土理化性质及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农业生产实践中碱土型水稻土改良,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土壤培养试验和室外盆栽水稻试验,以龙粳9号为试验材料,碱土型水稻土为供试土壤,糠醛渣和石膏为碱土型水稻土改良剂,设置糠醛渣Q0(0g·kg-1)、Q1(25g·kg-1)、Q2(50g·kg-1)和石膏 G0(0g.kg-1)、G1(12.5g.kg-1)、G2(25g·kg-1)各 3 水平,共 9 个处理,分别为 Q0G0、Q1G0、Q2G0、Q0G1、Q1G1、Q2G1、Q0G2、Q1G2、Q2G2。试验结果如下:1.糠醛渣和石膏对碱土型水稻土物理性质产生显着影响。Q1G1处理显着提高土壤孔隙度5.9%,田间持水量提高22.26%;施用糠醛渣和石膏能够降低碱土型水稻土 pH,Q2G2处理由原来的pH 9.01下降至6.95,同时EC降低了 79.77%;2.施用糠醛渣和石膏能够促进盐基离子含量显着增加,阳离子交换量显着提高。其中Q1G1交换性K离子提高了 1.17 g·kg-1,交换性Na提高了 4.13g·kg-1,交换性Mg离子含量提高了 0.43g·kg-1,阳离子交换量提高了 22.57 cmol/kg,效果最为显着;CO32-和HCO3-的含量显着降低,120天后在Q1G1、Q2G1、Q0G2、Q1G2、Q2G2处理中已经检测不到。3.施用糠醛渣和石膏能够促进水稻幼苗生长,水稻幼苗株高、干物重、根系数量、根干重都显着增加,其中Q1G1处理的株高比Q0G0提高了 83.0%;Q1G1处理的干物重提高了0.48g/株;Q2G1处理的根系数量增加了 3条;Q0G2根干重提高了 2.41%。4.施用糠醛渣和石膏显着提高水稻干物重、产量和千粒重。与Q0G0(Q0G0)相比,Q2G1、Q0G1干物重分别提高了 65.84%和50.07%,Q1G1、Q2G1、Q1G2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了 22.04%、25.79%和 25.42%,千粒重分别提高了 22.04%、25.04%和 24.85%;Q1G1 处理的出米率与Q0G0相比提高了 7.27%,垩白率均低于Q0G0处理,但未达差异显着水平。综合以上结果,Q1G1对改善碱土型水稻土理化性状和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量效果均优于其他处理。
王燕[3](2020)在《不同改良措施对盐渍化草甸土改良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科尔沁地区盐渍化草甸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覆沙、施有机肥、腐殖酸、脱硫石膏等4种改良措施,探索研究了不同措施对盐渍化草甸土控盐效果、改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以及促进牧草生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其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改良措施不同程度提高了盐渍化草甸土控盐效果。有机肥处理下全盐、HCO3-、K++Na+离子含量最低,中度和重度盐渍化草甸土全盐含量较对照分别下降了83%和76%,HCO3-和K++Na+分别下降了 25%、50%和61%、65%;而脱硫石膏处理下土壤pH、碱化度最低,其次为有机肥、覆沙、腐殖酸处理,中度和重度盐渍化草甸土 pH较对照分别下降了 0.51和0.61,碱化度下降了 20%和21%;有机肥处理下中度和重度盐渍化草甸土 pH较对照分别下降了 0.48和0.59,碱化度下降了 19%和18%。(2)不同改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调整土壤粒度组分,降低土壤容重。脱硫石膏处理下粉粒和黏粒含量增加最为明显,而覆沙处理下砂粒含量明显增加,有效调整了黏砂比例,降低了毛管效应;4种处理中有机肥处理下土壤容重最低,中度和重度盐渍化草甸土土壤容重较对照分别降低了 6%和7%,不同处理对降低土壤容重的贡献大小顺序为有机肥>覆沙>脱硫石膏>腐殖酸。(3)不同改良措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肥处理能显着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中度盐渍化草甸土有机质含量、速效钾、有效磷、全氮及碱解氮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 60%、98%、148%、21%、83%,重度盐渍化草甸土分别提高了 77%、83%、112%、34%、70%。通过分析土壤有机质与粒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中度和重度盐渍化草甸土黏粒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和0.6054,表明细颗粒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4)不同改良措施不同程度地提高牧草地上生物量和株高。中度盐渍化草甸土覆沙处理下地上生物量最高,较对照增加了 141%,重度盐渍化草甸土有机肥处理下地上生物量最高,较对照增加了 97%;中度盐渍化草甸土脱硫石膏处理下株高最高,较对照增加了 32%,重度盐渍化草甸土有机肥处理下株高最高,较对照增加了 71%。综上所述,施加改良剂结合补播牧草对土壤控盐压碱、改善物理性质、丰富养分含量,增加牧草地上生物量均呈现显着的正效应。综合考虑,在本研究区有机肥处理适宜在盐渍化草甸土的改良中推广应用。
杨君[4](2020)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及其对3种宿根花卉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土壤盐碱化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盐碱地不利于农作物和园林植物生长,造成我国大量可用于耕地和园林绿化的土地资源浪费,对其进行改良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脱硫石膏是火力发电厂进行石膏烟气脱硫时产生的废弃物,作为一种化学措施应用于盐碱地改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成效快等优点。国内外学者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开展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已在我国北方盐碱地区成功改良了大面积的盐碱地,应用前景广阔。目前,盐碱地利用脱硫石膏改良主要用作农业耕地,集中于对土壤改良效果及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多以农作物为供试植物。但是除了种植农作物外,盐碱地区还有大量园林绿化需求,将脱硫石膏应用于盐碱地园林绿化建设,以园林植物为试验材料的研究还较少涉及。此外,土壤的盐碱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实地改良中需要根据不同盐碱程度土壤施用适量的脱硫石膏。因此,以河北省张北县盐碱地不同程度盐碱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脱硫石膏改良土壤后种植园林宿根花卉,重点研究植物的生长生理特性,以探究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种植宿根花卉的可行性。研究采集3种不同盐碱程度土壤,并根据土壤测定结果划分为中度盐化土、重度盐化土及盐土;选用观赏价值高、植物抗逆性较强、在北京城市可广泛应用的3种园林宿根花卉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hybridus)、紫菀(Aster dumosus)和八宝景天(Sedum spectabile)作为供试植物,根据脱硫石膏施用量理论计算公式分别针对中度盐化土、重度盐化土及盐土设计不同的施用水平进行盆栽试验。通过分析土壤指标及植物生长生理指标,探究了脱硫石膏对不同盐碱程度土壤的改良效果及3种宿根花卉在改良后不同盐碱程度土壤上的生长生理特性。研究结果如下:(1)施用脱硫石膏有效改善了土壤盐碱环境。3种不同盐碱程度土壤的化学性质均得到显着改善,有效降低了土壤p H,改善了土壤水溶性盐组分,显着降低了土壤中可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的水溶性钠离子含量,显着增加了对植物生长有益的水溶性钙离子含量。通过多元统计方法综合分析土壤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脱硫石膏的施入显着影响了土壤中水溶性离子(钾、钙、镁)含量的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p H、土壤电导率、水溶性钙指标是影响脱硫石膏对盐碱土壤改良效果综合评价的主要作用因子;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脱硫石膏施入对3种不同程度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盐土>重度盐化土>中度盐化土。(2)脱硫石膏改良后种植园林宿根花卉,植物生长生理响应证明了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种植宿根花卉的可行性。3种宿根花卉在中度盐化土、重度盐化土及盐土上均可存活,施用脱硫石膏有效促进了3种宿根花卉株高生长,提高了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渗透调节能力,降低了质膜过氧化程度,提高了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增加了植物对钾、钙、镁的吸收,减少了对钠的吸收,提高了3种宿根花卉的耐盐能力。通过多元统计方法综合分析土壤和植物指标,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脱硫石膏通过对盐碱土壤的改良作用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土壤水溶性钙、抗氧化酶系统(SOD、POD、CAT活性)、植物根系和叶片中的矿质元素(钾、钙、镁)是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对种植3种宿根花卉生长生理特性影响的主要作用因子;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3种宿根花卉在脱硫石膏改良后不同程度盐碱土壤上的种植效果:大花萱草>八宝景天>紫菀。(3)适宜的施用量是脱硫石膏有效改良盐碱土的关键,应针对土壤盐碱程度根据种植植物设置不同的脱硫石膏施用量。施入脱硫石膏使3种盐碱土壤状况改善的同时也增加了土壤水溶性盐含量,而3种宿根花卉在不同盐碱土壤上只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施入脱硫石膏才能对植物生长生理指标产生有效改善,过多或过少的脱硫石膏反而会产生抑制作用。本试验条件下,在中度盐化土、重度盐化土、盐土上种植宿根花卉分别推荐7.5t·hm-2、9t·hm-2、15t·hm-2为脱硫石膏最佳施用量。
王鼎[5](2020)在《复合土壤调理剂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土治理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内蒙古河套灌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该区降雨少、蒸散高,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引黄灌溉发展农业,地下水位常年居高不下,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较为严重,这不仅是区域内农业生产与发展的障碍,同时也是一大生态环境问题之所在。前人针对该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的治理更侧重于改良技术和单一成分改良剂的研究,而在复合型调理制剂的研发方面相对薄弱。传统的改良剂存在成分单一、施用量大、需水量大、成本高、施用不便、潜在环境污染大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应用改盐、控盐材料、调酸培肥材料、保水抑盐材料按不同比例复配形成盐碱土复合调理剂。通过探索复合调理剂配方对作物生长根区土壤盐、碱、水分、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旨在为作物根系生长范围内创造一个“低盐低碱适水适肥”的理想环境,进而为河套地区盐碱地研发出针对性强、施用方便、需水量小、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的复合型生态调理产品。本研究将高分子吸附树脂、硅酸钙、脱硫石膏和膨润土分别与腐殖酸和保水剂按不同比例复配形成盐碱土复合调理剂。通过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和田间示范,研究不同类型复合调理剂施用对盐碱土 pH、碱化度、全盐量、盐基离子含量、养分水平、水分、硬度、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同时监测了向日葵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生长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盆栽试验主要结果:(1)不同水平施用高分子吸附型、硅酸钙型、脱硫石膏型和膨润土型复合调理剂后,土壤pH均显着降低,分别较对照下降了 0.23~0.50,0.18~0.39,0.45~0.79和0.41-0.78。施用高分子吸附型和硅酸钙型复合调理剂后,土壤全盐量呈下降趋势,而施用脱硫石膏型和膨润土型复合调理剂后,土壤全盐量呈增加趋势。高分子吸附型复合调理剂对土壤中K+、Na+和Cl-有一定吸附作用;硅酸钙型复合调理剂施用后土壤中Na+、Mg2+和Cl-含量不同程度降低;脱硫石膏型复合调理剂施用后土壤中Na+和HCO3-含量降低,Ca2+、Mg2+和SO42-含量不同程度增加;膨润土型复合调理剂施用后土壤中K+、Na+、Ca2+和Mg2+均不同程度增加。(2)不同水平施用四种复合调理剂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均呈增加趋势;硅酸钙型复合调理剂施用可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膨润土型复合调理剂施用可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不同水平施用四种复合调理剂后土壤含水量均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硅酸钙型复合调理剂保水效果优于其它三种复合调理剂。不同水平施用硅酸钙型和脱硫石膏型复合调理剂后,土壤硬度均显着降低,降幅分别为36.7%~58.4%和13.4%~51.7%。(3)在四种复合调理剂中添加巨大芽孢杆菌菌剂、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和EM复合菌剂对盐碱土改良促进作用较小。2.田间试验主要结果:(1)在向日葵不同生育时期,中、高水平施用脱硫石膏型复合调理剂后,土壤pH和碱化度均显着降低。在向日葵苗期,小穴不同水平施用硅酸钙型复合调理剂均显着降低了土壤全盐量,降幅为39.3%~60.2%。在向日葵花期,小穴高水平施用高分子吸附型复合调理剂和低水平施用硅酸钙型复合调理剂后,土壤全盐量均显着降低,分别较对照降低了 58.3%和47.9%。在向日葵苗期和花期,大穴不同水平施用硅酸钙型复合调理剂均显着降低了土壤全盐量,两个生育时期降幅分别为33.3%~52.3%和35.9%~37.8%。在向日葵整个生育时期,两种施用方式中、高水平施用脱硫石膏型复合调理剂均显着增加了土壤全盐量。(2)高分子吸附型复合调理剂对土壤中Na+和Cl-有一定吸附作用;硅酸钙型复合调理剂施用后,土壤中Na+和Cl-含量也不同程度降低;脱硫石膏型复合调理剂施用后,土壤中K+、Ca2+、Mg2+和SO42-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CO32-和HCO3-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膨润土型复合调理剂施用后,土壤中Na+含量不同程度增加。(3)不同水平施用四种复合调理剂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且基本都随各复合调理剂施用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硅酸钙型和膨润土型复合调理剂施用可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4)高水平施用四种复合调理剂后,土壤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均显着降低;高水平施用硅酸钙型复合调理剂后,土壤细菌微生物多样性则显着增加。低、高水平施用硅酸钙型复合调理剂,高水平施用脱硫石膏型复合调理剂及低水平施用膨润土型复合调理剂后,土壤细菌微生物丰富度显着增加。研究区土壤中相对丰度较高的真菌类群均为子囊菌门、壶菌门、结合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较高的细菌类群均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5)不同水平施用脱硫石膏型复合调理剂后,土壤脲酶活性在向日葵整个生育时期均显着增加;不同水平施用高分子吸附型、硅酸钙型和膨润土型复合调理剂后,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向日葵苗期和花期均显着增加;低、中、高水平施用硅酸钙型复合调理剂和中、高水平施用膨润土型复合调理剂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向日葵花期和成熟期均显着增加;在向日葵整个生育时期,不同水平施用高分子吸附型、硅酸钙型和膨润土型复合调理剂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均无显着影响。总体来看,采用小穴施用复合调理剂改良盐碱土更经济有效。中、高水平施用四种复合调理剂后,向日葵保苗率均显着增加。小穴高水平施用高分子吸附型和脱硫石膏型复合调理剂及小穴中水平施用硅酸钙型复合调理剂改土和增产效果较明显。3.田间示范主要结果:(1)高水平施用高分子吸附型复合调理剂(MB-10阴阳离子混床树脂1147.5 kg hm-2、腐殖酸344.3 kg hm-2、保水剂91.8 kg hm-2)和脱硫石膏型复合调理剂(脱硫石膏1147.5 kg hm-2、腐殖酸344.3 kg hm-2、保水剂91.8 kg hm-2)增产效果显着,在田间示范中分别比对照增产31.8%和36.8%。(2)田间示范中,高水平施用脱硫石膏型复合调理剂可同时实现增产增收,每公顷可增收5512.7元,可以考虑推广使用。由于高分子吸附型复合调理剂中配施树脂成本较高,施用后虽实现了增产但基本不能实现增收。在未来,如吸附树脂价格有所降低,也可考虑推广使用。
张雅贞[6](2020)在《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默川平原盐碱土改良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本试验以土默川平原典型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探讨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土壤盐碱特性、土壤养分特征以及向日葵产量的影响,探索最佳有机无机配施用比例,使该区域盐碱土合理开发利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土壤pH、全盐、碱化度的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其中有机肥施用量为54t/hm2和化肥施用量为0.39t/hm2配合处理下对土壤pH、全盐、碱化度的影响最为显着,分别较对照(CK)下降了 9.28%、33.07%、36.83%。单施化肥、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均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土壤剖面的盐分变化,0-60cm 土层基本上表现为明显的脱盐现象,其中有机肥施用量为54t/hm2处理下土壤整体脱盐效果较为明显,且有机肥施用量为54t/hm2处理下配合0.39t/hm2化肥土壤脱盐最显着,脱盐率达28.01%。盐分离子在有机肥54t/hm2+化肥0.39t/hm2处理下最为显着,较对照(CK)土壤中Cl-、HCO-3、SO42+、Na++K+分别下降了41.59%、44.90%、20.44%、64.09%,土壤中Ca2+、Mg2+提高了 136.44%、40.16%。(2)单施化肥能够显着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且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对速效磷、速效钾的影响差异不显着;单施有机肥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其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碱解氮、速效钾随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其中有机无机配合施用为72t/hm2有机肥+0.39t/hm2化肥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较对照(CK)提高了 56.56%。而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在有机肥施用量为54t/hm2处理下含量较高,且在化肥施用量为0.39t/hm2配合下含量最高,分别较对照(CK)提高了 136.63%、98.82%、161.06%、172.18%。(3)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最大的为54t/hm2有机肥+0.39t/hm2化肥处理;其次为72t/hm2有机肥+0.39t/hm2化肥处理。(4)单施化肥、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配施均不同程度的影响向日葵产量。单施化肥较对照(CK)增产21.35%~23.27%;单施有机肥较对照(CK)增产33.91%~101.72%。在等化肥处理下,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向日葵产量增大后降低;在18-36t/hm2有机肥施用处理下,随化肥施用量增加向日葵产量增大,而在54-72t/hm2有机肥施用处理下,随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向日葵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在机肥施用量为54t/hm2配合化肥施用量为0.39t/hm2处理下向日葵产量最大,较对照(CK)增产151.2%。综上所述,通过对土壤盐碱特性、土壤养分及向日葵产量等指标的综合考虑,在本研究区推荐施化肥量0.39t/hm2,有机肥54~72t/hm2之间,适宜在土默川平原盐碱地推广应用。
吴澜[7](2019)在《不同改良措施对碱土苜蓿生长及丛枝菌根共生的影响》文中提出不合理的灌溉、施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土地盐渍化不断发展,而“人多地少”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合理改良利用盐碱地以及提高种植作物的品质与产量,成为了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探讨不同土壤微生物改良剂对盐碱地苜蓿生长的效应和对苜蓿菌根共生的影响,本研究用微生物改良剂与有机肥和复合肥的不同混合措施对内蒙古农业大学海流园区的碱土进行处理并种植苜蓿,测定和比较了不同处理下紫花苜蓿的生长指标、营养元素含量以及丛枝菌根共生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微生物改良剂可有效增加苜蓿的地上部生物量与养分含量,提高苜蓿的品质与产量,同时加强丛枝菌根真菌与紫花苜蓿的共生性。2.苜蓿的菌根侵染率与磷含量显着相关,与碳含量极显着相关,而根围土壤菌根菌孢子密度和氮含量显着相关,表明苜蓿地上部营养元素含量的增加与菌根共生的增强密不可分。3.所有处理的改良效果由大到小排列为:改良剂E>改良剂T>有机肥+改良剂T>有机肥+改良剂E>有机肥+改良剂T+改良剂E>复合肥+改良剂E>复合肥十有机肥+改良剂E>复合肥+改良剂T+改良剂E>复合肥+有机肥+改良剂T>复合肥+改良剂T>复合肥+有机肥+改良剂T+改良剂E>改良剂T+改良剂E>对照。4.改良剂E的单独施用对苜蓿种植的效应最好。与改良剂T单独施用相比,改良剂E单独施用后的苜蓿叶量提高4.6%,茎量提高3.5%,叶/茎提高1%,地上部生物量提高11.7%,C含量提高22.8%,P含量提高18.7%,菌根侵染率提高25%。
隽伟超[8](2019)在《酒泉边湾农场盐碱化弃耕地的改良研究》文中指出甘新内陆盐渍区是我国最大的盐碱区,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大部分地区,因为盐碱化严重,导致农业生产难以进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当地人民的幸福生活收单严重影响。为此,本文选取了该盐碱区典型的地区酒泉市边湾农场,首先进行土壤盐碱化特征分析,然后开展改良试验研究工作,以期为该农场的盐碱化弃耕地复垦以及甘新内陆盐渍区的盐碱地改良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和指导意见。本文通过在对研究区实地详细考察基础上科学确定样地和样点,随后采集酒泉边湾农场的典型土壤,剖面土层采集深度为0100 cm(010cm、1020cm、2030cm、3050cm、5080、80100cm)以及7号样地的耕层土壤采集深度为030 cm;土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土壤的盐碱化特征分析、改良以及盆栽试验。改良试验选择了单施不同梯度的脱硫石膏(0kg/hm2、11250kg/hm2、22500kg/hm2、33750kg/hm2、45000kg/hm2)以及混施不同梯度的脱硫石膏和糠醛渣,在改良试验基础上,进行盆栽试验,配方选择了33750kg/hm2脱硫石膏+7500kg/hm2+鸡粪不同梯度的糠醛渣。通过测定改良前后的盐碱化程度指标以及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情况,得出最佳的盐碱化弃耕地混合改良方案,从而为酒泉边湾农场盐碱化弃耕地复垦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的不同样地的土壤盐碱特征指标Ca2+、Na+、Mg2+、K+、Cl-、SO42-、CO32-、HCO3-、碱化度、总碱度、钠吸附和含盐量呈现出表聚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总的趋势为逐渐减少。其中7号样地的盐碱化指标最重,耕层土壤的盐碱化指标显着高于30cm以下的指标,耕层土壤的碱化度为35.20%,为重度碱化度土,含盐量为27.2(g/kg)。整个边湾农场的平均土壤盐碱化趋势呈现出从表层开始向下递减(010cm、1020cm、2030cm、3050cm、5080cm、80100cm),符合干旱区土壤的盐碱化分布规律。(2)平均耕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2.733g/kg,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土壤有机质分级标准》,本研究区的有机质含量属于四级(偏低)。因此,在酒泉盐碱化弃耕地改良复垦时,需要补充营养物质。(3)在对酒泉边湾农场的土壤进行主成分分析时,发现土壤的盐碱化状况受到了盐化程度、碱化程度和土壤结构三方面的共同影响。(4)在酒泉市边湾农场7号样地耕层土壤盐碱化改良试验中,单施脱硫石膏的最佳施用量为33750kg/hm2,但改良效果不如混合施用脱硫石膏和糠醛渣的改良效果;经过对不同改良处理的土壤盐碱化指标进行测定表明,得出脱硫石膏施用量为33750kg/hm2+糠醛渣施用量22500kg/hm2时土壤的盐碱化改良效果最显着。(5)在酒泉边湾农场的7号样地耕层土壤盐碱化改良试验中,不同的梯度处理中,根据盆栽试验种子的萌发情况以及生长状况,得出最佳的处理为(33750kg/hm2脱硫石膏+22500kg/hm2糠醛渣+鸡粪7500kg/hm2)盆栽试验的效果最好。因为7号样地的盐碱化程度相对最重,在其他不同样点,相应的可以适当减少混合施用量。
王旭[9](2019)在《甘肃靖远旱区碱化盐土水盐运移及调控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盐碱土是我国广泛分布的一种土壤类型,也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如何因地制宜对盐碱土进行改良与开发利用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建设。本研究针对甘肃靖远旱区碱化盐土质地黏重、盐碱化程度高、盐分难以淋洗的瓶颈问题,通过原位监测土壤及地下水水盐动态变化,明确地下水与土壤水盐动态关系;开展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土壤水分入渗效应,筛选出最佳改良技术;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进一步开展了施用改良物料、紫穗槐不同种植方式及灌溉定额、不同耐盐植物对碱化盐土水盐运移及调控效应的系统研究。主要取得如下成果:(1)通过对碱化盐土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与土壤水盐动态监测分析,发现该地区碱化盐土的土壤含盐量随地下水埋深增大而减小,两者之间呈指数关系,土壤含盐量随地下水矿化度增大而增大,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甘肃靖远旱区碱化盐土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矿化度、埋深间的关系式,为分析该地区土壤盐分与地下水关系提供参考。(2)脱硫石膏与秸秆隔层对碱化盐土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碱化盐土添加脱硫石膏后,0~60 cm 土壤的碱化度、含盐量比改良前平均降低22.7%、48.6%,相同时间内入渗率、湿润锋下移深度和累积入渗量均高于未添加脱硫石膏处理;碱化盐土设置秸秆隔层后,0-60 cm土壤的碱化度、含盐量比改良前平均降低8.8%、58.9%;脱硫石膏+秸秆隔层组合技术可使0~60 cm 土壤的碱化度、含盐量比改良前平均降低26.8%、65.0%,该组合能有效降低碱化盐土的土壤碱化度和含盐量,是改良碱化盐土这一典型土壤的有效途径。(3)改良物料对碱化盐土水盐运移及调控效应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改良物料并灌水淋洗影响土壤水盐及盐分离子变化,表层土壤水盐变化明显,0~20 cm 土壤的含水率、含盐量较低,40-100 cm 土壤水盐变化平稳。施用脱硫石膏不仅能有效降低土壤中Na-、HCO3-、CO32-的含量,而且能使碱化盐土中的Na-呈“阶梯式”向下迁移,Ca2+、K+、Mg2’ Cl-和SO42-呈“波浪式”向下迁移,HCO3-、CO32-呈“波纹式”迁移。(4)紫穗槐不同种植方式对碱化盐土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统一施用改良物料的基础上,起垄沟植处理0~60 cm 土壤的含盐量、碱化度、pH值比未起垄处理分别降低14.2%、15.4%、9.8%,紫穗槐的成活率比未起垄处理提高12.7%。碱化盐土通过改良起垄沟植紫穗槐有助于降低垄沟内土壤含盐量、碱化度,提高改良效果,该技术为碱化盐土植被恢复提供了新方法。(5)不同耐盐植物对碱化盐土微区水盐调控效应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统一施用改良物料的基础上,种植9901柳、紫穗槐、马莲能增加地表覆盖度,减少蒸发;第2年三种植物的覆盖度分别为73.7%、78.4%和83.1%,与未种植植物的处理相比,0~60 cm 土壤含盐量分别降低34.7%、36.6%和42.0%,马莲覆盖度最高,抑制地表返盐效果最好。
杜雅仙,黄菊莹,康扬眉,马凯博,余海龙,张俊华[10](2018)在《脱硫石膏与结构改良剂配合施用对龟裂碱土理化性状和水稻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筛选出最适宜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北灌区盐碱地水稻生长的土壤结构改良剂施用量,为中国同类型地区盐碱地的改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银北灌区龟裂碱土在施用不同剂量土壤结构改良剂(0,150,270,375kg/hm2)与统一施用定量脱硫石膏(22.5t/hm2)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在施用不同剂量结构改良剂后,0—20cm土层的土层容重、全盐量和pH值呈降低趋势,总孔隙度和水稳性团聚体则呈增加趋势。在0—20cm土层,各处理改良效果均较显着,当深度大于40cm时,所有处理的改良效果不明显。施加改良剂增加了水稻的成活率、株高和产量,且各处理间均差异显着(p<0.05)。[结论]脱硫石膏与结构改良剂配合施用能显着改善龟裂碱土理化性状,促进水稻成长。综合考虑经济因素,脱硫石膏(22.5t/hm2)+土壤结构改良剂(270kg/hm2)的施用量效果最佳。
二、石膏不同施用方法改良碱化土壤效果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膏不同施用方法改良碱化土壤效果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省西部地区苏打盐渍土改良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盐渍土改良研究进展 |
1.2.1 水利改良 |
1.2.2 物理改良 |
1.2.3 化学改良 |
1.2.4 生物改良 |
1.3 问题提出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气候气象 |
2.2 试验材料 |
2.2.1 供试土壤 |
2.2.2 供试改良物质 |
2.2.3 供试作物 |
2.3 试验设计 |
2.3.1 磷石膏单因素改良试验 |
2.3.2 磷石膏和生物质炭联合改良试验 |
2.3.3 磷石膏和生物质炭、蚯蚓粪联合改良试验 |
2.3.4 盆栽试验设计 |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4.1 土壤理化特性测定 |
2.4.2 土壤养分测定 |
2.4.3 植物生长发育指标测定 |
2.4.4 改良效果目标值 |
2.4.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单施磷石膏对苏打盐渍土的改良效果 |
3.1.1 对土壤pH的影响 |
3.1.2 对土壤电导率(EC)的影响 |
3.1.3 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 |
3.1.4 对土壤交换性钠离子的影响 |
3.1.5 对土壤碱化度(ESP)和钠吸附比(SAR)的影响 |
3.1.6 对土壤水溶性K+、Na+的影响 |
3.1.7 对土壤水溶性Ca2+、Mg2+的影响 |
3.1.8 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3.1.9 小结 |
3.2 磷石膏和生物质炭配施对苏打盐渍土的改良效果 |
3.2.1 对土壤pH的影响 |
3.2.2 对土壤电导率(EC)的影响 |
3.2.3 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 |
3.2.4 对土壤交换性钠离子的影响 |
3.2.5 对土壤碱化度(ESP)的影响 |
3.2.6 对土壤钠吸附比(SAR)的影响 |
3.2.7 对土壤水溶性K+、Na+的影响 |
3.2.8 对土壤水溶性Ca2+、Mg2+的影响 |
3.2.9 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3.2.10 小结 |
3.3 磷石膏和生物质炭、蚯蚓粪联用对苏打盐渍土的改良效果 |
3.3.1 对土壤pH的影响 |
3.3.2 对土壤电导率(EC)的影响 |
3.3.3 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 |
3.3.4 对土壤交换性钠离子的影响 |
3.3.5 对土壤碱化度(ESP)的影响 |
3.3.6 对土壤钠吸附比(SAR)的影响 |
3.3.7 对土壤水溶性K+、Na+的影响 |
3.3.8 对土壤水溶性Ca2+、Mg2+的影响 |
3.3.9 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3.3.10 小结 |
4 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
4.1 对玉米幼苗出苗率的影响 |
4.2 对玉米幼苗株高的影响 |
4.3 对玉米幼苗最大叶宽的影响 |
4.4 对玉米幼苗根系的影响 |
4.5 小结 |
5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在学期间参加的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
致谢 |
(2)糠醛渣和石膏对碱土型水稻土改良效果及水稻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
1.2.2 盐碱土改良研究进展 |
1.2.3 糠醛渣和石膏来源及作用 |
1.2.4 糠醛渣和石膏改良盐碱土中的应用 |
1.2.5 糠醛渣和石膏对盐碱土植物生长的影响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土壤 |
2.1.2 供试水稻品种 |
2.1.3 供试土壤改良剂 |
2.1.4 试验仪器 |
2.2 试验设计 |
2.2.1 水稻幼苗培养试验设计 |
2.2.2 改良剂混合试验设计 |
2.2.3 室外盆栽试验设计 |
2.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2.3.1 土壤孔隙度 |
2.3.2 土壤田间持水量 |
2.3.3 土壤失水率 |
2.3.4 土壤pH |
2.3.5 土壤EC |
2.3.6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
2.3.7 土壤CO_3~(2-)、HCO_3~-的测定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糠醛渣和石膏对碱土型水稻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
3.1.1 糠醛渣和石膏对碱土型水稻土孔隙度的影响 |
3.1.2 糠醛渣和石膏对碱土型水稻土田间持水量的影响 |
3.1.3 糠醛渣和石膏对碱土型水稻土失水率的影响 |
3.2 糠醛渣和石膏对碱土型水稻土化学性质的影响 |
3.2.1 糠醛渣和石膏对碱土型水稻土pH的影响 |
3.2.2 糠醛渣和石膏对碱土型水稻土EC的影响 |
3.2.3 糠醛渣和石膏对碱土型水稻土中K、Na、Ca、Mg离子含量的影响 |
3.2.4 糠醛渣和石膏对CO_3~(2-)、HCO_3~-含量的影响 |
3.2.5 糠醛渣和石膏对碱土型水稻土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
3.3 糠醛渣和石膏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
3.3.1 糠醛渣和石膏对水稻幼苗株高的影响 |
3.3.2 糠醛渣和石膏对水稻幼苗干重的影响 |
3.3.3 糠醛渣和石膏对水稻幼苗根系数量的影响 |
3.3.4 糠醛渣和石膏对水稻幼苗根系干重的影响 |
3.4 糠醛渣和石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4.1 糠醛渣和石膏对水稻千粒重的影响 |
3.4.2 糠醛渣和石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3.4.3 糠醛渣和石膏对水稻出米率的影响 |
3.4.4 糠醛渣和石膏对水稻垩白率的影响 |
3.5 糠醛渣和石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3.6 糠醛渣和石膏对碱土型水稻土理化性质及水稻生长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
3.6.1 糠醛渣和石膏对土壤指标和水稻产量的双因素分析 |
3.6.2 土壤指标与水稻植株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糠醛渣和石膏对碱土型水稻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
4.2 糠醛渣和石膏对碱土型水稻土pH和EC的影响 |
4.3 糠醛渣和石膏对碱土型水稻土盐离子含量的影响 |
4.4 糠醛渣和石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不同改良措施对盐渍化草甸土改良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盐渍土形成与危害 |
1.2.2 盐渍土改良的研究进展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2.1 研究内容 |
2.2.2 技术路线 |
2.3 研究方法 |
2.3.1 试验材料 |
2.3.2 试验设计 |
2.3.3 植物样品采集 |
2.3.4 土壤样品采集 |
2.3.5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改良措施控盐效果分析 |
3.1.1 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pH的影响 |
3.1.2 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全盐的影响 |
3.1.3 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碱化度的影响 |
3.1.4 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盐分离子的影响 |
3.2 不同改良措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3.2.1 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粒度组分的影响 |
3.2.2 不同改良措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
3.3 不同改良措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3.3.1 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3.3.2 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
3.3.3 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
3.3.4 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
3.3.5 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
3.4 不同改良措施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不同改良措施对盐渍化草甸土控盐效果的影响 |
4.2 不同改良措施对盐渍化草甸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
4.3 不同改良措施对盐渍化草甸土养分含量的影响 |
4.4 不同改良措施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及其对3种宿根花卉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施用脱硫石膏对盐碱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 |
1.3.2 施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壤对种植植物的影响 |
1.3.3 生态安全性评估 |
1.3.4 改良技术集成 |
1.3.5 小结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脱硫石膏对不同程度盐碱土的改良效果评价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研究区概况 |
2.1.2 试验材料 |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1.4 数据处理 |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1 土样理化性质分析 |
2.2.2 脱硫石膏施用量设计 |
2.2.3 施用脱硫石膏对中度盐化土的改良效果评价 |
2.2.4 施用脱硫石膏对重度盐化土的改良效果评价 |
2.2.5 施用脱硫石膏对盐土的改良效果评价 |
2.2.6 脱硫石膏对不同程度盐碱土改良效果的综合评价 |
2.3 本章小结 |
3 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对3种宿根花卉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评价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植物 |
3.1.2 盆栽试验设计 |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1 脱硫石膏改良中度盐化土对3种宿根花卉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
3.2.2 脱硫石膏改良重度盐化土对3种宿根花卉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
3.2.3 脱硫石膏改良盐土对3种宿根花卉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
3.2.4 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对3种宿根花卉生长生理特性影响的综合评价 |
3.3 本章小结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5)复合土壤调理剂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土治理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盐碱土物理改良 |
1.2.2 盐碱土水利工程改良 |
1.2.3 盐碱土生物改良 |
1.2.4 盐碱土化学改良 |
1.3 研究切入点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状况 |
2.2 内蒙古河套灌区盐渍土的形成、演变与分布现状 |
2.2.1 内蒙古河套灌区盐渍土的形成 |
2.2.2 内蒙古河套灌区盐渍土的演变 |
2.2.3 内蒙古河套灌区盐渍土的分布现状 |
2.3 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特征 |
3 盆栽施用复合调理剂对盐碱土改良效果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盆栽试验设计 |
3.1.3 试验方法 |
3.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1.5 数据处理及分析 |
3.2 土壤PH、碱化度和全盐量 |
3.2.1 施用高分子吸附型复合调理剂对土壤pH、碱化度和全盐量的影响 |
3.2.2 施用硅酸钙型复合调理剂对土壤pH、碱化度和全盐量的影响 |
3.2.3 施用脱硫石膏型复合调理剂对土壤pH、碱化度和全盐量的影响 |
3.2.4 施用膨润土型复合调理剂对土壤pH、碱化度和全盐量的影响 |
3.3 土壤盐基离子 |
3.3.1 施用高分子吸附型复合调理剂对土壤盐基离子的影响 |
3.3.2 施用硅酸钙型复合调理剂对土壤盐基离子的影响 |
3.3.3 施用脱硫石膏型复合调理剂对土壤盐基离子的影响 |
3.3.4 施用膨润土型复合调理剂对土壤盐基离子的影响 |
3.4 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 |
3.4.1 施用高分子吸附型复合调理剂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3.4.2 施用硅酸钙型复合调理剂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3.4.3 施用脱硫石膏型复合调理剂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3.4.4 施用膨润土型复合调理剂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3.4.5 四种复合调理剂添加菌剂施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3.5 土壤含水量和硬度 |
3.5.1 施用高分子吸附型复合调理剂对土壤含水量和硬度的影响 |
3.5.2 施用硅酸钙型复合调理剂对土壤含水量和硬度的影响 |
3.5.3 施用脱硫石膏型复合调理剂对土壤含水量和硬度的影响 |
3.5.4 施用膨润土型复合调理剂对土壤含水量和硬度的影响 |
3.6 向日葵出苗率及苗期生长状况 |
3.7 讨论 |
3.7.1 土壤pH、碱化度和全盐量对盆栽施用复合调理剂的响应 |
3.7.2 土壤盐基离子对盆栽施用复合调理剂的响应 |
3.7.3 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对盆栽施用复合调理剂的响应 |
3.7.4 土壤含水量及硬度对盆栽施用复合调理剂的响应 |
3.7.5 向日葵生长对盆栽施用复合调理剂的响应 |
3.8 本章小结 |
4 田间施用复合调理剂对盐碱土改良效果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田间试验设计 |
4.1.3 试验方法 |
4.2 田间施用复合调理剂对土壤PH、碱化度和全盐量的影响 |
4.2.1 土壤pH |
4.2.2 土壤碱化度 |
4.2.3 土壤全盐量 |
4.3 田间施用复合调理剂对土壤盐基离子的影响 |
4.3.1 土壤盐基阳离子 |
4.3.2 土壤盐基阴离子 |
4.4 田间施用复合调理剂对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的影响 |
4.4.1 土壤有机质 |
4.4.2 土壤速效氮 |
4.4.3 土壤速效磷 |
4.4.4 土壤速效钾 |
4.5 讨论 |
4.5.1 土壤pH、碱化度和全盐量对田间施用复合调理剂的响应 |
4.5.2 土壤盐基离子对田间施用复合调理剂的响应 |
4.5.3 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对田间施用复合调理剂的响应 |
4.6 本章小结 |
5 田间施用复合调理剂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方法 |
5.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
5.1.3 数据处理及分析 |
5.2 田间施用复合调理剂对土壤真菌微生物的影响 |
5.2.1 土壤真菌微生物多样性 |
5.2.2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
5.2.3 土壤真菌类群与环境因子相关性 |
5.3 田间施用复合调理剂对土壤细菌微生物的影响 |
5.3.1 土壤细菌微生物多样性 |
5.3.2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
5.3.3 土壤细菌类群与环境因子相关性 |
5.4 田间施用复合调理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5.4.1 土壤脲酶 |
5.4.2 土壤蔗糖酶 |
5.4.3 土壤碱性磷酸酶 |
5.4.4 土壤过氧化氢酶 |
5.5 讨论 |
5.5.1 土壤真菌微生物对田间施用复合调理剂的响应 |
5.5.2 土壤细菌微生物对田间施用复合调理剂的响应 |
5.5.3 土壤酶活性对田间施用复合调理剂的响应 |
5.6 本章小结 |
6 复合调理剂施用对向日葵生长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田间施用复合调理剂对向日葵生长的影响 |
6.2.1 向日葵出苗率和保苗率 |
6.2.2 向日葵不同时期生育指标 |
6.2.3 向日葵产量 |
6.3 复合调理剂田间示范种植向日葵生长效果 |
6.3.1 向日葵出苗率和保苗率 |
6.3.2 向日葵不同时期生育指标 |
6.3.3 向日葵产量 |
6.4 施用复合调理剂种植向日葵经济效益分析 |
6.4.1 田间施用复合调理剂种植向日葵经济效益分析 |
6.4.2 复合调理剂田间示范种植向日葵经济效益分析 |
6.5 讨论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默川平原盐碱土改良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盐碱土形成与危害 |
1.2.2 盐碱土改良措施 |
1.2.3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
1.3 技术路线图 |
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1 试验区概况 |
2.2 试验设计 |
2.3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
2.4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
2.5 数据统计分析与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的影响 |
3.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 |
3.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全盐动态变化的影响 |
3.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盐分离子的影响 |
3.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碱化度的影响 |
3.4 不同施肥处理有对土壤脱盐率的影响 |
3.5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特征影响 |
3.5.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3.5.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全氮的影响 |
3.5.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 |
3.5.4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
3.5.5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
3.6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
3.6.1 土壤盐碱指标间的相关性 |
3.6.2 土壤盐碱指标与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 |
3.7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
3.7.1 土壤描述性统计分析 |
3.7.2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
3.8 不同施肥处理对向日葵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盐碱特征的影响 |
4.1.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脱盐和返盐的影响 |
4.1.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4.1.4 不同施肥处理对向日葵产量的影响 |
4.2 结论 |
4.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盐碱特征的影响 |
4.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脱盐的影响 |
4.2.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盐分离子的影响 |
4.2.4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4.2.5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
4.2.6 不同施肥处理对向日葵产量的影响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不同改良措施对碱土苜蓿生长及丛枝菌根共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盐碱土的分布及划分 |
1.2 盐碱土的成因及危害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物理改良方法 |
1.3.2 化学改良方法 |
1.3.3 生物改良方法 |
1.4 苜蓿相关研究 |
1.5 丛枝菌根的结构与功能 |
1.5.1 丛枝菌根对植物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
1.5.2 丛枝菌根对植物抗旱性与抗逆性的影响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区概况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设计 |
2.4 样品的采集 |
2.5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6 不同改良措施改良效果的评分方法 |
2.7 数据统计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改良措施对苜蓿生长的影响 |
3.1.1 不同改良措施对株高的影响 |
3.1.2 不同改良措施对叶量、茎量及叶/茎的影响 |
3.1.3 不同改良措施对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
3.2 不同改良措施对苜蓿地上部养分含量的影响 |
3.2.1 不同改良措施对苜蓿C含量的影响 |
3.2.2 不同改良措施对苜蓿N含量及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3.2.3 不同改良措施对苜蓿C/N的影响 |
3.2.4 不同改良措施对苜蓿P含量的影响 |
3.3 不同改良措施对苜蓿丛枝菌根共生的影响 |
3.3.1 不同改良措施对苜蓿丛枝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
3.3.2 不同改良措施对苜蓿根围土壤孢子密度的影响 |
3.4 苜蓿地上部生物量与各生长指标及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 |
3.5 苜蓿菌根共生与各生长指标及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 |
3.6 各处理的综合评价 |
4 讨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酒泉边湾农场盐碱化弃耕地的改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盐碱土概述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2 社会经济状况 |
3 酒泉边湾农场弃耕地盐碱化特征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酒泉边湾农场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状况分析 |
3.3 酒泉边湾农场土壤理化性质的平均值垂直分布状况分析 |
3.4 酒泉边湾农场土壤的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
3.5 酒泉边湾农场土壤的理化性质的主成分分析 |
4 酒泉边湾农场7号样地耕层土样改良试验 |
4.1 单施脱硫石膏改良试验 |
4.2 混合改良试验 |
5 酒泉边湾农场7号样地耕层土样盆栽试验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6 酒泉边湾农场种植向日葵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
6.1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种植向日葵的优势 |
6.2 酒泉边湾农场改良盐碱地的成本核算 |
6.3 总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甘肃靖远旱区碱化盐土水盐运移及调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碱化盐土改良研究现状 |
1.2.2 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与土壤水盐动态关系研究现状 |
1.2.3 土壤水分入渗研究现状 |
1.2.4 盐碱土壤水盐运移研究现状 |
1.2.5 土壤盐分及离子对植物的影响研究现状 |
1.2.6 淋洗定额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研究现状 |
1.2.7 种植方式及灌溉定额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研究现状 |
1.2.8 不同耐盐植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现状 |
1.2.9 存在的问题 |
1.2.10 研究切入点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区概况与试验材料 |
2.1 试验区概况 |
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3 试验材料 |
2.3.1 脱硫石膏 |
2.3.2 糠醛渣 |
2.3.3 9901柳 |
2.3.4 紫穗槐 |
2.3.5 马莲 |
2.4 淋洗定额 |
2.5 评价方法与计算公式 |
2.5.1 评价标准及方法 |
2.5.2 计算公式 |
2.6 数据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碱化盐土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与土壤水盐动态分析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设计及过程 |
3.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变化 |
3.3.2 土壤含水率与地下水的关系 |
3.3.3 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的关系 |
3.3.4 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的关系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施用脱硫石膏与设置秸秆隔层对碱化盐土水分入渗效应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供试土壤 |
4.2.2 试验系统 |
4.2.3 试验设计及过程 |
4.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脱硫石膏施用量对碱化盐土水分入渗及水盐分布的影响 |
4.3.2 不同秸秆隔层埋深对碱化盐土水分入渗及水盐分布的影响 |
4.3.3 脱硫石膏与秸秆隔层对碱化盐土水分入渗及水盐分布的影响 |
4.3.4 入渗模型的理论与应用 |
4.4 讨论 |
4.4.1 脱硫石膏对土壤水分入渗及水盐分布影响的机理分析 |
4.4.2 秸秆隔层对土壤水分入渗及水盐分布影响的机理分析 |
4.4.3 脱硫石膏+秸秆隔层对土壤水盐分布影响的机理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田间施用改良物料对碱化盐土水盐运移及调控效应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区概况 |
5.2.2 试验设计及过程 |
5.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土壤渗透性 |
5.3.2 土壤pH值 |
5.3.3 土壤碱化度 |
5.3.4 土壤水分 |
5.3.5 土壤盐分 |
5.3.6 土壤水溶性Na~+的迁移 |
5.3.7 土壤水溶性Ca~(2+)的迁移 |
5.3.8 土壤水溶性K~+的迁移 |
5.3.9 土壤水溶性Mg~(2+)的迁移 |
5.3.10 土壤水溶性Cl~-的迁移 |
5.3.11 土壤水溶性SO_4~(2-)的迁移 |
5.3.12 土壤水溶性HCO_3~-的迁移 |
5.3.13 土壤水溶性CO_3~(2-)的迁移 |
5.3.14 土壤水溶性盐分离子相关性分析 |
5.3.15 不同土层盐分离子淋洗评价 |
5.3.16 脱硫石膏改良碱化盐土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 |
5.3.17 各处理对紫穗槐生长的影响 |
5.4 讨论 |
5.4.1 各处理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 |
5.4.2 各处理对pH值、碱化度、水盐影响的机理分析 |
5.4.3 各处理对土壤水溶性盐分离子影响的机理分析 |
5.4.4 各处理对土壤重金属及紫穗槐的影响 |
5.5 小结 |
第六章 紫穗槐不同种植方式及灌溉定额对碱化盐土水盐运移的影响研究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试验区概况 |
6.2.2 试验设计及过程 |
6.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土壤渗透性 |
6.3.2 土壤pH值 |
6.3.3 土壤碱化度 |
6.3.4 土壤水分 |
6.3.5 土壤盐分 |
6.3.6 土壤水盐分布特征 |
6.3.7 土壤水溶性Na~+的迁移 |
6.3.8 土壤水溶性Ca~(2+)的迁移 |
6.3.9 土壤水溶性K~+的迁移 |
6.3.10 土壤水溶性Mg~(2+)的迁移 |
6.3.11 土壤水溶性Cl~-的迁移 |
6.3.12 土壤水溶性SO_4~(2-)的迁移 |
6.3.13 土壤水溶性HCO_3~-的迁移 |
6.3.14 土壤水溶性盐分离子相关性分析 |
6.3.15 不同土层盐分离子淋洗评价 |
6.3.16 各处理对紫穗槐生长的影响 |
6.3.1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壤盐碱化评价 |
6.4 讨论 |
6.4.1 各处理对土壤pH值、碱化度、水盐的影响 |
6.4.2 各处理对土壤水溶性盐分离子的影响 |
6.4.3 各处理对紫穗槐的影响 |
6.5 小结 |
第七章 不同耐盐植物对碱化盐土微区水盐调控效应的研究 |
7.1 引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2.1 试验区概况 |
7.2.2 试验设计及过程 |
7.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7.3 结果与分析 |
7.3.1 土壤容重 |
7.3.2 土壤有机质 |
7.3.3 土壤含水率 |
7.3.4 土壤含盐量 |
7.3.5 土壤水分和盐分区化特征分析-以9901柳为例 |
7.3.6 土壤pH值 |
7.3.7 土壤碱化度 |
7.3.8 土壤盐分离子 |
7.3.9 植物生长情况 |
7.3.10 甘肃靖远旱区碱化盐土耐盐植物水盐调控模式 |
7.4 讨论 |
7.4.1 各处理对土壤容重和有机质的影响 |
7.4.2 各处理对土壤水盐、pH值、碱化度的影响 |
7.4.3 各处理对土壤盐分离子的影响 |
7.4.4 耐盐植物对土壤水盐垂直运移的影响 |
7.5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脱硫石膏与结构改良剂配合施用对龟裂碱土理化性状和水稻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研究设计 |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4.1 土壤指标的测定 |
1.4.2 植物指标的测定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单施脱硫石膏对土壤性质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
3.2 脱硫石膏配合结构改良剂施用对土壤性质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
4 结论 |
四、石膏不同施用方法改良碱化土壤效果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西部地区苏打盐渍土改良试验研究[D]. 章晓晖. 长春工程学院, 2020(04)
- [2]糠醛渣和石膏对碱土型水稻土改良效果及水稻生长的影响[D]. 汪丹妮.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3]不同改良措施对盐渍化草甸土改良效果研究[D]. 王燕.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4]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及其对3种宿根花卉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D]. 杨君.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5]复合土壤调理剂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土治理效果研究[D]. 王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1)
- [6]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默川平原盐碱土改良效果研究[D]. 张雅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7]不同改良措施对碱土苜蓿生长及丛枝菌根共生的影响[D]. 吴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8]酒泉边湾农场盐碱化弃耕地的改良研究[D]. 隽伟超.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7)
- [9]甘肃靖远旱区碱化盐土水盐运移及调控效应研究[D]. 王旭. 宁夏大学, 2019
- [10]脱硫石膏与结构改良剂配合施用对龟裂碱土理化性状和水稻生长的影响[J]. 杜雅仙,黄菊莹,康扬眉,马凯博,余海龙,张俊华. 水土保持通报,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