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原油田化工产品监测总站HSE管理成效显着(论文文献综述)
屈高剑[1](2021)在《PG气田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忠全[2](2019)在《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自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政策以大力推动创新活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而“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则进一步明确了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随着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从微观层面看,技术创新是众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是企业立足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成本管理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成本核算、改进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2016年进一步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其中的“降成本”即强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受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近几年来技术创新及成本管理创新越来越为理论界所重视。已有文献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也有众多学者针对成本管理演进历程、影响因素及模式创新等进行了探讨。虽然偶有文献对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查,如有学者通过对高科技企业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协同关系,也有学者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提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是基于二十世纪80年代技术的进步,亦即技术创新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但几乎没有学者对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具体影响路径加以研究。就现实而言,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是重大且深远的,技术的进步必然导致企业内部生产力的变化,从而会对企业内生产关系提出新的要求。从这一点来讲,技术进步必然会通过某种或某几种路径影响或导致成本管理创新。本文主要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Robert K.Yin认为,当研究的问题与其所处内外环境难以区分时,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技术创新、成本管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都与企业环境密切相关,且难以区分,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技术创新影响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遵循的案例研究步骤如下:第一,以创新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及组织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观点;第二,以理论观点为基础,设计案例研究方案,形成案例研究框架;第三,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案例,通过现场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收集案例证据分析资料,并采用“模式匹配”证据分析技巧对证据资料进行分析,形成案例研究观点;第四,通过理论构建与案例证据分析的不断循环,最终形成本文的理论观点与研究结论。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提出了技术创新通过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变化以及会计信息技术进步来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理论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生产技术的进步能对企业生产组织形式产生重大影响,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也推动着成本管理模式创新。本文着重考查了大庆油田因科技进步而导致的生产变化,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对成本管理模式的影响。首先,生产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变革,伴随着生产要素——劳动资料、管理要素与信息要素等的变化,成本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如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其次,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及生产流程的精细化分别促使企业采用成本预算控制及分批法等进行成本管理;最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产品质量、种类等变化也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进而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第二,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组织结构产生相应变化,进而带动了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本文通过梳理大庆油田责任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历程,分别考查了以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为主的两个阶段,发现在不同的创新阶段分别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与其相适应,同时成本管理模式也随着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而言,大庆油田为配合模仿创新阶段的生产实际采用了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并实际运用了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相契合的成本管理模式——责任成本管理;在研发模式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为提高生产效率,案例企业在原有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基础上引入了灵活性更强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并运用了相适应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案例研究发现,整个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演进都是基于与新型技术和组织结构变化的匹配,基于产量的生产技术创新催生着组织结构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又孕育着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与之融合。第三,技术创新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进而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产生影响。通过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两个单位的案例研究发现,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成本管理创新。具体而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能够通过精细预算成本管理、规范成本核算管理、强化运营和管控成本等对成本管理创新产生正向作用;此外,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也能通过减少财务运营成本及提升核算效率等促进成本管理创新。会计信息系统是成本管理的物质基础之一,会计信息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成本管理也伴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而得到革新。本文研究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本文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技术创新是成本管理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初步构建了技术创新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分析框架。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的研究文献。理论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及“成本管理模式”等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未有学者就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作用及作用路径进行探讨。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多角度地分析、论证了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作用。第二,本文系统揭示了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之间的经济联系,并厘清了二者之间完整的传导路径。已有文献大多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两者孤立起来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就两者之间具体的经济联系进行探讨。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企业,具体验证了生产组织形式、组织结构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从而进一步厘清了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与具体路径。第三,本文重点关注了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技术创新效应的研究领域。大量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多从生产活动、企业价值以及宏观经济后果等角度入手,很少有学者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技术进步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研究不应局限于其直接的经济后果,还应关注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所带来的间接影响。本文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落脚于企业成本管理创新,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技术创新经济后果和成本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苏彩萍[3](2016)在《普光气田环境监测数据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信息化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情况下,普光气田已有一套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环境监测整个过程(从接到监测任务开始,到实验室内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直至最终监测报告的生成)的自动化管理,主要包括“例行监测、委托监测、应急监测”三大监测流程的线上管理,能够通过手工录入采样单、原始记录等获取环境监测原始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数据自动处理,并出具检测报告或者报告单。随着普光气田的不断发展,工业化所带来的水体、大气、土壤、生态等环境保护工作也成为普光气田进一步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在天然气田开发的同时要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就必须要实现对环境的有效监测和管理,特别是保证各项监测指标的及时性、准确性,并自动生成数据汇总表,绘制环境要素的变化趋势图。为补充完善上述功能,有必要在已建立的普光环境监测信息系统中增加监测数据汇总及趋势分析功能。本论文主要针对普光气田环境监测数据的统计汇总分析工作,基于内部局域网络,结合先进的OWC控件、GIS技术和百度图SDK插件,对系统功能进行升级,实现普光环境监测数据的汇总及趋势分析功能。主要是在原系统输出监测报告或者报告单的基础上,提取监测结果数据,并进行数据分类汇总,最后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自动生成关键环境要素浓度变化趋势图(柱状图和折线图),使气田各类环境监测要素全面、准确、直观地得到体现,为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支持。
眭媛媛[4](2018)在《中国石油企业审计监督协同运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长时间的油价低迷和国内油气体制改革使得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着双重压力。石油企业提质增效的过程中,审计发挥的作用愈发凸显。与此同时,“审计全覆盖”要求的提出,对掌握国有资源的石油企业有了更高的审计监督要求。然而要实现更为有效的审计监督,目前愈加繁重的审计任务和审计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亟需解决。本文对石油企业审计监督运行机制开展研究,引入协同治理理论,深度挖掘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之间协作上可提升的空间。探讨在现有审计资源条件限制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体系的整体效能,以期获得有用的研究成果,能够攻克目前审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首先,本文对研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梳理,阐述了协同治理理论的内涵,说明了构建审计监督协同运行机制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性。其次,通过对搜集到的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地方审计机关公布信息、石油企业公布信息、纸质出版物、财经媒体报道以及部分申请公开信息的重分类整理和归纳,结合两个实务典型案例,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各审计监督子系统对石油企业开展审计监督的现状,发现各子系统在审计监督覆盖范围、审计资源调配和审计成果运用方面的协同作用仍有待加强。再次,按照协同治理理论的内在逻辑,构建了满足石油企业审计监督现实需求的协同运行机制,分析探讨了石油企业审计监督协同运行机制的可行性、构建原则与思路以及协同运行机制的实现路径。明确了各个审计监督子系统应当联合起来,实现在审计监督覆盖范围、审计资源调配以及审计成果运用上的协同,最终获得1+1+1>3的协同效应的核心观点。最后,将构建的石油企业审计监督协同运行机制运用到审计实务中去,针对石油企业的审计需求和现状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
魏媛[5](2017)在《普光气田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论文通过对国内外以及普光气田清洁生产审核开展情况介绍,指出普光气田清洁生产审核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普光气田特点,对通用的清洁生产审核方法补充完善,提出适合普光气田的清洁生产审核方法。论文通过对普光气田的生产工艺、主要产污环节及源项分析介绍,详细分析预审核阶段、审核阶段、方案实施阶段的审核方法并加以完善与创新。以普光天然气净化厂为例,分析其能源效率,找出能源浪费的环节和原因,提出节能技改措施,验证能源效率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普光气田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应用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审核重点;运用产量能耗相对法设置清洁生产目标并和累积和法对企业的能源效率水平进行分析;识别能源浪费和能源效率低下的环节,提出能源效率目标。根据普光气田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普光气田清洁生产的开展状况,指导普光气田选择合适的清洁生产技术,完善清洁生产的管理体系,推动清洁生产的顺利实施,实现普光气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李贤赟[6](2017)在《上海石化环境责任履行的案例研究 ——基于母公司对分支机构的影响视角》文中认为近年来,不少央企分支机构的环境责任履行情况备受关注,环境事故以及减排不达标的新闻屡见不鲜,如国家电网蓬莱发电有限公司超标排放,中石化、中石油被环保部限批等等,央企分支机构环境责任的改善迫在眉睫。本文从我国的国情入手,发现地方政府较难管控央企分支机构,而央企分支机构与母公司利益一致且受母公司管控。通过央企的行业背景和产权背景,本文研究了央企集团的管控模式,发现央企普遍采用相对集权的管控模式。再者,虽然新环保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地方政府的监管,但行政权力碎片化现象依旧明显,所以母公司对央企分支机构改善环境责任还是起着主导作用。接着,本文分析了怎样使母公司端正环境责任履行态度从而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控影响。最后基于企业特殊性和管控模式研究了母公司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环境责任管控。本文选择中石化集团公司以及其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分支机构—上海石化作进行案例研究,分析了母公司对上海石化实施的环境责任影响手段及力度,并且对上海石化环境责任改善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上海石化的案例研究发现,其母公司在中央政府政策的压力以及媒体施加的声誉压力下,加强了对分支机构的环境责任管控,采取了“环境绩效考核”和“相关资源支持”这两种手段加强了管控,前者是施加压力,后者是赋予能力。一方面对投入、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环境绩效考核和指导,体现出了“全过程”和“指导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对上海石化加强了环保资源支持,首次对上海石化进行大规模的环保投资,也同时加大了环保技术支持,而上海石化在母公司的考核和支持下也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最后取得了较好的环境责任改善效果。
王嘉琪[7](2016)在《中国石化环境成本管理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自诞生以来和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背景下,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在会计领域关于环境成本管理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环境成本是指所有对环境造成影响而发生的成本,环境管理会计中的环境成本应包括污染预防和环境管理成本、废弃物和排放物处理成本、废弃物料的购买成本和非产品性生产制造成本等。在国外,于1971年拉开了对环境污染相关会计问题研究序幕,西方各个发达国家也开始对环境成本开始进行研究,随着环境成本管理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日趋活跃,发达国家在相关理论和实务操作上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国内,相关学者对环境成本的介绍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虽然相关领域的研究落后于国外将近20年。从理论方面看,我国环境成本会计研究涉及面广,既有环境成本的界定、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等基本理论的探讨,也有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环境投资决策、业绩评价等具体问题的应用研究,另外在研究中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理论成果,于国外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较多具有实际价值的理论,但是环境成本会计是一门包含内容较多有复杂的学科,我国在研究过程中还缺乏统一标准和通用的可操作标准,我国环境成本核算理论纵深发展还有待提高。从实务方面,我国现阶段的研究缺乏实际指导性,很难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并进行推广运用。从长远来看,环境成本会计研究必定对我国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愈加完整的配套理论必将更好的促进我国未来的自然环境向好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并且回顾了国际和国内学者在环境成本和国内学者在成本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然后介绍了环境成本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在结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本文简称中国石化)环境成本管理的案例,从该公司的环境预防成本管理、环境维持成本管理、环境损失成本管理方面进行相关分析。在公司环境预防成本管理方面,本文从公司的HSE管理体系,公司的绿色技术研发和公司的部门设置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公司健全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降低了环境预防成本,公司建立健康、安全、环保(HSE)管理体系、绿色发展的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并不断完善和改进,实现环境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并强调环保“一票否决”制,从总体上降低了环境预防成本,使得环保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公司环境维持成本管理方面,本文深度挖掘公司的碳资产管理方法、环保信息平台建立手段和有效的“全程控制”措施,认为公司通过不断优化和搭建更加完善的环保平台实现了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双赢。本文从公司的三废治理措施、管道沿线生态修复手段和成本信息披露体制分析,认为公司综合运用三废治理以及减排措施,其回收收益弥补了环境损失成本。中国石化在环境成本管理方面来看是成功的,结合自身的特点和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合理的优化的环境成本。本文最后从中国石化环境成本管理案例,得出了公司在环境成本管理方面的几点经验启示。首先,中国石化综合考虑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把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并进入产品成本预算体系,提出各项可行的生产方案,“整体预防”的事前规划法是企业控制环境成本的有效途径。其次,“全程控制”的清洁生产是实现环境成本高效管理的有力支撑,清洁生产的源头是绿色工艺设计,不仅使作业过程中排放的有害物质降到最低,并且由于设计中对部分废水和固体废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客观上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减到了最低。最后,“高效治理”的生态修复是企业提高环境绩效的可靠依托。另外,综合考虑中国石化环境成本管理整体布局提出还需要注意的,第一,关注环境信息成本披露的完整性与可比性,第二,重视下属子公司的环境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希望这些经验启示对企业在环境成本管理方面有所帮助。
王丽君[8](2016)在《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石油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物资,对世界各国经济乃至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石油供需矛盾日益严峻,因此我国石油企业实施海外投资,来保障国家石油安全。我国石油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由于各国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方面的差异,以及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预警方面缺乏经验,采取的风险预警措施也不恰当,使得企业面临风险时只能被动应急,结果导致不但没有规避风险反而使企业损失惨重。因此,构建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对于减少海外投资损失,保障海外投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石油企业海外投资为起点,阐述了当前我国三大石油企业的海外经营情况和风险预警现状,我国三大石油企业先后从组织结构、环境保护、人员培训等方面展开了海外投资风险的预警工作,分析了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风险预警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新识别分类了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类型,包括对外面临的风险因素和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针对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综合预警评价模型,得出了企业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安全、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重要程度以及各类风险的评价值,计算分析了海外投资总风险所处的等级,并以中国石油企业在东非的海外投资项目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根据当前国际投资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中面临的风险等级和主要的风险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预警措施。
黄丹青[9](2015)在《G中心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项目成本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以及国际市场上的油价一再下降造成的市场收缩,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项目面临的成本压力显着上升。目前仍有不少石油石化企业的成本管理还处于粗放式管理的阶段,相对于现代先进的管理方式中以项目为基本管理对象的做法,大多数企业的会计核算仍采用的是以成本要素为对象的相对落后的方法,不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项目成本数据,进而使得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项目是G中心的主要盈利来源,忽略单个项目的成本管理而单纯的从企业的宏观角度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不仅不利于项目的运作和管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本文从G中心的石油技术服务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入手,以X112井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出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着管理混乱、管理环境不健全、管理方法不当、控制力度不足以及缺乏可操作制度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找适用于G中心的石油技术服务项目成本管理的办法,提出建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建立项目管理业绩评价制度以及营造良好的项目成本管理环境的办法系统解决目前G中心的石油技术服务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为G中心以及同行业的石油技术服务项目推行项目成本管理提供了具有一定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晁代强[10](2015)在《中原油田三相分离器垢下腐蚀行为及防护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原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采期,导致三相分离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垢下腐蚀现象,分离器本体腐蚀穿孔频发,大大降低了分离器的使用寿命,甚至引发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目前,中原油田三相分离器垢下腐蚀原因尚不明确,相关研究尚不系统全面。因此开展分离器垢下腐蚀行为及防护措施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意义,为监测并控制分离器垢下腐蚀提供参考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分离器结垢部位和垢样XRD、SEM分析、实验室垢下腐蚀影响因素和腐蚀特性试验、缓蚀阻垢剂优选评价试验和牺牲阳极材料优选评价试验,得到了中原油田三相分离器垢下腐蚀机理及防护措施实施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现场调查油田正在使用的51台分离器后发现:在分离器内部构件直管段、变径处、转弯处以及分离器筒体的中下部容易集结成垢,发生垢下腐蚀。XRD分析显示垢样主要成分为CaCO3、SiO2和少量CaSO4、BaSO4、SrSO4,垢下腐蚀产物主要成分为:Fe2O3、FeCO3、FeS等。(2)确定CO2电化学腐蚀、Cl-导致的点蚀和SRB细菌腐蚀是造成分离器垢下腐蚀的主要原因。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分离器工矿环境,研究了温度、CO2分压、Cl-含量、流速、SRB五个因素对垢下腐蚀速率的影响特性。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五个因素对分离器本体垢下腐蚀速率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SRB含量>CO2分压>Cl-浓度>工作介质温度>工作介质流速。(3)通过常压静态初选试验、高温高压动态评价试验、模拟分离器工况环境动态评价试验,从12种缓蚀阻垢剂中优选出了ZY-7、ZY-10两种缓蚀阻垢剂,投加浓度为200mg/L时缓蚀阻垢率均超过80%,可以应用于中原油田分离器垢下腐蚀防护现场;通过牺牲阳极材料优选评价试验,优选出Al-Zn-In三元铝合金作为分离器牺牲阳极保护材料,现场应用试验表明,其平均保护度达到94.76%,现场试验结果达到防腐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原油田分离器垢下腐蚀防护措施实施方案。
二、中原油田化工产品监测总站HSE管理成效显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原油田化工产品监测总站HSE管理成效显着(论文提纲范文)
(2)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框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框架与内容 |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 |
一、宏观经济后果 |
二、微观经济后果 |
第二节 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
一、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影响因素 |
二、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经济后果 |
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
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 |
二、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经济后果 |
第四节 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 |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后果 |
第五节 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 |
一、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
二、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二章 技术创新、生产组织形式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构成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进步与成本管理创新 |
三、技术创新、产出产品升级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
一、案例选择说明 |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
第四节 生产组织形式案例分析 |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及成本管理创新 |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及成本管理创新 |
三、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管理创新—基于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视角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完善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
一、技术创新结果、组织结构特征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
二、技术创新方式、组织结构形式选择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
一、案例选择说明 |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
第四节 案例分析 |
一、大庆油田技术创新历程回顾 |
二、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形式的影响 |
三、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特征的影响 |
四、技术创新通过组织结构影响成本管理创新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信息技术创新、会计信息系统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理论构建与观点提出 |
一、信息技术的创新历程 |
二、信息技术创新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
三、会计信息系统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 |
四、信息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路径 |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
一、案例选择说明 |
二、案例证据资料收集与分析 |
三、案例研究思路 |
第四节 案例分析 |
一、采油二厂会计信息化案例分析 |
二、中国石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案例分析 |
三、案例分析总结 |
本章小结 |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 |
三、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 |
四、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3)普光气田环境监测数据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普光气田环境现状 |
1.1.2 普光气田环境监测系统现状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3.1 论文研究目的 |
1.3.2 论文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普光气田概况及环境监测现状分析 |
2.1 普光气田概况 |
2.2 环境监测现状 |
2.2.1 环境监测数据 |
2.2.2 环境监测系统分析 |
2.3 监测点位确定 |
2.4 环境监测项目确定 |
2.4.1 数据汇总 |
2.4.2 趋势图 |
2.4.3 监测点位、监测类别对应关系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模块功能开发与应用 |
3.1 模块整体设计 |
3.1.1 主要研究内容 |
3.1.2 技术路线 |
3.1.3 模块整体框架 |
3.2 基于GIS技术的地理位置信息采集 |
3.2.1 GIS简介 |
3.2.2 地理位置采集 |
3.3 数据汇总功能 |
3.4 趋势分析功能 |
3.4.1 数据查询分析模块 |
3.4.2 地理信息模块 |
3.5 实现各部门权限分级管理功能 |
3.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中国石油企业审计监督协同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构建石油企业审计监督协同运行机制的理论依据 |
第三节 构建石油企业审计监督协同运行机制的必要性 |
第三章 文献综述与评价 |
第一节 审计领域基于协同视角开展的研究 |
第二节 三种审计主体间职责分工与相互关系的研究 |
第三节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完善审计监督的研究 |
第四章 石油企业审计监督运行机制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基于国家审计机关公开信息的相关分析 |
第二节 基于石油企业公开信息的相关分析 |
第三节 基于典型案例的相关分析 |
第四节 现行运行机制研究小结 |
第五章 石油企业审计监督协同运行机制构建与应用 |
第一节 石油企业审计监督协同运行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
第二节 石油企业审计监督协同运行机制的构建原则与思路 |
第三节 石油企业审计监督协同运行机制的实现路径 |
第四节 石油企业审计监督协同运行机制的实务应用 |
第六章 研究总结、局限性和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研究局限性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审计署审计央企名录汇总(按年度) |
附表2: 各石油企业公开信息统计数据表 |
致谢 |
(5)普光气田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普光气田清洁生产现状 |
1.2.1 普光气田概况 |
1.2.2 生产工艺概述 |
1.2.3 普光气田主要产污环节及源项分析 |
1.2.4 普光气田开展清洁生产的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清洁生产审核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清洁生产审核发展状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普光气田现用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方法 |
2.1 预审核阶段用权重总和计分排序法确定审核重点 |
2.2 总量法和单位指标法确定清洁生产目标 |
2.3 能源效率分析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普光气田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方法研究 |
3.1 预审核阶段采用层次分析法(AHP-FUZZY)确定审核重点 |
3.2 E-P相对法设置清洁生产审核目标 |
3.3 能源效率分析新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普光气田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应用研究 |
4.1 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厂简介 |
4.2 审核重点的确定 |
4.2.1 权重总和计分法确定审核重点 |
4.2.2 AHP-FUZZY综合评价法确定的审核重点 |
4.3 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
4.3.1 天然气净化厂清洁生产目标设置现状 |
4.3.2 E-P相对法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
4.3.3 清洁生产目标的验证 |
4.4 E-P法分析在天然气净化厂清洁生产审核中的应用 |
4.5 CUSUM法分析清洁生产方案实施效果应用 |
4.6 能源效率分析方法应用比较研究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普光气田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
5.1 普光气田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现状 |
5.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和思路 |
5.2.1 构建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参考依据 |
5.2.2 构建普光气田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 |
5.3 普光气田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
5.3.1 普光气田清洁生产定性评价指标体系 |
5.3.2 普光气田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
5.4 清洁生产评价流程、方法及标准 |
5.4.1 清洁生产评价流程 |
5.4.2 确定清洁生产评价方法 |
5.4.3 确定清洁生产评价标准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上海石化环境责任履行的案例研究 ——基于母公司对分支机构的影响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创新 |
2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社会责任理论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2.1.3 激励理论 |
2.1.4 资源依赖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央企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 |
2.2.2 央企母公司对分支机构的管控模式 |
2.2.3 央企母公司对分支机构的管控手段 |
2.3 文献述评 |
3 央企母公司对分支机构环境责任履行的作用机理 |
3.1 央企分支机构环境责任履行的问题 |
3.1.1 地方政府的两难: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修复压力 |
3.1.2 地方政府的难题:较难监管央企分支机构 |
3.1.3 分支机构受母公司管控且利益协同 |
3.2 央企分支机构履行其环境责任:基于母公司作用视角 |
3.2.1 央企的特殊产权与行业背景分析 |
3.2.2 母公司对分支机构的相对集权管控 |
3.2.3 母公司对分支机构环境责任的改善:主导作用 |
3.3 央企母公司对分支机构环境责任的影响机理 |
3.3.1 央企母公司加强对分支机构环境责任影响的动因 |
3.3.2 央企母公司对分支机构环境责任的影响手段 |
3.3.3 央企母公司对分支机构环境责任的绩效考核 |
3.3.4 央企母公司对分支机构环境责任的资源支持 |
4 案例企业选择 |
4.1 案例企业选择及介绍 |
4.1.1 案例企业选择 |
4.1.2 母公司介绍 |
4.1.3 分支机构介绍 |
4.2 上海石化环境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 |
4.2.1 部分污染物排放超标 |
4.2.2 被环保部限批以及母公司通报整改 |
5 母公司对上海分支机构环境责任履行的影响与效果 |
5.1 母公司加强对上海石化环境责任影响的动因 |
5.1.1 中央反腐倡廉,央企高管产生危机感 |
5.1.2 中央加大考核,出台惩戒政策 |
5.1.3 媒体曝光度上升,声誉遭重击 |
5.2 母公司加强对上海石化环境绩效考核 |
5.2.1 颁布更新的环保制度及管理办法 |
5.2.2 对“健康、安全和环境体系”的考核 |
5.2.3 对环境状态指标的考核 |
5.2.4 对环境绩效的奖惩 |
5.3 母公司加强对上海石化环保资源支持 |
5.3.1 首次向上海石化大规模环保投资 |
5.3.2 对上海石化加强环保技术支持 |
5.4 在母公司考核和支持下上海石化的应对举措 |
5.4.1 进行污染物综合治理 |
5.4.2 技术创新及清洁产品开发 |
5.4.3 完善自身“健康、安全和环境体系” |
5.4.4 接受公众实时监督 |
5.5 上海石化环境责任改善效果 |
5.5.1 上海石化节能减排达标 |
5.5.2 限批的炼化项目解禁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与建议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中国石化环境成本管理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环境成本管理相关文献 |
1.2.2 成本管理相关文献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基本框架 |
2.环境成本管理的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环境成本 |
2.1.2 成本管理 |
2.2 环境成本管理主要内容 |
2.3 环境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 |
2.3.1 环境价值理论 |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3 社会责任会计理论 |
3.中国石化环境成本管理的背景介绍 |
3.1 中国石化及其行业背景简介 |
3.1.1 石化行业宏观环境 |
3.1.2 中国石化组织架构及经营领域 |
3.2 中国石化环境成本管理体系 |
3.2.1 中国石化环境管理组织结构 |
3.2.2 中国石化环境成本管理制度 |
3.2.3 中国石化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
4.中国石化环境成本管理主要内容 |
4.1 中国石化环境预防成本管理 |
4.1.1 优化环境成本管理模式 |
4.1.2 降低资源耗减的环境成本 |
4.2 中国石化环境维持成本管理 |
4.2.1 开展碳资产管理以减少减排支出 |
4.2.2 搭建环保信息平台以全程监测环境成本 |
4.2.3 坚持“全程控制”的清洁生产以降低环境成本 |
4.3 中国石化环境损失成本管理 |
4.3.1 提高工业三废治理效率以缩减环境损失成本 |
4.3.2 推进管道沿线生态修复以实现环境成本效益 |
4.3.3 加强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以提升企业社会声誉 |
5.中国石化环境成本管理的效果及其成因 |
5.1 中国石化环境成本管理的效果 |
5.1.1 环境成本下降实现企业环保收益增加 |
5.1.2 实现了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双赢 |
5.1.3 股价趋于上涨且市场反应良好 |
5.2 中国石化环境成本管理效果的成因 |
5.2.1 健全环境成本管理体系降低了环境预防成本 |
5.2.2 贯穿全程降低环境负荷削减了环境维持成本 |
5.2.3 利用工业三废的回收收益弥补了环境损失成本 |
6.中国石化环境成本管理的经验及政策建议 |
6.1 中国石化环境成本管理中的经验 |
6.1.1“整体预防”的事前规划法是企业控制环境成本的有效途径 |
6.1.2“全程控制”的清洁生产是实现环境成本高效管理的有力支撑 |
6.1.3“高效治理”的生态修复是企业提高环境绩效的可靠依托 |
6.2 中国石化环境成本管理中应关注的事项 |
6.2.1 关注环境信息成本披露的完整性与可比性 |
6.2.2 重视下属子公司的环境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结构框架 |
1.5 创新与不足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风险的相关概念与特征 |
2.1.1 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
2.1.2 海外投资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
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1 风险管理定义 |
2.2.2 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
2.3 风险预警理论 |
2.3.1 风险预警的概念与流程 |
2.3.2 风险预警与传统风险管理的区别 |
2.3.3 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的界定与过程 |
2.4 理论的指导意义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现状分析 |
3.1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现状 |
3.1.1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主体 |
3.1.2 中石油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现状 |
3.1.3 中海油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现状 |
3.1.4 中石化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现状 |
3.2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预警存在的问题 |
3.2.1 风险识别方面 |
3.2.2 风险预警评价方面 |
3.2.3 风险预警策略方面 |
3.3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预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识别 |
4.1 政治风险 |
4.2 经济风险 |
4.3 社会安全风险 |
4.4 技术风险 |
4.5 经营管理风险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模型的构建 |
5.1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 |
5.1.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5.1.2 确定指标权重 |
5.2 模糊综合评价 |
5.2.1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 |
5.2.2 建立预警评价模型 |
5.3 实证分析 |
5.3.1 东非地区概况 |
5.3.2 东非地区海外投资风险识别 |
5.3.3 基于AHP-Fuzzy的东非地区投资风险预警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策略 |
6.1 各等级风险的预警策略 |
6.2 主要风险因素的应对策略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G中心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项目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1.2.1 项目及项目研究现状 |
1.2.2 项目成本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2 文章内容与结构 |
第二章 G中心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
2.1 G中心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项目背景资料 |
2.2 G中心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项目的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
2.2.1 G中心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项目现阶段实施过程分析 |
2.2.2 G中心的项目成本核算 |
2.2.3 G中心的项目成本管理及控制状况分析 |
2.3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项目案例分析 |
2.3.1 项目背景介绍 |
2.3.2 项目人员及资源需求 |
2.3.3 项目组织结构安排 |
2.3.4 项目结构分解 |
2.3.5 项目成本预算 |
2.3.6 项目成本控制 |
2.3.7 项目成本分析 |
2.3.8 项目成本核算 |
2.3.9 项目成本考核 |
第三章 现行成本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研究 |
3.1 现行成本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
3.1.1 项目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
3.1.2 项目成本管理环境不健全 |
3.1.3 项目成本管理方法不当 |
3.1.4 项目成本控制力度不足 |
3.1.5 项目成本管理缺乏可操作的管理制度 |
3.2 现行成本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项目成本管理制度的缺陷 |
3.2.2 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缺陷 |
第四章 项目成本管理的改进 |
4.1 项目成本管理改进的原则 |
4.1.1 全阶段、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原则 |
4.1.2 目标系统性原则 |
4.1.3 统一性原则 |
4.1.4 事后评价与动态监督原则 |
4.2 项目成本管理的改进 |
4.2.1 项目成本管理制度的建立 |
4.2.2 建立项目管理业绩评价制度 |
4.2.3 营造良好的项目成本管理环境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中原油田三相分离器垢下腐蚀行为及防护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垢下腐蚀的概念 |
1.2.2 垢下腐蚀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现状 |
1.2.3 垢下腐蚀防护措施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2 分离器结垢调查及结垢分析 |
2.1 分离器简介 |
2.1.1 分离器工作原理 |
2.1.2 分离器结构 |
2.2 分离器结垢调查 |
2.3 分离器结垢分析 |
2.3.1 分离器垢样 XRD 分析 |
2.3.2 分离器垢样 SEM 分析 |
2.3.3 分离器常见垢物类型及影响因素 |
2.3.4 分离器无机盐垢结垢机理 |
2.4 本章小结 |
3 分离器垢下腐蚀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特性试验 |
3.1 分离器工作介质水质全分析 |
3.1.1 试验试剂 |
3.1.2 试验仪器 |
3.1.3 分析结果 |
3.2 分离器垢下腐蚀影响因素特性试验 |
3.2.1 试验材料与制备 |
3.2.2 试验装置 |
3.2.3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3.2.4 温度对垢下腐蚀的影响特性 |
3.2.5 CO_2分压对垢下腐蚀的影响特性 |
3.2.6 流速对垢下腐蚀的影响特性 |
3.2.7 氯离子对垢下腐蚀的影响特性 |
3.2.8 SRB 对垢下腐蚀的影响特性 |
3.3 正交试验 |
3.3.1 正交试验设计 |
3.3.2 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分离器垢下腐蚀防护措施 |
4.1 缓蚀阻垢剂优选评价 |
4.1.1 缓蚀阻垢剂配方静态初选 |
4.1.2 缓蚀阻垢剂高温高压动态评价 |
4.1.3 模拟分离器工矿环境动态评价 |
4.2 牺牲阳极保护 |
4.2.1 阳极材料选择 |
4.2.2 牺牲阳极材料优选评价 |
4.3 防腐措施现场试验 |
4.3.1 缓蚀阻垢剂现场应用试验 |
4.3.2 牺牲阳极现场应用试验 |
4.4 分离器垢下腐蚀防护实施方案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分离器工作介质水样分析表 |
附录B:正交试验数据结果 |
附录C:缓蚀阻垢剂静态评价试验结果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中原油田化工产品监测总站HSE管理成效显着(论文参考文献)
- [1]PG气田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屈高剑. 西北大学, 2021
- [2]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D]. 刘忠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3]普光气田环境监测数据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D]. 苏彩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7)
- [4]中国石油企业审计监督协同运行机制研究[D]. 眭媛媛. 浙江工商大学, 2018(06)
- [5]普光气田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应用研究[D]. 魏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6]上海石化环境责任履行的案例研究 ——基于母公司对分支机构的影响视角[D]. 李贤赟. 苏州大学, 2017(04)
- [7]中国石化环境成本管理的案例分析[D]. 王嘉琪. 江西财经大学, 2016(07)
- [8]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研究[D]. 王丽君. 西安石油大学, 2016(05)
- [9]G中心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 黄丹青. 广西大学, 2015(03)
- [10]中原油田三相分离器垢下腐蚀行为及防护措施研究[D]. 晁代强. 重庆科技学院,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