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气设备的火灾防范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李少军[1](2021)在《电动汽车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防范措施》文中提出电动汽车是重要的环保型车辆,可以对环境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然而,使用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火灾隐患。基于此,本文先从电池、线路、设备三个方面对电动汽车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再从防火意识、日常维护、源头管理、火源防控、产品质量五个方面对电动汽车火灾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以期提高电动汽车使用的安全性。
乔佳胤[2](2020)在《多层建筑电气火灾致因及房屋功能恢复的关键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根据资料显示,电气原因是造成建筑物重、特大火灾的最主要因素。为了解其特性,分析其特点,降低其发生概率,近年来,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对建筑物电气火灾的致因进行了多角度、多内容、多维度的研究,针对建筑物火灾事故的发生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而目前的措施大部分是针对火灾发生致因进行的研究,对于火灾发生后的建筑结构、电气线路、消防设施等房屋功能的破坏评定及下一步的恢复工作并未有深入探索。本文对多层建筑电气火灾的致因和致因认定、结构检测与加固、电气线路评定与恢复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例研究,意在将繁琐的后期恢复工程与常见电气火灾的致因认定结合到一起,总结出根据不同致因所引起的电气火灾,在房屋功能恢复时检测评定与恢复施工的程序和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研究了常见的短路、接触不良、过载、漏电四种形式的建筑物电气火灾致因,分析其发生特性、发展规律和最终结果,总结出不同的认定方法。通过火灾致因认定,判断火灾的起火点、起火时间、火灾范围等因素,可以得出火灾对多层建筑结构承载力与电气线路、设备影响范围与破坏程度,针对不同电气火灾的发生特点与过火范围,进行下一步的建筑物结构检测与电气线路评定。研究了火灾后建筑物结构检测与加固的程序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电气火灾不同的致因认定的内容,判断火灾现场温度、起火点周围线路、装置、设备损伤等情况,对受火严重的结构构件,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采用拉伸和冷弯试验进行钢筋的力学性能检测,按照检测结果确定受火的结构构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最后,根据实测值与办公楼原结构布置使用PKPM软件对整体结构进行承载力验算,对构件的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的,确定相应的加固方法进行加固,并在加固后重新进行了验算。研究了火灾后建筑物电气线路评定与修复。根据常见电气线路火灾致因认定中对现场勘查、调查访问、技术鉴定的内容,确定火灾后建筑电气线路受损的重点位置,通过查阅关于电气线路中易受高温影响的电气装置与设备、电气工程施工验收等内容,制定了《电气线路破坏评定表》,对电气工程中的12个大项,61个小项进行评定检查,依据评定内容,确定工程重点与施工内容,按照施工内容,对需要更换、修复和继续使用的进行分类统计,最终确定电气线路恢复的施工内容。最后,通过笔者在2014年参与的一项由于电气线路短路所引发的建筑物火灾的恢复工程作为实例,将所研究的内容运用其中。
王杰[3](2020)在《超高层建筑施工火灾风险评价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大批超高层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超高层建筑由于具备一定的复杂性,施工阶段存在很多火灾隐患,如果没有及时识别与控制,一旦引发火灾后果将难以想象。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已有超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安全管理评价方法,但对于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的研究较少。有必要对超高层施工阶段的火灾风险评价方法和体系进行深入的探索,有助于降低超高层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火灾风险性。本文以超高层施工火灾风险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大量的火灾案例和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构建出超高层施工火灾风险评价体系,合理的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挑选合适的风险评价方法后将其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文章首先介绍了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其火灾现状,分析了超高层施工火灾风险评价的必要性。其次,通过研究火灾危险源辨识、火灾风险评价、IAHP法及GSPA法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奠定有效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分析大量的火灾案例以及现场施工人员访谈,辨识出超高层建筑不同施工阶段的火灾隐患,并对这些致因进行研究归纳。参考已有建筑的火灾风险评价体系,利用IAHP法构建出3级层次结构的超高层施工火灾风险评价体系,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区间权重。再运用GSPA法中的联系度理论,研究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性及不确定性,从同一度、差异度和对立度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描述和归一化处理,计算后得出精确的综合权重。最后,根据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大小,对各个风险因素进行重要度排序,并确定超高层项目的火灾风险等级。运用GSPA-IAHP评价模型对JA超高层项目进行火灾风险评价,火灾风险等级为四级,风险状态为一般风险。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后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实证分析验证了超高层施工火灾风险评价模型的科学性、有效性。
徐刚[4](2020)在《建筑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建筑物火灾一直贯穿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在这类火灾中,因电气故障而导致的火灾事故不计其数。而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离不开建筑电气设备。因此,建筑电气火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找寻火灾发生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本文就建筑电气火灾的原因和防范的措施进行有关探讨。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5](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指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龚秀兰[6](2019)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甲醇罐区爆炸事故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甲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市场需求量巨大。然而,由于其易燃、易爆和蒸发性质,一旦泄漏和蒸发,其蒸气和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时,遇火源将发生蒸气云爆炸,给工厂区和周围居民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确保甲醇罐区域的安全运行并防止爆炸事故,本文运用贝叶斯网络分析法、数值模拟法、定量风险分析法等研究手段对甲醇罐区爆炸事故进行了风险管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绘制出了甲醇罐区爆炸事故树,分析总结了甲醇罐区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运用贝叶斯网络的概率推理和逆向诊断推理进行甲醇罐区爆炸事故的概率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得到火源的发生概率为1.8E-02,甲醇泄漏发生的概率为7.98E-02,甲醇罐区发生爆炸事故的概率为7.76E-05;通过逆向诊断推理,发现因素X1X10、X19X21的灵敏度明显大于因素X34X71的灵敏度。(2)以泄漏口直径为变量计算甲醇的泄漏速率,设置不同泄漏时间,计算泄漏质量,利用MATLAB数值模拟软件对甲醇罐区蒸气云爆炸事故的后果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泄漏口径一定时,泄漏时间越短,死亡半径、重轻伤半径、财产损失半径越小;泄漏时间一定时,泄漏口径越小,死亡半径、重轻伤半径、财产损失半径越小,说明其爆炸产生的危及人员及财产的波及范围越小。2)泄漏量越大,在距离爆炸中心相同距离处的冲击波超压越大,这也说明泄漏量越大,其爆炸产生的危及人员及财产的波及范围越大。(3)通过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基于个人风险基准,计算了甲醇罐区单元内的个人风险值;对照社会风险F-N图,计算了不同累积死亡人数对应的累积频率值,结合甲醇罐区爆炸事故个人风险分析和社会风险分析,为甲醇罐区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4)根据调查分析,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研究甲醇罐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本质安全控制、严格控制火源、防止甲醇泄漏等的风险规避对策以及事故防护措施,尽可能降低罐区的灾害损失,以提高企业的安全和风险管理水平。
李晨霖[7](2019)在《地铁火灾风险评估与烟气作用下的人员疏散模拟》文中指出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相对封闭、客流量大,存在诸多安全风险。地铁火灾就是其中最易发生,也最容易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灾害之一,因此,从预防和控制两方面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和应急疏散策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显示意义。针对烟气分布和人员疏散的数值模拟已经可以做到精细和全面,但是综合分析两者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十分欠缺。本文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地铁系统火灾进行了风险评估,然后以地铁车站火灾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烟气流动及人员疏散进行了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采用故障树法辨识地铁火灾风险源,通过构建模糊一致性矩阵和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火灾防控措施的评估模型,实现了对地铁车站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其防控措施的定性定量评估;2)对地铁车站站台火灾进行了烟气流动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车站通风排烟系统的工作参数对烟气流动和温度分布规律的作用,并根据烟气运动模拟结果给出了人员应急疏散的时间条件;3)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考虑人员行为规则,编程对车站站台上尚未受到烟气影响的情况进行了人员疏散仿真;综合考虑烟气扩散与人员疏散的相互作用,使用MassMotion软件对车站站台上烟气扩散条件下的人员疏散进行了模拟分析,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的疏散人数与疏散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量化评估后的模糊层次分析法更具有客观性,以此得出结论主动防火措施是火灾控制措施的重中之重;烟气模拟方面,双风机的设计可以有效减缓有毒有害气体的扩散,即使在这种工况下,中间通道的C0浓度也会在一定时间后超过安全浓度;人员疏散方面,车站的疏散通道很容易和烟气排离的路径重合,这就要求车站及时切换到应急模式,以达到保障人员安全所需要的排烟和疏散能力;而在疏散过程中楼梯和自动扶梯很容易形成瓶颈,现有的车站结构也并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应适当增加楼梯的有效总宽度和疏散出口的疏散能力。
王羽[8](2019)在《M电力工程生产风险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和新业态、新组织形式大量涌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企业发生事故的范围越来越大,危害后果越来越严重。生产安全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最严重的短板,是影响企业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的最突出问题。因此,企业需要加强生产风险管控工作,管理者要深入研究安全事故发生特点和规律,有的放矢找对策措施,不断深化和改进,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M电力工程公司发展势头良好,潜伏着大量的作业风险因素,这些生产风险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变得日益繁杂,现有的风险评估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不能对公司业务生产风险现状作出全面客观地评价,存在风险点零散、风险识别低效、风险评估主观、风险防范手段笼统的缺点。为了克服该公司生产风险评估的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M电力工程公司生产风险进行系统化、公式化的分析和评估。首先,本文以该公司生产风险为研究对象,利用流程图法对生产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归纳为人员风险、设备风险、环境风险、管理风险四个类别,并构建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解决了风险点零散、风险识别低效的问题。其次,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综合评估模型,对各项生产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确定了生产风险关键因素和高危因素,并得到该公司整体生产风险等级,解决了风险评估主观的问题。最后,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生产风险防范措施,解决了风险防范手段笼统的问题。本文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研究思路,以专家调研和建立科学评价模型为研究方法,对M电力工程公司生产风险进行实证研究,客观系统地确定了影响该公司生产风险的主要矛盾,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建议,破除了生产风险对该公司发展的制约。
朱江,张宏亮[9](2018)在《锂电池储能系统火灾危险性及防范措施》文中研究指明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是我国火电AGC性能调频项目出现的新技术,目前国内外尚未制定相关标准。结合锂电池的火灾特性,系统分析了电厂锂电池储能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并从消防安全设计及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防范措施,以便为开展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消防安全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罗曦[10](2019)在《印制电路板电镀车间火灾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特别是多层、柔性、柔刚结合和绿色环保印刷线路板技术,是电子信息产业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但作为印制电路板生产中的电镀生产线近年来火灾事故频发。因此,开展印制电路板电镀车间火灾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研究,防止火灾事故发生,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印制电路板电镀车间火灾风险评价及控制目标,以电镀车间风险因素辨识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安全检查表法、事件树及事故树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途径,建立了电镀车间火灾风险评价体系,通过电镀车间火灾风险值计算,确定了火灾风险等级,验证了电镀车间火灾风险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论文最后将研究成果实践应用于某印制电路板电镀车间,对该电镀车间进行了实例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了印制电路板制造企业电镀车间火灾及火灾发展历程与其特点,电镀车间火灾具有蔓延速度快、扑救难度大、人员疏散困难等特点;(2)通过事件树和事故树法对电镀车间发生火灾的12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建筑物耐火等级、生产工艺火灾危险性、临时存储物品火灾危险性、临时用火作业危险性、作业环境火灾危险性及可燃物品火灾载荷等;(3)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确定了各火灾风险因素权重,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电镀车间火灾风险评价体系;(4)基于对电镀车间火灾原因的分析,结合分析统计数据,发现电镀车间关键火灾原因为电缆线绝缘老化。随后以绝缘层为聚氯乙烯的电镀车间常用电缆为研究对象,对其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电缆的使用寿命进行了预测;(5)针对某印制电路板制造企业电镀车间进行了火灾风险实例分析以验证风险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计算了火灾风险值,确定了火灾风险等级。对电镀车间火灾危险源进行逐一分析,认为火灾危险源重点为电缆绝缘层老化,并根据火灾风险及危险源提出了对策措施。综上所述,论文通过对印制电路板电镀车间火灾事故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对减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实现安全生产,构建消防安全体系,提高印制电路板电镀车间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电气设备的火灾防范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气设备的火灾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动汽车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动汽车火灾危险性分析 |
(一)动力电池 |
(二)电气线路 |
(三)电气设备 |
二、电动汽车火灾防范措施分析 |
(一)提高防火意识 |
(二)加强日常维护 |
(三)强化源头管理 |
(四)围绕火源防控 |
(五)提高产品质量 |
三、结语 |
(2)多层建筑电气火灾致因及房屋功能恢复的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发展现状 |
1.2.2 国外发展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2 多层建筑电气火灾的危害、致因及认定 |
2.1 多层建筑电气火灾的危害性 |
2.1.1 多层建筑火灾对人的危害 |
2.1.2 多层建筑火灾对建筑物的危害 |
2.2 多层建筑物电气火灾的致因及致因分析 |
2.2.1 短路火灾致因及分析 |
2.2.2 接触不良火灾致因及分析 |
2.2.3 过载火灾致因及分析 |
2.2.4 漏电火灾致因及分析 |
2.3 多层建筑物电气火灾的致因认定 |
2.3.1 电气火灾致因认定的程序和内容 |
2.3.2 多层建筑物常见电气火灾的致因认定 |
2.4 工程实例的致因分析与认定 |
2.4.1 工程实例基本情况 |
2.4.2 火灾的致因认定 |
2.5 小结 |
3 多层建筑物电气火灾房屋功能恢复工程的关键问题 |
3.1 恢复工程关键问题一:建筑物结构检测及加固 |
3.1.1 火灾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 |
3.1.2 建筑物结构的灾后评定与检测 |
3.1.3 建筑物结构的灾后加固 |
3.2 恢复工程关键问题二:建筑物电气线路的恢复 |
3.2.1 建筑电气线路破坏的评定 |
3.2.2 建筑电气线路恢复方法 |
3.3 小结 |
4 建筑电气火灾恢复工程实例 |
4.1 背景 |
4.1.1 火灾建筑物工程概况 |
4.1.2 火灾基本情况 |
4.2 办公楼火灾恢复工程 |
4.2.1 办公楼结构检测 |
4.2.2 结构承载力验算 |
4.2.3 结构加固及恢复 |
4.2.4 建筑物电气线路恢复 |
4.3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3)超高层建筑施工火灾风险评价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
1.1.2 火灾及其危害性 |
1.1.3 超高层施工火灾事故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基础理论及方法概述 |
2.1 火灾危险源辨识 |
2.1.1 火灾危险源辨识定义 |
2.1.2 火灾危险源辨识方法 |
2.1.3 施工火灾危险源分类 |
2.2 火灾风险评价 |
2.2.1 火灾风险评价定义 |
2.2.2 火灾风险评价方法 |
2.3 IAHP法 |
2.3.1 IAHP定义 |
2.3.2 运算过程 |
2.4 GSPA法 |
2.4.1 GSPA法定义 |
2.4.2 运算过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超高层施工火灾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
3.1 火灾危险源辨识及管理 |
3.1.1 前期准备阶段 |
3.1.2 基础施工阶段 |
3.1.3 主体施工阶段 |
3.1.4 装修及机电施工阶段 |
3.1.5 竣工验收阶段 |
3.2 超高层施工火灾致因分析 |
3.3 超高层施工火灾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
3.3.1 前期准备 |
3.3.2 超高层施工火灾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 |
3.3.3 超高层施工火灾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 |
3.3.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3.3.5 超高层施工火灾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JA中心项目实证分析 |
4.1 JA中心工程项目概况 |
4.2 现场火灾安全管理状态 |
4.2.1 工程情况 |
4.2.2 火源管控 |
4.2.3 消防设施 |
4.2.4 火灾安全管理 |
4.3 项目火灾风险评价 |
4.3.1 IAHP法确定指标区间权重 |
4.3.2 GSPA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 |
4.3.3 超高层施工火灾风险评价 |
4.4 结果分析与对策 |
4.4.1 结果分析 |
4.4.2 对策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超高层建筑施工火灾风险因素评分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建筑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建筑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 |
2.1 用电线路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 |
2.2 由于电流故障导致的火灾 |
2.3 建筑电气设备采用材料的质量问题 |
2.4 设计不当诱发的火灾 |
2.5 房屋居住者的管理不佳 |
2.6 建筑电气设备的长时间使用 |
2.7 室内装潢不合理而诱发的火灾 |
3 关于建筑电气引起的火灾的防范措施 |
3.1 制定合理完善的房屋建筑电气管理体系 |
3.2 提高电气设备监督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
3.3 严格把握建筑电气设备的材料 |
3.4 监督管理需深度落实 |
3.5 加强施工管理 |
3.6 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
3.7 加强各部分的协调配合 |
4 结语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6)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甲醇罐区爆炸事故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甲醇罐区爆炸事故致因因素研究 |
1.2.2 贝叶斯网络技术应用研究 |
1.2.3 甲醇罐区事故后果分析 |
1.2.4 甲醇风险管理研究 |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
2 甲醇罐区爆炸事故致因因素分析 |
2.1 甲醇性质及甲醇罐区危险性分析 |
2.1.1 甲醇性质 |
2.1.2 甲醇罐区危险性分析 |
2.2 甲醇爆炸事故致因因素分析 |
2.2.1 火源 |
2.2.2 甲醇泄漏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甲醇罐区爆炸事故概率分析 |
3.1 贝叶斯网络理论 |
3.1.1 贝叶斯法则 |
3.1.2 贝叶斯网络 |
3.2 贝叶斯网络结构的确定 |
3.3 基于贝叶斯的甲醇罐区爆炸事故概率分析 |
3.3.1 中间事件的条件概率 |
3.3.2 基本事件的边缘概率 |
3.3.3 贝叶斯网络因果分析推理 |
3.3.4 甲醇罐区爆炸事故敏感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甲醇罐区爆炸事故后果模拟分析 |
4.1 甲醇罐区蒸气云爆炸模型和事故情景设置 |
4.1.1 甲醇罐区蒸气云爆炸模型 |
4.1.2 实例企业条件 |
4.1.3 事故情景设置 |
4.2 甲醇罐区蒸气云爆炸后果模拟分析 |
4.2.1 蒸气云爆炸事故计算结果 |
4.2.2 甲醇罐区爆炸事故破坏半径分析 |
4.2.3 甲醇罐区爆炸事故冲击波超压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甲醇罐区爆炸事故风险分析 |
5.1 甲醇罐区爆炸事故定量风险分析 |
5.1.1 个人风险分析 |
5.1.2 社会风险分析 |
5.2 甲醇罐区爆炸事故风险管理 |
5.2.1 甲醇罐区风险隐患分析 |
5.2.2 甲醇罐区风险防范措施与建议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甲醇罐区爆炸事故致因因素概率分级问卷调查表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7)地铁火灾风险评估与烟气作用下的人员疏散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的创新点 |
2 地铁系统火灾风险评估 |
2.1 地铁多种事故及其致灾因子综述 |
2.2 地铁事故危险度分析 |
2.3 地铁火灾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2.3.1 故障树分析法 |
2.3.2 地铁火灾风险故障树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2.4 地铁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
2.5 地铁火灾主要防控措施分析 |
2.5.1 层次分析法 |
2.5.2 地铁火灾层次结构模型建立 |
2.5.3 模糊一致性矩阵的建立 |
2.6 本章小结 |
3 地铁火灾烟气数值模拟和讨论 |
3.1 火灾烟气模拟方法 |
3.2 模型验证 |
3.2.1 通风实验验证 |
3.3 地铁车站物理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 |
3.4 地铁站台火灾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3.4.1 双风机工况下的烟气和温度模拟 |
3.4.2 单风机工况下的烟气和温度模拟(未开启应急模式) |
3.5 本章小结 |
4 人员疏散时间研究 |
4.1 人员疏散时间计算方法与分析参数 |
4.1.1 必须安全疏散时间T_(RSET) |
4.1.2 可用安全疏散时间(T_(ASET)) |
4.2 地铁火灾疏散MATLAB仿真研究 |
4.2.1 车站特点及结构示意图 |
4.2.2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疏散模型案例 |
4.3 基于MassMotion仿真软件下的疏散模型案例 |
4.3.1 MassMotion软件的介绍 |
4.3.2 MassMotion的主要应用范围 |
4.3.3 站台模型的建立 |
4.3.4 非高峰时间的疏散仿真 |
4.3.5 客流高峰期时的疏散模拟(开启应急模式) |
4.3.6 客流高峰期时的疏散模拟(未开启应急模式) |
4.3.7 结合烟气条件下的高峰期疏散模拟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M电力工程生产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科学方法 |
2.1 相关概念 |
2.1.1 事故致因理论 |
2.1.2 电力工程生产事故类型 |
2.1.3 电力工程生产风险特性 |
2.2 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 |
2.2.1 德尔菲专家调查法 |
2.2.2 层次分析法 |
2.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3 风险防范原则 |
3 电力工程公司生产安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3.1 M电力工程公司简介 |
3.1.1 M电力工程公司基本情况 |
3.1.2 M电力工程公司组织结构 |
3.2 M电力工程公司安全生产现状 |
3.2.1 M电力工程公司生产事故分析 |
3.2.2 M电力工程公司生产风险防控措施 |
3.3 M电力工程公司安全存在的问题 |
3.3.1 安全风险点零散 |
3.3.2 安全风险识别低效 |
3.3.3 生产安全现状认知模糊,缺乏科学评估方法 |
4 M电力工程公司生产风险因素识别 |
4.1 风险类型及风险时态分析 |
4.1.1 风险类型分析 |
4.1.2 风险时态分析 |
4.2 基于流程图的M电力工程公司生产风险因素识别 |
4.2.1 M电力工程公司生产业务流程分解 |
4.2.2 M电力工程公司生产风险因素 |
4.3 M电力工程公司生产风险因素定性分析 |
4.3.1 人员风险定性分析 |
4.3.2 设备风险定性分析 |
4.3.3 环境风险定性分析 |
4.3.4 管理风险定性分析 |
5 M电力工程公司生产风险评估 |
5.1 构建M电力工程公司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5.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5.1.2 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
5.1.3 建立M电力工程公司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5.2 构建M电力工程公司生产风险综合评估模型 |
5.2.1 层次分析法获取因素权重值 |
5.2.2 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5.3 模型应用 |
5.3.1 获取M电力工程公司生产风险因素权重值 |
5.3.2 量化评估M电力工程公司生产风险等级 |
5.4 M电力工程公司生产风险定量分析 |
5.4.1 人员风险定量分析 |
5.4.2 设备风险定量分析 |
5.4.3 环境风险定量分析 |
5.4.4 管理风险定量分析 |
6 M电力工程公司生产风险防范措施 |
6.1 着重关注关键风险因素 |
6.2 及时改进高危风险因素 |
6.3 激励员工主动防范 |
6.4 明确责任落实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M电力工程公司风险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2 M电力工程公司风险因素指标现状评分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9)锂电池储能系统火灾危险性及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储能调频系统简介及应用前景 |
二、锂电池储能系统的火灾危险性 |
(一) 锂电池的火灾危险性 |
(二) 电气设备的火灾危险性 |
(三) 火灾对电厂设施的危害 |
三、锂电池储能系统的火灾防范措施 |
(一)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灭火设施的设置 |
(二) 电气设计 |
(三) 防火间距布置 |
(四)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
(10)印制电路板电镀车间火灾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线路 |
第二章 印制电路板电镀车间火灾危险因素分析 |
2.1 电镀生产危险部位及火灾多发区域 |
2.1.1 电镀生产设备 |
2.1.2 设备安装方面 |
2.1.3 电镀车间停工期 |
2.1.4 电镀车间内气体及通风系统 |
2.2 电镀车间火灾危险性及其特点 |
2.2.1 电镀车间火灾危险性分析 |
2.2.2 电镀车间火灾特点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印制电路板电镀车间火灾风险分析 |
3.1 电镀车间安全检查表法的应用 |
3.1.1 电镀车间安全检查表的特点 |
3.1.2 电镀车间安全检查表 |
3.2 电镀车间事件树/事故树分析法 |
3.2.1 事件树分析法 |
3.2.2 事故树分析法 |
3.2.3 电镀车间火灾事件树/事故树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印制电路板电镀车间火灾风险评价 |
4.1 火灾风险分析的目的 |
4.2 火灾风险评价 |
4.3 火灾风险分析方法 |
4.4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4.1 火灾风险评估指标权重计算方法选择 |
4.4.2 层次分析法 |
4.4.3 各层元素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 |
4.5 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4.6 印制电路板电镀车间火灾风险分析指标权重 |
4.7 印制电路板电镀车间火灾危险因素的危险值 |
4.8 制电路板电镀车间火灾风险评价指标 |
4.9 制电路板电镀车间火灾风险计算及评价 |
4.10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印制电路板电镀车间关键火灾因素分析 |
5.1 电镀车间电缆绝缘检测重要性 |
5.2 电缆绝缘热老化寿命的评估 |
5.3 电缆绝缘热老化寿命的评估理论 |
5.4 热老化电缆机械性能试验 |
5.4.1 机械性能试验基础 |
5.4.2 实验设备 |
5.4.3 试验准备 |
5.4.4 试验过程 |
5.4.5 试验测试结果数据 |
5.5 电缆绝缘热老化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5.5.1 试验数据的曲线拟合 |
5.5.2 电缆热老化寿命的预测 |
5.6 老化数据验证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印制电路板电镀车间火灾风险分析实例 |
6.1 工程应用实例 |
6.1.1 工程实例概况 |
6.1.2 电镀工艺流程 |
6.1.3 电镀设备 |
6.1.4 电镀车间火灾风险评价 |
6.1.5 电镀车间火灾危险性分析 |
6.2 安全对策措施 |
6.2.1 电镀车间电缆火灾防范措施 |
6.2.2 电镀车间其他防范措施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四、电气设备的火灾防范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动汽车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防范措施[J]. 李少军. 消防界(电子版), 2021(24)
- [2]多层建筑电气火灾致因及房屋功能恢复的关键问题研究[D]. 乔佳胤.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6)
- [3]超高层建筑施工火灾风险评价及对策研究[D]. 王杰. 扬州大学, 2020(04)
- [4]建筑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 徐刚. 今日消防, 2020(04)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6]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甲醇罐区爆炸事故风险管理研究[D]. 龚秀兰. 重庆科技学院, 2019(11)
- [7]地铁火灾风险评估与烟气作用下的人员疏散模拟[D]. 李晨霖.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8]M电力工程生产风险评估研究[D]. 王羽.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 [9]锂电池储能系统火灾危险性及防范措施[J]. 朱江,张宏亮. 武警学院学报, 2018(12)
- [10]印制电路板电镀车间火灾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 罗曦.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