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犬齿和邻牙的修复治疗

缺失犬齿和邻牙的修复治疗

一、尖牙及其伴邻牙缺失患者的修复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江河[1](2021)在《数字化导板在美学区种植修复中精确性和短期美学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数字化导板引导种植手术和传统自由手种植手术治疗美学区牙列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分别评价两组手术方式的精确性、美学效果、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探讨数字化导板引导辅助种植手术的优劣性,为美学区牙列缺损的种植修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行前牙区种植修复的49例患者,共70颗前牙。其中有男性病例30例,女性病例19例,年龄区间18~63岁,平均年龄36.65±11.79岁。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Non-randomized Concurrent Controlled Trial,Non-R)的研究方法,将上述患者分为数字化导板引导种植手术(导板)组和传统自由手种植手术(自由手)组。自由手组25人,植入种植体28枚,植骨19枚;导板组24人,植入种植体42枚,植骨25枚。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高年资医师完成。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CBCT。导板组制作相应导板,并按其设计位点、方向和深度完成手术;传统组按术前CBCT软件设计方案完成手术。两组患者3~6月后行冠部修复。术后即刻拍摄CBCT,随后测量两组患者实际植入种植体位置和计划植入种植体位置的偏移情况(冠部直线偏移、冠部水平偏移、冠部高度偏移、根尖直线偏移、根尖水平偏移、根尖高度偏移和角度偏移)。记录患者修复后即刻和修复3月后的红白美学评分(PES/WES评分)以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前牙区美学恢复的效果。自术中开始至本研究结束,通过按时复诊和对患者持续随访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出现的种植手术相关并发症,以评价两种种植流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两种种植流程后患者的满意度差异。结果:(1)偏移情况:本研究中导板组与自由手组精确性比较,冠部直线偏移的中位数分别为1.66mm和2.42mm(P<0.05),导板组的冠部直线偏移较自由手组更小;冠部水平偏移的中位数分别为1.63mm和2.40mm(P<0.05),导板组的冠部水平偏移更小;根尖水平偏移的中位数分别为1.13mm和1.75mm(P<0.05),导板组的根尖水平偏移更小;根尖直线偏移的中位数分别为1.77mm和2.77mm(P<0.05),导板组的根尖直线偏移更小;角度偏移的中位数分别为3.96°和5.67°(P<0.05),导板组的角度偏移更小;冠部高度偏移的中位数分别为0.22mm和0.24mm(P>0.05),两组冠部高度偏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尖高度偏移的中位数分别为0.88mm和1.39mm(P>0.05),两组根尖高度偏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红白美学评分:导板组和自由手组PES即刻评分的中位数分别为9分和8分(P<0.05),导板组PES即刻评分更高;PES3月后评分的中位数分别为10分和10分(P>0.05),两组PES 3月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即刻评分的中位数分别为8分和8分(P>0.05),两组WES即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 3月后评分的中位数分别为8分和8分(P>0.05),两组WES 3月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植骨与否对导板组和自由手组患者红白美学评分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并发症情况:两组种植体存活率均为100%,导板组出现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8.3%。数字化导板组和传统自由手组中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4.0%和4.2%。两组患者中愈合帽螺钉松动发生率分别为8.0%和8.3%。两组间术中并发症、生物并发症和种植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手组中植骨患者发生生物并发症和种植体并发症的概率分别为5.3%和10.5%,而不植骨患者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导板组中植骨患者发生术中并发症、生物并发症和种植体并发症的概率分别为8.0%、4.0%和4.0%,而不植骨患者仅有5.9%发生种植体并发症;经过统计学检验,植骨和不植骨的患者在两组中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无统计学意义。(4)患者满意度情况:在总体满意度上两种方法均未出现不满意的情况,且两组中无论植骨与否,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间接法数字化印模制作的数字化导板引导下的种植手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种植体植入的精确性,特别是在水平方向上的精确性更高。(2)在安全性方面,严格控制种植修复适应证的情况下,数字化导板引导的种植手术和传统自由手种植手术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3)在美学方面,数字化种植修复流程的优势表现在修复戴牙时具有令人满意的红色美学,无论植骨与否,前牙区采用数字化种植修复流程和传统种植修复在短期内均能够达到较稳定的美学效果,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陈冠华[2](2021)在《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髁突形态与下颌尖牙牙尖斜度的相关研究&病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形态与下颌尖牙牙尖斜度存在的相关性。材料及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并拍摄大视野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27例,将其DICOM格式的CBCT数据导入Dolphin11.95软件,对双侧髁突及下颌尖牙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侧关节窝宽度、髁突短轴径、尖牙牙尖斜度有统计学差异,关节窝宽度左侧大于右侧(t=3.049,P<0.01);髁突短轴径右侧大于左侧(t=3.048,P<0.01);尖牙牙尖斜度右侧大于左侧(t=3.027,P<0.01);其余测量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下颌尖牙牙尖斜度与右侧侧向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度呈负相关(r=-0.424,P=0.028);其余测量项目与牙尖斜度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BCT在分析TMJ运动时虽然没有面弓颌架等精准,但临床使用较简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以分析TMJ的形态和运动特点;2、骨性Ⅰ类患者双侧下颌尖牙的牙尖斜度差异可能导致不对称咬合关系,这种差异在TMJ的生理改建范围内,则TMJ可能在形态上存在改变而功能上不会造成紊乱。3、骨性Ⅰ类患者正畸治疗后,应尽量恢复双侧尖牙对称的咬合关系,实现下颌正常生理运动。

兰晓婷[3](2021)在《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研究及口腔修复病例报告》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在牙列缺损种植修复中的精度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和石膏模型的精度,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大范围牙列缺损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可行性。1.体外研究方法:以3种不同牙列缺损的上颌牙科树脂模型作为参考模型,使用3Shape D810模型扫描仪扫描参考模型1、2、3各5次,获得15个标准镶嵌语言(Standard Tessellation Language,STL)格式的数据,将该数据作为对照组;使用3Shape Trios口内扫描技术、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以及传统印模技术分别复制参考模型1、2、3各5次,获得的数据作为实验组。将以上STL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Control 2014),采用虚拟的三维坐标测量仪(Coordinated measuring machine,CMM)进行参考模型与测试模型种植体间线性间距的测量,计算各测试模型与参考模型种植体间距的平均线性偏差值((?)R)作为模型精度的评价方法,使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参考模型1比较结果:(1)数字化模型(TM1)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1.089±0.049mm;(2)3D打印树脂模型(TM2)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726±0.032mm;(3)石膏模型(TM3)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1.262±0.044mm。1.2参考模型2比较结果:(1)数字化模型(TM1)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40±0.050mm;(2)3D打印树脂模型(TM2)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37±0.013mm;(3)石膏模型(TM3)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0.348±0.015mm。1.3参考模型3比较结果(1)数字化模型(TM1)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36±0.014mm;(2)3D打印树脂模型(TM2)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24±0.009mm;(3)石膏模型(TM3)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317±0.028mm。结论:在本研究的体外实验中,与传统开窗夹板硅橡胶印模技术相比,采用数字化技术获得的模型种植体间的线性偏差值更小。然而受体外研究条件的限制,关于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能否取代传统印模技术应用于多牙缺失的牙列缺损情况尚不能下结论。2.临床实验方法:将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上颌多颗牙缺失的5例种植固定修复病例,其中2个单位连续缺失2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3个单位连续缺失2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3个单位连续缺失3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7个单位连续缺失4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9个单位连续缺失4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采用谢菲尔德实验进行被动就位应力检查,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种植体与上部结构之间的密合性。结果:2.1缺牙数在5单位以内的3例病例采用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树脂模型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种植上部结构均能完全就位,冠与基台、基台与种植体边缘密合无间隙,邻面接触关系以及咬合关系良好,患者对修复体的颜色形态均满意。2.2缺牙数大于5单位的2例病例在3D打印树脂模型上试戴支架时,因为支架与多能基台之间出现肉眼可见的边缘间隙,最终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修复。结论:受临床病例缺乏的限制,关于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能否取代传统印模技术应用于多牙缺失的牙列缺损情况仍需要后续研究。第二部分无牙颌种植修复中数字化印模精度的系统分析和评价目的:尽管数字化印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领域,但由于无牙颌全牙弓缺乏解剖学标志,且需要扫描的范围大,关于无牙颌全牙弓数字化印模的精度是否为临床接受还未能确定。这项系统性综述的目的是评估无牙颌全牙弓种植修复中数字化印模的精度。材料和方法:以英文检索词“(fully edentulous OR completely edentulous)AND(digital implant impression OR intra oral scanning)AND(conventional implant impression OR traditional implant impression)AND(accuracy outcome 3D-deviation OR inter-implant linear distances)”为主题词或任意字段在电子文献检索平台即Pub Med、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文献检索平台进行高级检索,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体外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文章进行电子搜索,纳入的文献主要评估数字化印模和传统印模在种植修复中的精度比较,其次是精度的评估方法、口内扫描仪的类型以及种植体的角度对印模精度的影响。结果:在搜索到的280篇文章中,有11篇被纳入研究,其中有10篇文章为体外研究,1篇临床研究。对10篇无牙颌全牙弓体外研究进行定量分析,这些研究显示出很高的异质性价值,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效应大小。根据10篇无牙颌印模的体外研究,数字化印模和传统印模的精度偏差平均值为-6.86μm(95%的置信区间:-49.99,36.27),数字化印模名义上的偏差较小(P=0.76)。由于方法学上的异质性,1项临床研究没有包括在定量分析中。结论:基于体外研究的定量分析结果,与传统种植印模相比,数字化种植印模的精度更高。然而本研究仅对体外研究进行定量分析,关于数字化印模的种植修复临床应用精度,建议进行更多的临床实验。

林曦,郑相淮,徐淑兰[4](2020)在《儿童及青少年的牙种植进展》文中认为随着种植技术的飞速发展,种植修复是成年患者牙齿缺失后常规的治疗方案之一。严重牙体病变、外伤、肿瘤、发育异常等原因可造成儿童及青少年牙列缺损甚至牙列缺失。由于儿童及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种植时机、适应证的选择及预后不明确。本文回顾国内外针对儿童及青少年种植的研究报道,对这一争议性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基于儿童及青少年自身特点,单牙缺失或缺失牙较少的牙列缺损患者应尽量采取正畸治疗或过渡性修复,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结束后进行种植手术,对严重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患者进行种植手术前应建立相关的评判准则,评估儿童及青少年种植治疗效果,采取多学科联合治疗,分阶段治疗及长期治疗。近年来文献多为个案及短期报道,长期效果需更多临床文献追踪随访。

梁佳越[5](2020)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骨组织在三种牙弓形态中的应力分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创建下颌前牙区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模型,分析三种牙弓形态中种植体周围骨皮质应力的分布特点,从而为下前牙连续缺失的情况提供更符合生物力学分布的种植修复方式。材料和方法:1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锥形束CBCT扫描机(Philips Company荷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为:华硕Windows7,处理器为Intel(R)CPU B820@1.70GHz,8G内存,1TB硬盘。使用的软件为:Mimics(Materialise Software Company,比利时);Geomagic Studio(3D System Company,美国);Solid Works(Dassault Company法国);Ansys Workbench19.0(Swanson Analysis Company美国)。2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创建运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获取下颌骨DICOM形式数据,将CBCT扫描获取的牙齿、颌骨初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通过Geomagic、Solidworks三维软件重建生成左下尖牙(33)至右下尖牙(43)连续缺失的下颌骨块、种植体、基台、牙冠的三维有限元部件并进行组合与装配,得到以下三种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模型:有限元模型1,左下尖牙(33)和右下尖牙(43)位点植入2枚种植体;有限元模型2,左下尖牙(33)和右下尖牙(43)位点植入2枚种植体,右下中切牙(41)植入1枚种植体;有限元模型3,左下尖牙(33)和右下尖牙(43)位点植入2枚种植体,两侧中切牙位点(31、41)植入2枚种植体。3有限元模型与在三种牙弓形态中拟合将3M公司成品MBTTM系统3型牙弓函数导入计算机,分别将模型1、模型2、模型3与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牙弓组合,共获得9组模型。将9组模型导入Workbench中进行网格划分。4测试加载应力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19.0(Swanson Analysis Company美国)进行模型力的加载和分析。为了模仿下颌牙齿在一般咀嚼运动时的受力形式,采用2种加载方式,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加载求解,运用静态分析对模型施加作用力。结果:1、建立了三种牙弓形态中下颌前牙区连续缺失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的有限元模型;2、种植体周围应力最大值均出现在颈部皮质骨层;种植体周围骨质应力大小与加载方式密切相关,同一模型的同种牙弓形态中,斜向加载时种植体周围骨皮质最大应力总是大于平行牙体长轴加载方式。在模型1中,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种植体颈部骨皮质应力最大值在斜向加载时分别为垂直向加载的1.26、1.80、1.65倍;在模型2中,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种植体颈部骨皮质应力最大值在斜向加载时分别为垂直向加载的1.10、1.43、1.65倍;在模型3中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种植体颈部骨皮质应力最大值在斜向加载时分别为垂直向加载的1.56、1.55、1.65倍;3、垂直向加载时,方圆形牙弓中种植体周围应力最大值在模型1、模型2、模型3中呈递减趋势(87.13MPa>67.49MPa>39.57MPa),卵圆形牙弓中在模型1、模型2、模型3中呈递减趋势(91.98MPa>37.02MPa>28.62MPa),尖圆形牙弓中在模型1、模型2、模型3中呈递减趋势(112.02MPa>40.69MPa>22.93MPa)。方圆形牙弓中,模型1与模型2、模型2与模型3的绝对值差值分别为19.64、27.92;卵圆形牙弓中,模型1与模型2、模型2与模型3的绝对差值为54.96、8.40;尖圆形牙弓中,模型1与模型2、模型2与模型3的绝对差值为71.33、17.76。通过对比以上差值,可以发现种植体数目对应力大小的影响在三种牙弓形态中有明显差异:在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选择3颗种植体较2颗种植体时应力明显减小(54.96、71.33),在方圆形牙弓中,这种差异明显小于其他两种牙弓形态(19.64);在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选择4颗种植体与3颗种植体时应力变化较小(8.40、17.76)。斜向加载时,在同种牙弓形态中遵从同种规律。4、模型1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在模型1中,垂直向与斜向加载时,种植体周围应力在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递增,方圆形牙弓中应力值最小。同时在应力分布图中,尖圆形牙弓种植体周围骨质红色与黄色的范围也更大,应力分布不均匀。根据实验数据也可观察到,在3种牙弓形态与3种种植固定桥的模型的排列组合中,尖圆形牙弓在模型1的种植体周围应力值最大。5、模型3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在模型3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值较模型1中显着降低,种植体周围应力在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递减(39.57MPa>28.621MPa>22.933MPa);在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图中,3种牙弓形态均以绿色、蓝色为主,表明应力分布较均匀,应力集中区域较少。在模型3中,相比于种植基牙排列较直、分布相对集中的方圆形牙弓,尖圆形的牙弓曲率在同种加载方式下通过种植体的传导优于其他两种牙弓形态。结论:1、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在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形态中存在明显差别;2、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是模拟计算不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在不同牙弓形态中应力分布情况的有效方法;3、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骨应力分布与加载方式密切相关,载荷相同时斜向加载时种植体周围骨应力大于垂直加载;4、下颌3343连续缺失时,无论何种牙弓形态,随着种植体数目的增加,种植术后安全性均增加;5、下颌3343连续缺失,仅于双侧尖牙区植入2颗种植体时,方圆形牙弓种植安全性高于卵圆形、尖圆形牙弓;6、下颌3343连续缺失时,对于卵圆形、尖圆形牙弓形态,选择3颗或4颗种植体较2颗可明显增加种植安全性;但4颗种植体较3颗在种植安全性增加上意义不大;7、本实验为各种牙弓形态提供临床优化参考,具体选择应结合临床。

胡爽[6](2020)在《口腔生物膜与骨替代材料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颌骨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在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中位居前列,其中牙源性颌骨囊肿最为常见。牙源性颌骨囊肿早期多无症状,但随病变发展可造成颌骨膨隆及病变区骨质的吸收,常常需要手术治疗。目前,牙源性颌骨囊肿的常用术式有囊肿刮治术和开窗减压术。开窗减压术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依从性紧密相关,依从性好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依从性较差或术后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患者应较为慎重。牙源性颌骨囊肿刮治术术后所遗留的骨腔,自然状态下成骨其成骨速度相对较慢,增加了术后感染的几率;同时,牙槽嵴高度或强度短期内难以恢复至理想状态,使后期义齿修复的难度增加,降低了咀嚼效率,有时会造成相邻牙松动,甚至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而且也会影响颌骨的形态和质量,使得伴有牙缺失并有强烈种植修复意愿的患者难以获得良好的种植修复时机。因此,牙源性颌骨囊肿术后所遗留的骨缺损根据对其不同的处理方式,其患者的愈后和生活质量也不相同。为促进囊肿术后骨缺损区的快速修复,近年来,临床上逐渐出现应用了骨组织或骨替代材料来充填骨缺损区以提高新骨修复。目前,关于应用生物膜与骨替代材料来提高牙源性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修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将口腔生物膜和人工合成骨修复材料β-磷酸三钙(β-TCP)及异种骨修复材料Bio-OSS骨粉应用于牙源性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的修复,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成骨效果,以评价该疗法的临床效果,有望找到促进牙源性颌骨囊肿骨缺损修复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方法。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牙源性颌骨囊肿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针对牙源性颌骨囊肿刮除后的骨缺损采取的不同处理方式,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四组(每组27例):A组为对照组,不放置任何生物材料;B组简称盖膜组,即在骨缺损区只覆盖生物膜;C组简称β-TCP盖膜组,即在骨缺损区填塞β-磷酸三钙(β-TCP)并覆盖生物膜;D组简称Bio-OSS盖膜组,即在骨缺损区填塞Bio-OSS骨粉并覆盖生物膜。纳入标准:1)术前行完善的根管治疗;2)排除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骨代谢异常等);3)术中所有患者均行颌骨囊肿刮治术;4)病例资料完整。5)术后病理证实为牙源性颌骨囊肿。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BCT检查,术后第3、6、12个月复查CBCT,测量并记录患者骨缺损区的骨密度,用HU值表示。采用SPSS21.0(IBM Corp,Armonk,NY,USA)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四组患者的成骨效果。术前、术后3m、6m之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术后12m四组之间采用非参数多组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研究的108例患者中,男66例,女42例;年龄11~60岁,平均年龄36.2岁;上颌骨前牙区27例,下颌骨前牙区15例,下颌骨体部28例,下颌角及升支区38例,与上颌窦关系密切者2例。108例患者术后均无复发。1.四组患者术前CT值的比较:术前四组的平均CT值为:A组48.9±13.2,B组48.4±13.8,C组47.6±14.2,D组43.1±11.0。经统计学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之间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四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CT值的比较:术后3个月,四组的平均CT值分别为:A组97.3±10.1,B组125.8±9.5,C组397.8±14.8,D组622.8±216.2。各组相比,统计学均有显着性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p<0.001)。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无论单纯应用口腔生物膜还是联合应用口腔生物膜+骨替代材料均有较好成骨效果;而联合应用的成骨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联合应用口腔生物膜+Bio-Oss骨粉组的成骨效果优于β-TCP组。术后6个月四组的平均CT值为:A组122.0±1.8,B组195.3±15.1,C组602.6±13.5,D组625.0±14.0,各组相比,统计学均有显着性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p<0.001)。各组的成骨疗效比较同上述术后3个月的研究。术后12个月四组的平均CT值分别为:A组157.8±18.3,B组281.2±23.8,C组579.6±99.9,D组632.9±13.8。各组相比,统计学均有显着性差异(非参数多组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p<0.001)。结果依然显示:术后12个月,无论单纯应用口腔生物膜还是联合应用口腔生物膜+骨替代材料均有较好成骨效果;而联合应用的成骨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其中联合应用口腔生物膜+Bio-Oss骨粉组的成骨效果优于β-TCP组。结论:相对于传统的牙源性颌骨囊肿单纯刮治疗法,本研究采用了在牙源性颌骨囊肿刮治后的骨缺损区无论单纯应用口腔生物膜还是联合应用口腔生物膜+骨替代材料均有较好的成骨效果;而联合应用的成骨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其中联合应用口腔生物膜+Bio-Oss骨粉的成骨效果更佳。

姚立敏[7](2020)在《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在3年以上随访时间内,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Pub Med,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作为电子检索的补充。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9年8月。使用Endnote软件导入文献并去除重复文献,根据标题和摘要进行文献的初步筛选,随后获取经初步筛选的文献全文,由两名独立研究者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通过阅读文献全文进行筛选,最终确定纳入文献。由两名独立研究者根据预先制定的数据提取表进行文献的数据提取,最终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局为种植体失败率,次要结局为种植体边缘骨丧失。【结果】通过检索得到1 632篇文献,最终12项报道了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所有研究的随访时间均为3年或3年以上。共计纳入1 357名接受All-on-4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涉及5 596颗种植体,其中倾斜种植体和轴向种植体均为2 798颗。结果显示,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在种植体失败率上无显着差异(RR=1.24,95%CI:[0.85,1.83],P=0.27)。在种植体边缘骨丧失方面,meta分析结果显示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之间也无显着差异(MD=0.01,95%CI:[-0.04,0.05],P=0.81)。【结论】随访3年以上,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在种植体失败率和种植体边缘骨丧失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两者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因此,联合应用轴向种植体和倾斜种植体共同支持无牙颌固定修复的All-on-4种植修复方案是安全可靠的。未来需要更多长期随访的高质量研究对本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佐证。第二部分【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5年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完成上颌和(或)下颌All-on-4种植修复治疗的病例资料,术后5年对患者进行回访,进行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术后5年回访时倾斜与轴向种植体、不同倾斜角度的倾斜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边缘骨丧失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牙周炎病史、种植体尺寸、种植体植入方向、种植体植入颌骨、种植体植入位点的拔牙创愈合情况、对颌牙情况以及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针对上述因素对All-on-4种植体边缘骨丧失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纳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共收集26例病例资料,涉及120颗种植体,其中倾斜种植体60颗,轴向种植体60颗。(2)All-on-4种植修复中种植体总体5年存留率为98.33%,倾斜种植体5年存留率为96.67%,轴向种植体5年存留率为100%,倾斜与轴向种植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3)负载5年后,倾斜种植体边缘骨丧失量平均(1.16±0.98)mm,轴向种植体边缘骨丧失量平均(1.11±0.76)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9)。(4)按照倾斜角度将倾斜种植体分为三组(25°30°,30°35°,35°40°),三组之间种植体存留率(P=0.441)及边缘骨丧失量(P=0.982)均无统计学差异。(5)在单因素分析中,种植体植入颌骨(P=0.041)和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P<0.001)是影响种植体边缘骨丧失的危险因素。纳入上述两个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种植体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大于10 mm(P=0.001,β=0.309)是种植体发生边缘骨丧失的独立危险因素。(6)倾斜与轴向种植体之间生物学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500)。【结论】在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具有相似的较长期临床效果。在25°至40°范围内倾斜角度的变化不会影响远端种植体的较长期临床效果。在All-on-4种植修复中,种植体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大于10 mm是种植体发生边缘骨丧失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本研究结果,All-on-4种植修复中远端倾斜种植体的应用具有良好的负载5年临床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增大远端种植体倾斜角度,缩短悬臂梁长度有利于维持All-on-4种植修复长期稳定临床效果。

杨佳文[8](2020)在《CBCT在腭部软组织厚度测量及腭大神经血管束定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 的]1.本实验通过比较CBCT影像法与直接穿刺法测量上腭黏膜厚度,评价CBCT影像法测量上腭软组织厚度的准确性。2.利用CBCT影像资料分析腭大神经血管沟和腭大孔的主要解剖特点、位置及走向趋势,为临床安全有效地获取上腭软组织瓣及判断腭大神经血管束走形提供参考。[方 法]1.纳入30名牙周健康志愿者,使用导板辅助定位,CBCT影像法和直接穿刺法定点测量上颌左右侧尖牙至第二磨牙各个牙位距腭侧龈缘中点距离为3mm、7mm、10mm(总计300个牙位,900个位点)的软组织厚度,采用Bland-Altman图像法和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并分析软组织厚度分布情况。2.收集180名成人CBCT资料,分析左右侧腭大神经血管沟及腭大孔解剖结构、位置和分布范围,并探讨其与性别、腭穹隆形态的相关性。腭穹隆形态则根据穹隆的高宽比(H/W)划分,高腭组H/W>0.04,低腭组H/W≤0.04。[结 果]1.直接穿刺法与CBCT影像法测量黏膜厚度的一致性良好。2.(1)尖牙至第二磨牙区域自龈缘向腭中缝方向腭软组织逐渐增厚:距龈缘3mm、7mm和10mm位点的粘膜厚度分别为 2.59±0.45mm、3.54±0.58mm 和 4.32±0.87mm;(2)除第一磨牙对应区域位点外,尖牙、前磨牙和磨牙方向的腭软组织逐渐增厚,分别为 2.92±0.61mm、3.27±0.69mm、3.60±0.85mm、3.48±1.02mm、4.15±1.13mm;而第一磨牙对应的黏膜厚度却明显减小(P<0.01)。3.纳入的180例CBCT影像中,凹陷型腭大神经血管沟的比例占69.9%、带嵴凹陷型占20.2%、双凹型占7.4%、管状型占2.6%;腭大神经血管沟至对应磨牙釉牙骨质界距离(GPG-M)男性大于女性(P<0.05),高腭组大于低腭组(P<0.05)。4.腭大孔位于第三磨牙腭侧者占57.50%;腭大孔至腭中缝的垂直距离(GPF-MSS)男性高于女性(P<0.05),高腭组低于低腭组(P<0.05);腭大孔到对应磨牙釉牙骨质界的距离(GPF-M)表现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高腭组明显高于低腭组(P<0.05)。[结 论]1.CBCT影像法与直接穿刺法测量腭侧软组织厚度具有良好一致性,可用于腭侧软组织厚度的测量。2.硬腭软组织厚度由尖牙向第二磨牙逐渐增厚,但第一磨牙区厚度则降低;龈缘至腭中线黏膜也表现为不断增厚。3.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腭侧黏膜平均厚度均大于3mm,可获得1mm的结缔组织瓣。4.腭大神经血管沟以凹陷型(69.9%)和带嵴凹陷型(20.2%)为主,其定位与腭穹隆形态和性别均有相关性。腭大孔的位置与腭穹隆的形态和性别也具有相关性。5.GPG及GPF至对应磨牙釉牙骨质界的平均距离>14mm,临床上可在此范围内取瓣。

刘峰[9](2020)在《前牙区种植美学修复的植入位点和植入角度设计》文中认为对于前牙区种植美学修复而言,准确地选择植入位点和植入角度非常重要。前牙区连续缺牙时需先考虑种植牙位,根据美学设计,确定每个牙位上修复体在牙弓中占据的空间,并以此确定种植位点。理想种植位点的三维要求包括:近远中向位置在缺牙间隙正中或在满足安全距离的前提下略偏远中;唇腭向位置偏腭侧,最理想的位置为舌隆突;垂直向高度为理想龈缘顶点的根方3~4 mm;理想的种植体长轴应与修复体长轴平行、整体偏向腭侧、从修复体舌隆突穿出、位于修复体切端舌侧。种植体植入位点的三维设计是前牙区种植美学修复设计中需首先考虑的关键点,不能轻易妥协和改变;而正确的植入角度可令整个治疗策略和治疗操作过程更清晰、简捷。

胡晨晨[10](2020)在《无牙颌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粘接与螺丝固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评估无牙颌种植一段支持式固定义齿粘接及螺丝固位两种固位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8年6月就诊的全口或半口无牙牙合,选用Strauman骨水平种植体,钴铬支架及钴铬烤瓷修复体的患者共25例,总计植入165颗植体,28例半颌修复体。其中粘接固位组11例,共69枚植体;螺丝固位组17例,共96植体。随访1年或3年或5年,评估两种固位方式下的累计种植体存留率和累计修复体存留率、机械并发症、生物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25例患者共植入165颗植体,28副半颌修复体。其中粘接固位组11副,69枚植体;螺丝固位组17副,96枚植体。粘接组累计种植体存留率留率为100%,螺丝组为96.9%;两组累计修复体存留率均为100%;粘接组、螺丝组累计种植体周黏膜炎发生率为23.2%、29.2%,累计种植体周炎发生率为6.8%、7.3%;粘接组出现1例崩瓷(n=1/11)、未出现螺丝松动,螺丝组发生4例崩瓷(n=4/17)、1例螺丝松动,两组均未出现修复基台折断;两组边缘骨吸收量第1年差异无显着性(P>0.05),第3年、第5年螺丝组均高于粘接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改良出血指数(m SBI)第1年、第3年差异无显着性(P>0.05),第5年粘接组高于螺丝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粘接组满意度得分7.91±2.34,螺丝组得分为8.29±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选择合适适应症时,全口种植支持式的固定义齿修复中粘接固位修复和螺丝固位修复均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种植体累计存留率、临床修复体累计存留率和患者满意度。但传统钴铬合金支架螺丝固位方式机械、生物学并发症较高,必要时可选用CAD/CAM支架螺丝固位或CAD/CAM钛螺丝支架粘接冠混合修复方式,降低机械和生物并发症。选用粘接固位方式时必须关注剩余粘接剂的去除。

二、尖牙及其伴邻牙缺失患者的修复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尖牙及其伴邻牙缺失患者的修复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化导板在美学区种植修复中精确性和短期美学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主要材料和器械
    1.3 实验方法
    1.4 评价指标
    1.5 分析数据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分析
    2.2 两组种植体计划植入与实际植入位置偏移情况
    2.3 两组患者红白美学评分对比结果
    2.4 并发症情况
    2.5 两组患者满意程度
3 讨论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口腔美学区数字化即刻种植修复的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2)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髁突形态与下颌尖牙牙尖斜度的相关研究&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髁突形态与下颌尖牙牙尖斜度的相关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病例报告
    病例1
    病例2
    病例3
    病例4
    病例5
    病例6
综述 咬合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研究及口腔修复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英文缩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在牙列缺损种植修复中的精度研究
    前言
    一、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精度的体外研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二、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精度的临床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二部分 无牙颌种植修复中数字化印模精度的系统分析与评价
    前言
    1.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病例报告
    前言
    一、牙体缺损的固定修复病例报告
        病例一后牙牙体缺损高嵌体修复病例
        牙体缺损高嵌体修复体会
    二、牙列缺损种植修复病例报告
        病例二上前牙外伤即刻种植延期修复病例
        病例三前磨牙即刻种植延期修复病例
        数字化技术在即刻种植及牙龈塑形中的应用体会
    三、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病例报告
        病例四可摘局部义齿咬合抬高病例
        病例五可摘局部义齿选择性压力印模病例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会
参考文献
综述 口内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儿童及青少年的牙种植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育正常的儿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
2 发育异常的儿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
    2.1 腭裂
    2.2 外胚层发育不全
    2.3 先天性缺牙
3 儿童及青少年种植历史及成功率
4 儿童及青少年种植的适应证及时机
5 儿童及青少年种植的难点、并发症与对策

(5)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骨组织在三种牙弓形态中的应力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在临床的应用
    3 下前牙美学区特点及牙弓形态的分型
    4 三维有限元法在口腔种植领域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设备
    2 数据的获取
    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 下颌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 种植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 牙冠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4 有限元模型与在三种牙弓形态中拟合
    4 三维有限元模型材料属性
    5 三维有限元模型接触面设定
    6 测试加载应力
    7 有限元模型划分单元数和节点数
    8 测量分析指标与方法
结果
    1 提取种植体周围Von-Mises值
    2 模型1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
    3 模型2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
    4 模型3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
讨论
    1 实验选用加载力
    2 实验选择的材料属性
    3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 不同牙弓形态中的应力分布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病例汇报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6)口腔生物膜与骨替代材料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及骨缺损成骨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All-on-4 的概念及优缺点
    1.2 相关生物力学研究
    1.3 All-on-4 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的临床效果评价
    1.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比较All-on-4 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系统评价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比较All-on-4 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5年回顾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总结
致谢
附录 临床病例报告
    病例一
        参考文献
    病例二
        参考文献
    病例三
        参考文献
    病例四
        参考文献
    病例五
        参考文献
    病例六
        参考文献
    病例七
        参考文献
    病例八
        参考文献
    病例九
        参考文献
    病例十
        4. 主要参考文献

(8)CBCT在腭部软组织厚度测量及腭大神经血管束定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上腭黏膜厚度的测量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腭大神经血管沟及腭大孔的测量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体软组织移植瓣在牙银退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无牙颌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粘接与螺丝固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2.1 资料
    2.2 手术方法
    2.3 效果评价
    2.4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患者基本情况
    3.2 累计种植体与修复体的存留率
    3.3 机械并发症
    3.4 生物并发症
        3.4.1 累计种植体周炎症率
        3.4.2 改良出血指数(mSBI)
        3.4.3 平均骨吸收量(BL)
    3.5 患者满意度调查
4.典型病例报告
5.讨论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无牙颌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螺丝和粘接固位方式的临床选择
    1.牙缺失后颌骨变化情况
    2.植体的三维位置与数目
    3.修复方式
    4.主要并发症
    参考文献

四、尖牙及其伴邻牙缺失患者的修复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化导板在美学区种植修复中精确性和短期美学的临床研究[D]. 江河.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2)
  • [2]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髁突形态与下颌尖牙牙尖斜度的相关研究&病例报告[D]. 陈冠华.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研究及口腔修复病例报告[D]. 兰晓婷.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儿童及青少年的牙种植进展[J]. 林曦,郑相淮,徐淑兰. 口腔疾病防治, 2020(11)
  • [5]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骨组织在三种牙弓形态中的应力分布[D]. 梁佳越. 青岛大学, 2020(01)
  • [6]口腔生物膜与骨替代材料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的临床价值[D]. 胡爽. 郑州大学, 2020(02)
  • [7]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比较[D]. 姚立敏. 南京大学, 2020(02)
  • [8]CBCT在腭部软组织厚度测量及腭大神经血管束定位中的应用研究[D]. 杨佳文.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9]前牙区种植美学修复的植入位点和植入角度设计[J]. 刘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04)
  • [10]无牙颌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粘接与螺丝固位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晨晨.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缺失犬齿和邻牙的修复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