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粒咖啡和中小粒杂种的六倍体和四倍体胚乳组织培养

小粒咖啡和中小粒杂种的六倍体和四倍体胚乳组织培养

一、咖啡小粒种六倍体和中小粒杂种四倍体胚乳的组织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杨星[1](2017)在《沙田柚宜昌橙杂种育性与有性后代的培育》文中研究说明柑橘(Citrus)是芸香科的热带、亚热带果树。在柑橘育种中,多倍体育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培育无核三倍体柑橘是重要育种目标之一,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是得到三倍体的最佳方法。同时异源四倍体比同源四倍体遗传基础广泛,多用于培育新型、多抗砧木以及作为培育三倍体无核柑橘品种的亲本材料。因此本文以沙田柚宜昌橙杂种(异源四倍体CSY和异源二倍体SY)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育性同时创制新的种质资源,为柑橘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候选资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沙田柚宜昌橙杂种及其亲本的花粉活力、花粉量研究表明,与亲本沙田柚和宜昌橙相比,沙田柚宜昌橙杂种花粉活力较亲本低、花粉量少,均介于亲本之间,异源二倍体比异源四倍体育性低。在花粉原位萌发及穿柱情况观察中发现,沙田柚宜昌橙杂种花粉能够在柱头上正常萌发。胚囊观察发现沙田柚宜昌橙杂种能够形成单核胚囊和二核胚囊,甚至形成六核胚囊。沙田柚宜昌橙杂种有育性,但育性较亲本低。与异源二倍体相比,加倍后获得的异源四倍体育性得到了部分恢复。2、对沙田柚宜昌橙杂种及其亲本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观察发现,亲本减数分裂较少出现异常,而沙田柚宜昌橙杂种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异常配对情况和异常分离现象。异源二倍体SY异常频率为21.93%,中期除二价体外,还有单价体和三价体存在,构型为1.45Ⅰ+7.45Ⅱ+0.55Ⅲ,后期和末期均出现落后染色体、不均等分裂的现象。异源四倍体CSY的异常率为30.40%,中期存在大量的多价体,频率高达40.38%,后期和末期出现落后染色体、不均等分裂、染色体桥以及微核的异常现象。GISH结果表明,异源杂种中宜昌橙的染色体组分配到子细胞中的数目是不同的,出现了不均等分离现象。这些异常现象可能是导致花粉败育和种子败育的原因之一。3、对沙田柚宜昌橙杂种及其亲本的果实种子性状进行观察发现,沙田柚宜昌橙杂种种子性状结合了亲本的性状,外种皮为乳黄色,有棱状网纹,单胚,子叶白色,呈卵圆形。果实种子总数多,且种子出现败育现象。其中CSY正常种子数为51粒,败育种子数有33粒,SY正常种子数仅为9粒,败育种子数有79粒。说明异源四倍体经染色体加倍后育性得到了部分恢复。4、对沙田柚宜昌橙杂种果实性状观察发现,果实器官巨大,有香味,可食率、出汁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较高,但是果皮厚、味道酸、口味不佳,不可鲜食。所以沙田柚宜昌橙杂种可考虑将其作为杂交亲本,创制新的种质资源。同时由于其含酸量高,可考虑作天然的调味剂和添加剂。5、以沙田柚宜昌橙杂种为亲本获得了八个授粉组合的杂交后代,包含SY×沙田柚、CSY×沙田柚、沙田柚×SY、沙田柚×CSY、SY人工自交、CSY人工自交、CSY天然自交、CSY×奥林达夏橙的杂交后代,创制了沙田柚宜昌橙杂种和沙田柚间的多种倍性的种质资源,可为柑橘遗传和育种研究提供新材料。同时利用GISH技术分析这些杂交后代,初步研究了其染色体组成来源。

孙长君,程志号,孙佩光,吴琼[2](2016)在《热带作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发展热带果树产业对于我国热区贫困地区脱贫有重要意义,但很多热带果树由于雄性不育、自交不亲和、体胚败育和营养繁殖等原因导致常规育种难度较大。多倍体植物具有营养器官发达、抗逆性强等特性,在很多作物育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许多科学家开始尝试开展热带作物多倍体育种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热带作物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程雪姣[3](2015)在《普通小麦粒重QTL及多子房基因的定位和候选基因克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麦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不断提高小麦产量潜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求,其中通过遗传改良培育新品种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定位和克隆控制产量性状的基因,并应用到分子育种中,将有助于大幅提高小麦产量育种效率和水平。本论文以小麦粒重和多子房性状为研究对象,在初步定位基础上,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对目标QTL/基因进行了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克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石4185及其大粒突变体辐4185为材料,研究发现辐4185在不同环境下的粒重较石4185增加3.63到7.21 g,两者的粒重差异表现出较好的环境稳定性。遗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石4185与辐4185之间具有多态性且有染色体位置信息的110个微卫星位点中,33个(30%)位于D基因组,说明辐4185在D基因组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异,其中在5DL染色体定位到一个正常和高温环境下均稳定表达的粒重主效QTL((QTkw.caau-5D),与SSR标记Xbarc239紧密连锁,增效等位基因来自辐4185。研究还发现,辐4185的千粒重一般配合力较石4185也有明显提高,增加了1.68 g。据此,我们提出可以利用辐射诱变系来丰富普通小麦D基因组的遗传基础,并且辐4185中的粒重增效QTL在小麦粒重遗传改良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2.以千粒重存在极端差异的大粒亲本核生2号(60 g以上)和小粒亲本农大4332(30 g以下)及其衍生的高代重组近交系群体为材料,在 3D染色体3D-SSR7至3D-SSR2标记区间定位到1个同时控制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千粒重和粒长的多效性QTL。在此基础上,结合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筛选出了一个候选基因,命名为Ta WG1-3D。分析发现,核生2号和农大4332仅在TaWG1-3D基因第8个外显子区域存在一个单碱基变异,导致氨基酸序列由谷氨酸变为赖氨酸。在拟南芥中进行了异源表达实验,初步结果显示,来自农大4332的Ta WG1-3D等位基因转基因植株较核生2号生长受到的抑制更为明显,说明该位点为关键功能位点,并且可能为功能增强型突变。另外,以300份不同来源的普通小麦品种(系)及30份粗山羊草为材料分析发现,供试所有基因型等位变异都与大粒亲本核生2号一致,初步说明农大4332中T WG1-3D是稀有等位变异。3.以多子房小麦原29和普通小麦中国春、杂交F,及其衍生的F2和F2:3群体为材料,研究证实多子房为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且正反交杂种F1均为多子房,说明与细胞质效应无关。在此基础上,利用小麦90KSNP芯片,结合粗山羊草基因组序列信息,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将多子房基因定位在标记2D-SSR11与2D-SSR12之间,与两个标记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19 cM和2.31 cM,产初步筛选一个可能的候选基因,命名为TaTG2-2D基因。该基因仅在原29的苗期根系和幼穗中表达,而在原29叶片及中国春的3个组织器官中均未检测到表达。但是,在原29和中国春中,TaTG2-2D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5kb左右的区域没有任何碱基变异,因此推测基因在两个亲木中的表达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修饰状态的改变有关。

李亚男,罗心平,程金焕,娄予强,熊贤坤[4](2014)在《咖啡育种研究现状和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概述了咖啡种质资源及育种中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咖啡在引种筛选、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咖啡育种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李毅[5](2013)在《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同源、异源四倍体的遗传特性及其倍性杂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植物多倍体化和远缘杂交是植株进化和育种研究的重要策略。本研究以玉米、同源四倍体玉米以及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合成的异源四倍体为材料,从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细胞遗传学等方面对同源、异源四倍体的遗传特性进行了比较,对它们不同倍性间的可杂交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自交系wf9及其同源四倍体Twf9的生物学性状比较结果表明,Twf9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雄花序长、雄穗分枝数、穗位高和百粒重均极显着高于wf9;但在花粉育性、结实率和出苗率方面,Twf9又低于wf9。说明四倍体玉米比二倍体玉米在许多性状上具有比较优势,但在育种中利用需要解决育性、结实率和种子活力低等问题。2.四倍体玉米(Twf9)群体的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在调查的51棵植株中,染色体数目变幅为37-42条;其中,42棵植株保持了整倍体的染色体数目(40条),占调查总数的82.4%,表明四倍体群体中多数能保持其整倍性;17.6%的植株染色体数目偏离40,表明人工合成的四倍体玉米减数分裂部分不正常,会产生一定比例的非整倍体配子,这可能是导致其育性低、结实率低和后代出现非整倍体的原因。3.分别以四倍体玉米TB73、398和Twf9为母本,与9475进行杂交,结实率分别为63.6%、70.7%和63.3%。选取TB73×9475得到的异源四倍体AB9发苗,得到11棵植株,染色体数目为38条的有3株,39条和40条的各4株,表明玉米异源四倍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非整倍体。AB9自交结实率为56.3%-86.1%,籽粒饱满,随机选取25粒种子催芽,全部出苗,成活23株(命名为AB9S)。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3株染色体数目为38,9株染色体数目为39,6株染色体数目为40,5株染色体数为41,表明人工合成的早代异源四倍体群体不稳定。4.3-6是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杂交并经过多代选择得到的异源四倍体,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12棵供试植株染色体数目变幅为39-41条,其中9株染色体数目为40条,2株为39条,1株为41条。说明3-6群体在染色体数目变幅上较早代人工异源四倍体后代稳定,稳定性的增加可能是多年驯化的结果。5.以二倍体玉米B73、wf9、Mo17和48-2为母本,分别与同源四倍体Twf9和398、异源四倍体AB9、9475和3-6进行杂交,结果表明,二倍体玉米与AB9、9475和3-6杂交结实率均较高,籽粒发育较好,瘪粒少;玉米与398和Twf9杂交结实率低,籽粒发育不良,大部分为瘪粒;表明玉米同源倍性杂交具有明显杂交障碍,而异源倍性间杂交可以克服杂交障碍。6.B73与同源四倍体Twf9和398、异源四倍体AB9、9475和3-6杂交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B73×AB9、B73×9475和B73x3-6出苗率分别为74.4%、70.0%和28.2%(B73自交种子出苗率为99.0%),苗势强;B73×Twf9和B73x398的出苗率分别为6.0%和7.0%,苗势弱;表明不同倍性杂交,异源倍性杂交不仅结实率高,其形成的杂交种子活力也强。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玉米与异源四倍体杂交后代均是染色体数目为30的异源三倍体。

王雪松,程金焕,李贵平,武瑞瑞,黄家雄,李亚男,何红艳,刘婷,李荣福[6](2012)在《无融合生殖在咖啡育种上的应用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无融合生殖的定义、类型、研究进展及无融合生殖在咖啡上的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无融合生殖在咖啡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何琦[7](2012)在《不同倍性萱草(Hemerocallis spp.&cvs.)杂交育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萱草为百合科宿根草本花卉,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材料。现代萱草品种亲缘关系近,基因型的变异范围较小。为获得遗传变异丰富的非整倍体萱草和三倍体萱草,本研究以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萱草为材料,选取夜间开花芳香的萱草和花色鲜艳无香味的萱草为亲本,进行不同倍性间的杂交,探讨了不同倍性萱草杂交障碍原因和克服杂交障碍的方法,并对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鉴定。同时进行了萱草多倍体诱导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二倍体萱草之间杂交的亲和性最高,平均结实率为26.62%。其次是三倍体和二倍体杂交,结实率为18.19%。四倍体之间杂交的结实率为14.27%。三倍体和四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的结实率很低,分别为6.50%和2.23%。并且亲本倍性不同时,败育现象严重。2.不同处理条件下,对北黄花菜ב红酒’、北黄花菜ב儿童节’种子的萌发实验结果表明,5℃低温湿藏2个月后播种的处理萌发率最高,达到96%以上,且萌发速度最快,发芽最整齐,保持种子湿润是影响萌发的关键。3.鉴定的11株三倍体(2n=3x=33)×二倍体(2n=2x=22)的杂交后代均为非整倍体,染色体条数从23到31不等。三倍体×四倍体(2n=4x=44)仅有的1株后代也为非整倍体,2n=3x+5=38。二倍体×四倍体的7株杂交后代中只有1株为三倍体,其余均为二倍体。4.通过花粉活力测定、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实验和杂种胚石蜡切片观察,发现不同倍性萱草杂交障碍有多种原因,包括多倍体萱草花粉活力低下,花粉管伸长受阻,合子后胚乳败育。5.0.05%秋水仙素浸泡萱草×北黄花菜刚萌发的种子12h获得了2株气孔明显增大的变异植株,变异率达到了40%;0.2%秋水仙素处理‘四月花’成年植株茎尖获得了16株变异植株,变异率达到了53.3%。

肖宁[8](2012)在《剪秋罗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剪秋罗(Lychnis fulgens Fisch.)是石竹科剪秋罗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朵桔红色生于植株顶端,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做庭院植物,也可作地被使用,曾被选为北京奥运园林绿化成果展示花卉,是我国一种极具市场开发潜力的野生乡土花卉。本研究以剪秋罗为对象,在研究其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等的基础上,开展了秋水仙碱注射法、棉浸法以及高温处理法诱导剪秋罗花芽染色体加倍技术研究;在提高种子萌发率的基础上开展了秋水仙碱溶液浸泡处理萌动的剪秋罗种子诱导多倍体研究;同时也建立了剪秋罗无菌体系并开展了秋水仙碱浸泡处理带芽茎段诱导多倍体研究。实验获得结果如下:剪秋罗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存在时序相关性,当剪秋罗花芽发育到14mm时,小孢子多数已发育至单核靠边期,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才进入粗线期;秋水仙碱注射法处理的剪秋罗花芽针孔处会导致花芽受伤部位变黑,几乎无法正常开花,结实率为0;秋水仙碱棉浸法处理剪秋罗花芽获得了种子和苗木,但结实率和成苗率远低于对照,并且随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长的增加,结实率和成苗率降低。0.1%的秋水仙碱溶液处理36h获得了一株花瓣变异的植株;高温法处理剪秋罗花芽不会抑制开花,但是会抑制结实,处理后的花芽结实率为0:最优的剪秋罗种子催芽方法为存放一年的陈种子用150mg/l的GA3浸泡处理24h后在培养皿中进行播种,可取得最优的发芽势76.33%和发芽率85.33%。用0.10%的秋水仙碱处理剪秋罗萌动种子12-24h,能获得较高的变异率和较高的存活率,处理时长为12h时获得一株变异的植株,初步鉴定为四倍体。通过比较剪秋罗四倍体植株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及其变异,其结果与染色体计数检测结果吻合,确认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计数法是判定剪秋罗倍性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

阮氏雪(NGUYEN THI TUYET)[9](2011)在《柑橘花粉染色体加倍与越南柑橘三倍体育种的研究》文中认为柑橘属于芸香科(Rutaceae)、柑橘亚科(Aurantioideae),是世界最重要的果树树种之一。柑橘因其芳香味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大众喜爱。但只有无核或少核的三倍体类型的柑橘是一个优良性状,这无论对于鲜食还是加工都具有重要意义价值。因此,培育柑橘三倍体无核品种是目前柑橘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多倍体的育种中,2n配子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2n配子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些因素导致形成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的花粉或卵细胞,常被称为未减数配子,2n配子在传递杂合性和上位性方面具有特殊价值,因而2n配子在植物多倍体育种中的研究应用逐渐升温。福泽柚和演柚(Citrus grandis L. Osbeck)是越南的两个重要的地方品种,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唯其果实中种子太多,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因此,本文在观察2个柑橘品种的生物学特征和2n花粉自然发生情况基础上,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对福泽柚和演柚2n花粉诱导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09-2010年连续两年,对福泽柚和演柚果实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福泽柚单果重指标数值均略高于演柚,但福泽柚的平均种子数高于演柚且皮厚,因此,演柚的可食率高于福泽柚;二者还有果实成熟期相差的特点,福泽柚的果实成熟期为9月中旬,演柚的果实成熟期为1月下旬。(2)在红河平原地区,2010年福泽柚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开始于2月7日、演柚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开始于2月12日;当花蕾平均直径至0.3-0.4cm,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开始进入前期Ⅰ,4d左右减数分裂进行到四分体,前期Ⅰ持续时间较长。福泽柚和演柚的不同植株、不同花枝、不同花芽甚至不同花药的减数分裂进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体现不同步性。(3)采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福泽柚和演柚处于减数分裂前期Ⅰ的花蕾进行诱导,并成功的诱导出了2n雄配子。其中,秋水仙素溶液的最佳处理浓度为0.3%、0.5%,持续处理为4d、6d,可获得12.35和10.01%的福泽柚和演柚2n花粉比率,最高的处理达17.17和12.17%。(4)福泽柚和演柚1n与2n花粉授粉后在柱头上都能正常萌发,但与1n花粉相比,2n花粉萌发较迟、2n花粉管伸长速度较缓慢。2n花粉参与受精能力比1n花粉弱,2n花粉在受精时间上竞争不过1n花粉。(5)本试验对所获得的小粒种子和瘪粒种子进行拯救培养,获得的26株福泽柚苗和324株演柚苗进行Partec倍性分析仪检测,有3株福泽柚三倍体、4株演柚三倍体(染色体数为2n=3x=27)和3株演柚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36)

刘清华[10](2011)在《亚洲栽培稻/高秆野生稻杂种及异源多倍体的鉴定》文中指出从作物进化的角度看,异源基因组结合和多倍体化体现了作物进化的大方向。蔡得田等(2001)提出了“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选育超级稻”育种新途径,并按亚种间、种间和基因组间杂种优势利用实施三步走战略,以获得理想的异源多倍体种间杂种和基因组间杂种。在获取优良杂种过程中充分利用—些基因材料,如广亲和、无融合生殖与Ph基因,为异源多倍体水稻的选育提供可靠保障。许多情况下,异源多倍体化不但有可能克服远缘杂交带来的杂种不育,而且带来基因组间的杂合性,增大了基因组容量,使遗传变异范围变得更广,大大增强对不利因素影响的耐受力,从而带来高产和稳产的根本变化。为了充分利用高秆野生稻(Oryza alta CCDD)的一些优良基因,采用杂交和胚挽救技术获得了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 AA)与非A基因组的高秆野生稻杂种F1代,通过秋水仙素处理愈伤组织或丛生芽进行染色体加倍而形成异源多倍体(见发明专利ZL01133528.7)。已成功获得异源杂种三倍体CW026-3x (ASCD)和异源六倍体CW026-6x (ASASCCDD);将含有PMeS(多倍体减数分裂稳定性)基因的栽培稻品系HN2026-2x (APAP)与CW026-6x杂交,通过胚挽救成功获得异源三基杂种ASAPCD植株,经根尖染色体计数鉴定,为2n=4x=48。对实验材料高秆野生稻RW147-4x (CCDD)、 RW147-8x (CCCCDDDD)和栽培稻/高秆野生稻异源杂种CW026-3x (ASCD)、 CW026-6x (ASASCCDD)和ASAPCD经过形态学、细胞学两个方面的研究验证,得到以下结果:1.对高秆野生稻RW147-4x与亚洲栽培稻的杂交后代CW026-3x, CW026-6x及其与HN2026-2x的杂交后代ASAPCD,经过株高、茎秆、叶片、芒、结实性和落粒性等方面的形态学观察比较,初步鉴定为真杂种。2.通过染色体计数表明:RW147-4x为48条,RW147-8x为96条,CW026-3x为36条,CW026-6x为72条,ASAPCD为48条。从细胞遗传学方面可以得出,RW147-8x、 CW026-6x已加倍成功,CW026-3x、 ASAPCD为真杂种。3.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用C基因组做探针,鉴定了实验材料CW026-3x的基因组组成,从杂交结果分析,子代CW026-3x含有基因组A、C、D,可以粗略鉴定它们的亲子代亲缘关系。4.SSR分子标记检测更确切地区分了亚洲栽培稻品系DTS137, HN2026,高秆野生稻以及它们的3X,4X和6X杂种。本实验获得和经过鉴定的高秆野生稻多倍体、异源杂种三倍体、异源六倍体及异源三基杂种四倍体,为进一步研究栽培稻与野生稻的进化关系,选育强优势异源多倍体水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异源三基杂种ASAPCD具有继续加倍而获得ASASAPAPCCDD同源异源八倍体水稻的潜力,从而为实现远缘多倍体超级稻育种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咖啡小粒种六倍体和中小粒杂种四倍体胚乳的组织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咖啡小粒种六倍体和中小粒杂种四倍体胚乳的组织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沙田柚宜昌橙杂种育性与有性后代的培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多倍体育性研究进展
    1.2 植物减数分裂研究进展
        1.2.1 植物减数分裂各个过程的基因调控
        1.2.2 植物减数分裂异常行为的研究
        1.2.3 柑橘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1.3 植物多倍体的形成与育种意义
        1.3.1 天然多倍体植株的形成
        1.3.2 多倍体育种方法
        1.3.3 植物多倍体育种意义
        1.3.4 柑橘多倍体育种进展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意义
    2.2 研究内容
第3章 沙田柚宜昌橙杂种育性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物候期的观察
        3.2.2 花粉活力测定
        3.2.3 花粉量
        3.2.4 花粉原位萌发
        3.2.5 胚囊发育观察
        3.2.6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3.2.7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分析
        3.2.8 种子性状的观察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物候期的观察
        3.3.2 花粉活力测定
        3.3.3 花粉量
        3.3.4 花粉原位萌发分析
        3.3.5 胚囊发育观察
        3.3.6 减数分裂行为的观察
        3.3.7 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分析
        3.3.8 沙田柚宜昌橙杂种及其亲本种子性状分析
    3.4 讨论
        3.4.1 花粉育性
        3.4.2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与花粉育性、种子败育的关系
        3.4.3 减数分裂的基因组原位杂交
第4章 沙田柚宜昌橙杂种果实品质分析及有性后代的培育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沙田柚宜昌橙杂种果实品质分析
        4.2.2 杂交试验
        4.2.3 染色体数目的检测
        4.2.4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沙田柚宜昌橙杂种果实品质分析
        4.3.2 沙田柚宜昌橙杂种有性后代的培育
    4.4 讨论
        4.4.1 果实品质分析
        4.4.2 沙田柚宜昌橙杂种有性后代育种潜力
        4.4.3 柑橘基因组原位杂交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参研课题及发表论文
致谢

(2)热带作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橡胶树多倍体育种进展
二、咖啡多倍体育种进展
三、木薯多倍体育种进展
四、柑桔多倍体育种进展
五、香蕉多倍体育种进展
六、讨论
    (一)嵌合体、倍性恢复及解决办法
    (二)多倍体育种的方法选择

(3)普通小麦粒重QTL及多子房基因的定位和候选基因克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小麦基因组学研究
        1.1.1 普通小麦基因组的起源和进化
        1.1.2 普通小麦基因组的不对称性
    1.2 小麦粒型和粒重性状的研究进展
        1.2.1 小麦形成和进化过程中粒型和粒重性状的变异
        1.2.2 小麦粒型和粒重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1.2.3 小麦粒型和粒重性状的QTL定位
        1.2.4 小麦粒型和粒重基因的克隆
        1.2.5 小麦粒重的遗传改良
    1.3 多子房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1.3.1 水稻和高粱多子房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1.3.2 小麦多子房基因定位与克隆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第二章 小麦大粒突变体辐4185与亲本的SSR分子标记遗传差异分析及粒重QTL定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和田间种植
        2.1.2 性状测定方法
        2.1.3 DNA提取
        2.1.4 SSR标记分析
        2.1.5 数据整理与千粒重单标记分析
        2.1.6 标记开发与QTL定位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表型分析
        2.2.2 石4185与辐4185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2.2.3 石4185与辐4185的SSR分子标记遗传差异分析
        2.2.4 千粒重性状的单标记分析
        2.2.5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QTL定位
    2.3 讨论
        2.3.1 石4185与辐4185微卫星位点突变的频率、类型及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3.2 5DL染色体粒重QTL的环境稳定性
        2.3.3 辐4185的育种利用价值
第三章 普通小麦粒重主效QTL QTGW-3D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克隆和功能初步验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和田间种植
        3.1.2 性状测定方法
        3.1.3 DNA提取
        3.1.4 SSR标记分析
        3.1.5 数据整理与单标记分析
        3.1.6 标记开发与QTL定位
        3.1.7 总RNA提取、纯化及cDNA合成
        3.1.8 基因的克隆、时空表达模式和等位变异分析
        3.1.9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功能鉴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表型分析
        3.2.2 不同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2.3 单标记分析
        3.2.4 染色体遗传图谱的构建及QTL定位
        3.2.5 主效QTL区间内候选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3.2.6 TaWG1-3D基因的转拟南芥功能分析
        3.2.7 TaWG1-3D基因的等位变异分析
    3.3 讨论
        3.3.1 普通小麦3D染色体上存在一个同时控制多个性状的多效基因
        3.3.2 农大4332中TaWG1-3D基因可能为功能增强型变异
        3.3.3 农大4332中TaWG1-3D基因可能为稀有等位变异
        3.3.4 普通小麦中TaWG1-3D的3个部分同源基因存在明显的表达分化
第四章 小麦多子房基因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克隆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和田间种植
        4.1.2 性状考察及统计
        4.1.3 基因型分析
        4.1.4 标记开发及遗传图谱构建
        4.1.5 基因的克隆、基因组结构和表达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多子房性状的遗传分析
        4.2.2 SNP芯片分析及多子房基因初定位
        4.2.3 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多子房基因精细定位
        4.2.4 多子房基因定位区间内候选基因的克隆和初步的表达分析
    4.3 讨论
        4.3.1 粗山羊草基因组序列在图位克隆中的应用
        4.3.2 小麦显性多子房基因作用的分子机制初步分析
        4.3.3 小麦多子房基因的分子育种利用策略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5)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同源、异源四倍体的遗传特性及其倍性杂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多倍体及其研究意义
        1.1.1 多倍体概念
        1.1.2 多倍体研究的意义
    1.2 多倍体的生物学特性
        1.2.1 植株表型
        1.2.2 种子与结实率
        1.2.3 营养物质
        1.2.4 抗逆性
    1.3 多倍体的遗传变异研究
        1.3.1 同源多倍体的遗传规律
        1.3.2 异源多倍体的遗传规律
    1.4 多倍体的稳定性、适应性和可杂交性研究进展
        1.4.1 多倍体稳定性研究
        1.4.2 多倍体适应性研究
        1.4.3 多倍体可杂交性研究
        1.4.3.1 2xx4x的同源杂交研究
        1.4.3.2 2xx4x的异源杂交研究
    1.5 多倍体化用途
        1.5.1 创制作物新类型
        1.5.2 遗传与进化研究
        1.5.3 实现物种间基因渐渗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材料
    3.2 试验技术路线
        3.2.1 同源、异源四倍体的创制
        3.2.2 玉米同源、异源四倍体遗传特性研究
        3.2.3 玉米倍性间可杂交性研究
    3.3 试验方法
        3.3.1 田间材料管理及调查
        3.3.1.1 材料的种植
        3.3.1.2 性状调查
        3.3.2 细胞学鉴定
        3.3.2.1 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
        3.3.2.2 花粉育性调查
        3.3.3 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
        3.3.3.1 染色体制备(燃片)
        3.3.3.2 基因组DNA的提取
        3.3.3.3 标记探针
        3.3.3.4 基因组原位杂交及其检测
        3.3.4 可杂交性考察
        3.3.4.1 杂交结实性调查
        3.3.4.2 种子特性考察
4 结果与分析
    4.1 同源四倍体玉米遗传特性
        4.1.1 生物学特性
        4.1.2 遗传稳定性分析
    4.2 异源四倍体的创制与评价
        4.2.1 异源四倍体的创制
        4.2.2 植株表型鉴定
        4.2.3 染色体数目鉴定
        4.2.4 染色体组成分析
    4.3 异源四倍体后代群体评价
        4.3.1 异源四倍体AB9自交后代群体
        4.3.2 异源四倍体3-6群体
    4.4 玉米与四倍体材料倍性杂交可杂交性
        4.4.1 结实率
        4.4.2 杂交种籽粒发育程度
        4.4.3 百粒重及出苗率
        4.4.4 异源倍性杂交种的田间表现及染色体数目鉴定
        4.4.4.1 B73×3-6
        4.4.4.2 B73×AB9
5 讨论
    5.1 玉米多倍体与遗传稳定性
    5.2 玉米倍性杂交与染色体操作
    5.3 异源四倍体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5.3.1 创制丰富的遗传材料
        5.3.2 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遗传物质向玉米的渐渗
        5.3.3 选育四倍体玉米新品种
    5.4 下一步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6)无融合生殖在咖啡育种上的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无融合生殖
    1.1 无融合生殖的含义
    1.2 无融合生殖的类型
2 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
3 咖啡无融合生殖
    3.1 咖啡无融合生殖的研究
    3.2 咖啡无融合生殖的选育和鉴定
        3.2.1 咖啡无融合生殖的选育方法。
        3.2.2 咖啡无融合生殖的鉴定技术。
4 无融合生殖在咖啡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7)不同倍性萱草(Hemerocallis spp.&cvs.)杂交育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萱草育种研究进展
        1.1.1. 萱草育种历史
        1.1.2. 萱草育种目标
        1.1.3. 萱草育种方法
        1.1.4. 萱草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2. 不同倍性杂交研究进展
        1.2.1. 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
        1.2.2. 四倍体之间杂交
        1.2.3. 利用三倍体杂交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萱草杂交实验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二倍体萱草之间杂交结实率与种子萌发情况分析
        2.2.2. 二倍体和三倍体萱草杂交结实情况
        2.2.3. 二倍体和四倍体萱草杂交结实情况
        2.2.4. 三倍体萱草和四倍体萱草杂交结实情况
        2.2.5. 四倍体萱草之间杂交结实情况
    2.3. 结论与讨论
3. 不同倍性萱草杂交后代染色体鉴定及形态学观察
    3.1. 材料和方法
        3.1.1. 不同倍性萱草杂交后代染色体数目观察
        3.1.2. ‘四月花’בJulie Newmar’及其亲本核型分析
        3.1.3. 不同倍性萱草开花杂交后代形态学观察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倍性萱草杂交后代染色体数目观察结果
        3.2.2. ‘四月花’בJulie Newmar'及其亲本核型分析结果
        3.2.3. 不同倍性萱草杂交后代形态学观察结果
    3.3. 结论与讨论
4. 不同倍性萱草杂交障碍原因分析及克服
    4.1. 试验方法
        4.1.1. 杂交亲本花粉活力测定
        4.1.2. 四倍体萱草小孢子减数分裂观察
        4.1.3. 二、四倍体萱草杂交花粉在柱头上萌发观察
        4.1.4. 萱草×北黄花菜杂种胚发育的石蜡切片观察
        4.1.5. 萱草×北黄花菜杂种胚拯救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杂交亲本花粉活力测定结果与分析
        4.2.2. 四倍体萱草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结果与分析
        4.2.3. 二、四倍体萱草杂交花粉在柱头上萌发过程与分析
        4.2.4. 萱草×北黄花菜杂种胚发育的石蜡切片观察结果与分析
        4.2.5. 萱草×北黄花菜杂种胚拯救结果与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5. 萱草多倍体诱导
    5.1. 材料和方法
        5.1.1. 秋水仙素处理‘四月花’茎尖诱导多倍体
        5.1.2. 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萱草2n配子
        5.1.3. 秋水仙素处理加倍三倍体萱草杂交种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秋水仙素不同处理诱导‘四月花’形态及气孔变异率
        5.2.2. 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萱草2n配子结果与分析
        5.2.3. 经秋水仙素加倍后杂种幼苗形态及气孔变异率
    5.3. 结论与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Ⅰ
图版Ⅱ
图版Ⅶ
图版Ⅳ
图版Ⅴ
图版Ⅵ
图版Ⅶ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8)剪秋罗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剪秋罗的研究现状
    1.3 植物多倍体育种及其研究现状
        1.3.1 植物多倍体的类型
        1.3.2 多倍体植物的特征
        1.3.3 多倍体的形成
        1.3.4 植物多倍体研究现状
        1.3.5 植物多倍体育种的意义
        1.3.6 植物多倍体的应用
    1.4 多倍体的鉴定方法
        1.4.1 形态学鉴定法
        1.4.2 细胞学鉴定法
        1.4.3 流式细胞仪分析法
        1.4.4 分子生物水平鉴定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5.2 研究的基本思路
        1.5.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剪秋罗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观察
        2.2.2 处理剪秋罗花芽诱导多倍体
        2.2.3 剪秋罗种子萌发试验研究
        2.2.4 处理剪秋罗萌动种子诱导多倍体
        2.2.5 处理剪秋罗带芽茎段诱导多倍体
        2.2.6 剪秋罗多倍体的鉴定
        2.2.7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剪秋罗大、小胞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对应关系
    3.2 处理剪秋罗花芽诱导多倍体
        3.2.1 秋水仙碱注射法处理花芽
        3.2.2 秋水仙碱棉浸法处理花芽
        3.2.3 多倍体鉴定
        3.2.4 高温处理花芽
    3.3 剪秋罗种子萌发试验研究
    3.4 处理剪秋罗萌动种子诱导多倍体
        3.4.1 不同浓度下秋水仙碱诱变效果的比较
        3.4.2 多倍体鉴定
    3.5 处理剪秋罗带芽茎段诱导多倍体
4 讨论
    4.1 剪秋罗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对应关系
    4.2 秋水仙碱诱导剪秋罗花芽效果比较
    4.3 剪秋罗种子萌发方法的比较
    4.4 秋水仙碱处理剪秋罗种子诱导多倍体方法的比较
    4.5 剪秋罗多倍体鉴定方法的比较
5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柑橘花粉染色体加倍与越南柑橘三倍体育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越南农业生产经济区域与柑橘育种简介
        1.2.1 越南农业生产经济区域
        1.2.2 越南柑橘生产与分布区域
        1.2.3 越南柑橘品种简介
    1.3 越南、中国和国际研究进展
        1.3.1 柑橘无核机理的研究
        1.3.1.1 柑橘雄性不育
        1.3.1.2 柑橘胚囊异常发育
        1.3.1.3 柑橘自交不亲合
        1.3.1.4 柑橘胚中途败育
        1.3.1.5 外界因素的影响
        1.3.2 柑橘多倍体产生的基本方法
        1.3.2.1 芽变选种和实生选种
        1.3.2.2 物理和化学方法
        1.3.2.3 有性杂交
        1.3.2.4 转基因技术
        1.3.2.5 胚乳培养和愈伤组织培养
        1.3.2.6 原生质体融合
        1.3.2.7 幼胚拯救和未成熟种子培养
        1.3.2.8 未减数配子
        1.3.3 多倍体的鉴定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1.3.3.1 多倍体的鉴定
        1.3.3.2 多倍体育种应用
        1.3.4 果树未减数配子的研究
        1.3.4.1 2n配子的鉴定
        1.3.4.2 2n配子的发生机制
        1.3.4.3 2n配子形成的遗传学机制
        1.3.4.4 2n配子的遗传效应
        1.3.4.5 2n配子在果树育种上的作用
        1.3.4.6 2n花粉的分离纯化与诱导2n配子的方法
    1.4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思路
第二章:福泽柚和演柚的生物学特性和品质性状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1.3.1 树体调查
        2.1.3.2 开花物候期与花的形态观察
        2.1.3.3 果实品质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树体生长
        2.2.2 物候期
        2.2.3 花的形态特征与结果习性
        2.2.4 果实品质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福泽柚和演柚的花粉染色体加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2.1 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观察
        3.1.2.2 2n花粉产生的细胞学检测
        3.1.2.3 秋水仙素诱导2n花粉
        3.1.2.4 2n与1n花粉参与受精能力的比较
        3.1.2.5 2n花粉的应用效果及后代的鉴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3.2.2 2n花粉产生的细胞学机理
        3.2.3 秋水仙素诱导2n花粉
        3.2.3.1 处理适宜时期
        3.2.3.2 2n花粉发生频率的估测值
        3.2.3.3 2n花粉粒发生频率与染色力测定
        3.2.3.4 花芽存活情况
        3.2.3.5 自花授粉座果情况
        3.2.4 2n与1n花粉参与受精能力的比较
        3.2.4.1 不同倍性花粉形态及大小比较
        3.2.4.2 不同倍性花粉离体萌发动态比较
        3.2.4.3 不同倍性花粉的活体萌发及花粉管发育比较
        3.2.4.4 用2n花粉授粉杂交的效果
        3.2.5 多倍体的鉴定
        3.2.5.1 形态学鉴定
        3.2.5.2 气孔鉴定
        3.2.5.3 细胞学鉴定
    3.3 小结与讨论
        3.3.1 诱导时期和诱导方法的选择
        3.3.2 2n花粉产生的细胞学机理
        3.3.3 2n配子染色体加倍在果树育种上的利用展望
第四章:主要结论及展望
    4.1 主要工作及结论
    4.2 未来研究重点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详细摘要
ABSTRACT

(10)亚洲栽培稻/高秆野生稻杂种及异源多倍体的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部分 综述
    1.1 稻属植物物种资源的研究
        1.1.1 稻属种及染色体分类
        1.1.2 主要野生稻的分类
        1.1.3 普通栽培稻的分类
        1.1.4 稻属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利用
    1.2 植物多倍体的研究概况
        1.2.1 多倍体的形成途径
        1.2.1.1 自然方式发生
        1.2.1.2 人工诱导方式产生
        1.2.2 多倍体的特征
        1.2.2.1 表型的变化
        1.2.2.2 生长发育的变化
        1.2.2.3 种子和结实率的变化
        1.2.2.4 多倍体有机营养成份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
        1.2.2.5 多倍体植物抗逆性的变化
        1.2.2.6 育性的变化
        1.2.3 多倍体的应用
        1.2.3.1 应用于园艺学
        1.2.3.2 应用于获取生物量或营养器官的物种
        1.2.3.3 应用于筛选无融合生殖或早代稳定材料
        1.2.3.4 克服远缘杂交障碍和实现外源基因转移
        1.2.3.5 利用多倍体育成作物新类型
        1.2.3.6 利用多倍体增加抗虫和抗逆境能力
    1.3
        1.3.1 多倍体水稻的研究
        1.3.1.1 同源多倍体水稻
        1.3.1.2 异源多倍体水稻
    1.4 原位杂交
        1.4.1 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
        1.4.2 原位杂交技术的类型
        1.4.2.1 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1.4.2.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1.4.2.3 多彩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1.4.2.4 原位PCR
        1.4.3 探针的标记方法
        1.4.3.1 探针的放射性标记
        1.4.3.2 探针的非放射性标记
        1.4.4 探针的类型
        1.4.4.1 重复DNA序列作探针
        1.4.4.2 单拷贝或低拷贝DNA序列作探针
        1.4.4.3 利用基因组DNA作探针
    1.5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材料的获得方法及鉴定
        2.2.1 远缘杂交
        2.2.1.1 杂交前准备
        2.2.1.2 杂交过程
        2.2.2 胚挽救
        2.2.3 多倍体材料的获得
        2.2.3.1 愈伤组织的诱导
        2.2.3.2 秋水仙素加倍处理
        2.2.3.3 加倍后材料的再诱导
        2.2.3.4 愈伤组织的分化
        2.2.3.5 幼苗的生根
        2.2.3.6 小苗的移栽
        2.2.4 形态学鉴定
        2.2.5 根尖染色体的制片及观察
        2.2.5.1 染色体制片
        2.2.5.2 染色体观察
        2.2.6 GISH原位杂交
        2.2.6.1 染色体制片
        2.2.6.2 水稻基因组的DNA提取
        2.2.6.3 基因组原位杂交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3.1 异源多倍体水稻形态学鉴定
    3.2 异源多倍体水稻细胞学鉴定
    3.3 异源多倍体水稻GISH的鉴定
第四部分 讨论
    4.1 水稻育种中远缘杂交和多倍体结合利用的前景
    4.2 鉴定远缘杂种的主要方法
图版及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咖啡小粒种六倍体和中小粒杂种四倍体胚乳的组织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沙田柚宜昌橙杂种育性与有性后代的培育[D]. 杨星. 西南大学, 2017(02)
  • [2]热带作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J]. 孙长君,程志号,孙佩光,吴琼. 中国热带农业, 2016(02)
  • [3]普通小麦粒重QTL及多子房基因的定位和候选基因克隆[D]. 程雪姣.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5)
  • [4]咖啡育种研究现状和展望[A]. 李亚男,罗心平,程金焕,娄予强,熊贤坤. 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4
  • [5]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同源、异源四倍体的遗传特性及其倍性杂交研究[D]. 李毅.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6]无融合生殖在咖啡育种上的应用前景[J]. 王雪松,程金焕,李贵平,武瑞瑞,黄家雄,李亚男,何红艳,刘婷,李荣福. 安徽农业科学, 2012(35)
  • [7]不同倍性萱草(Hemerocallis spp.&cvs.)杂交育种研究[D]. 何琦.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9)
  • [8]剪秋罗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D]. 肖宁.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9)
  • [9]柑橘花粉染色体加倍与越南柑橘三倍体育种的研究[D]. 阮氏雪(NGUYEN THI TUYET).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4)
  • [10]亚洲栽培稻/高秆野生稻杂种及异源多倍体的鉴定[D]. 刘清华. 湖北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小粒咖啡和中小粒杂种的六倍体和四倍体胚乳组织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