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射在烟草秸秆废料制备活性炭中的应用

微波辐射在烟草秸秆废料制备活性炭中的应用

一、微波辐射在烟秆废料制造活性炭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少歌[1](2021)在《烟秆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废弃物具有来源丰富、可再生且回收成本低的特点,是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的生物资源。废弃烟秆富含大量有机质,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和应用广泛的工业原料,但目前废弃烟秆原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的回收利用方式存在高成本、多工序、长时间等缺点。对农业废弃烟秆进行合适的预处理,用于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领域,制备工艺简单且环保无污染,在废弃烟秆的回收、资源化利用及高值化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提升农业废弃资源的经济价值甚至在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均具有重要、长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烟秆纤维(TSF)纤维形态、纤维结构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熔融共混、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烟秆纤维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综合应用性能,对比了麦秸杆纤维与烟秆纤维对HDPE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TSF其化学成分与其他种类秸秆纤维相似;经测定,实验所用的TSF平均粒径为297.3μm:灰分含量为8.25%,水分含量为1.71%;TSF结晶度为57%,结晶尺寸为1.63 nm;此外,观察到TSF的热分解温度较低,不适于高温加工。(2)成功制备了TSF/HDPE复合材料,且烟秆纤维在一定添加量下TSF/H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相较于纯HDPE有所提升,但是提高了材料的吸水性,降低了材料的热稳定性。当TSF纤维添加量为30wt%时,TSF/HDPE复合材料(TP)的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29.3MPa,相较于HDPE提高了19%,且吸水率仍保持较低水平,综合性能最优。(3)纤维的FTIR和SEM结果证明,KH550和钛酸酯偶联剂处理的TSF均改性成功。实验结果表明,界面改性剂加入后TSF与HDPE的界面结合变得紧密,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和吸水率有所降低,但热稳定性能变化不大。实验中界面改性剂添加后均能提高T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当添加2wt%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的复合材料拉伸和弯曲强度分别比TP复合材料提升了72%、38%,且耐水性最好,增强效果最为显着。(4)对比了同种目数TSF与麦秸杆纤维(WSF)的纤维形态及特性,两种纤维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TSF粒径大于WSF。此外对比相同添加量的TSF及WSF对HDPE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T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耐水性及热稳定性均高于WSF/HDPE(WP)复合材料。

贺自帅[2](2021)在《烟杆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磷的吸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市政剩余污泥为主要原料,添加30%烟杆为增碳剂,Zn Cl2为活化剂,采用常规加热法和微波加热法制备烟杆污泥活性炭。首先对常规加热和微波加热下烟杆污泥活性炭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明确了在两种加热方法下烟杆污泥活性炭的最佳制备参数,通过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能谱分析(EDS)、N2吸附脱附实验对两种烟杆污泥活性炭进行表征,采用静态试验法,考察在不同的溶液温度、吸附时间、p H和投加量条件下,两种烟杆污泥活性炭对磷的吸附性能,并对吸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为污水中磷的去除提供理论参考。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并综合实验目的,以碘吸附值为评价指标,对常规加热和微波加热下烟杆污泥活性炭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制备参数为:(1)常规加热条件下为:烟杆添加比例30%,活化温度550℃,活化时间30min,Zn Cl2浓度4mol/L,固液比1:2.5,此时烟杆污泥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536.3mg/g。(2)微波加热条件下为:烟杆添加比例30%,辐射功率700W,辐射时间5min,Zn Cl2浓度3mol/L,固液比1:2.5,此时烟杆污泥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509.6mg/g。比表面积分析表明加入烟杆能够明显增加产品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其中常规加热下烟杆污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446.6m2/g,是污泥活性炭比表面积的1.6倍,微孔体积为0.179cm3/g。微波加热下烟杆污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415.9m2/g,是微波污泥活性炭比表面积的1.53倍,微孔体积为0.165 cm3/g,且微波烟杆污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略低常规烟杆污泥活性炭。Boehm滴定分析表明:常规烟杆污泥活性炭的酸性官能团含量为1.76mmol/g高于微波烟杆污泥活性炭的1.68mmol/g,而碱性官能团含量为0.67mmol/g,低于微波烟杆污泥活性炭的含量0.78mmol/g。磷的吸附实验表明:在磷浓度为2mg/L时,微波烟杆污泥活性炭对磷的吸附量和去除率分别为0.32mg/g和81%,高于常规烟杆污泥活性炭的0.27mg/g和65%。两种烟杆污泥活性炭对磷的吸附更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以离子交换吸附为主,颗粒内扩散过程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吸附速率还受到外扩散(如表面吸附、液膜扩散)的控制。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两种烟杆污泥活性炭对磷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吸热自发的过程,升高温度有利于磷的吸附。

崔纪成,杨瑛[3](2016)在《活性炭制备技术发展现状的研究》文中提出活性炭以其较强的吸附能力、较高的力学强度、稳定的化学性能,以及通过一定技术可以进行再生利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等领域。从活性炭的制备原料选择和不同的制备工艺两方面入手,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活性炭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历程,展望了我国活性炭技术的发展。

王晶晶[4](2016)在《制取活性炭的生物质焦介电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微波加热技术凭借其高效性、均匀性、选择性等优点,在制备活性炭的应用领域中引起广泛关注。然而热失控现象在微波加热过程中时有发生,即由于物料吸收微波能力强导致温度迅速升高烧毁反应物,这就降低了微波利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物料在制取活性炭过程中吸收微波多少由它的介电特性决定,介电特性又与其结构和成分相关,结构和成分又会因炭化、活化过程中温度、原料以及所用活化剂的不同发生变化,致使介电特性也在此过程中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为将微波加热技术正确有效地应用于制备活性炭、避免热失控现象,研究该过程中的介电特性变化至关重要。论文以玉米芯、椰壳、烟煤为实验原料,经炭化制得300900℃温度区间内的焦样,然后加入不同活化剂(KOH、ZnCl2)在不同温度下(玉米芯、椰壳:800℃、900℃;烟煤:700℃、900℃)活化制备得到活性炭样品。运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这些样品在218GHz范围内的介电特性进行研究,并运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BET比表面积测试法等表征方法分析生物质焦在上述处理过程中的结构演变,从微观方面探究不同因素对生物质焦介电特性的影响机理。对原料炭化研究表明,介电特性参数(复介电常数实部、虚部、损耗正切值)随炭化温度升高逐渐增大。(1)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当炭化温度升高时,生物质焦内部碳微晶的晶面层间距逐渐减小,晶体堆积高度逐渐增大,微晶结构总体上向有序化方向发展,使得其介电特性增大。(2)FT-IR分析发现,随温度升高,生物质焦芳香化程度增加,结构有序化程度提高,导致其介电特性增强。(3)三种材料经较低温300℃、500℃炭化后介电特性参数均较小。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在700℃时,玉米芯和椰壳生物质原料的介电特性参数开始增大,烟煤在900℃时出现增幅。活化研究表明,随活化温度升高,各种原料所制活性炭的介电特性均呈现增大趋势。(1)实验得出孔隙结构对介电特性的影响规律:经800℃、900℃分别活化后的玉米芯、椰壳活性炭以及经900℃活化后的烟煤活性炭的介电特性均小于同种原料对应温度下的炭化样,而比表面积却较炭化料大。由此得到结论,活性炭孔隙结构越发达,介电特性越弱。(2)研究KOH、ZnCl2两种活化剂对活性炭介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者所制活性炭介电特性均小于后者,但比表面积及吸附量却呈现相反规律,因此得到结论碱金属K在丰富孔隙结构的同时对活性炭介电特性有抑制作用。

吴福芳,沈晓宝,谭兰兰,徐华杰,胡小娟,戴亚,盛良全[5](2015)在《烟草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烟草生产大国,烟草秸秆资源丰富,种类多,但利用率低。对烟草秸秆,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焚烧和丢弃。烟草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促进烟草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开发和利用烟草秸秆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其关键是开发新技术。本文着重从国内外烟草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进行阐述,在归纳与总结基础上提出烟草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张武金[6](2015)在《双立轴烟秆切割机构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南方的烟叶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烟叶收获后剩下了大量的烟秆需要处理,传统的人工收割,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切割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南方烟叶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的现状,所以为了减轻烟农的劳动强度和实现南方烟草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本文设计了一种和烟秆拔秆机配套使用的双立轴烟秆切割机构,并对该切割机构进行了加工以及田间的试验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1)对烟秆进行了高度和直径的测量。对烟秆的高度测量结果得出,烟秆高度的平均值为1269mm。对烟秆的直径测量结果得出,烟秆的基部直径的平均值为29.84mm,烟秆的中部直径的平均值为23.58mm,烟秆上部的平均值为17.98mm。(2)对烟秆进行了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烟秆的最大压溃值为1046.73N,最小压溃值308.6N,平均压伤力值为1976.816N,平均压溃值为651.57N。在对烟秆进行输送的过程中,夹持机构所施加的压力要小于烟秆的压伤力,才能保证烟秆在夹持输送过程中不被压坏,实现烟秆的正常夹持输送。(3)对烟秆进行了切割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切割方式、切割刀片的类型、切割速度、烟秆的直径对切割力有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烟秆直径为16.5mm,切割刀片的类型为锯齿形,切割方式为滑切,切割速度为300mm/s时,所需要的切割力最小。(4)根据烟秆的物理特性以及需要达到的作业效果,对烟秆切割机构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和理论和仿真分析。机构设计包括烟秆夹持输送机构、回送机构、切割刀、切割轴以及传动机构等,对切割机构进行力学和仿真分析表明所设计的切割机构满足实际的切割要求。(5)以烟秆的切断率和切割功耗做为切割机构的性能评价指标,进行了田间试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切割转速为300 r/min,主从切割刀片径向的重叠量为15 mm,装置的前进速度为0.6 m/s时,能够达到切割功耗最低,切断率最高的试验效果。(6)通过对单因素试验、多因素正交试验、回归优化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得出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相吻合,表明试验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刘超,翟欣,许自成,陈雪,杨双剑[7](2013)在《关于烟秆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利用烟秆制备活性炭、提取化学原料、造板、造纸、生产生物质燃料、生产肥料与基质共6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烟秆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烟秆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幸让新[8](2010)在《新疆薄皮核桃壳活性炭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新疆薄皮核桃壳为原料,分别采用微波-氯化锌活化和微波-磷酸活化两种方法制备薄皮核桃壳活性炭,首先探讨了影响活性炭得率、亚甲基蓝值和碘吸附值的各种制备条件,然后通过响应面实验确定了制备核桃壳活性炭的最佳工艺参数,经孔隙分布和孔径分析,得到以微孔为主的薄皮核桃壳活性炭;最后对制备出的薄皮核桃壳活性炭进行了苹果汁吸附效果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微波-氯化锌活化法制备薄皮核桃壳活性炭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干燥温度、干燥时间、氯化锌浓度、料液比,超声波浸渍时间,微波火力,辐射时间等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然后选取重要因素氯化锌浓度、料液比、微波火力和辐射时间,以亚甲基蓝值为响应值,进行了响应面实验,得到微波-氯化锌活化法制备薄皮核桃壳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氯化锌浓度53%,微波火力中高火,辐射时间19min,料液比1:9进行活性炭制备,此时亚甲基蓝值可达11.36 mL/0.1g,与理论预测值基本吻合,该值比未优化工艺提高了1.23倍。孔隙分布和孔径分析表明,此法制备所得的活性炭主要以中微孔为主,其BET比表面积SBET为2155m2/g。(2)微波-磷酸活化法制备薄皮核桃壳活性炭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磷酸浓度、料液比,超声波浸渍时间,微波火力,辐射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然后选取重要因素磷酸浓度、料液比、微波火力和辐射时间,以亚甲基蓝值为响应值,进行了响应面实验,得到微波-磷酸活化法制备薄皮核桃壳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浓度44%,微波火力中火,辐射时间18min,料液比1:7进行活性炭制备,此时亚甲基蓝值可达10.12 mL/O.lg,与理论预测值基本吻合,该值比未优化工艺提高了1.08倍。孔隙分布和孔径分析表明,此法制备所得的活性炭主要以中孔为主,其BET比表面积SBET为648m2/g。(3)薄皮核桃壳活性炭对苹果汁的吸附效果利用氯化锌法制备的活性炭对苹果汁进行吸附脱色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用量为2%、脱色时间为70min、脱色温度为50℃。

杨坤彬[9](2010)在《物理活化法制备椰壳基活性炭及其孔结构演变》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是资源、能源危机的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是环境的不断恶化,这些都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活性炭的制备研究中主要以生物质资源和煤等为原料制备活性炭。而生物质资源具有成本低、可再生的特点,通过炭化和活化制备出具有发达孔隙结构的活性炭产品,提高其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椰壳为原料进行活性炭的制备研究,考察了两种加热方式以及不同活化剂在两种工艺路线下制备椰壳基活性炭,分析了加热方式和活化剂种类对活性炭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实现对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其符合节能、环保、高效的社会要求。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椰壳的炭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对物料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和动力学分析,探讨了热解机制,得到了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热解特性和得率均有影响:通过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椰壳的活化能呈“N”形变化,反映了椰壳在热解过程中不同阶段反应性能的变化规律。系统考察了炭化温度对椰壳炭化料得率及其性质的影响,分析了炭化料孔结构、微晶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揭示了物料的炭化过程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炭化料的得率不断降低,而比表面积、总孔容、微孔容增加,平均孔径减小,微孔孔径分布向较小孔径方向移动。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炭化料中石墨微晶数增加,微晶中石墨烯片层堆积厚度Lc、微晶直径La、石墨片层数增加,石墨微晶平均层间距d002减小,使其微晶中层与层之间的排列更趋于规整、有序。含氧官能团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采用不同加热方式和活化剂,考察了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得率及其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活性炭产品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探讨了在不同加热方式及活化剂下活性炭孔结构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水蒸气或C02进行活化,微波加热均可缩短约50%的活化时间和降低100~150℃的活化温度。微波加热所制备的活性炭有更高的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微孔容积;在相似得率下,微波加热制备的活性炭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在相似比表面积下,微波加热制备的活性炭有更高的得率。以水蒸气为活化气体时,无论是常规加热还是微波加热,其活化过程均为一个开孔和扩孔同时发生的过程;以CO2为活化剂时,在常规加热条件下,其活化过程为先开孔后扩孔的过程;在微波加热条件下时,其活化过程与常规加热不同,则为一个开孔和扩孔同时发生的过程。微波加热所制备活性炭的含氧官能团减少。采用一步法制备活性炭研究,分析了加热方式及活化剂对活性炭产品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制备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比常规加热的高,CO2活化制备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比水蒸气的高。一步活化法具有所需活化时间较短,活化温度较低,得率较高的优点。通过系统研究不同炭化温度的炭化料对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采用高温炭化和微波加热活化工艺,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降低了活化时间,提高了活性炭的得率,并分析了样品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结果表明,炭化温度对活性炭的孔结构及其得率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活化时间的延长,不同炭化温度的炭化料所制备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微孔容积均增加,且得率不断降低。高炭化温度的炭化料所制备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微孔容积比低炭化温度的高,且得率也较低炭化温度的高。在微波加热条件下,使用水蒸气、CO2及其它们的混合气体为活化剂,能够制备出具有比表面积大于2000m2/g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活化时间大大缩短,且得率较高。CO2活化能够制备出具有最大比表面积的活性炭,且有更为一致的孔径分布。所制备的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与活化剂种类无关,而与炭化料的性质有关。总之,本论文考察了加热方式以及活化剂种类在两种工艺路线(两步法和一步法)下制备椰壳基活性炭,分析了不同加热方式和活化剂种类对活性炭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对炭化温度对炭化料和活性炭影响的系统研究,采用微波加热,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产品,极大的缩短了活化时间,提高了产品的得率,实现了节能降耗,为物理法在短时间内制备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提供了一条新的工艺路线。

夏洪应[10](2009)在《微波加热典型物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及演变机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源、能源危机日益突出,固体废物的数量急剧增长,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我国固废资源的现状,结合微波加热的突出优势,提出以以硬木质材料核桃壳、软木质材料紫茎泽兰和工业高分子废物固化酚醛树脂三种典型物料为原料,进行微波加热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High surface area acitvated carbon,简称HSAAC)的研究。分析了物料的热解过程,着重研究了炭化温度对炭化、活化的影响,探索了微波加热法的优化工艺和孔结构调控机制。利用热重分析对核桃壳、紫茎泽兰和固化酚醛树脂三种物料的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物料的热解特性,探讨了热解机制得到了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热解得率有显着影响,确定三种物料的炭化升温速率均为10℃/min.桃壳、紫茎泽兰和固化酚醛树脂的热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主要热解阶段的动力学过程均受扩散控制。系统考察了炭化温度对三种物料炭化过程的影响,表征分析了炭化产品孔结构、微晶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发现炭化温度对炭化产品的结构和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炭化温度升高,炭化得率不断降低,炭化料的含氧官能团、非炭成分等逐步减少,炭网构造逐步扩展,形成较大的网格结构。堆积厚度Lc、微晶直径La、石墨片层数增加,石墨化程度增大,有序化程度降低,但仍难于石墨化。‘炭化料的比表面积、总孔体积以及微孔含量先增加后减小,中大孔则一直增加,孔径分布向先小后大的方向移动。系统研究了炭化温度对微波加热氢氧化钾活化过程的影响,发现炭化温度对活化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探索了活化过程中孔结构、微晶结构、表面化学性质和表面形貌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核桃壳、紫茎泽兰和固化酚醛树脂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最适宜的炭化温度,为HSAAC的制备找到共性规律和实践依据。活化过程中表面基团减少,部分基团的红外特征峰弱化,出现不同程度的飘移;堵塞孔道的焦油等颗粒物被除去,表面由粗糙变得更加光滑,孔隙更为发达;石墨微晶被破坏,有序化程度降低,无序化程度增加的过程,其石墨片层数明显减少,微晶直径La显着增加,形成具有典型乱层特征的活性炭。活性炭产品的孔隙发达程度急剧增加,HSAAC以微孔为主,中大孔较为丰富,孔径分布较为集中,为固体废物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示范系统研究了微波功率、加热时间、碱炭比以及炭化料粒度等主要影响因素对微波加热氢氧化钾活化法制备HSAAC的影响规律,表征了样品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在微波功率为700W,炭化料粒度大于100目,碱炭比为3-4,加热时间为15-25 min,可制备得到比表面积分别达到4333、4227、4269m2/g的核桃壳、紫茎泽兰和固化酚醛树脂基HSAAC,碘吸附值分别可达2531、2255和2384mg/g,达到双电层电容器专用活性炭的标准(LY/T 1617-2004)的指标要求。与常规加热方式相比,加热时间缩短了72%以上,显着提高了活性炭的性能,实现了节能降耗。综上所述,本论文提出了微波加热三种典型含炭固体废物资源化制备HSAAC,找到了HSAAC制备的关键因素,实现了目前文献报道中比表面积最大的HSAAC的成功制备,为含炭固体废物资源化提供了示范。利用论文提出的工艺制备HSAAC,提高了产品质量,缩短了加热时间,降低了能耗,对缓解资源紧张,实现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二、微波辐射在烟秆废料制造活性炭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波辐射在烟秆废料制造活性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烟秆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植物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1.3 植物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的研究现状
        1.3.1 植物纤维改性处理
        1.3.2 添加界面改性剂
    1.4 烟草回收利用现状
    1.5 研究意义、内容及创新之处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烟秆纤维的形态及结构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3 烟秆纤维测试与表征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烟秆纤维粒径分析
        2.4.2 烟秆纤维灰分、水分含量测定
        2.4.3 烟秆纤维红外光谱测试(FTIR)分析
        2.4.4 烟秆纤维SEM分析
        2.4.5 烟秆纤维热稳定性能分析
        2.4.6 烟秆纤维XRD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TSF添加量对TSF/HDPE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性能测试与表征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添加不同含量TSF的 TSF/HDPE复合材料的 SEM表征
        3.4.2 TSF含量对TSF/HD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4.3 TSF含量对TSF/HDPE复合材料热学性能的影响
        3.4.4 TSF含量对TSF/HDPE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的影响
        3.4.5 TSF含量对TSF/HDPE复合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界面改性剂种类和用量对TSF/HDPE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3 性能测试与表征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不同类型偶联剂处理前后TSF的 FTIR表征
        4.4.2 不同类型偶联剂处理前后TSF的表面微观形貌表征
        4.4.3 添加不同界面改性剂前后的 TSF/HDPE复合材料的 SEM表征
        4.4.4 界面改性剂种类和用量对TSF/HD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4.5 界面改性剂种类对TSF/HDPE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4.4.6 界面改性剂种类对TSF/HDPE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的影响
        4.4.7 界面改性剂种类对TSF/HDPE复合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烟秆/麦秸杆增强HDPE复合材料性能对比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 实验方法
    5.3 TSF/HDPE复合材料分析测试与表征
    5.4 结果与讨论
        5.4.1 TSF及 WSF的粒径分析
        5.4.2 TSF及 WSF的红外分析
        5.4.3 TP及 WP复合材料的SEM表征
        5.4.4 TP及W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5.4.5 TP及WP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对比研究
        5.4.6 TP及WP复合材料的吸水性能对比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烟杆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磷的吸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污泥产生概况
        1.1.2 污泥的性质和主要成分
        1.1.3 污泥对环境的影响
    1.2 污泥传统处置方法
        1.2.1 焚烧处置
        1.2.2 卫生填埋处置
        1.2.3 土地利用
    1.3 污泥资源化利用现状
        1.3.1 建材利用
        1.3.2 污泥堆肥
        1.3.3 污泥提取蛋白质
        1.3.4 污泥热解制油
        1.3.5 污泥其他资源化利用途径
        1.3.6 污泥制备活性炭
    1.4 污泥制备活性炭的研究进展
        1.4.1 直接炭化法
        1.4.2 物理活化法
        1.4.3 化学活化法
    1.5 污泥活性炭的吸附研究进展
        1.5.1 污泥活性炭对无机污染物的吸附
        1.5.2 污泥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1.5.3 污泥活性炭在废气治理中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原料、器材与药品
        2.1.1 实验药品与器材
        2.1.2 实验原料
    2.2 污泥的性质测定
        2.2.1 污泥含水率测定
        2.2.2 污泥有机质含量和灰分的测定
        2.2.3 污泥的热重分析
        2.2.4 污泥pH的测定
    2.3 烟杆污泥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2.4 烟杆污泥活性炭的表征
        2.4.1 扫描电镜分析(SEM)
        2.4.2 能谱分析(EDS)
        2.4.3 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测定(BET)
        2.4.4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2.4.5 X-射线衍射分析
        2.4.6 碘吸附值的测定
        2.4.7 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含量测定
    2.5 吸附实验方法
        2.5.1 模拟含磷废水的配置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2.5.2 烟杆污泥活性炭对磷的吸附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常规加热法制备烟杆污泥活性炭的工艺优化
    3.1 引言
    3.2 原料的基本性质
    3.3 烟杆污泥活性炭制备最佳工艺参数研究
        3.3.1 活化剂的筛选
        3.3.2 烟杆污泥活性炭制备的正交实验
    3.4 常规加热下制备条件对烟杆污泥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3.4.1 烟杆添加比例对烟杆污泥活性炭的影响
        3.4.2 活化温度对烟杆污泥活性炭的影响
        3.4.3 活化剂浓度对烟杆污泥活性炭的影响
        3.4.4 活化时间对烟杆污泥活性炭的影响
        3.4.5 固液比对烟杆污泥活性炭的影响
    3.5 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烟杆污泥活性炭表征
        3.5.1 扫描电镜(SEM)分析
        3.5.2 能谱(EDS)分析
        3.5.3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定(BET)分析
        3.5.4 X-射线衍射(XRD)分析
    3.6 烟杆污泥活性炭和污泥活性炭对磷的吸附效果的比较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波加热法制备烟杆污泥活性炭的工艺优化
    4.1 引言
    4.2 微波烟杆污泥活性炭的制备
    4.3 微波烟杆污泥活性炭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
    4.4 微波加热下制备条件对烟杆污泥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4.4.1 烟杆添加比例对碘吸附值的影响
        4.4.2 微波辐射功率对碘吸附值的影响
        4.4.3 微波辐射时间对碘吸附的影响
        4.4.4 活化剂浓度对碘吸附值的影响
        4.4.5 固液比对碘吸附值的影响
    4.5 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烟杆污泥活性炭的表征
        4.5.1 扫描电镜(SEM)分析
        4.5.2 能谱(EDS)分析
        4.5.3 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测定(BET)分析
        4.5.4 X-射线衍射(XRD)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两种加热方法制备出的烟杆污泥活性炭性质对比
    5.1 两种烟杆污泥活性炭的物理结构对比
        5.1.1 表面形貌分析
        5.1.2 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分析
        5.1.3 表面官能团分析
    5.2 吸附时间和溶液初始浓度对磷吸附效果的影响
    5.3 烟杆污泥活性炭投加量对磷吸附效果的影响
    5.4 溶液PH对磷吸附效果的影响
    5.5 温度对磷吸附效果的影响
    5.6 吸附动力学
    5.7 吸附等温线
    5.8 吸附热力学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3)活性炭制备技术发展现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活性炭的结构特点
2 活性炭制备原料
    2.1 农林剩余物
        2.1.1 果壳或果核类
        2.1.2 草谷类植物茎秆
    2.2 竹类资源
    2.3 矿物质
3 活性炭制备
    3.1 炭化
    3.2 活化
        3.2.1 物理活化法
        3.2.2 化学活化法
4 结束语

(4)制取活性炭的生物质焦介电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炭化过程中生物质焦的介电特性及其结构变化
        1.2.2 活化过程中生物质焦的结构变化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课题主要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实验系统和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和生物质焦的制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生物质焦制备实验系统
        2.1.3 生物质焦制备实验条件
    2.2 生物质焦介电常数测量系统
        2.2.1 介电常数测量原理
        2.2.2 介电常数测试系统
    2.3 生物质焦结构的表征
        2.3.1 晶相结构的表征
        2.3.2 表面官能团的表征
        2.3.3 孔隙结构的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炭化过程中生物质焦介电特性研究
    3.1 炭化温度对生物质焦介电特性及其结构的影响
        3.1.1 炭化温度对生物质焦介电特性的影响
        3.1.2 炭化温度对生物质焦结构的影响
    3.2 原料种类对生物质焦介电特性及其结构的影响
        3.2.1 不同原料所制生物质焦介电特性对比
        3.2.2 不同原料所制生物质焦结构对比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活化过程中生物质焦介电特性研究
    4.1 活化温度对生物质焦介电特性及其结构的影响
        4.1.1 活化温度对生物质焦介电特性的影响
        4.1.2 活化温度对生物质焦结构的影响
    4.2 活化剂对生物质焦介电特性及其结构的影响
        4.2.1 不同活化剂活化的生物质焦介电特性对比
        4.2.2 不同活化剂活化的生物质焦结构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烟草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烟草秸秆制备堆肥还田技术
2 烟草秸秆的能源化技术
3 烟草秸秆制备活性炭与生物炭
4 烟草秸秆的工业应用
    4. 1 烟草秸秆用作建筑装饰材料
    4. 2 烟草秸秆用作造纸
    4. 3 烟草秸秆用作培养基质
5 烟草秸秆提取天然产物
6 综合分析及展望

(6)双立轴烟秆切割机构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问题提出的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切割理论的研究进展
        2.2 国外切割机械研究现状
        2.3 国内切割机械研究现状
    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4 技术路线
    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烟秆特性试验研究
    1 烟秆的物理特性试验
        1.1 试验目的
        1.2 试验材料和仪器
        1.2.1 试验材料
        1.2.2 试验仪器
        1.3 试验方法
        1.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 烟秆压缩试验研究
        2.1 试验目的
        2.2 试验材料及设备
        2.3 试件制作
        2.4 试验原理及方法
        2.5 试验结果与分析
    3 烟秆剪切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材料及设备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设备
        3.3 试件制作
        3.4 试验因素的选择
        3.5 单因素试验
        3.5.1 试验方法
        3.5.2 结果与分析
        3.5.2.1 切割刀片的类型对切割力和功耗的影响
        3.5.2.2 研究切割方式对切割力和功耗影响
        3.5.2.3 切割速度对切割力和功耗的影响
        3.5.2.4 烟秆直径对切割力和功耗的影响
        3.6 多因素正交试验
        3.6.1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切割机构的结构设计
    1 烟秆切割机构总体结构的设计
        1.1 设计原则
        1.2 总体机构方案确定
        1.3 工作原理
    2 烟秆切割刀片和轴的设计
        2.1 烟秆切割刀的设计
        2.2 烟秆切割轴的设计
    3 夹持输送机构的设计
        3.1 夹持机构设计
        3.2 间隙调节机构设计
    4 回送机构的设计
    5 传动方案的设计
    6 切割机构功率消耗计算
    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切割机构的理论分析
    1 切割刀片的运动学分析
    2 切割刀片的仿真分析
        2.1 ANSYS workbench的简介
        2.2 切割刀片模型的建立
        2.3 网格的划分
        2.4 约束和加载
        2.5 切割刀片的结果分析
    3 机构动力学分析
        3.1 夹持机构动力学分析
    4 链传动的受力分析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田间试验
    1 试验目的
    2 试验样机和仪器
    3 试验条件
    4 前期试验
        4.1 试验中存在的问题
        4.1.1 拔秆机构与切割机构衔接不畅
        4.1.2 烟秆喂入夹持机构的成功率不高
        4.1.3 烟秆回弹机构回弹力不够
        4.2 改进方案
        4.2.1 调整夹持机构和拔秆机构之间的距离
        4.2.2 调节螺母和更换压缩弹簧
        4.2.3 更换弹性材料
    5 试验因素的选择
    6 单因素试验
        6.1 试验方法
        6.2 切割转速对功耗和切断率的影响
        6.3 装置前进速度对功耗和切断率的影响
        6.4 主从切割刀片的径向重叠量对功耗和切断率的影响
    7 正交试验和结果分析
        7.1 正交试验设计
        7.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8 切割参数的优化
        8.1 建立回归模型
        8.2 优化设计
    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关于烟秆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利用烟秆制备活性炭
2 利用烟秆提取化学原料
    2.1 提取低聚木糖
    2.2 提取果胶
3 利用烟秆造板
    3.1 刨花板
    3.2 纤维板
4 利用烟秆制浆造纸
5 利用烟秆生产生物质燃料
6 利用烟秆生产肥料和基质
    6.1 烟秆堆肥化处理
    6.2 以烟秆制备培养基质
7 展望

(8)新疆薄皮核桃壳活性炭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活性炭概述
        1.2.1 活性炭性质
        1.2.2 活性炭的品种
        1.2.3 制备活性炭的传统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1.2.4 微波辐射法制备活性炭技术研究进展
        1.2.5 活性炭的应用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微波—氯化锌活化制备薄皮核桃壳活性炭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原料
        2.1.2 试验仪器及试验试剂
        2.1.3 薄皮核桃壳活性炭的制备
        2.1.4 测试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单因素实验
        2.2.2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2.2.3 N2吸附-解附等温线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波—磷酸活化制备薄皮核桃壳活性炭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原料
        3.1.2 试验仪器及试验试剂
        3.1.3 薄皮核桃壳活性炭的制备
        3.1.4 分析测试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单因素实验
        3.2.2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试验结果
        3.2.3 N2吸附-解附实验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核桃壳活性炭在果汁加工中的应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原料
        4.1.2 试验仪器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单因素对苹果汁脱色的影响
        4.2.2 正交设计实验对苹果汁脱色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物理活化法制备椰壳基活性炭及其孔结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椰壳的综合利用现状
    1.2 活性炭制备研究现状
        1.2.1 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1.2.2 活性炭孔结构控制
        1.2.2.1 物理两步活化法
        1.2.2.2 物理一步活化法
        1.2.3 微波加热在活性炭制备中的应用
    1.3 本论文提出的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主要实验设备
    2.2 活性炭的制备工艺
        2.2.1 两步物理活化法制备工艺
        2.2.2 一步物理活化法制备工艺
    2.3 炭材料表征分析
        2.3.1 热重分析
        2.3.2 孔结构分析
        2.3.3 FTIR分析
        2.3.4 XRD分析
        2.3.5 SEM分析
        2.3.6 得率计算
第三章 椰壳炭化过程及其动力学研究
    3.1 前言
    3.2 椰壳热解特性分析
        3.2.1 椰壳的失重曲线
        3.2.2 升温速率的影响
    3.3 热解动力学分析
        3.3.1 热解动力学模型
        3.3.2 热解动力学
    3.4 炭化温度对炭化料得率及其性能的影响
        3.4.1 炭化温度对炭化料得率的影响
        3.4.2 炭化温度对炭化料孔结构的影响
        3.4.3 炭化温度对炭化料微晶结构的影响
        3.4.4 炭化温度对炭化料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
        3.4.5 炭化温度对炭化料表面形貌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加热方式以及活化剂对两步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原料
    4.3 水蒸气活化制备活性炭的影响
        4.3.1 活化温度的影响
        4.3.2 活化时间的影响
    4.4 二氧化碳活化制备活性炭的影响
        4.4.1 活化温度的影响
        4.4.2 活化时间的影响
    4.5 加热方式对活性炭孔结构形成的影响
    4.6 加热方式对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
    4.7 FTIR分析
    4.8 SEM分析
    4.9 小结
第五章 一步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原料
    5.3 常规加热CO_2一步活化法制备活性炭
        5.3.1 活化温度的影响
        5.3.2 CO_2流量的影响
        5.3.3 升温速率的影响
        5.3.4 活化时间的影响
    5.4 常规加热水蒸气活化一步法制备活性炭
        5.4.1 对得率的影响
        5.4.2 吸附等温线分析
        5.4.3 孔结构分析
        5.4.4 孔径分布分析
    5.5 微波加热CO_2一步活化法制备活性炭
        5.5.1 对得率的影响
        5.5.2 吸附等温线分析
        5.5.3 孔结构分析
        5.5.4 孔径分布分析
    5.6 不同加热方式对活性炭影响
    5.7 FTIR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物理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3 不同炭化温度对所制备活性炭的影响
        6.3.1 对得率的影响
        6.3.2 吸附等温线分析
        6.3.3 孔结构分析
        6.3.4 孔径分布分析
    6.4 微波加热物理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6.4.1 对得率的影响
        6.4.2 吸附等温线分析
        6.4.3 孔结构分析
        6.4.4 孔径分布分析
        6.4.5 不同活化剂对活性炭的影响
    6.5 FTIR分析
    6.6 本章小节
第七章 结论及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微波加热典型物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及演变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应用
        1.1.1 燃料气体的吸附储存
        1.1.2 双电层电容器的制备
        1.1.3 催化剂及载体的制备
        1.1.4 金属离子的吸附
        1.1.5 有机溶剂的吸附
    1.2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1.2.1 物理活化法
        1.2.2 化学活化法
        1.2.3 物理-化学联合活化法
    1.3 微波加热在活性炭制备中的应用
    1.4 本论文提出的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2.2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工艺
    2.3 材料表征分析
        2.3.1 热重分析
        2.3.2 孔结构分析
        2.3.3 表面化学性质分析
        2.3.4 微晶结构分析
        2.3.5 表面形貌分析
        2.3.6 碘吸附值测定
        2.3.7 得率计算
第三章 原料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
    3.1 热解特性分析
        3.1.1 热解过程分析
        3.1.2 升温速率对热解得率的影响
    3.2 热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3 热解动力学分析
        3.3.1 核桃壳热解动力学
        3.3.2 紫茎泽兰热解动力学
        3.3.3 固化酚醛树脂热解动力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炭化温度对炭化过程的影响
    4.1 炭化温度对孔结构的影响
        4.1.1 吸附等温线分析
        4.1.2 孔结构分析
        4.1.3 孔径分布分析
    4.2 炭化温度对微晶结构的影响
    4.3 炭化温度对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
    4.4 炭化温度对炭化得率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炭化温度对活化过程的影响
    5.1 炭化温度对孔结构的影响
        5.1.1 吸附等温线分析
        5.1.2 孔结构分析
        5.1.3 孔径分布分析
    5.2 炭化温度对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
    5.3 微晶结构变化分析
    5.4 表面形貌分析
    5.5 炭化温度对活性炭得率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微波加热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6.1 核桃壳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6.1.1 微波功率的影响
        6.1.2 碱炭比的影响
        6.1.3 加热时间的影响
        6.1.4 炭化料粒度的影响
        6.1.5 优化实验
    6.2 紫茎泽兰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6.2.1 微波功率的影响
        6.2.2 碱炭比的影响
        6.2.3 加热时间的影响
        6.2.4 炭化料粒度的影响
        6.2.5 优化实验
    6.3 酚醛树脂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6.3.1 微波功率的影响
        6.3.2 碱炭比的影响
        6.3.3 加热时间的影响
        6.3.4 炭化料粒度的影响
        6.3.5 优化实验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微波辐射在烟秆废料制造活性炭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烟秆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李少歌.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烟杆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磷的吸附研究[D]. 贺自帅.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
  • [3]活性炭制备技术发展现状的研究[J]. 崔纪成,杨瑛.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6(09)
  • [4]制取活性炭的生物质焦介电特性研究[D]. 王晶晶.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7)
  • [5]烟草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展望[J]. 吴福芳,沈晓宝,谭兰兰,徐华杰,胡小娟,戴亚,盛良全.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6]双立轴烟秆切割机构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张武金.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2)
  • [7]关于烟秆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J]. 刘超,翟欣,许自成,陈雪,杨双剑. 江西农业学报, 2013(12)
  • [8]新疆薄皮核桃壳活性炭制备及应用研究[D]. 幸让新. 石河子大学, 2010(02)
  • [9]物理活化法制备椰壳基活性炭及其孔结构演变[D]. 杨坤彬. 昆明理工大学, 2010(07)
  • [10]微波加热典型物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及演变机制[D]. 夏洪应. 昆明理工大学, 2009(01)

标签:;  ;  ;  ;  ;  

微波辐射在烟草秸秆废料制备活性炭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