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逆转肺癌细胞株多药耐药的研究

川芎嗪逆转肺癌细胞株多药耐药的研究

一、川芎嗪逆转肺癌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佳雯[1](2020)在《川芎嗪二聚体、四聚体及其类似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文中提出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是抗肿瘤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从伞形科植物川芎中提取分离的一种生物碱单体活性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功能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TMP具有多重抗肿瘤效应,对恶性肿瘤的增殖、凋亡、侵袭、转移、血管生成、耐药及肿瘤免疫等均有一定的影响。TMP化学结构简单,科学家们通常根据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将TMP与其他抗肿瘤成分进行结构组合来提高其抗肿瘤活性,如:川芎嗪-三萜类轭联物、川芎嗪-姜黄素类轭联物及川芎嗪-鬼臼毒素类轭联物等的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TMP。二聚体和多聚体是药物化学家广泛使用的新药设计策略,主要用于增强单体化合物的生物活性,通常将两个或多个相同的抗肿瘤活性片段通过一个连接体连接形成同源二聚体或多聚体,如:青蒿素二聚体、β-咔啉二聚体及芹菜素二聚体等,它们的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单体分子。连接体在二聚体及多聚体的设计中至关重要。前期研究发现,以环己酮、肟、五环三萜类及姜黄素等刚性结构作为连接体的川芎嗪二聚体的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川芎嗪单体化合物。本文设计以烷基链等柔性链作为连接体,合成新型川芎嗪四聚体7个,川芎嗪二聚体8个,采用MTT法评价其对He La,Hep G2,MCF-7,Fa Du和A549五种肿瘤细胞株及人乳腺细胞MCF 10A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川芎嗪二聚体的抗肿瘤活性强于四聚体,最佳连接体长度为8–12碳链。其中,以1,10-癸二胺连接的川芎嗪二聚体8e的活性最强,对体外培养的He La,MCF-7,Fa Du,A549和MCF 10A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42±0.71μM,0.037±0.001μM,0.00136±0.00035μM,1.05±0.05μM和0.047±0.008μM,特别是对Fa Du细胞有较高的选择性,SI值(IC50MCF 10A/IC50 Fa Du)为34.56。此外,受启发于杂环化合物在药物设计中的重要性,设计以空间结构和电子云分布类似于川芎嗪的杂环化合物为基本母核,合成小分子杂环二聚体36个。大部分目标化合物能够选择性杀伤Fa Du细胞,而对其他四种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构效关系研究表明,杂原子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且杂原子的种类及相对位置不同,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也不同。此外,目标化合物结构中的酰胺键和烷基链偶联方式是该类二聚体发挥抗肿瘤活性的关键。之后,以化合物8e为代表,采用一系列生物实验探讨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内外抗肿瘤药效和作用机制。克隆形成实验表明8e能够明显抑制Fa Du细胞克隆形成,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Calcein AM/PI(Propidium iodide,碘化丙啶)实验更加直观地表明8e能够有效杀伤肿瘤细胞,进一步验证了8e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同时,采用Fa Du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评价8e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组对Fa Du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为28.4%、54.8%、70.3%,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产生。此外,ADMET预测实验表明大部分目标物具有良好的成药性,特别是化合物8e,有望成为一个安全有效的抗肿瘤候选药物。Hoechst 33342染色、Annexin V/PI双染、JC-1染色及PI染色实验表明,8e可通过诱导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8e对Fa Du细胞中EGFR及VEGFR-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8e可抑制EGFR表达,而对VEGFR-2无明显作用。微管蛋白聚合分析实验表明8e能够抑制微管蛋白聚合。进一步采用分子对接研究8e与EGFR和微管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8e能较好的嵌入到蛋白活性口袋中,且结构中的酰胺键与蛋白形成的氢键作用有助于二者紧密结合。总之,本研究系统评价了一类川芎嗪四聚体、二聚体及其类似物的抗肿瘤活性,并初步探讨了苗头化合物8e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为该类化合物作为抗肿瘤候选新药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王开雷[2](2020)在《粉防己碱逆转大肠癌LOVO/5-Fu多药耐药性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意义:大肠癌是全球第四大常见的癌症,每年大约有639 000人因大肠癌而死亡。近年来,我国大肠癌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出一种显着上升的趋势,而且很多大肠癌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经为中晚期,其治疗效果较差。寻找一种有效且可靠的治疗大肠癌的方法已成为一项现代医学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有多种方法可用于治疗大肠癌,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现阶段的医学指南认为手术和化疗为大肠癌主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尽管通过手术治疗可以使部分早期大肠癌患者得到根治性治疗,但是很多大肠癌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时已经为肿瘤中晚期,手术切除肿瘤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肿瘤的复发转移,因此化疗就成为大肠癌患者手术之后必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大肠癌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辅助以化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肿瘤复发转移;对部分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无法将肿瘤完全切除干净时,通过化疗可以将残余肿瘤细胞杀灭或者抑制肿瘤细胞继续生长;对于有些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且有广泛转移而无法进行手术,通过化疗可使肿瘤体积缩小,使患者的部分症状缓解,有时候甚至达到可以实施手术的可能。但是,在大肠癌患者进行化疗的过程中,除部分原发耐药者之外,还有部分肿瘤患者可能在治疗的过程中随着化疗疗程的增加,最终出现对某种化疗药物的耐药,甚至出现对多种化疗药物耐药,进而导致化疗失败,肿瘤复发转移。有研究表明由于肿瘤多药耐药的出现,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大肠癌患者会出现肿瘤复发、转移。因此,多药耐药的出现是大肠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大肠癌的化疗药物中,五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作为最有效的临床药物之一,在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多药耐药的大肠癌细胞对5-Fu产生的耐药性也是大肠癌患者在临床化疗中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探讨大肠癌细胞的耐药机制,寻找一种新的、有效的能够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方法是当前在大肠癌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鉴于此原因,我们建立了具有良好稳定性和耐药性的五氟尿嘧啶耐药的大肠癌LOVO/5-Fu耐药细胞系,并利用LOVO/5-Fu耐药细胞株研究大肠癌耐药的分子机制,将多药耐药的大肠癌LOVO/5-Fu耐药细胞逆转为对化疗药物敏感的肿瘤细胞,同时研究其可能的逆转机制。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细胞膜上重要的转运蛋白,属于ABC转运蛋白(ATP依赖性转运蛋白)超家族成员,在引起肿瘤细胞产生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中起重要的作用。肿瘤细胞发生MDR的原因很多,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P-gp增多,而P-gp是肿瘤细胞MDR1基因编码的。在人类中,MDR1 mRNA在肾上腺、胰腺、大肠、小肠等组织中是低表达状态,它参与了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生长;在MDR表型的肿瘤细胞中,MDR1/P-gp有过量表达现象。有体外实验研究表明,MDR1基因和P-gp的表达水平越高,则MDR细胞内抗肿瘤药物的浓度越低,其耐药性越强。另有研究表明P-gp具有药物泵的功能,它可以将进入肿瘤细胞内的化疗药物主动地泵出细胞外,从而使蓄积在肿瘤细胞内的抗肿瘤药物减少,进而使肿瘤细胞发生MDR。C-jun N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也被人们称之为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APK),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是哺乳类动物细胞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JNK信号通路在渗透压、氧化应激、电离辐射等多种环境应激因素以及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如TNF、IL21)作用下均可被激活,从而导致JNK/SAPK信号通路中的苏氨酸和丝氨酸双磷酸化而将其活化,最终导致JNK/c-jun信号通路被激活。在细胞生长、应激反应、癌基因转化、细胞分化以及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JNK/SAPK信号通路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耐药机制与JNK信号通路有着密切的关系。粉防已碱(Tetrandrine,Tet)又称汉防己甲素,是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是从中草药粉防己根块中提取的。它具有抗炎、降低血压、阻断钙离子通道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有研究报道称其可在体内外均表现有较好的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其逆转耐药的机制为下调MDR1 mRNA/P-gp的表达、使抗肿瘤药物在细胞内积聚,同时使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增加,进而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基于此,我们推测Tet可能会通过调节MDR1 mRNA/P-gp的表达,进而调节大肠癌在化疗过程中产生的MDR。我们在本研究中将Tet在体外作用于大肠癌LOVO/5-Fu耐药细胞株,研究Tet对大肠癌LOVO/5-Fu耐药细胞株的生长抑制及其诱导凋亡的情况,进而了解其对多药耐药的大肠癌LOVO/5-Fu细胞的逆转作用及其逆转机制。研究结果表明Tet通过抑制MDR1基因的表达,使P-gp的表达降低,进而逆转大肠癌LOVO/5-Fu对5-Fu的耐药。同时通过对JNK信号通路的研究发现,Tet可调控细胞内JNK和c-jun的磷酸化水平,进而调控细胞的耐药性。Tet可能成为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一个重要逆转药物。方法:1.建立LOVO/5-Fu多药耐药细胞系本实验采取逐渐递增5-Fu药物浓度,并持续作用于大肠癌敏感细胞LOVO细胞株,进行体外诱导使其产生耐药性,逐步筛选出具有多药耐药性的LOVO/5-Fu细胞株。多次使用MTT法检测其多药耐药性,从而确认我们建立的LOVO/5-Fu多药耐药细胞系拥有良好的多药耐药性和稳定性。2.分析MDR mRNA和P-gp蛋白在大肠癌细胞LOVO和耐药细胞LOVO/5-Fu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LOVO和LOVO/5-Fu细胞中多药耐药基因的MDR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OVO和LOVO/5-Fu细胞中P-gp蛋白的表达。揭示MDR mRNA和P-gp蛋白在大肠癌LOVO和LOVO/5-Fu细胞中的表达情况。3.MTT法确定逆转剂的浓度使用不同浓度的Tet分别作用于LOVO细胞和LOVO/5-Fu细胞,MTT实验检测Tet对细胞抑制率的影响。4.耐药逆转试验使用Tet作用于LOVO/5-Fu细胞之后,MTT实验检测细胞抑制率,并进一步计算出IC50以及耐药指数。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Tet分别作用于LOVO和LOVO/5-Fu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分布情况。6.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et分别作用于LOVO和LOVO/5-Fu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的变化情况。7.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P-gp的表达Tet分别作用于LOVO和LOVO/5-Fu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P-gp的表达情况。8.PCR检测MDR1基因表达Tet分别作用于LOVO和LOVO/5-Fu细胞后,采用PCR检测MDR1基因表达情况。9.Western blot 检测 P-gp、JNK、p-JNK、c-jun、p-c-jun 蛋白Tet分别作用于LOVO和LOVO/5-Fu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 P-gp、JNK、p-JNK、c-jun、p-c-jun 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本实验研究中,我们发现与对照组大肠癌细胞LOVO细胞相比,五氟尿嘧啶耐药的LOVO/5-Fu细胞中MDR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gp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进一步研究我们还发现使用Tet作用于LOVO/5-Fu细胞之后,可以增强LOVO/5-Fu细胞对五氟尿嘧啶的敏感性。使用Tet作用于LOVO和LOVO/5-Fu细胞之后,可以使LOVO/5-Fu细胞凋亡率升高,使被阻滞在G1期的细胞增多,而进入分裂期的细胞较前明显减少;LOVO/5-Fu细胞MDR1表达量和P-gp蛋白含量较未使用Tet作用之前明显降低。Tet作用于LOVO/5-Fu细胞后,p-JNK较未使用Tet的LOVO/5-Fu组细胞明显升高,其下游分子p-c-jun表达量也显着增加;加入JNK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之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et作用组细胞的p-JNK、p-c-jun较未加入JNK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之前表达量显着降低;各个组总JNK和c-jun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1、本实验方法建立的LOVO/5-Fu耐药细胞系有良好的耐药性和稳定性。2、LOVO/5-Fu组细胞中MDR mRNA表达水平和P-gp蛋白含量比LOVO组细胞中明显上调。3、Tet体外可以逆转人大肠癌多药耐药细胞株LOVO/5-Fu细胞的MDR。4、Tet可以通过对人大肠癌多药耐药细胞株LOVO/5-Fu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调控,改变细胞的MDR。5、Tet逆转人大肠癌多药耐药细胞株LOVO/5-Fu细胞MDR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JNK信号通路,下调MDR mRNA和P-gp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吴自芳[3](2020)在《吉非替尼联合川芎嗪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在肺癌的治疗中,靶向治疗以其高效、低毒、高选择性的优势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靶向治疗的耐药问题仍然不可避免。吉非替尼是肺癌EGFR敏感突变的靶向药,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及数据报道,患者应用吉非替尼9个月左右会出现耐药,疾病将发生进展。多项实验数据表明,川芎嗪有延缓抗肿瘤药耐药的作用[1],目前对延缓靶向药耐药的作用尚无报道,因此我们开展了本研究,希望通过靶向药吉非替尼联合川芎嗪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观察川芎嗪能否延缓吉非替尼耐药发生的时间。方法:纳入2017.09-2019.03在赤峰市医院肿瘤内科就诊的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依据实验设计将50例患者分为应用吉非替尼联合磷酸川芎嗪片的试验组及应用单药吉非替尼的对照组。本研究于2018.12通过赤峰市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此后至2019.03连续收集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例25名作为试验组,同时以相同入排标准回顾性收集2017.09-2018.12就诊我院符合入组条件的单药吉非替尼治疗的病例60名,从中随机抽取25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服用吉非替尼250 mg,1次/日,空腹或餐中服用,同时联用磷酸川芎嗪片50 mg,3次/日;对照组服用单药吉非替尼治疗。评价两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观察川芎嗪能否延缓吉非替尼耐药发生的时间;同时采用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通过评价体力状态、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观察川芎嗪能否增加肿瘤缓解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果:1.在入组患者中,试验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为11.63个月,对照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为8.73个月,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提示川芎嗪能延缓吉非替尼耐药的发生。2.近期客观疗效对比,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84.21%、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94.74%,均高于对照组的ORR(80.00%)、DCR(92.00%),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体力状态比较:(1)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体力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治疗后试验组P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PS评分,在试验组及对照组中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比较,试验组出现皮疹、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的情况较对照组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川芎嗪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较单药吉非替尼组长,提示川芎嗪能延缓吉非替尼耐药的发生;联合用药组PS评分较单药吉非替尼组低,提示川芎嗪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王俊敏,王慧杰,孙彦君,陈辉,郝志友[4](2019)在《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活性的天然产物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故寻找高效低毒的相关逆转剂是该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体外实验被证明具有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活性的化合物或生物制剂很多,但真正进入临床研究的只有异搏定、环孢菌素A等极少数,而且疗效不理想,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将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研究转到低毒的天然产物,并从中发现具有相关作用的活性成分,本文将对此进行概述。

刘秀妃[5](2018)在《姜黄素联合维拉帕米逆转人胆管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姜黄素、维拉帕米联合应用对人胆管癌多药耐药细胞株QBC939/ADM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浓度递增法诱导建立人胆管癌多药耐药细胞模型QBC939/ADM,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阿霉素、丝裂霉素对细胞QBC939和耐药细胞QBC939/ADM的细胞抑制率,得出IC50值及耐药指数,来证明耐药模型的建立。以单独使用化疗药阿霉素作为对照,实验组为姜黄素、维拉帕米以及姜黄素联合维拉帕米分别与阿霉素联合作用,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对耐药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耐药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MDR基因的表达。结果:CCK-8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阿霉素、丝裂霉素对细胞QBC939和耐药细胞QBC939/ADM的细胞抑制率,经计算耐药指数得出,与QBC939相比,QBC939/ADM细胞对阿霉素、丝裂霉素的耐药指数分别为9.3和4.26;CCK-8检测化疗药阿霉素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的毒性,单独使用阿霉素组的细胞生存率为(11.97±1.08)%;阿霉素分别联合维拉帕米、姜黄素、姜黄素+维拉帕米,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35±0.37)%、(8.07±0.53)%、(6.58±0.69)%,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仪检测化疗药阿霉素对两组细胞的凋亡率,单独使用阿霉素组的细胞凋亡率为(6.45±0.78)%;阿霉素联合维拉帕米、姜黄素、姜黄素+维拉帕米,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78±0.73)%、(14.68±0.42)%、(26.69±2.2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PCR检测MDR的表达,与单独使用阿霉素组(1.00)相比,姜黄素、维拉帕米、姜黄素+维拉帕米组的MDRmRNA值分别为(0.92±0.06)、(0.88±0.06)、(0.66±0.10),表达均有降低。结论:初步探讨了姜黄素、维拉帕米对人胆管癌多药耐药性具有逆转作用,能够增加化疗药阿霉素对耐药细胞的毒性,使人胆管癌耐药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MDR表达降低,姜黄素与维拉帕米联合使用具有联合增效作用。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马宏波[6](2017)在《人参皂苷Rg3逆转人胆管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逆转人胆管癌多药耐药细胞株QBC939/ADM的耐药性。方法:人胆管癌多药耐药细胞株QBC939/ADM的建立,主要采用阿霉素(ADM)持续接触浓度递增法,必要时结合高低浓度交替法诱导人胆管癌细胞QBC939产生多药耐药性(MDR)。将三种不同浓度的化疗药物,即环磷酰胺(CTX)、丝裂霉素(MMC)、5-氟尿嘧啶(5-FU)分别作用于QBC939及QBC939/ADM,用CCK-8法检测不同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MDR基因的表达水平,将得到的数据运用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果,从而证明人胆管癌多药耐药细胞株QBC939/ADM的建立。以中药人参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3作为MDR逆转剂,逆转QBC939/ADM的MDR,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RT-PCR法检测其逆转作用。结果:证明人胆管癌多药耐药细胞株QBC939/ADM的建立:(1)CCK-8法检测三种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将三种化疗药物:环磷酰胺(200μg/ml)、丝裂霉素(2.0μg/ml)、5-氟尿嘧啶(250μg/ml),作用于QBC939 24小时后,其OD值分别为:环磷酰胺组0.568±0.085、丝裂霉素组0.506±0.024、5-氟尿嘧啶组0.574±0.093;作用于QBC939/ADM 24小时后,其OD值分别为:环磷酰胺组1.178±0.120、丝裂霉素组1.037±0.073、5-氟尿嘧啶组1.188±0.111;QBC939/ADM的细胞活性明显强于QBC939;二者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流式细胞仪测定三种化疗药物作用于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将三种化疗药物:环磷酰胺(200μg/ml)、丝裂霉素(2.0μg/ml)、5-氟尿嘧啶(250μg/ml),分别作用于QBC939 48小时后,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环磷酰胺组(69.16±1.97)%、丝裂霉素组(59.45±1.74)%、5-氟尿嘧啶组(62.96±2.25)%;作用于QBC939/ADM 48小时后,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环磷酰胺组(12.36±1.31)%、丝裂霉素组(9.20±1.12)%、5-氟尿嘧啶组(11.89±1.50)%;二者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测定人参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3作为逆转剂,对QBC939/ADM的逆转作用:(1)CCK-8法测定三种化疗药物作用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胞毒作用。对照组:将三种化疗药物:环磷酰胺(200μg/ml)、丝裂霉素(2.0μg/ml)、5-氟尿嘧啶(250μg/ml),分别作用于QBC939/ADM 24小时后,其OD值分别为:环磷酰胺组1.153±0.158、丝裂霉素组1.202±0.107、5-氟尿嘧啶组1.250±0.124;三种化疗药物分别联合人参皂苷Rg3作用于实验组的OD值分别为:环磷酰胺+人参皂苷Rg3组0.706±0.056、丝裂霉素+人参皂苷Rg3组0.748±0.105、5-氟尿嘧啶+人参皂苷Rg3组0.779±0.093;实验组的细胞活性明显弱于对照组;二者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流式细胞术测定三种化疗药物作用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将三种化疗药物:环磷酰胺(200μg/ml)、丝裂霉素(2.0μg/ml)、5-氟尿嘧啶(250μg/ml),分别作用于QBC939/ADM 48小时后,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环磷酰胺组(11.79±1.06)%、丝裂霉素组(9.22±1.25)%、5-氟尿嘧啶(10.75±1.28)%;三种化疗药物分别联合人参皂苷Rg3作用于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环磷酰胺+人参皂苷Rg3组(22.51±1.20)%、丝裂霉素+人参皂苷Rg3组(26.56±1.67)%、5-氟尿嘧啶+人参皂苷Rg3组(21.90±1.6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PCR法测定MDR基因的表达:QBC939:0.23±0.031;QBC939/ADM:8.17±0.042;实验组(加入人参皂苷Rg3逆转QBC939/ADM耐药性后):0.55±0.029;QBC939/ADM同QBC939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同QBC939/ADM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胆管癌多药耐药细胞株QBC939/ADM成功建立,并初步证明中药人参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3能有效逆转其MDR,但其逆转机制尚未研究,需进一步探索。

杨臻[7](2016)在《浙贝黄芩汤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比较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酸水提取物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HL60/ADR细胞增殖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2.探讨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pl)在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3.观察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HL60/ADR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Wipl表达的相关性。4.探讨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增加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HL60/ADR细胞对阿霉素敏感性与Wipl表达的相关性。方法1.采用MTS法检测比较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酸水提取物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敏感细胞HL60、耐药细胞HL60/ADR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各提取物的IC5。值。测定非毒剂量(<IC,0)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酸水提取物联合阿霉素作用后HL60、HL60/ADR细胞阿霉素IC50的变化。2.中性粒细胞分离液分离5例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难治组)、3例化疗敏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缓解组)、3例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单个核细胞,分别提取总RNA,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Wip1mRNA的表达情况。3.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作用于HL60、HL60/ADR细胞,Real-time PCR法检测Wip1mRNA的表达变化;经Annexin/PI双染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4.Real-time PCR法检测HL60、HL60/AD R细胞Wip1mRNA表达的差异。非毒剂量(<IC,0)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联合阿霉素作用HL60、HL60/ADR细胞,Real-time PCR法检测Wip1mRNA表达的变化。利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试剂将Wipl高表达质粒(hWIP1-FLAG-pCMV-Neo-Bam)及对照质粒(pCMV-Neo-Bam)转染入HL60细胞,上调HL60细胞Wip1表达。MTS法检测Wipl高表达HL60细胞及转染对照质粒HL60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结果1.浙贝黄芩汤提取物对HL60细胞的IC50值由低到高依次为醇提取物(141.06±11.29ug/ml)、水提取物(177.28±4. OOug/ml)、酸水提取物(217.66±16.78 ug/m1),P<0.05。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对HL60/ADR细胞的IC50值均大于200ug/ml,浙贝黄芩汤酸水提取物对HL60/ADR细胞的IC50值大于400ug/ml,各提取物对HL60/ADR细胞的工C50值均高于HL60细胞。200ug/m1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酸水提取物对HL60/ADR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7.28±4.69)%、(37.67±3.43)%、(25.39±4.98)%,其中醇提取物抑制率高于水提取物及酸水提取物,P<0.05;水提取物及酸提取物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毒剂量(<IC10)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联合阿霉素作用于HL60细胞,阿霉素的IC50值降低,P<0.05,增敏倍数分别为1.60、2.00倍。非毒剂量(<IC10)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联合阿霉素作用于HL60/ADR细胞,阿霉素的IG50值降低,P<0.05,逆转倍数为1.50倍。2.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难治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Wip1mRNA目对内参基因β-actin的表达量为0.0969±0.0684,缓解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Wip1mRNA相对内参基因β-actin的表达量为0.0083±0.0078,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Wip1mRNA相对内参基因β-actin的表达量为0.0116(0.0021,0.0118)。Wip1mRNA在难治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别较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plmRNA在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缓解组、难治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Wip1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作用于HL60、HL60/ADR细胞,HL60细胞早期凋亡率及晚期凋亡率增加,P<0.05;HL60/ADR细胞早期凋亡率增加,P<0.05,晚期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作用后,HL60细胞Wip1mRNA水平下调,HL60/ADR细胞Wipl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4.WiplmRNA在HL60/ADR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低于HL60细胞。与单用阿霉素组相比,非毒剂量(<IC10)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联合阿霉素作用后,HL60细胞WiplmRNA表达上调、HL60/ADR细胞WiplmRNA表达下调。Wipl高表达HL60细胞阿霉素的IC50值为0.35±0.09ug/m1,转染对照质粒HL60细胞阿霉素的IC50值为0.36±0.17u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酸水提取物能不同程度的抑制HL60及HL60/ADR细胞增殖,以醇提取物抑制作用最强。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酸水提取物对HL60/ADR细胞的抑制作用弱于HL60细胞。非毒剂量(<IC,0)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能有效增加HL60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并部分逆转HL60/ADR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2.Wipl可能在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高表达,其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仍有待进一步检测研究。3.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能促进HL60、HL60/ADR细胞凋亡,但与Wip1的相关性不明确。4.本实验未显示Wipl高表达与HL60细胞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对HL60/ADR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与Wipl表达未显示相关性。

刘小菊,刘红云,王海娟,张美芝,李宁,高杰[8](2015)在《肺腺癌A549/DDP细胞多药耐药机制及中药逆转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肺癌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已居全球恶性肿瘤之首。目前主要采取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其疗效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近年来肺腺癌耐药发生率高于鳞癌,应用cis-dichlorodiamineplatinum(DDP)诱导建立的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A549/DDP具有代表性。因此深入研究肺腺癌A549/DDP细胞的MDR机制及寻找安全、有效的逆转剂则成为当务之急。文献检索研究表明,肺腺癌A549/DDP细胞多药耐药机制主要涉及膜转运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排泵机制、酶介导的肿瘤细胞解毒和修复功能增强、凋亡调控基因异常、信号转导因子发挥抗凋亡机制、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MT)导致的免疫逃逸。针对肺腺癌A549/DDP细胞多药耐药的中药逆转剂则主要涉及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复合物。现就近年来肺腺癌A549/DDP细胞多药耐药机制及中药逆转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唐晓勇[9](2012)在《浙贝母碱逆转肺癌A549/DDP细胞株多药耐药及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讨“痰邪致病”与肺癌多药耐药相关性的中医理论。2.探讨肺癌中医证候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3.探讨浙贝母碱逆转A549/DDP肺癌细胞株耐药的作用及可能的机理。方法:1.梳理中医学关于肺癌的古今文献资料,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痰邪致病”与肺癌耐药特点进行类比。2.回顾性分析282例肺癌患者中医证候类型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作为本论文的临床工作基础研究。3.以理论和临床研究为基础,展开实验研究,以A549/DDP耐药肺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以川芎嗪做对照药物,采用MTT法检测细胞耐药倍数、浙贝母碱的最佳逆转耐药浓度及逆转耐药倍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耐药细胞凋亡率,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L-RP蛋白表达,RT-PCR检测细胞ERCC1-mRNA表达。结果:1.通过文献整理及“取象比类”的方法,论文提出“痰邪是肺癌多药耐药的重要病因,化痰散结法是治疗肺癌多药耐药的基本治法”的假说。2.临床研究显示:正气亏虚证型组较气虚痰湿型组、气血瘀滞型组和阴虚热毒型组肺癌对化疗有效率高(64.1%),治疗期间患者更少的出现疾病进展(19.6%)。正气亏虚型与气虚痰湿型两组相比,气虚痰湿型肺癌化疗有效率低,更多的患者出现进展。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单纯正气亏虚证型组优于其他各组。3.实验研究显示:A549/DDP耐药倍数为13.08倍,细胞高度耐药。空白对照组、DDP组、川芎嗪实验组、浙贝母碱实验组各组随DDP浓度的增加,药物对A549/DDP细胞的抑制率不断增加。川芎嗪实验组逆转倍数3.62,浙贝母碱实验组逆转倍数3.73。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发生率各组分别为2.56±0.44、13.5±1.42、33.82±4.56、38.16±2.25,川芎嗪实验组和浙贝母碱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和DD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细胞免疫荧光测定的结果显示,川芎嗪实验组和浙贝母碱实验组较空白对照组和DDP组的L-RP表达明显降低(p <0.05)。各组ERCC1mRNA表达分别为0.62±0.04、0.56±0.03、0.36±0.07、0.32±0.08,川芎嗪实验组和浙贝母碱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和DDP组比较显着降低了ERCC1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本论文理论研究部分提出假说,通过文献整理及“取象比类”为假说提供了理论依据。理论研究的内容丰富了中医学对肺癌多药耐药的认识。2.临床研究提示正气亏虚型是晚期肺癌中预后较好的分型,气虚痰湿型、气血瘀滞型和阴虚热毒型是晚期肺癌中预后较差的分型,推测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遵从先出现正气亏虚,而后合并出现痰阻、瘀血、热毒致虚实夹杂,最后出现邪盛正衰的病机演变规律,而合并出现痰浊、瘀血、热毒等实邪时化疗有效率降低、生存期缩短、疾病进展迅速可能与对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有关。这为假说提供了临床方面的证据支持。3.实验研究提示浙贝母碱可逆转肺癌A549/DDP细胞株的多药耐药,其机理与促进细胞凋亡、下调L-RP蛋白表达、抑制ERCC1mRNA表达,从而降低DNA的修复能力有关。这为假说提供了实验方面的证据支持。

刘明华,任美萍,李蓉,章卓,肖顺汉[10](2011)在《川芎嗪对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OC1/DDP的逆转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OC1/DDP,探讨川芎嗪对COC1/DDP顺铂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逐步递增DDP浓度、体外间歇诱导法诱导建立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OC1/DDP;CCK-8(cell counting kit-8)检测川芎嗪对COC1/DDP细胞顺铂耐药性的逆转作用;GSH和GSSG试剂盒检测细胞内GSH的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细胞内顺铂的含量。结果历时5个月建立了在1.0μg/mL DDP作用下生长良好的耐药细胞株COC1/DDP,耐药指数为9.44,对卡铂、长春新碱和阿霉素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性;川芎嗪0.25 mg/mL对COC1/DDP的顺铂耐药性有逆转作用,逆转倍数达到3.76倍;与COC1比较,COC1/DDP细胞内GSH水平增高,顺铂含量下降,但经川芎嗪0.25 mg/mL干预后,COC1/DDP胞内的GSH水平降低,顺铂的含量增加(P<0.01)。结论川芎嗪对COC1/DDP的顺铂耐药性有逆转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干预COC1/DDP细胞内GSH/GST-π解毒系统,增加细胞内顺铂的含量有关。

二、川芎嗪逆转肺癌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川芎嗪逆转肺癌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川芎嗪二聚体、四聚体及其类似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川芎嗪在抗肿瘤方面的结构修饰
    1.2 二聚体及多聚体策略在抗肿瘤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1.2.1 柔性连接体
        1.2.2 刚性连接体
    1.3 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川芎嗪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
    2.1 川芎嗪衍生物的设计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川芎嗪四聚体的合成
        2.3.2 川芎嗪二聚体的合成
        2.3.3 小分子杂环二聚体的合成
        2.3.4 川芎嗪衍生物的结构表征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川芎嗪四聚体的结构表征
        2.4.2 川芎嗪二聚体的结构表征
        2.4.3 小分子杂环二聚体的结构表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川芎嗪衍生物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细胞系与实验动物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培养
        3.2.2 细胞毒性实验(MTT)
        3.2.3 克隆形成实验
        3.2.4 Calcein AM/PI细胞双染实验
        3.2.5 裸鼠体内抑瘤实验
        3.2.6 ADMET预测
        3.2.7 数据统计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川芎嗪衍生物的体外细胞毒性
        3.3.2 川芎嗪二聚体8e抑制FaDu细胞克隆形成
        3.3.3 川芎嗪二聚体8e的Calcein AM/PI细胞双染实验
        3.3.4 川芎嗪二聚体8e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3.3.5 川芎嗪衍生物的ADMET预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川芎嗪衍生物抗肿瘤机制的初步研究
    4.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细胞系
    4.2 实验方法
        4.2.1 基于Hoechst33342染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4.2.2 基于Annexin V/PI双染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4.2.3 基于JC-1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4.2.4 基于PI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4.2.5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4.2.6 微管蛋白聚合分析
        4.2.7 分子对接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川芎嗪二聚体8e诱导FaDu细胞凋亡
        4.3.2 川芎嗪二聚体8e诱导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
        4.3.3 川芎嗪二聚体8e诱导FaDu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
        4.3.4 川芎嗪二聚体8e对EGFR、VEGFR-2表达的影响
        4.3.5 川芎嗪二聚体8e抑制微管蛋白聚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川芎嗪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粉防己碱逆转大肠癌LOVO/5-Fu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LOVO/5-Fu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其MDR和P-gp的表达情况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第二部分 粉防己碱逆转大肠癌LOVO/5-Fu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ENGLISH ARTICLEⅠ
ENGLISH ARTICLEⅡ

(3)吉非替尼联合川芎嗪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吉非替尼治疗NSCLC耐药机制及中药逆转耐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4)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活性的天然产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碱
    1.1 苦参碱
    1.2 粉防己碱
    1.3 川芎嗪
    1.4 甲基莲心碱
    1.5 贝母素乙
    1.6 蝙蝠葛碱
    1.7 麻黄碱
    1.8 乌头碱
    1.9 千金藤素
    1.10 龙葵碱
    1.11 其他
2 黄酮
    2.1 槲皮素
    2.2 姜黄素
    2.3 葡萄籽多酚
    2.4 其他
3 苯丙素
    3.1 五味子乙素
    3.2 补骨脂素
    3.3 蛇床子素
4 皂苷
    4.1 三七总皂苷
    4.2 野木瓜果实总皂苷
5 其他
    5.1 白藜芦醇
    5.2 雄黄
    5.3 提取物和复方制剂
6 结语

(5)姜黄素联合维拉帕米逆转人胆管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对胆管癌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胆管癌的认识
    3.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以及耐药模型的建立
    4.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机制
    5.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耐药模型结果讨论
    2.耐药机制结果讨论
    3.姜黄素、维拉帕米联合逆转耐药的结果讨论
    4.实验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人参皂苷Rg3逆转人胆管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实验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1.2 材料
        1.3 方法
        1.4 统计分析
    2.实验结果
        2.1 人胆管癌多药耐药细胞株QBC939/ADM的建立
        2.2 人参皂苷Rg3逆转人胆管癌多药耐药细胞株QBC939/ADM的耐药性
讨论
    1.肿瘤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
    2.中医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历代医家的观点
    3.胆管癌围手术期的中医药调护
    4.人参皂苷RG3
        4.1 人参的功效
        4.2 人参皂苷的现代药理学作用及其应用
        4.3 人参皂苷Rg3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B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7)浙贝黄芩汤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1 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机制
        2 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现状
        3 中药复方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现状
        4 中药与西药逆转剂的联合应用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Wip1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
        1 Wip1基因的致癌特性
        2 Wip1基因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3 Wip1基因促进肿瘤发生的机制
        4 Wip1表达的调控
        5 Wip1与肿瘤耐药
        6 Wip1高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7 Wip1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8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浙贝黄芩汤提取物对HL60、HL60/ADR细胞增殖及耐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5 结论
        6 讨论
    实验二 Wip1在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5 结论
        6 讨论
    实验三 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与Wip1相关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5 结论
        6 讨论
    实验四 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与Wip1相关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5 结论
        6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8)肺腺癌A549/DDP细胞多药耐药机制及中药逆转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多药耐药机制
2中药逆转剂
3展望

(9)浙贝母碱逆转肺癌A549/DDP细胞株多药耐药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 中医学有关肺癌古今文献的研究
        (一) 肺癌病名及证侯考
        (二) 中医学对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 古今文献对肺癌辨证施治的认识
    二、 痰邪致病与肺癌多药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一) 痰邪的致病特点
        (二) 肺癌多药耐药的特点
        (三) 痰邪致病与肺癌多药耐药现象的“取象比类”
第二部分 工作基础研究
    一、 入选标准
        (一) 西医诊断及分期标准
        (二)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二、 病例资料
    三、 观察指标
    四、 统计学方法
    五、 研究结果
        (一) 不同证型的有效率比较
        (二) 各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比较
        (三) 各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
    六、 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浙贝母碱对 A549/DDP 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一、 实验材料与试剂
        (一) 实验细胞
        (二) 实验试剂
        (三) 实验药物
        (四) 实验仪器
        (五) 实验药物及试剂的配制
        二、 实验方法
        (一) 细胞培养及传代
        (二) 耐药倍数测定
        (三) MTT 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逆转耐药浓度的确定
        (四) MTT 法检测川芎嗪和浙贝母碱对 A549/DDP 细胞的逆转作用
        (五) 统计学方法
        三、 实验结果
        (一) 耐药倍数测定
        (二) MTT 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逆转耐药浓度的确定
        (三) MTT 法检测川芎嗪和浙贝母碱对 A549/DDP 细胞的逆转作用
    实验二 流式细胞仪测 A549/DDP 耐药细胞的凋亡
        一、 实验材料与试剂
        (一) 实验细胞
        (二) 实验试剂
        (三) 实验药物
        (四) 实验仪器
        二、 实验方法
        (一) 细胞培养及传代
        (二) 分组与给药
        (三) 消化收集细胞
        (四)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
        (五) 统计学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实验三 细胞免疫荧光测定 A549/DDP 细胞耐药相关蛋白表达
        一、 实验材料与试剂
        (一) 实验细胞
        (二) 实验试剂
        (三) 实验药物
        (四) 实验仪器
        二、 实验方法
        (一) 细胞培养及传代
        (二) 细胞爬片
        (三) 分组与给药
        (四) 免疫荧光法检测 LRP 表达
        (五) 统计学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实验四 RT-PCR 检测 A549/DDP 耐药细胞 ERCC-1 mRNA 表达
        一、 实验材料与试剂
        (一) 实验细胞
        (二) 实验试剂
        (三) 实验药物
        (四) 实验仪器
        (五) 主要试剂的配制
        (六) 实验器具的处理与准备
        二、 实验方法
        (一) 细胞培养及传代
        (二) 分组与给药
        (三) 消化收集细胞
        (四) RT-PCR 检测 ERCC1 的表达
        (五) 统计学方法
        三、 实验结果
讨论
    一、 肺癌耐药逆转剂的研究
        (一)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逆转肺癌多药耐药
        (二) 化学合成药物逆转肺癌多药耐药
        (三) 中药单体药物逆转肺癌多药耐药
    二、 浙贝母、浙贝母碱逆转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三、 浙贝母碱对 A549/DDP 耐药细胞增殖的影响
        (一) A549/DDP 耐药细胞耐药倍数的确定
        (二) 浙贝母碱逆转耐药浓度的确定
        (三) 对照药物的选择
        (四) 浙贝母碱对 A549/DDP 耐药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
    四、 浙贝母碱对 A549/DDP 耐药细胞凋亡的影响
    五、 浙贝母碱对 A549/DDP 耐药细胞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六、 浙贝母碱对 A549/DDP 耐药细胞 ERCC-1mRNA 表达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10)川芎嗪对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OC1/DDP的逆转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 果
    2.1 COC1/DDP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多药耐药特征
    2.2 COC1和COC1/DDP细胞生长曲线和倍增时间
    2.3 川芎嗪对COC1/DDP顺铂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2.4 细胞内GSH水平及顺铂含量的变化
3 讨 论

四、川芎嗪逆转肺癌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川芎嗪二聚体、四聚体及其类似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D]. 王佳雯.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粉防己碱逆转大肠癌LOVO/5-Fu多药耐药性的研究[D]. 王开雷. 山东大学, 2020(09)
  • [3]吉非替尼联合川芎嗪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研究[D]. 吴自芳.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4]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活性的天然产物研究进展[J]. 王俊敏,王慧杰,孙彦君,陈辉,郝志友. 中成药, 2019(04)
  • [5]姜黄素联合维拉帕米逆转人胆管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D]. 刘秀妃.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人参皂苷Rg3逆转人胆管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D]. 马宏波.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7(01)
  • [7]浙贝黄芩汤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敏感性的影响[D]. 杨臻.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肺腺癌A549/DDP细胞多药耐药机制及中药逆转剂的研究进展[J]. 刘小菊,刘红云,王海娟,张美芝,李宁,高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21)
  • [9]浙贝母碱逆转肺癌A549/DDP细胞株多药耐药及其机理研究[D]. 唐晓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12)
  • [10]川芎嗪对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OC1/DDP的逆转作用研究[J]. 刘明华,任美萍,李蓉,章卓,肖顺汉. 重庆医学, 2011(20)

标签:;  ;  ;  ;  ;  

川芎嗪逆转肺癌细胞株多药耐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