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和低龄工作犯罪值得关注

高学历和低龄工作犯罪值得关注

一、高学历低龄化职务犯罪值得重视(论文文献综述)

黄贵贤[1](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研究》文中提出廉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它始终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力量和高尚的人生追求。在当今社会,廉洁不仅是从政者修身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每一位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其廉洁观的塑造与培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成才,更关乎未来党的政治生态建设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廉洁观?为什么需要加强大学生廉洁观培育?大学生廉洁观现状及其培育状况如何?如何加强大学生廉洁观培育?这些都是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围绕大学生廉洁观培育的时代境遇、理论基础、核心内容、现状分析及路径选择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回答以上问题,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廉洁观,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缘由及意义、相关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为本文研究进一步开展打下基础。论文主体共包括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的时代境遇。新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首先,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的重大成效、党和国家日益重视高校廉洁教育给大学生廉洁观培育带来了新机遇;其次,当下现实生活中腐败低龄化趋势明显、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廉洁观培育工作面临着新挑战;最后,为了切实提高大学生廉洁观培育的效果,新时代对培育内容、培育方式以及培育主体做出了与时俱进的调整。第二部分,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廉洁思想、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廉洁思想以及习近平同志关于廉洁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思想和西方学者关于廉洁的政治理论为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力量来源。第三部分,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的核心内容。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廉洁观培育的内容既要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紧跟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最新部署,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合理借鉴传统廉洁观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基于此,本文梳理了从个人到家庭、到党和国家,再到世界的廉情廉观逻辑主线,并将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的核心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廉以修身观、廉以齐家观、廉以治党观、廉以治国观、廉以经世观。第四部分,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及其培育的现状分析。本文采用问卷对广西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在基于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廉洁认知状况、大学生廉洁情感状况、大学生廉洁意志状况、大学生廉洁行为状况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从中发现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仍然存在培育内容有待完善、培育方式有待丰富、培育载体有待拓展、培育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同时,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高校培育的力度不够、家庭廉洁观教育不到位以及大学生自身认知偏差。第五部分,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廉洁观培育的路径选择。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与原因,本文认为增强大学生廉洁观培育效果可以从完善培育内容、丰富培育方式、拓展培育载体以及优化培育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具体来讲,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反腐败理论教育、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教育和强化新时代廉洁价值观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廉洁观教育针对性;通过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榜样教化与警示教育相结合以及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来增强大学生廉洁观培育效果;通过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积极发挥廉洁社团组织作用以及深入开展廉洁教育实践活动来强化大学生廉洁观育人功能;通过构建风清气正社会环境、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和注重廉洁文明家风建设来营造崇廉尚洁的良好氛围。

王蕊[2](2021)在《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内蕴无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要求党的年轻干部必须始终践行并传承下去。青年公职人员是党的年轻干部队伍的主要后备军和人才储备力量,是年轻一代国家行政的主体,是未来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年轻干部的道德建设工作,在多次会议和讲话中强调年轻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修政德、强政德,青年公职人员道德虽不完全等同于年轻干部政德,但其内涵价值也自然蕴蓄其中。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的道德状况不仅代表着整个职业群体的道德总水平,还对全社会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关乎整个民族的道德进步和文明发展程度,关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因此,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在新时代尤为重要,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工作尤为紧迫。新时代强调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仅对规范青年公职人员自身行政行为以确保正确履职尽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是新时代为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铸魂补钙”所必须施行的关键举措。强化青年公职人员的道德有利于在国家行政人员群体中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信仰之钙、把稳思想灵魂之舵、秉承民族精神之脉。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应以政治品德建设作为中心和统领,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作为基本准则,深度融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基本纲要中的总体要求和四个基本着力点,同时注意结合青年公职人员的特质和优势,为促进并形成更高水平的青年公职人员道德而不懈努力探索。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以及建设目标的最终达成需要将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与扎实可行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以尽快在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内外布局中形成强大合力获取最优效果。为此,本文特采取理论研宄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将全文共划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详细论证与分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学界目前关于相关论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行文思路、逻辑架构、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何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等,奠定了本论题的研究基础和起点。第二部分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问题概述。分别对公职人员、青年公职人员、青年公职人员道德三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和界定,同时对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各方要素包括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原则、主要内容等进行具体解析,以此明确本研究的主体和价值。第三部分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理论资源。本章节分别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理论、国外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做法与经验借鉴等四个层面出发,作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理论之基,为后续章节相关结论的得出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第四部分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问题及成因。这一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首先,对目前我国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状加以概述,这部分内容主要突出我国在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具体包括:青年公职人员的个人素养多维提升、道德认同显着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卓有成效、先进道德模范层出不穷等几个方面。紧接着,明确指出目前我国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存主要问题在于:理想信念面临挑战、教育培训效果欠佳、制度体系存在缺陷等,并针对现存问题着重从思想观念、制度机制、社会环境三个层面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可能导致上述现存问题出现的原因。本部分内容的论述为下一篇章部分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优化路径明确了方向。第五部分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优化路径。这是本论文的又一重点部分。本篇章中认为,为了更好的解决和优化上一部分中指出的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存主要问题,首先要把握两个基本前提,即注重顶层设计和抓牢“关键少数”。紧接着重点从深化青年公职人员自身道德修养,以实现“以心修德”;强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培训,以实现“以教强德”;完善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制度设计,以实现“以制固德”;优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环境,以实现“以境养德”等几个具体层面着力展开相关论述。通过编织全面、系统、安全的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网络,形成科学、有效、灵活的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发展模式,加快提升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水平,有效促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梅士伟[3](2020)在《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等教育通过人力资本增值而为现代社会提供强大的发展内驱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历经建国以来7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革新,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教系统。然而,由于高等学校(本论文研究对象限定为我国公办高等学校)外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市场参与机制不规范、社会公众参与不充分,内部治理结构失衡、主体道德行为失范、权力监督体系不完善,致使高校腐败易发频发,关键领域问题凸显,大案要案警钟不断,窝案串案时有发生,制约大学的教育教学、学术创造、服务社会、文化赓续使命,消解其学术本质和公益属性,弱化其道德标高和社会公信力,迟滞“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建设步伐。高校腐败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折射出现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已无法满足党和国家及社会公众的需要。因而,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连带,是“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价值依归,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结构转向。我国现行高校腐败治理主要基于政府作为高校举办者的地位,通过执政党和政府及作为其政治属性延伸的高校党委行使腐败治理权力,对高校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行使者实施控制、监督、惩治,保证高校权力结构的合理化与权力运行的规范化,达到以权力监督权力的治理目标。而从高等教育发展来看,高校办学资金来源日益多样化,多元利益相关者愈来愈迫切地要求与政府主体共同参与高校腐败治理。在治理理论的引导下,处理多元利益主体对高校的利益诉求,进一步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成为高校反腐倡廉的“新边疆”。因而,本文基于治理理论与机制设计理论,以高校腐败治理机制为研究对象,围绕“高校腐败的表现样态与成因机理”“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容结构与绩效评价”“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生问题与优化建议”的思路展开研究。首先,对治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进行理论阐释,揭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是“动力系统、控权逻辑、规则供给、行动框架”的统一,进而厘清各要素的实质内涵。通过治理系统的外部情境和内部环境解构治理动力,通过权力监督、制约与惩治的合理性、有效性分析控权逻辑,通过规则体系与规则生成阐释规则供给,通过合法性逻辑下的结构化行动、工具性逻辑下的专项式整治与情境性逻辑下的参与式合作梳理行动框架,从学理层面理清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涵。随后,对高校腐败治理的演进历程进行考察。按照时间序列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校反腐败工作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并梳理出每个阶段治理机制的主要特征。(1)1949-1978年,以思想改造为核心,以运动式批判为主导;(2)1978-1989年,以纠正行风为特征,以整风式拒腐为主导;(3)1989-2002年,以遏制寻租为基础,以专项式打击为主导;(4)2002-2012年,以体系建设为中心,以系统化惩防为主导;(5)2012至今,以顶层设计为重点,以制度化治本为主导。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逻辑:动力系统---从权威驱动向改革驱动转变,控权逻辑---从权力监督向“监督-制约”均衡转变,规则供给---从强制供给向协商供给转变,行动框架---从运动式向专项式和制度化转变。再次,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高度关注高校教职员工对高校腐败治理的心理感知,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与三级编码方法梳理出目前高校腐败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两种具体机制: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并分别探讨两类机制的具体构成,包括科层治理机制所涵盖的控制、监督、惩治、制度建设、问责,以及网络治理机制所涵盖的信任、合作、制约、技术创新、文化惯例等要素的确切内涵,从而系统构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结构模型。复次,鉴于高校腐败治理的实践性,运用量化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高校腐败治理中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治理绩效的影响。遵循“网络治理机制---科层治理机制---腐败治理绩效”的主体关系,经由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应然样态,即高校腐败治理的完整运行体系应当是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的整合体。最后,结合高校腐败治理机制过程的演进分析,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高校腐败治理机制面临的运行困境,一是机制目标的导向性在内外碰撞中被消解,二是机制主体的协调性在制度形塑中被弱化,三是机制运行的合法性在现实安排中被割裂。据此,从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整合与互动的角度,提出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建议。一是重塑行动者的主体性,二是提升治理动力的集成性,三是强化治理过程的协同性,四是重点强化问责、技术创新、制度建设。研究中国高校腐败治理机制问题,在目前来看只是一个开始。本文运用治理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的框架,来探讨和设计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运行体系,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一是立足治理理论视角来探讨中国高校腐败控制问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二是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从高校腐败研究的制度、体制层面深入到高校腐败治理的具体机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三是统合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剖析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结构模型与绩效水平,提出优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毛威[4](2020)在《紧张理论视角下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研究》文中提出金融活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银行则是重中之重。近年来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谓银行从业人员犯罪,是指其内部人员违背银行管理法规及相关规定,危害国家相关管理制度,造成一定的严重后果。由于银行是重要的信用中介,其内部人员的犯罪对于金融秩序的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引发了人们对自己经济安全的担忧。因此,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这一类新兴的白领犯罪行为,纷纷立法对其进行规制。本文试图对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犯罪进行研究,通过引入紧张理论,试图分析我国银行人员犯罪的原因,以期对于银行从业人员的犯罪预防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概述,该部分对银行从业人员以及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犯罪。同时,重点对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的特征从犯罪人方面、犯罪手段方面、被害性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二部分是阐述紧张理论。该部分首先对于紧张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概括。接着论述对紧张理论及其衍生理论包括制度性失范理论、相对剥夺理论、一般紧张理论。最后阐述了紧张理论对于分析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的启示。第三部分是根据紧张理论对银行从业人员犯罪原因进行分析。通过以紧张理论为切入点,分别从宏观的制度和文化,以及微观的个人职业压力三方面分析了其犯罪原因。第四部分为预防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的对策。根据第三部分以紧张理论为视角对于银行从业人员犯罪原因的分析,相应地分别从宏观的制度、文化两个维度,以及微观的个人层面提出预防对策,以便有效预防银行从业人员犯罪。

刘济生[5](2020)在《防治腐败年轻化长效机制研究 ——基于50个案例调查思考》文中提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坚持党要管的、从严治党,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近年来,中国干部队伍年轻化趋势逐渐凸显,特别是高尖端专业岗位和乡镇基层领导岗位尤为明显,随之而来的是腐败年轻化问题频发,给各项事业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为了更好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必须打造一支风清气正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必须解决年轻干部的腐败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汇总,结合50个普遍性腐败案例的调查,运用文献梳理研究法、统计分析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理论分析研究法,归纳出腐败年轻化的新特点和类型,对腐败年轻化问题进行深层次剖析,其主要是由思想政治、组织制度、监察机制三方面的缺陷所造成。解决腐败年轻化问题,必须建立健全防治腐败年轻化长效机制,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干部选拔机制、健全新进人员腐败风险防控机制三方面的措施,达到治理效果,中国才能打造出一支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温玮璇[6](2019)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一环,其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效果。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高中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面临生理和心理成熟期,又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容易出现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偏差,需要高效的德育引导,新的课程改革和新的时代背景对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都要求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论文围绕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展开研究,分为四部分进行具体论述。第一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首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德育内容进行了整理,其次梳理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思想、社会化道德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道德教育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道德教育有关论述。第二部分是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的必要性分析,主要包括高中生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法治素养以及高中与大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搜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相关数据,从部分学生道德素养的缺失、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力不足和政治、法律意识薄弱三方面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现状的不足进行了整理分析,并针对这些不足进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分析了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的具体途径,建议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通过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推进思想政治课建设的合力作用,同时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加大高中与大学思想政治课的有机衔接,从而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有利于深化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有利于高中学生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的提升,有利于高中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侯燕[7](2019)在《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年,既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又是影响社会问题的不定因素。青年群体的发展方向与各种政治力量的走势存在一定内在联系,青年与青年问题也因此始终受到社会的关注。马克思主义者总是把世界的发展进步与青年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满腔热情地寄希望于青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把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由于曾从事共青团工作,胡锦涛对于青年和青年问题有着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他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青年思想的基础上,坚持从事关国家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高度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与青年变化时代特征的科学认识与判断,从而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但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性。任何科学思想形成和发展都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独特的实践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胡锦涛青年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也有其内在根基,其产生、形成、发展和成熟都遵循社会历史基本规律。改革开放翻开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厚积薄发的新篇章,党领导全国人民以无限的智慧和热情投入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自身的特征与需求也呈现出相应的时代气息。随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胡锦涛青年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坚持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把青年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以服务青年发展促进青年理想信念的形成与生力军作用的发挥,指引着当代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发展方向。本研究通过对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以及形成发展过程进行回溯和梳理,阐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的总体脉络和逻辑体系,探讨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在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中国化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如何以胡锦涛青年思想为指导,坚持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高青年素质,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提供人才保障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本研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列宁斯大林的青年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青年思想以及中西方文化中的青年观点,是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和文化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党的青年工作面临的任务与挑战、胡锦涛自身成长和青年工作经历则构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就其发展阶段来看,胡锦涛青年思想经历了由孕育到初步形成、再到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紧密相连。本研究也探讨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关于青年的地位和价值、青年的优势与不足、青年工作的旨归与要求等方面的基本观点,这些也恰恰构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立论基础。在总论其形成基础、发展阶段和基本出发点之后,本研究选取胡锦涛青年思想极具时代特征的政治视角、利益视角、人才视角、实践视角、全球视角等维度对其内容构成进行了分论。从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突出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发展提供指引,实施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青年工作等方面论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政治视角;从为大局服务与为青年服务的一致性、寓引导教育于服务之中、着力服务青年的根本需求等方面讨论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利益视角;从人才强国与青年人才培养、科教兴国与青年教育、社会环境与青年成长、执政能力与干部选拔等方面剖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人才视角;从火热社会实践中的无悔青春、党和国家需要青春力量、伟大时代召唤创业者等方面分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实践视角;从青年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青年是和谐世界的重要建设者、加强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等方面阐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全球视角。最后,提出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现实启示,即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青年脉搏,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青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青年的主体自觉,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搭建更为广阔的青年创新实践平台,引导青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奋斗;坚持服务青年,注重青年的利益实现,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推进青年工作改革创新,牢牢把握青年工作的生命线。基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胡锦涛青年思想系统且全面地回答了关于青年的基本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既有理论范畴,又是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胡锦涛青年思想内容丰富、时代感强,不仅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对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及其科学品质,开拓青年工作的思路、方法、手段,增强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为了阐明胡锦涛青年思想对于开展青年工作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取了多个案例,从某一角度或某一形式印证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实践价值。比如,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例,简述了党和青年的特殊关系,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对于青年发展的重要意义,就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进行了论述;以大学青年教师为例,从剖析职业获得感生成入手,对于如何立足青年的基本特征、遵从青年成长的客观规律、正确分析青年的实际状况、在服务中赢得青年进行了探讨;以高校共青团发展路向为例,就共青团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凝聚青年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进行了分析;以21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青年自组织为例,讨论了新时期青年社会实践主体的拓展形式,得到的基本结论是,自组织这一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组织形式对于青年参与社会、投身实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但也存在着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贴近青年、创新思路,充分发挥青年群体的主体作用,积极引领青年成长发展;以孔子学院的形成发展为例,简析青年国际交流状况,以此说明青年拓展世界眼光的重大意义,并印证青年对于促进国际交流、树立国际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积极作用。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分析青年和青年工作,不难看到胡锦涛青年思想严谨而科学的理论品质及重大而深刻的时代价值。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国际青年争夺战愈演愈烈,党的青年工作也面临各种新情况与新挑战,但综观国际国内大势,中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胡锦涛深刻指出,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与青年运动的主题,在根本上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完全一致,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从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出发,全面梳理、分析胡锦涛青年思想对青年工作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成效,对于引领当代中国青年自觉担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责任,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征程,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与指导价值。

盛天姿[8](2019)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传销犯罪研究》文中提出传销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其刚在我国兴起时,是以买卖商品或提供服务为媒介的发展模式,主要采取“杀熟”、“坑熟”的方式来发展下线。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传销犯罪衍生出了虚拟货币、纯资本运作、网络游戏、购物返利和爱心互助等迷惑性强,使人难辨真假的新型传销模式。新型传销具有商品虚拟化、手段隐蔽化、参与者低龄化与高学历化等特点。在刑法视野下,网络传销犯罪的迅速发展给刑法理论和司法认定工作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与挑战。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传销犯罪给刑法理论带来的挑战主要有:首先,在入罪标准的设置上。新型传销犯罪中人员规模空前扩大,社会危害性加剧,使得当前传销犯罪入罪标准呈现出滞后性和单一性。此外,传销犯罪作为一种典型的涉众型经济犯罪,其入罪标准中没有考虑到犯罪金额因素,存在不周延之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有必要在当前的入罪标准中增加犯罪金额,构建起二元选择式的入罪标准。其次,在共犯理论上。第一,新型网络传销犯罪中犯意联络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由原来单纯线下、线下与线上的双向互动式的犯意联络,向线上单向的犯意联络转变。第二,传销犯罪中从传销组织的构建到最后因资金链断裂,骗局被揭穿而崩盘,往往有一个较长的持续性过程。在这期间加入组织并实际发挥了组织、领导等积极作用的行为人应肯定其承继共犯的地位。第三,网络犯罪中“技术为王”,实施网络传销犯罪需要设计、开发传销软件、创建传销网络,这些都无不以拥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前提,因而网络技术人员在传销犯罪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正是有鉴于此,学界关于网络技术人员帮助行为正犯化的呼声愈来愈高。最后,在刑罚的设置上。为了实现刑罚处罚的必然性,实现刑罚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目的,在传销犯罪主刑体系中有必要增加管制刑的适用。此外,为了从根本上剥夺行为人实施传销犯罪的再犯可能性,以及避免当前传销犯罪刑罚中无限额罚金制的弊端,应优化罚金刑的设置,将无限额罚金制调整为倍比罚金制。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传销犯罪给司法认定带来的挑战主要有:首先,从传销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要素上来说。对合法的直销与非法的传销,以及传销犯罪中入门费、层级、骗取财物等要素,需要结合传销犯罪本身的特点及当下网络传销发展的现实情况来加以认定。其次,从犯罪主体上来说。第一,在当下的网络传销中不法分子为了掩人耳目多以注册皮包公司的形式来进行传销,这表面上看属于单位犯罪,实际上却是自然人犯罪。第二,组织者、领导者是传销犯罪中最重要的人员,对这部分人员的认定需要从客观行为、实际管辖范围和发挥的作用等方面综合考虑。第三,在传销组织中按参与者发挥的实际作用可以分为:组织者、领导者,积极参加者和一般参加者。当前刑法中只将组织者、领导者作为犯罪主体,但在当下盛行的网络传销犯罪中,积极参加者等骨干成员对传销组织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可以说这部分人员是传销组织中的中坚力量,因此积极参加者也很有入罪进行规制的必要性。

刘屹然[9](2019)在《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问题研究 ——基于X县2013-2017年查办案件的分析》文中提出本文所指的农村基层干部包括乡(镇)两级行政体制内干部(以下简称为乡镇干部)及村级内部自治中的干部(以下简称为村干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大量涉农惠民资金涌入农村,农村基层干部成为职务犯罪发生的高危群体。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但是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现象仍然呈现出增长趋势,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刻思考。笔者认为,惩治犯罪只是手段,帮扶挽救、预防犯罪才是根本目的。我们在惩治农村基层干部的同时,应当认真分析近年来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原因,寻找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以减少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发生。笔者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和统计数据,对X县2013-2017年农村基层职务犯罪情况进行分析发现,X县查办的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常涉罪名有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渎职案件较少;涉案领域包括土地征用补偿、涉农惠农补贴、扶贫开发专项资金、低保资金等;呈现出共同犯罪案件较多、犯罪手段多样化、犯案人员年龄与文化程度具有规律性等特征,并且发案数量与犯案次数呈现逐年增多趋势。笔者从机制体制不健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监督制约不力、黑恶势力对基层的侵蚀以及农村基层干部自身原因五个层面进行原因剖析,以期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为X县监察部门下一步开展职务犯罪查处及预防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农村基层职务犯罪情况研究提供参考。

康贤章[10](2018)在《高校职务犯罪控制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发生了不少起因高校工作人员利用职务做出违法乱纪行为的案件,且情况愈发严重,这意味着社会上所认为的唯一纯洁的地方也被污染了,因此人们之前对高校的道德期望渐渐破灭。这些事件所引起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道德方面的影响要大大超过其对法律利益的损害。因而,该如何对高校职务犯罪施行适度而有效的监管控制,成为当下亟需解决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项重要课题。论文以“现象论——原因论——防治论”基本犯罪学研究范式为明线,以高校公共权力“产生——失控——制约”为暗线,倡导刑事一体化,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高校职务犯罪语词及现象特点进行概述。该部分通过对概念、现状及类型等犯罪现象分析,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层次剖析高校职务犯罪频发的发生机理及罪因结构,具体阐述高校职务犯罪内容,针对现阶段职务犯罪现状藉由统计数据典型生成特征和发展态势。第二部分主要剖析高校职务犯罪控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该部分立足实际,从宣传教育、监管流程、刑事政策及信息沟通等几个方面分析现有高校职务犯罪控制的得与失。第三部分主要根据前述所存在的问题依次展开原因剖析,为制订行之有效的控制对策打下坚实基础。第四部分主要为控制高校职务犯罪蔓延提供改善思路。该部分以高校公共权力控制为目标,从刑事立法、具体对策两方面提出高校职务犯罪控制改善建议。

二、高学历低龄化职务犯罪值得重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学历低龄化职务犯罪值得重视(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1.选题缘由
        2.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廉洁
        2.廉洁观
        3.廉洁观培育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观察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
一、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的时代境遇
    (一)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面临的新机遇
        1.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的重大成效
        2.党和国家日益重视高校廉洁教育
    (二)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面临的新挑战
        1.腐败低龄化趋势明显带来的挑战
        2.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三)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面临的新要求
        1.新时代对培育内容提出了新要求
        2.新时代对培育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3.新时代对培育主体提出了新要求
二、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廉洁思想
        2.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廉洁思想
        3.习近平同志关于廉洁教育的重要论述
    (二)理论借鉴
        1.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思想
        2.西方学者关于廉洁的政治理论
三、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的核心内容
    (一)廉以修身观
        1.廉以修身的内涵
        2.廉以修身的意义
        3.廉以修身的方法
    (二)廉以齐家观
        1.廉以齐家的内涵
        2.廉以齐家的意义
        3.廉以齐家的要求
    (三)廉以治党观
        1.廉以治党的内涵
        2.廉以治党的意义
        3.廉以治党的方式
    (四)廉以治国观
        1.廉以治国的内涵
        2.廉以治国的意义
        3.廉以治国的方略
    (五)廉以经世观
        1.廉以经世的内涵
        2.廉以经世的意义
        3.廉以经世的途径
四、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及其培育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问卷分析说明
        1.问卷设计与实施
        2.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的现状
        1.大学生廉洁认知状况
        2.大学生廉洁情感状况
        3.大学生廉洁意志状况
        4.大学生廉洁行为状况
    (三)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廉洁观培育内容有待完善
        2.大学生廉洁观培育方式有待丰富
        3.大学生廉洁观培育载体有待拓展
        4.大学生廉洁观培育环境有待优化
    (四)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2.高校培育的力度不够
        3.家庭廉洁教育不到位
        4.大学生自身认知偏差
五、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廉洁观培育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培育内容,提高大学生廉洁观教育针对性
        1.加强马克思主义反腐败理论教育
        2.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教育
        3.强化新时代廉洁价值观教育
    (二)丰富培育方式,增强大学生廉洁观培育效果
        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2.榜样教化与警示教育相结合
        3.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三)拓展培育载体,强化大学生廉洁观育人功能
        1.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
        2.积极发挥廉洁社团组织作用
        3.深入开展廉洁教育实践活动
    (四)优化培育环境,营造崇廉尚洁的良好氛围
        1.构建风清气正社会环境
        2.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
        3.注重廉洁文明家风建设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现状的调查问卷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问题概述
    2.1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的核心概念
        2.1.1 公职人员
        2.1.2 青年公职人员
        2.1.3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
    2.2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要素解析
        2.2.1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2.2.2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指导原则
        2.2.3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3章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理论资源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
        3.1.1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思想
        3.1.2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仆思想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
        3.2.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相关论述
        3.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干部道德建设相关论述
    3.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
        3.3.1 以“内修”和“仁政”为核心的儒家官德建设思想
        3.3.2 以“大道”和“不争”为核心的道家官德建设思想
        3.3.3 以“信义”和“法治”为核心的法家官德建设思想
    3.4 国外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做法借鉴
        3.4.1 英国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主要做法
        3.4.2 美国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主要做法
        3.4.3 日本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主要做法
        3.4.4 韩国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主要做法
第4章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问题及成因
    4.1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成绩
        4.1.1 个人素养多维提升
        4.1.2 道德认同显着强化
        4.1.3 廉政建设卓有成效
        4.1.4 道德模范层出不穷
    4.2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存主要问题
        4.2.1 理想信念面临挑战
        4.2.2 教育培训效果欠佳
        4.2.3 制度体系存在缺陷
    4.3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思想观念原因
        4.3.2 制度机制原因
        4.3.3 社会环境原因
第5章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优化路径
    5.1 以心修德:深化青年公职人员自身道德修养
        5.1.1 提升道德认知,坚定道德信仰
        5.1.2 培养道德情感,构建道德良心
        5.1.3 磨砺道德意志,修炼道德品格
        5.1.4 鼓励道德实践,争当道德模范
    5.2 以教强德:强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培训
        5.2.1 创新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原则方法
        5.2.2 丰富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核心内容
        5.2.3 整合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各方资源
    5.3 以制固德:完善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制度设计
        5.3.1 加快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法制建设
        5.3.2 深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培训机制
        5.3.3 健全青年公职人员道德监管机制
        5.3.4 强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考评机制
    5.4 以境养德:优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环境
        5.4.1 培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5.4.2 打造绿色健康经济新常态环境
        5.4.3 培育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环境
        5.4.4 营造文明和谐舒心的社会环境
        5.4.5 构建清朗明净网络空间新秩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致谢

(3)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总趋势的行动连带
        (二)现代社会权利本位的价值依归
        (三)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结构转向
    二、研究价值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贡献
    三、研究述评
        (一)国内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的逻辑演进
        (二)国外高等教育腐败治理机制研究的总体图示
        (三)既有研究述评
    四、研究设计
        (一)思路安排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
        (二)不足
第一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高校腐败
        (二)治理机制
    二、理论基础
        (一)治理理论
        (二)机制设计理论
第二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机理剖析
    一、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动力系统
        (一)系统情境的宏观驱动
        (二)治理网络的开放赋能
        (三)主体价值的内生激发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控权逻辑
        (一)高校权力监督的有效性
        (二)高校权力制约的正当性
        (三)高校权力惩治的现实性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规则供给
        (一)生成路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统一
        (二)规则执行:强制、激励与认同接续
    四、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行动框架
        (一)合法性逻辑下的结构化行动
        (二)工具性逻辑下的专项式整治
        (三)情境性逻辑下的参与式合作
第三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历程
    一、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历史变迁
        (一)1949-1978年:动员群众,思想改造,运动式批判
        (二)1978-1989年:清理整顿,纠正行风,整风式拒腐
        (三)1989-2002年:破除垄断,遏制寻租,专项式打击
        (四)2002-2012年:体系建设,点面结合,系统化惩防
        (五)2012年至今:顶层设计,聚焦监督,制度化治本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逻辑
        (一)动力转换:从权威驱动向改革驱动转变
        (二)控权逻辑:从权力监督向“监督-制约”均衡转变
        (三)规则供给:从强制供给向协商供给转变
        (四)行动框架:从运动式为主向专项式和制度化转变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经验回视
        (一)坚持党的领导,规范机制运行的方向性
        (二)坚持专业化反腐,发挥纪检监察机构职能
        (三)坚持系统化反腐,形成整体性治理格局
        (四)坚持以责任制为核心,推动渐进式治理
第四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探析
    一、研究设计及实施
        (一)扎根理论编码方法
        (二)理论性取样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的三级编码
        (一)开放性编码
        (二)主轴性编码
        (三)选择性编码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的深层意涵
        (一)科层治理机制
        (二)网络治理机制
第五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设
        (二)预测问卷设计
        (三)正式问卷与实证分析
        (四)验证性因子分析
    二、理论模型拟合及路径分析
        (一)结构方程的拟合
        (二)直接作用下的网络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
        (三)直接作用下的科层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
        (四)中介作用下网络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的影响探究
    三、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假设结果汇总
        (二)检验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运行困境
    一、机制目标的导向性在内外碰撞中被消解
        (一)“组织-环境”框架下的“脱耦”
        (二)多层次目标体系的功能冲突
    二、治理主体的协调性在制度形塑中被割裂
        (一)规制缓和与政府监督博弈失衡
        (二)低组织化造成社会监督行动局限
        (三)身份困境导致纪检监督的结构性悖论
        (四)校内民主监督的“空心化”矛盾
    三、机制运行的合法性在现实安排中被弱化
        (一)治理的公共性欠缺
        (二)多重关系诱发治理的内卷化
        (三)路径依赖导致治理工具单一
第七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优化方略
    一、行动者主体性的生态化建构
        (一)以角色转换优化党委政府控制职能
        (二)以激励相容强化主体责任
        (三)以嵌入化激发纪检监督的“结构洞”优势
        (四)完善基于“日常生活”的实体性师生监督
        (五)以自主性保障社会主体的参与性
    二、治理动力集成性的多元化整合
        (一)权力驱动与权利驱动的互动
        (二)外部驱动与内部驱动的重构
        (三)以权威驱动调适利益驱动
    三、治理过程协同性的动态化平衡
        (一)高校腐败治理与政府腐败治理的目标协同
        (二)透明度与回应性的认知协同
    四、关键影响路径的功能性再造
        (一)构建以价值理性为导向的问责机制
        (二)从数据民主向技术治理进阶
        (三)一体性推进制度化治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紧张理论视角下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的概述
    1.1 相关基本概念
        1.1.1 银行从业人员
        1.1.2 银行从业人员犯罪
    1.2 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的特征
        1.2.1 犯罪人方面
        1.2.2 犯罪手段方面
        1.2.3 被害性方面
2 紧张理论的引入——作为分析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现象的工具
    2.1 紧张理论诞生的历史背景
    2.2 紧张及其衍生理论的主要观点
        2.2.1 默顿的紧张理论
        2.2.2 梅斯勒-罗森菲尔德模式:制度性失范理论
        2.2.3 相对剥夺感理论
        2.2.4 一般紧张理论
    2.3 紧张理论的评价
    2.4 紧张理论对于分析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的启示
3 紧张理论视角下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犯罪原因分析
    3.1 外部社会控制的弱化与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不足
        3.1.1 外部社会控制的弱化
        3.1.2 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不足
    3.2 价值观念危机导致越轨行为
        3.2.1 心理需求的不合理
        3.2.2 银行从业人员相对剥夺感的生成
        3.2.3 伦理道德的失范
    3.3 银行从业人员的个人压力
        3.3.1 压力对越轨行为的影响
        3.3.2 银行从业人员职业压力的生成
4 紧张理论视角下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的预防对策
    4.1 制度层面
        4.1.1 促进银行内部公平正义,加强舆论引导工作
        4.1.2 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压缩金融犯罪空间
        4.1.3 加强多方位监督管理,扩张金融犯罪调查权
        4.1.4 优化社会控制效能,加强银行内控制度建设
    4.2 文化层面
        4.2.1 完善银行合规文化建设,谨防银行亚文化侵蚀
        4.2.2 关注员工心理健康,营造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
        4.2.3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促进企业文化健康发展
    4.3 个人层面
        4.3.1 学会适应环境与压力管理
        4.3.2 加强道德与业务学习,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防治腐败年轻化长效机制研究 ——基于50个案例调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的背景
        2.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本文研究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3.研究的难点及创新之处
二、腐败年轻化的特点和类型透视
    (一)腐败年轻化的内涵
        1.腐败年轻化的要件
        2.腐败年轻化的定义
    (二)腐败年轻化的特点
        1.年轻化、高学历
        2.职务小、胆子大
        3.智能化、高科技
        4.目的多、落马快
    (三)腐败年轻化的类型
        1.欺骗扶贫资金贪污型
        2.保险费不入账贪污型
        3.采购财务岗位贪污型
        4.管理工程项目受贿型
三、腐败年轻化的成因剖析
    (一)思想政治腐化变质
        1.人生观的自我扭曲
        2.学校家庭教育失守
        3.单位廉洁教育弱化
    (二)公职人员遴选机制缺陷
        1.注重业务能力,轻视品质素养
        2.一把手定人选,忽视民主集中
    (三)腐败风险防控机制缺失
        1.岗位管理制度不严
        2.各项监督机制缺失
四、防治腐败年轻化长效机制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1.强化入职前学校廉洁教育
        2.强化入职后岗位廉洁教育
        3.强化生活中家庭廉洁教育
    (二)完善干部选拔机制
        1.干部选拔制度创新化
        2.干部选拔过程公开化
        3.干部选拔责任严格化
    (三)健全新进人员腐败风险防控机制
        1.严格岗位管理制度
        2.强化立体监督机制
        3.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结论和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6)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点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内容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发展
        二、新课改后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德育内容的设置
        三、新时代对高中生德育的要求
    第二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的理论基础
        一、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思想
        二、社会化道德教育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道德教育理论
    第三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德育内容
        一、关于中学德育的论述
        二、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论述
第三章 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的必要性
    第一节 高中生政治素养提升的需要
    第二节 高中生道德素养提升的需要
    第三节 高中生法治素养提升的需要
    第四节 新时代高中与大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需要
第四章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现状
    第一节 当前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
        一、高中生思想政治课方面的统计分析
        二、高中生思想政治方面的统计分析
        三、高中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分析
    第二节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的不足
        一、部分学生道德素养的缺失
        二、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动力不足
        三、部分学生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有待提升
    第三节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高中生生活环境的影响
        二、高中政治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影响
        三、高中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影响
        四、“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
第五章 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
        一、发挥网络文化的正能量
        二、发挥新媒体的载体作用
    第二节 加强高中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提高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
        二、完善教师的教学活动
    第三节 改进高中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有机衔接
        一、加强提升政治素养与增强使命担当之间的衔接
        二、加强常识性知识与理论性学习之间的衔接
    第四节 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
        一、发挥学校的思政课建设的主体作用
        二、重视家庭的德育作用
        三、发挥社会在思政课建设中的辅助作用
结论
附录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基本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形成基础与发展阶段
    第一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理论文化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
        二、列宁斯大林的青年思想
        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青年思想
        四、中西方文化中的青年观点
    第二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
        一、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现实需求: 青年工作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三、个人因素: 胡锦涛自身的成长与青年工作经历
    第三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
        一、胡锦涛青年思想孕育阶段
        二、胡锦涛青年思想初步形成阶段
        三、胡锦涛青年思想丰富完善阶段
第二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第一节 青年的地位与价值
        一、“青年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伟大力量”
        二、“党离不开青年,青年更离不开党”
        三、“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
    第二节 青年的优势与不足
        一、青年“最具创造活力”
        二、青年“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
        三、青年要“认真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第三节 青年工作的旨归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四个新一代”
        二、实现路径: “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三、基本原则: “尊重青年、理解青年、相信青年、依靠青年”
第三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政治视角
    第一节 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
        一、扩大党在青年群体中的执政基础
        二、注重对青年的引导方式
    第二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发展提供指引
        一、强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二、青年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推进青年道德建设
    第三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青年工作
        一、服务科学发展是青年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以青年为本
        三、发挥青年在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第四节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论析——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例
第四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利益视角
    第一节 “把为大局服务和为青年服务结合起来”
        一、“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二、服务青年是党的宗旨在青年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寓引导教育于服务之中
        一、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二、青年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
    第三节 “竭诚服务青年”
        一、服务青年学习成才
        二、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三、维护青年合法权益
    第四节 案例分析: 在服务青年中赢得青年——以大学青年教师职业获得感生成为例
第五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人才视角
    第一节 人才强国与青年人才培养
        一、青年人才是最重要战略性资源
        二、“提高青年整体素质”
        三、完善青年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
    第二节 科教兴国与青年教育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
        二、以“人民满意”为衡量标准,持续促进教育公平
        三、以青年成才为终极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第三节 社会环境与青年成长
        一、树立“多样化人才”和“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
        二、“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
        三、青年的成才路径
    第四节 执政能力与青年干部选拔
        一、青年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二、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三、创新青年干部选拔机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 共青团如何以改革凝聚青年人才——以高校共青团发展路向为例
第六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实践视角
    第一节 “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永恒的青春”
        一、社会实践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是青年学习提高的大课堂
        三、“投身实践是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青年要艰苦奋斗
        三、时代呼唤千千万万青年志愿者
    第三节 “做伟大时代的创业者”
        一、当代青年“生恰逢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青年汲取营养和力量的源泉”
        三、创新思维是青年发展的希望所在
    第四节 案例分析: 青年自组织——社会实践主体的新拓展
第七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全球视角
    第一节 青年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
        一、起点: 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二、任务: “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自己”
        三、基点: “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节 青年是和谐世界的重要建设者
        一、“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
        二、青年是和平发展的生力军
        三、青年“肩负着开创世界人民美好未来之使命”
    第三节 加强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
        一、青年交流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视留学工作
        三、构建青年交流的长效机制
    第四节 案例分析: 青年国际交流状况论析——以孔子学院为例
第八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现实启示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促进青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青年运动要坚持党的领导
        二、准确把握青年脉搏
        三、优化青年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青年的主体自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青年接续奋斗
        二、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
        三、搭建更为广阔的青年创新实践平台
    第三节 坚持服务青年,把握青年工作的生命线
        一、注重青年的利益实现
        二、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
        三、推进青年工作改革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传销犯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传销犯罪之概述
    第一节 新型网络传销犯罪“新”之体现
        一、新型网络传销犯罪概念的界定
        二、新型网络传销与传统传销的区别
        三、新型网络传销犯罪的发展现状
        四、新型网络传销的主要模式
    第二节 新型网络传销产生的主要刑法理论问题
        一、入罪标准设置上的问题
        二、共犯理论上的问题
        三、刑罚理论上的问题
    第三节 新型网络传销产生的刑事司法认定问题
        一、新型网络传销犯罪客观方面的认定
        二、新型网络传销犯罪主体的认定
第二章 新型网络传销犯罪之刑法理论问题探析
    第一节 新型网络传销犯罪入罪标准的设定
        一、当前传销入罪标准之评析
        二、增加犯罪金额因素构建二元选择式的入罪标准
    第二节 新型网络传销犯罪中的共犯理论
        一、新型网络传销犯罪中犯意联络方式的转变
        二、新型网络传销犯罪中的承继共犯
        三、新型网络传销犯罪中帮助犯的规制路径
    第三节 新型网络传销犯罪中刑罚的适用
        一、增设管制刑
        二、优化罚金刑的设置
第三章 新型网络传销犯罪之司法认定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的认定
        一、直销与传销的界定
        二、对入门费的认定
        三、对层级的认定
        四、对骗取财物的认定
    第二节 犯罪主体的认定
        一、单位不应成为新型传销犯罪主体
        二、对组织者、领导者的认定
        三、积极参加者入罪之提倡
结语
参考文献

(9)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问题研究 ——基于X县2013-2017年查办案件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5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概念及危害
    2.1 农村基层干部的含义
    2.2 职务犯罪的概念及内涵
    2.3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概念及内涵
第3章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危害
    3.1 损害了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2 阻碍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3.3 破坏了基层政权的稳定
    3.4 断送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前程
第4章 X县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情况分析
    4.1 X县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常涉罪名分析
        4.1.1 贪污案件数量居高不下
        4.1.2 挪用公款案件数量不断攀升
        4.1.3 受贿案件多与黑恶势力相关联
        4.1.4 渎职案件查办数量较少
    4.2 X县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涉及领域分析
        4.2.1 土地征用、拆迁补偿
        4.2.2 涉农惠农补贴
        4.2.3 扶贫开发专项资金
        4.2.4 低保资金
    4.3 X县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特征分析
        4.3.1 单独作案数量较少,共同作案数量较多
        4.3.2 犯罪手段多样化,隐蔽性较强
        4.3.3 村干部犯罪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
        4.3.4 乡镇干部犯罪年龄呈低龄化趋势,文化程度较高
    4.4 X县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趋势分析
        4.4.1 发案人数逐年增多
        4.4.2 犯罪次数呈现增多趋势
第5章 X县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
    5.1 机制体制不健全
        5.1.1 村干部选拔任用受宗族势力及黑恶势力影响严重
        5.1.2 基层干部考核机制不科学
        5.1.3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5.2 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5.2.1 职责不清,权力过度集中
        5.2.2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5.2.3 审查制度形同虚设
    5.3 监督制约不力
        5.3.1 内部监督薄弱
        5.3.2 上级监督缺位
        5.3.3 群众监督有限
    5.4 黑恶势力对基层的侵蚀
        5.4.1 操纵基层换届选举,夺取基层政权
        5.4.2 拉拢腐蚀基层干部,寻求“保护伞”
        5.4.3 以“恶”治“恶”,化“红”为“黑”
    5.5 农村基层干部自身原因
        5.5.1 贪欲泛滥,价值观扭曲
        5.5.2 政治立场不坚定,宗旨意识不强
        5.5.3 法制观念淡薄,模糊了权力界限
第6章 X县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防治措施
    6.1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体制建设
        6.1.1 把好农村基层干部选用关
        6.1.2 科学设置基层干部考核机制
        6.1.3 完善基层干部激励机制
    6.2 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制度
        6.2.1 逐步推行第三方资产管理模式
        6.2.2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6.2.3 加大对农村账目的审查力度
    6.3 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监督制约力度
        6.3.1 加强内部监督
        6.3.2 加强上级监督
        6.3.3 加强群众监督
    6.4 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
        6.4.1 完善法律法规,护航换届选举
        6.4.2 加强督办力度,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
        6.4.3 建立常态化“打黑”机制,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6.5 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养”
        6.5.1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6.5.2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养”
        6.5.3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业务素养”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10)高校职务犯罪控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高校职务犯罪概述
    第一节 高校职务犯罪概念之界定
        一、职务犯罪
        二、高校职务犯罪
        三、高校职务犯罪类型分析
        四、相关概念之厘定
    第二节 当前高校职务犯罪现状分析
        一、统计数据分析
        二、发案环节
        三、发案特点
        四、原因分析
        五、相关结论
第二章 高校职务犯罪控制之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高校职务犯罪控制现状
        一、法制宣传教育融于思想道德教育
        二、强化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管理监督
        三、实行运动式高校职务犯罪治理模式
        四、依靠高校内部纪检监察机构查处案件
    第二节 高校职务犯罪控制主要问题
        一、廉政法纪宣传教育形式内容单一效果不佳
        二、刑事政策缺位与权力异化失控现象并存
        三、惩治职务犯罪缺失必要程序规程
        四、法律监督与党纪政纪监督信息沟通机制不畅
第三章 高校职务犯罪控制问题之原因分析
    第一节 高校法纪宣传教育存在结构性矛盾
        一、内在动力不足
        二、资源投入有限
        三、考评机制形式化
    第二节 高校单向度公共权力缺乏有效制衡
        一、高校和政府制度性同形
        二、高校内部权力体系失衡
    第三节 有关法律及研究不足
        一、缺乏预防职务犯罪法律规范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预控规章制度
    第四节 高校反腐败力量分散
        一、防治部门缺少合力
        二、涉案机关管辖重叠
第四章 高校职务犯罪控制之路径改善
    第一节 高校职务犯罪控制的目标
        一、实现高校公共权力有限性
        二、提升高校公共权力有效性
    第二节 完善高校职务犯罪相关刑事立法
        一、严密高等教育行业法制
        二、严格高校职务犯罪主体认定
        三、建议完善资格刑设置
    第三节 高校职务犯罪控制的具体对策
        一、搭建预防高校职务犯罪宣传教育平台
        二、强化以控权为重点的高校制度建设
        三、整合高校职务犯罪控制机关职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高学历低龄化职务犯罪值得重视(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观培育研究[D]. 黄贵贤.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研究[D]. 王蕊. 吉林大学, 2021(01)
  • [3]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D]. 梅士伟. 吉林大学, 2020(03)
  • [4]紧张理论视角下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研究[D]. 毛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5]防治腐败年轻化长效机制研究 ——基于50个案例调查思考[D]. 刘济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6]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研究[D]. 温玮璇.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7)
  • [7]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D]. 侯燕. 扬州大学, 2019(06)
  • [8]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传销犯罪研究[D]. 盛天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11)
  • [9]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问题研究 ——基于X县2013-2017年查办案件的分析[D]. 刘屹然. 南昌大学, 2019(02)
  • [10]高校职务犯罪控制问题研究[D]. 康贤章. 华侨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高学历和低龄工作犯罪值得关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