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味子的研究概况及其开发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吴远海,吴振伙,吴心卫,徐选美,吴东福,魏海龙[1](2021)在《南五味子在庆元县的适应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当地气候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野生南五味子进行平茬移植驯化,观察其在庆元县生长的物候期。结果表明,每年3月上旬返青萌发新梢,4月为花蕾期,5月下旬为初花期,6月至9月上旬为果实膨大期,6月至8月为果实膨大期和盛花期重叠交叉,9月至12月分批次转红成熟采收,花果共赏期长达188 d。庆元县是南五味子的适生区,引种驯化次年即可进入初产期,单株果数53个,单果重达143.91 g。
洪荣艳[2](2021)在《黑老虎(Kadsura coccinea)5个优良品系的主要性状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黑老虎(Kadsura coccinea(Lem.)A.C.Sm.var.coccinea),是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南五味子属(Kadsura Kaempf.ex Juss.),常绿木质藤本植物,是一种新型的野生水果。目前栽培种植面积日益增加,但是产业中存在无良种、果实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黑老虎产业的发展。因此,本研究选取了黑老虎5个性状相对优良的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黑老虎5个优良品系,特征差异显着,各具特色。(2)华味-FH02、ZH01、HL03、BB02、CM05等黑老虎5个优良品系在不同开花时期雄花花苞纵径、横径、质量、花瓣纵径、横径、花柄纵径、横径之间均呈现显着性差异(P<0.05)。其依次顺序为:盛开期>初开期>显色期>膨大期>生长期>现蕾期。(3)黑老虎5个优良品系的叶片纵径、叶片横径、叶片面积、叶柄纵径、叶片厚度之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呈显着性差异(P<0.05),本研究中得出栅栏组织的发育程度依次为华味-BB02>HL03>ZH01>FH02>CM05 品系。(4)黑老虎5个优良品系的各光合参数指标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净光合速率总体范围在4.16~8.82umol·mol-2s-1之间。由高到低依次顺序为华味-FH02>BB02>HL03>CM05>ZH01品系。FH02品系可视为黑老虎高光效品系。(5)黑老虎5个优良品系间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之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叶绿素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华味-BB02>FH02>ZH01>CM05>HL03 品系。(6)黑老虎的果实质量、纵径、横径、果皮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可溶性蛋白、出籽数、种籽含油率、棕榈酸、油酸、豆蔻酸等可作为初步育种指标。(7)华味-BB02具有高经济品质、高光效、高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用途的优良特征,具备鲜食和种籽油兼用的潜质,综合性状最好。
刘运伟,王洪学,董上,张志环[3](2021)在《伊春林区不同种源五味子苗期表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吉林、沈阳、牡丹江、绥棱、五营、桃山等10个原产地五味子种源在伊春林区一年生和二年生株高及地径表现展开记录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源一年生株高生长存在差异,地径之间差异不显着;各种源五味子二年生株高、地径生长均存在显着差异。具体表现为五营种源在株高、地径上表现最好,与其它种源都有显着性差异,五营为最佳种源产地,其次是伊春种源和沈阳种源。
龚敏[4](2020)在《五子衍宗颗粒的研制及药效学研究》文中指出五子衍宗方是具有补肾益精功效的古方。方中枸杞子和菟丝子为君药,其中枸杞子填精补血见长,为平补肾精肝血之品;菟丝子温肾壮阳力强,为平补阴阳之品;覆盆子和五味子是该方臣药,其中覆盆子既能收涩固精缩尿,又能补益肝肾;五味子五味皆备,而酸味最浓,能补肾涩精止遗;全方仅用一味车前子为佐药,以微寒的属性对其它药的温性起到制约作用,同时对尿后余沥不尽,起到清热利尿之效,全方配合以补肾为主,既补肾阴又补肾阳,填精益髓,而且该方药性温和、不燥不峻,久用无不良影响。本课题结合理论和实际对原方改变剂型,采用先醇提后水提的方法充分提取有效部位,合并二者,采用湿法制粒制成颗粒剂,并创建了完善的质量标准,初步考察了该颗粒剂的稳定性并探究其药效学效应。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制备工艺研究: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五子衍宗方中药材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醇提以总黄酮含量和总木脂素含量综合评分为评价标准,水提以总多糖含量为评价标准,考察影响处方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因素及水平,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通过研究成型工艺,考察提取物浸膏密度、辅料种类、用量及混合比例,优选出最佳的成型工艺参数。最后通过验证试验确保成型工艺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质量标准研究:对五子衍宗颗粒中的君药枸杞子、炒菟丝子和臣药五味子三味药材分别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五子衍宗颗粒中主要活性成分金丝桃苷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确保制剂质量的可控性。初步稳定性研究:对五子衍宗颗粒进行了加速试验,分别在0-6个月,每月对五子衍宗颗粒的性状、粒度、含量、溶化性等理化指标检查。试验结果表明,各检查项目均符合质量标准及药典颗粒剂通则下的有关要求,稳定性良好。药效学研究:通过测定生化指标水平研究五子衍宗颗粒的安全性;通过负重游泳试验和肝糖元试验研究五子衍宗颗粒的缓解体力疲劳作用;通过常压耐缺氧试验研究五子衍宗颗粒的提高缺氧耐受力作用;通过测定脏器/体重比值试验研究五子衍宗颗粒的免疫增强作用。综合试验考察结果,本课题研制的五子衍宗颗粒具有抗疲劳、耐缺氧作用,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免疫力。本课题深入探究了五子衍宗颗粒的提取、成型工艺,并创建了五子衍宗颗粒的质量规范,进行了五子衍宗颗粒的初步稳定性研究和药效学研究,为今后五子衍宗颗粒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试验基础。
张硕[5](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男科病临床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在收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男科病处方的基础上,探讨中医治疗男科疾病用药规律,为优化不同类型男科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和科学评价中药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高质量用药规律的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了四种男科病(阳痿、精液异常、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构建数据库,并应用Apriori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为主的数据挖掘平台开展研究,提取、分析中医治疗男科病的多维(“药物频数”、“组合频数”、“组合关联性”、“药对关联系数”、“不同核心组合”、“不同新处方”)临床用药规律数据并进行网络展示。同时,还对四种男科病及其所得出的最高频次药物进行二次数据挖掘探究其用药规律。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选出3味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分别是“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依次通过构建菟丝子药物化合物-预测靶点网络、枸杞子药物化合物-预测靶点网络、淫羊蕾药物化合物-预测靶点网络、男科病相关的PPI网络、与男科病相关的菟丝子药物化合物-潜在靶点网络、与男科病相关的枸杞子药物化合物-潜在靶点网络、与男科病相关的淫羊藿药物化合物-潜在靶点网络、枸杞子治疗男科病潜在靶点-通路图、淫羊藿与男科疾病相关的KEGG通路-靶点图,来系统地逐一分析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药物治疗男科病的作用机制。结果:(1)收集整理了治疗阳痿病的776首处方。其中使用频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菟丝子(257次)、熟地黄(238次)、当归(215次),而搭配使用的药对频次最高的分别是“枸杞子、菟丝子”(107次),“肉苁蓉、菟丝子”(104次),“枸杞子、淫羊蕾”(88次)。置信度为0.6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茯苓->菟丝子”,“熟地黄->枸杞子”,“柴胡->当归”等。依据药物的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物核心组合52对以及26首新处方。在治疗阳痿病中,最高频次药物菟丝子共257首处方,进行二次数据挖掘,得出使用频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菟丝子(135次)、肉苁蓉(115次)、淫羊蕾(100次),而搭配使用的药对频次最高的分别是“牛膝,菟丝子”(59次),“牛膝,肉苁蓉”(50次),“熟地黄、淫羊藿”(44次)。置信度为0.7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牛膝->菟丝子”,“牛膝->肉苁蓉”等。依据药物的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物核心组合46对以及23首新处方。(2)收集整理了治疗精液异常病的835首处方。其中使用频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枸杞子(442次)、菟丝子(379次)、熟地黄(378次),而搭配使用的药对频次最高的分别是“枸杞子、菟丝子”(295次),“熟地黄、枸杞子”(254次),“熟地黄、菟丝子”(223次)。置信度为0.9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枸杞子,覆盆子->菟丝子”,“覆盆子->菟丝子”等。依据药物的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物核心组合24对以及12首新处方。在治疗精液异常病中,最高频次药物枸杞子共442首处方,进行二次数据挖掘,得出使用频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枸杞子(442次)、菟丝子(295次)、熟地黄(254次),而搭配使用的药对频次最高的分别是“枸杞子,菟丝子”(295次),“熟地黄,枸杞子”(254次),“枸杞子、淫羊藿”(199次)。置信度为0.9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山茱萸->枸杞子”,“山药->枸杞子”等。依据药物的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物核心组合24对以及12首新处方。(3)收集整理了治疗前列腺炎症的812首处方。其中使用频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甘草(354次)、茯苓(280次)、黄柏(265次),而搭配使用的药对频次最高的分别是“甘草、茯苓”(154次),“泽泻、茯苓”(123次),“车前子、甘草”(119次)。置信度为0.7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知母->黄柏”,“白芍->甘草”等。依据药物的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物核心组合52对以及26首新处方。在治疗前列腺炎症中,最高频次药物甘草共354首处方,进行二次数据挖掘,得出使用频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甘草(354次)、茯苓(154次)、车前子(119次),而搭配使用的药对频次最高的分别是“甘草,茯苓”(154次),“车前子,甘草”(119次),“甘草、当归”(105次)。置信度为0.9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车前子->甘草”,“泽泻->甘草”等。依据药物的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物核心组合28对以及14首新处方。(4)收集整理了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824首处方。其中使用频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茯苓(331次)、牛膝(320次)、黄芪(274次),而搭配使用的药对频次最高的分别是“泽泻、茯苓”(172次),“牛膝、茯苓”(123次),“牛膝、桃仁”(120次)。置信度为0.8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知母->黄柏”,“牡丹皮->茯苓”等。依据药物的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物核心组合34对以及17首新处方。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中,最高频次药物茯苓共331首处方,进行二次数据挖掘,得出使用频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茯苓(331次)、泽泻(176次)、牛膝(131次),而搭配使用的药对频次最高的分别是“泽泻,茯苓”(172次),“牛膝,茯苓”(123次),“甘草、茯苓”(119次)。置信度为0.95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山茱萸->茯苓”,“熟地黄->茯苓”等。依据药物的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物核心组合46对以及23首新处方。(5)对菟丝子药物进行多成分、多靶点复杂网状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初步推断菟丝子药物的有效成分是通过PGR,AR,TNF,AHR,CASP8,GSTM1,IL6这些靶点来发挥作用的。对枸杞子药物进行多成分、多靶点复杂网状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初步推断枸杞子药物的有效成分是通过PGR,ADRA1A,HTR2A,这些靶点来发挥作用的。对淫羊蕾药物进行多成分、多靶点复杂网状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初步推断淫羊蕾药物的有效成分是通过AR,ESR1,PGR,SLC6A4,TNF这些靶点来发挥作用的。结论:(1)中医治疗阳痿病多使用补肾壮阳,补脾益精,滋肝宁心的药物。通过熵聚类分析,生成的新处方如“淫羊藿-仙茅-熟地黄-枸杞子”、“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熟地黄-石斛”都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而最高频次药物菟丝子处方经数据挖掘,大多也具有滋肾壮阳、活血通络等功效,如新处方“肉桂白术巴戟天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这与治疗阳痿病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度,对临床用药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2)中医治疗精液异常病多使用滋阴壮阳、益肾养血、补肾生精的药物。通过熵聚类分析,生成的新处方如“五味子-车前子-覆盆子-益智仁-萆藓”、“牡丹皮-黄柏-何首乌-紫河车-黄精-沙苑子”都具有滋阴壮阳的作用,而最高频次药物枸杞子处方经数据挖掘,大多也具有滋阴壮阳、益阴填精、活血通络等功效,如新处方“杜仲鱼标透骨草柏子仁龟板胶”,这与治疗精液异常病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度,对临床用药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3)中医治疗前列腺炎症多使用滋补脾肾、清热利湿、利水通淋的药物。通过熵聚类分析,生成的新处方如“益智仁菟丝子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山茱萸”、“琥珀篇蓄瞿麦石韦”都具有利水通淋的作用,而最高频次药物甘草处方经数据挖掘,大多同样具有滋补脾肾、清热利湿、利水通淋等功效,如新处方“薏苡仁附子败酱草王不留行丹参穿山甲”,这与治疗前列腺炎症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度,对临床用药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4)中医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多使用温通经络、渗水利湿、强肝补肾、活血化瘀的药物。通过熵聚类分析,生成的新处方如“白术猪苓泽泻茯苓附子山茱萸山药”、“木通滑石山药甘草栀子”都具有渗水利湿,强肝补肾的作用,而最高频次药物茯苓处方经数据挖掘,大多也具有滋阴通利、宣阳利尿、清金化源等功效,如新处方“猪茶牡丹皮山药熟地黄山茱萸”,这与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度,对临床用药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5)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别对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药物治疗男科病的多成分、多靶点复杂网状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初步推断了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药物治疗男科病的相关机制,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丁涛,刘博,王鑫,温富春,纪凤兰,徐惠波[6](2017)在《五味子对大鼠90d喂养亚慢性毒作用及胚胎试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考察五味子食用的安全性。方法五味子经干燥、低温粉碎、过400目筛,制得粗粉进行试验。按照GB 15193.13-2003标准,观察五味子以1.6、3.2和6.4 g/kg剂量经90 d喂养后对机体产生的毒副反应。按照GB15193.14-2003标准,于孕鼠妊娠716 d时给予1、2和4 g/kg剂量的五味子,观察其是否对大鼠具有致畸作用。结果五味子喂养90 d后,雌雄2个性别大鼠6.4 g/kg剂量组体重降低。血液学结果显示:45和90 d时,雌性动物6.4 g/kg组WBC、RBC、HGB降低,3.2 g/kg组RBC、HGB降低;雄性动物各剂量组在45 d时WBC降低,6.4 g/kg组HGB降低;90 d时,雄性大鼠6.4 g/kg组WBC降低。血液生化学结果显示:雌性大鼠6.4 g/kg组ALT、AST降低、TC、GLU升高,3.2 g/kg组AST降低,TC、GLU升高;1.6 g/kg组AST减低;雄性大鼠6.4 g/kg组ALT、AST降低,TP、ALB、GLU升高;3.2 g/kg组ALT、AST降低。致畸试验结果表明,五味子4 g/kg降低了孕鼠的胚胎成活率。结论五味子作为保健食品使用时应限制使用期限,其日服用剂量不宜超过2 g。
曹聪,梁抗抗,徐利剑,邵红涛,王健,李雅菲,毕泽杏,王庆贵[7](2016)在《北五味子内生细菌的分析》文中提出中国北五味子资源丰富,为了探明北五味子内生细菌的组成与多样性,从总DNA中扩增出内生细菌的r DNA,选用焦磷酸测序法的Mi Seq平台去研究北五味子内生细菌的组成与多样性。发现了北五味子内生细菌,分属于6个菌门,9个纲,17目,27个科,31个属,39个种。蓝藻门细菌为北五味子果实内生细菌的优势菌,含量约为88.19%。除此之外,肠球菌、乳球菌和芽孢杆菌这3个属的细菌分别占据其中的4.79%,2.59%和1.11%,其他细菌的总数占总量的3.32%。细菌多样性分析方面,Shannon指数为0.633,Chao指数为39和Simpson指数为0.781。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了北五味子内生细菌的组成与多样性,发现与其他植物的细菌多样性相比,北五味子果实中内生细菌多样性较低。
孙浩然,孟庆彬,张志环,刘立波[8](2016)在《伊春地区不同种源五味子生长状况的比较》文中提出为了选出适合伊春栽培的最佳种源,研究了10个种源五味子建园后的生长性状、果实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栽培后第1年,五营和伊春种源在株高、地径上表现最好,栽培第2年和第3年,各种源间在株高、地径上无显着差异。五营种源单株和单位面积鲜果产量在各种源中最大。综合比较10个种源五味子在伊春地区的生长性状、果实性状及产量等的综合指标,初步选出五营种源为最佳种源,绥棱种源和伊春种源在果实产量上也是比较理想的种源。
伊海静[9](2016)在《五味子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及对果树病原真菌的抑制效应》文中研究说明从五味子中提取出有效的活性物质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病害防治过程中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根据物质的极性不同,通过硅胶柱色谱层析法将初步提取物质进行分离,蒸发浓缩得到7个不同极性的馏分。选择3种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病原菌,苹果轮纹病菌(Boti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sp.piricola)、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和草莓枯萎病原菌(Fusarium oxysponun)为供试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来测定五味子提取物对三种病原真菌生长状况的抑制作用,同时筛选出3种效果显着的提取物并将其分别标记为SE-Ⅰ、SE-Ⅱ和SE-Ⅲ,并初步探究了三种五味子活性物质的抑菌机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丙酮:水=7:3的方法对五味子茎叶中有效成分进行初步提取,结合梯度洗脱法对粗提物进行极性分离并获得了7个组分。2.菌丝生长速率法证实五味子提取物SE-Ⅰ、SE-Ⅱ和SE-Ⅲ对三种菌丝生长都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其他四种抑制作用不明显。结果表明SE-Ⅰ对三种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2.38%、51.38%、64.76%;SE-Ⅱ对三种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9.71%、67.36%、77.78%;SE-Ⅲ对三种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8.02%、77.78%、100%。孢子萌发试验证实了在不同的培养时期(24h和48h)SE-Ⅰ、SE-Ⅱ和SE-Ⅲ对三种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均具有显着的抑制效果。3.接种试验结果表明SE-Ⅰ、SE-Ⅱ和SE-Ⅲ对苹果轮纹病和桃褐腐病具有显着的防治效果。以上试验证明了五味子茎叶中含有显着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活性成分。4.生理机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五味子活性物质处理条件下,苹果果皮中活性氧ROS产量显着低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处理组果皮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着提高。5.分子机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五味子活性物质处理条件下抗病基因MdPR4、MdAFS、MdPAL和MdPPO四个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上调并随着处理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五味子活性物质SE-Ⅱ对四个基因表达量的上调作用最为显着。
李铁柱[10](2014)在《不同降酸方法对五味子汁降酸效应的研究》文中认为五味子为木兰科[Magnoliaceae]五味子属[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植物的果实,因其甘、酸、辛、苦、咸五味俱全而得名。五味子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五味子还具有浓郁的特征香气,是品质优良的食品原料。目前五味子食品主要有五味子果酒、果汁,五味子果酪,五味子果冻,五味子果酱等。我国五味子加工企业以生产果酒、果汁饮料为主。五味子含酸量高,严重影响五味子饮品口感,降低了五味子饮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制约了五味子饮品行业的发展。本研究以五味子汁为原料,采用三种降酸方法,对五味子汁进行降酸处理,试验结果如下:(1)采用化学降酸,以CaCO3、K2CO3、 KHCO3、Na2CO3四种化学试剂为降酸剂,不同添加量的降酸效果为指标,选择最适的降酸剂,确定降酸处理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降酸剂Na2CO3降酸能力强,1g Na2CO3约可以降低1.30g/L总酸,且降酸后五味子的香气和口感较好。降酸处理后,五味子汁澄清度好。(2)采用D301R、D201、201×4、201×7、D312、D315、6种碱性离子交换树脂对五味子汁进行降酸试验,对降酸效果和理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D312离子交换树脂具有良好的交换吸附能力,表观吸附量达到0.12g/g以上,且降酸处理后,五味子汁澄清度好,特征气味无污染。D312树脂降酸动态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D312树脂处理的最优条件为,流速4BV/h,温度室温。(3)对D312树脂进行再生试验,确定再生的最佳条件为:洗脱液浓度0.5mol/L,流速2BV/h,温度40℃。(4)采用粟酒裂殖酵母进行降酸试验,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粟酒裂殖酵母的最佳降酸条件:温度27℃,时间4d,粟酒裂殖酵母添加量4%,此条件下降酸率为15.1%。
二、五味子的研究概况及其开发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味子的研究概况及其开发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南五味子在庆元县的适应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气候因子调查 |
1.2.2 处理设计 |
1.2.3 调查项目 |
1.2.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气候因子 |
2.1.1 温度 |
2.1.2 水分 |
2.2 移植驯化成活率及生长量 |
2.3 桩撅萌蘖情况 |
2.4 物候期 |
2.4.1 生殖生长 |
2.4.2 果实生长 |
3 讨论 |
(2)黑老虎(Kadsura coccinea)5个优良品系的主要性状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前言 |
1.2 黑老虎的价值 |
1.2.1 食用价值 |
1.2.2 药用价值 |
1.2.3 观赏性价值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分布与利用 |
1.3.2 国内分布与利用 |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
1.4.1 课题来源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意义 |
1.4.4 技术路线 |
2 黑老虎5个优良品系叶和茎的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差异研究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设计 |
2.2.3 试验方法 |
2.2.5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植物学特征比较分析 |
2.3.2 生物学特性比较分析 |
2.3.3 气孔特性比较分析 |
2.3.4 细胞学观察比较分析 |
2.3.5 倍性检测比较分析 |
2.3.6 光合特性比较分析 |
2.3.7 叶绿素差异比较分析 |
2.4 小结与讨论 |
2.4.1 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
2.4.2 倍性鉴定比较研究 |
2.4.3 叶片的细胞学观察与气孔特性比较研究 |
2.4.4 茎的细胞学观察比较研究 |
2.4.5 光合特性与叶绿素差异比较研究 |
3 黑老虎5个优良品系花的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差异 |
3.1 试验地概况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方法 |
3.2.3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花特征比较分析 |
3.3.2 开花特性比较分析 |
3.3.3 花器性状比较分析 |
3.4 小结与讨论 |
3.4.1 花特征比较研究 |
3.4.2 开花特性及花器性状比较研究 |
4 黑老虎5个优良品系果实的主要性状及主要营养成分差异 |
4.1 试验地概况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方法 |
4.2.3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果实外观性状比较分析 |
4.3.2 果实经济性状比较分析 |
4.3.3 种籽脂肪酸成分比较分析 |
4.3.4 果实综合评价比较分析 |
4.4 小结与讨论 |
5 结论与创新点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硕士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3)伊春林区不同种源五味子苗期表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各种源一年生五味子分阶段株高及地径均值 |
3.2 各种源二年生五味子株高、地径生长发育情况 |
4 结论与讨论 |
(4)五子衍宗颗粒的研制及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五子衍宗颗粒中各药材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
一、醇提工艺研究 |
(一)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药材 |
(二)方法与结果 |
2.1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 木脂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 五子衍宗颗粒醇提液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2.4 五子衍宗颗粒醇提液中总木脂素的含量测定 |
2.5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醇提工艺 |
二、水提工艺研究 |
(一)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药材 |
(二)方法与结果 |
2.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 五子衍宗水提液中总多糖的含量测定 |
2.3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水提工艺 |
三、讨论 |
第二章 五子衍宗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 |
一、制备工艺路线的拟定 |
二、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一)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二)成型工艺研究 |
2.1 提取物浸膏相对密度的确定 |
2.2 赋形剂的选择 |
2.3 赋形剂的最佳用量考察 |
2.4 赋形剂混合比例的确定 |
(三)五子衍宗颗粒规格的确定 |
(四)五子衍宗颗粒制备工艺 |
(五)验证试验 |
5.1 试验方法 |
5.2 试验结果 |
第三章 五子衍宗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一、五子衍宗颗粒的薄层鉴别 |
(一)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二)方法与结果 |
2.1 五子衍宗颗粒中枸杞子的薄层鉴别 |
2.2 五子衍宗颗粒中炒菟丝子的薄层鉴别 |
2.3 五子衍宗颗粒中五味子的薄层鉴别 |
(三)讨论 |
3.1 薄层鉴别定性指标的确定 |
3.3 制样方法的选择 |
3.4 展开系统的确定 |
二、五子衍宗颗粒的含量测定 |
(一)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二)方法与结果 |
2.1 测定方法 |
2.2 测定结果 |
2.3 含量限度的拟定 |
(三)讨论 |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3.2 流动相的选择 |
3.3 制样方法的选择 |
三、五子衍宗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 |
第四章 五子衍宗颗粒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
一、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二、试验方法 |
2.1 性状 |
2.2 水分 |
2.3 粒度 |
2.4 溶化性 |
2.5 鉴别 |
2.6 含量测定 |
2.7 加速试验 |
三、结果 |
第五章 五子衍宗颗粒的药效学研究 |
一、材料和动物 |
1.1 材料 |
1.2 动物 |
二、试验方法 |
2.1 分组及给药 |
2.2 小鼠肝肾功能的影响 |
2.3 小鼠游泳试验 |
2.4 小鼠肝糖元含量的影响 |
2.5 小鼠密闭缺氧试验 |
2.6 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
三、结果与讨论 |
3.1 结果分析 |
3.2 讨论 |
结语与创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5)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男科病临床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对男科病的认识 |
综述二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研究 |
一、中医治疗阳痿病用药规律研究 |
(一) 整体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二) 含菟丝子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
1 研究结果 |
2 讨论 |
二、中医治疗精液异常病用药规律研究 |
(一) 整体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二) 含枸杞子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
1 研究结果 |
2 讨论 |
三、中医治疗前列腺炎症用药规律研究 |
(一) 整体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二) 含甘草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
1 研究结果 |
2 讨论 |
四、中医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用药规律研究 |
(一) 整体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二) 含茯苓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
1 研究结果 |
2 讨论 |
五、中医治疗阳痿、精液异常、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症的综合用药规律分析 |
六、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药物治疗男科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
(一) 菟丝子治疗男科病作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 枸杞子治疗男科病作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三) 淫羊藿治疗男科病作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 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治疗男科病网络药理学综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五味子对大鼠90d喂养亚慢性毒作用及胚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受试物: |
1.1.2 试验动物及饲料: |
1.1.3 饲养环境: |
1.1.4 主要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90 d喂养试验: |
1.2.2 致畸试验: |
(1)分组及受试物的剂量 |
(2)操作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90 d喂养试验 |
2.1.1 对体重及食物利用率的影响: |
2.1.2 对血液学的影响: |
2.1.3 对大鼠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 |
2.1.4 对大鼠主要脏器重量的影响: |
2.1.5 对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
2.2 对致畸试验的影响 |
2.2.1 对孕鼠活胎数、吸收胎数、迟死胎和死胎数的影响: |
2.2.2 对胎鼠体重、身长、骨骼畸形、内脏畸形率的影响: |
3 讨论 |
(7)北五味子内生细菌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DNA的提取方法 |
1.2.2 内生细菌的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 |
4 讨论 |
(8)伊春地区不同种源五味子生长状况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3.1 五味子不同种源生长情况调查 |
1.3.2 五味子不同种源果实性状及产量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种源五味子生长情况的比较 |
2.2 不同种源五味子果实形态性状的比较 |
2.3 不同种源五味子单株结果串数和单株鲜果产量的比较 |
3 结论 |
(9)五味子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及对果树病原真菌的抑制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五味子研究与应用状况 |
1.2 五味子中主要的化学成分 |
1.3 五味子的药理作用 |
1.4 五味子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其开发前景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五味子活性物质的提取与分离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3 五味子活性物质对三种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数据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五味子活性物质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
3.2.2 五味子活性物质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
3.2.3 五味子活性物质对菌丝形态的影响 |
4 五味子活性物质的质谱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5 五味子活性物质对病原菌侵染苹果和桃果实的防御作用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6 五味子活性物质对苹果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活性氧(ROS)含量 |
6.2.2 丙二醛(MDA)含量 |
6.2.3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
6.2.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
7 五味子活性物质对苹果中抗病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试验材料 |
7.1.2 试验方法 |
7.2 结果与分析 |
8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10)不同降酸方法对五味子汁降酸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五味子概述 |
1.2 果汁、果酒降酸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3 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五味子汁化学降酸的结果与分析 |
3.2 五味子汁离子交换树脂降酸结果与分析 |
3.3 D312 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试验结果 |
3.4 五味子汁生物降酸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4.1 关于化学降酸中的风味与降酸量 |
4.2 关于离子交换树脂降酸的流速与温度 |
4.3 关于粟酒裂殖酵母降酸 |
5 结论 |
5.1 化学降酸 |
5.2 离子交换树脂降酸 |
5.3 粟酒裂殖酵母降酸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四、五味子的研究概况及其开发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南五味子在庆元县的适应性[J]. 吴远海,吴振伙,吴心卫,徐选美,吴东福,魏海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21(08)
- [2]黑老虎(Kadsura coccinea)5个优良品系的主要性状比较研究[D]. 洪荣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3]伊春林区不同种源五味子苗期表现研究[J]. 刘运伟,王洪学,董上,张志环. 中国林副特产, 2021(01)
- [4]五子衍宗颗粒的研制及药效学研究[D]. 龚敏.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5]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男科病临床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研究[D]. 张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6]五味子对大鼠90d喂养亚慢性毒作用及胚胎试验研究[J]. 丁涛,刘博,王鑫,温富春,纪凤兰,徐惠波. 毒理学杂志, 2017(01)
- [7]北五味子内生细菌的分析[J]. 曹聪,梁抗抗,徐利剑,邵红涛,王健,李雅菲,毕泽杏,王庆贵. 中国农学通报, 2016(18)
- [8]伊春地区不同种源五味子生长状况的比较[J]. 孙浩然,孟庆彬,张志环,刘立波. 经济林研究, 2016(02)
- [9]五味子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及对果树病原真菌的抑制效应[D]. 伊海静. 北京农学院, 2016(10)
- [10]不同降酸方法对五味子汁降酸效应的研究[D]. 李铁柱. 吉林农业大学,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