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吸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方式和气体交换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姝昀[1](2021)在《虎符铜砭循经刮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基于中医经络腧穴理论,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行虎符铜砭循经刮痧,探讨其对患者的影响,以期为AECOPD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08月,在甘肃省某三甲医院肺病科收治的80例AECOPD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生活起居、膳食、情志和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虎符铜砭循经刮痧,以70~80次/分的频率持续刮痧20~30min,每隔三天刮痧一次,疗程2周。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FVC%、中医症候积分、呼吸困难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及6分钟步行试验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对AECOPD患者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入组时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比较:2周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均有所改善,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的比较:2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的比较:2周后两组患者m MRC评分均降低,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2周后两组患者CAT评分均降低,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6.两组患者运动耐受的比较:2周后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均增加,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运动耐受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1)虎符铜砭循经刮痧能有效改善AE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缓肺功能的衰退速度;(2)虎符铜砭循经刮痧能有效缓解AECOPD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虎符铜砭循经刮痧能显着降低AECOPD患者呼吸困难等级,纠正患者的通气功能;(4)虎符铜砭循经刮痧能提高AECOPD患者的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5)虎符铜砭循经刮痧能增加AECOPD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提高患者活动耐受力。彰显了中医外治法防治该病的特色和优势,为中医护理防治该病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闫子琪[2](2021)在《慢阻肺患者的医疗实践研究 ——基于兰州的田野调查》文中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主要危害老年人口健康的慢性疾病,基于目前全球的老龄化趋势,慢阻肺造成的影响和负担日益加重。但与这种影响不相称的是人们对慢阻肺患者的日常生活却知之甚少,慢阻肺往往与人的生活习惯有着较大关系且现代生物医学对慢阻肺的治疗效果有较大限制,因而慢阻肺的医疗实践与社会文化因素联系较强。因此,从人类学社会文化研究的角度介入慢阻肺患者的医疗实践和防治有其必要性。本文通过在兰州L医院的田野调查对慢阻肺患者的医疗实践进行研究,呈现了慢阻肺患者的疾病认知、疾痛叙事以及行动策略。一方面展现慢阻肺患者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试图探寻慢阻肺患者的疾病认知慢阻肺的早期发现与治疗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疾病认知和疾病带来的影响下,患者采取了何种行动策略。最终结合患者的医疗实践与相关研究为慢阻肺疾病和患者的防治及照护提出建议。本文基于人类学对医疗实践的研究,紧扣医疗、健康与文化的脉络,主要探讨了三个议题。首先,慢阻肺患者的病因观。慢阻肺患者的病因观受到现代生物医学与地方性知识的影响,同时也反映着这些患者真实的身体感受与经验,这种多重影响下疾病认知也影响着患者医疗行动的选择。其次,慢阻肺患者的疾痛叙事。慢阻肺导致患者的身体不受控制、心理抑郁、家庭与工作社交关系紧张,致使其生活呈现失序的状态。这种失序的状态充斥在慢阻肺患者的疾痛叙事中。最后,慢阻肺患者的行动策略。在其疾病认知以及个人与生活失序的情况下,慢阻肺患者尝试种种策略去恢复秩序。有人无法适应环境或者空气污染选择换个地域生活并戒烟,有人心理抑郁转向修行寻求力量,有人生活没有意义从帮助病友中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从个体改变到集体互助、从生物医学到灵性修行,慢阻肺虽然击垮了患者的身体与生活,但却不能击碎他们生的希望。结合患者的医疗实践以及关于慢阻肺的相关研究,本文为慢阻肺疾病及患者提出防治与照护建议,一方面需要发挥社会文化的力量,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社会支持与正式照护的力量,这应当成为我国未来推进建设健康中国以及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内容。通过对慢阻肺患者的医疗实践的研究,我们发现:第一,在人类学疾病认知的研究中,地方性知识、身体感受与生物医学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患者疾病认知的形成。在对地方性知识影响疾病认知进行探讨时,还要关注地方性知识背后的形成过程,其中蕴含着地方社会区域历史的发展过程。第二,在照护研究中,正式照护与非正式照护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认为应当仍然以非正式照护为基础,正式照护作为非正式照护的补充。只有当非正式照护力量不堪重负时,才在非正式照护的基础上引入正式照护。第三,对疾病的理解尤其是治疗需要多元因素共同作用,单纯依靠现代生物医学的临床治疗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将社会文化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之内,尤其是在慢性疾病的预防、照护与疗愈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3](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文中研究说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我国慢阻肺领域的专家们通过检索和整合近年来慢阻肺领域的研究进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进行了重新修订。本次修订提出了将危险因素、筛查问卷和普及肺功能应用相结合的策略,期望提高慢阻肺的早期诊断率,减少漏诊;对疾病综合评估、稳定期药物治疗、急性加重的评估、规范化治疗、后续访视和预防未来的急性加重等方面根据最新的研究证据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并对慢阻肺诊疗及临床研究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展望。
金小香[4](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庭肺康复疗效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此研究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干预措施为家庭肺康复,包括康复教育(COPD疾病管理)+康复训练(呼吸肌锻炼+四肢肌肉耐力锻炼),观察家庭肺康复对患者的症状、肺功能及其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急性加重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COPD患者采用抛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吸入药物: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ug/4.5ug(信必可都保)1吸/次一日2次;电话随访患者用药情况及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睡眠等改善情况,2周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家庭肺康复,肺康复教育(COPD疾病管理)+康复训练(呼吸肌锻炼+四肢肌肉耐力锻炼)。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研究前及研究开始12周后,肺功能、6min步行实验、CAT评估量表、m MRC呼吸困难量表、EXACT-PRO急性加重识别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统计学方法: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病程、急性加重次数、合并症)在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前两组患者肺功能、6min步行实验、CAT评估量表、m MRC呼吸困难量表、EXACT-PRO急性加重识别量表、ADL得分及WBC、hs-CRP、NLR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12周后,观察组CAT评分、m MRC呼吸困难评分、EXACT-PRO急性加重识别量表评分均低于观察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得分、6min步行实验中步行距离均高于观察前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行实验后Borg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行实验后SPO2较对照组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12周后,观察组FEV1/FVC较观察前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家庭肺康复后,WBC、hs-CRP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LR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OPD家庭肺康复可以改善患者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症状;2.COPD家庭肺康复可以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3.COPD家庭肺康复可以延缓肺功能下降,但不能改善肺功能。4.COPD家庭肺康复可以降低COPD患者血清炎症水平。
章邱东[5](2020)在《外周血尿酸、尿酸/肌酐比值对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外周血尿酸、尿酸:肌酐比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ute exacerbation chroru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以及对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生活质量的评估,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ECOPD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及严重程度的标准及将纳入患者分为Ⅰ组(55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9例)、Ⅱ组(55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Ⅲ组(6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和Ⅳ组(6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注:Ⅰ组即患者无需住院治疗,症状较轻;Ⅱ组为住院患者,无呼吸衰竭,呼吸20-30次/分,无意识改变,无辅助呼吸肌群参与,低氧血症可通过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改善;Ⅲ组有呼吸衰竭,呼吸>30次:分,伴有辅助呼吸肌群参与,无意识改变,低氧血症吸入28-35%氧浓度改善,PC02在50-60mmhg;Ⅳ组有呼吸衰竭,伴有意识改变,伴有辅助呼吸肌群参与,低氧血症需吸入>40%的氧浓度改善,且PCO2>60mmhg。另外选取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作为稳定组,其中包括男性27例和女性23例,同时还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包括男性22例和女性28例。排除活动性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哮喘、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性心绞痛、恶性肿瘤、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缺血性脑卒中、严重肝肾疾病、痛风、既往高尿酸血症、内分泌性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认知功能障碍导致不能配合进行检查的患者。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尿酸(uric acid,UA)、尿酸:肌酐比值(theratio uric acid over cretinine,UA.’Cr)、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expected value,FEV1 pred%)、圣乔呼吸问卷(St.George’a Repiriatory Questionnaire,SGRQ)、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TSF)、上臂肌围(arm muscl e circumference,AMC)、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及营养风险筛查量表 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2002),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尿酸及尿酸/肌酐比值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考察尿酸、尿酸/肌酐比值对AECOPD患者的临床预侧价值及二者与AECOPD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结果:1.各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稳定组、Ⅰ、Ⅱ、Ⅲ及Ⅳ组患者的BMI均显着降低;与稳定组相比,Ⅰ、Ⅱ、Ⅲ及Ⅳ组患者的BMI均显着降低;与Ⅰ组相比,Ⅱ、Ⅲ及Ⅳ组患者的BMI均显着降低;与Ⅱ组相比,Ⅱ组和Ⅲ组患者的BMI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稳定组、Ⅰ、Ⅱ、Ⅲ及Ⅳ组患者的UA和UAyCr水平均显着升高;与稳定组相比,Ⅰ、Ⅱ、Ⅲ及Ⅳ组患者的UA和UA/Cr水平均显着升高;与Ⅰ组相比,Ⅱ、Ⅲ及Ⅳ组患者的UA和UA/Cr水平均显着升高;与Ⅱ级相比,C组和D组患者的UA和UA/Cr水平均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稳定组、Ⅰ、Ⅱ、Ⅲ及Ⅳ组患者的PaO2显着降低,而PaCO2显着升高;与稳定组组相比,Ⅰ、Ⅱ、Ⅲ及Ⅳ组患者的PaO2显着降低,而PaCO2显着升高;与Ⅰ组相比,Ⅱ、Ⅲ及Ⅳ组患者的PaO2显着降低,而PaCO2显着升高;与Ⅱ组相比,Ⅲ及Ⅳ组患者的PaO2显着降低,而PaCO2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对照组相比,稳定组、Ⅰ、Ⅱ、Ⅲ及Ⅳ组患者的FEVi/FVC和FEV1%pred均显着降低;与稳定组相比,Ⅰ、Ⅱ、Ⅲ及Ⅳ组患者的FEV1/FVC和FEV1%pred均显着降低;与Ⅰ组相比,Ⅱ、Ⅲ及Ⅳ组患者的FEV1/FVC和FEV1%pred均显着降低;与Ⅱ组相比,Ⅲ组和Ⅳ组患者的FEV1/FVC和FEV1%pred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A与PaCO2呈显着正相关,与PaO2、FEV1/FVC及FEV1%pred呈显着负相关(P<0.05);UA/Cr与PaCO2呈显着正相关,与PaO2、FEV1/FVC及FEV1%pred呈显着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与对照组相比,稳定组、Ⅰ、Ⅱ、Ⅲ及Ⅳ组患者的ALB、PAB、AMC和TSF均显着降低;与稳定组相比,Ⅰ、Ⅱ、Ⅲ及Ⅳ组患者的ALB、PAB、AMC和TSF均显着降低,;与Ⅰ组相比,Ⅱ、Ⅲ及Ⅳ组患者的ALB、PAB、AMC和TSF均显着降低;与Ⅱ组相比,Ⅲ组和Ⅳ组患者的ALB、PAB、AMC和TSF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与对照组相比,稳定组、Ⅰ、Ⅱ、Ⅲ及Ⅳ组患者的6MWT显着降低,SGRQ显着升高;与稳定组相比,Ⅰ、Ⅱ、Ⅲ及Ⅳ组患者的6MWT显着降低,SGRQ显着升高;与Ⅰ组相比,Ⅱ、Ⅲ及Ⅳ组患者的6MWT显着降低,SGRQ显着升高;与Ⅱ组相比,Ⅲ组和Ⅳ组患者的6MWT显着降低,SGRQ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ROC曲线结果显示:当UA≥264.32μmol/L时,判断AECOPD的灵敏度为79.70%,特异性为 81.30%,曲线下面积为 0.720,95%CI为 0.583-0.804;当UA/Cr≥4.78时,判断AECOPD的灵敏度为69.20%,特异性为74.90%,曲线下面积为 0.673,95%CI 为 0.629-0.793;9.与低UA组和低UA/Cr组相比,高UA组和高UA/Cr组患者的营养不良人数均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外周血尿酸和尿酸/肌酐比值异常,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估诊断价值,血尿酸和尿酸/肌酐比值异常与慢阻肺营养不良有关。
黄俏雯[6](2020)在《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区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康复日益受到重视,但常规缩唇腹式呼吸锻炼无量化标准。本研究旨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借助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对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社区肺康复管理,通过观察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等变化来评估社区肺康复疗效,同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肺康复意识。探讨以医联体呼吸内科专家力量为支撑、家庭医生团队为中间桥梁,构建社区“呼吸科专家-家庭医生-家庭”的疾病管理模式在COPD肺康复的应用效果,为呼吸肌功能锻炼方案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从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医生工作站中选取2013年12月至2019年3月时间段的就诊患者信息,筛选符合2018年GOLD指南COPD诊断标准,并长期居住在该社区已签约的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生成的数字表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按1:1分配。对照组人员在家庭医生团队管理下进行至少6个月的常规缩唇腹式呼吸锻炼;观察组人员在对照组呼吸锻炼的基础上联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至少6个月。2.通过查找文献[1]获得常规缩唇腹式呼吸锻炼与使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呼吸锻炼的FEV1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1.38±0.26)和(1.53±0.21)L,得出合并标准差S为0.24,本研究设定α=0.05,并希望有80%的把握(1-β)发现两组的真实差异,按照公式n对照组=(μ1-α/2+μ1-β)2S 2(1+1/k)/(μo-μc)2计算出对照组的例数为41,根据1:1分配两组共需样本量为82例。3.家庭医生团队每2周进行电话随访(包括锻炼指导、复诊预约、疫苗接种提醒等),监督受试者是否按要求进行呼吸锻炼;每3个月邀请呼吸内科专家为研究对象进行健康知识培训;两组分别于入组前、第6个月测定肺功能主要指标(FEV1、FEV1%pred、FEV1/FVC%、IC、PEF、MMEF),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分(CA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量表评价生活质量、6分钟步行距离(6MWD)测评运动能力、改良英国医学会研究协会呼吸困难量表(m MRC)评估呼吸困难症状。分析两组及组间前后的差异性,探讨“呼吸科专家-家庭医生-家庭”疾病管理模式下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效果。4.研究前对本中心的家庭医生进行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的认知情况调查,邀请医联体呼吸内科专家开展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指南(GOLD)解读及肺康复知识培训,提高家庭医生COPD社区管理能力。5.在研究结束后,采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社区应用的满意度调查表对观察组进行满意度测评,为呼吸锻炼方案优化提供参考意见。6.所有问卷通过整理、编号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功能指标中对照组FEV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FEV1%pred、PEF以及氧饱和度指标均改善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功能相关量表评分治疗前两组SGRQ、m MRC、6MWD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GRQ、m MRC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6MWD均延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的社区“呼吸科专家-家庭医生-家庭”疾病管理模式下,稳定期COPD患者借助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能有效缓解活动时呼吸困难的症状,提高运动能力,减少疾病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对肺功能部分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COPD的社区防治体系建立能有效促进肺康复,值得借鉴及推广。
范丽敏[7](2020)在《从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探讨六字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虚证的调护作用》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测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炎症因子表达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气虚证证候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从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探讨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康复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对象来自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中医院肺病科门诊的74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设计的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六字诀训练,训练标准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编的《健身气功·六字诀》,训练方案为30min/次、1次/日、5日/周,共6个月,训练时长以累积量计算。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局指标包括:(1)中医证候积分,采用气虚证症状分级量化表评估;(2)外周血和诱导痰炎症因子IL-8、IL-10、TNF-α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3)外周血和诱导痰免疫因子Notch1mRNA表达,采用qPCR法测定;(4)呼吸困难程度,采用mMRC问卷评估;(5)运动耐力,采用6MWT评估;(6)生活质量,采用CAT量表评估。按照PP分析和ITT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六字诀对其影响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4例合格研究对象,干预结束后共57例完成本研究,其中试验组剔除2例、脱落8例,完成27例;对照组剔除1例、脱落6例,完成30例。因此,对试验组27例、对照组30例进行PP分析;对试验组37例、对照组37例进行ITT分析。1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指数、病程、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家庭氧疗)和结局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血和痰炎症因子IL-8、IL-10、TNF-α表达、免疫因子Notch1mRNA表达、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干预效果评价2.1中医证候积分PP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气虚证总分及主、次症评分较干预前均显着下降,其中试验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对照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气虚证总分及主、次症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提示试验组患者气虚证总分(3(2-4))、主症评分(3(2-3))较对照组患者气虚证总分(4(3-5))、主症评分(3(2-4))呈下降趋势,临床总有效率(66.7%)高于对照组(53.3%),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2.2炎症因子表达PP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和痰炎症因子IL-8、IL-10、TNF-α表达水平较干预前均下降,其中试验组患者血IL-10、血TNF-α较干预前显着下降,P值分别为0.000、0.012,对照组患者血IL-8、痰IL-8、血IL-10、痰IL-10、血TNF-α较干预前显着下降,P值分别为0.003、0.028、0.000、0.035、0.001,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血IL-8、血IL-10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6、0.030,其他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T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血和痰炎症因子IL-8、IL-10、TNF-α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免疫因子表达PP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和痰免疫因子Notch1mRNA表达水平较干预前均下降,其中试验组患者血Notch1mRNA较干预前显着下降,P值为0.003,痰Notch1mRNA表达水平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Notch1mRNA较干预前显着下降,P值为0.000,痰Notch1mRNA表达水平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血和痰免疫因子Notch1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2.4呼吸困难程度PP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两组患者mMRC分级较干预前均显着下降,其中试验组患者P值为0.010,对照组患者P值为0.041,ITT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mMRC分级较干预前显着下降,P值为0.028,对照组患者mMRC分级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后mMRC分级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提示试验组患者mMRC分级改善程度(0级占比11(40.7%)、1级占比12(44.4%)、2级占比4(14.8%))较对照组(0级占比10(33.3%)、1级占比12(40.0%)、2级占比7(23.3%)、3级占比1(3.3%))有更明显的趋势,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2.5运动耐力PP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两组患者6MWD较干预前均显着增加,其中试验组患者P值为0.000,对照组患者P值为0.000,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后6MWD、6MWD增加值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值分别为0.030、0.000,ITT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干预后6MWD增加值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值为0.001,6MWD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生活质量PP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两组患者CAT总分及各项评分较干预前均显着下降(P<0.05),其中试验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4、0.004、0.000、0.000,对照组患者P值均为0.000,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后CAT总分及睡眠、精力评分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值分别为0.045、0.003、0.010,同时提示试验组患者在家务活动(1(1-2))、外出信心(2(1-2))方面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家务活动(2(1-2))、外出信心(2(1-3))呈下降趋势,ITT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干预后CAT总分及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提示试验组患者在咳嗽(2(1-2))、气喘(3(2-3))、睡眠(2(2-3))、精力(2(2-3))方面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咳嗽(2(2-3))、气喘(3(2-4))、睡眠(3(2-3))、精力(3(2-3))呈下降趋势。结论1、六字诀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COPD患者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有助于患者体内维持促炎和抗炎平衡,改善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2、六字诀训练可帮助COPD患者改善其气虚证证候、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宁雅静[8](2020)在《肺康复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是因暴露于有毒气体或颗粒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致。慢阻肺是全球慢性疾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公布全球前十位死亡原因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位居第三,在呼吸系统疾病致死亡原因中居首位,带来了重大疾病的负担,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阻肺可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AECOPD是慢阻肺患者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也是慢阻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患者的肌力减退,活动耐力下降,肺功能逐渐恶化,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严重下降,严重危害国人健康,成为国人健康和卫生资源的沉重负担。目前COPD的治疗方案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已明确指出“肺康复(pulmonary rehabilitation,PR)”为COPD非药物治疗的一线选择。肺康复是指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个体化综合性干预措施,其目的在于改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患的身心状态,内容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健康教育、行为改变,但不仅仅局限于这些,以提高患者长期保持健康行为的依从性,从而达到行为改变。肺康复已公认适用于所有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但目前对于肺康复在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开展的研究相对较少,在AECOPD早期能否进行肺康复、如何进行肺康复,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高水平的研究报道数量有限,其评价方法也有较大差异。急性加重住院期肺康复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廓清气道、促进排痰、改善氧合,提高患者活动耐力,减轻疾病致残的程度。AECOPD患者肺康复的可行性和效果已得到初步认可,但在急性加重期何时开始进行肺康复、采用何种运动训练的方式进行肺康复以保证患者在肺康复中的安全性,并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受益,目前尚无明确标准。本研究旨在讨论在AECOPD住院患者中早期开展康复操这种运动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提供更多的临床循证学依据,推动肺康复的进一步发展。研究目的1.测定和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入院时和出院时COPD评估测试(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 CAT)呼吸问卷、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 MRC)、6分钟步行实验(6MWT)、柏格度量表(Borg)以及肺功能的治疗前后变化及差异,了解肺康复综合性治疗方案在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中早期开展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2.测定和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康复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平均住院日水平差异,了解肺康复综合性治疗方案在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中早期开展的临床效益。研究方法1.收集入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GOLD分级、肺功能等指标。2.肺康复治疗组:入院时完成各种量表及评分,测试肺功能,根据指南给予基础治疗,包括呼吸支持、吸氧,抗感染、祛痰、抗炎解痉平喘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在此基础上,从入院第2天开始,按照肺康复治疗方案行肺康复运动操治疗,以及健康宣教、排痰指导等,直至出院,肺康复治疗均由医护人员指导、监督完成,出院时再次完成各种量表及评分,测试肺功能。3.常规治疗组:入院时完成各种量表及评分,测试肺功能,根据指南给予基础治疗,包括呼吸支持、吸氧,抗感染、祛痰、抗炎解痉平喘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该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肺康复治疗,出院时再次完成各种量表及评分,测试肺功能。4.所有数据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指标间的直线相关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两组的COPD评估测试(CAT)呼吸问卷评分、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 MRC)评分、柏格度量表(Borg)经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两组6分钟步行实验(6MWT)均较治疗前增加;且肺康复治疗组治疗后的改善程度较常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治疗前后,两组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无明显差异。两组的住院时间无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在AECOPD患者入院早期即开始肺康复治疗,采用卧位康复操为主的运动方式,配合呼吸训练、健康宣教,安全可行,无不良事件发生,可减轻呼吸困难程度,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但与对照组相比较,短期内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方面没有显着差异,也不能显着缩短住院时间。
杨辉[9](2020)在《加味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夹瘀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经过观察加味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夹瘀证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评价加味补肺汤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方面的临床疗效,探究该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课题严格按照研究设计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夹瘀证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案,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思力华)每日一吸(18ug/吸)),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味补肺汤(即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加味补肺汤),两组的疗程都为8周。观察分析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及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FEV1/FVC%、FEV1%Pred)、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评分(m 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问卷(CAT)、六分钟步行实验(6MWT)等的变化,最后将研究收集的数据整理后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基线数据分析: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各自的性别占比、平均年龄、病程、吸烟史、肺功能(FEV1/FVC%、FEV1%Pred)、中医症候评分、m MRC评分、CAT积分、6MWT等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差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对比,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则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FEV1/FVC%、FEV1%Pred)对比:治疗后两组各自的FEV1/FVC%、FEV1%Pred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两组治疗后组间对比及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EV1/FVC%、FEV1%Pred与治疗后的差值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两组m MRC评分及CAT评分对比:两组m MRC评分及CAT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各自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 MRC评分及CAT评分疗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两组6MWT距离对比:两组6MWT距离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6MWT距离差值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肺汤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夹瘀证的患者与单纯西药组相比,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活动耐量等方面更具有优势,临床疗效更佳。
王玥琦[10](2020)在《固本止咳中药方对慢阻肺模型小鼠呼吸道黏膜免疫细胞及因子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阻塞性肺病。急慢性炎症交替持续存在,造成气道重构和肺气肿,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等,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中医药治疗慢阻肺不仅可缓解症状,还能减少急性加重,延缓疾病进展,而其机制缺乏深入研究。黏膜免疫具有重要作用,但中医药对呼吸道黏膜免疫影响机制的研究数量少、处于起步阶段。固本止咳中药方是一个针对慢阻肺稳定期的病机特点,具有扶正祛邪之功效的经验方。前期临床研究表明其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肺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其能够减轻慢阻肺模型小鼠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和病理损伤,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1.研究固本止咳中药方对呼吸道黏膜免疫中关键细胞γ δ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KGF的影响,探究其对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扶正祛邪的机制。2.研究固本止咳中药方对循环中及黏膜局部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患者症状及疾病进展严重程度的机制。3.为黏膜免疫功能与“卫气”之间的联系、为中医药以扶正固本实现“治未病”以及为从调节黏膜免疫入手治疗慢阻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照固本止咳中药方制作干浸膏,配制成高剂量0.55g生药/ml、中剂量0.28g生药/ml、低剂量0.09g生药/ml。将125只SPF级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固本止咳中药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5只。采用持续香烟烟雾暴露12周(除第1、29、57天)加经鼻腔向呼吸道滴入LPS溶液(第1、29、57天,共3次)的方法建立慢阻肺小鼠模型,而后两对照组用蒸馏水、中药组用固本止咳中药方溶液灌胃,共4周。造模及药物干预过程中观察其一般生理活动,监测体重。灌胃结束后用小动物肺功能仪测量肺功能。肺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形态学改变及细胞浸润,评价小鼠造模效果;肺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中α βTCR和γ δ TCR表达情况、KGF和KGFR分泌情况;参考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分离方法,总结出肺组织淋巴细胞分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中的αβT细胞和γ δ T细胞群;肺组织匀浆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中的KGF和KGFR蛋白,应用ELISA方法检测KGF蛋白含量,并用RT-PCR法检测KGF的mRNA水平;收集小鼠的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肠黏液,用ELISA方法检测其中的炎性因子IL-6和IL-13水平。结果:1.一般生命质量情况:空白对照组小鼠无死亡,皮毛光泽柔顺,呼吸和缓,频率适中,节律均匀,活动正常,体重逐渐增加;慢阻肺模型组小鼠死亡10只,毛发枯暗,部分有脱毛,熏烟时躁动蹿跳,后期多扎堆蜷缩,甚则全身颤抖,呼吸急促,胸腹部起伏明显,时有不规则点头运动,甚者张口呼吸,体重较空白组明显偏低(P<0.001)。高剂量、中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分别死亡1只,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死亡4只,造模期间一般情况同慢阻肺模型组,给予中药灌胃后与模型组相比毛发较顺泽,躁动程度有所减轻,呼吸困难可见改善,频率减缓,高剂量、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1)。2.肺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小鼠气道和肺泡结构正常,纤毛整齐,肺泡形状、大小规整,气道黏膜上皮完整;模型对照组支气管黏膜皱襞形成、有片状脱落,使管腔变窄或闭塞;肺泡壁破坏,肺泡腔不规则扩大,部分融合成肺大泡,气道周围及肺间质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符合慢阻肺病理学表现。经固本止咳中药方治疗的三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可见形态学方面的改善,体现在支气管和肺泡结构较完整,管腔狭窄程度减轻,气道黏膜上皮相对完整,纤毛排列规则、脱落减少,肺泡大小比较均匀,肺大泡数量减少,气道管壁周围及肺间质内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3.肺功能测量:模型对照组呼吸系统粘性阻力、弹性阻力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中、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呼吸系统粘性阻力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中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弹性阻力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肺组织阻尼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低剂量中药组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准静态顺应性高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准静态弹性量高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4.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实验中,空白对照组可见α β T细胞、γ δT细胞均少量存在于肺组织中;模型对照组几乎未见γ δT细胞存在;高、中、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可见较多γ δ T细胞存在于气管附近,较模型组有明显升高,小鼠肺组织α β T/γ δT细胞比例在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固本止咳中药方组较模型组呈降低趋势。5.肺组织淋巴细胞流式分析:小鼠γδT细胞比例在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有降低的趋势,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较模型组有明显升高(P<0.05)。6.肺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空白对照组肺组织中有少量KGF表达;模型对照组少于空白对照组;高、中、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KGF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且稍高于空白对照组。7.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KGF、FGFR2蛋白表达量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中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KGF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FGFR2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8.ELISA检测结果显示,高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KGF蛋白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9.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KGF蛋白的mRNA含量模型对照组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中、低剂量中药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10.小鼠血清中的IL-6含量慢阻肺模型对照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中药组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血清中的IL-13含量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BALF中的IL-6含量慢阻肺模型对照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中药组与模型组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中剂量中药组低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及高剂量中药组(P<0.05),低剂量中药组低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及高剂量中药组(P<0.05);BALF中的IL-13含量慢阻肺模型对照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中药组以及中剂量中药组低于模型组对照组(P<0.05)。肠黏液中的IL-6含量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肠黏液中的IL-13含量慢阻肺模型对照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中、低剂量中药组低于模型组对照组(P<0.05)。结论:1.持续香烟烟雾暴露加经鼻腔向呼吸道内滴入LPS溶液的方法造成小鼠肺部形态学病理改变以及肺功能改变与慢阻肺的特征相吻合。2.固本止咳中药方由黄芪、淫羊藿、炒白术、百部、黄芩、赤芍、防风组成,其可以提高慢阻肺模型小鼠生命质量及体重。3.固本止咳中药方可以改善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4.固本止咳中药方治疗可减轻慢阻肺模型小鼠呼吸道阻塞程度、提高肺组织顺应性。5.固本止咳中药方明显减低慢阻肺模型小鼠血清和BALF中的IL-6含量以及BALF和肠黏液中的IL-13含量,有效控制气道及全身炎症状态,改善气道及肺组织结构损伤。6.固本止咳中药方通过调节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γ δT细胞比例,促进KGF及KGFR的分泌,加快肺组织损伤的修复,起到改善呼吸道黏膜完整性、增强黏膜免疫功能的作用。与固本止咳中药方通过扶正祛邪、补气助阳、健脾益肾、止咳化痰、活血化瘀,从而增强“卫气”的作用彼此呼应。据此推测,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是“正气卫外”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中医药通过调节黏膜免疫功能,实现“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达到延缓疾病进展、减少急性发作的目的,为慢阻肺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7.根据肠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提取方法,在本研究中总结并完善的肺组织淋巴细胞提取分离的实验操作方法,也将为呼吸道黏膜免疫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二、吸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方式和气体交换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吸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方式和气体交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虎符铜砭循经刮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现代医学对AECOPD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2.1 危险因素 |
2.2 发病机制 |
2.3 治疗现状 |
3 传统医学对AECOPD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3.1 病因病机 |
3.2 治疗现状 |
4 虎符铜砭循经刮痧取穴、循经依据 |
4.1 取穴依据 |
4.2 循经依据 |
5 小结 |
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6.1 研究目的 |
6.2 研究意义 |
7 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及脱落标准 |
3 样本量计算依据 |
4 病例分组方法 |
5 干预措施 |
5.1 对照组 |
5.2 观察组 |
6 观察指标 |
6.1 一般资料 |
6.2 肺功能指标 |
6.3 中医证候积分 |
6.4 呼吸困难等级 |
6.5 生活质量评分 |
6.6 6分钟步行距离 |
7 统计分析 |
8 质量控制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病例入选情况 |
2 一般资料分析 |
2.1 两组患者性别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年龄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病程的比较 |
2.4 两组患者文化程度的比较 |
2.5 两组患者吸烟史的比较 |
3 临床疗效统计分析比较 |
3.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的比较 |
3.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 |
3.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呼吸困难等级的比较 |
3.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
3.5 两组患者干预前6 分钟步行距离的比较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虎符铜砭偱经刮痧对AECOPD的作用机理 |
2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2.1 入院基本信息分析 |
2.2 疗效分析 |
第五部分 结论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研期间的主要成果 |
(2)慢阻肺患者的医疗实践研究 ——基于兰州的田野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背景 |
(三)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慢性病的人类学研究 |
(二)照护的人类学研究 |
(三)慢阻肺的相关研究 |
三、研究方法与写作伦理说明 |
(一)文献研究 |
(二)田野调查 |
(三)研究与写作伦理说明 |
第一章 慢阻肺的全球图景及L医院概况 |
第一节 慢阻肺的全球图景 |
一、慢阻肺的全球分布 |
二、中国的慢阻肺现状 |
第二节 L医院概况及科室日常医疗实践概况 |
一、L医院概况 |
二、科室空间结构 |
三、科室人员构成 |
四、科室日常工作 |
第三节 住院患者及家属概况 |
一、患者基本情况 |
二、家属的日常活动 |
三、患者的日常生活环境 |
小结 |
第二章 慢阻肺患者的病因观 |
第一节 病因观与身体感知 |
第二节 病因观与地方性知识 |
第三节 认知不足导致的疾病 |
小结 |
第三章 慢阻肺疾痛叙事中的失序 |
第一节 身体失序 |
一、渐进性身体失控 |
二、突发性身体失控 |
第二节 心理失序 |
第三节 生活失序 |
一、工作与社交中断 |
二、紧张的家庭关系 |
小结 |
第四章 慢阻肺患者的医疗行动策略 |
第一节 个体策略 |
一、寻找诗意的栖居 |
二、戒断危险因素 |
第二节 集体互助 |
第三节 替代医疗 |
小结 |
第五章 慢阻肺疾病的防治实践及其建议 |
第一节 系统性早期医学筛查 |
第二节 慢阻肺的综合预防措施 |
一、戒烟与慢阻肺综合宣传 |
二、文化嵌入疾病预防 |
三、政治经济地位与疾病预防 |
第三节 完善患者照护体系 |
一、非正式照护 |
二、正式照护 |
小结 |
结论 |
一、身体经验、地方性知识与生物医学 |
二、正式与非正式照护 |
三、慢性病医疗实践中的文化考量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庭肺康复疗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一) 有氧运动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中的作用 |
综述参考文献(一) |
文献综述(二) RAGE、s RAGE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表达及作用 |
综述参考文献(二)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5)外周血尿酸、尿酸/肌酐比值对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6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3.2 6组患者的尿酸及尿酸肌酐比值比较 |
3.3 6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的比较 |
3.4 6组患者FEV1/FVC和FEV1% pred水平的比较 |
3.5 尿酸及尿酸肌酐比值与疾病组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6 6组患者营养状况的比较 |
3.7 6组患者6MWT及SGRQ评分的比较 |
3.8 尿酸、尿酸肌酐比值对AECOPD患者的临床预测价值.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6)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区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方法和材料 |
三、主要技术路线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运动训练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7)从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探讨六字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虚证的调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写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COPD病因病机的认识 |
1.1 气虚是COPD稳定期患者的主要病机 |
1.2 COPD患者体内“气”的强弱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
2 西医学对COPD病理机制的认识 |
2.1 慢性炎症引起的免疫失衡是COPD进行性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 |
2.2 Notch信号通路活化是介导COPD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机制 |
2.3 炎症因子的协同作用是COPD免疫炎症反应加重的重要因素 |
3 “虚则补之”治则可能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改善COPD患者免疫功能 |
4 六字诀的作用机理 |
4.1 六字诀参与调节机体内“气”的强弱 |
4.2 六字诀参与调节机体内免疫炎症反应 |
4.3 前期研究基础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
5 研究假说提出 |
6 本研究创新点 |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中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计 |
2.2 随机分组和隐藏 |
2.3 干预方法 |
2.4 评价指标 |
3 统计学分析 |
3.1 一般资料 |
3.2 结局指标 |
3.3 ITT分析和PP分析 |
4 质量控制 |
4.1 实施前的质量控制 |
4.2 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5 伦理原则 |
5.1 自愿原则 |
5.2 有益原则 |
5.3 保密原则 |
5.4 公平回报原则 |
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研究完成情况 |
2 基线资料比较 |
2.1 一般资料干预前比较 |
2.2 结局指标干预前比较 |
3 干预效果评价 |
3.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
3.3 两组患者免疫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
3.4 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比较 |
3.5 两组患者运动耐力比较 |
3.6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调护作用 |
1.1 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气虚证的调护作用 |
1.2 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的调护作用 |
2 从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探讨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调护作用 |
2.1 六字诀对炎症因子IL-8、IL-10、TNF-α表达水平的调节效应 |
2.2 六字诀对免疫因子Notch1mRNA表达水平的调节效应 |
结论 |
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肺康复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病例收集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COPD评估测试(CAT)呼吸问卷 |
3.2 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 |
3.3 6分钟步行实验(6MWT) |
3.4 柏格度量表(Borg) |
3.5 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EV1/FVC) |
3.6 住院时间 |
4.讨论 |
5.结论 |
6.进一步设想 |
7.参考文献 |
8.附录 |
9.致谢 |
10.综述 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9)加味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夹瘀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COPD的认识 |
1.1 COPD的中医病名 |
1.2 COPD的中医病因病机 |
1.3 COPD的证型研究 |
1.4 COPD的中医治疗研究 |
2 西医对COPD的认识 |
2.1 COPD的流行病学特征 |
2.2 COPD的危险因素和病因 |
2.3 COPD的发病机制 |
2.3.1 炎症机制 |
2.3.2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机制 |
2.3.3 氧化应激机制 |
2.3.4 肌肉功能障碍 |
2.3.5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
2.3.6 肺内微生物 |
2.3.7 免疫机制 |
2.4 COPD的西医治疗 |
2.4.1 COPD稳定期的治疗 |
2.4.2 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
3 络病理论在COPD的运用 |
3.1 络病理论的基本内容 |
3.1.1 络病理论的历史演变 |
3.1.2 络病理论中的基本概念 |
3.1.3 络病的病因病机 |
3.2 络病理论与COPD的相关性 |
3.2.1 发病特点类似 |
3.2.2 结构功能上的相关性 |
3.3 基于络病理论论治COPD |
3.3.1 气虚络瘀是COPD的基本病机 |
3.3.2 益气活血通络是COPD的基本治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的计算 |
2.2 分组方法 |
2.3 治疗方案 |
2.4 临床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完成情况 |
3.2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的比较 |
3.3 治疗前两组疗效指标对比 |
3.4 治疗后两组疗效指标对比 |
3.5 实验研究结果分析 |
4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肺肾气虚夹瘀证是COPD稳定期的主要证型之一 |
2 肺肾相关及气血同源在维持呼吸功能中的重要性 |
3 方剂分析 |
3.1 方药组成 |
3.2 方药来源 |
3.3 配伍意义 |
3.4 药理分析 |
结语 |
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COPD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呼吸困难分级量表(mMRC) |
附录2 :慢阻肺评估问卷(CAT) |
附录3 :中医证候积分表 |
附录4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10)固本止咳中药方对慢阻肺模型小鼠呼吸道黏膜免疫细胞及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综述 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在慢阻肺中的作用及中医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一、慢阻肺的疾病概述 |
二、慢阻肺中的病理变化导致了疾病的后果 |
三、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在慢阻肺中起到重要作用 |
1.黏膜免疫系统概述 |
2.黏膜免疫系统在全身以网络方式运作 |
3.黏膜定居的微生物群影响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 |
4.上皮细胞在黏膜免疫作用中表现出多种生物学特性 |
5.黏膜免疫中的免疫球蛋白S-IgA通过多种作用保护黏膜 |
6.黏膜免疫系统的防御和保护作用对于呼吸道至关重要 |
7.黏膜免疫中的关键细胞——γδT细胞 |
四、慢阻肺中的炎症损伤 |
1.香烟烟雾对肺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 |
2.慢阻肺患者存在系统性炎症 |
3.慢阻肺的免疫反应 |
五、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及其在慢阻肺中的作用机制 |
六、中医药对黏膜免疫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1.增强黏膜屏障功能 |
2.调节黏膜免疫细胞及其成分 |
3.对呼吸道黏膜免疫作用的研究 |
七、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1.实验小鼠 |
2.实验试剂 |
3.仪器 |
二、方法 |
1.技术路线图 |
2.实验动物分组 |
3.固本止咳中药方药物的制备 |
4.慢阻肺小鼠模型建立及给药方法 |
5.小鼠肺功能检测 |
6.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清、肠黏液标本收集 |
7.小鼠肺组织形态学标本采集及处理 |
8.小鼠肺组织γδT淋巴细胞分离及流式细胞仪检测 |
9.小鼠肺组织切片T淋巴细胞受体免疫组化染色 |
10.小鼠血清、BALF、肠黏液中炎症因子含量检测 |
11.小鼠肺组织中KGF及KGFR的检测 |
12.统计方法 |
结果 |
一、固本止咳中药方提高慢阻肺模型小鼠生命质量及体重 |
二、固本止咳中药方改善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 |
三、固本止咳中药方减轻小鼠呼吸道阻塞程度、提高肺组织顺应性 |
四、固本止咳中药方降低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αβT/γδT细胞比例 |
五、固本止咳中药方增加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KGF及KGFR含量 |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结果表明固本止咳中药方增加小鼠肺组织KGF含量 |
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固本止咳中药方可增加小鼠肺组织KGF、FGFR2蛋白表达 |
3.ELISA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固本止咳中药方增加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KGF蛋白表达 |
4.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固本止咳中药方增加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KGF的mRNA含量 |
六、固本止咳中药方增加小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的IL-6含量和肺泡灌洗液、小肠黏液中的IL-13含量 |
讨论 |
一、中医对慢阻肺的认识 |
二、固本止咳中药方的组方及成分药理分析 |
三、中医理论中“肺卫”之屏障防御作用与黏膜免疫功能具有相关性 |
1.现代医学免疫功能与中医理论之“正气”功能相同 |
2.正气中的肺卫之气具有护卫人体的屏障作用 |
3.卫气与黏膜免疫在位置结构、性质和作用机制上均有相似性 |
四、中医药增强卫气的机制为增强黏膜免疫机械屏障、调节黏膜免疫细胞及因子 |
五、黏膜免疫是呼吸系统免疫的首道防线,其中的γδ T细胞与慢阻肺有关 |
六、固本止咳中药方可通过下调慢性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减轻慢阻肺炎症反应 |
七、固本止咳中药方可通过上调γδT细胞比例减轻慢阻肺的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 |
八、固本止咳中药方可促进KGF分泌从而有助于慢阻肺中的组织修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吸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方式和气体交换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虎符铜砭循经刮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影响研究[D]. 王姝昀.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慢阻肺患者的医疗实践研究 ——基于兰州的田野调查[D]. 闫子琪. 兰州大学, 2021(02)
-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03)
-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庭肺康复疗效的临床研究[D]. 金小香.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5]外周血尿酸、尿酸/肌酐比值对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D]. 章邱东.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5)
- [6]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区应用及效果评价[D]. 黄俏雯.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6)
- [7]从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探讨六字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虚证的调护作用[D]. 范丽敏.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肺康复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中的作用研究[D]. 宁雅静.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9]加味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夹瘀证的临床观察[D]. 杨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固本止咳中药方对慢阻肺模型小鼠呼吸道黏膜免疫细胞及因子的影响[D]. 王玥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