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种精密复冲模的制造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张贺楠[1](2020)在《基于四通组件准双相贯线冲裁集成系统研究及工装夹具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型材尤其是钢管型材作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在建筑、畜牧养殖、体育健身与康复器材等行业应用极其广泛。尤其是具有相贯结构的管材组件因其稳定的结构、美观的外形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国内的双相贯线冲裁设备厂家大多采用传统的冲裁生产形式,导致生产的产品精度低,生产效率低,极大的影响后续的装配工艺。因此研发出具有创新性的、高效的管材双相贯线一次成型自动化设备,搭配焊接机器人实现四通组件的焊接,能够有效提升管材相贯组件的生产质量及效率。论文通过详细剖析短圆管准双相贯的冲裁流程,确定了短圆管准双相贯线自动冲裁设备的研发要求、布局结构以及重要的工艺参数等指标,根据功能需求确定管材自动上料、自动冲裁、自动落料集成智能自动一体化设备的整体设计方案,绘制三维立体模型,并详细的阐述各个模块的结构及实现形式。提取短圆管与弯管相交处的准相贯线曲线,对复合冲裁模具进行精准设计。利用DEFORM有限元软件模拟短圆管准相贯线的成型过程。研究短圆管冲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应变变化,材料流动以及冲裁力大小与凸模行程的关系。分析模具冲裁间隙和速度对冲裁力与冲裁质量的影响,选取最优参数。四通组件是冲裁后的短圆管与弯管通过焊接连在一起的焊接组件,为了提高焊接质量与焊接效率引进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制造简易四通组件工装夹具样机进行焊接试验,通过实验发现焊接路径以及工装夹具的不足,优化焊接路径并设计出满足要求的工装夹具。搭建双工位四通组件焊接组合产线。本课题研究的管材自动冲裁设备可为该行业提供借鉴,并为该类设备的模具精准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有助于提高管材双相贯线的冲裁生产质量,更好的服务下一步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变位机工装夹具的设计以及规划的焊接路径也有效改善了四通组件的焊接加工效率以及焊接质量,节省了生产成本。
熊建武,朱惠芳,孙孝文,孙忠刚,简忠武[2](2020)在《电机励磁扇形定子冲片一模双腔复冲模具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针对冲件产品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次冲两片扇形片模具,相应地,模具为安装方便设有定位装置、导料装置、卸料装置、废料自动切断装置等。模具解决的技术关键为:冲出的两片扇形片要一致,而且毛刺要少于0.04 mm。模具的创新点在于:将现有的单片模变成双片模,可以提高1倍的效率,模具的排料方式要隔两片冲两片。模具生产效率比单片模提高1倍。模具应用于4 000 kN双点闭式冲压机自动生产线相配套的高速双片复冲模,极大地满足风电电机生产的需要。
李秋生[3](2017)在《滤清器端盖成型工艺改进与模具设计》文中认为滤清器能过滤掉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发动机各部件的磨损,滤清器端盖主要起到密封滤材两端和支撑滤材的作用,在机械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振动,滤清器承受很大的应力,端盖可以有效地提高滤材的承受能力。大部分情况下,滤清器端盖作为消耗品与滤芯一起更换,生产制造高效优质的端盖能够减少发动机的磨损,提高发动机功率的有效发挥和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同时滤清器端盖结构简单、对称,是典型的冲压件,因此研究滤清器端盖的工艺改进与模具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传统的单工序模生产的滤清器端盖制造简单的优点基础上,结合现代模具技术的特点,根据模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对滤清器端盖进行工艺分析,并设计改进方案,选择复合模进行冲压。其次,确定产品的毛坯尺寸并进行排样设计,详细计算模具凸、凹模的刃口尺寸与冲压力,对模具中各部分零件的结构进行设计,对模具各零件进行材料选择和冲压设备的选用,最后绘制模具的零件图与装配图,完成模具设计。根据模具设计图纸严格按照其加工工艺生产复合模具的零件,采用修配与调整的方法进行装配,调试并生产改进后的滤清器端盖,与单工序模相比,生产效率提高34倍,工件的表面精度可达IT8等级,其圆柱度与同轴度得到了明显提高。经测试使用能够更好的实现滤芯两端的密封以及增加滤芯的承受振动的能力,达到减少发动机各组件的磨损,提高发动机功率的有效发挥和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
李婷[4](2015)在《标准化助力模具标准件行业开创未来》文中认为使用模具标准件不但能缩短模具制造周期,而且能提高模具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因此,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必将日渐广泛。针对模具标准件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阐述了推广模具标准化工作刻不容缓,提出了发展我国模具标准件工业的对策,同时指出了我国模具标准件工业的发展方向。
王孝文,刘浩,巩玉伟[5](2014)在《精冲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文中指出精冲是在普通冲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冲的主要形式是压边精冲;介绍了从20世纪60年代起精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许多单位和个人为精冲在中国的发展贡献了力量。精冲模具加工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精冲技术的发展,例如精冲模具结构的设计更新、精冲模具加工机床的更新和其他工艺条件的更新都促进了精冲技术的发展,最后介绍了精冲的未来。未来的国际精冲舞台上必然有很多中国的科研成果,精冲生产的零件必将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复合精冲工艺都将粉墨登场,大显身手。
Assess and Review Expert Team of 15th China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n Die & Mould;[6](2014)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模具水平评述》文中研究表明对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参展的各类模具、模具标准件及模具材料等进行了评述,介绍了我国模具、模具标准件、模具材料和模具CAD/CAE/CAM、智能化模具等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Assess and Review Expert Team of the Technical Committee of China Die and Mould Association[7](2012)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模具水平评述》文中指出对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参展的各类模具、模具标准件及模具材料等进行了评述,介绍了我国模具、模具标准件、模具材料和模具CAD/CAE/CAM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技术进步,分析了我国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模展评定评述专家组[8](2010)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模具水平评述》文中指出对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参展的各类模具、模具标准件及模具材料等进行了评述,介绍了我国模具、模具标准件、模具材料和模具CAD/CAE/CAM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技术进步,分析了我国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王永舵[9](2010)在《基于可调式悬浮精冲模架的精冲工艺模拟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我的研究生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宋玉泉教授提出的“科教产”一体化模式下进行的。宋老师强调,研究生的论文成果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有所贡献。本课题是在宋玉泉教授申报的专利“可调式悬浮精冲模架”的基础上进行的,该模架具有高寿命、高精度、多工位的特点,具有很多的创新点和很好的实用价值;目前精冲模架已经被加工制造出来,但尚未投入实际生产,仍处于试验阶段。本论文的目的是通过有限元模拟软件对精冲工艺过程进行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优化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应用精冲模架进行典型零件的精冲实验,从而验证精冲模架的优越性,使精冲模架从实验开发阶段向实际生产应用阶段转化,为其推广应用和系列化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对精冲工艺过程的力学模型分析和模拟结果分析,得到了不同工艺参数对精冲结果的影响,为精冲工艺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模展评定评述专家组[10](2008)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模具水平评述》文中研究说明对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参展的各类模具、模具标准件及模具材料等进行了评述,介绍了我国模具、模具标准件、模具材料和模具CAD/CAE/CAM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技术进步,分析了我国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二、一种精密复冲模的制造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精密复冲模的制造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四通组件准双相贯线冲裁集成系统研究及工装夹具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1.2.1 相贯线切割设备的研究现状 |
1.2.2 金属材料冲裁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以及主要内容 |
1.3.1 课题来源 |
1.3.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2章 短圆管准双相贯线高效冲裁装置设计 |
2.1 引言 |
2.2 短圆管准双相贯线冲裁流程分析 |
2.3 短圆管准双相贯线高效冲裁装置整体结构设计 |
2.3.1 冲裁装置各模块的作用 |
2.3.2 装置整体结构介绍 |
2.4 短圆管准双相贯线自动冲裁机构设计 |
2.4.1 现有短圆管冲裁设备的对比分析 |
2.4.2 自动冲裁机构的结构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复合冲裁模具的精准设计 |
3.1 引言 |
3.2 冲裁基础理论 |
3.2.1 冲裁工艺 |
3.2.2 冲裁过程中的接触摩擦 |
3.3 短圆管冲裁成型分析 |
3.3.1 准双相贯线的提取 |
3.3.2 冲裁力的分析与计算 |
3.4 冲裁模具的设计与计算 |
3.4.1 冲裁间隙的分析与选取 |
3.4.2 冲裁凹、凸模刃口尺寸计算 |
3.4.3 冲裁复合模具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DEFORM的相贯线冲裁有限元分析 |
4.1 引言 |
4.2 管料冲裁模拟的基础理论 |
4.2.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与步骤 |
4.2.2 DEFORM有限元软件简介 |
4.3 双相贯线冲裁的有限元模拟 |
4.3.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4.3.2 前处理设置 |
4.4 短圆管冲裁有限元结果与分析 |
4.4.1 应力应变分析 |
4.4.2 材料流动分析 |
4.4.3 冲裁力-凸模行程分析 |
4.4.4 不同冲裁间隙对冲裁力及冲裁质量的影响 |
4.4.5 不同冲裁速度对冲裁力及冲裁质量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第6章 四通组件变位机夹具设计及焊接路径优化 |
6.1 引言 |
6.2 四通组件简易工装夹具设计以及实验分析 |
6.2.1 四通组件焊接要求 |
6.2.2 四通组件的简易工装夹具设计 |
6.2.3 焊接试验及分析 |
6.3 焊接路径优化及四通组件工装夹具设计 |
6.3.1 焊接路径优化 |
6.3.2 四通组件工装夹具设计 |
6.4 样机试制及结果展示 |
6.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电机励磁扇形定子冲片一模双腔复冲模具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定子冲片产品 |
2 双片复冲成形方案 |
3 模具结构设计 |
4 模具修配 |
5 结语 |
(3)滤清器端盖成型工艺改进与模具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滤清器端盖冲压成型技术 |
1.1.1 冲压成型工艺原理 |
1.1.2 冲压成型工艺的分类 |
1.1.3 冲压成型工艺的优点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我国模具工业发展现状 |
1.2.2 模具CAD/CAM系统 |
1.2.3 现代模具的特点与设计方法 |
1.2.4 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 |
1.3 选题来源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传统滤清器端盖成型工艺分析 |
2.1 滤清器端盖的成型要求 |
2.1.1 尺寸及精度要求 |
2.1.2 材料性能要求 |
2.1.3 工艺性要求 |
2.2 传统的滤清器端盖成型工艺方案 |
2.2.1 滤清器端盖成型工艺过程 |
2.2.2 端盖成型工序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
2.2.3 实际生产中影响成型质量的因素分析 |
第3章 成型工艺改进与数值计算 |
3.1 成型工艺改进设计 |
3.2 工艺尺寸与压力计算 |
3.2.1 毛坯尺寸计算 |
3.2.2 排样图设计 |
3.2.3 冲压力计算 |
3.2.4 刃口尺寸计算 |
第4章 复合冲裁模具设计 |
4.1 模具零部件分类 |
4.2 模具结构形式选取与设计 |
4.3 复合冲裁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
4.3.1 凸凹模的设计原则 |
4.3.2 凸凹模的尺寸设计 |
4.4 模架选用与设计 |
4.4.1 上下模座及导柱导套的选用与设计 |
4.4.2 模柄的设计与选用 |
4.4.3 固定圈与垫板 |
4.5 其他零部件设计 |
4.5.1 定位零件设计 |
4.5.2 卸料装置 |
4.5.3 压边圈 |
4.6 模具零件材料选取 |
第5章 复合模具加工制造与试验 |
5.1 模具零部件加工 |
5.1.1 模具加工特点 |
5.1.2 零部件加工工艺编制 |
5.2 模具装配 |
5.3 试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标准化助力模具标准件行业开创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1模具标准件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
2推广模具标准化工作刻不容缓 |
3发展我国模具标准件工业的对策 |
4我国模具标准件工业的发展方向 |
5结语 |
(5)精冲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精冲工艺的出现 |
2 精冲的主要形式是压边精冲 |
3 精冲技术的发展历程 |
4 精冲模具加工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精密冲裁技术的发展 |
5 精冲的未来 |
(6)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模具水平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塑料模 |
3 冲 模 |
4 汽车覆盖件模 |
5 铸造模 |
6 快速经济模与快速成形技术 |
7 智能化模具 |
8 模具标准件 |
9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装备 |
10 模具CAD/CAE/CAM技术 |
11 我国模具发展的问题与趋势 |
12 结束语 |
(7)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模具水平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塑料模 |
2 冲模 |
3 汽车车身覆盖件模 |
4 铸造模 |
5 快速经济模具与快速成形技术 |
6 模具标准件 |
7 模具材料 |
8 模具CAD/CAE/CAM技术 |
9 我国模具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
(8)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模具水平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塑料模 |
2 冲模 |
3 汽车车身模 |
4 铸造模 |
5 快速经济模具与快速成形技术 |
6 模具标准件 |
7 模具材料 |
8 模具CAD/CAE/CAM技术 |
9 我国模具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
(9)基于可调式悬浮精冲模架的精冲工艺模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精冲简介 |
1.1.1 概述 |
1.1.2 精冲的工艺特性 |
1.1.3 完成精冲工艺的基本条件 |
1.1.3.1 精冲模具 |
1.1.3.2 精冲材料 |
1.1.3.3 精冲润滑 |
1.1.3.4 精冲设备 |
1.1.4 各种精冲方法的开发与应用 |
1.2 精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 问题的提出、论文的研究及内容 |
1.3.1 问题的提出 |
1.3.2 论文研究内容和宗旨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精冲模架的介绍 |
2.1 可调式悬浮精冲模架整体结构及精冲过程 |
2.1.1 精冲模架整体结构 |
2.1.2 可调式悬浮精冲模架的精冲过程 |
2.2 可调式悬浮精冲模架关键结构的设计 |
2.2.1 U型模架的设计 |
2.2.2 可调式气液组合弹力机构 |
2.2.3 可调式导向结构 |
2.2.4 工作零件定位装置 |
2.3 小结 |
第三章 精冲变形机理及有限元基础 |
3.1 精冲的力学模型分析 |
3.2 精冲的受力状态分析 |
3.3 精冲有限元基本理论 |
3.4 DEFORM软件简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精冲模拟及结果分析 |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2 相关参数的设置 |
4.2.1 断裂准则的选取 |
4.2.2 网格的划分 |
4.2.3 工艺参数的初步确定 |
4.3 模拟过程 |
4.4 工艺参数分析 |
4.4.1 冲裁间隙对精冲质量的影响 |
4.4.2 V形齿圈对精冲质量的影响 |
4.4.3 压边力和反压力对精冲质量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验证 |
5.1 引言 |
5.2 实验准备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实验设备 |
5.3 模具主要零件的加工制造 |
5.4 实验结果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四、一种精密复冲模的制造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四通组件准双相贯线冲裁集成系统研究及工装夹具设计[D]. 张贺楠. 山东大学, 2020(10)
- [2]电机励磁扇形定子冲片一模双腔复冲模具设计[J]. 熊建武,朱惠芳,孙孝文,孙忠刚,简忠武. 江苏科技信息, 2020(15)
- [3]滤清器端盖成型工艺改进与模具设计[D]. 李秋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4]标准化助力模具标准件行业开创未来[J]. 李婷. 特钢技术, 2015(03)
- [5]精冲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J]. 王孝文,刘浩,巩玉伟. 四川兵工学报, 2014(12)
- [6]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模具水平评述[J]. Assess and Review Expert Team of 15th China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n Die & Mould;. 模具工业, 2014(12)
- [7]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模具水平评述[J]. Assess and Review Expert Team of the Technical Committee of China Die and Mould Association. 模具工业, 2012(12)
- [8]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模具水平评述[J].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模展评定评述专家组. 模具工业, 2010(10)
- [9]基于可调式悬浮精冲模架的精冲工艺模拟与实验研究[D]. 王永舵. 吉林大学, 2010(09)
- [10]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模具水平评述[J].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模展评定评述专家组. 模具工业,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