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痕样品制作技术探讨

牙痕样品制作技术探讨

一、牙齿痕迹样本制作技术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吴斐[1](2021)在《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莲花解毒汤,疗程为7天。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三个时间点收集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包括全身症状与体征、肿胀疼痛消退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并检测记录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包括ALT、AST、Cr、CK、CK-MB、LDH)以及血清PLA2的水平。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96%)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在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都具有一定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全身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的积分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且治疗组积分下降更明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生化指标比较: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AST)、肾功能指标(Cr)、心肌酶谱指标(CK、CK-MB、LDH)以及PLA2与未经治疗时比较均有下降,而且治疗组恢复的更快(P<0.05)。结论:1.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等西药治疗蝮蛇咬伤,既能快速中和体内的游离蛇毒,还可以减轻蛇毒对肝肾、心肌细胞、组织细胞等的损害,能够有效提高蝮蛇咬伤患者的治愈率。2.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能显着降低蝮蛇咬伤患者血清PLA2含量。3.本次研究证明,莲花解毒汤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无其他不良作用及副作用。

崔日明,张晓宇[2](2020)在《似然比证据评价体系在牙齿痕迹检验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利用似然比证据评价体系,以牙齿错位特征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了年龄在20-25周岁的500名受试者进行了实验研究,用单反相机固定其牙齿形态,并通过细致观察牙齿近中错位、远中错位、高位、低位、舌向错位、唇向错位、扭转错位和斜轴、易位九种错位特征。统计这九种错位特征及伴生特征在这500人样本中出现概率,从而计算出最终的似然比值,为利用牙齿痕迹进行人身认定提供依据,证明了似然比证据评估体系在牙齿痕迹检验鉴定中的可靠性。

司法部[3](2020)在《司法部关于印发《物证类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声像资料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的通知》文中提出司规[202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物证类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声像资料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已经司法部2020年6月19日第23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2020年6月23日物证类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物证类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执业活动,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等规定,结

王辰光[4](2020)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舌象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采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舌象图像并进行舌象特征量化研究,分析患者舌象各个特征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探索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舌象规律,为临床应用中医舌诊指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固定光源舌象采集设备采集6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142例糖尿病患者的舌象图片。根据中医诊断学相关原理,将舌质和舌苔的特征细化为21个方面以进行全面、具体的量化分析。舌质方面,舌色部分划分为舌红、舌紫、舌暗三方面;舌质其他特征细化为舌神、舌老、舌薄、舌大、齿痕、点刺、裂纹面积、裂纹深浅、瘀斑等方面;舌苔方面,苔色划分为苔黄,苔灰、苔黑三个方面,其他苔质特征具体细化为剥苔、水滑、苔厚、苔腻、苔燥、苔腐等方面。采用色度学RGB色彩模式将“舌红”、“舌紫”、“舌暗”、“苔黄”3个涉及舌质颜色和1个涉及舌苔颜色的舌象特征进行量化表达,根据色度学原理,舌红程度与R/R+G+B值成正比;舌紫程度与G/R+G+B值成反比;舌暗程度与R+G+B值成反比;舌黄程度与B/R+G+B值成反比。采用专家程度赋值法将其他17个与舌质、苔质相关的舌象特征进行量化表达。(因纳入本研究的病例中无呈现苔腐、苔灰、苔黑的舌象,故对于苔腐、苔灰、苔黑这三方面特征本研究不予涉及)。同时采集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同型半胱氨酸(Hcy),肌酐(Cr)、尿素(Urea)、尿酸(UA),血清白蛋白(ALB)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白蛋白与肌酐比(ACR)等实验室指标。在舌象特征量化的基础上,应用描述性统计、双变量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研究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相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舌象特征,以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各个舌象特征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舌质颜色:①舌紫方面,G/R+G+B值在糖尿病肾病组(0.27±0.02)低于糖尿病组(0.29±0.0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②舌暗方面,R+G+B值在两组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90;③舌红方面,R/R+G+B值在两组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96。2.舌质其他特征:①舌体大小,糖尿病肾病组(5.92±1.71)高于糖尿病组(5.37±1.7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②舌质裂纹面积,糖尿病肾病组(2.61±2.52)高于糖尿病组(1.73±1.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③其他舌质特征:舌神、舌老、舌薄、齿痕、点刺、裂纹深浅、瘀斑方面两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3.舌苔部分:①苔黄方面,B/R+G+B值在糖尿病肾病组与糖尿病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1。②苔质方面,剥苔、水滑苔、苔厚、苔腻、苔燥程度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4.舌质颜色特征:①舌暗方面,糖尿病肾病患者R+G+B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352,p=0.019;糖尿病肾病患者R+G+B值与同型半胱氨酸值呈负相关,r=-0.549,p=0.004;②其他颜色特征,R/RGB值、G/RGB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与肌酐比等实验室指标均无相关关系,均 p>0.05。5.舌质其他特征:①齿痕方面,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齿痕程度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r=0.504,p=-0.047;与尿酸呈正相关,r0.262,p=0.049。②点刺方面,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齿痕程度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r=-0.331,p=0.025。③瘀斑方面,瘀斑的程度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0.271,p=0.049;瘀斑程度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r=-0.306,p=0.39。④其他舌质特征:舌神、舌老、舌薄、舌大、裂纹面积、裂纹深浅与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与肌酐比等实验室指标均无相关关系,均p>0.056.舌苔特征:①苔黄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与肌酐比等实验室指标均无明显相关,p>0.05。②苔厚程度与尿酸呈正相关,r=0.067,p=0.038;苔腻程度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106,p=0.004。③其他舌苔特征:剥苔、水滑、苔燥与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与肌酐比等实验室指标均无相关关系,均p>0.05。研究结论1.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舌象相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呈现出舌色更紫,舌体更大,舌质裂纹面积更大的特征。2.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舌暗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值成正相关。3.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齿痕程度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与尿酸呈正相关,齿痕舌程度一定程度上可提示尿蛋白及尿酸的临床控制情况。4.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苔腻程度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苔腻一定程度上可作为糖尿病肾病高血脂的舌象特征的预测因素。5.苔厚程度与尿酸呈正相关,苔厚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预测指标,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范智毅[5](2020)在《以提升保教实施质量为导向的大班幼儿发展评价的行动研究 ——以学习习惯领域评价为例》文中提出本研究主要探讨教师如何通过幼儿发展评价来提升班级保教实施质量。在具体考察上海市C幼儿园幼儿发展评价现状及其评价在提升幼儿园保教实施质量方面的情况后,本研究挑选C幼儿园两个大班分别作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并进行班级保教实施质量的前测。同时,在实验班与幼儿园教师合作制定行动研究方案,从《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试行稿)》中的“幼儿发展行为观察指引”中选取“习惯与自理”领域下的子领域“学习习惯”为领域,在此基础上进行五轮通过幼儿发展评价提升保教实施质量的行动研究。每次行动后进行反思与总结,不断优化行动方案与策略,持续提升保教实施质量。行动研究之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保教实施质量的后测,并结合行动研究结果为幼儿园教师通过幼儿发展评价提升保教实施质量提供参考性意见。本研究通过在实验班循环往复的五轮行动研究,证实了通过实施幼儿发展评价能够促进保教实施质量的提升。五轮行动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发展评价来提升保教实施质量;教师通过幼儿发展评价提升保教实施质量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此外,研究还总结了教师通过幼儿发展评价提升保教实施质量的运用策略:包括通过幼儿发展评价提升保教实施质量的前期准备策略,实施策略以及反馈策略。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以下通过幼儿发展评价提升保教实施质量的建议:在幼儿园方面,建立制度和机制,引导教师重视以提升保教实施质量为导向的幼儿发展评价的价值与行动;为教师提供以提升保教实施质量为导向的幼儿发展评价的相关培训;在幼儿教师方面,树立通过幼儿发展评价提升保教实施质量的意识,积极投身实践;加强合作,共同开展以提升保教实施质量为导向的幼儿发展评价。

王勇,史振浩,朱红委[6](2019)在《痕迹鉴定意见的司法困境及现实应对》文中提出司法活动趋向客观公正化是当今法律实务的发展趋势,痕迹鉴定意见理当积极作出相应调整。然而,痕迹物证的属性、痕迹鉴定的影响因素,以及司法证明的要求,使得当前痕迹鉴定意见客观性存有不足,限制了痕迹鉴定意见的司法适用。痕迹鉴定可以从构建痕迹鉴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方法标准体系、程序标准体系三方面入手,提升其客观性,以有效破解痕迹鉴定意见的司法适用困境。

王秋月[7](2019)在《基于手机平台的舌象采集分析的研究》文中指出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现代技术,使中医准确化、客观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越来越重视舌诊的客观化、标准化以及定量化研究,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目前现有的针对舌诊的研究大部分主要集中在舌象诊断、图像分析、光源等方面,在移动平台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空白。本研究旨在将舌象分析与手机平台以及互联网结合,设计一个基于手机平台的舌象采集分析系统,使中医舌诊更加方便快捷,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与医生。本文基于舌诊客观分析的发展要求,通过手机摄像头进行舌象的采集,利用Web开发技术将舌象图片发送到服务器,经过颜色校正、舌象分割、苔质分离以及特征提取等一系列图像处理,得到舌象分析结果,最后将舌象分析结果由服务器返回手机客户端。本文的具体工作在于:对手机采集的舌象进行颜色校正,比较基于ICC文件的颜色校正方法、灰度世界算法、多项式回归算法以及支持向量回归算法的颜色校正效果,选取最合适的颜色校正算法。在舌象颜色校正的基础之上,对舌象进一步处理,包括舌象自动分割、舌苔舌质分离和舌象特征提取。手机舌诊客户端的设计采用C/S架构即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手机客户端完成舌象拍照上传和接受服务器结果的功能,服务器端进行舌象分析,再将结果返回手机客户端,利用HTTP协议实现移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通信,最终实现基于手机平台的舌象采集分析。最后对系统进行多方面测试:通过手机客户端的模拟运行,测试了系统的可行性。通过对100张舌象分析结果与中医诊断报告的比较,证实了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因此所研究的基于手机平台的舌象采集分析系统能够实现将舌诊与手机平台及互联网相结合的目的,并满足舌诊客观化、准确化的要求。

高晓娟[8](2019)在《培智生行为问题矫正的个案研究 ——以H特校培智部三名学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在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调查、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对H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部的三名学生的问题进行记录和评估。首先,在收集资料阶段,发现三名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包括固着行为、自伤行为、攻击行为和不适当的社会行为。而通过行为动机量表得知,三名学生出现这四种行为的主要原因是逃避、自我刺激以及获得实质性的东西。同时通过强化物调查表得知,三名学生最喜爱的强化物是消费性强化物和活动性强化物。其次,基于调查、观察和访谈以及评估的结果对他们的问题行为实施矫正干预。在矫正的过程中发现个案出现的问题行为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他们的行为问题容易受环境的影响。通过替代强化、不相容强化、负强化、普雷马克等方法,三名学生的问题行为都在减少。最后探讨了个别化矫治工作在培智生问题行为矫治上的效果。矫正过程中发现个案的问题与问题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教室环境、课程以及教学等的调整让矫正环境处在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矫正结束后,通过行为问题调查表得出,三名培智生的行为问题明显有所下降。本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行为矫正的方法能明显地降低特殊学生的问题行为。(2)在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时多选用正强化以及替代强化。(3)在选用强化物时要考虑后援强化物。(4)矫正过程中要遵循普雷马克原则。(5)行为矫正在本研究三名学生的使用上具有良好的认可度。根据本研究行为矫正计划的拟定,干预以及效果,研究者建议在对行为问题的干预时,要重视家长以及各个支持系统合作的作用,注重对问题行为的预防。在未来研究中,要多探讨干预效果在不同情境下的泛化情况。并且要多进行有严格控制的实验研究。

金苗[9](2019)在《3D数字化分析应用于咬痕形态学同一认定的精确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比运用3D扫描仪扫描咬痕与传统数码相机拍摄咬痕获得的咬痕证据的精确性,为今后3D扫描技术在牙科法医学中的实践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17副研究模型,使用3Shape扫描仪对17副牙列模型进行扫描,数据输入计算机,记为标准组。将17副研究模型上牙合架,并在狗身上形成咬痕,分别用传统数码相机拍摄咬痕和3D扫描仪扫描咬痕两种方式获得咬痕前牙区数据,分别记为传统组和3D组。分别比较传统组、3D组获取的咬痕前牙区Overlay参数与研究模型前牙区Overlay参数差异。结果: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牙切嵴厚度、牙切嵴宽度、上颌牙弓参数、下颌牙弓参数在3组(标准组、传统组、3D组)间总体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牙旋转度、牙间角度3组间总体上无统计学差异。马氏距离统计结果显示,对于牙切嵴厚度、牙切嵴宽度、上颌牙弓参数、下颌牙弓参数而言,传统组和3D组都与标准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3D组与标准组之间的差异小于传统组与标准组之间的差异。对于牙旋转度、牙间角度而言,传统组和3D组都与标准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3D组与标准组之间的差异小于传统组与标准组之间的差异。结论:3D扫描仪扫描咬痕获得的咬痕前牙区Overlay参数较传统的数码相机拍摄的咬痕精确性高。

战世佳[10](2018)在《宾福德的学术思想研究:中国考古学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路易斯·R·宾福德(Lewis R Binford)是世界考古学史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考古学家与人类学家,作为过程考古学的发起人及重要代表人,在民族考古学、遗址过程研究、埋藏学、史前考古学、过程考古学理论框架的构建等方面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力,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在我国史前考古学研究领域也已有了介绍和应用。但是,对宾福德的学术思想,尤其是其对中国考古学的意义还缺乏系统与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采用考古学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以考古学家个人学术史为出发点,结合整个欧美的考古学发展背景,分别从内史和外史的角度讨论转变因何、如何而发生并思考20世纪60年代美国考古学的转变对于我国未来考古学的发展有何启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宾福德教授与中国旧石器考古学有多次亲密接触,研究周口店遗址的形成过程,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产生了重大冲击。重新梳理其研究过程以及中外考古学家的反应,对了解中外旧石器考古学的差异有重要意义。从中国考古学的视角总结宾福德的学术遗产将有助于中国旧石器考古学正在发生的学科转型。第一章作为本文的绪论,着重提出本文所采用的考古学史的架构并说明考古学家在考古学的重要性。文中简要探讨了考古学史作为考古学研究分支的概念、内容、分类及研究意义,提出研究考古学史的外史、内史、人物史与综合的视角,强调关键考古学家的个案研究对考古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二章是罗列了针对考古学家个人的考古学史研究工作,尤其是我国已有的个人学术史和国际范围内对宾福德个人影响力的研究。宾福德的学术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在多个研究领域内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并且具有着时代超前性。宾福德的学术思想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已经被详细介绍到我国,但是当时的影响力不够。直至21世纪初,更多的着作被翻译成中文发表,以及我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交流日益增多,我国学者对宾福德愈加了解并且意识到过程主义考古学对当下的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第三章主要聚焦于宾福德的早期个人经历,包括家庭背景、童年生活和求学时光等,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梳理宾福德学术思想的形成及其背景。宾福德在弗吉尼亚地区的童年生活培养了他对自然和考古学的好奇,二战过后从军期间在部队中对人类学调查和考古学发掘有了更加明确的概念。回国之后转入北卡罗纳州立大学继续学习人类学,硕士和博士期间继续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专业的人类学学习。期间,意识到了当时考古学学术理论上的不足,对传统文化历史考古的不满日渐清晰。第四章侧重讨论了20世纪60年代过程主义考古学的兴起与宾福德对“新考古学”的贡献,本章首先交待了过程主义考古兴起之前的美国考古学现状和20世纪60年代过程主义考古学兴起的社会背景。之后详细阐述了宾福德在芝加哥大学供职期间提出的“更科学、更人类学”的观点,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新考古学的主要观点。说明过程主义考古学的时代创新性和在考古学理论范式上革新的意义,分析宾福德的过程主义考古学及科学考古学的重要性。过程主义考古学很快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也遇到了其理论上的危机,为了应对后过程主义考古学家的批判,宾福德等人意识到不能仅仅只是批判传统而是需要提出更加系统的方法论以解决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第五章特别关注了宾福德与中程理论建设的关系,中程理论是宾福德学术思想中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方面。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期间,宾福德提出的中程理论和长期的民族考古学实践工作。20世纪60年代起路易斯·宾福德及萨利·宾福德夫妇便已经开始关注旧大陆考古学,尤其是莫斯特工业的分类问题,并就此与博尔德展开了近二十余年的大争论。为了解决“莫斯特难题”,宾福德提出了中程理论和行动主义的方法。1970年前后,宾福德连续四年进行民族学调查,在此之后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建立民族考古学的数据库和理论方法的同时,尝试从全球视角归纳早期人类的适应模式进而解决农业起源等难题,最后,形成了集大成的着作《构建参考框架》。其中,也包括对北京猿人行为模式的分析,这也是宾福德与中国考古学的直接接触。第六章侧重于讨论宾福德有关于周口店第一地点的主要研究观点。北京猿人遗址是我国重要的旧石器与古人类遗址,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宾福德在《当代人类学》(Current Anthropology)上先后发表《远观埋藏学:周口店是北京猿人之“家”吗?》和《近观周口店》等文章,从埋藏学、遗址形成过程等多个角度对北京猿人遗址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有关北京猿人遗址地层分组、同类相食、人工用火、骨器的加工制作、动物骨骼痕迹观察及猿人的适应策略等多个方面的新观点与新结论。这些观点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相关学者的大讨论,我国学者也进行了积极回应。该章对宾福德和相关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概述和梳理,总结这些观点的立足之处及不同观点的局限性,思考这场持续数年的北京猿人遗址之争对未来的中国考古学多有裨益。第七章讨论宾福德与中国考古学的接触过程。本章通过书信和报告等杂志还原了国内学者了解较少的宾福德的中国之行。宾福德早在1982年便已经在结识了台湾学者何传坤,产生了到中国来研究中国材料的想法,最终在中国科学院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邀请之下成功来华。在华期间,宾福德参观了当时我国北方已经发掘的大部分重要遗址,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有了非常直观的印象,回国之后通过剪辑教学录像片和发表文章的方式将这些最新的中国考古学发展现状介绍给了美国学者。第八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宾福德教授的重要学术遗产和集大成之作《构建参考框架》,尝试归纳宾福德教授对当代史前考古学研究理论和狩猎采集者的研究成果。最终从中国考古学的角度总结宾福德教授的学术遗产及其对中国考古学未来的启示,立足考古学人物史的构建中探索考古学史和考古学理论研究对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意义。简言之,本文应用考古学思想史中内外因相结合的方法从中国考古学尤其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美国考古学家宾福德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对中国考古学的意义。

二、牙齿痕迹样本制作技术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牙齿痕迹样本制作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 中医学与毒蛇咬伤
        1.1 中医学关于毒蛇的记载
        1.2 毒蛇咬伤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2 西医学与毒蛇咬伤
    3 毒蛇咬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3.1 全身治疗
        3.2 局部治疗
        3.3 其他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分组
    1.3 毒蛇咬伤的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和脱落病例标准
    1.7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价标准
    2.4 不良反应处理与评估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分析
    3.2 疗效指标评价
    3.3 生化指标评价
    3.4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蝮蛇的流行病学分析
    2 理论依据
    3 方药分析
        3.1 莲花解毒汤方药组成
        3.2 莲花解毒汤方药分析
        3.3 莲花解毒汤的组方分析
    4 关于抗蛇毒血清
        4.1 抗蛇毒血清的研究历史
        4.2 抗蛇毒血清的组成及种类特点
        4.3 抗蛇毒血清的治疗原理
        4.4 抗蛇毒血清的不足之处
    5 关于蛇毒PLA_2
        5.1 PLA_2的一般性质
        5.2 蛇毒PLA_2的分类及药理活性
        5.3 蛇毒PLA_2的应用
    6 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的疗效分析
        6.1 临床疗效分析
        6.2 实验室指标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2)似然比证据评价体系在牙齿痕迹检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似然比证据评价体系
2 实验
    2.1 实验对象
    2.2 实验器材与方法
    2.3 特征的选取
3 错位特征的观察与统计
    3.1 中切牙错位特征统计结果
    3.2 其他牙位错位特征统计结果
4 展望

(4)糖尿病肾病患者舌象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舌诊研究现状
        1.舌诊发展简介
        1.1 舌诊的萌芽阶段
        1.2 舌诊的发展阶段
        1.3 舌诊理论的逐步完备阶段
        1.4 舌诊的全面发展阶段
        2.舌诊现代化研究进展
        2.1 舌诊图像采集条件的客观化研究
        2.2 舌诊图像分析技术的运用
        2.3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导向的舌诊图像分析技术研究
        3.舌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1 脱离临床,单纯“看图说话”
        3.2 墨守陈规,缺少新技术新方法
        3.3 壁垒仍在,学科融合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舌诊量化研究在糖尿病肾脏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1.舌诊量化研究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必要性
        1.1 量化研究简介及其意义
        1.2 舌诊量化研究及其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必要性
        2.中医临床研究中的舌诊量化研究方法
        2.1 利用数字化舌象仪获得舌象特征参数
        2.2 利用计算机软件通过色度值对舌色进行量化
        2.3 以人工判读为基础的量化
        3.舌诊量化研究在糖尿病肾病脏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3.1 舌诊作为糖尿病肾脏病证候学研究的一部分
        3.2 舌诊作为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
        3.3 舌诊作为提示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诊断指标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舌象特征及其相关性量化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采样仪器
        2.2 采集方法
        2.3 舌象特征量化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基于色度学RGB色彩模式下糖尿病肾脏病舌色、苔色量化研究结果
        3.3 基于专家程度赋值法的糖尿病肾脏病舌质、苔质量化研究结果
        3.4 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舌质、苔质的相关因素分析
    4.讨论
        4.1 舌象特征量化方法
        4.2 舌象与病机
        4.3 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舌象特征
        4.4 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舌象特征的相关因素
结语
    1.结论
    2.不足与展望
        2.1 本研究不足
        2.2 本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以提升保教实施质量为导向的大班幼儿发展评价的行动研究 ——以学习习惯领域评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基于保教质量提升的政策要求
        1.1.2 基于幼儿发展评价对提升保教质量的重要性
        1.1.3 基于个人的研究兴趣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第2章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教育与保育
        2.1.2 质量
        2.1.3 幼儿园保教质量
        2.1.4 幼儿园保教实施质量
        2.1.5 幼儿发展评价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保教质量相关概念的研究
        2.2.2 关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研究
        2.2.3 关于幼儿发展评价的研究
        2.2.4 关于幼儿园保教质量与幼儿发展评价的研究
        2.2.5 综述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和内容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内容
    3.2 研究步骤
    3.3 研究对象及参与者
    3.4 研究方法
        3.4.1 文献分析法
        3.4.2 问卷调查法
        3.4.3 访谈法
        3.4.4 行动研究法
    3.5 研究工具
        3.5.1 调查问卷
        3.5.2 访谈提纲
        3.5.3 幼儿园保教实施质量评价工具
    3.6 资料收集与编码
第4章 以提升保教实施质量为导向的幼儿发展评价现状调查
    4.1 现状调查的诊断与问题
        4.1.1 教师对以提升保教实施质量为导向的幼儿发展评价的认知情况
        4.1.2 教师对以提升保教实施质量为导向的幼儿发展评价的实践情况
        4.1.3 教师对幼儿发展评价结果的整理分析与反馈利用
        4.1.4 教师通过幼儿发展评价提升保教实施质量的困难
    4.2 总结
第5章 以提升保教实施质量为导向的幼儿发展评价行动研究过程
    5.1 行动研究方案设计
        5.1.1 幼儿发展评价领域的选择
        5.1.2 评价途径的选择
        5.1.3 行动研究开展的具体安排
    5.2 行动研究前期准备
        5.2.1 研究小组确定及研讨培训
        5.2.2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结果分析
        5.2.3 前测结果总结
    5.3 行动研究方案的具体实施与分析反思
        5.3.1 第一次行动研究的实施——途径:大班集体语言学习活动“我们换牙了”
        5.3.2 第二次行动研究的实施——途经:大班生活活动户外散步
        5.3.3 第三次行动研究的实施——途径:大班生活活动值日生
        5.3.4 第四次行动研究的实施——途径:大班分散运动“跳绳”
        5.3.5 第五次行动研究的实施——途径:大班结构游戏
    5.4 行动研究实施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5.4.1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总体效果分析与讨论
        5.4.2 实验班与对照班各子量表后测结果与讨论
        5.4.3 后测效果总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教师通过幼儿发展评价可以提升保教实施质量
        6.1.2 教师通过幼儿发展评价提升保教实施质量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
        6.1.3 通过幼儿发展评价提升保教实施质量的策略
    6.2 研究建议
        6.2.1 对幼儿园方面的建议
        6.2.2 对幼儿教师方面的建议
第7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不足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致谢
附件

(6)痕迹鉴定意见的司法困境及现实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一、痕迹鉴定意见的现状
二、痕迹鉴定意见司法适用的制约因素
    (一)痕迹物证的自身因素
        1. 痕迹的形成因素
        2. 痕迹物证被污染、破坏
    (二)痕迹鉴定的因素
        1. 基础理论研究不足
        2. 鉴定依据的经验性和模糊性
        3. 鉴定人因素的影响
        4. 鉴定程序不规范
    (三)司法证明的严格要求
        1. 刑事证明标准的要求
        2. 刑事证据体系的要求
        3. 司法客观化的要求
三、痕迹鉴定意见司法适用的发展
    (一)构建痕迹鉴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
    (二)构建痕迹鉴定统一的方法标准体系
    (三)构建痕迹鉴定统一的程序标准体系

(7)基于手机平台的舌象采集分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结构
第2章 舌象颜色校正
    2.1 颜色校正的意义
    2.2 颜色空间的选择
    2.3 舌象偏色检测
        2.3.1 造成偏色的因素
        2.3.2 偏色检测
    2.4 常用颜色校正算法
        2.4.1 颜色校正算法概述
        2.4.2 基于ICC文件的颜色校正方法
        2.4.3 灰度世界颜色校正算法
        2.4.4 多项式回归颜色校正算法
        2.4.5 支持向量回归颜色校正算法
    2.5 舌象颜色校正实验方案及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舌象分析方法研究
    3.1 舌象分割
        3.1.1 舌象预处理与初始化
        3.1.2 基于Snake模型的舌象自动分割
    3.2 舌苔舌质分离
    3.3 舌象特征提取
        3.3.1 颜色特征提取算法
        3.3.2 舌形特征提取算法
        3.3.3 苔质特征提取算法
        3.3.4 舌象特征提取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手机平台的舌象采集分析系统设计
    4.1 服务器端设计
        4.1.1 概述
        4.1.2 服务器的搭建与实现
    4.2 手机客户端设计
        4.2.1 概述
        4.2.2 客户端的开发与实现
    4.3 系统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舌象分析可行性实验及结果
    5.1 实验方案
    5.2 实验结果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申请专利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培智生行为问题矫正的个案研究 ——以H特校培智部三名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特殊儿童行为问题研究的相关理论
        1.3.1 行为主义理论基础
        1.3.2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模型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行为
        2.1.2 行为问题
        2.1.3 行为矫正
        2.1.4 培智学校
        2.1.5 培智生
    2.2 关于培智生行为问题的国内外研究
        2.2.1 国内对培智生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
        2.2.2 国外对培智生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培智生行为问题研究的方案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参与式观察法
        3.3.3 调查法
        3.3.4 单一被试实验法
    3.4 研究工具
        3.4.1 行为问题调查表以及量表
        3.4.2 数据图表处理工具
    3.5 Kappa系数
    3.6 研究评估的目标行为
    3.7 研究的流程
        3.7.1 初步接触与建立关系
        3.7.2 收集资料与问题评估
        3.7.3 确定目标与制定计划
        3.7.4 实施计划并记录过程
        3.7.5 矫正后的评估与讨论
第四章 培智生行为矫正个案工作的实施
    4.1 自闭症个案
        4.1.1 个案的基本情况
        4.1.2 个案的主要行为问题
        4.1.3 个案问题行为的动机
        4.1.4 个案对强化物的喜好程度
        4.1.5 个案行为问题的矫正实施
        4.1.6 个案行为问题的矫正结果
    4.2 智力障碍儿童个案
        4.2.1 个案情况
        4.2.2 个案的主要问题行为
        4.2.3 个案的问题行为的动机
        4.2.4 个案对强化物喜好程度
        4.2.5 个案行为问题的矫正实施
        4.2.6 个案行为问题的矫正结果
第五章 个案行为矫正的分析与讨论
    5.1 个案行为矫正结果的分析
        5.1.1 个案秀秀行为矫正结果分析
        5.1.2 个案壮壮行为矫正结果分析
        5.1.3 个案峰峰行为矫正结果分析
    5.2 个案行为矫正的认可度分析
        5.2.1 家长对矫正效果的认可度
        5.2.2 班级老师以及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对矫正效果的认可度
    5.3 讨论
        5.3.1 个案问题行为出现的频次在下降
        5.3.2 个案问题行为的动机随时间出现转移
        5.3.3 个案问题行为的原因可能是认知的偏差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对家长的建议
        6.2.2 对教师的建议
        6.2.3 对学校的建议
        6.2.4 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6.2.5 对后续研究者的建议
第七章 反思
    7.1 对研究伦理的反思
    7.2 对研究过程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阿肯巴克儿童行为量表(CBCL)
    附录二 行为问题调查表
    附录三 问题行为评量表
    附录四 行为问题功能访谈表
    附录五 问题行为动机评定量表
    附录六 特殊儿童强化物调查表
    附录七 个案过去问题行为矫正史
    附录八 ABC观察表(行为功能分析表)
    附录九 初步干预记录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9)3D数字化分析应用于咬痕形态学同一认定的精确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师评阅表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内容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数字化分析在咬痕形态学同一认定中的应用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10)宾福德的学术思想研究:中国考古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考古学史中的考古学家
    1.1 考古学史的框架
    1.2 考古学史的内涵
    1.3 考古学史的主要内容
        1.3.1 考古学内部的历史
        1.3.2 考古学外部的历史
        1.3.3 考古学研究的关键人物史
        1.3.4 综合性的研究视角
    1.4 考古学史的意义
        1.4.1 理解学科的发展过程
        1.4.2 反思与展望
        1.4.3 传播与科普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个人学术史的建构
    2.1 我国考古学者对学人的关注
    2.2 宾福德个人学术史研究
        2.2.1 个人回忆及生前访谈
        2.2.2 讣告及纪念性文章
        2.2.3 学术观点及学术争论的回溯
    2.3 国内学者对宾福德教授的介绍与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路易斯·宾福德的个人经历
    3.1 童年生活
    3.2 大学和二战时期的军旅时光
    3.3 走上考古学道路
    3.4 情感经历
    3.5 主要学术成果及其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过程考古学的兴起与发展
    4.1 宾福德之前的考古学
    4.2 外史:社会背景与青年运动
        4.2.1 整体社会背景
        4.2.2 20世纪60年代的学生运动
        4.2.3 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科学研究的社会资源
    4.3 新考古学的兴起
        4.3.1 《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
        4.3.2 文化系统与过程研究
        4.3.3 “新考古学运动”与“新考古学派”
    4.4 发展及影响
        4.4.1 过程主义考古学的关键概念
        4.4.2 作为科学的考古学
        4.4.3 过程主义的危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程理论与民族考古学
    5.1 宾福德与中程理论
        5.1.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宾福德的重要着作
        5.1.2 中程理论的内容及其适用性
    5.2 博尔德与宾福德之争
        5.2.1 旧大陆的博尔德
        5.2.2 新世界的宾福德
        5.2.3 求解莫斯特难题
    5.3 努那缪提爱斯基摩人的民族考古学观察
        5.3.1 选择爱斯基摩
        5.3.2 动物骨骼组合的方法论研究
        5.3.3 废弃物分布与遗址结构
    5.4 全球范围内狩猎采集者的比较研究
        5.4.1 澳大利亚的民族考古学工作
        5.4.2 非洲地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周口店第一地点的埋藏学分析实践
    6.1 1985年以前中国考古学者对周口店的研究
        6.1.1 地层划分问题
        6.1.2 石制品的真伪及其性质
        6.1.3 骨器工业的存无
        6.1.4 同类相食
        6.1.5 用火遗迹
        6.1.6 遗址性质:“北京猿人之家”?
    6.2 《骨骼:古代人类与现代迷思》——对猿人穴居生活设想的批判
    6.3 《远观埋藏学》——宾福德对周口店遗址的首次剖析
        6.3.1 食人之风与猿人遗存
        6.3.2 周口店的地层形成过程
        6.3.3 北京猿人的行为方式与能力
    6.4 《近观周口店》——系统观察后对北京猿人行为的再构建
        6.4.1 动物群观察与统计
        6.4.2 北京猿人行为的再构建
    6.5 北京猿人遗址性质及早期人类用火等问题产生的持续性争论
        6.5.1 中外学术界的反应
        6.5.2 北京猿人用火能力的再调研
        6.5.3 宾福德的质疑在方法论上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宾福德与中国考古学的亲密接触
    7.1 初识何传坤及合作完成《远观埋藏学》
    7.2 宾福德的中国之行及其行程
    7.3 介绍美国考古学的现状到中国
    7.4 中美合作发掘旧石器遗址计划
        7.4.1 宾福德所提出的中美合作发掘计划
        7.4.2 发掘计划失败的经过及原因分析
        7.4.3 克拉克教授主持的建国后首次中美合作发掘
    7.5 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看法及评价
        7.5.1 考古——中国的旧石器时代
        7.5.2 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考古学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宾福德的参考框架与学术遗产
    8.1 构建参考框架——考古学的推理
    8.2 宾福德的学术遗产
    8.3 对中国考古学未来研究趋势的启示
    8.4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路易斯·宾福德学术简历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和致谢

四、牙齿痕迹样本制作技术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临床研究[D]. 吴斐.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似然比证据评价体系在牙齿痕迹检验中的应用[J]. 崔日明,张晓宇. 山东化工, 2020(19)
  • [3]司法部关于印发《物证类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声像资料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的通知[J]. 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0(24)
  • [4]糖尿病肾病患者舌象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D]. 王辰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以提升保教实施质量为导向的大班幼儿发展评价的行动研究 ——以学习习惯领域评价为例[D]. 范智毅.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痕迹鉴定意见的司法困境及现实应对[J]. 王勇,史振浩,朱红委.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9(06)
  • [7]基于手机平台的舌象采集分析的研究[D]. 王秋月. 天津大学, 2019(01)
  • [8]培智生行为问题矫正的个案研究 ——以H特校培智部三名学生为例[D]. 高晓娟. 淮北师范大学, 2019(09)
  • [9]3D数字化分析应用于咬痕形态学同一认定的精确性研究[D]. 金苗.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
  • [10]宾福德的学术思想研究:中国考古学的视角[D]. 战世佳. 吉林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牙痕样品制作技术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