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挖掘语文学习潜力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毛姝沣[1](2021)在《浅析如何用创新理念点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文中指出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保证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果,应当创新教育理念,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辟全新路径,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如拼音教学创新、阅读教学创新、写作教学创新、评价模式创新等,有效激发出小学语文教育潜在价值。文章就创新理念点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实路径进行分析探讨。
俞玲[2](2021)在《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文中研究指明小学生学习语文能够活跃思维,发现语文的魅力所在,知道怎样透过语文来感受语言文字的力量,形成系统学习的机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够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助力。教师在探索中了解到,为学生设置课前预习的任务、设置课堂问题、借助微课视频来演练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线上设计实践活动等,能够顺利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主动走进语文课堂中,大胆展示自己的优势,得到他人的认可。
肖洒[3](2021)在《促进小学生思维进阶的学科问题设计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改革已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21世纪需要的知识经济人才与创新人才不仅需要精准地掌握知识,而且还需要通过高阶思维的方式来分析、阐释及运用知识。学生高阶思维的获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有一个进阶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一种促进学生思维进阶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科问题直接和学生的思维相关联,学生思维的发展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生。因此,学科问题设计的方式成为促进学生思维进阶的突破口。然而,在当今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忽略了问题设计与学生思维发展的对应关系,使得学科问题设计普遍流于低效,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很好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来探讨什么样的学科问题设计方式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以此为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方式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理论上讲,要将学生的思维进阶过程与学科问题设计相结合,就必须对思维进阶的本质内涵、学科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思维的水平层次划分依据以及学生思维发展与问题设计的关系进行分析。基于此,本研究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首先是绪论,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核心概念、研究设计,并对国内外关于思维进阶、学科问题设计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析了知识论、学习论、发展论视阈下思维进阶的本质内涵,并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层面阐释了思维进阶的价值意蕴;第三部分为对促进思维进阶的学科问题设计现状调查,并运用了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从目的、类型、方式、结果四个层面分析课堂教学中促进小学生思维进阶的学科问题设计的成功经验、突出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分析;第四部分在能体现出思维水平层次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思维水平层次进行归类,并建构出新的思维水平的层次,并分析与之对应的学科问题设计方式。第五部分基于思维水平层次的划分,总结出基于思维水平层次序列的问题设计“三原则”与“四策略”。本研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有一定的突破与贡献。首先,采用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在实践中找到学科问题设计中表现出平面化、流于低效的原因;其次,基于对思维的相关文献分析,对思维的水平层次进行划分;最后,将新划分出的思维水平层次与学科问题设计相结合,提出与思维水平层次相对应的学科问题设计原则与策略,从而为小学一线教师的问题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师丽俊[4](2021)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汉语热的传递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逐渐成为在全世界更为通用的语言。本论文从审美化教学的概念入手,将审美化教学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相结合,分析审美化教学各个要素在汉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旨在通过审美化途径促进口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对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审美化的相关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审美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本文从审美化教学的理论分析着手,对审美化教学的内涵、特点、原则、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审美路径等审美化教学各个要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从汉语口语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汉语口语语音之美、词汇对称美以及意蕴美等诸多方面。充分运用教师自身审美化、审美导入、形象展示、意蕴暗示、美感体验以及审美发现等多种审美资源及其展示和运用,并结合具体的审美化口语教学案例为例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方式收集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探究审美化教学在口语教学中实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反馈信息中分析实施的优势和不足,反思不足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建议。研究认为,审美化教学实践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能收到显着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为:汉语口语之美达到了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形象展示、意蕴暗示、美感体验以及审美发现等方法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能够收到显着的教学效果;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应秀[5](2021)在《基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自学辅导教学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与传统灌输式教育不同,自学辅导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与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一致的。本文拟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探析自学辅导教学法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通过对自学辅导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使用现状调查,发现自学辅导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没有得到广泛有效的应用,一线教师对自学辅导教学法的认识不足且接受程度不高,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或者流于形式,简单的让学生自学。同时,通过学生成绩对比分析和选取代表学生进行访谈,初步得出自学辅导教学法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作用,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法。为了自学辅导教学法更好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得到应用,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论文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自读课文和精读课文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在初中语文课堂实施自学辅导教学法的教学实践,分析了自学辅导教学法使用的局限性并提出具体可行的使用策略。本研究对自学辅导教学法的讨论主要是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来说明自学辅导方法一般步骤和使用策略,发掘该方法对提高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导意义,努力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资料。
王莉[6](2021)在《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研究》文中提出蔡澄清,全国着名特级教师,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被授予“全国中学语文终身成就奖”。蔡澄清老师吸收传统“启发式教学”的精华,结合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多年来,蔡老师及众多教育工作者,积极致力于点拨教学实践,探究点拨教学艺术,促进点拨教学焕发新光彩,推动了教学相长。蔡澄清点拨教学法立足传统,根源悠久。对点拨法进行历史纵向考察,探究点拨法传承性。孔子“启发式”教学是点拨法源泉,历代教育家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蔡老师立足时代特点,赋予点拨新意。教师掌握点拨主要内容,是实施点拨教学法的基础。根据蔡老师教学理论,笔者总结出点拨教学:“三阶段六步骤”实施方式;“点拨——创新”教学模式;“积累·思考·创新”训练方式。点拨教学具有教师主导性、学生主动性、知识全面性、方法多样性、信息辐射性等特点。全面掌握点拨思想,有助于促进教师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本文基于蔡老师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具体教学实录,分析点拨教学法在中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阅读教学中,笔者归纳出提高阅读总量、改革教学方式,增强阅读能力的点拨思想。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发展阶段,探究点拨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立足师生双方,分别从教学层面、学习层面,获取阅读教学点拨启示。教学中,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听说并重,共同发展;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学习中,强调听、说、读、写、思相结合的学习过程;掌握举一反三的迁移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蔡澄清点拨教学法,运用于写作教学中,学生需要具备积累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录,联系教学经验,探究点拨教学法在写作的准备、实施、发展阶段的运用。根据学生写作状况、教学实践活动,获得写作教学点拨启示。教师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准确把握点拨时机,加强教学方式多样化。学生学习上,平时注重阅读积累,自觉进行写作训练,善于对文章修改润色。从教与学两方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写作能力。蔡澄清点拨教学法颇具启示作用。点拨教学法,汲取传统教学精华,结合现代教学理念,促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激发教师读书写文,鼓励教师参与教改实验,增强教师专业素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我们深入学习蔡澄清点拨教学法,以便有效指导语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付晓群[7](2021)在《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疆阿拉尔市十四团胡杨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具有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态度的作用,是中学生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如何让古诗词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发挥其价值,让学生全面、深入、高效地领会古诗词,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此外,“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思维方式和审美鉴赏能力得不到更好地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分层教学模式逐渐从西方国家的课堂进入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经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检验,逐渐受到我国一线教师们的青睐。将分层教学模式用于古诗词课堂中,旨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进而拓展知识视野。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旨在培养初中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促进其提升学习能力。本文以班级授课制下的古诗词分层教学为研究对象,将班级内的学生依据学习态度、能力、潜力、个性等因素划分三个层次,即A层次综合型学生、B层次提高型学生、C层次基础型学生。本文以新疆阿拉尔市十四团胡杨中学的学生为例,以其学情的特殊性,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探究其古诗词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优化策略,为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积累经验,以期为分层教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冯曼[8](2021)在《“生命语文”视野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语文教育方面,高中文言文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升学考试方面,高中文言文是高考试题考察的必备内容之一。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高中文言文继承古代优秀文化思想,增加学生对中华古代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言文自身富有的生命内涵价值相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文言文缺少生命理念的渗透,生命价值遭遇忽视,生命教学力不从心,颇受争议。针对文言文生命理念诠释不足的教学境况,本文以熊芳芳的“生命语文”作为一个视角,整理熊芳芳诠释生命教育的文言文实践,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篇目,具体分析文言文的生命价值,呈现富有生命教学的文言文课堂,探索文言文生命教育的规律。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缘由,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等。正文是本文的主体,共分为四章,主要阐述了生命语文理念及文言文的生命价值;熊芳芳实践生命理念的文言文教学;生命语文视野下的教学探索和提出的教学策略等。结语部分是对本文的归纳总结,提出生命语文教学的局限性,并对此进行反思。第一章,是本篇论文的理论支撑,主要对生命语文理念及文言文的生命价值作了一个总的梳理,列举了文言文蕴藏的几大生命价值。依从生命语文的特色,从三个方面总结出生命语文的提出背景。生命语文的概念是提出生命语文的重要基础,在其内涵之中生命语文得以实践。第二章,是在整理生命语文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实录、教学讨论,解读案例的基础之上,搜寻熊芳芳在文言文教学中摄入生命教育理念的教学实践,以生命语文相关方面的文言文教学作为参考,整理能够代表熊芳芳生命教育典型的文言文教学。第三章,在生命语文的视野下,呈现高中文言文实际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学形态,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在文言文教学中添加生命教育。提出相对应的生命教学理念并进行探索,力求从理论过渡到具体的教学探索。从文本定位、问题设置、文本解读三个方向完成所选文言文的生命教学。第四章,在生命语文的关照下,提出开展文言文生命教育的策略。从语言到审美的渗透,富有生命的文言文教育需要好方法和好策略的加持,借助策略来协助实际的教学,开展蕴涵生命教育的文言文教学才会事半功倍。生命语文所倡导的生命理念与文言文的生命内蕴在某些方面不谋而和。熊芳芳教学文言文,总会有意无意的以生命思维作为导向建构充满生命教育的文言文教学课堂,襄助学生领悟生命。在维持文言文教学传统价值的继承上,突出文言文教学的“生命感”。文言文教学丰富多变,要改善文言文教学缺失生命教育的教学现状,单是靠条条框框的教学模式和短期的教学摸索和教学实践是无法完成的。本文也不宜以偏概全,只是期望藉由此文的助力,能使文言文生命教育有所改善的同时,也能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些许启发与思考。
吴宇玲[9](2021)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传统文化是在我国五四运动以前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反映民族特质、具有稳定形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语言文字、传统文学、传统民俗、传统艺术、传统道德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悠久历史积淀下来的灿烂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人文土壤,是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学校是培养时代人才的教育场所,语文学科承担着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之后,教育部还组织编写了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新的语文教材愈加注重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与书写,彰显着文化经典与时代精神的特色。本研究以新一轮课改后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选择性必修教材为依托,通过统计和分析教材中书写传统文化内容的具体篇目,从语言文字、传统文学、传统民俗、传统艺术、传统道德五个维度对教材书写的传统文化展开阐述,总结出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三个特点:凸显国家主流意识、选文内容丰富而广博、呈现形式多样化。同时结合当下优秀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经验和自己的思考,提出符合教改实际的具体教学策略,对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使用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宁书铨[10](2021)在《《儒林外史》接受史及其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联系初探》文中研究指明清朝乾隆年间,《儒林外史》问世,在1840年社会进入近代以后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接受。受新思潮和白话文运动的影响,此书被学界广泛关注与研究。1919年以后,此书的部分章节成为民国时期国文教科书中的重要选文。从那时起,《儒林外史》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材料,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经历了从近代到当代的多次变革,中学语文教育及其中的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日渐成熟。学界对《儒林外史》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手段和利用方式更加多样。本文以《儒林外史》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梳理《儒林外史》在文学与教学领域下的传播与接受过程,探究其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在联系。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介绍该课题的研究背景与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梳理《儒林外史》在文学与教学领域下的传播与接受过程,总结与归纳《儒林外史》自1904年至今的传播规律与接受特点。第三部分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与归纳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变化与发展规律。第四部分提出《儒林外史》阅读教学改进措施,结合当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儒林外史》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教学建议。第五部分总结和归纳本文的核心观点。
二、挖掘语文学习潜力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挖掘语文学习潜力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如何用创新理念点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小学语文创新理念的含义 |
(一)知识和能力 |
(二)价值观的培养 |
(三)正确理解语文教学特点 |
三、 创新理念点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 |
(一)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
(二)语言文字的构建和使用 |
(三)思想情感的领悟和表达 |
(四)生活语文的感知和理解 |
四、 创新理念点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实路径 |
(一)拼音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 |
(二)词语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 |
(三)阅读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 |
1. 引导学生自学 |
2. 利用问题教学 |
3. 重视实践活动 |
(四)写作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 |
(五)创新语文教学的评价模式 |
(六)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 |
五、 结语 |
(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一、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价值 |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策略 |
(一)设置课前预习任务,加快学生融入课堂的速度 |
(二)析出课堂问题,挖掘学生动脑思考的学习潜力 |
(三)微课视频推进课堂演练,了解学生的知识应用情况 |
(四)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学生的语文学习框架 |
(五)线上开展个性化实践活动,展示学生的不同风采 |
(3)促进小学生思维进阶的学科问题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问题解决学习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途径 |
1.1.2 高阶思维是核心素养发展的核心 |
1.1.3 思维发展的层次与问题设计的层次具有相关对应性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思维进阶 |
1.2.2 问题设计 |
1.2.3 学科问题设计 |
1.3 文献综述 |
1.3.1 思维进阶的相关研究 |
1.3.2 学科问题设计的相关研究 |
1.3.3 学科问题设计与思维进阶的相关研究 |
1.3.4 研究述评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意义 |
1.4.3 研究内容 |
1.4.4 研究思路 |
1.4.5 研究方法 |
2 思维进阶的内涵与价值 |
2.1 思维进阶的内涵 |
2.1.1 知识论视阈下思维进阶的内涵 |
2.1.2 学习论视阈下思维进阶的内涵 |
2.1.3 发展论视阈下思维进阶的内涵 |
2.2 思维进阶的价值 |
2.2.1 对学生学习的价值 |
2.2.2 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
3 促进小学生思维进阶的学科问题设计现状调查 |
3.2 现状描述 |
3.2.1 学科问题设计的目的 |
3.2.2 学科问题设计的类型 |
3.2.3 学科问题设计的方式 |
3.2.4 学科问题设计的效果 |
3.3 经验归纳 |
3.3.1 关注学科知识的整体性 |
3.3.2 关注学科问题设计的纵深性 |
3.3.3 关注学科问题设计的生成 |
3.4 问题梳理 |
3.4.1 教学目标分散化,问题设计缺乏整合性 |
3.4.2 教学内容浅表化,问题设计缺乏深度性 |
3.4.3 学习过程间断化,问题设计缺乏连续性 |
3.4.4 学习结果低阶化,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 |
3.5 原因分析 |
3.5.1 缺乏对问题设计的深度探究 |
3.5.2 缺乏对思维层级的理论认识 |
4 思维的水平层次序列 |
4.1 思维层级划分的已有观点 |
4.1.1 认知过程类 |
4.1.2 学习过程类 |
4.1.3 学习结果类 |
4.1.4 知识水平类 |
4.1.5 心智发展类 |
4.2 已有观点达成的基本共识 |
4.3 基于共识的思维水平层次建构 |
4.3.1 指向小学生认知发展类 |
4.3.2 基于小学生知识学习类 |
4.3.3 助力小学生心智发展类 |
5 基于思维水平层次序列的学科问题设计策略 |
5.1 基于思维水平层次序列的学科问题设计原则 |
5.1.1 螺旋上升:指向核心教学目标 |
5.1.2 阶梯递进:反映学科知识本质 |
5.1.3 持续发展:体现出学生主体性 |
5.2 基于思维水平层次序列的学科问题设计策略 |
5.2.1 持续助推策略 |
5.2.2 复杂情境策略 |
5.2.3 整体建构策略 |
5.2.4 实践创生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审美化教学相关理论 |
1.5.1 审美化教学的教育心理学基础 |
1.5.2 审美化教学的生理学基础 |
1.5.3 美感理论的借鉴 |
第二章 审美化教学的内涵、特征和实施路径 |
2.1 审美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
2.2 审美化教学的特点 |
2.2.1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
2.2.2 实效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
2.2.3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
2.3 审美化教学的原则 |
2.4 教学的审美化路径 |
2.4.1 教学因素的审美转化 |
2.4.2 教学过程的审美转化 |
2.4.3 教学主体审美关系的建构 |
第三章 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因素分析 |
3.1 汉语口语的形式美 |
3.1.1 汉语口语的语音美 |
3.1.2 汉语口语词汇的对称美 |
3.2 汉语口语的内容美 |
3.2.1 汉语口语的含蓄美 |
3.2.2 汉语口语词汇的具象性 |
3.2.3 汉语口语的意蕴美 |
第四章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化实践 |
4.1 教师自身的审美价值 |
4.1.1 树立正确的审美教育理念 |
4.1.2 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 |
4.2 教学过程的审美化 |
4.2.1 优选教学媒体,进行课堂导入 |
4.2.2 运用审美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
4.2.3 第二课堂作业布置的审美化设计 |
第五章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化设计 |
5.1 审美化教案设计 |
5.1.1 课前分析 |
5.1.2 《旅游》教案教学实施 |
5.2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化评估与建议 |
5.2.1 问卷调查 |
5.2.2 实地访谈 |
5.2.3 教学效果 |
5.2.4 教学建议 |
第六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审美化调查 |
附录2 学生访谈分布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5)基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自学辅导教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理论基础 |
四、研究综述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自学辅导教学法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
第一节 自学辅导教学法的内涵解读及应用的一般步骤 |
一、自学辅导教学法的内涵解读 |
二、自学辅导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一般步骤 |
第二节 自学辅导教学法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 |
一、自学辅导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运用的必要性 |
二、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自学辅导教学法 |
三、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自学辅导教学法 |
第二章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自学辅导教学法的运用实践 |
第一节 传统教学模式下自学辅导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的使用现状 |
一、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独立自学能力差 |
二、学生预习情况较差,教师任务驱动不合理 |
三、自主探究总结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 |
四、教师对自学辅导教学法、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不足 |
第二节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自学辅导教学法运用的教学实践 |
一、《雨的四季》自学辅导教学法运用设计案例 |
二、《金色花》自学辅导教学法运用设计案例 |
三、《走一步,再走一步》自学辅导教学法运用设计案例 |
第三节 课堂实践下学生对自学辅导教学法运用的反馈情况 |
一、自学辅导教学法的运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得以提升 |
二、自学辅导教学法的运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
三、自学辅导教学法的运用,学生语文成绩明显提高 |
第三章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自学辅导教学法运用反思和策略 |
第一节 自学辅导教学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
一、研究对象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
二、自学辅导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干预不当 |
第二节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自学辅导教学法的使用策略 |
一、激发学生语文自学动机,培养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
二、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
三、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
四、加强学生自学过程管理,树立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三节 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蔡澄清点拨教学法概述 |
第一节 蔡澄清点拨教学法的渊源 |
第二节 蔡澄清点拨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蔡澄清点拨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
第二章 蔡澄清点拨教学法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
第一节 阅读教学点拨思想 |
第二节 阅读教学点拨运用 |
第三节 阅读教学点拨启示 |
第四节 阅读教学点拨教学设计 |
第三章 蔡澄清点拨教学法与中学语文写作教学 |
第一节 写作教学点拨思想 |
第二节 写作教学点拨运用 |
第三节 写作教学点拨启示 |
第四节 写作教学点拨教学设计 |
第四章 蔡澄清点拨教学法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启示 |
第一节 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 |
第二节 推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
第三节 促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7)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疆阿拉尔市十四团胡杨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性 |
第2章 初中古诗词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 |
2.1 初中古诗词分层教学模式概念界定及应用分类 |
2.2 初中古诗词分层教学模式的价值意义 |
第3章 十四团胡杨中学古诗词分层教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
3.1 初中古诗词分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2 影响初中古诗词分层教学实施的因素 |
第4章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4.1 课前分层,助效率提升 |
4.2 课中分层,助知识转化 |
4.3 课后分层,助巩固提升 |
第5章 初中家国情怀诗的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
5.1 《望岳》教学设计对比分析 |
5.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分层预习学案设计 |
5.3 《月夜忆舍弟》的分层作业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生命语文”视野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一、“生命语文”概述及文言文生命理念价值 |
(一)“生命语文”提出的理论背景 |
1.价值与心理的对应,教育的终极目标 |
2.个体与语文的呼应,语文与生命的互生 |
3.生命与历史的照应,教育与时代的互动 |
(二)“生命语文”的概念 |
(三)“生命语文”的内涵 |
1.目标:以旧建新之“三维” |
2.原则:以繁换简之“三本” |
3.方法:以少变多之“三体” |
(四)“生命语文”的践行 |
1.诗中有情,涵养诗性 |
2.智中有思,修养智性 |
3.灵中有悟,滋养灵性 |
(五)文言文的生命价值理念 |
1.高中文言文传递的生命意识 |
2.高中文言文蕴含的生命哲学 |
3.高中文言文暗藏的生命责任 |
二、“生命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生命教育实践 |
(一)以景抒情,焕发生命灵性 |
1.课前准备,景中探情 |
2.鼓励思考,达成共鸣 |
(二)以人带情,传达生命感性 |
1.以文谋意,剖析人情 |
2.问题讨论,解读品性 |
(三)以事达情,创设生命洁性 |
1.叙事表情,把握三调 |
2.挖掘文本,追根究底 |
(四)以词言情,缔造生命挚性 |
1.词炼情感,深入比较 |
2.转换角度,探源表意 |
三、“生命语文”视野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探索 |
(一)突出文本定位 |
1.单元定位 |
2.作品定位 |
3.方法定位 |
4.情感定位 |
5.生命定位 |
(二)运用问题设置 |
1.借景设题 |
2.以文设题 |
3.对话设题 |
(三)体现文本解读 |
1.面式解读 |
2.线式解读 |
3.点式解读 |
四、“生命语文”视野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
(一)深入挖掘高中文言文的语言功能 |
1.训练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
2.深入体验文本情感的释放 |
3.弥补师生日常交流的隔阂 |
(二)积极探索高中文言文的审美意蕴 |
1.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2.激发顿悟式的审美想像创造 |
3.营造审美情境和积累美感经验 |
(三)极力体味高中文言文的文化底蕴 |
1.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
2.推动精彩课堂的演绎 |
3.加大以史助文的联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量化分析法 |
3.文本分析法 |
(四)概念界定 |
1.传统文化 |
2.语文教材 |
3.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
(五)文献综述 |
1.关于“传统文化”的研究 |
2.教育界的“传统文化”研究 |
3.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研究 |
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
(一)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点 |
(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命脉 |
(三)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
(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内容 |
二、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 |
(一)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的内容统计 |
(二)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分析 |
1.语言文字 |
2.传统文学 |
3.传统民俗 |
4.传统艺术 |
5.传统道德 |
三、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特色 |
(一)凸显国家主流意识 |
(二)选文内容丰富而广博 |
(三)呈现形式多样化 |
四、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
(一)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
(二)任务设计带动课堂教学 |
(三)创造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 |
(四)建立渗透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10)《儒林外史》接受史及其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联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二、《儒林外史》在文学与教学视域下的传播与接受 |
(一)1840 年至1919 年的传播与接受 |
(二)1919 年至1949 年的传播与接受 |
(三)1949 年至今的传播与接受 |
三、《儒林外史》与语文教学发展的联系 |
(一)教学目标的变化与发展 |
(二)教学内容的变化与发展 |
(三)教学方法的变化与发展 |
四、《儒林外史》阅读教学改进措施 |
(一)教学目标设计与改进 |
(二)教学内容设计与改进 |
(三)教学方法设计与改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挖掘语文学习潜力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如何用创新理念点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 毛姝沣. 考试周刊, 2021(83)
- [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J]. 俞玲.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1(09)
- [3]促进小学生思维进阶的学科问题设计研究[D]. 肖洒.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化研究[D]. 师丽俊.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5]基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自学辅导教学法研究[D]. 张应秀.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6]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研究[D]. 王莉. 安庆师范大学, 2021
- [7]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疆阿拉尔市十四团胡杨中学为例[D]. 付晓群.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8]“生命语文”视野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 冯曼.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9]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及教学策略研究[D]. 吴宇玲.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10]《儒林外史》接受史及其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联系初探[D]. 宁书铨.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