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改革农村信用社应付利息计提和利息支出核算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张娟[1](2017)在《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 ——以S农商银行为例》文中指出我国中央人民银行于2013年7月20日起,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除个人住房贷款外),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自行确定贷款利率水平。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11月22日将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并表示此次利率下调的目的是发挥基准利率的调节作用,使得利率水平合理化,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利率市场化过程当中,金融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金融机构的趋利性使得其会通过诸多措施来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财务细化管理的优势毋庸置疑,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采取这种方法,既可以使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提升到新层次,也能为银行管理提供方便,能使管理者全面把握银行的经营状况,把控风险,为商业银行决策提供依据。从现阶段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财务科学与精细化,已经成为稳定健康的必然手段,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银行的运营成本,是大势所趋。本文认为通过精细化管理手段以及细化财务管理手段实现商业银行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目标。论文以利率市场化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对利率市场化和财务精细化概念进行界定,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理论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把握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这种视角展开深入研究,分析了S农商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并针对其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方式,有的放矢地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结论包括:一是,S农商银行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能力有待加强,其财务管理模式较为传统,赢利点仍以存贷款息差为主,金融业务创新程度不足,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不强,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较大。二是,S农商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应针对自身财务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总体而言,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对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S农商银行应具备积极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能力,努力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自身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顾婉婷[2](2016)在《论农村信用社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文中提出农村信用社作为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经营业务范围涵盖贷款业务、储蓄业务、结算业务、代理保险业务等方面,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主要存在虚增表内应收利息、应付利息计提、费用开支账务处理不规范、存在会计核算风险和会计操作风险、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不够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不能适应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及会计监管不力,收入确认不够谨慎等方面的不足,为此,须严格按照谨慎性原则确认和计量收入、合理计提应付利息、费用开支如实入账、强化检查监督管理,遏制风险、建立完善的信用社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加强高科技管理的制度建设并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等方面加以解决。
孙双伦[3](2015)在《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 ——以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关于农村信用社(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RCC)改革问题,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无论学术研究者还是实务工作者,都存在重大的争论和分歧。这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需要全面、根本、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研究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要点,一是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二是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要正确研究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必须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必须研究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这两者是研究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离开这两者就不可能正确解决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所以,本文还研究了两个基础和前提性问题。一是中国农村经济现状和发展方向;二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和发展方向。在研究问题过程中,本文排生研究了有关问题:1、农户发展理论。2、农村金融抑制理论。3、产权万能理论。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现状和发展方向、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和发展方向及农村信用社改革,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在于:1、为中国农村的发展提供一个路线图,纠正当前关于农村发展的一些错误思路。2、纠正关于农村金融机构盲目布局的错误思路,解开农村金融机构的盈利要求与农村经济低收益的矛盾。3、解决当前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争论,指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使农村信用社更加快速、健康发展。理论意义在于:1、从中国农村发展的角度研究农村金融,将彻底改变过去理论界静态研究农村金融的作法,建立一个动态研究的理论及模型。2、从根本上解决关于农村金融研究的争论。因为静态地研究农村金融将使研究者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只能是顾及一个方面,从而产生争论。本文从发展的角度研究农村金融,从根本上解决了关于农村金融研究的争论。3、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农村信用社理论,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产权理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理论、评价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理论、农村金融体系理论。4、突破了一些“公认”的理论,将研究扩展至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农户发展理论、农村金融抑制理论、产权万能理论。本文由八章组成:第一章,总论。本章主要指出研究的问题,分析研究的背景,指出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指出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发展过程。本章主要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即纵的角度来分析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方向。第三章,农村信用社所处的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体系。本章从宏观的角度,即横的角度来分析农村信用社所处的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体系,从面——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体系来分析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方向。第四章,农村信用社的产权、管理体制及法人治理改革。第五章,农村信用社的存款、贷款业务改革。第六章,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业务改革。第七章,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的评价。第八章,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结论。本章对全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汇总和归纳。本文的创新点有:1、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突破传统的关于农村金融的研究方法,以农村经济发展为研究农村金融的基础,以发展的观点研究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根据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发展趋势来研究农村信用社。这样,就解决了传统方法在研究农村信用社时所遇到的两难选择。从研究的方法论上讲,是选择什么研究方法的问题,是选择机械的静止的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还是选择灵活的变化的辩证的研究方法。本文选择的是后者。2、农村金融体系的理论创新。本文认为,在农村应当建立起以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为银行业主体,以中国人保公司、中国人寿公司为保险业主体,覆盖广大农村和县城,以中国农业银行服务县城以上,以其它银行和保险公司作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3、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理论创新。本文认为,农村信用社所有制应当是以农民股份为主的公众股份制,适度控制大股东的进入,逐渐吸收一些非农民的分散股本,还可上市发行股份,最后形成以农民股份为主的公众股份制。4、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理论创新。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个别性和复杂性,即使不坚持成立省级统一法人,也没有必要只有县级法人一种模式。监管当局应当允许全国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地选择多种模式,进行多种探索。省级统一法人模式是最佳选择,这一模式会使农村信用社成为一个内部约束健全,外部约束有力,市场化、区域化、规模化,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5、突破农户发展理论。农户发展理论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农户经济。本文认为,这种论点与农村城镇化方向不一致,与农村城镇化中农村建立家庭农场、集体农场、基地加农场模式背道而驰,是错误的。农村要城镇化,就不能将农户经济发展作为主要方向。6、突破农村金融抑制理论。农村金融抑制理论认为,农村金融的供给是不充足的,金融需求受到了抑制。本文认为,农村金融抑制理论是错误的。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城镇化,农村金融的供给就不应该充足,应该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因为,如果农村金融的供应充足,那么农村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将受反方向力量的牵制。7、突破产权万能理论。产权万能理论认为,产权在经济活动中是必要的唯一的绝对不可缺少的,产权可以解决一切经济活动的动力,产生激励和约束,产权是万能的,产权的作用不可由其它因素替代。本文认为,激励与约束不一定要有资产的所有权,依靠政治权力、组织权力、管理权力完全可以进行激励与约束。管理中的激励与约束,其核心在于有一个最初的管理源。这个源产生管理的原动力,就可以将管理中的激励与约束一步步传下去。至于这个“源”是一个资产所有者,还是一个组织并不重要,也不影响管理的效力。在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在改革开放前完全否认产权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后又过分迷信、迷恋于产权。这都是一种形而上学走极端的作法,产权万能理论是错误的。8、建立了一套关于农村信用社的完整的评价政策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财务指标,如资产规模、负债规模、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还自创了农户贷款的增长率及贷款面、农村金融的供给水平、农村金融的竞争程度等指标,指标体系完整。评价模型充分证明了农村信用社与农村经济之间量的关系。
宋玉霞[4](2015)在《基于DEA方法的我国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研究 ——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信用社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以来,经历了数次演变,成为了现在网点覆盖范围最广、规模庞大的金融机构。然而,随着农信社规模的发展壮大,其存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资产质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良贷款率占比过重,非生息贷款比例过大等在各个地区普遍存在。员工多为中专及以下学历,对业务的理解能力和办理能力不到位。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信社管理层对其内部系统进行了整顿与调整,尤其自2003年以来,全国各地区普遍实行农信社深化改革,改革之风在全国盛行。但认真研究发现,目前农信社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各地区历史包袱沉重,按照贷款五级分类及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计算,各项拨备余额严重不足,而且农信社历年有大量的挂亏;其次,各地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贷款余额,影响了农信社的资产质量;最后,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相对薄弱,风险监控相对滞后,监督管理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力较差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阻碍了农信社的改革进程,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国家必须出台有关政策,进行彻底的、完全的改革,才能保住农村信用社的地位,才能发挥农信社在农村金融中中流砥柱的作用,更好的为三农服务。然而,改革的力度和效果,需要我们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去评价,本文以绩效评价相关理论为基础,在分析山东省农信社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利用DEA模型的BCC模型,并建立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从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及资产质量四个层面,全方位的考察农信社的绩效。为了更加全面、透彻的分析农信社的改革绩效情况,本文不仅研究分析农信社的运营能力和获利能力,而且还研究分析了农信社的发展能力和资产质量状况,通过对农信社的全面剖析,寻找解决农信社发展阻力的对策。对于本文选取的4个一级指标和对应的22个二级指标,是对前人研究的整理分析基础上,综合对比分析,最后确定的。本文将22个二级指标通过软件处理,计算农信社的整体效率值和技术、规模效率值,并用Malquist指数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农信社的技术进步率,最后计算投入量冗余值,使得山东省17地市农村信用社绩效均达到DEA有效状态。
马亚西[5](2014)在《基于农业利润视角的农业金融发展条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年来,国外和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大多就金融谈金融,跳出农村金融来研究金融的文章比较少见。本论文从农村金融和农业金融的概念辨析入手,从金融活动的产生根源和利润的重要性出发,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农业金融产生的一般条件,并基于农业生产活动的特殊性和农业金融的特殊性,提出了农业产业有利润是农业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这一命题。在此基础上,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农产品价格决定、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农产品生产成本、农业资本周转和农产品流通、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土地要素的质量和规模等多个角度对农业生产的利润进行了研究,提出农业比较利益低下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农业金融发展不足的最主要根源。同时,对各国农业金融政策和农业发展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解决农业金融发展不足的主要对策。本论文从选题到内容都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特别是从农业利润的视角来审视农业金融发展问题,更是农村金融特别是农业金融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论文从如何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方面,论文提出国家要尽快放弃对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的干预,让市场决定粮食价格,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有利润。在发挥政府作用方面,论文提出国家干预农业金融的政策措施,应从以农业金融领域的直接干预为主,转到以财政补贴的间接干预为主。通过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财政补贴力度,使农业生产特别是规模化农业生产有利润,为农业金融发展创造基本条件,从根本上夯实农业金融发展的基础。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我国农业金融的发展深化,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任栎颖[6](2014)在《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评价 ——以广安市HY农村信用社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是我国立国之根本,农村经济的发展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我国经济版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在2004—2013连续十年发布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可见国家对于解决处理好“三农”问题十分重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金融支持是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保障,农村的金融主要集中在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身上,地方性农村信用社则成为联系“三农”最为重要的金融纽带。农村信用社称得上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是农村金融最为重要的主体,充当着支撑服务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的财务风险与一般行业的财务风险相比具有其独有特点,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全局性和整体性的,例如,一旦农村信用社出现大范围的挤兑,出现支付危机就可能酿成农村的金融风暴,威胁社会金融安全,使经济陷入困境。所以农村信用社一旦出现财务风险会使支付能力减弱,存款人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严重威胁农村金融秩序的稳定,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发展。综上所述,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控制对于农村金融业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首先对我国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然后以广安市HY农村信用社为例运用骆驼评级体系对其财务风险进行打分和评级,进而建立了以控制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为目的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全文一共分为六章,研究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阐释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提出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介绍本文研究思路和框架、研究方法、预期贡献。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分别对财务风险控制、农村信用社风险成因、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这三个方面的文献进行相关回顾。可以分析总结出,财务风险是一种综合的风险概念,受到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共同影响,筹资风险、财务结构以及内部控制是学者们认为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对于造成农村信用社风险成因在包含形成普通金融机构财务风险的一般成因的基础上,农村信用社受到政策及政府干预、经营体制不顺、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监管力度薄弱、内控不够严格及资产质量不高等因素的制约。对于风险控制方面现有的研究重点在于风险的分类和指标的选取,在资产质量和盈利性方面给予了重点关注。最后在对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文献评述,提出本文中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方向和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控制的分析方法。第三章为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概述,对财务风险的概念进行界定,广义的财务风险是一种综合性的风险概念,是企业风险的货币化集中体现,是企业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的综合反映。本文所指的财务风险即是广义的财务风险。介绍了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财务风险控制致力于防范风险、消除隐患、规范经营、提高效率,建立全方位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层层递进的多道财务控制防线和多元化的财务监控措施。基本理论部分介绍了委托代理理论、权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金融脆弱性理论。第四章为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概述及其成因分析,首先介绍了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概况,农村信用社经历1997年和2003年的改革后,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显着提升,农村信用社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依然存在体制、机制、战略管理等内部问题和产业结构调整、利率市场化等外部挑战,这些问题使得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仍然面临艰巨的挑战。然后深入分析农村信用社的财务风险成因,包括政策体制、经营环境、服务对象、员工素质和业务结构五个方面。第五章以HY农村信用社为案例,对HY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控制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介绍了HY农村信用社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该农村信用社2010—2012年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运用骆驼评级体系计算出该信用社在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水平、收益状况和流动性这五个方面的指标得分,然后设计出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该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财务信息的录入、处理、财务指标测评及判断是否发出报警信号,最后运用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对HY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做出评价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第六章是对全文进行总结与展望。本文主要贡献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构建农村信用社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建立了原始财务信息系统、财务信息处理系统、财务指标测评系统和财务风险报警系统这五个子系统。该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具备完整的财务信息操作流程,能够完成信息收集处理到判断是否发出报警信号最后给出相应应对策略的完整过程,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有效手段。第二,结合农村信用社经营环境和自身发展的特殊性,把财务风险指标分为三个等级,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分别赋予权重,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把定性指标通过问卷打分定量化,最后综合得出农村信用社的得分和评级。第三,把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成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总结出政策体制、经营环境、服务对象、员工素质和业务结构这五个方面的原因,在设计财务风险控制指标的时候结合五个方面的风险成因进行设计,以达到真正的风险控制的目的。
董振红[7](2013)在《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EVA绩效评价研究 ——以某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奠定了现代金融企业发展的基础。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服务地区“三农”发展,稳定和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繁荣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自2006年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逐渐走向商业化和市场化,这就为其绩效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全面客观的绩效评价体系成为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监督和管理、促进其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EVA绩效评价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绩效评价标准,全面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克服了传统绩效指标高估利润的缺点。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的经营业绩和风险管理水平,有利于建立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因此,本文采用EVA绩效评价对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的绩效水平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运用EVA绩效评价体系对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进行绩效评价研究。首先,在界定农村信用社及其法人机构和EVA绩效评价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EVA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以某省118家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对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的EVA绩效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在农村信用社推进EVA绩效评价的应用,以及提高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EVA绩效水平的措施。本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EVA和EVA回报率(REVA)的测算结果来看,2008-2012年某省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的EVA和REVA指标总体上呈稳定上升的趋势,这表明该省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的经营管理绩效和价值创造能力逐步提高。然后,从以EVA和REVA为基础指标的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绩效评价角度分析可知,自2008年以来,某省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的经营绩效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而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的资产规模及其结构和贷款质量成为这一趋势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最后,从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EVA和REVA两个基本指标的驱动因素角度分析: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等因素是某省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EVA绩效的四个主要驱动因素。其中,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与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的EVA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其他三个因素均与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的EVA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并且在这四个驱动因素中,资本充足率指标对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的EVA绩效影响最为显着,成为影响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EVA绩效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其次是不良贷款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此外,经风险调整的税后净经营利润、资产总额和权益资本成本也是影响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EVA绩效的重要因素。
梁洋[8](2013)在《我国银行业税收法律制度改革研究》文中指出银行业税收法律制度是一国对其银行业征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总称,其对银行税种、税率及有关税务处理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银行的经营绩效成果和持续发展水平。很显然,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银行业目前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其他税种辅助配合的复合税收法律制度结构,不但无法解决当下出现的税负水平过高、征管程序繁琐等问题,还制约了我国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服务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等机构)的进一步发展,再加上我国银行业已经全面对外资开放,这就更需要我们从参与全球竞争的高度,去探讨和分析当前银行业税收法律制度结构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本文正是从这一背景出发,通过运用税法学的有关理论对我国银行业税收法律制度改革问题所作出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第一部分首先从银行业税收法律制度的一般理论入手,继而通过深入剖析我国银行业税收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危害,论证了改革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则是在分析和比较域外银行业税收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总结了对改革有用的经验。最后一部分不仅提出了我国银行业税收法律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还给出了不少相应的具体建议。
张艳平[9](2012)在《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19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融资证券化、信息技术和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全球化使得全球的金融业得到高速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全球金融业也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国内外银行业出现了很多操作风险事件。我国的金融机构与国外的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而且农信社与商业银行对比在业务操作和管理体制上都不同。如何在当今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以及创新产品不断涌现的背景前提下,结合我国农信社的自身特点,来预防和控制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是本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以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事件的成因。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防范我国农信社的操作风险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人员素质不高,管理相对落后,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比,我国农信社的操作风险更为严重。操作风险的防范对农信社至关重要。文章首先列举出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的各种表现现象,指出农信社的操作风险主要是会计操作风险和贷款操作风险。然后介绍山东省农信社的操作风险的预警系统并对其运行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对三个地区农信社的调查,分析山东农信社目前的现状。在指出农信社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后,指出我国农信社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其次从组织、制度、流程三个层面分析山东省农信社操作风险控制的体系。最后文章从优化操作风险管理治理环境、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建立操作风险数据库、强化操作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等方面提出防范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李明[10](2012)在《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发展决策研究》文中指出在德州市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发挥着金融支农主力军的重要作用。随着山东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德州市农村信用社的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取得了一定的增长,呈现出改革发展的新气象。但是结合德州实际金融环境,在改革发展中又表现出相对的劣势,例如:各县市间发展不平衡、发展动力不足、工作人员素质低、经营管理粗放、风险隐患多、创新发展力不足等。本文通过作者在工作当中的实际工作经历,在对国内外信用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基础上,透过对德州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背景与现状、改革发展的思路与现阶段取得成果进行有力的分析和解剖,揭示出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在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利因素,分析总结出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只有通过明确信用社的性质及产权治理结构,规划服务方向、经营宗旨,建立新的体制框架,培养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等因素,对信用社体制进行合理改革,才能使其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因此在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当前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是我们所必须正视的,同时对德州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指明方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对改革农村信用社应付利息计提和利息支出核算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改革农村信用社应付利息计提和利息支出核算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 ——以S农商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利率市场化研究 |
1.3.2 银行财务管理研究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基础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利率市场化 |
2.1.2 财务管理 |
2.1.3 财务精细化管理 |
2.2 基本理论 |
2.2.1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 |
2.2.2 全面成本管理理论 |
第三章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影响 |
3.1 利率市场化发展历程 |
3.1.1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
3.1.2 主要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的路径与历程 |
3.2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机遇 |
3.2.1 弱化金融脱媒对银行的财务压力 |
3.2.2 推动银行多元化金融业务创新 |
3.2.3 促进银行对净息差的管控 |
3.2.4 降低银行筹资成本 |
3.3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挑战 |
3.3.1 传统盈利模式无法维系 |
3.3.2 利率风险日益凸显 |
3.3.3 流动性风险难以管控 |
3.3.4 信用风险成本增加 |
第四章 S农商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现状及问题 |
4.1 S农商银行概况 |
4.2 S农商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现状 |
4.2.1 财务管理体制 |
4.2.2 财务风险管理 |
4.2.3 财务预算管理 |
4.2.4 财务费用管理 |
4.2.5 利率定价管理 |
4.3 S农商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4.3.1 财务精细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
4.3.2 财务风险管控手段不科学 |
4.3.3 全面预算精细化管理不全面 |
4.3.4 成本费用管控模式粗放 |
4.3.5 产品利率定价能力欠缺 |
4.3.6 专业技术人才配备不足 |
第五章 S农商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5.1 强化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
5.1.1 强化财务审批行为监督 |
5.1.2 推行全员绩效精细化考核 |
5.1.3 建立财务精细化核算模型 |
5.2 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
5.2.1 强化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
5.2.2 强化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
5.2.3 强化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
5.3 推行预算全流程管理 |
5.3.1 科学全面编制预算 |
5.3.2 严格预算计划执行 |
5.3.3 落实预算执行评价 |
5.4 加强财务全面成本管理 |
5.4.1 强化息差管理目标传导 |
5.4.2 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
5.4.3 推行全面成本费用分摊 |
5.4.4 强化负债产品成本管理 |
5.5 加强产品差异化定价管理 |
5.5.1 上线产品定价系统 |
5.5.2 科学制定存贷款产品价格 |
5.5.3 强化产品定价结果考核 |
5.6 打造财务专业化人才队伍 |
5.6.1 落实员工专业知识培训 |
5.6.2 细化财务岗位人员配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论农村信用社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
二、农村信用社会计核算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三、 加强我国农村信用社会计核算的对策 |
(3)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 ——以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总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 |
1.1.1 本论文研究背景 |
1.1.2 本论文研究问题 |
1.2 研究问题的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实证研究法 |
1.4.3 定量分析法 |
1.4.4 定性分析法 |
1.4.5 案例研究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1.6 研究内容 |
2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 |
2.1 农村信用社的成立 |
2.2 农村信用社的快速发展时期 |
2.3 人民公社管理农村信用社时期 |
2.4 人民银行第一次管理农村信用社时期 |
2.5 贫下中农管理农村信用社时期 |
2.6 人民银行第二次管理农村信用社时期 |
2.7 农业银行管理农村信用社时期 |
2.8 人民银行第三次管理农村信用社时期及银监会管理农村信用社时期 |
2.9 省联社管理农村信用社时期 |
3 农村信用社所处的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体系 |
3.1 农村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
3.1.1 农村经济的现状 |
3.1.2 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城镇化 |
3.1.3 城镇化的道路 |
3.1.4 城镇化后农村经济的模式 |
3.2 农村的金融体系 |
3.2.1 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 |
3.2.2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现状、地位和作用 |
3.2.3 农村的金融体系 |
3.3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决定于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体系 |
3.3.1 农村信用社与农村经济、农村金融体系的关系 |
3.3.2 农村信用社与农村经济、农村金融体系的量化研究 |
4 农村信用社的产权、管理体制及法人治理改革 |
4.1 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改革 |
4.1.1 产权理论的基础 |
4.1.2 农村信用社产权变革的历史 |
4.1.3 农村信用社最合适的产权制度 |
4.2 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改革 |
4.2.1 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
4.2.2 农村现实对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
4.2.3 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模式及其选择 |
4.3 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改革 |
4.3.1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现状 |
4.3.2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化 |
4.3.3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 |
5 农村信用社的存款、贷款业务改革 |
5.1 农村信用社的存款业务改革 |
5.1.1 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的情况 |
5.1.2 农村信用社特殊的存款机构——代办站 |
5.1.3 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5.1.4 存款的营销 |
5.2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改革 |
5.2.1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的基本制度、组织体系 |
5.2.2 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基本流程 |
5.2.3 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特点 |
6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业务改革 |
6.1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状况 |
6.1.1 1996 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后不良贷款的状况 |
6.1.2 2002 年(改革基准年)不良贷款的状况 |
6.1.3 省联社成立时不良贷款的状况 |
6.1.4 省联社成立以来,近十年不良贷款的现状 |
6.2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 |
6.2.1 政府宏观管理出现问题 |
6.2.2 农村信用社自身管理差 |
6.2.3 农村(县域)企业水平低 |
6.2.4 农户经营、诚信差 |
6.2.5 农村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问题 |
6.3 化解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办法 |
6.3.1 清收不良贷款的原则、主要内容等 |
6.3.2 清收不良贷款的人员和对不良贷款形成责任的认定 |
6.3.3 化解不良贷款的主要方法 |
6.3.4 化解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特殊办法—接受专项中央银行票据 |
6.4 保证农村信用社信贷质量的方法 |
6.4.1 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对人的管理,落实制度 |
6.4.2 合理设置机构,实行分级授权和分级管理 |
6.4.3 建立电子化的信贷管理系统 |
7 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的评价 |
7.1 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评价的依据和指标 |
7.1.1 评价的政策依据 |
7.1.2 评价的指标 |
7.2 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评价的模型 |
7.3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实证评价 |
7.4 农村信用社改革评价的结论 |
8 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承担科研情况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基于DEA方法的我国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研究 ——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1.3.1 关于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绩效研究综述 |
1.3.2 关于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综述 |
1.3.3 关于DEA方法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的研究综述 |
1.3.4 文献综述评价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结构安排 |
1.6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6.1 创新点 |
1.6.2 不足之处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农村金融改革相关理论 |
2.2 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 |
2.2.1 绩效理论 |
2.2.2 绩效评价理论 |
2.3 DEA绩效评价方法的相关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 |
3.1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
3.1.1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背景 |
3.1.2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要内容 |
3.2 农信社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
3.3 农村信用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4.1 农信社绩效评价模型选择 |
4.1.1 农信社绩效评价模型选择原则 |
4.1.2 农信社绩效评价模型选择 |
4.1.3 基于DEA方法的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模型的经济含义 |
4.2 基于DEA方法的农信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1 基于DEA方法的农信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原则 |
4.2.2 基于DEA方法的农信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DEA方法的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5.1 农信社绩效评价定性分析 |
5.1.1 股权结构与法人治理 |
5.1.2 支农服务评价 |
5.1.3 员工素质水平 |
5.2 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定量分析 |
5.2.1 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静态分析 |
5.2.2 农信社绩效评价动态分析 |
5.2.3 农信社绩效评价DEA无效时投入量改进值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的结论及对策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1.1 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得到改善 |
6.1.2 绩效水平有所提升 |
6.2 对策建议 |
6.2.1 坚持产权制度多元化 |
6.2.2 适当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提高有效利用率 |
6.2.3 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 |
6.2.4 探索支农服务新模式 |
6.2.5 引入竞争因素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农业利润视角的农业金融发展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 |
二、 中国农村金融的理论与实践 |
三、 本论文的研究逻辑、范围及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农业、农业金融与农村金融 |
一、 农业及其重要性和特殊性 |
二、 农业金融与农村金融的概念辨析 |
(一) 农业金融与农村金融的概念 |
(二) 对农业金融与农村金融的辨析 |
三、 农业金融主要业务及其特征 |
第三章 农业金融存在及深化的条件分析 |
一、 金融活动存在的一般条件分析 |
(一) 金融活动起源于农业金融 |
(二) 金融活动产生和存在的 3 个条件 |
(三) 从古代粮食生产看金融活动存在的条件 |
二、 利润的功能及其对金融的含义 |
(一) 利润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
(二) 利润的来源及主要功能 |
(三) 利润对金融活动的含义 |
三、 各产业对稀缺金融资源的竞争 |
四、 中国各行业利润率的初步比较分析 |
(一) 几个高利润行业的利润率 |
(二) 中国粮食生产的成本利润率 |
(三) 农业比较收益高低的计算 |
五、 农业金融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及其特殊性 |
第四章 近似完全竞争下的农产品价格 |
一、 近似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农产品价格 |
二、 美国粮食生产的成本收益分析 |
三、 农业无利润条件下的美国农场收入 |
四、 对欧洲和美国农业补贴的讨论 |
第五章 工农产品剪刀差下的农产品价格 |
一、 剪刀差及其由来 |
二、 我国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成 |
三、 我国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对农业利润的影响 |
四、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对农业金融发展的影响 |
第六章 农产品生产成本 |
一、 农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及其核算方式 |
二、 各国农产品成本构成及核算方式的异同 |
三、 中国农产品成本构成及核算方式 |
(一)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不足 |
(二) 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核算体系的缺陷 |
(三) 粮食种植的机会成本测算与比较 |
(四) 粮食种植与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的利润比较 |
(五) 考虑劳动力隐性成本的粮食生产成本及利润分析 |
第七章 农业资本周转和农产品流通 |
一、 农业资本周转与农业利润 |
(一) 资本周转及对利润的影响 |
(二) 农业资本周转对农业利润的影响 |
二、 农产品流通与农业利润 |
(一) “谷贵伤民”与“谷贱伤农” |
(二)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一般成本和特殊成本 |
(三) 以北京新发地为例看农产品流通的特殊成本 |
第八章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 |
一、 资本有机构成对利润的影响 |
二、 工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与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
(一) 资本有机构成与剪刀差的关系 |
(二) 工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差别造成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隐蔽性 |
三、 一般利润率掩盖下的农业比较利益低下 |
四、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制约因素和主要途径 |
第九章 土地要素的质量和规模 |
一、 土地要素质量对农业利润和农业金融的影响 |
(一) 土地级差利润Ⅰ与农业金融 |
(二) 土地级差利润Ⅱ与农业金融 |
二、 土地规模对农业利润的影响 |
(一) 国外开展土地规模经营的情况 |
(二) 中国土地规模经营的情况 |
(三) 影响土地规模经营的主要因素 |
(四) 推进我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建议 |
第十章 各国农业扶持政策与中国的选择 |
一、 农业金融领域的政府支持 |
(一) 农业政策性金融 |
(二) 农业合作性金融 |
二、 发达国家的农业财政补贴政策 |
(一) 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过程 |
(二) 发达国家农业补贴的主要特点 |
三、 中国的农业补贴情况 |
(一) 价格补贴政策 |
(二) 生产补贴政策 |
(三) 进出口贸易政策 |
四、 结论 |
(一) 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的作用,为农业金融发展创造条件 |
(二) 严格区分金融支持和财政支持措施,更加强调财政支持的作用 |
(三) 进一步加大农业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农业产业的收益水平 |
中外文参考文献 |
后记 |
(6)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评价 ——以广安市HY农村信用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预期贡献 |
2. 文献综述 |
2.1 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
2.2 农村信用社风险成因研究 |
2.3 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研究 |
2.4 文献评述 |
3. 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概述 |
3.1 财务风险控制相关概念 |
3.1.1 财务风险的界定 |
3.1.2 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 |
3.2 基本理论 |
3.2.1 委托代理理论 |
3.2.2 权衡理论 |
3.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2.4 金融脆弱性理论 |
4. 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
4.1 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概述 |
4.2 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
4.2.1 政策体制 |
4.2.2 经营环境 |
4.2.3 服务对象 |
4.2.4 员工素质 |
4.2.5 业务结构 |
5. HY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控制状况全析 |
5.1 HY农村信用社概况 |
5.2 HY农村信用社财务报表分析 |
5.2.1 资产负债表分析 |
5.2.2 利润表分析 |
5.3 HY农村信用社财务状况分析 |
5.3.1 HY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性分析 |
5.3.2 HY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分析 |
5.3.3 HY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分析 |
5.3.4 HY农村信用社收益状况分析 |
5.3.5 HY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分析 |
5.4 HY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设计 |
5.4.1 财务风险控制基本结构 |
5.4.2 原始财务信息系统 |
5.4.3 财务信息处理系统 |
5.4.4 财务指标测评系统 |
5.4.5 财务风险报警系统 |
5.5 HY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及对策 |
5.5.1 HY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评价 |
5.5.2 完善HY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7)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EVA绩效评价研究 ——以某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框架与研究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框架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1.4.2 研究的不足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一般企业 EVA 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
2.2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
2.2.1 商业银行一般绩效评价研究 |
2.2.2 商业银行 EVA 绩效评价研究 |
2.3 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
2.3.1 农村信用社竞争力评价研究 |
2.3.2 农村信用社传统绩效评价研究 |
2.3.3 农村信用社 EVA 绩效评价研究 |
小结 |
第3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
3.1 农村信用社及其法人机构相关概念的界定 |
3.2 EVA 绩效评价相关概念的界定 |
3.2.1 EVA 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
3.2.2 农信社法人机构 EVA 绩效的界定 |
小结 |
第4章 农信社法人机构 EVA 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 |
4.1 建立农信社法人机构 EVA 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
4.1.1 体现价值最大化原则 |
4.1.2 与行业管理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
4.1.3 全面性、层次性与可比性相结合的原则 |
4.2 农信社法人机构 EVA 绩效评价的基本模型 |
4.3 农信社法人机构 EVA 绩效评价体系设计需考虑的要素 |
4.3.1 农信社法人机构 EVA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要素 |
4.3.2 农信社法人机构 EVA 绩效评价指标应做的会计调整 |
4.3.3 农信社法人机构 EVA 绩效评价体系设计考虑的其他因素 |
4.4 农信社法人机构 EVA 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 |
4.4.1 农信社法人机构 EVA 绩效评价的基本指标 |
4.4.2 农信社法人机构 EVA 绩效评价的综合指标 |
4.5 农信社法人机构 EVA 绩效评价体系的优越性 |
小结 |
第5章 农信用社法人机构 EVA 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基于某省的数据分析 |
5.1 某省农信社法人机构 EVA 绩效评价指标的测算 |
5.1.1 研究前提 |
5.1.2 数据来源 |
5.1.3 农信社法人机构 EVA 绩效评价基本指标的测算 |
5.1.4 农信社法人机构 EVA 绩效评价综合指标的测算 |
5.1.5 结论分析 |
5.2 某省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 EVA 和 REVA 的驱动因素 |
5.2.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5.2.2 农信社法人机构 EVA 和 REVA 的驱动因素分析 |
小结 |
第6章 农信社推进 EVA 应用及提升 EVA 水平的措施 |
6.1 推进 EVA 绩效评价在农信社运用的措施 |
6.1.1 树立正确的价值管理理念 |
6.1.2 建立以 EVA 为核心的员工激励机制 |
6.1.3 建立以 EVA 为核心的全面预算机制 |
6.2 提高农信社 EVA 绩效水平的措施 |
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我国银行业税收法律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我国银行业税收法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
第一节 银行业税收法律制度的一般理论 |
一、银行业税收的征收范围 |
二、银行业税收的监管模式 |
三、银行业反避税的条款 |
四、银行业双重征税抵免的规定 |
五、对外国银行子公司和分行的征税原则 |
第二节 改革是银行业现行税收法律制度的内在要求 |
一、我国银行业现行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结构 |
二、我国银行业现行税收法律制度的主要缺陷 |
第二章 域外银行业税收法律制度体系的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域外银行业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况 |
一、流转税 |
二、所得税 |
三、“特别税” |
四、金融创新业务的税收问题 |
第二节 域外银行业税收法律制度的具体模式 |
一、美国 |
二、台湾地区 |
第三节 域外银行业税收法律制度的借鉴意义 |
一、税种体系 |
二、税收规则 |
三、税收征管 |
第三章 我国银行业税收法律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 |
第一节 我国银行业税收法律制度改革的原则 |
一、税收效率原则 |
二、税收公平原则 |
三、税收社会政策原则 |
第二节 我国银行业税收法律制度改革的内容 |
一、税种体系方面 |
二、税收规则方面 |
三、税收征管方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9)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CONTENTS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的意义 |
1.3 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风险与风险管理 |
2.1.1 风险的概念 |
2.1.2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
2.1.3 基本的风险管理理论 |
2.2 操作风险的分类与特点 |
2.2.1 操作风险的定义 |
2.2.2 操作风险的分类 |
2.2.3 操作风险的特点 |
2.2.4 操作风险的度量 |
2.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2.3.1 操作风险的定义 |
2.3.2 操作风险的来源 |
2.3.3 操作风险计量与管理 |
2.3.4 其它方面的研究 |
第三章 山东省农信社操作风险的识别与界定 |
3.1 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表现特点 |
3.2 会计操作风险 |
3.3 贷款操作风险 |
3.4 我国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发生的原因 |
第四章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预警 |
4.1 山东农信社操作风险预警监测系统构成 |
4.2 山东农信社操作风险预警信号指标体系 |
4.3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检测与评估 |
4.4 山东省农信社操作风险预警系统运行效果评价 |
第五章 山东省农信社操作风险控制 |
5.1 山东省农信社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基础 |
5.2 山东省农信社操作风险管理的制度保证 |
5.3 山东省农信社操作风险管理的流程体系 |
第六章 山东省农信社操作风险防范 |
6.1 借鉴国际经验,优化操作风险管理治理环境 |
6.2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6.3 建立风险管理导向的企业文化 |
6.4 健全农信内控机制,培养风险管理人才 |
6.5 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操作风险数据库 |
6.6 确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强化对操作风险管理的认识 |
6.7 多种渠道提高农信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觉性 |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发展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外和国内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介绍 |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德州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思路 |
2.1 产权改革是德州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首要环节 |
2.2 加强合作是德州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必要手段 |
2.3 借助当地政府政策扶持 |
2.4 加强素质队伍建设 |
3 德州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取得成绩 |
3.1 业务质量取得新进展 |
3.2 风险管控取得新成效 |
3.3 队伍建设再上新水平 |
4 德州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 |
4.1 县市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
4.2 工作上缺乏主动性 |
4.3 经营管理仍较为粗放 |
4.4 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
4.5 创新发展能力不足 |
5 德州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对策 |
5.1 改革促发展 |
5.2 强化风险管控 |
5.3 加强自身建设 |
5.4 强化内部管理 |
5.5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和协调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对改革农村信用社应付利息计提和利息支出核算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 ——以S农商银行为例[D]. 张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2)
- [2]论农村信用社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 顾婉婷.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6(02)
- [3]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 ——以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为例[D]. 孙双伦. 河北农业大学, 2015(02)
- [4]基于DEA方法的我国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研究 ——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为例[D]. 宋玉霞. 山东财经大学, 2015(12)
- [5]基于农业利润视角的农业金融发展条件研究[D]. 马亚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12)
- [6]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评价 ——以广安市HY农村信用社为例[D]. 任栎颖. 西南财经大学, 2014(02)
- [7]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EVA绩效评价研究 ——以某省为例[D]. 董振红. 山东财经大学, 2013(08)
- [8]我国银行业税收法律制度改革研究[D]. 梁洋. 华东政法大学, 2013(02)
- [9]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 张艳平. 山东大学, 2012(05)
- [10]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发展决策研究[D]. 李明.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