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二氨基联苄生产中干燥装置的选择

磷酸二氨基联苄生产中干燥装置的选择

一、二氨基联苄磷酸盐生产中干燥装置的选定(论文文献综述)

魏文韬[1](2013)在《2,2-二氨基联苄气相催化脱氨合成亚氨基二苄宏观动力学研究》文中指出亚氨基二苄及其衍生物作为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可用来合成奥卡西平、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亦可用于局部麻醉药物、抗过敏药物的合成。合成亚氨基二苄的方法较多,其中2,2-二氨基联苄气相催化脱氨法具有工艺简单,产品质量高,低设备成本的优点,是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方法。本研究在2,2-氨基联苄脱氨合成亚氨基二苄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室开发的固体酸催化剂,在积分式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2,2-二氨基联苄气相催化脱氨合成亚氨基二苄的宏观动力学。在340℃、360℃、380℃和400℃及不同空速条件下进行动力学实验,由反应结果得到合理的反应网络,根据反应网络推导出经验动力学模型及基于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的动力学模型。采用最优化方法计算得到动力学模型参数并通过统计检验比较了两种模型的适定性。最后通过XRD、TG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对反应前后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初步探究了催化剂失活原因。

孙京丹[2](2010)在《电磁烘缸用耐高温隔热涂料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磁烘缸是一种新型的纸张干燥设备,由于其具有干燥效率高、运行成本低、能源利用率高,并且属于环境友好型设备,使得电磁烘缸在造纸行业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电磁烘缸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容易导致其内部线路及部分元件的老化,是一个及其值得重视的安全隐患。本文研究了一种耐高温隔热涂料,在电磁烘缸的内部进行涂覆,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隐患的发生。文章具体工作及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研究了甲基苯基有机硅树脂的合成。实验首先以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苯基三氯硅烷和二苯基二氯硅烷四种有机硅单体,合成了甲基苯基有机硅树脂。实验探讨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合成有机硅树脂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的树脂合成条件:R/Si值为1.55,Ph/R值为0.4,水解反应的搅拌速度为300r/min,搅拌时间30min,在80%的水用量下,缩聚反应真空度为0.08MPa~0.09MPa,缩聚反应时间设定为5h,反应过程中加入催化剂用量5%(占单体总质量)。2.电磁烘缸用耐高温有机硅涂料的研究。实验选用合适的颜料、填料作为有机硅树脂的添加剂,通过高速研磨,并添加一定量的稀释剂,制备了一种耐高温隔热涂料。实验对颜料、填料用量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当有机硅树脂与云母粉、硅酸铝粉、磷酸锌、钛白粉、高岭土的质量比例为10:5:2:1:5:2时,涂料的耐高温隔热效果最好。经过高温测试,实验制得的耐高温涂料可以在350℃左右耐高温1h左右,而不影响其耐高温效果;并且,在250℃条件下,连续工作28天,而不影响耐高温涂料的隔热效果。3.对耐高温涂料固化体系的研究。实验以环烷酸钴、三乙烯四胺为固化剂,添加钛酸四丁酯作为交联促进剂,以无水乙醇作为稀释剂,研究了一种适合于实验制备的耐高温涂料的固化体系。实验得出,当环烷酸钴:三乙烯四胺:钛酸四丁酯=1:2:2(质量比)配备固化剂,并且当涂料与固化剂的比例为8:1~9:1(质量比)的时候,固化体系可以起到最佳的固化效果。4.耐高温隔热涂料在电磁烘缸上的模拟应用。通过使用ANSYS软件,对耐高温涂料在电磁烘缸上的应用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热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制得的耐高温涂料可以有效的起到保温隔热效果。

贾永臣[3](2006)在《盘式连续干燥焙烧器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从山东铝公司的生产需要出发,遵循低能耗、低成本、工艺流程短、产品质量稳定、设备占地面积小、操作人员少、劳动强度低等目标要求,进行了盘式连续干燥焙烧器的优化设计及应用性研究。 设计过程从干燥物料的特性和生产工艺参数入手,通过分析各类干燥设备的特点及其适用于物料类型进行了选型,依据干燥物料类型为沙状物料、连续生产的特点选择了盘式连续干燥器。干燥前的物料含有附着水和结晶水,因此在盘式干燥的基础上又附加了焙烧功能,使物料脱去结晶水。结合盘式干燥器各层干燥盘可以加入不同干燥介质这一特点,总体方案提出设计集干燥、焙烧、冷却为一体的盘式连续干燥焙烧器。冷却的目的是使中温焙烧后物料降温便于包装。 本课题主要对物料衡算、热平衡、耙叶的安装角度、物料停留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并对盘式连续干燥焙烧器依据工艺流程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对机械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包括传动方案、干燥盘以及其它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和选型。 最后,对盘式连续焙烧器在山东铝业公司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盘式连续干燥焙烧器具有连续生产,密封操作,蒸发强度大,湿度梯度分布合理,动力消耗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使用三种介质为蒸汽、电、水来完成物料的烘干,焙烧,冷却三个热交换过程。为化学品氧化铝的生产奠定良好的设备基础。验证了盘式连续焙烧器设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张琪[4](2005)在《羊膜制品的生物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人羊膜在制备和保存过程中的微生物安全性及其控制,为建立羊膜库提供便捷、有效的微生物控制方法。研究新鲜人羊膜的变应原性及其致敏后发生Ⅰ型变态反应的可能性。研究人羊膜的组织相容性,并对新鲜羊膜和保存“灭活”羊膜的免疫原性作客观评价,也为临床上羊膜移植的免疫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 本研究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家药监局等权威机构对生物材料/制品的相关规定,评价羊膜制品的生物安全性,为将羊膜制品作为新型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分为 3 部分: 实验一:羊膜制备与保存中的微生物安全性研究 实验二:新鲜羊膜致Ⅰ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性研究 实验三:羊膜的免疫反应和组织相容性研究 方法 实验一:20 只剖宫产胎盘的羊膜取材后,均按不同的无菌处理程序和保存方法分组(生理盐水浸泡、庆大霉素—两性霉素 B 溶液浸泡;DMEM、纯甘油、纯甘油与 DMEM 1:1 混合以及真空干燥保存。)保存检测时段为 24 小时、1 月、3 月、12 月,均作细菌、真菌、支原体检测。5 只顺产胎盘的羊膜,用庆大霉素—两性霉素 B 溶液浸泡后,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 4 -作细菌、真菌、支原体检测。实验二:建立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实验模型。分新鲜羊膜组、新鲜蛋清组(阳性对照)和 PBS 液组(阴性对照),每组 10 只豚鼠。观察豚鼠在致敏期和激发后的反应,化学荧光法检测外周血组胺含量,血液流变分析系统检测 4 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变率粘度、全血低切变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实验三:建立 BALB/C 小鼠皮下埋植实验模型。按不同的埋植物分为新鲜羊膜组(FAM)、双层新鲜羊膜组(DFAM)、甘油保存羊膜组(GPAM)、绒毛膜组(阳性对照)和单纯手术组(阴性对照);各组又随机分为 5 个亚组,每组 6 只小鼠,分别对应术后 1w、2w、4w、8w、12w 共 5 个时相。在各检测时相,大体观察各组小鼠的活动、创面等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亚组的外周血 CD3+CD25+表达,免疫组化法半定量检测各亚组组织切片中 CD3+、CD4+、CD8+、MHCⅡ+的表达,HE 染色光镜下观察植片及其周围组织的变化并作炎性细胞计数。结果实验一:仅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泡组中,有 2 只胎盘的羊膜出现细菌污染(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20 只剖宫产胎盘的羊膜在其余各组中均未查出细菌、真菌、支原体污染。有 1 只顺产胎盘的羊膜经抗生素液浸泡后,仍查出乳酸菌。实验二:致敏期间各组豚鼠的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激发后羊膜组豚鼠与阴性组表现一致,无异常反应;羊膜组外周血组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 5 -胺含量及 4 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与阴性对照无明显差别(P>0.05),与阳性对照有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三:1、大体观察移植术后各组小鼠的饮食、活动正常,创面均Ⅰ期愈合,埋植物周围软组织均未见明显坏死征象。2、外周血 CD3+CD25+的表达:术后 2w 内,FAM 组、DFAM 组、GPAM 组和单纯手术组外周血 CD3+CD25+的表达较均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后 4w 逐渐回落。在各个时相,3 个 AM 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别(P>0.05)。绒毛膜组外周血 CD3+CD25+的表达一直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并在术后 24w 达高峰。3、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CD3+、CD4+、CD8+、MHCⅡ+细胞表达:(1) 术后同一时相不同实验组组织免疫细胞分型情况:FAM 组、DFAM 组和 GPAM 组在各个时相的 CD3+、CD4+、CD8+及术后中、晚期 MHCⅡ+的表达,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早期,FAM 组和 DFAM 组的 MHCⅡ+表达略高于 GPAM 组(P<0.05)。绒毛膜组与 3 个 AM 组相比,CD3+、CD4+、MHCⅡ+均显着增多(P<0.01)。(2) 术后同一实验组在不同时相组织免疫细胞分型情况:术后 2w 内,FAM 组、DFAM 组和 GPAM 组均有一定量的 CD3+、CD4+、CD8+、MHCⅡ+细胞浸润。此后,各型免疫细胞的表达持续明显减少,术后 4w 较 2w 前显着降低(P<0.01)。术后早期,绒毛膜组的 CD3+、CD4+、MHCⅡ+均明显增多(P<0.01),CD4+/CD8+比值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 6 -达高峰。4、HE 染色:术后早期,成纤维细胞即从基质层方向渐进式浸润羊膜,原羊膜基质层的胶原结构逐渐溶解;上皮附近的成纤维细胞迅速成熟并合成胶原纤维囊、包裹羊膜植片,内层成纤维细胞于术后晚期浸及基底膜。术后 112w,羊膜组的炎症反应均显着弱于绒毛膜组(P<0.01);术后早期,新鲜羊膜移植的炎症反应略强于保存羊膜移植(P<0.05),但均可自行平息。结论实验一: 以“健康”剖宫产产妇的胎盘为羊膜的来源,是控制微生物安全的第一关。含 1000 U/ml 庆大霉素、2.5 μg/ml 两性霉素 B 的医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制备羊膜时的抗生素浸泡液,便捷有效。严格无菌操作下的常用保存方法,可基本保证羊膜在 1 年保存期内免受污染。实验二:经正规无菌处理后的新鲜羊膜、保存羊膜及其他形式的羊膜制品,一般不具有变应原性,不会引起Ⅰ型超敏反应。实验三:富含活性物质的新鲜羊膜与“灭活”的保存羊膜在体内表现出几无差别的免疫特性,即免疫原性很低,可看作免疫赦免组织。羊膜有良好的组织?

康川江[5](2003)在《二氨基联苄磷酸盐生产中干燥装置的选定》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旋转闪蒸干燥的原理、特点、工艺流程及其在二氨基联苄磷酸盐生产中的应用 ,并叙述了影响干燥过程的主要参数选择 ,装置的操作条件和使用效果。

二、二氨基联苄磷酸盐生产中干燥装置的选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氨基联苄磷酸盐生产中干燥装置的选定(论文提纲范文)

(1)2,2-二氨基联苄气相催化脱氨合成亚氨基二苄宏观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亚氨基二苄简介
    1.2 亚氨基二苄合成方法简介
        1.2.1 热解脱氨
        1.2.2 浓磷酸脱氨
        1.2.3 液相催化脱氨
        1.2.4 气相催化脱氨
    1.3 γ-Al_2O_3及其改性
    1.4 反应动力学及其实验测定
        1.4.1 反应动力学简介
        1.4.2 反应动力学模型
        1.4.3 反应动力学预实验
        1.4.4 确定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1.4.5 用于反应动力学测定的实验室反应器
        1.4.6 反应动力学实验误差及测试精度
        1.4.7 动力学模型参数估值及模型检验
    1.5 论文选题
第2章 2,2-二氨基联苄气相脱氨合成亚氨基二苄热力学分析
    2.1 热力学分析概述
    2.2 DDB脱氨合成IDB反应物、产物物性数据计算
        2.2.1 沸点及熔点
        2.2.2 临界压力及临界温度
        2.2.3 理想热容
        2.2.4 气态生成焓
        2.2.5 吉布斯自由能
    2.3 DDB脱氨制IDB反应热力学函数计算
        2.3.1 标准摩尔反应焓
        2.3.2 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
        2.3.3 标准反应平衡常数
    2.4 平衡转化率及影响因素
        2.4.1 温度的影响
        2.4.2 水比N的影响
        2.4.3 压力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2 催化剂制备
    3.3 反应装置
    3.4 实验仪器校正
        3.4.1 平流泵校正
        3.4.2 电子秤校正
    3.5 样品分析条件
    3.6 催化剂表征
        3.6.1 X射线衍射分析
        3.6.2 热重分析
        3.6.3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3.7 动力学预实验
        3.7.1 反应装置温度恒定区间检测
        3.7.2 原料热裂解实验
        3.7.3 填料影响排除实验
        3.7.4 催化剂活性稳定段测定实验
        3.7.5 催化剂外扩散排除实验
    3.8 宏观动力学实验
    3.9 动力学实验数据处理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2,2-二氨基联苄气相催化脱氨反应宏观动力学
    4.1 反应网络
    4.2 反应速率及组分分压计算
    4.3 朗格缪尔模型
    4.4 经验动力学模型
    4.5 动力学模型参数计算及模型检验
        4.5.1 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
        4.5.2 经验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2,2-二氨基联苄脱氨催化剂失活原因探究
    5.1 前言
    5.2 XRD分析结果
    5.3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结果
    5.4 TG分析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电磁烘缸用耐高温隔热涂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磁烘缸的干燥机理
    1.2 耐高温涂料
        1.2.1 耐高温涂料的种类及作用机理
        1.2.2 耐高温涂料的研究现状
        1.2.3 耐高温涂料的性能及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
    1.3 有机硅树脂
        1.3.1 有机硅树脂的种类及合成机理
        1.3.2 有机硅树脂的发展现状
        1.3.3 有机硅树脂的性能及主要用途
    1.4 纯有机硅涂料
        1.4.1 纯有机硅涂料的种类及应用
        1.4.2 有机硅涂料的耐高温机理
    1.5 有机硅涂料固化剂
        1.5.1 固化剂的种类
        1.5.2 固化剂的固化机理
        1.5.3 有机硅树脂固化剂的研究现状
    1.6 ANSYS 有限元分析
        1.6.1 ANSYS 软件简介
        1.6.2 ANSYS 的发展历程
        1.6.3 ANSYS 功能简介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7.1 研究目的
        1.7.2 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第2章 有机硅树脂的合成与性能检测
    2.1 引言
    2.2 有机硅树脂的合成机理
    2.3 实验部分
        2.3.1 化学药品与仪器
        2.3.2 有机硅树脂合成步骤
        2.3.3 实验分析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单体配比的选择
        2.4.2 搅拌速度的确定
        2.4.3 配料搅拌时间的影响
        2.4.4 水加入量的确定
        2.4.5 水洗pH 值的确定
        2.4.6 缩聚反应真空度的确定
        2.4.7 缩聚反应温度的确定
        2.4.8 缩聚反应时间的确定
        2.4.9 催化剂用量的确定
        2.4.10 催化剂加入时间的确定
    2.5 产物性能检测
    2.6 树脂性能分析
        2.6.1 树脂红外分析检测
        2.6.2 高温处理后树脂的红外检测分析
        2.6.3 GC-MS 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耐高温涂料的制备及性能检测
    3.1 引言
        3.1.1 耐高温涂料的应用及发展
        3.1.2 耐高温涂料的设计原则
    3.2 耐高温涂料的制备机理
    3.3 实验部分
        3.3.1 原料与试剂
        3.3.2 仪器与设备
        3.3.3 耐高温涂料的制备方法
        3.3.4 耐高温涂料的分析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填料的选择
        3.4.2 耐高温涂料升温测试
        3.4.3 耐高温涂料最大耐温温度的探讨
        3.4.4 涂料耐高温性能检测
        3.4.5 涂料性能对比
    3.5 涂料性能分析
        3.5.1 耐高温涂料红外分析
        3.5.2 高温处理后的涂料红外分析
        3.5.3 耐高温涂料的显微镜分析
        3.5.4 耐高温涂料SEM 扫描电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耐高温涂料固化剂的研究
    4.1 引言
    4.2 耐高温涂料的固化机理
    4.3 实验部分
        4.3.1 原料与试剂
        4.3.2 仪器与设备
        4.3.3 实验方法
        4.3.4 实验分析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固化体系的确定
        4.4.2 固化剂配比的确定
        4.4.3 固化剂用量的确定
        4.4.4 固化剂储存稳定性研究
        4.4.5 固化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耐高温涂料在电磁烘缸中的模拟应用
    5.1 引言
    5.2 ANSYS 热分析
        5.2.1 ANSYS 热分析的种类
        5.2.2 ANSYS 热分析过程
    5.3 实验部分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电磁烘缸模型的建立
        5.4.2 电磁烘缸受热分析
        5.4.3 电磁烘缸瞬态受热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
    6.1 对甲基苯基有机硅树脂的合成条件的研究
    6.2 耐高温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3 对耐高温涂料常温固化剂的探讨
    6.4 耐高温涂料在电磁烘缸应用的模拟实验
本文创新之处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创新之处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的学术论文题录

(3)盘式连续干燥焙烧器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1.1 任务的来源
        1.1.2 研究基础及具备的条件
        1.1.3 效益风险分析
    1.2 干燥技术的发展概况
        1.2.1 干燥技术
        1.2.2 干燥技术发展概况
        1.2.3 干燥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1.3 干燥设备的分类及应用
        1.3.1 干燥器的分类
        1.3.2 干燥设备的应用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盘式连续干燥焙烧器的选型
    2.1 干燥物料的特性
        2.1.1 物料的状态
        2.1.2 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2.2 干燥的物料的物化特性分析
    2.3 干燥器的选型方法
        2.3.1 选用方案要保证被干燥物料达到其质量指标
        2.3.2 选用方案前要掌握干燥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
        2.3.3 选用方案要明确干燥器是非标设备
        2.3.4 选用方案要适度考虑干燥器的能耗
    2.4 盘式连续干燥焙烧器选型方案
    2.5 盘式连续干燥焙烧器运行方案
    2.6 盘式连续干燥焙烧器的性能特点
第三章 盘式连续干燥焙烧器的理论支持
    3.1 物料衡算和热平衡计算
        3.1.1 物料衡算
        3.1.2 热量衡算
    3.2 耙叶安装角度的确定
        3.2.1 理论分析
        3.2.2 调试优化
        3.2.3 结论
    3.3 物料在干燥盘上停留时间的核算
        3.3.1 物料在干燥盘上的停滞时间
        3.3.2 物料运动圆周角速度修正系数k_1的确定
        3.3.3 结论
第四章 盘式连续干燥焙烧器的设计
    4.1 盘式连续干燥焙烧器的工作流程
    4.2 盘式连续干燥焙烧器的工艺要求
    4.3 工艺验算
        4.3.1 干燥阶段
        4.3.2 焙烧阶段
        4.3.3 冷却阶段
    4.4 设计计算
        4.4.1 主要参数设计及说明
        4.4.2 传动方案设计
        4.4.3 工作轴扭矩
        4.4.4 确定电机及功率
        4.4.5 确定减速机规格型号
        4.4.6 确定主轴直径
        4.4.7 轴承选择
        4.4.8 同步带设计计算
    4.5 干燥焙烧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4.5.1 干燥盘的结构设计
        4.5.2 耙叶的设计
        4.5.3 盘式连续干燥焙烧器的总体效果图
第五章 盘式连续干燥焙烧器的应用总结
    5.1 结论
    5.2 应用情况
        5.2.1 分离、烘干设备配置改造的回顾
        5.2.2 对新设备工艺引进试验的体会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羊膜制品的生物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 羊膜制品的生物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羊膜制备与保存中的微生物安全性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新鲜羊膜致Ⅰ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性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羊膜的免疫反应和组织相容性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眼表移植物制备及保存的研究进展
致谢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5)二氨基联苄磷酸盐生产中干燥装置的选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旋转闪蒸干燥装置简介
    2.1 选择依据
    2.2 流程及原理
    2.3 干燥特点
3 干燥过程的基本计算
    3.1 工艺参数的确定
        (1) 操作温度
        (2) 进料初水分
        (3) 操作气速
    3.2 工艺计算依据
        (1) 产品产量:
        (2) 年操作日:
        (3) 初水分:
        (4) 年平均气温:
        (5) 进风温度:
        (6) 进料温度:
    3.3 水分蒸发量W的计算
    3.4 干燥器比热损失qL的估算
    3.5 干燥比空气用量ι的计算
4 干燥器型号的确定
    4.1 干空气用量L
    4.2 干燥器直径D
5 工业装置使用情况及效果

四、二氨基联苄磷酸盐生产中干燥装置的选定(论文参考文献)

  • [1]2,2-二氨基联苄气相催化脱氨合成亚氨基二苄宏观动力学研究[D]. 魏文韬. 华东理工大学, 2013(06)
  • [2]电磁烘缸用耐高温隔热涂料的研究[D]. 孙京丹.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0(04)
  • [3]盘式连续干燥焙烧器设计与应用[D]. 贾永臣. 山东大学, 2006(12)
  • [4]羊膜制品的生物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研究[D]. 张琪. 重庆医科大学, 2005(05)
  • [5]二氨基联苄磷酸盐生产中干燥装置的选定[J]. 康川江. 化工科技市场, 2003(01)

标签:;  ;  ;  ;  ;  

磷酸二氨基联苄生产中干燥装置的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