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竹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章娜[1](2021)在《竹类植物在当代城市景观中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陈阳[2](2021)在《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表达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植物园营造在现代社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伴随植物园的发展,植物园引种的专类植物越来越多,自然就形成了植物的专类园。植物专类园的功能是植物园功能的体现,它的功能包括了收集研究、自然教育、休闲娱乐等,植物文化科普作为自然教育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植物本身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凝聚了深厚的底蕴,植物专类园中的植物是其部分文化的体现。本文是基于对植物文化的了解,研究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表达载体及方法,美化植物专类园的植物文化景观、增加植物科普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我们对植物的审美层次,丰富景观空间。通过文献查阅法,探讨植物文化、植物专类园、植物文化景观、植物园、交互性景观的相关概念,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通过实地考察国内武汉中科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深圳仙湖植物园、杭州市植物园、成都市植物园五个植物园,了解植物园中植物专类园的植物文化、如何表现、怎么转换应用在植物专类园中,总结了其植物文化应用特色。在实地调研考察国内植物园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广义的植物文化与传统习俗、宗教和士大夫的渊源;植物文化的深厚内涵,以及植物本身作为其文化的情感表现。鉴于对于广义植物文化的研究,提出艺术性、互动性、创新性、教育性、特色性四个应用原则和景向心生,植物营建;因地制宜,挖掘文化;创新表达,提炼手法;尊重场地,再现特色四个策略。其次归纳总结出植物专类园中植物文化的表达载体主要有建筑、园林小品、水体、现代高科技术、植物园活动。表达方法有借鉴与创新、保护继承与重新利用、象征隐喻与符号化。对植物文化在植物专类园的应用归纳总结的基础之上,以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植物专类园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植物专类园中的植物文化景观现状,对现有植物文化景观,缺失的植物文化景观进行分析,总结现有专类植物品种,并且对专类植物进行文化挖掘,从而在原有规划设计定位之上,以游客游览较多的七个专类园为主,新增植物文化科普游览路线,以“一轴七景”为路线,着重对世界名花园、樱花园、山茶园、桂花园、竹园、梅园、国家杜鹃园进行景观提升,填补植物文化科普的空缺,增加植物文化景观内容,打造特色专类园。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提升植物专类园的植物文化景观效果,提升植物文化的科普内容和形式,增加群众接受自然教育的机会,深入感受植物园的文化氛围。
龙光红,秦华[3](2021)在《竹文化及竹景的营造与配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渗透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随之发展与升华,竹文化造景也应运而生并盛行至今。竹景观是植物造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对我国园林绿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以竹文化及竹景的营造与配置为切入点,从竹文化的内涵、传统竹文化的内容、竹景的营造与配置、竹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发展趋势4个方面进行阐释。研究发现,在园林造景中竹文化表达方式的载体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需求的变迁而日新月异。
李知原[4](2021)在《“竹元素”景观叙事设计研究 ——以道明镇竹文化体验园景观设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竹这种生长于热带、亚热带的植物,使用广泛,是制作生活用具、构筑建筑的常备材料,已经成为极具东方性的一种视觉符号,爱竹咏竹者众多。而“竹元素”富有观赏性的形态之美,作为景观设计的一种基本形态元素,其独特的文化气质能够提升景观的精神品质和内涵。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使竹元素景观在美学、文学等方面的特征逐渐异化、含混,曾经的意境之美、抒情叙事特色与今天的日常生活疏离。在今天国家文化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竹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竹元素生发“抒情叙事”景观优势。笔者作为景观设计者,针对竹元素景观设计的现状与问题,从“景观叙事”的角度出发,凝练“主题设定到结构编排,再到情景营造”的设计过程,以空间结构、景观语汇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帮助我们重拾竹元素景观的意境之美,设计身临其境来触动观者情感。论文通过对竹元素景观叙事的文献研究、典型案例分析、实地调研、项目实践等不同方面进行论证,在竹元素景观的精神内涵演绎上探索出一条可行道路。论文有六个章节,重点章节为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一章,介绍选题的研究背景、相关概念阐述、选题意义与目的,明确指出为何要以竹元素及其景观作为研究对象,为何要以景观叙事作为研究手段。并对论文的研究价值、意义、方法做出论述。第二章,通过对竹元素景观的设计回顾,文化背景的梳理,以及现状的描述,总结出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竹元素景观存在的“复制传统,缺少创新”、“意境减弱、情景含混”等问题。提出竹元素景观在文学、美学、材料、生态方面的特征与优势。为后续章节提出的观点提供研究依据。第三章,景观叙事理论与方法介入,阐述竹元素景观叙事设计的相关概念,分析竹元素景观叙事设计的可行性,并通过个案分析提出有效的设计思考,由此获得景观叙事在竹元素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为后文的策略研究作准备。第四章,提出竹文化发展背景下的竹元素景观叙事设计策略。第五章,针对道明镇竹艺乡具体现状、问题、优势,以道明镇竹文化体验园景观叙事设计为例来验证设计策略与方法的可行性。第六章,概括研究成果,总结不足之处,展望研究前景。
李艳敏[5](2020)在《基于竹文化下的居住空间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仅着眼于单一的钢筋混凝土模式,导致了居住环境的同质化。竹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竹子就被文人墨客歌颂其君子品质,流传了大量与竹子相关的诗词书画,竹工艺品更是精巧细致,竹制品也常用于日常生活之中,竹材的使用更是绿化了居住空间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基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以及对自然设计理念的深入了解,更应该去传承和倡导苏轼所说的“不可居无竹”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有特色的居住空间环境。本文通过对中国竹文化深度解析,借鉴居住空间设计优秀案例进行分析,然后通过与竹子相关的实地调研,最后归纳总结出一套系统的设计实践案例。竹文化用于居住空间设计的优秀案例不在少数,但发掘竹材在居住空间中的实用性以及竹文化精神的输出表达不够充分。通过对竹文化在室内家具、陈设用品、园林景观以及空间划分上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并秉承着居住空间设计的适用性、美观性和自然性原则,以及从绿色环保角度出发,把竹子这一材料更好的运用到居住空间里,体现出它的价值。
赵婕[6](2020)在《基于竹文化的宜宾市胡坝村景观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人们很少将乡村农业作为一种景观来看待,但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逐渐向城市化趋近,呈现出新的面貌,因此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提高,从而对我国的乡村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竹子作为亚洲特有的植物资源,它一直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人竹共生体系所形成的竹文化也逐渐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在园林景观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园林景观意境的一种营造方法,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融入竹文化,不仅能丰富景观的精神文化内涵,提升整体景观效果,而且也能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营造乡村竹文化景观,旨在体现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征。我国针对竹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区域,乡村景观中的应用较少,因此本文以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从竹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宜宾市翠屏区胡坝村作为研究区,探究竹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制定严谨有效、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采用现场调研、问卷调查法及景观格局指数法对胡坝村景观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胡坝村景观现状问题进行归纳,并将其作为后期规划设计的指导性依据,打造出具有竹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通过相关研究,论文得出以下结论与成果:(1)胡坝村景观格局分析本文从景观指数法角度出发,通过Arc GIS分析和Fragstats计算,得出胡坝村景观格局现状斑块类型主要分为道路、居住地、农田、竹林、水域、林地、草地和裸地8种。从类型水平看,斑块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竹林(2.167km2)>农田(1.28km2)>林地(0.804km2)>居住地(0.407km2)>裸地(0.356km2)>草地(0.321km2)>道路(0.128km2)>水域(0.127km2);8个斑块类型分维数值分别是:水域(1.4594)、林地(1.4356)、农田(1.4224)、裸地(1.3923)、草地(1.3509)、竹林(1.3377)、道路(1.3063)、居住地(1.2862);从景观水平看,景观聚集度为83.951,破碎化指数为0.01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911,Shannon均匀性指数为0.9189,蔓延度指数为39.0875,优势度指数为0.0811。结合景观指数计算结果分析得出:农田和竹林为基质景观;整体景观均匀度较高,缺乏优势斑块;土地利用不太合理,斑块分布存在不平衡现象,未形成良好的连接性。(2)胡坝村实地问卷调查分析本文从问卷调查法角度出发,通过实地发放问卷,从景观现状满意度、竹类植物现状问题、竹文化景观规划意向、如何提高竹文化等几方面进行调查,充分了解使用者对胡坝村景观现状的满意度及后期景观规划的意向。经调查可知72%使用者认为竹文化可以代表当地的地域文化,并且有61%的使用者认为在景观规划中体现竹文化很有必要;分别有38%和33%的使用者认为当前竹类植物现状问题在于配置单一和缺少文化内涵;针对如何提高竹文化,有34%的使用者建议增加景观节点,其次有23%的使用者建议丰富符号载体。(3)胡坝村竹文化景观规划方案根据以上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结果为依据,结合场地需要的功能,同时渗透竹文化,完成胡坝村“竹村”景观规划方案。在总体规划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分区规划、道路交通规划、重要景观节点规划及专项设施规划。依据胡坝村景观格局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内独特的空间格局特点,形成“斑块-廊道-基质”的标准景观生态格局,在景观上形成“一带、五区、多点”的空间布局,“一带”指的是:串联胡坝村整体的竹景观带;“五区”为划分成不同性质的超大型斑块,即水体景观斑块(风景游览区)、人工院落景观斑块(文创体验区)、山体景观斑块(健康运动区)、农田景观斑块(大地艺术观赏区)及竹林景观斑块(竹林康养区);“多点”为超大斑块内部镶嵌的多种不同性质的斑块,即为一些重要的景观节点,包括康养步道、竹林花海、大地田园等。最后通过植物配置、照明系统、水系及配套设施的规划,完成了胡坝村的整体景观打造。
屠艳婕[7](2019)在《竹元素在浙江省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以余杭区石竹园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浙江省的乡村中,竹子是乡村主要的植被类型,竹元素已经深入到乡村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都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目前,竹元素在浙江省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还存在着竹景观营造手法单一、竹文化表达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本研究通过总结竹元素在浙江省美丽乡村中的应用现状,分析竹元素的分类以及对浙江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影响,通过对余杭区石竹园村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竹元素在石竹园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策略,阐述了竹元素在石竹园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为今后竹元素在浙江省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国内外乡村中竹元素应用现状及竹元素在浙江省美丽乡村中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将竹元素分为竹自然元素和竹文化元素;其中竹自然元素是指活体竹子,竹文化元素包括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物质文化元素有竹材料和竹美食,精神文化元素是指竹子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2)通过对溪口村、溪头村、双一村实地调查,结果显示竹元素在浙江省美丽乡村中的运用形式主要有竹类植物景观的营造、竹材料的使用、竹旅游产业的开发三大类。通过总结分析发现竹元素在浙江省美丽乡村中的应用存在竹类植物景观营造缺乏特色、竹材料运用缺乏创新、竹文化展示不充分、竹旅游开发不全面等问题。(3)通过研究竹元素与浙江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关系,发现竹元素已经渗透到浙江乡村人民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竹产业的发展对浙江乡村经济收入和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竹类植物还具有提高土壤肥力、应对气候变暖、防尘防噪的作用,对营造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贡献。(4)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以浙江省余杭区百丈镇石竹园村为案例,通过对石竹园村的地理区位的分析和竹元素石竹园村的应用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石竹园村竹资源丰富,竹产业发展较好、竹文化底蕴深厚,提出建设以“以竹林景观为特色,竹美食品尝为主要功能、竹文化体验为主要类型”的美丽乡村。在规划层面提出规划目标,规划原则,规划布局,规划策略道路系统规划和旅游产业规划,在设计层面依据规划原则,详细阐述竹元素在石竹园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主要运用在乡村乡村入口、广场、道路等公共活动空间、建筑庭院空间和配套设施之中。最终,通过竹元素在石竹园村中的具体应用,验证研究理论和规划设计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后续竹元素在浙江省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文铭婕[8](2019)在《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以益阳市桃江县A幼儿园大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应充分感受和欣赏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和艺术的美,强调教师应利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城乡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桃江县是着名的“楠竹之乡”、“竹文化之乡”,拥有着广袤的竹林资源和丰富的竹文化资源。桃江幼儿耳濡目染地接触到了桃江县各种各样的竹文化,对其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将竹文化资源应用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不仅能丰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内容,帮助幼儿园开发利用本地宝贵的竹文化资源,也能帮助幼儿增加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认识与了解,促进幼儿审美感受力、艺术表现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本研究以益阳市桃江县A幼儿园大(一)班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等方法,对于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进行了行动研究。本研究具体包括以下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本章节主要介绍了研究缘起;阐明了研究意义;对资源、文化资源与竹文化资源、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进行了概念界定;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设计。第二章为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应用的行动研究过程。主要任务一是对A幼儿园竹文化资源的构成及应用现状进行诊断与分析;二是设计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以及活动环节;三是实施研究方案,共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将竹文化资源划分为竹服装配饰资源、竹建筑资源、竹交通资源、竹生活用具资源、竹绘画作品资源和竹文学作品资源六类,每轮针对六类资源分别开展一次活动,呈现完整的行动研究过程。第三章为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从幼儿园、幼儿、合作教师与研究者四方面的成长论述了竹文化资源应用于A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成效;对竹文化资源在大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条件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为研究的结论、建议与不足。得出了研究结论,对幼儿园、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并针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王悠悠[9](2018)在《江南古典园林中竹景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从古时候起,中国人就喜欢竹。数千年以来,人们栽植竹子、歌颂竹子、画竹子。本文通过对现存江南古典园林中竹景的研究,总结归纳出江南古典园林竹子造景艺术对现代景观竹景设计的启示。这也是景观设计者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和不断思考的问题。首先,文章第一部分对江南古典园林中竹子所具有的特性、美学价值、文化价值进行了总结分析;其次,第二、三部分研究了江南古典园林中竹景的发展过程,并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十个江南园林进行了实地考察(集中在苏州、无锡、上海、扬州地区),对竹子的种类和竹子的造景手法、配置方式以及空间营造进行了一个归纳与总结;第四部分再以竹在江南古典园林中的造景手法和配置方式为基础,举例论证竹景在造景手法、配置方式和意境营造方面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意义;最后,第五部分将本文初步研究出的理论成果结合现有的一个场地项目,做了尝试性的实践运用。竹类植物的造景是艺术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反映其意境与文化,在景观实践中能够使这种意境和文化得到更有效地发挥。
李环宇[10](2017)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竹元素的造景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的园林景观发展中竹材的地位一直极其重要,它不但生长速度快,而且容易造景,因其具有虚心谦和、淡雅清新、挺拔正直、四季常青的象征属性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园林景观设计中竹元素的造景方法进行研究,在对理论知识的整理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北京紫竹院、成都望江楼公园、扬州个园三个国内着名竹类公园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总结出竹元素的配置形式、配置手法、竹元素的造景方法及竹元素的意境营造手法。在北渝星城售楼中心核心展示区环境设计的方案中,运用了案例分析中总结出的三种竹元素的配置形式--孤植、混植、丛植;两种配置手法--障景、缀景;两种竹元素的造景方法--以诗词造景、以景名造景;五种竹元素的意境营造手法--“竹径幽幽”、“竹叶拂窗”、“竹石一体”、“竹映粉墙”、“竹影戏水”。除此之外,在运用这些方法的同时还注重对抽象竹元素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竹的形态和内涵的提取,并将其运用在设计中,包括竹的竖向线条、竹的纹理颜色、竹的长细比和种植密度等。将这些运用在设计中丰富了外墙立面、构筑物、装饰手法,并以竹景相衬托增加意境的烘托。最后,本文还对国内园林景观中有关竹元素的应用及其在具体项目中的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竹元素的造景方法,以期待能够为将来我国竹元素设计方法的研究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二、浅谈竹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竹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表达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自然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
1.1.2 植物文化科普是自然教育的一环 |
1.1.3 对于植物文化科普的重视不够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实地考察法 |
1.5.2 综合分析法 |
1.5.3 归纳分析法 |
1.5.4 文献阅读法 |
1.6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植物园 |
2.1.2 植物文化 |
2.1.3 植物专类园 |
2.1.4 植物文化景观 |
2.1.5 交互性景观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园林美学理论 |
2.2.2 环境心理学理论 |
2.2.3 符号学理论 |
2.2.4 认同理论 |
2.2.5 历史文脉延续理论 |
3 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景观实地调研案例分析 |
3.1 调研时间及地点 |
3.2 调研方法 |
3.2.1 文字记录 |
3.2.2 照片记录 |
3.3 调研案例分析 |
3.3.1 湖北.武汉·武汉市中科植物园 |
3.3.2 上海市.辰山植物园 |
3.3.3 广东省·深圳市·仙湖植物园 |
3.3.4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植物园 |
3.3.5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植物园 |
4 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表达与应用研究 |
4.1 植物文化相关研究 |
4.1.1 植物文化的渊源 |
4.1.2 植物的文化内涵 |
4.1.3 植物情感之美 |
4.2 植物文化的应用原则 |
4.2.1 艺术性原则 |
4.2.2 互动性原则 |
4.2.3 创新性原则 |
4.2.4 教育性原则 |
4.2.5 特色性原则 |
4.3 植物文化的应用策略 |
4.3.1 景向心生,植物营造 |
4.3.2 因地制宜,挖掘文化 |
4.3.3 创新表达,提炼手法 |
4.3.4 尊重场地,再现文化特色 |
4.4 植物专类园中植物文化的表达载体 |
4.4.1 植物文化与建筑 |
4.4.2 植物文化与园林小品 |
4.4.3 植物文化与水体 |
4.4.4 植物文化与高科技术 |
4.4.5 植物文化与花卉节、科普节日 |
4.5 植物专类园中植物文化的表达方法 |
4.5.1 借鉴与创新 |
4.5.2 保护继承与重新利用 |
4.5.3 象征隐喻与符号化 |
5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表达与应用 |
5.1 项目概况 |
5.1.1 自然地理条件 |
5.1.2 社会历史沿革 |
5.2 实地调研与分析 |
5.2.1 交通分析 |
5.2.2 水系分析 |
5.2.3 植物专类园分析 |
5.2.4 景观分区 |
5.2.5 植物文化在植物专类园中应用的必要性 |
5.2.6 植物专类园中植物文化景观现状分析 |
5.3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挖掘 |
5.3.1 樱花文化 |
5.3.2 山茶文化 |
5.3.3 竹文化 |
5.3.4 梅花文化 |
5.3.5 桂花文化 |
5.3.6 杜鹃文化 |
5.3.7 郁金香文化 |
5.4 植物专类园中植物文化应用构思 |
5.4.1 应用理念 |
5.4.2 目标性质 |
5.4.3 应用方法 |
5.5 植物文化的应用 |
5.5.1 总体布局 |
5.5.2 植物专类园景点优化 |
5.5.3 植物文化特色服务设施 |
5.5.4 植物专类园植物文化特色活动开展 |
5.6 小结 |
6 结果与讨论 |
6.1 结果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3)竹文化及竹景的营造与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1 竹文化的内涵 |
2 传统竹文化的内容 |
3 竹景的营造与配置 |
3.1 竹景观的营造手法 |
3.2 竹景观的配置形式 |
3.3 竹景观的配置手法 |
4 竹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发展趋势 |
(4)“竹元素”景观叙事设计研究 ——以道明镇竹文化体验园景观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相关概念阐述 |
1.2.1 竹元素景观的定义 |
1.2.2 竹元素景观的类型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竹元素景观的相关研究 |
1.3.2 景观叙事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6 研究方法 |
1.6.1 分析类研究方法 |
1.6.2 调查类研究方法 |
1.6.3 实践类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竹元素景观的特征优势与现状问题研究 |
2.1 竹元素景观的文化背景 |
2.1.1 竹主题的文学 |
2.1.2 竹主题的绘画 |
2.1.3 竹的人格象征 |
2.2 竹元素景观设计回顾 |
2.3 竹元素景观特征分析 |
2.3.1 生态特征 |
2.3.2 材料特征 |
2.3.3 文学特征 |
2.3.4 美学特征 |
2.4 城市快速发展下的竹元素景观现状问题 |
2.4.1 复制传统,缺少创新 |
2.4.2 意境减弱,情景含混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竹元素景观叙事设计概述 |
3.1 景观叙事的相关研究 |
3.1.1 景观叙事的相关概念 |
3.1.2 景观叙事的方法研究 |
3.2 竹元素景观叙事设计的过程推演 |
3.2.1 一个概念 |
3.2.2 两个环节 |
3.2.3 三个要素 |
3.2.4 过程推演 |
3.3 竹元素景观叙事设计可行性分析 |
3.3.1 “一脉相承”是设计的基础 |
3.3.2 竹材与技术美学是设计的保障 |
3.3.3 以形态造意境并触动观者情感是设计的核心 |
3.4 具有叙事表现的竹元素景观案例分析 |
3.4.1 安吉竹博园 |
3.4.2 扬州个园 |
3.5 景观叙事在竹元素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3.5.1 设定特色的竹文化主题 |
3.5.2 梳理系统的空间结构 |
3.5.3 营造诗意的叙事情景 |
3.5.4 设立丰富的体验活动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竹元素景观叙事策略研究 |
4.1 竹元素景观叙事主题设定 |
4.1.1 取自竹主题的文学、绘画及竹的人格象征 |
4.1.2 主题的设定 |
4.2 竹元素景观叙事结构编排 |
4.2.1 叙事顺序 |
4.2.2 空间结构 |
4.3 竹元素景观叙事情景营造 |
4.3.1 东方意境的预设 |
4.3.2 景观语汇的组织 |
4.3.3 修辞手法的运用 |
4.3.4 感知维度的选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道明镇竹文化体验园景观设计探索 |
5.1 项目概况 |
5.1.1 设计背景分析 |
5.1.2 地理区位分析 |
5.1.3 场地的特征优势及问题分析 |
5.2 设计思路 |
5.2.1 延续竹元素景观形态与意境之美 |
5.2.2 发挥竹元素景观的生态优势 |
5.2.3 实现竹元素在景观叙事设计中的应用 |
5.3 设计表达 |
5.3.1 叙事主题设定 |
5.3.2 叙事结构编排 |
5.3.3 叙事情景营造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6.2 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之处 |
6.2.2 研究展望 |
致谢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基于竹文化下的居住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居住环境的自然情怀 |
1.1.2 居住环境的同质化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框架 |
1.5 课题研究方法 |
1.6 课题的创新点 |
2 中国竹文化解析 |
2.1 竹的自然属性 |
2.1.1 竹的地区分布与种类 |
2.1.2 竹的特性 |
2.1.3 竹的生态价值 |
2.2 竹的文化性 |
2.2.1 竹与中国诗词 |
2.2.2 竹与中国绘画 |
2.2.3 竹与中国古典园林 |
2.2.4 竹与中国传统家具 |
2.3 竹的艺术性 |
2.3.1 竹的编织工艺 |
2.3.2 竹的雕刻工艺 |
2.4 小结 |
3 竹文化对居住空间设计的影响 |
3.1 竹文化的表现方式 |
3.2 竹制品在生活中的运用 |
3.3 竹材在居住空间中的生态作用 |
3.4 竹的色彩审美对居住空间设计的影响 |
3.5 竹在空间构成特点上的体现 |
3.6 小结 |
4 “竹文化”在空间设计中的案例分析 |
4.1 浙江安吉与莫干山民宿 |
4.2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与水岸山居 |
4.3 隈研吾的“竹” |
4.4 小结 |
5 竹文化在居住空间中的设计实践 |
5.1 选址背景 |
5.2 平面图及立面图 |
5.3 效果图展示 |
5.3.1 自然性原则 |
5.3.2 美观性原则 |
5.3.3 适用性原则 |
5.4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致谢 |
(6)基于竹文化的宜宾市胡坝村景观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4.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竹文化及乡村景观规划基本理论 |
2.1 竹文化 |
2.1.1 竹的自然属性及分布 |
2.1.2 竹文化的概念 |
2.1.3 竹文化的特征 |
2.1.4 竹文化的体现 |
2.2 乡村景观基本理论 |
2.3 相关理论研究 |
2.3.1 景观生态学 |
2.3.2 环境行为心理学 |
2.3.3 场所精神 |
2.3.4 文化符号 |
2.4 基于竹文化的乡村景观规划 |
2.4.1 竹文化与乡村景观规划之间的关系 |
2.4.2 基于竹文化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
2.4.3 基于竹文化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现状分析 |
3.1 研究区概况 |
3.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
3.1.2 自然环境概况 |
3.1.3 社会经济文化概况 |
3.2 研究区现状分析 |
3.2.1 道路交通分析 |
3.2.2 现状环境分析 |
3.2.3 问卷调查分析 |
第4章 研究区景观格局分析 |
4.1 景观格局的内涵 |
4.2 景观指数的选取 |
4.3 研究区景观分类及制图 |
4.4 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
4.4.1 景观基本特征分析 |
4.4.2 景观格局空间特征分析 |
4.5 景观格局现状问题及和后期规划 |
4.5.1 现状分析 |
4.5.2 乡村景观格局规划 |
第5章 研究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
5.1 研究区规划设计 |
5.1.1 规划依据 |
5.1.2 规划定位 |
5.1.3 规划目标 |
5.1.4 竹文化构思 |
5.2 总体规划 |
5.2.1 总体布局 |
5.2.2 功能分区 |
5.2.3 分区规划 |
5.2.4 景观结构规划 |
5.2.5 道路交通规划 |
5.3 专项规划 |
5.3.1 植物配置 |
5.3.2 照明系统规划 |
5.3.3 水系规划 |
5.3.4 配套设施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竹元素在浙江省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以余杭区石竹园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美丽乡村发展过程 |
1.1.2 竹元素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的优势与不足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理论意义 |
1.2.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3.2.1 竹元素的分类 |
1.3.2.2 竹元素在浙江省美丽乡村的应用方式 |
1.3.2.3 竹元素对浙江省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影响 |
1.3.2.4 竹元素在余杭区石竹园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论文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竹资源现状 |
2.1.2 竹景观现状 |
2.1.3 竹文化现状 |
2.2 竹元素的分类 |
2.2.1 竹自然元素 |
2.2.1.1 竹杆 |
2.2.1.2 竹叶 |
2.2.1.3 竹笋 |
2.2.2 竹文化元素 |
2.2.2.1 竹物质文化元素 |
2.2.2.2 竹精神文化元素 |
2.3 竹元素在美丽乡村中的应用形式 |
2.3.1 竹类植物景观的营造 |
2.3.1.1 孤植 |
2.3.1.2 丛植 |
2.3.1.3 列植 |
2.3.1.4 林植 |
2.3.1.5 与其他植物、建筑、小品组合造景 |
2.3.2 竹材料的应用与创新 |
2.3.2.1 原生竹材料的应用与创新 |
2.3.2.2 仿竹材料的应用与创新 |
2.3.3 竹文化的展示 |
2.3.3.1 结合诗词书画,营造竹文化景观 |
2.3.3.2 抽象竹元素符号,活化竹文化内涵 |
3 竹元素在浙江省美丽乡村中的应用调查分析 |
3.1 竹元素在浙江省美丽乡村中的案例调查 |
3.1.1 研究方法 |
3.1.1.1 调查点的确定 |
3.1.1.2 调查的方法 |
3.1.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1.2.1 溪口村 |
3.1.2.2 溪头村 |
3.1.2.3 双一村 |
3.1.3 总结 |
3.1.3.1 竹类植物的景观营造 |
3.1.3.2 竹材料的应用 |
3.1.3.3 竹文化的展示 |
3.1.3.4 竹旅游产业的开发 |
3.2 竹元素对浙江乡村的影响 |
3.2.1 竹元素对浙江省乡村生产的影响 |
3.2.1.1 一产——竹材的种植 |
3.2.1.2 二产——竹产品的加工 |
3.2.1.3 三产——竹文创、旅游产业的兴起 |
3.2.2 竹元素对浙江省乡村生活的影响 |
3.2.2.1 竹元素与生活器具 |
3.2.2.2 竹元素与服饰 |
3.2.2.3 竹元素与建筑物、构筑物 |
3.2.2.4 竹元素与娱乐 |
3.2.2.5 竹元素与美食 |
3.2.3 竹元素对浙江省乡村生态的影响 |
3.2.3.1 浙江省竹林生态区划分 |
3.2.3.2 竹元素的生态价值 |
4 余杭区石竹园村竹元素应用现状分析 |
4.1 项目概况 |
4.2 石竹园村竹元素现状调查分析 |
4.2.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4.2.2 调查内容 |
4.2.3 调查结果 |
4.2.3.1 竹元素现状调查结果 |
4.2.3.2 村庄现状调查结果 |
4.3 现状总体评估 |
4.4 竹元素在石竹园村中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4.4.1 竹类植物景观营造缺乏特色 |
4.4.2 竹材料应用缺乏创新 |
4.4.3 竹文化展现不充分 |
5 竹元素在余杭区石竹园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
5.1 规划层面 |
5.1.1 规划目标 |
5.1.2 规划原则 |
5.1.2.1 尊重竹元素自然属性,营造竹植物景观 |
5.1.2.2 适地适群落,充分彰显竹之美 |
5.1.2.3 创新发展竹元素,体现竹物质文化 |
5.1.2.4 活化竹元素符号,彰显竹精神意境 |
5.1.3 规划布局 |
5.1.4 规划策略 |
5.1.4.1 多层次、多方面的应用竹元素 |
5.1.4.2 因地制宜、合理有度的应用竹元素 |
5.1.4.3 简洁形象的应用竹元素 |
5.1.5 道路系统规划 |
5.1.6 旅游产业规划 |
5.1.6.1 旅游活动的策划 |
5.1.6.2 旅游产品的开发 |
5.2 设计层面 |
5.2.1 设计策略 |
5.2.1.1 以竹类植物造景,营造乡村特色 |
5.2.1.2 运用竹材料,创造独特景观效果 |
5.2.1.3 通过竹类植物和竹材料,彰显乡村竹文化 |
5.2.2 竹元素在石竹园村中的具体设计 |
5.2.2.1 竹元素在公共活动空间中的应用 |
5.2.2.2 竹元素在建筑庭院空间中的应用 |
5.2.2.3 竹元素专项设计 |
5.3 竹元素在石竹园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运用的意义 |
5.3.1 改善生态环境 |
5.3.2 营造景观效果 |
5.3.3 弘扬精神文化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索引 |
附录 关于余杭区石竹园村的调查问卷 |
个人简介 |
致谢 |
(8)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以益阳市桃江县A幼儿园大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要求 |
二、传承发展竹文化的必要性 |
三、研究者的个人兴趣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资源、文化资源与竹文化资源 |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 |
三、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相关研究 |
二、竹文化资源的相关研究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和内容 |
二、研究现场与对象 |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
四、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 |
五、研究的信效度与伦理道德问题 |
第二章 竹文化资源在美术活动中应用的行动研究过程 |
第一节 行动研究的初始阶段——现状问题的诊断与分析 |
一、A幼儿园竹文化资源的构成 |
二、竹文化资源在A幼儿园各领域活动中的应用现状 |
三、A幼儿园竹文化资源应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
四、研究问题的确立 |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第二阶段——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 |
一、竹文化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 |
二、竹文化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设计 |
三、竹文化美术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
四、竹文化美术教学活动的环节设计 |
第三节 行动研究的第三阶段——行动研究方案的具体实施 |
一、行动研究方案的第一轮实施——竹文化资源的感受欣赏 |
二、行动研究方案的第二轮实施——竹文化资源的表现创作 |
第三章 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
第一节 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应用的成效 |
一、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得以应用 |
二、幼儿的态度与能力不断变化发展 |
三、合作教师的自身素养得到提高 |
四、研究者的能力得到提高 |
第二节 竹文化资源在大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条件 |
一、教师是竹文化资源得以应用的关键 |
二、园所领导支持是竹文化资源得以应用的保障 |
三、外力支持是竹文化资源得以应用的重要支撑 |
第四章 研究的结论、建议与不足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一、桃江县A幼儿园具有应用竹文化资源的能力与条件 |
二、竹文化资源的应用是持续、发展的过程 |
三、竹文化资源在美术活动中的的应用受多方因素影响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一、对教师的建议 |
二、对幼儿园的建议 |
三、对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 |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 |
一、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不够广泛 |
二、研究内容不够丰富 |
三、家长资源利用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江南古典园林中竹景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的起源 |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 |
四、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五、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六、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国竹文化概述 |
1.1 竹子的自然属性与园林造景中的空间特性 |
1.1.1 竹子的地理分布 |
1.1.2 环境要求 |
1.1.3 竹子在园林造景中的空间特性 |
1.2 古典园林中竹子的美学价值 |
1.2.1 形态美 |
1.2.2 色彩美 |
1.2.3 动态美 |
1.2.4 音律美 |
1.2.5 内在美 |
1.3 竹子的文化价值及竹为主题的诗画对造园的影响 |
1.3.1 神秘的竹崇拜 |
1.3.2 刻竹记事 |
1.3.3 诗词咏竹 |
1.3.4 丹青竹影 |
第二章 竹在江南古典园林造景中的独特性 |
2.1 江南园林中竹景的发展过程 |
2.2 研究区域概况 |
2.2.1 地理位置 |
2.2.2 气候条件 |
2.3 江南古典园林中竹子的种类分布统计 |
2.4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浸润 |
2.5 江南古典园林中现存的竹景概览 |
2.5.1 现存的竹景统计 |
2.5.2 以竹为名的景点分析 |
第三章 竹子在江南古典园林景观中的设计途径 |
3.1 江南古典园林中竹子的造景手法 |
3.1.1 竹径通幽 |
3.1.2 移竹当窗 |
3.1.3 粉墙竹影 |
3.1.4 竹石小品 |
3.1.5 竹林听风 |
3.2 江南古典园林中竹子造景的配置方式 |
3.2.1 散植 |
3.2.2 群植 |
3.2.3 丛植 |
3.2.4 列植 |
3.3 江南古典园林中竹景观与空间景观的营造 |
3.3.1 开敞空间 |
3.3.2 半开敞空间 |
3.3.3 纵深空间 |
3.3.4 封闭空间 |
第四章 江南古典园林竹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
4.1 竹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造景手法 |
4.1.1 竹径通幽与夹景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
4.1.2 粉墙竹影与框景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
4.1.3 竹水相依与坛景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
4.2 竹景在现代景观中的配置方式 |
4.2.1 竹类植物为主景 |
4.2.2 竹类植物为配景 |
4.3 竹景在现代景观中的意境营造 |
4.3.1 清逸意境的营造 |
4.3.2 幽静意境的营造 |
4.3.3 空灵意境的营造 |
第五章 竹景在现代景观中的设计实践 |
5.1 项目概况 |
5.2 环境分析 |
5.3 设计原则 |
5.4 设计策略 |
5.4.1 设计构思 |
5.4.2 设计方法 |
5.5 尊师轩景点竹景设计总体分析 |
5.5.1 功能分区 |
5.5.2 景观流线 |
5.5.3 景观节点 |
5.5.4 植物配置 |
5.6 尊师轩景点部分景观节点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片来源 |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
附录 |
致谢 |
(10)园林景观设计中竹元素的造景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章 竹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
2.1 竹元素概述 |
2.1.1 竹元素的概念 |
2.1.2 竹的特征 |
2.2 竹元素的特征 |
2.2.1 竹元素的美学特征 |
2.2.2 竹元素的文化特征 |
2.3 园林景观案例研究 |
2.3.1 北京紫竹院 |
2.3.2 成都望江楼公园 |
2.3.3 扬州个园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园林景观中竹元素的设计方法研究 |
3.1 竹元素的配置分析 |
3.1.1 配置形式 |
3.1.2 配置手法 |
3.2 竹元素的造景方法 |
3.2.1 以典故造景 |
3.2.2 以诗词造景 |
3.2.3 以竹建筑造景 |
3.2.4 以景名造景 |
3.3 竹元素的意境营造手法 |
3.3.1 以明暗相衬表现“竹径幽幽” |
3.3.2 以虚实相接表现“竹叶拂窗” |
3.3.3 以刚柔相济表现“竹石一体” |
3.3.4 以光影相伴表现“竹映粉墙” |
3.3.5 以动静相宜表现“竹影戏水”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竹元素在北渝星城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4.1 项目简介 |
4.1.1 区位分析 |
4.1.2 设计构思 |
4.1.3 总平面设计 |
4.2 竹元素的配置分析 |
4.2.1 配置形式 |
4.2.2 配置手法 |
4.3 造景手法 |
4.3.1 以诗词造景 |
4.3.2 以景名造景 |
4.4 意境营造手法 |
4.4.1 竹径幽幽 |
4.4.2 竹叶拂窗 |
4.4.3 竹映粉墙 |
4.4.4 竹石一体 |
4.4.5 竹影戏水 |
4.5 以抽象竹元素造景 |
4.5.1 抽象元素与对景墙 |
4.5.2 抽象元素与立面 |
4.6 竹元素在项目中的应用 |
4.6.1 景观植物 |
4.6.2 搭配造景 |
4.6.3 仿竹材料 |
4.6.4 抽象竹元素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浅谈竹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竹类植物在当代城市景观中的设计研究[D]. 章娜. 南京林业大学, 2021
- [2]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表达与应用研究[D]. 陈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3]竹文化及竹景的营造与配置[J]. 龙光红,秦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21(02)
- [4]“竹元素”景观叙事设计研究 ——以道明镇竹文化体验园景观设计为例[D]. 李知原. 四川美术学院, 2021
- [5]基于竹文化下的居住空间设计研究[D]. 李艳敏. 中原工学院, 2020(01)
- [6]基于竹文化的宜宾市胡坝村景观规划研究[D]. 赵婕.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7]竹元素在浙江省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以余杭区石竹园村为例[D]. 屠艳婕.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2)
- [8]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以益阳市桃江县A幼儿园大班为例[D]. 文铭婕.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9]江南古典园林中竹景设计研究[D]. 王悠悠. 苏州大学, 2018(01)
- [10]园林景观设计中竹元素的造景方法及应用研究[D]. 李环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