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醉药物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吴昱杰[1](2021)在《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心梗后心衰大鼠的影响及抗内质网应激作用研究》文中提出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多种病因造成的心脏结构或功能损伤,最终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下降的综合征,目前已成为全球性健康负担,且逐渐显示年轻化趋势。心衰早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性减少或中断,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存活心肌逐渐代偿性肥厚,引起心室重构。若血管堵塞持续时间过长,则心肌转变为不可逆损伤,诱发多种病理功能改变,继而使得心肌细胞中糖类和脂肪等物质代谢紊乱,心脏能量代谢途径改变,最终导致心功能下降,加重心力衰竭。心衰在中医界无明确定义,依据其证候特征和病因病机将其归为“胸痹”、“真心痛”、“心水”等范畴。气虚证被认为是慢性心衰的常见证型。基于中医辩证基础,“益气法”为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心衰、心梗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复方人参补气颗粒是本课题组根据临床经验研发的具有专利保护的组方颗粒剂,其由人参为主药、黄芪为辅药所制备,前期临床研究已证实其对慢性心衰所致心气虚证具有显着疗效。基于此,深入研究本组方发挥作用的机理与途径,明确其作用靶标,对于临床用药、复方新药的研制有着良好的参考价值。近年来,众多研究证实过度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被认为是治疗的潜在靶点。衰竭心脏中内质网形态变化也印证了过度ERS与心衰发病密切相关。ERS介导的分子伴侣蛋白Sigma-1受体(Sigma-1R)途径在心脏中的作用受到广泛重视,作用于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itoch ondria-associa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MAM)上的特异性膜蛋白 Sigma-1 R在心肌ERS和线粒体功能之间有特殊的连接作用,多项研究揭示了 Sigma-1R下游效应与多种心肌病理损伤的关系,包括抗心肌肥大、抗心肌凋亡以及ERS过度所引起的心肌损伤,表现出良好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性能和心肌保护作用。本研究将采用在体大鼠心梗后心衰模型和大鼠H9c2心肌细胞系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来研究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及其有效成分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结合脂质组学分析,从ERS角度探讨其对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实验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如下:1.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复制SD大鼠心梗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人参补气颗粒低剂量组(1.5 g/kg),中剂量组(3.0 g/kg),高剂量组(4.5 g/kg),治疗性灌胃给药28天,末次给药后超声心动图观察大鼠心功能指标,采用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断层显像(18F-FDG PET/CT)技术测定大鼠心肌葡萄糖摄取体积和摄取平均值,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Ang Ⅱ活性。苏木素-伊红(Ha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和马松三色法(Masson)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测定心肌容积胶原分数,荧光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形态及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2.基于复方人参补气颗粒抗心肌损伤作用,进一步观察其对心肌内质网应激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测定心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EBP homol ogous protein,CHOP)、Sigma-1R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心肌C 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12)、Sigma-1R、Bc12-Associated X 蛋白(Bc12-Associated X,Bax)、B 淋巴细胞瘤-2 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其对ERS及其介导的凋亡通路的调控作用,阐述其可能的作用机制。3.在初步确定复方人参补气颗粒抗心肌损伤作用与改善过度内质网应激相关的基础上,采用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技术,通过脂质组学分析给药前后大鼠心肌内源性差异性代谢物的变化,考察药物对心肌脂代谢的影响,从脂代谢水平阐述其对内质网应激和心肌损伤的调控作用。4.根据中药复方特点和文献研究基础,选择人参总多糖和黄芪总多糖代表复方人参补气颗粒有效成分,进行细胞水平实验研究。观察两组分单用和联用对常氧状态下大鼠H9c2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观察两组分单用和联用对缺氧/复氧损伤的细胞活力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和Ca2+浓度变化。5.在两组分抗缺氧/复氧损伤的基础上,使用内质网应激激动剂衣霉素,进一步测定其对内质网应激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细胞CHOP、Sigma-1R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 CHOP、Caspase-12、Sigma-1R、Bax、Bcl-2 蛋白表达水平,观察人参总多糖和黄芪总多糖对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的凋亡通路影响,初步阐述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动物实验显示,复方人参补气颗粒给药可提高心衰大鼠超声心动图LVEF、LVF S、SV、CO,显着降低 LVIDs、LVIDd、LVEVs、LVEVd,显着降低血浆 Ang Ⅱ水平。复方人参补气颗粒高剂量(4.5 g/kg)可显着增加存活心肌18F-FDG摄取体积。病理学可见假手术组心肌排列致密规则,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各给药组心肌组织排列较规则,间质轻度肿胀,炎症浸润不明显,整体纤维化程度较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心肌CVF均显着下降。TUNEL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着下降。透射电镜显示复方人参补气颗粒高剂量(4.5 g/kg)可以改善心肌细胞形态,减轻线粒体变性、肿胀程度,以及嵴结构的断裂。2.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显示,复方人参补气颗粒高剂量(4.5 g/kg)可降低内质网应激相关CHOP、Caspase-12、Bax表达,显着上调Sigma-1R、Bcl-2表达,改善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3.脂质组学共筛选出64种潜在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于甘油脂类、甘油磷脂类。复方人参补气颗粒高剂量(4.5 g/kg)可显着下调甘油三酯代谢物、上调磷脂酰胆碱代谢物水平,对胆固醇代谢和磷脂代谢通路有调控作用,提示其可改善由心肌过度ERS引起的脂代谢异常。4.细胞实验显示,与正常组比较,缺氧/复氧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活性显着下降,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出现严重钙超载。与缺氧/复氧组比较,人参总多糖和黄芪总多糖联用组细胞活力显着上升,心肌细胞凋亡率显着下降,钙超载显着降低。5.与正常组比较,缺氧/复氧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CHOP、Cas pase-12、Bax表达显着增加,Sigma-1R、Bcl-2表达显着减少,提示有严重的内质网应激。人参总多糖和黄芪总多糖联用组CHOP、Caspase-12、Bax表达显着减少,Sigma-1 R、Bcl-2表达显着增多,提示内质网应激程度减轻。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1.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可以改善心梗后心衰大鼠心功能和心室结构变化,抑制过度内质网应激、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抑制心肌纤维化等可能是其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2.心梗后心衰的受损心肌存在CHOP-Sigma-1R反馈调节,进而引发下游多条促凋亡途径。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可作用于CHOP-Sigma-1R环节,通过调控二者表达水平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过度内质网应激,保护缺血心肌。3.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心肌脂代谢异常有一定调节作用,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从而调控脂质代谢可能是其心肌保护的途径。4.复方人参补气颗粒有效成分人参总多糖和黄芪总多糖联用有显着的抗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过度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细胞凋亡有关。
张静[2](2020)在《OGT介导的RIPK3 O-GlcNAc糖基化在七氟醚后处理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吸入麻醉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能够发挥明确的心肌保护作用。之前研究已经明确吸入麻醉通过O-Glc NAc糖基化修饰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发挥对MIRI的保护作用。O-Glc NAc糖基化修饰对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具有保护作用。虽然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挥发性麻醉药应用,但是在心胸外科手术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挥发性麻醉药仍是七氟醚。心胸外科手术强调围术期,尤其是麻醉诱导和麻醉苏醒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平稳,而七氟醚的药效特点能与此吻合。之前有大量的临床和基础课题关注于七氟醚后处理(sevoflurane postconditioning,SPC)的心肌保护作用,但就其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并不够全面。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OGT介导的RIPK3 O-Glc NAc糖基化上调和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下调是否是SPC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方法:本研究建立在体和离体MIRI模型,并将在体模型中6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七氟醚组(SEV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后处理组(SPC组)。在Langendorff离体模型中45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SHAM组,IR组,SPC组,SPC+溶剂(DMSO)组,SPC+抑制剂(OSMI-1)组。其中除SHAM组和SEVO组外,其它各组每只大鼠心脏均经历持续缺血30min后恢复血流2h的过程。实验过程中持续监测大鼠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在平衡期末(T0),恢复血流后30min(T1),恢复血流后60min(T2),恢复血流后90min(T3),恢复血流后2h(T4)时进行记录。利用小动物心脏彩超仪监测在体实验中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在再灌注末,利用1%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范围,参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或冠脉漏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浓度,利用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的心肌组织病理片,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程序性坏死的心肌,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O-Glc NAc糖基化水平和程序性坏死标记蛋白的表达水平。另外,为了进一步的机制研究,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O-Glc NAc糖基化蛋白和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之间的结合情况。结果:1、在体MIRI模型中,通过监护仪连续监测并记录大鼠T0、T1、T2、T3和T4不同时间点四组大鼠HR、MAP和RPP,结果显示SPC改善了MIRI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2、在体MIRI模型中,利用小动物心脏超声仪采集大鼠超声心动图并测量心功能参数,表明SPC能够改善IR损伤后的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减轻心脏结构的改变和逆转心室肥厚;3、在体MIRI模型中,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和HE染色的结果表明SPC能够降低IR损伤后的大鼠心肌梗死范围,改善IR损伤后心肌细胞紊乱排列;4、在体MIRI模型中,监测血清LDH浓度,发现SPC能够降低IR损伤后血清心肌程序性坏死标记酶LDH浓度;5、在体MIRI模型中,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程序性坏死的心肌细胞,结果表明SPC能够降低IR损伤后的程序性坏死心肌细胞;6、在体MIRI模型中,检测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的结果表明SPC能够下调p-RIPK3、RIPK3、p-MLKL和MLKL蛋白表达水平;7、在体MIRI模型中,检测O-Glc NAc糖基化蛋白的结果表明SPC能够上调IR损伤后总蛋白O-Glc NAc糖基化和OGT蛋白表达水平;8、在体MIRI模型中,通过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心肌细胞中O-Glc NAc、RIPK3和MLKL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PC能够上调IR损伤后O-Glc NAc糖基化RIPK3,并且抑制RIPK3和MLKL的结合;9、离体MIRI模型中,通过监护仪连续监测并记录大鼠T0、T1、T2、T3和T4不同时间点五组大鼠HR、LVSP、LVEDP和±dp/dtmax,结果显示SPC改善了MIRI后的血流动力学,但给予OGT抑制剂OSMI-1后减弱了SPC改善血流动力学的心肌保护作用;10、离体MIRI模型中,通过1%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结果表明SPC能够减少IR损伤后的心肌梗死范围,但给予OSMI-1后减弱了SPC降低心肌梗死的心肌保护作用;11、离体MIRI模型中,监测冠脉漏出液LDH浓度,发现SPC能够降低IR损伤后冠脉漏出液LDH浓度,但给予了OSMI-1后冠脉漏出液LDH浓度明显升高;12、离体MIRI模型中,检测糖基化相关蛋白的结果表明SPC能够上调IR损伤后总蛋白O-Glc NAc糖基化和OGT蛋白表达水平,但给予OSMI-1后总蛋白O-Glc NAc糖基化和OG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13、离体MIRI模型中,检测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的结果表明SPC能够下调p-RIPK3和p-MLKL蛋白表达水平,但给予OSMI-1后p-RIPK3和p-MLKL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结论:1、SPC通过抑制MIRI时RIPK3/MLKL介导的程序性坏死发挥心肌保护作用;2、SPC通过促进MIRI时OGT介导的O-Glc NAc糖基化修饰水平升高,进一步增加RIPK3的O-Glc NAc糖基化修饰水平;3、SPC能够上调MIRI时RIPK3的O-Glc NAc糖基化水平,进而抑制RIPK3/MLKL复合物形成,最终减轻MIRI所致的程序性坏死。
张莹莹[3](2020)在《七氟醚不同吸入时长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心肌保护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通过人为控制术中七氟醚的吸入时长,观察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以及血清心型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来讨论吸入不同时长的七氟醚对老年冠心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试验选取了120名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三组(n=40),分别为七氟醚吸入全程组(T组)、七氟醚吸入半程组(H组)、全凭静脉组(C组)。三组均采用注射静脉药物诱导,术中维持方法:C组采用静脉泵入丙泊酚、瑞芬太尼;T组采用全程持续吸入七氟醚(呼吸末浓度稳定于1MAC)复合丙泊酚直至术毕;H组插管后前2h的维持方法同T组,2h后维持方式同C组直至术毕。采集麻醉诱导前(Ta0)、气管插管前(Ta1)、气管插管后1min(Ta2)、手术开始(Ta3)、七氟醚吸入2h(Ta4)、术毕(Ta5)、拔管后5min(Ta6)这七个时间点的MAP、HR、CO、CI、LCW、SVR;抽取诱导前5min(Tb0)、手术结束(Tb1)、术后12h(Tb2)、术后24h(Tb3)、术后48h(Tb4)这五个时间点的静脉血,测定血清心型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数值;并比较术毕至出院天数、瑞芬太尼使用量和术后VAS评分。结果 1 MAP指标中,三组Ta1、Ta3、Ta4时刻的数值均低于Ta0时刻(P<0.05);HR指标中,三组Ta1、Ta3、Ta4时刻的数值均低于Ta0时刻;且在Ta4时T、H组数值明显低于C组(P<0.05);CO指标中,三组Ta3时刻和C组Ta4时刻的数值均低于Ta0时刻(P<0.05);CI指标中,三组Ta2、Ta3时刻和H、C组的Ta4时刻的数值低于Ta0时刻(P<0.05);SVR指标中,三组Ta1、Ta2、Ta3、Ta4时刻的数值低于Ta0时刻,且T、H组Ta4时的SVR低于同时间C组(P<0.05);LCW指标中,三组Ta1、Ta3、Ta4时刻的数值均显着低于Ta0时刻(P<0.05);2三组血清c Tn I浓度自术毕逐渐升高,Tb2至Tb4时间内均显着高于术前,且在此时间段T、H组的c Tn I水平明显低于C组;三组血清CK-MB浓度自术毕逐渐上升,Tb3时浓度升到最高后有所降低,但于Tb2至Tb4时间内水平仍显着高于术前,且在此时间段T、H组的CK-MB浓度明显低于C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C组>H组>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毕至出院天数、术后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研究表明,与只使用丙泊酚维持术中麻醉相比,老年冠心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时术中应用七氟醚维持麻醉可产生心肌保护作用,可减少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维持状况更有益于病人。2在相同的麻醉深度下,应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可降低镇痛、镇静药物的用量。3不同七氟醚吸入时长是否能产生更有效的心肌保护作用仍需更大样本量、更长观察时间以及更深入的临床基础研究。图12幅;表4个;参134篇。
王欣[4](2020)在《右美托咪定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是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不少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进而延长康复时间,因此降低OPCABG患者的心肌损伤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临床发现其能够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少儿茶酚等应激激素的释放量,来保护心肌。有研究发现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OPCABG中同样能够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但是相关研究资料较少,可信度低,对于右美托咪定用于OPCABG中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及作用效果并不清楚。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OPCABG中是否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并分析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关系,为右美托咪定在OPCABG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定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择期行OPCABG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自麻醉诱导前15min,至拔出气管插管后即刻,予以试验组全程静脉泵注0.5μg·kg-1·h-1右美托咪定,予以对照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丙泊酚使用量、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生命体征(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min(T0)、切皮后即刻(T1)、劈胸后即刻(T2)、搭桥前(T3)、搭桥后(T4)、术后4小时(T5)、术后24小时(T6)的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L-10,并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与炎症因子指标的相关性,综合评价右美托咪定在OPCABG中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1.试验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丙泊酚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患者T0T6时刻的HR、MAP、SpO2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T0T6时刻各项指标与T0时刻无显着差异(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异常改变,T2、T3时刻HR水平明显低于T0时刻(P<0.05),T2T4时刻的MAP、SpO2水平明显低于T0时刻(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T2、T3时刻的HR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T2T4时刻的MAP、SpO2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T0T5时刻,两组患者cTnI水平升高,T6时刻两组患者cTnI水平下降。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1T6任何时刻的cTnI水平均显着高于T0时刻(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T1T6时刻的cTnI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T0T3时刻,两组患者CK-MB水平均无明显变化,T4T6时刻,两组患者CK-MB水平升高。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4T6时刻的CK-MB水平均显着高于T0时刻(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T4T6时刻的CK-MB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TNF-α、IL-1β、IL-6均于T0T3时刻上升,T4T6时刻下降,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1T6任何时刻的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着高于T0时刻(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TT6时刻的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6.T0T6时刻,两组患者的IL-10水平持续上升。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1T6任何时刻的IL-10水平均显着高于T0时刻(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T1T6时刻的IL-10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OPCABG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杨龙[5](2020)在《HIF-1调控线粒体自噬恢复七氟醚后处理减轻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突出性的社会医疗问题,患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糖尿病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合并有糖尿病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诱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几率是非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23倍。七氟醚后处理(Sevoflurane Postconditionning,SPostC)能有效减轻健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但糖尿病状态下,SpostC的心肌保护作用弱化。前期研究证实糖尿病状态下七氟醚后处理保护作用弱化的原因可能在于受损的HIF-1信号通路,应用去铁胺(DFO)能够激活糖尿病状态下受损的HIF-1α重现七氟醚后处理保护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清。新近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在七氟醚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中起关键作用,但在糖尿病状态下,线粒体自噬被抑制。如何重现糖尿病状态下SpostC心肌保护作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临床问题,而阐明HIF-1α/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是否参与恢复糖尿病状态下七氟醚后处理保护作用尤为重要。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探讨HIF-1调控的线粒体自噬在SpostC对抗缺血性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期望通过调控HIF-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恢复糖尿病状态下七氟醚后处理保护作用。方法:在离体层面,建立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在复氧初接受2.4%七氟醚后处理。通过测定细胞活力、LDH活性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反映细胞损伤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反映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检测HIF-1α、BNIP3、Beclin-1蛋白表达;利用干扰RNA技术沉默BNIP3观察其在促进自噬方面作用。在体水平,通过结扎大鼠冠脉前降支40分钟后复灌120分钟建立I/R模型。在缺血前24h腹腔内注射DFO(200mg/kg),复灌初15分钟给与1MAC七氟醚后处理。复灌2h后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线粒体超微结构、自噬小体、ATP含量、膜电位、ROS产生率以及HIF-1α、BNIP3、LC3-II、Beclin-1、P62、LAMP2蛋白表达和心脏功能。结果:细胞实验缺氧复氧损伤后,与H/R组相比,SpostC能够上调HIF-1α、BNIP3蛋白表达(P<0.05,SPostC组vs H/R组),促进自噬小体清除,细胞活力明显增加,LDH降低,但是这种保护作用在给与2ME2或沉默BNIP3后完全消除。糖尿病状态下,与I/R组相比,SpostC组保护作用弱化,给与DFO处理后,SPostC能够上调HIF-1α及其下游靶基因BNIP3蛋白表达(P<0.05),同时降低自噬关键蛋白LC3-II、Beclin-1、P62的表达,增加LAMP2蛋白表达;自噬小体堆积明显减少,ROS产生率下降,ATP含量明显增加,膜电位提高,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心功能改善明显(P<0.05,SPostC组vs DFO+SpostC组)。结论:SPostC通过调控HIF-1α/BNIP3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自噬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主要机制在于SPostC能够上调HIF-1α的表达,进一步激化下游靶基因BNIP3,促进了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通过清除自噬小体并增加细胞活力,降低LDH水平,抑制细胞凋亡,最终对抗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糖尿病状态下,通过DFO预处理联合SPostC能够激活受损的HIF-1α并上调HIF-1α的蛋白表达,进一步促进HIF-1α/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及时清除受损的线粒体,避免了线粒体来源的ROS对线粒体膜电位的攻击,使得线粒体功能得到稳定,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改善了心功能。
王永华[6](2019)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心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评估在心脏手术中,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的血流动力学、拔管时间与ICU停留时间的优劣。方法:计算机分别检索英文数据库和中文数据库,包括:EMBASE、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同时还通过手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查找在心脏手术中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相关研究。根据文献纳入标准进行筛选,并对研究的质量及其存在的偏倚风险做出评估。在此基础上借助Rev Man 5.3.5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本研究于786篇文献中最终纳入1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有1324个病例,其中瑞芬太尼组638例,芬太尼组686例。在患者基础值、插管后,以及锯胸骨后心率变化,与瑞芬太尼组相比,芬太尼组在插管后、锯胸骨后,HR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基础值与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锯胸骨后,与瑞芬太尼组相比,芬太尼组MAP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之间在基础值、插管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VP方面,在基础值、插管后及锯胸骨后3个时点,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显着差异P>0.05)。在拔管时间方面,瑞芬太尼组明显短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停留时间方面,瑞芬太尼组短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4个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其余研究未报告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心脏手术中相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可以实现早期拔管,并缩短ICU停留时间。
陈佩军[7](2019)在《MicroRNA-874靶向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介导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认为目的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IHD的病变基础是冠状动脉血流的减少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其病理特征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堵塞。再灌注治疗(药物溶栓、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技术)在恢复心脏缺血区域的冠脉血液供应中,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心脏缺血治疗方法。然而,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IHD治疗的主要障碍。研究发现,吸入挥发性麻醉剂七氟醚(sevoflurance,SEV)能减轻I/R损伤,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但对SEV调节的作用机制却知之甚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参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尤其表现在IHD方面,miRNA可以调节信号传导、心肌收缩、心脏生长和形态发生等心脏功能。它们还参与调节心肌细胞凋亡,特别是miRNA参与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和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等心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前期研究发现miRNA-874(miR-874)在I/R损伤细胞中呈高表达。在寻找miR-874的下游靶标时,我们发现miR-874对JAK2/STAT3具有调控作用。本研究基于临床SEV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旨在探讨经SEV预处理后,miR-874靶向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对心肌I/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医院行择期心脏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患者96例,男性56例,女性40例,年龄50-75岁,ASA分级Ⅱ-Ⅲ级。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患者分成2组:SEV吸入麻醉预处理组(SEV组,n=48)和丙泊酚(propofol,PRO)静脉麻醉对照组(PRO组,n=48)。所有患者经随机化分组,至少使用一次研究药物、且至少一次具有用药后评价数据的病例集合。麻醉维持:SEV组于麻醉诱导插管成功后开始经挥发罐吹入SEV,根据患者血压调整SEV吸入浓度1.5-2.0%;PRO组在麻醉诱导插管成功后静脉持续泵注PRO 0.05-0.2 mg/kg.h。两组患者均采用泵注维库溴铵0.05-0.1 mg/kg.h维持患者肌松,间断静脉推注舒芬太尼维持镇痛,控制总量在1-3μg/kg。在主动脉阻断,心脏灌入停跳液,心脏泵功能停止,实施全流量体外循坏(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替代后,SEV组立即停止SEV吸入,改用与PRO组同样的方法静脉泵注PRO 0.05-0.2 mg/kg.h维持麻醉,PRO组则继续维持原方案。所有静脉麻醉药在CPB期间均从体外循环机器血泵中注入,两组患者维持脑电双频指数在40-60。观察T0(麻醉诱导前)、T1(CPB前)、T2(术毕即刻)、T3(回ICU后4h)这4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同时记录这4个时间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Ⅰ(cTnI)的水平。记录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的使用量以及心脏复跳情况。2、细胞与动物水平探讨SEV预处理对I/R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取对数生长期的H9C2细胞以2×105/孔的密度在六孔板中接种细胞,待细胞贴壁后,去除培养基,加入SEV。通过RT-PCR技术在细胞水平上检测正常心肌细胞与I/R诱导再损伤细胞中miR-874、JAK2/STAT3的相对表达情况。在随机选择的36只小鼠中建立心肌I/R损伤的小鼠模型(I/R小鼠)。通过腹膜内注射2%戊巴比妥钠麻醉小鼠,将小鼠肢体连接到心电图(ECG)电极以监测ECG。气管插管成功后连接小动物呼吸机行机械通气,同时连接多参数麻醉气体监测仪,在出现呼气末二氧化碳(ETC02)波形后,设定通气参数:VT 5-7 ml/100g,RR 60 bpm,吸呼比1:2,调整呼气末二氧化碳压力(PETCO2)在13-15 mm Hg。打开左侧第四肋间隙,使用6-0可吸收缝线穿过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并阻塞血管。当心电图监测显示ST段显着升高时,冠状动脉闭塞成功。30 min后,松开缝合线,使血流再次通过血管。当心电监护仪显示ST段减少时,成功建立了心肌I/R损伤模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小鼠随机分成7组:(1)在对照组中,6只小鼠未接受任何治疗。(2)在sham组中,6只小鼠未接受模型建立,但在开胸术后用6-0非侵入性可吸收缝线缝合,通过左前降支冠状动脉而不阻塞血管。(3)在I/R组中,随机选择6只I/R小鼠而不进行任何处理。(4)在SEV组中,随机选择6只I/R小鼠。在缺血30 min后,小鼠在再灌注前吸入2.8%SEV 2 min,连续5次,然后再灌注2h。(5)在SEV+AG490组中,从I/R小鼠中随机选择6只小鼠,在再灌注前5 min,静脉内注射AG490(3μg/g)。然后对小鼠进行与SEV组相同的处理。(6)在SEV+miR-874 inhibitor中,从I/R小鼠中随机选择6只小鼠。在I/R损伤前约24 h,将miR-874 inhibitor(0.2 μl/g)注射到小鼠的心肌中并关闭胸部。然后对小鼠进行与SEV组相同的处理。(7)在SEV+miR-874 inhibitor+AG490组中,从I/R小鼠中随机选择6只小鼠,在I/R损伤前24 h心肌内注射miR-874 inhibitor(0.2μl/g)并在再灌注前5 min静脉注射AG490(3μg/g)。然后对小鼠进行与SEV组相同的处理。在建立具有心肌I/R损伤的小鼠模型后,采用SEV预处理小鼠,当miR-874和JAK2/STAT3信号通路被抑制时,探索miR-874在I/R损伤中的功能机制。TUNEL染色用于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用于鉴定miR-874和STAT3之间的靶向关系,测定JAK2/STAT3信号传导途径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发现,SEV组和PRO组两组患者在心脏复跳、术中CPB时间、主动脉阻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中4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MAP和HR变化无明显差异。SEV组及PRO组患者的H-FABP及cTnI水平自手术开始后至回ICU后4h逐步升高,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术毕即刻及回ICU后4 h这2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H-FABP及cTnI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SEV组均显着低于PRO组。进一步验证SEV对I/R心肌具有保护作用。2、细胞水平研究发现,SEV预处理后,随着I/R时间的延长,I/R心肌细胞中miR-874的相对表达量逐渐下降。当miR-874的表达被激活后,可以促进I/R心肌细胞的坏死;当miR-874被抑制后,减低了 I/R心肌细胞的坏死。同样对H9C2细胞进行SEV处理,采用RT-PCR检测正常心肌细胞与I/R诱导损伤心肌细胞中JAK2/STAT3的表达水平,发现随着I/R时间的延长,I/R心肌细胞中JAK2/STAT3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被抑制的JAK2/STAT3可以促进I/R心肌细胞的凋亡与坏死,而当JAK2/STAT3被激活后,则降低I/R心肌细胞的凋亡与坏死。3、动物模型研究发现,最初在I/R小鼠中观察到miR-874上调,然后通过抑制miR-874而改善I/R小鼠的心脏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表现为Bax降低和Bcl-2增加),同时激活JAK2/STAT3信号传导途径。STAT3是miR-874的靶基因,在抑制miR-874后STAT3上调。最后,我们发现当JAK2/STAT3信号传导途径被AG490阻断后,miR-874的作用丧失。结论通过临床研究、细胞水平及动物模型研究发现,与PRO静脉麻醉相比,用SEV吸入麻醉对患者进行心肌预处理,提高了心肺功能,降低了 cTnI和H-FABP的水平,进一步验证了 SEV预处理后对心肌I/R的保护作用,并揭示SEV能抑制I/R损伤细胞中miR-874的表达,从而保护了心脏功能。研究结果表明miR-874 inhibitor在心脏I/R损伤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在SEV预处理后,miR-874通过靶向调控JAK2/STAT3信号传导途径,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减轻心脏I/R的损伤。本研究为miR-874 inhibitor可以通过JAK2/STAT3信号传导途径靶向调控STAT3来介导SEV预处理,减轻心肌I/R损伤提供了依据:即刻或早期给予吸入麻醉药可发挥心肌保护效应,这也为心肌I/R损伤开辟了新的治疗手段。
段振馨[8](2019)在《七氟烷吸入麻醉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脏和脑保护及其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转录组学方法分析七氟烷麻醉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心肌组织的基因差异表达,筛选出七氟烷心肌保护的靶基因,并研究其心脏保护机制。并拟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揭示七氟烷吸入麻醉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脑功能的影响。另外研究通过倾向性匹配、回顾性分析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术后神经认知恢复延迟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情况。方法:方法一:通过转录组学在收集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心肌标本中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在细胞水平探究这些基因在七氟烷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心脏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试验纳入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心脏外科住院病人120例,纳入标准为:年龄18-65岁,中学及以上学历,首次接受心脏瓣置换,ASA分级II-III级,NYHA心功能分级II-III级。排除标准:ASA分级大于IV级;有神经、精神疾病病史者;有严重肝脏、肾脏功能障碍者;酒精、阿片类药物滥用史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所有患者按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常规步骤执行手术操作和麻醉,术中七氟烷组给予七氟烷(1.0-1.5MAC)进行维持,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2.0-3.0 mg/kg/h)进行维持。术前、手术结束即刻和术后24h采集患者血样,检测cTnI浓度。体外循环转机后,打开心脏的即刻采集40例患者左心房心肌标本,其中10例进行转录组学分析,30例作为后续验证样本。在构建出cDNA文库后,使用RNA-Seq对患者心肌组织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采用2.5%七氟烷预处理H9C2细胞后,检测七氟烷处理前后筛选出的基因的表达变化,并通过siRNA和过表达载体分别下调和高表达目的基因,然后检测OGD/R损伤后心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方法二: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脑功能的影响。试验纳入拟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00例。纳入标准为:年龄18-65岁,中学及以上学历,首次接受心脏瓣置换术,ASA分级II-III级。排除标准为:术前有认知功能障碍[术前1 d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测试(MMSE),评分≤23者];ASA分级大于IV级;有神经、精神疾病病史者;有严重肝脏、肾脏功能障碍者;有酒精、阿片类药物滥用史者。采用分层随机法将患者1:1随机分配至七氟烷组或丙泊酚组。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连续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无创血压,有创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对于两组患者,都使用标准静脉麻醉诱导(依托咪酯0.05-0.4mg/kg,舒芬太尼0.5-2μg/kg,咪达唑仑0.05-0.2mg/kg,罗库溴铵0.6-1.2mg/kg)。当患者BIS值降至40-50时进行气管插管,后使用6-8ml/kg的潮气量建立机械通气。术中根据分组情况给予七氟烷(1.0-1.5MAC)或丙泊酚(2.0-3.5mg/kg/h)进行维持。再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按需给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和罗库溴铵。通过调整维持药物输注速率保持血压与心率在基线值上下20%,BIS维持在40-60。按照正常流程实施CPB和手术操作。在术前1d及术后第7-14d分别对患者认知测试进行(测试量表由4项神经心理测试组成:视觉语言学习测试,概念转换测试,Stroop颜色词干扰测试,符号数字测试),通过计算Z分数判定患者神经认知恢复延迟发生情况。其次,在术后第1-7d使用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ICDSC)每天两次(8:00AM-10:00AM和6:00PM-8:00PM)对患者术后谵妄的情况进行评估。在7天的随访中,在任何一天ICDSC评分在4分或以上,判定患者有谵妄发生。以住院期间、术后三个月的主要并发症、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数据评估了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实验同时还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各项人口数据;术前基础认知水平(MMSE量表)、心理状态(HAD量表);并记录手术类型、术中用药剂量、出入液量、手术时间等数据。方法三:采用倾向性匹配、回顾性分析术后神经认知恢复延迟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情况。根据第二部分实验所得患者术后神经认知恢复延迟情况,将患者分为神经认知恢复延迟组(D组)和非神经认知恢复延迟组(N组),选取对患者康复影响情况较大的年龄和麻醉方式作为匹配协变量,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最终匹配到100例患者,比较匹配后D组和N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活动情况、心脏功能指标等术后康复情况。结果:1.七氟烷心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1.1七氟烷组患者术后24h血液内cTnI浓度(0.85±0.64 vs.1.24±0.94ng/mL,P=0.012)明显低于丙泊酚组、ICU停留时间(3.2±1.0 vs.3.7±1.1d,P=0.019)较丙泊酚组短。1.2在转录组学分析中,共筛选出14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THAP11是下调最明显的基因(P<0.001),并且患者心房肌组织THAP11 mRNA水平与术后24小时cTnI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751;P<0.001)。1.3七氟烷预处理可诱导H9C2细胞中THAP11基因的下调,促进细胞增殖,增加OGD/R损伤后的细胞活性,减少OGD/R损伤造成的细胞凋亡。而高表达THAP11则部分消除七氟烷预处理后对心肌细胞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2.七氟烷脑保护作用研究结果从2016.10-2018.4开展的1616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n=150)或丙泊酚组(n=150),根据意向性分析原则对300例患者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七氟烷组与丙泊酚组患者神经认知恢复延迟发生率(19.3%[29/150]vs.23.3%[35/150],P=0.398,相对危险度为0.83,95%CI:0.59-1.28)、谵妄发生率(24%[36/150]vs.24.7%[37/150],P=0.893,相对危险度为0.97,95%CI:0.65-1.45)无显着性差异。两组术后活动评分、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数据亦无差异。而基于年龄分组的亚组分析中,两组的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发病情况及其他康复结果无差异(P>0.05)。实际完成术后随访的284例患者(七氟烷组141例,丙泊酚组143例),两组术前、术中数据和主要结果分析也无差异。3.神经认知恢复延迟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实验选取对患者康复影响情况较大的年龄和麻醉方式作为匹配协变量,根据300例患者神经认知恢复延迟的发病情况进行1:1匹配,最后共匹配得到100例患者,神经认知恢复延迟(D组)与非神经认知恢复延迟组(N组)各50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D组患者ICU停留时间(3.9±1.6 vs.3.3±0.7d,P=0.012)和总住院时间(23.1±7.3vs.19.5±4.1d,P=0.003)均较N组患者更长;D组患者术后第7天Katz Index活动评分(2.9±1.1 vs.3.4±0.8,P=0.025)低于N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心功能恢复相关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七氟烷通过下调THAP11的表达,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心肌起保护作用。且THAP11下调可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成为心脏保护的新靶点。然而七氟烷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与丙泊酚无差异,也没有显着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此外术后神经认知恢复延迟会明显延缓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
李慧娴[9](2019)在《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缺血后再灌注是一把“双刃剑”,在恢复血流挽救濒死心肌的同时,也导致心肌功能和结构进一步破坏,这种现象被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糖尿病是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仅加重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且使大多数干预措施对 MIRI的保护作用减弱甚至消失,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寻找减轻糖尿病MIRI的干预措施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右美托咪陡(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等作用,目前在临床麻醉和重症监护治疗中广泛应用。DEX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表现为降低心率(heart rate,HR)、稳定血流动力学。在DEX对MIRI保护作用的基础研究中,DEX通过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炎、抗凋亡的作用,从而缩小梗死面积。然而,DEX对糖尿病MIRI的作用及潜在机制的研究目前仍未广泛展开。研究发现,MIRI的发生涉及许多机制的共同参与,凋亡和氧化应激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和动物研究均已证实,再灌注损伤可启动或加速心肌细胞凋亡进程,导致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和心功能不全。此外,糖尿病亦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因此,细胞凋亡是糖尿病心肌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缺血/再灌注过程可加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过量的ROS不仅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核酸DNA损伤和细胞内蛋白质变性,而且还可作为细胞内信使,通过激活多种信号转导通路间接造成组织损伤。当心肌组织发生氧化应激时,Keap1-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Nrf2驱动抗氧化防御机制,调控多种靶基因表达,诱导内源性抗氧化酶产生,从而影响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在改善心脏重塑和心功能障碍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Keap1-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是糖尿病患者抵抗氧化应激心肌损伤的关键通路,而DEX对IRI的保护作用也与抗氧化应激密切相关,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可以减轻脑、肺和肾IRI。由此,我们推断糖尿病MIRI、Keap1-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和DEX干预的保护作用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联系,但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设计了这一实验,旨在明确DEX预处理对糖尿病MIRI的保护作用,并明确抗凋亡和抗氧化应激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这有利于进一步阐明DEX预处理的糖尿病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糖尿病MIRI提供新的思路。本实验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本部分实验旨在为研究DEX对病理情况下MIRI的影响建立合适有效的糖尿病模型。将306只8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组,138只)和糖尿病组(D组,168只)。N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8周。D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0 mg/kg联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在此过程中血糖水平持续大于16.65 mmol/L作为血糖升高标准。饲养过程中,连续8周观察体重和血糖水平,饲养结束后统计每组死亡率和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率。结果显示,N组和D组死亡率分别为2.2%和4.8%,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糖尿病模型的成功率为90%。在注射药物前和给药后2天时,N组和D组的体重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1周、2周、4周、6周和8周时,与N组相比,D组体重明显升高(P<0.05)。在注射药物前,N组和D组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2天、1周、2周、4周、6周和8周时,与N组相比,D组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第二部分: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本部分实验是通过比较DEX预处理对正常和糖尿病MIRI的保护作用,旨在评价糖尿病对DEX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将32只正常和32只糖尿病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8组(每组8只):正常空白对照组(S组)、正常IRI对照组(C组)、正常缺血预处理组(IPC组)、正常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EX组)、糖尿病空白对照组(DS组)、糖尿病IRI对照组(DC组)、糖尿病缺血预处理组(D+IPC组)和糖尿病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DEX组)。在实验过程中,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和心律失常。再灌注结束时抽取血标本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I,cTnI)浓度。随后采用伊文思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挫双重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Infarction size,IS)。结果显示,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对应DS组、DC组、D+IPC组和D+DEX组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组体重、体温和HR、MAP、RPP的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IPC组缺血和再灌注期室性心律失常评分明显降低(P<0.05);在再灌注初期,与IPC组相比,DEX组室性心律失常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IPC组和DEX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IPC组相比,DEX组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5),但IS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DC组相比,D+IPC组和D+DEX组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但IS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D+IPC组相比,D+DEX组血清CK-MB浓度明显升高(P<0.05),但血清cTnI浓度和IS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大鼠C组和DEX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对应DC组和D+DEX组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5),但IS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大鼠IPC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对应D+IPC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5)。第三部分: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本部分实验是通过比较DEX预处理对正常和糖尿病MIRI细胞凋亡的影响,旨在确定细胞凋亡是否参与DEX预处理对糖尿病MIRI的保护作用机制。将30只正常和30只糖尿病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正常空白对照组(S组)、正常IRI对照组(C组)、正常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EX组)、糖尿病空白对照组(DS组)、糖尿病IRI对照组(DC组)和糖尿病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DEX组)。于再灌注120min时留取大鼠左心室缺血区心肌标本,应用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通过免疫蛋白印迹分析技术(Western-blot)检测心肌Bax和Bc1-2表达水平;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结果显示,与S组相比,C组和DEX组AI和心肌B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以及心肌Bc1-2表达水平和Bc1-2/Bax 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C组相比,DEX组AI明显降低(P<0.05)以及心肌Bc1-2表达水平和Bc1-2/Bax 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DS组相比,DC组AI和心肌B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以及心肌Bc1-2表达水平和Bc1-2/Bax 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DC组相比,D+DEX组AI和心肌Bax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以及Bc1-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大鼠S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对应DS组AI和心肌B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c1-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大鼠C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对应DC组AI和心肌B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Bc1-2/Bax比值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大鼠DEX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对应D+DEX组AI明显升高(P<0.05),但心肌Bax和Bc1-2表达水平和Bc1-2/Bax比值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DEX组心肌细胞略肿胀,结构损伤减轻,心肌细胞排列较整齐,线粒体形态正常,结构完整,损伤程度较C组减轻;D+DEX组心肌细胞肿胀,心肌细胞排列不规则,间质内炎细胞浸润,部分线粒体肿胀甚至破裂,损伤程度较DC组减轻。第四部分:Keap1-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在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本部分实验旨在探讨Keap1-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在糖尿病影响DEX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和机制。将70只正常和70只糖尿病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14组(每组10只):正常空白对照组(S组)、正常IRI对照组(C组)、正常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EX组)、应用tBHQ的正常对照组(tBHQ组)、应用tBHQ的正常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tBHQ+DEX组)、应用ATRA的正常对照组(ATRA组)、应用ATRA的正常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ATRA+DEX组)、糖尿病空白对照组(DS组)、糖尿病IRI对照组(DC组)、糖尿病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DEX组)、应用tBHQ的糖尿病对照组(D+tBHQ组)、应用tBHQ的糖尿病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tBHQ+DEX组)、应用ATRA的糖尿病对照组(D+ATRA组)和应用ATRA的糖尿病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ATRA+DEX组)。再灌注结束时抽取血标本检测血清CK-MB和cTnI浓度,随后检测IS。留取大鼠左心室缺血区心肌组织标本,Western-blot检测心肌Nrf2、HO-1和NOQ1表达水平,化学法检测缺血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指标SOD、MDA 和 GSH-Px 水平。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DEX组、tBHQ组和tBHQ+DEX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DEX组相比,tBHQ+DEX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ATRA+DEX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5);和tBHQ组相比,tBHQ+DEX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和ATRA组相比,ATRA+DEX组IS明显降低(P<0.05)以及血清CK-MB和cTnI浓度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DC组相比,D+ATRA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D+DEX组相比,D+tBHQ+DEX 组 IS 和血清 CK-MB 浓度明显升高(P<0.05),D+ATRA+DEX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D+tBHQ组相比,D+tBHQ+DEX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 D+ATRA 组相比,D+ATRA+DEX 组 IS、血清 CK-MB 和 cTnI 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大鼠C组和DEX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对应DC组和D+DEX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DEX组、tBHQ组和tBHQ+DEX组心肌Nrf2、HO-1和NOQ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ATRA和ATRA+DEX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 DEX 组相比,tBHQ 组和 tBHQ+DEX 组心肌 Nrf2、HO-1 和 NOQ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ATRA和ATRA+DEX组明显降低(P<0.05);与DC 组相比,D+DEX 组、D+tBHQ 组和 D+tBHQ+DEX 组心肌 Nrf2、HO-1 和 NOQ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D+ATRA和D+ATRA+DEX组心肌Nrf2和HO-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D+DEX组相比,D+tBHQ组和D+tBHQ+DEX组心肌Nrf2表达水平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心肌HO-1和NOQ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D+ATRA和D+ATRA+DEX组心肌Nrf2和HO-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大鼠C组和DEX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对应DC组和D+DEX组心肌Nrf2和HO-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以及心肌NOQ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C组相比,DEX组、tBHQ组和tBHQ+DEX组心肌GSH-Px水平明显升高(P<0.05)以及心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ATRA和ATRA+DEX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DEX组相比,tBHQ+DEX组心肌SOD和GSH-Px水平明显升高(P<0.05)以及心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DC组相比,D+DEX组、D+tBHQ组和D+tBHQ+DEX组心肌SOD和GSH-Px水平明显升高(P<0.05)以及心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D+DEX组相比,D+ATRA和D+ATRA+DEX组心肌GSH-Px水平明显降低(P<0.05)以及心肌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大鼠C组和DEX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对应DC和D+DEX组心肌GSH-Px水平明显降低(P<0.05)以及心肌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虽然IPC和DEX预处理对正常MIRI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但对糖尿病MIRI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2.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糖尿病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强于正常心肌。3.DEX预处理可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后正常和糖尿病心肌细胞凋亡,并明显改善心肌细胞形态学,提示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DEX预处理发挥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之一。但是糖尿病可明显减弱DEX预处理抑制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4.DEX预处理可通过激活Keap1-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而对正常MIRI发挥保护作用,但对糖尿病MIRI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5.DEX预处理对糖尿病MIRI保护作用减弱可能是归因于糖尿病心肌增强的细胞凋亡和Keap1-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紊乱。
张铁铮,李佳男,王洪乾,王丽[10](2018)在《研究麻醉药物的器官保护作用价值何在》文中指出器官保护一向为医学界所关注,同样也为麻醉学界所重视。麻醉药物器官保护作用更是为国内外麻醉学界重点关注领域之一。2016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年会期间笔者曾就《麻醉药物器官保护作用价值何在?》为题在热点争鸣板块谈及个人观点。此后,也在某些学术活动中与同道进行过交流。本期《临床麻醉学杂志》为心血管麻醉专刊,命笔成文,旨在抛砖引玉,更希望引发同道们的讨论。麻醉药物器官保护作用的疑问
二、麻醉药物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麻醉药物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心梗后心衰大鼠的影响及抗内质网应激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益气活血中药改善慢性心衰心气虚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内质网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参考文献 |
1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心梗后心衰大鼠药效学作用和机制研究 |
1.1 材料 |
1.1.1 动物 |
1.1.2 试验药物 |
1.1.3 试剂 |
1.1.4 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SD大鼠心梗模型制备 |
1.2.2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
1.2.3 一般状态观察 |
1.2.4 超声心动图检测 |
1.2.5 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心肌代谢显像 |
1.2.6 大鼠心肌病理组织检测 |
1.2.7 大鼠心肌容积胶原分数测定 |
1.2.8 大鼠心肌TUNEL荧光染色 |
1.2.9 大鼠心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 |
1.2.10 透射电镜检测 |
1.2.11 血浆AngⅡ检测 |
1.2.12 大鼠心肌组织蛋白提取 |
1.2.13 BCA法蛋白定量 |
1.2.14 Western Blot上样蛋白制备 |
1.2.15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蛋白表达 |
1.2.16 统计学方法 |
1.3 结果 |
1.3.1 一般状态观察 |
1.3.2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心梗后心衰大鼠心脏功能和心室结构的影响 |
1.3.3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心梗后心衰大鼠心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
1.3.4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大鼠心肌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 |
1.3.5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1.3.6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大鼠左室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
1.3.7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心梗后心衰大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 |
1.3.8 免疫荧光观察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大鼠心肌CHOP、Sigma-1R表达的影响 |
1.3.9 Western Blot观察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大鼠缺血心肌CHOP、Caspase-12、Sigma-1R、Bax、Bcl-2表达的影响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2 基于LC/MS的大鼠心肌组织脂代谢组学分析 |
2.1 材料 |
2.1.1 动物 |
2.1.2 试剂 |
2.1.3 药物 |
2.1.4 仪器 |
2.2 方法 |
2.2.1 药物配制及实验分组 |
2.2.2 样本前处理 |
2.2.3 UHPLC-MS分析 |
2.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5 技术路线图 |
2.3 结果 |
2.3.1 心肌脂质图谱质量控制及定性定量结果 |
2.3.2 心肌脂代谢组学初步分析 |
2.3.3 差异标志物筛选 |
2.3.4 相关性分析 |
2.3.5 差异性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3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有效成分抗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研究 |
3.1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有效成分对H9c2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考察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1.3 结果 |
3.1.4 小结 |
3.2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有效成分对缺氧/复氧条件下H9c2心肌细活力考察 |
3.2.1 材料 |
3.2.2 方法 |
3.2.3 结果 |
3.2.4 小结 |
3.3 基于ERS途径的复方人参补气颗粒有效成分抗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机制研究 |
3.3.1 材料 |
3.3.2 方法 |
3.3.3 结果 |
3.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讨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OGT介导的RIPK3 O-GlcNAc糖基化在七氟醚后处理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七氟醚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实验动物 |
2.主要仪器和设备 |
3.主要试剂及其配置 |
3.1 主要试剂 |
3.2 主要试剂配制 |
三、实验方法 |
1.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
2.实验分组与处理 |
3.心肌梗死范围测定 |
4.血清LDH浓度测定 |
5.HE染色 |
6.统计学处理 |
四、实验结果 |
1.各组血流动力学 |
2.各组心肌梗死范围 |
3.各组心功能指标 |
4.各组心肌组织病理学 |
5.各组血清LDH浓度 |
五、讨论 |
六、结论 |
第二部分 七氟醚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程序性坏死和RIPK3O-GlcNAc糖基化的影响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实验动物 |
2.主要仪器和设备 |
3.主要试剂及其配置 |
3.1 主要试剂 |
3.2 主要试剂配置 |
三、实验方法 |
1.在体心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
2.实验分组与处理 |
3.伊文思蓝染色与荧光成像 |
4.心肌组织中提取蛋白 |
5.BCA法测定蛋白浓度 |
6.聚丙烯酰胺(SDS-PAGE)蛋白凝胶电泳与转膜 |
7.蛋白质印记抗体标记与显色 |
8.心肌细胞的免疫共沉淀反应 |
9.统计学处理 |
四、实验结果 |
1.各组坏死心肌细胞表达水平 |
2.各组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
3.各组总蛋白O-GlcNAc糖基化、OGT和 OGA蛋白表达水平 |
4.各组O-GlcNAc、RIPK3和MLKL的相互作用 |
五、讨论 |
六、结论 |
第三部分 OGT介导的RIPK3 O-GlcNAc糖基化及其调控的程序性坏死在七氟醚后处理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实验动物 |
2.主要仪器和设备 |
3.主要试剂及其配置 |
3.1 主要试剂 |
3.2 主要试剂配置 |
三、实验方法 |
1.离体Langendorff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
2.实验分组与处理 |
3.心肌梗死范围测定 |
4.冠脉漏出液LDH浓度 |
5.心肌组织中提取蛋白 |
6.BCA法测定蛋白浓度 |
7.聚丙烯酰胺(SDS-PAGE)蛋白凝胶电泳与转膜 |
8.蛋白质印记抗体标记与显色 |
9.统计学处理 |
四、实验结果 |
1.各组血流动力学 |
2.各组心肌梗死范围 |
3.各组冠脉漏出液LDH浓度 |
4.各组总蛋白O-GlcNAc糖基化、OGT和 OGA蛋白表达水平 |
5.各组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
五、讨论 |
六、结论 |
不足之处与创新点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程序性坏死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七氟醚不同吸入时长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心肌保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背景和意义 |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与试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来源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1.4 剔除标准 |
1.1.5 研究对象 |
1.1.6 麻醉前检查与评估 |
1.1.7 麻醉诱导 |
1.1.8 麻醉维持 |
1.1.9 主要观察指标 |
1.1.10 次要观察指标 |
1.1.1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1.12 指标数据统计 |
1.2 结果 |
1.2.1 一般资料比较 |
1.2.2 瑞芬太尼用量、术毕VAS评分、术毕至出院天数 |
1.2.3 血流动力学比较 |
1.2.4 血清心肌酶水平的比较 |
1.3 讨论 |
1.3.1 试验设计 |
1.3.2 七氟醚的心肌保护作用 |
1.3.3 七氟醚的其他应用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七氟醚预处理及后处理机制对心肌保护作用研究与应用现状 |
2.1 七氟醚的基本性状 |
2.2 心肌损伤的机制 |
2.3 心肌保护的发展 |
2.4 缺血预处理与麻醉药预处理 |
2.4.1 七氟醚缺血预处理作用机制 |
2.4.2 七氟醚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 |
2.5 缺血后处理与麻醉药后处理 |
2.5.1 七氟醚缺血后处理作用机制 |
2.5.2 七氟醚缺血后处理的临床应用 |
2.6 七氟醚预处理联合后处理的应用 |
2.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患者一般信息登记表 |
附录B 试验所需药品、材料和设备 |
1 药品和试剂 |
2 仪器和设备 |
附录C 患者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4)右美托咪定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右美托咪定的最新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1:英文缩略词表 |
附表 2:实验室检测指标正常参考值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HIF-1调控线粒体自噬恢复七氟醚后处理减轻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七氟醚后处理促进HIF-1/BNIP3 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减轻H9C2 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材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方案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HIF-1/BNIP3 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七氟醚后处理减轻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材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方案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去铁胺预处理联合七氟醚后处理调控HIF-1/BNIP3 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材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方案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6)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心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心肌保护研究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7)MicroRNA-874靶向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介导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SEV预处理对心肌I/R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
1. 引言 |
2. 资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SEV预处理后miR-874对I/R损伤作用的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SEV预处理后JAK2/STAT3信号通路对I/R损伤作用的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四部分 SEV预处理后miR-874靶向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对心肌I/R损伤作用的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五部分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科研和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七氟烷吸入麻醉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脏和脑保护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基于转录组学研究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与机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第三章 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脑功能影响及神经认知恢复延迟对患者术后康复影响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脑保护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2 术后康复试验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2.1 脑保护试验结果 |
3.2.2 术后康复试验结果 |
3.3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七氟烷心肌保护和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实验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
一、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 |
二、实验分组 |
三、实验检测项目 |
四、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
五、实验结果 |
六、结论 |
第二部分: 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一、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 |
二、实验设计和分组 |
三、实验检测项目 |
四、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
五、实验结果 |
六、结论 |
第三部分: 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
一、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 |
二、实验设计和分组 |
三、实验检测项目 |
四、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
五、实验结果 |
六、结论 |
第四部分: Keap1-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在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
一、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 |
二、实验设计和分组 |
三、实验检测项目 |
四、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
五、实验结果 |
六、结论 |
讨论 |
一、关于研究背景和实验设计问题 |
二、第一部分实验结果分析 |
三、第二部分实验结果分析 |
四、第三部分实验结果分析 |
五、第四部分实验结果分析 |
六、本实验的结果和临床意义 |
七、本实验研究的不足 |
八、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语集注 |
附录二: 论文图表 |
附录三: 文献综述图表 |
附录四: 本实验应用的主要仪器和设备 |
附录五: 本实验应用的主要试剂、试剂盒和耗材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研究麻醉药物的器官保护作用价值何在(论文提纲范文)
麻醉药物器官保护作用的疑问 |
麻醉药物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 |
麻醉药物器官保护作用的思考 |
麻醉药物器官保护作用的意义 |
四、麻醉药物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心梗后心衰大鼠的影响及抗内质网应激作用研究[D]. 吴昱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OGT介导的RIPK3 O-GlcNAc糖基化在七氟醚后处理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D]. 张静. 南昌大学, 2020(01)
- [3]七氟醚不同吸入时长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心肌保护的研究[D]. 张莹莹.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右美托咪定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D]. 王欣.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5]HIF-1调控线粒体自噬恢复七氟醚后处理减轻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D]. 杨龙.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心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meta分析[D]. 王永华.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7]MicroRNA-874靶向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介导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 陈佩军. 苏州大学, 2019(04)
- [8]七氟烷吸入麻醉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脏和脑保护及其机制[D]. 段振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9]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 李慧娴.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10]研究麻醉药物的器官保护作用价值何在[J]. 张铁铮,李佳男,王洪乾,王丽.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8(10)